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编辑培训总结

编辑培训总结

时间:2022-08-05 21:52:24

编辑培训总结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1

一、媒体融合要求必须对期刊编辑进行继续教育

在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的编辑模式、发行渠道、传播方式、受众范围、管理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编辑理念的更新,编辑手段的转变,编辑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迫切需要继续教育。编辑继续教育正是基于期刊编辑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期刊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活动。媒体融合对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期刊编辑必须培养新技术应用、资源整合、用户服务、传播互动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期刊编辑必备的基本媒体素养包含了对所在期刊新媒体技术平台APP应用软件、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的日常运营维护。编辑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编辑在选题策划与约稿过程中的办事效率。在媒体融合下,期刊编辑只有及时提升自身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不被同行赶超和淘汰。(2)期刊编辑力和运营力体现在期刊内容与传播渠道资源的全媒体整合,期刊编辑要利用网络资源、各类新媒体终端、微博热门话题、微信点阅量的数据以及新闻网站的用户留言,各类信息平台的前沿信息进行检索选题并通过不同媒介,传送给读者和作者,从而获得支持。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需要整合优势传播资源(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打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内容与渠道的联系,提供个性化、立体化的服务,实现期刊内容的多渠道整合营销,创新期刊传播的途径和手段。(3)期刊编辑要具备高水准的用户服务能力。编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开展新媒体用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有效用户群体的特征,增强对用户多方面情况的了解,秉持专业的服务态度,增强对用户的服务。(4)期刊编辑要具备跨媒体的传播互动能力。基于媒体融合技术和视角,期刊编辑要创新办刊思维和媒体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对期刊内容进行广泛融合,充分利用微博、QQ空间、微信、官方网站等平台大力推进期刊内容的宣传,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平台、渠道来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迅速融合发展。

二、现行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2]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要求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此作为编辑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和续展登记的必备条件。全国各地出版业务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当地出版编辑人员进行培训,或自己组织培训,面授,或发文组织参加总局(总署)培训中心网上平台选课学习。自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来,期刊编辑通过参加网上学习和所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举办的24学时面授学习或参加一些经总局授权的期刊学会、培训机构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取得了继续教育的学时数,完成了每年的继续教育任务,知识面得到拓展,编辑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具体的继续教育培训实践中,也还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1)内容缺乏针对性,学而无用,继续教育成了“走过场”、“凑学分”。笔者从2010年开始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网上远程继续教育(选课48学时)和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面授学习(24学时)。综观近三年来自己的学习经历,感觉学习的内容范围很宽广,课程包括了期刊经营管理、行业动态和行业管理、数字传媒与网络出版、领导讲话、出版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规章等十几个类别近300门课程,涵盖了出版行业的所有门类。由于每个编辑一年必修48学时,课程选择除了必修与编辑业务相关的课外,还要选择与编辑工作无关的学时才能凑够学时数,不然就不算完成当年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中与期刊编辑业务相关的课程在整个设计的课程中仅占20%左右,对期刊编辑来说,可供选择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课程相对较少。许多课程虽然具有拓展知识面的作用,但与编辑实际工作相距很远,虽然内容“大而全”,但难以达到提高编辑能力的效果。这几年培训课程内容更新少,每年网上学习都存在重复选课,加上学习测试的方式简单、难度极低,学不学、听不听都能通过考试。主观上造成了交完360元给总局培训中心就几乎能完成48学时,学习中出现了学而无用的情况,为应付完成每年任务而“走过场、凑学分”,达不到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效果。(2)培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培训重形式、轻实效,调动不了编辑学习的主动性。期刊出版主管部门每年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一年的必要工作,多具有计划性和任务性,必然存在形式、数量和质量问题。作为管理部门的组织者更多考虑的是完没完成当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了几次培训,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是否取得实效则不是关注的重点,而参加培训者关注的是能否完成一年一度的培训,顺利获得学分,以便获得三年一次的续展登记或注册。因此,培训成为期刊出版主管部门不得不进行的工作,对编辑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编辑为获得学分、完成注册和续展登记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这样一个被动学习的局面,既浪费了管理资源,也浪费了编辑宝贵的时间。期刊管理部门费了很大力气组织培训,结果学员学得辛苦,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的状态,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一些专题式的面授培训,虽然内容很好,也可以拓宽编辑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培训缺乏对实际编辑工作的指导作用,编辑虽然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实际操作起来仍然不知所措。如通过对开放存取、数字化出版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虽然对期刊发展趋势有一些大致的了解,但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对如何具体实施、应对和实现,却没有明晰的思路,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继续教育是媒体融合时代更新期刊编辑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之最重要的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模式多种多样,期刊出版行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培训,全面开展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编辑自身的知识领域,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水平。(1)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长期教育相对短期培训而言,是比较系统的专业学习。是指期刊编辑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利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进夜大、电大接受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脱产教育、出国深造以及挂职锻炼等。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可选的继续教育方式种类繁多,选择的机会也较多,编辑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将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吸取短期培训的优点,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和把握科技前沿信息,同时根据自身和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接受何种长期教育。期刊编辑除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以外,也可以从期刊行业内举办的有关新技术、新业务的短期培训中学习,系统全面地补充新的基础理论知识。[3]要争取、创造机会,积极参加专业方面的学术会议,与会期间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沟通,了解科技动态,加大约稿、组稿的广泛性及提高这些稿件的质量。期刊编辑还可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学位或双学位,在与工作相关及感兴趣的领域里扎实理论基础,并在工作中践行理论。(2)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目前多数期刊出版社都存在编辑人员不足的情况,长期脱产学习培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编辑可以根据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出去参加交流培训,期刊社也可以把专家和专业老师请进来进行互相探讨,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统一。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绝大数编辑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因编辑部人员紧张而走不出去的编辑业务提高的需要。(3)自主学习与单位安排相结合。媒体融合时代,在继续教育的学习中,期刊编辑不能单纯应付单位的考核,拘泥于形式,只在课堂上学习。巩固和融会贯通学习,编辑必须克服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及自身的限制,挤出时间和精力,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平时的积累。即使完成了单位安排的继续教育,编辑也要在业余空闲时间,自觉自愿地自主学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是以编辑个人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自己做主,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促使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等方面得到改善与发展的行为方式。[4]它是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现代化的一种学习方式。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不断出现新的学科,产生交叉学科,编辑为了适应新要求,必须自觉不断地自主学习。随时进行是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期刊编辑要利用平时点滴的碎片化时间,读报、看书、上网或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关注时势政治热点问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5]媒体融合时代,提升期刊质量,需要期刊编辑业务素质同步提高。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应该借助手机微信公众号、同行QQ群这些自主学习的便利条件,通过阅读编辑类刊物、中国知网信息、专家审稿意见、学术会议信息,以及撰写文章等多种渠道自主学习。

总之,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期刊编辑的简单工作方式,已被各种新媒体技术取而代之,以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来促进传统期刊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创新“互联网+”条件下期刊编辑的工作途径,期刊编辑只有在转型时期针对编辑知识与技能的短板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业务水平,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2

1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1.1组建统一的培训机构,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要真正做好本行政区内编辑的继续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组建或者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将管理人员、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教学设施和教学培训计划落到实处,建立编辑继续教育定期轮训制度。出版单位要将继续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编辑继续教育机制,根据省级新闻出版部门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单位编辑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保障编辑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并将编辑考核、晋升与继续教育挂钩,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编辑要打破“学历教育一锤定音,继续教育无足轻重”,“没有继续教育也能胜任工作”的思想和观念,要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角度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据美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的测算,近十年人类知识总量已达到每三年翻一番,到2020年甚至每73天翻一番的速度。面对知识增长的裂变,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编辑生存发展的必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每年必须给自己安排出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积极主动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事半功倍地干好本职工作。

1.2选择科学的培训内容,选用多种培训形式

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是提高编辑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除了编辑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在当前出版环境下,编辑所在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数字出版知识也是编辑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编辑人员的工作年限、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工作岗位不同,对继续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必然相差甚远,因此,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大纲,组织编写继续教育教材,让继续教育发挥应有功效。首先,培训大纲对课程的设置要完整、优化,力争做到分门别类,因人施教。可以将编辑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必修课,学科专业知识、数字出版知识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教学模块,编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模块。其次,继续教育教材既要保证科学性、系统性,还要有层次性和时效性,将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数字出版前沿问题作为继续教育的主题,而不是对老问题或者基本知识点作重复讲解和阐释,要让编辑的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最后,采用多种形式拓宽继续教育渠道,既鼓励编辑人员通过在职进修、从事学术研究、参加学术活动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慕课、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广远程教育培训,将国家和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培训班的内容通过网络向全国、全省出版系统开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编辑人员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参与培训活动。

1.3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要达到继续教育的预期效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严格进行管理、监督和审核必不可少。由于受机构、人员的限制,加上编辑人员众多、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很难对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学时做出准确认定,因此,编辑继续教育要落到实处,出版单位的配合和参与非常重要。首先,要改革继续教育评价体制,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下放权力,增加出版单位的考核权重,让出版单位负责本单位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初审工作,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和认定。其次,对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内容以及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集中面授内容的考核,除考察学时外,还应该考察成绩,编辑只有通过笔试或者面试,方能正常结业。最后,除了培训班集中学习,编辑公开、参加学术会议、专业讲座、学历教育、在线学习都可以折算成学时,累计为编辑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具体折算标准由出版单位制定,并报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2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编辑人员只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将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当作一生的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接受继续教育,掌握最新的编辑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尤其是数字出版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和水平,方能在行业内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繁荣文化和出版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锋 单位:湖南大学出版社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3

高校年鉴作为一种兼具权威性、实用性、综合性特点的工具书,具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能否编成一部高质量的年鉴精品,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质量的编辑队伍。李铁映同志说:“志书是人修的,所以修志人的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志书,志书的质量取决于人才。”这同样适用于高校年鉴,高校年鉴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高校年鉴编纂人员素质的高低,高校编辑队伍建设成为高校年鉴质量提升的关键。要提高年鉴编辑人员的素质,应着重于包括撰稿人、编辑和主编在内的编辑队伍整体编校素质的提高和编校技能的培养,强化其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高校年鉴编辑队伍现状与困境

1.撰稿主体属性多为兼职。高校年鉴的撰稿者多为行政管理人员,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千头万绪,认为年鉴撰写是额外任务,责任心不够,缺乏专业培训和对年鉴素材的有意积累及精选,资料收集不全,重要内容确实。复制过往条目内容,缺少年度特色。条目内容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

2.撰稿内容易写成总结。撰稿者不了解年鉴条目的质量要求和具体标准,把年鉴稿件写成工作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总是从方便原则出发,以工作总结作为条目,概述性条目空话套话过多或多为政治口号,单一性条目缺少资料性和信息含量,对具体举措和成果记录较少,年鉴成了各单位工作总结的改写、汇编。

3.撰稿主体全局和客观意识受限。撰稿者缺乏把握全局的意识和能力。就部门业务工作写部门业务工作,缺乏对全局同类信息的整合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突出或夸大工作业绩,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使表述的事实失实失准。

4.编辑主体沟通统揽意识欠缺。编辑人员不熟悉各单位的业务,加之很少与撰稿人沟通,根本无法确定条目选题,更无法挖掘好的条目,只好不加选择,根据上报的稿件,略做修改,一编了事。

三、高校年鉴编辑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

年鉴编纂质量关系到年鉴的生存和发展,应强化年鉴编辑质量和责任意识,加强年鉴编辑业务素养。重视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等激励竞争机制,按照年鉴编辑内容的工作量,以确保整个年鉴质量为前提,制订工作目标,分解任务,形成总纂和分纂、或编辑部和编辑人员之间既制约又共促的责任机制,明确分工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人员,保证年鉴编纂工作能高质高效运转。

(一)建立相对稳定的年鉴编纂队伍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使得人员流动成为常态,编辑队伍不稳定,新手居多,文字水平不一,缺乏经验,临时指定或更换人员,对任务要求理解不明确。为提高初稿撰写质量,可打破各二级单位分头临时指定年鉴编纂人员的方式,实行年鉴编辑队伍由编辑部直接领导,在各部处聘请熟悉业务情况、具有良好文字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的特约撰稿人,每块条目指定其中一人负责统筹,详尽搜集整合相关资料,提高年鉴的编纂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对撰稿人的培训和编纂人员业务素养的提升

通过制定目标,对撰稿人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进行要求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交流撰写经验,探索提高稿件质量的途径,帮助撰稿人提高撰写能力;并定期举办年鉴工作会议、专题讲座、交流座谈会,组织编纂人员参加全国或地方高校年鉴培训交流,不断提高编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其练好内功。并编发年鉴经验材料,宣讲体例,提供范文,总结编纂常见问题校正手册、统一章法,促进编审队伍业务素养不断提升。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工作制度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4

也许我与出版编辑工作有缘,对于这一行业,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感情上,似乎都觉得独有情结,或多或少地拉近了我与这一职业的感性距离。

2011年11月17日~19日,我参加了河北省出版集团公司举办的中青年编辑业务培训活动。三天来,那一条条与我交换过的粲然微笑,那一句句满溢关切之情的谆谆教导,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像风吹拂过衣裙似的,把这所有的一切淡淡地吹散,默然地忘记。在这期间,出版业领导满怀激情、生动有趣而富有思想的演讲,带给我精神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滋润。

为期三天的培训,领导对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对中青年编辑的殷切希望,专家老师的理论指导,同伴们的经验交流深深地影响和打动着我。作为一名编辑,我感受到肩上的压力和责任,也觉得自己还需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工作。

1 出版编辑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眼观全局

培训班上,集团公司董事长杜金卿介绍了集团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做好精品出版编辑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从而明白了,集团公司将致力于打造产业创新、资本运营和人力资源三大平台,积极抢占出版品牌和战略投资两个制高点,努力发展成为具备较强的战略投资力、文化生产力、出版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资产超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现代出版传媒集团。冠林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数字出版工作的开展;河北青年报社入住集团办公大楼,意味着集团公司有了新的战略伙伴;集团公司各重点项目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北戴河的创意基地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等。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增强了斗志。

通过领导的讲解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编辑,书的第一道把关人,必须不断提高职业修养,编辑的职责决定了其责任的重大。立足岗位,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是一个敬业编辑长久的课题。一要具备理论修养,这是我们进行选题策划和组稿的灵魂,只有对其精髓深入领会,才能在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事物运动过程中认清本质、把握规律,区分主次矛盾,引领潮流,热情讴歌新生事物,以独特的视角发现事物过程中的新动向,策划畅销书和长效书。二是思想和知识修养。编辑若没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深厚的知识功底,会处处碰壁。思想和知识修养的提升拓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加强时政学习,只有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准确捕捉社会变化的苗头;②热爱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读书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逐步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③职业道德修养。我认为,编辑的职业道德是以编辑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是编辑在出版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编辑应形成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不畏艰辛、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感,对于社会、读者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更要时时提醒自己遵循编辑的职业道德准则。

2 出版编辑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通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晨光、接力出版社的总编辑白冰、集团公司出版传媒部副主任王书华先后进行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我对编辑的责任和能力、畅销书选题策划与市场动作、选题策划与编辑流程有了重新认识,对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有了更大信心。明确了转企后新形势对编辑的能力提出了以下新要求:首先,要有政治鉴别能力。编辑要有职业敏感性,对文稿政治安全把关。其次,要有学术判断能力。对文稿从学术价值、学术地位及成就方面做出判断。第三,从未来看,有无传承价值。第四,对文稿做双效评估。我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一个出版社若想打出自己的品牌,除了要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外,更要做出具有社会影响的精品图书。不管出版业多么市场化,其毕竟属于文化产业,出版社唯有做出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图书,才会获得整个社会的尊重。经济效益关乎出版社的生存,社会效益关乎出版社的发展。作为出版人,既希望通过自己编辑的书为社里带来经济效益,更希望其能够为社里带来社会效益。衷心希望与出版社一路偕行,通过编辑出版有意义的图书发展起自己的事业来。

3 出版编辑要养成严谨、踏实、负责的工作习惯

培训中,张老师对编辑工作中常见文字、语句问题的总结,大家深受启发。他指出各编辑室在填制《审读意见书》时存在的不足,认为大家所写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深刻性。可能由于加快出版速度所致,自己所填制的《审读意见书》往往“八股化”严重,即先用一两句概述全书,然后将各章节目录罗列其上,最后用“该书语言流畅、分析全面……”之类套话结束。对于图书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高度重视,处理好出书速度和工作程序两者关系,养成严谨、踏实、负责的工作习惯。对于作者的书要客气评价,多征求作者的意见。与作者的往来信件要保持一段时间,清样至少保留半年,以便出现问题可以核对。此外,编辑的情商在与作者进行交流过程也非常重要。

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需要我们抓住目前的大好时机,努力工作。讲课老师从“热爱编辑工作”、“编辑是艺高人胆小的工作”、“编辑的身份属性”、“编辑情商的重要性”、“编辑的圈子”、“编辑是眼力工作者”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编辑工作。通过生动而认真的讲述,我充分认识到编辑是一项极为神圣的工作,编辑工作确实“艺不厌高,胆不厌小,功夫全在细节中”。

经过培训,自己了解到做一个优秀的编辑多么不易。首先,编辑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鉴别、挑选、优化,发现好的选题,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编辑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看稿子,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图书的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要高度重视,因其为事故高发区。虽然这三页内容不多,但所包含的作者名、定价、CIP数据、印刷者、出版日期等处极易出问题。为了避免以后在图书的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出现重大错误,一定要弄清各种规定,同时,要格外细心。在个人看来,编辑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与“粗心大意”作斗争,因有很多问题都是由其造成的。

一是全局观。全局观在是编辑人员政治意识的具体体现。编辑应心系大局、服从大局,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时,都应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前瞻观。编辑在思想和文化知识方面不断更新,淘汰旧我。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聚焦前方,以超前的理念认识世界,才能具有编辑职业的敏感性,主动积极地接受新的信息,并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判断新信息的价值,成功策划选题,编出好书。三是组织、沟通观。编辑要把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交流当作自己的需求和乐事,编辑长期保持与读者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要经常进行选题策划,加深与作者的感情。四是责任观。编辑的责任观须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部过程,包括策划选题、组稿、设计版面,甚至校对,编辑都要绷紧责任这根弦,反复推敲,编辑加工过程认真仔细,总之,尽力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一本图书的质量,到底关系着多少人、多少问题,这次培训结束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现在,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对书稿的任何一个改动都关系重大。一个数字、一个标点都可以影响读者对书中所述之意的理解。一本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对读者的影响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这些都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本书稿。

5 结语

这次培训时间虽短,却获益良多,体会深刻。感谢为我们带来一堂堂精彩课程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将自己多年来丰富的出版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出版编辑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通过这次培训,我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出版人的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地为祖国的出版事业贡献着力量,可敬可佩。

参考文献:

[1]胡筱丹,胡潇.新闻出版创新型人才管理之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0(09).

[2]王振铎,王宪文.透视出版编辑从众现象[J].出版发行研究,2005(07).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校年鉴;队伍建设;质量提升

一、编辑队伍建设是高校年鉴质量提升的关键

高校年鉴作为一种兼具权威性、实用性、综合性特点的工具书,具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能否编成一部高质量的年鉴精品,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质量的编辑队伍。李铁映同志说:“志书是人修的,所以修志人的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志书,志书的质量取决于人才。”这同样适用于高校年鉴,高校年鉴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高校年鉴编纂人员素质的高低,高校编辑队伍建设成为高校年鉴质量提升的关键。要提高年鉴编辑人员的素质,应着重于包括撰稿人、编辑和主编在内的编辑队伍整体编校素质的提高和编校技能的培养,强化其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撰稿主体属性多为兼职。高校年鉴的撰稿者多为行政管理人员,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千头万绪,认为年鉴撰写是额外任务,责任心不够,缺乏专业培训和对年鉴素材的有意积累及精选,资料收集不全,重要内容确实。复制过往条目内容,缺少年度特色。条目内容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

2.撰稿内容易写成总结。撰稿者不了解年鉴条目的质量要求和具体标准,把年鉴稿件写成工作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总是从方便原则出发,以工作总结作为条目,概述性条目空话套话过多或多为政治口号,单一性条目缺少资料性和信息含量,对具体举措和成果记录较少,年鉴成了各单位工作总结的改写、汇编。

3.撰稿主体全局和客观意识受限。撰稿者缺乏把握全局的意识和能力。就部门业务工作写部门业务工作,缺乏对全局同类信息的整合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突出或夸大工作业绩,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使表述的事实失实失准。

4.编辑主体沟通统揽意识欠缺。编辑人员不熟悉各单位的业务,加之很少与撰稿人沟通,根本无法确定条目选题,更无法挖掘好的条目,只好不加选择,根据上报的稿件,略做修改,一编了事。

年鉴编纂质量关系到年鉴的生存和发展,应强化年鉴编辑质量和责任意识,加强年鉴编辑业务素养。重视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等激励竞争机制,按照年鉴编辑内容的工作量,以确保整个年鉴质量为前提,制订工作目标,分解任务,形成总纂和分纂、或编辑部和编辑人员之间既制约又共促的责任机制,明确分工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人员,保证年鉴编纂工作能高质高效运转。

(一)建立相对稳定的年鉴编纂队伍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使得人员流动成为常态,编辑队伍不稳定,新手居多,文字水平不一,缺乏经验,临时指定或更换人员,对任务要求理解不明确。为提高初稿撰写质量,可打破各二级单位分头临时指定年鉴编纂人员的方式,实行年鉴编辑队伍由编辑部直接领导,在各部处聘请熟悉业务情况、具有良好文字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的特约撰稿人,每块条目指定其中一人负责统筹,详尽搜集整合相关资料,提高年鉴的编纂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对撰稿人的培训和编纂人员业务素养的提升

通过制定目标,对撰稿人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进行要求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交流撰写经验,探索提高稿件质量的途径,帮助撰稿人提高撰写能力;并定期举办年鉴工作会议、专题讲座、交流座谈会,组织编纂人员参加全国或地方高校年鉴培训交流,不断提高编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其练好内功。并编发年鉴经验材料,宣讲体例,提供范文,总结编纂常见问题校正手册、统一章法,促进编审队伍业务素养不断提升。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工作制度

1.建立系统规范的年鉴工作责任制度。由编委会制定年鉴编辑手册,明确编辑规范,确定编纂方案,建立组稿撰写、编辑校对、审定报送和编排印刷的系统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责任编辑制度。对年鉴内容实行切块承包,从稿件征集与修改校对,广告彩页的征集编辑,成书之后的发行收费工作,这一条龙服务均由某个责任编辑一包到底。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并按各人工作实绩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全体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建立表彰奖惩制度,实行“优绩优酬、优质优酬”,拉开档次。落实责任制,一在履责,二在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制形同虚设,问责,要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对认真负责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失职渎职的,要追究和惩罚。从年鉴文字的编辑、校对,到年鉴照片的征集、编校等各个环节都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和奖罚标准,建立表彰奖惩制度和激励竞争制度。对敬业勤勉,编辑质量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开展优质稿件和优秀条目评选活动,对编纂质量高的人员发给稿酬,发放奖金,充分调动和激励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高校年鉴质量。

参考文献:

[1]蔡西玲.关于高校年鉴的若干思考[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7,(01).

[2]周红华.高校年鉴编纂创新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02).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6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网络编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计划制定、师资配置,是一项需要不断尝试、调整、完善的艰巨工程。

1、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面向专业培养目标,按着“构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计算机知识与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才有利于建设网络编辑人才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2、遵循“五项”基本原则

跨学科的原则改变过细过窄的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得学科不断融合,并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网络编辑专业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需要横跨编辑出版、计算机与网络、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加强学生跨学科选修,使学生了解网络编辑的应用工作范围,既熟悉网络技术又熟悉本专业的课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发挥网络编辑的作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就业零对接的原则网站对于网络编辑的能力要求除了学历要求之外,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专业要求、经验要求、文字表达能力及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此,由网络编辑专业强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必须开设大量的实践技能型课程。结合实际的运用课程,加强专业实践知识的教学,把网站的频道栏目实际建设及操作内容纳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实现教学就业零对接。职业资格考试: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把资格考试纳入课程教学范围,加强学做结合,做中教、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加强实践环境教学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当中已建设的微机实验实训室数量不少,但软件配置尚显不足,网络编辑教学当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教学软件,如网络编辑学习平台、信息采集、图片编辑、屏幕捕捉等软件,需要投资购买,绝大部分学校让教师自己解决,只能在网上下载盗版软件进行教学,许多功能不能实现,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另外网络方便的同时给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大量的病毒传染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困难,往往是为了防病毒安装了还原卡或者是干脆断网,使学生每节课从头做起,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这是大部分高校实验实训室的通病。笔者认为,网络编辑专业要真正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硬件设备之外应当购买正版教学软件,满足正常教学使用,提高实验教师的基本素质共同进行教学,建立既能防病毒又能保证正常教学的管理方法。总之,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编辑专业建设与发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甄增荣 甄慧琼 李 康 朱佳然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7

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决定对现有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为我校的电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使自己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方面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工作已在全区开展,并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基本认知工具”等教学模式。使自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快成长,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培训对象

高山山后小学全体教师。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时间:

1、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周五下午)。

2、科任教师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1、电脑的基本操作,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

2、利用局域网办公为教学与备课服务。

3、关于word方面的内容,使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排版等利用word编辑和排版一份满意的试卷。

4、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制作,如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5、Excel电子表格制作,讲述文字及表格的格式化、数据的录入及相应的设置、数据的处理如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图表的制作及函数的运用和打印等。

6、信息技术如何与各学科教学整合。

六、组织形式

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七、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以幻灯片制作技巧为重点,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20xx的使用水平,。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实践-应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75-0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列为专章,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当前,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相继进入了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把一些本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具体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掌握所需的多媒体技术,具备对多种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处理、整合能力,能够熟练开展技术支持的幼儿教学活动。同时,研究发现,3-6岁幼儿最具可塑性,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成人言行的影响,教师较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背景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三年内对一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自2010年承担了浙江省及宁波市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浙江全省,为各地市幼儿园在职骨干教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其中培训模块之一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有效应用。

为充分了解和把握幼儿园工作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选取一所城区公办幼儿园、一所城郊公办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为例,分别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笔者认为,要有效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结合幼儿教师工作场域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来规划制定培训方案。对“场域”问题做出较为系统阐释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他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

布迪厄主张在谈及“场域”的概念时,作为一种开放式概念使用,并认为只有将其置于关系系统中,才能获得概念的真正意涵。由此,依据“临床式解读”原则,对“场域”的把握可以大致涵盖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场域:关系的网络。二是场域:共时与历时的交融。三是场域:形塑的中介。四是差异:场域的动力机制。五是场域、资本、惯习的相互关联。

依据“场域”理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既有物质环境,譬如,电脑、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环境,同时也有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软件环境。幼儿教师还处在同事之间、家长之间、园长之间等各种人际环境之中,包括幼儿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软环境,在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各种要求。通过园长访谈,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记录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并掌握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不仅要学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还需要掌握使用班级QQ群、班级博客等手段与家长做好家园沟通。因此,要制定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必须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场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同时结合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参训教师开展了调研。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教学非常重要;在软件应用能力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掌握了常用Office办公软件技术,会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能够从互联网获取所需信息及网络教学资源,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基本的包含文字、图片的课件。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使用软件处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技能较弱,特别是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加工处理技术,几乎所有教师都不会。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强,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意识,对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热情很高,对信息技术学习具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较弱。显然,面向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加强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形态,设计相应的采集、加工、处理以及多媒体集成等技术的培训内容,并强化练习,核心目标是通过培训让这些教师掌握相应的技能,并能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针对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我们构建并实践了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在此模式下,对近千名骨干幼儿教师(园长)实施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二、实践-应用取向的培训设计理念

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设计理念为实践-应用,“实践”一词来自希腊文“Praxis”,意指重复进行某项活动,使之变得熟练,有水平;同时它还指人类对自身活动的理性思考以及为此制订计划、付诸实施的行动。实践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手段,从事实践的行动本身就包含认知,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进一步讲,实践是学习者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方面,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需要学习者亲自动手实践,在做中学;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是工作场域的人,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学习结果更关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喜欢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去应用的培训。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霍尔出版《心灵的探索》(The Inquiring Mind)一书,率先研究成人学习的动机,提出成人学习动机定向理论:成人学习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导向以及以学习为导向。成人的认知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直接经验的丰富。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既有以科学形态存在的成分,又有以经验形态存在的成分。因此,实践-应用取向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将基于实践、面向应用的理念渗透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培训目标的制定基于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培训内容的选择定位在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用最频繁但存在疑难的知识、技能;培训方式坚持“做中学”,“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采用案例演示、自主操练、小组协作、现场指导等培训方式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培训评价指向工作中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体系构成

(一)培训目标

合适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在前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培训目标:通过培训,知道多媒体技术概念,了解掌握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常见格式,学会使用ACDSee、光影魔术手软件处理图像,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混音、剪辑声音,学会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剪辑视频,学会使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复杂动画。

(二)培训内容组织与培训策略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培训目标,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块,在培训策略的设计上根据内容采取基于任务的培训策略、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

1 学习模块一:多媒体技术

(1)培训内容:多媒体技术概念,图片、音频、视频基本概念、常见格式等介绍。

(2)培训策略:专题讲座;小组研讨。

学习模块一的内容属于知识范畴,大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但并不十分了解,培训要让教师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上以主讲教师专题讲座为主,同时为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自己以前的观念和认识进行交流反思,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中达到共同提高。

2 学习模块二:图像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使用ACDSee、光影魔术手软件设置图片尺寸、转换图片格式、使用魔术棒、套索裁剪工具处理图片、修改图片背景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二属于实践技能,图片编辑处理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们对于一般的图片处理技术,比如,处理图片尺寸基本都会,但是对于转换图片格式、使用魔术棒、套索裁剪工具处理图像、修改图片背景等技能缺乏,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经常会提出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在这个模块,设计一个图片处理的任务,在基本的图片处理技能技巧结束后,完成本模块图片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3 学习模块三:音频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选中、复制、删除一段声音、混音、降噪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三属于实践技能,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音频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需要录音、添加背景音乐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对于音频的编辑处理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在培训中,给每位教师提供带耳麦的耳机,供教师们学习录音、编辑声音,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在这部分同样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在这个模块,设计一个音频处理任务,在基本的音频处理技能技巧练习结束后,完成本模块音频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4 学习模块四:视频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认识、了解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使用图片、音频制作一段视频,添加片头、片尾,设置视频效果、过渡效果,剪辑视频。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四同属实践技能,视频也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视频的编辑处理都非常陌生。因此,通过Windows Movie Maker使用图片、音频制作一段视频,添加片头、片尾、设置视频效果、过渡效果、剪辑视频,当教师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动手操练制作出一段视频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被点燃了。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参训教师掌握了视频编辑技能技巧后,完成本模块视频编辑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5 学习模块五:使用PowerPoint设计动画

(1)培训内容:PowerPoint动画设计的技巧,重点讲解动作路径、计时动画、路径动画、触发器的使用、更改动画序列、向动画中添加声音、播放Macromedia Flas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五同属实践技能,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包含文字、图片的课件。对于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计,大部分教师并不掌握。在这部分同样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指导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

同时,在本模块学习结束后,设计一个培训大作业。要求制作一个反映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数字故事,将前面所学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技能技巧结合起来,这个数字故事也作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作品在培训班汇报展示交流,供主讲教师、同伴进行评价。

(三)培训课时安排

(四)培训评价与考核

培训实施后,需开展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果,评估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培训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面向工作场域的基于实践一应用取向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受到了一线幼儿教师的普遍欢迎,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潮,学习动机强烈,培训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培训结束时又有成果展示环节,因此,评估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培训活动中实施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每个模块培训的效果和参训教师实时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主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听课笔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课堂师生交互情况,在实践操练时集中精力完成练习,每个模块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档案资料。

2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培训临近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工具,因此,总结性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评价依据。在培训的最后环节,安排参训教师信息技术作品展示汇报交流环节。同时邀请培训专家、主讲教师参与,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班级成员互评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参训教师在作品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汇报自己所用技能技巧,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提高的过程。班级成员互评是班级内参训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会反思自我对照对比,对自我也是一种提高。专家点评重点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实施的评价,对每位参训学员会有启发、点拨作用。

四、培训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关注培训过程

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受到所在幼儿园硬件设施、软件配备、政策导向等外在条件影响,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培训机构在设定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内容时,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教师个别访谈的方式,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在规定的课时内精选培训案例,精选培训内容,把一线幼儿教师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讲解示范给参训教师,力争做到培训内容得到参训教师的认可。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操练相结合,讲解示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关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工作中经常遇到而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主讲教师能够在个别指导的时候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培训的效果就有了过程保证。

(二)落实培训评价,提高培训效果

评价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参训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可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层次的参训教师做一个非正式的个别化访谈,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参训学员的感受和体会,访谈的主题围绕着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培训方式、培训满意度等方面,例如:所学技能是你最需要的吗,这些技能技巧对你的实际工作有帮助吗,为什么,培训有哪些成功之处,还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培训机构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改进后续工作,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9

在当前的背景下,广电事业的发展对广电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广播电视编辑,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广电编辑带来的挑战,从而促进广电事业更好地发展。

当前我国广电编辑人员数量众多,为促进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多数编辑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专业能力,在艺术鉴赏以及审美、沟通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随着当前我国广电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设备、仪器、理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广电编辑一定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具体来讲,新时期的广电编辑应当具备以下能力:

(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及服务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应用在广电事业当中,在提高了编辑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编辑的工作强度,为编辑人员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地机遇。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广电产业,广电编辑人员不仅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还应当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尤其是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广电编辑应有的作用,确保所编辑的广电节目符合时展的需要。另外,广电编辑还应当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编辑的内容符合现代人的需要。通过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创作更好地内容,以便为广大电视受众服务。

(二)较强的社交能力

对于广电编辑工作来讲,很多工作必须要由集体的力量创作完成,并不是靠某人一己之力就能完成任务,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尤其是广播电视编辑人员,作为广电编辑的主体,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方配合,保证编辑的全程处于高效率的过程中。

(三)具备较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算能力

广电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服务意识和社交能力,更包括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编辑要具备非常强的创作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非常专业的广电综合素质水平。广电编辑人员应当及时的从现代广电节目当中吸取先进经验,加强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才能在具备一定素养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当自身具备的一定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后,所创造出的节目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节目当中所表达的感情也才能更好地达到与观众的共鸣。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当前新的发展环境对广电编辑的要求已经比较清晰。为了促进我国广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广电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

由于我国广电编辑从业人数众多,很多工作年限久、资历较深的人员并没有受到过正规化、专业化的高校教育。在广电编辑工作中,迫于工作的压力,很少有时间能够接收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虽然这些从业人员都具备较强的工作经验,但是应对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前新的媒体时代,设备的更新换代、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受众期望的不断提高等等问题,都需要当前的从业人员加强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电事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广电编辑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采编、播报等业务之上,非常容易忽视自身的素质能力提高,这也是很多编辑自身能力需要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当前科学环境的不断发函,广电正具备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元素,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强对广电编辑的培训工作。只有充分的利用专业化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是其中一种,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培训课程,来对编辑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编辑人员应当具备的一些基础性技能。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可以和高校合作,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由高校通过学历教育来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不仅仅可以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度,还能在高校毕业学生当中寻找和储备专业人才,更好地确保广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致力于专业素质的提升

1、培养编辑人员的观察力。广电编辑工作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动态,并且保证更好地宣传效果。在培养编辑人员的观察能力时,应当侧重于对编辑本身意识的激发,以及独立创作能力的提升。

2、培养编辑人员敏锐的思维。广电编辑要具备敏锐的思维,才能及时的编辑出更好地作品。同时加强对思维逻辑的培养,提高认识的广阔度以及纵深度,更好地确定稿件的内容。

3、培养编辑人员的组织能力。应当加强一些组织性及战略性强的报道,才能更好地创作一些品牌栏目,提升编辑的内涵。通过栏目的开办、方案的制定、持续性的跟踪报道等方式,来培养其组织能力。

4、培养编辑人员的表达能力。广电编辑工作的开展与文字的修订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广电从业人员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以及灵活的文字功底。

(三)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熟悉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在思想上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及价值,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避免作品当中的政治性失误。其次,要认真学习与电视传媒相关的政策,以及党在近期的方针政策,把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贯穿在广播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

总结

综上,提高广电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非常重要。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广电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努力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广电事业的有序发展。(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参考文献:

[1] 李左军.浅析如何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J].科学中国人,2014,20:136.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出版社;人力资源;社外编辑

近年来各出版社的出书品种急剧增加,以品种博效益的情况相当普遍。品种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编辑加工字数的增加和加工编辑的人员短缺。于是,很多出版社都想到了利用社会力量来解决本出版社编辑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此之前,排版、印装、校对、美术设计等领域已经有了成功经验。出版社在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中解放了双手,降低了成本。有鉴于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编辑加工的社会化是出版社发展的必然。但实践证明,这一过程困难重重,质量、进度、人员稳定性等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社外编辑”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出版业对社外编辑队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一)出书量急剧增加

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增长迅速,已居世界第1位。2004~2013年的短短9年间新版图书的品种增长了110.5%。国内大部分出版社的效益增长来源于品种的增长,目前很多出版社的经营方式是以品种博效益,用铺天盖地的新书来占领市场。如此快速的增长,导致了编辑队伍建设明显呈现出力不从心的态势。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社会力量。

(二)出书领域的拓宽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出版社之间的分工越来越不明显,大部分出版社都在扩张自己的出书领域。新领域需要新的专业编辑队伍,出版社在到处“挖人”之余,也希望能充分利用社外力量来弥补社内编辑知识结构的不足。

(三)加强社内力量难度大

在市场扩张的初期,大部分出版社是采用招新人的方法来解决编辑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出书量的连年增长,这种方式逐渐显现了弊端。招新人的用人成本较高,招聘没有编辑工作经验的新手,前期培养需要出版社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工编辑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要想“挖”到有经验的编辑难度较大。

编辑工作是图书质量的保障,这道环节绝不能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再出台政策规范出版活动,加强图书内容管理,每年都对不同类型的图书做重点检查。从出版社自身而言,图书质量尤其是内容质量是出版社的立身之本。无论如何,质量是出版社不容舍弃的根本,编辑加工环节不仅不能缺失,而且还必须加强。

(五)出版产业市场化的需要

图书市场所要求的高品质的图书产品,不仅是指内容正确、文字无误,还指内容对路、可读性强。出版社的编辑不能被拴死在书稿加工上,至少策划编辑不行,要有人去探市场、找书稿。

以上种种问题使得社外编辑成为许多出版社无奈的解决方案。之所以“无奈”,是因为社外编辑队伍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外编辑队伍人数较少,一般分为兼职和专职两大类,其中兼职的社外编辑是主体。社外编辑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相对于各出版社的需求而言,目前的社外编辑数量较少,主要是以个人的形式开展工作,社会上的编校公司一般也是以校对为主,极少涉及编辑领域。

编辑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一个好编辑需要经过多年的锤炼,社会上向往编辑工作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有能力做这项工作的人却少之又少。不同专业的编辑往往很难通用,这也使各出版社在使用社外编辑时,选择的余地变得很小,有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二)社外编辑稳定性差,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

社外编辑中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工作时间没有保障,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外编辑没有归属感,相对来说责任心不强。另外,编辑加工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学习和积累的工作,没有过多年编辑工作经验的社外编辑常常缺少这个过程。

兼职的社外编辑往往是在8小时之外做编辑加工,每天工作时间长、休息不足,而且收入有限。对于专职的社外编辑,工作环境较封闭,收入一般以工作量(字数)计,到达一定数量后很难突破,不会随资历的增长而增长。一般社外编辑的工作地点不在出版社,与出版社的接触有限,缺少必要的归属感和责任心。由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版社和社外编辑不能形成紧密联结的整体,互相需要却又互不负责。

三、社外编辑队伍建设和培养的几个关键点

社外编辑队伍是出版社的重要资源,如果建设得好,其重要性将不亚于社内编辑。但社外编辑队伍的建设困难重重,需要出版社付出很多努力。

社外编辑的选择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以图书质量为前提加强编辑队伍的力量。加工编辑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和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社外编辑必须具备驾驭书稿的能力,其次是要掌握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因此,在选择社外编辑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出版社选择社外编辑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需求状况,包括本社出版图书的领域、品种、内容深度,加工编辑的缺口有多大,主要是哪几个专业领域等。对出版社的需求做详细的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建立自己的社外编辑队伍,防止出现队伍人员过多但可用人员不足的情况。

出版社要了解社外编辑的具体情况,包括专业结构、知识层次结构、跨专业情况、受教育情况、从业经历以及目前的工作情况甚至家庭情况等。社外编辑的选择要与出版社的需求相契合,尤其在发稿前一定要掌握社外编辑的动态,宁肯不发社外加工也不能牺牲图书质量。

社外编辑队伍人员复杂且兼职者居多,培养和管理的难度较大。根据各出版社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社外编辑队伍情况复杂,人员的知识层次、专业领域、从业经验差异较大。在社外编辑的培养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根据社外编辑的编辑加工水平,要将他们分成几个层次,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采用不同的培训强度。另外还要考虑稿件的具体情况,例如:出版社录用某社外编辑专门编辑励志类书稿,那么就应该在语言、逻辑等方面重点培训,而对公式、图表、物理量等内容只要求了解即可。

社外编辑培养既需要出版社层面的培训,也需要编辑室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养;既需要全面的编辑知识培训,也需要结合书稿的具体情况进行点拨。

出版社层面的培训针对所有社外编辑,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这种培训只能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编辑室有针对性的培训才是保障社外编辑加工质量的关键。

社外编辑的使用关系到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因此要有统一的管理,不能将使用权和管理权一股脑儿都下放给编辑室。出版社要对社外编辑的录用有统一的标准,在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方面做一定的把关。在使用过程中也要通过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对社外编辑进行评定,质量差的社外编辑要及时淘汰。

编辑室是社外编辑的真正使用者和培养者,出版社要为编辑室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编辑室培养社外力量,同时也要将社外编辑的质量与社内编辑的考核紧密结合。出版社只从结果,即编辑加工质量上控制社外编辑的使用,编辑则要做得更多,他们要做具体的培养工作,还要协调稿件的分配、控制编辑加工周期,同时也要维护社外编辑队伍,减少流失。

虽然数字化生活已经扑面而来,图书离我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远了,但出版业仍然走得不急不缓,所谓“改革”还相当遥远。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版社靠品种“混日子”的情况还会存在。或者说,出版业将以品种为基础进行改革,用品种来保证出版社现有的“生活质量”,用改革来寻找未来的出路。

因此,散漫的、低水平的社外编辑和职业化的社外编辑或编辑公司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会长期共存,以满足出版业的不同需求。目前,社外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还主要是依靠出版社的力量,管理模式也还处于探索阶段。社外编辑何时才能真正社会化从而成为一个行业,这要由出版业改革发展的进度来决定。

参考文献:

[1]刘万忠,郜云飞.出版社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努力培植社外编辑[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02-105.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字电路;课程设置;教学实例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知识和技能单元,每个知识和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以应用该项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作为目标,所以,项目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较好的融于到具体项目是搞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以,数字电路课程结构必须按照项目教学模式来重新设置,本文结合作者项目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工作对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数字电路课程设置进行浅显探讨。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数字电路》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通信专业等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基础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针对企业生产第一线产品装配、调试、检验、维修、生产管理等岗位。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电路分析能力、逻辑电路设计能力(即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逻辑电路,而不是设计一个编码器、译码器、计数器等)、常用仪器仪表使用能力(如双踪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源、计数器、频率计、万用表等仪器仪表使用能力)、逻辑电路制作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仿真工具使用能力、自学能力、设计报告编写能力及职业素质养成,本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是逻辑电路分析能力、逻辑电路设计能力。

二、课程结构整体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以项目教学开展课程教学;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依据此理念设计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项目实验包括单元实验、仿真实验、设计实验3个方面。“单元实验”训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仿真实验”主要利用EWB平台进行实验,使学生掌握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仿真工具对一些设计实验、项目实训内容进行仿真。“设计实验”是通过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实现简单功能的逻辑电路。

项目实训采用EWB仿真设计+实物制作相结合的手段,项目实训内容主要利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具有一定功能的数字系统。在项目实训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科技活动、数字电路制作大赛纳入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使学生视野开阔、能力增强。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比例为1∶1;并安排2周课程设计进行综合实践训练。

(一)项目设计的思路

项目设计的思路:设计的项目应覆盖整个工作领域和承载这个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项目结构划分应体现工作体系的特征;在以项目划分为线索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项目结构。

项目内容设计具体原则:项目应覆盖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知识点的内容应最大限度地融于项目教学之中;项目大小要根据学习内容进度和要求来确定;项目内容设计要考虑教学组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二)课程教学实施思路

课程教学实施思路:理论教学主要结合在项目实验、项目实训中进行教学。

课程的教学以项目作为核心实例带动知识点讲授,以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主线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每一个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部分内容教学实施在实验室中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先分析再实践,或先实践再分析理论知识,或随讲随练,讲练结合,工学交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项目设计制作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4个层面

本课程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借助这种教学模式和项目实验、项目实训、课程设计3个实践平台,构建了由基础训练、应用训练、创新训练和综合训练组成的“四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保障,能使学习者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有效应用知识,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规划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教学内容要集中体现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的选取应该以企业对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和学生适应岗位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为依据。这就要求数字电路课程组的教师经常到企业进行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调研,对企业所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进行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数字电路的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还要考虑能较好地解决“基础知识、技能与学生适应岗位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关系、比例关系等关系,使《数字电路》课程内容体系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适应电子信息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具体规划

1、理论教学内容。必修模块: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电路;选修模块: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器件,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拓展模块:MAX+PLUSII软件操作训练,用VHDL语言设计功能模块(拓展模块不纳入正常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数字电路设计制作竞赛开展教学,满足部分学生需求)。

2、项目实训内容。项目实训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实训内容:加法计算器的设计与制作包括逻辑门电路功能的测试和加法计算器的设计两个项目。涉及相关知识:与、或、非逻辑运算,复合逻辑运算,TTL门电路,OC门,三态门,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的分类及其比较,TTL与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规则,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及规则,组合逻辑电路的描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最小项与最大项,常用数制与BCD码;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电路设计方法,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包括译码器功能的测试、编码器功能的测试、锁存器功能的测试和抢答器电路设计等4个项目。涉及相关知识:LED显示器,显示译码器,译码器,使用变量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编码器,二进制优先编码器功能扩展;D 锁存器;抢答器的组成框图(包括编码器、译码器、锁存器)。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包括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简单计数器逻辑功能测试、集成计数器功能测试和计数器的设计与调试等4个项目。涉及相关知识: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边沿D触发器,边沿JK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计数器的类型,计数器的分频功能,同步时序电路分析;集成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4LS161,集成四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 74LS163,集成异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290,可逆计数器74193;计数器模数的变化,振荡器。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完成有一定功能数字钟(能显示小时分钟基本功能)设计制作,这一个项目是对前面所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检验。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思路:教学内容结构以项目和案例作为单元展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实际操作与讲解相结合,单元学习时间为4课时;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工作任务的关系,做到知识学习为完成任务服务,知识学习为技能形成服务;最后,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报告、图纸、工艺文件、作品等学习成果。

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重点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恰当的工作任务引入相关理论知识。例如通过“三人表决电路设计”、“简单加法计算电路设计”两项工作任务,引入组合电路设计方法、逻辑函数化简方法等知识点;通过这两个任务,学生容易理解化简后结果尽可能用相同芯片去实现它,因此“与或式”结果不如“与非与非式”,“与或式”就意味着要用与门和或门,再简单的逻辑函数至少要两个芯片,“与非与非式”只用与非门,如果逻辑函数不复杂,一个芯片可解决问题。又如通过“用74160及简单门电路构成八进制计数器(0-7)”和“数字钟中分钟指示电路设计与调试”两个工作任务,引入N进制计数器的构成方法:串接法(即级联法)、复 位法、置数法。

五、教材编写与选择

项目式教学教材选用应该是以主、辅两本教材结合使用的选用原则。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应该以自编校本教材为主教材,选择理论知识顺序与校本教材基本一致的规划教材为辅助教材。校本教材在章节顺序上,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主线来编排内容顺序,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融入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过程中;在内容编排上,按先基本逻辑电路后逻辑部件、先单元电路后系统电路、先数字电路后脉冲电路的原则编排,实践与理论在内容上相互充实、相互补充,边学边做。

采用两本教材的目的是满足部分自学能力较强学生扩展知识的需要,对一些内部电路的分析、原理的分析,自学能力较强学生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项目教学实例

以“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这一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布置。第一步是教师布置工作任务,讲解必要的相关知识,如原理框图;第二步是分小组讨论,按强弱搭配原则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提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如何实现数码管显示与按键数字相对应的数码,如何实现闭锁功能,学生展开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教师逐步启发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二阶段:仿真设计。第一步是利用仿真平台在仿真实验室中进行仿真设计,搭接电路并激活仿真软件,查看所设计的电路能否实现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技术指标;第二步是教师对学生仿真设计结果进行考核。

第三阶段:电路制作。第一步是学生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自行排除故障;第二步是分小组进行答辩并考核。

第四阶段:教师总结。可挑选1-2个电路进行演示,并讲解工作原理。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锁存器、编码器、显示译码器的原理,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电路制作的速度、排除故障能力明显提高。整个项目教学体现了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应用了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制作教学手段,采用了项目教学式、小组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路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应不断的改革,这就要求数字电路课程组老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珈.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侯国相.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编辑培训总结范文12

 

     2018年在台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兄弟部室的鼎力相助下,总编室全体人员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总编室工作大致分四项:1、《灵宝新闻》编发2、灵宝一二、三四套节目编排3、广告存档

   一、 新闻编发严把导向关。

    2018年总编室共编发《灵宝新闻》265组 2550条。先后在《灵宝新闻》栏目里开辟了 “回家过年”、“新春寄语”、“两学一做”在基层、“脱贫攻坚在行动”等十余个系列报道和专栏,有力地服务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新闻编排中我们严格坚持新闻稿件 “四把关”审核制度,严把舆论导向关,不发马虎稿、含糊稿,确保了全年新闻节目的正常播出和无政治事故发生。

二、节目编排力求丰富性。

     2018年灵宝电视台共有自办栏目11个,除灵宝新闻日播节目外,其它节目多为周播或月播节目。节目随意性强,首播时间、节目时长不固定者较多,重播率高,但总编室节目编排人员克服固难,圆满完成了编排任务。在安排好自办节目的同时,为考虑到观众的收视需求和我台创收,我们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力求创新。另外,为严把节目质量,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节目播前审查制度,对于外购的电视剧、专栏节目我们做到播前审查、重播重审,确保了节目的无事故播出。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更应看到自身的不足,2019

1、加强外出学习培训,充实编辑力量。

总编室现有新闻编辑2人,现有编辑长时间缺乏业务技能方面专业培训和业务交流,思想保守老化,工作疲于应付,缺少创新。需加强编辑外出培训学习或注入新活力。 

2、进一步充实节目内容,提高频道收视率。

   由于总编室工作牵扯部门多,工作千头万絮,希望台领导、各兄弟部室 一如继往支持、配合总编室工作。另外,我们还计划做好或希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发挥总编室职能。在节目安排、栏目设置、等方面做好统筹,积极参与台里宣传工作的策划,为领导前期决策和后期执行效果情况提供服务。

2、建议台里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总编室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