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能源

新能源

时间:2022-05-13 13:56:57

新能源

新能源范文1

2011年6月10日,华能集团子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0958.HK,下称华能新能源)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首日股价即破发,股价收于2.43港元,下跌2.8%。此后一周,虽然华能新能源涨跌互现,但终未再突破2.5港元/股的发行价。

曹培玺兼任华能新能源董事长,在携公司高层参加完当日的上市庆典后,以“行程安排过紧”为由婉拒了所有媒体的专访要求。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曹培玺要看看股票的未来走势,再择机面对媒体。

五个月前,这家中国第三大风力发电公司尝试上市未果。2010年底,华能新能源曾进行了首次路演,恰与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1798.HK,下称大唐新能源)撞车。由于认购量不足又不愿降低发行价,遂决定暂停上市。而大唐新能源则选择低价上市。

彼时,华能新能源每股定价是2.98港元-3.98港元,拟筹资约82亿港元。大唐新能源的定价仅为2.33港元-3.18港元,募资56.71亿港元。

2011年5月30日,资本市场悲观气氛不改,华能新能源仍然决定重启IPO。发行价下调至2.28港元-2.98港元,降幅接近25%,市盈率亦从先前的15倍-20倍,下调至13倍-17倍。

与去年首次推行IPO的时机比较,这一次的延期决定显得并不那么明智。大唐新能源当初定价时,香港恒生指数仍在23000点以上徘徊,此时恒指却已累积了约一成的跌幅,华能新能源估值仅与竞争对手IPO时相当。

此次,华能新能源全球共发行24.85亿股,共募集资金总额7.99亿美元(约合62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中,将有23%用作海外及国内项目并购,57.8%用于风电业务扩展,另有19.2%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华能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要扩张就必须融资,它们已不太可能从银行拿到贷款,融资平台的建立是首要前提。”一位不便具名的港股新能源分析师对《财经》记者分析。

华能新能源亦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示,公司将成为华能集团风电等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

发行价的大幅下调依然没有唤起市场足够的热情。5月27日,华能新能源投资者推介会场面火爆,出席推介会的投资者数量远超预期,可直至上市前一日,其香港公开发售股份仍未能获得足额认购。

对此业内人士对此并不意外。上述分析师表示,与国际配售部分多以机构认购为主不同,面向公众发售的部分更易受大势环境影响,“现在,整个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的气氛都比较差”。

参与了大唐新能源上市承销的投行人士分析认为,新能源行业过于依赖政策补贴,行业自身没有清晰的盈利能力,普遍存在的并网难题也制约了新能源行业的表现。

暗战大唐

早在2010年春节前,华能集团风电业务准备上市的消息便在资本市场传播开来。

那个时候,中国第一大风力发电企业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916.HK,下称龙源电力)正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以定价上限每股8.16港元确定发行价,并在香港和国际发售部分获得投资者热捧,香港公开发行得到高达235.58倍的超额认购,筹资171.36亿港元,成就了当年全球第IPO。

“这让企业领会到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态度,高定价和高认购额也给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可是,那时的资本市场正处于狂热状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港股新能源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龙源电力是第一家登陆港股的新能源央企,也是第一个全球IPO的风电运营商,这让投资者眼前一亮,但“那种气氛不大可能持续下去”。

上市之初,龙源电力的股价升幅一度高达33%,但这样的行情并未维持太久。至2010年底,该股股价已跌破发行价,而同期恒生指数则累积上涨约一成。资本市场对大规模新股的热情急速减退,投资者对新能源,尤其是对风电行业新股的兴趣已然降至冰点。

华能新能源却选择在这个时刻背水一战,与另一发电巨头的子公司大唐新能源狭路相逢。彼时,有消息传出,为免华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两败俱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曾出面协调,希望二者一先一后登陆港交所。

两家企业并没有顺从政府意愿,它们谁都不愿意走慢一步。华能新能源承销团人士直言,“情况一直不稳定,市场随时可能转向,大家都希望先上市融资,以免一旦市况变坏,融资窗口立即关掉,剩下的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两家公司最终没能就孰先孰后问题达成一致,二者同时在2010年11月11日进行上市聆讯并获得批准,并立即在四天后启动预路演。

预路演时,新股发行市场寒气逼人,华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迫切上市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预路演后,两家公司迟迟没有确定正式大规模路演的时间表,“他们在互相观察,谁也不肯吃亏,希望待对方给出估值和时间表,以便让自己能够有更具吸引力的估值争夺资金。”

一般而言,在市场情况随时有变的前提下,预路演的时间大概只会维持一周甚至更短时间。但直到预路演第二周快要结束时,市场仍传出风声――大唐新能源打算押后上市,华能新能源将于2010年11月29日开始正式路演。这一传言甫一出世,大唐新能源也宣布迟于华能新能源三天开始路演。

另一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描述,当时两家公司和各自的承销团队“对对手都盯得非常紧”,所以在路演开始时,两家公司的招股价一直是“高度机密”。

暗战数个回合,2010年12月13日,华能新能源出人意料地公告称,鉴于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近期市场意外出现剧烈波动,决定暂停上市,待市场环境改善时再重新考虑上市。

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按照原定时间表,华能新能源会在去年12月10日决定最终招股价,可直到第二天,仍没有任何一个承销商或公司领导能给投资者答案。

这位人士说,华能新能源在国际配售(售予机构投资人)和公开发售(售予散户)部分均未实现足额认购。其中,公开发售部分只获得约六七成申购。其实,以下限定价的大唐新能源并没有扭转市场气氛,其后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公开发售认购率只有89%。

“虽然大唐新能源首日挂牌开盘就下跌了5%,但人家毕竟上了,这让华能新能源的领导倍感压力,甚至影响到此后一些新能源项目的投标决策,变得下不了那么大决心。”接近华能新能源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重新上市

分析华能新能源首次IPO折戟原因,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市场投资的悲观氛围和认购者对新能源股热情减退是市场因素,定价过高和基石投资者过少则是发行策略因素,大唐新能源在同一时间的涉险过关则显然得益于后者。

前述新能源分析师表示,华能新能源的风场位置主要位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明显优于六成以上风场在内蒙古西部的大唐新能源,后者电网传输能力差,利用小时数偏低。

此外,华能新能源在平均上网电价和风场平均利用小时数这两项关键指标上,亦优于龙源电力,这意味着,前者能实现较高价格的风电上网。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能新能源约75.7%的控股装机容量位于辽宁省、蒙东及山东省等第一梯队区域,约10.2%位于云南、山西、广东、贵州等第二梯队区域。同时,约53.7%的在建项目容量位于第一梯队区域,约15.8%位于第二梯队区域。

招股书亦显示,2010年,约74.6%运营中的风电项目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均高于各项目所处省份风电项目的平均值。2008年至2010年间,其风电场可利用率分别达到98.06%、98.94%及98.9%,利润率高于很多竞争者。

业内人士指出,也许正因为拥有较优质的资产,华能新能源不愿意在去年自降身价来促成上市。

然而,近半年的等待之后,华能新能源并未迎来更理想的时机――市场气氛未现好转,投资者对风电行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预期节节走低。

华能新能源重启IPO之日,5月30日,龙源电力股价收于8.18港元,大唐新能源股价收于2.29港元,均徘徊在发行价边缘。

华能新能源不得不主动降低发行价取悦投资者,并为确保上市大幅提高了基石投资者的数量。这与大唐新能源当初的发行策略如出一辙。

第一次IPO前,华能新能源仅确定了国家电网、淡马锡控股、中银集团、中国诚通等四家基石投资者共同认购1.6亿美元股份,占发行总规模12%―16%,不足以支撑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信心。

重提上市,华能新能源确定了13家企业和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投、国家电网、淡马锡、渣打、中国南车香港、中银集团投资、华电香港、鞍钢香港、富邦人寿保险、通用资本、罗斯基金、中国诚通及美国泰山投资,共同认购4.15亿美元,以2.5港元/股发行价计,占发行总规模的50%左右。

一位不便具名的电力行业分析师对《财经》记者指出,这是一种主动策略,既化解了公开发售的认购压力,又防范了锁定期内股价的大幅波动,“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只是国有资产在不同的地方调配。”

华能新能源的供货商亦纷纷支持认购。5月23日,中国第二大风电设备厂商金风科技(002202.SH/02208.HK)宣布,将收购华能新能源不超过1500万美元H股。5月29日,华能新能源最大的供应商华锐风电(601558.SH)公告,将通过旗下子公司认购华能新能源总值不超过3000万美元H股。

前述新能源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香港资本市场更不喜欢风电设备上市公司,因为它们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停降价。对风电运营商的态度则相对好点,毕竟风机价格下降令其成本降低,加之短期内风电上网电价不会下调,短期赢利较好。

该分析师同时表示,投资者对风电等新能源概念股的追捧热情正在消退,人民币利率提高又令风电运营商的利息成本同步提升,这让项目收益率在下降。

6月9日,华能新能源公告称,公开发售部分收到3628份有效申请,最终已发售约1.62亿股股份,占香港发行股份的6.5%,未能实现足额认购。

知情人士表示,投资者的担心是,风电营运商正处在扩张期中,因负债较多,只能通过股票市场去融资,这样会摊薄每股收益,短期投资者利益易受损。此外,若将来通胀问题加剧,对基本开销大的大型运营项目并不太有利。

风电难题

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能新能源的控股装机容量达到3522.4兆瓦,在建容量1202.0兆瓦。此外,公司手中握有73.46吉瓦风电储备项目,领先于中国其他风电场运营商。

优质资产掩盖不了尴尬的行业现状,华能新能源的营收和利润与上网电量及电价密切相关。尽管过去三年,该公司利润一路飘红,可由于风电并网难题至今尚未求得正解,发展前景仍然存疑。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国务院批准实行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的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可享受最高电力上网优先权,所产生电力实行全额收购制度。但实际运行中,新能源发电的并网难题一直存在。

多位接受采访的风电专家表示,在内蒙古、甘肃、辽宁等风电较为集中的地区,风电场遭遇限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冬季,当地电网更会优先照顾担负供暖任务的热电机组的电上网,导致被弃风电或闲置风电场猛增。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能新能源位于内蒙古及辽宁省的装机容量分别为1567.7兆瓦及799.5兆瓦,占公司装机总容量的44.5%及22.7%。2009年和2010年,该公司在内蒙古及辽宁省的部分风电场就临时关闭了一台或多台风机。

“输出限制将对公司净售电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收入。”分析人士指出,公司收入及赢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销售额,而电力销售额受限于电网调度量。

内蒙古一位从事风电技术研究的人士对《财经》记者指出,由于受当地市场规模、电网建设和风电场建设配套、调峰能力等因素影响,风电场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普遍偏低。加之现有地方电网的输电能力,预计部分风电场日后仍可能受到发电量限制。

华能新能源亦在风险提示中明确,因与当地电网公司订立的电力采购协议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因电网弃电需作出赔偿,故净售电量的减少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这一因素不受华能新能源掌控,完全取决于当地电网调度,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自然大打折扣。”前述知情人士说。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表示,运营商对风电的投资热情很高,但一个系统能接纳多少风电有其客观规律。每个省到底有多大市场,其他电源的调节能力如何,区域内省间和跨区域的联网规模怎么样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每个开发商并不掌握全局情况,能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信息又不够确切。当然,现在他们也很少分析这个,反正有了项目后圈一块地就建,缺少事前的研判。”白建华说。

按照国家电网测算,到2015年,新疆、甘肃、蒙西、蒙东、吉林五个省和区域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4800万千瓦,其中,需要跨省外送的达3600万千瓦左右,外送规模约75%。目前,这五个省和区域的外送规模还不足10%。

“如果只是本省消纳,风电开发规模就上不去,运营商的规划就是纸上谈兵。”白建华说,如果电网建设未同步发展,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只能达到6000万千瓦,2020年时只有9000万千瓦。而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亿千瓦和1.5亿千瓦。

华能新能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重启IPO后,其对前景的预期从此前的2011年底控股装机容量5.5吉瓦调低到5.1吉瓦,主因正是管理层意识到电网接入不确定性在增大。

而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亦给华能新能源的前途增添了变数。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金额分别为3550万元、6590万元和2.483亿元,占各年净利润的33.2%、20.6%及40.7%。这些补贴主要包括来自核证减排量的销售收入及增值税退税、政府机构返款等,部分风电项目也获得地方政府提供的上网电价补贴。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向从事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公司提供更多优惠条件的低息债务融资贷款。可是,风电场建设需大量资金,故政府政策将影响到融资的有效性。

“如果政府终止强制并网、强制购电方针或取消固定电价制度政策,华能新能源在电力销售方面就要遭遇火电厂的竞争,这是非常残酷的。”前述风电技术研究人士表示。

新能源范文2

具有新能源汽车研发背景的万钢出任科技部部长,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步伐,这引起了业界人士的纷纷猜测。

必然的方向

从诞生之日起,汽车就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加速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约占全国总油耗的1/3,这也使得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都在不断攀升。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的61%要依赖进口,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将占国内石油总需求的43%,到2020年上述比率将分别增至76%和57%。也就是说,到那时汽车将要“吃”掉一半左右的自产和进口石油。由此可见,汽车将成为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

据专家预计,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两者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同时,环保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开始对轻型柴油车实施相当于欧IV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提前与国际接轨,同时北京将于2008年在国内率先对新车实行“国四”排放标准,2010年国内新车销售将全面实施该标准。预计到2010年,中国生产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有望由2000年的八年缩短到五年。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关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解决能源短缺之道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开发新能源汽车。

面临陡坡

尽管新能源的开发早已引起了全球汽车厂商的注意,特别是几大汽车巨头,已经陆续推出新能源车的概念车,有部分车型甚至已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试运行。在2007上海国际车展上,中外汽车厂商就推出了多种新能源汽车。

但相关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大面积上路还为时尚早,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动辄十几亿美元,车辆制造成本目前还太高,普通消费者不可能承受;另外现有的车辆燃料供给体系要全部改变,是很庞大的工程。

从新能源车的各项表现而言,虽然排放上非常环保,动力性能也可以做到不逊于传统车,但仍然有某些指标暂时无法达到市场预期。比如,一次补充能源之后连续行驶距离,是新能源车必须不断改进的一个方面。

而新能源的来源和新技术的成本,也是阻碍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的两大障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初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所热衷的乙醇燃料,将进一步抬高全球粮食价格。

2006年,美国提出到2025年用生物质能源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欧盟也宣布,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然而,这对粮食价格势必产生巨大冲击。

在中国,有关方面还对是否应该扶持燃料乙醇心存疑虑。从目前所掌握的技术上看,制取氢的成本及消耗的能量仍然很高,而甲醇作为燃料仍具备一定的环境风险。

另一方面,采用新能源的汽车由于采用了更多全新的技术而推高了成本。以雷克萨斯的一款混合动力豪华轿车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在82万元左右,但是其同样性能的常规动力产品价格要低10万元以上。

不仅是豪华车,采用新能源的汽车在成本上都要比使用传统能源的车提高10%左右。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很难让普通消费者主动分摊这种环境成本。

事实上,没有政府的补贴,加上对价格异常敏感的消费者,种种难题都是横在新能源汽车面前的陡坡。

不可缺失的助推手

据国外的经验,汽车能源多样化发展初期一般需要政府引导投资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汽车能源多样化开发能否引起普遍重视,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国家应通过价格和税收政策引导产业的初期发展,如对低质柴油征收高额税费而补贴环保高质柴油;通过与国际合作和市场刺激的双重作用,导入先进的汽车技术,提高燃油效率标准;开征燃油税;制定可行的标准改善油品质量。

2006年,由于存在政府补贴和交通上的优待政策,美国总共卖出25.5万辆混合动力车,其中丰田Prius占43%。然而,丰田Prius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因为缺乏政府补贴,一直不为消费者接受。对中国政府来说,如果大力扶持新能源,势必又会对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造成一定冲击。是保护汽车工业还是保护环境,成为两难的选择。

此外,汽车能源多样化还需要法律的保障。国家应尽快颁布与能源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法律,尽快出台国家关于节能、替代燃料能源开发及排放控制的中长期规划,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控制法规,从而使汽车制造企业明确产品规划的方向。随着排放法规的细化和施行力度的加大,国家应同时明确和提高燃油的质量品质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财政部门预计将在今年年内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节能环保型汽车,将对节能环保型汽车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并对节能型汽车的进口零部件实行关税优惠。国家可能首先会在公交、出租车领域将新能源汽车加以推广。

无论如何,在石油资源日渐稀缺、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必然,问题是它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中国路线

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车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放弃的市场,其真正的市场爆发期应该在10至15年后。但是,一项技术从研发到技术准备充分,再到最后的批量生产,留给中国汽车产业的时间已不多了。

据悉,“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投入11亿元人民币研发新能源汽车。在经历了能源压力的背景下,改变单一的石油能源供给,发展新替代能源成为中国业界的共识。

对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路线图不能照搬国际模式,“因为中国汽车业属于后发产业,汽车传统发动机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研发都落后于国际,因此决定我们不能按序出牌,必须齐头并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名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中,清晰地描绘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路径: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为50%左右,其余将是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据了解,按照燃料的来源划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分为五类:一是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二是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汽车;三是基于化石燃料化工的替代燃料汽车,如煤制油等;四是生物燃料汽车,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汽车;五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有关专家指出,汽车能源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是基本的趋势,生物燃料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

新能源范文3

寻找新型能源形式是永恒话题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五千亿吨有机物,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不仅如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却指出,植物光合作用仅有不到1%的太阳能会储存在生物质当中。如果我们完全依赖植物光合作用来生产能源作物,地球上的森林很快就会消失。

米歇尔提出:千万不要依赖光合作用作为能源生产的唯一途径。这揭示了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寻找新型能源形式将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新型能源- - - 浮游植物、转基因藻类

浮游生物,即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中,那些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一类生物的总称。

浮游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制造高达360亿吨的氧气,占地球大气氧含量的70%以上,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储存在其体内。浮游植物中的藻类,其数量又占浮游植物数量的60%以上,其生产力占全球总生产力的45%以上,占地球上自养生物年蓄积碳元素量的40%。

无论是从储存能量,还是产生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来看,藻类等浮游植物可算是一大型光转化与储存工厂。

在大湖泊和海洋中,光合作用几乎都在真光层内进行。据科学家计算,整个海洋具有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每年通过光合成的总碳素量估计可达200亿甚至250亿吨。如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包括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基因工程改造,就能够使得这些生物的有机物合成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为人类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有机物。

要想实现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开发新能源的目的,需要建造新型的浮游生物养殖场,建造全方位透明的饲养池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藻类生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数量庞大等特点,并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特点- - -结构中有一多半是油脂。以这一系列特点为基础,针对其潜在的利用价值,美国制定了1978-1996年间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水生物种计划- - -藻类生物柴油》计划以及2007年微型曼哈顿计划- - -藻类生物原油研究;与此同时于2009了《藻类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

微藻制油的原理是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微藻自身的物质从而固定碳元素,再通过诱导反应使微藻自身的碳物质转化为油脂,然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微藻细胞内的油脂转化到细胞外,再进行提炼加工,从而产出生物柴油。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品系微藻类的产油能力可达油脂作物的数倍。藻类生物燃料采用燃烧产热的方式利用生物质能源,将微藻类的生物质干燥后,像高等植物木材般燃烧产能,此举也大大提高了藻类生物的利用率。

藻类产油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这一新型能源的开发依然存在问题,如大部分藻类的产油量不超过自身重量的10%。为寻找产油量高的藻类,目前美国的多个科技公司和实验室正在加紧进行转基因超级藻类的研发。现有公司已经测出了藻类的基因序列,拟通过添加和操纵基因造出高油产量的藻类系列,以期藻类的产油量超过自重的40%。

转基因藻类目标是“驯化藻类,把它变成一种作物”,从而生产出藻类生物原油、藻类生物汽油、藻类天然气、藻类氢气等产品,增加自然界光合利用率,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在石油价格大幅上升、粮食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该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型能源- - - 微生物发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在新能源开发应用领域有着光明的前景。

如微生物与生物柴油。微生物油脂是酵母、霉菌、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将之规模化生产即可得到生物柴油。此方法污染少、成本低、工艺较为简便,同时充分利用了玉米秸秆等废弃物制造绿色能源。通过技术手段突变从而产生高产油菌株,使得生物柴油的生产回报更加丰厚。

再比如,微生物制氢。氢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理想绿色能源之一。生物制氢因其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无污染和可再生性等优势,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光合细菌可以使有机物分解产生氢气,且产氢的能量转化率及氢气的纯度均较高。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深红红螺菌。它能够以有机废料为原料进行光合产氢。据报道,只要在合适的底物和环境条件下,光合细菌就能进行光照放氢的代谢反应,生产出绿色清洁的能源。

还比如,微生物与燃料酒精。在微生物作用下,将糖类、谷物淀粉和纤维素等物质通过乙醇发酵生产出燃料级乙醇,从而替代石油作为新型燃料,这是微生物在能源领域的又一应用。该技术具有低污染、低成本、燃烧完全等特点,是当前许多国家应对能源危机的举措之一。

微生物与沼气运用也是值得关注的技术。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 - -沼气的过程。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目前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而且在工业、农业、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重要的是,微生物能源是利用纯天然微生物自身发酵产生的能源,其自身燃烧产生的气体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将比传统能源少很多,且赖于其巨大的数量及快速的繁衍速度,人们不用担心它会迅速枯竭。这些特点预示着这一能源形式将在未来人类发展中具有广阔前景。

清洁能源- - - 生物能

清洁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或可再生、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其中,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能具有许多优点,如提供低硫燃料,在某些条件下提供廉价能源,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公害,且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生物能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新能源范文4

本文章包含附件下载,请在这里点击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 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定义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趋向过于狭义化。所谓“新能源”,确实包涵着狭义化和广义化的两个层面的定义,关键是“新”字的界定对象,这个“新”字是想区别于传统的“旧”能源利用方式及能源系统,还是想表述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能源技术?我们认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旧的传统能源利用思维模式。 目前对于新能源的狭义化定义,主要是将新能源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中。客观的说,仅仅谈可再生能源,而不强调“新”与“旧”的本质区别,将会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性和新能源自身的健康发展。严格地讲,可再生能源不是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前是没有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的。自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火之后,数十万年以来,可再生能源一直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它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只是今天当人类无法承受工业化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巨额代价时,我们才重新赋予可再生能源以“新”的含义,它的新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在今天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它是一系列新技术;也是一系列新思维、新观念、新哲学;更是新市场、新机制和新交易。最近,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高盛高华公司董事长方风雷提出:“新能源,新文化”,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与人类的文明进程相联系,从文化层面重新审视新能源的涵义。然而,对于环境和资源具有新意义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 要搞清什么是新能源,就需要搞清什么是传统的能源利用形式,特别是工业化时代的能源利用特点。由于技术的发展,对能流密度和能量强度的需求日益提高,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城市化建设都对能源系统规模化的要求日益强化。应对更强的能流密度需求,只得建造更大能流密度的能源供应系统来保障供需。 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强的能源需求,工业时代的基本法则是“规模效益”,生产形态同时强调社会分工的细化。在细化分工之后,要想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为所有的效率评价体系仅仅基于单一产品的转换端,而不是从能源利用的终端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综合优化。这种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必然导致企业不断扩大能源转换装置的规模,不断加大能源输送系统的规模,也不断大量消耗和浪费能流密度高的资源,同时造成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在电力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大电网、大电厂、特高压”;在热力行业是追求:大型热力厂、大型管网系统等等。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无法提高,转换系统加大,输送能源的电网、热网、铁路、管网等都要加大,中间损失自然会增加;其次是必须大规模利用资源,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的资源被忽略或浪费,另一方面被资源的规模所局限,造成可利用资源的供应出现瓶颈;其三是由于效率无法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造成极端气候变化频发,不是酷暑就是严寒,又进一步加大了能源的消耗,整个能源系统和生态系统同时陷入恶性循环;其四是安全问题,大电网和超高压输电为供电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频发等问题,脆弱的电网成为恐怖分子和敌对势力要挟的把柄,成为悬在现代文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再则,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系统能源,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态,建立多源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创造多维的能

新能源范文5

按照各种能源在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人们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 常规能源为技术上比较成熟,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 新能源为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与开发利用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核聚变能等。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新能源范文6

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已经有三家拿着大量纳税人补贴的太阳能板生产企业宣告破产。在市场经济中,新兴产业仅靠政府补贴来度日终究不可持续。

与2009年甚至是一年前相比,新能源这个词儿在美国的热度已明显降温。跟踪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讲话,自去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之后,新能源被提及的次数屈指可数,最近几个月,就业和增长成为绝对主角,两年前令人憧憬无限的新能源话题悄然退后。

奥巴马总统履新之后,推出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战略,期望真正破解美国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同时打造新产业链条,为未来创造就业和巩固美国竞争力奠定基石。此后的约两年时间,奥巴马把新能源挂在嘴边,在全国多个州推广其战略。不过,事到如今奥巴马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以务实姿态,暂时把这一议程搁在一边。

新能源话题之所以退居其次,关键在于其远水不解近渴。在失业率持续居高,经济增长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新能源产业迄今创造的就业不值一提,这招致拥护传统化石能源产业人士的讥讽。由于财政紧张,加上就业法案需要基金支持,奥巴马近期正在推动向石油公司等部门征税。此举立即遭到石油业的强烈反对。

10月19日,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沃森(JohnS.Watson)就对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发出抨击。

沃森说,美国的能源政策正行进在错误的方向上。他说,历史经验显示,美国的能源政策应当以“可负担得起的能源”为核心和优先出发点。而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在准入、监管和税收等方面,都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它打击了现有美国能源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压缩了其增加就业创造的空间,对于消费者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沃森说,对于绝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来说,达到商业规模仍然是一项根本的障碍。风能和太阳能如果想达到与化石能源一样的发电量,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需要备用能源。他举例说,一座天然气发电厂发电400兆瓦,供30万个美国家庭使用,需要200英亩土地。而用风能发相同的电,则需要占地53000英亩,相当于纽约曼哈顿岛的三倍半。

价格贵也是新能源的一大短板。由于产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在价格上仍远不能与化石能源相比。与传统天然气发电相比,近海风能发电成本是其4倍,而太阳能则接近5倍。沃森同时批评奥巴马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大量补贴的政策,认为政府不注重汲取国际教训。他说,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已经有三家拿着大量纳税人补贴的太阳能板生产企业宣告破产。这其中固然有国际竞争的因素,但是在市场经济中,新兴产业仅靠政府补贴来度日终究不可持续。

这位能源业巨擘强调,与其在当下花大价钱补贴新能源产业,莫若把注意力放在所谓“第四”能源――提高能效上。有统计显示,美国人有三分之一的能源是浪费掉的。换句话说,提高能效是目前可以获得的最便宜的能源。

能源为国之大事,关乎国家安全与民众生计。雪佛龙公司作为化石能源利益的主要代表之一,维护传统能源地位合情合理。奥巴马在总统之位则要考虑子孙后代,推动新能源战略无可厚非,毕竟化石能源终有一天不可持续。只是在美国经济当下情境中,新能源正面临挫折。

新能源范文7

新能源,未来看得见

可比利用量比例全国领先。北京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和小水电等。其中太阳能年日照时数约2600小时左右,为国家太阳能二类资源区;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约为378万吨标准煤(简称标煤);地热资源有10片地热田,年可开发利用量526万吨标煤;可利用的风能资源量为60万千瓦。数据显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合计约260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约为3.7%,比2005年翻了两番,相比于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占能源总量的8.9%的比例,其中水电利用量约折合2.3亿吨标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其他非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北京在非水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见图1、图2)。

高端环节产业初具规模。北京市拥有太阳能、核能、风电等部级研发机构21个,国电新能源研究院、神华低碳研究所等企业研究总部30余个,新能源科研机构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以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为首的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核安全测评等能力位于全国第一,华清地热集勘察、设计、运管为一体的地热整体解决方案竞争优势明显,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占据了国内风能和太阳能检测认证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太阳能领域,中科信的扩散炉和等离子去边机、京运通的晶硅铸锭炉占国内市场50%以上的份额;风电领域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风力电机和风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金风科技的出货量占全国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25%左右。产业领域也基本形成了以研发和高端装备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产业业态,2011年其产业产值达400亿元。

标准化工作全国超前。2012年12月,成立了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技术委员会由各行业的带头人组成,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徐建中院士等新能源领域的顶尖专家;2013年5月28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表(第一批)》(京发改[2013]972号),该标准体系表分为北京市太阳能光热标准体系表、北京市太阳能光伏标准体系表、北京市地热及浅层地能标准体系表、北京市生物质能标准体系表、北京市风能标准体系表五个部分,共计700个标准,具体包括296个国家标准,341个行业标准,63个北京市地方标准。其中地方标准中又包含了57个拟制定的标准。

对统计制度的探索位于前列。2013年5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计管理暂行办法》(京统发[2013]46号),明确了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保障和各部门协调工作;市教委、市科委等相关部门负责整理、提供其职能范围内或系统内所属单位安装利用可再生能源信息,协助确定可再生能源调查对象名单;市统计局牵头可再生能源统计调查工作,负责可再生能源统计方案制度的制定和报批。该办法有效地促进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为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及总量指标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鼓励效果显著。近年来,又相继颁布了《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新建居民住宅应当安装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性要求,提出了对再生水热泵给予50元/平方米、先期发展的光伏屋顶给予3元/瓦的财政补贴等政策。实施了69项奥运场馆新能源利用项目,建成了亚洲地区首座兆瓦级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全国最大规模的奥运村可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园光伏屋顶项目、华北地区首座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和北京首座风力发电项目、本市千所校园百兆瓦阳光校园光伏屋顶工程。

如何更好地发展新能源

北京市在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实现“在2015年,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左右”的目标,我们仍然充满了信心。并且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法地方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保障和促进了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快速发展,但其普适性和法条的一般性难以完全解决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问题。因此,应明确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统筹协调管理、技术路径、产品市场准入等制度,改善低端无序竞争,培育首都产业高端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未来,北京尚需要出台针对性更强的地方法规以提供法律支撑。

加强技术研发支持。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对于落户北京市的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纳入北京市100亿元科技统筹资金支持范围并给予重点支持;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应用推广等方式,加大重大建设项目、示范工程中自主创新新能源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并逐年提高采购比例;积极打造技术综合交易平台,强化专利建设和保护,研究建立新能源领域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加大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结合大气环境治理和部级能源示范城市、示范县建设,实施一批与民生紧密结合的太阳能采暖、绿色燃气、地热采暖制冷等新能源安居工程。在有条件的民用建筑上继续强制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进一步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试点示范推进农村太阳能采暖,实施多村沼气联供。

新能源范文8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是指区别于传统的能源形式,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利用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比较常见的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二、新能源汽车有哪几类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仍旧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装配电动机或发动机来调节低速动力的输出和燃油的消耗。按照所使用的燃料种类,主要分为两种,汽油混合动力车和柴油混合动力车。例如比亚迪秦、唐、元系列,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也很快。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就是由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提供电能、由电动机提供驱动力的汽车。电动机可以放在发动起仓里面,也可以直接利用车轮当作电动机的转子,但是难以进行电力存储。因为电力的来源比较广泛,例如水电、火电、核电等一次能源发电,人们也就不必担心石油资源的枯竭。电动汽车由六部分构成,分别是车身、底盘、控制器、蓄电池组、电动机和电动机辅助设施。纯电动汽车的牵引力由电动机提供,因此传动系统就脱离了离合器和变速器束缚。电动机改变转速,就可以很轻易的调节车速。

目前而言,纯电动汽车主要有城市纯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1)城市纯电动汽车

城市纯电动汽车的车速和续航里程都比较低,适合于城市短距离交通,主要车型是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城市公交车。一辆新型纯电动中巴车充一次电仅需20分钟,最大行程却超过300公里。

(2)纯电动汽车

全纯电动汽车装有足够容量的动力电池,车速和续航里程基本可满足日常较远距离的形势要求。例如美国的Tesla跑车,特斯拉跑车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锂电池一次充电可行使300KM以上的纯电动汽车,2009年,特斯拉完成了充电一次行使501公里,创造了世界纪录,当时平均时速约为40KM/H。特斯拉跑车的百公里加速也非常惊人,最高可达到3秒以内,等同于顶尖传统燃料跑车的加速。

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可以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从非车载装置中获取电能,以满足车辆具有一定的纯电动续航里程的混合电动汽车。

4.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甲醇和氢气等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反应产生电能,利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通用和福特公司已经宣布,燃料电池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向市场。

5.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真正零排放,因为其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具有零排放、无污染、储量丰富的优势,所以,作为传统汽车的替代方案,氢动力汽车是十分理想的。但是相比于传统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的成本至少高出两成。2007年,中国首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在长安汽车完成点火;200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氢动力概念汽车“氢程”在北京车展上展出。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如何

进入新世纪,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各类产品,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形成了全系列、多品种的各类整车、零部件配套和生产体系,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的集中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已经初步掌握,也有了一定的系统集成技术,但总体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四、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新能源汽车使得中国的汽车产业遇到了难得的跨越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个核心关键技术,分别是系统控制策略、电动机和动力电池。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是动力电池技术。它直接影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是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产业,也是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大规模生产并全面商业化的瓶颈所在。

今年10月26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上海正式对外,而这一路线的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优化调整的节奏和步伐。

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

纯电动的最为关键的瓶颈就是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的安全性矛盾、电池的能量大小与电池的质量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电池(锂电池)的衰减与电池的回收,电池的衰减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使用寿命长短。

1.续航里程

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普遍的续航里程为100-300公里之间,而这部分还有一部分水分,因为测试出来的续航里程一般是理想情况,实际的续航里程还与操作习惯、综合路况环境等,一般标“150公里”续航里程的,实际一般跑80-120公里,低温情况下续航情况更遭。

2.电池寿命

现在最早的一批纯电动汽车电池已基本不用使用,因为现在如北汽、比亚迪等厂家展开回购,现在国家强制规定纯电动汽车的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质保标准是八年或十二万公里,但是实际上现在国内电池厂家的电池,使用寿命根本到不了8年,一般4-5年便会出现严重衰减,需要更换新的电池,因此往后一般时间主机厂可能会面临一定电池更换的压力。

从新能源汽车全球技术路线来看,日本的混合技术路线现在已经成熟,同具备了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实力,无论成本还是操控;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纯电动已然成为成为了主流,在政府补贴下调的形势下,我国研发厂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技术更新,抢占市场,获得先机。

参考文献:

[1]王刚,荆旭龙,编著.新能源汽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

新能源范文9

整治产能过剩早已提上议事日程。今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倾向。

建设困局

一份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主流企业开工率只有六七成。预计今年多晶硅制造产能会达到需求的两倍。而按我国风电装机规模2008年总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计算,意味着我国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两倍的任务。

粗略统计,至2008年7月全国有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4万吨。产能过剩毋庸置疑。

产能过剩导致的不仅是行业秩序遭到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的污染。“饿死好?还是毒死好?”一位地方官员的提问发人深省。

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涉足红海的新兴产业向何处去?“风能、太阳能的投资热度将可能由此朝更理性的角度转变。”全国工商业协会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坦言。

与多晶硅相比,风力发电有过之而无不及。仅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就规划装机容量1271万千瓦,此规模已超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达1200多亿元。全国风电设备产能达到年产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为每年1000万千瓦,出现明显过剩势头。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去年中国拥有的1221万千瓦风电装机中,实现并网发电的只有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28%的已建风电设备因各种原因而闲置。风电上网瓶颈短期内显然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状况堪虞。

同为新能源翘楚的核能建设,在速度与规模上与风能不相上下。在2008年下半年,总投资800亿元、设计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的福建宁德核电站,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67.6亿元,预计年发电量超过140亿千瓦时。经估算,政府计划发展核电,在2020年前投入至少4000亿元。福建宁德核电站是国家批准的第九个核电项目。一系列核电项目的报批进入冲刺阶段,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政策,还有一些核电项目马上会得到批准。投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但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却忽略了一些必然面临的问题。新能源专家林伯强担忧,核电燃料的供应问题,可能成为限制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按《规划》的核电装机6000万千瓦,2020年对天然铀的需求将达到11250公吨。除非技术上突破,累计从2008年到2020年,按《规划》核电可能需要消费天然铀76518公吨。除非重大发现,中国自身天然铀储量有限,仅有68000公吨,加上原料库存和资源二次循环利用,自身的资源勉强能够满足《规划》的目标。而铀矿的贸易严格受IAEA的监控,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口铀矿需要涉及政治、军事等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因此,中国核电发展必须考虑资源的瓶颈,首先保证充足通畅的燃料,才能考虑进一步的扩大装机。核电原料价格因素必须考虑。物以稀为贵,如果全球各国都积极发展核电,如果对燃料需求速度增长过快,必然影响国际价格。

从多晶硅到风电,从风电到核能,我国新能源建设从狂热到了眼下问题重重的时刻。“目前提出的防止风电、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相反,而是更加有针对性有部署地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的支持。”史利民上表示,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有关计划,目前国内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型能源行业由于前期有关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其产业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有关方面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部署安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所留下的隐患不可忽略,过热、过快、过高的新能源投资之风是需要向理性投资转换的时候了。

盈利悖论

广袤的内蒙古与甘肃大地,蕴藏了巨大的自然能源。然而,将这些能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利润却成了各个地方政府的难题。在破解这个难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为了将强劲的风变成源源不断的回报,甘肃省决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酒泉市所辖的瓜州县、玉门市和肃北县建设千万千瓦级特大型风电基地,2010年完成装机容量516万千瓦,2015年达到1271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200多亿元。规划报告于2008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

一个理想的愿景被这样描述:“如果全部开发完成,酒泉风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电量。当地将之定义为“陆上三峡”。而另一个愿景更让地方政府欣喜若狂。“仅以瓜州为例,目前其风电产业相关税收每年约2000万至3000万。但到2015年如期建成825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后,仅在税收一项,当地预估就能达到6亿至7亿元。”可能的税收收益,换得了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客观而言,这也是相关项目跟风而上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获批。空前的规模,增添了新的隐忧。

事实上,任何产业在形成规模和趋势之后,就不得不谨慎思考其背后的风险性。新能源建设的浪潮,已经使其发展进程趋于不理性的状态。规模与目标,成本与现实,种种矛盾开始凸显。

据统计,我国酒泉市风电上网电价约0.53元/度左右,相当于火电的0.2元和水电的0.35元之和。内蒙古、河北、东北等地区都已经涨到0.6元左右,吉林风电甚至达到0.7元左右。大投入与高成本预示了风电的尴尬困境。

国家电网人士分析,如果没有补贴政策,风电的盈利遥不可及。国家电网一位官员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风力发电企业都面临亏损难题,它们唯一的盈利空间就在于国家给予的补贴----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风电发电企业在设备采购、上网电价制定上均获得了政府补贴。

如果没有盈利,1200亿的投资何以为继?高成本的风电谁来埋单?在风电投资的热潮下,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风电唯一的成本利润空间在于最终上网电价收入,即只能依靠国家政策与补贴来盈利。按上网电价为0.52元/千瓦时计算,风电项目投资回报期为20年,显得过于漫长。另一方面,中国风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普遍不足,盲目追求速度,大部分风电运营商长期在亏损和微利中挣扎。

新能源范文10

3月12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此话一出,立时引发业内波动。难道太阳能、风电等产业,要在今年受到宏观调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解读这段话?

无序投资造成失控

解读温总理的话前,首先需要搞清两个概念:什么是新能源?什么是新能源产业?其次,发展新能源的国家战略有没有松动?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而对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一系列过程,称之新能源产业。

总理所说的“制止”,实际上是对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风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扩张”,进行制止。因此,笔者认为,总理的意思其实很清楚,就是要对整个新能源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并非限制。那么,太阳能和风电行业现状究竟如何?

此前国家能源局提出的远景规划是:至2020年建成2亿千瓦风电、至2015年达到1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在这一大战略趋势下,这两个新能源行业出现了井喷,仅在去年,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就已突破4500万千瓦,同比增长逾45%;而光伏发电规模也达到300万千瓦。按这样的发展速度,“远景规划”似乎已成一个能超期完成的目标。但表面的繁荣不代表产业发展模式一定合理、科学。在两大行业中,去年都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短期产能过剩,价格恶性比拼。这些问题如何产生?

政府电价补贴带来的高利润,直接刺激投资、上游制造环节一哄而上,产业提前过度集中,竞争转向无序。

虽然为促地方发展,各地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投建了上百个光伏产业园,但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生产也同质化。某些地方产业居然1/3集中在光伏行业,结果造成价格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膨胀至500多家,而风电行业约有30%~5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且设备价格从过去每千瓦时1万元,降到了现在的3500元。产能过剩已给两个行业中的企业,带来了实际经营困境。

除产能过剩之外,风电行业去年事故频发。根据统计,仅在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生193起“风电脱网”事故。而光伏发电虽事故问题尚无集中显现,但也在进入事故频发趋势中。这一切都是因利益驱使,行业、企业盲目扩张,不顾管理和质量控制所致。

笔者曾服务于一家生产硅切片(硅是光伏产业的一环)所用的钢线企业,该企业2009年3月施工、当年投产。2010年6月实现销售1个亿人民币,年底实现全年销售3.5亿。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都不多见。这些企业,一方面受益于国家主推的新能源战略,另一方面,自己也是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推手。事态已失控到如此地步,应该如何解决?

亟待行业洗牌

解决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市场之道―行业洗牌。行业洗牌是历史必然,每个行业都有“利润趋零”趋势。回首彩电行业、啤酒行业、药品行业、烟草行业、汽车行业莫不如此。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市场洗牌正在进行,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思考。

笔者认为,目前新能源行业市场洗牌的时机基本成熟。但是,我们应该思考市场洗牌的持续时间、市场洗牌的速度、市场洗牌的难度究竟是怎样的?由于新能源产业中有很多技术壁垒,造就了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良性发展;也正因为这些技术壁垒,给市场洗牌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减缓市场洗牌的速度。那么在行业市场洗牌过程中,我们该做什么:

1. 产业调整升级势在必行。我处在产业链的哪一环?我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是那些?

2. 行业内的“多、乱、杂、散、小”的局面将会改善,“老、弱、病、残”企业将会出局。我是出局者还是收拾“残局”者?出局后怎么办?如何收拾“残局”?

3. 企业之间将加速兼并重组之路,兼并与反兼并共存。我是主动去兼并别人者,还是被兼并者?

4. 企业战略调整、战略转移宜尽早进行。此行业是走是留?留在哪里?要留多久?凭什么留?如何留?

5. 各个企业不外乎用诸如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是否有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如何弥补不存在优势的这一劣势?

6. 各个企业拼管理、技术、研发,打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机会与挑战并存。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打造?

新能源范文11

陈宜亮,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总裁。在过去的几年内他以燃气机在瓦斯发电等燃气领域的应用,逐步开始开拓中国的ESCOs市场。

ESCOs(Energy Service Companies)为能源服务公司之意。能源服务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过与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能源的买卖、供应、管理以及节能的改善,向客户提供技术改造资金、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等一条龙综合,然后分享客户项目投产后的节能效益。

ESCOs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亚洲,日本的能源服务公司已经走在了亚洲的前列。日本政府为了《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日本的府县市都需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这样使得他们接受“合同能源管理”的意愿也是大增,这样潜在的ESCOs就在不经意之间形成。

ESCOs在中国才刚起步。

据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杨元华介绍,在我们国家引进ESCOs的概念的时候,改为EMC。据了解,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曾提供6300万美元的贷款和2200万美元的赠款,以支持在中国引进、示范、推广EMC新机制。北京、辽宁、山东就成立了示范性EMC节能服务公司,并申请到第一批节能促进项目贷款或赠款。

在前不久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将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政府的节能意愿为从事能源服务的公司提供了新的机会。

按照目前的现状,企业没有能力从事整个企业的能源服务管理、技术方面的引进、维修管理等,此时能源服务公司的模式就可以弥补这样的空白。

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指出, 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如果你这里有气体,我来投机器,在你这里建厂发电,然后把电卖给你,对用户来说,是不赔钱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各种燃气可以烧的燃气发动机,使得燃气的利用变得可行了。

在瓦斯发电方面,截至2004年底,全国使用“胜动集团”的瓦斯发电站已经达到60多座,总装机容量60000KW。据记者了解,目前的这种相互合作的方式在瓦斯发电、焦炉煤气、炼化尾气方面已经得到更多的认可。

由于新模式的应运,陈宜亮自信地说,目前中国市场我们一家来做,即使再有10家来做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会不断扩大。现在技术不断更新,发电效率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政策也是在不断扶持。只要技术突破,用高智能化的设备,瓦斯发电浓度25%以下的也是可以做的,这个市场依然潜力无穷。

采访手记:

正月十六,坐在从陕西神木到太原的车上的时候,看到绵延数十公里的拉煤车,黝黑的等待着过磅的司机,心中感慨不已。在急速前进的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就是这样一辆辆大卡车煤炭支撑着这个庞大机器的运转。

2005年2月14日,和往常一样,我在浏览着网页,看看网页上一条条关于玫瑰花的消息,然而一个让人震惊的死难消息闯入眼帘――辽宁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200多名矿工遇难。

2004年中国矿难死亡人数已逾6000余人。“我们一定要重视抓好安全生产,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要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当总理在视察陈家山煤矿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但是煤矿的瓦斯还继续爆炸着。3月19日, 山西朔州,69名矿工全部遇难。

媒体记者曾问24岁的大平煤矿矿工李平觉得幸福是什么的时候,他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幸福就是工作快要结束,马上要出井的时候。

我记住了这句话――一句最简单直白却又让人想落泪的话。

为什么不让那些矿工远离瓦斯?我不指望那些矿主们能够有良好的道德自制力,但是如果矿主们觉得瓦斯有利可图的话,他们就会顺带地将死神从矿工身边带走。

新能源范文12

2009年8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表示,中国的部分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倾向。除了常见的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之外,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新能源行业也名列其间。

在全球能源价格高企,中国高唱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行业理应“供不应求”。作为全球降低碳排放的有力工具和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的新能源行业,为何却出现了“产能过剩”?

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产能也已过剩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已有的和正在建设中的生产能力在中短期,远大于实际有效需求。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过剩,就目前来看,主要表现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的过剩。

新能源发电成本高昂,供给和需求都是从未来的角度来计算的。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其他能源的价格、政府的补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新能源行业。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会在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之间大幅波动。价格飞速飙升,则一下子催生大量供给,价格回落,就会迅速出现产能过剩。

就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来说,中国正在上马的项目如果全部投产,即使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也已经达到了全球需求的2倍。中国光伏电池产业的97%用于出口。在危机之前,欧洲一些国家和政府对新能源进行了大规模补贴,提升了需求。但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调低补贴水平,多晶硅很快出现过剩。

风电设备行业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全球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只有10多家,而中国近几年已经涌现出70多家厂商。现今中国风电装机的需求约为1000万千瓦,而中国70家装备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3500万千瓦,是需求的3.5倍。

国家电监会近日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基于多种原因,近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中国的风力发电行业刚刚进入开始阶段,发电设备的管理、风场建设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多种因素造成了风力发电的瓶颈。中国的风场有着特殊性,如昼夜温差大、风力强等特点,从西方引进的发电设备不适用中国本土的自然地理条件等,造成了发电设备的闲置与浪费,风电装备制造,实际上出现的情况就是简单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快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失控式的产能快速扩张。

新能源行业过剩的三大推手

一、能源价格暴涨,催生新能源资本泡沫。金融危机之前,石油价格由几十美元/桶飙升到147美元/桶。这让新能源发电看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曙光。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行业的反应尤为敏感,投资热情高涨,直接催生股价泡沫。2004年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成功募集4亿美元;随后,中电光伏、赛维LDK、天威英利等10余家企业先后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在国内资本市场,新能源也成为投资热点,受到追捧。不少传统行业也开始进军新能源产业。2008年初,作为亚洲最大的家纺企业,孚日股份投资与其主业完全不相关的多晶硅产业。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公司股票缺乏一定的定价依据。市场估值过高,企业融资较为容易。

二、市场扭曲理解政府补贴释放出的信号。新能源产能过剩与政府的推动力密切相关。政府通过产业规划和试点释放出来的“投资信号”,让新能源产业对政府政策出现了“模糊理解”,导致产能过剩。中央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关注度越来越高,并连续了一些产业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实际上,这些政策缺乏规范性、引导性和实际操作性。2009年3月和7月,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这些针对新能源领域的“意见”和“通知”,并不带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真正的国家补贴还没有明确的落实。

但是,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却纷纷理解为国家层面的“利好”,开始了大规模的投资热潮,并扩大产能。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着眼于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直接拉动当地的GDP增长并得到中央政府的大量补贴,更可以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提高财政收入。于是,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2009年8月,广东顺德出台了《顺德区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利用其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应用领域的优势,推动当地企业的发展。中国太阳能和风能较为丰富的地区,多为较为偏远的西部和北部,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当地政府对新能源的投资热情反而更高。

新能源发电虽然有着良好的远景,但短期内在没有政府大幅度补贴的情况下,还没有有效的需求,再加上现在技术的局限,应用面比较狭窄。新能源发电受天气、地理位置等影响较大,供电的可靠性不强,因此急需“智能电网”等调节和调度设备,才能实现并网发电,但此方面存在较大技术局限。

中国煤发电成本每度电约0.2~0.3元,而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高达2元左右,这使得太阳能发电在中国主要用于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而无法替代传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都是前参投人大、后期回收慢的项目。因此,只有在国家进行大力补贴的情况下,才可以形成有效需求。

三、中国的“成本洼地”实际上在对新能源行业进行隐形补贴。多晶硅产业生产技术较为简单,但对生产工艺要求高,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鉴于中国的能源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又比较高,多晶硅制备成为了切合“中国优势”的产业,产能扩张非常快。中国的电价只有0.5元/度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电价很多都在1元以上,作为高耗能产业,在中国生产最便宜。实际上,各地方政府在拉动投资项目时,充足而优惠的电力保证成为吸引投资人的条件。

另外,光伏产业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对来说,内陆不发达地区对污染的容忍度相对较高。所以,中国的光伏产业基地除江苏之外,大都分布于江西、四川等不发达地区,而不是在北京、上海等周边地区。

政府和企业应通力合作以扭转不利局面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三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造成了中国新能源装备业的产能过剩。新能源产业有着良好的远景,但因为技术和资本运营的原因,短期之内还需依靠政府的补贴。

从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和企业应该合作,共同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