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文学教学

语言文学教学

时间:2022-04-28 03:22:57

语言文学教学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1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载体之一,课堂教学更是离不开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美、生动、亲切、中肯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感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而艰涩、呆板、生硬、含糊的教学语言却只能让学生感到昏昏欲睡,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呢?总结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启发引导,忌一味灌输。

启发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能将他们引进知识的殿堂。一味灌输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堂灌”,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辛辛苦苦“满堂灌”是“授人以鱼”,授人鱼只能供一饭之需;启发引导是“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则能终生受益。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教学中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就必须创造“愤”“悱”的情景。运用励志,明理,激情,设疑,任务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讲授“说话基本训练”时,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我给学生讲了民间故事“三个画师”。第一个画师采用写实画法:画的国王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和真实的国王一模一样。国王不高兴把他给杀了。第二个画师一看出了人命,就采用了美化画法:他画的国王英武健壮,威风凛凛,和国王一点也不像。国王也把他给杀了。我看到此时学生已睁大眼睛、竖起了耳朵,就采用设疑方法,幽默地说:“第三个画师如何才能保命,同学们赶快给他支招。”一时间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十分热烈,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替第三个画师想了好几条给国王画像的两全之计。这时我又因势利导,进一步设疑:第三个画师为什么能够保命,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瞬间,教室里再次掀起讨论发言的热潮。

二、创新求变,忌因循守旧。

教学语言的干巴、陈旧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必须创新求变。

首先要变干巴枯燥为生动有趣,因为生动有趣的语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饮甘露。以寓言、故事、谚语、俗话等来辅助教学,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听课过程中,自然引发了啜饮知识清泉的欲望。例如讲专业技能在求职面试中的重要性时,我给学生讲了日本电器大王松下幸之助的求职经历,并把俗话“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稍加调整,变为“没有金钢钻,就揽不到瓷器活”作为结语,学生听得很入神。

其次是变陈旧落后为新颖活跃。使用陈旧落后的语言,是教师在知识上落伍、在行动上与时代脱节的表现,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但有些陈旧的语言稍加变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讲授《海洋与生命》一文,针对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的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我把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弹琵琶,变贬为褒。提出保护渔业资源,世界各国都应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制度,学生听了先是惊讶万分,后恍然大悟,笑声一片。

三、正确规范,忌辞不达意。

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科学规范的学习方法,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谙熟教材,精心备课,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做到懂、透、化。懂就是要知其然,透就是要知其所以然,化就是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所谓有备无患,方能妙语连珠。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无论是讲课所使用的导语、阐述语、提问语、过渡语、总结语,还是平时的辅导和答疑,所使用的语言,都尽量做到中肯、确切,不含糊其词,更不能信口开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严是为了学生,爱也是为了学生,那就应该多多使用富有感染力的爱的语言,把我们的师爱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陈国琴,葛晓曦,山东临沂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2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汉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用语。是在规定时间内,依据教学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最终为达到某一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也是汉语言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样,汉语言教学语言也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汉语言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的重任,要求汉语言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因此,汉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这也决定了汉语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决定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特点,依据学科和教授对象不同:既要严谨规范有科学性、学科性和教育性,又要不乏幽默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可接受性。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顺利地接受知识,还有利于汉语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并建立威信。

2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具有的风格类型

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风格由一般语言、文学语言和态势语言三个要素决定,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创性。每个汉语言教师因个体在性格、知识和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那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类型一般有哪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制约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主客观因素来看,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大体分为:质朴型、情感型、典雅型、通俗易懂型、机智幽默型等;按照姚鼐的分法,有优美型、阳刚壮美型和刚柔并济型;笼统地说,还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除了这些分类法,依照汉语言教师自身性格不同来分类,大体又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风格。一般性格活泼的汉语言教师所采用教学语言的风格是外向型,其特点是:声音洪亮、语速偏快、感情充沛、幽默风趣;性格偏于内向的汉语言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是内向型风格,其特征是:音调适中、语速较慢、庄重典雅、朴实无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一般来说,外向型教学风格,由于教师音调较高、语速较快、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较为丰富,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较高。长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汉语言教师输送信息速度较快,信息量过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时大脑来不及反应,造成知识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严重导致接受信息的障碍。教育的学生容易草率思考问题,不能细致周全掌握知识要点。内向型语言风格,教师往往音调较低、语速较慢、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单一或缺乏,但能细致周密教授每个知识点,学生容易接受消化全部知识,不容易出现积压和疏漏。教育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周密,考虑问题周全。不利影响是学生长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习,因教师讲解较慢,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学生会有瞌睡发困之感。可见,不同的语言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每种教学语言风格各有利弊。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语言风格,应根据学科不同、教授对象不同,进行灵活调整。高效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轻松顺利接受知识。

3实现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和途径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语言。一般具有规范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几个特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艺术化效果,应掌握如下方法和途径。

3.1实现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

(1)注意课堂语言的声调语速和韵律节奏。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所采用的语速语调和韵律节奏也会不同。适中的语速语调和韵律节奏作用于学生,能引起学生共鸣。

(2)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充分发挥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在教学语言艺术化的课堂中,教师衣着整洁,面部表情和手势丰富,针对不同学科和内容,充满感情地运用丰富适当的词汇和语调进行讲解,一定也会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有助于学生轻松接受课堂知识。

(3)运用修辞方法,让课堂教学语言生动起来。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引发学生联想和思考,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善于引用诗句名言,使教学语言文学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用古诗文和名言警句,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大胆穿插幽默段子、笑话和小故事的娱乐手法,使得课堂真正充满艺术魅力。但要注意分寸,不可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3.2实现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途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要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就需要汉语言教师像演员一样在平时多练基本功。

(1)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教师深入钻研,吃透教材,自会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

(2)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教师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也离不开教师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广博。还要多增加自己的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高雅情绪传染给学生。

(3)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课堂教学中就不会有高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感情,也就不会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能轻松运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有浓厚的教学兴趣和对学生的爱。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3

摘要: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必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语言时,不仅自己要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进行教学,还应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学会用准确、科学的语言来回答各种语文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的主渠道。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特别强调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精炼的语言教育人,以优美的语言感染人。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语文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需具有该学科特点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语言的简捷性和有效性,力争说话不罗嗦,少讲废话,在关键用语上“一锤定音”,不拖泥带水。当然,教学语言中仅有精炼还远远不够,还应“博采众长,去吸收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果断”,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使用语言,准确表达意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成绩的好坏,甚至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及其他素质的发展。在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他提出:“我们的语言会下意识地引导我们的思想,也会真切地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所以,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语言准确恰当地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语文教师准确使用语言进行教学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牢固地掌握语文课本知识,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4

运用肢体语言,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只占课堂时间的很少一部分,加上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效地

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来保持注意,外界因素极易对他们产生干扰。对于无意注意而言,刺激物的强度特别是相对强度是引起和保持的重要原因。在课上,教师应当注意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快慢,

突出重点,加强语气,注意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而声音一旦失去吸引的效用,肢体语言便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来讲,也是以外部的视觉声像来支持他自己的有意注意,而肢体语言是

视觉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对于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因为不会回答你的问题,你完全不必批评,可以撅着嘴,扭过头,表示很生气,这样老师显得活泼而可爱,还不会伤害学

生的自尊,相反学生还会感到内疚。不一样的表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这节课你一直是绷着脸或一直是同一个表情,那学生会觉得无趣。课堂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记忆

汉语是一种理性语言,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就注意了音、形、意结合,不借助肢体语言就能很清晰地去表达所要表达的事物,如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利用图形作文字使用,在形状上很相像(如:

“人”“月”“鱼”“日”)。指事字是用具体形象画不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指示。(如:“上”和“下”“一”“二”和“三”)。会意字是根据意义合成一个字,分为异体会意字和同体

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火”和“土”组成“灶”;“小”和“土”组成“尘”;“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人”和其他形体组

合为“保、伐”等)。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标明字的读音,所以将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可以分为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形右声、左声右形、内形外声、内声外形。汉语的构造形象

生动,只能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表达清楚,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讲话的语气语调,举止态度乃至服饰,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

流变得更加容易。

三、结语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浓缩了中华文明的景观,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态,弘扬了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积极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智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是必须加强的。

一、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价值

文言文记录的都是中国传统文萃精华,是现代汉语的根基。学生要想了解历史,评判历史,读懂中国历史泱泱文化,就要去阅读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历史知识的荟萃,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体现,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凝聚了太多古人的智慧。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属于同一个民族不同时代的语言。文言文作为语言精华的载体一点都不为过。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功利化性质浓,缺少文化内涵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文字,其中有许多特殊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而汉语多用多音节词。古代汉语的一个词有很多种意义,不同的语境其用法和意义都不一样。比如,“之”的用法在汉语中既是虚词又是实词,用法是非常多的,但在现代汉语中几乎已经不再用了,这势必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文言文中有些句式是固定的,比如,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有很大区别。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只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也就一字一句地记在书中,这种枯燥的学习方法使文言文中的灵魂之美被破坏,学生领会不到文言文中的文化精髓,从中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于程式化,泯灭文化趣味

很多节选进书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精华中的精华,这些文章选人教科书本来是让学生学习欣赏的,并从中体会出经典作品的韵味,形成传统文化底蕴,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那些现实中并不怎么运用的文言句式,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精神。但是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片面的高分数,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教学生学习文言文,失去了文言文的真正意义。现代的古文教学在内容和理法上讲究过多,但对学生的吟诵却没有重视,只是象征性地按照套路进行讲解和翻译,却没有让学生领略到其中的文化韵味。

3.教学方式陈旧,学生收获不大

很多文言文写得生动有趣,但是在学生读来却乏味至极犹如“天书”,看到文言文就头疼。对学生来讲,丧失了文言文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环境,难免会对时代久远的文言文感到生涩难懂。往往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却并没有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文言诗词的文化背景,而后逐字逐句地讲解意思,最后再对整首诗词的内容来个综合分析,教师喋喋不休,圆满结束。而此时的学生却浑浑噩噩,对文言文没有丝毫兴趣,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课堂如死水一般。

三、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异常复杂的,苏联的心理学家根据学习动机来源将学习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还有一类是外部动机,主要指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引起而产生的动机,比如奖学金等。内部动机是学习的根本,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喜欢挑战,好奇心强。而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学习动机就会随之下降,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投入文言文的学习当中。

2.提升教师的文言文水平

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这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讲解自如,才能确保学生受到正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甄别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地结合不同的文言文进行恰到好处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文言功底,还要教师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3.改变文言文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尽力利用文言文的内涵来熏陶学生。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从蒙学教育到经学教育都比较重视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的魅力,通过吟咏默诵、交流思想、记录历史、表达感情,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清清,初中语文新课改与文言文教学[D].河南大学,2011.

[2]朱晓燕,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0.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85-02

数学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包含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具有简练、抽象、清楚以及形式多样的特点。无论是符号语言还是图表语言,最终让学生理解其含义都要通过文字语言的表述,所以,这里重点阐述数学的文字语言。

一、数学文字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自然语言具有多义性,含糊不清,而数学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清楚,不存在歧义,它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与富有弹性的文学语言相比,数学语言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直线和射线”、“钝角和锐角”等,一字之差,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解”与“解方程”等。数学语言中,句子的附加成分常常作为条件,如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中的定语,定理“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中的状语,都是不可增删的条件,这就是数学特有的性质——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2.严谨性。

数学还有一副钢制的骨架——严谨的逻辑。特殊不能代替一般,部分不能代替整体,不能臆断、不能循环论证等。这些特点决定数学概念要表述准确,判断和推理要严密,叙述要合乎逻辑。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讲概念,抓住实质,准确无误;做推理,步步有据,完整周详;得规律,字斟句酌,无懈可击。不仅如此,还要对概念的定义进行解剖,对定理、法则中的关键词语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并适当辅以反例,以明确概念的内涵。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指着一张纸的四分之一处说:这是四分之一。这句话准确吗?是不是缺少一些修饰语呢?数字只是一种“表示”符号。注意我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表示”,决不能说它“是”什么。如不能指着你的手说这是“5”,而应说这是5个手指头,再如有3棵树,不能指着树说:这是3,而应说这是3棵树。所以,刚才提到的分数初步认识的四分之一正确的说法是: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或者占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等。这样的数学语言才准确、严谨、规范。再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里的“同时”、“相同”、“零除外”这些词概括得非常准确、严谨,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这些词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成立了。

3.简洁性。

数学的逻辑严谨、高度抽象必然带来数学语言的精练。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特别注意详略得当,简洁明了,凡重复的或多余的叙述应力求避免,而必须交代的事项则一定要阐述清楚,不可省略。例如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研究范围是两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应该说不能再少一个字了。再如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只有10个字,“三条”、“线段”、“围成”、“图形”再加上连接词“由”和“的”,概括得严密准确,惜字如金,没有任何多余成份。

二、如何教学数学的文字语言

1.找准每节课的核心数学语言或关键词。

数学内容是由数学语言构成的,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尽量把每一节课的数学知识提炼成一两句数学语言或一两个关键词,紧扣数学语言或关键词展开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数学知识,更能够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周长,关于周长的描述,“围成物体一周的总长,叫做这个物体的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里要凸显“一周”、“总长”。

又如,教学“面积”时,“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这里要突出“表面”和“封闭图形”,教师在教学时表述要准确、清楚,如黑板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墙壁面的大小等。

再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

),这句话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物体才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就是说,不要求学生用语言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但要能够结合具体物体把某一具体分数的含义表述完整,这样才能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某一分数表示的含义,否则就是一本糊涂账。通过这种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2.数学语言的抽象过程要清晰。

数学语言的抽象就是从众多的生活事实中舍弃非数学的,提取出共性的、共同的、数学特有的东西。提取的时候要分成两步,首先,相关的生活事实要丰富,其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数学本质的东西。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先用镜框的边线进行引入:“围成这个镜框一周木线条的总长,就叫做这个镜框的周长。”教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接着问:“什么是黑板的周长?”同样让学生一边用手比划,一边用语言描述。再接着让学生描述什么是讲桌的周长、教室里墙壁上画框的周长、窗户玻璃的周长等。最后让学生撇开这些具体的实物,用一句话来概括到底什么叫物体的周长?引导学生总结出:围成物体一周的总长度,叫做物体的周长。即先结合具体实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接着再引导学生撇开具体实物概括出纯数学语言。

3.概括时要突凸显数学语言的核心词。

语文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教学,同样数学教学中也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教学。如上述的物体的周长描述中的“围成”、“一周”、“总长”,就是周长定义的关键词,学生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凸显处理。那么,如何才能凸显这些关键词呢?

首先,举反例引出关键词,如孩子在概括周长的时候,如果没有加上“围成”这个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手画上一片树叶,并用红笔描出大半个周长,质疑学生这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引出“围成”这个词,说明“围成”是要首尾相连和封闭的。

其次,教师表述时语调要加重,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如上述周长的描述,教师在读围成物体一周的总长,叫做这个物体的周长的时候,特意把“围成”、“一周”、“总长”词语加重,便于引起学生注意。这样,物体的周长含义在学生头脑中才会印象深刻,而且清晰、明了。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7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涵养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不管是人的行为方式,还是意识思想的改变,都有很大的作用。

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培养中国未来创新人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2、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我们的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表达就有了材料。第二,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第三,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关系:第一,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第二,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第一,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串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第二,促进学生对话的生成并调控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其话题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调控。而过去,我们太注重自己对教学的把握与控制了,把教学当作表演“教案剧”的舞台,从而步入了僵化、机械化的“死胡同”,难以自拔。其实,某次语文教学只能是一个可能世界,而不是一个必然世界,正如我们的未来世界一样,站在现在的时空里所做出的判断,只能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因此,语文学习与教学是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寻找话题而展开的。生成与调控是新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把语文教学弄得有声有色。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8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传递信息,并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就必须掌握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关键词:教学语言;教学口语;表达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教师良好的表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学到知识。多年的实践表明,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传递信息,并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就必须掌握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语言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我认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结果可能就相差20倍。”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语文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在这种基础上的教学语言会使老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白,教师的语言活动要始终围绕着教育这个中心目的展开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懂得中国的文化――识字懂礼,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生活和交流的基础。面对这样一门学科,教师要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教育学生使其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依托一定的教材,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的话一定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教育语言,教师要懂得学生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来同化或者是顺应新知识的,教师要懂得教学语言需要因人而异。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话不得随意,要经过提炼,准确、规范、语义连贯。教师为人师表,教学口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所以教学口语中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普通话,虽然教学口语只是教学语言的一小部分,但却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也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教师要明白教师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思维的形成,能力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教师启发性的语言,特别是语文这样一门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科,更需要学生自己去好好思考。教师通过语言的交流,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但是这些都是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被学生接受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教师的教学口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随时做调整。教师要切记,所用的教学语言要跟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跟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教师要运用学生能听懂的话,贴近学生的语言进行讲授。

在良好的教学语言下,相信教师的教学会变得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朱新春.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杂技艺术学校)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0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产生与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其中,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美”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什么是语言美呢?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一、美在含蓄

语文课除具备与其他课程一样话语明确的共性外,语言还要委婉含蓄。当前,教改正以蓬勃之势向前发展,特别是语言教学,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讨式、谈话式的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的大门。

在教学屈原的《涉江》一文时,针对“进与不进”和流水的“淹回凝滞”,问船为什么不进?学生只能复读课文,思考的浓度就不够;如果教师把问题设置得稍微含蓄些,问“船为什么犹豫不前了?”思考的浓度就不同了,就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想到船不进是由于“水中有漩涡”“不忍离开家乡”,进而想到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说明诗人渴望拯救祖国、人民于危难之中,但又不愿与朝廷中的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不得不带着留恋和痛苦的心情离开。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思考,学生就能理解作者的痛苦,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美在幽默

幽默是语文教师的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很善于将自己的幽默带入课堂教学中。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学生每天接受许多新鲜的事物,对那些一本正经的教学已失去了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用幽默带给学生轻松,更带给学生智慧。例如,在教学凯伦・凯勒《我的老师》一文时,笔者先举了几个典型的事例,写教师对自己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用事例与人的方法,笔者把它总结为“彩线串珠”。这条彩线是表现人物品质组材的“线索”,而“珠”则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这样的总结幽默生动,学生易记易学,效果较好。

三、美在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绝不能整堂课一个腔调,否则,学生会很容易失去兴趣。如:讲文言文《口技》一课时,教师抑扬顿挫的范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口技人高超的演技,化听觉为视觉,使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学生也能在抑扬顿挫中体味当时的场景,从中不难理解口技人的精湛演技和作者精心的构想。

四、美在声情并茂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兼得尤难得。语文教师不能只作传声者,要作“表情达意”的能手,以情动人。朱自清的《春》,尤其是课文末三段实在是太美了。再加上教师充满浓清的诵读,学生无不被感染,充满“情”丝的诵读也牢牢地“系”住了学生的心。

想把教学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教学语言就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性、通俗性、精辟性和变化性。

1. 准确性。语言是由语音、语义相结合,由词汇语法组成的符号体系。语音和用词的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美”,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吐字分明、纯正流畅,切忌方言土语。这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普通话都很有好处。

2. 生动性。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要新颖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鲁迅在论述美具有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时,用农民娶老婆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形象的事例生动有趣。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如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只要很好地汲取其中的营养,必能丰富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受益匪浅。

3. 精辟性。从表达角度来说,一个语文教师口若悬河、纵横捭阖、条条是道、滔滔不绝,固然是善于驾驭语言的表现。然而,语言精辟、善于概括、富于哲理、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注重互动,则更胜一筹。课堂教学语言要少而精,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教师应做到语言精炼、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画龙点睛。

当然,我们提倡语言的简洁有力与要求语言的生动形象并无矛盾,二者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中,如果我们把“纷纷、路上、借问、牧童”四个词从原诗中删去,这样,改过的诗虽然较简洁,但失去了原诗形象丰富鲜明的特点,失去了原诗的韵味而黯然失色。当简洁时则简洁,该生动时则生动,不可走极端。

4. 通俗性。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讲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感知,并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慎用新名词、专业术语,避免因故作高深和运用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而影响教学效果。假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不注意对象,讲话晦涩难懂,那么学生也只能做“丈二和尚”。

教师只有注意教学的语言美,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知识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言表达需要技巧,讲究锤炼。既要锤炼吐字的清晰度、逻辑重音的强调,又要锤炼语调的感彩、音色的优美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阅读大量的作品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多种渠道校正自己的读音,钻研教材,提高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把甜蜜的“蜜糖”滋润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5. 变化性。任何事物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有助于发展。教学语言也不能呆板,要注意变化。讲话者的语速和语调对听话人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应掌握好语调和语速。讲课速度太快、太慢,声音太小,语调平铺直叙,弊病都很大,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像“老牛拖破车”一样,将导致学生精力涣散,降低听课的兴致,达不到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或悲、或喜的语调和语速。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10

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先深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看到桂林山之奇秀,水之清澈,深刻理解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兴趣盎然。

三、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四、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有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第三册《两个朋友》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这时候。这位教师对熊的吃人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胖子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能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六、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七、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八、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九、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十、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11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语言素质呢?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素质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它包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教学语言,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在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时写道:“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二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一名教师只有文化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职业。教师本身的素质包括:1.表达能力;2.教态;3.说好普通话的能力;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必须热爱学生。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密

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是学好中学数、理、化的基础,也是今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

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严密的,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有的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时,学生说,“相同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也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比较异同点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师不清楚,学生也就不清楚了。接下来教师一定要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可是教师没有问,学生也不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就是正方形包含在长方形中。接下来学平行四边形,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相同点是对边相等,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最重要的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没有问。为什么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认识,而不把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放在一起认识呢?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包含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又都是特殊的四边形,还可以画一个示意图。而这节课教师只讲了这三种图形都是四边形,它们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教师没有问,也没有讲。教师只有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才是完整的、科学的和严密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炼

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随意性很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复习一道判断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的题,教师出示的题目是“判断出直角”,这话很不规范、很不准确。应该说,“判断下面每个角,哪个是直角?”

有些教师就比较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语言比较精炼,没有多余的话。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问完好以后,接着说:“先拿三根小棒,围一个图形,谁愿意到前面来做?”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没有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话就比较多,语言不够精炼。问完好以后,她说:“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大家看一下,教室里来了很多领导和老师,还有校长,希望同学们就象在自己班级上课一样不要害怕,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让领导和老师们看一看,好不好?”没用的话,与这堂课的知识内容没有关系的话,请不要说,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上课的时间多么宝贵,就40分钟啊!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有启发性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带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鞠孟贤老师,在讲“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她把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间接条件,用一个非常形象的字“藏”来代替,她说:“这里还有一个条件,藏起来了,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生动的字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想自己找出来。

再如教师在讲“小数的性质”这节课中,教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说:“你们去过商店买过学习用品吗?”一句话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因为买学习用品和他们的生活太贴近了。教师接着说:“文具盒5元,圆珠笔1元6角,你们会不会写?”让学生动笔写,这样有两种不同的写法:5元,5.00元;1.6元,1.60元。教师又接着说:“同样的钱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诱人的加之亲切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全班学生都盯着教师想知道为什么。

我们听过不少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说的话很多,而且重复的话很多,多数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只有个别几个“好”学生才有发言的机会,全班学生没有动起来,所以课堂气氛沉闷。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的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让学生积极思考,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想出来,那么可以让学生前后桌讨论一下,让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课堂气氛绝不会沉闷了。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题:428÷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数学了。”“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有很多教师愿意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中等学生和差学生,这是从学习成绩来分的。但是,我们最好不要这样分,这样会伤他们自尊心的。我们不妨这样分:对学习有兴趣的,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但比较听话,老师让我学,我就学,被动学习的学生;再就是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和被动学习的学生,有时会对学习采取冷漠的态度,教师就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温暖这些冷漠的心,让他们逐渐解冻,恢复活力。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名学生正确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教师会说:“同学们,鼓励他!”全班同学会热烈的、带有节奏的鼓掌;有的老师还会用亲切的语调说:“回答得非常好!”“李聪,今天表现得真好!”我想:就这样一句话,会使这名同学全天都能愉快地学习,甚至,从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欢数学了。

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经常受到表扬,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受谴责组,责备经常不断,这些责备,开始起点作用,后来就“疲”了,成绩就持续下降。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只是在一旁静听前两组所受到的表扬与谴责,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扬,也不遭受直接的谴责,学习成绩比前两组都差。第四组为控制组,既不给予任何表扬与谴责,也不让他们听到对前两组的表扬与谴责,学习成绩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说:“奖惩都是必要的,不给予奖惩会引起学习下降,而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应该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如上课时,当你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让他回答,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还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你也要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的听课,积极的发言,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会很快地提高。

五、教学语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克服方言

有的教师一定要问:又不是语文课,数学课为什么还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呢?我省有的地区普遍有地方口语,就是平翘舌分不清。如:14,他们发“十市”。我国很早以前就提倡说普通话,这里说的普通话是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到南方一些省市听课,老师和学生们说的都是普通话,而且都很标准。我省有几个地区有地方口语,要改变家乡的面貌,首先从教师做起。教师说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发音是否准确,也标志着教师的业务水平。发音不够准确的教师,可以查字典,请教发音准确的教师,师生之间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发言时,如果发音不准,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纠正。

六、教师自然得体的教态是无声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态一般是指,教师的外表、说话的表情以及说话的语调等等。

教师的教态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要求教师表情亲切,语调适中。教师笑盈盈地面庞,亲切的目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辽源第一实验小学吴敏老师的教态就是非常自然的,她的声音也非常美,听她讲课就是一种享受。而且她和学生的感情也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敢想敢说,他们不害怕老师,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他们,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还有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陈晓梅老师,她的教态也非常自然得体。

我们也听过一些这样的课,教师板着面孔,说什么话,都是一种语调。语言没有错误,复习、新课、练习,一步是一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好象学生都在听讲,其实学生的思维已不知飞向何方了。

语言文学教学范文12

摘要:“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语言的诗化是语文教学审美个性的显现,它指的是语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文雅优美、富有情趣,教师讲解富于灵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充满诗意,通过诗化的表述使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旨趣,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去再现文旨、表述见解,从而避免语言表达的呆板、枯燥与僵化,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灵感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诗化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88-02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语言的诗化是语文教学审美个性的显现,它指的是语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文雅优美、富有情趣,教师讲解富于灵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充满诗意,通过诗化的表述使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旨趣,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去再现文旨、表述见解,从而避免语言表达的呆板、枯燥与僵化,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灵感尤为重要。考试制度变革后,如何使课文的审美性不被理性分析的逻辑化与程式化所冲淡,便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教学语言首先要规范化,但是缺乏艺术性的“讲”与“练”,只能是知识点的机械化的加工与储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不断地探索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学生乐学,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若在“讲”与“练”两个环节中适当采用诗意化的语言操作,则可缓解因过多的知识点的整合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语言的诗化一方面是“精讲”的具体体现,着重强化“讲”的质量和魅力,另一方面也使“练”更富于情趣,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运作。课文分析一般是理性的,富于严密的逻辑,而教学语言的诗化扬弃了理性语言的非情因素,使表情更为贴近学生的接受实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像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就是思想干巴巴的。”所以,讲授语言在对课文理性分析的同时,适当加以诗化的点缀,便于传达对文意的丰富理解,易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训练语言的诗化则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语言的诗化可以是以诗歌形式解析文章或进入境界,或者用抒情性浓烈的语言强化文段的重点与难点。它借助诗的押韵、节奏、抑扬和张弛来调动学生情绪,又依赖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比拟和生动的排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讲授语言的诗化要求教师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文学素养,打开思维空间,精心设计语言的表达技巧。同时,要善于抓住课堂时机、学生情绪,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有与作者、教师同频共振的情趣,进入文章意境。比如我在分析《荷塘月色》艺术特色时,随口吟出几句:月色迷蒙“用平平仄仄的脚印”“将月色溶进荷塘”“荷香便琴声般自那夜”“漂游至今一片心境”“洗濯着少年的梦呓”短短几句,再现了《荷塘月色》的美学氛围,课堂十分寂静,课后不少学生找我来索要诗稿。对文章分析的诗化表述是感性的,因此它要求渗透着教师的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只要对文章领悟得透彻,把其中的情思化为教育的灵魂,有意识地启动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达成教学语言的诗化,操作难度并不大。不但可以用诗化语言对文意切入、渲染、暗示或拓展,而且常可直接用诗化语言表述课文解析。我讲《雷雨》时,对鲁侍萍形象的局部分析是:她一面向周朴园求情见萍儿,一面又要保护大海救四凤远走他乡。眼看一个儿子打另一个儿子却不能道出真情,这是场难解难分的感情角斗,是两败俱伤的灵魂厮杀,它留给侍萍的必然是五内俱焚的巨痛和绝望,悲剧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强化。这里不仅通过分析使学生明晰了人物形象,并且借助诗的激情使学生产生了震撼。

诗化语言表达的信息必须是与原文有关联的,不能有太远的游离,而且信息的集中指向应是原文文意的再现与深化。讲《背影》时,我这样表述其影响:先生俯首凝思,父亲的背影便化作一剂又苦又涩的中药,以至几十年后的今天还闹得孩子们泪水莹莹。

讲授语言的诗化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既可在导入时用,也可在课文分析进程中用,亦可用于课堂小结;既可用来介绍背景、整理思路,也可用来表现主旨、分析人物;既可使记叙、描写充满灵气,也可使说明、议论生动形象。

不是只有讲授语言可以诗意化,平时,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思维的灵敏度,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题,体现“练”的诗化。学习《雨中登泰山》前,我出一道题“若让你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推荐这篇课文,你该如何表达呢?”学生回答的很全面,而且效果甚佳。其中一位同学写道:“人都说泰山日出气势磅薄,蔚为壮观,我道雨中泰山更有新美,别有情趣。不信,请跟李健吾先生一起到雨中登泰山。”另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从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姚鼐的泰山观日出,到杨朔的泰山赞挑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泰山敞开了自己的情怀。不同的人登泰山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来看看李健吾先生是如何发掘雨中登泰山的乐趣吧。”这两位同学的回答可以说是既切合预习提示的指令,又较好地使用了诗化的语言表述。

作为综合训练,在介绍专项知识时,若能不失时机地使用诗化的语言表述,也能使学生加深印象,过耳不忘。如在介绍“铺垫”这一创作手法时,我引入了一首打油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无锡,无锡文章数舍弟,舍弟请我教文章。学生不仅能立即将这首诗背下,而且对“铺垫”这一手法有了感性的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