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时间:2022-07-05 08:17:47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1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是在西方发起的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推动的旨改革政府的一项运动。根据电子政务的实施对象和应用范畴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划分为政府对政府(G2G)、政府对企业(G2B)和政府对公民(G2C)三种模式。在G2B模式中,政府主要通过电子化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旨在打破各政府部门的界限,实现业务相关部门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迅速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精简工作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的生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可见,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

尽管电子政务一词在我国悄然出现才不过几年,但实际上,中国电子政务已经经历了“办公自动化”、“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和现在的“三网一库”四个阶段。无论是那个发展阶段,都与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有极大的关联。在办公自动化阶段,企业也建设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且比政府更见成效,有效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建设;“三金工程”的实施,让更多的企业强制性地参与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将企业纳入到政府的监管范围之内;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触动了政府传统的办公理念,改善了其服务态度,在全社会内引起了思想上的革命;以“三网一库”为框架的电子政务,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体制改革,并为新一轮的政府信息化带来契机,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感受到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所带来的便利,极大激起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大好环境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2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期,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了政府、企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选择信息化道路是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电子化:即把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凭证、采购凭证都以一定的数据库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起来,可以随时查询。因此,它也可被称作为“数字化”的过程。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电子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得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和“拍脑袋”的管理行为,同时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第三个层面:通过对那些电子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从而起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

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中小企业而言,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观念落后,管理水平差。

中小企业目前观念中的信息化程度只能称之为办公自动化,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互联网,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中小企业的上网率还不到20%。这是许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另外,许多中小企业领导信息意识淡薄,眼光不够长远,认为信息化资金投人大,而收益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得到的,不愿拿出资金搞信息化建设。而且企业原有的管理机制、生产机制、销售渠道已运行了多年,管理、设计、生产、销售人员都已有多年的传统工作经验,一时很难转过弯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2)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生存率低、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而一套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能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实际上,它的应用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而需要调整,后续资金会要求越来越多,因此信息化所需的资金投入是中小企业的又一大难题。同时,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人与支持。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另外,为保证信息化体系的有效运转,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这又是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瓶颈。

3电子政务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国家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为企业信息化优化外部环境,引导企业信息化积极健康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搭建一个平台。让企业在这个优秀的平台上“唱戏”,来完成自己的信息化任务。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产生如下影响。

第一,电子政务的建设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利用网络为公民提供终身教育,其中就包含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国家将在一定的时间内为社会公民提供全面的培训任务。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各级政府的领导人积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这样,各级政府领导人可以为企业的领导人提供一个榜样,促进它们积极掌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且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将会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电子政务、了解电子政务,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受到良好信息素养教育的领导和员工。

第二,电子政务的建设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

电子政务的建设加速了网络的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让中小企业方便快捷地接入到网络;中国的《中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一个法律保证;中国第一份电子合同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开始向一个更深的层次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为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提供安全的保证,让企业不再担心交易的安全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自己的业务上。

4结束语

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要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立足,迫切需要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以便对包括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作出快速反应。而目前在中国积极建设的电子政务,为中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如何抓住新世纪的发展机遇,走上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是摆在中小型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借助于电子政务的“东风”,可以降低对建设资金和技术的依赖程度,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保证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丕娟.论“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2004,23(7):48-50.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2

1.1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

效率低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实现物流信息化,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且仅仅用在财务管理系统上,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计划及客户关系管理诸多方面,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在这些信息平台上都是空白的,日常的沟通联系习惯使用传统的人工模式,主要采用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沟通的时效性差。

1.2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应用范围有限根据调查得知,国外的物流企业大部分都已使用RFID、条码技术、GPS及EDI技术,并广泛使用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先进的系统,而中国的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系统应用非常少,应用范围也是很有限的。

2制约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运作模式,不同操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物流信息化标准缺少清晰的、全面的认识,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制约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2.1信息化意识淡薄根据调查得知

在美国,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方式,也是国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对国外的中小企业来说,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内容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在国内的中小物流企业中,根据调查的情况表明,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非常淡薄,不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没有把物流信息化建设放在战略高度上来全面认识,有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停留在满足企业的内部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没有进行客户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这些观念制约了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放力度及建设的效果。所以,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强化物流信息化意识,并把物流服务当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把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作为建设的重点,打破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有针对性的在物流操作流程及物流管理模式上进行改善,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2.2信息化标准缺乏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并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物流企业虽然引进了物流信息化技术,由于没有建立物流信息化的执行标准,不熟悉物流信息化的操作流程,造成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物流产业在竞争力方面的提升,并制约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3信息化技术落后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虽然投放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极大的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不能全面的进行物流信息的交流,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体现不出良好的竞争优势,不能获得快速的市场反映。中小物流企业由于信息技术落后,严重阻碍了物流运营过程中处理效率的提升,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办公自动化实现的程度,特别是在仓库管理系统、货物跟踪方面、运输管理系统及订单管理等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真正发挥物流信息化的作用,中小物流企业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4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物流信息人员掌握了信息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技术,了解企业自身运作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在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因为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比较迟,配套设施不完善,物流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物流业务的人才更是奇缺,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最明显的表现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乏掌握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化技术。物流信息管理人才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保障及关键因素,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缺乏,是物流信息化实行及推进的障碍。

3加快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立足现实,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及管理方法,依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物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统一的标准化数据的建立,利用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能够真正的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费用,降低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充分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还能节省人力资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约资源。除此之外,物流企业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及信息跟踪,对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3.2突出重点,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中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是减少物流企业之间信息障碍、降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的重要条件。首先,中小物流企业要统一信息化标准和应用准则,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及物流信息的共享;其次,努力实现物流信息国际化标准,使我国物流企业走上国际化轨道,加强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竞争方面的优势;最后,加快一些急需标准比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物流企业之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包括物流企业流程信息交换的整体架构、消息交换的模式等标准的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宣传力度。

3.3明确物流信息化需求

做好系统规划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发展情况,明确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系统规划工作,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平台,同时,物流信息化是一个深层次全方位的建设工作,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系统性及整体性,重视物流企业的长期系统规划及长远发展,把物流企业自身现实情况及将来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达到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的时候,还要进一步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明确物流信息化的需求,做好系统规划,在挑战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3.4加快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与引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真正实现信息化,关键是否有一批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物流企业要尽可能的挑选到高科技人才,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挖掘到适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是推行信息化的根本及保障,使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及深入推进,对传统的物流经营模式产生了冲击,要求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拥有精通物流信息化技术并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高科技人才,依靠高科技人才来保障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稳中求进,特别是面对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掌握物流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受规模、资金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因为缺乏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中小物流企业要非常重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物流信息人才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也显得尤其重要,中小物流企业除了在企业内部进行物流专业知识培训,还需要挑选有一定潜力具备一定能力的骨干去高校进行物流专业系统知识的提升与学习,快速推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此外,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及渠道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引进一批优秀的现代物流人才,通过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方位提升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准,积极推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稳定快速发展。

4.总结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4-a,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与信息化环境的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领域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看,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己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与信息化环境的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领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相关方面研究,可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方面上实现对信息化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开辟新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从实践上看,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是一个有利的宏观现象,在这种宏观形势带动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它给当前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思想、模式、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同时,如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把握不好,对中小企业的打击也是极具破坏性的。

就目前现状而言,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另外,实施信息化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在面临着各种外部风险的考验。因此,研究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和信息化环境将直接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风险,提高中小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率。到现在为止,关于信息化环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的研究仍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即使在西方发达的国家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多见。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l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1.1外部环境分析

1.1.1全球性挑战

我国企业级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的使用率只在3.8左右,而欧洲的使用率则在68,某些发达国家应用普及面达8O一90%;有关资料表明,美国60的小企业、8O的中型企业实现了电子商务,上述统计资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中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其差距,我国企业应加快应用信息化软件的步伐,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1.2政策及法律因素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注重考虑下列政策及法律因素。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化环境 管理理念 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4-a,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与信息化环境的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领域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看,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己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与信息化环境的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领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相关方面研究,可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方面上实现对信息化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开辟新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从实践上看,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是一个有利的宏观现象,在这种宏观形势带动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它给当前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思想、模式、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同时,如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把握不好,对中小企业的打击也是极具破坏性的。

就目前现状而言,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另外,实施信息化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在面临着各种外部风险的考验。因此,研究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和信息化环境将直接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风险,提高中小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率。到现在为止,关于信息化环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的研究仍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即使在西方发达的国家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多见。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l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1.1外部环境分析

1.1.1全球性挑战

我国企业级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的使用率只在3.8左右,而欧洲的使用率则在68,某些发达国家应用普及面达8O一90%;有关资料表明,美国60的小企业、8O的中型企业实现了电子商务,上述统计资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中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其差距,我国企业应加快应用信息化软件的步伐,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1.2政策及法律因素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注重考虑下列政策及法律因素。

1.2.2缺乏专门人才

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就整体而言。当前网络人才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两个不合理:其~,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只会造成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根据浙江省对全省506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4.67%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一、两人,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企业购买的不是终身受用的完整产品,而是需要有人来不断地维护和管理,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1.2.3管理水平落后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思想落后,个别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基础薄弱,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即使实施了信息化,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部分企业领导缺乏现代化管理观念,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1缺乏成熟的规范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关键是用各种软件提供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去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目前中国企业最缺乏成熟的规范化管理。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共同的管理问题,有着共同的管理重点,如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前或建设过程中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管理变革,那么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全面推进管理变革,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长期处于管理粗放的中小企业来说。

2.2来自观念的阻力和人的阻力

在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是信息化管理体制下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原有模式的冲突,包括观念阻力和人的阻力。

2.2.1领导层的阻力

信息化的结果是使企业管理环节更透明,营销、采购等过程中一些“暗箱操作”将不复存在,这必然要触及利益分配和一些既得利益者。

2.2.2中层干部阻力

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个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生产系统和组织结构,一些企业中层干部的利益将遭受损失。此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自身素质不足更充分显现;

2.2.3职工方面的阻力

现有的企业职工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面临对于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操作方式的不适应,甚至面临残酷的淘汰过程。

2.3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原因是,知识需要借助于信息得以传递,企业中的员工不断地把知识改造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以传递知识,并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管理有赖于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因为知识管理是企业价值观、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及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有效协调,另外,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是明显的。信息技术为知识传递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平台,也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需从现在做起,逐步完善,并且应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去。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将目光锁定在拓展市场、削减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忽视了知识财富的重要性,这将使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一方面要通过行政命令、利益诱导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企业文化的配合,通过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改进,最终使全体员工形成自愿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观念与能力。

2.4缺乏实施中的技术标准体系

2003年6月4日,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一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简称《ERP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理性的发展阶段,有利于解决ERP缺乏标准的问题。规范企业信息化技术和产品供应商的行为标准,针对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应用企业的具体需要,拟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是标准出台的背景。一方面对ERP产品的研发、服务和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为ERP厂商的研发提供了量化标准,对产品生产和实施标准进行了一定约束,一定程度上规范了ERP市场;另一方面,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进行了细分,为应用企业的ERP选型提供了需求指标体系,应用企业通过规范,不但能了解ERP应具备哪些功能,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ERP系统进行量化的评估。正如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所指出的:在该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生产力促进中12"协会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从市场应用与需求出发制定标准,成功地开创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新的标准制定模式。因此,建立实施中的技术标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3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方式,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购置的设备提供信贷担保,并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同时也可对信息化程度高、实施效果好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奖励性支持。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将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培训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引导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和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诊断、指导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领导提高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

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地方网站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3.2行业协会组织研发。并推广信息系统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既需要通用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也需要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产品。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可组织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产权和行业业务特点的信息系统,集中开发一批特色的软件产品,通过试点不断完善,成熟后加以推广;编制本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做好各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建立行业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利用现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IT企业以及专家等共同组成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体系。培训一批高水平、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为本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3.3信息系统供应商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首先要细分市场,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只考虑选用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是否是最先进的,而应将信息化建设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用户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具体业务需求自主使用。其次,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营销渠道应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提供包括产品、系统、应用及客户支持的集成方案,切实以客户为导向,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再次,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一方面信息化供应商应努力降低成本。开发费用较低的信息化系统,突破中小企业的成本约束;另一方面,把从咨询到方案设计和实施服务全过程进行简化。使集成化的、繁杂的信息化实施变得简单易用,便于操作。

3.4中小企业应着重培养信息化人才

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整个重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发达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而在国内,资金、技术和人才都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更令人堪忧。作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现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其自身的特点,信息化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3.4.1企业信息化咨询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大部分企业认为这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分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专业化服务商来开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显得重要。

中国企业在咨询方面的投入与国际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在信息化咨询方面同样如此。企业能够理解这方面的费用.但是无法接受这种费用,这显然是观念上的差距,许多企业能够为信息化的软硬件付费,却不愿意为信息化方案咨询付费。事实上,在咨询上的微小投入,也许能够带来软硬件投资的极大节约。

3.4.2信息化培训

抓好培训是信息化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要抓好培训教材工作。

1)实行全员培训。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期投入较高,并与传统的管理意识形态有着较大的冲突,通常会引起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中小企业职工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不甚了解,所以建设初期难免会有一些错误观念或抵触情绪。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培训方面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可以右业内部发行宣传材料、开展专题系列讲座,对员工进行教育,或者聘请IT企业及专家做现场操作演示,使职工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高效性。总之要让每一个员工自觉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2)企业领导层的培训。对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培训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培训让企业领导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充分而准确的理解,以便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控制好信息化的实施方向,同时要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现代化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将推动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不仅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也将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3)加强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是信息化项目顺利实施的技术保证。在系统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都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系统软硬件操作培训。实施过程中要让他们直接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熟悉各种业务的程序和范围,以便在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二次开发中发挥作用。技术骨干对软硬件系统的掌握、操作、维护与创新,直接关系着信息化项目实施运行正常与否。

4)加强业务管理层人员的培训。有计划地针对财务、物价、业务、采购、仓储、物流、生产、经营计划等业务管理人员,进行贯穿于信息化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尤其是在数据录入前的示范培训、试运行操作培训,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税收的重要来源,就业的主渠道,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等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保证。

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核心,对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它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全面创新、变革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信息化的方式已为企业所知,但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尚未着手建设。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意识薄弱或者目的不明确。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出于成本考虑,普遍认为本企业没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即便是已经初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认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仅仅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且制度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许多制度形同虚设。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企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3、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1)数据的备份问题,按照电算化相关法规中有关规定,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数据的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人分地保存。但实际执行中很多企业不能坚持定期备份,使得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2)一些会计信息化下新增的重要会计控制工作无人负责,如会计凭证审核、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等,导致凭证的处理缺乏监督,档案收集不全,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会计信息化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完全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部分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忽视会计岗位之间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互相牵制的内控基本要求,会计人员身兼多职,会计数据安全性存在威胁。企业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入企业内部财务系统,侵呑企业财产,或进行会计造假。

(4)部分企业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会计电子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或已经归档的内容不符合要求。

(5)未制定相应的会计电子档案保管制度,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企业会计信息泄密。

4、中小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专业理论的人才。目前精通会计专业理论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对会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计算机专业人员又对会计专业理论比较贫乏。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5、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仅是对手工系统的简单替代。

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功能结构了解仅限于账务处理部分,不能完全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结构与性能,造成功能使用的单一化,未发挥其应有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等作用,存在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功能。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要大力兴办中小企业社会服务机构,逐步引导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厂商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在管理、财务、法律、战略等方面给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想,树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保障的观念,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3、建立会计信息化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

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4、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信息技术水平。

地方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人员后续内容中,应加强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培养一支具备较高计算机技术水平与会计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先进实用的培训菜单,并做好深入中小企业开展会计服务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当地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保障体制研究”(2010d051)、湖北省会计学会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运用研究”(hbkj2008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报告,湖北省人大网 2008-12-10

[2] 郁玉环 陈芳德 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08(4)

[3] 张玉红.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 2008(1)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ng order theory, this paper would analyze financing from the main way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about the 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study on financing problem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not reimbursement under the one-time loan conditions is bi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under the probability of the hybrid strategy, it puts the condition formula of evolutionary game hybrid strategy model ideal game refining Nash balance.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混合博弈;中小企业;融资;均衡策略

Key wor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mixed game;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financing;equilibrium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2-03

0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前者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企业留存收益与职工集资,而后者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及风险投资等。从融资需求角度出发的“融资次序理论”[1](Myers,1984)认为,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而在外源性融资中又是先债务融资再是权益融资。但事实上,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还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且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为主[2~6],对于这一现状学者们基本达成了共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问题。当前国内学者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金融体制与改革的视角[7~9],二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10,11],三是从非对称信息的视角[12]。本文在承接前人学者的“二维”分析视角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在非对称信息博弈下银企之间的行为分析来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构建一个非对称信息下演化博弈模型,讨论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双方最优策略的概率条件以及理想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满足条件。

1 银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1 基本假设与模型 根据Nash均衡理论,将商业银行与期望融资的中小企业看成信贷市场条件下的两个交易主体,双方之间在契约约束下进行资金借贷交易,具有相互转嫁成本而提高自身获利的可能;银企双方有着利益联系,在博弈中相互影响并作出决策从而使自身收益最大,同时根据条件的具体变化自主地采取策略或行动,并通过策略的组合来实现自身的目标收益函数[13]。

按照上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行为进行决策时,进行如下假设:假设一:此博弈模型参与人是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各自都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二:中小企业与银行一方先行动,另一方能观测到其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监控成本;假设三:银行利率受到管制,对于不同贷款的中小企业采用同样的贷款利率,为防范风险,银行会采取监控与奖惩制度;

考虑到在现有的融资环境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如贷款决策、还款信用等受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影响以及银企间行为的动态性,将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间的演化博弈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在贷款申请阶段,由于信息不对称状况,企业的贷款动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甄别,银行需要通过观察它的行为采取对策,银行会产生监控成本。在银企博弈的第二阶段,企业的策略集合包括按时还贷、违约还款等。在法律约束不足的情况下,逾期违约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并且企业要依赖滚动债务融资来不断获得资金。而银行面对违约企业可选择某种概率的形式追讨、追回贷款本息,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追讨成本,企业也会面临信用风险损失。根据上述分析,银企演化博弈模型的具体构建及分析如图1所示。

若企业有一收益率为r的项目,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是依赖于向银行申请贷款A,银行的贷款利率为i(企业的项目收益率一定大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即r>i;否则就不会投资),申请贷款的成本为c1。如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观察它的行为策略后同意对贷款申请者发放贷款,且借款企业保证守信如期还款,这一过程会产生监控成本c2。那么,企业的收益为A(r-i)-c1,银行的收益为Ai-c2。

设中小企业投资后获得收益为F(F?叟A(r-i)-c1)。如企业选择不守信用,不归还贷款,若银行不追究,中小企业信用损失为L,则企业的收益为F-L,此时F=A(r-i)-c1,银行的收益为-A-c2;如银行选择追讨,银行追讨概率为P1,中小企业还款概率为P2,追讨成本为k,追讨成功后中小企业被罚款为B,则中小企业在接受还款并被罚款在条件下的收益为F-L-B,而银行获得利息收入Ai,损失追究成本支付为k,银行的收益为Ai-c2-k。在此博弈过程中,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Macleod[14](1988)和Holmstrom[15](2001)认为银企双方只有无限次的演化博弈,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获悉对方的决策信息,并作出最优判断。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判断:一次性博弈的结果是交易双方倾向于不合作,而演化博弈的结果是交易双方趋向于合作。因此,下文将讨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在非对称信息下演化博弈关系。

1.2 非对称信息下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 假设中小企业的还款概率P2就是中小企业守信的概率,那么企业的不守信的概率为1-P2,那么商业银行选择贷款时在申请阶段必须满足P2×Ai?叟(1-P2)A,即:P2?叟■。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是否贷款是由企业还款的概率决定的。当企业的还款概率P2?叟■时,银行的收益是大于零的,银行会选择贷款;当企业还款的概率P2

当然,以上分析是基于纯粹的经济人假设,没有考虑道德风险和银行的奖惩措施。如果加入信用损失风险L和惩罚风险B,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银行追讨后选择还款时的收益为:E1=P2*(F-L-B)(1)

选择不还款获得的收益为:E2=(1-P2)(Ar-c1)(2)

由于(1)存在时有F=A(r-i)-c1,联立(2)可知,若E2>E1,即有:P2

讨论1:如果不考虑信用损失风险L,讨论P2与惩罚风险B的关系:

令p(B)=■,对B求偏导数,则有:

■=?坠■=-■(3)

从(3)式可以看出:如果惩罚风险B越大,那么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就会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小。

讨论2:如果不考虑惩罚风险B,讨论P2与信用损失风险L的关系:

令P(L)=■,对L求偏导数,则有:

■=?坠■=-■(4)

从(4)式可以看出:如果信用损失风险L越大,那么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就会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小。此外,由于我国金融信用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对信用损失风险不是很重视。因此,中小企业的信用损失风险L较小,从而企业的不还款的概率就会较大;这就证明了在实际社会中,当中小企业考虑一次性贷款时,出于利己目的,选择不还款的概率大这一经济现象。

对比讨论1和讨论2的结论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中小企业选择不还款策略手段,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加大惩罚风险B,这样的方式较加大信用损失风险的方式更为有效。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追讨贷款时获得的收益为:

E3=P1*(Ai-c2-k)+(1-P1)(-A-c2)(5)

不追究贷款时获得的收益为:E4=Ai-c2(6)

由(5)和(6)可知,若E3>E4,即有P1>■,表示如果商业银行追讨贷款的收益大于不追讨贷款的收益。

令p(k)=■,对求偏导数,则有:

■=?坠■=■(7)

从(7)式可以看出:追讨的成本k越大,那商业银行选择追讨的概率就会越小。同理,若P 1

1.3 演化博弈的均衡策略分析 从上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可知,该博弈的均衡就是({不贷款,不追讨},{不还款,不还款}),这样的均衡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中小企业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国家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混合策略均衡,即({贷款,追讨},{还款,还款}),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选择贷款,中小企业在完成项目选择还款后博弈就结束。但是这样的均衡是各个参数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P2=1|P1=1}}成立时,才能使这个均衡成为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

为了达到上述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对商业银行而言,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条件为P2■,即满足在商业银行追讨的条件下选择还款。那么,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的均衡条件为:P2■(8)

2 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1)根据融资次序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外源性融资,而外源性融资渠道中大部分资金还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问题。

(2)对国内学者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从金融体制与改革的视角、宏观层面视角、非对称信息的视角三个方面分析。

(3)建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在实际社会中,当中小企业考虑一次性贷款时,出于利己目的,选择不还款的概率大的经济现象。

(4)通过非对称信息下混合策略的概率分析,本文认为: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中小企业选择不还款策略手段,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加大惩罚风险,这样的方式较加大信用损失风险的方式更为有效。

(5)提出了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理想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条件公式。

参考文献:

[1]Myers, S. C.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4(1).

[2]Horworth, C. A. Small Firms’ Dem and for Finance: A Research Note [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11(4).

[3]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7).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1).

[5]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J].金融研究,2006(4).

[6]李涛.政府管制、法治、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J].经济学,2004(4).

[7]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

[8]伍装.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软科学,2006(1).

[9]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5).

[10]胡红星,张亚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

[11]莫万贵,杨明奇.我国信贷市场的风险与效益分析——一个博弈论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12]王玥,秦学志.双重违约风险下的银企共赢信用机理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8(6).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信贷配给;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型商业银行并起环境下小微企业信贷问题――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和博弈论进行分析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1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稳定向前发展,银行只有改变以往经营模式方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开放程度的加大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承受的压力很大,很多跨国银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都受到重大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受到重大冲击。巴春玉在论文中指出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阻碍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这需要使体制弊端消除,进而改变商业银行从纵向监管模式向扁平化管理层次发展,才能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屈文洲、谢雅璐、叶玉妹等人在选择融资约束指标时借鉴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指标PIN值,研究发现:公司的投资支出与信息不对称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表明,随着信息不对称的加剧,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在提升,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与现金流敏感性呈非线性关系。平新乔、杨慕云的实证结果表明:用道德风险模型预测的信贷市场均衡,其与真实信贷市场均衡是一致的:抵押贷款的利率高于信用贷款的利率,但事后违约率,抵押贷款比信用贷款要高,即银行主要面对的不是事前信息不对称,而是事后信息不对称。冯涛等人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运用博弈论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形成的原因,并对减少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王宪全等人试图在已有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与具体措施(包括贷款承诺、贷款专业化、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建立科学的客户信息系统、第三方信息披露和金融法制建设等)相结合,形成一套涵盖贷款流程各个环节的不良贷款发生防范的可行方案。李文艳等人针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得贷款利率管制逐步放开,同时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等。马文明等人指出要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需要更新信贷管理理念、树立信贷风险意识,完善信贷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贷队伍建设等建议。彭蕴等人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信贷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监督等问题,指出应高度重视贷前调查工作、加强贷款过程监督、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信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刘双凤等人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升级银行结算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各方的沟通与协调的建议。郭红玉、黄晓薇、白新民等人采用VAR方法和情景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规模约束下和资本充足率约束下的信贷管理问题。李论、郝晓琼等人指出维系信贷资金有效运转、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高度重要性,提出明确目标客户、提高信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教育与培训来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沟通机制和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落实抵押担保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等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以往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不对称角度事前所表现的逆向选择和事后所表现的道德风险角度和博弈论角度对现今中小商业银行并起环境下小微企业信贷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得出一些对金融体系改革有帮助或者有用的建议。

一、信息不对称角度

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只有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才能达到均衡。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通过区分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方法解释这些现象。本文浅显的分析一下信贷市场上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知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现的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由于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当然缺乏知识的人也就处于了不利地位。在如今中小商业银行数量大幅增加和国家鼓励创新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取得银行信用贷款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小微企业可能为了取得银行的贷款而将不真实的公司情况反馈给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也会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做调查,通过调查的方式充分掌握该企业的信息从而确定发放贷款与否。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方只有通过发送信号的方式才能够增大商业银行借款于该企业的可能性。从当今中国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实际上也很难判断应否放贷于小微企业,虽然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一些支持措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今中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得并不那么令人满意,很多小微企业2~3年之内便倒闭,随着而来的便又是一轮新的小微制造企业购买了其厂房从而进行又一轮新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贷配给信号传递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哈耶克最早提出信息对经济机制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是如何最佳利用散布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因为配置的优劣,依赖于决策者所掌握信息的完备程度和准确性。信息不对称事前所表现出的逆向选择是一种在交易前隐瞒自己所掌握信息,或者利用对方不知情来做出有利于自己选择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为避免小微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或者银行利用小微企业对商业银行各种贷款的信息不是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相互之间的一种逆向选择行为,上述所讲到的建立一个完善的信贷配给信号传递体制十分重要。道德风险指的是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一方可能采取自私的私人行动使交易的另一方处于不利情况或风险。比如,商业银行之前可能通过传递给银行良好的信号从而获得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但是获得贷款之后便不好好经营,准备携款逃跑或者做出其他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为了预防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建立信贷体系的交易后处理机制,有利于保障双方完成信用贷款之后的利益,同时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现象。

综上所述,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主要给出两点建议:(1)建立一个完善的信贷配给信号传递体制;(2)建立完善的信贷体系的交易后处理机制。

二、博弈论角度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博弈的参与者便是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而实际上商业银行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博弈,而当小微企业在同一家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申请的时候,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博弈。这时就出现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博弈。这样来看的话,博弈的主体就会有三对,即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

表1表示商业银行采取调查和不采取调查以及小微企业认真对待信号和不认真对待向银行发信号的分别获利指数:(小微企业获利指数,商业银行获利指数);表2表示商业银行采取调查和不采取调查分别获利指数:(商业银行A获利指数,商业银行B获利指数);表3表示小微企业认真对待信号和不认真对待向银行发信号的分别获利指数:(小微企业C获利指数,小微企业D获利指数)。分析之后发现,对于表1中的博弈主体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来说,两者的最优策略是(5,5),即(调查,认真);对于表2中的博弈主体商业银行A和商业银行B来说,两者的最优策略是(5,5),即(调查,调查);对于表3中的博弈主体小微企业C和小微企业D来说,两者的最优策略是(5,5),即(认真,认真)。当然,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博弈结果对于博弈双方来说也是两者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当然,现实中也要具体看每个企业和各个商业银行之间采取不同策略所耗费的成本与获利的性价比以及各个个体不同的策略。具体的博弈以及银行应该如何建立放贷和信号对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表1、表2、表3)

三、展望

本文对于现实生活中热门的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并起环境下的信贷问题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和博弈论角度进行了浅层次的剖析和解释,从信息不对称事前所表现的逆向选择和事后所表现的道德风险两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当然,也从博弈论角度对三种情况的博弈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做参考。首先,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得到,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信贷配给信号传递机制以及完善的信贷体系交易后处理机制才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问题;其次,通过博弈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得出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信贷配给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当然,对于实际生活弈的价值需要进行具体的斟酌考虑以及三个博弈之间相互之间是否有影响都值得我们再去做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巴春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9.

[2]屈文洲,谢雅璐,叶玉妹.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6.

[3]平新乔,杨慕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3.

[4]冯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5]王宪全.试论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金融论坛,2003.3.

[6]李文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

[7]马文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3.

[8]彭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118.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7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企业简介翻译;最佳关联;读者期待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简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关联翻译理论认为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强调交际的效度。关联性的大小取决于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对企业简介的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实用性。

一、企业简介

企业简介属于信息型和呼吁型文本,其目的在于展示企业实力,给受体留下企业的良好印象以吸引潜在客户,促使其购买产品或进行合作。我们在英文企业简介翻译实践中必须对中西方企业简介的不同特点加以重视,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二、关联理论与企业简介翻译

关联理论是在语用学相关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境是心理结构,是关于世界的假设的一部分即认知环境,由关联性决定交际方可能认为哪些信息具有最佳关联性。

三、英文企业简介的翻译策略

1.根据不同的读者期待,呈现不同的信息重点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英文企业简介的翻译应根据受体的特殊需求、兴趣和接受心理、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等突出关联性强的信息。

(1)删减

中文企业简介倾向于使用空洞夸大的描述性套话罗列权威机构的认证及各种奖项,而英语企业简介充分表述真实信息,用

数字等事实说话。所以,企业英文网站的翻译有必要删减奖项、

面向国内受体的政治性表述及中文渲染夸张修辞等关联性小的

信息。

红豆集团在英文简介中删减了以下面向国内受众的政治性表述、管理模式及文化信息:

2011年7月,红豆集团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集团还积极探索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企业社会责任”的“红豆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规范。

(2)增译

针对企业的英文简介更加关注公司治理、产品服务的特点,

英文企业简介可增加目标读者更感兴趣的信息,以达到最大关联。

红豆集团在中文企业简介中突出公司的两个境外分公司和多个出口国家,而在英文企业简介中突出在柬埔寨的工业园是中国商务部首批批准的八个境外工业园之一。

中文:集团有十家子公司,其中一家为上市公司,在柬埔寨建立了11.1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拥有美国纽约、洛杉矶两个境外分公司,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文:Then Hongdou Group founded an industrial estate with an area of 11.13 square kilometers in Cambodia,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eight foreign industrial estates approved by Chinese Ministry of Commerce.

(3)调整

根据信息关联度大小,译者可相应调整译文信息的优先次序。

全聚德企业简介的首段文字:

中华著名老字号――“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在英文企业简介中被调整到最后一段。

2.充分考虑受体的认知环境和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听话人根据认知语境中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做出语境假设。不同的认知环境对话语的推理会得出不同的暗含结果。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强。

(1)删减

为获得最佳关联,减少读者不必要的处理努力,译者有必要对关联性弱的信息做出删减。

全聚德企业简介中删减了以下两段文字信息:

全聚德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秉承总理对全聚德“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发扬“想事干事干成事,创业创新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体制、机制、营销、管理、科技、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

“全聚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她正在向着“中国第一餐饮,世界一流美食,国际知名品牌”的宏伟愿景而奋勇前进!

(2)增译

由于认知环境不同,接受语听众缺少原文某个概念所承载的语境信息,因此译者有时有必要使隐含意义明晰化。

Gutt认为最佳关联这一概念本身就涵盖了翻译的忠实性这一标准,正如Sperber和Wilson在解释性运用中指出:译者保证其译文是对源语在关联方面的忠实再现。由于原语与受体的认知环境有所差异,译者的任务在于分析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以受体认知环境能接受的方式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通过以上关联理论对企业简介翻译的分析可以看出,关联理论赋予了译者很大的灵活度,关联理论对企业简介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及强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协同理论;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策略

1 引 言

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小企业一般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亦超过了50%,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出口、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价值增值带来真正的促进作用,刘凤琴等(2004)通过对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增值关系的典型调查,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增值的相关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信息化水平落后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政府、IT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开始积极关注,信息化环境较以前有了较大不同,由政府、IT企业、联盟企业、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组成了异常复杂的环境,企业决策和影响因素有了较大变化。因此,理解和分析当前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环境对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找到更好的信息化策略与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协同理论及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意义

2. 1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理论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指关于“合作的科学”。创始人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协同理论研究各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远离平衡时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从无序态转变为有序态的共同规律。在这种转变中,时间结构或空间结构在宏观尺度上以自组织的形式产生出来。由于系统的有序与无序都是由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决定的,因此,处于某一种状态的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状态,即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

2. 2协同理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意义

协同理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宏观上是无序的。中小企业在宏观上表现为无序的结构和状态,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管理基础、起源、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基础、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信息化难以标准化和格式化,表现出明显的无规律性和无序特征。

(2) 协同导致有序是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理论。虽然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宏观上表现是无序的,但在微观上又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其有序是由于协同而导致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协作组织内各企业、中小企业与IT技术与服务企业之间通过共同的利益或者契约等形成协同一致的状态,从而表现出有序特征。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3. 1信息化环境的构成

环境是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事物必然受到环境的约束和影响。信息化环境是由多主体组成的,由于各个主体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环境是复杂的。根据企业生存环境的特点,将企业信息化环境分为:政府、IT企业、行业、竞争对手、供应链(主体企业)、金融、企业自身等环境要素。信息化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路径的不同选择。

3. 2一般环境要素分析

(1) 政府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对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的政令性指导、地区的信息化政策和样板工程等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政府环境。一般情况下,政府态度积极、措施得力、政策到位,则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就高一些。

(2) IT企业环境。IT企业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投资等方面的期望值不同,加上信息人才少、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此类企业实施信息化难度较大,且IT企业对此类企业实施信息化利润薄弱,因此开始并不是很关注中小企业。但是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逐步饱和,IT企业开始将重点转移到中小企业,以规模效益取代边际效益。当前诸如SAP、IBM等大型IT企业都推出了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很多IT企业还通过结成联盟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这就构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IT企业环境,该环境发展越好、越规范,则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就越佳。

(3) 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就是中小企业所在行业整体形成的信息化现状、格局、信息化市场、信息化深度和广度等综合环境。

(4) 企业自身环境。企业自身环境就是由企业的起源、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等共同组成的环境。

(5) 竞争对手环境。竞争对手所构成的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反向的,即竞争对手越强,则对企业的压力越大。竞争对手信息化情况对企业信息化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6) 供应链(主体企业)环境。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供应链的非核心位置,供应链核心企业(或者主体企业)对其信息化需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主体企业要求链中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进行EDI信息交换、网上结算等,供应链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操作方式等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选型和技术取向。

4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矛盾及关键问题

4. 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矛盾

(1) 共性服务与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中小企业极具个性化特征,而一般软件只针对基本的共性需求而设计,且系统的个性化需要成本较大,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样就必然导致企业的个性需求和共性服务间的矛盾。

(2) 实用性与超前性、先进性的矛盾。现在企业都相当重视实用性,希望通过信息化来解决管理和效率的问题,这很容易导致企业比较关注目前的效用,强调对手工操作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从而缺乏战略意识,给进一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3)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与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能与管理有机结合。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规范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基础数据没有积累或不能很好地共享,难以实施科学管理,导致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另外,信息化往往带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如果没有强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就容易出现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尤其是人为阻力。

(4) 系统规范化与管理不规范间的矛盾。中小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比如企业作两套账等,从而出现系统的刚性和管理的柔性间的矛盾。

(5) 信息化高技术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IT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信息化作为高技术项目,要求在资金、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协调作用。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的通常在2%~3%;81%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的IT技术人员。这说明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导致信息化投入不足,并且企业中IT人才短缺,这和信息化的要求差别甚大。

4. 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及趋势分析

(1) 信息化主体间的界面处理是关键问题之一。信息化涉及的主体很多,包括政府、ASP(电信等)、IT咨询方、硬件提供方、软件提供方、企业自身等,多主体间的沟通和协作难度很大,主体间组织和人的“兼容”以及设备与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好坏决定了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效果。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渠道(即良好的界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2) 信息化产品要经济实用并具有创新性。中小企业IT建设越来越具有灵活、创新、实用和理性等趋势,用户需要的是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整合创新。由于在规模、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一般比较谨慎,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必须经济适用,去掉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减少在信息化投资方面的浪费,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中小企业的认可。

(3) 降低系统使用的难度。信息化需要一定的IT技术基础和人才,而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基础和储备一般较差,所以,信息化应尽量简单并体现一定的“傻瓜”化,包括软硬件安装、维护和使用等。

(4) 需要系统性、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企业性质、规模、运营模式、内部流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是标准化的,在抽象企业共性需求的同时要尽量满足其个性需求。但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绝对不是大企业信息化的简化版。中小企业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尤其需要整合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产品。

(5) 中小企业的IT建设将从传统的财务管理为核心向协同办公过渡,与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等进行整合,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成分将逐步减退,对于IT建设方案的选择也将更趋于理性。

5 主要协同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5.1主要协同因素分析

(1) 不同目标间的协同。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信息化不能离开企业的整体运行环境进行。信息化必须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优化企业运行环境和效率,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而信息化项目在保证信息安全、完整、快速、保密的同时,必须注意信息化成本和收益间的平衡。

(2) 各种环境因素的协同。各信息化要素间分工合作,形成中小企业信息化产业链。如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优良的网络和渠道资源等;而IT服务企业在把握中小企业需求和内部流程特点以及系统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运营商与IT服务企业合作,对运营商而言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对IT服务企业而言,有助于解决方案的推广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等。

(3) 推式信息服务与拉式信息服务的协同。推式服务就是由IT技术与服务企业或者政府、供应链主体企业等发起的,而拉式信息服务是由中小企业提出和推动的。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存在拉式和推式共同作用的情况,如政府推动的信息化工程等。而由企业自身提出的拉式信息服务应该是主流和具有决定性的动力来源。

5. 2信息化模式选择

(1) 集成化平台服务模式。该模式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进行的,主要针对企业应用中的公共需求而设计开发的综合应用系统,一般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B/S)设计。该系统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管理、财物管理、人事管理等一些共性管理系统。如“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企业信息化研发推广中心”就是一个例子。企业只须登录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即可免费下载系统使用。或者在平台上进行注册,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使用。

(2) 联合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模式就是由若干家企业联合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共同承担开发和设计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投资的一种信息化模式。当前联合体现为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联合和需求方联合等形式。

(3) 一对一服务模式。就是针对单独的中小企业而进行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中小企业会购买或者定制一些软件,该模式费用最高,但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情况最好。

6 结 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创新、扩展市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必须注重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务实和创新,研制和开发符合不同背景和基础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尤其是建立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联盟),改变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独立地购买设备、软件、服务等信息化方式给他们带来的信息化恐惧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能力也是关键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晓东.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建议[J]. 中国中小企业,2000,(6):19-20.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经营模式;社区银行

一、引 言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和适应要素禀赋特点的发展模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占全国企业数总量99%以上的中小企业,其产值已占到我国GDP的近60%,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就业机会、造就市场机制、稳定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有的作用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1]。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经济赶超战略却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2]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融资方面普遍面临“不公平的待遇”。从资金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来看,占我国企业总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一直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难,学界已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比如,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金融压抑[3],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和规模问题[4],政府作用的发挥问题和企业所有制歧视问题[5],以及银行的垄断结构与经济中的摩擦因素过多和信息不对称问题[6]等等。尽管这些研究对于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就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总的来讲,这些重要研究大都是集中于在我国现有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下解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从金融制度的内生性来讲,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逻辑起点理应落脚于企业的融资需求[7],但是,就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质而言,其实就是要通过金融系统的一定安排使得能够高效率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能够顺利地获得资金这种资源,从而优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8]。基于此,和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不同,本文试图从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定位的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形成的原因给出新的解释,并提出通过发展社区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建议。

二、信息类型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定位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是具有信息生产优势并依赖于信息生产进行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经济组织。从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信息就其基本属性或特征主要有两类,一类称为“硬信息”,另一类则称之为“软信息”。所谓“硬信息”就是能够数量化、容易储存和以非人员方式进行传递,而且其内容独立于信息收集过程的信息,如财务报表信息、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信息、信用评分等级档案等等。而“软信息”则不同,它很难以数量化的方式传递(传递要以文本的方式进行,如意见、观点、传闻、经济计划、未来的管理规划和市场评论等),信息收集过程也必须通过专人亲自收集而不能委托他人来,而且信息收集人本身就是信息内容的一部分,甚至还是信息的使用人或以此信息进行经营决策的人[9]。正因为经济信息存在“硬信息”与“软信息”之分,一些研究企业组织的文献就认为,分析信息的类型有助于解释企业的经营领域与市场定位。StEin[10]的研究表明,如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流对于其产品生产至关重要(如银行业),那么,企业可获取的信息类型特征就决定了企业是否在某一市场领域进行专业化经营。他的研究还表明,如果“软信息”不容易收集而且在组织内部不容易传递,采取分散化的经营方式对小银行更有吸引力,而在信息容易“硬化”和传递的情况下,采取集权化的经营方式对大银行更有吸引力。可见,如果银行在收集处理“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那么银行会定位于提供关系型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以进行分散化经营;如果银行在收集处理“硬信息”方面有优势,那么在经营取向上,银行会定位于提供交易型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以进行集权化经营。所谓关系型银行业务则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在获取特定客户专有信息上进行投资,并对这样的投资从与同一客户长期和/或多产品的多重互动方面进行盈利性评估之后提供的金融服务[11]。而交易型银行业务(注: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看,很少有文献对交易型银行业务进行明确的界定,往往是通过与关系型银行业务的对比来说明;也许这是由于交易型银行业务是当今主流的银行业务模式的缘故。此外,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交易型/关系型借贷、交易型/关系型融资和交易型/关系型银行业务没有做太多的区分,而经常交替使用。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银行业而言,交易型/关系型融资则是交易型/关系型银行业务的一个核心内容。)的经营模式,就是主要提供高度标化的金融产品,如金融中介服务、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其经营活动依赖于可靠的和容易获得的“硬信息”,在信息管理方面对人力投入要求也很低的一种经营模式[12]。

从交易型银行业务的特点来看,Scott E.HEin et al.[12]认为,该经营模式大量使用信用评分模型来对客户的金融需求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策(注:当然,该经营模式也大量根据客户的可抵押资产、可质押资产和财务报表进行经营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往往由上级主管集中作出;在服务对象取向方面,交易型银行业务模式对可带来巨大利润的大客户实行优惠利率,而对小客户则降低服务水平并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用;此外,交易型银行业务模式注重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从而使得银行资产规模的膨胀和管理层级的增加(注:这与关系型银行业务模式在具体经营中更多地依赖于掌握客户“软信息”的人员做出是否提供金融服务的决策,注重经营决策的当地化,委托环节很少的经营特点有很大的不同(Scott E.HEIn et al.,2005)。很显然,依赖于“硬信息”经营的管理层级较多的大银行在关系型借贷市场上就不具有效率优势[10]。一方面,关系型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要求银行在长期中通过最大化与其客户关系所产生的总体利益来增加其收益,而不是寻求从单一的产品或单笔交易中获取最大利益[13];另一方面,即便是开展关系型银行业务并能够从中获利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中介机构获得的是私人信息,而不是唾手可得的公众信息;信息通常是通过与借款人多样化的交往,如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来收集;获得信息后保密,使其仍然是私人的[14]。这就需要银行与其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多产品、多渠道、长期的业务往来以获取和垄断客户的专有信息。就此而言,以提供交易型银行业务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对“软信息”丰富而“硬信息”缺乏的金融需求主体产生排斥,也就具有经济意义上的逻辑基础或必然性。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成因:交易型银行业务模式主导的商业银行体系

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在理论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我们认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不能够简单归结于中小企业这一需求方面,事实上,商业银行这一供给方面在经营模式上也导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和存续。因为,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可能性不外两种,一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二是有信息传递渠道但对信息有特殊要求而阻碍了信息的传递。于是,从金融需求方看,中小企业的确普遍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和信用评分等级不高的问题,而且在财产方面,特别是固定资产比较少,固定资产抵押质量也不高,确实很难生产并提供主流商业银行所要求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但主流商业银行所需要的这种信息只是信息中的一种,即“硬信息”。可见,这种类型的信息不对称实质上是由于信息不合要求即信息不能够“硬化”所致。实际上,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生产了大量经济信息,只不过这些信息主要是“软信息”而已(注: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管理层级少,而且公司治理结构相对简单,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和传递的信息偏重于“软信息”。参见(彭建刚、向实,2007)。)但是,如果这类信息因为缺少相应的信息传递渠道与机制,也不能传递到商业银行。换句话说,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够有效收集处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软信息”,也将在金融供求双方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见,这种类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是由于金融供给方即商业银行不能够收集和处理、或不具有收集处理这类信息的成本优势所致。

由此可见,在中小企业虽然不能够或者很难提供“硬信息”,但却能够提供大量“软信息”的现实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无疑需要建立起收集、传递和处理"软信息"的相应渠道和机制。刘曼红[8]认为,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显然需具备三个条件(注:虽然刘曼红教授在其着作中,归纳出上述三个条件是为进一步论证天使投资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本文认为,该三个条件同样适用于论证以提供关系型银行业务的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即一要具有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天然优势,并能主动去承担更大风险,获得更高回报;二要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避免这种融资的“零售业务”劣势;三要能够给融资企业带来诸如管理、法律方面的帮助。不难看出,这三个条件隐含着资金供给者与中小企业之间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中小企业的“软信息”也能够较好地被资金供给者所掌握并加以运用。但这些“软信息”的收集处理与鉴别,则需要资金供给者通过与中小企业长期的多次合作才能完成。这对于实施关系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银行而言,不但收集、传递和处理这样的“软信息”,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而且上述三个条件也是关系型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本来就具有的特征。

但是,从我国金融供给体系的经营模式来看,仍然缺乏以“软信息”进行经营决策为特征的关系型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基本上还是以“硬信息”作为经营决策的交易型银行业务经营模式为主体。作为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无疑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足够真实可靠的“硬信息”。虽然民间金融组织在资金供给中广泛而充分地运用了资金需求者的“软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但却一直处于地下金融状态而不被官方承认。从主导我国金融系统的商业银行体系来看,在经营过程中,尽管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中出现了关系型融资的特征端倪[15]。但是“硬信息”的提供程度依然是商业银行衡量所有企业能否获得融资支持和能否获得多大融资支持的一个重要指标(注:调查研究表明,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大都是以大量的抵押、担保或增加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为前提的。参见辛树人和向珂(2004)。[17])。这样,一方面,在因“硬信息”缺乏导致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便会被迫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而不是提高利率来平衡供求[16],这就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18];此外,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越小,贷款的交易成本越大”,银行从中获利就比较小,银行自然希望每笔授信都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加上银行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银行更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6]。于是,在这样的融资技术下,如果中小企业要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便要承担较多的信息生产任务,不仅要提供财务报表或财产担保,并且这些信息还需要通过第三方的外部审计才能合格[19]。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具有较高的难度并支付很高的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形成,在金融需求主体方面是由于他们不能够向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硬信息”,在金融供给方面是由于金融机构实行的是交易型融资经营模式,而不是关系型融资经营模式。

四、解困出路:发展社区银行

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不同,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关系型银行业务为核心。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社区银行能够获得作为中小企业关系银行的一系列租金,如垄断租金、政策性诱导租金、业务扩展关联租金、声誉租金和信息租金[20]。这些租金激励着社区银行去收集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甚至是从不同角度去接触企业、企业主、供应商、客户、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并通过提供其他服务来积累和掌握申请贷款的企业“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运用于未来信贷合同的设计和调整当中,从而控制融资风险和削减银行贷款决策的信息成本。许多研究也表明,作为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的社区银行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比较优势。比如,Berge,et al.[21-22]通过对49个国家社区银行与经济增长在1993~2000年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就发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社区银行都能够有效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社区银行能够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社区银行在信息生产的有效性和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有效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第一,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在系统上的同构性(注:一般而言,人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而且对外部激励具有相同的响应的系统称为同构系统,于是两个系统也就具有了功能等价性(参见彭建刚、向实,2007)。简言之,两种事务之间具有相同的或者说是相类似的系统结构便具有了同构性。)为信息生产、和处理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保障。除了资产规模可能相当甚至远大于中小企业外,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同构对应关系还表现在:经营地域都局限于一地,公司治理结构都比较简单,组织结构通常都是单一建制,内部管理层级都比较精简、委托层次少,而且在基层与高层之间具有很强的信息联系。于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和传递的信息偏重于“软信息”中小企业[19],与同样适宜开展以“软信息”为基础的关系型银行业务的社区银行,在信息交流与传递方面便减少了因信息失真而带来的干扰,从而弱化了 第二,从投融资双方对信息生产与使用的角度讲,社区银行与当地中小企业也存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持续进行交换信息的激励。一方面,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增长期的企业和在进行研发的企业,将不愿意向外界透露的信息向社区银行提供,而不必担心提供关系型金融服务的这一关系银行向其竞争对手公布;另一方面,社区银行也有动力为信息收集而投资,并把获得的企业专有信息保存在企业内部而不向外界透露,以供自己反复使用,这样既避免了因金融市场的“双听众”信号问题将信息外泄给竞争对手而产生“搭便车”问题[23],又降低了单位贷款发放的信息成本。此外,社区银行与当地中小企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充分的信息交流,也容易增进双方的信任关系,双方都愿意遵守各自在合同中所做的承诺,也减少了监督成本[24]。很显然,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既能在长期中深化社区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及其业主资信的掌握、对违约概率做出正确的估计,又能够在长期中将信息收集成本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还能对贷款的用途进行全程监控[25],从而增强了信贷市场的有效性。

第三,与大银行相比,社区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一,作为典型的在某地域集中经营的小银行[26],社区银行总部与客户的距离较近,其经营管理者一般也是当地人士[27],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地缘人缘关系,了解本地域内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其二,较少的科层组织和委托链条,不但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审批中间环节少、决策更迅速,从而更适宜开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短、频、快”小额信贷业务;也使信贷人员不但不会不努力收集客户的“硬信息”与“软信息”,而且更不容易隐瞒劣质信贷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数量与质量。其三,社区银行往往基于“软信息”(如借款人的个人品德、管理能力,与借款人的关系强度)进行贷款合同条款的设计与发放[28],而不苛求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硬信息”。

总之,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角度看,现有商业银行以依赖于“硬信息”的交易型融资经营模式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形成与存续,而发展关系型融资经营模式的社区银行则是解围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有效出路。在我国已经把发展社区银行提上议事日程的情况下,我们相信,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将会逐渐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 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改革[A].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 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J].金融研究,2001(11):47-53.

[4] 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63-70.

[5] 徐滇庆.民营银行二百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7] 刘新华,线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5(2):105-111.

[8] 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Petersen M A. Information:hard and soft, preliminary and incomplete[R].2004.

[10] StEin J C.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 decentralized versus hierarchical firm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891-1921.

[11] Boot A W A. Relationship banking: what do we know?[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0,9: 7-25.

[12] HEIn S E,Koch T W, MacDonald S S. On the uniqueness of community bank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Economic Review ,2005,First Quarter:15-36.

[13] Moriarty R T, Kimball R C, Gay J H.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banking relationship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3,Spring,3-15.

[14] Berger A N. The “Big Picture” of relationship finance[A].in “Business Access to Capital and Credit”[C].(BlantonJ L.Williams A, Rhine S L.Eds.),Federal Reserve System Research Conference,1999,390-400.

[15] 周好文,李辉.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及理论释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96-101.

[16] Stiglitz J E,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17] 辛树人,向珂.中小企业金融制度的缺陷分析及矫正点选择[J].金融研究,2004(7):66-72.

[18] 翟建宏,高明华.中小企业贷款与社区银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50-52.

[19] 彭建刚,向实.基于关系型借贷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选择一致的力量诠释[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6):9-17.

[20] 何韧.论银行关系借贷的价值与风险[J].财经论丛,2005(3):71-75.

[21] Berger. et al.,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105, 2003,August.

[22] Berger.et al.,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whither the community bank?[R]. Conferenc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2003,March 13-14.

[23] Bhattacharya S, Chiesa G.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research incentive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5,4:328-357.

[24] 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5] Thomas M. Hoenig, community banks and the federal reserv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2003,March 14.

[26] William R. Emmons,R.et al. Reducing the risk at community banks: is it size or geographic persification that matters? [R].Preliminary Draft, 2002,November.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11

内容摘要:企业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西部地区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国际化发展问题。本文从新企业国际化理论的企业集群、基础资源、组织学习和信息技术等角度,对西部地区企业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企业国际化理论 西部地区 企业国际化

西部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无法回避的困难,在西部地区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需要借助相关理论为其发展理清形势、指导实践。本文期望通过对近年来新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梳理,从理论上对这些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国际化行为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实践中,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投资、贸易等国际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新企业国际化理论综述

传统理论在解释企业国际化时都以成熟的大型跨国公司及其国际业务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跨国公司要确保海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必须具备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各种独特优势,这是所有跨国公司对外经济扩展行为的出发点;而中小企业在所有权、独立性、管理风格、经营规模与范围方面都不同于大型跨国公司,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传统跨国公司所拥有的能力、市场力量和其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然而在过去的10多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不久就活跃在全球市场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这种现象展示了一种企业迅速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特殊现象。对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的海外扩张。对上述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把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梳理,称其为新企业国际化理论。具体如下:

网络模型理论。网络观点认为,企业的国际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网络关系的过程。企业国际化行为特征是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分销商及政府的关系函数。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开展和深入,企业关系网络的不同组成部分间关系的强度与数量也会随之改变。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与国外对应企业建立并保持关系,从而培育自己的网络能力。因此,为了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小企业需要处在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网络组织环境中,与其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及政府组织建立并保持持续、动态的联系。通过与新市场上的外国企业建立关系、与国外已有的网络加强协作、完善自己在不同国家网络中的地位,这三种方式来培育自己的网络能力,实现国际化经营。

资源基础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能够赢利,是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独特性,这类资源存在于企业内部,为企业所独有,很难模仿。企业利用这些独特性的资源或能力建立或实施自己的战略。因此,企业确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时就会受到企业特有资源的影响。巴尼把企业资源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三类。物质资本指的是土地、投入的原材料和其他稀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本则是指员工的经历、培训情况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组织资本指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的运营结构以及与相关公司的关系等。

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企业国际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家精神理论是建立在企业家精神的资源基础观之上的,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利用资源的差异性去帮助企业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创造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不仅要具有完备的相关产品和市场的知识,还要了解国外丰富的制度、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经验知识,更要重视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时机与超前行动的重要性,企业家具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才是推动企业跳跃式和快速国际化的根本动力。由于大企业或者跨国公司拥有能力、市场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但企业家精神在大型跨国企业中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不具备这些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学习视角的国际化理论。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企业在创立以前可以通过先天学习、经验学习和移植学习获取国外市场的经验知识,再通过模仿学习、寻找/注意获得国外市场的客观知识。组织学习理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知识获取视角,可以使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并进行国际化。

信息和知识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外国市场的信息和知识的匮乏,给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障碍。随着Internet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中小企业接近目标顾客,克服心理、运作、组织和产品(市场)障碍, 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门槛;有助于小企业和大企业拥有平等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降低中小企业的销售和服务成本,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有助于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企业合作联盟,实施有效的全球化战略。

西部地区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2008年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9.5个百分点。此外,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79.8%,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增速最快的。然而,从近几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情况比较看出,西部地区企业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4%左右,东部地区占90%以上,中部占4%。再从利用外资方面来看, 2007年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全国的3.4% ,东部沿海地区占90.1%,中部占6.5% ;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200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多为东部及中部地区的企业,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少之又少,并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四个省区,大部分省市区排名都比较靠后(见表1)。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与东部地区同类企业发展相比,西部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程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少、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西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西部大多数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信用度不高,经营风险大,因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使得资金不足成为西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在技术方面,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多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单一加工,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不进行产品的延伸和开发,利润空间狭小;在人才方面,缺少专业的外贸人才和营销人才,大部分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有关知识和经验的系统培训。

西部地区企业的地理位置严重制约西部企业国际化发展。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物流功能较弱,运输费用高导致出口企业产品成本优势不明显。运输成本高是造成成本上升的―个主要因素,影响了西部企业的总成本,这与沿海同行业企业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另外,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还仅限于传统的运输、仓储、报关、装卸等物流活动,与近来才在西部出现的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无法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物流保障。

西部地区企业对国际市场信息的了解不对称。大多数西部企业实力有限,不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国际市场各种复杂信息的能力。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但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环境调查,科学的项目论证及投资前景的预测,而且需要分析各项经济活动的相关因素,预期的收益及潜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这些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必须依托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咨询、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而目前在西部地区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咨询、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较少,这无疑加大了西部地区企业“走出去”的难度。

西部地区企业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在西部地区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对数量,资源和经验的缺乏使得西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仍然被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所困扰。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确立其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独特竞争优势,将有助于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标。

采取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在西部地区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对数量,中小企业在各省区均占到全省企业单位数的90%以上,因此,西部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单个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比较劣势,西部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中间体组织,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快捷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的便利条件,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专业化分工协作使企业灵活机动,反应迅捷,更具有国际化发展的竞争优势。“集群效应”还能促进西部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其差异化优势。同时,由于产业集中化程度高,集群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往往能够在价格、质量和交货期上施加相当大的影响,有着很强的谈判能力。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首先西部地区企业要采取集群式发展模式,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追上东部地区并同时迎接世界性的挑战。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新企业国际化理论中的资源基础论里提到的资源应用到自然资源。虽然西部地理位置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劣势,企业内部资源的可利用性也很差,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西部地区各省市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利用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研制龙头产品。实现资源的资本化,同时通过吸收高级生产要素。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最终形成地区主导产业,从而有利于这些产业中企业的国际化。

组织学习理论为西部地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有关知识获取的视角。西部地区企业中的大部分从业者业务素质偏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再加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环境、个人收入水平等存在很大差距,导致我国人才流动现象严重,使得西部地区企业在知识获取上存在极大的困难。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在企业知识获取的五种渠道中,除了第一种渠道外,其他四种渠道都可以拓宽,增加企业知识获取量。首先,企业中的人员可以总结整理通过“干中学” 取得的直接经验和知识;其次,联系本企业的所在行业和经营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验;再次,与其他企业进行R&D等方面的合作,通过战略联盟,拓宽学习竞争对手或者伙伴的深度和广度;最后,积极引入优秀和富有经验的人才,通过招聘新的员工带来企业知识的增加。

加强信息化配套建设,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自建网站或者与知名网站合作来宣传企业、推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西部企业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搜集有效的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了解和熟悉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法律和市场等信息,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努力提高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水平,为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金辉.我国西部地区经贸发展与FDI[J].当代经理人,2006(3)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12

1.1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信息需求特点[HT]

企业特点。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企业大都是研发型或有研发部门的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数量比重占95%以上,且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研发型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信息需求特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2007年下半年进行的一项企业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散、问题杂、规模小、信息搜集能力有限等因素,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1]。由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资本、人力、理念、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其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能力较差,迫切需要信息资源的支撑和助推,中小企业对各自的行业市场、科技、产品、原材料、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旺盛,同时企业在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等方面对项目科技查新、领域前沿研究进展、产品市场信息、国家宏观政策信息等方面表现为及时性、针对性、专门化的需求特点[2]。

1.2松山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建筑设施优良。松山湖图书馆集专业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与社区公共图书馆为一体,是一座以满足园区科技信息需求、兼顾社区居民一般文化需求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馆藏资源丰富。有纸质藏书13万多册、印刷型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报纸100多种,开通了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资源。

专业人员服务。图书馆现有专业信息服务人员5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1人,均具备多年的信息服务经验。

现代化服务手段。图书馆配置了电信、网通专用光纤网络,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先进的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开通了电话、网上咨询服务等专项信息服务工作。

2图书馆开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实践

企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的工作,松山湖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相关措施系统地开展了信息服务工作。

2.1深入企业开展信息需求调研,获取信息需求的一资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企业开展信息调研是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松山湖图书馆从2007开始连续三年开展读者调查活动,到企业、政府等单位发放了两次问卷,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对近50家企业进行了上门调查和访谈,获取了信息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调研一是为了掌握企业的环境及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二是为了宣传图书馆,让企业了解图书馆能提供资源和信息服务。信息需求调研结果是:一方面提高了企业信息意识,形成主动接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图书馆对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2多方合作以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依托,由于松山湖图书馆建馆时间短、资源存量少,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采取跨越式办法。一方面加强了特色资源建设,包括加强科技文献的采购,如标准、专利、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以及从展览会、博览会、企业行业协会索取和购买一些科技方面的出版物,其中在电子资源方面就采购了有关科技信息、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专业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和国研网数据库等;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共建共享、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资源利用保障体系,如与广东医学院图书馆、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及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专业数据库最大限度地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3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人员素养

由于图书馆的专业期刊、科技文献、数据库使用方式等相对企业用户来说较为复杂多样,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企业用户信息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图书馆就必须不定期培训企业用户,向他们介绍专业期刊科技文献的快捷使用方法,讲解专业数据库新的检索途径和使用新技术的方法,主要侧重网络环境下查找、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也能尽快地上手,更快捷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此,松山湖图书馆逐步开展了和正在开展一些培训,包括:图书馆组织企业相关人员,由数据商派专业培训师为他们培训;网上提供电子版本的宣传资料、PPT版本使用指南和相关典型案例;通过QQ、Q&A等方式提供辅导。培训服务结果表明,培训服务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图书馆与企业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因为高质量、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企业与图书馆信息沟通联络的纽带。

2.4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提升信息服务价值

专题信息服务是根据企业需求搜集、组织专项信息资源,甚至提供分析结果的一项级别较高的信息服务活动,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金融服务三大产业集群,松山湖图书馆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三大产业的商业信息、行业最新前沿资讯、科研动态、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状况等数据,其中部分已不定期汇编整理成册或电子文档,供相关企业使用。为了使专题信息服务更具高质量、高水准,将来有必要进行上述数据的挖掘,以从中检索提炼出数据、专题、调研分析等有潜在价值和深层内涵的信息[3]。

2.5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基于企业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企业人员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4],使企业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松山湖图书馆在调研和企业主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特定信息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提供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个性化信息内容,如松山湖图书馆定期新书、采购资源、试用资源通报,并通过邮箱发送;2009年6月起开通了馆外电子资源访问服务,使企业相关人员无论身处何处均能访问图书馆采购的电子资源;2009年8月,根据某企业的要求搜集IC、面板方面的基础知识、国内生产厂商情况、最新价格信息、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整理、加工之后提供给对方使用。

2.6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及申报国家专利等工作时,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专利的最新信息,否则将会出现重复研究、低水平开发、资源浪费,甚至侵权的现象[5]。因此科技查新在企业研发和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不是没时间、没条件就是没有能力去做,而图书馆在这方面能助企业一臂之力。由于松山湖图书馆不具备科技查新资格,只有两名专业技术人员有查新资格证,且有多年从业经历,针对这种需求,图书馆一方面做好查新咨询或查新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与省情报所、园区医学查新点建立了良好关系,根据查新课题特点和需求等条件推荐其到相应单位。当然为方便园区科技查新,申请成立查新站点或查新点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7培养专业信息服务馆员,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资源是基础,但所有的信息服务工作最后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专业信息服务馆员是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关键。图书馆为企业查新、制作专题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广、博、精、深”的特点,即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有创新的服务意识。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馆员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使之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松山湖图书馆为提高专业馆员信息服务水平,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历深造、职称晋级、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了人员队伍素质。

3图书馆在为企业信息服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信息保护及信息安全

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信息可通过被动搜集和主动搜集方式获取,图书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获取企业信息,都应按信息管理相关条例主动为企业信息安全建立保护制度。

企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企业信息。图书馆在进行企业信息服务中要搜集、整理、分析大量的企业信息,如企业数据(包括企业规模、发展规划、战略规划、科研动态等),个人信息(包括读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学科、??e-mail地址、电话、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信息、研究方向、科研活动动态等)。[7]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和个人从主观上是不愿意将这些信息对外扩散和泄露的,图书馆在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密承诺,并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手段,使用户的个人信息免遭黑客的窃取,防止信息的泄露、丢失。新晨

3.2著作权及知识产权保护

图书馆在服务企业时会涉及一些知识产权客体的使用和传播,如提供文献、电子资源的复制及网络资源的下载等。虽然图书馆在提供这些服务时不得收费谋利,但必须确保复制的作品及下载的电子资源用于科研活动,且是在法律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使用。

3.3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问题

目前许多图书馆在一些服务中都收取一定费用来弥补办馆经费不足,但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公益性”基础之上的社会化服务。对服务收费与否应根据信息服务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确定,对于提供一般信息服务(如原文传递、文献复制、检索培训等基本服务)就应是免费的;若为研发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深层次服务,如建设数据库、科技查新、产品市场调研等,则可定为有偿的。同时对有偿服务也应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不能因收费不合理而把信息用户从图书馆吓跑了。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于在国内普及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兰.论公共图书馆科技服务功能的拓展[J].图书馆论坛,2008(3):28—30.

[2]郁妹芬.图书馆加强为企业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9(16):92—94.[2]李家清.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6(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