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诊断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

时间:2023-06-02 09:20:31

诊断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

一、教学诊断的内涵

很多人将教学诊断与传统的评课相等同,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不同,教学诊断主要是指诊断者从观察的角度出发来整理课堂的各种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就此判断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达标”、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进行完善与改进,总结教学经验。因此,相比于传统的评课,诊断除了具有评定优劣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敦促教师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活动。

二、教学诊断的意义与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

1. 教学诊断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学诊断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学诊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反省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首先,通过教学诊断,教师可以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主要是通过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获得的,而教学经验的总结既需要教师的反省又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与建议,从而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认清自身的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其次,教学诊断能够刺激教师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反省意识,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诸如课前的讨论、课后的反馈、反省与评议,教师的反省意识得到激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反省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英汉杂糅,借助汉语与学生交流,导致学生对汉语形成了依赖。结果,在一节全部用英语对话的公开课上,学生竟然连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都听不懂,要么结结巴巴,要么小声地回答“yes”或“no”,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后,通过教学诊断,这位教师意识到问题所在,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认识到了英汉杂糅是英语教学的大忌,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可见,恰当利用教学诊断既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教学诊断结果是教育决策与评价的客观依据

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教育决策都是建立在科学地调查与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学诊断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及时、可靠、直接的反馈信息,同时检测某一项教育决策的具体实践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使得决策更为科学合理。另外,真理都是来源于实践,教学诊断的对象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所得的结果是直接从实践中得来的,生动、真实而具体,是进行教育决策与评价的最基本依据。

3. 教学诊断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无论是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是提升教育决策与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诊断不只针对教师的“教”,更针对学生的“学”。教学诊断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察,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例如,对于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Going shopping”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诊断:

(1)预习

有多少学生作了预习?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是怎样预习的?预习的效果如何?不同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什么不同?

(2)听课情况

有多少学生在倾听教师讲课?能认真听多长时间?有哪些学生在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倾听时,伴随有哪些其他行为?

(3)互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哪些互动环节?效果如何?参与互动的人数、时间、过程、效果如何?

(4)自主

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多少人参与了自主学习?参与情况怎样?

(5)目标达成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清晰?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怎样?本节课达成了什么目标?效果怎样?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1.引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的一种行为,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通过教师对课堂各种现象的检查、分析、判断和归纳反思,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再次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根据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提出诊断方法,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构建高中语文课堂诊断的标准体系,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诊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策略进行了研究。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当前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课堂、关注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智力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并善于应用课堂教学诊断。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经说:“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事件后面隐藏的复杂性。”这里的“读懂”就是学会诊断,找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然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应用不尽人意,存在许多问题。

2.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由于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因人而异,教学内容的准备是一个复杂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复杂知识的认知过程,而教学诊断是一个相对滞后的评价过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分析,更无法发现问题,也就不能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善,只能按照自己预先的进度把内容讲完而已。

2.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反思理论

许多老师并不是不重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诊断而是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表明教师对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诊断还缺乏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诊断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还是弱项。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策略

课堂诊断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兴趣,发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教学经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广大教师在教研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升华自身。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诊断必须讲究艺术性、合理性和策略性。

3.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要遵从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诊断者要尊重授课教师,在没有经过全面的了解前不能不负责任的贸然进行评论和批评。诊断者在进行听课前和听课后要全面了解执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的以及过程中渗透的教学理念。诊断者只有全面了解有关整堂课的动态,才能做出全面、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诊断与评价,从而对执教老师提出有用的建议与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3.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应该具有激励性

对于刚刚上岗不久的、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进行课堂诊断时不能有过多的要求,更不能有过多的批评与不满。诊断者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鼓励和期待,要灵活变通,尽量找到执教教师的亮点。对授课过程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诊断者应该以商讨的语气,或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并与之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要因人、因场合而异

诊断依据的标准要根据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场合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是一些随堂课和农村语文教师的课,诊断要相对降低要求;对于一些省级、市级层次的示范课、展示课等,诊断所依据的标准相对较高一些,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要透彻、公开。另外,如果听课、讲评场面大、听课教师比较权威时,诊断者要预先跟授课教师打招呼,让其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问题时要委婉,多提一些探讨性的问题,使执教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自己,并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

4.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需要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急切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生不仅能获取语文知识,还能受到感情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诊断源于课堂又回归于课堂,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4.2高中语文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因素。课堂诊断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反思,进行经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叶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教学反思可以使执教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教学水平。

5结论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创新诊断策略,才能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尹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J].教学研究,2015,01:106-111.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3

应用型高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当前学院汽车专业学生知识水平较低,技能水平欠缺,和培养目标还有差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训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一堂“汽车制动跑偏”的课程为例阐述目前汽车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重点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5002

1引言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效果中一定要突出实用性。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使学生理解掌握透彻,教学必须要有实物依托,不能纯粹的理论教学,也不能先理论再实践,而是需要理实一体化。下面以一堂汽车制动跑偏故障诊断的课为例介绍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2传统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通常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两者之间泾渭分明。首先,在教室里上理论课,教师讲解汽车制动跑偏现象、汽车制动跑偏故障原因分析、汽车制动跑偏故障诊断维修等,然后上实训课。在实训课上,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由教师一人完成,然后教师演示一遍检测过程,最后分组让学生轮流操作。这种教学设计很不完善,容易存在如下问题:

2.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理论授课时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制动试验台,没有一个感官认知。讲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等这些学生根本就很难理解掌握,这样造成实训时学生不容易上手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出现。

2.2实训效果不理想

分组进行操作一般是按学号,几个人一组,一起进行操作,并且学生只是机械模仿教师操作,一窝蜂似的堆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小组分工协作。不能使每位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检测流程。

2.3不易考核

由于整个的检测过程学生并没有参与,只是操作一下检测仪器,而且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所以考核一般是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来进行评判。这种考核办法非常不完善,实验报告是课下完成的,就不可避免有学生抄袭现象,根本也不会去认真地对检测结果分析从而查找故障原因,这样就起不到检验的目的。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能力、教学场所、教学手段上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简单组合,而是学生从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住重点、难点,掌握现场教学中所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及维修知识。其次,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实训现场,详细规划好实训内容,使得教学过程井井有条。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小结了解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尚有欠缺,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减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就奇瑞A3轿车的制动跑偏故障诊断为例具体介绍六步教学法的应用和各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所应该完成的任务。

故障描述:汽车行车制动时,制动跑偏。

学习任务:学生为客户解决汽车行车制动跑偏的故障,能根据客户描述的现象搜集信息,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借助待修车辆的维修资料,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准备任务相关的工作场所、仪器、工具;确定排除故障的检测内容、检测方法、诊断流程、诊断标准,正确诊断、排除故障。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因素。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与客户交流、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描述和记录汽车制动跑偏的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3)能够正确制定故障诊断工作计划,并与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故障车辆进行故障诊断;

(5)能够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够进行故障维修并能对维修结果进行检验;

(7)能够正确填写任务工单;

(8)能够从典型的故障案例中找出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共性。

学习内容: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诊断计划;进行轮胎异常磨损、同轴车轮制动力不等、制动系统检测、悬架性能、车轮定位的检查;进行修复工作。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目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中,我认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较为合理。

六步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操作为指导贯穿于整个典型任务的教学过程。将整个教学划分了六个步骤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阶段。六个环节为闭环系统,环环渗透,如图1所示。

3.1资讯阶段

汽车制动跑偏作为一个常见案例,是汽车4S店售后维修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把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任务的形式,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故障车辆,并明确工作任务。分发车辆维修资料、维修工单、任务工单,学生再进行资料的搜集。

学生完成本次任务必须掌握以下知识:

①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有哪些?

②制动试验台的使用?

③四轮定位仪的使用?

④制动系统、轮胎、悬架的检查要点?

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提供给学生能够查找到此类资料的网址或书籍由学生自行完成。

3.2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协作学习能力。主要任务利用上一个阶段所搜集的信息针对汽车制动跑偏这个任务来制作项目实践操作之前的工作计划草案,选定仪器设备、制定检测与故障排除工作计划。

3.3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根据工作计划来制定较为系统最终工作方案。以四人组为例任务可分为四个部分:故障诊断的思路、仪器的操作、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修理、车间卫生的清扫。这个阶段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环节,团队互助完成任务。

3.4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完成故障排除。实施期间要谨记生产车间的7S管理理念,把安全放在首位。比如:操作制动试验台前必须检查好试验台的状况,做到仪器安全、人员安全,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5检查阶段

对汽车制动跑偏故障排除结果进行检查,这个阶段分为组间互检和教师检查两个部分组成,此过程也体现了注重过程化的考核和成绩的综合评定。

3.6评估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汇总与展示,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完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展示本次学习的成果。

4总结

六步教学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实行,在精心的设计和倾心的施教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尚未发现的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挖掘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朱桂英.一堂汽车检测课的教学设计[J].科教与产业论坛,2012,(11).

[2]胡娜.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实施的主体要素研究[J].职教通讯,2011,(1):6-10.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引言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 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 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 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 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 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 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 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 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 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

结语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我们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体育课教学随意性太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太低、体育课学生怕脏怕累、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等,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没有终身锻炼意识,体能持续下降。我们在研究问题出现原因的同时,也要对产生的教学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伟?郾课堂诊断:走向校本的教育科研变革〔J〕?郾当代教育科学,2009,08:29-31.

〔2〕张德伟?郾日本教育病理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病理学〔J〕?郾外国教育研究,2009,12:33-39.

〔3〕霍军?郾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84-90.

〔4〕范运祥,夏漫辉,马卫平?郾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J〕?郾体育学刊,2013,03:69-74.

〔5〕耿培新?郾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郾课程・教材・教法,1998,06:17-22.

〔6〕胡余兆?郾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郾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135-137.

〔7〕张志伟,姚春清,宫宇宁?郾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郾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4:501-502.

〔8〕田菁,马冀飞.辩证地看待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78-87.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5

笔者以具体的实践案例为例,就“归纳推理过程”的课堂教学诊断展开分析论述。

一、一个课堂教学片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在A城一所中学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其中的一节数学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思路及性质,而后演示了平行四边形的模具,引导学生归纳出了矩形的概念。

此时,教学进入了矩形性质的学习阶段,教学活动如下:

师: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猜想矩形有哪些性质?(历时1分30秒)

师:思考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所得结果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到讲台前交流。(历时1分20秒)

师:请大家注意,需要同时验证你的猜想。(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历时2分10秒)

师:请同学们展示你的猜想,矩形的性质和结论。

生1: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并且对角线相等。

生2: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转化而来,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师:针对矩形,大家有两个特殊的猜想,一个是“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于该猜想的证明,根据定义很容易给出;另一个猜想是“对角线相等”,对于这个猜想,你有哪些验证方法?

生3:可以通过度量对角线的长度来验证。

生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矩形,分别连接两条对角线,然后把这两个矩形重合,绕着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上面的矩形,当上面一个角的顶点与下面一个角的顶点相互重合后,可以发现两条对角线重合,这就说明两条对角线相等。

生5:证明RtABC≌RtBCD.(图形略)

生6:利用勾股定理可证明:AC=BD。(图形略)

师:下面请一名同学上台写出证明过程。

(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了证明过程,其他同学在下面证明)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活动进展得比较顺利,学生很快就知道了矩形的两条性质,并用了四种方法进行验证。

但是,课堂上还有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这就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并不活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对此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研讨。

二、针对“课堂沉闷”现象的教学审视

首先,在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类比、猜想,得到了矩形的性质,似乎是全面的,其实未必。

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转化而来,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其基本性质是通过演绎而得到的。而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特殊性质并非能通过类比而得到。其实,平行四边形并不具有“对角线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性质,因而,无法类比得到。而矩形的这两条性质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它的灵活应用更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那些“学得不好,学得不快”的学困生来说,进行这种猜想是其能力所不及的。

其次,在验证“对角线相等”的这条性质中,生3“度量”法和生4“旋转”法,是真正的“验证的方法”吗?

其实,验证是需要证明的,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直到今天人类尚未完成。证明是需要演绎推理的,生3“度量”法和生4“旋转”法都不是严谨的演绎推理方法,因而,这两种方法只能是探究的方法、猜测方法。

上面的教学片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由于任教教师对“归纳推理的过程”理解不清、对矩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没有真正关注所致。同时,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诱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的过程”,这也许是“课堂沉闷”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吧。

几何推理是几何课程内容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里的推理包含两部分,一是归纳推理即包括归纳、类比、猜想等在内的推理,也称之为合情推理;二是演绎推理。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采取三种推理方式,第一种是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仍是“猜想”,这种推理常常用来佐证、猜想;第二种是借助图形直观的操作(图形运动),有时可以用来进行不严格意义下的证明,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用来进行严格的证明,这种推理形式常常用来说理(例如,“仅有图形而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无字证明);第三种则属于典型的演绎证明。让学生是否获得三种活动的直接经验,是否经历过相应的推理活动,对学生关于推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影响。

三、解决“课堂沉闷”现象,教学须体现出浓厚的学科韵味、深刻的学科内涵

让学生经历“归纳推理的过程”,其实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学科思考的过程,获得直接的经验和体验,建构真正的学科理解,最终形成良好的学科直观。

为此,在不改变这节课先前环节的前提下,可以将“矩形的性质的探究”作如下调整:

将生3“度量”法和生4“旋转”法,改为探究的方法,以面向全体;如果有的学生学有余力,可鼓励其采用折纸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探究。

在平行四边形的模具框架上,用橡皮筋拉出两条对角线,此时可让学生思考,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两条橡皮筋的松紧程度猜想两条对角线长短的关系,当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时,一条橡皮筋紧、一条橡皮筋松。当夹角为直角时,两条橡皮筋的松紧程度相同,可以猜想两条对角线相等,再进一步可以度量。

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看,这一步是实物直观层面的抽象,其关键在于,借助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帮助学生建构“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图形性质。

在上面的“矩形由平行四边形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两条对角线始终相等。那么,是不是所有矩形都具有这个规律呢?我们如何验证它?

对此,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制作一个矩形课件,在矩形动态变化下,分别度量出相应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即拖动矩形角上的一点,以改变矩形的大小),此时可以发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始终保持相等。

这个探究活动完全可以由学生(或学生小组)独立完成(一般不需要教师的实质性介入)。

利用生4“旋转”法进行探究。即,给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矩形,分别连接两条对角线,然后把这两个矩形重合,接着沿对角线交点旋转上面的矩形,当上面一个角的顶点与下面一个角的顶点重合后,发现两条对角线重合,这就说明两条对角线相等。

(如此,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观察,学生积累了动手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利用折纸的方法进一步探究矩形相关的性质。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两条对称轴。准备一张A4纸,沿一条对称轴对叠A4纸,接着再沿另一条对称轴对叠,形成一个小的矩形,最后沿小的矩形的对角线对折(其中,对角线的一个顶点是两条对称轴的交点)。展开后,就可以发现A4纸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当然,这个活动也可以作为部分学生课后研究的问题,而作为全班同学的共性要求可能高了一些。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厌学情绪;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63-02

随着国家对基础和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既有国家、学校、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加以改进,才能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在众多问题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花大力气解决此类问题。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诊断

1.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厌学情绪严重。这里的厌学情绪不是指学生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学习,而是指学生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情况,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抵触情绪,尤其是农业类专业的学生更不愿意学习,认为英语与园艺、果树种植、植物保护等关系不大,即使学习了也不会有多大作用,而且学习英语还浪费时间,耽误专业课的学习;再就是英语单词的识记、语法的理解等难度都比较大,这也使得一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成绩不好,基础不牢,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得当,升入高中难度比较大,因而选择侧重技术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来学习,希望以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殊不知,进入中职学校之后,英语课比以前难了许多,一时之间难以跟上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英语了。

2.英语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陈旧。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片面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像英语这样的非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长时间内教材都得不到更新,有的甚至几年都不曾更换一次,致使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而且老教材的单词量大、语法知识复杂,实际应用性不强,学生即使学了也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单词和现象,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机会。

3.教学方法与教学设备落后。一些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初中英语教材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缺乏了解:进入学校之后,教师也没有真正了解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基础差、不懂音标、不会读单词,语法知识一窍不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以前的老法子,教教音标、读读单词,讲讲语法,背背课文等,使学生没有一点新鲜感;另外,有些教师像教高中生那样,与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挫伤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有些学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在上面口沫横飞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使本来应该精彩纷呈的交际课上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点也调动不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不会很高。

二、改进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和关注点。普遍来说,中职生的英语基础不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步骤,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认读有困难的学生,则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口语交际有困难的学生,则注意引导其多说多练;而对于阅读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就注意选择有吸引力的文章增加阅读量,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方法的传授而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

(2)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与西方国家的节日、传统及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愚人节、感恩节、情人节及圣诞节等不仅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我国也很流行,讲课时可穿插讲解这些节日的来源、故事、习俗等,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扩充知识面。

(3)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职生没有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比较活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要一成不变地站在讲台上讲,可以把课堂设计成辩论会,也可以把授课内容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还可以通过中西对比的方式等组织起来,这样不仅会减轻教师的负担,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2.趣味教学法的运用。趣味教学的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在英语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改善课堂气氛。例如,教授新单词时,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外,还可采取分组跟读法,一组读完后另一组接着跟读,中间不允许出现停顿。出错就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如唱歌、跳舞等,这样不但能活跃气氛,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就能学会新单词。

记忆新单词时,可讲授一些快速记忆单词的方法,将联想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例如,gray的意思是“灰色的”,可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颜色词red,pink,orange,blue,black,以及brown等,不但记住了新学的单词,还复习了原有的单词。

讲解动词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四肢,有利于加强记忆和帮助理解。例如,run,jump,smile,laugh,gigle,look at等都与人体的四肢五官有关,边讲解边鼓励学生跟着自己做一做动作,很快就能够熟练运用。

3.总结规律,降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总结知识点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寻找规律,降低学习的难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关于名次复数形式的记忆就是一个难点,有的是词尾加“s”,有的则是加“es”,还有的则是要变“f”为“v”在加“es”,非常复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以总结。例如,theif,wolf,leaf,knife,life这几个词语的复数形式就是把“f”变为“v”再加“es”,分别是theives,wolves,leaves,knives,ives.

英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丁晓平.中职英语课堂效率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11,(11).

[2]周春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08,(24).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7

一、集中培训研修,明晰诊断理念内涵

1.现实迷惘

许多教师一直认为,教育科研只能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纵有迷人的教育理念,却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成不了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因此,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了有效的科研支撑,执教多年却“涛声依旧”,每天都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理念搭桥

近几年,我校极力倡导的“课堂诊断”让教育科研走下了“神坛”,走进了教学第一线,给教学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具体的指导。赋予原本的“听课评课”以“教育科研”的意义,它以理论学习为根基,以现实情境为场域,以细节把握为切入,以多向思维为引领,以智慧增长为目的,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在提升课堂质效和走向专业发展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3.校本研修

学校邀请了多位专家专题介绍课堂诊断的内涵价值、操作要义及成果表达。专家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指导、方向性的引领和理论方面的支持,以及校内多次组织的课堂行为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和听课情况集体点评等,让我校教师对课堂诊断有了重新认识:“诊断病源”是为了得到“治病良方”——课堂诊断评价绝不是甄别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途径,进行多层次的实践,引领一线教师对同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反思与总结。通过学习,教师放下了心结,诊断课堂不是一味地找茬,而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真正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

二、磨练科研内功,提升行政会诊水平

1.领导先行

我校的“随堂听课”制度已经实施多年,学校领导每周都必须深入课堂。领导可以对每一堂课“推门”听课,同样,教师也可以“推门”听取校长、副校长以及主任们的随堂课。管理层将随堂课作为行政“会诊”的重要载体,每周议课,每月发一次教学情况通报或进行集体点评。医生的诊断水平在于不断“充电”,领导的“话语权”来自于“悟学”“悟教”。为了能让自己对课堂的“诊断”正确,“处方”有效,管理人员自觉捧起了教育理论书籍,办公桌上多出了教育杂志。课堂诊断行动让领头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2.系统思考

“随堂听课”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了良好的调控作用。但被听课的教师总有被检查、监督之“芥蒂”,加上如果领导的点评稍有疏忽,很容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学校利用行政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课堂诊断”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要义,并结合所听公开课例共同诊断,寻找最佳诊断切入点。我们特别强调诊断前的交流,犹如“望闻问切”中的“问”,只有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行为有了全面了解、系统思考,才能“诊”得明白,“断”得准确,进而让被诊断者心悦诚服,并有所收获。

3.激励评价

我校要求每位听课的领导坚持发展性诊断原则,课堂诊断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善用“糖衣苦药”。在对所听课例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善于发现和点评课堂中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切合学科特点、甚至不自觉地违背课程改革精神的问题,更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准确点评教师的精湛教学艺术、新颖生动的教学特色、丰富鲜活的教学经验,切忌就事论事、简单说教。

三、践行模式课堂,倡导同伴互诊共研

1.多途并重

我校在推进课堂诊断行动过程中,实行课堂诊断与课堂观察、课堂观摩多途径并重,让教师觉得课堂评价更像是一种“体检”,不只是“诊病”,更不是“找茬”,而是互诊共研。课堂评价指向教学中的扬长避短,真正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指向对学生负责,诊断“病因”,给出策略,提升课堂质效。教师放下了心结,互诊共研既分享了策略经验,又增进了同事友谊,实现共同进步。

2.多课并举

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获奖教师展示课、教研组内研究课、备课组内优质课、协作区学校会课、日常随堂听课等,提供了课堂教学诊断的一个个案例,领导、教师全面参与诊断,犹如一场“全民健身运动”,逐步促使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健身”,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的习惯,从而进入一种人人追求优质课堂质效、“清洗”问题课堂行为的理想境界。

3.模式引领

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效。我校基于事实上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质效不佳的情况,着力打造“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先学后教、悟道明法、合作探究、和谐发展”的“悟学课堂”。帮助教师确立“学生主体”和“提升效率”两个意识,鼓励教师先求“入格”,后求“出格”,逐步实现有效教学、优质课堂。

四、着眼持续发展,推动诊后行为跟进

1.课堂复诊

“课堂诊断”之后必然要有被诊断者的行为跟进,即根据诊断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会诊”的相关对策,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落实,以求进一步改善或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更好地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目的。我们对在课堂诊断中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教师,都要组织二轮、甚至三轮的专题“复诊”,了解“整改”情况和效果。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自觉运用“课堂诊断”理念和操作方法,纠正偏差、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提炼特色、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结对共进

“课堂诊断”之后的学校措施跟进是结对帮扶。为了走实“青蓝工程”的每一步,学校改变了以往学期初签仪式、学期中查笔记、学期末交总结的重形式、轻效益的做法,引领师徒依据“课堂诊断”平台进行课例研究。学校确定相关对象结成课堂互诊对子,相互进入对方课堂,一方示范,一方模仿;一方上课,一方诊治;以师带徒,以徒促师,携手发展。

3.区域协作

我们在与协作区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中,有同课异构、合作研讨、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但似乎还不够丰富和深刻。我们设想,以后还可以在课堂诊断的区域协作方面多做一点文章,扩张诊断区域,拓展诊断思路,寻求共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与兄弟学校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精诚合作、有效研讨,才能形成地区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五、结束语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8

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好成绩一定离不开好课堂,而好课堂一定离不开好的学习氛围。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更需要好的课堂环境。如果没有好的课堂管理,自主就会变成自流,合作就会变成聊天。那么,如何管理好课堂呢?

好课堂的理念:

好课堂是有效信息的有效传递。所以,态度好不等于成绩好,讲得好不等于效果好,学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好教师的理念:

好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更应该是课堂管理专家,是学生行为调控专家。

好的课堂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法制,立法过程必须民主,执法过程必须专制。

尝试,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尝试是学习的本质,人的一切成长,都有明显的尝试过程。面对新知识、新技能,消极的心态是等待老师教,积极的心态是自己主动尝试。因此“尝试”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尝试的结果一定是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诊断,是为了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平台。“诊断”用到教育上来,就是要用医生为病人看病的细心,客观地、科学地、准确地、辩证地、由表及里地找出教育教学问题的症结,便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诊断”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过程与结果等信息,进行分析、诊断。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在尝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通过自身的不断诊断与教师的分析诊断,学生能不断地克服障碍,及时调整目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发展,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在“尝试、诊断、发展”这一课堂教学范式中,发展是尝试、诊断的目的。通过尝试、诊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应该包括教师的发展。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尝试、诊断既是学生学的方式,也是教师教的方式。在尝试、诊断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诊断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得以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9

研究生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二是科研训练。课程学习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体系一般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研究解决本专业相关课题的能力,为研究生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专业课程对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本科课程,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更深、广、新、专等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然而,当前我校绝大部分研究生专业课程还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缺少针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承担对学生能力培养任务。归纳问题和主要原因如下。

1.1教学方法单一,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目前普遍采用的“一言堂”式讲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和控制,只要把握自己授课内容即可。然而,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实践经验,更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深入探讨一些专门问题及其意义。单纯讲授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机会,加之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少,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理论实际相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从研究生视导反映问题看,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或偏实践没有进行理论升华,或偏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无法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另外,许多专业课程理论缺乏前瞻性,授课内容大多比较陈旧,也是一种理论实际脱节的表现。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课堂教学必然使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应用能力也无法获得提高。

1.3教学过程不足,制约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讲授较多,把“教”的任务完成了,但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练习、讨论题等课外学习内容,对学生“学”的任务没有要求,忽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显然教学过程不充分,也是不完整的。学生不通过一定量的课外学习消化课堂知识,不应用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科研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

针对上述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法,但多数方法需要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较大改变,对长期形成授课习惯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大的挑战,很难适应我校目前情况。鉴于此,本文提出“问题导向教学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在最少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教学法基本原理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中心,学生搜集资料、处理和整理文献,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获取和应用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目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不是一般教学中简单的课堂提问,也不是例题、习题的讲解,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以问题为抓手,逐步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法学习过程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参与度一般,那么教学过程是“问题—探究—解决”;如果学生参与度高,那么教学过程变为“问题—探究—解决—新问题”,并循环往复。由此可见,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参与,课堂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教学重在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作用。

2.2设计与实施步骤

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强化问题意识,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问题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问题导向教学可以遵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

(1)课前——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合适的问题首先应该具有一定深度,涉及某一课程内容本质,同时还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去研究;其次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多种手段;第三是问题的解答不唯一,但有最佳。因此,问题的设计阶段不仅要求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还要求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使课堂以问题为导向。

(2)课中——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应用问题导向教学带来的效果,教师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出问题,又要让问题思路伴随教学活动,并随时启发、鼓励和激发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围绕着相关问题展开。

(3)课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重点,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更多内容和扩展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掌握。因此,在课中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课后围绕问题查阅文献、开展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堂发言、师生讨论等手段,陈述思路和观点,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巩固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3教学设计应用与实践

3.1课程教学背景

随着机械设备向高精度、大型化和集成化发展,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使机械故障诊断成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了解获取机械信号的检测技术,掌握正确分析、识别和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等。由于课程涉及诊断理论、检测技术、信号处理等较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内容,需要课程讲授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如果按传统讲授方法教学,很难在有限课时内系统全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必须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优化,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同时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才能完成课程教学,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3.2教学改革应用

自2012年开始,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法,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针对每一章节内容设计、提出和解决问题,通过三轮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以“绪论”和“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二章的课堂教学为例介绍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3.2.1第一章,绪论

绪论内容包括机械故障诊断概念、机械故障诊断的内容、机械故障诊断的作用以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等,通过讲授给学生一个本课程的大致轮廓。然而,由于机械故障诊断是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诞生的一门交叉性课程,后续的理论和技术可能来源于机械动力学、机械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以及信号处理等不同学科,如果按部就班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头绪繁多,知识凌乱,而陷入某一方面知识理解而忽视其他方面知识学习。因此,必须在讲授课程时对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抓住关键内容。首先,设计问题为“如何理解机械故障诊断本质问题?”并将其作为绪论的副标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讲授课程时采用大量图片和工程实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同内容不同应用提出问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故障诊断本质的一些术语,如故障的征兆、特征、识别等;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分析,指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观点说明问题,得到不同的合理解释,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最后,将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后学习,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实践,发现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从学生陈述情况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锻炼了思维、应用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还把自己归纳的本质问题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在后续学习中加以研究。

3.2.2第三章,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本章内容包括机械故障诊断常用的振动诊断技术、油液分析技术、温度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其中每一种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都不同,教师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四次课,8学时)全面介绍这些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选择讲授振动诊断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更多技术则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章设计问题是“结合自己研究方向掌握一种故障诊断技术(指课堂未讲授过的)”。课堂教学在第一次课(2学时)后提出并布置给学生,教师讲授振动诊断技术过程中,有意识启发学生掌握故障诊断技术的关键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其他技术;从第三次课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后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通过对不同技术学习拓宽了知识范围,学习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通过上面二个教学实例分析可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增强课堂效果。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反映很好,有2名学生在学习课程后还将研究成果整理后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

4结论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0

关键词:中医院校 影像诊断学 教学改革

影像诊断学作为一门西医院校临床专业课,对于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来说会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说课堂教学、西医其他基础课程的开设等)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进而使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上出现短板。所以对于从事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能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使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是我们教师的最终目标。

一、教材的使用

以我们学院为例,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针推专业以及留学生等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均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供中医类专业用)”,讲授内容为本书第五篇影像诊断中第二十四章放射诊断的内容。本书以总论和个论的分类方式介绍X线、CT、MRI等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以及人体各个系统(分为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骨关节、中枢以及五官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本书基本概括了上述各个系统当中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医各专业学生学习影像诊断学的要求,从使用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但随着我们医疗水平的进步,网络平台的丰富以及学生视野的开阔,单纯的从内容上来看,本书已经不能够满足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学要求了。首先,本书的内容比较简单,无论从介绍成像方法以及图像特点等,还是各个系统的疾病的诊断方法都介绍的比较简单。这虽然说可以帮助初次接触影像诊断学的学生迅速理解本课程的内容,但是在进一步的学习当中,尤其是那些学有余力而且对影像学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现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用影像学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们也了解这一点,这更加促使学生要求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情况下本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了。其次,本书内容在安排上重点不够突出,这使得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讲授受到影响。最后,本书当中的插图不够多(这对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影响较大)、在学科内容的先进性上也不够好。例如,CT和MRI的内容比较少,不利于学生了解本门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等。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的教材应该更换,可以使用西医院校的本科教材。当然,西医院校的本科教材内容非常的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摘选其中最经典的、最实用的、最常见的病变去重点讲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影像诊断的思维方法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自学学习更多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力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二、教学大纲的修改

老的教学大纲在新形势下也要加以完善。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使中医学生开拓视野,增进能力,掌握足够的西医诊断方法,丰富中医临床诊断手段,为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实用型人才服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临床实用性,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掌握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及其适应症,熟悉或了解其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我认为,我们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的要求是:首先,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影像诊断学各种检查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适应症,这样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会更加合理的利用本学科知识为临床诊疗服务;其次,在前一要求的基础上再熟练的阅读影像科诊断报告,熟悉各种影像学诊断术语,对图像能够作出自己的诊断意见。这些完全可以写进教学大纲,使学生有的放失的学习。

另外,教学大纲中的学时的设置也可以适当增加,现在我们学院的设置是中西医结合专业54学时,针推专业36学时,见习时间均为3~4学时。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影像诊断来说就有些少了,而且我们的影像诊断课都是考查课,造成了学生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所以也可以在这方面作出适当调整。

三、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任何课程的教学目标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于影像诊断学来说也是如此。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对图片的展示和具体分析使学生们对于具体疾病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进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我们也要注意以下问题:图片的典型性,典型的图片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种疾病的直观认识,更能使学生理解理论内容;图片的多样性,因为一种病变可能会有一些不太典型的或不常见的影像表现,这就要求我们选取的图片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表现,以便在以后碰到不同的表现时也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图片与文字的合理结合。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学生不能形成直观印象,只有图片没有文字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也会遇到麻烦,所以两者要比较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的内容,但要想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光有多媒体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有机的组合起来,共同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带一些片子,让大家通过实际的片子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增强对某种疾病的认识;我们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大家组成若干小组,大家共同讨论某张片子,然后得出诊断结果,最后由教师来逐一点评各小组得出的诊断结果,指出大家在分析片子时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在分析类似病变时需要注意的诊断要点,这样最后形成的对某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积极的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使学生学的更多、学的更好、学的更扎实。

四、结语

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及学术素养、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学实习的安排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影像诊断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拿教师的专业素质来说,现在的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均由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的教师们完成,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有趣。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现在影像科的专业分工非常细致,不同科室有着相对固定的人员。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不同部门的教师在课堂讲授时的内容就会相对侧重本部门的知识,比如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时会侧重X线和CT的诊断,磁共振室的教师在讲授时会侧重磁共振的诊断,其他的内容虽然也会讲解,但由于专业的侧重不同就会造成对其他不甚熟悉的内容讲解不够透彻,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全面。我们的解决办法是: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互相交流日常工作当中的诊断经验、相互渗透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互相补充相关病变的片子等,做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具有全面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实用、更加能够体现我们的教学大纲以及培养目标的内容,我们就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一些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戴捷.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1

“有的老师,一节课只上20分钟,还有20分钟给学生放录像。”

“有的老师一节英语课就教10个单词。”

“有的课一大半学生都在睡觉、玩手机。”

“有的课上完了全班只有2个学生掌握知识点。”

……

这些看上去触目惊心却又曾是真实存在的课堂在南京商业学校已经成为历史。用学校财经系荣老师的话说,现在的商校,“老师们一大早就过来进行课前准备”,总想着“怎么去备课、教学环节怎么布置效果会更好”。

产生这种鲜明转变的原因是学校于2015年秋学期设立的教学诊断与评估中心,它的前身是2013年建立的校督导室;2016年春,又把“教学”两个字拿掉,成为“诊断与评估中心”,面向学校各方面工作质量的诊断与评估。“诊评中心是校长室决策的智库,是办学矛盾的分解器,还能给各类办学行为做定性评价。”殷树凤校长笑眯眯地说,“有了诊评中心,我出差在外两个月,学校6个校区,500名教职员工,一切正常运转,无一人偷懒。”

殷校长这份“治大校若烹小鲜”的洒脱缘自诊评中心巧妙到位的职责设计。从“督导室”到“教学诊评中心”再到“诊评中心”,名称转换不仅意味着部门管理范围的扩大,还显示了这个承担质控职责部门的不断转型。一是地位变了。传统的督导室一般隶属于教务处,而商校这个检测与监控部门直接向校长室报告,与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各系部、主要负责行政管理的各处室平起平坐,系部“办”、处室“管”、诊评中心“评”,管办评分离,真正让这个诊评中心具有校内第三方监管的独立地位。二是内涵变了。诊评中心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诊评,还对诸如系部的专业建设、处室的服务能力等进行观察、评价。这就好比企业里的质检部门不仅检视产品的质量,还检查整个生产过程及企业内部各环节协调配合的水平,这种制度设计使得诊评中心成了学校办学工作的“总监察”。

我们跟随诊评中心的鲍主任“督”了一节财经系14级联院会计2班的“财务管理”课(学校还有一块牌子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举办5年制大专)。鲍主任说,诊评中心有一半的时间、精力用在n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估上,叫作“督课”,要“督”五个方面:1.观:课堂气氛、师生配合程度、教学生成状况。2.听:上课流程、重难点把握、教学手段、备课情况。3.查:教案的吻合度和生成度。4.试:测试教学目标达成情况。5.评: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看到我们进去,准备上课的小黄老师一点也不惊奇,显然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听课早有心理准备。课堂的进展也按部就班,不过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了两三次临时的停顿,黄老师好像在思考下一步究竟应该做什么更好。下课后,鲍主任第一时间要求黄老师提供她这节课的教案,查看后和黄老师交流了对这节课的意见。因为只有课间10分钟的时间,鲍主任重点谈了问题:1.教学过程不流畅,教材不熟悉。(黄老师解释是因为开学时才拿到教材,这部分内容只是自行准备,未及教研备课。)2.教学内容将教材和考证要求进行了整合值得鼓励,但整合中不能丢失教学要点。3.教学难点未能有效突破。对后两点,黄老师未作辩解。鲍主任在到诊评中心任职之前曾是财经系主任、会计学科带头人,这点专业权威还是有的。在询问这节课可以打个什么等级时,鲍主任沉吟了片刻,“B-”。

B-,按《南京商业学校教学质量督导随机听课检查评价表》里“评价要素”的要求,大概是在75~80分这个档次。“评价要素”分“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10%”“教学方法10%”“教学过程40%”“教学效果15%”“教学素养15%”6个评价点,其中“教学过程”还分了“教师教学20%”和“学生学习20%”两个小项,整体看来,观察点着重在教师的教上。这个标准是由诊评中心提出初步方案,再由校教师发展中心、各系部、各教研组长共同参与讨论并修订,最终由校长室确定。诊评中心听完一节课后会给出一个等第分:90~100分为A级,75~89分为B级,60~74分为C级,59分以下为D级,也就是不及格。在实际操作中,打到C级已经算不合格课,诊评中心会在短期内安排对该位任课教师二次听课;而A、B两级还大致按5分一档细分出A、A-、B+、B、B-,便于区分。A、B、C级课的评审比例大概在1.5∶7∶1.5。

这个“B-”,以及对小黄老师这节课的评价,将填写在评价表上,签上听课者姓名。类似的评价表积到月底会有厚厚的一沓,诊评中心就根据这些表统计出各系部A、B、C等级课的数量以及均分,成为提交到当月行政例会上的一份重要数据,且计入系部学期教学工作的打分总项中。为了保证评价的相对公正、减小专业局限,除了诊评中心一正二副3位主任是学校挑选出来的“德高望重”“专业上有功底”的老师,还在每个系部各聘请了2名兼职诊评员,有时还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或企业专家一同参与听课。就拿2016年9月来说,诊评中心当月共督课60节,其中A级课5节,B级课49节,C级课6节;2人签字认定的47节,3人签字认定的2节,1人签字认定的11节。老师如果评到A级课,会有200元的奖金,会在学期末的全校大会上接受校长颁发的优质课证书;如果得了C级课,要接受再次听课(再次听课的分数不进入统计),被系部要求整改;如果被裁定为“教学事故”的话,不仅要扣奖金,还会在全校通报批评,同时2年内不得评先评优评职称,甚至于出现没有系部愿意聘用这名教师的情况。

正因为评课的等级和分数比较要紧,就出现了各种为此理论的情形。有的老师说课的等级低是因为有人听课导致学生紧张课堂氛围不理想,有的老师看诊评员进门就说能不能明天再来听因为明天的课准备得更好,还有老师觉得和诊评员的教学理念不一致所以自己的教学设计未被认可而打分较低,……每每碰到这种情况,诊评中心的三位主任总是摆事实讲道理,把每一条扣分的依据细细说清,一般都能达成认可。鲍主任说,诊评中心打分,都是本着对教师负责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特别是打低分,非常慎重,有的课甚至要回来后经过3人研讨再最终评定,所以结论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正因如此,这种“评理”在诊评中心开展工作的初期还较多,一年多来已慢慢绝迹了。相应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越来越端正,课堂面貌越来越向好向上,督课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鲍主任常说,教师要“敬畏”课堂。督课也是态度第一,专业第二。职业教育的课堂不尽如人意,常被归因于生源质量不佳或者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殊不知执掌课堂的人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教育工作最值得尊重的地方。诊评中心的督课,正是要让全校所有教师都认识到并强化这个因素,把“惰”和“怠”两个字赶出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诊评中心一天的工作这样安排:一大早上班后,先商定要去哪个校区听课,然后鲍主任一行3人自行前往;第二、三节分头进课堂督课,再根据听课情况进行反馈、评定、商榷等等。下午就会进驻各个办公室,督查各种教研活动、技能集训现场、专业研讨会议等。当然根据情况,上下午的工作内容也会互换,或者某一天做一个全面的专项评估等。

诊评中心的职责主要可以概括为“六评估三诊断”。六评估:系部专业建设评估――主要是对学校五系一部专业品牌建设情况的评估,系部学生德育评估――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常规、文明礼仪、卫生面貌等的评估,教研组建设评估――比如对教研组活动开展要有计划有主题等的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也就是前述的督课,技能大赛组织评估――对技能大赛集训、备赛、参赛等情况的评估,处室服务能力评估――就处室对学校相关工作的协同和服务情况进行评估。三诊断即人才培养质量诊断、教师团队能力诊断、系处协同发展诊断。诊评情况每月一小结,由诊评中心出具《工作简报》。如2016年5月的《工作简报》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一、技能大赛组织评估报告一、系部学生德育评估反馈表六(五个系部+一个校区)、教研组建设评估表一、教师常规考核评估表六。拿德育评估反馈来说,其中一个小项汽车系的“队伍建设”,诊评中心当月的评估意见为:“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和工作研讨,过程性材料质量较高,班主任考核细致、公平。”财经系会计专业数学教研组长丁老师描述了一次诊评中心评估教研组活动的情况:诊评员进入会场,从头到尾旁听教研活动的开展,并不时记录。活动结束后,就教研目标的达成、议题的选择、组织的方式等提出改进建议,进行等级评定。在下一次教研活动时,诊评员会重点观察相关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或改善。

“在我校质量管理体系中,诊断与评估中心处于绝对的中械匚唬它的地位是独立的,结论也是独立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诊断与评估中心发挥客观评价的作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分管诊评中心的副校长汤向阳介绍。他说,诊评中心的走动管理灵活机动,诊评反馈及时有效,专项管理精准到位,能够直接切入办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检查验视,还能有效化解干群之间可能产生的对立情绪,有利于营造人心和谐的管理氛围。

2016年秋学期末,在诊评中心的策划和主持下,学校进行了一项针对各职能处室服务能力的背对背、不具名打分测评,由各系部进行打分,诊评中心自身也在其中。在这次意图让处室负责人“红红脸出出汗”的测评中,诊评中心均分为90分,排在全校第二。具体评价中不乏这样的语句:“服务到系部,服务到教师、办公室,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贡献。”“指导到位、服务好、公平公正。”“对系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及时、客观地指出,服务意识特别强,态度也非常好。”“督导室的各位老师非常认真、敬业,对课堂教学诊评较客观,反馈及时,给老师、系部的意见和建议中肯。”“认真听课,工作量巨大,确实辛苦。”“对C课教师除及时反馈,还能够与系部商讨纠偏方法,提出意见共同与教师交流、沟通,给予帮助。”

对诊评中心来说,来自被测评、被监督、被评估的一方的正面评价难能可贵。

也许学校出色的办学成绩更能体现出对诊评中心工作的肯定。2016年,这个南京商业学校的“有效教学年”,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全省统测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100%通过;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前一次只拿3、4块金牌,这一年一口气拿了10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以前最好成绩是三等奖,这次拿到了全国一等奖第一名;江苏省微课教学大赛,以前都没有教师参加,这一年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研究课题无论是数量还是等级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质的突破,全校市级以上课题共有100个……丁老师说,我在学校工作30年,真切感受到学校这两年发展的势头是最好的。这个“好势头”有诊评中心的一片辛劳在里面。

诊评中心现有成员3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一位副主任正面临退休。问及工作中的问题,鲍主任说:“建立专业、常态化的监督队伍迫在眉睫。诊评员年龄偏大,综合专业指导能力不够,迫切需要补这些短板。”蒋主任觉得难以避免的“说情现象”增加了工作压力,而杨主任则认为诊评员自身存在的“专业壁垒”是准确诊评的最大难点。

如果说诊评员的困难主要涉及具体工作的开展,那领导层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诊评中心的作用和功能更加优化。殷树凤校长说,下一步,一方面要使诊评中心的枢纽地位在校内进一步确立、稳定,另一方面打算与有类似研究项目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引入一些测评量表、工具,提升诊断与评估的科学性,终极目标是把诊评中心打造成一个具有类似企业职业经理功能的职能部门,诊、评、管一体,校长室就可以解放出来,专门出办学思想、出理念。殷校长笑道:“我将来就是做一个‘甩手掌柜’。”汤校长则勾画了诊评中心的升级路径:一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效应,让诊断与评估工作逐渐实现智能化;二是成立比例、结构合理的专职和兼职督学队伍,相机在班级中培养学生诊评信息员。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12

一、优化超声诊断课程内容,突出学科重点和特色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联系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学好超声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病变的回声强度(强回声、等回声还是低回声)、形状是否规则、最大直径、病变的边缘是否清晰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或浸润情况。超声诊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利用超声波分析诊断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将便携式移动彩色超声诊断仪(床头彩超)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电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此外,我校设有超声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台教学用彩超,使学生都能上机操作,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三、改进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学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传统的教师讲授利用板书、挂图或绘图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遗忘较快,使学生在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采用多媒体辅助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形象、动态、直观、交互式等优点,可以真实形象、直观具体地反映超声波诊断的特点,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超声诊断学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虽然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但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也应注意在幻灯制作上必须多下功夫,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对比鲜明(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较好),适量加入动画、声音或实际患者超声诊断录像,对超声图像加以讲解、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避免对超声诊断学教学幻灯片的简单复述,放映幻灯片过程中避免速度过快,讲授时语速适当,讲到重点时应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和动作等)突出超声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最好在讲授过程中能做到抑扬顿挫。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应根据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使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突出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式、启发式、探讨式和回顾式等教学方法,把难懂的超声诊断学概念、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可采取PBL教学法或CBL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利用“填鸭式”教育完成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医学生的学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持续终生。目前,一般医学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支撑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是对医学的兴趣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每个医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医学教育学强调医学生是医学学习的主体,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对这一群体笔者并无偏见),但客观上不少学生在自立方面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

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缺乏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解决上述问题,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应积极主动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向临床医学学生明确学习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实用性和必要性,严格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均为附属医院的超声心电科医生,而非学校专职教师,师生之间相处时间短,日常沟通较少,师生感情较为淡薄。因此,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应做好自我介绍,给出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QQ号码、微信和E-mail地址等),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有任何问题而不方便课堂提问的,均可向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咨询或与教师讨论,做到教学相长。 五、完善超声诊断学的考核方式

超声诊断学课程授课完毕后,要考核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基本理论、重点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因为超声诊断学课程是必修课,我校教学大纲规定其为闭卷考核,与放射诊断学共用一张卷,比例为60∶40,超声诊断学的教材内容占考核内容的60%左右,其余的考试内容与超声诊断学授课老师平时所强调的课堂内容密切相关。学生签到、授课过程中的提问以及随堂作业计入到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20%),在对学生进行考勤的同时督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此外,超声医学的飞速发展也要求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超声诊断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与时俱进,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综上所述,要提高超声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层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认真负责,努力使超声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教学更加生动并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