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论文

时间:2022-10-14 19:31:02

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论文范文1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集成系统微机电系统DNA芯片

1引言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一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都是由于新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产生而引发的,科学技术作为革命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50多年前晶体管的发明到目前微电子技术成为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和核心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与材料和能源一起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但对它的利用却仅仅是开始。当前面临的信息革命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特征。数字化大大改善了人们对信息的利用,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网络化则使人们更为方便地交换信息,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同一般技术不同,它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基础性,它可以渗透和改造各种产业和行业,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而它的基础之一就是微电子技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今天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电子已经成为整个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

50多年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这里指的创新包括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等。晶体管的发明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精心设计的实验,而是一系列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取得重大突破后的必然结果。1947年发明点接触型晶体管、1948年发明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以及以后的硅平面工艺、集成电路、CMOS技术、半导体随机存储器、CPU、非挥发存储器等微电子领域的重大发明也都是一系列创新成果的体现。同时,每一项重大发明又都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带来了新的巨大市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微电子能够以每三年集成度翻两番、特征尺寸缩小倍的速度持续发展几十年。自1968年开始,与硅技术有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与钢铁有关的学术论文,所以有人认为,1968年以后人类进入了继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之后硅石时代(siliconage)〖1〗。因此可以说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社会就只能被囚禁在“超稳态”陷阱之中。虽然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改革动力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创造性的破坏”,但经过这种破坏后,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处于更高层次的创新循环,社会就是以这样螺旋形上升的方式向前发展。

在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前50年,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今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仍将依赖于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的出现。我们认为:目前微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期,21世纪上半叶,也就是今后50年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的创新领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SOC)为发展重点;量子电子器件和以分子(原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纳米电子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诞生新的技术增长点,如MEMS,DNAChip等。

221世纪上半叶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目标是不断提高集成系统的性能及性能价格比,因此便要求提高芯片的集成度,这是不断缩小半导体器件特征尺寸的动力源泉。以MOS技术为例,沟道长度缩小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速度;同时缩小沟道长度和宽度还可减小器件尺寸,提高集成度,从而在芯片上集成更多数目的晶体管,将结构更加复杂、性能更加完善的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此外,随着集成度的提高,系统的速度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价格大幅度下降。由于片内信号的延迟总小于芯片间的信号延迟,这样在器件尺寸缩小后,即使器件本身的性能没有提高,整个集成系统的性能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为了提高电子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微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加工精度不断提高,同时硅片的面积不断增大。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了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GordonE.Moore1965年预言的摩尔定律,即每隔三年集成度增加4倍,特征尺寸缩小倍。在这期间,虽然有很多人预测这种发展趋势将减缓,但是微电子产业三十多年来发展的状况证实了Moore的预言[2]。而且根据我们的预测,微电子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还将在21世纪继续一段时期,这是其它任何产业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现在,0.18微米CMOS工艺技术已成为微电子产业的主流技术,0.035微米乃至0.020微米的器件已在实验室中制备成功,研究工作已进入亚0.1微米技术阶段,相应的栅氧化层厚度只有2.0~1.0nm。预计到2010年,特征尺寸为0.05~0.07微米的64GDRAM产品将投入批量生产。

21世纪,起码是21世纪上半叶,微电子生产技术仍将以尺寸不断缩小的硅基CMOS工艺技术为主流。尽管微电子学在化合物和其它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不具备替代硅基工艺的条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一种新技术从诞生到成为主流技术一般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硅集成电路技术自1947年发明晶体管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到60年代末发展成为大产业也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另外,全世界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已使硅基工艺形成非常强大的产业能力;同时,长期的科研投入已使人们对硅及其衍生物各种属性的了解达到十分深入、十分透彻的地步,成为自然界100多种元素之最,这是非常宝贵的知识积累。产业能力和知识积累决定了硅基工艺起码将在50年内仍起重要作用,人们不会轻易放弃。

目前很多人认为当微电子技术的特征尺寸在2015年达到0.030~0.015微米的“极限”之后,将是硅技术时代的结束,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且不说微电子技术除了以特征尺寸为代表的加工工艺技术之外,还有设计技术、系统结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大力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微电子产业继续高速增长。即使是加工工艺技术,很多著名的微电子学家也预测,微电子产业将于2030年左右步入像汽车工业、航空工业这样的比较成熟的朝阳工业领域。即使微电子产业步入汽车、航空等成熟工业领域,它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就像汽车、航空工业已经发展了50多年仍极具发展潜力一样。

随着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器件结构、关键工艺、集成技术以及材料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其中的物理规律等科学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集成电路诞生和发展初期所形成的经典或半经典理论基础上,这些理论适合于描述微米量级的微电子器件,但对空间尺度为纳米量级、空间尺度为飞秒量级的系统芯片中的新器件则难以适用;在材料体系上,SiO2栅介质材料、多晶硅/硅化物栅电极等传统材料由于受到材料特性的制约,已无法满足亚50纳米器件及电路的需求;同时传统器件结构也已无法满足亚50纳米器件的要求,必须发展新型的器件结构和微细加工、互连、集成等关键工艺技术。具体的需要创新和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基于介观和量子物理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的输运理论、器件模型、模拟和仿真软件,新型器件结构,高k栅介质材料和新型栅结构,电子束步进光刻、13nmEUV光刻、超细线条刻蚀,SOI、GeSi/Si等与硅基工艺兼容的新型电路,低K介质和Cu互连以及量子器件和纳米电子器件的制备和集成技术等。

3量子电子器件(QED)和以分子原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纳米电子学将带来崭新的领域

在上节我们谈到的以尺寸不断缩小的硅基CMOS工艺技术,可称之为“scalingdown”,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bottomup”。“bottomup”最重要的领域有二个方面:

(1)量子电子器件(QED—QuantumElectronDevice)这里包括单电子器件和单电子存储器等。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库仑阻塞机理控制一个或几个电子运动,由于系统能量的改变和库仑作用,一个电子进入到一个势阱,则将阻止其它电子的进入。在单电子存储器中量子阱替代了通常存储器中的浮栅。它的主要优点是集成度高;由于只有一个或几个电子活动所以功耗极低;由于相对小的电容和电阻以及短的隧道穿透时间,所以速度很快;且可用于多值逻辑和超高频振荡。但它的问题是制造比较困难,特别是制造大量的一致性器件很困难;对环境高度敏感,可靠性难以保证;在室温工作时要求电容极小(αF),要求量子点大小在几个纳米。这些都为集成成电路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目前可以认为它们的理论是清楚的,工艺有待于探索和突破。

(2)以原子分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纳米电子学。这里包括量子点阵列(QCA—Quantum-dotCellularAutomata)和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原子分子器件等。

量子点阵列由量子点组成,至少由四个量子点,它们之间以静电力作用。根据电子占据量子点的状态形成“0”和“1”状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晶体管和无线的方式达到阵列的高密度、低功耗和实现互连。其基本优势是开关速度快,功耗低,集成密度高。但难以制造,且对值置变化和大小改变都极为灵敏,0.05nm的变化可以造成单元工作失效。

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原子分子器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前景的领域。碳原子之间的键合力很强,可支持高密度电流,而热导性能类似于金刚石,能在高集成度时大大减小热耗散,性质类金属和半导体,特别是它有三种可能的杂交态,而Ge、Si只有一个。这些都使碳纳米管(CNT)成为当前科研热点,从1991年发现以来,现在已有大量成果涌现,北京大学纳米中心彭练矛教授也已制备出0.33纳米的CNT并提出“T形结”作为晶体管的可能性。但是问题是如何去生长有序的符合设计性能的CNT器件,更难以集成。

目前“bottomup”的量子器件和以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纳米器件在制造工艺上往往与“Scalingdown”的加工方法相结合以制造器件。这对于解决高集成度CMOS电路的功耗制约将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QCA和CNT器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加工技术上都有大量工作要做,有待突破,离开实际应用还需较长时日!但这终究是一个诱人探索的领域,我们期待它们将创出一个新的天地。

4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是21世纪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

在集成电路(IC)发展初期,电路设计都从器件的物理版图设计入手,后来出现了集成电路单元库(Cell-Lib),使得集成电路设计从器件级进入逻辑级,这样的设计思路使大批电路和逻辑设计师可以直接参与集成电路设计,极大地推动了IC产业的发展。但集成电路仅仅是一种半成品,它只有装入整机系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IC芯片是通过印刷电路板(PCB)等技术实现整机系统的。尽管IC的速度可以很高、功耗可以很小,但由于PCB板中IC芯片之间的连线延时、PCB板可靠性以及重量等因素的限制,整机系统的性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系统向高速度、低功耗、低电压和多媒体、网络化、移动化的发展,系统对电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已无法满足性能日益提高的整机系统的要求。同时,由于IC设计与工艺技术水平提高,集成电路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可以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芯片。目前已经可以在一个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而且随着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微电子技术将从目前的3G时代逐步发展到3T时代(即存储容量由G位发展到T位、集成电路器件的速度由GHz发展到灯THz、数据传输速率由Gbps发展到Tbps,注:1G=109、1T=1012、bps:每秒传输数据位数)。

正是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个微电子芯片上的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简称SOC)概念。

系统芯片(SOC)与集成电路(IC)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它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和集成电路的关系与当时集成电路与分立元器件的关系类似,它对微电子技术的推动作用不亚于自50年代末快速发展起来的集成电路技术。

SOC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把处理机制、模型算法、芯片结构、各层次电路直至器件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在单个(或少数几个)芯片上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它的设计必须是从系统行为级开始的自顶向下(Top-Down)的。很多研究表明,与IC组成的系统相比,由于SOC设计能够综合并全盘考虑整个系统的各种情况,可以在同样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实现更高性能的系统指标。例如若采用SOC方法和0.35μm工艺设计系统芯片,在相同的系统复杂度和处理速率下,能够相当于采用0.18~0.25μm工艺制作的IC所实现的同样系统的性能;还有,与采用常规IC方法设计的芯片相比,采用SOC设计方法完成同样功能所需要的晶体管数目约可以降低l~2个数量级。

对于系统芯片(SOC)的发展,主要有三个关键的支持技术。

(1)软、硬件的协同设计技术。面向不同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划分理论(FunctionalPartitionTheory),这里不同的系统涉及诸多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数据压缩解压缩和加密解密系统等等。

(2)IP模块库问题。IP模块有三种,即软核,主要是功能描述;固核,主要为结构设计;和硬核,基于工艺的物理设计、与工艺相关,并经过工艺验证过的。其中以硬核使用价值最高。CMOS的CPU、DRAM、SRAM、E2PROM和FlashMemory以及A/D、D/A等都可以成为硬核。其中尤以基于深亚微米的新器件模型和电路模拟为基础,在速度与功耗上经过优化并有最大工艺容差的模块最有价值。现在,美国硅谷在80年代出现无生产线(Fabless)公司的基础上,9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一些无芯片(Chipless)的公司,专门销售IP模块。

(3)模块界面间的综合分析技术,这主要包括IP模块间的胶联逻辑技术(gluelogictechnologies)和IP模块综合分析及其实现技术等。

微电子技术从IC向SOC转变不仅是一种概念上的突破,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新发展的里程碑。通过以上三个支持技术的创新,它必将导致又一次以系统芯片为主的信息技术上的革命。目前,SOC技术已经崭露头角,21世纪将是SOC技术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新一代系统芯片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实现系统功能的算法和电路结构两个方面。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上,每一种算法的提出都会引起一场变革,例如维特比算法、小波变换等均对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神经网络、模糊算法等也很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提出一种新的电路结构可以带动一系列的应用,但提出一种新的算法则可以带动一个新的领域,因此算法应是今后系统芯片领域研究的重点学科之一。在电路结构方面,在系统芯片中,由于射频、存储器件的加入,其中的电路结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MOS结构,因此需要发展更灵巧的新型电路结构。另外,为了实现胶联逻辑(GlueLogic)新的逻辑阵列技术有望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这一方面也需要做系统深入的研究。

5微电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诞生新的技术增长点

微电子技术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电子结构模块。这种技术一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便会诞生出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重大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便是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和DNA生物芯片。前者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光学等领域结合而诞生的,后者则是与生物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

微电子机械系统不仅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宽和延伸,它将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相互融合,实现了微电子与机械融为一体的系统。MEMS将电子系统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它不仅可以感受运动、光、声、热、磁等自然界的外部信号,把这些信号转换成电子系统可以认识的电信号,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控制这些信号,发出指令并完成该指令。从广义上讲,MEMS是指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系统以及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它几乎涉及到自然及工程科学的所有领域,如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光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3〗。

MEMS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和产业。它们不仅可以降低机电系统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完成许多大尺寸机电系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正是由于MEMS器件和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优异及功能强大等传统传感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因而MEMS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环境监控、军事以及几乎人们接触到的所有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微惯性传感器及其组成的微型惯性测量组合能应用于制导、卫星控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防撞气囊、汽车防抱死系统(ABS)、稳定控制和玩具;微流量系统和微分析仪可用于微推进、伤员救护;信息MEMS系统将在射频系统、全光通讯系统和高密度存储器和显示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同时MEMS系统还可以用于医疗、光谱分析、信息采集等等。现在已经成功地制造出了尖端直径为5μm的可以夹起一个红细胞的微型镊子,可以在磁场中飞行的象蝴蝶大小的飞机等。

MEMS技术及其产品的增长速度非常之高,目前正处在技术发展时期,再过若干年将会迎来MEMS产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2000年,全世界MEMS的市场达到120到140亿美元,而带来的与之相关的市场达到1000亿美元。

目前,MEMS系统与集成电路发展的初期情况极为相似。集成电路发展初期,其电路在今天看来是很简单的,应用也非常有限,以军事需求为主,但它的诱人前景吸引了人们进行大量投资,促进了集成电路飞速发展。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加快了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对CPU和RAM的需求越来越大,反过来又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在发展中相互推动,形成了今天的双赢局面,带来了一场信息革命。现阶段的微机电系统专用性很强,单个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还没有出现类似于CPU和RAM这样量大面广的产品。随着微机电系统的进步,最后将有可能形成像微电子技术一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产业,从而对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MEMS系统能否取得更更大突破,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在微系统理论与基础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人们依靠掌握的理论和基础技术可以高效地设计制造出所需的微系统;第二是找准应用突破口,扬长避短,以特别适合微系统应用的重大领域为目标进行研究,取得突破,从而带动微系统产业的发展。在MEMS发展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主要有:MEMS建模与设计方法学研究;三维微结构构造原理、方法、仿真及制造;微小尺度力学和热学研究;MEMS的表征与计量方法学;纳结构与集成技术等。

微电子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诞生的以DNA芯片等为代表的生物芯片将是21世纪微电子领域的另一个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细胞等的特点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它是生命科学与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附加值高、资源占用少等一系列特点,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生物芯片是DNA芯片。

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可以在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制作出包含有多达万种DNA基因片段的芯片。利用这种芯片可以在极快的时间内检测或发现遗传基因的变化等情况,这无疑对遗传学研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转基因工程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NA芯片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生物反应或施加电场等措施使一些特殊的物质能够反映出某种基因的特性从而起到检测基因的目的。目前Stanford和Affymetrix公司的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微电子技术在硅片或玻璃片上制作出了DNA芯片〖4〗。他们制作的DNA芯片是通过在玻璃片上刻蚀出非常小的沟槽,然后在沟槽中覆盖一层DNA纤维。不同的DNA纤维图案分别表示不同的DNA基因片段,该芯片共包括6000余种DNA基因片段。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一种物质,它包含有大量的生物遗传信息,DNA芯片的作用非常巨大,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基因学研究、生物医学等,而且随着DNA芯片的发展还将形成微电子生物信息系统,这样该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农业、工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那时,生物芯片有可能象今天的IC芯片一样无处不在。

目前的生物芯片主要是指通过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及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分析单元和系统,以实现对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细胞以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筛选或检测。生物芯片的主要研究包括采用生物芯片的具体实现技术、基于生物芯片的生物信息学以及高密度生物芯片的设计、检测方法学等等。

6结语

在微电子学发展历程的前50年中,创新和基础研究曾起到非常关键的决定性作用。而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缩小、纳米电子学的出现、新一代SOC的发展、MEMS和DNA芯片的崛起,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客观需求正在“召唤”创新成果的诞生。

回顾20世纪后50年,展望21世纪前50年,即百年的微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世纪之交的微电子技术对我们既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机遇,立足创新,去勇敢地迎接这个挑战,则有可能使我国微电子技术实现腾飞,在新一代微电子技术中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促进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为迎接21世纪中叶将要到来的伟大的民族复兴奠定技术基础,以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1]S.M.SZE:LecturenoteatPekingUniversity,FourDecadesofDevelopmentsinMicroelectronics:Achievementsandchallenges.

[2]BobSchaller.TheOrigin,Natureandlmplicationof“Moore’sLaw”,.1996.

[3]张兴、郝一龙、李志宏、王阳元。跨世纪的新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电子科技导报,1999,4:2

[4]NicholasWadeWhereComputersandBiologyMeet:MakingaDNAChip.NewYorkTimes,April8,1997

微电子论文范文2

1.1调查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在校电子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展开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应用微博学习情况的调查”,调查共涉及上述两所院校在校电子专业大学生共630名,调查对象涉及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6个电子专业。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上门访谈法两种方式进行。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30份,回收618份,回收率为98.09%;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97.08%。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拥有微博情况

在600名有效受访对象中,有580名学生表示“自己拥有微博”,其中,腾讯微博拥有量人数为500人,占比86.20%;新浪微博拥有量人数为592人,占比98.67%;其他各种类型微博的拥有人数为72人,占比1.2%。由此可见,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拥有量十分庞大。

2.2学生使用微博频率情况

调查显示,600名受访对象中,320名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会使用9-10次微博”,200名学生表示“自己每天使用微博的次数为7-8次”,此外,也有60名学生表示“自己每天使用微博的次数低于2次”。上述调查结果表明:86.66%的受访学生每天应用微博的次数超过7次,因此,学生们使用微博的频率较高。

2.3学生应用微博学习情况

在“应用微博进行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中,57.34%的学生表示“从未应用微博进行学习”;31.24%的学生表示“体验过应用微博进行学习”;11.42%的学生表示“经常应用微博进行学习”。通过深入访谈,学生们大多表示:现有微博平台上的资源大多为娱乐类、新闻类,鲜少有学习类资源,而有关电子专业的学习类资源则更少,因此,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

2.4学生对学院应用微博进行教改的支持情况

调查显示,89.34%的学生表示“十分支持学院利用微博进行专业教学”;7.23%的学生表示“不希望学院利用微博进行专业教学”。当问及相关原因时,45.23%的学生表示:“微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交流工具,如果能将其引入专业课教学中,能够提升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44.11%的学生表示:“利用微博进行教学,十分新颖,他们十分愿意体验”。一边倒的调查结果也充分反映出一个现实,即:学生希望学院改变现有的“课堂理论+实验室实训”的单一教学模式,将移动新媒体引入日常教学中,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电子专业学生应用微博进行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由前文可知,目前,两所高职院校中电子专业学生应用微博进行学习的人数并不多,仅有42.66%的学生尝试过应用微博进行学习,大多数学生没有应用微博进行学习的经历。第二,微博网络学习资源较为稀缺。在后续的调查中,笔者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国内知名微博的在线资源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超过70%的平台资源为娱乐类,超过20%的平台资源为新闻类,而学习类资源十分欠缺,仅有“51学习资源网”和“吾爱学习资源网”两家学习资源型网站建立了学习型微博平台,但平台上的资源也以宣传企业资讯为主,并没有太多的学习资源。因此,现有微博平台上学习资源稀缺的现状,也成为学生利用微博进行有效学习的桎梏。第三,电子专业学生渴望学院利用微博进行教改。由前文可知,两所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对学院利用微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支持度十分高,这表明:利用微博进行教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促进学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促进价值。

3.2建议

微电子论文范文3

“微课”,就是通常所说的“微课程”,将视频作为教学最重要的载体,使其能够将相关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的相关环节进行讲解,并且能够将这一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微课”的产生,使得高校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师的授课过程当中,并且还能够将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使相关的课程内容能够更多的展现形式。

2.电子商务课程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专业,主要是以电子信息的相关技术为工作手段,对其进行商务上的应用,同时还将管理学、营销学、现代物流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够对网络的建设维修、产品的营销策划等进行工作,甚至是与客户进行工作的交流。但是,由于高校学生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就导致学生的技术水准较低,因此也就需要提高相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微课”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使用特征

3.1课程时间短“微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视频,而电子商务课程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视频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微课”的上课时长最长的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就能够保证电子商务课程的学生能够保持兴趣,不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效率往往会比40分钟的课程高的多。

3.2课程内容少和传统的电子商务课堂相比,“微课”所涉及的问题较为集中,能够将课堂的主题更好的表达出来。使用“微课”进行电子商务的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显得更加精简,避免复杂的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3.3课程资源容量小“微课”所涉及到的电子商务的视频与资料等,它的资源容量不过几十兆,而且视频也都是通过相关的网络媒体进行播放的,这就保证相关的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与学生能够及时地进行课例、教案以及课件的观看,同时还能够将其存储到手机或者是笔记本电脑上,使学生、老师能够对其进行反复的研究思考。

3.4课程资源使用方便在“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主题明确完整的,都是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视频作为教学的主线,对其进行教案的设计,搜集课堂上所能使用的课件与素材,同时还能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考虑学生的意见,然后形成相应的电子商务资源包,构造完整的教学资源环境。

4.如何让“微课”在电子商务课程上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4.1构建出更容易操作的“微课”学习平台根据相关的脑科学家的研究,人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工作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人类的大脑就不能再次进行有效的工作,因此电子商务课程的“微课”设计时长一般都不会超过10分钟,最好的是3至5分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证明,视频时间超过10分钟的话,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产生厌烦的态度。不仅如此,如果相关的“微课”学习平台的造作过于复杂的话,就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也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构建出更容易操作的学习平台,使其能够进行更好的操作与学习。

4.2将“微课”学习进行更深层次上的开放由于“微课”属于开放性的学习资料,再加上电子商务课程自身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相关平台的开放程度足够大,才能支撑起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如果开放性的程度较低的话,就无法保证相关课程软件的升级,导致电子商务课程在“微课”上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因此,要想保证“微课”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就必须将“微课”学习进行更深层次上的开放,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应用“微课”进行电子商业课程的教授。然而,如果只是将“微课”进行表层的开放也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将课程视频的代码直接嵌入并开放,要能够将“微课”平台分享到空间、“博客”或者是“微博”上面,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相关的教学课程。

4.3扩大“微课”引导的吸引力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将“微课”引导的吸引力进行扩大,使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时候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扩大“微课”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扩大其引导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平台本身的能力。仅仅依靠“微课”平台,也许能够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也仅仅是“微课”这一平台,一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样对电子商务的课程学习没有多大好处。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微课”在娱乐方面的能力,创造一些与电子商业课程相关的小游戏,将游戏对高校学生进行开放,而且还要能够方便学生的操作,这样就能够提高电子商务课程的有趣性。不仅如此,还要能够不断地吸引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微课”的学习,不能将相关的课程当作私有,要和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不同学生、教师之间能够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交流,使其能够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

5.结语

微电子论文范文4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对电子显微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重点强调将电子显微学基础理论、实践操作以及结果分析等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显微学手段分析解决材料研究中科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电子显微学;课程改革;材料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77-02

继光学显微镜发明之后,电子显微镜为人类打开了研究材料微观世界的第二扇大门,将人眼的分辨能力从0.2mm提高到亚埃量级,成为一种进行材料形貌、结构、成分以及电子结构分析的综合性分析手段。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三种分析技术:电子衍射衬度像、电子衍射以及高分辨成像技术分别在位错的证实、准晶的发现以及纳米碳管的发现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准晶的发现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目前,电子显微学的应用已经拓展到除材料以外的其他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并且,伴随着球差校正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以及原位(高低温、环境气氛、电学性能测量)样品台的发展,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电子显微学在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演化方面展示出其独特的高空间分辨分析能力。目前,几乎所有的理工科高校都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并且开设了电子显微学相关课程,然而,作为一种相对精密昂贵的设备,不可能对所有需要运用电子显微学分析的学生都进行仪器操作培训,而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这一中间环节,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获取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方面之间存在断层,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进行结果分析。本文作者结合多年透射电子显微镜操作经验以及电子显微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对电子显微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选修《电子显微学》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先修《材料科学基础》、《晶体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对材料的晶体学结构有比较好的了解,熟知描述晶体结构的布拉格点阵以及倒易点阵。作为研究生选修课,由于学生的晶体学基础各异,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布拉格点阵以及倒易点阵进行系统的知识回顾,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后续授课内容。

以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为例,《电子显微学》课程以往的授课内容涵盖了电子光学基础、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样品制备、电子衍射、衍衬像、高分辨成像,其中授课课时过于偏重电子衍射以及衍衬像,均大于8个学时,而高分辨成像章节课时仅有2个学时,课时分配不太合理。其次,伴随球差校正电镜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并在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表征方面初显其独特的魅力。如利用物镜球差校正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贾春林教授提出的负球差系数成像技术(negative spherical-aberration imaging(NCSI))可以进行轻原子尤其是氧原子的探测;而聚光镜球差校正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中,高角度环形暗场像(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HAADF))与高探测效率能谱仪的结合已经可以同时进行材料原子尺度HAADF图像以及成分的分析,同时,相较于高分辨成像,HAADF成像技术由于图像强度不受实验条件如样品厚度、欠焦等条件的影响,更容易解释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环形明场扫描透射图像可实现轻原子H、Li等元素的探测以及对轻重原子同时成像,在揭示新型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聚焦离子束制样技术的发展,使得可以对块体材料进行精确定位,并且针对微米尺度区域进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从而解决了传统制样方法定位减薄难、单次制样成功率低以及破坏性制样的缺陷,尤其适用于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微观结构演化研究。因此,有必要对《电子显微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加入这些新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案例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子显微学领域最新的发展,从而选用恰当的成像技术解决其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具体科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鉴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不同于光学显微镜,不能通过直观的图像观察直接进行结果解释,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必不可少,然而现实是作为分析测试中心,无法提供足够的机时供选修该课的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而短时间的操作只能让学生了解仪器的基本操作,无法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精髓。通过笔者在分析测试中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长期观察,发现学生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各种分析技术如电子衍射、衍衬像、高分辨图像等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以及结果分析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实践操作环节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基础理论、实验技术以及结果分析有机结合。因此,如何通过《电子显微学》课程的开展,让学生真正的从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科研中的实际科学问题,值得深思。

传统的《电子显微学》课程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虽然也有案例分析,但多为早期的实验结果,不能紧密跟踪电子显微学发展的步伐;另外,在案例分析时很少将基础理论知识、具体操作技术、以及结果分析有机结合。因此,有必要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之外,根据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增加最新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各种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案例分析步骤为:(1)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实验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指导教师对设计不合理的方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通过基础理论的分析讲解不可行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2)对于部分有透射电镜操作经验的研究生,要求其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讲解操作的理论依据,指导教师要及时补充讲解与实验操作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环节的缺失;(3)通过多种分析技术获得初步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对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表征。实践表明,这种案例分析的过程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了实践环节与基础理论以及结果分析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电子显微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电子论文范文5

关键词:微束等离子,电弧形态,等离子气流

 

0.序言[1-2]

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开始对微束等离子弧焊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微束等离子弧焊接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艺术、医学等许多领域。微束等离子电弧收缩,能量集中,因此特别适合于薄壁材料((0.05-1.5mm)的焊接。目前,用直流微束等离子弧已经能够焊接0.01毫米的金属铂。论文参考。

微束等离子电弧工作电流一般小于30A,电弧在工作中受到机械压缩、热收缩和电磁收缩的共同作用具备温度高、能量集中、电弧挺度好等特点。图1为微束等离子弧焊枪结构和实际电弧形态。目前国内微束等离子弧焊接在医学方面已经开始了探索性应用[3],研究微束等离子弧焊接工艺特点,探索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焊接工作者的努力方向[4]。

本文试验采用LH-16A型微束等离子弧焊机,氢气为等离子气,保护气体是氢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分别改变工作电流、离子气流量、电弧高度等工艺参数,观察钨极和铜板之间形成的微束等离子电弧形态变化,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电弧形态的影响,为微束等离子电弧的实际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持。

1.1电弧长度改变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保持等离子气流9L/min不变,在一定工作电流值下,从能够引燃微束等离子电弧的最大高度引燃转移电弧,并记录高度。之后逐步增大电弧长度直至电弧熄灭,测量电弧熄灭时电极与工件的距离,并用图像记录各种高度时电弧的形态。改变工作电流值,重新进行上述步骤。得到焊接电流与电弧熄灭高度和最大引弧高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以及相同电流值时不同电弧长度情况下的电弧形态如图3所示。

1.2 电流改变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保持焊枪距铜板高度为5.5mm 、等离子气流量9L/min,在较高工作电流情况下,引燃转移电弧。之后调节工作电流值逐步减小,观察电弧形态变化如图4。论文参考。

2.试验结果分析

2.1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工作电流小于4A范围内,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电弧稳定燃烧长度显著提高。工作电流大于4A以后,电弧在长度很大(>10mm)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非常稳定的燃烧。但是当工作电流从大于4A继续增大时,工作电流对电弧稳定燃烧的最大长度影响较小。

2.2从图3中可以看出,电弧长度即使很长,微束等离子电弧的形态仍然保持很好的挺度和收缩状态。但当电弧很长时,电弧在靠近铜板侧的亮度明显减弱,说明此处的电弧的温度有所下降。

2.3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作电流的减小,电弧的挺度和收缩状态没有变化,但是电弧亮度明显减小,说明工作电流改变虽然对电弧挺度和收缩状态没有影响,但是电弧的温度随着电流的减小明显减小。

3.结论

3.1微束等离子电弧可以在很小的电流下保持电弧稳定燃烧,同时保证电弧挺度和收缩状态良好,不受电弧长度变化的影响。

3.2工作电流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微束等离子弧的挺度和收缩状态,但是在较低的工作电流范围内,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电弧正常稳定燃烧的长度显著提高。论文参考。当工作电流达到一定程度后,工作电流大小对电弧稳定燃烧长度不产生影响。

3.3焊接电流的大小主要对等离子弧温度影响较大,对电弧挺度和收缩状态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等编.焊接方法与设备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Ali A H, Shuzo M,Nobuyki F, etal. Plasma welding of thin plate[J]. Quarterly Journal the JapanWelding Society, 2005, 23(2):245~251

[3]徐越兰,王克鸿等.牙科用钴铬合金的微束等离子焊接研究[J]. 电焊机,2003(6)36~38.

[4]马春伟,徐培全等.微束等离子焊接电弧光学特征的试验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增刊),2008(11) 149~151.

微电子论文范文6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icrowav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6122

国内刊号:32-1493/T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微电子论文范文7

关键词:微博;电影营销;微博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引言

数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依赖互联网进行营销。相对于我国传统电影我们可以称这部分拥有广大粉丝经济的电影为粉丝电影,粉丝电影的成功说明了微博营销的重要意义,如何使我国传统电影也能够通过微博营销获得更加丰富的粉丝经济,取得更大的营销效果也已经成为了电影宣传方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有关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的大多文献,相关学者大多注重探究如何从艺术角度实现电影的价值最大化,注重电影的艺术和人文气息,较少学者去研究电影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所产生的经济规律,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研究新媒体电影营销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新媒体与电影营销相结合探讨微博营销在我国电影行业的应用,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进一步论证。

二、我国电影行业营销的现状

国产电影产量的增加使民众对于选择何种电影消费有了更大的自由。于是电影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电影行业营销现状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赵岚在2011年发表的《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电影营销还存在以下实践困境:第一,政策风险大;第二,投资来源有限,收入来源单一;第三,专业化程度低。陈静和杨涛在《中国电影营销现状与弊端》中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电影营销的现状:(1)国产大片的弊端。(2)中小成本电影的忽视。(3)国际市场的开拓。(4)后期产品的开发。

我国电影行营销的主要方式是推式营销,就是通过新闻会或是明星的一些宣传活动将电影的相关信息单方面的传递给人们,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电影行业的营销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开始以拉式营销的方向发展

三、微博营销的概念及其在电影行业的兴起

微博营销就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每个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而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论述,在已有的论述中笔者认为范玉明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中的论述比较简单明了并且准确:电影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的平台,电影营销者通过微博传播电影信息,并于粉丝互动,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微博电影商业化是微博在2014年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化业绩之一。据新浪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票房过亿的电影都运用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阵地,因为微博所具有的交流互动分享的特征因此微博无疑是导演和电影制作方还有演员与用户进行“零距离”接触的最佳平台,电影行业的微博营销有着强大的发展劲头。

四、电影《栀子花开》的微博营销案例分析

截止到7月22日为止,校园青春影片《栀子花开》总票房累计3.87亿。作为导演处女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此片除了运用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外,其微博营销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我们就主要研究一下此在电影宣传方面所应用的微博营销具体形式。(1)创造与网友互动话题。在电影筹备阶段,何炅一条微博为处女作《栀子花开》主角“众筹”名字,一下掀起了“拼名”狂潮,无数网友集思广益,纷纷将心目中的好名字贡献给何炅。在何炅导演的微博中有关电影的话题层出不穷,并且每一条都有近万转发量,上万的评论与点赞。(2)大V用户的宣传。 从宣传开拍开始,新浪微博里的人气明星都在转发电影的相关信息,如赵薇,谢娜,范冰冰等。(3)粉丝及青春代表互动。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导演何炅提出将充分利用粉丝的才华,包括电影名字的手写版将从粉丝的投稿中选出,电影中的服装也将参考粉丝意见甚至用粉丝的服装品牌,某些电影桥段也参考粉丝意见。(4)电影主创们之间的微博互动队。不管是在电影拍摄前期还是结束后,主创们之间的微博互动也是粉丝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些微博互动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制作团队,这样一个优秀团队当然会得到粉丝们的信任。

《栀子花开》运用其具有特色的营销方式,使电影上映前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都开始了“栀子花开”秀,《栀子花开》再过了十年之后又出现在微博的热搜榜上,一经推出便成为了微博热门话题。

五、对我国电影行业微博营销的建议

新时代下,我国电影观众的主流群体愈发年轻,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这些群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现在年轻人乐于参与与互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爱好多元并贴近生活的娱乐体验,对偶像具有高忠诚和强粘性。基于这些特点,对我国电影行业微博营销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电影制作方要与用户进行全媒体全平台的互动,即时准确的向用户传递信息。

第二,电影制作最好能够做到用户参与,增加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第三,电影制作及宣传要与前辈专家互动,增加用户对电影质量的信任度。

第四,圈内艺人好友互动,充分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

第五,建立用户互动新平台,与粉丝进行全方位互动。

六、结论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为我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对我国电影行业的营销手段做出实事求是的调整和创新,利用新媒体和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做出正确的营销方案。微博营销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成为了电影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阵地。但是由于微博用户乐于追求新鲜的特点,电影行业的微博营销方式要不断创新才能吸引用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因此,电影行业的微博营销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继而推动我国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高飞.微博-引爆粉丝经济力量[J].成功营销,2015(03).

[2]林来.中国商业电影营销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3(25).

[3]陈亚伟.当前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研究的文献综述[J].戏剧之家,2015(04).

[4]赵洁,曹方华.营销传播-互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04).

微电子论文范文8

一、发展势头喜人

2011年以来,微电影发展迅速,每年的产量数以万计;网上的微电影作品,点击率达到几万、几十万的比比皆是。目前,全国有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一百多个,其中有影响力的有三十多个。

微电影为什么如此火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微电影圆了很多人的电影梦。过去,对大多数青年人来说,做导演、当演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就不同了,拿一两万块钱的专业相机就可以拍微电影——微电影的创作成本降下来了,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而且演员也相对好找,普通人完全可以自己演自己,演自己熟悉的生活、说自己熟悉的话、做自己熟悉的事儿。

微电影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窗口。微电影取材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更新很快,社会上新出现的热点难点,都可以成为微电影的创作素材。而在当今读图时代,微电影的音视频传播方式,也切合了受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信息的需求和接受习惯——可以是非常随意的状态,比如在工作学习之余、茶余饭后;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接收,非常方便。

微电影是一块新的宣传阵地,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突破口。微电影的发展,有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支持,很多微电影创作以及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的举办,都有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是文化与经济的联姻。

微电影也是新的研究领域。与电影和电视剧相比,微电影有自己的特质和优势,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和微电影爱好者研究这一领域,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

二、具有创意优势

虽然论故事性、戏剧性,微电影不如电视剧那样有着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论视觉冲击力,微电影不如电影、尤其电影大片那样造梦、成为奇观;而论贴近生活和真实性,微电影也比不了纪录片;论宣传,则比不了宣传片。

但是,微电影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讲求创意——讲的是创意故事,定位于创意型文化产品。

微电影讲创意故事,不等于讲有创意的故事。虽然电影、电视剧也讲求创意,但创意往往只是个由头,还需要大量的创意之外的元素来支撑;而微电影则不同,它篇幅很短,完全可以围绕创意来讲一个短小精悍、标新立异的创意故事,叙事上将一个“包袱”收紧、抖开就完事了,不需要大量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要发挥微电影的创意优势,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选题要标新立异,选取那些新、奇、怪、特、趣的选题,禁忌俗套,要做别人没做过、没想到、没做好的故事。

其次,大量传统的题材可以创新,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换一种新的讲述方式,或者设计一个出人意料的新颖结局等。

比如,过去讲贫穷孩子的励志故事,我们习惯于在孩子求学上做文章:辍学了,省吃俭用买书等等——往往是很苦情的故事。

同样的题材,换个角度感觉就不同了,比如,有一部微电影,讲了一个老区的孩子,他省吃俭用,攒钱买火车票,要去城里看望打工的父母;他完全可以向父母要钱买票,但他决定自己想办法,最终,他的愿望得以实现,坐上了开往城市的列车——孩子用自己的努力,离开了贫困、进了城,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他的人生已经彻底改变……

三、需要引导和规范

微电影发展势头喜人,但也问题多多,需要引导和规范;在内容层面上有几个突出的问题:

1.缺少社会责任感

借助于网络平台,短小精悍的微电影可以非常灵活、快捷、更自由地书写,表达创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但有时候走向极端,创作上过于随意,缺少社会责任感。不但主流媒体规避的内容还充斥在一些微电影中;一些打色情、暴力、凶杀球的作品也还存在。

2.过多展现社会灰暗面

贫富差距、行业潜规则、官员腐败等内容是社会热点,也是矛盾焦点,也成为一些微电影的创作来源。这样的微电影不宜多。对于不良社会现象,微电影既不能忽视、无视,但也不能过分渲染;微电影要传播正能量,否则会加大受众对社会的不良认知和反面情绪,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3.内容庸俗甚至恶俗

有的微电影内容很庸俗,甚至恶俗;创作者从搞笑走向恶搞,从恶搞走向恶俗,无论是大的故事架构还是小的细节设置上,都还存在这个问题。

4.宣传色彩、商业色彩过重

当下,很多微电影过于生硬地贴近主旋律,过于直白地传播正能量,用微电影的形式包装宣传片的内容,微电影成为宣传工具,远离了普通受众审美和内容需求。

还有的微电影广告植入太多,简直成了讲故事的广告片。有的微电影不惜投入巨资,请来名演员,看上去是在拍微电影,其实只是用微电影的形式为商业机构代言。

目前,“宣传微电影”、“广告微电影”,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微电影不是宣传片,更不是广告,如果微电影成了宣传工具和广告载体,成了变相的宣传片和广告片,它也就名存实亡了。

四、走向专业化

微电影要想更好地发展,镜头语言上需要走向专业化。

微电影虽小,但不是电影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能粗制滥造。好的微电影,除了有好看的故事、演员表演到位之外,还要有专业的镜头语言。

目前,无论在微电影前期的拍摄、拾音、用光,还是后期的剪辑包装上,都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前期常见的问题

拍摄:画面构图不合理,景别不丰富,拍摄角度少,镜头不充分。

拾音:话筒不专业,对声音的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微电影声音处理得很差,噪音大、爆点、断点多,音量忽高忽低。

布光:不专业,主光、辅光、背景光、轮廓光的运用不合理,没有章法,甚至完全没有布光的意识。

2.后期常见的问题:

镜头切换不合理:跳轴、运动方向不匹配、同景别相接的情况比比皆是。

人物对白不流畅:要么一个镜头说半天,要么一句话一切换,过于频繁,毫无节奏感。

滥用特技:有的特技套用模板,做得很好看,但与片子的内容和风格不搭,不适用,不伦不类。

……

微电子论文范文9

关键词:校企合作;微电子学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44-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我国本科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本科生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些知识陈旧,与现实脱节[1];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2],导致一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近年来,国家也意识到这些问题。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技术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的高考[3]。但不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还是培养学术型人才,怎样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本科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很多高校和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既是高校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并且对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例如:刘丽莹等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就业驱动的学工交替”、“共建实验室”、“外聘研究员”三种教学模式[4]。黄汉华、陈勇等围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电子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陈卫莉对校企合作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1]。张炜等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6]。

本文以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针对我校微电子专业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及重要意义,对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及重要意义

1.无锡是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南方基地,需要大量的微电子专业人才。无锡是中国微电子产业的摇篮,是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的诞生地,微电子产业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无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530计划),大力吸引微电子高端人才,创办了一批有竞争力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2013年无锡市政府又出台了《无锡市微电子产业规划(2013―2020)》,为无锡市微电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无锡微电子产业形成了产业结构比较完整,产业规模庞大,管理比较完善的良好局面。2013年无锡市微电子产业合计完成营业收入652.12亿元,规模列全国第二[7]。SK海力士和华润微电子分别以第二名和第四名入围2013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制造企业。江苏新潮科技集团、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和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分别以第一名、第七名和第九名入围2013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封装测试企业[8]。

虽然无锡市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微电子产业的优秀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微电子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高校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作为坐落于无锡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高校,江南大学微电子专业可以发挥人才优势,为无锡的微电子产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2.江南大学注重校企合作。无锡日报2013年9月21日发表题为“江南大学发挥高校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做无锡的创新引擎和发展智库”的文章,文章指出:“江南大学提出要以项目为平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添砖加瓦,这是江南大学推进与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方式和途径[9]。”江南大学作为无锡唯一的一所211重点建设的高校,非常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无锡地区的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本地区的经济服务。比如: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建立的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集团、青岛啤酒集团、无锡国联等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各学院建有四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10];江南大学的科研经费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加,其中60%~70%的科研总经费来自于与企业的合作[11]。总之,江南大学一直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为我校微电子专业寻求校企合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3.微电子专业自身建设的特点。微电子产业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之一。目前,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集成电路自诞生以来一直遵循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即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各种半导体新材料和新器件层出不穷。微电子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实验技能培训和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跟得上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的实验培训,还有必要阅读一些最新的参考文献,参加一些前沿科学的研究,甚至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但是,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非常昂贵,一套设计软件要几百万人民币。一个小型的微电子工艺实验室的建设也要几百万到几千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每年实验室的维护费用。对于一般高校来说,这是很难承受的。其实,对于国内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比较好的高校,其实验室也主要面向研究生开放。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寻求校企合作。而微电子作为无锡最主要的优势产业,也给我校微电子专业提供了加强校企合作的机会。

因此,无论是从学校周边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学校的政策,还是从本专业自身建设的特点来看,校企合作是提升微电子专业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积极探索提高我校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和技术攻关。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学研结合。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实现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例如: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鼓励老师承担企业和研究所的横向课题,让大三和大四的一些优秀学生参与项目的研发,这样既发挥了学校的智力优势,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使得学生学以致用,为以后学生参加工作或者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共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观一些重点企业、研究所的生产车间和设计实验室,并且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与企业、研究所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让学生切实感受一下微电子工艺和设计的实践过程。学校也积极为大四的学生联系周边的微电子企业和研究所,鼓励学生去这些企业实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既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在职人员互聘。我校微电子专业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而且,有许多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目前的现状是老师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微电子学科的前沿比较了解。但是,对企业的需求和微电子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是很了解,导致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有一些教师,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获取了一些核心技术,但苦于没有资金的投入,没法把一些研究成果产业化。而我国的一些微电子企业研发能力相对不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因此,有必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积极承担企业和研究所的课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企业技术攻关。或者,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真正深入的生产的第一线,与企业的研发人员合作,研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鼓励企业和研究所的工程师和专家来学校做兼职教授,讲授一些微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甚至也可以请这些有实际生产和研发经验的专家参与编写本科生的教材。由于这些工程师和专家均来自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有更丰富的生产和研发经验,对微电子产业的市场需求更了解,对提升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3.共享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但凭高校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微电子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当然,高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可以有偿开放一些实验设备和设计软件让学生用于科学研究、实践操作甚至参与企业的研发,这样既有助于企业能提前了解这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能留住一部分优秀人才;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从而使学生也愿意留在企业工作。而高校的微电子实验室,也可以面向企业开放,从而共享实验室。总之,通过共享实验室,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效率,高校和企业实现了共赢。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校微电子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三个方面进行校企合作的探索――“学研结合”、“在职人员互聘”、“共建实验室”。这三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校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对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才能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微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卫莉.基于校企合作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教学研究,2012,(6):35-38.

[2]邓建高,王敏.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26-27.

[3]关庆丰,罗丹阳.高考将分为技术、学术两种模式[N].北京青年报,2014-03-23.

[4]刘丽莹,余晓平,彭宣伟.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39-140.

[5]黄汉华,陈勇,李璋,徐玲芳,王文峰.电子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5.

[6]张炜.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3,(30):77-80.

[7]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652.12亿元规模全国第二[EB/OL].(2014-03-22).

http:///2014/0322/80229.shtml.

[8]我市5家企业入围全国IC三业十强,4项产品入选创新产品和技术奖[EB/OL].(2014-03-24).

http:///Web101/zxzx/wdzcydt/6718926.shtml.

[9]渊博.江南大学发挥高校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做无锡的创新引擎和发展智库[N].无锡日报,2013-09-21.

[10]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江南大学校情概览[EB/OL].[2994-05-01].

http:///newver/newhtm/jianjie.htm.

微电子论文范文10

电子学对生物学及医学的应用带来了从心脏起搏器到血糖计在内的重要保健技术的进步。下一代的健康保健技术将会由生物电子学来实现,它是一门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相互作用的前沿科学。本书介绍了高级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微系统和生物学相连接的各种各样的应用设计实例。这是首部介绍由微电子学与流体学、光子学及机械学相集成而形成的生物微系统的专著。

本书一共收集了16篇论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体监测,包括5篇论文:1.将生物学与电子线路相连接:量化与性能度测;2.用于神经信号记录的全集成系统:技术前景及低噪声前端设计;3.用于神经肌肉模拟的无线神经记录微系统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使用无线电频率技术的健康保健装置;5.用于可植入医学应用的低功率数字集成系统的设计考虑。第二部分生物传感器与电子线路,包括6篇论文:6.基于亲和力的生物传感器:随机建模和品质因素;7.基于标准CMOS及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的制造实例;8.用于芯片实验室应用的CMOS电容性生物接口;9.用于定点护理及远程医学应用的无透镜成像细胞仪及诊断学;10.用于生物微流体学实时监测与控制的高级技术;11.使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干细胞培养过程的监测。第三部分新兴技术,包括5篇论文:12.建立用于培养细胞与有机物的接口:从靠机械装置维持生命的甲壳虫到合成生物学;13.用于阵列式单细胞生物学的技术;14.微流体学系统中细菌鞭毛发动机的应用;15.应用基于CMOS技术的遗传因子注射和操纵;16.低成本诊断学:射频设计师的方法。

本书编辑是一位在无线通讯、医学成像、半导体器件和纳米电子方面知名的新兴技术国际专家,他管理着一个初创公司――Redlen技术公司的研发部门,他同时也是CMOS新兴技术公司的执行主任。他曾在国际性专业杂志及会议上发表过100多篇论文,在各种国际场合中被邀请作为演讲者,他拥有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日本授予的18项国际专利。

本书可用作电气工程、微电子学、CMOS线路设计及生物医学器件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补充材料。

胡光华,

退休高工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Hu Guanghu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Former Institute of Physics,CAS)

微电子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教材建设 微波技术课程

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65-02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新体系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从实际教学来看,微波技术课程应用“矢量分析与场论”、“特殊函数与数理方程”等工程数学的知识较多,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电磁场分布和计算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在质量工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微波技术的教材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微波技术教育教学管理者要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微波技术课程组出版的微波技术课程的立体化教材为例,对微波技术课程教材建设进行探讨。

一、微波技术课程教材建设思路

微波技术系列课程的大多教学内容一直沿用的是早期的经典理论知识,很少涉及科学发展前沿的知识,缺少时展所需要的新内容,如微波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微波工程虚拟仿真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等问题,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新颖性,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尤其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更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此,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合理规划、整合增补教材内容,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建材建设思路。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给微波技术课程的电子教材带来新的契机,开发建设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优质电子教材,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电子教材建设的关键。

结合上述思路,哈尔滨工程大学微波技术课程组出版了一套立体化教材,该套教材从基本概念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强调基本概念理解与掌握的同时,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介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把现代科技理念和经典基础理论有机结合,内容新颖,具有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精品教材。该套教材主要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部级精品课程微波技术的特色课程改革,就改革课程的主导思想出版一套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非微波方向专业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旨在总结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和电子科学技术等专业开设的微波技术基础和计算微波等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根据专业课教学要增强理论性、突出专业特色,向学科深度发展的精神,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相关学术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并扩充,以求形成一个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系统性强,既能满足专业课学习需求,又具有一定工程应用前瞻性的知识体系。

二、微波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特色

该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以下特色:

(一)实用性

根据微波技术的发展和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保留经典的传输线基本理论、微波传输线和微波网络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基础上,该套教材将常用微波器件的内容精炼为一章。国内同类教材中有关微波器件内容的分多章介绍,过多地采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分析,耗费学时较多。该套教材从工程实际出发,注重物理概念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内容紧凑,便于理解和掌握。在应用传统的“路”方法分析传输线理论的基础上,从“场”方法强化传输线理论。此外,哈尔滨工程大学微波技术课程组还打算在新版内容中微波传输线一章中,增加传输线理论到广义传输线理论的推广一节,使学生理解传输线理论对TE、TM的适用性及局限性,并得出多导体传输线电报方程,更适合教学。

(二)突出工程实践性

该套教材在保留经典理论及方法定的基础上,从工程实际出发,注重物理概念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内容紧凑,便于理解和掌握。增加微波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辅助设计内容,并首次引入常用微波仿真设计软件(针对无源器件的HFSS设计,有源器件的Microwave office设计)使用方法和设计范例等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主干理论,即为理论补充的工程实践系列。每一个理论之间逻辑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实际应用技能的逐步提高,上一个理论是下一个理论的基础,下一个理论是上一个理论的深化。微波工程是培养具有微波技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工程领域的设计及应用,因此教材体系的建设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补充部分都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为着力点,从电磁仿真设计软件出发,对微波工程中元器件的设计加以介绍,学习常用的微波仿真软件HFSS和Microwave office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范例。

(三)立体化

《微波技术》为微波技术立体化教材中的核心教材,与之配套的有实验教材——《微波技术——测量与仿真》,学习指导书——《微波技术学习与解题指南》,以及电子教材——《微波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等辅助教材。这些辅助教材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体系和内容上相互支撑,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四)配备现代教学手段

书中每章后面附有内容提要,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另外,配合该教材的使用,哈尔滨工程大学微波技术课程组开发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同时,开设微波技术基础课程网站,实现远程教学、网上答疑和测试。

微波工程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由多媒体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构成,涵盖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改革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内容突出教学目标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提供相应知识的图像、动画链接,图像配有文字说明和热键提示,图像资料除教学内容外,还提供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检索,有利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二是网上讨论、答疑。网上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微波工程课程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在线双向讨论。网上答疑则是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定期回答,为学生学习和学生与教师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三是网上自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遵循有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设计每一章学习内容的复习思考题及自测题,并分成不同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计算机给出正确答案和评分。四是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指导、电子教案、全程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和实验录像等教学参考内容。五是网络资源。把与微波工程相关的资源网站链接到网络课程网站上,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到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

三、微波技术课程教材建设成果

该套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已累计印刷4次,累计印数上万册,且已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南开大学、烟台大学、海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陆军军官学院、集美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几十所学校采用,作为微波技术课程的主教材或参考资料。

该套教材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套教材从基本概念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在强调基本概念理解与掌握的同时,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介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把现代科技理念和经典基础理论有机结合,内容新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精品教材。

国家精品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已经上网,包括大纲、习题、学习要点、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授课全程录像(包括微波技术全程授课录像40讲、微波技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16学时)、微波技术仿真软件等,被数次浏览和下载,供兄弟院校在教学中使用。本课程教学资源和主讲视频被国内多家网站转载,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有网友读者的评价性语言。所开发的微波技术系列多媒体课件在“光盘中国”网站上向全国发行,获得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第二届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

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微波技术课程组以教材建设为部分内容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微波技术课程已入选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由课题组申报的“质量工程背景下的微波技术课程精品资源建设与实践”获得2013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李辉.以高水平教材建设工作为基础全面推动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孙汉文.教材建设的原则与实践——关于几个关系问题的处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6(12)

[3]刘艳.从现代教学观看高校教材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4]李华.系列化、立体化、网络化、电子化:大学教材选题开发的趋势[J].编辑学刊,2005(2)

[5]吴平.创造性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1(8)

微电子论文范文12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微电子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的问题很关心。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子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怎么样”。

微电子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微电子专业就业方向

电子类企事业单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品检测、产品封装、版图设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及技术研发。

学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或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选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微电子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也逐渐热火起来了,竞争力也很大。微电子专业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报考热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各种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开发。微电子学近年来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力成倍数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

微电子学专业毕业后可以在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互联网电商等相关企业从事芯片设计师、信息工程师、网络运营维护、营销管理等相关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芯片设计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微电子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途径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