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

时间:2022-02-11 09:06:48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1

原本,马女士以为自己的女儿将是“小升初”改革的受益者,没承想,却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

马女士的女儿是2009“小升初”的学生,但至今没有学上,还在家待着。“我要对明年小升初孩子的家长说的话就是:千万别听教育局怎么说。我就是相信了教育局的说法,结果害得孩子至今无学可上。”马女士气愤、无奈,也很后悔。

马女士家住北京西城,女儿是西城某小学学生。在今年“小升初”之前,马女士从未为女儿的学习操过心。六年了,孩子年年成绩全优,连续“三好”,还被授予了“北京市红领巾奖章”。一年级,孩子就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风雨无阻地唱了六年,还得了北京市一等奖。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先后担任了学校少先队的大队委、副大队长、大队长。认识这个孩子的人都对马女士说,你可真有福气,养了这么个女儿,省心还省钱。

“好一个省心省钱!省的结果就是女儿升学遭遇滑铁卢。”回首女儿的整个“小升初”历程,马女士痛心疾首。“北京市教委三令五申,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西城区教委也出台了细则,明确规定了小升初的几种途径,包括推优、文体科技特长、电脑派位,等等;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关系加票子、卷子管用。”马女士所说的“卷子”,主要就是奥数、英语等考试卷。虽然北京市教委一直高调宣称“免试就近入学”,但整个“小升初”,北京市的所谓“名校”,就没有停止过考试。而这些考试,全然与所谓的“教学大纲”无关,都是各校根据自己的培训课程所拟定的试题,其中,数学大多以奥数为主。“学校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现在奥数倒成了标准。不花钱进利益关联者的培训班,不学奥数,想凭明规则进名校,门儿也没有。”

事到如今,马女士终于理解其他家长送孩子学奥数的不得已了。家长们绝不是“盲目”地送孩子学奥数。小小奥数,在“小升初”中确实举足轻重。奥数是无权无势的家长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她当初出于爱的举动――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如今却“害”了孩子。

在北大公布的有“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名单中,北京四中榜上有名。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放话表示:他要推荐的学生应该是可能成为钱钟书、吴晗这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才华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等生。

对刘长铭校长的表态,马女士有话说。“我想问问刘校长,四中如何才能发现特殊人才?”原来,“由于女儿总看刘校长的博客,信服刘校长的办学理念,于是小升初非要考四中。”还好,女儿具备四中的特长生录取资格,于是,马女士便带女儿去四中递交材料、报了名(按照规定,每名学生只能选择两个学校)。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但孩子却一直没接到考试通知。马女士给四中打电话,接电话的老师很平静:“没接到通知就不用来了,淘汰了。”

“不战而败”。孩子连考试都没参加,就被淘汰掉了。孩子很困惑:“妈妈,为什么?四中为什么这样?”

马女士很愤懑。打电话给西城区教委,投诉四中违规操作,教委的人很好脾气:“嗨,其实四中的初中很一般,去不了算了。”

马女士又找到四中某主任投诉,主任很和气:“我们已选好了特长生。孩子就是来了也考不上,何必受那个刺激。如果你们非要考也行,那就来考考。”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2

教育公平是近年来的热词。近年来这个词热了,我们应该高兴,因为相对于衣食冷暖,教育公平显得上了层次,社会关注到教育公平,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得不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教育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要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教育公平至关重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保障和手段之一。

择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已经凸现。经过一二十年的教育市场的“培育”,择校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择校其实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实质上是教育消费价格双轨制的市场价。在表现上是人民群众对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为突出。从而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

针对择校最热点的部分就是小升初,现在,我们就从北京市小升初说起。

回顾北京小升初历史——我相信:我这个年龄的绝大多数人参加过小升初的考试。以北京市为例,我一个朋友小学上的是当时的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小学,这是一所很不起眼的小学,现早被撤并了,但她以语文、数学总分199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四中。很普通的家庭,没有托任何关系。在那个时候,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基本上跟高考一样,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就可以进入优秀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这样,小升初考试坚持到了1997年。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

北京市小升初的转变发生在1998年,那年,北京的小升初变相地考了一下,选拔方式多样。到1999年,北京小升初彻底废除考试了。

为什么不让考试了?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第一,与世界潮流接轨。世界各国的公立小学和初中升学都奉行相同的原则,就是就近加免试,不许笔试。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这样。例如日本,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这些学校入学一般不要考试,学生真正按区域采取就近入学制度,住宅地段划归哪所学校就上哪所学校,严禁“越区”上学。即使某某学生的家庭有关系和门路,也不能“越区”上学。如果被发现违规,政府会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第二,1999年起,北京市开始申办示范性高中。由于当时很多中学都是完全中学,即初高中混杂。初高中剥离后,初中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凸显。既然是义务教育,肯定不能大张旗鼓地考试,不能通过考试来淘汰部分成绩差的孩子。所以小升初不让考了。

小升初既然不让考试了,那么初中学校如何招生呢?于是,刚开始北京市对所有小学生实行大派位。怎么派位?就是一刀切,以距离初中校的远近为原则划片,住重点校边上就上重点校,住薄弱校边上就上薄弱校。大派位公平吗?看似公平。但很快招致了大面积的不满——矛盾的焦点是:凭什么以胡同取代分数?为什么你家住在重点校边上就可以上重点校?同时,我品学兼优但家住门头沟、石景山,为什么就不能上海淀、西城的优秀初中校?再就是,我有经济实力,买车买房可挑好的,为什么孩子上初中不给我选择的权利?

在各种压力和现实问题下,小升初政策又改了:让名校办民校。当时的背景下,政府出台政策,允许一些公办中小学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尝试,即采取“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于是,社会上多了一批民办公助校或公办民助校。“学校转制”的试验最终慢慢演变为所谓的“名校办民校”。这些学校可以面向全市招生,可以考试;还有权收取较高学费。名校办民校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又遇到问题了:我的孩子进了某体制改革校,好啊。但是凭什么改制后学校教学管理没变、老师没怎么变,而我要交那么多学费啊?凭什么啊?再者,有的高中因为有了公办民助的初中,高一生源见好。很多取消了初中招生的高中名校则不干了,没有高质量的初中生源,我的高中怎么与别人竞争?

于是,政策又得改。怎么改?准许公办高中举办少量初中实验班,择校招生,当然,还有部分师范高中没有彻底分离办学,初高中合在一起,这是违背了当时北京建示范校的规定。准许公办高中通过实验班或特长班的形式来解决公办高中的优质初中生源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后来北京知名高中基本都恢复了初中招生。由于体制改革校被认为侵占了公办校的资源而收取高学费,这两年也得以大面积整顿,要么公立,要么民办,当然回归公立的多,又回到了公立校“一统天下”的局面。

由于有了《义务教育法》,小升初各种形式的考试都被视为违法。这样,经过各方面利益的博弈,这几年推出了小升初的多种途径。大家熟知的主要是以下几种:

推优:推优是指小学学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等一定标准,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向重点中学进行推荐。首先是每所班级给出推优的学生名额,然后参加推优。

派位:此种是正常的升学途径,其他什么形式都不参加,就大派位。具体某个小学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派位接收中学。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3

北京教改“拐点”之年推出的一系列新政,例如非京籍入学需“五证”、取消“共建”、“小升初”推优与特长生比例压缩等大动作,在2015年得到延续,成为稳定的政策基调。

但与2014年不同的是,北京市力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改革理念进一步做实,比去年更有力度。与此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竞逐也没有停止。

在公平与竞争的摩擦中,在多方博弈和摸索中,2015年北京新的教育版图和升学游戏规则正在逐渐清晰起来。

择校热釜底抽薪

均等化,一直是北京市教委最近几年推进教改的主线。如果2014、2015年北京市教改新政能够坚定执行下去,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劲敌――“择校热”将得以降温。

所谓“择校”是指在升学环节,学生通过推优、参加重点中学“点招”等方式,在大派位前就考入理想学校。择校一直被认为增加学生负担和催生不公平,但在激烈的升学竞赛中,却是许多家长的无奈选择。

北京新教改中的两项升学新政,或将从首尾两端改变“小升初”环节的游戏规则,对抑制“择校热”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首先是直升校成为教改重点,这一政策是对去年教改的沿袭和加强。

“直升校政策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今年大力推进,在未来几年就要发展成北京‘小升初’的主流模式,这就让‘小升初’的择校空间大幅收窄。”一位接近西城区教委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西城区和东城区是目前推进直升校政策力度最大的两区。2014年西城区教委在67所小学中划定了12所直升重点初中,这些小学从今年开始以30%的比例直升对口初中,此后比例每年提高10%,并在2020年达到80%。

东城区最近两年已将9对小学和重点初中绑定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所有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9年连上,并采用“5+4年”培养模式。此外,东城在2014年划定了5所直升小学之后,今年又增加北新桥小学等3所直升校,其中部分学校直升比例已达到50%。

第二是中考招生政策调整力度增大,从而倒逼“小升初”择校得到遏制。

3月17日北京市中考招生工作意见,规定一个区县内的重点高中要划拨40%左右的招生人数进行“名额分配”招生,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据记者了解,“名额分配”比例在2016年将继续提高至50%。

所谓“名额分配”,就是将这40%的招生名额按3:7的比例,分配给该区的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今年的中招政策中还规定“不设最低录取分数线”。

“2014年在东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强区,都出现了很多中考只考400多分的普通初中学生,却被530分以上知名高中录取的现象。”教育咨询机构青华园教育副总裁闻风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平衡区内教育资源,区县之间优质资源的平衡,也成为2015年北京市教委政策重点。

今年北京中招新政中规定,普通中学将不再跨区招生,重点中学虽然可以跨区,但主要向远郊区县倾斜名额。西城、东城、海淀3个教育强区之间的跨区招生几乎被压缩至零。 均等化是北京市教委最近几年推进教改的主线。

西城求均衡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市整体上力推教育均等、缓解学生过度竞争的大基调下,各区教改和升学政策正在出现较为鲜明的分化,这其中以西城和海淀模式最具代表性。

目前,西城教改的主体思路可以用“区内均衡”概括,力求“普惠式”教改的特征十分明显。

从去年起,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重点初中,“点招”均被限制在很少的名额,甚至取消。

直升校、重点中学合并普通中学、名校办分校、引进重点大学办中学等方式,是西城区2015年开始的几项主打策略。目标是有名校支撑的同时,全区中学整体不差,从而平衡各片区教育力量,让你不论身在哪个小区、哪条胡同,也不论学习成绩如何,将来最起码有不差的中学等你读。

例如,2015年西城的大手笔包括位于原宣武区的六十三中学、广安中学将撤销,并入四中、八中等名校,或作为其初中部;还有计划引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将二一四中学和宣武外国语学校改为元培中学与清华中学。通过这一系列新政,2015年预计70%的西城小学生都将升入重点初中。

上述接近西城区教委的人士认为,这个机制可以一箭多雕,既让一般学生都能有不错的学校上,又让优秀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让重点中学有一个稳定的机制筛选优质生源。“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等于学校没法主动控制自己的生源。所以重点学校有动力扩展并校,这样能扩大筛选优质生源的基数。”上述人士说。

西城在美好愿景之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则是,弱校的升级能否实至名归。

以老牌名校北京实验二小为例,该校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集团制,纳入了多所区内普通小学、较弱小学,然而其中只有长安小学和民族团结小学真正并入了实验二小,实现了同法人、同课程、同师资等标准。

焖河小学一位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作为实验二小的分校,他们和其他几个分校与实验二小之间还是比较独立的关系,分校的作用主要是教育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共享,比如分校年轻老师可能在实验二小老教师的指导下备课等,但基本上还是“各玩儿各的”。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4

河南省固始h的老司机们都知道,在午饭和晚饭时段,要坚决避开县城的主干道王审知大道。在这条路上,慈济高级中学与永和高级中学相邻而居,上下学的约2万名学生,加上接送学生的家长将会令交通长时间中断。

对于高三学生桂先华来说,在高考之前没有了假日的概念,考试、自习、上课,时间表精细到分钟。晚上10点多下了晚自习,穿过幽暗曲折的小路,走进一个院落二楼的出租屋――由于父母仍在北京工作,他只能独自租住在这里,简单的洗漱后,他又摊开了数学练习册。

仅仅慈济高中和永和高中,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接近6000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和桂先华一样从北京“回流”的学生。

这一轮“回流潮”的起点可溯至三四年前。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随后,北京市表示要“痛下决心遏制北京人口无序快速增长”,出台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等多项举措,其中教育控人为重要一环。而上海于2013年也开始实行积分入学、入户办法,改变了多年来对于流动儿童入学的宽松政策。

大城市筑砌越来越高的入学门槛,直接催生数万名像桂先华这样的“回流学生”――他们在大城市出生、成长,只因父母没有当地户口而不得不返乡求学。 回流的孩子们

他们虽然仍被称为流动儿童,但从未在农村生活过。

固始县位于河南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人口174万,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这里具有悠久的外出务工传统,固始人南上北下,甚至跨海越洋,走遍天下,成为著名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

目前,固始县仍有多达60万人在外地务工,超过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劳务大县。

慈济高中高三31班学生桂先华的父母都是固始县人,上世纪就到北京打工。待到桂先华出生时,父母在丰台区开了一家酒水饮料的批发商店,经济情况开始好起来。他的同班同学刘晓娜的父母则是在北京从事回收废品工作。回收废品是固始人外出务工最普遍的一种职业,据说,北京市的废品回收业务几乎都由固始人包揽。

与他们的父母北上不同,孟玉的父母出门务工选择的是南下。母亲刘云18岁就出门打工,先到无锡,后去温州,在服装厂做衣服,认识了同为固始人的丈夫,1999年回乡结婚、生女,一年后把女儿留在家里,再去温州打工。2002年,刘云随丈夫在南京开了一家五金建材商店,经济有了起色、生活开始安定,这才把女儿孟玉接到身边。

双闸幼儿园、双闸中心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一中,孟玉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熟悉的小伙伴也大多在南京,但她很小就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是南京人。她的弟弟、2006年出生在南京的孟玮豪,对比大城市南京和家乡固始,同样说更喜欢家乡,因为“亲切”。

但对桂先华来说,家乡固始只是人生中一段无法躲避的经历,在这里短暂停留和蓄势后,他的未来仍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高一年级的代远(化名)在北京出生,因为刚刚回到家乡才一年多,他的口音仍然带着浓厚的京腔,不太听得懂亲戚的固始话。他的母亲朱慧(化名)说,北京啥都好,“就是老拆迁,刚熟悉一块又拆,刚熟悉一块又拆”,他们只能频频搬家。朝阳区洼里乡、昌平区马连店、昌平区东小口……夫妻俩带着儿子四处奔波。代远的父亲先开肉铺,后来承包拆迁工程,收入比较稳定。英华幼儿园、霍营中心小学、回龙观中学,一路学上过来,甚至给代远一种自己是北京孩子的错觉。至今,他口里的“本地”指的是北京,而“外地”指的是老家固始。

相比较而言,刘晓娜和胡静涵觉得,北京只是个遥远的记忆和未来的梦想。

刘晓娜小学四年级被父母接到身边,后进入丰台区黄土岗小学就读,小学没上完就又被送回了家乡。她记得,北京有少年宫,还有很多好地方坐公交车就可以到,回到家乡后几乎无处可去,“后来发现县图书馆可以看书,就常去”。去年夏天,她和表姐一起去北京,参观了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她说,会努力学习,考上北京的大学。

胡静涵清晰记得她为什么离开北京。在北京上幼儿园,然后是小武基试验小学。每天有眼保健操、课间操,还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兴趣课。但这一切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戛然而止,她就读的学校被拆掉了,只好回到家乡跟着爷爷奶奶。住土坯房,上学要走半个小时的泥路……她说,她想念父母,想到他们身边。但她也理解父母:“没办法,父母不可能为了你上学搬家、换工作,学费也高,家庭承担不起。”

有学者统计,过去20年来,北京市的小学数量和教师数量一直在缩减。1995年至2012年,北京的小学数量从2867所下降到1081所,减少62%,专职小学教师减少24%。2003年至2012年,北京的初中数量从434所下降到341所,缩减21%,初中教师则减少41%。

学校数量的持续缩减与教育控人的双重作用之下,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离开北京。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2014年北京市“幼升小”获得入学资格的非京籍儿童为5.69万人,相较前一年减少1.8万人;小学阶段非京籍学生招生人数约为5.52万人,较前一年减少了1.9万人;初中阶段非京籍学生招生人数约为3.7万人,较上年减少了4058人。

2015年这一政策继续收紧,北京各区县“五证”的要求在3月-5月陆续公布,要求必须在本区就业、连续社保缴纳证明、租房完税证明、限定暂住证起始时间的措施扩展到了大多数区县。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规模仍持续增加。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稻荩2014年末的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53亿人,预计2020年将增加到2.91亿人。其中,农业转移人口约2.2亿人,由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具有强大的吸纳能力,流动人口向这些城市聚集的趋势依然明显。

不过,现今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在开始减弱,正在成为流入地城市稳定的就业者和居住者,呈现出举家迁移的特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秦红宇表示,相应地,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流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2010年为35%,2013年达到58%。他们虽然仍被称为流动儿童,但从未在农村生活过。 大城市的美好与阴影

直到“小升初”之前,代远的生活轨迹与身边的北京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星期六或星期天,代远会上网跟北京的初中同学联网玩几局英雄联盟游戏。他说,每周只玩两个小时。除了游戏,他还与北京同学通过QQ联络,在聊天中他告诉同学,自己要考回北京。

北京,是代远口中的“本地”。在英华幼儿园滑滑梯、攀岩、爬绳,都是美好的回忆。在霍营中心小学,每个年级5个班,每个班35名学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像北京的家长一样,母亲朱慧给代远报了好几门课的校外辅导班,包括剑桥英语、朗诵、表演、作文,小学三年级报了小提琴班。代远说,他对小提琴没有一点爱好,纯粹是为了中考和高考艺术加分,但仍然学得很好。

直到“小升初”之前,代远的生活轨迹与身边的北京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2014年,北京对于“小升初”开始实行严格的就近入学政策,户籍成为升学中的最重要因素。这时,有北京籍的同学开始说:“你们是外地户口,回老家吧。”代远茫然四顾,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每个班有约一半的非京籍学生。他们这时才明白,自己与北京孩子并不一样。

朱慧已经开始规划带儿子回乡读书了,代远抓住最后的机会,靠自己的努力考入回龙观中学。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代远的学习成绩成为班级前几名,因为喜欢做化学实验,他申请成为班里的化学课代表。

回乡的阴影一直存在。看到北京籍的同学上学车接车送,代远也有失落。他提着装满书的沉重背包、背着住宿用品,甚至拿着小提琴挤公共汽车上学时也想过:“如果我是北京的孩子,该多好啊。”

桂先华在北京上的是丰台区第六小学,后考入了丰台区实验学校的实验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初中一共五次大考,他在全年级四次排名第一、一次排名第二。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去颐和园、香山、博物馆、天安门;每个月有科学节或艺术节等活动;因为身材高大,他还参加了校田径队练习长跑,令他烦恼的是,自己总是只能跑到第二名。

大约在初三时,桂先华听说北京市政府出台政策,所有“借读”的外地学生不能报考普通高中,只能上职业高中。

桂先华听说的政策确有其事。2013年1月,北京市教委、公安局、发改委、人社局四部门联合文件,从文件名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来看,这一政策覆盖目标正是像桂先华这样的外地学生。

文件对想在北京参加中考的外地学生做出一系列限定。自2013年起,外地学生的父母必须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保满三年,学生本人则应有北京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三年初中,满足这些条件者,可以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文件同时规定,自2014年起,在父母具备六年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连续缴纳社保,同时随迁子女具有北京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三年高中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学生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可以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

根据当时北京市教委的解释,政策并非关闭了非京籍学生的升学通道,反而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条通过高等职业学校进入大学的门。

但对桂先华来说,这扇门太窄了,一心想上好高中、考好大学的他和父母商量,只有回家乡读高中。

政策的逐步收紧关闭了多条非京籍学生的升学通道,对于这一通过“教育控人”以更好地规划大城市的发展策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说:“城市发展的优先权不应高于公众受教育的权利,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城市的发展。” 一头扎入应试教育

“北京学生靠智慧,外地学生靠勤奋。”

初三下学期,桂先华独自回到家乡。在亲戚家住了半年,考入固始县最好的高中慈济高中,并进入实验班。

像桂先华这样的“回流学生”,如代远等人,大部分也像他一样在初中阶段就回到家乡,按照政策,如果不在本地参加初中毕业会考,就无法获得本地的高中学籍。

代远的表姐朱佳佳(化名)目前是慈济高中高二学生,因为在北京取得了初中毕业证才回乡读高中,未能获得学籍,将来只能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

考上慈济高中,是固始很多“回流学生”通过高考重返大城市的机会。

从成立于1956年的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到招收高中班的固始县第一中学,再到1958年成为固始县高级中学,因2001年迁址新建时台湾慈善慈济基金会无偿捐助1100万元,更名为河南省固始慈济高级中学,它一直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固高”或“慈济高中”。

“现在,学校本部有9000多名学生,加上沙河铺乡分校的1000多人,在校生超过万人。”慈济高中高三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广林介绍,本届高三年级一共36个班,2个“火箭班”每班约40名学生,10个“实验班”每班约80名学生,24个普通班学生人数还要更多。

代远等“回流学生”对家乡学校最大的不适就是每个班的学生多达90名至100名,“坐最后一排根本就看不到”。所有“回流学生”都怀念北京上学时不超过40人的小班授课。

张广林说,近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长足的进步,但确实跟不上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不能和北京等教育力量雄厚的大城市比。

在北京获得小提琴十级证书的代远,虽然将小提琴带回了故乡,但一次都没有演奏过,现在琴盒上已经落了一层灰尘。

在南京,孟玉小学时学过吹奏葫芦丝,初中时学过竖笛演奏,回乡后“什么都没继续了”。故乡的学校开设的课程仅限于高考科目,没有书法、羽毛球、学英语等“放松课”,曾经养成的晨跑、课间跑、晚饭后慢跑的锻炼习惯彻底丢弃,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学习。代远最喜欢的化学实验,回乡后没有做过一次,不但实验现象需要背,连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也是靠硬背下来。

代远说,他知道学校的一些“学霸”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连QQ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高二有计算机考试,“他们连OFEICE模板上的选项都靠背”。“北京学生靠智慧,外地学生靠勤奋。”这是多名“回流学生”共同的认识。

张广林也承认,学生们从大城市回乡,一方面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如大城市到小县城的落差,如父母子女的分离,另一方面确实面临着素质教育到应试教育的转换。但他认为,在高考竞争压力极大的河南省,农村孩子想走进或重返大城市,应试教育是无奈但最有效的一条路。

在宋映泉看来,城市的教学质量远高于农村及一些郊县地区,随迁子女如果有机会在大城市接受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的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私人收入,还在与其他人的社会互动中产生知识的外溢性,从而产生社会回报,即一个人能够从其他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中获得收益,包括收入提高、犯罪率下降和生活质量改善。

“被迫‘回流’,难以达到上述效果,从长远来看是国家和社会惨重损失。”宋映泉说。 与命运博弈

非京籍学生的入学政策仍在收紧,这些孩子在北京上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慈济高中,加上旁边的私立永和高中和其他高中,固始县2017年将有约1.2万-1.3万名高三学生参加高考。

所有学生中,约三分之一为父母在外打工经商的留守儿童,另约三分之一为有大城市上学经历的“回流学生”。

拇蟪鞘谢乩吹暮⒆樱综合素质和文明礼仪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突出,但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教育理念转换的问题,少数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出现成绩落后甚至心理障碍,张广林说,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适应,还有一些可以发挥优势。如刘晓娜,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中挥洒自如,演讲技巧和对观众的感染力,显然不是其他同学能比的,这与她的经历有关系。

而桂先华,不仅是同学口中的“学霸”,在老师眼里,他眼界开阔有见识、思考有深度,不但学习好,在学校办报刊和假期社会实践方面,都明显比其他学生更有想法且有操作能力。从初三独自回乡住亲戚家考高中,到高一高二住校,再到高三为了自己主导作息时间在学校对面的曹坊街租民房居住,都是自己规划和操作,父母甚至没有回来看过他。

不过,更多孩子的父母不放心让儿女独自回乡上学。

朱慧原本在北京的修正药业公司上班,2015年底辞去工作陪儿子回乡。在曹坊街以年租金6000元的价格租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安置下儿子代远和侄女朱佳佳,装修、买家电家具花费约六七万元,开始过起了全职母亲的生活。

慈济高中的作息时间表为:上午6时50分上早自习开始一天的学习时间,中午11时40分下课,下午14时20分上课,17时35分晚餐,晚自习为18时50分至21时50分。每周休息一天。这也成为了朱慧的生活日程表。

因为有大量空闲时间,朱慧曾在附近的小超市找了份收银的工作,但上了十多天班后,发现难以保证每天中午给儿子做饭,就辞工了。

刘云陪女儿孟玉回乡读书已经四年。从固始县外国语学校到慈济高中,女儿即将高考,但儿子孟玮豪又回来了,开始上小学三年级。刘云目前是县城一家宾馆的经理,但她说,等女儿下个月高考完,就带着儿子回南京和丈夫团聚――这种夫妻两地分居、儿女四散流离的日子太苦了。

至于儿子将来考大学的问题,刘云说:“将来的户籍制度会松动些吧?”

对于家长的这一期待,多位教育领域的学者均表示,因涉及到城市整体规划,非京籍学生的入学政策近期仍在逐步收紧,以后这些孩子在大城市上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继续“回流”将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回流”整体而言,对这些孩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映泉与团队对北京市10个区县50所打工子弟学校186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分析发现,这个群体“初中后”教育成就整体不高。高中(含职业高中)阶段升学率不足40%;大学升学率不足6%。在高中阶段,入读职业高中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中。在大学阶段,有近一半的学生入读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而且,这一群体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不高,就业者中有三分之二在低端服务业,平均月薪为2500元-3500元;10%左右以自我雇用的方式就业;有13%-21%的人处于无业状态。

此外,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仍然留在北京。上大学者中有近三成在北京;在就业或者无业者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留在了北京。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5

    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依法保障我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2021年经开区入学将实行以下原则:

    (一)学区内就近入学。今年起,经开区将划分为三个学区,核心学区、河西学区和路东学区。小学入学原则上在学区内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学区内派位入学,一贯制学校小升初直升初中部;学区内学位不足时,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将在经开区范围内整体协调安排。

(二)经开区将继续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2022年起,将实际居住地址(凭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用于登记入学的,原则上自登记入学之年起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2021年8月31日之前已在经开区范围内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给予3年左右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经开区原有入学政策执行有关三年内提供一个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的规定,该过渡期截至2024年入学登记工作完成之日。

    二、小学入学程序和方式

2021年经开区小学入学使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对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符合在经开区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须在规定时间参加“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信息采集,按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划定的学校服务范围免试就近入学。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入学资格,特别是合法稳定工作、实际居住条件的审核,严格审核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情况。

京籍非经开区范围户籍的无房家庭,长期在经开区工作、居住,具备连续在经开区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经开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条件的人员子女可以在经开区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在区内协调入学。

(一)具有经开区范围户籍的适龄儿童(2015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

(二)本市非经开区范围户籍且实际居住地址(凭适龄儿童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在经开区的适龄儿童。

(三)本市非经开区范围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经开区工作、居住,具备连续在经开区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截止2021年8月31日)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经开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适龄儿童。

(四)以下按本市户籍对待的适龄儿童入学。经开区营商合作局认定的台胞子女、经开区组织人事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父母一方有本市常住户籍、父母一方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或《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确认单》的适龄儿童。

(五)通过街道办事处“证明证件材料”入学资格审核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

    (六)经开区在建在售住宅小区,居民实际入住后,符合经开区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协调入学。

  国融国际AB座5层及以上居民子女持相关材料到荣华街道办事处提出入学审核申请;南海家园一里至七里(二手房、租房)、鹿海园五里(二手房、租房)、定海园一里至三里(二手房、租房)居民子女持相关材料到博兴街道办事处提出入学审核申请;审核合格确认后,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在经开区内协调入学。

    (七)超龄儿童(2014年8月31日之前出生)入学,须持相关材料到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审核,审核合格确认后方可进行信息采集和入学。

     三、初中入学程序和方式

    2021年经开区初中入学使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对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

    (一)入学条件

1.本市户籍及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的经开区小学毕业生。

2.已经办理回经开区升入初中手续的外区及外省市小学毕业生。

    (二)入学程序及方式

初中入学采用对口直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指导学生及其监护人按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规定时间完成初中入学相关操作。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小学部和亦庄镇第一中心小学京籍毕业生直升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初中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京籍毕业生升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中部;亦庄镇第二中心小学京籍毕业生2021年升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中部,2022年开始在河西区三所中学(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多校划片入学。非京籍毕业生符合2021年经开区“证明证件材料”审核的,可升入对应初中入学。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学校京籍毕业生2021年升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中部,非京籍符合“证明证件材料”审核要求的可升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中部。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6

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厂房、仓库为主,并滋生大量违建……分布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的工业大院正相继被拆除腾退,有的变成了绿地,有的建起创业大街,不少高科技企业已经落户。

“以前是‘脏乱差’,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是‘高大上’,我们家附近已经变成5个大公园了。”32岁的王磊从小在西红门镇长大,谈起今昔对比感慨万千。

在北京,一场源于“减量发展”理念的变革,正悄然改变这座特大城市的面貌。

绘制北京未来15年发展蓝图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制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等“三条红线”,提出“北京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实行增减挂钩、减量发展。” 2017年3月28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相关内容

促进城市功能提升,治理“大城市病”已经刻不容缓。北京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确定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0年提高到75%;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在目前29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首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减量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说,北京当前开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这一系列的重点任务统筹了起来。

数据显示,2017年1至4月,北京市拆除违法建设1640.9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41%,拆除量是2016年同期的3.8倍;整治“开墙打洞”12255处,完成全年计划的76.1%;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83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802家,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6.6%和70.1%……

“我们最终目的是通过疏解整治的‘减法’,实现留白增绿、腾龙换鸟、功能提升的‘加法’,补齐治理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李素芳说。

包括西城、东城在鹊氖锥己诵那,是首都核心功能主要承载区。2017年4月,《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未来3年内,首都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将得到全面整治,重点治理开墙打洞、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等城市顽疾。

“减量发展,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变化。过去招商引资首先得盖楼,现在得通过功能和结构调整,实现非首都功能的减量、核心功能的增量和优化。”北京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说。

如今,“减法”正在有序开展,“加法”已经初露端倪。

“前门又添新风景,三里河旁好去处,水系景观穿街巷,古老河道展新颜。”伴随部分居民搬迁,古河道三里河重修,环境变美,地处中国首都核心区的前门草场一带发生巨大变化,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居民丁淑凤为此吟诗一首。

“应该更广义地理解北京市的减量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系主任赵秀池说,疏解、整治的最终落点还是提升,减量发展将促进北京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

2017年年初公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京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首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季度,北京市交出了一份GDP增长6.9%的“成绩单”,在实现“开门红”的同时,体现出“平稳、提质、改善”的新特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8%,高于2016年同期7.7个百分点,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业分别增长7.5%、8.6%、7.6%,贡献率合计达到44.4%。

减量发展,正成为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共同方向。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城市工作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针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多处提到,要严控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上海则要实现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

“减掉不该有的,增加品质高的,减量发展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说,这是中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发展的一个新信号:要更加注重质量、更加宜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7

北京: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今年小升初的政策会有所调整,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

其实,早在2007年,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缓解择校难,北京市教委就制定了小学、初中入学方案,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此前北京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约有20多所,2013年9月新学期开学,北京又增加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前北京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成功的办学模式,如东城区的景山学校,作为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其“大教育观”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育英学校是海淀区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办学成绩不俗;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近年来中考合格率达100%,优秀率50%,中考70%的学生进入了重点名校。

郑州:“九年一贯制”试点屡碰壁

早在2007年,“九年一贯制”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就被纳入到郑州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中,然而六年来,试点却成了形式。按照郑州市教育局的安排,郑州市通过对原有中小学的改造与合并,选了几个试点单位。据了解,经过六年的探索,目前郑州市公办学校当中只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州的“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有郑州八中的郑东新区学校、聚源路小学和86中,如今郑州八中郑东新区学校已经名不副实,而是两套教育管理班子各做各的,只有86中和聚源路小学在坚持这种新型办学模式。

郑东新区学校校长李永强介绍说,把两所本来独立的学校结合在一起做“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是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学校软文化的融合上以及教学管理上很难统一操作。并且,强校和强校的“一贯制”学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但如果是弱校和强校联合的话,甚至是两所弱校结合在一起来实行“一贯制”的话,会遭到学生们以脚来投票的反应。目前在郑州的一些“一贯制”学校入校生逐年减少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并且“一贯制”还在考生划片分区的调位环节增加矛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建校初期就做好准确的预估。

除此之外,虽然家长们对“九年一贯制”模式持认可态度,但大多数家长明确表示,选择不选择“九年一贯制”学校,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及教学质量。如果初中和小学都是优质学校,他们会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小学初中按照政策就读,但如果小学或初中某一方“跛腿”,家长们表示仍会费尽心思给孩子再找好学校。

事实上,“九年一贯制”在郑州教育界一推出,就已经饱受争议。在诸多争议声中,所有的探索实践都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教育资源难以均衡。只要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会出现择校问题。“强校+强校”的“一贯制”比“强校+弱校”的“一贯制”受欢迎,对应的公办学校不合胃口,“九年一贯制”也阻挡不了学生们择校,每年小升初的学生依旧会流失。郑州并非“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先行者,但试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却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武汉、佛山等地九年一贯制的试点开展,面临的问题与郑州大同小异。

成都市高新区: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发展

相对于其他“九年一贯制”试点的屡屡碰壁,成都市高新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却做出了特色。这主要得益于成都市高新区敢于创新。在建设试点的过程中,成都市高新区逐步撤并原有农村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按照城市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同步规划和建设高规格配套学校,高水平开办了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

那么对于目前九年一贯制的试点探索,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促使其成功发展。对于成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因素:

首先,学校要真正贯彻“九年一贯”的观点,取消小学部、初中部的建制,做到入学为一年级,毕业为九年级,真正做到小学与初中融为一体。

第二,做到分段培养。由于九年一贯年龄跨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上都较难管理,所以学校需要进行分段培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来进行不同形式的管理。

第三,做到教师一体。彻底打破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界限,通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教师交叉任课,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胜任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

第四,做到交流创新。在不同的区划中,各学校要建立起互帮互助的构建模式,共同构建具有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学校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提升整体质量。

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试行九年一贯制,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前期试点的经验,取长补短;并认真总结其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对九年一贯制试行所带来的阻力等等,仔细思考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模式,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延伸阅读】

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的三利与三弊

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新的风向标。但是,面对着其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使其优势最大化。

利好影响:

1.避免“小升初”升学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形成系统的义务教育体系,加强学生成长的连贯性;

3.生源稳定利于教学发展,管理精简有利于教育改革。

弊端分析:

1.择校热由“小升初”变成“幼升小”;

2.成长环境太过单一且学生年龄跨度过大;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8

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措施之一,北京市正在考虑3年内取消“小升初”推优和特长生招生。北京市委常委、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日前在参加北京市人代会分组审议时表示,北京市将积极推动“小升初”改革,其中,到2015年取消全市“小升初”推优和特长生招生已经纳入政策考虑,日的是扩大初中优质教育资源对普通学校的覆盖面。

目前,“小升初”推优和特长生招生人数在北京各区县“小升初”招生总数中的比例为20%至30%,参与推优的资格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西城区2013年“小升初”推优的比例为30%,参与推优的学生要求至少有一年获得市区级三好学生且平时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标准。东城区2013年“小升初”推优比例为20%,要求须为市区级三好学生。

与推优、特长生招生逐渐退出相对应,在北京市各区县教育综合改革中,学区制、九年一贯制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主要形式。例如,东城区已经确定今年将在全区新增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小学初中直升,而区域原有优质初中的入学名额也将更多定向投放到对口普通小学。

辽宁:沈阳小学都将有专用书法教室

沈阳将通过加大从高校和社会招聘书法教师的力度,以及使全市小学语文教师都接受书法培训等办法,弥补书法师资的不足。该市教育局已投资1800万元在全市修建370个书法专用教室,到年底前,确保每所小学都拥有自己的书法教室。

(来源:《沈阳晚报》)

山东:青岛扩大校长20项办学自主权

经过两年探索,青岛市100所学校完成新一轮学校依法办学章程修订工作,并全面开展校务委员会建设等内部治理结构创新试点。

青岛市将全面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015年暑假前,全市3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初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青岛市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础和前提是“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核心是落实和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该市已初步确定扩大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招聘、干部选聘、内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5个方面近20项学校办学自主权,同时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文件、会议、表彰和检查数量,给学校放权和“减负”。

江苏:南京中小学生午餐标准

针对本地学生体质和营养状况制定的《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午餐试行标准》日前正式,据悉为国内首份针对中小学生午餐的标准。其中,油盐摄入量有标准,不再随厨师的喜好;食谱中没油炸食品,小学生配餐虾代鱼,以免被鱼刺扎伤。教育部门将组织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监管督查。

(来源:《南京日报》)

天津:颁布“减负”六条严规

天津市教委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六条规定,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和所属学校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贯彻执行。

涉及“减负”的六条规定的内容主要是: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得安排早、晚自习,保证学生午休时 ,间。禁止节假日补课,健全正常的学习辅导秩序,国家规定的全年11个法定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全市中小学毕业年级、非毕业年级一律不准补课。严格控制各学科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l小时,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规范教辅材料使用。落实文体活动。

天津还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工作专项督导,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对违反“减负”规定、有章不循、有禁不止者,将给予严厉处理。

四川:成都武侯区尝试幼师师德考评积分制

近年来,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体罚幼儿、收受财物等师德乱象在全国各地屡禁不止,引发社会、家长的高度关注及强烈不满。故而,加强师德考核,打造师德高尚、行为文明、身心健康的幼教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师德如何界定,如何评价,由谁来评价?参照群众信访、投诉制定的单一式师德考核标准该如何破题?鉴于此,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制定出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办法,于近日了《成都市武侯区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方案》,对幼儿教师师德行为实行量化考评,使幼儿园的师德建设、保教人员的师德行为有了对照标准。

《方案》涵盖“基础”、“加分”两个部分,从“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行为规范”4个大类着手,细分为13项具体指标。“基础部分”采取幼儿园自查自纠、第三方测评、家长测评、教育局考评四种方式,旨在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各项师德建设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强化队伍建设。“加分部分”采取幼儿园自主申报、教育局审核定分的形式,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师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提升幼教职工综合素养。 ‘武侯区打破传统的行政主导的考核形式.把家长、社会作为对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的主要力量,第三方及家长考评积分占比总和高达80%。为了将本项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武侯区还将成立一支由社会人士组成的师德行风监督队,设立监督热线及QQ群,多渠道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家长对幼儿园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如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散布有害于幼儿成长的消极言行、接受家长财物”等6种师德乱象,将被一票否决。考评结果将作为督导评估、创等晋级、年审、奖惩的重要依据。当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将建议相关部门注销其办园资质。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推动自主招生法制化

——张尧学在《人民网》上撰文指出:今年由于有些学校在自主招生的工作上做得不是太好,教育部反复要求,对5%要严格掌握,而且校长、书记都公开承诺,不准点招一名学生,否则将面临辞职、罚款的处罚。虽然这样做是出于防止自主招生腐败发生的目的,但现代社会对高校培养特色人才的发展要求更高了,没有特色的招生就难以“特色培养”。因此,国家不能因为害怕腐败而选择让高校只用高考这一把尺子去选择学生。

八成人不识施一公的“正常与不正常”

——高亚洲在《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日前,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的爱明诺夫奖。然而据央视调查,近八成公众不知道施一公是谁。与明星八卦相比,科学领域的新闻确实没有明显的围观价值,科学家长年坐冷板凳也不足为奇。从科学研究的热性来看,可能恰恰是这种“不为人知”成就了科研成果的“悄然生长”。然而,从国家层面来讲,当我们屡屡提及“创新型国家”,表现出对“中国制造”的焦虑时,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科普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如何真正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寻得真经呢?

官员在职读博应严加规范

——于文军在《四川日报》上撰文指出:学术根基深对官员从政当然不是坏事,许多时候,对官员的思维与决策都有好处。但官员毕竟需要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一窝蜂地在职读博就有待斟酌。读博势必分散精力和时间,影响工作,所以有人就贪图轻松“走捷径”。而“走捷径”出来的博士,是水货,亵渎了博士的殊荣,不但坏了学术界的清誉,也是官员道德上的污点。对“水货博士”官员泛滥的忧虑,就是孟学农建议组织部把官员博士找来考试的原因。

学位遭疑的副校长何妨大方认错

——姜兆尹在《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浙大副校长吴平简历中的“IRRI博士”虽然表述不规范,但性质并不十分严重。被举报后,吴平本人和浙大如果实事求是地把事情说清楚,承认表述不规范,再大大方方地向举报者表示感谢,并向举报者和公众表示歉意,他们必将获得举报者和公众的谅解。苟能如此,由于勇于认错改错,态度端正坦诚,他们还将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更可以因为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积极负责的良性互动,成为妥善处理学术不规范事件的一个典范。

消除教育腐败应依法治教

——储朝晖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消除教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加快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加速去行政化的步伐,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走上依法治教之路。从根本上消除过度行政化,将学术权交由真正通过规范专业程序组建的学术委员会,改变行政权力不受监督的现状,使教育系统内部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不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力。

陶行知当年办学时,在自己上衣两个口袋里,一个放公款,一个放私款,他称那些公款私款混在一起的现象为“混账”。教育是一项被赋予特殊使命的工作,无论社会上发生什么,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必须是干干净净的,否则就是反教育。须以此为准则,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还教育一片洁净天地。

“外挂”兴趣班实乃侵权共谋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9

北京市教委:唱响“减负”主题,用改革创新的、科学系统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减负

一直以来,特别是2010年国家教育纲要颁布以来,市教委把减负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两年,北京通过科研部门和教研部门做了多次关于课业负担的调研。调研显示:目前全市中小学课业负担仍然较重,并有随年级升高而趋于严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四多三少”,“四多”即学习时间多、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习多;“三少”即睡眠时间少、体育课和锻炼少、自主支配时间少。此外,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也在北京做了课业负担的监测,得出北京地区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学生负担也比较重的结论。此外,北京地区的学生体质健康也不容乐观。所以,新学期开学,市教委进一步加大了减负工作的力度,下决心破解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2月19日,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提出了减负工作的“八项规定”。和以往的文件相比,《通知》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具体、要求严格,对课程、作业、考试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提出了具体且可检测的要求,对课时、在校时间、作业量、考试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量化和细化。

2月25日,市教委以北京小学春季开学典礼为契机,在全市中小学唱响“减负”主题。北京小学的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发出减负倡议,进一步动员各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为了解各区县中小学校开学情况及“减负”文件要求落实情况,市教委基教一处、基教二处于2013年3月5日至8日走访16个区县、3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有关工作的调研。调研采取了深入基层、走进课堂的形式,较为详实、全面地了解了实际情况,达到了指导工作改进、发现典型经验,收集工作建议的调研目的。

同时,市教委还建立了减负工作信息报送制度,采取“信息周报”的方式,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区县、学校的减负动态信息。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县和学校避免对《通知》简单化、机械的理解和落实,要深刻领会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工作力度,结合北京市减负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区县、学校的实际,用改革创新的、科学系统的思路和方法落实《通知》要求。

“育人为本”是减负的指导思想

北京市减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育人为本,科学减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尊重规律”是减负的本质要求

北京市减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尊重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落实《通知》中规范性的、基础性的要求来规范办学行为,健全工作规则,引导学校回归教育规律,研究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把由于不尊重教育规律而造成的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真正减掉。

“标本兼治”是减负的工作思路

北京市减负的工作思路是“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内外联动”。

标本兼治,就要首先治标,重在治本。“标”是指能看到的外在问题,即作业量、考试次数等可量化的东西;“本”是指我们的教育质量、教师素质、评价制度等。

疏堵结合,就是规范和引导相结合。减负不是单纯地做减法,而是有增有减,综合改革。增是指增效、提质,要丰富孩子的生活,通过课程、校外活动、社会大课堂等载体,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生能力,减轻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负担,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内外联动,就是教育内部要率先减负、主动减负,同时要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和影响家长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减负。

区县:行动迅速,探索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方法

在《通知》下发后,各区县教委立即行动,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着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为工作推进提供保障,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各区县还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方法。

【东城区】提出减负工作以八个方面为突破点,即减负从健康做起、减负从时间做起、减负从课程做起、减负从结构做起、减负从经验做起、减负从分层做起、减负从减免做起、减负从沟通做起,鼓励学校和教师在“一师一招、一校一策”的“微创新”活动中,努力创造出东城特有的经验。

【朝阳区】将“减负”工作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紧密结合,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紧密结合,与质量工程紧密结合,促使学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朝阳区教委还召开媒体通气会,主动减负措施。

【海淀区】建立中小学公示备案制度。初中和小学课表、作息时间以及教辅书目在中小教科备案,同时向家长和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各学校落实减负措施。

【石景山区】坚持绿色教育理念,召开以“关注减负增效和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的教师培训视频会议,选取在作业研究、作业配餐、低负担高效率、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的学校和教师,做经验发言。

【顺义区】将2013年定为常态课质量提升年,围绕常态课教学,开展六项工程,即区域教学质量引领工程、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工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学校课程优化工程、信息化手段优化工程、课堂质量助推工程,以高效的常态课堂落实减负。

【通州区】以减负提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求各中小学围绕该主题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让高效课堂成为常态,让常态课充满高效;开展“学生合理作业量的研究与探索”工作,创新作业形式。

【怀柔区】科学谋划,狠抓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把3、4月份定为“阳光课堂”展示月。区教委小教科召开小学“阳光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认真剖析听课情况,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构建阳光课堂”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平谷区】开学初,通过调查、座谈与第三方暗访等方式,对每所学校的减负工作进行检查,并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同时,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减负规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家长的监督,真正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大兴区】针对小学实际情况,组织编写13个学科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从自身做起,减负先行

北京市各中小学校也积极行动,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落实市、区减负工作要求,在作业、课程、课堂等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和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作业研究

北京市东城区东师附小实施“作业三统一”,即统一作业布置时间,班主任统一协调各科作业,并统一上传至班级博客,便于学校监控、家长监督。海淀区人大附小开展“让作业可爱起来”的实践探索,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分层布置作业,在寒假不布置学科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小课题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出台了三至六年级作业单,改革探索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作业。丰台区翠林小学要求教师必须自做一遍学生作业,感受作业的难易程度。东直门中学要求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平衡每天作业量,逐步形成学校的校本作业系统。北京九中分校等多所学校实施作业配餐研究。通州区中山街小学提出巧设分层作业,即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了创造能力挑战、知识应用、选做作业三个级别的作业,既保证了作业的时间要求,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推进课程改革

北京市丰台区芳星园小学积极开发《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积极心理幸福一生》等校本课程,努力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平谷八小推进“快乐周末课程”,利用每周五下午时间开展包括德育生活指导课、课外阅读活动和走班制校本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开展长短课时相结合的改革,安排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带。房山区北洛中学邀请北京市课程中心专家来校座谈,从项目研究入手,共同研讨有效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减负工作顺利开展。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积极探索体育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必修课+选项课+课间操+体育社团+运动队”五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形成坚毅乐观的品质。

提高课堂有效性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将“备整体、备结构、备技能、备拓展”的备课改革作为落实减负工作的核心举措,提高教师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石景山区实验小学探索“主体探究-综合渗透”的教学模式,建立低耗高效课堂。平谷三中强化课堂会诊活动信息数据收集,围绕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课堂提问质量等方面,探讨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顺义区俸伯中学积极探索实施“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探索出了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怀柔三小为达到减负增效的工作目标,启动“2321”工作,深化研究“以学论教,勇退善进,合作学习,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特色。文汇中学提出要科学减负,做到减负不减质,加强学生思维含量、自主学习、问题诊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减负将来时:勇于碰硬,重点突破,持续推进

北京市教委罗洁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减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也不是一纸文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改革。从教育内部来说,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提高;第二是中考、高考、小升初的评价制度不改变,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根”就难斩断。从外部来说,就业竞争的压力,人才通道狭窄的问题,影响了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评价;另外,教育是个巨大的市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强大的营销团队去刺激需求,并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减负工作的贯彻落实有一定影响。

罗洁副主任强调:我们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应对,一方面改革是渐进的,但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会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减负也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勇于碰硬,攻坚克难。

北京市教委要求在落实《通知》要求的基础上,坚持素质教育主题,在制约减负的难点问题上重点突破,努力实现减负的同时,力促提质增效。

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学生作业研究与改革

2013年,北京市教委明确把作业研究作为推进减负的突破点。加强作业的监控与管理,强化有效作业的研究与实践,改革学生作业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作业兴趣与作业实效性,开展中小学作业负担的调研监测,力求在作业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善考试与评价制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命题和考试研究,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深化考试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严格规范考试工作管理,切实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心理负担;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评价引导学校和教师提高育人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推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实施体育卫生行动计划,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在创新探究、艺术科技、社会实践、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平台和载体。

增强队伍素质,提高育人质量

北京市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国家关于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要求。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以初中和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全员培训和展示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驾驭新课堂的专业能力。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10

关键词:都市型产业 量化分析 北京市

一、北京都市型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世界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和北京迈向后工业化阶段的背景下,北京都市型产业选择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符合世界产业发展高新化趋势,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把北京建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二是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生态化趋势,应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这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造就以低碳技术、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又有利于缓解生态资源环境压力,更好地发挥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及国际交流中心等首都功能作用。三是符合北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都市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与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这有利于提升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世界城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四是选择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发展最能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信息密集优势、在产业集中度、高端化、成长性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有利于形成北京现代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五是选择有利于北京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产业,在将传统产业向周边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消耗、零污染、劳动密集型的都市型产业,培育并形成若干税收、就业贡献率大的新支柱产业,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

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的量化分析

(一)北京都市农业量化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率先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此,北京市制定了“221”行动计划,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四种农业”、“四大体系”、“五个农业圈”和“三个种植业发展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五圈布局包括:城市花园圈、近郊景观绿化农业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特色农业圈、外埠合作农业圈。当前,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截至2010年,北京市都市农业从业人员61.4万人,都市农业产值为328.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7.46亿元。2008年郊区北京农民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747元,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56元,农村恩格尔系数34.3%,按国际标准,郊区农村已经进入富裕的初级阶段。

从北京都市农业产业量化指标来看,都市农业区位商偏低,2009年仅为0.15,其产值增长速度也很低,年均产值增速仅为4.5%,这说明北京发展农业本身已经没有竞争优势。北京都市农业就业弹性和就业贡献率为负(见表1),这说明北京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在提高,也说明随着农业产业产值的提高就业人口却在减少,但数值不大,接近于0,这也说明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北京发展都市农业已经不在乎农业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在于都市农业能够提供的“鲜、嫩、活”、“中高档”产品和时令性产品。农业还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生物多样性涵养等功能。北京在都市农业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安全高效生态的有机循环农业为主要方向,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积极支持籽种农业、休闲农业和科技农业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特色果品、有机蔬菜和农产品物流加工等重点领域,提升农业的科技、生态、文化附加值,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产业优化、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

(二)北京印刷出版业量化分析

由于市场的拉动,大批强势印刷包装企业落户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印刷包装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出版物印刷、安全印刷和包装印刷等领域产生了一批高端印刷企业,产业聚集区已现雏形。据统计,2009年大兴区印刷业销售产值为78.8亿元,约占北京市印刷销售产值的40%,成为北京印刷业最发达的区域。据2009年度北京地区印刷行业统计年报资料显示,北京地区参与年报的1610家独立法人印刷企业和34家非独立法人,印刷企业资产合计为295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6.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38家,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60家。文化创意印刷企业、有特色的印刷企业数量有所提高。在科技水平上,CTP直接制版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在一批企业中实现印前工艺流程数字化,印刷设备控制实现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化等一体化。与此同时,逐步完善各类印刷品的环保标准,稳步推进标志产品的适用范围,用节能指标、低碳生产指标淘汰一批低效能的企业,以此促进印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从北京印刷出版产业量化指标来看,北京印刷出版产业优势比较明显,区位商均在1以上;产值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速度达12%;税收弹性比较大,年均达1.452,也就是说发展印刷出版产业对政府财政收入是有利的;就业弹性比较小,这说明印刷出版产业集约化程度在提高,已经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对GDP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和税收贡献率都不高(见表2)。

(三)北京健康产业量化分析

健康产业是指维护与增进人类健康的产业,主要包括无公害农副产品、食品产业、餐饮业、医药产业、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以及直接或间接帮助人类健康的产业。健康产业具有附加值高、污染小、能耗低的特点,符合北京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拥有农业、食品、营养、医药、医疗、生物、生命科学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协会、学会、审批许可证的权利机关及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资源,并在人才、项目、信息、技术、科研、政策等方面占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因此,应全面提高对健康产业的认识,以健康产业概念整合北京区域内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休闲健身疗养、营养保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相关行业,积极塑造北京区域经济的一大特色品牌。

从北京健康产业量化指标来看,其产业优势比较明显,区位商均在1以上;产值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速度达16.83%;税收弹性比较大,年均达1.79,也就是说发展健康产业对政府财政收入是非常有利的;就业弹性偏小,年均仅为0.29,这说明健康产业集约化程度比较高,资本密集型程度越来愈高;其对GDP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和税收贡献率都不高,年均分别为2%、3%和0.086%(见表3)。

(四)北京房地产业量化分析

随着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产业地位不断增强,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明显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在攀升。由于房地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其乘数效应惠及上下游诸多产业,能够直接或间接引导和影响如建筑、建材、冶金、纺织、化工、家具、家用电器、装饰、装修等数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截止2009年底,北京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但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只有几十家,大部分是三级以下资质的公司和项目公司。拥有物业管理公司3052家,其中一级104家,二级以下251家,三级以27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拥有房地产中介公司240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其中大的中介公司有5、6百家门店。房地产评估公司有144家,其中一级33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其中房地产评估师2500多人,在房地产估价机构执业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约为1350人。具有城市房屋征收拆迁单位资质的企业227个,从业人员7300多人。

从北京房地产业量化指标来看,北京房地产业优势比较明显,区位商除2007年以外均在1以上;产值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速度达14.8%,其中2008年为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税收弹性比较大,年均达2.074,也就是说发展房地产业对政府财政收入是非常有利的;就业弹性也比较大,年均达3.926;其对GDP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和税收贡献率非常显著(见表4)。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郊区县扩散

一是提升科技对北京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重点提升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安全生产、现代农业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水平。籽种农业方面重点研发节水玉米种植配套技术,二系杂交小麦高产制种关键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育种等花卉育种技术,细胞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单倍体与诱变等蔬菜育种技术,奶牛胚胎分割、快速冷冻、高效连续超排和体外胚胎生产等奶牛育种技术,交易平台技术等。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技术方面重点研究北京特色果蔬出口保鲜与物流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以及农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等。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方面重点研究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果品、蔬菜和花卉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农产品加工设备。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监测方面重点研发与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生产技术,清洁健康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发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生物疫苗等新型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研发快速准确的品质、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二是加强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科技协调员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完善的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系统与高效完备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保障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健康科技研发,促进北京健康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北京市民对健康需求与日俱增,这需要我们能做到对影响范围广、对健康有严重影响的重大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排除食品药品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应重点开展以肝炎等为代表的重大传染病和以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代表的重大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与诊断;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等的攻关研究,重点研究针对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便捷有效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加工、贮存保鲜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进京农产品和食品的检测与可追溯监控技术体系,以及食品流通安全监控技术;围绕重大传染病及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开发。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11

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全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中把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预留教育配套用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自2006年以来,每年均有学校建设项目被列入区政府重点建设折子工程;自2011年起,每年政府实施十件教育实事,保证重点项目的落实。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依法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安排专项资金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教师待遇明显提高。

2.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创新发展

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今,共新建7所小区配套园、2所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5所幼儿园,审批注册14所民办幼儿园,新增学位5400个。2012年顺利通过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区级高色建设项目,北京九中、京源学校、北师大附中京西分校、古城中学、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特色凸显。黄庄职高进入第三批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序列。成人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在北京市前列。各类学习型组织发展迅速,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和学习型社团成为学习型城区建设特色。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3.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一是充分发挥教育集群传统优势。深入推进以优质高中为龙头的纵向教育集群改革实践,充分发挥京源学校、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引领作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九年一贯育人模式改革,促进中小学有效衔接。组建北京九中教育集团、古城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推动名校办分校,古城二小开办分校,京源学校开办莲石湖校区。二是开放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至今,我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50多位教育专家走进全区60%的中小学校;2007年成功引进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品牌,2010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2014年2月,我区与清华大学、北师大、首师大等多所名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北京教育新地图。同时,西部五里坨地区引进一所高起点民办学校,带动五里坨小学、红旗小学、炮厂小学共同发展。

4.素质教育得到深入推进

以建设部级“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项目试验区”项目为契机,区域德育水平整体提升。建立北京市首个社会大课堂服务评价网络平台。19所学校被命名为德育主题特色学校。成立区级家长、教师、社区教育联合会,深入推动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发展。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均开发实施了校本课程,区域三级课程体系基本形成,80%的学校已形成一项或多项特色课程。全区“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起实施“育人模式创新工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89.35%。深入推进“雏鹰计划”“翱翔计划”,开展中小学生科技俱乐部、音乐教育实验,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教育人才高地初步形成

持续开展两期“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51名校长先后进入北京市及北师大举办的各类校长培养工程、工作室学习。目前,有在职特级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北京市骨干教师58人,区级骨干教师298人,区级青年教学能手371人。教育集团、学区间初步建立起干部、骨干教师跨校流动机制。

6.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面对生源高峰,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量有限,全市性优质品牌学校数量还不足。全区教育资源在规模、数量、分布、办学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二是面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人口结构的变化调整,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压力增大。三是面对高端教育发展定位,在全市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型校长和名教师还相对较少,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构建高端教育体系的路径思考

1.构建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公平均衡的教育空间布局体系

全面推进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集群化综合改革。以北京九中、京源学校、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北师大附中京西校区、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古城中学、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和实验中学等为龙头校,组建八个教育集团,打造全市一流名校,实现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品质一体化发展。以八个集团为支撑,划分东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四个学区,实行学区内就近入学,多校对口,计算机派位入学达90%以上。学区内10%普通教师和20%骨干教师实现定期流动。以八所优质小学为引领横向辐射,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让每一名学生更好的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全面加快现代学校建设步伐。严格落实《北京市石景山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2-2020年),完善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和使用机制,确保新建校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到2020年30%的学校达到北京市办学标准较高水平。

2.构建各级各类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同发展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推进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由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协同运作的0-3岁幼儿早教服务网络。形成2-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学前教育集团。到2020年一级一类以上园所达45%以上。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协作机制和薄弱学校委托管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85%以上。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建成全市一流的民办学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高中生源质量(中考录取线)实现大幅提升,2所进入全市前20名,2所进入全市前60名。总结和推广高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在特色办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打造1所全市一流的国际化学校,3-4所全市一流学校、2所全市有影响力的学校、2-3所全市性特色学校,让学生在石景山区能上全市最好的学校。开展中外职业教育课程互联互通工作,打通职教多样成才渠道。终身教育着力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教与普教相互融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成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智慧源泉。

3.构建激发潜能、富于创新、终身发展的特色育人新体系

一是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自主学习,富于创新”为育人目标,全面推进以“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育长”为主要内容的“六育”模式构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深入推动绿色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石景山区特色的“绿色课堂评价指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切实提高。三是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实施“体育和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查中居于前列,学生肥胖率、近视率逐年下降。四是深入推动“翱翔计划”“雏鹰计划”“飞翔计划”等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拔尖人才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数量大幅提升。五是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国际教育,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区”。

4.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育人才保障体系

一是瞄准一流,着力做好教师队伍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人才强教、人才强校,研究制定《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未来十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努力造就一支具有一流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到2020年底培养出100名市级名师和15名教育家型校长。

二是高端引领,着力吸引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化一批人才建设重点项目,培养集聚一批在全国、北京市具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启动“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教学创新人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项目,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范文12

北京市近日暂停所有的奥数培训,众名校也表态不将奥数成绩作为升学依据,却引发许多家长“此举会加剧拼爹游戏”的担忧。这是家长们对升学难、以钱权择校的担忧。

奥数的疯狂程度几乎都与当地的择校热成正比,比如在北京,这个流行以推优、共建生、条子生、钱权择校等方式“小升初”的首善之区,有一位家长竟然给孩子报了7个奥数班,以确保他在“走钢丝”般的“小升初”中能如愿进名校。它的背后其实是择校热,而择校热的背后,又隐藏着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尽管这一制度早被废除,但事实上的重点学校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它导致了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

要大幅度地缓解、削弱择校热,从长远来看,真正可靠的出路只有一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舍此无他途。教育学者杨东平9月18日在接受腾讯微博访谈时说,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乱象背后,都是政府行为,或者乱作为,或者不作为。他认为,能否治理好择校,关键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是站在少数重点学校的立场上,维护它们的特殊利益以及自己的特权,还是恪守《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强有力地缩小学校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

尽管,义务教育确定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反对选拔性、竞争性和淘汰性的选拔生源的方式,但在目前学校办学差距过大的情况下,要求就近入学也会造成教育不公。每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如果因为户籍、家庭住址的限制而失去这样的机会,家长们自然会心有不甘,稍有能力者则会努力通过择校手段改变不利的局面。

择校,实际上是在选择好的老师、丰富的教育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在这些方面,即便同处一个区,名校与普通校、薄弱校之间,也有天壤之别。

另一个问题是,即便你的家就在这些名校旁边,你的孩子恐怕也没有机会成为就近入学的幸运儿。据媒体报道,北京有多所小学就近入学的生源比例均低于50%。有的成为以招收择校生、共建生为主的“贵族学校”,其就近入学的生源比例不到20%。乐意开门办学的学校,遭家长抛弃;家长渴望就近入学的名校,却紧闭大门。这就是北京等地的义务教育现状。

教育规划纲要规划了一个似乎触手可及的“桃子”,它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要在剩下的8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需要大作为。一是要少做锦上添花,多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众名校具有较强的吸纳教育资源(包括资金)的能力,政府应主动与它们保持距离,把更多的精力和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如此才有可能“保峰填谷”;二是要切实推进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的交流制度。这是有望在短期内提升薄弱校办学质量的举措。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和几名好教师,就有可能在一两年内激活一所死气沉沉的学校。日本的中小学生就享受到了这种流动的好处,该国的公立基础学校的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多数的中小学校长一般3~5年换一所学校,每一名校长从上任到退休,一般要流动两次以上;三是应将“小升初”“初升高”的招生指标,根据区域、学生数等条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学校,而不论生源校的声望高低。解决了升学之忧,择校热随之也会降温。

政府应该传播并力行的一个价值观是:建立在掠夺优质生源和资源基础上的名校,不是一所值得尊敬的学校。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