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

时间:2022-10-01 10:40:27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位主体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2

1.1饲料总产量稳步提高,产值效益有所增长

2012年全省全年生产商品饲料总产量为313.8万t,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209.3万t,所占比例为66.7%,同比下降2.3%;浓缩饲料产量为98.9万t,所占比例为31.5%,同比增长1.7%;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为5.6万t,所占比例为1.8%,同比下降0.23%。商品饲料营业收入为883410万元,总产值达到900170万元。

1.2产品类别变化明显,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从饲料产品类别来看,生产猪饲料108.08万t,同比增长1.7%;蛋禽饲料98.11万t,同比增长2.2%;肉禽饲料130.94万t,同比增长55.7%;水产饲料0.42万t,同比减少60%;反刍动物饲料25.17万t;其他饲料1.36万t,增长明显。

1.3企业数量下降,生产规模和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12年底,山西省总共有饲料生产企业260家,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企业221家,单一饲料企业29家,添加剂企业10家。与2011年相比减少4家,饲料工业总产值却增加了26661万元,同比增长3%。按照生产能力来说,2011年时产5t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2%,而2012年时产10t以上的企业61家,占企业总量的24%,其中,年产超过10万t的大型企业5家,总产量116万t,占山西省总产量的36.4%。新增企业无论从生产规模、设备条件,还是从人员素质、厂区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

2当前山西省饲料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蛋白质原料供求矛盾突出、企业利润空间减小

原料是饲料行业的基础,是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山西省蛋白原料长期短缺、一直依赖从外地购买,而由于经销环节多,原料霉变、蛋白原料掺假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质量无法保证,而且价格长期受制于人,增大了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的难度,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山西省饲料添加剂工业还不发达,大量的添加剂依靠外来供应,是制约山西省饲料工业做大做强的又一因素。

2.2饲料企业规模偏小

截至2012年底,在260家饲料企业中,年产量超过10万t的大型企业只有5家:大象集团、晋龙集团、山西正大集团、粟海集团、平遥龙海。其中,大象、晋龙、粟海集团是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来看,小企业多,“龙头少、蛇头多”,全省平均每个企业年产不足1.2万t。而2011年仅山东六和新希望集团的饲料总产量就达到1200万t,是全省总产量的好几倍。说明山西省整个饲料产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低水平经营、低质量产品、低层次竞争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利益和养殖积极性,影响到畜禽存栏量,从而影响到饲料的产销量。

2.3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复杂

“三聚氰胺、健美猪、速成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养殖业和饲料业的信任危机。据饲料管理部门2a来几次规模较大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督检查显示,生产企业使用无证原料、目录外原料,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养殖环节违规使用违禁物品,流通环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无证生产饲料等问题依然无法杜绝,饲料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任重而道远。

2.4执法监管体系不健全,缺经费欠能力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涉及面宽、线长、点多,监管难度比较大,目前大多数市县只有1~2名兼职饲料管理人员,没有专门的饲料监管机构,有机构的也存在有机构没编制、缺经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饲料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和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和监督。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阶段饲料工业自身特点所造成

3.1.1全国性饲料资源短缺

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本身人均占有的粮食就很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需求刚性增长,还需从有限的粮食资源里分一杯羹。根据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估算,按照我国人们膳食结构与养殖业的发展规划要求,所需的能量饲料与蛋白饲料均有较大的缺口,其中以蛋白饲料更为紧缺。以豆粕为例,目前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口也在70%以上。另外,能量原料玉米的用量已超过1亿t,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供应紧张已成定局。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不改变,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国际贸易、政治、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剧增,价格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直接推动饲料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由于饲料行业下游是养殖业,成本的增加直接会拉升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而畜禽产品价格变动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因此,饲料价格的上涨空间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否则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3.1.2劳动力成本提高

饲料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廉价劳动力市场阶段的结束,尤其是当下国内外通胀形势严峻,更助推了餐饮、交通、购房、教育等生活成本的上升,饲料行业的人工成本攀升使得企业家措手不及。山西省地处内陆,本身就缺乏吸引人才的地域优势,再加上饲料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生产的固有的经营观念,降低人工成本首先从生产入手,导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往往是对饲料、机械管理、电气、自动化等知识知之甚少的初中(甚至小学)学历的“农民工”,对价值数百万乃至几千万的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知识十分匮乏,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合理利用;另外,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可追溯理赔机制与标准,结果造成重复生产及成本资源的极大浪费,变相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3.2体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形成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同样会体现在目前的饲料标准化管理体制上。目前,饲料标准化的政府管理职能涉及到农业、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在标准的审批上存在省、市和县多级审批,在审批、评估和管理上它们各自为政、互相脱节,想要把这些职能统一起来势必会触动不同部门的利益,难度较大。

3.3管理机制落后,缺乏科技投入意识

目前,山西省饲料企业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还处在经验主义与“英雄”领军人物阶段,企业经营管理是非理性的:部分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文化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与制度;整合经济资源的方式单一、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研究涉猎不足;重视盈亏表面数据,忽视深层次过程管控分析;在技术研发与配方设计上,往往随市场大流“灵活”掌握,没有明确的技术研发路线,随意性十分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山西省在饲料研发方面科技能力与投入重视不足。从人才队伍上看,从业人员中硕博士人才占0.5%,发达省份的高级人才比例是山西省的3倍以上;从对科研机构的重视和投入来看,山东、河南、广东等饲料生产强省的规模企业大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以江西“双胞胎”为例,仅凭饲料形状的工艺改进一项科研攻关成果,就带来企业效益几何级数增长,而山西省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研发机构,即便是设有研发中心的企业,不论是研究氛围、设备和人才都与生产强省相差很大,多数还停留在一种形象宣传上。对科研投入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饲料产业发展的隐。

4构建山西现代饲料工业体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4.1因地制宜,和谐发展

4.1.1政策支持,扶优扶强

山西省饲料工业虽然发展势头看好,但是总体而言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这远不能适应畜牧振兴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2012年5月山西省政府召开了振兴畜牧业工作会议,副省长郭迎光对全省饲料工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积极扶持本土饲料企业的发展壮大,挖掘饲料科技潜力,加大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的研发力度,促进饲料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产品,着力构建现代饲料工业体系;会议还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推广力度,推进饲料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努力打造一批年产量为50万t的饲料企业集团。政策是风向标,对加速整个饲料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有实质性的意义。山西省的饲料企业小而多,产能扩张与市场拓展能力不匹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饲料资源的利用率总体偏低;蛇头多,缺乏本土的、有强势整合能力的领军企业。为了提高山西省饲料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必要采取措施,对现有的饲料企业进行整合,支持大型企业发展,培育形成产业核心力量。如实施扶优扶强的发展战略,使已经具有实力的饲料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资源重组,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柱,分工协作、布局合理、运作高效、服务方便的企业群体,使整个饲料行业形成产业大军、集群产业带,这样的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兴起,将对提高山西省饲料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意义深远。

4.1.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饲料行业

山西省拥有广阔的草地面积,大约有400hm2,天然的牧草资源可为草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品”。山西地处北温带,是世界上最适合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之一,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160万hm2以上,而且在山西特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具有蛋白、淀粉、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高、产量大的特点,正常年景产量都在70亿~80亿kg之间,能够满足全省存栏畜禽能量原料的需求。另外,山西省还盛产黑豆、豌豆等多种小杂粮,这些都是饲料不可缺少的优质营养添加品。众所周知,牛羊等草食动物更适合以牧场、草场相结合的方式来饲养,这样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无论从味道的鲜美程度还是从营养成分含量方面都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山西省有许多不适宜种植粮食的丘陵地带、盐碱地,非常适宜发展牲畜放养与圈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这是许多粮食生产大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2014年1月国务院颁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其中提到,到2020年人均肉类消费要减少1/2,而牛奶消费要增加10kg。未来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会成为一种刚性的需要。未来山西省饲料工业的产业布局与研发方向应结合该省地理、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有山西特色的饲料工业。

4.2企业自身强化

4.2.1认清形势,明确定位

饲料业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种趋势性变化。领先企业之间的竞争,正由技术领先、规模领先、营销领先和效率领先模式向产业链延伸能力领先快速转变;企业也正在由单纯的“饲料生产者”向“产业链整合者”的角色过渡。饲料企业的这种转变是盈利模式的巨大转变,其市场竞争焦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与产品、渠道与渠道之间,而是升级到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并进一步升级到全产业链竞争这一更高竞争阶段。随着竞争层次的逐步提高,国内饲料业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和整合时代已经来临。结合我国饲料工业的特点,国家提出的“鼓励饲料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形式进行整合融合,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发展方式,已逐步在发达省市展开,继六和、新希望等强强联合之后,广东、北京等省市也相继出现了中小型企业联盟,为饲料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山西省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适合本省特点的企业整合模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行业和谐发展。

4.2.1.1发展合作社企业

在德国,农业合作社遍布整个农村地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涉及各个领域,通常在制定涉及农民、农村和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时,政府会积极与这些组织进行协商和沟通,以减少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立法来保障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代言人的地位。这种组织方式为促进德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德国的饲料行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合作社,如德国第二大饲料公司AGRAVIS就是合作社性质的公司,农户是它的股东,每个社员都能以社为家,为合作社的发展献计献策,合作社以盈利为目的,组织资源对内提供各类服务。合作社采取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方式,如批量采购原材料,规范产品生产和销售标准,使用统一品牌等,可降低社员的生产成本,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此类合作社的存在和发展为德国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相信对山西省的饲料工业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4.2.1.2实行“基地+公司+市场”的产业模式

21世纪的到来,结束了饲料企业的高利时代。饲料企业的利润被昂贵的物流、沉重的资金流经营成本所吞噬,并遭受“原料市场”与“销售市场”的双重挤压,局限了企业的再投入及技术革命能力。饲料加工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其盈亏除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其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因此,如何激活产业链条上各种积极因素,有机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实现产业共享,意义十分重大。“基地+公司+市场”的产业模式着眼于饲料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产品及资源实现相对控制与占有,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把可控风险纳入风险决策机制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实现有效经营。山西文水大象农牧集团就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者。目前,大象农牧集团拥有全省最大规模的肉鸡养殖基地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数量庞大的肉鸡养殖户,以及在肉鸡产业化链条上带动起来的种植户、运输户、维修业、服务业等10万余名从业人员,取得了优秀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益。

4.2.2依法经营,加强自律

2011年10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颁布,2012年5月已经开始施行;2012年5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公布,2012年7月实施;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2]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公布,2013年1月开始施行。2012年10月《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由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2012年11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了《关于贯彻落实饲料行业管理新规推进饲料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2013年11月颁布的《饲料标签》(GB10648—2013)标准,自2014年7月起执行。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充分体现出国家规范饲料行业的决心。标准已经设立,要求已很明确,企业要积极整改、立即行动,不要心存侥幸,蒙混过关。该扩建厂区的加紧施工,该购置设备的赶快下单,该规范流程的尽早梳理,该补充队伍的提前物色。总之,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维护企业发展利益的同时更要把握行业底线,保证行业健康成长的整体利益。

4.2.3重视科研投入

农业部《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用“科技支撑依然不足”来评价饲料工业的现状。总体来看,饲料科技领域引进技术多、自主创新少,一般性科技成果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少。科研与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速度慢,水平不高。与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省饲料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愈显不足。未来5a,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加快推进,饲料行业科技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面临艰巨的任务。规划提出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秸秆养畜示范工程、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杂粕苜蓿高效利用示范工程”中山西省都有研究的空间和基础研究优势。企业领导层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和“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和决心,要把科技强企推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的资源配置上来讲,要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配置足够的设备和有正规的研究程序、要有较高素质的研究人才;从研发目标设定上要与本省、本地区实际相结合,与国家重点项目对接,可以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

4.3建立高效监管机制,人人有责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3

一、中国饲料工业发展历程

饲料工业在我国是个新兴行业。中国饲料工业3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创业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整合提升阶段三个阶段。

1.创业起步阶段

1978—1984年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创业起步阶段,1982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1984年5月8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并于12月6日正式颁布,从此饲料工业建设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序列。《纲要》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快速发展阶段

1985-2000年,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1990年,全国已经建成了年产1吨以上的企业6045家,其中年产5吨以上的551家,年生产能力6090万吨,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总产量达到3200万吨,品种逐步走向系列化,各种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都能生产。以后的10年我国饲料继续快速发展,1991年全国配合饲料产量达到了3494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饲料生产大国。1999年基本建成了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年产5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1937家,饲N-产品总量6871万吨,添加剂预混料223万吨,饲料加工工业产值1855亿元,在全国统计的38个工业行业中排行16名。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基本实现自给;饲料机械制造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已经有了270家;全国饲料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科研成果的推广、职业技能的培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整合提升阶段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饲料工业进入了整合提升的阶段。20年的发展,饲料工业出现了产品过剩的情况。且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篮子不断丰富,对畜产品及饲料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饲料产品逐步向高质量、高品质、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从国际来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强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企业的兼并重组随之加快。199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从此我国饲料管理全面进入法制轨道。农业部也先后出台了6项配套管理制度和10项行政许可及规范行文件,全面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维护饲料产品市场秩序,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二、饲料工业主要成绩

1.饲料产量快速增长3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产量连续三年突破亿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80--2007年,饲料产品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12331万吨,27年增长112.1倍,年递增率为19.1%,从1990---2007年,饲料工业产值由1119亿元增长到3335亿元。

2.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质量稳步提高。饲料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对人类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xeNoN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每年都进行监督抽检,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8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次组织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样合格率仅为20%,1993年国家监督抽查配合饲料产品合格率为75.6%,抽取饲料添加剂统检样品935批,合格率77.5%。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第三次对全国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抽样合格率为89.7%。2001年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高品质的饲料产品已成主流。产品结构不断调整。饲料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更趋于合理。饲料工业由开始以混合饲料为主,逐步被现在的高品质配合饲料取代,科技含量较高的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高度发展。饲料新产品根据饲养动物品种不同分为猪饲料、蛋禽饲料、肉禽饲料、水产动物饲料、反刍动物饲料和其他动物饲料,且各种动物饲料又根据其不同的养殖阶段有相应的饲料产品。饲料品种的生产根据市场变化而高速,随养殖品种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整体更加契合市场需求,从而使饲料工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据2007年统计,饲料总产量中,猪饲料约占26%,禽饲料约占54%,水产动物饲料约占14%,反刍动物饲料约占4%,其他动物饲料占约2%。饲料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升。1990年全国的14010家饲料加工企业中,年产5吨以上的企业只有551家,不到4%。2007年年产10万吨的饲料企业157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产量达33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为提高产品质量,很多企业都在生产管理上下功夫、做投入,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引用了HACCP和IS09001及GMP体系。2006年15家饲料企业16个产品首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饲料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1.科技含量低,质量监测投入与发展不相称,与国际水平差距大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科研能力较低,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饲料工业的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薄弱。尽管围家对饲料工业的发展给予较大支持,年产量已步人世界前列,但对饲料工业的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六五”至“九五”这二十年期间,总投入为1.2亿元,而其中用于饲料质量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投入估计约为500万元,仅为饲料工业的科研经费的总投入的4.17%。这与过去的十七年(1980年----1997年)中我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约20%的高年增长率是不相称的。配合饲料是饲料工业的最终产品,其含义要求其营养全面且均衡。不仅要求适量的常规养分,更重要的是要求其能全面提供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类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和配比正是配合饲料中的精华和科技含量所在。而现行的配合饲料标准中对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类微量成分等没有做任何规定。需要加强饲料基础研究和产品检测技术的投入,按饲料T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制订新的、科学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标准水平较低

饲料添加剂工业严重滞后,氨基酸、药物添加剂等品种单一,产量低,仍然依赖进口;饲料加丁能力相对过剩,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全国平均开丁率为50%。标准中指标不全,不能完全体现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特性。以浓缩饲料为例,国家推荐标准中浓缩饲料产品质量指标中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以高蛋白为特征的常规养分含量、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标准中只有常规营养成分的指标,没有规定卫生指标。更有甚者产品指标定的过低,降低了饲料中营养物质应有的含量标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饲料;质量安全;对策;云南普洱

饲料是畜牧业最大的投入品,其质量安全与养殖场(户)增收、畜禽健康、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息息相关。普洱市长期以来立足自然生态,充分发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近年来,普洱市积极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推进强势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所以,必须严把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关,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

1普洱市畜牧业概况

1)普洱市概况。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人口261.7万,辖1区9县,国土面积45385km2,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与老挝、越南、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25km,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门户。全市生态条件非常优越,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0~20.3℃,年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草原面积近148.73万hm2,其中拥有禁牧草原16.05万hm2,草畜平衡草原107.80万hm2,人工草地2.72万hm2;畜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无量山乌骨鸡、普洱瓢鸡均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茶花鸡、滇南小耳猪、云岭黑山羊均为云南省著名畜禽遗传资源。2)畜牧业概况。普洱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狠抓防疫,保障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普洱市畜牧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向集约、规模、标准、生态等产业化格局跨越发展,全市畜牧业以生猪产业为主,鸡蛋、专用型肉鸡主要从大理、昆明调入,冬瓜猪、江城黄牛、无量山乌骨鸡、普洱瓢鸡等倍受本地和西双版纳、玉溪、昆明等市民青睐,并远销广东、上海等地,为优质、安全、生态的畜产品。2016年普洱市畜牧业产值达69亿元,肉类总产量26.6万t;存栏生猪271.94万头、牛74.77万头、羊50.97万只、禽1352.94万羽;出栏肉猪260.75万头、肉牛22.16万头、肉羊25.85万只、家禽1937.5万羽。

2饲料质量安全分析

1)饲料产品总体质量。普洱市养殖业为规模养殖场(户)和散养户2种,其中,散养户所占比例较大。规模养殖场(户)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多数使用预混料严格配比,而散养户饲料使用十分杂乱,如哺乳仔猪多数使用配合饲料,育肥猪多数使用浓缩饲料,肉牛、肉羊很少用精料补充料,专用型肉鸡和蛋鸡多数使用预混料自配。普洱市共有4家饲料生产企业,产量约为全市销售总量的5%;经营企业(户)约1100多家,分布于市、县、乡、村,其中乡镇级约占70%;而广大养殖场(户)饲料产品利用率已达95%以上。2010-2016年,全市在生产、经营环节抽检饲料样品834批,合格783批,检测合格率93.9%;抽查饲料标签1006个,合格908个,合格率90.3%,饲料产品的标签问题情况突出,如产品包装广告夸大其词,产品批准文号标注混乱,印章不清,有的甚至涂改生产日期。2)生产环节抽检情况。2010-2016年,共抽查辖区内饲料生产企业4家,抽检75批,合格65批,合格率86.7%。其中,浓缩饲料18批,合格15批,合格率83.3%;配合饲料57批,合格50批,合格率87.7%。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粗蛋白、黄曲霉毒素B1、水分、粗灰分,分别占不合格产品总参数的40.0%、30.0%、10.0%、20.0%。3)经营环节抽检情况。经营环节的产品约95%来自昆明、大理等市外生产企业,2010-2016年,共抽查辖区饲料经营户694户,检验759批,合格718批,合格率94.6%。其中,配合饲料498批,合格468批,合格率94.0%;浓缩饲料261批,合格250批,合格率95.8%。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粗蛋白、黄曲霉毒素B1、水分、铅、砷、铜、锌等,分别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46.3%、2.4%、22.0%、9.8%、7.3%、7.3%、4.9%。4)养殖环节抽检情况。2010-2016年,在辖区内抽取食槽料样品20批、畜禽自配料样品37批、动物源性饲料10批,共67个养殖场(户)的饲料样品67批,检测合格65批,合格率97.0%,不合格的样品主要是喹乙醇超标。

3存在问题

1)检测机构薄弱。普洱市饲料检测机构始建于1991年,当前内设于普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缺乏或老化,仅有检测人员4人,主要开展粗蛋白质、水分、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等营养指标及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不能开展氨基酸分析,已不能适应饲料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饲料检测技术日新月异,实验室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难以与时俱进,检验检测工作经费不足等综合因素,导致普洱市抽检的饲料经营企业(户)只占全市经营企业(户)的30.5%。2)地方企业弱小。目前,普洱市仅有3家饲料生产企业,年生产饲料3.85万t,有的还处于“半生产”状态,为典型的“弱、小”企业。相对于昆明的大型饲料生产企业,普洱市的生产企业问题较多,设备落后,产量小,从业人员少,且素质低。特别是检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实验室操作培训,加之检测设备不足或简陋,质量保证措施不到位,很少开展原料入厂检测、产品出厂检验等,诸多因素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出厂合格率。3)饲料市场杂乱。通过多年的饲料抽样检查来看,普洱市饲料经营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营业场所面积较小,物料堆放混乱,无防潮措施,雨季饲料极易霉变;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建立购销台账,无质量控制意识,过期、变质饲料不及时处理,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普洱市饲料没有入行门槛,不需向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约85%分布于乡村集市,日常监管难于逐家逐户;四是饲料经营企业(户)促销手段多种多样,多数养殖户主要以赠品、价廉、返利等选择饲料,不注重品牌,很少人会根据标签上标注的粗蛋白数值来挑选;五是不法商贩的投机行为甚重,有走村串寨的直销现象,部分区域有假劣饲料直销乡村的态势,导致不少养殖场(户)经济损失,更无法追溯生产企业。4)饲料使用不科学。普洱市的饲料产品抽检总合格率为93.9%,表明饲料产品质量总体上是优质、安全的,但零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养殖场(户)不科学使用饲料所致。一是预混料、浓缩料不按标签和说明的建议配方进行科学配比;二是不分动物年龄段、动物品种间乱用,特别是猪、鸡饲料经常混用;三是随意添加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不严格执行休药期等;四是有的将动物疫病、玉米霉变、畜禽食入有毒有害物质、不安全用药等导致动物发病死亡的原因,强加于饲料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而索取赔偿。

4对策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5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养殖环节餐厨废弃物整顿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的整治工作,加强畜禽养殖业(户)管理,提高畜禽养殖业(户)的诚信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严厉打击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整治任务

(一)开展拉网式检查。各基层站要对辖区内特别是城市近郊的畜禽养殖场开展拉网式检查,对使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及其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严厉打击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行为。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制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场(户)备案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养殖条件或没有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畜禽养殖场(户),不得饲养畜禽,通过宣传引导、督导提升等手段,养殖条件得到完善后方可饲养畜禽;加大突击巡查力度,严密防范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行为;积极配合全省、市饲料质量安全抽检工作,以餐厨废弃物为重点,开展养殖场(户)违禁添加物和饲料企业原料抽检活动,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依法进行处置。

(三)加强饲料企业管理。进一步强化饲料企业生产管理,制定严格的进厂原料标准,及时进行检测,特别是饲料油脂生产企业,要固定和选取油脂原料的正当供应渠道,禁止使用初产地不清、来源不明和不合格的油脂原料,严防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流入饲料生产环节。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油脂、饲料级混合油等动物源性产品,确保饲料安全。

(四)增强畜禽养殖场(户)的自律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畜禽养殖场(户)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1月1日至2月20日)。各有关科室、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结合本身工作实际和辖区内实际饲养状况,制定集中整治具体方案,对集中整治进行动员部署,同时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2月21日至3月31日)。各有关科室、站、所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重点养殖场(户)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4月1日至4月15日)。在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再对前阶段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检查验收阶段(4月16日至5月15日)。各有关科室站所要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和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于4月25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送饲料兽药监督管理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局将对各科室、站、所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核查,为迎接省局、市局检查做好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查处力度。健全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尤其对屡禁屡犯、屡教不改的,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进行处罚。

(三)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要明确畜禽养殖场(户)及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增强其诚信守法和行业自律意识,督导企业守法经营。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兽药饲料 监管 方式 动物产品 安全管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201-01

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将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这已经成为了人们需要认真研究以及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样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和基础下,单纯依靠被动清理整顿已经不能够起到效果,我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必须要完善自身工作思路,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对兽药饲料实施全程监管。下面,笔者就探讨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一、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要推行责任监管制度

动物产品安全已经关系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常常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纵观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安全事件都来自动物产品,源头在于投入品。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投入品生产、投入品使用以及投入品经营等环节监管存在严重脱节情况,更加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督方式落后等现象,这就使得监管工作变得越来越被动,相关不法分子有空子可以钻。所以,我国农业部一直都在强调要加强监管整治工作,想要对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进行创新,必须要深入推行当前网络化的责任监管方式,做到兽药饲料生产以及兽药饲料经营无缝隙监管,进而全面推行基层的执法人员对兽药饲料生产进行监管,监管经营企业自身的工作机制。对所有监管人员以及执法人员都要具体分工,保证每一名监管人员以及执法人员都要重点管理一处或者两处的兽药饲料生产以及兽药饲料经营业户日常监管的工作,进而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方式。为了明确吉林九台兽药饲料监管的责任,制定并且落实我国兽药生产企业以及兽药经营企业监管人员工作的职责,对于全省兽药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兽药经营企业实施全面的登记制度以及登记工作,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实施全面的微机化的动态管理。

二、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要实行一卡两档三书制度

所谓的“一卡两档三书”制度就是指建立健全养殖场的监管联系卡,建立健全监管档案以及养殖档案,建立健全养殖场的监管档案以及强化用药用料责任监管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吉林省所有养殖场都采用统一的格式来建立一个兽药饲料监管的联系卡,联系卡上面主要包括养殖地址、养殖数量、养殖种类、养殖场名称、监管单位、监管兽医姓名、监管人员职务职称、监督电话以及监管人员联系方式等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要统一进行养殖档案的印制,养殖档案主要包括畜禽养殖、畜禽生产、畜禽用料、畜禽用药、畜禽消毒、畜禽防疫、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等具体情况。养殖场还要建立起养殖的档案,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实施养殖生产,同样便于流通以及生产,加强了监管单位对于养殖场自身的监管力度,从本质上杜绝饲料添加剂、有害物质以及违禁饲料等在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以及添加,最终保证吉林九台的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要采取激励机制

吉林省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建立起诚信档案,对于那些诚信守法的企业进行鼓励,所谓的诚信守法企业是指在一年之内没有任何违规以及违法行为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的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兽药生产企业,经过吉林省兽药饲料监察部门来组织评定公示,对于那些公示期已经满,但是没有接到举报的企业,由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推荐成为放心兽药以及放心饲料产品企业,并且在整个吉林省进行通报以及表扬。这些企业只要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产品质量问题,必须要在对其实施依法处理和依法惩罚的同时,立刻在吉林省通报取消其放心兽药企业以及放心饲料产品企业的称号,对于在一个积分年度里面没有违法以及违纪行为的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经过吉林省兽药饲料监察部门组织实施评定和公示,对于那些在公示期并没有接收到举报的企业,授予吉林省诚信守法兽药经营单位或者吉林省诚信守法饲料经营单位的证书以及牌匾,并且在全吉林省进行通报和表扬,如果发现这些企业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以及违法违规等行为,要求在对其进行依法处理的同时,还要收回其证书以及牌匾。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要推行责任监管制度、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要实行一卡两档三书制度以及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要采取激励机制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保护动物产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宋建平,王利宣. 强化兽药饲料源头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J]. 中国畜禽种业. 2010(12).

[2] 吕小文,秦玉昌,李军国,牛力斌. 美国饲料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07(02).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7

蛋鸡场的主要产品―鸡蛋产量是反映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以全场平均每只存活成年鸡年产蛋量来衡量。影响产蛋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1选养优良鸡种培育鸡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0%左右,因此饲养高产健康的鸡种很重要。购买鸡种或雏鸡要到信誉好、管理好,防疫卫生条件好的鸡厂或孵化厂。

1.2应用全价饲料饲料是畜禽生命的源泉,是养鸡生产的物质基础。必须做好饲料的调制,按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配合饲料,充分发挥良种鸡的高产潜力。

1.3精心饲养管理

1.3.1创造符合良种鸡生理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日常管理要科学细致,规范程序化。提供适宜的温度、通风、光照及卫生条件等;减少有害气体、尘埃、噪音等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1.3.2针对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始产蛋及产蛋高峰期,要保证供给充足的营养;炎热季节除做好防暑降温外,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寒冷季节应加强防寒保温,增加光照,同时提高日粮中能量饲料的数量。

1.3.2加强卫生管理,搞好疫病防治。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日常消毒,检疫,预防等兽医卫生管理环节,确保鸡群健康成长。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科学免疫。

1.3.3适时更新鸡群。鸡的产蛋第1年最高,而后逐年递减15%~20%。因此,当产蛋第1年(或第1个产蛋周期)结束后,就应全部或部分淘汰。

2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养鸡生产成本由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两部分构成。直接生产费用是用来生产产品的直接支出,是成本的主体部分,一般占成本总额的90%左右。

间接生产费用主要是企业管理费用,一般占成本总额的6%左右。

2.1降低饲料费用饲料占成本的比率最高,通常占65%~75%,因此降低饲料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的一项措施。故应多方努力,减少饲料开支及消耗。

2.1.1努力降低价格:在保证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尽量购买原料自配饲料。还应充分利用季节,区域差价多贮备饲料,以求供给平衡降低全年饲料平均价格。

2.1.2适时调整配方:应遵循保证营养,科学调制,力求经济的原则。实际选用或调整时,应通过试验计算,根据“饲料经济效益率”来确定。其计算公式:饲料经济效益率=蛋料价格比×蛋料比。

2.1.3减少饲料浪费和损坏:要改善饲料喂养设备,减少饲料洒落;改进饲喂方法,一次投料不能过多,要少添勤拌;适时断喙;料库及拌料房要封闭严密,保持贮存环境卫生,通风干燥,防止霉变等。

2.2降低更新鸡培育费用首先要开展雌雄鉴别,尽早淘汰公雏,减少无效饲料消耗,其次要加强饲管及卫生防疫措施,提高成活率,降低单只培育成本。

2.3节约人工费用重点抓好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培训,合理安排各项环节的用工量避免重复无效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2.4减少材料、能源、设备、药品等物质消耗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物质材料的领取、使用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电设备损耗支出,防治用药应尽量选用方便价廉的药物,合理使用维生素及药物添加剂,降低药物费用。

2.5压缩间接费用企业间接费用因条件不同及管理水平而差别较大,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严格财务管理,由专人控制非生产性活动支出,力争使间接费用降低在成本总额的5%以下。

3搞好计划,加强全面经营管理

3.1制定计划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生产计划、卫生防疫计划、材料消耗计划,成本核算收支计划等。

3.2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是搞好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可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的大小,采取以定额承包、联产计酬、超奖欠罚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责任制。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8

一、组织工作情况:

自接到《省畜牧食品局关于印发〈2011年饲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我局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2011年全市饲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自畜发[2011]22号),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全市饲料管理的重点,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市饲料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饲料饲草科,全面负责全市饲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各自工作重点,各区、县也相应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对此项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明确提出饲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畜产品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落到实处,坚决克服厌战和畏难情绪,防止走过场。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大力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

上半年,全市各区县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市局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市大检查。据统计,全市共出动饲料执法人员540人次,共检查饲料市场131个,饲料生产企业23户,饲料经营企业(户)675个,规模养殖场35户,印发相关宣传资料3560份。

(二)全面清查违禁药物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

在23户饲料生产企业和35户规模养殖场的检查、抽查过程中,我市没有发现违规生产、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现象,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规定进行生产和使用。

(三)无证生产、经营查处情况

经过多年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打假检查教育,无证生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无此现象发生。对经营、使用无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现象进行了坚决查处。饲料经营条件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

(四)假冒伪劣饲料查处情况

市场检查查处伪劣饲料1.6吨,已进行了全部没收销毁;对免税检验中发现的个别不合格现象进行了认真查处。

(五)大力打击“舀舀药”行为

经过多次的市场整顿,市场打假震慑,无生产条件、无标准自行配制、销售含饲料添加剂的混合物现象在我市基本杜绝。

(六)严查“瘦肉精”等违禁药品

我局按照《省畜牧食品局关于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已将今年的“瘦肉精”检测任务下达到各区县,重点对规模场户进行猪尿液“瘦肉精”快速检测。

(七)禽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根据《省畜牧食品局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禽蛋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市于春节前后对家禽养殖场、户及禽蛋市场、禽料生产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专项检查。据统计全市共检查养殖场、户3个,禽蛋经销商115户,禽料生产企业2户,均未发现使用“苏丹红”现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因部分企业更换包装不及时,致使市场上过期生产许可证包装还有存在。

(二)个别经营企业管理不到位,剩余的过期饲料清理不及时。

(三)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经营饲料现象尚有个别。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饲料质量,对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不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良好竞争环境。

(二)加强饲料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执法手段,切实将饲料产品质量同畜产品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紧密联系起来。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9

[关键词]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

1研究背景

经过40年的大浪淘沙,我国饲料行业已步入整合提升的成熟阶段,饲料行业高速扩张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集约化经营、扁平化营销、市场化服务已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随着新经济时代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行业面临着食品安全保障标准趋严,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等现实问题,高成本已成为新时期现代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耿东锋,2019)。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如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那样:“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饲料行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生产秩序都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蒋和平等,2020),尽管随着复工复产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饲料行业生产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从饲料行业产业链运营的整体性角度来看,饲料行业经营管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上游原材料难以正常供应,产品销售渠道阻滞,运营成本明显增加等压力,饲料行业经营管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亟需饲料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饲料企业早日走出发展困局,在危机中发掘助推饲料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管理之道。

2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2.1食品安全保障标准趋严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实体,饲料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气连枝。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随着最基层的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和自我获得感,食品安全作为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要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基于这种导向,我国食品安全经历了三鹿奶粉、毒馒头事件等信任危机后,食品安全保障标准愈发严格(王春华,2013)。因此,饲料行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食品安全保障成本上升已成为大势所趋,但这并一定是坏事,饲料行业完全可以通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变挑战为机遇,打开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大门”。

2.2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增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同样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环保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一旦环保不达标会遭遇“一票否决”。作为工业企业,饲料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环保压力,如在饲料生产的整个流程中,原材料发酵会产生废液,饲料加工容易导致粉尘超标(鲍斌等,2019),机器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噪音污染,给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环保压力,饲料企业必须在优化生产流程、强化技术赋能、调优产品结构等经营管理环节注入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冲环保压力增大带来的成本上升。

2.3原材料难以正常供应

目前玉米和豆粕仍是我国饲料行业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材料,受原料价格疲软和饲料需求扩大等因素的双重影响(王辽卫,2020),我国饲料行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供需形势,饲料行业原材料供应压力较大:一方面,受国内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玉米产量大幅减少,进口玉米占比不断提升,直接影响国内玉米种植户的热情,同时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饲料市场进口玉米存在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成本风险,饲料市场玉米工业供应量面临着较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饲料行业产业链难以正常运转,行业上下游协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饲料企业复工复产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交通管制给大宗饲料运输带来了诸多不便(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饲料创新团队,2020),多重因素给饲料行业原材料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4产品销售渠道阻滞

2020年一季度,我国饲料行业销售渠道受到严重影响,饲料产品出仓率大幅下滑,对饲料企业而言,如果饲料产品难以按时销售出去,饲料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会受到严重影响,直接打乱企业的整个生产步骤和生产流程,从客观上讲,当前我国饲料企业产品销售渠道阻滞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路交通受阻,纵然饲料企业克服了原材料供应的压力,企业员工能按时复工复产,并且保质保量完成了产品生产,饲料产品销售无门仍然是摆在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面前的一道拦路虎(陈小连,2020),这种严峻形势短期内恐怕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二是线上经济活力不显,饲料产品通常是大宗交易,因而传统的饲料产品销售偏向于线下销售,尽管目前政府在大力提倡电子商务和和线上交易,但受制于饲料产品交易规模、产品质量、市场信任度和交易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明显缺乏后劲,难以有效利用在线经济打破饲料产品销售困局(张利庠,2020)。总之,饲料产品销售渠道受阻带来的必将是饲料企业整体利润率的下降,势必加剧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的困难。

2.5运营成本明显增加

成本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近年来,我国饲料企业运营成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给饲料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一是饲料市场原材料成本上扬,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产品原材料供应量降低的影响,我国饲料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增加,而饲料产品本身的售价却没有同步上涨,严重压缩了饲料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饲料生产成本费用大幅上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缩小,饲料企业的用工成本急剧增加,饲料企业提高待遇留人与控制用人成本之间左右摇摆,导致饲料企业进退两难。与此同时,饲料企业管理费用同样面临持续加大的压力,随着政府全面执行环保电价,饲料企业的的用电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废液排污治理成本同样居高不下,大幅拉高了饲料企业的成本费用。

3新时期现代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之道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我国饲料企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强调饲料企业的精细化治理,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向发展要效益、向技术要空间、向人才要未来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这是我国饲料企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

3.1构建精细化经营管理机制

精细化管理是我国企业近年来涌现出的重要管理模式的代表,无论是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还是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构建等方面,精细化都非常契合我国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需求。一是在成本精细化控制上,饲料企业首先应从降低损耗着手(张森和,2019),如加工饲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落地料,饲料企业应通过流程管理尽量减少这种浪费,实际上,精细化管理的一大要义就是要在做细做精生产流程上下功夫,把降本增效的行动落实在具体细节中。二是在提升工作效率上,饲料企业应通过精细管理制定科学完备的生产计划,确保饲料生产机器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量身定做生产方案,如粉碎机的日工作量应是满负荷的,避免因计划不当造成浪费。三是在优化生产流程上,饲料企业应把着力点放在节能减耗上,最大限度的降低饲料企业产品的单位能耗,如对饲料产品品种加工进行规划,避免因生产品种切换造成的浪费。四是在安全生产上,饲料企业要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饲料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工作,如要通过培训大力提高饲料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坚决做到安全生产零事故,这是饲料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五是在饲料产品质量把控上,要坚持产品质量就是饲料产品生命的理念,从严把控饲料产品的生产质量,产品质量安全任务分解到饲料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生产全流程的精细管控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筑牢防线。

3.2打通多元融资通道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只有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饲料企业才能更好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展现作为,无论是饲料企业的扩大经营,还是技术研发,抑或是产品迭代升级,都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饲料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打通多元融资通道,具体如下:一是商业银行贷款,随着商业银行投资取向越来越偏向实体经济,饲料企业完全可以凭借这股东风,积极向银行争取贷款支持,加速推动自身经营管理的转型发展;二是股权置换融资,不同企业之间通过股权置换实现跨界经营,解决了一些企业营运资金投资无门的窘况,也有利于缓解饲料企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发展乏力的困境,为企业经营管理深度推进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三是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为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进行做出了大量努力,政府在实体经济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饲料企业应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性资金,无论是减税降税等税收优惠,还是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获得资金支持,饲料企业都应把政策性资金作为打通融资通道的一种可行路径。

3.3优化营销工具组合

互联网时展到今天,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已经被互联网裹挟前行,互联网时代的饲料企业营销应更加注重拓宽营销工具组合(沈捷等,2020)。一是注重内容营销,饲料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的基础在于产品内容,饲料企业营销应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把内容营销做得更为扎实,因此,饲料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战略,通过打造营销联盟,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品牌树立起来,把企业优质服务模式打造出来;二是注重植入营销,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植入营销就是一种典型,饲料企业把营销融入日常、嵌入经常,通过互联网广告植入、网络热播剧植物品牌宣传等方式扩大饲料品牌的产品知名度,此外,自媒体平台也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主战场,微博、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传播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饲料企业应积极运用这些新型营销工具,推动饲料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的提质增效。三是注重服务营销,在现代企业营销过程中,服务已成为与产品质量并驾齐驱的一种力量,产品本身的好坏固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产品服务是否周到体贴也直接关乎到营销的长期效果,饲料企业既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投入资金自建企业网站、交易APP等平台,把企业产品信息准确无误的展现给网络世界的潜在客户,帮助客户更好的筛选出契合需求的优质产品,同时饲料企业要定期做好客户回访,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和用户体验反馈,从而培育出饲料企业长期稳定的忠实客户。

3.4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熟度。作为企业优化流程管理、强化内部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的助推剂,饲料企业应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饲料企业要对标行业更高标准,主动向业内标杆企业取经,再结合饲料企业自身经营目标,逐步建立完备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如便捷高效的财务控制制度(KimAnhVuThi等,2018),为饲料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制度力量,最终为饲料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饲料企业要把制度落实同步推进,在构建出符合饲料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制度的基础上,饲料企业应当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在企业内部树立“一切按制度办事”的原则,与此同时,饲料企业还应注重制度的动态更新,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变化,建立制度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保证制度生命力,推动饲料企业经营管理行之有据。

3.5着重培养管理人才

现在饲料市场的竞争最终呈现出高端管理人才的竞争,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转变管理人才培养理念(肖诗怡,2017),建立阶梯式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为饲料企业经营战略的高效执行做好管理人才储备。在管理人才的选拔上建立竞争机制树立鲜明的实绩导向,把工作能力强、业务素养高、管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出来。在管理人才的培训上,要拓宽培训方式、培训领域和培训效果,全方位的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在管理人才激励上,既要强调感情留人,又要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让事业留人真正成为饲料企业管理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内生动力(HarrA等,2019),如饲料企业可以建立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从而让管理人才定下心来为企业经营服务,为饲料企业打开进一步发展空间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维持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品种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审定与进口管理

第四条国家鼓励研究、创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新研制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投入生产前,研制者、生产者(以下简称申请人)必须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检测和饲喂试验后,由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根据检测和饲喂试验结果,对该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并予以公布。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由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毒理、药理、代谢、卫生、化工合成、生物技术、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五条申请人提出饲料、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审定申请时,除应当提供新产品的样品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该新产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

(二)该新产品的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三)该新产品的饲喂效果、残留消解动态和毒理;

(四)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标准,为行业标准;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依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首次进口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并提供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商标、标签和推广应用情况;

(二)生产国批准生产、销售的证明和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登记资料;

(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资料。

前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审查确认安全、有效、不污染环境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产品登记证。

第三章生产、经营管理

第八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工艺及仓储设施;

(二)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施;

(四)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

(五)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按照权限审查,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第九条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企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

前款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核发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条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第十一条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和其他禁用药品;允许添加的兽药,必须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生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

第十二条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不得销售。

第十三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规定。

易燃或者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说明,并注明储运注意事项。

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但是,生产方和使用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上应当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或者适用符号标明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和产品标准代号。

饲料添加剂的标签,还应当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的标签,还应当标明“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并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标签,还应当注明产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

第十五条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二)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分装等知识的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进货时必须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经营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经营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禁止经营未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

第十八条饲料、饲料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证实对饲养动物、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用、停用或者禁用,并予以公布。

第十九条禁止对饲料、饲料添加剂作预防或者治疗动物疾病的说明或者宣传;但是,饲料中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可以对所加入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加以说明。

第二十条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检验的机构、经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饲料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方可承担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进行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但是,不得重复抽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根据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组织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监督抽查,并会同同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抽查结果。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但未取得产品批准文号的,责令停止生产,并限期补办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或者附具有标签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销售,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不具备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已经停用、禁用或者淘汰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以此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冒充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二)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上注明的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三)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不符合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的;

(四)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11

一、我国饲料业现状分析

(一)饲料工业总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饲料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饲料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总产值、总产量的持续增长。全年饲料工业总产值达到4713.2亿元,同比增长11.7%,商品饲料总产量1.48亿吨,同比增长8.4%。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11535万吨,同比增长8.9%,占总产量的比重为76.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浓缩饲料产量2686万吨,同比增长6.2%,占总产量的比重为19.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592万吨,同比增长8.5%,占总产量的4.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饲料安全体系将逐步完善

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食品的终端安全。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饲料安全的概念延伸了,已经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安全的概念已经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首先饲料必须保证入口畜产品的安全,反映在饲料应用上,就是使用后,不会产生残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保证社会环境的安全,主要指不会污染环境;再次是对动物本身来说要安全,即要营养全面。而保障饲料安全的关键是原材料的质量,目前在很多原料检测方面存在着技术瓶颈,很多县一级检测设备、检测仪器、检测手段还没有完善。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加大了对饲料行业检测机构的投入,加大了县一级饲料检测设备的投入,如山东就对16个市29个奶牛养殖大县新购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相关设备给予25万元的补助。而且近几年农业部一直在做饲料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并且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介绍,2009年,农业部重点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全国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

(三)饲料加工企业数量下降,集团化趋势加快

随着饲料行业的不断成熟,饲料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名牌优势的集合效应逐渐得到发挥,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一批大中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加快了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步伐。1990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4010家,其中年产5吨以上的企业551个,不到4%;2009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2291家,其中年产5吨以上的企业4415个,占22%。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集团化和兼并联合趋势加快。2007年,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157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的饲料产量33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

(四)饲料企业技术服务专业化

2008年,六和集团在泰安成立了首家专业化养殖服务公司。这种养殖服务公司是有别于企业技术服务队伍的一种新方式,因为通过服务公司化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切实可行的服务,更能把服务落到实处。这种养殖服务公司的出现也预示了行业服务的一个新特点。六和的养殖服务公司模式对于行业企业的借鉴思考之处是:是否可以进行服务联合,如与兽药企业及种畜禽企业服务队伍的结合,或者实行技术服务外包等,以实现人力资本的极大降低,并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与养殖群体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二、我国饲料企业营销策略

针对我国饲料业发展现状,我们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对策,以此促进我国饲料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饲料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创新营销理念,实施增值服务营销策略

增值服务是指能够满足客户特定要求、显著增加客户价值所进行的创新性的服务。例如,正虹饲料开展的保价回收生猪,规避农户市场风险服务,就属于增值服务。在满足一般的服务项目需求的情况下,实施增值服务可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值服务是本企业所能给客户提供的独特的、唯一的、其他企业不能提供的服务,因此,饲料企业可以为提供增值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而且因这种服务的独特性、稀缺性,也可视情况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增值服务是创新服务,即竞争对手没有开展过的服务,是能够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服务。增值服务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某项服务开始是增值服务,但若别的企业也都相应地开展了此项服务,那么该服务就不再是增值服务。因此,要实施增值服务,企业必须有专门的人员长期研究可以为客户开展哪些增值服务,要研究可以为客户开展哪些增值服务,首先要调查目前同行业都开展了哪些服务项目,调查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哪些竞争者未提供的服务,若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则可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饲料企业可采取技术营销和定制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以下具体的服务项目: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客户量身订做其所需要的饲料,主要是在配方设计时,用不同种类及质量的原料作饲料,为用户制定价廉、质高的系列日粮配方及饲喂方法。为养殖场(户)制定合理的传染病防疫制度及其免疫程序。养殖业的风险性更多的在于畜禽疫病感染而导致全群或部分覆灭,合理的防疫制度及其免疫程序的制定与正确实施,是养殖场(户)的生命线。例如,湖南正虹饲料采用免费防疫制度,抵御农户养殖风险。为客户制定畜禽生产发展计划,推广养殖新技术,探索经济效益最佳途径。为客户设计畜舍及其布局,制定用料计划等。定期聘请养殖、疫病专家,为客户及养殖场(户)进行专题讲座及专业培训,培训养殖场(户)的技术力量,就是培育自己的饲料市场。抓住当地养殖场(户)急需的关键性技术项目,进行培训、联络客户、交流信息、扩大影响。为客户提供种畜、种禽、特产动物及其畜产品流通渠道,饲料原料的货源、价格,新技术、新保健药品及疫苗等信息,是相对较为封闭的养殖场(户)与市场沟通,为客户搞活养殖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契机。为较大的养殖场(户)提供免费检测生产原料项目。

(二)选择合适的定位方式,进行科学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就是确定企业的整体形象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具体来讲,就是企业为了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与其它竞争名牌不同的形象,并使消费者了解组织的产品与竞争产品的相对差异而进行的努力。制定市场定位的有效策略可以从产品价格的高低、服务、产品用途、分销渠道等方面着手。饲料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定位,具体方法是:首先,分析本企业目标市场顾客所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特征,以这些特征为变量勾画出目标市场的结构图;其次,明确本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选择自己相对的竞争优势;再次,把企业所选择的相对竞争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让目标市场了解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以上步骤本企业的市场定位就可明确下来了。常见的定位方式有:规模效益型定位、费用低廉型定位、最佳产品结构型定位、最佳产能型定位和最佳服务型定位等,饲料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作的定位方式。

(三)创新分销渠道,积极推进深度分销模式

饲料企业的深度分销模式是顺应养殖业演进,积极组织和整合相关资源,开发基于散养特点、分工协同、适度规模的养殖联合体,提高养殖产业效率,由原来简单的饲料生产和分销,转变为供应养殖综合服务,重新获得产业链主导地位,建立未来的竞争优势。饲料企业可通过开发、优化和创新原有分销网络,使之具备养殖综合服务和高效分销的综合功能。第一,服务功能性渠道的开发。有意识地扶持当地有影响力的兽医经销或合作经销饲料,利用其行医防疫的服务力和影响力,占领区域市场现有养殖户群,企业向其提供其他的养殖配套服务支持,引导发展以该“兽医经销商”为中心的养殖联合体。第二,分销兼容性渠道的嫁接。由于饲料市场终端普遍赊销,对渠道资金量要求较大。在渠道改造和开发时,可以积极嫁接其他农资产品的分销渠道,如经销农药、化肥、种子等的经销商和农村供销社网络,利用原来经销商的客户关系,向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配套养殖技术和信息服务,共同发展养殖户。这样经销商在原来业务中增加了饲料销售,提高整个经营效益,而养殖户也获得了购买的便利和更多的服务支持。第三,区域养殖价值链的协同。通过嫁接当地的屠宰加工和内外销售等企业,与经销商组织的养殖户签订定点收购的长期合同,经销商赊销饲料,回购畜产品,饲料企业组织良种供应和兽医服务,构建区域性养殖产业链,展开各环节协同,实现一条龙的运作,提高了养殖效率。在这种区域性的产业合作中,各相关主体均获得了利益,尤其是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风险得到有效分担。饲料企业则建立了稳定的渠道、忠诚的客户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区域市场竞争的绝对优势。

(四)重视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

饲料品管经理总结范文12

当今人类经济和文明蓬勃发展,饲料企业处在极其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饲料企业文化必然成为市场经济波涛中的一个独立体系,饲料企业文化与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越来越凸显紧密。

关键词:

饮料企业;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9902

饲料企业文化是饲料企业围绕饲料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总和,它包括饲料企业的经营理念、饲料企业宗旨、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员工品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饲料企业作风、礼仪庆典、社会形象、信誉形象等。饲料企业中的文化现象又分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这四个层面由里向外构成饲料企业文化的系统框架。正如海尔CEO张瑞敏在谈到海尔文化时指出:“海尔文化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最内层就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家饲料企业文化的核心,其实质是饲料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又可以称为“饲料企业精神”。“饲料企业精神”反映出饲料企业特有的追求,如众所周知的希望饲料集团的企业精神是“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制度文化是一个饲料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反映了饲料企业的管理方式,也是饲料企业文化的体现。行为文化体现饲料企业的意志,反映饲料企业的文化品味。

1饲料企业文化是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寻找、创造、积累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饲料企业决策者必须持久努力的方向。因为任何一家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均主要取决于有无能力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而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与其他非农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样,离不开饲料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饲料企业文化的兴起为饲料企业构筑和擢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的途径。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饲料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管理等中某一两个环节上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一般说来它具有局部优势性、显著增值性、延展性、独特性、时间性等特性。这正是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相区别的“核心”所在。核心竞争力能够使饲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效活力和持久生存发展。它表现为有号召力的品牌,强大的R&D梯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内部激发团队精神的管理模式等。它具体到饲料企业的物质载体——饲料产品上,则表现为饲料产品规模、饲料加工和养殖科技的含量、饲料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衍生能力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等。例如,正大集团的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无形资产——商标,二是核心技术——配方和成套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饲料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在于塑造一种全社会,尤其是养殖户都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价值观对外充分表达饲料企业对自己顾客(养殖户),社会发展和公众所负的责任,从而树立饲料企业所独特的良好的外部形象,达成与目标消费者有效的沟通。对内则协调各部门人员间的关系,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良好的公众形象、强大的勾通能力、合理的生产管理、迭出的创新成果是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达到这些效果的方式、方法、手段也许会为其它饲料企业所仿效。然而其源动力——饲料企业价值观,它却深深根植于本饲料企业的特殊土壤中,与饲料企业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一种较稳定的新的定势和文化积淀,为本饲料企业所专有,别的饲料企业依样画葫芦,只会落得形似而神不似的结果。所以一个优秀饲料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它价值观念体系(即饲料企业文化),这才是该饲料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饲料企业文化能从内到外构筑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

饲料企业文化能够从内到外构筑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饲料企业文化对构筑其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作为饲料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将会影响它对顾客(养殖户)需求的判断,这些判断又限定饲料企业将发展哪些具体的核心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的组合,最终通过饲料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手段在市场上表现出来。正如成功的非农企业对“标新立异”的追求,使日本索尼(SONY)公司生产出来世界上第一台“衣袋装”晶体管收音机,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第一台家用盒式录像机,第一台轻便立体声放音机“Walkman”,第一台微型电视机“Watchman”,第一台微型激光唱机“Diskman”。这许多的“第一”,使索尼品牌成为世界高新技术在家用电器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成功运用的典范,使索尼在短短几十年中,在一个激烈竞争的行业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原因何在?是“追求卓越”与“人人爱新奇”这两种价值观的组合,决定了索尼公司会采纳运用高科技推出与众不同的新概念产品的决策。

这些价值观同样在饲料企业内部会演化为鼓励创新的饲料企业文化,自发的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这种独特的能力与公司的其它资源(诸如强大的R&D梯队与经费支持等)相结合,造就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与差别化方面的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就这样会成为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创立于1998年的某饲料(集团)公司,一直坚持紧紧把握市场脉搏,早年曾经围绕农户养猪技术服务为核心而推出扶助“百万贫困学子上大学”服务项目,不断通过科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使企业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目前已成为拥有六家饲料公司的集团企业;公司以“高档高回报”的产品定位,促进和带领广大养猪户实现养猪增收,赢得了广泛的美誉。产品市场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海南、河北、河南、辽宁、山东、山西等省市及越南国家,年饲料总销售量为6 0万吨。以“猪”和“猪文化”为焦点,引进优质原种猪,建设大型种猪基地,通过全面改良猪种为突破口,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猪种改良、技术指导、生猪疾病检测、饲料供应、生猪流通等全程服务的“龙宝瘦肉型猪产业化”运作,在广西已取得显著成效。公司所生产的扬翔牌系列饲料产品连年被评定为“广西名牌产品”、“广西重点保护产品”、“中国畜牧业首批放心品牌”。公司年销量、总产值已连续6年荣居广西同行首位。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饲料行业百强企业、全国饲料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企业50强、中国优秀企业及2005年全国三十强饲料企业等称号。

饲料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好比是人的大脑,而经营管理则是人的手臂,价值观念像大脑一样指挥着经营管理中的各项活动,诸如激励制度、生产目标、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方式与实现手段,是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价值观念的外显。反面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的铱星公司破产,这个具有强大科学技术实力的巨大公司,不是没有竞争力,而是企业文化没有建设好,没有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的企业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独有的文化,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使他们在变幻无常的市场鏖战中披荆斩棘,立于不败之地。可见,饲料企业文化对饲料企业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剖析饲料企业文化对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即能对内与对外构筑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

3饲料企业文化是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当今WTO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饲料企业如何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蠃家?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关键所在。有人认为,一家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产品的价格和品质,然而能在全球竞争中得以成功的饲料企业,不论是西方公司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国内饲料企业,都有能力发展出类似的成本水准与品质标准,彼此间并没太大差异,不能形成强大的优势。惟有文化,饲料企业文化才是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正如比尔.盖茨曾说的一样:“当今的竞争,企业文化才是竞争的最高竞争力,最终胜利是看企业文化的好坏。”对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饲料企业亦然。

也许不少饲料推销员有过这样的经历,与几个好友去饭店小酌,菜肴点罢,服务员微笑着报上一大堆饮料的名称,犹豫之下,会很自然的说:“算了,还是可口(百事)可乐吧!”其实,这样的碳酸饮料早已过时,可选择的饮料尽有纯天然的“绿色饮料”,然而怎么选择了可乐呢?恐怕是类似“生产标准的大众饮料”之类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人们的心中。同时,大家在推销饲料的过程中也常听到养殖户这样的话,你说的这个饲料产品没有听说过,还是用“正大的、普瑞纳的、希望的、大北农的…”可见,饲料企业文化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贡献是通过强大的品牌号召表现出来的。

现代经济中,消费者选择某个品牌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该产品的企业文化,表示他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比如:选择麦当劳就是选择一种美国式的开放、自由、快捷、轻松;购买索尼产品的人,认的是一种日本式的精巧、创新;而喜欢奔驰的人所倾慕的则是德国式的严谨、精细、气派与古典。“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在这个“消费者就是上帝”的时代,在这个消费符号化的年代,迫切需要建立起自己独特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构筑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都有自己知名的商标,这是它们企业文化的体现。可在这500强中我国有多少家企业呢?更何况是饲料企业?今天,中国很多饲料企业和外国饲料企业的差距不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信誉。信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饲料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那些信誉不好的中国饲料企业是因为饲料企业文化建设不好。饲料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饲料企业文化,就是饲料企业家自身境界之间的竞争。

中国饲料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大量的不足,文化建设的不足就难谈同其它饲料企业甚至国外饲料企业的竞争力了。主要是由于饲料企业内部的经营者没有重视饲料企业文化建设的缘故。据笔者实地抽样调查有中国畜牧科技城之称的重庆荣昌县域的饲料企业,在抽样的数据中只有34.2%的饲料企业树立有饲料企业精神,建立饲料企业经营理念的责任感,而有63.8%的都没有,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由于重视不足在饲料企业内部出现了极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来源于管理者的、经营者的、员工的等。首先,在管理者方面,他们要么是不够重视,要么是存在着极为扭曲的文化误区。如不敢面对坏消息,经常存在着赌一赌的心态。他们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对,严重影响了整个饲料企业的形象;其次,是经营者,他们主要是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以致于不能形成稳定的经营方式;最后是员工,一家饲料企业员工的人数最多,他们之间的关系最为复杂,他们的个性也尤为复杂,是一个极不好处理的对象。

当今人类经济浪潮的激进,从来没哪个时代的顾客(养殖户)会像现在这样频繁的转换品牌,他们在众多的产品和服务中精挑细选,稍不如意就投向其它饲料厂商(商家)。这样,愈来愈多的饲料企业又都努力提供出较完美的产品,完美的服务。而顾客(养殖户)他们的挑选余地就愈来愈大,从而转换饲料厂商(商家)的频率也就愈来愈高。今天的社会,要抓住顾客(养殖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饲料企业要有独特的饲料企业文化,这才能牢牢抓住顾客(养殖户)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人类学研究表明,人天生就有感情倾向,他们爱在多样化中寻求自己最合味的,最满意的东西,然后投入感情。在成熟的饲料市场中,只有塑造出独特的饲料企业文化,才能使客户群(养殖户)成为自身的忠诚者,才能谈开发出更多的客户群(养殖户);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同时,饲料市场竞争尤其愈来愈激烈,众多的饲料企业都要努力搞好自己的饲料企业文化建设;这也迫使饲料企业在众多的同类企业中充分表现有自己独特的饲料企业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饲料企业要建设好饲料企业文化,形成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诚如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

参考文献

[1]希望集团的企业文化[EB/OL]/.../blog/item/da591bc8f543164df31fe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