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诊断学教学论文

诊断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1 20:12:47

诊断学教学论文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对诊断学教学实践进行实例总结,并提出建议:诊断学教师要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重视医德教育和教学方法,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及考核手段。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以输送合格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重视诊断学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笔者在本学期诊断学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

一、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三、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四、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4.3学生反复实践

(1)分小组(每组10人)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被检查者”,另一名学生充当“检查医生”,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检查医生”的手法加以指正。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场指导,并耐心回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2)学生一对一实践。鼓励学生回寝室后2人一组互为检查医生和被检查者对练(可以边看录像边练,力争规范化)。(3)在病房实践。最好选择带教教师主管的患者,以便于交流和沟通。病房实践应采用分组实践加集中重点实践方式。①分组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问诊及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小组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补充问诊及查体不足,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在场指导。②集中重点实践。由带教教师事先挑选有典型阳性体征(比如哮鸣音、湿啰音、心脏杂音等)的患者,见习课时带教教师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上有典型体征的部位,让学生轮流听诊,这样既让学生接触到阳性体征,又不会影响患者情绪。:

4.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步骤为:实践、启发、引导、归纳。让学生分组对患者问诊及查体结束后(即实践),给他们3O分钟的时间复习所采集的病史资料,然后集中讨论;讨论时,就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胸部体检、腹部体检、神经系统体检,辅助检查的结果和诊断由不同的学生发言总结。在学生总结过程中,教师穿插启发、引导,使其描述规范化。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大病历交给教师批改。

五、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诊断学考核方式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2

目前,诊断学的发展使其包括了名目繁多的器械诊断(如各种内镜等)、影像诊断以及基因诊断等内容;而且先进的检查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基因诊断、肿瘤标记物以及螺旋CT、MRI等给临床解决了许多问题诊断。老年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四方面的内容,通过开展诊断学,有利于掌握老年人基本的疾病诊断技能,它通过常见的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等对于老年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拯救老年生命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超过了人口总数的10%,发展老年医学已经迫在眉睫。发展老年医学,提高广大院校的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将诊断学更好的应用于老年人疾病中,有利于我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诊断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问题

2.1师资力量不足

就当前而言,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及社会变化的需要。广大医学院校也开设老年医学课程,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严重滞后。这主要是由于临床教师配备是双轨制,医师兼教师,医疗和教学任务都很重,导致出一种老师少,而学生多的现象。一些临床诊断见习课不得不由一些年轻的医师承担,但他们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和见习课带教经验,这样就是诊断学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前高校中的也很少有人对教学方法、技能和效果进行评估,这也是造成这一现象未得改观的原因之一。

2.2教学模式守旧

受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医学教育中仍然贯穿着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屡见不鲜。教学中仍然以老师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内容枯燥、形式刻板,学生忙于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是单纯机械的应付考试,课上不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多是看书,动手能力也差,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欠佳。此外,大多数医学院校,现在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使学生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机会。

2.3实践机会少,基本功不扎实

反复实践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现在已经有些学生注意到学校中安排的体检手法训练太少,应少讲理论课,多实践,多看病人,分析病例。但随着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不愿意配合临床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工作变得更为艰难。加之学生见习课中的理论内容太多,没有真正达到床边教学的目的,学生实践少,教学效果必然会打折扣。此外,一些医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辅助检查设备可以很容易的做出疾病的诊断,没有必要再反复注重练习手法,导致基本功不扎实。

3改善教学的措施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和熟悉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准备教案。检体诊断课形式多样,以小课形式的体检技能训练课和实践形式的症状、体征见习课为主。以老带新,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规范操作程序和检查方法。建立诊断学师资库,选择熟悉各科诊断方法,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诊断学操作规范的教学师资队伍。

3.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为医学教学方法注入新的生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与信息载体多样性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病例,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种授课形式是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固。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3

1.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准备

教师由主讲人到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传统的高校课堂基本是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是枯燥、沉闷而尴尬的,造成“一人讲,多人睡”的现象。行为导向教学法使教师从主导作用变为引导辅助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师生一起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学生们根据问题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对自己及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再对此进行总结,进而在讨论式互动过程中每名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协调,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实现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的角色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正如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能付出更多的努力[8]。

1.2教学项目准备

课前师生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通过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共同收集教学信息。师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准备多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所有的设计需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自身素质;同时教师需预见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掌控全局的准备。诊断学实践操作教学,需提前了解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双丰收。通过项目教学课前准备,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目标,而且学会使用图书馆及网络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3问题设想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师生课前可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设想,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选出相对较好的问题方案。通过抛锚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对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内容繁多的部分如问诊、全身体格检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求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2实施阶段

2.1组织工作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之前,教师根据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情况建立学习小组,每班约30名,分成5个组,从全班首先挑出5名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组员根据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力量激发每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引导工作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师主要在心理、方法及价值上充当引导者。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心理引导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组员间、各组间学生可主动帮助,教师重点指导,让其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方法引导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但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学习为主,教师多以“总监”的身份出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精神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9]。价值引导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医学生肩负重任,必须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仁爱之心。

3评价阶段

教师和学生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主体。首先,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既是学生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同时也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进行小组互评,各小组间相互讨论及借鉴。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性评价,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同时进行反思小结。教学评价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过程是一个前进的过程,学生的表达、沟通、协作、创新及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4经验练习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学,当整个小组学习过程结束后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学生需对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布置学生课后练习。课后的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实践方法的重要手段,课后的练习与行为导向教学所倡导的连贯式教学的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合理有效地布置教学课后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且还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课堂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互联系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对知识的运用更加深刻[10]。当然,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行为导向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者深思。

4.1师生存在的问题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作用,要淡出主动传授知识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建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应对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加以重视,因材施教;部分学习小组在交流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讨论,甚至有个别学生不参与、个别学生很活跃等,要及时进行引导;引导各小组及小组间开展互帮互助,让学习积极性高、综合素质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组成互帮对;要求各组学生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帮教。

4.2网络平台的使用与建设

行为导向教学法往往需结合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教师与学生可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网络系统的电子举手、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形式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创造性见解或共同话题进行小组或全班广播,以供学习和借鉴,这就要求师生都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同建设好网络资源[11]。然而网络平台的建设,首先师生需共同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习惯进行设计;其次,师生必须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氛围,学生提问能得到师生的及时解答,提问有创新或回答正确,都能得到师生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以增强。

4.3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了诊断学教学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效率,文中分享了作者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套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为诊断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诊断学是门涉及多学科医学知识的综合学科,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学教学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诊断学教学应结合临床医学现状,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构筑新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中心任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1.1重视实践观念的培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在诊断学的教学工作中,本人不断总结、归纳,建立一套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1.1.1在诊断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模型作为直观教具。如各种护理模型、心、肺模拟听诊模型等做为诊断学教学的直观教学用具,使学生用自身的感官体验诊断学所学的体表标志、体表划线及心、肺的视、触、叩、听的正常表现、异常体征以及变化特点。特别是心脏和肺部异常体征的变化,在学校实验室同学之间的相互体检中是体会不到的,而实验室的模拟听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提高学生对诊断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

1.1.2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如在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电图课件,能使学生对所学心电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课件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也能使心电图的课堂教学达到与临床实际应用心电监测更接近的效果,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

1.2注重实践体验的思想。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实践体验的条件。如利用实验室的模拟病房,将诊断学的部分理论教学带进实验室,进行床边教学,让学生做到“实践体验”。例如“胸部正常叩诊音”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练习体检,使学生不仅掌握叩诊的手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心”去辩别几种叩诊音的特点,让学生做到亲自体验、感受并掌握这些叩诊音的特点。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叩诊音的体验和感受不是教师可以用任何生动语言和肢体动作所能表达明白和描述清楚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不仅掌握了身体各部分的正常/异常变化的表现特点,同时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诊断学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手法和检查的内容,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2学以致用,为提高职业能力创造条件

2.1强化模拟实习。建立多功能实验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临床实际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制定模拟实习计划,保证实习质量。诊断学除了加强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训练,还把病史的采集、病历等医学文件的书写做为重点训练内容。

例如,选择典型的病例,找几名学生按照典型病例假扮病人,其它学生分组进行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并根据所收集的临床资料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写完整的病历。让学生从“学以致用”中感到诊断学知识对未来临床工作的重要用途和应用价值。

2.2重视技能考核。应制定一套完善的诊断学技能考核体系,将诊断学的技能考核成绩纳入总成绩管理,提高技能考核占总成绩比例,并将诊断学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前临床实习的资格标准和临床实习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诊断学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强化其诊断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并经重新考核合格才准予进行临床实习。在制定技能考核方案时,为突出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紧密联系的特点,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能够充分突出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和临床实习、临床工作的实用性。通过技能考核,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大幅度提高,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提高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举办学科技能比赛。诊断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除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心电图部分。通过集中训练,按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也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3强化综合实践能力

3.1开展课间实习。医学现象比较复杂,即使在模拟病房进行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内容也是比较局限的。将诊断学的教学由学校课堂、模拟病房转移到实习医院的病房,开展诊断学的临床课间实习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医院病房按系统选择典型的病例让学生真实体验各系统疾病的异常体征,并要求与人体正常表现相比较,根据询问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资料,学生学会在真实工作中如何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学会根据临床资料为病人做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在收集临床资料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真正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及方法。

3.2开展病例讨论。一病例讨论一种是课堂上,收集典型病例开展病案讨论,以讨论的形式讲解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方法:说明临床诊断的方法及诊断的步骤、原则。另一种是课间实习后,教师根据课间实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所见到的真实病例进行病案讨论。无论哪种形式的病例讨论,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病例讨论活动。讨论内容为病人的病史、异常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病例讨论锻炼学生了思维、体验和探索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也让学生感受到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临床工作的严谨性。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目的增强学生对中医望诊的直观认识。方法根据教材编排体例,分章节收集相关病理图片1630张,采用MicrosoftPowerPoint文件格式制成电子幻灯片,存储于计算机,让学生自主的点击文件,观察常见病症的形态学特征;并拍摄名老中医临证视频10例患者,动态记录其诊疗过程。结果提高了中医望诊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视觉在病理图片中得到客观训练。结论本系统对强化中医诊断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一定辅助意义。

1引言

中医的实验教学究竟应如何完善?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在望诊的课堂教学中,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对中医望诊之病变形态学的描述,往往是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缺乏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解决中医望诊教学“光说不练”的窘境,我们研制了“中医望诊训练系统”(国家专利申请号200820053104.9),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医望诊的直观感觉能力,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2研制方法

2.1研制目的

该系统研制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常见病变之部位、形态、颜色、范围等直观视觉变化,掌握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提高病症望诊的识别水平。

2.2研制手段

按“十一五”《中医诊断学》(新二版)教材体例[1],采用目录分级方式,将“望诊”分五个一级目录文件名、二十二个二级目录文件名,一级目录文件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舌诊,在一级目录文件下,根据教学内容又分若干个二级目录文件,在二级目录文件下,还可再分若干个三级目录文件。如局部望诊(一级目录文件)——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皮肤(二级目录文件)——望头部(三级目录文件)——头颅、囟门……。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各部分通过点击目录的方式进入,各部分的结尾均有链接点可以顺序进入下一个部分。学生可依自身的需要任意点击进入,既可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又可灵活调整顺序。

2.2.1素材库的建立

典型图片的收集: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医院临床实际病例的图片;或在相关书籍进行图片扫描;或在医学影像资料中抓拍图片;或在网络中找到相关的图片资源。其中跟踪拍摄住院患者的舌象的动态变化,从治疗前的焦黑苔、治疗中的厚黄苔,到治疗后的薄黄苔,加之对应的病证的变化,使学生对舌的动态变化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而是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诊疗视频的拍摄: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在征得全国名老中医——郭振球教授的同意下,每周在郭老门诊期间,跟踪拍摄郭老临证实况,从接诊时的医患问答、望闻问切,到写病历、开处方的全过程,实时录音录像。包括初诊、复诊、再诊多次全程记录,通过患者服药治疗后的病症变化,以及通俗的语言表达,来反映中医诊断的客观可靠性。从而解决新校区上基础课,学生见习难的困绕。有助于学生动态、直观地认识疾病的症状体征。临床资料直接来源于临床,不仅真实可信,而且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2.2.2图片的处理

收集到的图片素材在归入素材库之前,要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色阶、亮度、对比度等的处理,以取得最佳效果,在MicrosoftPowerPoint中直接插入图片,另加一段2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3应用情况

3.1学生每三人一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改变教师采用多媒体组合同步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编辑图片,展示各种病态特征。采用望诊真实图像,直观与思考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教学中领会要领,增强记忆,开阔思路,使得望诊内容更具客观化,在模拟的临床背景下回答问题,用量化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临证能力,解决了临床考核的量化问题,对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中医诊断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教学中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显得十分重要。以往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既不能全面客观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基本技能,也不能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改革为综合性考核,理论测试占80%,操作训练(包括实验、四诊操作)占20%。从多方面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向创新型、能力型的转化。

4讨论

4.1教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实验教学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如何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学生,是中医医学教育的新问题。中医望诊教学应强调直观性,将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课堂形象教学、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的训练型教学模式。将一些语言描绘很难准确表达的病证体征,用医学图片的形式展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识别能力得以提高。

实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以激发,由单纯“被动实验”过程变为“积极思维”创造的过程教学。为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技能培养体系进行了优化,将原附属于理论教学且较为松散的实验教学(理论教学90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改为集中地、系统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实行单独综合设课——《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课程,单独考核。

4.2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中医专业技能的专题训练,使之尽快完成从“学”向“用”的过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望诊的识别内容模糊相近的困惑,如面色淡白与面色苍白、腐苔与腻苔等,需不断强化训练,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多为教师单向演示,缺乏互动功能,难以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场景的训练。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图片直观性强,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从而准确地表现望诊中的望神色形态及望舌;视频录像可以展现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全过程,将临床示范病例与临床见习相结合,展现了形象、动态、直观的特点。

4.3实验教学的探索中医诊断的主观因素较多,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因此,训练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有一定难度。我们以具体病案为中心,在名老中医与患者之间的望、闻、问、切四诊过程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结合,启发式、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在临床辨证的准确率。

5结语

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使传统的中医诊断学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信息量少的缺陷。既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规范教学与考试,提高教学效果,对优化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资料更新的问题,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中医诊断未纳入的新型传染病,临床客观存在,古籍未有记载,是否也要纳入“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素材库?是个值得商榷与更新的问题。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课程思政;诊断学基础;教学方法;人才培养

1诊断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专业课程大多以专业知识传授为首要目标,而严重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本末倒置的。以诊断学基础课程为例,诊断学基础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其基本理论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原理和建立诊断依据,诊断学基础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应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医学生的崇高理想、奉献精神、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等内容,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3如何将思政融入诊断学基础课程

如何融入,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诊断学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首先本门课程是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学,要求讲授内容科学严谨;其次,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内容量大,而学时有限,最后,授课部分较多,每个部分内容又都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每堂课都机械的、教条的安排德育内容,使思政体系化、系统化,甚至是把专业课程改成思政课程,都是不科学的,而应结合本门课程实际情况,寻找德育元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地体现德育教育。根据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实际,诊断学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人文关怀特别突出。课上主要选取绪论、症状诊断学,尤其在问诊、检体诊断、体格检查实践技能这3部分内容地讲授与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课下应用信息化技术,使用网络平台向学生传播相关的德育内容并反馈,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反馈的结果,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

3课程思政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

3.1统一思想

诊断学基础关于绪论的讲授就要增加德育内容,从第一堂课就应该使医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动力。笔者选取国内外经典故事,如扁鹊见蔡桓公,伦琴射线的发现等,以本门课程视、触、叩、听等基本检查方法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课上积极讨论,提高学习兴趣,树立精神榜样,在无形中培养医学生的崇高理想。

3.2医患沟通

诊断学基础关于问诊的学习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医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诊断学基础传统课堂上讲授问诊技巧与方法时,概括性极强,涉及人文关怀等内容既少又没有突出强调。问诊技巧与获取信息的数量及质量息息相关,因而直接影响诊断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总结了20多条问诊方法及技巧,其中涉及大量人文关怀等内容。例如:(1)问诊时医生要注意个人仪表和友好的态度,有助于发展医患的和谐关系,并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以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病史资料。相反,粗鲁或冷漠会丧失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而无法获取真实资料。(2)友善的举止。包括视线接触和肢体语言等,与患者之间不要有任何遮挡,注视患者要恰当,交流时最好采取前倾姿势注意倾听,适当的时候应微笑或点头示意赞许。(3)医生应妥善地运用一些赞扬与鼓励的语言,促使患者与自己合作,间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患者受到鼓舞而积极提供信息。(4)提供一些其他帮助或建议,如鼓励患者设法寻找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建议去寻找一些公益团体与慈善机构的帮助。(5)鼓励患者提问。问诊时,让患者有机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可能会想起一些重要的相关信息。最后问诊结束时能明确地讲明今后的计划,如检查、休息、用药、手术等,以及预约下次就诊时间,如预约1个月后复查等。如果在谈话结束时,未告诉患者今后的打算,患者离开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3.3全身体格检查

诊断学基础关于体格检查实践技能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学习全身体格检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规范的工作行为、系统有序的体格检查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体格检查中人文关怀的内容也应明确体现,全身体格检查应做好准备工作,检查者着装整洁规范,严谨认真,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检查前要告诉患者查体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医师将患者带到检查室或有遮挡的检查床检查。男医师检查女性患者应有第三者在场。要遵循一定的检查原则,全身体格检查要按照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进行。既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也要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变动,并方便检查者操作。要注重加强医患交流,检查过程中的医患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精神鼓励,而且可以及时补充病史资料。如检查到哪里,询问到哪里,可以补充系统回顾的资料。检查结束时要向患者说明重要发现,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步的检查计划等。对有些体征不能正确解释时,及需要保密的事项,不可随便解释和告知,以免增加患者思想负担或给医疗工作造成干扰。

4关于课程思政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调查分析

通过实际的学生调查问卷,反映出一些关于课程思政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一些客观现象。在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上,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半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当配合互联网与先进的教学方法时能够提高效果。思政与专业内容在时间分配上,有30%的学生认为1∶7较为合理,30%学生认为1∶39较为合理,这2种说法都很客观。以1学时40min为例,5min思政内容,这些时间可以进行设计,35min保证专业理论的教学。如果是1min,思政内容就需要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中,无论哪种方式或比例都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选择与设计。如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提出“课堂思政5min”特殊教学形式。即:在90min的专业课堂教学中,每次都要抽出5min给思政教育[4]。见表1。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84-87.

[3]徐启江,周波,闫海芳.“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15-18.

[4]邵璇,张礼慧,高俊山.双一流建设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9(21):107-109.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小班课;多元化回归分析;见习报告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84-02

一、引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其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及仪器检查。诊断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员掌握物理诊断与实验仪器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习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及其他临床各科奠定共同的基础。所谓物理诊断是指医师通过询问病史.视、触、叩、听的查体及简单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等)来收集疾病反应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思考和判断。尽管医学检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物理诊断学仍然是诊断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份[1]。而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已成为国内外物理诊断学教学的标准形式[2,3],在过去20余年的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独生子女在不断增多,大学入学新生的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学习精神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由于近年来医学院校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改革,在全国各地各类大学均在扩招的大气候下,医学生的来源越来越广泛、医学生的专业班次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医学教育本身课程深奥复杂、大学学生的管理相对宽松等特点,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学生状况。因此,为了教学的需要,研究新情况下医学院校物理诊断学小班课的教学的改进措施已刻不容缓[4]。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我校2005级医学本科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实证分析,对医学生小班课的表现和期终考评之间进行了多元化回归分析,试图建立一个模型回答下面两问题:1、小班课教学对医学生的物理诊断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哪一个影响最大?2、是否可以依据平时表现的量化指标来对期终考核的成绩进行预测,从而对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强化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5]

二、资料与方法

采集我校医学本科生36人(其中军医临床专业16人,海军临床专业8人,麻醉专业12人)的物理诊断学期终考核的成绩,包括听诊[6](占总评10%)、病历(占总评10%)、手法(占总评10%)、录像(占总评10%)、理论(占总评60%)和总评[7]的这6类数据,同时采集以半定量的评价方式得到的医学生小班课课堂回答情况的评分(评价标准为: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或者一言不发评为差;回答问题时完全正确评为好;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和物理诊断见习报告的成绩[8,9]这两组数据。然后我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首先确定解释变量和因变量,具体说明见表1。我们选择课堂提问作为医学生平时表现的代表变量是因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并且最为重要的手段[10],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的好坏是衡量学生平时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也选择了物理诊断见习报告的成绩作为医学生平时表现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因为物理诊断见习报告在物理诊断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11],对于它的书写的正确程度可以很好的反应医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的学习效果,之所以引入专业之一变量是因为不同专业的基础是有差别的,引入后可以使回归方程更好的解释因变量;不引入年龄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这批学生是同一级的,年龄上无差异,不引入性别是因为全是男性,在回归方程中是一个常数,不引入分组,是因为36个同学虽然分为3组,但授课老师,授课方式,授课学时都是一样的。在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后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取双侧α=0.05.

表1:变量描述和计量说明一览表

三、模型的建立和统计结果

我们建立以下回归方程,分别构建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分项及总评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方程,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试图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1)tingzhen=a0+a1 tiwen+a2 Jxbg+a3 major

(2)bingli =b0+b1 tiwen+b2 Jxbg+b3 major

(3)shoufa =c0+c1 tiwen+c2 Jxbg+c3 major

(4)luxiang =d0+d1 tiwen+d2 Jxbg+d3 major

(5)lilun =e0+e1 tiwen+e2 Jxbg+e3 major

(6)zongpin =f0+f1 tiwen+f2 Jxbg+f3 major

根据SPSS11.5计算的结果,归纳于表2;

表2: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代表双侧检验在0.05上显著。**代表双侧检验在0.01上显著.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型1(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听诊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的,说明物理诊断学小班课的平时表现与听诊考核成绩是有线性相关的,这与我们平时的想法是符合的,即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可以明显改善医学生心肺听诊的水平,并且其中物理诊断学见习报告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故我们可以根据医学生平时的物理诊断学的见习报告来预测医学生心肺听诊技能的掌握情况。模型2(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病历书写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也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的,证明了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可以明显改善医学生病史采集的水平,但专业成为了最大的影响因素,故提示我们学生的基础超过了他们在物理诊断学小班课上的表现,说明在病史采集方面我们小班课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法,比如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等[9-12]。模型3(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手法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无统计学意义,模型4(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录像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主要是由于基础的差异造成的,因为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的差异,而课堂平时表现与录像考试成绩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从上述两个模型中的得到的结果似乎与我们原先的想法不符,因为物理诊断学小班课其初衷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手法的掌握水平,而根据这两个模型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性,那原因在哪儿?我考虑可能与手法学习的特殊性有关系,因为手法学习不像病史采集、听诊等技能,它对于课后的练习的要求特别的高,统一的传授正确的手法后,如果课后不进行大量的练习,很容易遗忘,这一点与听诊不同(听诊往往可以根据音频资料考前反复的练习来得到提高),而手法如果平时不认真练习的话,考前冲刺的难度很大,往往能做到行似但达不到神似的地步,故课后学生练习这一块有待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13-15].模型5(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理论考试成绩之间的回归模型)不统计学意义,这个是符合我们的教学规律的,因为理论考试中有一部分(40%)是心电图的成绩,而小班课不传授心电图,故考虑两者无线性相关。最后一个模型(课堂提问、见习报告、专业与总评之间的回归模型)是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小班课见习报告的影响的因素最大,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再一次证明了物理诊断学小班课见习报告可以作为对学生物理诊断学掌握水平的预测因素的可靠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讨论

物理诊断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特别是循证物理诊断学的兴起,使古老的物理诊断学又焕发了青春[16]。并且目前国内外对物理诊断学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有很多的研究[17-20],我校对本科生的物理诊断学的小班课教学也有着丰富的经验[21],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小班课教学的效果,本文进行了一次实证分析,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比如说,在手法教学中,我们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课后的学生的自觉的练习对于手法的成绩影响可能是很大的,故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设小组长,对学生课后的练习进行监督,并且给予记录,同时在小班课中专门进行手法纠错,对于手法的掌握情况不好的学员进行专门的强化练习。同时物理诊断学小班课的见习报告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对各项成绩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见习报告的情况大概预测哪些同学技能掌握情况不好,可给予单个辅导,既避免了多个辅导对教学造成的压力,又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时又避免了大班课一起辅导效果较差的缺点。从而使那些学得好的有更多的时间学的更好,而学的差的能跟上全班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当然本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样本量不够,无女性同学,课堂回答的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改善,但是我想随着循证物理诊断学的发展,循证物理诊断学教学也必然会有飞跃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我国的物理诊断学教学,我国的医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曾祥义,冷恩仁.对物理诊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建议[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6):120-121。

[2]官兵,范敏娟,赵公芳,等.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38):234-236.

[3]Rose Hatala,S Barry Issenberg,Barry Kassen,etal. Assessing cardiac physical examination skills 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real patients:a comparison study[J].Medical education 2008(42):628636.

[4]王剑.现代医学生课堂提问影响因素及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2765-2767。

[5]垒发光,刘同刚。强化技能目标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22-123.

[6]Finley, Sharratt, Nanton, etal. Auscultation of the heart: a tri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versus computer-based independent learning[J]. Medical education 1998, 32(4): 35761.

[7]杨玉珍,欧阳金芝,刘文励.改革物理诊断学技能考试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与社会,1996,9(3):72-73.

[8]杨文领,聂颖,丁艳苓,等。医学生物理诊断学见习报告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75-77.

[9]樊瑞芬,白宝银,李双兰。“双主"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4):301-302.

[10]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45-47。

[11]Mathieu R Nendaz,Georges Bordage. Promoting diagnostic problem representation[J].Medical education,2002(36):760766.

[12]Csy Chan, Yt Wun, A Cheung. Communication skil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any room for improvement how much can it be improved [J] Medical education 2003(37):514526.

[13]周进祝,陈随道,陈俊元,等。强化全科医师体检技能培训提高物理诊断准确率[J]。继续医学教育,1998,12(3):18-20.

[14]R C McGraw,H M O'Connor.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clinical skills[J]。Medical education 1999(33):572-578。

[15]C Pfeiffer,H Madray.A Ardolino, etal. The rise and fall of students’skill in obtaining a medical history[J]. Medical education,1998(32):283-288.

[16]David L,Simel,程超,等.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循证物理诊断学[J]。循证医学,2003,3(1):43-44。

[17]A S Dixon, C L K Lam,T P Lam . Does a brief clerkship change Hong Kong medical students' ideas about general practice [J] Medical education 2000(34):339-347.

[18]Paul F Wimmers , Cha-Chi Fung. The impact of case specificity and generalisable skills on clinical performance: a correlated traits- correlated methods approach[J]. Medical education 2008(42):580-588.

[19]Jim Crossley, Helena Davies. Doctors’consultations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 model of competencies, outcomes and confounding influences[J]. Medical education, 2005(39): 807819.

[20]Nuala P Kenny1, Brenda L Beagan. The patient as text: a challenge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education,2004(38):1071-1079.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影像诊断也成为各类医学院的重点教育内容。《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基于图像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应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然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独立开来的,先完成了理论课程后再进行实践课程的操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医学人才的需求。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医疗事业需求,必须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该文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期为医学事业培养出影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优势

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部分,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得教学效果更佳显著。对于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同一教学场所完成,既达到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巩固,又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参观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1]。一般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既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去医院参观学习,也可以在实验室里动手操作完成,达到真实的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以往死板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所应做出的努力

对影像技术专业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对其他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革及调整,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介绍。2.1教学环境的一体化改革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必须辅以影片的分析及判断,课堂教学时通常会引入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教学。而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配套的软硬件教学设施,保证足够的教学设备以及仿真的实训环境。为保证理实充分结合的教学,需要配备投影仪、数码摄像机、PACS系统、超声或核医学诊断影片、各系统教学用MRI、CT或X线影片等[2]。2.2配套教材的一体化改革在进行影像诊断学的一体化教学时还需要有匹配的教材。以往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在教材上多偏重理论知识,具有十分系统化的知识点,而缺乏实践课程的设计及安排,一体化课程无须过多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扩展更多的知识点。教材改革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细化分类,例如超声诊断、放射线诊断以及其他影像学诊断的内容,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科学合理地开展技能训练项目[3]。同时,还可编写配套的电子教材,在其中分享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及图片分析,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保证教学的实用性更强。2.3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改革影像诊断学是通过对病患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进而作为病情诊断的依据。在教学时,需要依靠实际的临床需求进行课程设计。为保证理实一体化的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借助多媒体资进行病例及图片的重点评析,还可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方式。模拟临床医师对病情诊断的过程,设计出病例分析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引导,激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对病情特征进行分析[4]。学会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3教学做一体化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实践探索

3.1研究对象该文对影像技术专业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的实验主要针对2014级影像专业2班与3班的两个班级学生作为实施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每个班级均有35名学生。3.2实践方法将教学内容《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该次研究的实践课程,对两个班级均进行X线诊断环节的学习,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任何疾病,总结归纳各种影像学特征,做出病情评估,并完成实验报告[5]。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训练,3班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2班采取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模式,最终以调查问卷的模式评估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比较在两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两班学生认为所采取教学模式对临床指导是否存在意义的比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共安排40个课时完成,主要具有下述几项任务:(1)在明晰此次实验目的后对影像学检查进行模拟演练,进行检查申请单的填写;(2)分组完成影像学检查及拍摄;(3)完成影像学资料的后期暗室操作工作;(4)对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及分析,总结影像特点,并判断是否异常;(5)对影像资料进行报告的书写,做出正确的评估判断[6]。3.3实践结果此次实验完毕后对两个班级的实验完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从表1可知,3班学生学习成绩达标的占比71.4%,明显高于2班的34.3%,且未达标的占比0.0%,明显低于2班的2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实用性。从表2可知,3班学生有80.0%的人认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未来的临床指导意义重大,而2班对课堂教学的临床指导意义仅有28.6%的学生认同,其中34.3%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独立开来的教学模式无临床指导意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效果上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还可保障教学的实际价值以及临床指导意义,与时俱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隽.循证影像诊断学在影像实习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72-1873.

[2]唐曦,吴少平,黄丽,等.《医学影像诊断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0):1002-1006.

[3]李小虎,张国兵,余永强,等.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6):563-565.

[4]曾燕,赵建农,谢微波,等.医学影像诊断学消化系统教学体会[J].重庆医学,2006,35(16):1520,1526.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9

总结传统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述模拟化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该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的优势及意义,旨在推动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关键词:

诊断学;翻转课堂;模拟教学;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入门学科,是医学生学习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诊断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诊断学实践教学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反复实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诊断学实践教学,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课为主、技能操作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改革诊断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诊断学模拟化教学取得的成功经验,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

1传统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当前医疗环境的影响,诊断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只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学习。近年来,虽然部分院校实施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PBL、CBL等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往往缺乏实践机会,影响了学生诊断学技能的提高。(2)临床诊断学知识繁杂,心肺听诊尤其心脏瓣膜杂音的听诊以及腹部肝脏、脾脏等脏器触诊是学习的难点,如不反复实践,初学者难以掌握。此外,临床上有阳性体征的患者相对较少,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见到的病种及阳性体征越来越少,多数学生反复见习同一位患者,造成患者不愿合作。(3)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部分住院患者不愿配合临床教学,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日趋减少,学生诊断学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及考试评价方法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模拟化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模拟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内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在诊断学教学中实施了模拟化教学模式[1-2]。例如大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配备了多媒体模拟人系统,结合多年模拟教学经验,开展了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模拟人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模拟化教学组学生技能操作成绩明显提高,对教学整体满意度达97.6%,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并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3]。模拟化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不仅有利于学生操作手法的训练,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但模拟化教学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模拟人的体征有些失真,模拟人不能进行交流,模拟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实践教学。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率先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外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其颠倒了传统以授课为中心的学习顺序,即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完成低级别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的学习,即通过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分析、运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对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有研究小组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眼科理论课[4]、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5]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诊断学教学效果,但是还缺少相关教学经验[6-8]。笔者2014年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药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观摩学习了该校对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药物动力学课程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参与教案和教学视频制作,上课并与授课教师、辅导教师及学生交流,学习了他们的教学经验[9]。本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尚属初次尝试,现将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4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4.1课程安排

学生在上诊断学实践课之前统一进行诊断学理论课学习,接下来的实践课在实验室完成。心、肺、腹部检体实践课分成3个模块,共12学时,分3次课,每周1次课4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4.2课前教学设计

组建诊断学实践课带教教师团队,由资深教授对其进行培训,统一检体标准;根据每个模块的难点、重点编写教案,给出难易适中的课堂测试题、病例题和课后思考题;录制教学视频、制作视听材料及多媒体课件;建立具有诊断学实践课特色的主客观结合的考核评价系统,编制调查问卷。坚持集体备课,上课内容及进度按照教案进行。教师在每个模块开始上课前一周将教学视频、视听材料或多媒体材料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在上课前自行观看相应模块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14~16人。

4.3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在线完成答题。随后教师对本模块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学生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播放录制的教学视频,给出相关临床病例题,学生相互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评价。随后各组学生之间两两进行正常查体,然后到多媒体教室应用多媒体模拟人进行异常体征查体训练,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手法。一个模块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下一个模块学习需要预习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同时学生需要完成相应部位检体操作内容的实验报告作业。下一次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4.4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方法

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做出考核评价,包括平时成绩、操作测试、理论测试和问卷调查四部分:(1)平时成绩:将课堂测试成绩及出勤情况计入期末总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课后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2)操作测试:采用心肺听诊、腹部查体电子模拟人系统对学生进行心、肺、腹查体基本技能的操作测试,从操作程序、动作要领、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考评,给出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3)理论测试:期末诊断学理论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的40%。(4)问卷调查:对学生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训练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进一步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调查问卷包括以下条目:教学视频资料、学习主动性、实践操作水平、课堂讨论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学生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5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意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操作测试成绩优秀率达100%,理论测试成绩优秀率达90%。这说明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具有明显优势。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应用模拟人进行异常体征教学,缓解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多而异常体征患者少的矛盾,有效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相关知识,课堂上充分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诊断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真实临床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认识较多异常体征,掌握检体方法,培养临床实践技能。

6结语

随着诊断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模拟教学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诊断学实践教学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新莉,纪卫政,徐新娟.应用多媒体模拟人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69-70.

[2]张悦,刘巍,李金鹏,等.应用电脑模拟人系统提高医学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51-53.

[3]王莺燕,李春艳.模拟特色化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605-608.

[4]朱莉,卢舜飞,董海娜,等.翻转课堂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96-399.

[5]李蓓,刘源,刘文佳,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4):402-405.

[6]朱冬菊.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74-75.

[7]张学军,尹长江,杨坤宝,等.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1-12.

[8]钱红,黄民江,刘理静.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2):1674-1675,1680.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U5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49-01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对各门临床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桥梁过渡和支撑作用,也是一门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虽然实验诊断学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具有内容多、较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能与实践相结合就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重点注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检验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实验诊断学要服务于临床和服务于病人,一定要以疾病为中心。因为它是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诊断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临床病例来分析讲解。通过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病例展开深入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生硬的实验诊断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极佳[2]。

1.2授课内容与实际检验仪器相结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检验仪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学时数限制,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理论课上不能一一介绍,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实验课时间来弥补理论课的不足。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某个检验项目的测试,这样学生从了解认识实验设备仪器开始,逐渐认识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过程、临床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检验项目的理解认识;同时,通过仪器的学习和使用,接触了医学检验和实验诊断的前沿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挑选资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向学生介绍医学检验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补充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等教学内容[3]。在教学内容上的补充,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形象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课程中,包括很多原理及图像,如果采用平时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的加入,增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了非常感性的知识。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课件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Flas形象生动、具体逼真,便于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又根据近年来多次再版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制作了1100多张教学幻灯片,不仅教师可以应用于实验诊断教学中,而且发表于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上,网站上还提供了学科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详解,图文并茂,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对于难点知识的查阅和学习。

对实验诊断学教学和学习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

3根据培养方向,合理进行考核管理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因此实验诊断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诊断学课程的需要,我们在实验课中采用了“笔试+操作”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实验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涉及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实际操作考试,则考察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双向的综合评定,更好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验诊断学承担着为医学生打基础的重任,是大多数未来医生接受系统规范实验室训练的唯一机会,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医生质量的好坏。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应该适应形势,探索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系统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为临床医学生早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虹,李智,盛红华. 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ISO9001体系 教学诊断与改进 运行机制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建设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2015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在全国职业院校逐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进一步要求“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保证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支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作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将ISO9001标准体系引入职业院校,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意义

“诊断”一词从医学角度定义,是指医生在全面检查病人之后,判断病症及其发展的过程。近年来诊断的概念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通知》中明确“诊改”工作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目标,聚焦专业、教师、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质量监控等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过程”,是引领职业院校构建反思意识、提升教学质量、追求内涵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

从质量管理角度出发,职业院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职业院校进行教学诊改工作,需要客观地总结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反思当下教学现状,分析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其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有利于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诊断与改进,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诊断结果如何落到实处,需要一定的保障体系。最后,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职业院校逐步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切实发挥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主体作用,落实责任主体,引导职业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构建教学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的理论依据

将ISO9001标准体系引入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国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率先使用IS09001来保障教学质量的国家是英国。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学校通过借鉴ISO9001思想建立诊改体系,形成制度、运行体系、保持体系和持续改进,从而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质量进行监控。在此基础上,诊改方针、目标的确定以及ISO9001所要求的内审、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等程序不断促进学校的自我完善。

三、基于ISO9001标准的教学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

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理论,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原则,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且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1.建构教学诊改流程

根据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设计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体系的总体指标,坚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标准与彰显特色相结合,质量监控与数据分析相结合,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的“一个核心,四个结合”原则,梳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管理、教学量化考核、教学行为规范等问题,制定相关的标准制度和控制重点,建构教学诊改流程。第一,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本校|量年度报告。第二,院系内部自我诊断。院系内部对照控制重点进行自我诊断,发现问题、查找根源、综合分析,最后制定解决改进问题的方案,提交内部质控报告。第三,学校进行复核。复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复核结论反映院校自主诊断结果、改进措施与专家复核结果的符合程度。学校层面对照内部质控检查进行复核,问题不一致,在规定时间内改善,绩效考核时根据不同改善完成时段加不同分数,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应用到绩效考核当中,从而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改进螺旋递进。

2.设计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框架

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框架由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质量四个横向部分以及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部分组成,包括了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条件,中观层面的教学质量标准、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活动组织,微观层面的教学活动计划、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反馈的过程质量体系。职业教育最终人才培养成果由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的人才资源优质情况、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程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等层面的输出满意度构成。在组织机构方面,职业院校内部设置质量管理办公室,建立质量管理部门、系(部)二级单位和学生企业三位一体的质量组织保证体系,制定工作制度标准。

四、新形势下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思考

一系列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文件的出台表明,通过诊断改革实现学校质量的自我保证、自主发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的共识。但“诊改工作如何与学校日常教学有效对接”“教学诊改工作如何开展”等许多问题仍处于探索当中。因此,新形势下对于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思考,首先是要树立职业教育现代质量意识;准确把握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切入点,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自我诊改常态化运行机制;搭建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

1.理念先导: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意识

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特色、教W特色和专业特色,树立发展性、多样化的质量观。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上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反映在学校的质量文化上,质量文化的塑造,从训练到态度的转变,到行为的转变,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保证”时期,主动式的预防质量风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2.体系为基: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中心,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全面提升。内部质量保障是对有效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评价的一个改进循环系统,其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和管理过程始终,形成内部质量保障的常态运行机制。同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全方位人员的积极参与,对于利益相关方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企业雇主的诉求要引起高度重视。

3.自我提升:建立自我诊改常态化运行机制

制定完善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诊改工作稳步推进。对实施的各项工作组建实施绩效考核性诊断制度,根据不同改善完成时段赋予不同奖励,从而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超越既定目标;同时各组织层级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与职责担当,制定具体的诊改工作标准,将测评结果与部门的绩效挂钩,对未完成任务或者出现差错的根据制度标准进行问责,以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形成质量保证运行体系的动力机制。

4.平台支撑:搭建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挖掘平台功能,发挥状态数据在学校诊改中的作用,利用状态数据进行趋势预测、风险防范,完善质量预警功能,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诊改教学工作,从而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为管理工作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提供支撑。

5.加强管理:建立诊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

职业院校按照报备的实施方案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严肃工作纪律,将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名单、复核应公示的材料以及复核结论、结果等集中公布,接受学校内部各方监督,同时复核工作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2]周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2).

[3]解春梅.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6(6).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12

摘要塔里木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在电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源。从图片资料、视频资源、电子图书、参考网站、教学课件、试题集及参考答案、电子教材等7个方面论述了兽医临床诊断学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情况,以为其他相关课程的电子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电子教学;教学资源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临床课程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课程的一把钥匙,对于培养学生基本诊断知识、基本诊断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是校“十一五”重点建设课程,也是校精品课程,在电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源。

1图片资料

兽医临床诊断学主要包含三大内容,分别为症状学、方法学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论。很多症状单靠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明白,若辅以图片便会直观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图片资料的搜集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一是临床搜集。课程组教师通过带教实习、基层锻炼、科技服务、课题研究以及门诊值班等途径搜集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典型症状图片;二是参考书扫描。一些优秀参考书如《牛病彩色图谱(第二版)》《犬猫疾病临床图谱》以及《猪病诊断彩色图谱与防治》等书中的图片典型而清晰,可通过扫描手段获取,作为课程重要的参考资源;三是QQ群征集,为了更好地进行辅助教学,课程组建立了兽医临床诊断学QQ群,该群以历届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主,此外还有一些从事畜牧兽医生产实践的人员,通过他们可以搜集到很多和课程有关的图片,用于课程教学[1]。

2视频资源

视频教学具有连续性、典型性和重复再出性,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方式之一。在再现方法操作上优于图片资料,因此可将兽医临床诊断学基本诊断方法及常用临床操作技术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上传课程网站供学生在线观看,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开阔视野,锻炼诊断推理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及规范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现场诊疗过程制作为视频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视频资源可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3种:一是示教视频资源,即将临床基本诊断法和常用治疗技术,通过课程组讨论和实践,规范操作要领,然后录制成视频资源,上传网络供学生使用;二是临床诊疗视频资源,即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将遇到的典型病例以及具体的诊疗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后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源;三是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即将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请专业人员用摄像机录制下来,通过技术处理,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观摩的教学视频资源。

3电子图书

课程组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100多部与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电子图书,如《临床检验手册》《宠物疾病诊疗手册》《牛病防治大全》等,动物涉及到牛、羊、猪、犬、猫、鸡、鸭等多种动物,内容涵盖了动物的饲养管理、疾病诊疗、防治方法以及实验室诊断等。电子图书资源通常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想了解某方面知识的在校学生,或从事生产实践的已毕业学生,或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以供他们参考使用[2]。实践证明,该电子图书资源对提高上述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参考网站

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了84个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网站,其中外文网站74个,中文网站10个。在外文参考网站中,涉及到兽医学科的各个方向、各种组织及各种动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如小动物诊疗技术(courses.vetmed.wsu.edu/samdx/home/)、兽医护理学(斯坦福医学院)(med.stanford.edu/compmed/animal_care/guidelines.html)、内科临床问题解决方法(vet.ohio-state.edu/assets/courses/vm718/index.html)、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提供的兽医操作练习游戏(rvc.ac.uk/review/Pitfalls/pitfalls.htm)和世界兽医协会(worldvet.org)等。以上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选择地参考,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专业英语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5 教学课件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学手段改善的最基本要素,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重任[3]。传统的板书很难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课程组结合新疆南疆地区兽医临床诊疗实际,优化课程电子资源,制作出符合学生(包括民族学生)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并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试题集及参考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弥补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导致的知识信息量不足,课程组编制了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集及参考答案,并上传课程网站以供学生学习使用。试题集以章节为基本单位,题型多样(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及材料诊断题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可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4]。另外,在试题集后附有简明扼要的参考答案,其中论述题只提供框架要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试题集及参考答案上传网络后,其浏览率最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7 电子教材

目前,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材仍选用东北农业大学主编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习指导》,该实验教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临床基本诊断方法的需要。但是,近2年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除需要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外,还需要一些其他临床技能。为此,课程组结合新疆南疆兽医临床实践的实际需要搜集了大量资料,汇编了《兽医临床操作技术》电子教材,并上传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该电子教材内容除了涵盖一般的临床诊疗技术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畜用绳结和动物年龄鉴别等。实践证明,《兽医临床操作技术》电子教材的编写及应用,为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8小结

综上所述,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手段搜集典型资料,结合教学实际科学整理,最终以不同形式用于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9参考文献

[1] 杨笃宝,雷留真,王振勇,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6):47-49.

[2] 贺建忠,罗勇,白万胜.《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