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梯安全论文

电梯安全论文

时间:2022-08-23 20:42:53

电梯安全论文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梯,检验

 

电梯是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泛分布于各大办公楼、居民住宅、商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频繁的场合,是人们生活中密切接触的特殊交通工具,而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电梯数量的增长,电梯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电梯是适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特种设备,对其进行安全检验检测,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通过加强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

1.做好前期验收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给电梯的定义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可见,电梯出厂时只能算是电梯部件,电梯的安装是电梯制造的继续,所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了电梯的安装过程要实施过程监检。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1.1检验依据及检验标准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要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目前,检验的标准大多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9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等标准进行。论文参考网。

1.2对以下类别进行检验

检查电梯的随机文件是否齐全;土建交接检验、机房设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驱 动 主机、导 轨、门 系 统、轿 厢等应符合标准;安 全 部 件、悬挂装置、随行电缆、补偿装置、电 气 装 置等都应保证其安全性能,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最后是整机安装验收。

1.3检查使用单位的制度和档案等管理

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当包括:①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②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电梯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此外,还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对投入使用的电梯进行检测

2.1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能掌握有效的电梯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特别是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电梯(尤以公共场合的电梯为重)进行清算,制定出合理的定期检验检测方案,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排除,未雨绸缪。

2.2检验检测

为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系数,方便使用单位维护、使用,防止电梯出现安全事故,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他国家标准,电梯的检验检测应当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2.2.1电梯控制系统检测

目前,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是因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其中以门锁的问题为多,门区的伤亡安全事故是电梯发生伤亡最多最严重的事故。很多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因为,控制系统故障,使得轿厢开门、关门不正常而造成的剪切伤亡事故。因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对安全事故多、少有很大影响。

2.2.2安全部件检测

电梯安全部件包括限速器装置、安全钳和缓冲器三种部件。

限速器是一种超速探测装置,通常安装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也有装于底坑的情况。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要求,要对电梯限速器进行校验。论文参考网。

安全钳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是电梯轿厢紧急制动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是电梯保护系统中,最后的保护装置之一,也是电梯结构中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论文参考网。安全钳每月应加机油润滑1次,同时紧固,保证提拉力迅速传递到安全钳拉杆上,且不超过300N。同时检查弹簧、螺钉、销轴等零件是否松动,松动则应加紧;每月往楔块、钳座涂少量凡士林1次,定期清洗、调整安全钳楔块,保证钳块的动作灵活。

限速器要勤检查。轮轴与轴套每周应加一次润滑油,每年清洗一次,铅封处不得拆卸,离心甩动装置应定期清理上油,保持动作灵活同时。限速器的绳索伸长超出规定范围时,应截短绳索。每2年要经有关部门校验1次限速器动作速度,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检测人员的安全防范

2008年发生电梯事故中,主要是电梯维修保养环节事故上升,因此,进行检测、维护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如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持电梯检验员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严禁任何可能造成制动器完全释放或厅、轿门电气连锁失效的短接操作。严禁在电梯正常状态下短接安全回路。检验人员不得从事受检设备的修理、调整和电路短接等工作。检验完成后应确认所有短接线均已拆除,所有试验部件均已恢复到正常位置。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以及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条例进行操作,保护自身安全。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电梯;验收;安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046-01

电梯作为一种载人和货物的特殊机电设备,它的安全使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包括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使用等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监察力度,尤其是把加强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作为工作重点,对设备安全使用状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安全隐患提出意见并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管理运行水平,使电梯这些特种设备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我们的检验人员往往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而简化相关工作程序,又或者因为安排不当,导致工作任务变得更加繁复。因此,本文对如此现象提出了以下几个检验程序。

1 检验前的沟通

由于电梯安装都是要进行事先的告知,从技术监督局的安监科办理了相关的告知手续后,才凭告知书及电梯相关资料到特检所办理监督检验手续,签订监督检验协议后才能进入实际的安装过程。签订协议前,检验员还要查阅电梯的相关资料文件和四大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限速器和安全钳的调试证书副本,并注意有效期。在电梯安装过程中,检验人员还必须经常到现场进行诸如开箱检验、隐蔽工程检验验收等工作。因此检验人员必须通过报检资料了解电梯使用单位或安装单位基本情况,如电梯生产厂家、安装单位及地址、联系人及电话等,以使检验人员到达现场后能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如果能向受检单位讲清在检验前应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使之提前作好检验前应有的准备,则可大大提高后面检验过程的效率。尤其是在进行验收检验前的联系中,除应告诉电梯安装单位和电梯使用单位预告准备好应受检的资料外,还应预先告知安装单位检验机构前去检验的人员数量,以便对方安排配合人员和检验用砝码的数量。因为当配合人员和砝码的数量不够时,会明显降低检验效率。像是某次去某商场进行验收检验时,由于事先砝码数量不足,导致无法对电梯平衡系数进行检测,严重打乱了检验安排。

2 验收检验阶段

在进行验收检验时,检验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检测,根据检规要求正确填写相关原始记录,按照实际的检测结果填写相关数据。

检验时还应注意安全问题,检规上和省特检院质保手册上都有相应的要求,如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以及穿上工作鞋等等。但是实际工作时,我们的检验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这些问题,认为着装只是小问题,再者夏天戴安全帽会很热。据相关统计,在所有发生的事故中其中至少有一半属于作业人员违规操作造成,所以对作业人员的现场行为进行约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是验收检验,所以使用电梯的人较少,检验人员及安装人员有时也就不注意安全警示牌的放置,这也是不安全的。因为验收电梯时难免会有好奇的人一旁观看,如果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他们就有可能误操作误伤自己或是工作人员。

在不影响安全和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应考虑在检验过程中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并行法,即多个过程同时进行,例如在开始检验时要乘电梯去机房,在此过程中即可同时测试电梯的开关门噪声、运行噪声、机房和值班室的通话等。又如在做电梯重物实验时要上下货物,用时较长,此时机房即可同时断电做曳引轮垂直度检测、绝缘度检测、断错相检测等。另外,在做电梯平衡系数的同时,就可以做在125%的额定载重量下,电梯以正常运行速度下午至行程下部,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做下行制动试验。做完平衡系统以后,还可以做空载下的上行制动试验。这样,节约了时间,又不至于让砝码搬运人员做多次重复搬运工作。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对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可邀请电梯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在不影响检测的前提下应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指出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使他们有一个感性认识,便于以后整改。但为安全起见,应谢绝使用单位人员到电梯检测的危险区域如轿顶、底坑等地方,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现场检测完成后,要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通报与安装单位,同时告知使用单位,让他们配合并监督安装单位的整改。

此外,要做到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能掌握有效的电梯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特别是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电梯(尤以公共场合的电梯为重)进行清算,制定出合理的定期检验检测方案,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拖。

3 报告的出具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同时,检规中及省院质保手册相关部分对报告的出具给予了明确的指示,检验结论为合格的电梯,其检验报告应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完毕。因为有了专门的检验报告软件,出具报告也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有的单位检验报告的出具并不是在相关的检验人员手中,而是由专门人员录入,这时就有可能出现因为业务不熟悉而将错误数据录入导致报告结论错误等事件。因此,还需要检验人员在录入人员录好数据后再进行与原始记录的核对,等到数据结论完全正确才予以确认,虽然这样一来报告出具的速度可能没那么快,但是会大大减少报告的不合格率,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建智.浅谈对电梯检验的认识[J].科学之友,2007(11).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电梯 电气控制系统 安全电器 安全电路

电梯安全电气控制的核心当属电气安全回路控制,具体包括两大方面:基于安全控制点的安全触点与基于安全电路的电气安全回路控制。此类电路结构可切实提高电梯关键安全控制电器环节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电梯控制电器结构设计而言,电气安全回路对驱动装置主控电器的控制连接尚存在诸多经程序软件间接连接的设计,其中以电气安全回路的门锁触点为甚。除此以外,部分设计常常通过程序控制器实现门锁触点对驱动装置主控电器的间接控制,而此控制方式易受到意外干扰而承受诸多危险。与此同时,制动器控制电器及驱动装置等关键电器一直是电气安全控制高度关注的故障防护对象,尤其重视对此类关键电器工作有效性的监控。

1 电梯电气控制存在的问题

电梯是一种由机房、曳引机、轿厢、对重设备、安全保护设备等设备组成的垂直升降机。近年来,我国电梯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电梯运行安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电气控制角度探究电梯运行安全问题,就电梯电器控制系统故障进行讨论。由于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特征。对其做出如下归类:

(1)就自动开关门的电梯而言,门动系统的故障通常由各类电气元件的接触点故障所致,具体原因包括电气元件安装调整质量、元器件自身质量或元器件维护保养质量等。(2)就各类触点故障或安全开关故障而言,安全回路故障通常包括误动作故障与事实性故障。(3)控制柜(盒)内继电器故障或接触器故障。(4)各类信号灯故障或指令召唤按钮故障。

总体而言,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安全主要涉及电器安全与电路安全两大方面。下文主要从电器安全与电路安全角度探究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安全。

2 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安全探究

2.1 安全电器探究

电梯的安全控制部位通常设有电气安全装置,其中电气安全装置的各类电气部件皆应符合安全电路与安全触点标准,而我国应用最普遍当属经中继控制电器用电气安全回路来控制电梯驱动主机供电设备。《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简称《安全规范》)坚持的“尽可能避开非功率原因的中继控制”原则对保障电气安全回路的分断能力至关重要。若中继控制电器对电梯驱动主机进行间接控制,则其通常被看成直接对电梯驱动主机停止与启动设备进行控制。那么,中继控制电器应具备失效保护功能与故障定时检测功能。

电梯设计对《安全规范》的执行通常需以电气常规设计与机械设计为基础,但就电梯电气安全回路中继控制电器而言,多数设计师皆不重视控制对象的电气参数,而在中继控制电器元件的选型方面,普通继电器控制直流电路的选型普遍存在问题,即电气安全回路的中继控制电器为交直流两用继电器时没有把直流负载控制的电路技术参数考虑进去。除此以外,控制电器元件的额定值通常应属控制电阻性负载的额定值,其中电梯电气安全回路中继控制等电感性负载电路的控制能力会因此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必然致使电器触点产生长时间的烧熔、拉弧或粘连现象。若上述现象出现在电气安全回路中继控制电路方面,其极易导致电气安全回路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交流变频技术被逐渐引入电梯门机拖动与电梯主拖动方面,但控制电器设计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电动机与变频器间接触器的选型问题为甚。为了提高电梯交流变频控制的安全性,多数设计师会选择把接触器安装到电动机与变频器间,其中此类设计通常以交流工频条件来确定接触器的选型,则此类设计没有考虑变频器输出电流的变流特性(即交流工频至低频直至直流)。因此,此类设计易导致接触点间产生较为严重的拉弧现象,甚至会引起接触器被烧毁等后果。由此可见,电梯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以确保电梯电气控制结构内电器的安全。

2.2 安全电路探究

针对电梯的安全电路问题,《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与《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皆有明确规定,但现今我国电梯行业却未完全认识到安全电路的设计、试验、应用、合格评定等对电梯与自动扶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针对安全触点问题,国际标准主要对其做出如下规定,即动作的可靠性、电气间隙、触点断开后的距离、绝缘电压、爬电距离等,此规定主要从结构方面考虑触点不断开仍能安全运行的情况。电梯安全电路所设计的内容较广泛,本文主要探讨故障组合下的电梯安全问题与监控电路的安全问题。

2.2.1 故障组合下的电梯安全问题

大量研究证实,多数故障并不会致电梯于危险境地,但若不及时制止电梯的继续运行,其必然会引发第二故障,此时电梯易被第一故障与弟二故障的组合致于危险的境地。待电梯出现第一故障后,其运行状态通常被要求在第一故障参与下一操作程序之前停止。若第一故障与电梯运行状态停止之间出现弟二故障,其亦会致电梯于危险的境地,但此问题目前尚无解决方法,本文对此不做过多地阐释。针对故障组合下的电梯安全问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论述。

例如:某个自动扶梯的超速保护装置采用的运行方式为继电器线圈电源由速度传感器切断,而驱动主机电源由继电器触点切断。此电气安全装置检测出自动扶梯因超速而需断开驱动主机电源,此时电气安全装置却出现触点粘连故障。若此故障致使驱动主机电源不能被有效断开,其必然不能有效制止自动扶梯的持续运行,此现象表明电梯已出现危险故障。

为了更加全面地阐释故障组合下的电梯安全问题,本文决定在此案例内增设一个继电器,同时把继电器的触点串联到电气安全装置内。若此电气安全装置检测出自动扶梯因超速而需同时断开两大串联触点来实现驱动主机的电源被切断,此时若某一触点出现粘连故障,另一触点亦可成功切断驱动主机的电源,由此也保障了自动扶梯的运行安全。但若继续运行已无超速故障的自动扶梯,一旦第二触点出现粘连故障,自动扶梯超速问题便可致使驱动主机电源无法有效断开,即此时的故障组合可使自动扶梯处在危险的境地。由此可见,上述设计方法对安全性的考虑尚不足,即仅增设串联继电器触点根本难以有效解决既有问题,究其原因如下:若第一故障与弟二故障的组合不属危险故障,而第一、二、三故障的组合会致电梯处在危险境地,则电梯必须在第一、二故障参与下一操作程序之前被停止;若故障的数目超过3个,则必须重点考虑安全电路问题。针对此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为:把安全电路设计为一种由若干通道组成的监控电路,其中一个通道主要完成对其他通道相同状态的检查,若检测出通道的状态存有不一致,则必须及时停止电梯的继续运行。

2.2.2 监控电路的安全问题

国家标准认为若想有效规避由故障组合引发的电梯危险,必须增加冗余触点并监控及比较触点的状态。一旦发现某一个或多个触点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运行状态的电梯;国家标准规定若电梯存有两个通道,必须认真检查监控电路的功能,一旦发现监控电路问题,电梯不得重启;若电路存有三个或以上的通道,国家标准便未对其监控电路的功能做出强制规定。针对如何开展监控的问题,一是增设一个具备监控功能的继电器;二是冗余设计(见图1)。

如图1所示,R1继电器线圈与R2继电器线圈形成2个通道,两者的供电皆受控于超速传感器触点,即超速的自动扶梯可使R1与R2失电,此时两者的触点能把驱动主机的电源切断,此乃冗余设计。R3继电器主要发挥监控功能,启动自动扶梯可使R3线圈通电,同时其闭合的触点可使R1与R2电源被接通,此时动作后的R1与R2可实现自锁和切断R3的电源,进而闭合R3的常闭触点且接通驱动主机的电源。若自动扶梯存在超速现象,且R1与R2的某一触点粘连,那么可直接断开与之对应的常闭触点,同时开始下一次启动,此时R3依然保持失电状态,且自动扶梯也依然不能被启动。若R3的触点粘连,则可断开其常闭触点,此时驱动主机也处在失电状态。此种设计方法完全符合安全电路的有关要求。

针对上述设计方法,其存有一个必备前提,即R1、R2、R3继电器皆应具备机械强制连锁结构,亦或R1、R2、R3继电器皆应满足如下要求:若闭合动断触点的其中之一,剩余动合触点皆应断开或剩余动断触点皆应断开。上述继电器亦被称作安全继电器,其结构允许常闭触电与常开触电不同时闭合,此乃安全继电器被用作硬件监控或自我监控的根本原因。但常用继电器根本不具备上述功能,即若某一常开触点不能断开,其必然会引起剩余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一并闭合。由此可见,以常闭触点监控常开触点的作用根本无意义,则需执行软件监控法。

3 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则电梯的电气控制必然朝向多样化、集成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就我国电梯技术而言,电梯的安全性一直倍受社会的关注,而我国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还不能完全使电梯安全设计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则一致。由此可见,加强对电器电气控制结构安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安全电器与安全电路两个方面探究了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安全。研究证实,电梯安全电器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方可确保电梯电气控制结构内电器的安全。其次,针对故障组合下的电梯安全问题,本文建议采用如下设计方法:把安全电路设计为一种由若干通道组成的监控电路,其中一个通道完成对其他通道相同状态的检查,若检测出通道的状态存有不一致,则必须及时停止电梯的继续运行。

参考文献:

[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

[3]刘倩婧.教学用载人电梯实训台电气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6):184-185,153.

[4]罗斌.对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及其检验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285-285.

[5]谌滔.浅谈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J].魅力中国,2011,(12):51.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4

【P键词】职业标准 教学资源 智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1-02

电梯扶梯原理与维修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梯零部件设计员、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电梯质量检验员、电梯生产与安装维保现场项目经理等。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随着电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已不能达到电梯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理论分数高动手技能差。由此可见电梯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对电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职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任课教师积极投身电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时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机电检修技能特色,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电梯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解读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安装工、电梯维修工)》把电梯安装工和维修工分为五级,取得相关等级的技工,只能从事相对应的技术工种。基本技能要求主要包括: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工、钳工、起重工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要求;懂得电气原理图,并能排除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常见故障。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考核部门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梯的机械结构(导向系统、曳引系统、控制与驱动系统、开关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梯电气系统(电气原理图、自动控制系统、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的维修保养与故障诊断排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标准。岗位工作职能包括:控制柜检查与修理、曳引机检查与修理、导轨检查与修理、曳引钢丝绳检查与修理、整机性能调试与判定、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与评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改造工程的实施与检验、电梯检修工技能培训与电梯维修工程管理。

对照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进行剖解分析,对应的电气技能有:电梯的基本认知、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机构安装与检测装置调整、电气柜元器件的安装与接线、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梯运行调试与保养。

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库

实践课程的知识点讲授,要摆脱学生只看不练的常规授课模式。实践课程课件应有别于理论教学的课件,应专门针对实训特点而制作,内容上要简洁精练,知识重难点突出。笔者采用了Authorware7.0进行电梯实践课程教学课件的设计。Authorware功能强大,不像操作PowerPoint那么简单,除运用PowerPoint能完成的一般图、文、音频、视频的演示外,本课件制作中还利用Authorware的函数运算程序对相关教学章节设置了选择题、填空题等课堂练习题型,还设计了拼图、砸蛋等教学游戏,融娱乐性和学习性于一体,并建立了自测系统,可让学生体验期末考试的情景,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对教师而言,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而言,做到了学练结合、自我测评,充分发挥了Authorware运用到教学上的优越性。课件打包后生成可执行exe文件,学生可复制到自己电脑上,无需安装相关应用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即可打开课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和学习。现在学生不但能看能练,而且能通过玩游戏来达到学习目的,新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有助于在实训过程中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突出重难点的讲解,又节约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三、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设立专项技能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1:电梯机械结构与基础理论认知的考查。利用实践教学课件完成该内容。

实训项目2:电梯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与绘制。在前期实物电梯、电梯模型的认知基础上,运用专业机房的AutoCAD软件,据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和任务书中的电梯控制功能要求,按指定绘图格式绘制电路图,电路设计图纸中的电气符号,要求符合“JBT 2739-2008 工业机械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技术规范。图纸包含两部分:电梯主电路、变频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与绘制(含交流接触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变频器、曳引机、热继电器,不含PLC控制电路),电梯安全及门锁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绘制(实现厅门、轿门、急停、相序、过流等保护功能)。

实训项目3:电梯机构安装、调整与线路连接。建立小型不锈钢框架井道结构,开展操作箱与呼梯盒的安装与接线、井道信息系统安装与接线、平层检测机构的安装与调整、限速器钢丝绳的安装与调整、层门开合传动机构安装与调整等5个单项训练内容。

实训项目4:电梯电气控制柜的器件安装与线路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网孔板或空置电器柜完成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布局安装,实验室提供独立器件包括变频器MM420、交流接触器、变压器、调速电阻、整流桥堆、热继电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座、可编程序控制器S7-226、导轨、螺杆螺母等,器件的安装要求牢靠、合理、规范、接线正确并能实现相应的电气功能,接线符合工艺标准,端子排接线要求使用管型绝缘端子,继电器、接触器等接线要使用U型插片,各导线连接处按规范标准套号码管等。

实训项目5:电梯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按照任务书给定的I/O端口分配图,结合PLC实验箱编写控制程序及调试设备,进行变频器参数设置、单座电梯运行基本功能设计、电梯安全保o功能与节能调试、群控电梯运行程序控制、高峰时段电梯优化调控模式等7个实训编程专项的训练。

实训项目6:触摸屏组态工程设计。利用触摸屏TPC7062K进行组态,开展包括电梯开门及关门动画模拟、轿厢的运行轨迹及当前轿厢的实时高度显示、关闭楼层开关与取消关闭开关、早间上班模式、区间工作模式、晚间下班模式选择开关与取消模式选择开关、轿厢当前楼层信息、电梯运行方向、所有外呼指示灯,所有内选指示灯,与电梯运行状态保持同步、超载显示报警信息等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7: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利用电梯智能考核系统完成该实训内容。

四、开发智能考核系统,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电梯电气线路故障智能考核系统由1套实训考核装置、1台计算机、实训考核软件组成。微机安装的实训考核软件分为学生端和教师端两种驱动程序,包含故障点题库、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在线理论考试、在线故障检修考核、离线故障检修练习等功能模块。

智能考核平台通过答题器控制电气控制线路产生故障。答题器与电气控制线路采用继电器集成板连接,以AT89C52单片机组成答题器运算与控制的核心,采用RS485作为串行通讯接口控制继电器对电气控制线路中某个点进行开路控制,从而达到设置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点的目的。

教师端程序的功能是完成故障点设置与编辑、学生登录管理、考核卷的发送、考试计时、自动收集系统评分数据。学生端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接收故障点考核卷、故障排除答题、交卷功能、自由组题训练、系统自评分显示。

电梯智能考核系统是在VB、OLE图像处理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建立起软件系统,以微机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搭建继电器集成板平台为依托,专门设计开发的智能化实训考核系统。该系统不但对故障排查过程进行实时智能控制,让学生接受技能训练,增强对故障的判断处理能力,还极大缩短了排故训练周期,节约实验室耗材,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针对不同电梯类型,建立故障处理演练流程

不同类型的电梯扶梯发生故障情况下,现场对人员的指引和要求有所不同,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故障正确处理流程,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学生故障应急处理程序进行评价。

电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报告人提出事故报告―记录重要信息―核实报告情况―传达信息给运行班组―通知维保单位―派出持证作业人员―检查机房钥匙、维修通信工具、安全防护工具―A、B故障处理人员就位―A人员切断升降机主电源―与被困者取得联系―B处理人员钥匙打开层门约30-40CM―观察轿厢位置―位置合适则直接打开层门,或位置不合适则安抚乘客情绪―拆除牵引电机尾端护罩―套专用盘车手轮―松闸手柄扣住制动机构―1人抓盘车手轮,1人慢压松闸手柄―转动升降机构―钥匙打开层门―放出乘客,关闭层门―全面检查电梯―恢复电源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扶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快速到达故障点―按压“紧急停止”按钮制停扶梯―引导乘客离开扶梯―扶梯上下端设围蔽―设置“正在维修”或“暂停使用”警示牌―查看有无乘客受伤―检查扶梯有无障碍物―报告故障情况―通知人员维修―做好安全防护―1人作业、1人监护―检修模式测试运行―正常模式测试运行―清理现场―盖好扶梯机房盖板―撤除护栏及警示牌―通知恢复设备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制作情景模拟道具资源,填写维修工作票,策划故障案例背景,分组进行任务角色扮演,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评分标准。通过故障一般处理流程的情景模拟教学,以岗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职业行为规范为基础,引导学生强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合理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条件,开发符合电梯职业技能需求的各项实践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梁海珍.电梯安装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梯安全运行;问题;影响因素;对策

电梯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工具的一部分,尤其是城市化建设,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的普及率不断上升,电梯安全运行的价值不断受到重视,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电梯安全事故,让人们对电梯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

一、电梯安全运行影响问题

(一)电梯设计层面问题

电梯设计阶段对整个电梯后期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环节中,设计师通常会不重视部分安全技术评价。设计者需要全面科学的考虑到电梯设计与影响后期运行的多方面因素,并且较好的对工作人员与乘客在电梯设计与电梯正常运行方面建议的收集吸纳。在设计方案审查期间,需要确保电梯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做出宝贵意见与建议的提出。此外,电梯设计与制造单位也是整个设计阶段的中较大的隐患方面。

(二)电梯安装施工层面问题

电梯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安装过程中环境、物质各条件支持也对后期使用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在安装中,部分电梯由于型号不匹配,土建设计不规范等会导致电梯在运行中缺乏良好匹配性的环境条件;部分情况会由于土建施工与供电系统缺乏质量保证,电梯机房通风条件差,电梯运行中温度超高或者供电电源存在超标性的波动,进而导致“死梯”的存在;或者因为电梯井道大量进水与底坑大量积水而促使电梯无法有效安全运行。

(三)电梯设备层面问题

同时电梯设备本身也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质量性能较差、使用年限长而导致设备老旧损坏;长时间磨损与维修周期延长、机电产品技术不足等都是导致电梯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已经投入使用了15年及以上的住宅电梯,一般属于早期电梯产品,其设备档次相对较低,老化情况严重,已经步入到电梯使用故障的高发阶段。对于新电梯设备,房地产开发商在投标过程中会刻意的降低成本消耗,因此报价较低,选择低端性的电梯产品配备,同时在采购合同中并没有对电梯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保质保修时间等内容作出明确规范的约定,进而导致业主利益受损,容易引发相关纠纷,甚至导致不良。

(四)电梯日常管理层面问题

物业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执行到位,电梯安全管理的机构与工作人员缺位。电梯安全管理责任方缺乏对电梯安全管理的对应机构支持,缺乏统一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专业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即便提供一定管理人员,也会有无证上岗的状态。同时在不同小区与不同物业情况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稳妥规范的管理模式。在业主做房屋装修中,物业缺乏合理性电梯使用的规范指导与宣传,进而引发电梯受损;业主或者物业机构在电梯运行使用上的职责缺乏明确划分,同时对于维保工作缺乏实际有效的监督管理。电梯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及时的反馈或告知维保单位,从而导致维修不及时;业主或者物业没有较好的做到主动性的报检,在检验不合格后未能及时调整处理,或者置之不理,进而导致电梯非安全状态运行。

(五)电梯使用者层面问题

业主在电梯使用中也会因为不规范性使用导致电梯安全运行受到影响。业主在房屋装修中进行物料搬运的粗放性操作,形成电梯超负荷运载,例如超员或者超重、电梯开关强行性使用、电梯内部大幅度打闹与吸烟等,导致电梯使用安全与寿命存在一定影响。在使用中会人为性破坏电梯外召按钮、内部楼层按钮、报警装置、门外消防开关、厅门与轿门等。相关人为性破坏都加速了电梯的耗损速度,同时导致电梯故障更容易发生,甚至导致困人等严重性问题。

二、电梯安全运行主要影响因素

(一)缺乏足够重视

无论是电梯的设计人员、施工安装人员、物业管理机构、业主,都缺乏足够的安全运行意识,一味的追求低价、便捷,进而导致低端电梯运用、不安全的施工安装、不规范的使用与不科学的日常维护保养。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与意识层面认识,缺乏足够经验,从而在实操中不能有效保障工作效果。

(二)维修人员因素

在电梯维保人员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资质与经验,进而导致维保工作缺乏技术层面的保障。甚至部分人员不了解安装工艺,不能满足日常电梯安装调试与维护的程序需求,导致工程质量严重受损。部分电梯维保人员只是单纯挂靠在一定单位,但是并没有专业稳定的人员管理机制,进而无法保障维保工作品质。

(三)施救管理因素

对于电梯故障的救援处理,有对应规定说明,维修人员需要按照标准计数到场施救。如果处于直辖市或者同一区域范围内,需要在3分钟到场;如果在其他地区,需要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但是相关维保单位并没有依照施救要求做对应的应急措施与方案设定,同r也会存在维修人员到现场后缺乏专业高水平,导致救援进度延迟,进而导致电梯事故发生率提升。

三、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对策

电梯属于频繁启动、制动、正反转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在每分钟时间内可以有120次的频次,相关操作部件也较多,因此存在较多的风险性。使用管理中需要保持一定规范性。首先需要规范好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各单位使用制度,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提供一定维护性保证措施,定期对接维保单位做维护保养,做好电梯检验工作,做好日常使用规范宣传,提升业主规范使用水平。在电梯附近要做好正常使用电梯或者遇到紧急问题的处理对策,保证电梯性能完好,遇到紧急问题可以做出及时的发现与调整。维保单位需要保证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经验,提升维保工作品质。所有人员持证上岗,操作中依照规范流程与技术标准进行,不可以随意打乱流程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维保工作中要进行多人配合操作,做到工作相互监督与辅助。电梯故障施救工作要保证及时性与专业性,展开远程监控系统管理,及时发现故障,面对受困人员做好有效安抚,第一时间通知施救单位,施救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到现场施救,保证技术专业性,避免施救延误。要落实好限速器-安全钳等安全装置配备,如果电梯存在超速、运行失控与悬挂装置受损时,该安全装置会快速的让电梯轿厢在导轨上制停,进而让其保持静止的安全状态,避免由此引发人员伤亡与设备受损。

四、结束语

电梯安全运行存在多种问题,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运行管理工作。无论是设计单位、安装施工单位、维保单位、使用单位,都需要依照标准做安全化管理的优化,确保安全运行就是维护各方利益,维持社会良好秩序,保证电梯工具正常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宜杉.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4,(7):85-85.

[2]洪俊,洪磊.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3033-3033.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安全规范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357-01

0 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中越发普遍。而作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的电梯,在为人民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挂钩,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电梯运行中的制动器是电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电气控制也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1]。并且随着电梯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和安装规范,对电气控制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在《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第12.4.2.3.1条规定:第一,当制动器电流切断时,至少需要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且无论其是否与制动器电流的电气装置为一体。第二,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在改变下一次运行方向时仍未打开,则电梯不适宜再继续运行[2]。在本文中,笔者将先对影响电梯制动器的因素进行探讨,再进一步分析有关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有关电梯制造的安全规范要求进一步分析如何对电梯的制动路线进行检验。

1.影响电梯制动器的安全性的因素

1.1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在电梯控制器的线圈生产过程中,常因工作人员的失误而致使出现线圈设计接触不良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气设计部分,甚至造成制动器失效。同时,电梯制动器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影响。但是从当前的设备操作人员构成来看,部分员工是对设备不甚了解且操作不熟的临时工,增加了工作过程中的误操作,增加了电梯安全使用的隐患[3]。

1.2 制动器电气控制线路不合格

图一所呈现的是典型的不符合要求的电梯制动器控制线路。

在图一中,SC、XC、KC、MC、BZ分别是上行接触器、下行接触器、快车接触器、慢车接触器、制动器线圈。图一(a)在货梯或者自动扶梯的控制中比较常见,因为切断BZ控制电路的独立电气装置只有一个:XC(或SC),这不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要求至少需要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的要求,因而是不合格的。图一(b)在交流双速客梯或货梯的控制中比较常见,它虽然满足了两个独立的电子装置的要求,但因为当MC或(KC)粘连未断时,不论上下运行制动器仍可开闸,当SC(或KC)粘连未断时,改变运行方向,制动器仍可开闸,这不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要求中的第二个要求。因此,图一呈现的两种控制电路都不符合要求。

1.3 元器件质量缺乏保障

电梯制动器中所需的元器件种类和数量都不少,并且设备元器件无法通过一种途径购买,这就使得多重途径采购的元器件种类和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来说,设备厂商会尽量选择固定的元器件厂家购买,但元器件厂家的规模小,很难保障元器件的质量,这将会影响电梯制动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4 环境的影响

电梯制动器的生产和加工不仅受到元器件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这对电梯制动器的生产加工有着难以避免的影响。在设备生产加工过程中,升高的温度使设备易被氧化,从而影响设备的灵活性;湿度过大则使设备容易生锈,从而影响其性能和灵活度。

2.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检验的问题

2.1 电气控制检验力度不严

随着电梯制动器生产地流程化和习惯化,部分电梯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检验管理存在缺陷,检验管理的执行力度减弱,将检验形式化,忽视了对电气控制检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2 电梯制动器检验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电梯制动器检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电梯检验工作存在的缺陷影响了电梯制动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般企业中,电梯检验工作的重心在于审查电梯工作,而忽略了检验管理工作,缺少对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过程的实时监控。此外,由于电梯检验人员专业工作水平的限制,使得电气控制检验工作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出现[4]。

3.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线路检验

首先,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我们应先明确标准中至少需要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的要求所提到的“独立”的含义。独立,是指两个接触器物相互控制的关系[5]。换言之,两个接触器的控制应由两个独立的信号而非一个而非同一个电梯信号控制。如电梯平层,应该由平层信号和门信号来控制。

其次,在进行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检验时,工作人员应明白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即指当电梯停止运行时,如果其中一个无法作用,那么另一道保护可以保证制动器不会开启,从而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所以,必须明确:1、必须在标准条款所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当电梯停止时,去判断电气装置的数量;2、在“电梯停止”这个前提下去判断制动器电流的电气装置的数量。其中,,“电梯停止”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电梯正常运行至指定楼层,或是电梯在检修时运行停止至所需位置;另一种情况是电梯故障停止。只要满足上述任意一种停止状态,而没有切断制动器电流,那么这样的电气装置就不是切断制动电流的电气装置。

最后,通过检查运行接触器与抱闸接触器的线圈回路来判断两个电气装置是否相互独立。具体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当制动器电流电气装置切断时,线圈的控制信号不能是同一个信号,即它们的线圈不能是并联的,不然,当控制信号粘连时,切断制动器电流的电气装置也通电会使制动器打开;2、不能用其中一个接触器去直接控制另一电气装置的线圈,当其中一个接触器的触点发生粘连时会造成另一个电气装置接通,而使得制动器打开。正确的电梯制动线路图如图2。

4 结语

通过对有关电梯制造的安全规范的要求,笔者探讨了如何对电梯的制动路线进行检验,以及根据此标准,企业如何更好地对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检验,以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望有关企业能够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燕薇.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3):273

[2]王立洪.浅析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安全规范[J].技术与市场,2012,19(7):32-33.

[3]李浩.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及检测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6):80-81.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7

关键词:电梯故障 故障监测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39-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高层建筑中,最为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电梯。为保证人员及物资的安全,国内外对电梯技术的研究发展也非常迅速,电梯的构成更加精确,安全控制技术进一步得以提高。但是在电梯的运转过程中,也会发生故障,造成了乘坐电梯的人员被困于电梯之中,甚至掉坠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影响,也对生命与财产形成了威胁。加强电梯安全监测,及时处置,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1 充分认识电梯监测技术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电梯数量急剧膨胀,部分地方对电梯的检测不到位,导致电梯事故不断发生,从而也使得电梯安全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电梯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在电梯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制造阶段出现的产品质量缺陷、在电梯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中的问题等等。对电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排除隐患,可以大大降低故障,从而起到对人员生命和财产的保障。

电梯监测技术是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予以记录。通过电梯运行的监测系统来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数据,当电梯一旦运行不稳定或突然停止运行时,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向监测中心发出预警信号,将保存的电梯状态数据转存到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梯故障排除效率,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2 电梯故障监测判断方法分析

电梯急停故障会给乘坐人员带来心里与身体上的伤害,在电梯故障中最为普遍。在此主要运用小波分析、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分析、神经网络等理论对电梯急停故障进行分析。

2.1 小波分析与电梯急停故障诊断

2.1.1 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主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数学、物理、计算机、图像信号处理等多门技术汇集于一体。运用伸缩运算功能、平移运算功能等理论进行多尺度的分析,可以把 FOURIER 变换中存在的难题处理好。小波变换分析法具有多尺度分析、进行高频准确定位、低频趋势分析等特点。

2.1.2 小波分析法的优点

与时域分析、频谱分析等分析法相比,小波分析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小波分析法能满足低通、高通、阻滤波等多方面的要求,能够将各种波细化分解到不同层次以及频域,还可以控制一些小波系数,排除干扰。其次,运用小波分析法还可以对信号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点进行监测。对其位置与大小进行准确检测,综合反映突变位置的属性。这是进行机械故障检测的关键。第三,小波分析法还可依据各种小波母函数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小波函数来进行边缘或者尖峰检测。

2.1.3 小波分析法在电梯急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当电梯运行平稳时,其信号也是平稳的,傅立叶理论对此能进行分析,获得窗口区间的相关信息;然而当电梯运行不平稳时,则其信号变化也是非平稳的,傅立叶理论的监测结果不是很理想,然而小波分析法却可以对非平稳信号进行有效检测,特别对瞬间变化信号的检测独具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到设备故障诊断当中。

2.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电梯急停故障诊断

2.2.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包括数据融合、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相互配合,首先是通过数据融合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通过特征融合多特征提取原始信息,最终通过决策融合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并找出最终决策。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从而对信息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与检测,确保检查结果是准确无误的。

2.2.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优点

运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从方面来改进电梯故障的诊断水平:一是覆盖的时间范围和系统空间较大;二是通过智能化的分析,从而得出和故障相吻合的诊断方式。三是得到更加精确、有效的故障诊断结果。

2.2.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在电梯急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电气系统是电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其结构复杂,从而也导致了电气系统出现故障多、故障的不确定性和故障间联系的复杂性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检测,运用简单的物理和数学模型能以起到显著作用。为了解决这些故障,就需要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为检测出电梯电气系统的故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一方面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度,另一方面出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故障进行相关的诊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充分运用了多传感器采集电压、电流、速度、温度等参数,多方位动态监测,融合不同信息,突出了各种参量信息的综合判断,使得系统监测水平大幅提升。

2.3 神经网络与电梯急停故障诊断

2.3.1 神经网络

该方法能够处理普通数据,同时还具备思考、学习、记忆的功能,就如人的大脑一样。特别适合于对非线性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在医学、金融等行业使用的比较多。

2.3.2 神经网络技术的优点

神经网络技术依靠强大的容错性、自学习性、自组织性、并行处理等特性,强调了非线性问题的处理。首先,要把信息归纳统一化,建立清楚而又完善的电梯系统运转情况数据库;其次,强大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容错性能够随时跟踪环境变化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第三,智能处理机制能更加高效的分析电梯故障数据,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2.3.3 神经网络技术在电梯急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信号的有效组合,用各种子神经脉络,以不同点来分析故障,如果所得出的结果不够准确,可再通过全局决策融合,得到最后的诊断结果,得到基于系信息融合的神经网络诊断模型。模型由信息分配、局部诊断和决策融合诊断三层构成。信号或信号的特征通过信息分配传达到各个判断网络中去,局部模糊神经网络分别对电梯驱动系统和曳引机进行故障诊断,决策融合诊断采用D―S证据理论把局部诊断网络的诊断结果进行融合决策。

3 结语

全面提高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必须紧紧抓住技术检测这一重要环节,并不断提高检测技术的科学化水平,奠定电梯正常运行的基础,以保证乘坐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然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电梯事故让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受到了质疑。电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电梯安装交付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安全验收后,在平时的使用和检查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梯产量、保有量年增长速度都位居世界首位,虽然由于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重视,电梯安全事故有所下降,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亟待解决。

1.1违规操作

有数据显示,在近年来的电梯安全事故中,违规操作占到了62.5%,在设备缺陷、意外情况、非法使用设备等同类选项中高居第一位,且已经占到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违规操作是电梯安全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包括违规安装,如安装人员不佩带安全帽;违规维修,维修人员短接安全回路,开门走梯,在维修时没有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等,都会造成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隐患;违规救援,发现有人需要救援时,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贸然救援,违法救援程序额,没有正确使用三角钥匙。

1.2维护质量不过关

电梯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维保单位和电梯制造商意识到了维保市场的重大利润,为了争夺这块蛋糕,很多企业开始采用相互压价的竞争策略。但是如果维保费用过低,维保质量必然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遇到故障不修或修理时走过场的情况,给电梯安全造成重大隐患[2]。而电梯本身属于固定性升降设备,不断的使用会造成磨损,因此需要定期的专业维护纠正问题,保证电梯可以良好运行,保养单位没有做好日常维修保养或不负责、不规范保养都会造成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一些部分责任的物业为了节省成本、降低费用,对一些有瑕疵的部件能用就用、能修就修,使电梯长时间带病运行,最终小问题酿成大隐患,引发事故。

1.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梯是特种设备,对电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需要通过质检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关安全管理证书后才能上岗,以便更好的维护和监督电梯。而很多单位的电梯人员都属于无证上岗人群,即使是取得资格证的电梯管理人员也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不严格按照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也不能对每台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认真的日常检查,使得很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威胁着乘坐人员的安全[3]。

2.电梯安全管理常见问题的对策

为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预防电梯事故发生,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方面的改进策略。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

科学可行的制度是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本前提,但是我国目前的电梯安全制度还存在着条款制定较为粗略,不够细致,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很多内容还需要完善。因此各单位除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特种设备监察条例》中的条例外,各单位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细则制度,使制度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操作中的每一步骤都应进行详细的分解、规定,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人员,应对其进行处罚并通告,以警示其他人员[4]。

2.2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现场监督力度

首先应加大对电梯管理人员的资质管理,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对已经上岗人员要做好岗前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其专业技能,还应在平时通过案例分析、安全教育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其次应让管理人员参与电梯安全适度的讨论及处理,使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发生类似事件,规范电梯从业人员素质。现场监督能够通过对使用环节的观察、检测,发现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设备,可以及时调整,对其停用或报废。在电梯检查中应重点查看是否用超过检验周期、是否做过注册登记、作业证书是否逾期或无证操作等[5]。同时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经常进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时可以有效制止或将损失降到最小。同时还应该对电梯的安装、使用以及日常维护等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在电梯的使用方面,可以在电梯利用频繁地区进行重点检查,重点对电梯的安装以及使用安全性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对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对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解决。配备高素质人员,主体责任落实到人,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2.3向乘客普及安全知识

电梯和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一样,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风险,而人们可以通过对电梯的不断改进、正确使用等降低风险,而乘客作为电梯的主要使用者,需要正确认识电梯的风险性和相关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发放安全手册、标语警示、技术答疑等手段,使乘客能够知晓电梯的基本知识,指出使用电梯中的一些错误和威胁性的行为,比如在电梯运行中扒门、等电梯时踢门、不停的敲打按钮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放心、安全的使用电梯[6]。

2.4采用电梯继电控制系统

其中电梯继电控制系统的优势包括:采用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能够将所有的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实现硬件化,使得整个的线路铺设较为直观、易于掌握和操控,因而,较为适合普通的技术工人操作。采用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能够使得系统的维修、保养、故障检测更为的简单、易操作,因而无需技术层次较高的专业的维修技术工人,或者特殊的维修保养机械设备、仪器。采用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使得大部分的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设备较为方便、价格合理。采用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是由我国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一直以来,我国的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的较为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系统化的产品、构件,技术资料较为健全,因而,较为适合当前的电梯选用准则。因此在电梯安全管理中,采用电梯继电控制系统,可以对电梯的使用安全性进行大大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电梯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物业部门、维保单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乘坐人员等意识到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互相配合协作,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使人(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74页)民群众能够更安心、安全的享受电梯带来的便捷。 [科]

【参考文献】

[1]张喜刚.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梯使用管理系统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3):247-248.

[2]林瑞雨.强化电梯管理 让百姓用得安全[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1(11):283-284.

[3]黄群.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在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中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2(2):126-127.

[4]勾晓波,欧阳永亮,王哲.加强电梯维护保养与管理预防电梯安全事故[J].中国科技信息,2012(7):451-452.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9

[关键词]维护保养、电梯运行、安全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79-01

内社会经济的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电梯作为一种被人们推崇及运行的垂直交通工具,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电梯运行时,因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要想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效率,除了电梯本身应满足国家标准外,还应当强化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借助对相关设施的预防维修及保养,令电梯始终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通行安全。

一、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未达到国家要求

按照中国有关的标准及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工作必须每半个月开展一次,主要工作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清洁,其次是,再者是调整,最后是检查。然而,当今的情况是很多维保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对自身工作马虎敷衍,工作内容过于偏重加机油这一环节,对于轿顶及底坑的检查工作往往会忽略掉,并且也不够重视电梯的季度及年度维护保养,从而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二、 电梯维护保养市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依照国内有关安全条例的要求,开展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主体应当是获得行政许可证书的安装单位、改造单位或者维修单位、电梯制造单位等。目前,很多电梯维修单位没有获得对应的资质,再加上其技术实力不高、维保质量机制不完善、仪器设施缺失、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匮乏等原因,通常无法满足国家标准。这时,它们会借助自身的社会关系进行业务拓展,同时为进一步减少维保费用,还会开展不良竞争活动,进而造成电梯维保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 电梯使用者或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缺乏

现阶段,使用者或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强,对电梯的维护保养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除此之外,使用单位可用于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匮乏,是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另外,使用单位聘用的电梯维保安全管理人员并不完全满足国家的法律规范,同时又缺少相关的安全管理培训。与此同时,一些电梯使用单位抱有侥幸心理,在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不大的前提下,便忽略了对电梯的维护保养;最后一点,使用单位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和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相关的维保合同或维保协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四、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者工作超负荷

因为电梯的维护保养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所以国家在现场维保人员的选择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电梯维护保养工作者每次作业应当至少有两人以上同行。然而,在当前的电梯维修环节中,很多电梯维保单位仅仅考虑自身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人力资源等情况,因而每次维修保养作业的人数通常仅有一人。在电梯出现运行事故的时候,维护保养人员的相关配置才会得到增加。正是由于这种现象,造成了维护保养人员时常出现超负荷作业的情况。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高层建筑当中使用的电梯数目也迅速上升,很多小型电梯维保单位对电梯技工人才的培训缺失,从而造成了持证上岗工作者数量的严重缺失。此外,因电梯的保养维护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拥有足够的机械及电工基础理论,再加上到位的安全管理培训,保证对每一名电梯技术人员的考核取证。目前而言,大部分小型电梯维保公司均会直接让学徒上岗工作,这自然加大了电梯维护保养人员的工作压力。

五、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及专业素养不够

因电梯在实际投入使用之后,不同类型的电梯故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再加上各类电梯的操作也具有明显不同,所以说,为了进一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强化对电梯的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要求维护保养工作者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发生电器故障的时候,维护保养工作者在基本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还需要发挥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结合实践经验,并且充分掌握电梯的运行水平。当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味、异常响声的时候,电梯维修工作者应当立即判断事故发生的性质,并进行完整、及时的记录,接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停梯等不同的对策。

六、 电梯维护保养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电梯的维护保养是电梯生产和使用的重要环节,通常来讲,预测电梯使用效果的指标主要有如下几个:首先,电梯故障发生率;其次,是维修成本;再次,就是电梯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电梯的保养维护工作拥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来讲,现阶段国内小型的电梯维保公司未能建立起健全的、科学的电梯维护保养管理系统,同时在电梯维护保养规划及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未能参考有关的维保资料和具体运行状况。另外,未能建立起中长期的电梯维保规划,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汇总,以致电梯维保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当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电梯维保单位未能在短时间内查明原因,对电梯故障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都造成了电梯设备运行的故障率上升、安全性降低。

结束语

总之,国内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使得电梯数目迅速增加,和我国居民的工作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国家监察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电梯,所以维护保养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一环,要想提升电梯寿命、保障其安全运行,就必须加强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1]盖晓东,李伟,黄学斌.从定检数据分析电梯运行和维护保养状况[J].中国设备工程,2012(03).

[2]王铮,李华.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分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2(09).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电梯安全;电气;电力;安全措施

建筑产业经济收益持续增长,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正广泛地实施,电梯是建筑物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鉴于电梯在商用建筑及民用建筑中的运输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能。电气控制系统是电梯的控制中心,电力系统是输送电梯运行所需电力的主要部分,两类系统协调控制可保证电梯运输的安全性。日常管理期间需加强电梯的电气系统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综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现代电梯结构的组成及安全技术

现代电梯的组成结构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常见的安全技术:①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所有乘客进入电梯前进行识别,其中包括眼球识别、指纹识别。②数字智能技术。通过乘客识别系统或者IC卡以及数码监控设备,拒绝外来人员进入[1]。③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主机必须与导轨和轿厢分离,完全没有共振共鸣,速度可以达到2.0M/S以上,最高可以使用在30层以上。④双向安全保护技术。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在欧洲必须使用,中国正在被普遍使用。

二、可编程控制器用于电梯的安全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电气控制系统的核心装置,也是一种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存储器。将可编程控制器安装于电梯中,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模拟电梯的输入、输出,及时发现日常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各种线路是电梯收发电气信号的载体,利用PLC对线路连接及作业状态进行综合控制,显著降低了电梯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安全监测。电梯操作实现智能化是其安全控制的必然趋势,智能控制系统需以可编程控制器为中心,才能协调电梯回路的综合调控。如:技术人员把变电数据标准输入智能系统,智能机器自动控制电梯及其回路运行,并且按照规定的操控流程执行指令[2]。PLC本质上是一类工业专用的小型计算机,将其作为电梯回路的控制器,不仅使电梯所有的作业状况得到监测,方便了使用人员的操作。

2、安全保护。除了在自动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外,可编程控制器的安全保护性能也很突出。以商用电梯为例,企业所安装的电梯每天要重复运输大量的人员,电梯内部元器件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与矿井开采的数据信息无法正常传输,影响了操控指令的收发。PLC具有过滤功能,当发现异常的控制指令可发出警报信号,避免电梯内的控制元件在超负荷作业时发生安全故障。

3、安全隔离。从温度条件来说,电梯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产生多余的热能,散热不及时会使电梯内温过高引起烧坏故障,不利于电气运输的安全升降。基于PLC的安全隔离功能是向电梯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保障了电气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结合PLC中央处理元件通过扫描的方式,获取电梯冷却系统及其装置的状态数据,经过处理器判别数据的正常状态,检测到故障信号即发出隔离动作。

三、电梯内部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

电力系统是电梯的另一大操控部分,主要负责电梯设备的变电、输电、配电等工作,决定了电气设备的电能调度状况。调查显示,40%以上的安全事故均是由于电梯用电环节发生故障,导致电梯所连接的电力设备与电气控制装置无法协调运行,瞬间性中断了人员的升降运输。解决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需注重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排除设备用电不当造成的故障。

1、系统方面。电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输电能给电梯,以维持电气及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如果电力系统在处理电能时不合标准,会造成漏电、过电等安全问题。监测系统能够防范电梯的用电风险,经过多方监测电梯的异常破坏现象,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检修人员紧急处理。如:利用计算机为操作平台实时获取电梯的作业信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即可判断电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

2、电梯方面。当前,电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大多数电梯内的电力系统正处于超负荷作业环境。设备检测是对原始电力系统所连接的用电元件进行全面监测,大至外部连接的辅助设备,小至内部的线路或元器件,这些都是安全监测的对象。如:电力拖动系统是电梯的动力供应部分,配合安全监测系统对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调速装置等监测,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3、线路方面。在线监测是电梯安全控制的先进技术,可在不停止电梯运输前提下完成系统的监测,将其运用于电梯线路安全监测是大有帮助的。线路的在线监测措施:一是电能降压,根据电梯运行的电力标准进行降压处理,防止高压作业造成的线路烧坏问题,并且检查线路连接是否完整;二是动态维修,当电压荷载接近限定范围,应通过动态指令及时调控,避免电压超标造成的破坏[3]。

四、电梯使用安全的综合保护措施

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多功能改造,电梯在建筑内的交通运输价值越来越重要。除了上述安全措施外,电梯使用期间还需执行必要的综合保护方案,从多个方面保证电梯的安全作业,降低意外故障造成的损坏程度。综合保护措施包括:①控制荷载。电梯电流负荷突变会瞬间性引发高温、发热,烧坏了电梯内的连接线路。要时刻关注监控器显示的电流值,注意符合异常上升的变化趋势。②更换设备。老化问题会减弱电梯的绝缘性能,如:断路器故障发生次数增多,导致电梯内的温度持续上升。检修人员需定期选用新的材料、工艺、设备、元件,更换旧设备以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4]。

结论

总之,电梯使用过程需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从电气控制系统及电力系统两大组成部分进行保护。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化监测保护,在降低电梯操作难度的同时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次数。另外,结合电梯的使用状况采取综合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从多个方面完善设备的安全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连秋华.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10,15(10):32-34.

[2]宣平.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梯安全监测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40(20):58-60.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11

门系统;故障;门锁装置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中人口在不断增长,城市规划者为了满足人们对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就把目光投向发展和建造高层、超高层建筑。而电梯则无疑是当今解决楼层快速运输的可行选择的最佳方案,其方便、快捷、省力的性能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自电梯发明100多年来,其使用规模越来越大,电梯技术也不断在被改进和革新,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电梯的事故伤亡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一直存在,根据目前国内外电梯事故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所有的电梯事故中因门系统发生故障及维护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占电梯所有事故的80%以上,庞大的比例说明电梯门系统是事故频发的重灾区,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消除电梯事故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对电梯安全性方面进行摸索,使它的安全保障措施日趋完善,笔者通过对现场电梯质量检查,针对电梯门系统分析后提出几点解决故障隐患的对策供大家讨论和交流。

1.电梯门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门系统结构分析。门系统主要由层门(厅门)和轿门、门机、门锁装置、传动机构、保护等系统及其附属的零部件构成。层门设在层站入口处。轿厢是电梯轿厢上设置的门,即乘客进入电梯之后所见的门,当电梯停在层站,轿门是主动门,层门是被动门,门刀嵌入在门锁滚轮两边,轿门开启时,门刀向一侧挤压滚轮使层门锁打开,由轿门带动层门开启或关闭,当层门、轿门完全关闭后,电梯才能正常运行。从结构功能看,电梯门系统由驱动电机,门控制器,运动执行部分和关联传动装置组成。

据文献统计,门系统故障集中在各个结构部件及其联接环节上,因此根据结构功能分类,将门系统各构件详细说明。

执行部分。电梯运动执行部分由门扇、门滚轮、门地坎、门导轨架组成。层门和轿门都是由门滑轮悬挂在门的导轨上,下部通过门滑块地坎相配合。层门或轿门都应该满足机械强度:当门处在锁紧位置时,用300N的力垂直作用在门扇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分布在5cm2圆形或方形面积上,其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当外力消失后,应无永久变形,启闭正常。

传动装置。门机(如图):门的闭合、开启的动力源是门的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轿门运动,再由轿门带动层门一起运动;电梯门机分为直流门机、交流异步变频门机、永磁同步门机。其中目前最常用的是交流异步变频门机。它的机械系统分为轿门侧机械部分和厅门侧机械部分,轿门和厅门通过一种称为“系合装置”的机械部件联接在一起,电机拖动轿门运动,轿门通过“系合装置”带动厅门一起运动,厅门侧机械部分除没有电机及其减速机构外,其余跟轿门侧机械部分相似。

联动机构。现在电梯门大多数采用二扇或多扇门,极少采用单扇门,在门的开关过程中,当采用单门刀时轿门只能通过门“系合装置”直接带动一扇层门,层门门扇之间的运动协调是靠联动机构来实现;中分式层门一般采用钢丝绳式联动机构,门导轨架两端装有钢丝绳轮,两扇门分别与钢丝绳的上边和下边固结,当门刀带动一扇门移动,钢丝绳的运动使另一扇门向相反方向移动。

层门自闭装置。电梯事故大多数是门系统发生故障,所以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时,层门无论因何种原因开启,都应有一种装置能确保层门自动关闭。这种装置可以利用重锤或弹簧来实现强迫关闭。目前使用重锤的较多,因为重锤的关闭力始终不变,而弹簧式在不断运行后关闭力会减弱。

门刀和锁钩。电梯门系统故障又多数出在门锁上,电梯层门的开和关是通过轿门上的门刀实现,有些中分式层门各装一把门锁,层门关闭后,门锁的机械锁钩啮合,同时层门电气联锁触头闭合,电气控制回路接通,此时电梯才能启动运行。

安全保护装置。为避免乘客在关门过程中被夹伤,电梯轿门入口应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正在关闭的层门受阻时,门应自动重开。常见的保护装置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也称为安全触板,非接触式分为:光电式保护装置;超声波监控装置;电磁感应式保护装置。

紧急开锁装置设置。在厅门表面有一个专用的三角钥匙开启的钥匙孔,经过旋转能使三角锁的拨杆拨动门锁,使门锁锁钩(如图)打开,从而厅门可以被开启,以便作业人员进入轿顶进行作业判定和排除故障,并在紧急救援时使用,紧急开锁装置还必须具备有钥匙脱开后,锁钩能自动复位的功能。

门系统主要技术要求。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当不小于5mm;电梯运行时不得互相碰擦。客梯中分门应在门锁关闭时,锁钩与门锁挡块啮合深度达到7mm以上,安全触点才能接通。同时副门锁的安全触点也恰好接通,这样才能在验证门锁工作到位的情况下,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前条所述的间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45mm。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对于乘客电梯不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不大于8mm,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允许达到10mm。

2.门系统的故障与安全隐患分析

电梯是高频繁工作设备,尤其是在人流量集中的商场、医院、酒店等重点场所,使用频率更加突出,电梯门系统始终保持高频率工作。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是时间的函数,电梯也符合故障浴盆曲线分布规律。高频率工作和时间增加使门系统故障率也增加。笔者通过实际检验时总结几种电梯门系统故障及分析情况,以供参考:

机械方面的故障。当门刀距离滚轮间隙小于5mm,当电梯经过本层时,就会造成门刀与滚轮发生碰撞,导致滚轮被撞飞或厅门开锁,电气联锁触头断开而造成电梯突然停梯故障;间隙过大,又会发使门刀与滚轮发生错位,在电梯平层时,导致门刀无法带动滚轮水平移动,造成厅门打不开的故障。这样都有造成电梯关人事故的安全隐患。

锁钩位置偏移,使锁钩与门锁挡块啮合深度太小,达不到7mm,门锁触点没有完全压紧,导致电气安全回路接触不良,发生正常运行中突然停梯的故障率加大,还会因啮合深度太小,乘客扒门时厅门突然打开。造成人员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概率,留下安全隐患。

使锁钩与门锁挡块间隙过大,如果乘客在厅门外扒门,会使主锁或付锁的电气触点断开而使正常运行中的电梯突然停止,诱发事故。

由于安全触板微动开关被压死无法动作;安全触板本身卡死;安全触板触壳几种情况会造成电梯关门时,安全触板夹人,不能自动弹开恢复开门状态,而造成夹伤乘客的安全隐患

电气方面的故障。由于门锁安全触点簧片由于污染,形成电路不通,人为原因导致接触不良的因素,门锁安全触点未能接通,形成安全回路不通,信号反馈受阻,导致电梯停止运行。会造成电梯关人的安全隐患。

由于人为操作不当:门锁开关被短接;应急按钮被短接;门锁电路短接。

和非人为因素:门锁开关触点不断开;门锁继电器延时断开或不断开;门锁电路故障短接。造成电梯门锁电气回路失效,在门锁电气安全触点断开时,电梯开门运行走梯,会发生乘客受到剪切、挤压、坠落井道的安全事故隐患。安全触板和或光幕接线短路,自动关闭装置失效。

3.故障处理和预防措施探讨

经过电梯门系统的故障分析,从电梯安装质量问题到电梯维修人员维保工作不到位,连同使用单位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电梯都能造成电梯发生故障,所以电梯门系统隐患的防范处置刻不容缓,要加强防范,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电梯主副门联锁设计。电梯门系统电气回路属于安全回路的一部分,并且较为独立,一般的安装方式采用各层的主、副门联锁触点全部串联的方式。但如果发生上述的门锁回路短路的情况,电梯在未关门的情况下仍会继续运行。因此,建议采用主副门锁回路分路的方法,也就是主门联锁回路装置安装方式不变,各层副门联锁装置在井道内串联成单一的副门锁回路引至机房电控制柜后再串入安全回路中,同时要求在井道壁安装副联锁回路时其管线必须与主门锁回路的管线在进入井道主线槽前间距必须大于200mm。这样两个门锁回路同时故障而造成门锁回路故障导致电梯事故的机会就会降至最低。也就是双门锁回路增加了安全回路的安全性,使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保养方式。电梯门系统部件的调整决不能走过场,对易损触点簧片和动作位置偏移的各类隐患调整时切忌粗心大意,马虎行事,对难以修复的零件要及时更换,针对检验机构提出的问题隐患逐条整改。质保量虽然排除厅门故障,并非是专业技术的高难度但应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还应多下功夫,加大对门系统的细化检查,严格按照维修保养的项目内容和要求,在定期和常规检查中及时发现和调整门系统潜在的故障,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使乘客安全得到保证。

采取电梯门系统状态远程监测和故障预警系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理论的发展,机械设备的维护正由传统的故障诊断向智能维护和预警方向发展,电梯门系统维护的重点也正由故障诊断领域逐步转向状态监测、预测性维修和性能退化分析为主的门机智能维护领域的研究。通过人工智能理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监控技术,对电梯门系统建模和对系统潜在的特征信号提取、处理和分析出电梯门系统哪个部件会在未来时期可能存在故障;国内外大的电梯公司几乎都可提供与自己的系统配套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并能提供比较完善的功能,它的原理如图:

对于电梯特种设备,在我国一直采用监督检验和每年定期年检方式,在年检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这种人工定期检验方式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行上发挥了作用,但它只能得知检测当时电梯各监测点的状态,而无法得知整年内日常运行的情况及运行状态的实时查看,在故障预警和排查故障方面存在缺陷。电梯门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可实现对电梯日常运行状态的连续监测与故障报警,为电梯检测及管理部门全面掌握电梯运行状况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介绍电梯门系统的组成结构,然后说明门系统故障的主要类型和原因,包括电梯门剪切、挤压乘客、乘客坠入井道故障。最后阐述解决的对策。

[1]朱昌明,洪致育,张惠桥.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结构、安装、测试[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电梯 检验检测 维护保养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梯系统是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梯作为承运人员、货物的特种设备,电梯安全运行是基本要求,不但要求乘坐舒适、停靠准确,而且更要方便快捷,尽量缩短候梯和故障停梯维修时间。

1、人员资质限制及责任

1.1 检验人员必须持有检验检测证书,检验机构必须要有相应的检验资质据国家《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规定,从业人员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此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启用合格人员对电梯进行检验检测,既是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办事,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行为。

1.2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符合要求的检验机构及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测检验后,必须及时、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经检验检测人员签字后,由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签署,机构及检测员对检测报告负责。只有经过认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消除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机构或人员,按照《条例》规定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让检测机构及人员对检测报告、鉴定结果负责,可以有效杜绝马虎了事、假报告的事情发生。

2、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能掌握有效的电梯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特别是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电梯(尤以公共场合的电梯为重)进行排查,制定出合理的定期检验检测方案,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排除,未雨绸缪。

3、电梯机振动检测技术

人对不同频率的振动感觉是不同的,实验证明,在振动强度不大的振源作用下,频率为0~1Hz的振动主要影响头部,如果持续几分钟往往有不舒服的感觉;1~2Hz的振动容易使人打瞌睡;3~4Hz的振动使腰胸局部有较大振动;5~8Hz时不舒服的感觉较大;9~30Hz时脸、颈部振动大、视线受到干扰,30Hz时振感最明显;30~80Hz时振感逐渐减小,到高频区时脚部有发麻感觉。除了频率对人员各部位有影响外,振动强度对人体也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超过500cm/s2时,会造成人体器官平衡失调,导致神经与心血管障碍。人站在轿厢内,水平方向的振动比运行方向振动更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经过检测数据统计及参照优秀电梯制造企业内控指标的规定,均证实现行标准规定正常运行轿厢内振动范围为水平振动不大于15cm/s2;运行方向振动不大于25cm/s2是合适的,而且按照国际通用惯例(包括天津奥的斯TOS31- 87),振动加速度宜采用单峰值,滤波上限取为80Hz还是保留为100Hz是可供修订标准的考虑的,由于现用大量仪器均为100Hz,其实这对测值没有太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电梯乘员的身心健康,减小振动的不适感,预报故障以便及时修复,除检测振值大小,应对测得的振值进行频谱分析,所以往往采用专用振动测试分析仪,该仪器与微机相联进行频谱显示并分析,可确定是电机磁极引起振动、高速轴动不平衡振动、联轴节不同轴、还是蜗轮付与轴承振动以及该2处磨损状况。近期正在研制多通道电梯振动采集分析仪,主要用于电梯新产品研制与电梯安装调试。

众所周知,电梯轿厢的振动主要来源于曳引机运转产生的振动,曳引轮绳槽的误差,导向轮的偏差,钢丝绳直径偏差与各曳引绳张力不均匀,导轨质量及其安装误差,导靴形状与安装偏差,空轿厢自身不平衡,或与轿厢固有频率引起共振等,但这些振动源的振动频率是不相同的,根据振动检测值的频谱分析就可以找出振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例如改变轿厢固有频率;更换曳引绳绳头组合件中弹性元件;更换轿厢与轿架间弹性元件等,并可观察对比效果。为此可采用8通道进行数据采集,在轿厢地板上三维方向测振,在轿架上相同三维方向及在曳引绳绳板或绳头拉杆上的运行方向进行数据采集,从空载到满载各工况做轿厢上、下运行及正常平层,上述8通道同步采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利设计出隔振与减振最佳设置,降低轿内振动强度,或将振动频率降到人的非敏感区范围。

4、电梯控制系统检测

很多电梯发生的安全事故,有一部分都是因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门锁的问题最多,门区的伤亡安全事故是电梯发生伤亡事故最多最严重的。通常,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因为,控制系统故障,使得轿厢开门、关门不正常而造成的剪切伤亡事故。因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对安全事故多、少有这重大的影响。

5、安全部件检测

电梯安全部件包括限速器装置、安全钳和缓冲器三种部件。限速器是一种超速探测装置,通常安装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也有装于底坑的情况。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要求,要对电梯限速器定期进行校验。

安全钳是电梯轿厢紧急制动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在电梯保护系统中,是电梯结构中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钳每月应加机油 1 次,同时紧固,保证提拉力迅速传递到安全钳拉杆上,且不超过300N。同时检查弹簧、螺钉、销轴等零件是否松动,松动则应加紧;每月往楔块、钳座涂少量凡士林1 次,定期清洗、调整安全钳楔块,保证钳块的动作灵活。限速器要勤检查。轮轴与轴套每周应加一次油,每年清洗一次,铅封处不得拆卸,离心甩动装置应定期清理上油,保持动作灵活。

限速器的绳索伸长超出规定范围时,应截短绳索。每 2 年要经有关部门校验 1次限速器动作速度,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