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材料论文

阅读材料论文

时间:2022-10-05 12:17:42

阅读材料论文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1932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 Barlette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了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存在于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单位,语言文字仅仅是一些物理符号,某一字和词的含义不在于这些符号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文字符号的人在一定环境中对这些符号的理解。

按照F.C Barlette提出的理论,Cook把图式分为三种类型:(1)语言图式,即读者对构成文章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2)内容图式,即读者对语言的意义、文化背景知识、常识、世界知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行为的认知情况。(3)结构图式,也称形式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了解程度。在这三种图式中,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形式图式则是调用内容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时,首先是通过文字给头脑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与输入信息相关的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并得到激活时,读者就对文章产生了理解。因此,阅读是读者自己头脑中的图式即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篇章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利用已有的图式对阅读材料的一个不断地选择、检验、整理与加工并根据其图式对阅读策略进行选择和调整的过程。由此可见,读者获得的已有图式越丰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越迅速和准确,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图式理论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读者没有存储与材料主题有关的图式;(2)读者存储了与材料主题有关的图式,但读者的图式不能得到激活;(3)读者存储的图式与材料提供的关于同一事物的图式存在差异,导致对材料的意图做出了误解。根据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三个原因,本文提出了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图式理论,采用激活已有图式、扩大原图式并建立新图式、合理利用形式图式等渐进反馈式的阅读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图式理论的渐进反馈式阅读

(一)激活已有图式。

读者在阅读英语材料时,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外,读者阅读材料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还受所掌握材料背景知识多少的影响,材料的内容会激活读者存储在头脑中的已有图式,建立起与材料有关的宗教观念、价值体系、风俗习惯和科技知识等方面的背景图式,所以读者的背景图式越丰富,就能利用已有图式快速有效同化材料中的信息,实现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因此,在面对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热情相对较差的中职生时,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应先把与阅读材料主题有关的图片、视频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然后逐步引入阅读话题,使学生初步了解话题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话题有关的背景图式,激发学生想要通过阅读以了解更多相关话题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二)扩大原图式,建立新图式。

Cook的研究表明,读者掌握的语言图式越多、内容图式越丰富、形式图式运用得越熟练,对材料理解的帮助就越大,阅读的速度就越快,阅读的准确性也高。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合理利用图式理论,不断丰富扩充各种图式,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 重视语言能力,扩充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关于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的知识,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掌握的语言图式很少,所以很难根据经验来推测新的语言知识,因此,当面对生词连篇的阅读材料时,中职生的语言图式无法激活,从而导致相应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也无法激活,最终不能正确理解材料。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识别英语词汇、英语习惯用法及语法结构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为进行快速有效阅读奠定坚实基础。

2. 扩大阅读量,丰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已经具有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有助于理解主题的各种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常识、世界知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行为的认知知识,是读者理解材料的基础。图式理论认为,读者通过阅读材料首先建立语言图式,为了理解语言图式中所隐藏的含义,产生对语篇的理解知识,语言图式需要与内容图式互相作用,所以丰富的内容图式将有助于读者理解阅读材料。考虑到中职生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只有充分激发中职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才能建立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要我读”向“我要读”,即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2)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据了解,有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语言词汇知识,但也不能真正理解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因此,许多阅读理解障碍的根源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鼓励他们更加广泛地接触英语。(3)加强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东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区别在语言文化上尤为突出,如字词句的构造、文章的布局、惯用表达等,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自发探索异国文化,从而激发起学习热情,使其内容图式变得越发丰富。

(三)区别文章体裁,合理利用形式图式。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2

关键词:学习风格 阅读材料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08-02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当代大学生,英语阅读是他们借以提高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英语课堂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对阅读材料进行讲解和分析,更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进行有差别化的指导和训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该文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学习风格的内涵及分类

1.1 学习风格的内涵

“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的概念最早由泰伦(Thelen) 于1954 年提出以来,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风格进行过论述。有的从环境偏好和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对个体进行研究,如Dunn&Dunn,Reid和Keefe等人从环境影响方面来陈述这一概念;有的从信息加工的方式来描述学习风格;还有的感官偏好的角度和形成的原因等方面来论述学习风格的内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Keefe将学习风格描述为认知,情感和生理三方面的混合体,对学习者是如何感知和适应环境有较为稳定的显示。Oxford、Reid(2003)对学习风格的界定是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学科、习得语言或解决难题时所偏爱的学习方式。谭顶良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性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笔者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自然形成、感觉良好、个体独特的一贯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习时的认知方式,情态特征、动机状态、对环境的选择喜好以及对学习的社会性组织方式等显示出来。

1.2 学习风格的分类

由于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论述是基于不同的要素和角度,因此学习风格的分类也显得的纷繁复杂,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因素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且分类的基础和范畴也不相同。

David Kolb将学习风格分为聚合型(Converger)、发散型(Diverger)、同化型(Assimilator)和调节型(Accommodator) 等四种类型。Reid设计了一套感知学习风格偏爱调查表,并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触觉型(Tactile)、小组型(Group)、个人型(Individual)和动觉型(Kinesthetic)。Rebecca Oxford将学习风格分为五大类:与感官偏爱(Sensory Preferences)有关的学习风格: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Visual/Auditory/Tactile);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学习风格:外向型和内向型(Extraverted/Introverted);与信息加工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直觉型和序列型(Intuitive/Sequential);与信息接受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封闭型和开放型(Closure/Open);与思维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分析型和整体型(Analytic/Globa1)。

Rebecca Oxford的学习风格分类和Barbara A. Soloman & Richard M. Felder的学习风格分类大体相似,即与信息输入有关的学习风格:视觉型和言语型(Visual/Verbal);与信息感知有关的学习风格:感悟型和直觉型(Sensing/Intuitive);与信息理解有关的学习风格:序列型和综合型(Sequential/Global );与信息加工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活跃型和沉思型(Active/Reflective)。

席瓦尔和汉森将学习风格分为:感官思考型(掌握型)、感官感受型(人际型)、直觉思考型(理解型)、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

本论文将依据Barbara A. Soloman & Richard M. Felder对学习风格的分类,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从信息输入(Input)、信息感知(Perception)、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和信息加工(Processing)四个层面大体分为:视觉型―― 言语型;感悟型―― 直觉型;序列型―― 综合型;活跃型―― 沉思型来探讨基于这几种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阅读材料选择。

2 外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选择的研究

阅读指人们对文本的信息加工,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即文本驱动阅读、图式驱动阅读和交互阅读。人们通常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进行交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完成阅读的过程首先是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围绕阅读材料选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阅读教学研究的角度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West,1994;Cunningsworth,1984;Nuttal,1996;Breen,1985;应慧兰,2001;沈渭菊,2009;欧阳娜,2008;彭丹,2009;许常兰,2008等)都从不同的研究层面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其中国外的学者提出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可读性、合适性和可利用性原则,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研究认为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的需要。当然,也有学者提出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具有真实性,即选择来自真实生活中的未经加工的材料直接给学生阅读。

国内学者也就阅读材料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陈琳教授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教师只需为学生提供愉悦的环境和学生认为有趣的材料,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车宁薇(2006)对阅读材料选择的原则做了详尽的总结和分析,提出在外语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可理解性原则、熟悉性原则、充足性原则。应惠兰、徐慧芳(2001)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选择,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傅骞、韩政清(2009)对引进阅读网络资源,开发自适应阅读系统做了初步研究,自适应阅读系统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具个性化的阅读材料选择,随着英语网络资源库的建立,自适应阅读系统,以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阅读材料的选择与阅读理解真实性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风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3 学生学习风格调查与分析

基于以上有关学习风格和阅读材料相关理论的综述,笔者对贵州师范学院2009级的两个英语班级运用所罗门风格量表进行了阅读学习风格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以便为学生在课下阅读提供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或者阅读材料来源。09级两个英语班级共108名学生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份。结果调查如下:

两个班级总体的学习风格倾向:

09级2班学习者学习风格调查结果

09级3班学习者学习风格调查结果

由以上两个表格数据可知:2班总体学习风格特点为沉思、直觉、视觉、序列型,3班总体学习风格特点为活跃、感悟、视觉、综合型。其中2班同学在信息输入和信息理解方面风格表现最突出,分别是视觉和序列,3班同学在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入方面风格表现最突出,分别是活跃和视觉。两班同学在信息输入倾向上都较为突出的表现为视觉型风格。

视觉型风格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观看图像、画面和阅读文字来感知学习内容,主要依靠的是视觉性记忆来获取知识和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基于学生学习水平,并让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文字类或者带有图片、图像等的阅读材料。

序列型风格的人遵循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顺序,擅长用逻辑严谨、紧抓要点的方法,把学习材料细分成许多段落来学习,他们一般把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上,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严格按照指令进行学习;他们善于罗列系列的事实、观点或表达,听取或读取相关细节,作详细的记录,关注构成概念的系列事实,以线性方式加工信息语言,采用对比和对照解决问题。因此,对这类学习者,要选择有对词汇和句法有说明,文章后带有包括词汇、语法和文章内容细节练习的阅读材料,更符合这类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活跃型学习风格的人倾向于通过积极地做一些事:讨论或应用或解释给别人听来掌握信息;很少经过仔细全面的考虑,总是急于给出答案;他们乐于在竞争的集体中学习和不受任何政策、结构或可行性的约束的环境下学习;他们愿意领导、参与以及提供意见,能引人注目,如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但是这类学习者错误率较高,他们不容易对自己的解答做出解释,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做出解释时,他们的回答也往往是不周全或不合逻辑的。因此,针对这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小组阅读,互相讨论的形式,选择有文章翻译和解释的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总之无论是那种阅读风格倾向的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的同时都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风格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事半功倍。有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合适的阅读材料,更需要合适的阅读策略,这都是是阅读风格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 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 高红霞.基于学习风格的高中英语阅读材料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 鲁子问.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概述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定义

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了心理学和语言学两大学科,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的思维结构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验进行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大体划分为这样几种流派,其分别是:“认知语法”、“认知语言学”以及“认知语义学”,认知语言学作为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一称谓。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认为只有通过人主动说话才能获取知识、信息,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开口阅读,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理论灌输和学生默读、默写,都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观点,人类的语言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隐喻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来阅读英语文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其主要是根据生成语言学天赋观念提出建立的,在学习和应用语言时,必须以人类的认知为基础才能实现,认知能力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础因素。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把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必须体现认知性以及体验性。在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核心观点,那就是人类所有的概念和推理必须以身体经验为基础,语言学习首先必须依托于现实,具备认知能力,才能学习语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成果,能够促进英语阅读实践性教学。从本质上来看,英语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中不断认知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实现语言知识认知的过程,真正理解阅读理解的语言内容。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认知偏差或阅读效率比较差的情况,那都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理解阅读中的语言知识。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促进英语阅读教学

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涉及到大量的英语词汇,使用的语法和句法非常复杂,对于学生而言,英语阅读学习非常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掌握英语阅读理解的规律,所以一直是英语教学任务中的难点和重点。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与阅读理解存在密切的联系,只有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材料,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能够对英语词汇或句子具备较高的认知程度,从而达到英语有效教学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起到这样几点作用:首先,通过导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让教学重点转移到英语词汇中,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知,从而提高英语词汇阅读效率。其次,通过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读、译能力,只有让学生具备读译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内容。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说话习惯的影响,口语表述能力不足,所以必须让学生理解文章,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以学生的认知口语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把口语认知的主体和客体实现有机统一,使学生不仅敢说,还要能说。再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理念,学会自主学习,才能逐渐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课堂阅读环境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产生的影响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参考作用,而且能够有效解决英语阅读中的语法问题。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使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活学活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灵活、有效的语法规则。英语语法知识是英语教学中基础知识,只有掌握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语法和人类的认知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合理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这样才能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对于学生个体达到统筹兼顾的目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因材施教,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具备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进行认知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库中有许多英语词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学会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词汇之间的联系,在阅读记忆中才会更加简单。例如:“flu”和“flux”都具有流动的意思,但是两个单词运用的范围不一样,只有让学生理解两个词汇之间的区别,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和应用词汇,这也是英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充分体现。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枯燥的教学环境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逐渐摸索出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师主要采用课堂灌输的方式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阅读知识和信息。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阅读中,从而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不善于运用现代化多元教学方式,结果导致英语知识理论学习和实践阅读相悖。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枯燥的英语知识具象地展示给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结合课堂教材进行自主阅读。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不够科学、合理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逐渐表现出统一化的趋势,许多教学目标过于单一、陈旧,结果导致教学内容和实践脱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阅读的英语内容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缺少课外阅读内容,所以难以达到良好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同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结果导致学生难以正确阅读英语材料,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想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现状非常困难。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

由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完善的英语考核机制,所以导致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是否掌握英语阅读知识。这种试卷考核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考核内容过于固定,完全以阅读理解的理论知识点为主,阅读理解的理论知识点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无法综合判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结合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而且要重点考核学生的口语能力,只有当学生掌握良好的口语能力,才能开展英语阅读活动,所以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型知识为主,如果沿用传统的英语考核机制,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使英语考核失去了真实效用。

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策略

(一)选择良好的启发式阅读材料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首先必须选择良好的启发式阅读材料,只有让学生阅读良好的阅读材料,才能从中获得启发。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需要遵循这样几点原则:首先,必须遵循理解性原则,也就是选择的英语阅读材料能够被学生理解,在初步理解的层次上对英语阅读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对于一些陌生词汇和句子进行专门研究。但是英语教师也要合理把握控制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不能选择过于简单的英语材料,要选择一些基本的英语材料,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基于GLT理解原则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其次,遵循广泛性原则,也就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选择大量的阅读材料,材料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英语学科内容,而且包含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以此让学生掌握广泛的英语信息。同时,也要选择多层次的英语阅读材料,逐层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再次,遵循趣味性原则,也就是选择的英语阅读材料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最后,遵循关联性原则。教师在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必须和英语阅读教学计划息息相关,为了英语阅读教学来阅读英语材料,能够不断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从而为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立良好的启发式阅读任务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不仅要选择启发式阅读材料,而且要设立良好的启发式阅读任务。当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后,才能更好地控制阅读积极性,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之后,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设立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判,考核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有效开展启发式阅读训练

通过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使文本和读者之间进行心灵沟通,这也是英语阅读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交互式过程,在开展启发式阅读训练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训练时,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有效开展:首先,阅读之前的训练,通过阅读之前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预测阅读材料,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后续深入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步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指导。其次,阅读中的训练,通过阅读中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和目的进行有效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理清阅读材料,克服阅读过程中的难点。最后,阅读之后的训练。在英语材料阅读完成之后,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和监测,在真实的基础上让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从而保证阅读学习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4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考

需求分析理论的提出,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需求分析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善,达到培养学生平衡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一、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现代教育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过程需要讲重心进行转变,将教学工作的重心由教转变为学。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教学工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提供了新思路以及条件。以往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学方式与理念相对单一,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环节较短,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对于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限制。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于以往教学理念进行了很大的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求分析理论可以更好的体现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听与读是英语中重要的技能,也是进行说、写与翻译基础。学习需求的分析过程,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说和读的需求,将具体需求转变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求分析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观念进行了分析,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确定课堂内容,完成教学模式的过度。在阅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信心进行培养,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优势。

二、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阅读兴趣不足,阅读动机缺乏。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主要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进行英语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难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积极性。经过调查,大多数的学生觉得阅读对于自身的英语水平提高不重要,并且缺乏阅读的兴趣。兴趣在学习中是强大的动力,一旦在阅读教学中,过于追求完成任务,而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就难以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第二,阅读教学中学生词汇量不足。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阅读材料中存在很多生词,影响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造成阅读困难。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难以理解文章含义,就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主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产生阅读困境的心态,更加减少学生的阅读信心与兴趣。

第三,阅读技巧不足。需求分析理论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很高,需要达到学生的预计目的,就必须保证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目前,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中,自身阅读技巧与方法缺乏足够的培养,很多学生阅读中存在方法上的问题,对于相关题目的解决都是根据猜测,难以保证学习效果。

第四,阅读材料相对落后,脱离现实生活,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良好的实现。学生在进行阅读中,往往存在阅读材料陈旧的问题。阅读材料脱离生活与实际,难以保证学生得到足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由于其他科目学习压力大,英语阅读材料已经布置较多,缺乏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缓慢。

第五,文化的差异以及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造成阻碍。英语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和汉语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进行阅读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语言本身是交流的工具,在阅读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习惯性的用法,学生受到语言习惯的限制,会出现难以利益文意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措施

3.1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关注高考,以至于英语阅读教学偏向面对高考,过于应试化。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味的应试化教学,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需求进行良好的分析,并且通过安排合理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学内容以及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阅读气氛中,得到英语阅读能力的成长,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英语阅读。

3.2加强学生词汇量的扩充

足够的词汇量范围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的关键,也是保证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在学生遇到生词时,引导学生去学习词义,根据科学的记忆理论,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单词记忆,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词汇量。

3.3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阅读技巧,就会出现阅读速度慢,文意理解错误的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并且由浅入深的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训练。在教学中,要在学生学会阅读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指点,真正的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4提高学生阅读范围

阅读范围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材料的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阅读材料的质量,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于都计划,科学的布置阅读任务,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是学生养成良好语言能力的关键,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和改进,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5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Sternfeld 1989陈凯2000)陈琳(1996)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 Authentic Reading for Pleasure 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二、压缩教学时数、引入报刊阅读

针对传统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在需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课内的总学时数进行压缩,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并且对学习上的时间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把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原每周五课时英语课语言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评,压缩为三课时,两课时作为报刊阅读课),当然减少课内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非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增加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大胆放弃某些机械的、不合时宜的课后练习,保证每次讲课内容既精讲多练又丰富充实。

三、精读新闻模式,巩固课堂知识

英文报刊的作用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缺一不可,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根据报刊的特点,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简练、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英语新闻的许多新生词汇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新闻中大量长短句的使用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然而新闻时事报道往往生词较多,句式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对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长短句子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主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式结构的理解,例如:

Gandhi is the granddaughter—in—law of India's iirstPrime Minister Jawaharlal Nehru,who led the country for 17years after it was given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这个长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种精读英语新闻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巩固课内语言知识。

四、丰富泛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21Century Teens(Senior Edition)丰富的内容:“校园热点、明星聚焦、开心驿站、体坛快讯、科技生活、你说我说”等中学生感兴趣的版面,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这样的阅读材料很容易在中学生心里引起共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泛读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根据报刊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的教学模式:

a.话题演讲:引导学生模仿“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模式,由教师就21世纪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资料,(如: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演讲课上,有话可说的同学踊跃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b.即兴演讲:“主持人”(学生)提出的有关报刊内容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讨论后让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即兴演讲。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如:How to deal with your“lucky money”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特别有话可说,气氛热烈。

c.主题辩论:例如“Loving and learning”(北京一名教师把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编为同桌)一文,给出辩题“Do you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allow 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inmiddle school to sit together?”,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学生根据论题,自由结成辩论小组,互相交换信息,共同寻找辩论论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d.记者采访:就报刊内容自设话题,例如:Do you havelucky birthday?让学生充当“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广泛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表达欲望,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短剧表演:

根据报刊文章内容,学生自编短剧,例如篮球明星乔丹来到中国一文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大致分为:课堂阅读教学、学生课外的(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包括: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专项阅读技能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的课堂分享阅读及指导三个部分。

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要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指导下,抓好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任务型阅读 教学策略

一般而言,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可按阅读前任务、阅读中任务、阅读后任务三个环节实施。本文就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对三个环节的实施进行简单分析。

1. 阅读前任务

该任务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准备、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以下活动:

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阅读材料。该环节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从而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其次是要注重在阅读前搞好词汇教学,毕竟阅读是建立在对单词理解的基础上。最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以8A Unit 4 Topic1 Section D Animals in danger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出在视频中出现的动物,然后展示动物图片学习新单词 blue whales, fur, bone,展示动物被宰杀图片让学生思考What do humans kill the animals for?展示树木被砍伐,水污染, 大气污染的图片。通过观看图片读出所教的新单词以及猜测出它们的中文意思,根据图片以及自己的在生活当中的见闻说出What do humans kill the animals for?

2. 阅读中任务

该环节是任务型阅读教学中最核心的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略读、精读来获取材料的意思,要在读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内涵进行把握,同时,在该环节中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取材料中的相关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去掌握。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阅读重在读,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方式向学生讲述材料的意思,然后从材料中提取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对材料读得少,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试想,这样学生又如何 理解。多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读。在初读过程中,教师可出示阅读目标作为引导,让学生知道要读懂什么。一般而言,初读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基本了解材料意思即可。然后是略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关键词来引导学生抓住段落关键进行阅读。最后则是精读,精读过程中教师要以材料内容为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炼出语法知识和重点采用精讲释疑的方式进行讲解。

如在9A Unit 6 Topic 1 Section B的阅读教学中,在初读过程中为再次引导学生巩固新单词,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黑板让学生将Birthday dates和Star signs连线,略读环节以小组找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动来进行(如形容词handsome and brave, dangerous, powerful),精读环节先解决问题“Why does Maria look tired today? When was she born? What are her characteristics?” 然后小组内展开复述比赛,最后以介绍小组成员的星座来作为拓展活动。

阅读中任务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该环节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读材料,要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为学生探究模式。

3. 阅读后任务

学生经过前几个环节的阅读对材料的内容和基本的语法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让学生从知识阶段过渡到技能阶段,在阅读后任务中,教师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活动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

首先,为巩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教师可采用常规的翻译短语、判断正误、按材料内容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练习,但在练习方式上要做改变。以判断正误为例,教师可采用导学案形式学生小组先完成,然后借助课件帮助学生核对,找出错误的原因,教师再纠正。

其次,要注重以任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注重通过类似文章的阅读来提高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常用做法是教师选择内容和主题和教材中材料相似的文章,然后发放到小组中,小组阅读后完成相应问题。另外则是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实施来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实施活动有一定困难,故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难度不能过大,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有关生日的材料阅读后,教师可采用生日祝福语、我的生日计划等方式来组织学生活动。

总之,在初中阶段阅读是重点,在实施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任务前活动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准备,在任务活动中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最后以课后拓展活动作为巩固,这样才能较好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1] 曾纪伟. 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J]. 教育与职业, 2005(14).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7

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必需的能力。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历史,单靠课堂的45分钟是无法完成的,还要阅读相关的历史课外书籍。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与课堂时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激趣引思,抓要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对学习者的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值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幼稚与成熟、儿童与成人的中间状态,他们的学习动机倾向于兴趣。所以首先就要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来培养他们的能力。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在每一课课前都设有导言或典故等。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笔者讲述传说隋炀帝是为了去扬州观赏琼花而修了大运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设置几个问题来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抓住要点去阅读。如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大运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隋炀帝为什么能完成这样大的工程?设置这些带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有悬念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把课文的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难点:隋朝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及隋初经济的繁荣以及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都在导言中给点出来,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先从整体上认识课文内容,接着结合问题详细阅读课文内容并进行思考,从而学会抓住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所谓激趣引思,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抓住要点阅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作用,激发学生主体的热情、好奇心,从而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活跃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形成简洁明了的印象。

自由阅读卡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的一个亮点。如本课的自由阅读卡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洛阳含嘉仓为什么能长期储存粮食。”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知识,通过课外阅读,深入探究,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大,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二、设疑导读,重理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恰到好处的设疑会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思索中顿开茅塞,激活思维,开发智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展示有一定层次、能指导阅读的问题提纲,较低层次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具体历史史实,较高层次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些设问置疑的外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积极探索。通过想象、比较、分析整合等方法,改变已有的信息形式或组织结构,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这些问题提纲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既培养了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皇扫六合”时,笔者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闸门。“秦兼并六国之后,其疆域之辽阔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面对这样庞大、多民族的国家,你若是秦始皇会推行怎样的政策来加强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统治?”指导学生根据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讨论。

(1)说出秦始皇为建立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这些措施能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吗?若能,说说你的理由。

(3)对这些措施你有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4)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有什么意义?

学生根据问题有目标地阅读。教师可通过导读要求学生在教材有关内容处做记号,前后桌同学可展开讨论,适当做些记录。通过学生阅读、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可指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采用图表法归纳,突出重点内容,体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理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

精炼的板书、图表及带有设问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师生的讨论交流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思维,学生初步理解了历史。教师适当的设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热情。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教师适当的导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问题。

三、全面阅读,抓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已经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要求教师的上课内容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思维性、可操作性。以兴趣为引导,以思维为契机,通过教师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揭示历史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哲理,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训练。对于历史事件多而杂的历史时期,则可进行全面阅读、引导学生抓住条理,采用编制大事年表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时,笔者导入新课后提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阅读教材,编制一张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的年表。”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编制大事年表”的竞赛活动,每小组选出代表上黑板书写,看哪一组写得又快又准确。在学生了解主要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笔者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起了什么作用?留下了哪些历史教训?”这些思考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在学生全面阅读教材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正面评价,以肯定为主,不急于指出学生不足。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进行归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最优的阅读方法 。

四、史料阅读,提信息

史料有文献典籍、图表、图片、文物、碑文、遗址等多种形式,是历史传承过程中留下的轨迹,是人类了解认识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材料解析题是目前历史考试中与综合题并重的一大主力题型。材料解析题是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来解答问题。因此,它要求学生首先应全面阅读材料,找出几则材料中的相关关系,然后再找出每则材料的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关键字词,提取信息,把这些信息分析理解,加以概括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作为答案。

人教版的教材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史料,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典故、历史图片等指导学生阅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关键的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得出认识并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结合教材上的史料或其他史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笔者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设计了一道史料分析题如下: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这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对隋朝大运河进行评价,你赞成哪些观点?可从材料中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但可能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是;这三则材料的观点怎么截然不同呢?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如阅读材料一,可得出结论:隋亡的原因就是运河的开凿。阅读材料二,可得出结论:从正反两方面给予大运河客观评价。阅读材料三,可得出结论:对运河的开凿给予充分肯定。这些观点视角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不同,结论也不一样。通过阅读这些不同的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阅读方法,同时还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进行训练、培养。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8

1 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实用性的课程,在大多数的学校被称为泛读课程,与综合英语或精读课程相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并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由此可见,高职高专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显然与本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其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实际阅读能力。它要求学生准确了解所读的内容,即要求学生能清楚文章中词汇的用法,学会句子的分析,了解相关的背景,以掌握文章的内容。它侧重的是阅读的两个大方向即阅读技能的训练和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课程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尤为重要,目的在于广大学生通过阅读课能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

2 阅读材料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首先,虽然高职高专英语阅读课程教材种类繁多,题材丰富,编排各有不同,不乏地道的或经典的英美文章,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但是翻看其中的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大都以英美文学题材及科普题材为主,在使用这些教材后我发现许多文章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阅读材料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入学生源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偏低,尤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较差,大多学生会反映素材“枯燥”、“乏味”, 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产生了厌读情绪,纯粹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读,,造成的客观后果是教师“逼迫”学生阅读,教学效果极其不理想。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合理,无针对性,缺乏实用性造成教师授课形式死板单一,教学方式不灵活,局限于“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管到底”。其次,从课后习题的设置来看编者更注重的还是考察学生对文章中词汇、句型的掌握,没有把重点放在对篇章结构、体裁框架、写作方法、主旨表达、文化背景等宏观知识。巩固温习多于拓展,多数学生反映课后习题和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没什么差别,更多强调的是阅读速度。

3 阅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3.1 正确认识教学的目的,注重教材的选择。

语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设置更是要求学生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起到实际交流的作用。因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英语阅读教学既要完成阅读技能的培养,又有丰富的信息量的输入。不能让学生把阅读单纯的看为“读”这一简单行为,而是应明白读什么,领悟了什么,又能表达什么因此我们对教材的选取有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广泛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实际性、合理性相结合。教学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如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医学百科、语言文学等;体裁多样包括各种各样的描写文、说明文、辩论文、议论文、文学作品等。另外,还可适当选用一些诸如广告、图表、图示、会议记录等。总之,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使学生尽量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和学习多种知识、了解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各种图式结构。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遵循渐进式,由易入难。在基础阶段,阅读选材最好应以趣味性为主,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兴趣需要动力来维持。人一旦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将成为学习的重要动力。”到了提高阶段,阅读材料的选择更注重知识性、实际性和思想性,许国璋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例如适当选取西方文学作品、权威英美报刊杂志文章。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报刊杂志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创造性,能让学生了解身边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这样教师才能结合有效的阅读教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自编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编写符合本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自编阅读材料。例如结合大一学生的兴趣爱好,词汇储备和认知能力,在开发校本阅读教材时阅读材料时多以饮食文化,旅游胜地,著名的节假日,常用典故等为主,从而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强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和反馈。这些材料具有实际意义必将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编写有意义的阅读材料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编阅读教材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比如近期的报纸摘要,文章评论,诗歌散文,或是结合网络资源,利用电教手段等随时更新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增加课程难度。同时也要将语篇知识纳入自编阅读课教材的练习体系中。课后习题将语篇知识如宏观的组篇模式和微观的篇章结构--信息流程、衔接手段、语义连贯等相结合,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语篇理解,对所读内容预测推理之后进行复述或提出自己的观点。长期下来学生通过练习在长时记忆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络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编阅读材料的练习形式应采用问答题、选择题、框架等多样的形式,真正做到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一、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概述

为了深入研究初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需首先明确何为"阅读教学"、何为"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因此,从"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教学材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对学生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材料中的文字形式的内容,并真正做到理解和领会。在采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基础情况以及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阅读,掌握材料中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环节,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内容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理论、人生寓意等,当学生读懂材料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时,又能从中发现并探索出材料所含范围以外的内容,进而提出自己独有的想法,并为其寻求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因而,阅读教学的宗旨并不单单局限于使学生被动的接受什么,而在于从所获得的只是当中发现什么、创造出什么。

2、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阅读教学模式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环节,即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阅读,进而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和创造。在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内心的好奇,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材料,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对于阅读教学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重几点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规划性,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的问题;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身能力等实际条件,从而与实际教学有效融合;

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充分开阔思维,并能在此基础上有足够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当前,阅读教学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问题设计环节,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和了解,将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总结如下:

(1)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注重所设计问题的数量,人多越多越好,而常常忽略了设计的问题的实际应用性和教学实用性,使得设计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材料知识、发挥创造能力并没产生太大的作用。

(2)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1]

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常缺乏创造性,一直采用经常使用的问题设计法,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新颖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分析

(1)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2]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可以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教学模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科技--计算机电子技术、投影仪器、幻灯片等,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几段贝多芬创作的曲子(变奏进行曲、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教材中所描述的贝多芬,并融入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分享,音乐中的那一部分能体现出教材中所说的贝多芬的特性,以及通过音乐,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哪些其他故事是教材中所为提及的,通过如此的提问与思考的过程,完成阅读教学的内容。

(2)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的第二点原则应为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设计问题,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需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出发进行设计。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的了解,将学生归类,并分组,要求每一组要包含每一类的学生,而具体的分组情况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自身条件上的互补。在分组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的论题,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讨论要围绕"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展开,看这个论题是否正确,在讨论结束后,请两组意见不同的同学进行观点阐述,进而推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3)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在我国汉语的内涵十分深远,因此,在采用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如在上述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当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活动,邀请两组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一次课堂内的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阐明小组内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观点支持、观点反驳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知识的使用技能。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是国民教育的重点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设问题设计环节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两方面阐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10

的实践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项目,做好阅读理解题是直接影响高考获得高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中学英语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材料,其可利用的资源十分贫乏,且内容陈旧乏味,跟不上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词语数量和内容也很有限,学生不能达到大量输入语言的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过多地把学生禁锢在现有的课本知识中,使他们常常处于一个整体的被动环境中,学生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多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影响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生源素质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较弱,学习基础较不扎实,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额外招收的学生,多来自偏僻农村贫困的家庭,其知识面极其狭窄,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多方位知识的欠缺较为严重,基于这种情况,与重点中学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势必达不到提高效果。能不能有一套相关材料,既能调动本校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扩大知识面,来进行辅助教学,是我们一直苦苦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国家教委2000年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毕业生,其英语运用的水平应达到七级要求,其中谈到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文报刊和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3万字以上。刘庆思教授也指出英文报刊的阅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报刊阅读又是当今全球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一大趋势。

基于多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以英文报刊阅读作为新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其丰富的内容,以激发和培养本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在EFL/ESL领域的兴起主要归因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的问世。学习者被认为是具有各自独特兴趣风格、需求和目标的独立个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和编写学习材料时应基于所教班级的具体需求,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Krashen提出的“最佳语言输入”的条件中有一条,是语言输入要与学习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他的输入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Brindley所强调的,使教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在课堂上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的一项基本原则。Cunnings worth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评判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可见,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需求特点是选择适当阅读材料的基础,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最佳情感状态的根本途径之一。

三、英文报刊辅助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 &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陈琳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 Authentic Reading for Pleasure 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2.以知识形成为取向的报刊阅读材料的选择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把视线转向了英文报刊阅读进行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报刊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

(1)时效性。报刊杂志的内容时效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当今国内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闻时事;及当前世界的现状、世界形势的发展等。

(2)知识性。报刊杂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报刊所体现出的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地理、人文、娱乐、体育、环保及跨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

(3)趣味性。报刊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爱好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兴趣,报刊也提供了许多“消遣性”的阅读材料可供选择。如娱乐新闻、明星佚事、体育快讯、时尚热点等,阅读者根据兴趣选择阅读,符合需求理论的内涵。

(4)语言鲜活。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报刊英语反映着日新月异的语言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大量地道的、鲜活的、生动的语言。

(5)词汇丰富。报刊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新鲜词汇和层出不穷的新生词语,包括旧词新义、流行语、外来新词语等。如:双休日(the two-day offs);物质文明(material progress);跳槽(job-hop);缩略语的使用也是报刊语言的一大特点,像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SARS等等,这些在近年的报刊上几乎每日可见的新词及新缩略语还未来得及收入词典。

《学英语》报是我国较早的面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辅导周报。该报具有英文报刊的许多显著优点,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的阅读空间。该报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难易程度适中,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文章涉及热点新闻、时事之窗、校园生活、娱乐天地、明星聚焦等高中学生喜爱的栏目,丰富了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阅读英文材料达到获得信息的目的。《学英语》报分层的版面设计,时尚的亮点,更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文章难易度的分级标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阅读。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11

关键词: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起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教界开始关注并系统的研究早期阅读问题。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早期阅读,有研究者指出:3-8岁的学龄儿童,需要奠定的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内容包括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能力。2、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3、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二、自主阅读能力的概念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绝不是幼儿识了一些字就可以自己阅读的意思,按照自主阅读的核心内容,在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中,笔者认为,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学习阅读”的过程,尝试各种方式,理解阅读材料,学习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关注标记和文字符号,有效的提高书面语的学习。

三、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特点

(一)3-4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3-4岁的幼儿是幼儿园的小班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少,以具体行动思维为主,它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有:

1、喜欢阅读,但是专注的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喜欢和自己生活经验相接近的阅读材料,对自己喜欢的画面,一边看一边口头讲述,重复的词汇较多,讲述语言和阅读材料缺乏紧密的对应关系。

2、对阅读材料中的形象、色彩、造型感兴趣。很少幼儿能关注文字,对文字的关注时间很短。

3、能对自己生活经验熟悉的材料进行想象,但是各种想象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阅读时只注意明显特征,观察具有随意性,或者观察到和故事无关的细节,对故事的发展明显缺乏预测能力。

(二)4-5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中班幼儿的思维开始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是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能感受到初步的逻辑关系,幼儿的阅读能力特点表现为:

1、喜欢益智类型的阅读材料,例如走迷宫、找不同等。在阅读讲述中,增加了书面语,词汇量增加,但缺乏完整性。

2、对阅读材料中的标记和文字符号开始关注,到中班后期,幼儿开始有意的寻找自己所认识的文字,并尝试和图画等阅读材料之间进行联系。个别幼儿出现“画字”的现象,用画画的方式进行“写”下来。

3、尝试解读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根据事物的明显特征,解读画面中隐含的故事情节,处于对图画认识的“空间联系”阶段。

(三)5-6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始丰富,知觉的发展开始完善,意志品质相对稳定,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有很强的目的性。

1、受提供阅读材料的成人影响,大班幼儿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产生一定的偏好,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在阅读中,能用书面语讲述故事,并用“然后”,“接着”“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联系两个不同画面之间的联系。

2、关注文字符号,识字量明显增强,感受到识字在阅读中的作用,对文字符号的学习产生很高的兴趣,同时,在成人和同伴的影响下,对文字的关注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

3、观察力大大的提高,系统性和目的性增强,能观察到阅读材料中的图画细节,并能通过这些细节,预测出故事的发展。在阅读中,能对故事进行评论。

四、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指导策略

(一)自主阅读的环境创设

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需求,班级要开设一个专门的阅读区域,阅读区要求是光线柔和,安静,并让幼儿感到宽松、和谐的空间。根据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可以有侧重的创设自主阅读区域。

1、小班:放置各种软垫、抱枕等软性装饰,区域色调温馨、柔和,有家庭色彩,让幼儿感觉亲切,情绪放松,适合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式的亲子阅读 。

投放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文字少,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阅读材料,提供适合幼儿各种感官参与的阅读材料,如翻翻书。相同的阅读材料可以重复放置,满足小班幼儿模仿阅读的心理需要。

2、中班:创设集中阅读和开放阅读的空间,便于幼儿自由取放,阅读材料丰富,涉及各类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各学科阅读材料进行重点推荐和阅读,丰富幼儿的阅读爱好。

3、大班:增加阅读区域的空间,并摆放适合幼儿书写的座椅,为幼儿的前书写提供环境支持,创设与幼儿互动的“会说话”文字墙面。

和幼儿共同创设阅读区域的活动准则,鼓励大班幼儿参与阅读区域的管理。大量增加自主阅读的时间,使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幼儿与阅读材料多元化互动的价值,宽容、接纳并尊重幼儿的体验方式,在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时,提供教育指导,允许幼儿自由讨论,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在研究中发现,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不同年龄阶段,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并适合经常使用。

游戏阅读法:小班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阅读材料,在亲子阅读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案例:阅读绘本《小玻过生日》

在阅读前,教师出示了小狗小玻的手偶,让幼儿和小玻进行互动,认识并相互问好。教师在游戏中转换成小玻的角色,带领幼儿进入绘本阅读。在绘本阅读中,请幼儿帮助小玻一起找一找,翻一翻,他的好朋友都藏在哪里?请幼儿说一说你的发现。

游戏的阅读方法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的距离,以亲密关系最佳,例如,抱着幼儿一起读,几个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读,适合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身体接触,或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或纠正幼儿不良的阅读行为,在幼儿的阅读中,近距离的鼓励幼儿。

表达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和表现形式,表达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案例:中班绘本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一绘本,讲述的是鳄鱼在看牙医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跌宕起伏,如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呢?教师一是听一听不同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绪状态,二是动一动,用身体表达情绪,三画一画,四找一找。在层层递进的感受和表达中,幼儿充分的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

中班幼儿通过自身的表达活动,在强烈的自我感受中,关注阅读材料中逻辑关系的存在,并逐步去理解逻辑关系在故事中隐含的意义,使幼儿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主动学习寻找阅读的方法。

创意阅读法:通过想象,关注阅读材料中的故事细节,在阅读材料的创新活动中,学会自主阅读。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各种表达表现的技能技巧的增强,词汇量、书面语运用增大,因此这一方法更适合在大班年龄阶段开展。

(三)多方合作,整合有利资源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能只靠幼儿园的活动,需要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有效指导家庭亲子阅读,利用社区、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丰富幼儿的阅读材料。运用多媒体、视频、三维动画等视觉传媒,尝试多形式多通道的现代阅读方式,对阅读保持关注和兴趣。

五、开展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建议

(一)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系统性

按照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阶梯性计划,系统的提供阅读材料,整合幼儿园、班级、家庭、社区等资源,多方面的资源合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目的性

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并按照年龄特点,制定具体并可实施的目标计划。通过明确的年、月、日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游戏性

利用充满趣味的、多样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游戏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学习。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要充分感知幼儿的表现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培养幼儿的阅读策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兢、郑荔,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2]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 3]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4]陈世明,图像时代的早期阅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5]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主阅读,早期教育,2002.5.

[6]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1月

[7]颜晓燕,早期阅读教学的特征,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期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44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输入驱动假设;阅读教学;启示

1 输入驱动假设理论

输入驱动假设理论是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创立的外语学习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语言输入是指学生能够从听到的内容中学习到有价值的语法知识。克拉申指出,外语学习主要包含两种因素:一是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二是学生对语言输入内容接受效率。这里的“输入”是一个重要节点。

“可理解的输入”是指语言学习者听到并能够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难度稍微高于学习者当前语言掌握能力。克拉申将学习者当前语言能力表述为“i”,并将其下一个语言提升目标定义“十l”。这里的“1”就是语言学习者与下一个阶段语言能力的差距。因此,只有学习者能够接触到“+1”的内容时,才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2 如何让阅读成为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2.1“输入驱动假设”与阅读理解能力

Brown(1983)认为,任何语言交流都需要用到四种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沟通的目的。其中听力和阅读能力是领会式技能,是语言感知过程;口语和写作能力是表达式技能,是语言形成过程。因此,听和读是将外部语言转换成内部语言的过程,是语言输入手段,而说与写是语言的输出手段。本文认为,语言输入与阅读教学联系紧密。学生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就越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实践经验表明,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还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有效“可理解输入”建立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基础上

每个英语学习者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速度,阅读方法主要分以下四种:即精读、泛读、快读和批评性阅读。

(1)精读要求保证较高的阅读质量。读者要了解每句话的内容,能够准确分析其句法和结构,搞清楚每个语法难点和用法。

(2)泛读要求扩大阅读信息量。读者要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能够通过上下文猜测新词意思,通过泛读不断养成语言思维习惯。

(3)快读要求提高阅读速度。读者在掌握阅读内容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阅读速度,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批评性阅读是一种要求很高的阅读。要求读者能够对作者立场、文章论点等进行深度把握。

2.3有效的“可理解输入”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其与学生词汇储备基本相当,文章形式以故事、新闻等通俗易懂的材料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之后,可以再选择更高难度的阅读材料,保证其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特别是要将“可理解”作为第一原则。

(1)可理解性原则。根据前面分析可以得知,“可理解性输入”是指“稍高于学生现有语言能力的输入”,它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只要可以向学生传递语言信息,扩大学生语言信息量即可。

(2)粗调性原则。阅读是一种语言输入过程,阅读量越大,学生存储的信息量也就越大,越容易促进阅读水平提高;过细的语言理解要求会产生负面影响。大量广泛的阅读能够不断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储备和大脑思维方式。

(3)趣味性原则。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保证阅读材料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阅读训练效果。

(4)广泛性和多样性原则。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尽量选择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语言知识和信息量,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文化,再到生态环境,不断丰富学生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有效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保证阅读过程中实现有效“可理解输入”。

2.4有效的可理解输入需要降低情感过滤的作用

阅读过程是读者从书面内容中获取信息的心理活动过程。近年来,国外语言学家与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心理对外语学习效果影响十分明显,其中感情因素最为突出。学生情感障碍越多,可获取和吸收的阅读信息就越少。克拉申指出,影响“可理解输人”的感情变量主要有学习动机、态度和焦虑。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范围,帮助学生减少情感因素干扰,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输人驱动假设是克拉申外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我们揭示了语言学习规律。 用克拉申的话来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包含“可理解的输入”,就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输入驱动假设是目前外语学习理论中最权威的指导理论。虽然我国教育界对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可理解输入”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语言沟通和运用,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在大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可输入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思想,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效降低情感过滤,不断提高阅读过程中的“可理解性输入”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H.D. 200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 Cook, V. 2000.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