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

时间:2023-06-06 08:59:39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又称为实验室医学 ,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是免疫学检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建设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我们在原有实验室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更新实验室仪器,以适应新的检验技术的需要,例如: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等较新的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2 增加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利用各种软件或技术建立以临床免疫学的各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资料为主 包括图 文字 录像 课件 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免疫实验变得更为生动直观。

3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面对免疫学发展较快的情况,每一学年,我们都必须对免疫学的发展做全面的了解,不断更新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目前临床所用的最新技术,以适应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的发展。另外,我们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了解免疫学基础知识,把实验课程设计为一个整体过程,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巩固了理论知识。

4 针对目前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免疫学实验范文2

关键词:藏族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后续临床课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是自治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教学试点单位,自201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为社区医疗服务队伍提供合格人才的任务,藏族学生为该专业的主要生源。几年来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实践表明,藏族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较为吃力,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厌学情绪,不能掌握实验操作要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未来社区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分析总结2013—2015年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以网络平台为手段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医学免疫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在各个学科所占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1]。我校由于教师数量的限制,医学免疫学教学长期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的现象,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总学时中,实验教学仅占20%。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板书+教材”,并未与临床疾病进行有效联系,学生不能充分了解此实验在医学上有何具体、实际的意义。

1.2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单调

目前的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讲述,实验前进行针对性讲解,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让学生对比已有的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重复性操作,过程单调,激发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2]。

1.3免疫学实验设计比较枯燥

以往大多数的免疫学实验过程是观看已有的切片、滴加试剂、进行无协作的实验操作、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些实验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实验操作上,影响了学生继续进行实验的兴趣以及将已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积极性[3]。

2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针对现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藏族学生的特点,我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1个验证性实验和1个综合性实验,引入了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包括引入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的体内实验,增加了学生实验技术内容,增强了学生实践与理论联系的积极性[4]。特别是通过QQ讨论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PT等网络平台进行实验前指导、实验讨论等,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1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验指导,将实验教学材料和相关视频传送给学生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时,学生还未具体接触临床实践,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可将实验内容与这些常见疾病进行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医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前实验教师通过QQ讨论组将实验课程相关教学材料及视频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owerPoint(PPT)传送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并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和答疑,取得良好实验教学效果[5]。

2.2实验结果的网络化应用

医学免疫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使用显微镜观看切片,现可借助数码系统将切片进行拍照储存。可让学生将实验内容和结果制作成PPT,将实验过程进行整理、解释,发送至实验教师邮箱让教师批改,这样可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3教改效果的验证与讨论

以我校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2012级和2013级各25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藏族生源。其中2012级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案,为对照组;2013级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案,为实验组。以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细菌计数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例,将两组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是医学免疫学的两类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体会到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在机体中的防御功能,提高他们的医学免疫学相关实验操作技术和对实验过程的连续性的认识[4]。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与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顺利完成的人数比例均低于实验组学生(P<0.05)。从此次实验结果分析来看,针对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足的情况,实验教师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运用,多与理论教师互动,有效联系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更紧密地衔接在一起。

4结语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和改进。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藏族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实验教学数量和质量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梁.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118-120.

[2]时文艳,郑家庆,赵良中,等.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65-266.

[3]李雪璐,朱红,杨继文.关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344-5345.

[4]朱兆玲,周红,李美玉,等.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J].临床医学工程,2012(4):524-526.

[5]朱敏侠,刘晓丽,李杨,等.从藏族学生生理学考试评价思考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00-102.

免疫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实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课学时被逐渐压缩,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因此这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本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批青年博士研究生走上了讲台。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青年博士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任务,成为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因此尽快提升青年博士教师的实验教学的能力,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青年教师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充分熟悉授课内容和授课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青年教师上课前应充分“备课程”和“备学生”。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青年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及其相关专业书籍,全面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任务,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和重难点等做到有所取舍和优化。其次,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在开设新实验课的前一周,本科室的所有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会针对实验课中的重难点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充分交流,便于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选择或调整教学方法。

2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做好预实验

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实验者的操作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决定实验的成败,如:试剂的配制和储存条件,仪器的操作等。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均由我校部级基础医学形态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技术人员准备,从而影响了青年教师对实验准备过程的全面了解。为此,本教研室与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平台相关人员积极沟通,让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工作。青年教师通过参与实验准备,能够加深对试剂配置及仪器使用要求等事项的认识,熟悉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胜任实验教学任务,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应主动做好预实验工作。做好预实验是上好正式实验课的提前。预实验不仅能够了解实验细节,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还能预见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教研室安排青年教师参与预实验工作,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便于青年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突出讲解及操作要点,保证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互动,及时总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本教研室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整合,在保证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实验[1],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学生实验操作前,青年教师可以先运用案例、板书、多媒体、画图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与临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引入临床及生活有关的案例,结合实验内容和目的讲授能让学生更加认识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操作示教时,青年教师首先做到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和规范;在关键的操作步骤需要反复演示,保证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青年教师要不断进行巡查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纠正,并加以操作示范,使学生领会操作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操作规范和结果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不愿动手操作的学生进行监督;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巡查指导,与学生及时进行实验教学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实验结束后,青年教师应对实验结果及时总结讨论。对与预期结果不符甚至是错误的实验结果要及时分析、讨论,通过提出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相关问题的能力。此外,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应认真批改,对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结,在下次实验课反馈给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推进科研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研思维能力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教育法,及时转变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采用不同教学模式促进实验教学,如问题式教学[2]、互动式教学[3]、案例教学[4]以及翻转课堂[5]等。青年教师平时应多听教学改革相关讲座,并参加一些教学改革活动或者申请教改课题。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应用,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引进的博士青年教师,其科研能力较强。青年教师应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开展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活动[6]。一方面,青年教师在自己从事的科研课题中,应充分发掘与实验教学有关的内容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实验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索。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将平时自己查阅的科研知识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科研思路,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巩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5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本教研室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每一位新近青年教师安排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具体措施和目标,要求青年教师至少听取带教导师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其实验教学方法、技巧和教学特点。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技能提升平台,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技巧的培训活动,如岗前培训、教学观摩、专题培训、主题教学沙龙和课堂教学实践等。教研室安排青年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试讲,对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语言组织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加以一对一指导改进;并要求青年老师完成实验教学的相关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实验教学工作。青年教师除了按照学校学科安排的培训计划外,还应该积极听取各类教学公开课,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验课,观摩他们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学习他们上课的优点,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快完成青年教师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高校立足的根本,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青年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为此,青年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总结。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青年教师都应该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一些体会加以思考和总结,不断自我反馈与改正,逐步完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总之,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教育改革形势,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了解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研促教学活动,并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伟,汤仁仙,尤红娟,等.开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9):39-40.

[2]齐静姣,张平,谢顺清.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20-121.

[3]昌艳萍,李彦芹,刘鑫,等.《微生物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09-110.

[4]尤红娟,刘晓梅,李小翠,等.CBL应用于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100-101.

[5]郭慧君,叶荷平.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山东青年,2016(8):43-44.

免疫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 检验;免疫;临床;实践;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62-02

临床医学和免疫学通过临床免疫学连接起来,免疫学原理是免疫学检验的根本。本文结合自己从事免疫学检验的多年经验,阐述一下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知识。

1 临床免疫学概念

在免疫学中,临床免疫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当前,在临床上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患者本身和临床医生也都已离不开临床检验,对其具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其迅速全面发展,与医疗科技发展同步,满足临床应用,开创临床免疫学技术的新篇章。

2 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DNA的双螺旋是分子克隆和PCR等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些技术对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免疫学抗体理论和抗原推动了凝集和沉淀以及标记等,这些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对免疫学的渗透,再加上免疫学的自身发展,免疫学理论有所创新。

3 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 多学科交融 数据多且复杂是免疫学检测的特征,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结果的正确应用,是最关键所在。因此说,加强临床免疫学、医学统计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并在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中,以它们为基础上,广泛创新和应用新技术,将是充分发挥免疫学检测作用的关键环节。

3.2 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 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同步化是临床免疫学检测的特点,毛细管电泳技术和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以及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等,这些免疫新技术远远先进于传统手工操作,而在整个检验医学检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运用使高通量和平行化以及大规模成为现实。

4 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4.1 定位 目前,在一部分医疗单位中,免疫学检验专业还没有设立,因此,就更谈不上实验室和专业检验设备了,而专业的检验人员也没有固定,在生化和微生物实验室分散进行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从而影响到免疫学检验专业的发展。

4.2 质量管理分析 在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中,各大医学中的免疫学检验的大部分项目都已参加,但控制室内质量仍处于薄弱状态。国内还没有彻底的做到有效统一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质控品和标准品,所供应的部分,存在项目不全和价格昂贵的弊端。这是造成大多数试验室达不到质量控制标准,检验质量出现波动的原因所在。当前,缺乏充足的试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研究内容与临床也没有实现有效结合,这些是造成免疫学检验在诊治疾病中,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

5 发展建议

医院领导和检验科应充分的认识到免疫检验的重要性,设置免疫学检验专业,积极引进设备,展开定位项目,并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把室内质量控制健全起来,成立免疫检验学小组,负责分析相关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强化管理参考品和质控品,竭力把检验效果提高上来,真正发挥出临床免疫学的作用。

6 小 结

在临床免疫学中,临床检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所研发的各项技术有效的推动了临床检验学的发展,并使检测时间被缩短,样本用量也被节约,从而在诊断上实现了无创和快速以及准确。但也存在困难,我们应该予以正视,即需要有效合理的把复杂的数据应用起来,从而能够把患者负担减轻,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同时为达到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需要强化交流和合作基础研究项目,调动在岗员工学习各种技术的积极性,努力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上来。

参考文献

[1] 史俊敏,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2(8):2377-2378.

[2] 张伟民,宋超.落实质量考核与监督措施,促进独立实验室健康发展-对医学独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设想与探讨[J].浙江检验医学,2009,7(3):285-287.

[3] 师建国,田玉梅,郭芝芳,等.量子共振检测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摘要)[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288-289.

免疫学实验范文5

关键词:藏族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后续临床课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是自治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教学试点单位,自201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为社区医疗服务队伍提供合格人才的任务,藏族学生为该专业的主要生源。几年来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实践表明,藏族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较为吃力,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厌学情绪,不能掌握实验操作要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未来社区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分析总结2013—2015年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以网络平台为手段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医学免疫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在各个学科所占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1]。我校由于教师数量的限制,医学免疫学教学长期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的现象,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总学时中,实验教学仅占20%。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板书+教材”,并未与临床疾病进行有效联系,学生不能充分了解此实验在医学上有何具体、实际的意义。

1.2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单调

目前的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讲述,实验前进行针对性讲解,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让学生对比已有的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重复性操作,过程单调,激发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2]。

1.3免疫学实验设计比较枯燥

以往大多数的免疫学实验过程是观看已有的切片、滴加试剂、进行无协作的实验操作、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些实验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实验操作上,影响了学生继续进行实验的兴趣以及将已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积极性[3]。

2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针对现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藏族学生的特点,我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1个验证性实验和1个综合性实验,引入了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包括引入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的体内实验,增加了学生实验技术内容,增强了学生实践与理论联系的积极性[4]。特别是通过QQ讨论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PT等网络平台进行实验前指导、实验讨论等,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1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验指导,将实验教学材料和相关视频传送给学生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时,学生还未具体接触临床实践,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可将实验内容与这些常见疾病进行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医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前实验教师通过QQ讨论组将实验课程相关教学材料及视频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owerPoin(tPPT)传送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并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和答疑,取得良好实验教学效果[5]。

2.2实验结果的网络化应用

医学免疫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使用显微镜观看切片,现可借助数码系统将切片进行拍照储存。可让学生将实验内容和结果制作成PPT,将实验过程进行整理、解释,发送至实验教师邮箱让教师批改,这样可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3教改效果的验证与讨论

以我校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2012级和2013级各25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藏族生源。其中2012级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案,为对照组;2013级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案,为实验组。以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细菌计数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例,将两组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是医学免疫学的两类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体会到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在机体中的防御功能,提高他们的医学免疫学相关实验操作技术和对实验过程的连续性的认识[4]。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与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顺利完成的人数比例均低于实验组学生(P<0.05)。从此次实验结果分析来看,针对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足的情况,实验教师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运用,多与理论教师互动,有效联系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更紧密地衔接在一起。

4结语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和改进。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藏族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实验教学数量和质量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梁.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118-120.

[2]时文艳,郑家庆,赵良中,等.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65-266.

[3]李雪璐,朱红,杨继文.关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344-5345.

[4]朱兆玲,周红,李美玉,等.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J].临床医学工程,2012(4):524-526.

[5]朱敏侠,刘晓丽,李杨,等.从藏族学生生理学考试评价思考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00-102.

免疫学实验范文6

关键词 免疫学 实验教学 改革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学已成为连接生物学与医学的重要纽带,成为生物学及医学的基础课,在许多生物学专业均已开设了免疫学课程。但由于生物学专业学生背景与医学专业学生背景不同,且免疫学课程本身理论内容抽象,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在联系紧密,新理论新方法很多,致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倍感吃力。实验教学是免疫学基础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可验证有关理论,又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强化操作技能,还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笔者在从事免疫学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认为理论学习是硬任务,而实验操作是软任务,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因此,如何上好实验课并努力提高实验课的水平,对提高免疫学的理论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所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免疫学学习,对实验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课在教学中一直处在辅助的位置,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课,教师在讲授完各个章节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后,让学生根据上课讲的理论进行机械式的实验操作,学生收获很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原实验教学内容及弊端

生物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大纲里规定了三个必开的实验课,依次是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免疫血清的制备。以往的实验课开课前,为了满足前两个实验的需要,实验老师都是先从公司购买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实验课上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学生上完实验课就忘了做的什么,更不用说掌握实验原理了。对于第三个实验,实验老师先把抗原制备好,由学生免疫实验动物,到了采血时间后,让学生采血测抗体水平。由于学生不够重视,采集的免疫血清往往效价不高甚至没有抗体产生。显而易见,传统的上课方式在购买试剂及实验动物上花费了不少实验经费,而实验三所制备的抗体又没有合理利用,这样就造成了双重浪费。而且老师基本上包办了实验准备的各个环节,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机械的操作,看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2.2 实验教学的改革

鉴于原实验教学的种种弊端,笔者考虑将实验课进行改革。

首先,实验顺序的调整。既然前两个试验需要抗原抗体,而第三个实验是制备抗体,何不将三个实验的开设顺序调整一下,先进行第三个实验,制备的抗体再用于第一和第二个试验?这样就节约了购买抗原抗体的费用。

其次,实验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实验三属于综合性实验,但只有4学时,用于制备抗体时间不足,将其转变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实验过程融入到理论教学的课外时间。教师在讲解完抗原的全部理论后,即由学生制备抗原,免疫实验动物,并自行管理实验动物。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结果记录好,实验结果的好坏在实验一和实验二里呈现出来。所有实验结果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据实验变化的实际过程进行相关的调节,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实验改革的效果及思考

本次实验改革,学生普遍认为很好,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实验动手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系统地理解了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校来说,大大节约了实验经费。

在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时,其时间与内容都经过了细致的编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跳出传统实验的束缚,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设计性实验还有占用学时少,知识量大的特点。设计性实验所占的课时不多,但是学生为了能够做好设计性实验,需要在课后查阅大量的与设计性实验相关的资料,学生要提前设定在实验中要遇到的问题,这样,原先的被动接受就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开展设计性实验往往需要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来完成整个实验,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所有的同学一起努力才能圆满完成整个实验。

但要做好实验改革,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准备。要想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这不仅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也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不管是教学老师还是实验老师,都必须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功底,才能指导学生。

(2)正确引导。实验前要给学生讲解实验(下转第78页)(上接第76页)理论,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实验理论及步骤,知道每一步要干什么。

(3)精心策划,周密实施。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时的表率作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提高学生操作练习基本功,培养学生今后开展教学或科研工作可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时必须对学生的操作加强指导使其掌握正规的操作要领。

(4)良好沟通。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跟进,与学生要很好地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实验进程及效果。

4 结语

作为教师,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不但要有热忱而且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非常强的责任心,还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相互间的协作精神,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免疫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桂兰.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质量[J].中等职业教育,2011(12).

[2] 李琳.病原生物学及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分级教学及教学模式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4).

免疫学实验范文7

【关键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微生物学采用微生物作为研究材料,往往会加速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进而使之与药学息息相关,在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有机酸、生物制品生产以及药物的微生物学控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现代药物生产、检验技术的基础,还在基因工程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现状是其广泛地渗透到医学、药学、生物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为药学工作者研制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的制剂产品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如何围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然成为教学的关键。实验课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与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2]。

近年来,我们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验内容的创新、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于现代药学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

1 实验内容的设计

即使进行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包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也离不开最基础的经典方法。从事微生物的研究工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即免疫学技术、显微镜技术(包括染色制片技术)、无菌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培养技术[1,3]等。在实验内容上首先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的实验,同时通过这些基础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实验技能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如果我们再去安排一些传统的重复验证性实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有违教育的目的及社会需求对大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在接下来综合性实验、探索性与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卫生细菌学检查中会布置学生查阅资料,选择感兴趣的适合中药,设计实验并实施抗菌作用定性、定量检测试验,鼓励学生筛选出对常见化脓性球菌或致病性肠道杆菌有抑制或杀菌作用的中药复方,结合药学知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我们有目的的安排一些既贴近我们生活又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根据某一专题的目的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设计并实施,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这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它弥补了验证性实验的不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

2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果让学生单独完成上述的每一个实验内容,则需要大量的课时和精力。显然在目前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同样的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结合PPT在教学方法上力所有突破。首先,我们将基本技能训练与验证性实验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进行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准备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先进行预实验,保证我们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材料、设备等的可靠性。同时在预实验过程中了解该实验的关键点和整个实验细节,这样在学生实验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并发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操作,让学生在每一个实验之后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4],以问题的形式将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误区提出来供学生们讨论,最后再由老师补充讲解,避免他们重复的走进一些实验误区,比如:通过不断增大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来看清更微细的结构;擦拭油镜镜头用大量的二甲苯;消毒剂浓度越高,使用效果越好;干热灭菌的温度越高越好等[5]。让学生在一次实验当中就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东西。

探索性实验则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将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所有器材、设备及试剂全部对外开放,并提前告知学生,并让学生们自愿组合,适当的时候老师要从中协调,达到4人为一研究小组并自选组长。每个小组自选实验题目,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撰写标准的实验报告,并在实验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前一周单独找老师讨论实验的可行性。最后进行实验的操作及完成实验报告。通过选题、论题、结题等整个过程的完成,所有参与的学生将会得到一次巨大的提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风,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 实验考核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考核是作为一种评价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实验考核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给学生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技能,是否学会了科学研究方法,是否锻炼了科研思维的能力等。

我们在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之前就公布3-4-3的考核办法,即平时表现及验证性实验占30%,探索性实验的表现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如果学生有新颖的设计和方法则加分。考核方法采取知识考察与实验工作能力考核并重的方式,考核标准以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及实验数据分析合理性为标准依据,结合实验报告规范性、探索性、研究性等方面评定实验成绩。我们特别突出了创新在考核中的比重,就是为了在实际学习中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以上是我们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使学生在本课程得到较为系统的科学训练,在实验中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为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官妍,程惠娟,汪长中,等.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微生物学通报,2008,35(6):980-982.

[2] 季淼,叶明,杨柳,等.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08,35(6):977-979.

[3] 李宝盛,刘阳,王海洪.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初探一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结合.微生物学通报,2006,33(3):167-169.

免疫学实验范文8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操作流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74-02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背景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承担着为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实验数据的重任。2012年医学检验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强调了专业的“检验技术”属性,淡化了“临床检验诊断”属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落在“检验技师”,而非“检验医师”。这一改变明确了本专业最终培养目标重点落在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随着专业的更名与培养目标的改变,实验教学更需根据形势进行适应性变化与调整。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检验技术,如何灵活应用,如何与临床检验顺利衔接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医学检验技术在教学设置中不只是实验教学的比重要高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要成为理论教学强有力的后盾,成为学生内化、应用检验技术的一个平台。通过合理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类型、应用标准化质量控制理念、密切结合临床检验流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成为孕育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摇篮。

二、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于一体的临床医学检验课程。随着专业更名及培养目标的改变,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更加凸显:(1)理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2)实验课操作时间短,等待时间长,学习兴趣不高;(3)实验教学与医院临床工作脱节严重。一方面,实验教学在设计上与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存在明显差异,检验思路与临床工作脱节。另一方面,试剂昂贵、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限制了一些实验项目的开展,导致实验项目与临床应用脱节。

本项目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以临床检验操作流程为基准,通过模拟临床检验情景,应用各种检验技术完成检验报告等系列临床检验工作实景,对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方案进行改革,尽可能使各项检验技术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上实现无缝衔接,以促进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定检验项目(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课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检验技术,选取适合开展临床检验的项目,例如RF检测(应用间接凝集检验技术),HBsAg的检测(应用ELISA)等。

2.制作电子教案: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的要求,对选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电子教案。设计中注意充分体现临床标本生物安全问题及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实验教学中均按照电子教案中设定的环节进行。

3.模拟临床检验流程:此环节的重点落在模拟临床检验情景。首先实验项目是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设计的,所有实验均以检验项目为主题。例如:原凝集试验改为RF测定、HCG测定等,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改为乙肝五项测定,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改为ANA测定……然后学生根据本次检验项目进行操作,包括临床标本的选取、处理、测定,并模拟临床给予规范的报告。本项环节均以学生橹魈澹教师为辅。所用标本均为临床标本或模拟临床标本。通过这种设计充分的模拟临床检验情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医学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4.小结与讨论:每个项目检测结束后,学生需根据检验过程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评定其给予的检测报告能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问他距离一名合格的检验技师差距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小结与讨论环节加深同学们的质量控制意识。如:检验项目为CIC测定,老师提供不同编号的临床标本,不同小组测定的标本会有一定的重叠,整个检验流程结束后每组给出最终报告。老师把同一标本、不同组别的检测报告列在一起展示给学生,进行结果比对,有时各组的检测报告一致,有时则不一致。针对这种情况,请每组同学讨论、审定自己报告的准确性,回顾整个检验过程,讨论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地方。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比较着讨论。学生对这种自己找问题的方式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分析问题时考虑的面有些窄,有时会跑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通常通过对每个检验项目的讨论,学生在下一次检验中就会更加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质量控制意识大大加深。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们给出的检验报告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更加准确了。

5.预设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是贯穿于整个临床检验流程中的。老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过程中的任意环节假设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开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RF测定中,提问加样时抗体多加了一滴对检验结果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顾抗原抗体反应的比例性这一特点,应用这一知识解答问题。再如乙肝五项检验,让学生来讲解试剂盒的各组分,教师可设问五套试剂盒那些成分可以通用,或HBsAg检测试剂盒中显色液不够用了,是否可以用HBsAb中的?……在每个检验项目中预先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能力。

四、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本项目以临床标本为待检样品,以检测项目为主线,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操作流程,呈现临床检测模拟现场,使学生置身于临床工作氛围中,充分融合实验教学与临床检验流程,尽可能达到实验教学与临床无缝连接。通过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使课堂效果达到三个结合:

1.理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免疫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免疫检测方法更是涉及多种知识,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现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充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内化理论知识。试卷分析发现,在应用理论知识,解读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结果、问题等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中,正确率有所上升。

2.实验操作与临床检验流程相结合:本专业学生在到达专业课学习之前经历了多门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已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实验习惯。但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这些习惯需要改进和规范,我们必须强调专业特色――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两大根本。本研究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全过程,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及质量管理意识,养成了更加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责任感强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关注每个环节,规范每次操作,提前进入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

3.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对检验项目流程,从初步接触到自我分析、从对标准化操作的解读、理解到严格遵守的过程中,养成了自我设问、自我解答、自我遵守的习惯。通过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现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不像以前一样要求老师解答。思考多了,自我认可度提升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

免疫学实验范文9

关键词:放射免疫分析;核医学;教育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并进行医学研究的综合叉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图像融合技术和放射性靶向药物的发展,核医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核医学作为一门基础考查课程,成为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基础核医学理论部分知识点相对偏多、偏杂,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念,学生课后普遍反映比较难掌握。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之后临床核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但是,核医学课程课时普遍偏少,其中基础核医学理论部分课时不足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因此,充分利用好核医学课时,在学生对于核医学技术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核医学课程教学的开展和加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RIA(Radioimmunoassy),放射免疫分析,是由美国科学家Berson和Yalow在1959年发明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方法。RIA是将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和放射检测的高灵敏性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手段,灵敏度可达10-9~10-12g。放射免疫分析在实际临床应用上,是检测体内含量极低的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浓度的常用手段之一。放射免疫分析是核医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有本科专业的核医学实验课程都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的操作也不断规范化、自动化,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简单,容易掌握。由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的流程耗时较长,除了学生实验操作时间,还需要大量的孵育等待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介绍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核医学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实验课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核医学相关教学要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从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诺贝尔奖谈起,提高学生对核医学的实验兴趣

放射免疫分析是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放射分析的敏感性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方法,是Berson和Yalow在1959年首先发明的并用于检测人体胰岛素浓度。由于放免分析方法的开创性设计及其在临床检验上的重要作用,Yalow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从诺贝尔奖谈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联系我国的屠呦呦女士由于在20世纪70年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介绍屠呦呦女士多年来不求名利、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志向和兴趣。

二、介绍放射免疫分析原理,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

一般本科生的临床核医学实验都是安排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所以关于放射免疫的基本原理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实验课教学时,根据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组成和说明,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原理、试剂使用等内容的理解。在原理介绍时,突出强调放射免疫分析的关键特点――标记抗原与限定量抗体的竞争性反应,使学生对于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之间的区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在指导实验操作的同时,加强核医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放射免疫分析具有高灵敏性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操作手法来说就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宣传的影响,公众对于射线和辐射普遍有恐惧心理,谈核色变,临床本科生也不例外。虽然核医学实验所用的放射性物质的量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依然会存在心理阴影,经常出现学生之间互相推诿、不愿意操作放射性核素实验的现象。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放射性,消除恐惧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课的任务。笔者在讲授实验课程时,将放射免疫试剂盒的放射性活度与人体本底放射水平做了类比:实验所使用的试剂盒放射性活度不超过3微居里,折合到每次取样的放射性活度不超过300贝克,而正常成年人自身本底辐射大约为4000贝克,所以试剂盒的放射性对于人体是安全的。在做对比的同时,会涉及放射性活度常用单位居里(Ci)和国际单位贝克(Bq)之间的换算,教师引入相关知识的讲解,在消除学生对于放射性恐惧心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放射性活度以及放射医学发展史的记忆和掌握。

实验中要加强学生对于辐射安全的理解和把握,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由于放射免疫分析实验使用的是125I标记的抗原,属于非封闭源。可以通过提问及提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概念封闭源与非封闭源之间的区别理解。由于临床核医学所涉及的放射药物大都是非封闭源,所以重点放在非封闭源使用的安全防护方面,结合发生过的临故引起学生的警醒,加强个人放射防护安全意识。实验操作过程中涉及的枪头、试管、废液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也是放射防护的重点之一。在指导学生按照实验室要求分类处理各种不同废物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的记忆。

本教研室所开展的临床医学本科放射免疫分析实验都是检测甲状腺素,但学生往往会将治疗甲状腺疾病的131I和125I相混淆。因此,介绍实验操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试剂盒的有效期,从而引入125I的半衰期知识,提问学生几种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使学生加强对于半衰期的记忆。此外,还可以引入半衰期长短与放射性药物用途的关系(短半衰期做治疗,长半衰期做检测),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

四、在结果测量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核医学仪器的了解

在核医学理论课程中介绍相关的仪器,仅仅介绍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学生难以有感性认识。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实验,测量免疫复合物放射性活度,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核医学仪器,加深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学习不同仪器(固体闪烁器和液体闪烁器)检测原理的区别,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各种不同射线特性差别的认识。

各种医学知识都是建立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之上,核医学更是如此。因此,在实验课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提高核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实验课程的每一分钟,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免疫学实验范文10

【关键词】生物安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

生物安全( biosafety) 指的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1]。而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我国卫生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科研单位、医院、高校等重要场所管理及工作学习人员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

早在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来增强人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但是,2003 年9 月到2004 年初在新加坡、台湾以及北京连续发生的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 冠状病毒的事件,2005 年的H2N2流感病毒样本风波, 2010 年11 月至2011 年3 月东北某农业大学发生严重的布鲁氏菌实验室感染事件[2],这些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又一次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是具有对周围环境和教师及学生造成潜在生物危害的主要场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校的生物安全工作。

1 实验室功能介绍

我校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微免实验室)主要由以下几个独立实验室组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医学免疫学检验实验室、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分别承担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主要是五年制高职护理、助产、涉外、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

2 学生实验现状分析

2.1 专业层次不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学生为高职护理等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她们的医学知识相对薄弱、对病原生物的认识也刚刚开始。而对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和免疫学实验室来说,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有交叉,既有刚刚接触微生物学检验基础和免疫学检验基础的低年级学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无论在知识储备、操作技能还是安全防护意识上都有一定差距。

2.2 生物安全意识弱

初次进入微免实训室的学生,都是低年级学生,她们年龄偏小,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面对一些形形的病原标本兴趣浓厚。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声音过于嘈杂、未经允许触摸标本、实验过的标本随意丢弃、带与实验无关的东西进实验室、防护服穿着不当等等问题。而且按照教学进度,学生是先学习免疫学再学习微生物学知识,也就导致第一次实训课时,她们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实验室环境会对她们有什么样的潜在危害,也没有很好的生物安全保护意识。检验专业的同学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在做一些脓汁标本、大小便标本检验时依然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容易造成环境的生物污染。同时,实验室也保存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标本,如: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炭疽杆菌等具有强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他们在操作技能上不熟练也有导致菌种泄露造成生物污染的风险。

2.3 实训内容安排不合理

对于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学习中,往往是先学习免疫学,再学习微生物学。所以,学生没有学习到微生物学的知识就进行入微免实训室免疫室进行实训,这也造成了她们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微生物会对她们和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而且由于实训场地限制,有些实验采取分组进行,同学之间有着较强的互动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安全危险因素的传播风险。

目前我校微免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学工作,由于学生数量庞大,且层次不一,尽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但是生物安全工作仍然是每次实训课上教师要反复强调的问题。有研究表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病危害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3],所以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提高她们的自身防护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3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方向

3.1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对开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力[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实验室,里面存放着很多具有致病性质的病原生物,为了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老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工作人员执行生物安全相关规定》、《生物安全工作内部自查制度》、《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及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规定》及《发现存在生物安全问题时的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等。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微免实验室也制定了微免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仪器室管理制度、准备室管理制度、大型仪器操作规范等来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避免实验室生物感染情况的发生。

3.2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室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举办生物安全管理为内容的学习班,通过学习提高相关人员特别是微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转变观念,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起积极推动作用。对于学生,如护理、助产、检验等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她们负责标本的直接采集和检验,如果不注意生物安全,其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平时的实训课中,更应该加强对她们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帮助她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包括学习学校制定的各种生物安全制度、认真研读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生物安全专题培训等。

3.3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勤学苦练增强专业技能。如对于护理、助产专业,要加强消毒灭菌操作练习,这些工作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5]。对于检验专业来说,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临床标本,各类标本中都有很多未知的病原生物,这就要求他们更应加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6]。学生在实训操作前应穿好工作服,必要时还应该带好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训。对于涉及病原性细菌的接种、分离、培养等操作时,要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操作过程要规范、切忌毛手毛脚,避免危险性病原生物对自己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在进行免疫学检验实验时,由于涉及大量的具有传染性的血清标本,如梅毒阳性血清、乙肝阳性血清等,操作时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其经过皮肤伤口感染。

3.4 科学合理安排实训内容

对于实训内容的安排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于一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验内容最好先安排微生物学内容,因为实验室存储的各种病原生物是最主要的生物安全危险因素。对微生物的了解可以帮助她们树立无菌观念、为今后的实训内容打下安全基础。

3.5 杜绝各类生物安全隐患

任何实训课上,老师都要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认真指导。杜绝学生在观察细菌培养物、病原性细菌鉴定、临床标本鉴定等实训课上发生菌液等危险因子的外漏。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老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做好消毒灭菌措施,必要时,汇报实验室管理人员妥善处理。

综上,生物安全建设依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作为一所医学类院校,良好的医学素养是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而生物安全素养作为医学素养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的自身安全。虽然工作之后也有诸多培训,但在学生阶段对她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生物安全牵涉到我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关系着我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我校将继续改进生物安全相关制度、规范实验室使用规范、改善教学内容、对老师和学生严格要求,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杜绝任何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luestein DL. The role of goal instability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in the career explor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9, 35: 194-203.

[2]任向宇,张明昱,李恋,陶格斯,卢莎,牛燕,包丽丽.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7):155-159.

[3]吕云妮.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64-165.

[4]张洁,朱昌平,马文哲,等.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1):195-197.

免疫学实验范文11

【关键词】中职护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实验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56-01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又与其它临床护理各学科有着非常严密的联系。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临床上绝大多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微生物所引起的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也成为医院的主要病种之一。

中职护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不但要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以后相关学科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1]。作者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与时俱进,注入学科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几个方面探讨加强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虽然不象任教师老师般辛苦备课,但是在备好实验课中,也离不开理论与实验的并重。实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学生的现有能力出发来进行实验设计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环境中呈现出师生、学生互动的和谐状态,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示范性建设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由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向“主导”角色转换,以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境界,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带教过程中,有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是学生做的事情,就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充分让学生多思多做,成为学习的主角。在实验教学中,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老师适当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过往操作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 使学生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验中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复操作练习,达到熟能巧,最终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适时激发出对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从思想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和谐的环境,浓厚的兴趣,教师得力的主导,实验教学中课堂活跃,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2.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

学生有兴趣进入实验室有效学习,教师还需在实验内容与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有味。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

2.1 备学生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只有教与学和谐,同步,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备好学生,不容忽视。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但讲解时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讲课时只顾及内容的叙述,认为只要完成教学进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其结果必定是只有少 学生能勉强能跟上教师的讲授,多数学生因理解困难而放弃听课[2],使本门课失去了作为医学基础课的意义。因此,据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内容,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并在带教实验课前对带教对象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社会经验有初步了解,了解他们对医学微生物学有关内容掌握的程度,据十几岁年龄的好奇心强,敢于动手的特点,亲留有余地让学生有自主拓展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行探究,合作学习,设计适当而合理的实验课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好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方法。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

2.2 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法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内容繁杂,逻辑性较差,相对枯燥,讲授中容易给学生带来抽象、零散的感觉,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少,逻辑思维能力差。该课程的学习安排于第一学期,与中护生临床护理学科课的联系还有有一段距离,学生无法切身体会本课程与临床需解决的问题、与他们将来工作的联系,从而难以引起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3]。微生物学的实验准备内容较多,操作性强。但时间短,因此,对于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何如,教学内容上,先易后难,渐循递进,从生活中入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的理念。我们把细胞分布,革兰氏染色,细胞形态,消毒灭菌等作为重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上,有BPL教学法,多媒体开放性教学系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示教直观法,自行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我们在2012级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二对半”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与时俱进,注入学科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虽然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材进入了多次的修改,但是书本上的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内容为主,反映学科研究和发展的一些新成果和新进展及体现现实中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最新状况的知识无法天天更新。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与时俱进,及时把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的病原微生物,很多紧急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与本学科有紧密联系,这些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非常有用,因此,实验课中,把近年来典型的流行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7N9流感等病毒形态与危害,适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当前医学临床发展相符合,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4]。2008年的手足口病疫情是被列为法定丙类传染疾病,全国范围内均有病情发生,未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经常见到。任课教师在呼吸道病毒时就添加这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其病原学特征、流行概况、临床表现、防治原则,临床工作的防护意识,学生在理论学习后,实验中又通过形态直观,加深对不断出现的新的病原物的认识,做好连接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备。与时俱进新知识的引入,拓宽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能较好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收到了良好效果。

4.加强带教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上好实验课,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能力,还必须继续教育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知识及新的实验方法,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

操作能力上,不论是从接种环的握持方法,细菌的接种,到涂片染色,生化反应结果的观察,或是从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到菌种活力的检测等,都要给学生正确示教;并能结合基础理论、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给学生进行讲解。此外,实验教师应加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除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外,还要关注国内外的新实验和新方法,及时将知识渗入到实验课介绍给学生,改变传统的“讲解-示教-模仿-总结”的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应注意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对中护生的教学,注重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强调无菌观念的建立,严格无菌操作,强调从基础课开始养成的无菌操作的好习惯。带领学生操作时,培养她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对于课堂中没有按照无菌操作完成任务的,带教老师在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沟通到位。此外,组织好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在实验中,给予她们必要的帮助,引导她们学会学习,据个人的特性,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

现代化教学中,实验室装上多媒体实验系统,实验教师必须做好管理与使用,组织好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正确的操作与 学习知识。总之,带教教师的总体素质的提高,能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英健,孟 滨,曲 瑜,等.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 13(4):259~260.

[2]丁培杰.浅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3.

免疫学实验范文12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现阶段医师资格的准入考试,也是衡量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自2001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以来,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始终低于70%[1],反映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标准与医师资格准入门槛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学生在校相关科目考试成绩呈正相关[2],其中基础医学综合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兄弟院校[3],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扭转。医学免疫学作为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基础医学综合科目之一,是以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叉渗透。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临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奠定基础。但医学免疫学理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内容较为抽象,如何使学生理解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学好这门课程,是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4]。基于医学免疫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学科本身迅猛发展的现状,根据我校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针对性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免疫学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将所学知识整合和运用到分析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和发病机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理论教学42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体现免疫学理论的系统性,增加感染免疫和黏膜免疫授课内容。

1.1基础免疫部分

以免疫应答为核心开展教学。从参与免疫应答的组成成分入手,包括免疫器官和组织、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围绕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黏膜免疫、免疫耐受)系统介绍免疫应答的各参与成分及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过去限于对黏膜免疫的认识不足,旧版本教材将黏膜免疫放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简要介绍,直到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7版)才将黏膜免疫独立成章。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分布于黏膜系统,黏膜免疫系统构成了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鉴于黏膜免疫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其有8个知识点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增加黏膜免疫,安排1学时在固有免疫应答后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免疫应答有系统性认识。此外,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去除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要求的抽象难懂内容,如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等内容,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理解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

1.2临床免疫部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异常可导致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临床免疫部分主要阐述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免疫学发展的初期主要是抗感染免疫。过去,抗感染免疫分散至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中,但限于教学学时、教学难度和交叉学科问题,免疫学教学内容不做授课安排,直到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7版)才将感染免疫独立成章。感染性疾病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导致的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缺陷病的发生有相似之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其有5个知识点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增加感染免疫,安排1学时在免疫缺陷病后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免疫应答异常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有整体认识。此外,在临床免疫教学内容中,针对各种免疫性疾病适当增加临床相关知识的讲授,结合临床典型案例,使学生对临床常见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有深入认识。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在重新修订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保持实验教学12学时不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简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整体化,全部安排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精选出少数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和有临床价值的实验开展,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整合前和整合后实验内容对比如下(见表1)。

2.1凝集反应实验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种类型。本实验包括利用直接凝集反应原理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判断血型,利用间接凝集反应原理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类风湿因子检测为新增实验。该实验内容均为凝集反应,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凝集反应原理,去除原有实验内容中较为零乱单一的示教部分,如巨噬细胞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2.2免疫标记技术实验

包括利用酶免疫技术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诊断乙型肝炎,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检测人尿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诊断早孕,其中胶体金检测为新增实验。两项实验内容均为免疫标记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技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免疫标记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去除原有实验内容中较为枯燥的示教部分,如E花环试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