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

时间:2023-05-29 18:01:39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1

一、多部门联动推进区域评价改革

北京市海淀区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30个实验区之一。考察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目的在于学习他们在区域评价改革方面的经验。听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姚守梅副校长以及小学数学教研员傅莉老师的介绍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笔者很大的启发。

(一)目标先行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教育管理中,定位了“五大职能”,即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在“质量评价”中明确职能任务:负责海淀区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基于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反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同时促进教研内容和方式改进,并为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质量评价”的任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淀区的教育评价改革,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改进教学,改进管理,改进教研内容与方式。

(二)部门联动

在罗滨校长的介绍中,经常强调一点,那便是教育评价改革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教育团队共同去实践的事情。因此,在海淀区,多个部门参与了教育评价的整体推进。

教研室负责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教科所负责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与学业负担状况的监测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负责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监测。通过多部门的联动,利用各个部门的人员与专业优势,制定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素养发展进行全面的监控与了解,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证问题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专业支持

评价改革,实践是根本。但在实践之前,对评价内容与指标的思考,对评价方式的理解,以及评价分析专业人员的介入等,都应该成为评价改革实践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海淀区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中,一是以化学特级教师罗滨校长为首的领导团队,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二是招聘了相关评价专业的人员加入到评价改革实践中来,从专业技术上充实了团队的力量,有效保障了评价实践的前瞻性、专业性与科学性。

1.高位层面,“标准”引领实践,关注评价理念落地

在罗滨校长的介绍中,对于评价“标准”这一块,还作了重点说明。她说:他们的评价标准,主要从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应用实践能力与迁移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来制定,下面还有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特别是在迁移创新能力这点上,罗校长特别作了展开说明,她说:对于“创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人人有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差异的;而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于是这里就会有“近迁移”和“远端迁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设计,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应该说,在高位层面上,“专业标准”是评价设计与实践的关键要素。当然,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有特级教师与评价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2.实践层面,“理论”支撑实践,关注数据平台建设

在姚校长和傅老师的介绍中,我们又看到了海淀区教研员们在评价实践中的做法与经验。首先,他们谈了对质量监测的认识与实践体会。他们认为:考试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于是,“过程目标”的监测相当重要。在傅老师的介绍中,她呈现了许多测试学生的“过程目标”达成度的试题,也谈到了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其间就有关于项目反应理论、Rasch模型分析、SOLO分类理论等相关成熟的数据分析理论的应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海淀区在架构数据分析平台中,借助“必由学”的专业数据分析平台,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数据分析思路,特别是在高中学段的学生学业评价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后续跟进

以前我们认为,命题是学科教研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考学生一直是需要教研员思考的问题。但当下在这个从国家到省市都在提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时候,教研员在评价改革中的重要任务,需要从仅仅关注命题向着既要重视命题,更要重视在监测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这一方向上来。因此,在评价改革实践中,教研员的专业性不能光凭经验的教学指导,而是更多体现在基于数据分析的专业指导中。就如同姚守梅副校长在介绍中强调的那样:我们教研员在组织命题团队时,需要组织一个有能力的命题团队,更需要形成一个有情怀的命题团队。有能力是基础,有情怀才是根本。因为只有具备了对教育有着真切的情怀,才会在命题中关注学生、关注教师,才会在出现问题时,给予学生和一线教师以切实的帮助。

二、评价改革成为了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北京市海淀区评价改革专题考察学习中,我们还走访了北京市的两所学校,一所是北京市35中学的初中部,还有一所是北京市八一中学。在走访的两所学校中,关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两所学校各有侧重,也体现了各自的特色。

(一)借助数据平台,实现技术为评价服务的功能

在北京市35中学初中部,我们听取了学校评价团队成员孙雪梅、王秀阁、王艳玲、张涛等四位教师作的整体介绍。介绍中,重点落在如何利用“必由学”这个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学生学业的整体状况,找到薄弱点,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孙雪梅老师介绍了学校教师在使用“必由学”这个数据分析平台中,从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提出要用的转变过程,表达了一线教师对数据分析平台的功能与价值认识的转变过程。王秀阁老师介绍了“必由学”这个数据分析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而王艳玲与张涛老师则是介绍了基于数据分析后的课堂教学改进的两个案例(一个是试卷讲评课案例,一个是习作讲评课案例)。这些介绍很好地展现了数据分析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二)基于课程改革,实现评价为课改助力的价值

北京八一中学张立红副校长给我们呈现了更为高位的评价理念与实践经验。这所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始创于1947年,由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的荣臻子弟学校发展而来的现代化历史名校,不仅有着一流的设施设备,而且在课程改革与评价实践上,有着其特有的做法。

在张校长的《基于核心素养,搭建多元课程体系》为主题的“初中品质课程建设”的介绍中,谈到了八一学校的品质文化理念,也介绍了“以过程性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具体做法。她谈道:探索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学习评价。并展示了借助大数据分析得到的学生能力成果,如“学习元能力”,从元能力的维度总体均分可以看出学生在逻辑推理、概括提炼、心理旋转以及听力记忆等方面的水平状况。“我们通过精准的数据挖掘,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诊断和改进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而一系列课改的最终目标,便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北京市海淀区的教育评价专题学习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总体上看,评价改革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索。比如评价从理念到实践究竟还有多少距离?评价技术如何切实而有效地运用于一线教学?当然,还有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怎样才是恰当的,是体现了评价设计的初衷的等等问题,尤待基层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去实践与解决。不过,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中,作为国家首批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北京市海淀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评价理念与实践理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实践“绿色评价”项目提供了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评价改革,立意要高

国家课程改革进行至今,将重点转向了评价,这是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教育部在2013年6月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这既是全面贯彻《纲要》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教育评价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不仅仅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标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身心健康,忽视学生为取得成绩所付出的代价的考量。这是一项体现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而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立足点,定位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上,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评价数据分析,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实践,落地要实

理念是行动的方向。当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评价实践同样如此。现在看来,在课程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评价改革的重要性。然而,要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理念落实于教育实践中,却是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的。在海淀区考察中,他们的许多做法为我们今后扎实实施“绿色评价”项目提供了思路。比如系统化的“标准”引领,评价分析理论的应用等等,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去实践探索的工作。特别是《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丛书的编制,更是将评价实践与教学指导整合起来思考,为一线教师如何实施体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评价引领教学,期待有所突破

通过对海淀区的考察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利用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更为有效地为一线教师服务,为学生的学习与一线教师的教学作针对性指导,其实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过程。无论是笔者所在的南湖区以“三力”为要素的绿色评价区域实践也好,还是海淀区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学业评价上有了很多的尝试,但评价数据切实运用于日常教学,尚未形成常态。这其实需要区域与学校层面的共同努力,将学生的学业质量测评与相关测评数据的分析,借助于技术平台,使之常态化。即唯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常态化,才能促进数据服务于教学、运用于教学成为常态化。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2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了2015年工作要点。要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深化首都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

工作要点中指出,北京市将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加强与津冀两地在教育资源需求规划布局上协调对接,建立教育发展规划相互联动协商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协商机制。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力促优质数字化资源互通,探索建立教师互访互聘协商机制。

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改进课程结构。落实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实施《中小学开放性语文学习活动计划》和《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划》。支持30家社会资源单位开发课程资源,推进中小学10%的课时用于社会实践。立足“北京数字学校”和“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发100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推动学科教学改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学业评价体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格依照课程标准教学,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持续推进中小学生减负。

此外,北京市还将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方式。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完善“基础教育在线服务平台”,打造“ 学习信息推送” “ 作文辅导”“名师答疑”和“国学诵读”等特色栏目和移动App,推动构建基本公共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汇聚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班级、校级家长委员会或家长教师协会。推广“父母学院”项目,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和信息咨询,强化舆论引导,推进市、区、校各类信息平台和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建设,做好教育热线服务工作。

(摘编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2015-02-04)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3

就在业内外人士热烈探讨奥运之后,哪个板块将分享到奥运地产“最后一块蛋糕”之际,紧邻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的北四环商圈,凭借便利的交通网络、成熟的商务氛围和丰富的生活配套,以及国际化的居住氛围,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京城楼市焦点所在。而位于北四环核心位置的远洋・万和城以其44万平方米“城市生活综合体”的建筑规划,不仅成就了“世界级生活示范区”的非凡气度,更成为区域内实至名归的地标式建筑。

区域利好全面爆发北四环楼市再度升温

“北四环区域自亚运会开始建设之后,一直是重点发展的区域。时至今日,北四环可以说是全面发展、综合开发,形成了非常好的大气候。目前,北四环已经形成了以亚奥区域为支点,西有中关村东有望京的‘一条扁担挑两头’格局。”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柯焕章表示。

为了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政府为此投入的各类投资总额达1800亿元,这些都令北四环区域的优势逐步加大,也为该区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未来蓝图。而北辰东路、成府路改造工程,以及地铁5号线、奥运支线轨道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完工并投入运营,使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流动加速,促进了北四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商机至上”的企业发展战略影响下,北四环沿线吸引了众多嗅觉敏感的商家纷至沓来。目前,宜家家居、居然之家、沃尔玛、国际珠宝城、北辰购物中心等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大型商业项目,相继进入北四环区域。受此利好效应推动,一批高品质的商务地产项目也相继入市,为北四环的商务格局增加了十分厚重的砝码。

除此之外,上风上水的京城北部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地产开发商争相逐鹿的“兵家必争之地”。自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不但使原亚运村周边区域楼盘率先领涨,而且也带动了北四环沿线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上涨的房价又诱使更多的投资涌入,使得北四环沿线几乎所有看得见的大小地块,几年间就被各大开发商相继树立起自己的旗号。

因此,当北四环区域可开发土地日益稀少之际,作为远洋地产在亚奥区域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亚奥核心区最后一块规模在40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开发用地上开发的远洋・万和城,以国际化精装修住宅、酒店式公寓、5A级写字楼、国际一线品牌购物中心为一体的“城市生活综合体”整体规划屹立于北四环核心地段,不仅吸引了众多高端置业者关注的目光,更描绘了一个名为“世界级生活示范区”的新纪元。

北四环区域在奥运利好的影响下,逐渐成为北京城市中心内的新“国际都会圈”,对于这个拥有便捷立体交通、优质资源整合、无限投资潜力的价值高地而言,远洋・万和城的问世,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让“世界级生活示范区”在北京实现了最完美的演绎。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在楼市发展的上升阶段,远洋・万和城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大型城市生活综合体,将成为北四环区域无可非议的地标性建筑,也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极大认同。

十大定义成就“世界级生活示范区”

毋庸置疑,随着北京向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们对于顶级住宅的定义,也随之不断攀升。真正的华宅不但要从最初的地段、建筑、园林、设计等的硬件素质拔升,项目的软件素质如物业的管理、服务以及生活模式的营造也被赋予苛刻的要求。带着对时代华宅标准的理解,作为京城房地产领军企业的远洋地产,以十大定义别具匠心地雕琢出远洋・万和城,使其以“世界级生活示范区”的领袖气质,谱写出献给时代的华宅乐章。

定义之一:世界级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超过44万平方米的远洋・万和城,荟萃国际化精装修住宅、酒店式公寓、5A级写字楼、国际一线品牌购物中心。其中,面积在90~280平方米的国际化精装修住宅,以居住细节极致舒适为目标,是最适宜国际化人士居住的顶级高档住宅;未来规模约33000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将以极富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和舒适户型,满足区域高端客群的商务居住以及投资需求;面积达1 50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中心,将拥有高端会所、生态游泳馆、儿童生活馆、高级美容院、健康体检中心、高档中西餐厅等多种业态,为会员提供上流私享的社交平台;其5A级写字楼则为企业提供国际化、世界化的商务办公空间;而国际一线品牌购物中心将打造成为一个Lifestyle center“生活精品站”,在提升整个北四环商圈商业氛围的同时,还将成为汇集世界知名品牌的国际化商业中心。

定义之二:世界级规划思想。众多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参与了远洋・万和城的前期规划方案探讨,七易其稿,最终确定了由BIAD提出的“城市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借鉴了海外及我国沿海城市的先进建筑规划理念,将整个社区地坪比城市市政道路抬高2米,在保证业主生活绝对私密性的基础上,真正以“人车分层”彻底实现“人车分流”,实现纯净生活品质。

定义之三:世界级建筑形态。根植于北京建筑文化传统,吸收、借鉴欧洲先进的建筑文化艺术,远洋・万和城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经典的“三段式”(屋檐、墙面、基座)设计手法,通过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演绎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建筑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建筑韵味。

定义之四:世界级园林景观。远洋・万和城的园林景观由美国HZS主要合伙人之一、前贝尔高林公司主管、园林设计大师ScottHostetler亲自担纲,以“台地叠景”为特色的园林设计在保持欧式古典台地园林宫廷气质的同时,注重与生态、建筑的融合,舍弃了以往绿地、草坪等单调造园手法,充分发挥项目实土绿化优势,以名贵乔木、通过台地高低错落和植被参差多态营造丰富的立体园林景观,让业主随时体验惬意轻松。

定义之五:世界级软景绿化。依托于四环绿化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以及在北辰、鸿华、北湖九号三大高尔夫球场环抱下,远洋・万和城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奥运场馆、自然保护区、高尔夫球场等绿色空间,为居住者和投资者打造出一个拥有360度自然景观的宜居氛围。

定义之六:世界级教育配套。项目周边外经贸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林立,社区内芳草地国际学校为全国规模最大、北京唯一的国立公办涉外学校,也是中国唯一一所被世界承认的国

际小学,让居住于此的业主的子女赢在起跑线上。

定义之七:世界级居住空间。远洋・万和城拥有3.1米的轩阔层高,共23种户型供高端置业者选择,其主力户型包括90平方米以下温馨两居,150~180平方米实用三居,以及220~280平方米豪华大四居。其经典户型皆南北通透,200平方米以上户型全部三梯两户,私家电梯入户,让居住于此的高端人群充分享受270度宽阔景观。

定义之八:世界级精装修。无论在建筑规划设计,还是建筑材料选用上,远洋・万和城均采用中外品牌企业产品及国际标准,以法格FAFOR家电、乐家ROCA卫浴、光纤入户、地板采暖……全品牌精装战略,实现了项目品质与舒适并重的世界级人居价值。

定义之九:世界级居住品质。远洋・万和城以满足客户宜居生活需求为基本原则,通过私家电梯、主佣动线分区、五重智能安防等多重细节,打造出高品质的人居空间。

定义之十:世界级物业服务。在中远酒店物业和仲量联行的全面管理下,远洋・万和城以一站式私人礼遇、24小时专员值守、“零干扰”服务等,尽展国际品质的私人专属物业服务。

国际化教育链 拉升社区品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越来越成为培养人才最关键的环节,着眼于未来,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强国,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孩子的教育开始。

为此,远洋・万和城在44万平方米的城市生活综合体中,引入芳草地国际学校配套小学,同时还将建设幼儿园及其他配套设施近1万平方米。

据悉,远洋地产将投资4000万元,建设12284平方米的芳草地国际学校万和城小学校舍,其中包括200米跑道标准操场,各种专业教室、多功能厅、图书馆和健身设施。分校开设6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预计于2009年7月竣工,并在9月份迎接第一批业主家的小朋友入校学习。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远洋・万和城在社区内引入北京唯一、全国规模最大的国立公办涉外学校,即中国唯一一所被世界承认的国际小学――芳草地国际学校,可以说尽心竭力将“A”做到了“A+”。

远洋・万和城不但自身教育配套出色,周边教育资源在京城更是居于翘楚。项目毗邻史家胡同小学、安慧里中心小学等市级重点小学,咫尺之内更有对外经贸大学附中、北京化工大学附中、朝阳外国语学校、陈经纶中学、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等知名中学,项目隔壁即为中华女子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又处于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的辐射带内,到海淀区入读北大、清华等全国著名高校也极为便利,可以说解决了业主子女从小到大的全线教育需求。除此之外,在打造“世界级生活示范区”的产品定位下,远洋・万和城还在积极与外资教育机构接洽,力图引进海外留学培训计划,让业主的子女拥有一个更高、更国际化的前程起点。

品牌地产实力之作逆市热销抗击“寒冬”

目前,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涅”。面对楼市的持续低迷,不少开发商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购房人,而作为国内知名品牌房企代表的远洋地产,却通过“勤修内功”、“品质至上”的企业战略,赢得了市场的肯定和客户的关注,也促使其旗下的远洋・万和城逆市飘红,获得骄人的销售佳绩。

5月10日远洋・万和城举行了盛大开盘仪式。作为北四环区域稀缺型的大型城市生活综合体,远洋・万和城自3月份售楼处低调开放以来至“五一”期间,就已经接待了1500多组客户的到访。开盘当天不到半天时间,远洋・万和城预订、认购已达百套房,累积销售额突破2亿元。此后,6月7日远洋・万和城B组团2号楼开盘销售,当天热销48套,销售金额过亿元。

据记者了解,为满足广大高端置业者对于远洋・万和城的厚爱,11月8日又向市场推出了位于项目B区北侧,占据整个住宅组团中最佳观景位置的四季花园座。据悉,远洋・万和城“四季花园座”主力户型为170平方米的四居,以两梯两户的宽敞格局,全景观阳光薄板的建筑设计,令居于此间的人们在舒适之外,更多了一份天然优越的自豪感。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4

关键词:舞蹈教学;培养;综合大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我国的舞蹈教育起步 较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文化部组织筹办了全国第一所专业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原北京舞蹈学校)以来,逐步由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扩展向综合型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也逐渐显示出了综合大学的特色,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一定程度的教授,而且很多与舞蹈有关的理论课程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综合型大学的舞蹈教育多采用多元化式人才培养,然而从这些综合大学走出的舞蹈高素质人才也应该认清自身优势,在社会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选择区别于专业院校的就业形式。

一、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就目前我国综合大学舞蹈科系的教育情况来分析,舞蹈教育趋向于综合式、多样化的培养方向,从单一的专业化模式逐步发展为结合多种层面不同程度的教授和培养。目前在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社会中许多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也开设了舞蹈的课程,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综合大学的舞蹈高素质人才也应针对这一现状进行调查和思考。

由上表和上图可见,我国综合类大学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舞蹈人才来自不同的专业以及综合性大学,很多专业人才都选择了舞蹈演员或专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然而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人才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笔者认为,从事舞蹈这一行业并不一定局限于演员以及专业院校教师两种职业,而是将眼界放宽放远,综合性的人才局限性就会更小一些,很多与舞蹈有关的行业都可以尝试。现就目前我国综合大学舞蹈人才的就业形势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二、就业种类多样化

(一)进入中小学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正在将全国素质教育进行完善计划中,很多中小学的普通学生都需要综合性的艺术培养,并不一定要求专业的水平很高,而是通过舞蹈的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二)从事与舞蹈相关的舞台设计等工作

目前对舞蹈演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舞者本身的表演技巧,而是会大量的借助舞台布景、舞台灯光、舞台特效等多种高端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要求操作者有较高水平的舞美设计能力还要对舞蹈本身有更高的理解表现能力,新的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激发新的舞蹈艺术形式。

(三)舞蹈人力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舞蹈演出团体,舞蹈人力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能够使组织得到更完善的管理,能够提高演出排练的效率。这一职业在我国多由管理者担任,他们缺乏对舞蹈本专业特质的认识和了解。

三、对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芭蕾基训反思

(一)重视芭蕾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元化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型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芭蕾这一外来文化教育事业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理论家的反复实践和推敲,芭蕾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每个阶段,从规范化的教材,到师资队伍的培养,考试评估的标准都整合成为规范的、全面的教学体系。

综合大学的教育宗旨是将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的,包括了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和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开设课程的内容上从芭蕾、编导等专业要求严格的课程到教学法、编导理论等学术性课程,综合大学所培养的舞蹈人才已经不单单是最初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舞者,而是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二)多元化的培养方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大学中,芭蕾往往会和其他艺术学科相结合来进行创作,因为综合和大学中的学科设计范围较广,有多种不同学科例如:书法,美术,艺术设计,影视学,数字媒体学等多种与艺术有关的专业和学科。芭蕾舞蹈在此其中,难免就会和这些学科产生摩擦,交集出很多创新的舞蹈内容和形式,目前正在探索发展的数字舞蹈就是不同艺术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多元化培养方式下,综合大学芭蕾舞蹈科系的学者们能够将自身的创新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四、结语

综合类大学的学生,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虽然在专业上的竞争优势可能略低于舞蹈专业的人才,表面上看起来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但实际上,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与全面性,在这方面,综合类大学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作为综合类大学的学生,应该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培养,发挥自己的综合优势,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虽然在专业上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但要始终坚持发挥舞蹈学术研究深、知识领域广的强大优势,由舞蹈技术实践者的身份逐步转化为多方面发展的全能人才。注重艺术发展环节上的细节模块,坚持创新和发展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会应 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完善舞蹈艺术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邓佑玲,杨阳.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3).

[2]陆小英.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综合调查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03).

[3]夏帆.试论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0(02)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5

督导大事

2016年,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室持续发力,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教育督导工作。细数起来,这一年中的大事儿还真不少,想知道都有哪些吗?请看――

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教育督导改革,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于2014年3月启动了《关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2年多的时间,召开9次座谈会,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反复论证修改,《意见》于2016年5月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路线图与工作目标,并确定了教育督导改革的重点任务,统领北京市教育督导改革发展。

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准备,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由副市长王宁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尹培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为副主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14个部门为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部门主管领导为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后,将在市政府领导下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代表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监督、检查、监测、评估、指导。这意味着北京教育督导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将对北京教育督导工作的深入推进产生深远影响。

完成第十届督学聘任工作

2016年12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暨第十届督学聘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聘任了260名专兼职市级督学,聘期三年。新一届督学增加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基础教育代表名额,吸纳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教育督导室负责人加入专职督学队伍。督学来源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实现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责任心强、业务精湛”,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督学队伍的工作目标。

圆满完成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印发实施《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北京市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召开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和艺术的质量监测动员部署会和培训会,成立视导组,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程指导监督工作。全市10个区(含燕山地区) 203所学校的6000多名学生顺利完成测试。

顺利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评估认定

2016年3月,圆满完成北京市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评估认定和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推进会,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大兴区、怀柔区五个区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得到高度评价。9月-11月,组织完成了第二批共六个区(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昌平区)的北京市挂牌督导创新区的自评申报、材料审核、实地检查工作,并推荐申请部级创新区评估认定。

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体系

大力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工作暂行办法》《教育评估监测第三方机构库管理办法》《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专家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规范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全面推进教育督导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市、区、校三级教育督导体系。2016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实现全员满编,为更好履职奠定人力基础;指导各区督导委员会与督导机构建设,按照“两科一中心”或“三科一中心”架构,扎实推进教育机构职能改革;出台《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督导工作的意见》,鼓励支持学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教育督导制度,建立相关机构,开展学校内部督导评价工作。

现代教育督导体系日趋完善。教育督导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职能体系”日趋完善;创新“事前征求需求建议,事中协同协作,事后整改反馈落实”的工作模式,保证教育督导工作体系有效运转;研制了包括《北京市教育督导“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等20余个文件,教育督导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健全。

观察者说:从这些大事中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分步实施,为北京市教育督导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了保障。

督导日志

2016年,北京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多项重大工作的圆满完成,得益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全面履行工作职责,扎实稳妥地推进日常工作。督政、督学、评估监测齐头并进――

强化综合督政,督促政府履职到位

2016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综合督政工作,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包括:开展对全市中小学重点领域办学情况的督导工作;加大力度开展教育执法督导检查;围绕教育综合改革开展教育督导;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足迹】

2016年2-3月,组织专家团队根据国家督导委员会统计方法,对全市16个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整体把握各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差异系数。

2016年4月-6月,组织开展了对全市16个区(含燕山地区办事处)中小学重点领域办学情况的督导工作。

2016年11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北京市实施办法,组织市教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市住建委等部门,对全市16个区新建、改建居民区设置学校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16年11月,对全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并深入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区进行实地调研。

2016年12月,在全市16个区自查自评基础上,对怀柔区、密云区、门头沟区、大兴区和海淀区5个区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有效开展专项督导与调研

2016年,北京市督导室完成了多个专项督导与调研工作。包括:组织开展2016年春季开学、秋季开学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开学秩序,形成规律性的开学检查工作模式;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补课专项检查;针对学前、特教加强调查研究;开展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情况调查分析等。

【足迹】

2016年12月9日至31日,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主管主任、委员带队,组成5个市级检查组,深入16个区(含燕山地区)重点检查扰乱教育教学和招生入学秩序,有损教育形象和教师、学校声誉的有偿补课行为和现象,进一步明确要求,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办学从教行为。

扎实推进督学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督导工作有序开展

2016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把握导向,务实开展中小学校督导工作(包括开展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导调研、开展中小学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情况和减负工作督导调研、组织召开北京市中小学诊断式督导实践探索研讨会),全面提高学校督导工作质量与水平;聚焦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强化职业教育督导;创新开展高校师德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等专项工作督导调研。

【足迹】

2016年,组织全市挂牌责任督学对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情况和减负工作专项督导;并组成市级督导调研组对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海淀区和8所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及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情况进行督导调研。与市教委基教一处共同组织各区开展减负工作自查,并对顺义区等8个区、16所中小学进行减负抽查。

2016年4月20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关国珍到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参加2016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学校办学条件、课堂教学教研现状等情况。

2016年12月,开展对北京工业大学等6所市属高校的师德建设工作督导调研;与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共同开展对北京大学等20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督查,督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开创评估监测工作新格局

构建评估监测新体系。基于委级委托课题和处级研究课题项目,积极借助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智,研究形成《北京市关于规范实施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的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状况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评估与监测的体系、政策、标准、工具和规程。

切实加强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明确2016年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方案和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年度监测高效、全面实施,实现对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常态监测。切实加强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u估工作,包括:全面完成北京市中职院校参加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认真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启动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统筹做好研究生论文抽检工作等。

启动2016年北京市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总结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成果,统筹部署2016年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推动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重视满意度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改进工作。

加强研究,系列政策标准研制完成。组织开展《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监测评价研究》《北京市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评估监测体系研究》《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评价实施办法》的研制工作。

观察者说:可以看出,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为北京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使北京市的教育督导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体现了首善之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督导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强督学培训,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举办4期督学大讲堂,市区两级教育督导干部和专兼职督学超过千人次参加;面向区督导室、学校、督学,开展督学培训需求调研。研究制定《北京市督学培训大纲》,完成培训师资库和课程库的入库标准及结构的研制;编辑完成《北京市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案例分析集》等培训教材,提升了督学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足迹】

2016年9月8日上午,北京市督学大讲堂(第二讲)在北京教育学院顺利举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做了题为“坚持改革创新,为首都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的专题讲座。全市16个区和燕山地区的教育督导室主任和副主任、专职和兼职督学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整体架构搭建工作,推出完整的区级应用平台;完成督导室办公自动化OA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模块开发;研发与办公平台对接的移动端,实现督导门户网站、信息平台、手机终端的功能互通;开展试点区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培训工作,推进市区两级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有效衔接;建立市级督学电子注册考勤系统;建立市级及各区督学信息库。

区域教育督导协作与国际交流深入推进。2016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国内国际交流,拓展了教育督导的视野。包括:成功举办以“教育管办评分离与督导评价”为主题的第八届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京津冀签署教育督导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多次接待国外团队来访,接待上海、辽宁、南京等省市督导室来访,组团去国内有成功教育督导经验的省市考察学习等。

【足迹】

2016年6月,成功举办北京2016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会议充分交流探讨了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全国教育督导工作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在北京签署了教育督导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并启动了相关课题研究。此举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督导协同发展水平,为服务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2016年10月24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会见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校长Andrew Deeks先生一行。双方就北京市教委与都柏林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6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民(1965-),男,江苏徐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郝静如(1946-),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高校教改项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系列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2007-205)、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教学创新人才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6227)、北京市教委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73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89-0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成的北京市属普通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是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经验,为北京市和机械工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统机械行业向现代化制造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市场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根据自身条件顺应北京市科技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更新办学理念,找准自身定位,突出人才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多层次、全方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实施了素质、实践、创新的三要素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确立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

在国家科技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变化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模式进行了定位,培养面向北京地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视野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先后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三次专业改革转向,从专业内涵上实行了传统机械向机电结合的转变、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人才定位上,实行了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从知识结构上,加强现代先进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更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解决现代生产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强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教学及实践训练。

2.提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

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转变,必须拓宽思路,在内涵和外延建设上有所发展,为此提出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即:充分开发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科学延伸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专业人才内涵,培养实践创新的行为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训练。教学资源的拓展包括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平台、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企业等社会化的教学环境;延伸时空是指开放性实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工程实践环境;拓展内涵是指理工与人文知识的融合,机、电、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融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二、建设了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系统

1.构建优资资源共享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以北京市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工程实训、机械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科技创新实践、校外实习实训共5个平台、40多个模块,如工程实训平台包括了车、铣、刨、磨、钳、铸、焊等机加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数控基本技能训练等;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包括了基础普及型创新训练(机构创新设计、机加工创新设计等)、重点提高型创新训练(结合第二课堂和科研项目的单项创新训练等)以及综合创新实践(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器人大奖赛等)。该体系在不断完善校内教学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加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可满足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需要,还给学生创造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外活动时空。

2.科学实施渐进式实践教学

系统沿着思维的成长轨迹,遵循在理论基础和深入感知上引发闪光点的科学逻辑,形成5个层面的金字塔攀升式教育,分别为:普通劳动实践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实验实践工业训练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参见图1),该系统贯穿学生在校4个年级,实施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应用的4个结合。

三、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强调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强的环节,以综合性培养方案为核心、实用为目标,在设置实验项目及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时强调工程与实践导向,追求贴近工程实际的培养环境,培养方法体现实用性和目的性。打破原来单一课程体系的限制,将毕业设计与校内外科研相结合,将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相结合,将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仿真与机构结构设计相结合,开设了融合多门课程知识与内容的综合课程设计,力求教学内容的工程实用性、系统连贯性以及可拓展性。

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培训和取证工作。为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目前拥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见习工程师北京地区培训考试点、中国机械工程联合会指定数控工艺员培训点、全国三维软件原厂正版软件联考考试点和CAD技术培训点,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培训考试。

四、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现代工程问题进行求解和系统设计,培养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使毕业设计切实起到应用的作用,我们不断探索,开展的毕业设计改革包括选题与设计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及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

1.合理选题,注重实效,鼓励实物型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倡导四个结合,即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力争绝大多数选题均来源工程实践。在内容及要求方面,力求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提倡小而精、不追求大而全,鼓励自主设计、大胆创新。鼓励实物形式的毕业设计,这两年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学校“实物型毕业设计”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实物型毕业设计,这一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政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好评,部分学生的实物作品在全校范围进行了专题展览,收到了较好的实效,另外,还有些作品被选送参加了北京市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

2.革新毕业设计组织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组织形式上,尝试跨专业或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活动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

跨专业综合性、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营造了更为开放的设计环境和氛围。毕业设计选题时,首先由学院经研讨确定部分综合性毕业设计选题,然后根据题目内容和要求由学院内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小组,如地震救助机器人设计、多足救援机器人设计均分别由机械设计专业方向和机械电子专业方向的四名学生合作完成,智能办公座椅则是由机械电子工程与工业设计的两位同学搭档。同组学生既有明确分工又需要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完成共同的设计目标,小组由相应专业的教师联合指导。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既锻炼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不同专业师生的交流合作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活动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形成了设计过程的长效性,同时具有激励作用。比如学校常设有两个校级重点科技创新竞赛,一个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另一个是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设计大赛。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都有一些来自于大赛主题相关的题目,这些选题实际是提前到大二或大三开始启动,同学们自愿报名组队,分工协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设计及实物制作,参加学校的创新大赛,优胜选手可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继续推荐参加北京市、全国乃至国际比赛,参赛毕业生完成的相关设计内容则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毕业设计的标准、要求和形式来完成。

五、积极引导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创新活动

应用与创新能力蕴含于人的自觉意识和属性,是经过长期培养、体验、积累而形成、固化于个体的潜质,可使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进入融会贯通、创造性发挥的自由王国。要使学生真正具备该属性和素质,就须拓展对其进行培养、熏陶、养成的时间与空间,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环境。

1.通过制度化营造鼓励学生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活动成为学生的日常理念和思维习惯

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学生的创新活动,组成院、系两级组织机构,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鼓励教师的科研课题吸收本科生,鼓励学生自发命题邀请教师指导。定期组织校内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业杯赛等多项比赛,使各种竞赛活动贯穿学年,学生参赛人数多、比例大,有力地营造了创新学习的氛围。同时,也为学校参加全国、北京市组织的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200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研制的多功能康复治疗床获北京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08年学校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研发代表队在第十届中国足球机器人大赛“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中荣获亚军。

2.扩大创新活动的专业交叉和受众范围,将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

组织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的专题小组,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活动,如机器人研发组成员是机械设计、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结合;卡丁车组成员有机械设计制造、车辆工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该过程中,学员扩展了知识面,增加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3.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创新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近3年,学院成立科技创新团队15个,500余人次学生参加部级、北京市级及校级各种创新竞赛活动,成绩逐年提高,共获得奖励20余项,包括:部级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级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功入围奖3项;校级创新竞赛奖6项。

六、构建在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基础上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把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相结合,拓展了专业建设内涵,丰富了人才培养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融合

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及学科建设基地,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建设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三个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将学科基地建设与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紧密结合,为本科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及竞赛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良实验条件和设备资源。

2.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丰富培养模式

同长春一汽、北汽福田、北京光学仪器厂等十多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教学实践、科研协作,部分学生直接参与了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升级、新品研制等实际工作。绝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结合工程实践、科研课题或源于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真实的工程与科研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而且有效地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3.加强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扩大影响

注重学习国外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多年坚持与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的校际交流,借鉴国外大学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改进,实行双方互认学分制。交流工作对促进学校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博采众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7

关键词:高速景观设计形式;土壤理化性质;后期养护难点;弊端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背景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好与坏能真实反映高速公路建设水平的高低,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的填方路堤边坡和挖方路堑边坡披上绿装;能使新建高速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使道路两侧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高速公路构造物(如立交桥、服务区、收费站及管养区)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不仅增大了市区绿化覆盖面积,而且还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

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92公里,道路绿化总面积约为2100万平米。作为对北京市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高速公路建设是 “十二五”期间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已被列入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面对“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养护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践行“人文高速、科技高速、绿色高速”重要载体之一,而绿化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公路建设系统工程的水平,因此,做好北京市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形式存在的问题

2.1道路主体设计与绿化景观设计脱节

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前期对道路沿线所实施的绿化工程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呈现出绿化景观效果是否与周围地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考虑不全。比如,在西六环路、京藏、京承高速等山区段时,其设计标准高、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时部分路段未进行分级坡面处理。由于高速公路边坡坡度与坡面安全性和工程量均成反比,即坡度越大,绿化施工难度系数就越大,栽植的绿化苗木成活率较低,且根部固土能力不强,在每年汛期降雨时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水毁等现象。

2.2 全断面单一型设计形式,易发生引发病虫害

目前,南六环、京哈高速等道路的边坡、平台上设计栽植了火炬树;五环路等道路的边坡、平台上设计栽植了地锦等,导致道路沿线景观单调、呆板;同时因为物种少,造成植物群落抗逆性能力差,极易发生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道路绿化景观效果。例如,自2009年至今连续3年部分路段边坡、平台上的地锦、火炬树发生了早期黄叶、落叶的现象,除了养护不到位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品种单一发生了大面积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效果。

2.3多层次密植型设计形式,忽略后期绿化养护工作难点

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时,只强调通车时(短期)的景观效果,没有对设计路段的地理位置、土壤状况及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植物选择上没有考虑后期开展养护管理工作难度及养护经济成本,也忽视了后期养护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如交通量、融雪剂及周边居住环境等)对绿化苗木成活率的影响;而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在部分路段的中央隔离带、边坡、立交桥区景点、边沟平台内仅有的范围内设计栽植了多层次、多品种的绿化苗木,造成苗木生长层次空间混乱,致使除草、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工作很难有序开展。具体实例如下:一是以北京市五环路为例,在西南五环路2m宽的中央隔离带中曾设计了间距为4m的“红瑞木+桧柏绿篱”的组合形式。当初只注重红色红瑞木与绿色桧柏之间色彩变化,却忽视了红瑞木不耐干旱,不抗融雪剂等客观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红瑞木全部死亡;在南五环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中分段设计了 “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黄杨)+桧柏绿篱”的组合形式,面对高速车流在捡拾白色垃圾时难度大,工作效率不高;2010年为便于后期养护管理,五环路将原有的组合形式全部改造成为防眩板。在部分路段宽度为70cm边沟平台上设计了“萱草+棣棠+紫叶李”的组合形式,在其生长过程中萱草被棣棠侵占生长空间而枯萎,紫叶李与棣棠、拉拉秧混杂交织,因夏季炎热、潮湿,造成通风能力差滋生了各种病虫害。二是以南六环为例,其道路两侧护网外是农田,在道路景观设计时为强调通车时绿化景观效果在平台上设计栽植了大量火炬树,根部萌蘖能力较强的火炬树侵害了大部分农田,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3 土壤理化性质差,不利于绿化苗木生长

高速公路上能否栽植绿化苗木,并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在做好日常养护改造的上,最主要的条件是由其土壤理化性质决定;而土壤理化性质的好与坏,与高速公路的路基工程的压实度质量有关。压实度是高速公路质量好坏的重要内在指标之一,只有路基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它是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的条件之一。但是,针对高速公路路基这种分层碾压之后,其土壤具有较高的压实度,塑性变形量明显减少,而且所取土质也多为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生土,甚至是沙土或黏土,且掺有基底石灰土和碎石沥青水泥等废弃料。如中央隔离带内宽度仅为2-2.5m,有利于苗木生长的有效土层厚度不足50cm,其下有时还有无机料或硅管类等公路附属设施;护坡及边沟平台的土壤坚硬,压实度高,对绿化苗木生长极为不利。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土层压实度较大,其理化性质不能保证设计栽植的绿化苗木正常生长。

4后期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难点

4.1绿化养护经费不足

随着北京市在国际社会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需求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高速公路绿化养护要求标准高、养护经费低是制约提高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水平的瓶颈。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下发通知、抽查考核,特别是高速公路城区段的绿地保洁工作,其保洁频率由2008年前的每周2次上升至2009年的每周3-4次,直到2012年每日1次。然而,北京市还没有专门针对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的定额,而行业内部制定的公路绿化养护定额偏低,远低于市政园林绿化养护定额,造成目前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做好绿化养护,保持优美绿化景观的关键因素。以北京市五环路为例,自2008年初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求五环路以内(含)路段以城市道路标准开展绿化养护等各项工作,而绿化养护综合费用不足2元/平方米,远远低于北京市四环路内(含)路段的绿化养护费用。

4.2 道路作业安全隐患大,绿化养护工作难上加难

通过查阅了近3年来北京市高速公路中46个交通量观测点,以每月2次采用人工24小时观测方式记录的平均日交通流量数据。在充分考虑北京市高速公路道路分布状况下,抽取了从2008年-2010年期间主要道路上26个相同观测点的基本数据,以2008年的交通量作为基础数据,北京市各条高速公路的年平均观测点交通量自2008年起,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部分路段的交通量骤然增加2倍之多,而在城区段重点道路的车流量增加3倍多。面对骤然增加的交通量,对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对沿线绿化苗木浇水、病虫害防治、清杂、修剪和道路保洁时,养护作业车辆的行驶速度远低于正常车辆的行驶速度,且在高峰期时易发生交通拥堵;而且高速行驶的车辆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绿化养护工作效率很低。同时,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作业得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占用、掘动道路核准通知单批复时间范围内才合法。因此,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行业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成为提高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工作的难点。

4.3 融雪剂的危害性

在冬季降雪时,为确保北京广大市民们出行安全、畅通。采取了“以机械扫雪为主、融雪剂为辅”的道路保畅措施,但使用过融雪剂的残雪,一旦融化水进入土壤中,使道路绿地内绿化苗木造成盐害,特别土层较少的中央隔离带的盐害尤为突出,造成道路绿化苗木长势较弱,后期绿化养护工作难上加难。

4.4 路域环境条件差

高速公路的路域环境相当复杂,特别是以京港澳、京藏、京承等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放射线有部分路段穿越农田、河道、山区;也有部分路段穿越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同路段不同栽植位置也有很多自身独特的环境特点。高速公路山区段风速大,昼夜及冬夏温差大,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汽车尾气释放有害气体,车祸现场或故障车辆遗撒大量油污等因素均对绿化苗木生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5 总结

为做好北京市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工作,前期的绿化景观设计调研与施工是关键,要求设计单位(者)除具备综合景观设计素质修养、高速公路专业知识外,还要综合考虑道路途经的地形地貌,并从后期养护作业安全、养护规范及能满足高速公路不同需求等各种角度认真分析、总结归纳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在绿化景观设计上所凸现出养护问题;结合“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养护事业新形势、新理念按照不同的道路结构形式、绿化景观需求,对中央隔离带、边坡、边沟平台等部位提出了符合北京“地区道路特色”的绿化景观设计思路,但不能一律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参考文献

[1] 黄小军,陈兵.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若干问题探讨[J].公路环境保护.2003,专刊:2.

[2] 周超.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

[3] 邓静,赵春爱,周存秀等.平西高速公路的绿化材料选择及景观设计[J].交通环保,2003,

24(2):13-15,26.

[4]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小修保养定额.2008,1.

[5] 甄树敏.浅谈绿化在公路养护中的作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5,4:P45.

备注: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8

一、更新育人观念,建立综合育人

工作机制

社会大课堂是整合利用北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服务等人文和自然资源,通过提供适合学生特点、学校课改需要的实践活动,安全的活动环境,免费或优惠的条件,搭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

社会大课堂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合力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牵动学校和社会两股力量,挖掘课程和社会两方面资源,为学校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科课改等服务。

(一)建立综合育人领导机制

北京市将建立综合育人领导机制为工作之要,组建了市委、市政府十二个部门参加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大课堂管理办公室。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等多家单位于2008年制定并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共同规划社会大课堂发展、开展全市社会教育资源调研、审定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2011年11月,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大课堂综合育人的领导机制。

(二)建立综合育人资源平台

建设社会大课堂资源平台是学生走进社会场所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在经历“资源摸底调研―资源单位初选―实地考察洽商―组织专家审定―核实单位信息”五个阶段后,大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批进行审议,确定了涵盖文化、科技、体育、国防、社区、教育等类别的561家市级大课堂资源单位。其中有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有恭王府、故宫等历史文化场所,有中科院纳米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有梅兰芳大剧院、首都图书馆等文化场馆,还有可口可乐、三元牛奶等知名企业。

二、深度开发引导,实施综合育人模式

如何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再转化为课程资源,是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和综合育人的关键。

(一)促成社会文化资源的教育转化

在市、区教研部门指导下,我们经过对不同类型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教育内容的考查与分析,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推出了社会大课堂“大课表”,编写了《社会大课堂课程实验基地案例研究》,制作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建议(250家)》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验基地课程开发一览表(100家)》。初步实现了资源单位的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的两次转化,形成了:学科拓展实践学习―与学校学科课程相对应;贴近生活的实践学习―解决生活中切实可行的问题;多学科合作课程实践的尝试―针对一个教育资源内容进行多学科、多角度整合的多种形态课程。

(二)推动学生以多种方式走进大课堂

1.确立大课堂课程的地位

市教委积极引导学校结合自身情况,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将走进社会大课堂与落实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把社会大课堂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社会大课堂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市区县教委正在制订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力争从机制保障、活动设计、实践指导等方面引导学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由“单向、被动地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确立教师的综合育人职责

教师是综合育人的直接实践者。市教研部门提出区县教研员和学校教师率先走进资源单位,先行分析研究资源单位的教育资源,主动配合资源单位开发实践课程与学生活动。如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学区的综合学科组长,一上任就组织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安排区教研中心主任、市区领导及专家对学区老师进行大课堂专项培训,促使教师积极走进资源单位寻找与学生课程的结合点,研究综合课程的深化与实施。

3.丰富大课堂实践育人模式

为了实现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区县和学校创造了“课程结合,校本研发”“社区结合,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生活体验”“家校结合,家长参与”“就近就便、挖掘资源”等大课堂应用模式。北京市东城区规定,每个年级一学年要完成16课时的“博览课模式”;丰台区“发挥区域优势,丰富学校新课程”积极探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门头沟区引导教育基地列出了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段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三、社会大课堂实施效果与启示

最近,我们对参与过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明,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与认可,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调动了家长、学校和社会资源单位合作育人的积极性。

(一)实施效果

学校与社会合作育人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共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了社会大课堂综合育人的效果,从践行科学发展观、代表学生根本利益、体现素质教育方向、德育有效实现途径等多个维度对社会大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社会大课堂是一项育人方式、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是政府教育统筹的重大举措,“实现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体制的探索与突破”;是顺应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要求,弥补学生实践生活缺失,有利于课程改革与课程结构的建设和完善。

(二)经验启示

1.必须明确育人目标,更新育人理念

基础教育在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为新生一代奠基的重任。中小学校教育不是基础教育的全部,校内学科教学不能涵盖学生的全部学习内容与途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不仅是教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2.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统筹协调

北京市将社会大课堂建设列入市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成立领导小组,纳入为学生服务的政府实事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抓落实并出席启动仪式及社会大课堂活动,郭金龙市长明确要求“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各区县主管区县长亲自抓,列入区县政府“折子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直接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大课堂建设。

3.必须明确教育部门有所作为

市、区县教委作为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是社会大课堂综合育人机制建设主体,要发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的主动精神,统筹教育内部、相关部门、社会单位等方面的资源,创造性地协调解决建立综合育人机制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探索和开展合力育人的新路子。

4.加强社会资源整合,营造综合育人环境

当前,社会各方面踊跃参加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主动要求加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各资源单位邀请学校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和课程,将这项工作视为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体现,视为一种荣誉与责任。如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乳品厂提出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渗透,建设成为以生产为主兼顾学生教育为辅的新型工厂”的目标,努力成为“根据学校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成为一所真正服务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大课堂资源单位”。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9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创新创业;全面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合并组建后的北京工商大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由单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概况

学校坚持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主干,走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探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2011年11月,学校启动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索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知识传授与探究、能力培养与建设、人格塑造与养成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培养范式。

主要做法

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大对创业团队的资金扶持、场地保障和指导服务,切实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16年,学校获评“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并成为首批挂牌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

1.形成一个共识,构建一个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而且更是提升学生全面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学校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健全人格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高效推进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主管教学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由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文科实践中心、财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后勤处、团委等学校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多部门联动的校级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资源,开展顶层设计。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北京工商大学关于的实施方案》《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从制度上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2.依托两个基地,建设两个课堂

一是第一课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与7所央属高校、20余个境外高校、数百家优质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以校校、校企、校地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内外双驱,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努力构建多层次、阶梯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专业特色创新创业课程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识课,全部纳入学分管理。从自主建设线上创新创业类课程到推出自主研发的创新创业教材,不断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新机制。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强化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的训练,通过全覆盖一学分“创业教育”必修课,以及“创新创业团队的九种人事困境”等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形成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分A段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树立、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提高。

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法改革,以项目推进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小班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寻找创业项目,组建团队开展合作,最后以推荐优秀项目进行商业路演,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结束课程教学。其中,第一课堂的教学主要依托学校“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平台,由文科实践中心组织开展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部级中心由学校投资3,0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开有创业模拟、企业资源规划、投融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模拟、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物流综合实践等实验课程,教育资源丰富,设施设备一流,不仅为学生打造了学创空间,而且还开发了创新创业教育云平台,将创业课程的教学软件和比赛软件放置在云平台上,供全校学生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用任何终端访问。

二是第二课堂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项目孵化。学校在两个校区分别建成了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体验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专用场地,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其中,学生创业园位于良乡校区,面积750余平方米,内设创新创业工作室14间、创业会客厅、创新创业沙盘室、学创空间、可容纳百余工位的集中办公区、洽谈区以及园区管理办公室。创新创业体验园位于阜成路校区,面积100余平方米,内设创新创业会客厅、创新创业加油站、创新创业体验室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交流开放区。学校每年通过团委、科技处共同组织的校内科技立项活动,选拔培育创新项目;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团队入驻创业园,不仅提供场地支持,而且还为学生提供运行指导、宣传推广、培训交流、扶持资金、导师指导、平台对接等孵化服务。同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下设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定期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宣传周、新生创新创业引导、沙盘演练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

三是十大赛事联结两个课堂,深化教育效果。学校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暨学生创业园入驻团队选拔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ERP沙盘模拟经营校园赛”“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校园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等十项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大型赛事,既有依托第一课堂教学组织开展的,也有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开展的,还有多方联合组织甚至邀请社会投资人共同参与的。每年参赛队伍500余支,参与学生2,000余人,成为连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教育教学、检验双创效果的有效载体。

3.协同三支队伍,推进三个融合

一是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师资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学校统筹教务系统、学工系统、校友等多方面力量,逐渐形成了三支队伍:首先,是专任教师队伍。由文科实践中心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和各学院的专业教师共同担任,主要负责第一课堂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文科实践中心有一支由17人组成的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其中教授两名,副教授7名;博士5人,硕士11人。他们有的从事实验教学十余年、有的有国企和外企的从业经历,是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各学院的创业课教师则由教学经验丰富、对行业发展比较了解的专业教师担任。除了授课,这些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参加学术竞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是学生工作队伍。各学院配备了专职的就业创业辅导员,在学校就I指导中心的统筹下,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学校为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邀请校外专家为校内两支队伍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目前,有20余人次参与了KAB创业讲师、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各类相关培训并获得资质证书。最后,是外聘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学校邀请了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或企业家、优秀校友50余人,作为学生创业导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开展相关讲座,为优秀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长期的咨询辅导。

二是实现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资源的高度融合。首先,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脱离专业教育另起炉灶,而是立足专业教育,发挥学校综合学科的优势,特别是商科丰富的教育资源,注重学以致用,聚焦能力提升,是对专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其次,是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在传统意义上,第一课堂负责专业教学,第二课堂培育综合素养。但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师资,通过不同的路径和形式,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联结在一起,从而实现同一个教育目标: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实践能力。两个课堂协同共振、相互促进,产生了令人欣喜的教育效果。三年来,有400多名学生通过参加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类比赛并获奖。最后,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融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学校不仅在校内投资建设创业园区和平台,培育师资队伍、开设校内课程,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了校外资源,将教育阵地极大拓展。目前,学校已与北京创新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车库咖啡、蒲公英创业驿站、创盟网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优客工场等八家企业及创业实践基地达成战略合作。此外,学校还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落地,形成成果。

发展愿景

2016年9月,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双创研究中心由学校商学院、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共同发起筹建,该中心聚焦MBA群体创业特点,整合京、津、港优势资源,提升三地跨区域合作的深度、广度,立足商科教学,以国际化视野聚焦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致力于打造创业与创新发展的研究和交流平台。2017年1月,学校与天津武清开发区总公司签约,北京工商大学“M-BA工场”作为第一家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正式入驻武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10

一、重要意义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是我国重化工业集中的区域,也是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高度集中的产地。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含废石)23.7亿吨,其中北京0.5亿吨,天津0.2亿吨,河北15.7亿吨,山西2.7亿吨,内蒙古2.8亿吨,山东1.8亿吨,仅河北省承德市尾矿库就达867座,尾矿存积量近22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橡胶、废纸、废弃电子电器、报废汽车等)产生量4 410万吨,其中北京550万吨,天津360万吨,河北1 080万吨、山西580万吨、内蒙古240万吨、山东1 600万吨。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堆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设了承德、朔州、鄂尔多斯、招远等一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形成了有价元素回收、固体废物制备新型建材等产业。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形成了废金属、废塑料、废电子电器等回收利用集聚区。培育了北京金隅、河北冀东、承德炫靓等一批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小,从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技术水平低,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三是产业链条弱,在区域内尚未形成合理分工,产业集聚效应差;四是协调少,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政策措施等方面缺少协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首都资源加工型工业企业的逐步转移,京津为周边地区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也为京津产生的大量再生资源提供了消纳和利用途径。实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挥各地优势和潜力,构建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体系,有利于减缓京津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切实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为主线,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利用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园区和重点企业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政策创新为保障,明确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京津市场优势与河北资源优势,建立区域间协调发展新模式,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对保障资源安全和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政策引导。深化区域间联动工作机制,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充分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各区域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建立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

——坚持市场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各地区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市场及产业发展优势,构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动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以打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着力点,加快建设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开发和推广,解决制约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瓶颈,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和产业竞争力。

——坚持重点推进。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资源禀赋、综合利用水平、产品市场特点,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园区、龙头企业为牵引,重点推进尾矿、粉煤灰、冶炼渣、再生资源等区域协同利用。

力争到2017年,建设10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示范基地,15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示范园区,50个能够支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格局的重点示范项目(具体园区和示范项目见附表),培育30家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形成跨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新模式,建成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实现年消纳工业固体废物4亿吨,加工利用再生资源2 000万吨,总产值达到2 200亿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减少细颗粒物排放2 000吨,减少化学需氧量7 000吨,节水7 000万立方米,减排氨氮及其他水体污染物3 000吨,减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植被破坏和土地占用5万亩。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人才、资金、市场优势和周边省区资源优势,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发展,形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产品市场有机统一的产业格局。

协同利用尾矿和废石代替天然砂石。在河北承德、唐山等地区改造和建设10个以上年产能100~500万吨的废石和尾矿提取有价组分协同生产优质砂石料示范项目,建设针对京津的绿色环保建材供应基地,实现年利用尾矿废石替代京津冀地区天然砂石用量1.2亿吨。依托金隅集团、冀东集团、金泰成环境资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河北承德、唐山、邢台等地建设10个以上尾矿和废石生产预拌泵送混凝土项目、10个以上尾矿干混砂浆项目,促进混凝土、砂浆产业绿色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跨区域深度调整。

协同利用钢渣、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推动京津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的企业对接合作,在河北邢台、沧州、邯郸、唐山、承德、山西朔州、大同、阳泉、内蒙古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地建设10个钢渣、矿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协同利用生产高性能胶凝材料和节能建筑部品,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煤电建材一体化,支持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实施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改造。实现年消纳工业固体废物9 000万吨,替代水泥800万吨。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标准体系,推动跨行业跨产业链协同利用,实现钢铁、电力、建材等产业之间耦合,促进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多元化综合利用尾矿、冶金烟尘等固体废物。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尾矿堆存集中地区建设10个尾矿多元素回收整体利用项目,实现年消纳尾矿1 000万吨,推进尾矿高值、高效利用,探索尾矿综合利用新途径、新模式。在河北唐山、邯郸、山西太原、内蒙古包头等地建成5个新型钢铁冶金烟尘利用及多元化回收示范项目,年消纳固体废物300万吨,实现钢铁烟尘综合利用专业化、规模化和高值化。

(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同发展

紧密结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明确各地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定位,推动北京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逐步转移,实现再生资源区域大循环,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效率。

构建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北京市重点推广智能回收新模式,建立全面、高效、环保的逆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分批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向周边转移。天津市重点依托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大海外再生资源进口力度,提高资源聚集能力,承接北京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转移,构建以废旧机电产品、报废汽车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再生利用产业为重点的环京津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链。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紧密结合地区工业需求,重点优化整合现有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和集散地,提高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发挥资源规模效应,承接京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转移,聚集国内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比例,促进节能降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有序转移。支持地方政府研究制定有利于园区承接再生资源项目转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税收等政策,引导北京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逐步转移。在北京选择10个废塑料、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稀贵金属再生利用等再生资源深加工利用项目,通过3年时间逐步转移到周边地区。充分发挥京津金融、科技、人才、管理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20个能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三)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

结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功能定位,围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园区主导产业链,充分发挥基地及园区信息、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等公共服务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构建低碳循环产业链。在河北承德、唐山、张家口、邢台、邯郸、山西朔州、长治、内蒙古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地区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品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构建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产业链。

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示范园区。在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需求,重点建设15个再生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特色功能园区,吸纳当地小散企业入园,实现园区化管理。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市场手段兼并重组,提高行业规范度和产业聚集度,优化产业链,减少二次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7年,实现园区内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量超过1 000万吨。

(四)加快建设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平台

联合骨干企业、行业协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充分发挥尾矿、钢渣、再生资源等相关产业技术创新组织作用,推动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联盟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培育、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平台作用,推进政、产、学、研、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一步有机融合。

加快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中试、工业试验和首批次产业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设20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3-5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打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河北睿索固体废物工程技术研究院、朔州北京大学粉煤灰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纳入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计划,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制定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一体化。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省部协商机制,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专项行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各地政府成立由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协调小组,负责落实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推动解决,逐步破除限制跨区域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政策引导

加强中央财政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协同发展的支持,研究制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扶持政策,对列入行动计划的基地、园区、企业或项目,从技术改造、清洁生产等现有财政支持渠道给予资金支持。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协调发展。研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区域一体化运输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尾矿及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运输的京津冀绿色通道。研究完善综合利用产品认定体系,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一体化政府优先采购。研究设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化技术开发应用。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财政支持,将区域资源综合利用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三)信息平台支撑

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产品、市场的信息库和专家系统,推进滦平尾矿及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搭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产品展示服务平台。协调管理部门、龙头企业、重点园区,构建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服务、再生资源交易、行业监督于一体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再生资源有序流动。支持涵盖原材料、产品、服务等领域的电子交易市场建设。

(四)人才培养

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基地,实施人才联合培养工程,拓展人才队伍建设渠道,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库,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引进交流,构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培育选拔渠道,培养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高端人才。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11

1.志愿服务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尽管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但还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系统化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首先,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低。学校通常只是结合一些专项工作,偶尔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这样的活动每个学期可能只有1~2次,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其次,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单一。中小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往往是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如清洁工作、给自行车打气、慰问老人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学生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通常由少先队、团委、学校德育处或班主任组织,学科教师很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生很少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志愿服务当中,整体水平不高。开发中小学志愿服务课程可以从时间、制度方面予以保障,促进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课程的前期设计和课程实施中的专门培训,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促使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志愿服务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高效实施。因此,在中小学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对于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系列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2.志愿服务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早已将“服务性学习”纳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并且将学生参与服务性学习的情况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国家在服务性学习开设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我们在开发志愿服务课程时参考。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国家必修课程开设。社区服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也为志愿服务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在当前中小学课程体系当中,除了国家课程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为学校自主开发志愿服务课程提供了空间。

因此,志愿服务课程开发是可行的。

中小学志愿服务课程设计

志愿服务课程设计是指学校和教师根据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中小学生的兴趣、知识与能力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出专门的课程,从而引导中小学生获得必要的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为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调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

1.课程目标设计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志愿服务的内容设计志愿服务课程目标,不同学段、不同内容的课程,目标也有所不同。志愿服务课程的基本目标应包括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学习、志愿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三个主要方面。其中,重点不在于传授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课程内容设计

中小学志愿服务课程内容设计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志愿服务理论内容设计和志愿服务实践项目设计。志愿服务理论内容设计主要是指在课程中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向中小学生介绍志愿服务的相关理论,例如志愿服务的内涵、意义与价值,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等。志愿服务实践项目设计主要是指根据中小学生特点和学校周边的资源情况,遴选适合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活动方案,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例如,学校可以跟所在社区合作,为学生创造在社区中进行助老、助残、助困、助学、保护社区环境、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等志愿活动的机会。学校还可以与周边的公益组织和公共机构合作,引导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处进行尊老、爱幼活动,或者是为广大公众提供各种服务。

3.课程实施途径设计

志愿服务课程既可以在国家课程中实施,也可以在地方课程中实施,还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实施,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计课程实施的途径。国家课程中,对中小学开设包括社区服务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志愿服务课程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设。为进一步弘扬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精神,北京市将志愿服务作为特色地方课程开设,并且已编写出分别面向中、小学生的《践行志愿者》《学做志愿者》地方教材,为以课程形式推进志愿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持。此外,有一些学校尝试将志愿服务课程作为校本选修课开设,开发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供学生选择,并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对课程的实施予以保障。

4.课程评价设计

学校应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形成公平、合力、客观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表现以及与学生服务对象或相关单位的反馈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价结果报送学校,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目前,北京市已在初中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增设“志愿服务”栏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与“志愿北京”网络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对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进行学校和社会权威相结合的方式认定。学校应充分利用电子平台,建立志愿服务记录电子档案,全程记录学生志愿服务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和结果公示制度。

中小学志愿服务课程实施建议

志愿服务课程设计完成之后就要进入实施阶段。为确保志愿课程在中小学的有效实施,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学校参考。

1.探索三级课程整合实施

志愿服务课程在中小学可以独立实施,也可以采取三级课程整合的方式加以实施。在小学阶段,志愿服务课程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整合。在中学阶段,志愿服务课程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整合。

2.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规范性,学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身安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和学校还应事先做好安全预案,充分考虑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安全的状况出现。

3.建立志愿服务基地

建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可以为志愿服务课程的开设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社会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开发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范围,拓展志愿服务的空间,并与相应的部门建立长期联系,使之成为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地,为学生的志愿服务提供支持。

北京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范文12

近日,江西省档案局成立了“兰台青年讲坛”。兰台青年讲坛是局领导提议。局机关党委和团支部共同发起、组织的学习性组织。

讲坛以“搭建平台、促进学习、拓宽视野、提高素质”为宗旨,以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激发青年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青年干部语言文字、组织协调和档案业务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档案工作干部队伍为目标。采用会员制,由本局40周岁以下干部职工自愿报名参加。同时。讲坛为每位会员建立个人活动档案,真实记录会员平时表现和测试成绩。个人活动档案和综合评定将作为局党组选拔任用于部和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

(本刊江西通讯员 曾勘生)

馆库新标准

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精神,以及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将各级综合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的要求,成都市政府正式印发《成都市区(市)县综合档案馆馆库面积标准》,要求在全市贯彻执行。 按照新标准。成都市区(市)县综合档案馆馆库面积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标准总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二类标准总建筑面积在3500平方米以上。同时,对库房面积、查阅室面积、展览陈列室面积、电教厅和业务及技术用房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该标准的出台得到了市长葛红林和分管副市长赵小维的大力支持。

(成都市档案局 杨 琼)

档案扑克

伴随着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湖北省南漳县档案局印制的2万副《档案法》宣传扑克牌发放到全县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县“四大家”领导手中,将《档案法》的宣传和普及与休闲娱乐融于一体,让档案和档案工作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人们茶余饭后都在玩《档案法》扑克牌,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档案法》与档案工作。从而掀起了《档案法》宣传的又一轮高潮。

由于《档案法》扑克牌知识详细,式样新颖,质量过硬,而且能在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同时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所以一经发放后,在全县立刻引起了轰动,上至机关干部下至一般群众,在业余休闲娱乐时争相玩起《档案法》扑克牌。各单位不断前来索取,各餐饮宾馆服务行业踊跃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首批印制的2万副《档案法》扑克牌在短短的几天内竟然发放一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再版工作已在进行当中。

(湖北省南漳县档案局 鲁常林 袁青龙)

7万市民参与档案知识竞赛

11月21日。由北京市档案局、北京晚报联合举办的历时3个月的2007年度北京市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举行颁奖大会。

这次竞赛活动是自《档案法》颁布以来,北京市第五次举办的档案知识竞赛,参与者来自北京、河北、河南、甘肃、江西、辽宁等15个省市,有效答题卡共计7万多份。许多市民不仅寄来答题卡,还寄来了自己梳理的法条依据,有的还附言畅谈了自己答题的感受。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在讲话中说:“本次竞赛试题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北京市实施办法》的具体法律条款。题目虽然不多,仅有50道,但每个题目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老百姓较为关心的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保护档案义务,档案违法行为的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等为切入点,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使档案工作、档案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获奖代表在发言中也纷纷表示。竞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熟悉了《档案法》,也会让更多的人自觉自愿保护好我们的档案资源,这对传播档案知识,提高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守 华)

学习 交流 研讨

10月30日,全国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档案工作交流研讨年会在大连召开。会议研讨的重点是加强城市国家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及推进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