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数据分析材料

大数据分析材料

时间:2022-07-28 09:19:45

大数据分析材料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1

摘要:已知不同牌号的铝材料特性曲线符合同一类型函数关系式,基于室温恒速度法金属拉伸试验法,以6082铝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该类铝材应力应变关系通用函数式,并比较平行于纤维方向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材料性能。

关键词:铝合金;金属拉伸试验;通用函数式;材料性能

当前CAE分析已广泛成熟地应用在各工业领域,CAE分析部门也是许多企业的重要部门。在针对某款产品的CAE分析过程中,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某公司在对其产品———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进行刚强度分析时,就需要用到控制臂原材料铝6082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等。已知同种类型不同牌号的材料其材料性能参数往往是不同的。在实际生产中若对每一种不同规格牌号的材料都进行一次全面测定,其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往往难以在规定时期内给出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从而影响工作进程。现通过对比已知不同牌号的铝材料特性曲线,发现其曲线符合同类型的函数关系式。那么若已知某牌号铝材料特性曲线的函数关系式,在对该铝材料其他牌号铝材料进行测定时,只需测定某些关键点数据,代入该类型函数,即可得到其函数表达式,这种方法大大加快了测定速度,缩短了试验周期。目前因实际生产需要,需知某类铝材料的函数类型,故拟采用上述思路,先获取某一牌号铝材料的应力—应变函数关系式。根据实际条件现选取AL6082作为实验材料。

1实验设计

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采用静态拉伸实验获取较为准确。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笔者采用室温恒速度拉伸实验方法[1]。

1.1实验试样

试样的尺寸、形状主要由其产品的形成和尺寸所决定。一般而言,其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环形等。其横截面积S0与原始标距L0的关系满足公式L0=kS槡0。比例系数k通常取为5.65。根据图1试样示意图《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GB/T228.1-2010)及实际工程情况,确定试样截面为圆形。

1.2试样取材

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纤维方向有关,平行纤维方向与垂直纤维方向往往不同。故对一直径为103mm长度为176mm的AL6082棒料分别进行两个方向的取样。

1.3实验仪器

岛津AG-IC100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2实验过程

2.1夹紧力影响分析

圆截面试样在实验过程中两端被夹紧,根据已知,其表面压强约为64MPa。为确定夹紧力对试样变形产生的影响,通过CAE分析,大致确定了其影响程度。本文采用Hypermesh对试样进行夹紧力引起试图5网格划分样标距段变形的影响[5]。首先对试样进行三维建模,后划分网格,网格类型C3D4,数量12094。

2.2实验操作

本试验选择的拉伸速度为2mm/min。首先准备好试样,后选择合适的夹具及附件。其次对软件进行数据清零,并输入当前试样材质及尺寸。之后夹好试样,运行软件并开启送油阀,开始测试。

3数据分析

3.1真实应力应变值计算

工程应力应变数值并不能准确反映材料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特征,故需要计算真实应力应变值[2]。

3.2数据拟合与结论

先对平行与纤维方向40份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观察试样真实应力应变数据可知,在拉伸的初始阶段所得数据变化趋势不稳定,这是由于变形量小于设备测量精度所致,故须选择稳定数据用于拟合。而对某一试样取全部数据拟合既无必要也会因拟合难度大而出现较大误差。故在数据变化趋势稳定点至最大拉力点(即抗拉强度点)间,等间隔取数据用于函数拟合[3]。拟合软件采用Matlab,得40个拟合函数。

4结束语

1)经过试样设计,试样规格合理性有限元分析等步骤完成了6082铝材料的拉伸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终拟合得到一个此类铝材的应力应变关系通用函数式。

2)就此类铝材而言,平行纤维方向与垂直于纤维方向材料性能有较大差异,平行方向性能强于垂直方向。

参考文献

[1]谢晓芳.风力发电叶片用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标准[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2(4):91-94.

[2]刘峻,高建和.集装箱塑料底板材料性能测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42(4):98-100.

[3]程鹏志,郎利辉,葛宇龙,等.力约束管材自由胀形试验研究与材料性能测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41(4):686-692.

[4]许雪峰,李娟,张杰刚,等.基于最大m值法的商用5083铝合金材料性能测试[J].热加工工艺,2013,42(10):71-73.

[5]王玉栋,金磊,洪清泉.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51-161.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2

要使预算员的算量数据被施工员接受和利用,最重要的是预算员需要清楚知道材料的现场使用情况。

科班预算员的尴尬

预算员是一个有诱惑力的岗位,可以不下工地,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福利待遇也相对较高。在工程项目中,其重要性在领导心目中排位靠前。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很多预算员都是刚出校门,会看图纸,学会一个软件就开始做预算,甚至工地都很少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预算员在现场的一些老资格施工员面前说话力度不高。

同时,现在项目竞争激烈,成本内控压力大。预算员岗位不仅要面对投标报价的预算工作,还需要面对内部成本控制的预算工作。而内部成本控制的核心就是做好成本测算,参与过程监管和控制。对施工过程要素的不理解直接导致预算员想参与也不知如何下手。

现场材料管理叉寸预算工作的挑战

材料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是项目材料部门一个部门就能够管好的,预算部门也需要参与其中。从前期的测算和计划,到后期的核算分析,预算量价和实际发生的分析对比都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预算员作经营分析都是依靠别的部门数据报送,自己汇总,然后呈送。在这个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对预算员造成无形压力:前期测算时,预算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够?能否取得现场施工员对于量上的认可?经营分析数据的来源是否准确,其口径是否一致?预算材料和实际使用材料并不一样,如何分析?还原事理,找出要点

熟悉图纸,完成算量,形成用于项目过程控制的施工预算是个非常关键的工作,而且该工作是在工程刚开始即需要完成的内容。而这一点,在很多项目上,往往是做了但做的不全面,边算边干的情况居多。

工程过程中,预算员应该根据工程进展,完成阶段性量上的拆分,形成施工员可借鉴并利用的控制数据,帮助施工员提出一个合理的物资需用计划。工程收尾或者阶段性成本核算时,需要收集施工员的计划量、现场材料的发生量,形成对比,分析偏差。

完成重点,参与控制

要使预算员的算量数据被施工员接受和利用,最重要的是预算员需要清楚知道材料的现场使用情况,比如,品名、规格、替代、属性等。不知道这些内容,将直接导致预算员算出来的材料可能不是现场实际使用材料,也可能算出来的数量和现场用量差别较大。同时,预算员需要多下工地,了解工程进度,以及工程变更情况。

经营分析过程中,及时的数据收集非常重要。作分析之前,甚至开工就需要定义一个明确的核算周期。所有部门统一,使得口径一致,分析的数据才具备有效性。当然,目前阶段,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单靠报送是不够的,很多项目材料管理部门的人员要将帐务弄清楚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作。数据不准,所有的分析都是空中楼阁,没有现实意义。所以,建议施工项目,使用一个材料数据收集分析的工具解决这个问题。材料管理软件辅助实现

通过内置预算材料和实际材料的对应关系,使得预算数据直接导入即可形成预算和实际材料的对应关系;同时,物资需用计划提出时,可自动关联形成参考数据,保障预算员提供的数据对施工员的控制作用和参考作用。材料消耗数据发生后,软件会自动汇总生成预算和实际材料价格对比分析表和成本分析表。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3

[关键词]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

钢结构由于其耐腐蚀性、价格低廉、施工技术难度低等优势,而逐渐成为建材市场的主导材料,越来越多的建设施工单位选择使用钢结构材料。随着建筑施工的结构逐渐复杂化,一些建筑结构对于刚才的耐性和柔韧性以及承重性能的要求逐渐的提高。例如大跨度的桥梁,弧度数值大的建筑结构等,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数字运算和结构分析,以强化钢材料的使用效能,进一步提高钢结构材料的应用市场。

1.结构非线性问题

结构设计方法从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发展到了基于概率统计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是基于线弹性理论,依照经验选取一定的安全系数,以构件危险截面某一点的计算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为准则,目前在某些领域仍在使用。安全系数是一个单一的根据经验确定的数值,没有考虑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不能保证不同结构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

目前物理学上对于非线性问题的界定还不是很明确,通常来说,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实际操作问题都可以笼统称之为非线性结构,具体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技术人员一些必要的参考:

1.1 几何非线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在钢材未发生任何变型的前提下,进行平衡模型的数据建立,而之后发生的小范围的变型,可以不考虑进去。但是,在变型数值超出可控范围内之后,就需要在已经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内外力两层数据,并根据二者的数值演变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最终归纳钢材料的弹性结论。我们把这一情况统称为几何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因素少,因此研究难度也就相对降低。

1.2 材料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材料其弹性和承重数值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目前,技术人员将材料的非线性简单的划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应用实践的延长而产生的弹性问题,其二是不受应用时间影响的弹性问题。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遵守基本的力学应用和建筑学应用理论,所以人们没有对该领域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二者的差异集中表现在卸载的具体路径不同,受到文章篇幅的限制,这里就不再进行系统的分析。

1.3 边界非线性。边界非线性通常都发生在建筑施工的边界位置,受到施工建筑工人主管思维意识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因为工程建筑施工的实际请款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不能对其进行具体的划分和讲解,同时,所有的边界非线性问题都可以利用工程非线性观点和材料的非线性观点进行处理,所以文章中就不对其进行具体的阐述,施工人员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较好的处理好边界非线性问题。

由于非线性问题的复杂性,利用解析方法能够得到的解答是很有限的。随着有限单元法在线性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它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己经获得了很多不同类型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案。有限单元法是将待分析的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通过有限个节点连接,以节点位移或节点力作为未知数,单元的特性通过位移插值函数或内力插值函数由相应的节点参量表示,根据不同类型的插值函数,基于位移场、内力场和位移内力混合场,分别对应有限单元法的刚度法、柔度法和混合法,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基于位移场插值函数的刚度法。总而言之,对于钢材料结构的边界非线性分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建设的实际,理论上数值的测定既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不是很大,只有不断总结施工建设的经验,并进行不断的思路调整和结构优化,才能更好的处理边界非线性问题,寄希望于理论研究,以理论数值指导实践施工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2.有限元模型

在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的非线性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时,合理的本构模型、屈服准则以及模型的与实际结构的相似性是保证结构准确性的关键。

材料的弹可以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来描述,塑可以用屈服点和屈服后的硬化来描述。从弹性到塑的而转变发生在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某个确定点,即所谓的弹性极限或屈服点。金属在到达屈服点之前的变形只产生弹性应变,在卸载后可以完全恢复。然而,一旦在金属中的应力超过了屈服应力,开始产生永久(塑性)变形。与这种永久变形相关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在屈服后的区域上,有弹性和塑性应变积累形成了金属的变形。一旦材料屈服,金属的刚度会显著下降。已经屈服了的延性金属在卸载后将恢复它的初始弹性刚度,而材料的塑性变形通常会提高材料在继续加载时的屈服应力,这一特性称为工作硬化。

屈服条件是指物体内一点的材料进入屈服时,该点的应力需要满足的条件,一般用屈服函数f(σij)表示,屈服条件表示为,对于金属材料,一般假定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各向同性,且拉伸与压缩的屈服条件保持一致,即忽略Bauschinger效应的影响,通常采用V.Mises屈服条件和Tresca屈服条件,在有限元分析中通常只使用V.Mises屈服条件。V.Mises屈服条件表述为: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假定:其一,假定材料的区服数值极小,不对元模型的建构产生影响;其二,试验和设计过程中所有应用到的钢材料构建都是等截面的,也就是说所有参加建模的结构都不存在差异性,完全符合理论上的数据值;其三,假设没有外力和材料本省内里的力学影响,钢材料结构的所有节点都是理论上的数值。简言之,建立元模型,需要假定所有参与构建的模板都是理论上近乎完美的,没有较大的数据出入。由于影响钢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因素比较多,操作起来难度极高,为了简化流程,节约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投入,我们只将一个构建笼统划分在一个单元内,并在此基础上绘画出各个节点随着承重力的加大而出现的数值变化曲线图,通过对曲线图的数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时结构的位移变化与结构的承重力是不成线性比例结构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线性结构。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对钢材结构的建模分析和模型数据测量与实验,我们可以确定钢材料的承重与其弹塑性数值相关,换言之,进行钢结构的非线性研究会对钢材结构的承重数值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施工建筑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对该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以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英战,王元清,周国强.采油井架钢结构非线性力学行为分析[J].工程力学,2000,17(6):104-109.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4

关键词:集装箱底板;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ANSYS

集装箱的底板是集装箱的主要承载配件,不仅要求有极高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耐久性,还需要进行特殊的化学防虫处理,是迄今为止人造板产品中技术性能要求最高的一种。迄今,阿必东仍是制造底板最常用的木材之一,但它的最大缺陷就是自重大,价格高,而且遇到水和受到潮湿的时候,容易变形和损坏。近来年世界造箱业迫切寻求能够替代传统阿必东木底板的新型材料,并优化结构设计。

本文针对前集装箱底板综合情况,完成对集装箱底板的有限元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装箱底板性能测试; (2)集装箱底板静态分析;(3)装箱底板结构优化。

一、集装箱底板有限元分析基础理论

有限元法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中实用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的求解域划分一系列单元,单元之间仅靠节点连接。本文研究的集装箱底板是在对底板支架系统进行模拟实际工况计算中,假定叉车开进集装箱,叉车轮胎跨度180mm,轮胎与底板接触长度按照20mm进行计算,叉车质量7260Kg,每个轮胎承受重量为3630 Kg,将叉车重量等效加载到底板上进行计算。集装箱底板的几何参数如图1-1所示。

集装箱底板可以使用结构实体单元(soild)进行建模。本集装箱底板结构材料主要为Q235号结构碳素钢材,弹性模量210GPa,泊松比为0.3,密度为7800kg/m3。ANSYS提供了强大的模型生成功能,能够通过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构建各种有限元模型,本集装箱底板结构有限元模型如图1-2所示。

在对集装箱底板进行有限元分析中,主要模拟叉车在集装箱内运动时底板支架系统的应力及变形情况。此时,底板承受载荷主要为弯曲载荷,为了尽量近似的模拟底板支架真实承载情况,在测试底板材料的弹性模量时,主要进行底板材料弯曲状态下的弹性模量测试,并依次进行底板系统的强度有限元计算。

1、材料弹性模量测试数据:

根据塑料底板三点弯曲试验作出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在材料的弹性阶段,随着载荷的增加试样上的应力呈线性增加,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出两个试样的弹性模量为1.23GPa和1.27GPa。

2、材料承受弯曲最大应力测试

对两个试样分别进行加载直至试样断裂破坏,测得两次试验的最大载荷数值为:

试样1:

试样2:

3、塑料底板结构破坏测试

为模拟底板实际工况,将底板试样装夹在宽度为300mm的夹具上,即两点固定约束支撑。

试样1:试样1断裂时的极限载荷Fmax=8.7kN

试样2:试样2断裂时的极限载荷Fmax=11kN

4、塑料底板支架系统有限元分析

在对底板支架系统进行模拟实际工况计算中,假定叉车开进集装箱,叉车轮胎跨度180mm,轮胎与底板接触长度按照20mm进行计算,叉车质量7260Kg,每个轮胎承受重量为3630 Kg,将叉车重量等效加载到底板上进行计算。按照叉车在集装箱内不同位置,将底板系统承载情况分为三种工况,分别进行分析计算。

从计算结果上可以看出,按照叉车重量为7260kg对底板支架系统进行校核,槽钢材料为Q235,屈服强度为235MPa。在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时,在槽钢两端的拐角处应力集中,该区域很小,此处应力不计算在最大应力内。当采用塑料底板时,底板材料的弹性模量仅为1.26GPa,造成直接承载槽钢的应力明显提高,各种工况下的槽钢两端应力均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槽钢中部应力也接近190MPa,此时槽钢强度不足。当将塑料底板换成木材进行分析计算后,从计算数据上可以看出,由于木材的弹性模量比塑料的弹性模量高出8~9倍,当叉车在底板上运动时,槽钢上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载荷分布到了更多的槽钢上,各种工况下的槽钢两端应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槽钢中部应力均低于120 MPa,此时槽钢强度足够。

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集装箱底板优化设计

由于叉车是在底板上运动,所以主要考虑的还是对底板材料的改性,来提高底板的强度。综合材料的成本和结构的重量自身对底板槽钢的压力变形问题,采用弹性模量高的钢筋穿插于底板的夹层之间来提高底板整体的弹性模量(如图1-3所示),使之能够满足在同等载荷情况下变形量小于木材底板的变形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

由于加载在同样尺寸底板上的力相同,则同等位置、同等约束情况下产生的弯矩Μ也相同,所以引起变形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抗弯截面模量W。根据材料力学的知识,矩形截面材料的抗弯截面模量公式为:

而单独对一根钢筋的抗弯截面模量进行研究,则根据材料力学知识,由于其对中间轴的惯性矩公式为:

得出其抗弯截面模量为:

根据测试的木材试样数据得出木材的抗弯截面模量为:

由于钢筋的许用应力为[?滓]=140~160MPa,而塑料的[?滓]=20MPa左右,所以即使是合成塑材整个底板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近似到由钢筋承受。因为当加有钢筋时的底板的应力峰值是集中有钢筋的地方的,而且此峰值远大于底板截面上任意地方的塑材应力峰值,所以只要钢筋能满足所承受的压力,则底板的变形就能小于木材底板的变形量。在满足结构要求条件下尽量取大钢筋的尺寸,在此取钢筋的直径为d=4mm,根据公式得出一根钢筋的抗弯截面模量为:

则需要钢筋的数目Z应该大于满足木材抗弯截面模量除以钢筋抗弯截面模量求得的数目,即z≥55.55,所以取钢筋的数目为56根。

选取工况1来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1-4所示,施加相同的约束于槽钢两侧,然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应力变形图和位移变形图。

结果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加入钢筋后的新型塑材底板在承受和木材底板相同载荷时,所产生的垂直于面板方向的最大位移变形为2.51mm小于木材底板的最大位移变形量,所以此种优化方案是可行的。

本文采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避免了常规分析时做的种种假设,结果更具有可靠性。集装箱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在集装箱底板新产品设计中用有限元分析结果指导样机试制,样机做好后进行试验分析,用分析所得的参数,对有限元模型再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有限元分析的精度,根据修改后的分析结果提出集装箱底板结构动力修改方案,用于指导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该方法很容易掌握,对集装箱底板设计单位和集装箱使用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瑞玲. 集装箱胶合底板国家标准并实施. 集装箱化. 2005.3

[2] 白建伟 李润培 顾永宁 胡志强. 集装箱船整船有限元结构分析.船舶工程. 2000.

[3] 赵经文,王宏钰.结构有限元分析[M].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1.5.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5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项目;检测试验;数据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建筑材料需求,建材市场逐渐壮大发展,为建筑承包商选择施工建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正是由于建材供应商太多,其所供应的建材质量很难达到技术规定的要求,但一些不法承包商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材采购开支,不惜选择使用供应商供应的劣质建材,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加强对建材质量的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建材种类较多,不同厂家的生产水平良莠不齐,这就为建材质量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加强建材质量监督管理,就必须要提高建材检验技术方法,确保检验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以提高整体建筑行业的建设质量水平。

1、建筑材料的检验

由于当前建筑材料所涉及到的种类较多,各种不同功能作用的材料,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检测的项目是不同的。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每个不同种类的建材所需要进行的不同检测项目。一般来讲,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的建筑材料中,最常见的有混凝土、钢材、砂浆、砌体、等等。如对于混凝土来讲,除了要检验其强度等级,还需要检测其和易性程度以及抗压抗冻特性等不同的检测项目;再如钢材,主要检测的项目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弯曲性能、焊接性能等。

在实际的建材检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控制措施:

1.1试样取样。在对检测样品进行取样时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通常是从一批材料不同的部位进行随机取样,确保取样数目正确,取样部位全面,具有代表性,避免因取样失误造成检测结果不能代表整个检验批的质量。

1.2设备。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强度时,如果试验机加荷速度过快,屈服强度测量值将会大于实际值,所以在进行设备操作时要根据相关材料操作标准和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仪器,注意加荷要连续均匀,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接近破坏时,要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最终数值。而且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护理也很重要,要定期检查和校准,满足相应标准规范要求。

1.3环境温度与湿度。大部分建筑材料的性能与温度和湿度直接相关,所以在建筑材料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试件的养护环境,例如在对水泥试件的养护中,要确保环境温度保持为20℃士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减少温度和湿度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2、如何提高建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对建材进行检验后,就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建材是否满足技术要求。为了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检验结果的公平性,首先应当选取正确的检验标准依据,继而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减少试验所得数据误差来源,正确读数,确保建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1正确选择检验标准依据

质检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技术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出据科学、公正、准确的检验报告,在检测前必须正确选择检验依据标准。我们在选用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产品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调整的,应首先选用国家标准;选用企业声称执行的国家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没有上述标准的,再选用企业行业的产品说明、广告、合同、图纸等。

2.2实验数据的处理

在检测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适当的处理。若在同一组试件中,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时,就要根据相关的试验标准及规范,对一些结果数据进行取舍,例如在水泥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实验中,对一组棱柱体试件进行检测,得到6个检测数据,若其中有一个数据大于(或小于)平均值的 10,应予以舍弃,然后对剩余的5个数据进行处理,若是仍有数据大于(或小于)5个数据平均值的10,则对该组数据全部舍弃,重新进行检测试验。在对数据的处理中,不能将实验数据在不进行分析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求平均处理,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技术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若出现相关指标异常的状况,要对整个试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必要时要进行复检。

2.3建筑材料测量的误差来源

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总会有误差,往往得不到真实值,误差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仪器设备,在测量过程中因为仪器设备本身的缺陷或仪器设备使用的不正确以及操作人员不熟练和环境控制的失误等原因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其次对检测工作的态度不严谨,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施工现场对材料进行采样时,只是随意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甚至样品不是来自于施工材料,违反了检测中样品必须真实的原则。最后,在建筑材料的检测中,有的相关工作人员不遵守检测程序,将施工材料先施工后检测操作,还出现了检测报告重复使用或是将其他单位的检测报告改头换面后使用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建筑产品的质量。

2.4减少试验误差

在试验过程中通常有3种误差,第一种是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若是该误差超出范围,试验应重做。第二种是平行实验误差,主要是出现在同一个样品分成2个或3个试样进行检测时,当误差超过相关标准时要进行复检。第三种误差是对比实验误差,主要是指用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上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在多台仪器上进行试验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其中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对机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校准,将试样分为两份,一份交由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另一份在本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若是偏差较大则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每年将该试验项目进行两次比对试验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 材料科学 应用

计算机作为电子信息时代的基本工具,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材料科学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钢铁行业的测量高炉内的温度、监控高炉内流体的运动以及对高炉使用寿命的推测等都依赖于计算机的操控。现如今我国各产业大多向精细化和完整化的趋势发展,对计算机的需求不断提高。由此,不难看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使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呢?这就要求我们对计算机、材料科学以及二者关系有充分的认知,并认真分析探索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向,结合计算机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材料科学。

1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领域

1.1 计算机用于新材料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新材料的设计与制作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新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外观及性能等方面进行预报,然后结合材料设计方案制作具有特定性能或结构的新材料。材料设计主要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进行大面积筛选的方式来完成的,时间周期较长,且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运用人工智能方法识别计算机中预先建立的知识库、数据库,归纳大批量的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资料,并以此作为理论辅助,再结合实验验证的手段进行材料设计的方法受到人们的青睐,是材料科学领域内进行研究探索的主要方向。材料设计按照空间尺寸以及设计的对象,通常分为微观设计层次、介观设计层次、宏观设计层级三个层级。其中,微观设计层次的尺度大致为1nm数量级,属于电子、原子或分子层次的微观结构设计;介观设计层次的尺度大致为1um数量级;宏观设计层级的尺度与宏观材料相对应。

1.2 材料科学中的计算机模拟

现今,在许多新颖算法的模拟技术基础上,利用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能够大幅度提高材料科学中的细致程度和精确程度,可对物质内部情况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衍生出计算材料科学这一学科。材料科学相关研究人员常应用计算机对真实系统进行相关模拟实验,并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模拟实验结果,以展开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模拟对象涉及材料研制到材料使用的各个过程,例如材料合成、材料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制备和使用等。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具有极大优势,不但可进行各类实验的模拟,还可对材料内部微观性质、宏观力学行为均有跟深层次的了解,且可在制备前提前预测新材料的性能,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1.3 材料与工艺过程的优化及自动控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相关加工技术的发展主要通过控制技术的发展进步来体现,由电子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等电子设备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便可明显看出这一发展趋势。在材料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材料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增加产量。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计算机来优化控制材料加工制备的工艺过程,例如,建立有关材料的工艺数学模型后,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模拟,可通过计算机精确有效地控制渗碳渗氮的全过程。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可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相关制备过程,如在对材料表面进行热处理过程中,对炉温进行精确的自动控制等。

1.4 计算机用于数据与图像处理

材料科学因其本身的特性,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数据和图像处理功能,可以在大量保存数据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归纳、整理,例如计算、绘图等。另外,可进行快速查询,如材料的性能与其聚集状态的关系十分密切,通常需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材料的凝聚结构状态。在此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分析处理功能进行材料功能的相关研究,获取晶体大小、聚集方式等有效的结构信息,并将其与涉及的性能相联系,对材料的结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存在大量进行材料数据处理的软件,如X衍射数据处理、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DPS数据处理、Origin、Excel等。

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2.1 有效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是利用泰勒级数展开等方式,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来代替控制方程中的导数,并利用此方法实现连续函数的离散化,并利用有限的、离散的数值代替原有的连续函数分布。

2.2 材料数据库与知识库

因工程材料种类多且特性强的特点,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特点及特殊性能等信息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体系,给材料研究人员的查询和研究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利用计算机建立不同类型的材料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储存具体的数据值,有智能查询功能,便于材料工作者进行查询;知识库主要存储规则、规律等信息,可通过相应的数理模型进行推理、运算,提供材料的性能等方面的数据,便于工作者对材料性能的把控。

2.3 材料科学研究中主要物理场的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可结合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传热、力学问题和内部原子的迁移等方面内容,进行模拟场设计;并采用模拟场的方式,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3 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作为发展尚未成熟的新兴学科,目前其研究大多依靠事实及经验的积累,没有较为完备的系统。而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充分应用,可使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更为系统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提高对计算机、材料科学以及二者关系的认知,并认真分析探索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向,结合计算机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材料科学。

参考文献

[1]张志涌.精通Matlab6.5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卢百平,钟仁显.分子动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铸造技术,2007,28(1):146-148.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7

(一)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为标准成本的差异。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地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一般是每年中或年末制定下年预算时确定其预算成本,经管理层审批后作为次年的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是一项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如材料数量标准需通过产品开发部门提供,直接人工小时和燃料动力数量标准需通过工艺工程师、生产部门和工程部门通力合作而制定,工资福利标准需通过人事或劳资部门提供,材料、燃料动力价格由采购部门提供等等,最后由财务部门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再通过合理的分配单位和分配步骤,算出标准成本,以便于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算出成本差异,反映实际成本偏离标准成本的程度,及时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情况。

(二)企业财务在成本差异分析中的一般情况 成本差异分析主要分为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一般按月或累积月进行差异分析。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别差异:(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按材料的种类还可分为:原材料和包装材料。(2)直接燃料动力成本差异。可按企业使用的燃料动力种类划分,如水、电、蒸汽、重油、柴油、天然气等。(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按人员的编制可分为:企业职工和临时工。(4)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它与固定制造费用的区别主要取决于是否与产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如产量高,制造费用就高,产量低,制造费用就低的这种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不随着产量的高低变化而变化的制造费用是固定制造费用。可能有些制造费用介于变动与固定之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之归于其中一种制造费用进行管理。

第(1)和第(2)种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同,根据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有利于找出变动成本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还是数量脱离标准造成的,从而找到需对差异负责的主要部门。以下是这两种成本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的计算公式:

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标准数量= 实际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标准数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x 实际数量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 标准单价

第(3)和第(4)种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似,一般以人工小时作为分配单位。以下是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相关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不因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差异分析与变动成本差异有所不同。在分析其耗费差异时,以原来的预算数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的就认为耗费过多,少于预算数的就认为耗费节省,其能量差异是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实际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异。固定制造费用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和分配单位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小时等,通常以人工小时来算其分配率,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预算生产能量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生产能量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以上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被称为“二因素分析法”,如将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再往下拆分做进一步分析,可将它分为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两部分,这两部分差异加上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被称为“三因素分析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预算生产能量工时-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企业财务用以上公式和方法算出各项成本差异后作出成本差异报告,根据其性质或侧重点的不同,发给相关责任职能部门和管理层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以便作出有效的纠正或改进。

二、企业财务在成本分析中的特殊问题及原因

(一)材料配方改变 指由于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或公司销售策略的改变,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者营养健康、口味、视觉、舒适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求,或用新的包装物、增减分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等等,如作为新产品上市有新的产品名的,或者在不改变产品名称的情况下,需改变在预算标准成本中所用的材料配方。用以上提到的一般情况下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方法来分析预算配方的标准成本和实际应用新配方的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即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可能很难反映出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效果和采购部门对材料价格方面的控制情况,因为除了可能有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的原因外,还可能有产品开发等部门改变配方的原因。因为新配方里的部分材料或者全部材料已经改变了;或者还是沿用旧配方的材料,但材料间的配比用量改变了,新旧配方之间的口径不一致,直接分析其量差和价差的意义不大,差异责任难以分辨。

(二)产品所用生产线或生产方式改变 指企业实际操作中多条生产线或生产车间都可以生产同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在各条生产线或生产车间中所用的人工小时、燃料动力耗用量、生产效率等都有差别,但在做年度预算时选择的生产线不是实际使用的生产线或者所选用的多条生产线的比例与实际的不一样;或者实际与标准都是用同一条生产线,在审批敲定年度标准后,年中时进行工程改造,将部分工序优化,包装方式有所改变,如之前用人手操作的工序,由于卫生、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考虑改为机械自动化操作。如果用一般情况下的成本差异计算方法来分析实际与标准在不同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下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燃料动力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能无法反映在同等生产水平上实际和标准操作之间真实的差距,难以反映生产部门的实际操作中的相关业务控制、管理业绩,人事或劳资部门在工资福利和人事管理方面的情况,包装生产线和包装方式的改变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情况。因为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不同,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不同,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就不同,耗用燃料动力和人工小时、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和效率也就不一样。

(三)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不容易找出责任归属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结果是全企业实际与预算的固定制造费用之差,不能直接反映出是哪项固定制造费用或者哪个职能部门的花费情况,不便于管理层找到对应项目固定制造费用或者对应部门费用过多或节省的原因并加以控制管理或表彰。例如非直接生产人员实际工资的增减幅度与预算的增减幅度是否一致,实际维修费用、质检费用、生产的固定耗费、材料的仓储和装卸等费用与预算的偏离程度等。如果只算出其总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没有做更具体的分类分析,很难抓住其控制点,只能泛泛而谈或者乱猜测。

(四)收集的实际数据不可靠 实际发生的数据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日常登记数归集而来,例如生产部门提供的直接材料耗用量、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产量,人事劳资部门提供的考勤小时,仓库提供的材料库存量,财务部门根据考勤记录小时数预提加班、年度奖金等福利金额等。可能由于报送人员的经验不足,不懂得区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导致分配到产品的成本有误或不合理,产生与标准成本之间不应该有的成本差异;可能由于记录人员疏忽导致数据记录错误或报送人员抄送错误等,以致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情况,影响责任归属的判断。

三、企业财务应对成本差异分析殊问题的对策

(一)在成本差异分析的量差和价差基础上增加替代差异分析 替代差异分析是指新旧配方、新旧生产线或生产方式等替代所形成的变动成本差异。新旧是相对于预算来说的,旧是指在当年预算中考虑使用的,新是指预算中已考虑生产的产品由于各种原因需更换新配方、新生产线或生产方式等。但如果是一种全新的产品,预算中没考虑到的,其首次由各部门调查分析测定后算出的成本就是它的标准成本,它与实际成本之差就不存在替代关系。替代差异一般由作出替换决定的相关部门作出解释说明,可能是产品开发部门、工艺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替代差异反映的是变动成本的替代差异,不反映固定制造费用的,因为固定制造费用是不因业务量而变,最终反映的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差。替代差异包括新应用材料配方替代预算材料配方的标准成本差异,新应用燃料动力替代预算燃料动力的标准成本差异,新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下人工小时标准成本替代预算所用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下人工小时标准成本的差异等。如果新应用配方中有新材料,其标准单价由采购部门确认,预算中已存在的材料标准单价不变,新标准用量一般由产品开发部门确认。直接材料量差与价差就是新应用配方材料实际成本与新应用配方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直接材料替代差异成本是新应用配方材料标准成本与预算配方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替代差异成本=新应用配方材料标准成本-预算配方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燃料动力替代差异、直接人工成本替代差异与直接材料替代差异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燃料动力替代差异=新燃料动力标准成本-预算燃料动力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替代差异=新生产线标准人工成本-预算生产线标准人工成本

(二)将实际和预算固定制造费用按部门和费用类别分项反映并做出相关报表 在制定预算固定制造费用时就让各部门从其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按成本中心细分出各类费用和预计金额,实际发生该类费用时就与预算作对比,并每月做出固定制造费用报告。有了这个报告就可以直观地分析出企业各部门对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管理情况,还可以分析出是某部门某类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情况或者预算中没考虑到但实际有发生数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未能预见情况。如工程部门负责的维修维护费用、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固定能源耗费、其它零星费用;人事或劳资部门负责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和各项福利费;计调部门负责的材料仓储费、装卸费和运费等等。这样,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就很容易找到责任归属,并由相关责任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查出根源,作出相应的改进或优化计划和措施。

(三)将不同部门提交的相关数据互相核对 对带有相关性质的两个或以上不同部门提交的数据进行对比,查出不同点后,再调查数据原记录情况,以确保材料数量或人工小时等“量”方面的数据准确性。如将人事劳资部门提供的直接生产人员的考勤人工小时与生产部门记录的生产耗用人工小时对比,可先按生产线,再按日期班别,最后按人名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查出是考勤记录数据的问题,还是生产部门登记的问题导致。可能是生产部门按原先计划排班表的人数和产量来提交数据,没按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可能是考勤系统由于没及时按生产部门人员调换生产线或岗位的通知进行更新;可能两部门之间确认班别的理解不一样;可能是人为疏忽登记错误或记录潦草容易误解所致等等。又如根据期初量、进货量和期末库存量推算出来的材料耗用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材料耗用量进行对比,可先按材料名,再按日期,最后按生产线、班别等层层过滤。这样就可以查出是仓库登记存货量、进货量的问题,还是生产部门登记消耗量的问题等原因导致。

(四)当月成本差异与往期成本差异作对比,检查异常差异情况 可以将当月的成本差异与上月、去年同期、当年累积成本差异作对比,针对波动比较大的成本差异作深层分析和调查,这个措施主要是确保“价”方面的数据准确性。如对比当月与上月工资率差异,如金额相差很大,可以检查所预提或已入账的工资、加班、年终奖金、节假日补贴等金额是否正确,看是否有漏记或多记的情况,与相应记录的人工小时是否匹配;以此类推,燃料动力也一样作相关对比,还可做出相关主要燃料或生产线直接人工工资率趋势表更是一目了然;材料方面,可选影响力比较大的主材料具体分析其价格或成本变动情况,再进一步检查采购订单数据的准确性,如单位、数量、价格和供应商与往期的订单是否有大的改变。

(五)算出错误数据的影响数值并调整成本差异报告 成本差异通过企业财务精细的、正确的、多层次的计算分析,用有效的、可衡量的数据直接体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真实反映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程度。通过企业财务提供的成本差异分析报告,找出相关成本差异归属,及时提醒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管理者采取措施对成本差异源头加以优化、改善,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减少不应该发生的“浪费”,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红文:《浅谈标准成本管理》,《冶金财会》2008年第8期。

[2]韩伟、齐二石、李钢:《成本差异分析与成本动因分析的比较研究》,《工业工程》2001年第4期。

[3]刘晓冰、李浩:《基于成本项目的钢铁作业成本管理模型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第11期。

[4]汪方军:《基于作业的企业资源成本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5]王莉、赵国杰:《新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8

关键词:粉煤灰;非线性回归分析;抗劈裂;可靠性计算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研究利用粉煤灰和秸秆制作成轻质复合材料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我国对粉煤灰秸秆复合材料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此材料的开发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粉煤灰和秸秆的综合利用,搞好环境保护,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抗劈裂方面对粉煤灰秸秆复合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并对材料的抗劈裂可靠性进行计算和分析。

1 粉煤灰秸秆复合材料抗劈裂试验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材料主要包括:湿排粉煤灰、秸秆、水泥等。试验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湿排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见表1、2。

(13)

确定三个因素f(x1),f(x2),f(ym)的概率密度函数后,三者的乘积就是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如公式(14)所示。根据结构失效概率公式(5),得出复合材料的抗劈裂试验的失效概率如公式(15)所示。

(15)

下面对抗劈裂试验的最优化配比所对应的复合材料试件进行可靠性分析。通过对非线性回归方程(2)求极值,当x1=0.45,x2=0.06,ymax=3.8918KN。根据实际试验情况,取所对应抗劈裂回归方程最大值的60%作为设计值ym正态分布的均值,分析因素x1,x2,ym 的均值、均方差如下:

μ1=x1=0.45, σ1=0.0225 μ2=x2=0.06, σ2=0.003

μm=2.335, σm=0.1168

根据要求采用区间[μ-5σ,μ+5σ]作为积分变量的范围,所以分析因素的范围是0.388

采用计算机编程对公式(15)和(17)进行计算,本文运用FORTRAN语言对失效概率进行编程计算。计算机编制程序中,根据公式(9)将积分变量的区间划分为500个等分区间,循环求和计算。对4号配比制成的试件进行计算,材料抗劈裂峰值的失效概率是Pf=1.0876×10-4;对优化配比所对应的试件进行计算,材料抗劈裂峰值的失效概率是Pf=2.6726×10-4。

3 结语

3.1 采用均匀设计法安排粉煤灰秸秆复合材料抗劈裂试验,用1stOpt综合优化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二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的抗劈裂回归分析公式准确性比较高。

3.2 采用直接积分法进行粉煤灰秸秆复合材料的可靠性计算,主要考虑因素为粉煤灰含量x1和秸秆含量x2,以及材料达到实际工程要求的设计值ym。失效函数G(x1,x2,ym)表达材料的抗劈裂峰值与实际要求的抗劈裂峰值之间的数值关系。对失效函数进行可靠性分析,表明材料的抗劈裂性能处于安全状态,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

3.3 根据试验设计方案,对4号配比制成的试件进行可靠性计算,材料抗劈裂峰值的失效概率是Pf=1.0876×10-4;对优化配比所对应的试件进行可靠性计算,材料抗劈裂峰值的失效概率是Pf=2.6726×10-4。

参考文献

[1] 王福元,吴正严.粉煤灰利用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13.

[2] 李红辉.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7.

[3] 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14-122.

[4] 叶亚齐,茹忠亮,胡文亮.均匀设计法及其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J].水泥与混凝土,2005:14-15.

[5] 贡金鑫,魏巍巍,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1-71.

[6] 张新培.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2-18.

[7] 白云,钱培德.FORTRAN 90程序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9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进度控制;费用控制;材料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承建好一个大型项目,不仅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各方面工作,而且要考虑到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关联性、制约性,做好在工程项目综合管理和控制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工程项目进度、费用和材料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工程项目产生更大的效益。

1.概述

为了对工程承包项目的进度、费用、材料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公司需设立项目控制部,以加强对整个项目的系统控制。项目控制部各专业控制人员负责项目费用的估算和控制,进度计划和控制,设备材料的控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监控和报告等。

一般控制管理人员包括控制部经理、进度计划工程师、费用控制工程师、设备材料控制工程师。控制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组织分解结构(OBS)、工作分解结构(WBS)、项目控制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1.1进度计划工程师

负责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和系统进度计划,审核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进度计划,并监督、检查进度计划的实施;会同项目费用控制工程师及设计、采购、施工、开车经理,组织编制设计、采购、施工、开车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测量、检查工程进展的赢得值(BCWP)和实耗值(ACWP),编制项目进展情况报告;负责审查业主变更和内部变更对项目进度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在定期召开的设计、采购、施工计划执行情况检查会后,写出书面报告;收集进度索赔依据,负责进度索赔值计算。

1.2费用控制工程师

负责根据费用分解指标、项目进度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配合进度计划工程师编制项目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在出现重大项目变更(内部变更)或业主变更(业主变更)时,根据变更程序进行相应的费用估算,经批准后相应调整控制估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项目最新的有关费用估算资料,积累项目费用数据。运用费用/进度检测系统,定期对赢得值曲线(BCWP)和实耗值曲线(ACWP),进行分析,计算费用偏差,找出费用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和解决措施;编制项目实施费用状态报告和项目费用汇总报告;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负责工程项目的请款工作,负责指导费用管理工程师的工作。

1.3项目材料控制工程师

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项目设备材料数量和进度的跟踪监督和综合平衡工作,负责编制项目的设备材料控制程序,根据总施工计划编制项目设备材料控制计划;负责设备、材料进度跟踪和趋势分析,发现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报告,并监督跟踪处理措施;负责设备、材料缺、损、漏及补充订货的跟踪监控;负责汇总相关部门提出的设备材料请购文件;现场设备材料库存状况监控;编写项目设备材料控制状态报告;项目完工后编制项目材料消耗分类汇总表。

设备材料控制工程师负责编制设备材料控制程序和控制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实施。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项目设备材料数量和进度的跟踪监督和综合平衡工作。负责设备、材料进度跟踪和趋势分析,发现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报告,并监督跟踪处理措施;负责设备、材料缺、损、漏及补充订货的跟踪监控。负责汇总相关部门提出的设备材料请购文件,并提供给采购部。现场设备材料库存状况监控。编写项目设备材料控制状态报告。项目完工后编制项目材料消耗分类汇总表,供以后的项目参考使用。

2. 项目进度控制

2.1 进度计划

(1) 项目总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合同,项目计划及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进行编制。内容包括项目各系统的采购、施工、开车的开始及结束时间。

(2) 施工总进度计划

由施工部门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及项目各系统工艺流程编制。内容包括各系统内各专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及相互逻辑关系,各专业活动所需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及图纸资料到达现场的时间。

(3)采购进度计划

由采购部门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编制。内容应包括各专业活动主要设备和材料采购的计划安排,确定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周期(各类设备/材料的采购周期=订单周期+制造周期+运输周期)。

(4)系统主进度计划

由进度控制工程师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采购进度计划及开车计划进行合理搭接、协调,标出采购、施工和开车的关键控制点,反映出这些控制点之间的制约关系。编制完成后,交由各部门进行讨论并提出反馈意见,进度控制工程师进行综合整理、修改,完成系统主进度计划。

2.2 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跟踪监督,督查进度数据的采集;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首先应用赢得值管理技术,通过进度偏差和时间偏差分析进度。具体的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制定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曲线;

(2) 测定执行效果(计算赢得值BCWP);

(3)采用图解法或者计算法求取进度偏差值,编制进度趋势分析图,进行进度趋势预测。

(4)当进度偏差和时间偏差发生负偏差时,应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分析偏差,并控制计划工期。

(5)定期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报告,报告中应分析当前进度和产生偏差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

2.3 进度报告

当活动拖延影响计划工期时,及时向项目控制经理作出书面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报告。

每月上报给项目部及业主的进度报告内容包括:

(1)完成工程量、累计完成工程量(包括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剩余工程量,季完成施工产值;

(2)完成的工程形象进度和形象简图;

(3)材料实际进货、消耗和存货量;

(4)现场施工设备的投运数量和运行状况

(5)当前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因素和采取的改进措施;

(6)进度计划调整及其说明;

2.4 项目计划工期的变更

由于项目活动进度拖延,项目计划工期的变更按下列程序进行:

(1)该活动负责人提出活动推迟的时间和推迟原因的报告。

(2)项目进度控制工程师系统分析该活动进度的推迟是否影响计划工期。

(3)项目进度控制工程师向项目经理报告处理意见,并转发给费用管理人员。

(4)项目经理综合各部门意见后作出决定。

(5)当变更后的计划工期大于合同工期时,应按合同变更处理。

3. 项目费用控制

3.1 费用控制基准

项目费用控制的基准是根据批准的控制估算进行编制,当批准的控制估算分解深度不够时,费用控制工程师将估算分解到便于控制的深度,例如采购分解到单台设备和材料种类费用,施工分解到各独立子项的建筑和安装等。

3.2 费用控制方法

从批准的控制估算开始,随着设计、采购、施工的进展,实施动态的控制。

当用赢得值原理进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时,费用控制工程师根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把批准的控制估算分解到记帐码一级。再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安排,从记帐码一级开始制定执行效果测量基准曲线BCWS。从记帐码一级开始,对实际消耗的费用与控制基准(计划值)进行对比,计算出偏差。

对偏离控制基准较大的超支现象,费用控制工程师应会同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原因分析,研究采取纠正措施。

当用赢得值原理进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时,一般应采用管理软件,按下列步骤进行费用/进度的综合控制。

(1)明确项目范围,进行项目工作分解;确定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 )。

(2)确定项目的代码和编码。

(3)确定项目部织分解结构(OBS)。

(4)按WBS编制进度计划。

(5)按WBS进行费用估算和费用分解。

(6)建立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

(7)测量赢得值(BCWP)。

(8)记录实耗值(ACWP)。

(9)进行费用/进度的偏差分析和趋势预测。

(10)编制报告和监控。

3.3 费用控制基准的调整

项目的范围和费用(业主变更)发生变化时,费用控制的基准应作相应的调整,以实际反映项目费用控制的基准。项目的范围和费用没有变化,费用控制的基准不能调整,只能列出偏差,以反映项目费用控制的实际情况。

4. 项目材料控制

项目材料控制包括对构成项目永久工程的设备和材料的控制。

项目材料控制主要是指对设备和材料的数量和进度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并配合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设备、材料的质量和费用的监控。对设备、材料数量进行跟踪监控,应包括设计材料统计、请购数量、采购数量、运达现场数量、接收、发送和库存数量、缺、损、漏及多余数量等。对设备、材料进度的跟踪监控,应包括请购文件提交进度、采买定单进度、检验进度、出厂进度、运输进度等。

(1)控制管理部门应及时编制材料控制文件。项目材料控制文件应包括材料控制计划、采购计划和材料详细执行计划。

(2)材料控制计划要根据系统主进度计划中对设备、材料到达现场的要求,提出第一批请购设备清单,确定第一批请购材料比例以及各类材料工厂制造和现场制造的比例。同时注明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要求设计和项目部门重点保证。

(3)采购计划应确定关键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安排,合格厂商名单,国际采购的询价、评审、采买程序,工厂制造或现场制造原则,优先催交要求,大件运输等特殊措施等。

(4)材料详细执行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材料清单和数量,关键材料内容,早期材料订购计划,盈余材料控制计划等。确定早期材料订购量要认真进行分析,以减少材料剩余造成的风险。

随着设计工作深入、材料用量会有变更,材料控制工程师要定期将最新得到的材料用量与原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补充订货或修改订货的建议。材料控制人员应及时掌握设备材料的入库、出库、库存、缺、损、漏、延误等方面的资料,并及时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预警报告。

4.1 设计过程的材料控制

为进行设计过程的材料控制,项目材料控制工程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做好如下工作:

(1)最终的设备、材料数据库;

(2) 最终的材料请购单;

(3)设备、材料请购单数量和进度执行情况。

应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鉴于设计变更是材料请购/采购变更的依据,其本身包含对材料的规格、品种、数量和供货进度的变更,材料控制工程师应通过跟踪监测随时掌握其变化和需求,使请购/采购工作及时而准确地进行调整和变更,及时处理,把因变更引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所有设计变更所需的材料,如规格、数量和供货进度等需求,都应按项目的WBS记账码分别进行统计汇总,并以此修改相关系统的原材料表,即相关系统的详细预算数量。

因一个或若干个设计变更引起的WBS记账码的原材料估(预)算数量的变化,要及时将因变更所发生的材料统计汇总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施工进度要求,修改(或重编)相关系统的请购单和订货单,并纳入整个材料控制系统。

因设计变更引起材料变更,由项目设计部门负责按系统及材料编码统计汇总到原系统的材料表,并由项目设计部经理签字确认后录入计算机中。由此引起的材料请购/采购变更统计汇总数据,应经项目总设计师/项目设计经理和采购部经理签字确认后,及时输入计算机中。对因设计变更引起的材料变更,应纳入材料跟踪监测系统,定期进行监测。

4.2 采购过程的材料控制

为搞好采购过程的材料控制工作,项目材料控制工程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采购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做好如下工作:

(1)监控每个定单数量和进度执行情况;

(2)审核设计变更、采购变更、施工变更(包括材料代用)引起的重新采购的请购单;

(3)发现采买、催交、运输实际日期与计划日期偏差情况。

材料控制工程师负责对项目材料进度进行跟踪和监测,应对请购单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对请购单的跟踪统计和监测的内容及深度,要与控制基准相对应,重点监测复杂设备、特殊材料和主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材料情况。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每个监测周期的请购单实际完成情况和计划进度(基准)进行对比,并生成偏差分析报告。材料控制人员即可据此采取对策,及时报告。

材料合同执行情况要逐月统计。每月定期将实际完成的定单按材料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表)格式要求进行统计填报。订单统计时间以订单发出之日为准。其跟踪统计和监测内容及深度,要与控制基准相对应。对偏离计划(基准)的部分要突出复杂设备、特殊材料和主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材料情况。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每一个监测周期的订单实际完成情况和计划进度(基准)进行对比,并生成偏差分析报告。材料控制人员即可据此采取对策,及时报告。

材料需求量的计算和监测工作内容如下:

(1) 材料需求量的计算统计工作由项目设计部各相关专业分别进行,按规定分阶段陆续提出,并提出材料的详细预算数量。材料需求量也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分段统计得出。

(2) 材料需求量的统计必须按项目的WBS记账码和材料编码分类统计汇总。

(3)材料的详细预算数等于详细设计发表时完成的详细材料统计加上设计变更数再加上设计余量。项目材料的详细预算数由项目设计部门提出。材料的最终预算数等于材料的详细预算数加上采购余量,再加上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数。项目材料的最终预算数由项目材控人员负责提出,并作为控制材料请购或订购数量的最终基准。

(4)当发生设计变更时,要及时调整请购单和订单。在详细设计完成时,项目部要组织项目设计部经理和采购部经理对请购单和订单进行一次全面核对。

(5)当材料需求量和相对应的预算数量之间发生偏离时,项目材料控制人员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及时报告和纠正。

现场接货数量的跟踪和监测工作内容如下:

(1)现场接货数量完成情况的跟踪统计,由项目采购部的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完成,由采购部经理签字确认后录入计算机中。

(2)现场接货数量完成情况要建立台账并逐月统计汇总。

(3)利用项目管理统软件按期将现场到货情况进行核查,并将到货情况和施工计划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对不能满足施计划的部分提出报警,供项目材料控制人员采取对策,及时报告。

现场接货后还要办理入库手续,交付施工的材料要办出库手续。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入库单和出库单进行处理,以便及时了解现场接货、库存数量和交付施工的材料数量。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按施工计划对材料的规格、品种、数量和去向进行控制。对材料的去向跟踪,根据需要可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打印出各系统的材料一览表。

4.3 施工过程的材料控制

为搞好施工过程的材料控制工作,项目材料控制工程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做好如下工作:

(1)提交现场材料状态报告;

(2)审核材料代用报告;

(3)发现材料数量和进度偏离计划,发出预警信息,并协调采取纠正措施;

(4)施工结束时确认多余材料;

施工图设计(详细工程设计)完成之后,现场施工开始之前,材料控制工程师要核实详细工程设计的设备清单和材料表,修正设备、材料数据库,作为现场设备、材料管理和控制的基准。

材料控制工程师要审核施工分包商提交的领料申请单。领料申请单申领的材料规格和数量要符合设计的规格和数量,避免错领错用。申领的材料应与材料需用计划相符合。

项目部制订材料代用标准和代用程序。来自制造厂商和承包商的材料代用要求,要经过设计和项目部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影响较大的要经过业主的批准。

材料控制工程师应建立材料动态管理台帐,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对于项目完工时出现一些多余的库存材料,由材料控制工程师确认并制表。为了降低项目材料费用,处理多余库存材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与原供货方协商,将多余的材料退回;

(2)将多余材料汇总表交回公司项目管理部门,核查正在进行的其它承包项目或后续项目是否可以利用,把多余材料用于其他项目,以降低其他项目的成本;

(3)与业主协商,将多余库存材料转让给雇主,作为生产维修的备用材料。

5.结束语

项目进度、费用、材料控制贯穿于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涉及工期、数量、价格和质量等多个方面,互为关联,因此,项目进度、费用和材料控制必须进行综合管理及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实行全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10

1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可以列出以下功能模块:①设备材料管理模块:该模块管理基本的设备材料数据,及其查询,该模块为系统的主要模块。②出入库管理模块:该模块用来管理企业需要购买的设备材料及企业安装需要使用的项目用料,及其相关查询,为系统的核心模块。③库存统计模块:该模块用来管理企业安装企业设备材料的库存及使用情况查询,该模块为辅助模块。④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管理项目立项的相关信息建立及查询。⑤仪器器材借出归还管理模块:该模块用来管理仪器器材的借出和归还及相关查询。⑥系统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用来管理系统用户密码。

2系统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它是分析员与用户之间较好的通信工具。综合分析系统流程可得出企业设备材料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数据流图及系统一层数据流图,如图1及图2所示。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其结构直接关系到各种功能的实现和程序运行的效率,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建立数据库,首先确定数据库中要保存什么样的数据信息,然后设计数据库,建立由子段组成的表,字段里定义要存储的数据类型。建好数据库的结构后,数据库就能在纪录里存储数据。提前设计数据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效率问题,如果数据库中的纪录达到了10000条以上的话,那么效率就是建立数据库头等要考虑的事情了。另外,设计数据库的一个指导原则是把子段与不在同一表中的同类数据相联系,数据存在不同的表中,并不意味着不能一起使用它们;相反,当需要的数据横跨关系数据库中两个或更多的表时,能够使用“关系”访问数据。3.1数据信息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名为mydb的数据库,其中有八个数据表。用户信息表:此表中记录了用户的所有信息,管理员通过此表对员工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管理,也可通过此表查询某个用户的信息,此表的主键为用户姓名,其结构如表1所示。库存信息表:此表中记录了设备材料的库存信息,此表的主键为编号。设备材料信息表:此表中记录了设备材料的所有信息,此表的主键为编号,其结构如表2所示。3.2数据库E-R图概念模型的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Approach,简称E-R方法)。E-R方法是用E-R图来描述某一组织的信息模型。E-R图中包含了实体、关系和属性等三种基本成分,通常用矩形框代表实体,用连接相关实体的菱形框表示关系,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实体(或关系)的属性,并用直线把实体(关系)与其属性连接起来。由于人们通常就是用实体、联系和属性这三个概念来理解和描述现实问题的,所以实体联系图非常接近人的思维方式。此外,E-R模型使用简单的图形符号来表达系统分析员对问题域的理解,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用户也都能够理解,因此,ER模型可以作为用户与分析员之间的交流工具。实体联系图:简称为E-R图,是指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与此有关的概念有:①实体:是观念世界中描述客观事物的概念。②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用来描述一个实体。③联系:可分为两类:一是实体内部的联系,一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4主要功能实现

4.1公用模块在制作系统前,必须要制作一个完整的公用模块来进行数据库Access的连接,这样方便以后的系统开发。常用的连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Recordset对象用来操作来自提供者的数据。使用ADO时,通过Recordset对象可对几乎所有数据进行操作。所有Recordset对象均使用记录(行)和字段(列)进行构造。第二种Connection对象代表与数据源进行的唯一会话。如果是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系统,该对象可以等价于到服务器的实际网络连接。公用模块代码如下:PublicCnnAsNewADODB.ConnectionPublicPublicStrAsString注释:字符串PublicSubMain()Cnn.CursorLocation=adUseClient注释:设置或返回游标引擎的位置Public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Source="&App.Path&"\mydb.mdb;JetOledb:databasepassword=123"注释:提供了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并将其赋值给全局变量PublicStr,提供数据连接Cnn.Open"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Source="&App.Path&"\mydb.mdb;JetOledb:databasepassword=123"FrmLogin.Show注释: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表示采用的数据库引擎,该数据库引擎多用于Access数据库注释:&App.Path&"\mydb.mdb;JetOledb:databasepassword=123"表示数据源所在的位置名称以及数据库密码EndSub4.2用户登录通过输入系统的用户姓名和密码(图5.1所示系统登录界面),系统会通过语句rs.Open"select*from用户where姓名='"&Trim(TxtID.Text)&"'and密码='"&Trim(TxtPwd.Text)&"'",Cnn连接数据库并进行查找,自动判断输入用户的身份,来进入主界面。主界面设计简洁大方,下设五个菜单用于引导用户完成相应的功能。4.3设备材料入库流程用户可以使用主界面第一个菜单的“添加设备材料”来使用户输入设备材料基本信息进入系统数据库。(重要语句:Cnn.Execute"insertinto设备材料values('"&Text1(0)&"','"&Text1(1)&"','"&Text1(2)&"','"&Text1(3)&"','"&Text1(4)&"','"&Text1(5)&"','"&Text1(6)&"',"&Text1(7)&","&Text1(8)&")"'SQL语句写入)有了这些基本信息,系统才允许用户使用设备材料采购(入库)模块。用户可以在主界面第四个菜单中设备材料采购管理来进行设备材料入库。通过编号的下拉菜单用户可以选择已录入基本信息的设备材料编号,窗体在选择后在名称处自动显示选择的设备材料名称,方便用户辨认校对,至此用户可以输入剩余信息单击添加按钮完成设备材料数量的入库。4.4设备材料出库流程设备材料的出库必须建立在有项目的基础上。项目用料管理界面,用户通过下拉菜单选择项目,项目名称会自动显示。(代码如下:rs.Open"select*from项目where项目编号='"&Trim(Combo1.Text)&"'",CnnIfrs.EOF=FalseThenText1(1).Text=rs.Fields(1)EndIf)用户核对项目名称正确后使用“》”按钮调出用料列表进行设备材料的选择,价格和设备材料名称会自动显示,用户只需填写剩余信息按添加按钮可完成设备材料出库。4.5仪器器材管理仪器器材在电力安装企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工具。本系统按设备材料入库模式建立了仪器器材管理数据表,方法同设备材料管理表相同,这里主要介绍仪器器材借入借出功能的实现。用户可以使用主界面第三项仪器器材管理中的仪器器材借出管理。当仪器器材借出管理界面窗体出现后使用“》”按钮可以调出仪器器材表,用户可以选择需要借的仪器器材名称,选好后窗体上会显示剩余数量方便用户决定借出数量。当用户需要归还时依旧在仪器器材菜单下选择仪器器材归还管理,仪器器材归还管理界面,在表格里选中要归还的仪器器材,相关信息会显示在文本框里,用户核对后点击归还就可完成仪器的归还了。4.6查询窗口本系统给每一模块设计了相应的查询窗口。在所需要查询关键内容打勾并输入相应内容,点击查询按钮可以得到想要查询的内容,其中名称提供模糊查找。

5结束语

该设计主要完成了电力安装企业设备材料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了E-R图和业务流图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相应写出出数据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完成各商品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删除、录入等操作的程序设计,能够完成用户对系统的要求。

作者:马玉荣 单位:新疆天富热电股份公司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11

【关键词】质量控制;化学分析;准确性;可靠性

化学分析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化学分析检验工作通常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因此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试验不仅要做好科学的管理制度,还要完善工作环境,更新工作设备和器械、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准,更要重视质量控制对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一、化学分析检测数据质量控制概述

化学成分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材料中各组成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主要依赖于化学分析。化学分析结果对于材料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评价材料性能、判断材料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化学分析工作中,质量控制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一项实验室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目前的化学分析质量控制中,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材料因素、管理控制方法因素、测定因素和环境因素六个方面。

二、化学分析概念

化学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试验的核心,在工作中一旦出现化学检验数据失真或者错误,可能造成评价结果的事物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在工作中管理制度和科学管理的失控,最终形成整个分析系统和分析工作的失败。如果一个试验连最起码的准确性都无法保障,那么这样的试验也就失去了意义,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也就失去了价值。

1、准确性

取决于现场人员的职责和技能、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的技术和措施。如果采集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及真实性或采集的样品不能保证质量,就会造成检验结果数据失控。因此,检验结果的误差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2、可靠性

可靠性:可靠性取决于检验人员自身分析业务技术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灵敏度、精确度,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因此,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分析结果和分析技术的应用环节。只有抓好试验的可靠性,才能让试验获得准确的数据,才可以进一步为材料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支持。

3、质量保证系统

质量保证系统是在影响数据有效性的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是一个对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它包括了保证分析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三、关于化学分析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

(1)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有关,应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进行分析方法精密度的检查,通过不同浓度样品的测试,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让数据更精准,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的体现。

(2)精密度会因测定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最好将组成固定样品分为若干批分散在适当长的时期内进行分析,检查精密度。

(3)要有足够的测定次数,足够的次数是对误操作或者特例性的一种排除,尽量消除因误操作或者试验中的特异性带来的误差,让试验结果更准确。

(4)以分析标准溶液的办法了解方法精密度,与分析实际样品的精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5)准确度高的数据必须具有高的精密度,精密度高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度高。用不同分析方法测定同一样品时,所得出结果的吻合程度。使用不同标准分析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出的数据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分析结果应相互可比。要求每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分析结果应达到相关项目之间的数据可比。相同项目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历年同期的数据也是可比的。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以实现国际间、行业间的数据一致、可比,以及大的环境区域之间、不同时间之间分析数据的可比。

四、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1、灵敏度

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产生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响应大小)。A=kc+a检出限: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高于空白值。仪器检出限:产生的信号比仪器信噪比大3倍待测物质的浓度,不同仪器检出限定义有所差别。

方法检出限:指当用一完整的方法,在99%置信度内,产生的信号不同于空白中被测物质的浓度。测定限:测定限为定量范围的两端分别为测定上限与测定下限,随精密度要求不同而不同。测定下限:在测定误差达到要求的前提下,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测定上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量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2、全面地反映了分析实验室和分析人员的水平

当样品中待测物质与空白值处于同一数量级时,空白值的大小及其波动性对样品中待测物质分析的准确度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报出测定下限的可信程度。以引入杂质为主的空白值,其大小与波动无直接关系;以污染为主的空白值,其大小与波动的关系密切。

五、准确性

1、分析前的质量的保证与质量控制

采样的质量保证包括:采样、样品处理、样品运输和样品储存的质量控制。要确保采集的样品在空间与时间上具有合理性和代表性,符合真实情况。采样过程质量保证最根本的是保证样品真实性,既满足时空要求,又保证样品在分析之前不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采样过程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应具有有关的样品采集的文件化程序和相应的统计技术。要切实加强采样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样品采集规范和统一的采样方法。应建立并保证切实贯彻执行的有关样品采集管理的规章制度。采样人员切实掌握和熟练运用采样技术、样品保存、处理和贮运等技术,保证采样质量。建立采样质量保证责任制度和措施,确保样品不变质,不损坏,不混淆,保证其真实、可靠、准确和有代表性。

2、采样过程质量保证的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一般采用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和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及设备、材料空白等方法对采样进行跟踪控制。现场采样质量保证作为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它与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管理质量保证一起,共同确保分析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的数量,一般控制在样品总量的10%左右,但每批样品不少于2个。设备、材料空白是指用纯水浸泡采样设备及材料作为样品,这些空白用来检验采样设备、材料的沾污状况。

大数据分析材料范文12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某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社会调查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贪腐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19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社会调查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

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成都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社会调查报告——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三)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

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四)社会调查报告——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