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时间:2023-10-10 16:08:50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区域建设;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6-0085-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6.21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健全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中,作为数量众多、贡献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之路。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如人民银行、工商管理、税务、企业等往往存在利益博弈。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以湖南永州市为案例,阐述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创新,分析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建设和完善区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提供借鉴的改进方法和对策建议。

一、个案剖析:湖南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创新

永州市位于湘南,毗邻“两广”,是湖南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又是对接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圈的前沿地区,但目前还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内陆地区,辖内缺少大型企业。2010年永州市企业4750户,中小企业占比99%①。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对永州市地方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但是,系统建设初期由于征信法律法规的缺位,地方政府的不理解,相关职能部门的不配合,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的不支持,采集企业信用档案是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在2006年9月,通过金融机构采集企业信用信息300户,仅完成任务的21%②。面对这一困难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永州市实际,明确提出了“系统建设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信息需要和服务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思路,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企业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在探索创新中取得了突破。

(一)明确建设目标和意义,调动各方参与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积极性

以围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标,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如道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道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工作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道政办发[2010]18号),明确要求工业园区要大力配合支持征信工作,以转换企业信用观念为目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征信宣传注重实效和针对性,对企业可持继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培训,起到了良好效果,基本扭转了企业过去对系统建设的不提供、不配合和不支持的“三不”观念。部分企业积极、主动地加入系统建设,在积累自身信用的同时,也获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如永州市翊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动参加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凭自身的信用积累,三年间累计获得银行贷款1000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7615万元。以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市场为目标,引入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达到9家,2009年开展担保业务达到6家,共为276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1411万元①。2010年,永州市成立了中小企业评级委员会,召开了评级企业、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三方联席会,中小企业外部评级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积极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更新和共享

首先,建立部门联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了“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为系统建设提供保障。人民银行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统一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编印《永州征信简报》及时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系统建设情况。其次,构建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机制。一方面人民银行利用企业基本帐户开户和贷款卡许可制度,宣传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的作用,争取企业主动加入系统;另一方面加强与税务、财政部门的沟通,达成永州市银、税、财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协议,每年从永州市地税提取企业纳税人清单,通过程序转换成模板,然后分别到地税、国税和财政等部门收集企业会计财务数据。2009年为非银行信贷中小企业建立1533户企业信用档案,占比50.37%,企业信息更新面达到53%②,较好地完成了系统建设任务。再次,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采集、更新逐步纳入政府考核目标。永州市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以及信用数据采集工作的考核和奖励力度。

(三)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信用系统运用空间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满足多层次信贷需求,发挥“桥梁”作用。如祁阳村镇银行利用系统平台,专门打造“企业信用共同体”,发放中小企业贷款5600万元,支持祁阳县宏泰铝业等8个共同体24家中小企业的发展③。二是发挥系统筛选功能,培植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助推”作用。截至2010年12月,永州市各金融机构累计对筛选的60户优质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支持8亿多元④。三是利用系统统计分析作用,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调查研究提供原始数据和分析资料。四是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系统导向作用。在信用信息平台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开始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努力改善自身信用形象,注重企业信用管理。

(四)注重建设探索创新,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信用建设试点取得新成果

为探索建立县域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用信息共享、应用高效联动机制。选择道县作为试点县,以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利用征信服务平台,设计开发中小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系统,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博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12月末,道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企业累计获得银行贷款9.5亿元;企业贷款余额2.28亿元,同比增长15.1%。2010年园区企业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1亿元,同比增加52.8%,上缴税收3800万元,出口创汇509万美元,同比增加115%⑤,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信用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部门博弈:湖南永州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冲突

(一)主导权的博弈导致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主导模式,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主导建设了不同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如人民银行主导的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人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尽管这些系统设计针对性强,业务管理特点突出,全国联网数据传输快,但由于全国企业信用体系主导权的缺位,建设模式的不确定,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部门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博弈中往往过分注重对主导权的控制,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主导模式下,导致各参与部门既不明确反对也不积极作为的消极态度。这种局面不仅不能促进信用体系建设,长期博弈的最终结果是陷入“囚徒困境”[1]。具体表现为:一是征信立法严重滞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法律保障。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致使《征信管理条例》迟迟不能出台,而部门规章和部分地方性法规,因其层次不高,差异较大,难以做到统一全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缺乏统一领导,部门协调机制不灵活。尽管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人身份,但没有明确领导权限,难以号令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缺少主体参与,征信市场发育不良。征信中介机构难以获得企业完整的信用信息,无法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二)预期收益的博弈加剧了企业信用系统建设的分割局面

征信市场发展前景十分诱人,如全球最为权威的信用局之一益百利(Experian)公司仅2009年销售额逾14亿英镑[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信用体系包括信用服务机构将成为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传送带,人们对信用体系建设中蕴涵的预期收益变得更加期待。首先,信用立法蕴涵巨大的商机。酝酿已久的《征信管理条例》已走完征求意见的程序,出台为时不远。如果规定商业征信机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使用公共征信机构记录的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实行有偿服务,则为预期收益提供了立法保障。其次,旺盛的市场需求为预期收益提供了潜在可能。虽然我国现有的信用信息数据系统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数据容量的扩展、数据类型的扩充,信用评级功能的完善以及信用报告的广泛使用,金融保险、人才聘用、资质认证、项目审批、日常监督等领域对信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预期收益也越来越高。在缺乏权威的征信管理机构情况下,为分享征信市场潜在的巨大“蛋糕”,掌握企业信息的行政管理部门都会利用各自行政资源优势采取相应的博弈策略,以此确定未来的征信市场管理地位,这样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局面。

(三)敏感信息的博弈使得征信机构难以提供可靠的征信产品

敏感信息是指其丢失、不当使用或未经授权被人接触或修改,造成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及影响个人依法享有的个人隐私权的所有信息。目前,政府各部门依据《保密法》,对个人及企业敏感信息的保管、披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论是政务公开还是信息共享都很难触及企业敏感信息。一方面,征信中介机构难以从政府不同部门提取企业交易和违法、违规记录数据,不能对企业的信用情况做综合判断,不能向征信市场提供合格产品,制约了征信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数据缺乏有效印证,难以判断其真伪,影响企业的信用评价。

(四)技术标准的博弈延滞了中小企业征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征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征信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征信标准化工作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同一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行业间信息传输格式的接轨,以达到拓展征信业务种类和范围,保持征信行业统一性和提高行业效率的目的。尽管2006年人民银行为丰富企业征信系统,针对与银行机构无信贷业务企业开发设计了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但运行以来,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信息源标准。人民银行对无信贷业务的企业没有行政许可能力,不能促使企业主动向人民银行征信机构提供企业概况、财务报表等档案采集和更新信息;二是缺乏信息共享标准。如分散在工商管理部门的企业准入、营运行为、企业退出和最终的处罚权等基础性、原生态企业信用信息,都是中小企业信用档案采集的主要内容。但由于部门之间无法协调共享,企业数据难以在部门数据库间自由流转。基层央行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部分基础信息达成了信息共享,但对诸如企业的负面信息没有实现共享。三是缺乏信息转换标准。如税务纳税企业信息系统由于处在建设初期,大量的企业财务数据没有录入到系统中,目前还不能直接导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而手工抄录无疑又影响到数据采集更新质量。此外,企业环保信息、拖欠工资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各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一,数据转换存在较大难度[3]。

三、帕累托改进: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化建议

尽管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而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还应从立法、共享、监督、培育等方面入手进行帕累托改进。

(一)完善征信法律,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是要从法律上解决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权问题。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法律上明确人民银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打破部门或行业的信息垄断,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其次,明确信用信息范畴,界定与政府信用信息相关的国家秘密、与企业信用信息相关的商业秘密,并明确对这些信息的保护措施。三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信用体系建设各主体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确定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组织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对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交易、传输、经营、使用等环节,以及征信机构运营各环节做出严格规定,确保信用信息规范管理。

(二)构筑交流平台,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要将企业基本概况、财务信息、纳税、公积金缴存、环保信息、信贷信息等重要信息录入系统,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更新;构建企业信息共享服务机制,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信息查询、统计和筛选服务;构建信息交流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中小企业信用进行评分,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培育计划”,定期批量优选出有信用、成长性的企业名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培育项目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区域征信市场发展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工作协调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企业信用报告在各公共管理部门的推广使用。二是制定统一的征信标准,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和应用奠定技术基础。三是积极引进中小企业信用外部评级机构,加快推广借款企业内、外部相结合的评级模式,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四是大力培育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公司,在加强对担保公司监管的同时,要在信贷、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做大做强。五是创造条件,引进联合征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征信查询和征信增值服务。

(四)着力培育引导,推进信用道德文化建设

社会信用缺失、信用危机首先根源于信用文化的衰落或滞后。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要将诚实守信作为美德发扬,加大对失信违约的成本,使信用成为一种价值观,产生道德约束,进而提高公众的信用意识。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征信和金融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重视和积累自身信用记录,积极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罚”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友伟.征信过程中信息主体的权益及其保障制度研究[J].征信,2009(1):51-53.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2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风暴”冲击之下,许多企业大遭其难。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限、资本积累少、技术力量薄弱,应对危机的能力相对欠缺,因此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面对危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机房的网络能源建设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更加突出:1)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业务连续性;2)降低总体拥有成本;3)通过系统整合实现潜在和长远的效益。

首先,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已经成为网络能源系统建设的第一要务。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企业对高能效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反过来,信息系统的关键性也更强,任何宕机事件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尤其对于相对较脆弱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信息系统的中断导致企业业务连续性的缺失,甚至会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完善,对网络能源系统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另外,技术人员的缺乏也导致中小企业网络能源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当前中小企业亟需一整套针对其应用环境和现实状况的理想的网络能源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能够以非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

其次,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是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立足点,也是网络能源系统建设的前提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一切途径降低成本,以期减少企业的资本负担;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必须在可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不能影响信息化的建设成效,不能影响网络能源解决方案的价值。因此,如何平衡降低成本与信息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说到底,信息化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缩短业务信息流的路径、降低在业务中间环节中的成本损耗,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降低成本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解决方案,网络能源系统同样如此。高度可靠,能够灵活扩容的网络能源柔性解决方案,应该是当前中小企业的首选。

第三,系统整合是信息化过程中降低设备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在企业当中,人员和IT系统对于空间的占用成本往往是信息化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合理地进行IT基础设施整合,比如整合现有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能源设备等硬件设备,不仅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能够降低软件方面的购置成本,从而带动整个企业IT成本的下降。从网络能源系统的角度来看,这种整合体现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一种融合了供电系统、环境调节系统、监控系统等的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在可用性提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总体拥有成本。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艾默生“易睿”系统。

“易睿”,即艾默生网络能源推出的“新一代IT机房柔性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顺应了机房内“设备上机柜”的发展趋势,以机柜为基本单元,将供电系统、制冷系统以及监控管理系统集成到机柜平台之上,为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完整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在提升系统可用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突出了艾默生网络能源一贯坚持的“柔性”理念,能够满足客户不同应用环境和不同层面的需求。

在保证高可靠性方面,“易睿”系统中艾默生小功率UPS采用双变换在线式结构,内置自动旁路,支持多达3+1的软线并联,具有高度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此外,系统的所有设备都能通过艾默生监控单元接入集中监控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状态,预防问题的发生,从而提升了机房的可靠性。在降低企业TCO方面,“易睿”能够随着企业的需求平滑扩容,并且艾默生一站式提供,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也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服务,省却了企业额外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在系统整合方面,“易睿”机柜式机房解决方案正符合了企业的现实需求,因此可以说是当前环境下中小企业机房建设的理想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目标 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 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4

今天企业的创新,最重要的还是业务模式的创新。虽然产品技术的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市场,管理的创新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但是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改变整个产业链,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小型企业都在追求高效的管理与沟通方法,以便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设企业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做法越来越普及。因此,近年来,许多小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

但是,许多小企业的决策者对网络的应用和管理,在认识上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受企业现有的条件和技术力量所限,企业在使用网络,尤其是在如何管理好企业的网络,挖掘和整合企业网络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关键核心业务提供服务等多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致使许多小企业的网络系统,从建立到应用再到管理,都缺乏科学、有序和规范的管理,这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企业关键业务的持续发展。

许多小企业在网络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矛盾的激化又影响了整个企业网络应用的发展。因此,清醒地认识这些网络部署和应用的难点及盲区,对于企业用户避开网络建设的误区和陷阱,并不断地改善网络的应用,最终为企业带来效益是大有裨益的。

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专家指出,当前,几乎所有企业在网络体系的建设中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机房。机房设备的不稳定会影响业务运作的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公司或机构的瘫痪。因此,大型企业纷纷不惜重金打造机房这一信息化体系的核心部分。许多小型企业由于实力有限,都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专业机房。一些企业驻各地的办事处等小型机构,如果自己建造一个专业机房,未免大材小用。

小企业的特殊需求导致了企业网络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艾默生网络间在小企业或者大企业的地方办事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小企业信息网络应用的基础设施,企业网络间的空间有限,而且也缺少专业的IT人员进行管理。因此,部署灵活、管理简化是采用企业网络间的用户重点考虑的因素。一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且一直关注各行业网络应用需求的网络设备厂商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针对这种需求着手为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地方办事处量身打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以更简便、可靠的方式防止网络的中断、宕机,并且简化网络的管理。

以艾默生SmartCabinet 灵睿网络间IT解决方案为例,该解决方案在一个机架内实现了智能、一体化网络基础架构的快速部署,能够为小型的网络间、远程站点提供基础架构保障。SmartCabinet 灵睿网络间IT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小企业和大企业各地办事处对网络建设的需求。

企业如果拥有一个好的网络平台,那么互联网延伸到哪里,市场就能扩展到哪里。SmartCabinet 灵睿网络间IT解决方案是网络动力产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艾默生网络能源,基于在数据中心领域的专业知识、服务经验和独到的发展眼光推出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针对网络接入间的应用场景,在保障系统可用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SmartCabinet 灵睿网络间IT解决方案能够解决在无专用机房的情况下,IT系统建设缺少空间、缺少维护人员等问题。

针对网络间IT系统对电源供应的高可靠性要求,SmartCabinet 灵睿网络间IT解决方案采用在线式双变换UPS供电系统,可提供比传统的基于机架的线上互动UPS系统更高的可用性。在线式双变换UPS供电系统能避免出现供电异常,延长电池寿命,电压的适应范围也更宽。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这方面,应该说中关村是走在前列的,而这得益于信用体制的建设。多年来,中关村按照以信用助融资、以融资助发展的工作思路,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切入点,加强信用首善之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被国家发改委誉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的“标准间”,也成为了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政府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凝聚企业、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使命和任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四个双基地之一,也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建设融合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中关村软件园积极倡导企业信用治理,弘扬信用文化,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信用园区工程建设,为园区内企业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把信用产品和科技金融产品有机结合,实现软件园科技金融服务超市和信用档案的有效对接,形成了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对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信用园区建设中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在2013年12月19日,由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主办的“信用中关村系列活动暨中关村软件园信用园区建设交流会”上,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表示,希望各金融机构在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集结信用的科技金融创新,加强对信用良好企业的融资支持,实现科技和金融的高效对接。“科技产业的成功,源于产业技术创新,成于金融创新,企业只有通过资本市场,与金融对接才有可能成为真正走向国际的大企业。广大高科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信用理念与文化,建立并强化企业自身特别是企业法人和高管的信用意识,主动积累信用,有效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付喜国、征信管理处处长袁新峰、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金融处处长何存、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刘克峰,以及中关村软件园企业代表、中关村科技企业代表、中关村相关行业协会代表、证券公司、银行、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探索信用园区建设新模式

作为中关村知名的高科技专业园区,占地面积26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软件园,聚集着300家企业,实现总产值1100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超过4亿元;在300家企业当中,有30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的发展都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支持,也得益于金融机构的支持,当然最重要的基础是我们的信用建设。”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刘克峰总结。

中关村软件园的“信用园区”建设系列工作启动于2012年,结合园区的发展特点,通过推广信用知识、建立信用档案、制定信用园区评价体系,面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园区创新了不同的信用服务内容,初步构建了特色信用服务体系。截止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已有23家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托管工程,67家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85家企业使用了信用评级报告,累计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1.86亿元。“信用档案其实就是企业经济身份的认证,在企业的整个融资担保和经济交往当中非常有用。”刘克峰指出,“小微企业在建立信用、培育信用、使用信用和保护信用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人力投入,园区引入社会的第三方机构,帮助小微企业做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保姆型的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代管他们的信用。在现在的形势下,信用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要素。”

中关村软件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信用园区建设。一是信用基础建设,二是信用管理,三是商业应用。在信用基础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信用园区的经营指标体系;园区企业信用信息的日常采集和整合,建立园区企业的信用档案;在园区范围内进行信用方面的政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在信用管理方面,针对园区的企业进行了动态的分类监管,例如针对小微企业,园区正在制定“腾飞计划”,针对在孵化器中的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托管工程,针对上市公司,成立了上市公司沙龙,号召上市公司开展社会责任方面的行动。

在商业信用方面,信用价值可以作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特别是政府部门在进行相关的经济信息运行的监管、监测方面,园区的信用平台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信用体系也可以支持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的创新。我们创造了信用园区的文化,建立了信用中关村的相关体系。”2013年,中关村管委会授予中关村软件园信用示范基地。截止目前,中关村软件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专业园区。

企业全景信息增信金融服务计划

针对科技金融服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审贷过程繁复、潜在风险多、服务受到制约等突出问题,中关村软件园利用自身产业服务综合优势,汇集园区产业服务和物业服务部门,以及社会信用评估机构、知识产权专业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等优秀资源,尽力展现企业健康和运营状况,通过全景信息汇集,推动企业优惠、便捷、快速地获得金融投资。“企业全景信息增信金融服务计划将为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支持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中关村软件园探索了几种做法:一是技术联邦。很多金融机构对科技类的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评定和判断总觉得不够专业,比如企业在行业的领先性如何?如何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企业的研发投入跟行业的平均值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这些偏技术方面的资讯,金融机构不是很方便地获得。为此园区会同了相关的行业协会,包括中国技术交易所,来提供专业的服务。

二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能看出企业未来的成长。在这方面,园区会同了中关村PE协会,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很多的业内专家,他们会跟园区一起来看一看小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投资价值。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6

笔者认为,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它们的信息化建设有四条道路可走,这些道路中有的已有实施成功的经验,有的还较少有企业尝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所处条件及经营内容的具体情况,从中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道路

中图分类号:F27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5-0157-04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面临较多的难题,但如措施得当,中小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还是具备的。当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应根据其自身目标,一般要求和自身的特点来选定,并且在选定具体的道路时,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来支持。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中小企业所处行业众多,规模大小差异很大,管理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使他们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会不相同,但由于中小企业在总体管理上的弱势,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不足等共性所决定,它们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大体相同,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这些基本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信息化建设以会计信息化为先行

在中小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最强,数据处理的数量较大和准确性要求最高。目前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大部分源于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方面较弱。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以会计信息化为先行,比较切合企业实际,它最受关注,易于实施,针对性较强,既抓住了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核心,又能不断积累经验,为后续实施更多的其他系统提供基础。从目前已实施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来看,绝大部分正是启用ERP中的财务系列或是先启用财务系列的。

1.2 通过信息化建设要能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实质性改进

企业采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有先进管理牵引功能,在传统管理环境下,部门之间管理关系优化配置,数据标准化建设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缺乏一个有力的牵引手段,使这些先进管理往往难以到位。因为企业基本管理作业的进行,并不受到制度本身是否优化的约束。启用信息化手段后,由于信息管理系统在作业规程设计上和数据处理规定上既是优化配置的又是有刚性的。使企业的管理必须按这个套路来做,稍有不到位,系统便无法运作。这样会逼着企业去优化管理工作,从而帮助企业在实质上改进管理工作。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管理型系统,至少是ERP中的财务系列(低端用户),或是财务系列+供应链系列(中端客户)。

1.3 通过信息化建设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促使他们积极使用并用好信息管理系统,使信息管理系统真正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以消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问题上的“上马是找死,不上马是等死”的尴尬境地。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要求

2.1 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和安全性能要有保证,且后续服务能方便及时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人才,对系统的技术认识和安全掌控要更多依赖供应商的帮助。因此,企业启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会要求在技术和安全性能上有高的稳定性,以尽量减少对供应商的过多服务请求;其次是从系统的实施,升级维护及故障排除上需要供应商有高质量服务。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个要求被中小企业看得最重,它们在具体选择信息化发展道路时会充分考虑这一点。

2.2 能有效控制信息系统的使用成本

信息管理系统的成本因素较多,包括软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系统实施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等。其中有些费用容易事先预计,有些费用有较大弹性。这样,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迈过的一道坎,一般来说,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使用的理念及实施方法是否得当两方面。而目前大多中小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问题缺乏了解,在调查中有近30%的中小企业不知道信息系统的成本因素构成情况,不能充分把握成本控制问题(有一些企业就因出现过成本黑洞而对信息系统的启用产生恐惧感)。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有利于成本控制这一问题。

2.3 不求拥有信息管理系统,但求拥有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服务

这是近年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种新动向。鉴于信息管理系统投资相对较高,更新又快,还需专人管理和维护,不少中小企业觉得难以负担。另外,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小企业需处理的业务量不多,启用低档次信息系统没有意义,启用较高档次的系统又会造成浪费。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所难免。

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可以对他们的信息化建设做如下定位:系统的档次要中等以上,系统的使用成本要相对较低且可控,系统有良好的安全保证和技术性能,系统服务商有充分到位的服务支持。这样,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化建设中选择以下几条发展道路。

3.1 依托系统供应商的帮助,走经过改良的ASP道路

近年来,一些网络公司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务,为相关用户建立专业网站,提供网络财务软件的在线支持和服务,这种业务被称为ASP方案。在这种方案下,某一服务商将自己的应用软件放在服务器上供租赁,并对租用者负有维护管理软件,提供技术支持等责任,用户无需购买软件,通过在线租用服务商的软件,并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目前,已有金蝶、用友等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

由于ASP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管理业务(主要是会计服务)处理技术的融合应用,中小企业采用这种方案有独到的优势:第一、信息化建设方便易行。只要用户和供应商签订ASP协议,就可以登陆到ASP网站内进行企业注册,获得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并建立企业自己的专用账套,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平台搭建就基本完成。时间只在一个月左右。第二、节省成本。如企业自行建立一套系统,就需购置整套软硬件设施,要有信息管理专门人员及完成系统实施工作,费用比较高。而ASP方案,企业不必使用整套系统,而是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就行,用多少、租多少,用多久、租多久,只需付一定的租金就行。其他的费用,如系统升级,维护和数据备份等费用都由ASP来负担。平均月租数百元,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系统的使用成本。由于是租用,用较高档次的系统也相对便宜。第三、系统使用方便易行,ASP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Browser/server的结构,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企业相关人员就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业务操作。第四、信息系统本身的技术性能较稳定。由于信息系统本身始终在服务商掌控下,不易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也易及时排除。

这种方案也有不足之处:第一,由于这是一种低收费的一对多服务,服务商的服务一般不够细化,也缺乏主动性。这不太有利于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进行深化。第二,由于企业的数据存放在网站上,使得财务数据的专属性受到影响,不少用户担心数据容易泄密和受到意外侵害。

如果对这种方案做一些改良,它仍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条较好途径。这个改良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服务商要让用户充分了解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使用户相信数据存放在网上是安全可靠的。第二是服务商应帮助客户营造信息化管理氛围,帮助用户多上些供应链和管理会计方面的模块,使企业有更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参与到信息管理系统中来。第三是服务商进一步改进服务模式,企业的情况是有差别的,不应以一个统一模式来帮助企业使用系统。供应商应帮助企业深化软件不同使用设置与方法,使用户不断增强系统使用的主动权。经过改良后,ASP方案还会有更好的前景。

3.2 区域内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的发展道路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区域内(尤其是有供应链关系)的多家企业可以签订协议,联合建立一个信息处理作业中心,共同购置一整套软硬件设施和局域网系统,搭建一个统一平台,使用一个共用场所,在中心统一聘用系统管理人员,各企业开设各自的账户,进行独立会计及业务事项的信息化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资源集成化的发展道路。其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第一,信息系统的分摊购建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启用较高档次的系统。第二,在软件模块方面是谁使用谁负担费用,有关人员、场地方面可统一使用,使企业的成本负担较轻,这就使中小企业用得起信息管理系统,也会使系统各个功能的使用率得到充分提高,减少功能出现闲置的现象。第三,更便于系统的集中管理和安全监控。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信息系统中心,相对来说,就是一个较大的用户,有利于形成一支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也会更有利于系统供应商集中力量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使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监控更能得到保证。第四,便于交流经验,快速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水平。中小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一般来说,刚使用时,不少企业都是以掌握操作程序和规范性问题为主,因而只使用系统的基本功能,按基本配置来操作。而一些较高级的功能,较复杂的设置先不会用,只有在经过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之后,才会自如灵活地使用整个系统。在多家企业共同使用一个平台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大家交流经验,相互促进,快速进入使用成熟期(可在半年左右进入成熟期,单家企业使用要在一年半左右进入成熟期)。

这条道路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信息化系统建设周期比较长。因为系统平台相对较大,合作方又较多,从协议生成到场所及人员选定,再到设施的建成都要耗用较多的时间,在这种合作缺乏相应经验借鉴时更是如此。第二,必须要有符合条件的合作伙伴。多家企业共同搭台的前提是合作的企业有相同的信息化建设意愿,相距也要不远,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要基本相同。否则是合作不成的。

3.3 由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布局推广式的发展道路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国家及大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事业的基础环节,在有条件和有必要的情况下,政府或上级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下可以为中小企业免费或补贴推广管理信息系统。其现实方式是:由所属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和意向要求,政府或企业上级部门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从系统供应商处购买或委托开发软件和服务,将其免费或提供补贴推广到所属的多家中小企业,硬件设施由企业自行配置。这条发展道路的优点是:第一,见效快且信息化建设大局的规划性更强。在政府部门推动下,会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各阶段、各企业使用什么档次的系统按大的布局来定,克服了单家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化建设不太了解而不能选用合适系统的现象。第二,费用省。由于软件配置和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服务都是免费或有补贴,企业使用信息系统就负担得起了。第三,能得到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这种方式下,除了软件和服务以外,政府部门还会在信息化技术上,组织上和硬件设施的资金上给予企业支持。

这条道路也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属企业事务,由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来免费推广应该是有限度,不可能大规模推广。第二,可能使一些企业盲目上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是上级推广,一些企业可能在自身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盲目上马,结果不能有效使用而造成资源浪费。第三,这种集中购买服务的做法,由于用户点多面广,服务商的服务,包括故障技术排查,安全维护和技术指导等不容易及时到位。

3.4 走计算机会计业务的发展道路

计算机会计业务是指会计中介组织,以机构的名义接受委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代中小企业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一种中介服务。其运作方式主要是:有意愿的企业和中介组织签订协议,就可将自己的会计处理业务外包给中介组织,各企业的会计员审核和整理当期的原始凭证和会计资料,定期报送中介机构进行复核结算,由中介机构的电脑操作员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核算工作并生成会计报表报送企业。这实际上是一条间接信息化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优点是:①使小型企业省却了自行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事项,规避了信息化建设的许多难题。②能够享受较高水平的专业化会计服务。中介机构的会计执业人员比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更高,经验更丰富,专业水平更高。因而这条道路既能使小企业走上信息化管理道路,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核算工作的质量。这种做法在一些较发达省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江苏南通市从2004年开始就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外包会计服务,并出资支持。北京、上海的记账公司业务非常红火,上规模的记账公司有100多家。

这条道路的缺点是:①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企业财务信息放在机构的系统上,不能完全保证其安全。另外,小企业对电算化事务的知识有限,也难以监督机构的业务处理。②在缺乏电子商务平台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只能取得信息化带来的数据高质量好处,而难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高效率。因为企业的委托时间和机构的账务处理时间有一定的长度,记账周期较长,降低了信息的及时性③这条道路没有深入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一体化信息处理,只对企业管理提升度空间不大的企业才能运用。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分类发展模式

上述几条道路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从中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采用下面的分类发展模式可能比较符合企业实际:

4.1 城市地区的中小企业,采用ASP方案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在城市地区的中小企业多为商贸,服务性及服装加工类企业。它们对信息化处理的要求主要集中为财务系列和供应链系列。ASP方案对它们既灵活又经济。对一些没有太多特殊业务的企业,可以只租用财务系列,配有往来核销,账龄分析和超期报警等功能就行。对一些货物进出量较大且品种杂的企业就要应用财务和供应链两个系列,为企业确定合理库存、进货数量、业务员业绩考核提供工具。由于ERP系统中财务系列的发展最为成熟,有较好的使用基础,企业较容易掌握。另外,这些企业上网条件好,容易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在一个月左右就能使用。租赁费也较低,操作中不需太多人员介入。因此,ASP方案是这类企业应优先选择的道路。目前,金蝶、用友等公司推出的ASP方案在性能上也较为成熟,如供应商能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该方案中来。

4.2 园区内中小企业可走联合搭台的道路

在城市地区或县域地区的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多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问题非常重要。它们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除了财务系列和供应链系列外,还有管理会计及其他系列,业务处理的复杂程度也较高。另外,由于这类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度的空间很大,企业应该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到信息化管理中来,这样对企业来说拥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综合比较,这类企业走联合搭台的道路容易行得通,也切合自身的实际。不仅能解决单家企业无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难题,而且还能为企业提供较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更多的管理人员吸纳到信息管理系统中来。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有30%集中在园内,这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头部分,其意义十分重大。但就目前来看,联合搭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实例还不多。因此,还需要政府部门、系统供应商和企业界几方面共同努力,摸索出较为可行的合作模式,尽早将这种方式推广开来。

4.3 对于非园区内的中小工业企业,由政府或上级部门免费(或补贴)推广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这类企业点多面散,多家企业联合搭台较困难,自己独建又能力有限,由于是工业企业,利用ASP方案又不完全满足要求。这样由政府或上级部门集中向供应商购买或委托专门开发软件,再推广到多家企业去使用就容易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减轻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介入,在系统的技术、安全和实施服务的保证上也优于单家企业和供应商(或开发商)打交道。对政府或上级部门来说,由于是集中式的供应或补贴,费用开支也不会太高。这类企业在我国占中小工业企业总数的50%以上。它们的信息化建设道路走好了,对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有重大影响。

4.4 对于物流量较小的小型企业,走信息处理业务外包的道路比较合适,这类企业一般为修理、服务等企业

待处理的数据不多且不复杂。在管理事务中主要是会计处理,企业管理提升度对业务数据的依赖度不很高,并且对数据的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有较多要求。因此,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不是提高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及时性及分析性。如有高效性要求的不宜采用这种方式。对这类企业不需财务以外的信息系统,将其管理业务(主要是会计事务)外包出中介机构进行信息化处理是比较合适的,它既有利于对这些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又减少了小企业管理工作成本,又有利于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纳入信息化管理渠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类企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目前属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盲区。抓好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这条道路走起来毕竟相对简单,可借鉴一些做得较好地方的先进经验。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实施策略》的阶段性成果(赣教社政字[2007]10号)。

参考文献:

[1]杨宝刚.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子侠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宁.中原油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

[4]吴克华.电子商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网络财务软件V8,北京用友公司,2000.

[6]杨凡.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8).

[7]王桂琴等.国内企业引入ERP的概率分析[J].管理世界 ,2005,(1).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行为,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经营秩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面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年底前,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评价分级管理模式,力争将60%以上的“三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及农资经营单位的整体诚信水平。

1.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合作社)分批纳入诚信体系建设范围,使参与诚信体系建设的企业(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

2.A、B级企业(合作社)达到80%以上;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6%以上;

4.禁用农药、兽(渔)药和有毒有害物质在食用农产品上不得检出;

5.诚信档案完整规范。

三、工作内容

(一)完成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归档管理。对入选的农产品生产和经销企业进行信息采集和归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样式详见附件1)。信用信息包括:1、基础信息。是指企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企业类型、经营范围等信息。2、资信信息。包括:企业取得的资质等级、资格审批、资格核准、审核、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年检、年审情况,对企业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等信息。3、良好信息。包括: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受到市级以上行政机关表彰的、通过质量标准认证或者产品被列入国家和省市免检范围的、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知名商标等信息。4、警示信息。包括:企业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等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认定有违法行为受到处罚记录的记入警示信息。

(二)开展质量信用评级。按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考核表》(详见附表2)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评价内容要求,组织对农产品企业(合作社)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等级。对参与企业(合作社)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按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每个企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总分为100分,按分值对应从高到低评出A、B、C、D四个质量安全信用等级:每个方面每个小项都有对应分值。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为A级,80至89分为B级,60至79分为C级,59分以下为D级。A级为诚信,进行简化监督,每年2次;B级为守信,进行常规监督,每年4至6次;C级为基本守信,进行强化监督,每年6至10次;D级为失信,进行相关处罚,不合格农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对获得A级的企业,在政策扶持上给予优先考虑、优先评级,连续2年评定为A级企业的授予“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标牌,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对确定为C、D类诚信等级的企业(合作社)提出警示,由技术评审小组负责帮扶整改。对已取得A、B级诚信的企业(合作社)如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取消诚信称号,并在农网上公示,本年度内不得参与诚信等级评比。

(三)开展失信惩戒。对连续两年以上被评为D级的企业,按照《市2013年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方案》要求采取“黑名单”制度,在“诚信网”上予以登记,终身不得涉足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对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终身不得参加系统信用评级。

四、任务分工

1、各县(区)农业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资经营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的建立,信用信息的收录以及诚信档案的动态管理。

2、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指导县(区)农业部门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诚信档案。

3、市农委农业执法支队负责指导县(区)农业部门建立农资经营单位诚信档案。

五、工作程序

(一)农产品企业(合作社)提出书面申请。在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农产品企业(合作社)根据本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量化评分的基本内容,对企业(合作社)自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硬件设施等进行初步自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向所在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同)申请,提出申报相应的级别。

(二)监管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农产品企业(合作社)申请后,安排监管人员对企业(合作社)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摸底调查,掌握企业(合作社)的现状,指导企业(合作社)加强软、硬件建设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到位。

(三)技术评审小组进行现场评审。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组织技术评审小组深入农产品企业(合作社),按量化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评审(要求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参加),并向企业(合作社)反馈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改意见。完成现场考核评审工作后,在5日内写出技术评审报告,报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四)等级认定和公示。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接到技术评审小组的报告后,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审定,将审定的A、B级企业(合作社)报市农委。市农委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区)评定的A、B级企业(合作社)进行核查,对确定为A、B级企业(合作社)的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市农委下发认定文件,认定结果报有关部门备案。

六、工作步骤

1、部署准备阶段(2013年4月)

各县(区)农业部门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本地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1月)

(1)诚信档案建立。各县(区)参照附件1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样式》,确定5-10个农产品企业(合作社)开展试点,进一步完善量化评分标准,理顺工作程序,完善档案管理,总结试点经验。

(2)信用信息录入。各县(区)农业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收集和录入各监管对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

(3)信用等级运用。逐步建立农产品和农资经营单位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对守法诚信单位要给予正面宣传报道、并在资金和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倾斜;对违法失信单位,要及时提示、警示其信用状况,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要实行顶格处罚;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诚信档案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为永久性保管档案,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对档案的动态管理,确保信用信息真实有效。

3、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12月)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总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征集、信用运用等工作,推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已列为2013年度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各县(区)农业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同时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技术评审小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等级的考核评审工作。

(二)加强监督管理。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强化监管管理,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治劣与扶优、监管执法与技术指导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合作社)进行风险分析和诚信等级评定,形成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8

一、充分认识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科技*的必然要求。当前*区经济繁荣发展,市场交易活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扩大社会诚信交易,提高企业信用化水平;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区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诚信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测评标准,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区域企业信用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目标

健全完善企业的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用记录,建立政府部门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和信用正向激励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优化区域信用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健全完善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搭建平台,发展信用中介服务,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优化信用环境,促进信用信息交易和信用服务的公平竞争。

2.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先骨干企业、后一般企业,先试点、后推广,明确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步骤、分层次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坚持依法建设,严格监管。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标准,依法保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信用正向激励机制,依法监管和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

三、重点工作

推动企业加强信用建设,从我区实际出发,今年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各自部门的企业信用档案。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所掌握的涉及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

(二)引进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推动企业参加信用评级。向企业推介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的、我区认可的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企业信贷信用评级规范为依据,推动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信用评级,对首批参加信用评级试点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三)探索实行企业信用颁证和信用担保服务。以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企业的信用记录和专业评估机构的评级结果为依据,每年对信用良好企业颁发信用证书,并发挥信用证书在企业融资、担保、交易等方面的参考作用,培育信用产品的供求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区政府成立推进*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韩宏范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建勋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研究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日常协调沟通工作,工商、税务、质检以及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按时间进度安排完成企业档案记录,提供信用信息等相关工作。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9

专家指出,整体看,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从金融、经济到社会范畴,从局部领域到社会其他领域,从一行业到多行业,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的发展历程,其中,还重点突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从广度到深度的纵深发展。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抓。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召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落实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急需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承担“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并牵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在人民银行与各部门、各地区共同推动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和内涵也不断扩充。从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征信),扩大到经济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经济征信)。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至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的信用建设,既涵盖经济领域,又涵盖道德范畴。

同时,我国行业信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人民银行的协调、推动下,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本行业、本部门信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数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本行业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对管理对象实行信用评价,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部分部门之间实现了信用信息互联和共享,提高了信用信息的使用效率,促进了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

多数省、市、区也建立了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部分地方成立了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定了促进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有效推动了地方信用建设。多数地方政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强了信用信息的公开,促进信用产品的应用,推动政府信息联网工程建设,实现了不同部门信用信息在地方内的交换和共享。

在重点领域的推进上,2010年,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近年来,人民银行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搭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等方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35.3万户。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提高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人民银行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建设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等形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为1.48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其中9784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创新农村信用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专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偷逃骗税、商业欺诈、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防范和惩治失信行为,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推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在谈到未来发展时表示,“未来五年,要以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征信市场发展为重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这句言简意赅的表述,既点明了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指明了发展重点和方向,清晰地勾勒出征信体系发展的未来模板,着重凸现出法制、市场、体系等几个关键词。”来自华安证券的宏观分析师指出。

具体措施上,《报告》明确,将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发展纲要(2013-2020)年》为指导框架和发展原则,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各地方、各行业主管部门推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本地方、本行业的信用信息记录,在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信息基本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记录个人和机构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推动信用信息在行业间、地区间的交换和共享。要促进信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0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本文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秉承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就如何实现企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档案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管理

档案是企业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源泉,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史料参考作用。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从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从业人员素质达不到上岗标准,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围绕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任务,挖掘档案价值和潜力,发挥档案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对标“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档案文化传播、数字档案馆建设,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科学谋划“十三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方向。同时,要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作用,优化档案管理体系,严把进馆档案质量关,实现科学管理,促使档案管理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延伸。在笔者看来,要实现企业档案科学管理,首先要破解以下几个难题。

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在科学管理的要求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从档案的立卷、整理、编撰、鉴定,到档案著录、标引,档案的保管等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必须精通计算机技术,能够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并且要爱岗敬业,有大局观念,能够将繁琐的任务思路清晰的逐一落实。档案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档案管理技能。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学习政治理论和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尤其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管理规定,深刻领悟其内涵,逐渐成长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打造学习型档案管理队伍贡献力量。

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和保证。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档案的长效机制,引进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更应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目标职责体系。制订《档案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工作职责》等。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企业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专职档案员负责文件的归档、移交、销毁等,并对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有关文件的清理及移交工作。二是要建立操作规范体系。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并落实文书立卷归档办法,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制度,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统计、鉴定销毁等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三是要建立督促检查体系。大力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每年组织开展至少两次档案管理安全检查,采取自查、互查、抽查、普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堵塞档案管理中的漏洞和隐患,坚决杜绝在档案管理中出现案卷损坏、失密泄密、案卷丢失等问题,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3 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档案科学管理的主要途径。企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坚持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做好档案基础数据汇编、档案查阅利用等工作,努力使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首先,着力提高档案硬件水平。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增加投入,不断更新档案设备,使各项档案管理设施力求达到规范化的标准,促进档案资料管理的全方位、科学化管理。

其次,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规范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加强对档案的著录和扫描,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做好档案的统计、利用工作,对各类档案库存、接收、销毁、利用等进行准确统计,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确保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4 结语

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工作,是企业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课题,档案部门要增强创新意识,注重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和做法,以新的思维对待新的形势,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琴.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D].湖北大学,2013.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1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所有工商管理学生均要涉及企业资源与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一种高效模拟企业运作流程的工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的欢迎,大规模的实验室也在各高校相继建立。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在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觉得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难以理解和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做好相关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更好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有四种定位:(1)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2)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能力;(3)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具体管理活动的管理能力。(4)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科研能力。在以上四种定位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主要定位于第一、三种定位,兼顾第四种定位。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专业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主要针对课程实验;

第二层次:专业综合技能的合成演练,主要针对跨课程、跨专业的实验;

第三层次:专业与实践的结合,主要是企业实习;

第四层次:专业与科研的结合,即参与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

基于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项目应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

(1)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适应第一层次要求。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在企业中普遍应用的管理软件,如用友erp、金蝶k3、sap等,用于企业体验(用于体验企业管理流程、角色与岗位等)、战略管理(如何从战略角度动作企业)、专项管理(企业管理专门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生产型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商贸型经营实战演练、生产制造模拟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和具体的企业工作体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适应第二层次要求。

沙盘模拟课程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期的训练中,学生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的成长。2005年开始,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主办“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迄今已经举办六届,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大学生赛事。

(3)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适应第三层次要求。

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大力拓展与社会单位的联系,并利用合作单位及合作单位的企业用户资源,为学生提供工商管理类学生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4)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科研基地,适应第四层次要求。

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学术界、企业界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和开发,努力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和企业培训工作,成为与企业共同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基地,努力推进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3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3.1统一化、系统化的专业实验平台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往往是分步投入,这样容易形成资源的分散,实验平台多样化、相互重复现象严重,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使实验室建成一个系统的实验平台。

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经管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当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全国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0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专业研究会并每年举行一次研究会,2006年国家首次评选3所大学的经管类实验室为“全国重点示范实验室”,打破了“全国重点示范实验室”由理工科实验室一统天下的局面。erp是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国家对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国家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类企业以应用erp为主”和“其他企业要努力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管理信息化”。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熟练掌握erp技能的人才,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基于此,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设应以erp实验教学软件为一个统一平台,为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利用此平台可以改变相对落后、分散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工商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可以在erp平台上实现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生产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库存管理信息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成为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2注重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安排

根据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建立系统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科研基地等(图1)。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些领域的拓展,及时引入介绍新的与专业相关的系统软件,并能让学生会操作,或是要求学生理解其开发过程。将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导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是及时增加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产生的新的理论,作为更新的教学内容。

3.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外,场景式教学等教学手段也要引入进来,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

        3.3.1 研究性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中多学科内容交叉,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学生感觉知识点太多,学起来很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说教气息太浓、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等弊端,结合自身的知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研究性教学,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以问题为导向,拟定一些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自己动手参阅资料、选择分析方法、计算、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解释所得到的结论,最后做主题发言,学生相互探讨、相互评分,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

3.3.2 案例教学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般采用三种模式:教师组织案例,教师进行分析的模式;教师组织案例,学生进行分析的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组织案例,并由学生进行分析的模式。通过这三种案例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在mis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题材丰富的各种案例,包含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失败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并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实施的各个阶段。

此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案例教学步骤的规划与实施。第一,学生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要把案例材料和相关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二,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将学生划分为由三至五人组成的小组,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第三,小组集中讨论阶段。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意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扩展和深化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第四,总结阶段。总结可以是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的方式,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以便对案例所反映出来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3.3 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以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作为载体,来进行引导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应该选择学生所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项目,以降低项目难度,使学生容易入手并产生兴趣。重点应放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规划、数据库建立这几个阶段,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涉及到具体的技术层面问题可以略过。

4结语

工商管理类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应以此为核心思想,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具有高度仿真、高度参与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平台,调动实验室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庆利.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2] 崔金栋,张毅,王欣.《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

[3] 张勇,段君玮,董启明.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4] 邓忆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2

科锐的故事

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11月,是一家专业的配电自动化工程技术公司,专注于配电自动化领域的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

由于科锐公司销售的产品大多属于大型设备,业务直接面对电力行业的重要客户,因此,对客户关系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业务发展。但随着客户数量迅速增长,科锐公司渐渐感到,原有的管理手段已经很难再适应公司管理新的需求。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客户资源和客户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已经成为科锐公司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当2000年CRM理念进入国内开始,科锐公司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一直关注其在国内的应用。随着国内CRM技术和应用日趋成熟,2002年7月北京科锐正式决定实施CRM项目,全面提升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水平。然而,当科锐的CRM项目进入论证阶段后才发现,要想建立这样一套新型的CRM系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业务分布广。科锐公司的业务遍布全国,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十几个分公司、办事处,客户分布广、数量多。其次,管理流程复杂。科锐公司已经逐步发展成一个多级管理的复合型公司;公司的业务流程涉及部门多,人员结构复杂,光是科锐公司北京总部的150人中,就有六七十人要涉及到CRM的应用,其中包括公司决策层、经理层和销售人员,还有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第三、功能要求多。该项目中,要求CRM系统实现的功能不仅包括销售、市场、服务的管理,还要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分析等服务。

选合作伙伴

科锐公司为了建立一套具有本企业特色,而且先进、实用、可靠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对国内外众多CRM提供商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国外的专业产品提供商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但方案产品价格昂贵、服务成本不菲。本地服务商服务成本虽然很低,但缺乏管理咨询能力,长期服务也存在隐患。而国内IT厂商又没有精力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最终,科锐公司把目光落到了联想身上。通过对联想的了解,科锐公司认为,联想正是他们希望的合作对象。

首先,联想具有很强的业务基础。早在两年前,联想集团就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专门成立了IT1for1事业部。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了200多个CRM项目,不仅对行业特点有很深的把握,同时,也能准确把脉中小企业的业务需求。

其次,联想在推广CRM的同时,自身也是CRM的应用者。联想早在几年前就在内部全面实施了CRM系统,其在帮助中小企业建设CRM系统的过程中,能将自己应用CRM的经验传递给中小企业。

第三,实施CRM必须具有很强的管理咨询能力。联想作为国内IT的领先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制造、流通、贸易等领域的长期服务过程中,联想沉淀了大量的管理、服务经验。因此,联想有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管理咨询,并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流程的重新梳理,建立新的业务流程。

第四,联想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方案产品。科锐公司之所以选择联想来实施公司的CRM项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中了联想CRM产品具备的多项优越特点,比如能够对多种财务系统提供软件接口,保证与原有信息化系统的兼容性,强大的工作流个性化设置能力等等。

第五,联想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和长期服务的能力。IT1for1的大联想伙伴在联想标准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下,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长期、贴身的服务。

北京科锐公司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表示:“科锐成立时间跟联想差不多,我们选择联想,就是希望能多借鉴联想的成功经验发展自己。”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的共识,让两家企业走到了一起。由联想IT1for1事业部负责对北京科锐的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最终实现业务流程与系统管理的高度一致,并对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分析的支持。CRM系统建成后,将主要应用于公司的前端管理,重点是公司人员管理和流程管理,特别是业务过程的管理、合同订单的管理等等,整个系统将能够支持30多个并发用户,保证在多人登陆的情况下使用畅通无阻。同时,系统将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协调组织公司所有部门和资源,以满足科锐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业务发展需求。

实施的特点

联想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理解,以及成熟的方案服务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联想在2000年开展了“推动电子商务中国行”活动,帮助国内广大的企业真正地认识电子商务和IT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应用价值。同时,联想成立了面向中小型企业应用服务的子品牌―IT1for1事业部,从而将联想的品牌优势、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技术与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大联想的规模效应,与大联想渠道伙伴灵活便捷的本土化服务优势相结合,整合出一个强大的以应用为核心的全方位IT服务体系。

在这样的服务体系当中,作为方案服务的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联想IT1for1将联想在IT应用方面的全线产品进行整合,形成了标准化的中小企业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种整合方案具有整合产品的成本优势,但又不是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的简单集成,而是一个把联想IT1for1对行业需求的精准把控与联想自身和IT建设中经验相结合、为国内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的方案服务产品,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共享联想以及其他国内中小企业IT建设中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而大联想的渠道伙伴作为方案服务的实施主体,则承担起方案服务过程当中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运营维护任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基于联想IT1for1对渠道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的,确保大联想的渠道合伙伴能够提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方案服务。

同时,由于中国中小型企业IT应用市场非常广泛,存在着小而分散,资金不足的现状,而且中小企业的IT应用中还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还相对不成熟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IT建设的一大难点,即大的厂商没有精力,也不愿意进入这一市场,而小的服务商又没有实力完成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使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很难得到满足。IT1for1正是结合了这一实情,全面推出了成本和服务的最优解决方案。首先,在成本方面,联想IT1for1在供应链前端整合了全线硬件产品和软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供应边际成本;大联想的渠道合作伙伴则在供应链后端利用本地化服务和企业小型化的优势,降低服务成本。其次,在服务方面,联想IT1for1在管理方面和IT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并通过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的方式,将这些经验拿出来与广大的中小企业共享,弥补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IT建设经验的不足;而渠道则通过本地化的方式,为渠道提供标准化和快捷的贴身服务。所以,联想IT1for1的方案服务受到了科锐在内的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2002年,在中小企业方案服务市场已经步入成熟的市场环境下,IT1for1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天翼计划”,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

业务应用的新起点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IT手段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信息化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信息化建设者和成功的实践者,科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信息化发展初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基础管理上,通过对财务系统、OA系统等IT应用的实施,实现了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公司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迫切希望IT技术能够直接服务于公司的业务,并借此全面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随之从基础管理时代进入到业务应用时代。

那么,业务应用时代的信息化该从何入手?业务应用时代的灵魂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