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

时间:2023-06-02 09:20:31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1

张文霖,资深数据分析师,著有畅销书《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从本期开始,这位数据分析达人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数据分析必知必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还等什么,快来和我们一起玩转数据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的各种客户数据信息、交易数据信息也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通信、电商等行业所积累的数据更不可小觑。如今,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开始意识到数据所带来的无限潜力与价值,数据分析技术随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广泛应用。数据分析人员也俨然成为职场上的热门行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18年,仅在美国,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就约150万。

面对数据分析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你是否已经跃跃欲试了呢?然而目前数据分析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大部分大学里也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数据分析专业。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大都出身统计学、数学、信息计算、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对数据分析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有的甚至连数据分析是什么都无法说清楚。

那么数据分析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数据分析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用专业的视角,数据分析可理解为根据分析目的,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工具,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

弄清楚数据分析的目的,这个很重要

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隐藏在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背后的信息集中和提炼出来,总结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与趋势。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以便采取适当的策略与行动。例如,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市场分析和研究,把握当前产品的市场动向,从而制订合理的产品研发和销售计划,这就必须依赖数据分析才能完成。

数据分析如要实现为管理者有效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目的,那么我们在日常数据分析工作中该做些什么呢?其实日常通报、专题分析等,这些就是数据分析具体工作的体现。而什么时候做通报工作,什么时候开展专题分析,这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很多人经常做这些工作,但不知为何而做,只是为做而做,也没有想清楚为何要做。当你对数据分析目的及作用有了足够清晰而系统的正确认识时,那么你的数据分析工作也将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如何从昨天走向明天,让数据分析告诉你

数据分析在我们日常经营分析工作中主要有三大作用,如下图所示。

现状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具体体现在:

第一,告诉你企业现阶段的整体运营情况,通过各个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来衡量,以说明企业整体运营是好还是坏,好的程度如何,坏的程度又到哪里。

第二,告诉你企业各个业务的发展及构成情况,让你了解企业各业务发展及变动情况,对企业运营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现状分析一般通过日常通报来完成,如日报、周报、月报等日常通报形式。

原因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

经过第一阶段的现状分析,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但你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时就需要开展原因分析,以进一步确定业务变动的具体原因,以便运营策略做出调整与优化。如今年运营收入比去年运营收入下降30%,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各个业务或各个地区业务收入都出现下降的共性问题引起的,还是个别业务、个别地区业务收入下降的个性问题引起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原因分析,进一步确定收入下降的具体原因。

预测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你将来会发生什么。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2

一、网上报名系统存在的问题

技工类院校的招生面临着生源种类多、培养层次多、专业多的“三多”情况。各专业对生源的要求不同,有的专业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有的专业招收高中起点的毕业生,还有的专业既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又招收高中起点的毕业生,但学制不同。传统的做法是把所有的专业、培养层次、学制罗列出来,让学生参考招生简章选取自己要报名的专业。但是,如此复杂的情况,使学生在报名时无意间错报、误报,给后续的录取工作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工作量。举例来说,笔者所在学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其培养层次有“高级技工”、“技师”、“技师+大专”三种。初中毕业生只能报考“高级技工”,高中以上学历才能够报考“技师”以及“技师+大专”。有的初中毕业生在报名时就选择了“技师”,这是不符合专业要求的。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情况相当多。学校只能打电话重新落实考生志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此问题,笔者调研了多所技工类院校的网上报名系统,发现这些院校在专业选择时最多只有两步:第一步选择专业名称,第二步选择培养层次。有的学校开设专业少,直接把所有的组合罗列出来。这都不适合笔者学院“三多”的实际情况。在线报名系统的效果就在于根据考生的基本情况,为考生筛选出他们可以报考的专业,过滤掉不符合要求的专业。

二、革新网上报名系统,实现专业逐层筛选

笔者经过分析发现,就不同的考生选择专业而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想学什么专业;想报考什么等级;现有什么学历。在这三项中,想学什么专业、想报考什么等级这两项取决于考生的主观意愿;而“现有学历”是考生客观条件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从此项条件出发,进行报名专业筛选,是最合适的。

具体的实现方法是:设定“现有学历”、“报考等级”和“报考专业”三个下拉列表让学生依次选择。在第一步选择了“现有学历”之后,系统得知考生现有的学历水平,立即到“专业情况”数据表中将该考生能够满足报考条件的专业筛选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专业情况”表。因为每一个专业都对考生的学历有要求,所以要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专业情况”表,表内记录每个专业的属性,如“专业名称”、“起点学历”、“学制”、“培养层次”等信息。该表是对考生报考专业进行筛选、过滤的依据。

选择第一步后,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如何判断考生的现有条件,是否满足专业要求?笔者的解决方法是,给各学历定义权值,通过比较权值来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学历”表,内含有“大专”、“中专”、“高中”、“初中”等现有的所有学历,并给每一个学历定义一个权值,如“初中=1”、“中专=2”、“高中=2”、“大专=3”等。若某考生是高中学历,权值为“2”。那么,筛选时只要“专业情况”表中该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历的权值小于等于“2”,则该专业适合该考生报名。从专业表中选取出符合考生报考条件的数据,存到一个二维数组中备用。这个数组作为下一步筛选的数据来源备用。

第二步选择报考级别。考生选择的报考级别即为“专业情况”表中的培养层次。从第一步创建的二维数组中,将符合要求的数据显示在第三个下拉列表“报考专业”中。至此,对专业的筛选过滤完成,不会再显示不符合要求的专业。

该系统将专业信息、学历分别放在不同的表中,方便更新。笔者在实际应用中,将“培养曾次”也单独创建了一张表,方便日后更改。技工类院校专业变换往往比较频繁。该系统的方便之处还在于每年让招生部门提供一张“专业信息”表,导入数据库就可以继续使用,不必改写程序。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3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学生 专升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预备性教育。①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一年预科学习期满,经预科培养学校考核合格者,转入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进行专业学习。专业事关今后的择业、就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因此专业的选择成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整个预科学习阶段都十分关注的焦点。

1 少数民族预科生专业选报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民族预科班招生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确定专业。预科生结业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由招生学校提供专业计划。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的志愿确定专业。②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本科学习之前要选报专业志愿。但是因为诸多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选报过程中,甚至是升入本科学习后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决定专业。不少学生在填写志愿时十分迷茫,不知道选择哪个专业,往往是通过对某些专业的一些片面了解就做出决定,之后又很快改变主意。这种情况在预填志愿中屡见不鲜,在正式填报专业后后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个别专业会出现学生扎堆填报的现象。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或是适合学什么专业,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往往将目光放在个别热门专业上,跟风选择。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英语专业和经济金融类专业成为了最热门的专业。(3)一些学生在升入本科就读后对所选专业不适宜,甚至是后悔。学生在升入本科学习后,发现该专业跟自己之前想的有出入,无法适应专业教学,学习跟不上,或是对该专业培养方式不认同。这些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甚至产生“当初不应该选择该专业”的心理。

2 少数民族预科生选报专业时的影响因素

2.1 外在因素

学生在决定专业意向前往往有了解各专业相关信息的需求,包括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就业方向、就业率等。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会刻意收集相关资料,一般是临近填报专业志愿了,才开始准备。并且学生在采集专业信息时,不了解正确的查找相关信息的途径,迷惘之下,一般会选择以家长的意见为主。不少学生是在对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就由家长的几句话做了决定。然而,一些家长在替孩子下决定时,并非从实际出发。有的家长对专业的了解不多,仅以一些片面的信息为依据,或高估就业前景,或低估学习难度;有的家长并非从孩子本身出发,而是优先考虑就业和工作,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性格特点这些跟专业选择息息相关的因素。

2.2 内在因素

许多学生对自身的了解不够。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是什么,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专业,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些,也就不能找准方向,准确地帮助自己进行专业定位。因为学生自己不知道如何判断、如何选择,才会转而寻求他人的帮助。

(下转第24页)(上接第15页)

3 如何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学生正确选报专业

3.1 家长应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子女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与规划

专业选择事关子女今后的人生道路,家长希望好好地帮孩子出谋划策。但是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专业的了解和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不可能非常到位。而且热门专业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只有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才是好专业。③所以家长必须要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优势优点等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帮助子女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与规划。

3.2 高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开辟专门的渠道指导学生选择专业

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择业就业指导。而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强化,也是提前适应大学生活的途径。他们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着大学的氛围,对学业计划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需求又都是建立在专业选择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面向预科学生开设专业选择相关指导课程或专题讲座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课程或讲座可以从预科政策、专业设置、学业规划、能力发展等方面给予学生系统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理性地看待专业选择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前培养目标专业所需的拓展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完善提供学生专业信息的渠道。例如建立本校的预科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公布各专业具体的培养法案、教学计划以及能力要求,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3.3 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及时疏导

预科学生在就读期间,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就是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学生在面对专业选择的困惑时,往往首先询问父母,但是在父母也拿不动主意,或是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时,学生通常会转而向班主任或是辅导员老师寻求帮助。如果班主任与辅导员老师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或指导性的建议,就会加大学生的困惑。因此,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应该自学生入学后就给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档案,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意向专业等,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学生在确定专业前,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父母意见跟本人意愿冲突,不知道选哪个专业等原因,产生焦虑情绪。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还应该适时地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专业选择这一人生大事。

3.4 学生本人应主动进行自我分析,主动了解专业相关信息

自我分析是专业选择前的预备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特长、性格等个人特点,才能在选专业时扬长避短,才能在进入本科学习后有目标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专项学习。

同时学生还应该主动了解专业相关的信息,比如意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所需的职业技能,该专业主要的就业区域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专业选报实际上是少数民族预科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高校、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才能更好地帮助预科生完成人生中的这一重要抉择。

注释

①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Z],2005,第一章第二条.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4

关键词:信息系统;论文;写作研究;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ject has been on the high proportion among the selecting topics for undergraduates in information specialty.Afte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the next is step for students the thesis's writing with high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kind of thesis's writing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llustrates the main points required in each part of the thesis.In recent 3 years.The paper writing of undergraduates 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Xianyang Teacher's Normal University,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written,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writing,and for their further research work as well.

Keywords:information system;papers;writing research;design and development

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1]。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2]。

通过对我院近几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调查统计后,发现信息系统开发类选题占90%以上。为规范和提高我院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撰写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标GB7713-87)的规定,本文给出了撰写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框架结构,以及在论文框架每个部分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2 论文章节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kind of thesis's writing)

本科毕业生在选择了信息系统开发类毕业设计后,首先利用自己所学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工具、技术等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然后就要整理开发过程中的各类文档完成论文的撰写。依据国标GB7713-87的规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以及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实践经验,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结构一般包括:摘要、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和附录,其中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开发工具技术介绍、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和系统测试。

(1)摘要

摘要是整篇论文的关键内容,是设计与开发工作的缩影,通过摘要了解研究的问题、角度、方法、目的和观点[3,4]。摘要内容杜绝阐述背景信息,应该直奔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主要说明设计与开发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是说明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所用的原理、理论、工具、技术等。结果是设计开发了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即说明系统实现的功能。结论要说明设计与开发的某个(类)信息系统,对企业或者商家的实际应用价值。信息系统开发类摘要可归纳总结为一种格式,“为了什么目的;设计开发了一个什么样的系统;使用了什么工具、技术、设计与开发思想如何做的;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所开发的系统对企业或商家有哪些利弊。”

(2)正文

①绪论

此部分主要说明设计与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开发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方式或者目前存在的此类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时有哪些问题、弊端、不足之处等,一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明,切忌用大量的通用性语言来说明。国内外现状就是开发背景中存在问题在国内外是如何研究和解决的,即就是此信息系统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一般描述国内的要多一些,最好找到具体的实例系统用数据加以说明。论文的组织与结构是阐述论文的框架结构,说明论文包括哪些章节,每个章节都叙述了什么。

②开发工具技术介绍

本节中说明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时,用到的主要开发环境、工具、技术、原理知识等的介绍,每类可以用一个小标题来说明。写作此部分的要点:一是说明该工具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二是与同类工具技术相比的优势在哪里;三是在本信息系统中是如何应用的;四是切忌用大量语言描述其功能和特点。另外,此部分与其他论文的重复率高,应该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③系统分析

此部分主要阐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二是系统的需求分析。

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当前具体条件、环境、知识等具备的情况下,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是否已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其他条件。一般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说明。技术可行性主要是指构建和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需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技术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支持分析;经济可行性主要指构建与运行系统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分析;社会可行性是指企业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该信息系统的条件。

需求分析一般可以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三个方面说明。功能分析可以从前台用户和后台管理员操作功能,如电子商务购物系统前台用户操作功能一般包括:查询商品信息、购买商品、查看订单信息以及修改个人信息等,后台管理人员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商品类型、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用户信息的管理等。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中主要功能业务的操作流程说明,一般通过业务流程图来表示,如用户购买商品业务、购物车操作业务、后台信息管理业务等。数据流程分析是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动情况抽象地独立出来,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一般通过数据流程图来表示,如购物车数据流程。

④概要设计

此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二是数据库设计,三是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主要是从实现功能方面,说明系统包括的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模块,如购物系统前台主要指用户的购物功能,后台主要是管理人员操作管理基本信息的功能,分别画出前台和后台功能模块图。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高效的数据库,以服务于信息系统。在论文中一般说明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是说明信息系统中包括的数据以及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E-R建模图来表示,在绘制E-R图时,可以先给出单个数据实体的实体属性图,然后画出系统总体的E-R图,总体E-R图不包括单个实体的属性,只包括实体及其联系和联系的属性。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在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关系数据模型抽象出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式,具体抽象时E-R图中的一个实体对应一张二维数据表,实体之间联系为多对多时,联系单独也要抽象成一张二维表。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数据库如何存储,具体采用什么数据库访问技术来访问数据库。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的设计是指以系统开发环境是如何配置的,系统运行的软硬件详细配置是什么。

⑤详细设计与实现

此部分重点说明信息系统重要功能模块是如何设计与实现的。具体要分别对每个核心功能单独说明,先用文字语言详细叙述功能的算法步骤以及实现方法,然后再画出每个功能的算法实现流程图。要注意两点,一是功能的算法步骤不要写成业务操作过程;二是说明功能实现时可以放置核心代码,但是不要将放整个实现函数或者模块代码。

⑥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信息系统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在写此部分时,首先说明系统测试有哪些常用方法,在本系统的测试中使用了什么测试方法。然后,选择系统中核心功能来测试,在测试时,先要以表格形式给出具体的测试用例,然后给出相应测试结果图以说明测试过程。

(3)结论

结论先叙述使用了什么设计思想,开发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系统。然后重点叙述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典型的、可借鉴的),并且是如何解决的;二是系统目前的不足之处,有没有解决方案;三是系统还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是什么。

(4)谢辞

简要叙述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向曾帮助过你的组织和人以致谢。请注意言辞要恳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大话、客套话。

(5)参考文献

此部分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按照章节以及参考的文献资料顺序,逐个列出所有参考的文献资料。重点要注意不同类型参考资料的著录方式,可以参考国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5]中列出的著录格式。所有文献资料列出后,要在前面论文章节引用位置处添加引用点。

(6)附录

如果在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公式、图、表等,可以统一整理后放置在此部分。

3 结论(Conclusion)

本文论述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开发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问题,着重叙述了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结构,以及论文中每个部分的写作要点。本文的研究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完成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艾武,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9-130.

[2] 张清泉,等.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J].科技信息,2008,28:338-339.

[3] 杜兴梅.学术论文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及其格式规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82-86.

[4] 王晓华,等.科技论文中文摘要写作要点分析[J].编辑学报,2010,22(2):53-54.

[5] 牛晓勇,等.科技论文内参考文献规范标注问题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4,3(13):79-82.

作者简介:

段 群(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计算机教学,图像处理.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5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课程的更新问题,这些都使得该专业有很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 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其学科基础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话,那么,信息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时,信息这一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体现呢?信管专业是由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对信息管理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也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核心是多学科的融合。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融合之路,把这些理论或是学科基础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这个专业才会发展壮大,才会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论。

3 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

分析与处理)。

总之,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管专业所应承担的是现有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统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我们认为,就岗位而言,信管专业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现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开发的中间人。

4 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手工和计算机操作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也许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一点。

手工过程:信息搜集整理(预处理)加工处理(建索引)保存(建目录等)使用。

计算机处理过程:数据输入(导入)加工处理(格式的统一,包括建索引、排序)存储查询检索。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5 结 论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志豪,王衍,等.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 张广钦. 信息管理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数学,专业课基础,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它区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体现在我们的学生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我们才能准确找到课程的定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定位在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工具。

为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曾在数控维修和数控技术两个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点与实践。下面我来谈一谈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高等数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我们的学生一再的问“数学有什么用?”,由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专业需求,学生基本处于消极接受状态,很少参与教学过程,加之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许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和主观积极性,更不会以数学为工具去解决本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

  (二)从数学教师方面来看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很少涉及到实际的专业问题,学生听起来厌烦,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面也很吃力,苦口婆心的讲,换来的确是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不想学。教师们在叹息声中感到无可奈何,甚至于抱怨。

(三)从专业课教师方面来看

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针对专业需求的内容少,造成了专业课老师先补相关的数学知识再教专业内容的现象,极大的占用了专业课的时间,专业课教师也教的费力。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二、高等数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数学要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学推导和不具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根据专业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用并力争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 “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知识的掌握以 “必需,够用”为原则,才能符合“够用为度”的全新高职教学理念。根据以上的分析,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必须适应专业需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以增加对专业课学习的了解,及时了解专业课将用到哪些高等数学知识,以及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时间用和如何用。高等数学课教师应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起根据高等数学课的特点、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深度、广度,共同研究制定高等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优化更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课教学需要,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将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课服务功能,实现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学习的无障碍衔接,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三、高等数学的改革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选取“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所有的授课内容都来自专业理论内容和学生的实习。将专业问题整理、归纳出所需要的数学内容,结合专业实例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扫清专业的数学障碍。例如,数控专业的利用余弦定理求基点的坐标,偏心距等等。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互相配合制定出授课计划,什么地方用,什么地方讲;什么时间用,什么时间讲。及时补充专业中需要的数学知识,充分体现数学方的工具性、实用性。

(二)授课模式的改革

1采取“模块式”教学,高数分为“基础”和“职业”两个模块。一年一期通开“基础模块”部分,二、三、四、五学期由专业课提出应用数学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点对点”开职业模块数学。

2为满足部分学生提升学历的需求,开设高数“提高班”进行系统数学教学。

四、具体的实施方法

  (1)与专业课教师沟通,由专业课教师提供本学期所需要的数学内容。

  (2)由数学教师参考学生的专业教材、实习的内容等,制定出符合专业需要的授课计划。

  (3)授课计划与专业教师讨论,安排上课的时间。

  (4)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需要的数学内容,整合出联系专业的案例,形成教案。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设问、讨论、讲授相结合,突出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结合大量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如对于电类专业计算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放大电路;对于机械类专业如:打磨毛刺时,砂轮大小的选择;对于数控专业机床坐标系的建立,零件加工预算分析;对于武器制造专业建立弹丸运动方程,燃速方程,流量方程;对于汽车专业计算汽车刹车距离,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汽车车灯的设计,怎样开车更节油。对于经管类专业:弹性分析需求等等。这些专业课程中的内容都要用到高职数学。通过这些与专业结合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5)形成适合专业需求的教材。

  (6)教学手段网络化: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开设交互式学习指导博客。

五、结束语

1.学生受益:

利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现学用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数学课程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轻松地学好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课打好数学基础。

2.教师受益:

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解决教师因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作业、答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工作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课程改革,正好也是一个机会,使教师能按照专业计划的要求编写专业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学期授课计划,编写出适合专业的教材,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教师了解专业的相关知识,为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3.学校受益

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将会使学生专业学的更好,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学习风气也会受到好的影响。总之,我们尝试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7

一、五个“什么”专题复习示例

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复习为例,首先解决“什么内容”,可由学生自主整理完成,参考答案如下:①西周:诸侯向周王交纳贡赋。②春秋:相地而衰征、初税亩。③秦朝:田赋、户赋、徭役、兵役、苛捐杂税。④两汉:编户、田租、人口税、徭役或更赋、兵役、杂税杂役。⑤北魏孝文帝后:租调制。⑥隋唐初:租庸调制。⑦唐后期:两税法。⑧北宋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⑨明朝:一条鞭法。⑩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即解决“什么趋势”的问题),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老师最后总结,参考答案如下: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向土地资产为主,唐的两税法是其转折点。②税物形态:由实物转向银两,明朝的一条鞭法是其转折点。③税种和手续:由繁杂到简便,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④由必须服役到可以代役,更赋、庸、募役法、一条鞭法中纳银代役。⑤征税时间由不固定到基本守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⑥商业税比重逐渐加大。

第三,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上述演变的原因(进入“什么原因”阶段),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通过思考讨论等,获取如下答案:①土地制度的变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农民的反抗斗争。④统治阶级为应对危机或增加收入及时调整。

第四,解决“什么影响”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合理调整赋役制度的作用,参考答案如下:①适应且促进了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②有利于农民减轻负担和对国家的人身依附。③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成长。④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危机,巩固了统治。

最后,完成“什么启示”阶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情况,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思考回答“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对今天的启示”,鼓励发表自己见解尤其创新观点。参考答案如下:①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从现实国情出发,适应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政策要随着国情的变化及时相应地调整。③国家税收制度的制定要依据公平原则,发挥其保护弱势群体,合理调节收入差距的社会公用,坚决打击一些官员、富人通过权力或其他手段偷税漏税的行为等。

再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为例,首先“什么内容”,也由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此处略。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什么趋势”,参考答案如下:①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向大众化方向发展。②市场逐渐扩大。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

第三,“什么原因”,即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如下: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尤其专业化、商品化程度)。②国家统一安定状态。③统治者对商业的政策。④货币发行情况。⑤内外交通。⑥外贸政策等。

第四,“什么影响”,可由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讨论,或教师呈现典型材料引导学生。参考答案如下:①带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繁荣。②密切地区间经济联系,从而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③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职能转化。④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封建自然经济。⑤促进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和市民文艺的涌现等。

第五、“什么启示”,由学生结合上面所学知识,可以答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规律性的总体认识、对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其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借鉴意义等。参考答案如下:①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古代商业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②商业的正常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和民众生活的提高,当今政府应该采取正当措施鼓励支持商业等。

二、五个“什么”复习环节之间的关系

以上五个“什么”,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依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论证等能力。其中“什么内容”是后面学习“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的基础,解决的是本专题的知识再现和识记能力,以教材为依托的获取提炼综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符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其中对“什么启示”的学习解答,是前面复习的最终归宿,又凸现了《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三、五问的灵活运用

并非每一个复习专题都必须依次套用此五个“什么”,可以根据每个专题自身的特点、学生教师自身情况等,有选择的使用其中一部分“什么”,灵活或分散地运用。如果除依据教材知识外,引用典型材料解决其中的某些“什么”环节更好。如下面我设计的“中国古代人口”专题的复习思路,用图表和文字材料分别为依据引导学生回答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两个环节,回答人口增长的“原因”时,只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两汉、明清三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中国古代人口”专题复习提纲:

第一、“有什么”,归纳教材中有关人口增长的知识:①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的增长②两汉时期人口总量③隋唐时期人口的变化④明清人口的增加,详见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材14、32、71、118等页。

第二、“什么趋势”,阅读下图,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主要趋势:

参考答案:呈波状起伏,增长总趋势比较缓慢,但清朝前期增长迅速等。

第三、“什么原因”环节,根据教材内容和高考大纲,重点解答如下三问:

(1)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增长原因?

参考答案:①铁器牛耕水利工程的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②井田制分封制的瓦解。③中央集权制的确立致使国家直接控制的人口数迅速增加。

(2)东汉人口数不如西汉原因?

参考答案: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控制大量人口,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数量相对减少。

(3)清朝前期人口统计迅速增加的原因?

①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使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客观上刺激了人口增长。②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和推广。③疆域的扩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长期较安定。④工商业的发展转移了部分劳动力人口。⑤人口统计方式的变化(人丁为主到全家人数)等。

第四、“什么影响”,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人口过度增长带来哪些危害?

“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汪士铎《乙丙日记》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为士者十倍于前而佣书授徒之馆不加增”──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生计篇》

“五十年以前,……米之以升计者,钱不过六七,布之以丈计者,钱不过三四十,”现在“昔之以升计者,钱又须三四十矣,昔之以丈计者,钱又须一二百矣。”

──钱泳《履园丛话》卷1《旧闻・米价》

“户口即十倍于前,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此数十倍之游手好闲者遇有水旱疾疫,其不能束手以待毙也明矣,是又甚可虑者也。”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参考答案:①土地过渡开垦,生态环境破坏;②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③物价上涨,人均生活水平下降;④封建剥削方式愈发牢固,制约科技发展等。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8

Capability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在完成某项工作时所表现出的主观条件。在“4C”模型中,能力特指对象的知识水平、学习潜力、兴趣特长等,涵盖考研的基础与潜质。于阳比较喜欢数学,大学期间数学成绩在80~90分之间,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数学。此外,她大学期间的综合成绩排名比较靠前,由此可知,于阳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比较好的,且有数学这方面的爱好,因此我们把报考的专业锁定在了需要考数学的专业上。接下来的交谈中,于阳表示,她个人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比较感兴趣,大学期间也辅修了经济学课程,并且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显然,就于阳同学的个人兴趣与学习能力而言,良好的文化基础加上浓厚的兴趣,经济学是一个比较适合她的选择。

选择专业之前,希望大家能先静心回答几个问题:我的知识水平如何?学习能力怎么样?我的兴趣点在哪里?我擅长什么?客观而公正地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你就会清楚,自己适合考什么专业。

Career职业

不考虑职业发展规划的考研选择是任性的,除非你的目的仅仅是“读研”。研究生毕业后你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考虑清楚。于阳没有读博的打算,她希望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根据她的就业期待,我们将目标锁定在更加具有实操性质的应用经济学。于阳表示,希望将来能进入银行或投资理财机构。选择目标又可以进一步缩小――锁定金融硕士。

无论是硕士毕业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读博,最终谁都避不开就业这个未来人生中极其重要的话题,因此,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认真思考我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把未来的工作具体到行业与职位,这样便能更精准地定位专业方向。

City 城市

或许你是由于某种内心情结喜欢某个城市而选择了自己的本科院校,而考研择校的时候则要理智地考虑城市这个因素。城市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一定有一个主要因素。个人的人生规划直接决定了要选择哪类城市。比如打算将来做学术,应该首选学术氛围浓厚的城市,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水平较高的城市,良好的学术资源与氛围,对于专心做学术会起到促进作用。一些专业的特性也会对城市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如学习金融学最好是到北京、上海等金融业发达、高校专业实力雄厚的城市;再如,学习新闻传播学,到北上广这样的媒体资源丰富、实习机会众多的城市,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会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如果计划将来就在某一个城市就业,那么选择该城市或者周边城市读研会比较有利。

于阳是天津人,父母不希望她离家太远,无论是求学还是就业,最好都能在当地或附近城市。于阳也愿意遵循父母的意愿,最终选定了北京与天津。

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北京无论在学校实力还是经济环境方面,都比天津有更大的优势,报考北京的高校,会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实习环境,将来的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因此,于阳最终选择了北京。

Competitiveness 竞争力

在精准定位学校和专业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竞争力,这包含了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

在跟于阳的沟通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她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儿。尽管一战失败,但二战有着必赢的决心,于阳本科期间数学成绩较好,且一战在公共课方面已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的复习上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努力,这几门课程是不难攻克的。于阳跨专业考研,专业课基础相对差一些,不过由于她对经济学兴趣浓厚,并且跨考的决心非常大,再加上原本比较好的文化课基础,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拿下专业课对于阳来说是可以实现的。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9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基础教学; 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44-01

引 言

在西部开发的政策下,对于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我国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目标。职业学校教育决定数学教学必须具有服务性,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要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教学原则到教学内容都要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

数学教师还是应该结合专业踏实的完成每一堂课。在不破坏数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到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

一、把握教学大纲,准确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学习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现实的学校教学中需要将这三个培养融合到教学中。

二、结合学生专业,认真分析教材

1. 学情分析。首先是分析专业,学生的专业决定了教学内容;其次是分析认知程度,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再次是分析能力,分析学生已掌握的一些数学能力;最后是分析情感,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2. 内容分析与教材结构。首先应该分析教学内容在专业,生活,科学以及学科上的地位。不同类型的专业该部分内容的地位不同。其次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做到内容的熟练衔接;最后分析能力,情感的地位内容,把握本次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能力以及情感的培养。

3. 根据专业制定不同的目标。结合上面对学生的分析以及内容的分析,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以《三角函数的概念》一课为例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专业,在基础知识上,学生要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能力上,主要训练学生并将这些知识与专业中的交流电的学习相联系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在情感上通过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是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如果这一课是其它专业,在能力要求上就需要变化,例如工民建专业,就要求将三角函数与振动联系,为学生学习结构力学打下基础。

4. 制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用定义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来突出重点。难点是函数的认识过程,以及与实际相联系的理解。可以通过应用几何画板直观的感受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着重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解决中心、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使用从专业出发提问题,看图像,找规律,思考问题,交流协作,探索归纳,总结结论,联系专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生动形象和连贯。

四、灵活的教学过程设计

1. 多种方式引入新课

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原形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深切懂得学数学是为了适应生活,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在《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我从什么时间看潮汐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时间与水深的函数关系引入新概念。这个引入具有普遍性。什么专业都可以实用。从专业需要中引出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本身源于生产实际,职业学校诸多专业需要数学知识的铺垫。所以我针对专业的特点又从正弦交流电的产生进行引入。同时针对不同专业,我们还可以由其它的专业内容的引入,例如工程专业就可以用振动方面的实例来引入,体现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从已学知识中引出新的数学内容。数学的学习需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在本课的引入中还要做好知识的铺垫。复习初中所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突出直角三角形线段长度的比值,范围是0°到90°。为后面的问题产生做铺垫。

2. 用活动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

以生活和专业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有关的实例引出数学知识,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处理实际问题或专业问题上。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避免了学生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的误区。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水电专业学生,我是从上面三个引入中提出三个问题:有生活中的引入提出sin的符号是什么;从专业引入中提出已学锐角的正弦知识不能满足专业需要必须扩展;从已学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是线段长度的比值,引入到直角坐标系中,提出可以用什么做比值。

以问题形成推出教学内容。本课我将由已学知识的问题分析得出三角函数定义;对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提出五个问题:P点移动三角函数值变化;角的终边移动三角函数值变化;为什么叫他们是函数;角的变化范围是什么;三角函数有几个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最后回答生活和专业上设置的问题使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起学习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同时吸引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以活动形式研究实际问题。以体验――探索――提高为指导思想开展课堂教学。教学中我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做出可以改变角的终边位置,改变终边上点的坐标,反映三角函数值的变化的动态图形。请学生自己操作,并观察数据的变化,回答问题,最后并总结结论。便于学生感受函数的本质,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最后由老师做总结,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作为提高。

以专业为向导创新教学过程。把时间花在与学生今后工作中人人都要接触的专业知识点上,对学生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为他们学好专业铺平道路、打下基础。因此在《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为学生提出在专业中出现的正弦交流电的向量图表示法是单位圆表示三角函数的应用。提出交流电正负半周的出现与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符号的变化情况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学评价情感化、过程化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10

国外高校也产生了质量建设与问责,是1980年代开始的,美国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咨询和质量问责阶段。任何一个国家谁给一个公立大学问责?第一是大学生和家长,他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必须让你回答,你的培养质量达到了期待没有,否则不选择你的大学。

政府有资格问责。政府是我们的投资人。政府怎么没有权利管我们呢。他是投资人,他就有权利干涉我们。这种人是利益相关者。企业是高教产品的使用者,如果不关注他的感受,他就不招你的学生,你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没有人来读你的学校。媒体不是我们的利益相关者,媒体只关注大众话题,只是想把事情炒作起来,把广告卖出去。我们的利益相关者只有三家,谁来问责只有三家,我们只要把这三家侍候好,我们大学是一仆三主,所以大学不好干。

中国的质量建设问责制度是怎么兴起的。质量问责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收费化的必然结果。所以它必须有两个条件,成为全民的政府的问责制度。中国大学在15年间完成了收费和大众教育两个阶段。1994 1997年中国实现大学收费,1994年中国大学是不收费的,我们上大学是不交钱的,住宿舍也不交钱,而且还有伙食补贴,再穷的人还有补助棉袄,我们那时候是国家培养的,现在是父母培养的。现在大学收费了,而且收费越高,学生和家长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他的权利意识苏醒和加强,开始质问大学。如果没有交钱,不问你教学效果的。1999年到现在中国的大学实现了扩招,实现了大学的大众化,也是大学成长,大学城了社会大众参加的成长盛宴。每年招600百万计划内学生,还不包括200万成人职考,中国高等教育的生产规模很大,这就是大众化。因为收费化和大众化必然带来高校质量建设和问责制度的兴起。

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1949年3万人、1969年16万人,1999年160万,2010年675万。这样快速的扩招。

这是我们的规划,要求2020年在校生达到3500万。在校生3500万,17-19岁这批人可能应付不过来了,所以在高职和应用本科阶段,就可能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可能招30多岁的学生,这可能会对高考制度产生冲击,难道这些人还要回来参加高考吗?

实际上40%的毛入学率,在江苏省早就超过了。我们在座的诸位都成长于免费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人,但是必须建立毕业生是消费者的观点,当我们面对收费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时候,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始终是有这个矛盾的,未来十年我们继续会踌躇我们本来应该采取的改革措施,我们自己成长的烙印不能完全抹杀,不能接受崭新形势下去拥抱后现代大学。中国高等教育15年前完成了美国五六十年走过的道路,因此它现在的大学领导人就是大众教育下成长的领导人、就是收费教育下成长的领导,我们不是的,我们94年年前都是免费教育,99年以后都是扩招毕业生,所以外面世界太精彩,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很无奈,因为外界的变化太快,这个变化需要我们作出调整。

我们成长的现实差异是高校管理者困惑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这一冲突将在一段时间存在。我们为什么一些人成功的东西抱有怀疑,我们知道的一些道理为什么不愿意实施,因为我们成长不属于这个阶段,但是旧人物不属于新朝霞,我们高校改革中的任何胆怯都赢得不了学生的究竟,现在改革已经拉开序幕,问题是你怎么行动。

什么是质量?刚才讲了大形势、质量和问责。现在我们定义什么是质量?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说法,还在讨论质量可以不可以被定义。有些人认为质量不可以被测量,有些人认为质量真的不存在。你不能定义就不能改善,什么都不能做,它真的存在吗?因此需要对质量进行定义,找寻测量方法,需要一个系统改进质量。国外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出了一些经验,不是理论结论,是高校管理的经验。来自于这本书《高等教育中的质量与问责》,博格,霍尔。我们确信质量是可以定义的,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的结果可以改善我们对学生和他们成长的影响力。质量的定义不因为社会办学目的甚至学历层次不一样定义不同。我们看这个定义,这个是应用本科或者说靠近高职的定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通过运用文字、数字,以及抽象概念来使学生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教会他们如何与环境共处,并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有些人不同意,大学也在传递道德和价值观,这个也要加入。确实是这样,这个是比较流行的定义,即便是这样也是被质疑的。

通常的教学评估指标有三类:质量基础性指标、质量保障性指标,这两类指标是过程保证指标,是实现教学必要的保障体系,但是不代表教学结果比较好,那就看第三点质量效果性指标,也是现在教育部最关心的,教育质量、毕业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如果一个学校只是关注质量的基础性指标和保障性指标,如果不关注效果性指标是不行的。一个工厂不能只关注设备、工程师,要关注我们的学生培养出去以后对经济社会贡献如何。如果大学不关注学生就业前景,学生不选择你这个学校,这个学校的倒闭也是咎由自取。

最近教育部、财政部两个文件,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的重要指标,要求对重点专业连续五年跟踪,甚至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跟踪。建立起对用人单位、学生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人才培养评价制度。这是基于跟踪调查的评价体系,所有的评价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者看来都是跟踪。期末考试也算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跟踪评价,当然是。所以凡是过程在先,要了解结果的时候,一定是跟踪评价。建立起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与监测体系。就好像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体检,即便没有病也会体检,但是不会说我今年做了,过三年再

看。不会这样的,因为我们要看好的指标是否每年都有保证。

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评价。毕业生中期发展跟踪评价。用人单位需求测量与使用评价。新生适应性跟踪评价。本科方面我在做博士和硕士的跟踪。为什么强调毕业半年后的跟踪,中国高校面临的变化环境特别大,国外进行三年后、十年后的跟踪。半年后跟踪的结果反映的是近期教学培养的问题。如果调查学生毕业十年后的评价,我们反过来看十年前的教学和教材内容,对我们指导意义可能不大。所以通常是对应届毕业生或者三到五年的毕业生跟踪,我们要知道三到五年后毕业生的跟踪是反映更早以前的培养过程的情况。

为什么要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呢?在调查中除了用人单位基本上都是毕业生调查。国外经验反思所有人资格中,毕业生最有资格评价大学服务的,并且能够提出建议使其改进服务。在若干个跟踪调查中选择我们被迫选择一个,毕业生应该是首选,因为毕业生调查反映的结果是最能随着时间的丢失体现学校的成功。为什么强调毕业生跟踪调查,这是原因之一。

校方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社会需求对专业结构、专业知识能力变化情况怎么样。我们要通过外部调查,我们必须进行毕业生跟踪和用人单位跟踪,这样了解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成绩不代表结果,不要以为这个课程的学生成绩都是一百分,我们的培养质量就好。可能我们培养的知识课程是社会上不需要的,所以在学校的保证体系,如果不以结果为导向,很可能走错了方向,所以要通过跟踪了解情况。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大学是一个共享思考的过程,但是教学是与外部事件进行永恒对话的过程。大学的教学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和外部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外部。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质量竞争环节,教学是大学与外部进行永恒对话的过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必须强调这一点。

我们的调查通过三个阶段,一是信息收集、二是数据挖掘、三是改进,提出报告就读。

目前就我在中国做的事情,整个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分成三级阶段。第一阶段基于高校本身学生培养质量的调查,对自己每年的毕业生不管毕业多少进行全数跟踪,然后反映情况回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培养方式。第二个阶段是省和市一级,江苏省连续两年对自己的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并且出了书,其实也是我和江苏省合作的,每年基于20万份问卷,我可以细致做到几乎每个专业。现在宁波市全市的用人单位全部完成,全市用人单位跟踪都完成了。现在湖北、湖南、重庆、天津很多省,都在帮助他们做全省范围的跟踪评价。每年我做这个东西主要是每年出一个《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简称蓝皮书,每年都会。整个是分三个层面进行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的跟踪体系,每个层面会有差异性。

毕业生中期调查。了解毕业三年后的毕业生,了解优秀人才的成长环境和因素,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三到五年后他认为岗位最重要的三项基本能力是什么,让他重新评价课程他怎么评价,重新评价老师他怎么评价,对校友工作是什么要求。三年后就是职业晋升、职业竞争力的分析。就业竞争力分析,现状满意度,收入及涨幅分析,职位晋升比例、职位晋升频度和职位晋升类型,优秀人才分析。有些人是沿着技术路线往前走,有些人沿着管理路线往前走,要看不同的专业,主要的优秀沿着哪个路线走,如果沿着管理路线走,是不是在学校期间多增加一些社团活动,让他成才速度更快。如果他技术不高,我们把他的基础打的更好,让他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转岗率、职业发展路径。我们要了解毕业生三到五的职业发展路径,十年以后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这个路径上,美国普林斯顿评论搞过这个发展路径调查,就好像中东和平路线图一样,一直预测到今后十年干什么。

最重要的能力,知识。我们培养学生从事这个职业,最重要的能力和知识是什么。行业转换率,校友推荐度,校友关注度。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三到五年后都不关注学校了,说明我们培养的失败。什么叫做大学?大学就是校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真的不重视校友工作,国外的培养制度是按照校友输出反过来定如何培养,是用学校家庭成员的方式来培养,保持对学校的关注和忠诚,保持学校的长期存在。校友如果能够多回馈,有一种感恩心态,最后校友和学校形成良性互动。三年到五年我们了解在职培训内容,这些内容有些可以补充到正常教学范围内。以后我们生源不足的情况,我们要展开成人培训,就来源于我们高职学生三到五年后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收费方式,谁付费都要了解,这对于高校已经开展成人教育非常有用。

课程评价。最有帮助的课程。最有帮助的老师。社团活动的影响。校友服务的有效性。优秀人才分析。哪些是学校可控的成长因素,如果增加成长因素就会增加学校优秀人才的成才速度和人才比例。打NEW的部分都是今年新的研究部分。我们研究怎么样把美国最新的东西和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本土的管理内容。我计划请一个外国专家,我们准备明年年底前在波士顿建麦可思研究院。我们正在讨论,有没有可能向其他部门培养人一样,和哈佛大学这样的学校长期建立一种合作,把高等院校的校长定期进行高校管理短期的培训两三个月,能够让他们暑假的时候再充电。

优秀人才分析包括哪些方面?要进行优秀人才的背景分析,家庭背景、父母文化程度、来自于哪个地区,来自于哪些专业?这是特征分析。晋升优秀人才是采取什么路线进程的?晋升情况怎么样?优秀人才对于我们学校认同不认同,如果不认同或者低于其他人的评价说明对我们对优秀人才做的很差。哪些因素影响到优秀人才的成长,怎么干扰这些因素让他成长更快。优秀人才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校友服务。这是三到五年要解决的问题。

刚才讲了对毕业生的跟踪,下面介绍一下新生问题。在国外,每个正规大学年年都要对自己的新生进行新生适应性调查,分为三个阶段,发了录取通知书以后马上跟踪调查,你入校的时候马上做期望值调查,一年以后再做一个适应性调查。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认为在大学的三年或者四年中,第一年是决定性的。发了通知就调查,这些人接受了通知,有多少人不愿意来,不来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刚刚入学的时候做的调查,其中有些人退学了,还有一些期待值。一年后再调查对比。最近我拿了一笔经费一百多万,我放在西南交大,选了三所高职、一所本科进行调查,目的就是想研究现在严重的新生问题。为什么?这是高考形势发生变化造成的。红线是高考人数。蓝线是录取人数。录取人数在上升,高考人数在下降。我们的录取率在上升。福建140分可以读大学,山东180分,北京语数外三科总分150分,北京考生在这个分数线以下的有500名。山东录取率87%,北京86%,浙江85%,云南80%。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生源数量下

降导致录取率上升,每年的新生录取分数不断下降。我们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孩子进来了,这些孩子如果高考成绩比较大,基本代表有较大的可能性,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打瞌睡,其他方面很活泼,导致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工方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下降了,不管我们的老师有多好,如果到北大去,一上课所有学生都打瞌睡,教学质量肯定是等于零。教学质量的保证第一是老师讲的好,第二是学生的参与。当学生比较多比例的学习习惯不好的时候,他开始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原来控制得好的质量现在控制不好,不仅他自己打瞌睡,他会影响到本来不打瞌睡的学生也打瞌睡了。第二,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我到一个高职院校实施新生调查,就是这样。新生质量下降成为中国高校面对的挑战之一,北京市最优质的高中10%的学生已经不参加高考了,北京市本身的高考状元已经含金量不足了。新生质量连续下降成为中国高校面对的挑战之一,这一挑战至少持续到2018年,2018年是中国2000年生的孩子读大学的时候,2000年是中国新生儿出生率比较低的时候。

新生适应性调查的指标。招生分析。新生一进校,马上了解最新的招生分析。新生期待。迎新活动。学习生活现状。适应性问题。我们适应性调查应该放在第一学期结束第二个学期一开始,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我们来读高职的人最高的学历目标是什么?职业期待是什么?专业转换意见,或者他想学第二专业都要了解。迎新的参与度,迎新决定了学生对于学校的第一印象,这一仗打败了,下面的路就不好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他在各类活动上的频率和时间分布,包括经济上的资金分布。然后是适应性问题,有没有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我们通过什么因素影响他、改进他一定要做分析。这些问题,学校有没有对他有帮助。如果没有帮助,我们分析怎么进一步帮助。如果他回答有问题,要进一步追查这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造成的。然后是高危人群,一定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划分出一批高危人群,高危人群要做内部分析。首先是学习压力大的人,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跳楼,很多学校出现极端事件就是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矛盾,如果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如果不解决,出现的极端事件就是马加爵这样的。失眠和生病会导致厌世,恋爱受到挫折,他自己受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还有经济困境,因为经济发生了问题可能偷学校或者同学的东西,产生矛盾,还有上瘾活动。学校一定要对自己的高危人群进行跟踪。

现在正在帮一批学校做这个事情。如果你们自己做,我给你们提供指标,这个必须做,因为生源开始下降了,教学质量没有学生参与是提高不了,没有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学校很可能出现极端事件的。

下面讲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的背景调查,对现有的招聘进行分析,每个岗位每个用人单位是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调查,不是泛泛而谈,你为什么录取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什么原因决定这个薪资,什么原因招聘失败,我们学生的能力不行的话你觉得哪个方面要提高,你解雇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我们这样才能知道怎么改进。培养要求,我们有没有校企合作,是否愿意合作、准备采用什么方式合作。对于我调查的岗位,你雇佣的岗位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和知识是什么。这里面一定需要细致的工作。

指标体系不是写在纸上的,我们今天讲的都是可操作的东西。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本书,《高等教育质量与问责》这是两年前出的书,这个书非常好,这本书是不可错过的书。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我们要建后现代大学,我们不能再走弯路了,我们面临教育收费化和大众化局面下,我们要建后现代大学,所以这本书《后现代大学》,这本书讲了它们走过的曲折,他们怎么把大学提升成新本科以后,有怎样的争论,最后取得了怎样的共融,这本书非常好。我们团队现在形成了一个图书过滤机制,选最好的书,为各位校长提供最好的操作方法。

从12月份开始我开始办了一个纸版的东西专门寄给校长们,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思想、话题、方法,不是学术性的,我不认为高职院长需要学术性的东西,我们要的是可实施的东西,这也是我从12月1日起每个月一期,可以免费寄给大家看。

我们做了半年后到一年后的跟踪、三年后的跟踪、用人单位的跟踪。这三个跟踪不是了解就业问题,而是通过就业问题了解培养问题。因为好学生是培养出来的,再谈就业没有太大意义了。我们现在讲培养质量问题,最近我去了一些新建本科和应用本科,他们说现在想向高职学习,不搞什么花招,现代大学或者研究型大学,我们不干这个事儿,我们希望学习高职。但是现在唯一的想法是希望研究型大学不要醒过来,他们醒的越晚越好,给我们留的时间越长。我们高职也是希望本科和应用本科慢一点。这几年高职的改革,与其说在引领高职,其实是在引领应用本科,这个最后会传导到研究型大学里面去。为什么这样?相当于从农村包围城市一样。这些人一路免费大学读过来,我们这种观念很难改过来,对于应该改革的措施不愿意接受,所以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负担太重,而我们没有负担可以往前走。

学生的调查主要是注重培养方面。我们的主要指标几乎都会分析到专业,但是一个报告是全校的报告,能不能就自己的重点专业进行分析呢?可以。教育部、各个学校的领导都知道这个道理,学校的改革只有发生在专业程度才可能真正进步,学校的改变不是靠校长推动的、也不是处长推动的,大家都动起来才行。所以现在质量教育抓在专业上是非常抓的。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的调查以后,我们收来的结果数据,能不能把数据通过学生的学好,联通他在学校的修课记录和类型,然后我们对每个专业写一个专业分析报告。最近帮助西南交通写了分析报告,写什么样的专业分析报告,骨干性专业或者学校的重点专业、学校的问题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作的,只选择对于自己关注的专业进行深度分析。

我们要基于一些数据进行专业分析。一是学生社团活动的数据。毕业中期调查,短期跟踪,毕业生短期跟踪,新生适应性跟踪,有六大数据是专业深度分析的最完整的数据,现在帮西南交通做的只有两个数据,基本上这两个已经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新生适应性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讲的方法很好,能不能办培训班呢?我自己没有能力班。但是这套方法要在清华大学EDD班讲,无论高职需要,以前也办过三期,但是以前大家对这个问题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如果真的需要,我们现在又改进了很多,可以在改进的基础向大家介绍这些问题,调研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现在我自己在西南财经大学有一个中国教育需求研究中心是去年批准的博士点,麦可思公司也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签约的研究生培训基地,也是在给他们上课,他们也

到我们这儿交任务。

专业深度分析指标体系。专业分析涉及哪些点呢?完成这个指标体系的分析,专业的指标体系分析,只要对毕业生的跟踪到两年以后,就用累计数据通过学好联通就可以做深度分析,目的是解决培养问题。就业问题是反映在培养中间的问题,通过分析细度的反映培养问题。大部分的问题与就业无关,即便现在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的问题与就业无关。大家说这个PPT能不能给大家,当然可以。因为这套东西发展到今天,他们看到了三年前、四年前的最初版本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是所有的本科院长、高职院长不断地帮助我们改进才有今天。国家把我这个地方授予高新技术企业,有六项产权,但是这些东西我们都是愿意共享给大家的。

下面我要讲一个理念,大学该怎么办?现在有些大学办的理念有点问题。我们办大学怎么办?通常看我们有什么资源成立什么样的机构。再把学生调进来。这是错误的。大学是反过来办的?我们准备输出什么样的学生。为了输出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机构。为了建立这样的机构我们需要投入什么样的资源。这和平常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办大学办的就是学生事务,办学以学生为本。我期望产出什么样的学生,为了产生这样的学生需要设什么专业和机构,为了建这些专业和机构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是倒着走的。现在我们是正着走的。我们需要培养的学生要有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知恩图报、领导能力、多元文化、母校情结。那就需要这些机构:招生办、学生资助、宿舍管理、伙食管理、注册记录、学生活动、国际学生、学术咨询、心理咨询、校友会。那就需要举办这些活动:迎新活动、宿舍生活、社团活动、学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食堂伙食、校友回校、名人讲演、体育活动。我们要用这样倒逼机制来建大学。有机会大家要重新反思,我们要按照培养学生的结果。我们每个学校的培养结果可能有差异性,按照这个差异性重新定义我们的活动该怎么做、资源该怎么用。以培养学生质量为导向,反过来推进我的机制和制度。项层设计在第一列。

我们如何把一个学生最后培养出来变成校友,变成有价值的校友。应该是这样培养,每个学生要把他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一直到最后输出。在哥伦比亚大学是14年计划,四年大学,到毕业后十年,一直抚育他成长,通过学术经验、宿舍经验、社团经验、职业指导打造成人才,校友会进一步联系好他,学生毕业后,故事并没有结束。

我们要建立一个学生的调查系统,包括录取学生的调查、新生调查、毕业生调查、校友调查。这个调查没有用人单位调查的。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11

2011年大专电子商务毕业论文格式?word排版

(1) 语言表述a.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述必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同行专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内容,尽量减少叙述。b.论文中如出现一些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做出解释。(2) 标题和层次a.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毕业论文应采用汉语撰写;一般由七部分组成,依次为:(1)题目,(2)中文摘要,(3)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2、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论文题目: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引人注目,力求简短,25字以内。字体为宋体小二号。摘 要:中文摘.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完整的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要PDF或Word格式,最好能发给我邮箱word毕业论文格式的设置在word2007中怎样实现毕业论文格式word高手,懂word弄过毕业论文格式的请进。

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总改不对老师不让过怎么办?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谁有?求毕业论文格式,平面设计专业我想要一个实用《毕业论文》格式,我要套论文用的用的,越快越好?能给吗?请问哪位知道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还有脚注有什么特别要求?请求2011最新格式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顺序:中央电大毕业论文题目→目录→有人教教我大学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房地产营销的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开题报告什么的,怎么写,给发了我给大学生毕业论文2年了,格式熟练,去年写了几百篇基本都过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啊?还有论文的格式什么,我都不懂啊,求各位江西师大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具体是怎样的?毕业论文具体格式是怎么样的,有关环保的毕业论文范文有吗?

哪位大哥知道四川农业大学的毕业论文格式,.

文题.[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⑤专利[序号]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责任者. 技术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年.技术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7. 致谢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8. 附录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二、管理和人文学科类论文撰写格式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各位大哥大姐四川农业大学可以专升本吗?专科生可以转成本科生读本科生的专业吗?哪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格式? 哪位大侠知道,请问有人知道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学历受社会承认吗?急知,谁知道四川农业大学2008和2009年的美术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如题,小弟今年毕业.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12

关键词:外语教育分工成本精英化专业化集团化

要目:

一、数据

二、学外语与研究“先进文化”的关系

1、“先进文化”之“先进性”对中国是如何形成的?

2、哪些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

3、哪些人才可能具有研究“先进文化”能力?——精英

4、应该由哪些人通过学外语来研究“先进文化”?——精英

三、外语教育改革的三个原则

1、精英化

2、专业化

3、集团化

四、申论

1、古今中外同类情况提供的借鉴

2、民族复兴中的语言问题

3、一些具体措施

4、关于本文的数据的说明

一、数据[①]

数据1

学习时间:一个学生用于学习外语的时间有多少?有统计,从初中开始,中国学生用于学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时间是其学时间的1/3。那么,一个学生1年中就有3个月时间学外语。

学习人数:全国每年一共有多少学生在学外语?全国在校的初中生(含初中生)以上的学生人数是1.1亿。[②]

学时间:全国的学生一年用于学外语的时间总共是多少?3个月´1.1亿人=3.3亿月/人。

如果把这些学习时间折算成劳动力价值,则全国的学生每年耗费在学外语上的金钱将极为惊人(详见文末)。

数据2

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为6208.27亿元。[③]

无论是教学设施、教师培养、教师工资等等投入,所有教育经费最终都落实到学生身上。而各个学科对教育经费的消耗,可以按照各学科的学习时间来分配。除去了小学教育消耗的教育经费,如果按照数据1的学外语时间占学时间1/3,初中以上的外语教育消耗的教育经费,每年至少也是1000多亿。

数据3

(一)、1个博士生,从初中开始到完成博士学业,按照学制,总共的学习时间是16年(硕士阶段如果改成2年,博士阶段则增加为4年),耗费于学习外语的时间不少于5年,60个月。这5年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这5年时间用来学专业,可以看多少书呢?每年250个工作日,每天8个工作时,5年就是1万个工作时。如果1小时精读10页专业书(读8页也好啊),那么,可以读10万页。就是说,400页那么厚一本的书,可以读250本。请问:今天的博士,有几个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一共精读了250本专业书?许多博士,花在专业上的总时间根本没有学外语的时间多,这难道正常吗?

再作一个国际比较。如果美国的学生不必修外语,中国的博士生学习专业的时间就要比美国的博士生少5年!!!因此,就平均而言,中国的博士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只相当于美国的本科生!!!

(二)、相应地,硕士生学外语的时间是大约是4年,本科生、专科生大约是3年,高中生大约是2年,初中生大约是1年。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学外语,究竟能为学生提供什么帮助?值得吗?如果把学外语的时间用来学习实用技术,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收益呢?比如,一个大学生花了3年时间学外语,如果这3年时间用于学习技术,足以熟练地掌握一项专门的实用技术,从而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社会效益。并且,大学生耗费3年时间,达到的外语水平却仍然只是无效水平呢(关于无效水平,详见后文),他学的外语实际上完全是无用外语。是故,为什么要迫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外语呢?

我们自始至终要牢记:学外语对于我们国家建设来说,必须是功利性的行为,必须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和衡量。外语对于我们只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应该从掌握工具的成本及其收益来衡量,还应该从社会分工来衡量。[④]如果不分工,人人学外语,造成巨大的学习成本,却不见得能够获得预期收益,得不偿失,怎么有利于国家建设呢?怎么有利于民族复兴呢?

二、学外语与研究“先进文化”的关系

作为国家的制度设计,外语教育预设了两个前提:在目的上,我们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向外国的“先进文化”学习;在方式上,是通过学外语来研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外语就只是工具。下面,我们从目的和方式的角度考察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我们以问题的方式来揭示这些弊端:“先进文化”之“先进性”对中国是如何形成的?哪些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哪些人才可能具有研究“先进文化”的能力?应该由哪些人通过学外语来研究“先进文化”?[⑤]

1、“先进文化”之“先进性”对中国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的中国人,几乎毫不怀疑地接受了西方文化是先进的的观念。常常是西方人说了什么,中国人(首先是许多与西方接触比较直接和密切的学者)就很可能跟着说什么。如果西方人尤其是西方的某个名人说了中国的一句好话,中国人就很可能沾沾自喜。在学术界,就我比较了解的人文学科而言,学者们的研究方法,最通常的方法就是引用西方的名家来证明自己。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方法,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失语”,是“汉话胡说”。

这里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怎么就会如此轻易地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答曰:这里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坚船利炮的侵略,屡战屡败。人们自然要追问失败的原因。在追问原因的过程中,形成了西方文化优越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基于三个前提和由此前提展开的逻辑推理。[⑥]“前提1:对社会作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分。前提2:把三者看成因果关系。前提3:中国国势衰微,经济弱。三个前提的区别是:前提3是事实,前提1、2却是假设。”从这三个前提出发,形成了如下逻辑。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形成了一个因果链,并分成三环:直接的因果关系是经济与政治、政治与文化,间接的因果关系是经济与文化。这三环构成一个单向循环,其中任何一方的强弱胜负都会导致另外两方的强弱胜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如下追问非常简单地获得。事实前提是西方经济强大。追问:为什么西方经济强大?答曰:因为西方政治制度优越。再追问:为什么西方有优越的政治制度?答曰:因为西方文化优越,有一套严密完整的学术体系。结论:西方经济强大是因为西方文化优越——经济与文化立刻建立起因果关系。这套逻辑用在中国,则得出国势衰弱,是因为文化落后的结论。

2、哪些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

中国人对西方的“先进文化”的认识和接受,伴随着的是中国的失败和屈辱。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忘了,学习外语,不是为了学习外语而学习外语,是为了研究西方的“先进文化”,是为了富国强兵,为了保国保种保文化。我们必须清醒地明白,外语只是工具。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的政策、制度、措施、方法以及各种舆论宣传导向都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

是不是西方的一切文化都是先进的呢?显然不是。由于中国人是从先进科技那里追问出文化的先进与否的,而且研究和学习“先进文化”是为了富国强兵,那么,对于中国人而言,要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研究哪些西方文化(对象)是比较确定的。[⑦]

大致可以说,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西方文化是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的成果,尤其是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西方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等。其次是哲学,它集中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思维特征、方法,体现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西方文化的基础性的东西。再次是其他人文科学(如政治学、法学等)的部分成果。[⑧]只有明白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明白我们需要什么。只有明白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研究才有针对性,而不会沦为为研究而研究西方文化,也才不会盲目地学习(甚者沦为模仿)西方文化。

如果说自然科学成果可以直接模仿、学习,那么,哲学等人文科学则不是可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因为这些文化形式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性,是各个民族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具特征的生活样态的体现。因此,如果肆意模仿、学习乃至照搬其他文化的民族文化形式,就一定会导致对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的遮蔽,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文化同化。如果是这样,就立马违背了我们研究西方文化的宗旨,因为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了保国保种保文化。如果民族文化被西方文化同化,则文化不能保,那么,研究西方文化也就与民族复兴的宗旨背道而驰,甚至就是对自身宗旨和使命的背叛。

3、哪些人才可能具有研究“先进文化”能力?——精英

明白了主要研究对象,那么,该由哪些人(即主体)来研究这些对象呢?而这又须明白,主体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具有能力研究那些文化对象?我们知道,我们要研究的那些文化对象,西方人也要研究。哪些西方人才可能具有研究那些文化对象的能力呢?即使西方人用母语阅读那些文本,即使向每一个人提供同样的研究机会,也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研究能力。这些人,我们称之为精英。精英不是一个与大众简单相对的一个概念。有些人在这方面是精英,在另外的方面却很平庸。由于天生智力的差异、意志强弱的差异、兴趣的差异、身体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等等,造成有的人成为精英,有的人却比较平庸。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着的事实。就学术研究而言,它需要研究者具有较高的智力、坚强的意志、强烈的兴趣、健康的身体等等。这些条件对于研究者都只能说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当然,一个人是不是精英不是生来就决定了的,而是在各种竞争的优胜劣汰中选的。

即使在西方,大众对它的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大概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先进文化”)也是一知半解的,这跟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古人)对自己民族的精华并不怎么了解一样。有几个人读过几本古书呢?熟读四书五经十三经诸子百家的人就更少了。有几个人知道古代的天文地理、术数方技的奥妙呢?有几个人真正领略了古人的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呢?

因此,即使把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准确无误地翻译成为汉语,一般大众也读不懂。即使一般大众熟练地掌握了外语,他也仍然读不懂那些“先进文化”。试想,先进的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学等等,是大众能够掌握的吗?《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小逻辑》、《存在与时间》等等哲学著作,不要说大众,就是哲学博士、哲学教授都很难说能够轻易读懂。

由此,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

4、应该由哪些人通过学外语来研究“先进文化”?——精英

只有精英才可能研究“先进文化”,因此也就只有精英才可能通过学外语研究“先进文化”。有了上面的论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试看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世界各文化之间的交流史,都是精英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高潮,一是佛学东渐,二是西学东渐。在佛学东渐中,是鸠摩罗什、僧肇、玄奘等等精英研究、翻译、引进了佛学。在西学东渐中,明末时期是徐光启、李之藻、利马窦等等精英,近代是严复、林杼、詹天佑等等精英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当年我们研制原子弹,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如果没有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精英,再多本科生水平的一般人才(本科生在研制原子弹中就只能归为大众)也是造不出原子弹的。

其实,只有精英才能研究“先进文化”(不管是否通过学外语来研究)这个结论,已经蕴含在“先进文化”这个概念中了。先进、平庸、落后三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都蕴涵了先进、平庸与落后的区分。一旦区分了三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先进的就不是平庸的和落后的。所以,“先进文化”只能由精英来研究、承载,同时,能够研究、承载“先进文化”的人就是精英。至于精英把“先进文化”向大众普及,那是另外的事。

三、外语教育改革的三个原则

1、精英化

今天我国的外语教育,不仅仅是大众教育,而且是全民教育。在这个教育方式下,尽管国家投入了庞大的教育资源,但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太多,导致人均教育资源极为稀薄。而且,在学外语的人中,不仅仅有许多人是被迫学外语的,同时他们也是不必要学外语的。全民学外语,既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其中许多人的生命的浪费。为什么如此说呢?

第一,外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只是工具,是富国强兵,实现民族复兴的工具,而不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二,掌握外语这个工具需要成本,而且需要极高的成本。这个成本主要指学外语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并因此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构成影响。博士生总计学外语的时间不少于5年,但仍有许多博士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外语,博士生以下层次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就更少了。

第三,掌握外语必须达到相当的程度才是有效的工具。这与第二是相关联的。

因此,即使人人都学外语,许多人的外语水平仍然是无效的水平,不能让他们通过外语研究“先进文化”。

就目前对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看,大学英语教育主要以四、六级考试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姑且不说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要付出巨大成本,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算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这种英语水平又有什么效用呢?难道四、六级英语水平能够去研究、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吗?——不能。除了某些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且这些学生本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否则根本不可能具备研究西方的“先进文化”的能力。我认为,专业水平没有达到相当于博士的水平,根本谈不上研究“先进文化”。全国每年招收数以万计的博士生,具有研究“先进文化”的能力的人是不多的,更不要说学术创新能力。研究、学习“先进文化”,是一种研究性的、创造性的学术工作,需要研究者具有非常优秀的个人条件,并且需要社会为他提供好的研究环境,所以真正的学术是非常精英化的。[⑨]

因此,对于研究“先进文化”而言,四、六级英语水平仍然只是大众水平,只是无效水平。这里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废品水平”。投入在四、六级英语教育上的成本都是无效成本——血本无归。需要指出,不仅外语水平,就是专业水平,大学生也无法研究“先进文化”。

那么,四、六级英语水平是否完全没有用呢?有人说,可以和外国人作一些交流呀。问题是:第一,为了和外国人作一点点交流,值得国家以及学生个人投入如此巨大的教育成本吗?国家有这个必要和义务付出这个成本吗?第二,即便能够与外国人作一些交流,也远离了我们的研究“先进文化”的宗旨。用四、六级水平与外国人作一些交流,能够学到什么“先进文化”吗?——几乎完全不能。第三,外国人到中国,应该是他说汉语,而不是中国人说外语去屈就他。外国人到中国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主要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凭什么要一味迁就呢(特殊的对外部门除外)?

因此,我国的外语教育的受教育范围应该从大众化(实际上是全民化)向精英化转变,并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有利于精英化。

精英化包括德和才的精英化。德的精英化是需要学生明白,他们担当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且他们应该比一般的大众担当更多的责任。才的精英化包括外语水平的精英化和专业水平的精英化,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和一门专业。这些精英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通过外语进行中外沟通。只有做到外语水平的精英化和专业水平的精英化,才可能通过学习外语来研究“先进文化”。只有兼具德才,才能成为促进民族复兴的精英人才、志士仁人。[⑩]

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人上初中,600多万人上高中,300多万上大学,在校的初中生以上的人有1.1亿人。国家应该选拔其中的部分优秀人才,进行精英化的外语教育和专业教育。

2、专业化

专业化是让部分精英人才心无旁骛地学习外语和专业,从事研究、引进“先进文化”的工作。他们应该成为沟通中外的专门的桥梁。通过这些精英,外国的“先进文化”被翻译成汉语,其余的人就通过汉译文本来阅读、研究和学习外国文化,择善而从,择恶而拒——这就是“先进文化”的普及。[11]所以,根本不需要每个人都学习外语,然后低水平地重复阅读外国文献。

3、集团化

集团化是说,国家应该或者可以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对精英人才统筹安排,发挥集团优势。举一个例子来说,佛经的翻译、马列主义原著的翻译,都是在国家力量的统筹下完成的。没有国家的统筹,仅仅具备精英化和专业化的个人,是很难完成如此规模巨大而艰巨的翻译工作的。因此,对于重大任务采取集团化的合作方式,同时也能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体精英的效力,人尽其才。

上述三个原则,精英化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专业化和集团化都是在精英化的基础上派生的。只有在精英化的基础上,专业化才可能构成专业强势,否则即便专业从事,仍然徒劳无功。只有在精英化的基础上,集团化才可能构成集团强势,否则就只能是乌合之众。[12]

必须说明的是,这三个原则,绝对没有排斥民间和私人学习外语,研究外国的“先进文化”。这三个原则,是以国家为主体,针对的是国家的教育资源、学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的是国家如何实现各项具体的而又重大的任务(这里主要是研究外国“先进文化”的任务)。概括起来,这三个原则,是国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宏观调控的策略或者方式。至于国家是否有义务并在多大程度上为民间和私人的学习提供教育资源,又当别论。

还必须指出的是,三个原则背后的更基础的理论是分工理论。对于三个原则和分工理论,都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成本和效用这一对概念来分析。所有分析和根据分析提出的原则,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最有效而且最节约地实现民族复兴。

四、申论

1、古今中外同类情况提供的借鉴

(1)、以史为鉴。最为经典的例证是佛教传人中国和佛经的翻译,以及玄奘的取经。

从佛教开始传人中国,自始至终都只有极少数精英在从事佛教文化从印度到中国的中转工作。中转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翻译,[13]所以,佛经翻译史彻彻底底是一部精英活动史,这在佛经翻译史上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并且,佛经翻译的专业化和集团化也实现得非常早。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掌管的译场就是四百多人,唐代的玄奘的译场有六百多人。不过,相对于学习佛教的大众,懂梵语的翻译者是极为稀少的。同时,留学(取经)也是极其精英化的。正是采取精英化、专业化和集团化的方式,使佛教成功地传入了中国,同时又没有让大众学习梵语,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外语教育改革的三个原则,也是从佛经翻译的历史经验中提取出来的。

(2)、现实佐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引进,就采取了精英化到大众化的方式,先由精英中转,然后大众接受。这种方式既快速,又有效率,而且成本低廉。Win98、Win2000、XP操作系统的引进,都是这样做的。难道需要每个中国人都学英语,然后用英语使用计算机?

(3)、国外参考。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实行了象中国这样的强制性的大规模的外语教育,并且对外语的重视远远超过了母语。同时,也没有哪个国家通过大众化的外语教育实现了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目的,从而实现了富国强兵、国家兴盛。我们通常把日本看作向西方研究、学习的成功典范,但是,日本决不是通过大众化的外语教育来实现振兴的,甚至主要不是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振兴的,而是研究、参考西方,把自力更生、自我创新作为根本。韩国也不是。沙俄的崛起、苏联的称霸,也不是主要借助于向外国研究、学习的。

与中国相对照,法国为了抗拒英语和英语文化对母语和民族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加强母语与民族文化的教育,净化母语和民族文化的环境。而中国呢,反而要建立什么中英双语环境,似乎学好了英语,中国就强大了,万事就大吉了。殊不知,这恰恰丧失了民族自信,忘记了反求诸己、自力更生这一自立自强精神。

(4)、海纳百川。虽然学外语是为了研究所谓的“先进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更不能势利。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西方世界,还应该密切关注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和社会样态,全世界的文化都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应该培养精通各种语言的精英人才,研究各种文化,考察在各种文化浸润之下的社会样态,稽其成败得失,借他山之石,反求诸己。

2、民族复兴中的语言问题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高使命。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再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号召。民族复兴不仅仅是富国强兵,它还蕴含了更丰富的意义。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必须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根本,反求诸己,实现思想资源的自力更生。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因此,民族复兴不仅仅指实现经济繁荣和政治合理,还必须促进本土文化的昌盛,实现文化复兴。文化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真正标志。要实现文化复兴,就需要向自己的历史文化寻求思想资源,就需要让一般国民(尤其是学者)熟悉自己的历史文化。因此,就需要加强母语教育。通过加强对母语的教育,加深国民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推动力。

加强母语教育,应该注意两方面的教育。首先是强化对母语的感情,强化母语的超工具性。母语虽然可以作为工具,但母语首先不是工具,而是使人成为人的基础。这是正面的教育。其次,强化外语是工具的观念,淡化对外语的感情。不少民族的兴盛过程中,都有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最明显的例子是西方的崛起,竭力强调自己的强盛渊源于希腊和希伯来文化,并淡化非西方尤其是东方文化对西方的影响。[14]

3、一些具体措施

(1)、不仅取消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而且取消大众化(全民化)的外语教育。从前述三个原则可以自然地得出如此结论。对于博士生以下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而不是研究型的,他们基本上没有能力研究“先进文化”。他们只需要能够阅读汉译专业文献,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可以成为专业精英。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他们都必须学外语。

(2)、取消硕士、博士招生必考外语的考试方式,改为根据专业和培养人才的具体目标来确定是否需要考外语,是否需要在攻读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继续学外语。如果有些专业需要直接跟踪外国“先进文化”,则应该学外语。针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延长学制,为学外语提供专门的时间。当然,单个精英的培养成本可能增大,但国家的总投入会节约无数。

(3)、对于不必再学外语的学生,节约下来的时间应该如此分配:加强历史文化的教育,加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的教育。

4、关于本文的数据的说明

这里需对本文涉及的数据作出一些说明。

一、学习时间折算成劳动力价值。

如果下劳动力的角度看待学生,学校的专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劳动力投资。在当今社会,这种专门教育为学生提供终生的智力支持、技术支持。一个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基本可以决定他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教育程度几乎决定了他可以从事的工作的最大范围。教育程度高,可供选择的工作范围就大,工资也更高。就经验事实看,一个人的教育程度与他实际从事的工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古代也大概是这样)。因此,学校教育对一个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接受1个月教育,学生在这一个月中的学习中付出的劳动力(包括体力、智力等等)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就业以后1个月所创造的价值或工资。因此,1个月的学习所付出的劳动力,这里估价为3000元。[15]如果学生学习的层次越高,他1个月学习所付出的劳动力的价值就越高。

那么,全国的学生1年耗费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折算成劳动力价值就是:3000元/月´3个月´1.1亿人=9900亿元!!!这是令人恐怖的数字!

这些数据只是非常粗略的估计。其实,我们从日常学习中也能感觉到外语教育的耗费是非常巨大的。

二、中学生以上的学生用了学时间的1/3来学外语,这个数据是根据一些统计估计的。《中国青年报》说:“央视‘时空调查’一项还在进行中的调查发现,有29.7%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将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几乎全部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很显然,四六级这一当初为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试,已经极大地背离了它的初衷”。[16]

在中学,一些主要学科的正常学习时间是1/7-1/8,但普遍存在着外语大量挤占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的现象,致使学外语的时间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在大学,可以肯定的是,就单科学习时间看,学外语的时间肯定是最多的。在学分与学习时间的比例上,外语的学分与学习时间之比,大大高于等量学分等量学习时间的比例。目前的多数数据显示,学外语花的时间不低于学时间的1/4。

即便抛开统计数据,按照等量学分等量学习时间的比例计算,耗费在学外语上的时间也是恐怖的。

三、没有计算在外语教育上的如下消耗:学生因为学习外语而付出的各种费用(如买书、买收录机、磁带、参加课外外语培训),据调查,“67.38%的公众表示,自己为了准备四六级考试,所花费用在100元以上。其中18.53%的人更是花费超过千元。有学者最近在《南方周末》上谈起此事,说他相信‘英语四六级考试每年对GDP的贡献是很大的’”;[17]小学生和成教学生学外语的投入;因不能通过外语考试而被扼杀了的精英;外语教育和考试给社会和家庭尤其是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乃至戕害;外语教育对历史文化和母语的侵蚀,“和英语的强势相比,汉语显得尤为落寞。人们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中文水平普遍下降,和英语学习相比,中文应该更受重视’的观点得到了88%的公众支持”,[18]等等。加上这些,外语教育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更恐怖。[19]

[①]关于本文的数据和外语教育造成的惊天经济耗费的估算,详见文末的数据说明。

[②]1.1亿,这是教育部2003年统计出来的2002年的教育数据。这里还没有包括成人教育的学生和小学生学外语的时间。加上成教学生,中学生以上的在校生总数约为2亿。

[③]这是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指出了外语教育中涉及的社会分工问题。

[⑤]由于“学习”一词通常设定了被学习对象的价值性,所以,我把通常使用的“学习”西方文化改为“研究”西方文化。哪些文化是先进的,只有在了解尤其是研究之后才能知道。

[⑥]关于这个反古逻辑,笔者另文有详细讨论。参见邓曦泽:《近代以来的反古思潮的“反古逻辑”批判》,载中国儒学网:/07%20xifangzhexue/fanguluoji.htm。

[⑦]关于科技是中西冲突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国人是有清醒的认识的,近代史对此也有明晰的发展线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到“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⑧]至于西方的流行文化等等内容,并不在我们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之内,最多只能说是顺带涉及。

[⑨]那种“著书都为稻粮谋”、自欺欺人的伪学术不在这里的讨论范围内。

[⑩]精英化是说从事中外文化沟通的人应该精英化,而不是说只有这些人才是精英的或者最精英的。这是分工的不同。

[11]佛教传入中国,就是通过精英翻译佛经,大众阅读汉译文本而普及的。

[12]其实,邓小平关于建设“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干部队伍的思想也可以运用于外语教育的改革。革命化是就德的精英化而言,知识化是就才的精英化而言。

[13]至于普及性传播,在翻译之后,可以由更多的人来进行。就精英化程度而言,传播者并不一定低于翻译者,二者仍然只是分工的不同。这是需要强调的。

[14]学术界对此已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史实来证明。

[15]这个3000元的估计是不精确的。这里是把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1个月的劳动力付出平均起来估计的。但是,从学校教育为每个人提供终生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来看,这个数据并不离谱。即使估计为1500元或者1000元,折算出来的劳动力价值仍然是非常巨大的。

[16]《中国青年报》2005年1月17日。相关链接:

[17]《中国青年报》2005年1月17日。由于四、六级外语水平对于研究“先进文化”而言是无效水平,所以这种GDP是无效的或者是负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