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时间:2022-02-22 09:32:12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1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分析法其含义是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交给受训人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受训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业务操作能力该方法在1880年由哈佛大学开发完成后,最初被哈佛商学院应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随着时展,案例分析法被应用于各种行业

一、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案例,指对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描述以此推之,教学案例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对真实又具有典型的包含疑难问题的教学事例的描述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含义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引为辅的教学方式,是锻炼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以含有初中物理知识概念的典型疑难问题为描述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有三点其一,目的明确案例分析法是利用初中物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以此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或补充相关知识,为分析案例做准备这过程中,就体现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学生相关物理知识的积累以及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以人为本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以辅导为主,真正的案例分析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其三,方式特殊案例分析法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于本质上说,这属于一种归纳式的学习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HTK]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平淡枯燥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大脑缺失对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效果也会降低案例分析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用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HTK]2增强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

有些物理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教师教学时也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而案例分析法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增强了抽象概念的直观效果,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

[HTK]3加深概念理解,强化理论掌握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属于一个陌生领域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理解物理知识经过对物理知识板块中的疑难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理论的掌握进行强化巩固

三、当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分析法自引进中国之后,无数的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我国教育模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今,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普遍应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学目标,积极使用案例分析法,以此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案例分析,并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身,使得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大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会由于各种因素而降低其教学效果比如选择教学案例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和难易程度上作出了不恰当的选择,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分析不到位,不能充分掌握到知识要点在用案例分析总结理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出评价,指出其优点与不足

四、新课标下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新课标实施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重点在于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加强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给予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还要适当进行开放式教学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案例分析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就尤为重要了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62-02

[作者简介]季连玉(1973―),男,山东青岛人,本科,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和目标,它重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与互动交流。初中物理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框架,提升技能与探究能力。

一、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的趣味性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趣味性教学能够活跃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融入到课堂互动中。借助趣味性教学能够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劲,而教学有效性也能够得以提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采取幽默诙谐的语言实施课堂教学;第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想和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第三,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如可让学生担任小老师,针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总结,向同学展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此更好地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新课程理念的关键思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态度及内心思想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新课程理念是对满堂灌教育的冲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用“心”教学和引导,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初中物理教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需要;第二,设计关于学生详细情况的表格,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优势与劣势等情况记录下来,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原因,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健康状态下学习和生活;第三,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特点,课后与学生多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成绩稍差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是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关键策略。

例如:关于“无处不在的能量”相关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借助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教师可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基础巩固目标,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原理、形成知识出发,深入分析动能、势能、内能、机械能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基础的计算。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借助类比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能量的综合运算,扎实掌握概念和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并能够进行实验分析。对于成绩比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多练型综合计算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解决生活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创新。关注个体差异,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不断进步。

三、设计课堂活动,激发主动参与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并且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如果缺乏学生参与,将会缺少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和互动探究。在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引导技巧,鼓励学生互助交流与合作,激励学生保持交流的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并给予从旁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课堂活动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为方向,实施活跃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程引入的演示实验,设置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教师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如“铁块、木块、水、杯子、鸡蛋、盐……”学生自主验证实验。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实施小组实验,并做好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的记录。最后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示范以鸡蛋、盐、杯子、水为材料的实验操作过程,在不断加盐的过程中,鸡蛋不断上浮,得出关于沉浮的相关实验结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出方法和结论,以此教师给予肯定性和指导性评价,鼓励学生集中方法和结论,并通过示范实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融入情感教育,提升教学实效

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良好举措,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感染学生,以恰当的关心感化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提升,快乐学习,拓展知识,提升能力。情感教育是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直接方案。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思想都会有较大变化,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多与学生互动,以自身健康和良好的品行来引导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细节上关心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潜力,采取激励式教育策略,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让学生以饱满的信心来对待学习和生活。

例如:初二年级下册中会教学“电与磁”的内容,其中涉及“电压与电阻”“欧姆定律”“电与磁”等相关知识。由于其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而涉及的实验又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手足无措,所以部分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对物理学科产生了反感。基于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和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从扎实掌握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展开案例教学,再结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实验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提升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教师的互动中,不断拓展知识网络,同时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提升合作交流能力。情感教育就是采取激励式的语言和态度,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以情优教,传递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实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同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将理论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印象,促进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从而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敬宁.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3).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问题提出

《课标》(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价值体现在:“⑴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⑵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可以说,任何物理规律的形成都离不开物理实验这个坚实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教材中实验资源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实验探究是在浪费时间.有时候,教材中明确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也被“缩水”成了演示实验,甚至变成了观看实验视频,至于教材中每一章节后面小制作、小发明更是成了师生眼中的“弃儿”.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探究活动也是依照教材步骤进行“模仿”,所谓结论归纳也是“假象”背后所结的“涩果”.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期望找到适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现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方案为例,与广大同行一起探讨,以期对将来的实验教学有所增益.

2对探究活动中三个重要环节教学策略的探索

21猜想假设科学有据

众所周知,猜想假设是进行实验探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明整个实验探究方向的“灯塔”.任何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是源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抽象概括.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引导学生重温先哲科学探究的过程.换而言之,科学的猜想假设就是顺利实施科学探究的“凤头”,唯有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符合所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特点,探究活动才是有效的,才能成槲锢砉媛山ü骨坑辛Φ摹敖攀旨堋.

笔者在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部分内容教学时,发现教材中实验方案存在两个不足之处.其一、从标题明确了该实验应为探究性实验,但按照教材实验方案来看,却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只要求学生按照所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探究”.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方案缺失了本实验活动的探究性本质.其二、教材中实验方案直接告知影响杠杆平衡条件的因素,缺少了探究活动中的最重要一环――猜想与假设.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笔者现将自己对本实验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如下,与同行一起探讨.

教学片段1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用杆秤称物体重量吗?(展示杆秤实物,如图1所示)

生:见过.在市集上小贩常用它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是你们想过在用它称物体时,它实际上相当于什么?

生:杠杆.

师:是的.若将重物对秤钩的拉力看成动力F1,则秤砣对秤杆的拉力属于什么力?常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生:秤砣对秤杆的拉力为阻力,常用F2来表示.

师:杆秤的支点又在哪儿?

生:在提纽处.

师:可是,许多杆秤有两个提纽,难道一个杠杆可以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支点?

生:我看见过小商贩提距秤盘较远提纽无法称物重时,常改用靠秤盘较近提纽进行称量.我想这两个位置不同的提纽可能是杆秤两个不同大小量程的悬点,也可以看成不同情况下杆秤的两个支点.

师:回答非常的棒!老师为你点赞,你平时一定是一位爱观察、好动脑的小家伙.

师:现在,老师将重物的质量再增大一些,物体对秤杆的拉力也就增大,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秤杆是否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生:不能.

师:这说明了秤杆的平衡与什么有关?

生:与力的大小有关.

师:若将所悬挂秤砣的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秤杆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说明秤杆的平衡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师:若用手指推动悬挂秤砣细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杆秤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2所示.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秤杆的平衡也可能与力的方向有关.

师:若只调换不同的提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秤杆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秤杆的平衡还与支点位置有关.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杠杆的平衡不仅仅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也与支点的位置有关.然而,力的三要素直接决定力的作用线,且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决定了杠杆的力臂大小.因此,杠杆的平衡可能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它们所对应的力臂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上面的设计方案可以避免教材中生硬的灌输式将杠杆平衡影响因素强加给学生,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采用问题引导与演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成功的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杠杆平衡影响因素的科学猜想,也使他们深刻体验到科学猜想是有证可查、有据可依的.

22探究过程切忌以“偏”概“全”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凸显物理规律的普适性,不能为了实验探究活动的方便,以特殊情形代替普遍行为,这样得出来实验结论将缺乏说服力,也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整个实验探究过程需要层层递进,教学生以严谨求实之风,[2]通过真实的探究活动,为实现探究目的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此过程可称为探究环节中的“熊腰”.

笔者在利用教材中实验方案组织教学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按照教材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连弹簧测力计也不使用,直接在杠杆两边悬挂钩码,只改变钩码悬挂的位置或数目,经过一番“热烈”的探究活动之后,最终也得出所期望的结果.

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教材中实验方案存在诸多弊端.其一、不利于学生对力臂概念的理解.甚至会错误引导学生把力臂当成杠杆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成为了正确理解力臂概念的误区.其二、存在以“点”代“面”之嫌.教材中所设计三个步骤,同属于一种特殊情形,即对杠杆作用力垂直于杠杆自身且动力、阻力分别作用于杠杆支点的两端情形,具有典型片面性.基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笔者将自己所设计实验方案呈现如下.

教学片断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若按照教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之前为什么需要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生:为了使杠杆的重心位于杠杆支点的正下方,防止出现杠杆自身重力及对应力臂对杠杆产生转动效果,便于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师:调节时又有什么技巧?

生:我认为应该和天平的横梁平衡调节方法相同.杠杆哪端高,平衡螺母向哪端调节.

师:回答的真好!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又是什么目的?

生:便于通过杠杆上刻度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师:没错,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形.若老师改变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怎样变化?拉力所对应的力臂有变化吗?

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它对应的力臂也变小了,并且它也不在杠杆上.

师:若将弹簧测力计悬挂位置和钩码位于杠杆支点的同一侧,且保持它对杠杆拉力方向为竖直方向,能否正常进行实验?

生:可以.

师:若只改变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拉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变化吗?所对应的力臂是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所对应的力臂将变小.

生:在老师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实验数据及时填写在自己所设计的表格中.如下表1所示.

设计意图:笔者从物理规律具有普适性的角度考虑,将教材中实验设计由特殊证改进为全方位探究,体现了物理规律的建构是源于实验多角度、全方位科学探究的结晶.而且,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系列螺旋上升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逐层解答,拾级而上,[3]最终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

23规律建构注重科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规律建构时,往往是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得出的,其中常见的科学方法有:和差方法、比值方法、乘积方法、公式变形法、图示方法等,而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数学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4]在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本探究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时,笔者是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教学片断3“杠杆平衡条件的建构”教学实录

师:对于实验数据处理,一般利用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较为简单的和、差、乘、除进行尝试,很多情形下能够找出它们之间关系.

师:若从和、差角度考虑,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你们会作出哪些猜想?

生1:F1+L1=F2+L2

生2:F1-L1=F2-L2

师:同学们,但是力与力臂是完全不同两个物理量,他们能够进行相加减吗?

生:不行.

师:很显然这两种猜想是错误的.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乘积、比值等方法去试试?大家又会作出哪些猜想?

生3:F11L1=F21L2

生4:F1L1=F2L2

师:没错,上述猜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尽管两个物理量的单位不同,通过比值或乘积关系可以将单位约去.

师:然而,这仅仅是猜想,还要结合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它们是否成立.

生:将实验数据带入猜想公式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上面第4位同学猜想是正确的.

师:是的.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也是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总结归纳出这一规律的,即为杠杆的平衡条件,又名杠杆原理.

师:若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还会发现: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和阻力是什么关系?可能是什么类型杠杆?

生: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属于省力杠杆.

师: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和阻力又是什么关系?可能是什么类型杠杆?

生: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属于费力杠杆.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正确,不过还有一种情形,当动力臂恰好等于阻力臂时,动力也等于阻力,属于等臂杠杆.

……

设计意图:物理规律的抽象概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既可以从较为简单的和差、乘积、比值及正比、反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也可以从特殊情形过渡到普遍规律演绎推导,以求实现实验探究的最终目标.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使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自然而然的得出杠杆不同类型的分类,这区别于一般先结论后应用分类教学方案.

3结束语

高效的物理课堂必须以实验探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实验探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有效建构.[5]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巧妙的借助生活情境加以引导,努力处理好探究活动的科学猜想环节,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力争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标顺利实现,以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董子贵巧铺垫重实验抓住本质是关键[J].物理教学,2013(1)39-40

[3]吴志明递进式问题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J].物理教师,2015(1)33-36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4

生本主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江苏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赵中教育学认为,学生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焦点”,也是一切教学实践的“中心”.教师所预设的教学过程及步骤,都必须紧扣学生主体来进行,所设置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来实施.生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生本主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紧扣认知实际,进行有效设置、深入实施.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生本主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丰富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生动情境中精神“提起来”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较为显著的基础科学,物理教材中围绕物理知识点内容,设置和融入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典型事例和生动案例.这对初中生物理学习情感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功效.生本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充分展现学习对象的“主人翁”地位,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展示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初中物理教材已有的生动、丰富、鲜明的现实案例和趣味现象,创造出形象生动、趣味活泼的学习场景,引发初中生情感“共鸣”,提振初中生物理学习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一份子”,主动与教师同步互动,深入探析物理知识.初中生面对生活常见现象,其内心充满了亲近感,主动探究分析成为内在自觉行动.

二、创设充足实验操作时机,让学生在探究观察中技能“高起来”

教育实践学认为,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经验技能,更能为学习对象留存深刻“印迹”,更有利于学习对象学习技能的提升.物理学科是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学科,具有较强的能力培养功效,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进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星提高.生本主义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技能培养与此同出一辙.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生本主义理念内涵,教师就必须让初中生获取充足的活动“时机”,利用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案例、探究课题等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研究、分析归纳等实践活动,指导和引导学生有序实验、仔细观察、深入研究、科学归纳,逐步培养他们物理探究观察的技能和素养.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利用该节课中“浮力的大小”实验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此节课教材实验步骤和要求,准确操作实验器材,有序开展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学生获得较大空间的实验操作“自”,其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对“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感受,自身的主体特性得到体现,主体探究观察等物理学习技能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技能、提供自主实验时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和难度系数.

三、注重案例解析过程讲解,让学生在思考分析中能力“升起来”

例如,有一辆迫击炮供弹车,它的钢缆绳以100N的拉力匀速拉起炮弹至2m的高度,如果炮弹重力为150N,这辆车滑轮组提升炮弹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拉力作的总功是多少?学生分析案例条件内容,指出:从问题内容来看,这是关于有用功、滑轮的机械效率方面的问题,需要运用到有用功、总功公式的计算内容.结合案例解答要求,探析得到其解析思路:由问题条件可知,已经知道炮弹的重力和所升的高度,可以根据W=Gh公式求出有用功的大小.要求拉力的总功,可以根据拉力的大小,根据A=FS公式进行求解.教师点评: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对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使用,难点是对动滑轮上绳子段数的判断.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修订解题思路.上述物理案例讲解过程,渗透了生本主义教学理念,调动了学生主体能动功效,让物理解析过程成为学生活动的“平台”,自身思考分析物理案例的能力水平得到培养,物理案例解析能力得到提高.物理案例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讲解物理案例时,教师应该注重物理案例解析过程的教学,多让学生承担思路、方法探析的任务,进行亲身分析物理案例的活动,实现思考分析、归纳判断等学习能力的提升,积累深厚的物理学习经验.总之,生本主义教学理念是对新课程改革纲要的科学演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主体实际,调动多方教学要素,深入渗透生本主义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赵中 单位:江苏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现状

作为初中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对于生物教学往往不太了解,基本对于生物的整体概念也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所以许多学生在刚接触生物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学习这个科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初中生物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终于创新性地开发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由于案例教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情境性质,这与生物的教学理念正好吻合。同时站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来看,情境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不错的效果,这也是当前案例教学法在众多课程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案例教学在我国许多的学校以及教学领域中都有所涉及,在生物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以及实际考察发现,许多的生物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实际实施效果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效率上都不尽如人意,甚至个别情况下还会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下案例教学法的详细情况。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科目的教学中,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不同科目中的应用效果不同,应用方法也不一样,从本质上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其一,典型性。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案例往往都是一些个例,而这些个例并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在众多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例,这也是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其二,针对性。对于生物教学而言,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引入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往往会利用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案例进行融合,在介绍案例的同时将新知识引入,不但降低了新知识学习的门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整体教学氛围。其三,时效性。案例的选取体现了老师的水平以及智慧。由于生物案例众多,即使是某一个课程的相关案例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个,但是在进行挑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一定要尽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这就要求案例要具有时效性特征,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案例的整体效果。其四,教育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教育上,所以案例的选取更多的还是要具有教育意义,这个方面就要求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选取了。

二、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编写与实施

1.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案例,而在案例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很多生物老师在做案例教学中往往会给人感觉听完案例抓不住重点,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准确度差,精细度差,再加上教学中缺乏重点,案例老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起不到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个别情况下还会让学生感觉教学枯燥乏味,丧失了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生物成绩的提高。所以说,特别是针对生物老师来说,案例教学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从众多的案例中选取较为新颖以及较为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并且讲解的过程最好不要过于传统老套,如果能加入一点小幽默效果就更好了。当然,选取案例的重点不单单在于代表性,有时候选择短小精悍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案例的讲解时间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快速实现教学目标。2.整合案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大多数生物老师来说,生物案例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平铺直叙,这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诟病。但是就目前我国国内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来说,大多数老师并不太习惯教学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彻底舍弃传统教学模式既有一定难度,更是有很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对于案例教学的借鉴面不是特别广,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案例教学就是单独的案例教学,一个案例接一段分析的教学方式,表面看起来比较清晰独立,但是实际上由于缺乏关联性,不容易让学生记住有关案例的教学特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案例记忆以及学生的基础生物知识记忆,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对于案例教学,简单的罗列效果是比较差的,最好还是要通过整合不同的案例,并且结合案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区别进行讲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理解,更有利于提升生物学习成绩。3.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对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主要分为准备部分以及展示部分,对于准备部分上述已经讲到了对于案例的选取与整合工作,通过案例的精心选取与整合,可以提高案例的质量,促进课堂案例展示的整体效果,然后就可以进入案例的展示环节了。从当前案例的展示情况来看,一般来说案例的展示主要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分别是纸质案例展示、口头案例叙述展示以及多媒体展示。几种案例展示方式风格各异,一般还是由老师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定,但是整体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生动的展示案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同时阅读案例,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4.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案例的选取与提出对于学生来说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实际学习生物相关知识以及处理生物问题的机能的步骤依然是分析与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设立中,一般都是由老师提出案例后先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上节生物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逐步引导学生向老师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上思考。通过学生的内部思考以及内部讨论,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在下面进行巡视,对于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解,对于没有思路的小组要进行点拨和引导,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结果的描述,在完成回答后也要认真听取别的小组的见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对于一些不太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的学生,老师也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让同学们一起鼓掌,给这部分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足够的信心,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但发扬了合作精神,促进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

三、总结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只要处理好一些案例选取和展示中的细节问题,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和生物学习能力的增强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贺碧虹.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生活化 策略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际上,物理中的概念、原理很多都是从生活中总结而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是从零开始,有很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初中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如果能够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课本中的知识相结合,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讲,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同时,初中生还能够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让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关物理的情况变得更容易解决,真正将物理知识用于生活。

一、生活实际与物理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都被归类为物理的方面,比如说树叶会漂在水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氢气球可以飞上天,但吹出来的气球却会掉在地上;水往低处流;水底石穿的现象;航天员在月球行走是漂着走;冬天毛衣容易起静电;指南针的工作原理……这些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却无一例外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而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正是对生活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物理是最早的物理学家们对自然界的现象的总结,后来逐渐形成了物理这一专门的学科,物理科学家们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入,但初中物理还是从相对简单的现象入手的。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初中物理课本中就有很多生活化的小例子,但是,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让物理课堂更为生动、有趣、丰富,学生学习起来更好理解,让学生从一开始学物理就不觉得枯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学习,而不是排斥物理。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教师首先依照的是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教师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善于利用。利用教材就需要老师从教材中寻找更为合适的点来让学生学起来简单顺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这样一个点。生活即教育。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通过与生活的结合,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真正认识物理这一学科的内涵。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展示物理的实用性

既然物理中有那么多从生活得来的知识,那么再将物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可以更好地指导生活,关于初中物理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物理课堂上展现生活的实际案例

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物理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为直观明了的理解物理的抽象知识。比如,在物理学习“惯性”一课时,对于“惯性”的这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概念性的总结是现象的共性,而对于这种共性的解释,则可以抽出个性的案例来进行。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折一个纸飞机,来做一个比赛,看谁折的纸飞机能够飞的远,学生们会觉得很有兴趣,尽管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求折纸飞机,但这一做法大大提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举起自己的纸飞机跃跃欲试,如果条件可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来做这个实验,当评选谁的纸飞机飞的更远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说说看纸飞机是如何飞那么远的。这时,学生们经过思考,有的会回答借助风力,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刚刚学到的“惯性”的知识不就可以解释纸飞机的现象吗?如此一来,学生们就恍然大悟。回到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有哪些生活中的案例是“惯性”,有的学生会联想到体育课上跑步,跑到终点也很难马上停下来,并且如果停下来太快,会崴到脚,那么这确实是“惯性”造成的,同样在乘坐公交车时,如果司机急刹车,车上所有的人都会向前倾,这也是“惯性”造成的。通过实际案例的结合教学,学生对于概念性的抽象的知识有了具体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屋里知识来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跑步中,学生们就知道在连续跑步时不能太快停下来,而在乘坐公交车时一定要抓好扶手,不然如果遇上刹车很容易摔倒,再者在乘坐小汽车时,也应该告诉长辈要与前车保持距离,不然由于汽车的惯性,如果急刹车,也会有一个惯性距离,和前车离得太近容易发生危险。这些都是与生活实际结合后,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的展现。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学生自身也会觉得物理学习更加自信,从而爱上物理。

2.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理现象

在初中阶段,在课堂上应用了一段时间的案例教学之后,学生们都比较明显的能够理解了物理和生活的关系,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放开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习新课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看看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物理现象在生活实际中有什么例子,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时准备好自己的案例。这种开放式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讲,负担小,但是却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前,学生需要先找到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例子,通过学生回家咨询父母或者是上网查资料,都可以得到很多例子,但是学生要把例子弄明白就需要靠自己了,只有真正明白这一例子的原理,才能在课堂中讲出来这个例子为什么是“摩擦力”的缘故。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了“物理来自于生活”的印象,并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的好习惯,同时,在学习完物理知识之后,学生就自然而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了。

四、小结

物理是生活化的物理,对于初中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物理的现象,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同时,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联,并能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参考文献:

[1]任冠航.联系生活应用把握初中物理知识――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2,(06).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7

【关键字】现代教学初中物理优化分析情景模式

引言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其次在物理实验编排方式上没有合理性的依据,甚至没有对物理进行实验编排,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程度的理解。而在新课标现代物理教学模式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在讲解方式上不在是原有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转化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编排方式要有所依据性,内容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一、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一定的实验指导。并且教师在教学方式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自身为主导位置。即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存有问题,也不愿意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其次物理课本存有的公式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物理公式,并且针对不同的推导公式,最后导出了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偏差。其中在物理热学推导公式中,Q=I2Rt,该公式适用于存电阻电路的推导定理,已知量为电路中存在的电流、电阻以及在该电路流经过的时间t便能求出在等效时间内求出的功耗热值。在一般的推导公式中,已知电压U和电流I也能求出损耗的热值。针对不同的已知量选用的热值公式也不尽相同,但初中学生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随意用电路实验中的数据信息,导致推导的结果与原有的实验数据存有较大的数据差距。其次便是在物理实验组织策略上也存有盲目性,有些物理教学一定要参考适当的物理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中,F浮=ρgh2*S-ρgh1*S,该公式适用于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假设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指导,只是单凭让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推导公式,其中在高度h上便存有理解上的错误,针对大多数学生理解为物块的高度,实际上是在水中沉浸的高度,所以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推导公式顺序上都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

二、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途径

1、物理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推出后,对物理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了优化分析。其中在物理理论上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授课时要联系授课的内容、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或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电学案例分析时,若要求在纯电阻电路分析中,要求求出电路中损耗的热值。其中对于R、电流I的求解过程,电流I为整个电路的总电流,若为串联电路,电流为线路中的总电流,电阻为电路中的损耗电阻。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把各个电阻进行有序的排序,经过电流接通后,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出每个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再通过物理实验分析后,学生对该物理求解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加强教学创新意识

在加强物理创新意识上,新课标也推出了新策略。不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且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教师不再是原有以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真正存在的乐趣,例如:在推导力学课程中,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情况。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同学在理解程度上达不到课程深度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标教学题材中,加强了教学的创新意识,让同学分析不同材料物质所受力的情况。分析动摩擦因素与物质的材料有关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物质所受力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强物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运用物理教学情景模式

在优化分析模式上采用现代物理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情景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逐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融入了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素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的紧张。传统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口述的形式,长期的演化使得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过程中,不同的物距产生的影像也不相同。

4、引导学生物理知识的转变

有些学生在思想转变模式上存有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有些物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有些学生便会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在新课标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中,针对物理知识的转变思想采取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动滑轮和静滑轮省力分析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业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利用塔吊进行重物的提取过程,将铁钩挂在要进行提升的重物上,滑轮也随着重物的提升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并且还要进行反面的总述,利用静滑轮也进行相应重物的提取,查看承载力的范围。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转变。

结语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分析,在解决策略方式上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依据。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物理教学应用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符合当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炳祥.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及其概念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5):13-15

[2]董永天.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J].科学大众,2009

[3]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4]赵海.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8,41(16):24-25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8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情境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进而全面引导班级中学生对此种学习情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生物知识结论,逐渐形成自我的学习见解,增长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同理,生物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精心进行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行为。

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规划进行集体形式的教学形式。大部分的教师认定其教学内容是一个教学标准,不允许出现变更的。为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材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教师的守旧教学方法来教学核心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切实有效的体现到学习的快乐,必定也无法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变化,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并开始进行改变这一教学僵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却并没有被完全的激发出来。

三、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有效的提出学习问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需要合理的进行应用案例教学。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动物园中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老虎、狮子、孔雀、猴子等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但是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一代又一代的繁殖的吗?

首先,教师此时需要及时的案例教学活动中的学习问题:

(1)细致的进行陈列你所了解到的动物繁殖方式;

(2)具体阐述一下动物克隆的繁殖的方式属于当前的那种繁殖类别;

(3)哺乳动物与非哺乳动物自身存在什么样的区别;

(4)简答的谈一谈你见过的哪一类的动物直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繁殖方式。

教师需要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限定时间,使学生可以学习时间内进行学习思考,再要求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在班级中学生将自我的学习想法进行全部阐述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判断。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同时还进一步的掌握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生命的延续”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则需要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进行收集,并予以学习肯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具体的评析,并总结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收获,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不断进行鼓励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思考、交流互动。

2.合理的应用教学实例

(1)大雁在进行集体迁徙途中,一部分身体不健康的“孤雁”为进行“站岗放哨”的工作。在遇到实际敌害时,此群体进行会用自我的语言进行警报,让其他的雁迅速做出反应,准备还击或逃生,而这一部分不健康的大雁则会成为敌害的食物。

(2)在蜜蜂中的雄蜂长大后,需要与雌蜂进行交配。在那之后雄蜂进行会逐渐死去。教师则需要要求班级中学生对于此案例进行深入的学习分析。

文中的孤雁“放哨”这一工作,对其他雁具有何种的现实意义;雄蜂为交尾而奉献出自我的生命地方意义是什么等。

3.科学全面的进行总结教学案例

生物教师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意识一旦被调动,学生就会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这一良好的教学成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9

“形同质异”与“形异质同”

带电体的电势及场强求解方法

几个易混的条件模型辨析

静电场中的“像电荷”及其应用

让“互联网+”走进物理课堂教学

奇妙的“水上升”趣味实验探究

巧用临界态判断连接体运动性质

高考题中的板块模型欣赏

一道电路动态分析题的三种解法

2015年高考试题中的叠加电场例析

关于电磁感应中金属棒运动位移题析

介绍一种指针平移磁电式电流表

初中物理中“短路”教学探讨

有关传送带问题的创新题型赏析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初探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探

略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

浅析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问题

从“圆锥摆”到“瓦特速度调节器”

传送带模型中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探讨

关于热机模拟实验的探究和改进

利用DIS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谈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灵活构建物理图像巧妙解决力学问题

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命制电磁感应习题应注意题设条件的自洽性

PCK观照下的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比较法在“变压器”教学中应用初探

江苏物理高考实验试题研究及教学建议

运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

从几道中考物理题谈实验探究题教学

探究“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例谈利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活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初探

提高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微探究”的《电场线》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初探

以地球为参考系下太阳系各行星运动轨迹的探讨

用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特点

亲历发现感悟科学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初中物理命题初探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运用

半偏法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实验系统误差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10

“生活化”的教案设计更具体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会聚焦重难点,导致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没有紧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就会杂乱无章。因此,一个科学教案,是一堂成功课的基础。更重要的一点,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具体教学实施的图纸。因此,“生活化”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教师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本知识更具体,在生活中得到验证。

以教学《生物的遗传》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染色体、DNA,弄明白基因传递过程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问题,有点难度。这些知识点,似乎离学生生活很远,其实不然。在教案设计时,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比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在家观察自己与父母相貌的异同。有同学会发现,自己的鼻子与父亲的一样。有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眉毛与母亲的一样,还有人发现自己的耳朵跟父亲的一样。通过这些现象,引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从而切入到新课的讲解。在其他的教学设计环节,依然可以“生活化”。比如,作业设计方面,可以设计“生活化”的习题,问题:小明的母亲是单眼皮,但他的父亲是双眼皮,那么,小明成为双眼皮的概率有多大?因此,“生活化”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减轻知识的难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易懂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关于整合素材,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进去,让生硬的课本、冰冷的知识鲜活起来。当然,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如果,脱离了学生可感知到的生活现象,则不会成功,比如,南方学生自然不了解北方的生活现象。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对课本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

以《食物链》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是简单地围绕猫吃老鼠,老鼠吃粮食这样的案例去讲,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问题的。如果转换一种模式,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导入。由于这个自然现象,学生们都了解,甚至有些学生还亲眼见过。因此,学生兴致很高,并且通过这个事例,提问:动植物除了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这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有趣

初中生物教学也需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获得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做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让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加有趣,诱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即请同学们闭气三十秒,感受一下。学生通过这个闭气活动,感受到难受。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可以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接着,教师提问:闭气为什么难受呀?学生都可以答,是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氧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又提问:氧气又是怎么哪里来的呢?从而入新课。对于光合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还从生活中所见的事来分析。比如,菜市场中的白萝卜,为什么上面是绿色的,下面是白色的呢?这个常见但被学生忽视的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思考。接着,教师可以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萝卜上面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太阳光的作用,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从而变成了绿色,而下面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埋在土里,无法形成叶绿素,从而是白色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较好地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使学习更加有趣。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11

一、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编写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导学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根据学校生源的学习质量和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导学案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消化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等部分。所以,在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的教学情况。

1 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上初二时才接触到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加喜欢实验课程,对很多知识充满了好奇,很容易彰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对物理原理的抽象知识较为淡薄,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引入新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折射现象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将筷子放在装满水的水杯中,通过观察发现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弯曲?这些看似普遍的问题更容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用提问方式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编订物理知识,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密切地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新知识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自主学习,逐步深化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以学习欧姆定律为例,就可以用填空的形式设计成问题。如我们用(

)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

)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算出电阻的阻值。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

)测电阻。这样设计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注重总结归纳和知识的拓展延伸。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配合相互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贯彻到整个课堂教学中。那么,在设计导学案小结与反思部分时,应该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最后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物理原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学生学习动滑轮和滑轮组知识时就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设计问题。例如小明家正在盖新房,当盖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建筑工人搭建跳板进行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既省力又节约时间的情况下。将盖房所用的水泥等物料运到上面去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对待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调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物理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1 指导学生预习导学。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要认真对待导学案,加强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觉地进行预习和自我研究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导学起到监督的作用,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内容,并且对学生预习导学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自我预习的实际情况,从而掌握课堂讲授的侧重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使用导学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等形式,使学生自己探索物理知识和原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则是帮助指导,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导,最后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整堂课程做出总结。

3 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课程中除了有很多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程还有理论知识课程,有很多学生往往缺乏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而无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制定完善的初中物理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逐渐养成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提高解决抽象知识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分析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地理这一学科来说,有效的讲授法适用于对版图的讲解和对地理事物布局的讲授。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课方案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将专业术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听懂、并且明白教师讲授的内容。事实证明教师运用富有欣赏性的语言和板书进行讲解,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地理知识。由此可见,讲授方法在众多讲课方法当中仍然很实用。

2、探究法

探究适合于对问题的探讨和对新事物的分析,在初中地理课当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研究一些自然现象或是某地区的地理地貌等问题,遇到这一问题时更适合运用探究法,探究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一教学方案的实施首先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设置案例分析,并且将学生统一进行分组,将任务分配下去,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是社会调查,翻阅资料等各种途径去寻求经验。

3、体验法

体验法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法比较适用于一些对地理的观测、观察和调查以及制作方面,体验法通常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当中学习并获得知识。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承担起主导的作用,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合适的情境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把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内化成为自身的概念和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体验方式和方法。

4、案例法

案例法也是众多讲课方法当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大多适用于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讲解。案例法在课堂上的适用范围较广,一般情况下案例法的流程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分析总结案例发生的规律――最后用实践证明结论,一般情况来看,案例法可以结合一些现实当中的地理来进行教学展示,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工业商品为例,进一步的分析工业布局。教师应当良好的利用初中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好奇感设置一些案例,符合学生自身的理解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1、有效的整合教材内容:

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当中重要的一点是整合教材内容,在当今初中地理新课改教材中,初中地理教材用的都是专题式的叙述方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课本知识和地理当中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例如服饰、饮食方面的文化差异,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会更感兴趣,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地方的特色和饮食,会促进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同时也是课堂的知识点更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

2、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对于当今的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设备。制作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这样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初中生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时非常敏感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不仅能够使教师顺利的完成授课任务,还能够使学生在愉快当中学到知识。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初中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创设一些有创意的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活跃起来。

3、巧妙设问:

巧妙设问在地里教学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时,都是直截了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到厌倦,更使学生对地理这一科目产生消极的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提出问题时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对“中国的铁路运输”这一节课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当模拟实际生活提出一些课堂问题,如家住韶关的小光一家要去上海旅游,他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经过的干线当中哪些是南北干线,这样的提问不仅会活跃课堂氛围,还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很高的时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

1、课堂教学的口头评价:

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初中的课堂应当给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在合适的时机给学生一些口头上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还能起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一定要给予一些正面的正能量,切记不要对学生进行胡乱的负面点评,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更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积极引导学生互评:

调查表明,学生不仅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更希望得到来自自身群体的认可。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更好的对新课标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能够在学习当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表明在面对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当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法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将课堂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高效的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可利用资源,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地理这一学科创设的更加吸引学生,更加具有活力。让当代的初中生在地理的课堂上学到更多,了解到更多。

参考文献:

[1] 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 曾剑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有效交往活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