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时间:2023-08-14 17:27:26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泉州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process of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in Quanzhou,explain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building process,The problems such as disparate development,shortage of fund,lack of techniques,etc.are revealed in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process,which delay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and restrict the competent reinforcement of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in Quanzhou.The article points out enterprises must realize the problems,at the same time,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information building in enterprises,and guide the enterprises comprehensively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plans in different stages,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optimizing,then run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of enterprises and reinforce their competent advantage in the markets.

    Keywords:Medium and Ssmallsized EnterprisesInformationQuanzhou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措施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却令人担忧,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中小企业相比,其业务流程大多处于混乱状态。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1.泉州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与特点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枢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着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主籍地,也是乡镇企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泉州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泉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泉州市拥有各类民营企业12万多家,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高达92%以上。

    1999年初开始,泉州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成立了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了《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在各县(市、区)、各传统产业选择100家试点企业,深化CAD、CAM、ERP等技术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并采取“从企业上网人手、政府上网带动、以电子商务推动、以营造氛围强化、以突出应用深化”的做法,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1999年3月泉州企业信息网正式开通,2000年7月泉州市政府启动了“万家企业上网工程”,目前全市已有20000多家企业上网产品和营销信息,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25%,并且每天都有新的企业在线提交资料申请加入。

    目前,虽然泉州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得到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大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明显。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2家,有76.9%的企业建立站,55.8% 的企业实现局域网,42.3%的企业不同程度导入ERP信息管理系统,32.7% 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分别高出中小企业平均水平30、11.8、42.3、9个百分点。与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设施上相形见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受到资金、技术方案、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的制约。有数据表明:真正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为3%左右,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

    2.泉州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泉州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2.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泉州中小企业主要是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企业员工的亲属裙带关系非常复杂,企业在运作机制中还带有较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在管理方式上还没能摆脱家长式的经验管理,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的观念。多数中小企业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其次,还存在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这样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许多企业一提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要把数据形成有用的信息才是目的。

    2.2存在投入不足、投入不平衡、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有的中小企业想走信息化的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同时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可以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程度要求的提高,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就出现了短缺。

    下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劲霸时装是泉州服装业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且成长迅速。目前,劲霸只上了信息财务系统,它的很多业务还在依靠手工或半手工方式进行,这并不表示劲霸对信息化不重视。实际上,2001 年,劲霸公司的老总洪忠信主动跑到用友公司购买了一套财务软件。此后,每次他们都是在业务需求非常迫切时,才会为信息化买单。在泉州,企业很少像其他地区的企业那样一次性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即使是像劲霸这种不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也只是在业务需求非常迫切时才会买单;对于泉州的其他中小企业来说,像企业信息化这种短期内不能产生直接利润,企业家往往会把他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考虑,因此,对信息化的投入肯定不会大方,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

    2.3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化也只能是空谈。由于泉州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以做出口加工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而且很多是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往往不是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首要原则,带有很强的裙带关系。就全国范围来说,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以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很难与大型企业争夺此类人才。从信息化建设配置的专业技术人才来看,泉州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两个不合理,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率低;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就业人员的素质总体属低下层次,所以企业信息化很难得到各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支持。

    2.4缺乏可操作性的信息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公用信息资源共享;并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泉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上还存在不足。比如,开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网上支付、安全认证和物流配送等外部环境不配套。二是企业根据整个泉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规划。由于泉州许多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

    3.加强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政府管理 信息化平台 苏州市

一、前言

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变革。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同时,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加强企业运作控制,建成现代企业的过程。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苏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苏州市中小企业局、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课题组,联合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航天自动化有限公司,组织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调查活动,采用发放问卷、在线调查、走访客户、电话询问、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2000份,回收82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96份。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揭示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以推动企业以信息化为武器,塑造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通过此次调查,帮助IT企业深入了解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未来的投入方向,开发出相适应的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认为,提高效率和强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资金不足,成功的关键是企业领导重视并参与。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接入Internet,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取信息,但不注重企业网站和企业邮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并认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对生产、财务、销售的信息化。

该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的参加,根据受访者填写的个人身份,在样本中,企业总经理、CEO约占16%,CIO或其他IT相关人员占34%,CFO及其他财务人员占15%,营销及销售人员(Market/Sales)占21%,业务人员占14%。从样本的这一构成情况来看,该调查基本上反映了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在受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办公自动化是最直接也最广泛的方向,有68%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业务管理(55%)、宣传(42%)、库存管理(42%)、客户关系管理(40%)、经营决策(30%)和供应链管理(25%)。从这一顺序来看,恰好是越高端以及越前沿的应用,普及的程度越低。企业往往是从低端和直接的应用开始,逐渐认识和接受信息化,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

二、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⒈苏州市中小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在企业规模上的选择上,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规模分布最多的是100-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59.6%。其次是大于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27.7%,企业规模小于100人的企业比例为12.8%。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迫切性和企业的规模相关性比较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需求就越迫切。从该调查样本所选择企业规模的数据分布上可以看到,它们正代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流应用和主流需求。

⒉苏州市中小企业计算机与管理软件的普及情况

调查显示,苏州的中小企业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已经非常普及。占74.4%的中小企业用户已经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在没有使用的企业中也有7.7%的企业准备购买相关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只有17.9%的没有应用信息产品的中小企业用户,不打算使用或购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产品。45%的受访者选择了量身定做,这一比例反映出,企业目前所接触到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22%的受访者提出,希望服务商在对通用方案进行客户化个性改进之后提供给自己,这说明许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客户化个性改进的成本过高,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⒊苏州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状况

调查显示,在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中小企业中,使用最多的软件是财务软件,其比例占50.5%。经过20多年对财务软件的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应用中。此外,进销存软件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27%,进销存应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它能够充分解决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一些比较基本的问题,如:能够自动实现打印送货单据;企业家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经营状况;它使企业员工在一种规范的软件环境中作业,让中小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在流程化、制度化方面得到固化,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办公软件的使用,占到21.2%,从中可以看到无纸化办公在苏州市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企业在使用生产制造软件的比例比较少,只占9.5%。生产制造软件能够帮助制造型企业在灵活地按单生产中获得最大的效率。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苏州市的制造型企业对这种软件的应用并不是很普及,这表面上看是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但实际反映的问题是市场上没有简单易用的软件提供,而且大部分生产制造软件的通用性差并且价格昂贵。最后,还有22.5%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管理软件,这也表现出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困境:一是对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认知不足,二是现有的管理软件复杂度和学习成本都比较高,三是价格便宜的软件比较少。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跨入管理信息化门槛的主要障碍。

⒋苏州市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状况

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需求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正从一种被动、朦胧的状态进入自发、积极理性的状态;调查还表明,目前存在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

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使用管理软件最想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都集中在库存、销售和财务管理方面。其中,需要减少各库之间调货麻烦的占67.1%;随时掌握商品库存情况的占52.3%;掌握每个客户的销售收入的占51.8%;降低财务和供货商对账的占50.5%;降低财务和业务对账工作量的占45%;精确核准原材料和成本的占20.3%。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主要是对企业运营流程中的物和财的管理,其典型表现为:对内集中在库存和财务对账管理,对外是销售客户和与供应商的财务管理。

⒌苏州市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的状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门槛的下降,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显示,在苏州市的中小企业中,有29.7%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有70.3%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企业上网的目的和如何利用网站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推广,仍然是大家还比较困惑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到,促进企业建立网站的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方面是企业建立网站的成本还比较高,维护和更新是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凭借企业自身的实力在网络的宣传和推广上获得的效益不是很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建立并利用好网站的重要原因。

⒍苏州市中小企业影响管理软件应用的决策者分布

在企业管理软件的决策上,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企业主说了算。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在选择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主要的决策者是老板(企业主),其比例占78.1%;其次是财务的负责人,占20.2%;业务负责人和上级单位对他们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在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下,企业主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主规范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如果管理软件不符合这两个需求,主管部门也很难推进管理软件的普及和应用。

⒎苏州市中小企业了解管理软件的渠道分布

对于管理软件的购买,中小企业还是比较信任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在购买管理软件时,了解和购买的方式一般选择通过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占69.5%。由于管理软件的复杂性要比通用性软件要高,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对软件的安装、应用和维修服务都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流程和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应用能够在中小企业中顺利实施。此外,朋友推介的占15.3%,通过网络的占14.4%,通过电脑商城的占9.5%,通过其他方式的占10.8%。

⒏苏州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升级的需求分布

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要求一般都比较低,只要能满足其基本需求即可,对软件的升级周期的要求不是很高。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对软件升级的需求不是很高,占65.7%的中小企业选择1年后才升级;有16.0%的是半年才打算升级;有13.2%的是1个月升级;有5.1%的是3个月升级。

⒐苏州市中小企业购买管理软件主要方式分布

对于管理软件的销售,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现场销售。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在有购买管理软件意向时,有42.3%的企业需要软件公司或软件销售公司派业务人员来访,进一步说明软件的应用效果;有28.8%的用户需要眼见为实,需要安排现场操作示范说明;有21.2%的中小企业希望参加软件公司组织的免费培训。只有7.7%的只需要电话联系。

⒑苏州市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

电子商务的产生,让中小企业用户更加便利地接触客户和供应商。调查显示,有21.3%的苏州市中小企业从事过电子商务活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78.7%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参与过电子商务的活动。这表明,电子商务从认知到普及应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⒒苏州市中小企业购买管理软件意向分布

部分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购买处于观望状态中。调查显示,有74.2%的苏州市中小企业打算在1年以后购买管理软件,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处于观望状态中;有14.3%的中小企业有意在半年内购买;有5.5%的企业计划在3个月左右购买;只有6%的中小企业欲在1个月左右行动。

⒓苏州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培训的兴趣分布

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兴趣非常浓厚。调查显示,苏州市的中小企业用户对于政府或者软件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和免费的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兴趣非常浓厚,有70.2%的中小企业表示,愿意参加这些活动,并希望能够提前通知他们。只有29.8%的中小企业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不是很大,他们都表示无法参加这种交流和培训活动。

⒔信息化与工作模式的碰撞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然遇到原有工作模式与信息化要求之间的冲突,对此,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可以接受工作模式的调整。其中,4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可以接受,28%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模式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表示不能接受工作模式调整的,仅占受访者的4%。这一结果反映出企业对于信息化服务的极大配合。

⒕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咨询费用的承受能力

对于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受访者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IT咨询服务商提供的咨询服务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那么他们完全能够接受在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55%的受访者回答较为谨慎,他们认为如果收费不高,那么他们将可以接受。

⒖未来三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领域分析

2007年,中小企业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调查显示,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企业计划系统、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撑。近半数的大型企业将进入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阶段,由于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业务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基础上,所以这标志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将在以信息化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⒈总体应用水平较低

作为信息化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尽管以高科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初级阶段;网络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获取和信息上,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单机使用的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

⒉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缺乏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认为不搞信息化企业照样能发展,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在当前对许多人来说没有网络就无法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少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不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上网的中小企业较少,即使在已上网的中小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化=软件化”,把企业信息化看作是计算机人员的事,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其实,企业信息化不仅是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等,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中小企业盲目追求上档次,搞豪华版;有些觉得应该先实施再付钱;有些盲目想少花钱,多办事;有些甚至主张完全立足自主开发。这些错误的思想,最终所导致的最大受害者,还是企业自己,不得不接受投资的浪费和项目失败的无情现实。

⒊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销售市场含有过多的不确定因素;二是IT软硬件设备消费成本仍然较高。这可从以下两点来理解:一方面是指IT设备更新频率快,另一方面是指中小企业自行组织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平台,投入很大,开发周期很长,却收效甚微,这些庞大的IT系统支出与投入就逐渐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负担。调查显示,目前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中小企业这个比例通常在2%~3%之间。

⒋专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

调查中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十分欠缺。

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阻力。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难以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培训系统管理员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除了一些企业进行各自培训外,大部分都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更严峻的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较低、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以及就业观念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⒌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大都比较落后,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将推动这些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等,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这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制订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许多企业都以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方案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原因之一是,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提供给企业从售前的咨询到方案的实施,直至售后的运营维护、系统化设计、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原因之二是,软件开发、服务上的问题也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之上开发产品,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很规范,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

四、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目前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⒈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⒉中小企业信息化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从最急需的应用抓起,循序渐进。

通过制定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梳理相关业务流程,描绘信息化的蓝图,减少信息化的盲目性,提高信息化投入产出比。基于企业信息化规划,在有限的条件下,从重点应用、急需应用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丰富和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⒊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⒋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在自身不具备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借助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通过IT外包(是指企业将IT部门的运作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服务,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运作效率。但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要注意相关风险。特别是目前市场上产品和方案大多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较为匮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

⒌要积极争取政府的相关支持

目前各地逐渐建立起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这些机构相继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结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服务,例如向中小企业推荐优秀软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有关配套服务等。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虽然政府不可越俎代庖,但处在启蒙阶段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这些政府资源,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之一。

五、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由于受多年来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长期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完备的商会、协会组织为主导的统一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线,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

政府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辅导;对于从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信息机构,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建立服务质量测评标准,建立服务监督回馈制度等。如此靠制度规范市场运作,靠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扶持要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各类服务机构要依法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⒉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大多仍处于创业阶段。从IT投入的用户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复合增长率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据IDC预测,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服务的前景非常广阔,完善的电子商务方案必将成为中国企业网络的全球商机。但真正推广中小企业运营水平还需要时机,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企业实际问题有些力不从心,也与政府职能相背离。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吸收优质管理软件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⒊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反映出,管理软件的发展是基于管理应用的推动和信息技术的推动。当今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已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了市场为中心,从区域化走向了全球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已从单个的企业竞争变成了供应链一体化的竞争;中小企业的经营已从人、财、物为主要对象走向信息化和知识化为特征的活动模式;中小企业的商务已从传统的方式走向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的管理已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生产管理的重心已被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重心所取代;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从离散走向了集约,传统的管理将被信息化的管理所替代。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促成管理软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交流,将企业管理、管理软件的思想有机结合,开展概念培训与应用培训,全方位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力度,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⒋总结和推广先进案例和经验

通过调查研究,筛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针对不同地区特点,积极开展具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通过收集、遴选一批已经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案例,为广大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标杆”,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创新发展同步推进;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多种机制,加强成功经验的推广普及,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偏差,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成本。通过举办信息会、展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供应商和中小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加快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⒌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加大各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动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对所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统一归口管理,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切实保证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完善信息化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投资有限公司在项目投融资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之路,从政策到资金等多方位给予有力支持;以龙头企业信息化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提高苏州市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作者简介:

徐华东,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政务研究和领导工作。

徐伟康,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师,长期从事中小企业领导和研究工作。

杜文忠,高级工程师,国家信息化大奖获得者,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负责人,长期从事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计量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在部级学术刊物上56篇。

杨学义,苏州航天自动化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

孙国平,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副总裁,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工作;

计颖,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

王丽娜,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3

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人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首先,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多数中小企业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其次,还存在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这样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许多企业一提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要把数据形成有用的信息才是目的。

2.人才问题

美国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000万,而中国仅有100万,而且员工的IT技能普遍较低,企业建网一般采用当今比较先进的技术,如Intranet、Extranet等,但相应的计算机人才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后继开发、应用比较慢,也使系统效益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建设才有意义。

3.管理模式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如果企业制定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4.信息化均衡问题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效益好的企业,比如合资和外资企业,由于市场压力大,加上国外母公司的影响,一般来说信息化开发得还算可以,但也往往只是在销售和财务方面。而大量的企业由于效益一般,领导也没有意识信息化的作用,缺乏统筹规划,在信息化方面甚至都还没有起步。

5.资金问题

有的中小企业想走信息的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同时由于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还有是软件企业对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大多数企业在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可以及时到但随着对信息化程度要求的提高,需要的金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就越来越困难。

6.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的滞后等瓶颈问题的存在,使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生存或死亡的选择”。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加速信息化进程的意愿在很多时候既不强烈也不普遍,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错误的认识。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采取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实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

1.转变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

当今世界的变化,使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如果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熟视无睹,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就容易被陈旧观念所束缚,难以有新的开拓。不管情愿不情愿,企业信息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早抓早主动,不抓不行,非抓不可。只有全员上下特别是业主,树立强烈的信息化意识,企业信息化工作才能健康顺利发展起来。

2.多渠道融资,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重点支持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支持。

3.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是首要问题。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包括对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的培养。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理论知识和信息化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4.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

为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中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重组,使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5.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支撑配套环境

目前,网络基础设施、产品与服务编码、技术标准与规范、工程监理、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支撑配套环境都存在问题或差距,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各方面力量,加快研究,统筹规划,分步解决,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以更好、更快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6.利用内部网络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现在的企业购买计算机后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办公,在办公过程中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成为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实现办公管理的前提是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系统平台,能够完善地实现交流与协作。一方面要求硬件平台的构筑要合理,另一方面要求应用系统在设计、规划、实施上将交流与协作作为应用的基础进行考虑,能够全面、完善地实现知识管理。选择办公管理系统作为突破口的情况主要针对那些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办公系统已初步建立,通过深入发挥其功能,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办公管理水平。办公管理系统的实施一般都能成功,通过这种示范作用,让员工了解信息化的意义,共同关心信息化进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4

论文(设计)名称

**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5

2007 年11月17 日,由东莞市中小企业局、东莞市企业联合会信息咨询工作委员会主办,东莞市经贸局信息产业科、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市华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东莞市东企企业服务中心、广州思想力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东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研讨会”在东莞市隆重举行。东莞市工商业、制造业等140 余家中小型企业的信息主管与经贸系统政府领导,以及支持企业新文溯科技、锐捷网络、趋势科技、广东蓝盾、深信服科技等180 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东莞市经贸局信息产业科科长张劲帆主持,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炯贤到会,并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从一批信息化先进企业的实践来高度评价东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取得的成绩,并指明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和推动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他还强调,政府将从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三方面进一步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东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随后,东莞市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启明在讲话中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他谈道:“东企企业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市首批三家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之一,以后将在这个新的平台上,为东莞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更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而努力。”

作为会议协办方,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胡志强以“优化企业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围绕“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展望”、“微软基础架构优化解决方案、如何应用企业IT 架构优化模型”等,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微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在企业代表的演讲中,新文溯科技总经理李野以“基于SOA 的第三代无纸化传真解决方案”为题,详细介绍了WaveFax 作为第三代无纸化解决方案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产品架构与功能特点及系统整合等,并重点讲解了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如安联保险中国总部(德)、沃尔玛(中国)总部(美)、惠普(中国)、中国建设银行等,进一步说明WaveFax 已成为被世界500强在华企业选择最多的方案;锐捷网络资深工程师李淑军结合东莞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从“企业网建设分析”、“企业网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企业网整体解决方案”出发,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尽在掌握―锐捷网络企业网GSN 解决方案”;趋势科技资深安全顾问刘亮则以别开生面的演讲开场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兴趣,以一个小故事开头,把我们引进了如何从源头处阻断病毒,以及如何面对网络威胁的现状,并逐步深入地介绍了“趋势科技革新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6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巨大意义,已成业界共识。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前人也有许多著述,在这里不再一一提及。本文试图通过现有的公开资料,对当前我国不同地区(选取有限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经济发达水平的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不同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总量和资源秉赋,具有不同的地理特色与流通现状。这些各不相同的地区优势,决定了不同地区中小企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同的技术与资源优势。

对浙江地区来说,浙江中小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数量众多,按行业聚集于一个个城市带。这使得浙江的经济布局具有明显的块状特征。块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企业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协会关系,相互依存度很高。这种相互依存不仅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体现在信息化建设上,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浙江省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低成本优势,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权力相对较集中。这样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内信息传递层次减少,信息流通速度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培训工作相对容易进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市场灵敏度较高。

而浙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劣势则表现为:大量既懂生产管理,又懂计算机使用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储备不足;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建设的阶段,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70%的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总资产8%-10%的水平相距甚远。

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其具有的优势往往是其他地区所不一定具有的,但其所具有的劣势却是各地共同的特色。甚至,在江西、江苏东北、甘肃等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紧缺、资金紧张、观念滞后更为明显。

江苏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还算强省,但南北差异比较大,苏南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城市蓬勃发展,而苏北地区则面临着生产落后,生产力低下拖后腿的尴尬局面。据2008年8月底对徐州市中小制造企业全面信息化实施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2家企业中,已成功实施企业26家;未成功实施企业4家;未实施企业20家;正在实施企业2家。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企业发展瓶颈的今天,竟然还有近40%的企业未实施信息化建设,可见苏北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这沉重。这一方面阻碍了这些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其缓慢的发展也阻碍了其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个难解的恶性循环。

江苏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具有资金不足、人才紧缺、观念滞后等劣势外,还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环境不成熟、宣传力度跟不上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企业对软件本身不够了解,对软件企业也知之甚少,这也成为阻碍信息化的因素。

而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显得捉襟见肘,其最大的劣势则表现为省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备严重落后。甘肃近78%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其投入力度、运作状态存在不足和缺陷。据不完全统计,甘肃8.8万户中小企业中,利用信息化开展业务的企业不足20%,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则更少。

二、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分析

不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根据对系统档次、系统的使用成本、系统的安全保证和技术性能、系统的服务支持等的不同定位,各地区中小企业结合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化建设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一种是依托系统供应商的帮助,走改良ASP的道路。近年来,一些网络公司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务,为相关用户建立专业网站,提供网络财务软件的在线支持和服务,这种业务被称为ASP方案。在这种方案下,某一服务商将自己的应用软件放在服务器上供租赁,并对租用者负有维护管理软件,提供技术支持等责任,用户无需购买软件,通过在线租用服务商的软件,并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这种方案的优势是:信息化建设方便易行;节省成本;第三、系统使用方便易行;信息系统本身的技术性能较稳定。

第二种则是地区内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的发展道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地区区域内(尤其是有供应链关系)的多家企业可以签订协议,联合建立一个信息处理作业中心,共同购置一整套软硬件设施和局域网系统,搭建一个统一平台,使用一个共用场所,在中心统一聘用系统管理人员,各企业开设各自的账套,进行独立会计及业务事项的信息化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资源集成化的发展道路。这种方案主要有:信息系统的分摊购建费用相对较低、在软件模块方面是谁使用谁负担费用、更便于系统的集中管理和安全监控等优势。

第三种则为由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布局推广式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国家及大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事业的基础环节,在有条件和有必要的情况下,政府或上级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下可以为中小企业免费或补贴推广管理信息系统。其现实方式是:由所属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和意向要求,政府或企业上级部门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从系统供应商处购买或委托开发软件和服务,将其免费或提供补贴推广到所属的多家中小企业,硬件设施由企业自行配置。这条发展道路的优点是:见效快、费用省、能得到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等。

江西针对省内城市地区的中小企业多为商贸、服务性及服装加工类企业,它们对信息化处理的要求主要集中为财务系列和供应链系列这一特点,引导这些企业实施ASP方案;针对城市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多为制造企业,它们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除了财务系列和供应链系列外,还有管理会计及其它系列,积极引导他们走联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的发展道路。针对非工业园区内比较分散的中小工业企业,由政府或上级部门免费(或补贴)推广信息管理系统。

甘肃根据省内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更加注重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工作及微观解决方案,主要走由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布局推广式的发展道路。首先在“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或一些商业性网站上建立企业的网站(网页),面向外界企业信息包括企业概况、自荐产品、企业动态、技术咨询、在线调查等各种信息。其次,通过网站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企业的电子商贸平台,充分利用前台与后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借助自己的网站平台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拓展新的信息化商务活动。其三,将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平台相互结合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变。利用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快速、敏捷的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

武汉地区则主要采取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模式。现阶段,武汉地区正逐渐实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和政府指导的层次过渡,走政府扶持信息化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道路,最终形成中介机构主导的信息化服务提供模式。其中,政府对市场中介组织的扶持是多方面的,如统一规划、制定法规、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培训人才实行优惠信贷和减免税、承担和分散风险、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此外,还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自愿的原则,推进中介机构积极实行行业内的联合与重组,淘汰一批规模小、执业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中介机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执业水平较高、具有国际信誉的中介机构,逐步缩小与国际中介机构的差距提高中介机构的竞争力。

在中国众多的小城镇,ASP等外包方式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应用该模式,首期投入较少,城镇中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开展自身的信息化。因此,ASP小城镇信息化项目外包将为国内信息产业市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结论——特出重点,加强针对性,推进不同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各个地区经济实力不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同,要求各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走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1、对于如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能提供较强的资金支持,可重点加强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构建信息化建设人才高地,以人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向高技术、高效用方向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可为前述的第一种依托系统供应商的帮助走改良ASP的道路,及第二种地区内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的发展道路。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企业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支胜任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使用的效果和维护的可能性。大多数中小企业人才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员更少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要加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对中小企业在职人员进行持续的信息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证。同时,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信息化专门人才,加快信息化人力资本积累,使信息技术更广泛地转化为生产力。

2、对于中等发达地区如武汉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应重点建立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规范信息市场竞争秩序。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可为前述的第二种地区内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的发展道路,及第三种由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布局推广式的发展道路。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除了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政策支持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能力、人才所限,更是迫切需要外界的帮助。因此,支持和培育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源为信息化服务,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根据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急需建立的服务体系主要是咨询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

同时要注重规范信息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的惩罚力度,建立与之健全的各项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及时总结管理信息化先进企业的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等方式,大力传播和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对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采用不合法手段盗取企业信息或是有益破坏企业系统的非法人员要给与严厉惩罚。

3、对于如甘肃、江西、苏北等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在起步中,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地方信息化统筹规划,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制定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追赶步伐。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选择主要为可为前述第三种由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布局推广式的发展道路,辅之以前述第二种地区内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处理作业中心的发展道路。

这些地方政府应注重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应当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信息化标准,创造信息化发展环境等。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7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现状及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近些年来增速高涨。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物流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如今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分析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目前的情况特征,然后针对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工作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紧急。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当前的物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进行探析。

1.物流管理观念落后。大部分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较落后,单一将物流管理等同于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管理,对于管理信息体系的建立不够重视。

2.物流管理体系不健全。因为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较落后,中小企业采取的人工物流管理模式无法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物流管理,但是网络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没有建立,智能通信及扫码等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不到位。

3.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重视物流管理,但是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物流知识技术作为支撑。因为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物流人员配备不合理,所以应该革新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人才管理模式和人才选拔观念,实现物理管理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议

1.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上的认识,改变管理观念。现代中小企业要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必须在思想层面进行深化改革,实现在物流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引入物流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物流管理,提高对物流管理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详细的物流长期的实施计划、正确的发展策略,从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物流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降低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使客户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促使企业在竞争中百战不殆。中小企业只有改变物流管理观念,提高物理管理认识,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地良性发展。

2.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造成目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还能够将企业的采购、运输、存储和配送等环节有效连贯、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各中小企业在掌握物力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发展和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实现物流活动的灵活统一,以此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企业本身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学习其他企业好的物流管理方式,完善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

3.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各行各业深化对信息技术改革。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若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长久、健康的发展,不可能有足够的生命力在竞争中争夺一席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运用现代高科技使物流管理全面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解放劳动力。借用各种有效、可行的渠道,全面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并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企业资源的内部联系。如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可以利用数据、信息等资源,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能够为企业高校、一体化物力的合理运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从而实现物流的高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4.大力培养和引进物理管理专业化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的经营者不仅应该加大物流管理方面的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企业不断输送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领域已经由市场拓展扩大到物流管理上,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对物流管理进行深化改革。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物流管理手段不断被中小企业重视,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应该全面提高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整体企业发展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8

1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的财务管理

1.1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面临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洪流中,因财务危机而宣告破产的企业不计其数。而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影响因素范围很广,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国家相关经济法规的完善程度、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状况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比如:

1.1.1普通员工的文化素养偏低

大多数为中途辍学的青年或者多年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的老员工,受教育程度偏低,他们都缺乏理财的概念,中小型建材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不考虑他们的理财能力就任职他们为高管,结果可想而知。

1.1.2长期缺乏优秀的管理层精英

正是因为多数中小型企业领导不作长远投资,导致企业内部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普遍专业技能一般,这些人都不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缺乏对市场产品需求及国家政策的分析意识,在做企业投资及预算时,无法站在稳定分析市场经济状况和企业自身资金条件及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可靠、对企业而言能获得最大利益的决策。他们预见与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有待提高。

1.1.3企业内部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内部人员不够团结,员工跳槽率大

对中小型建材企业而言,过于频繁过于大幅度的更替员工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更阻碍了企业管理的有效统一管理,增大了中小型建材企业的管理风险,员工的工作激情不高、工作效益不明显,企业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1.1.4对企业资金的利用不当

财务管理的三大重点即如何筹资、如何投资及如何融资,这三项紧密相关,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者,不仅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等大环境下通过各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并对企业进行投资,以此来实现有效的企业生产,并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从而获取企业应得利益。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在建材市场常常出现一个工程项目面对数十个品牌疯狂竞争的现象,而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型建材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市场分析与评估研究不能形成一套严谨的规范,缺乏市场分析与投资分析、无法全面考虑投资风险和分析资金回转周期,使企业时常忙于徒劳项目之中,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消磨了企业信心,使企业得不偿失。从以上不难看出,财务管理的不得当使得中小型建材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导致最终的破产。

1.2财务管理在中小型建材企业中彰显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一个好的企业离不开好的领导。领导管理的能力体现在领导的一言一行中,而企业良好的经营能力则体现在财务管理状况及产品销售状况中。规范的财务管理不仅能有条不紊地利用企业每一笔资金,更能为社会作贡献,促进国家税收的制度完善。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工作的成效透明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企业信任度,在竞争中也会脱颖而出,打败竞争对手,赢得最终胜利。这是中小型建材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手段。

2改变中小型建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对策

2.1调整内部人员职能结构

调整内部人员职能结构,雇佣具备国家认证的相关财务管理资质的管理人员。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为社会效益献出一份力。拥有优良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更是中小型建材企业中的“潜力股”,针对员工素养偏低的现状,中小型建材企业应加大力度,调整内部员工职能结构,在招聘员工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财务管理的政策,如《会计法》、财务管理制度等,选用具有合格资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严禁违法操作,目前国家也在出台一些相关政策,防止违法获取个人从业资格证书资质的行径,雇佣有正规资格证书的员工更利于优化企业内部人员智能结构,提高员工素养。中小型建材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在企业内部成立技能考核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对企业员工做技能考核,促进员工不断学习、不断与时俱进,也能起到对企业员工的监督作用。

2.2在企业内部成立激励机制

鼓励会让人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完成本以为自己无法完成的事。面临中小型建材企业易受市场冲击而濒临破产的现状,企业应该在内部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从精神、工资及个人荣誉方面鼓励员工,让员工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挖掘自己的潜能。特别是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成立高级财务后监督中心,并设立总监有区别待遇的职务,既有高薪高难度的工作岗位,也有薪金一般但任务也比较常规化的职位,让普通财务管理员工设定个人职位追求,在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员工必然会更加努力地奋斗,工作也更加具有目的性,从而更加有激情和热心。另外,对中小型建材企业而言,要留住优秀员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企业也应该提升自身魅力,让员工深爱自己所在的企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引以为豪。例如,中小型建材企业顺应我国对建筑类有专业的注册资格认证,在企业内部成立国家认证的相关资格证书的员工培训,并帮助他们报名考试,在这一阶段中,员工们在一起学习、工作,增强了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孕育了企业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个人价值的实现会让员工看到自己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对自己而言的必要性,这将更容易让员工爱上自己所在的企业,并预见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员工的跳槽率。从长远考虑,这对企业而言,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都渴求愿意永远为之工作的员工。

2.3增强企业投资、融资能力及预见能力

企业如果缺乏投资能力及其管理,将会导致许多漏洞,致使企业出现许多问题。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建材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达到一致,将投资人变成企业管理者,而管理者往往并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方法,且不参与市场财务调查,导致管理者并不能正确应用投资,这是管理模式不严格造成的问题。企业需要将投资与管理分开运作,积极参与市场调研,跟随时代变迁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听取财务人员的意见,纳百家之言,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我国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建材企业中标后必须缴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如果不能及时上缴,建设单位会认为建材企业自动放弃了建材合同。这对于中小型建材企业同样适用。当中小企业缴纳履约金以后,因为工程周期太长,会导致企业的周转资金发生问题,这也会变成中小企业的财务漏洞之一。企业必须严格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大部分中小型建材企业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公司投资和债务风险,企业的管理不应该仅仅依靠管理者的经验之谈,而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斟酌该管理方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中小型建材企业规模小、周转资金不足,面临的风险对公司也会造成很大困难,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应认真考虑自身特点与局限将资金投到风险小、较稳定的工程中去。企业应该做好两方面打算:一方面想办法增加企业资本积累,在公司资金规模扩大后才能参与更多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每一项开支都应该用在关键之处,增强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企业的预见能力包括财务分析和风险预警能力,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关系到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管理者应提高财务管理的决策能力,且提高战略策划能力。考虑全面问题,应结合市场、经济、政策等各种信息体系建设,合理运用财务分析和风险预警方法。

2.4与时俱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现状和问题 办法和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在管理的角度上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所有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1.企业自身的需要

要进行企业信息化,首要条件就是企业有信息化的需求,而不是赶时髦,赶潮流。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大,技术高,利益复杂,难度大,消耗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出于当前和未来工作战略性发展的需要,企业才能建设和使用企业信息化系统。例如,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能够共享通用,企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产品,企业能够迅速做出市场需求的响应等等。有了这些需求,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才有内在的动力,否则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有失败的可能。

2.企业软件设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办公自动化管理,业务科学化管理。办公自动化是一场革命,它要求人们告别“一支笔、一张纸”的传统工作方法、方式,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这要求员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切实掌握操作技能。信息化下的办公自动化既安全省时又准确,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业务从调研、立项、签约、履约到后期的服务,整个流程都应该科学化管理。

(2)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企业需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宣传产品,并服务客户,可以同其他企业建立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换,做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售后服务各环节的统一协调。通过网站可以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企业产品信息或服务介绍,降低宣传成本。通过网站向客户直接进行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增加企业销售渠道。利用网站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网络技术直接与分布各地的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储运商、银行、认证中心等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商业交易活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

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据2009年底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表明,我国已注册的中小企业有近1023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管理方面的实力相对很弱,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十分落后。同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购置了功能不错的电脑及辅助设施,并且能上网或在互联网上建个网站,就算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多数企业也仅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邮件地址,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另外,中小企业运用IT技术实现信息化改造也存在着缺乏人才等很多困难。

2.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概念认识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他们仅仅单纯理解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操作,而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软硬件市场和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无所适从。企业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咨询公司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以至于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排斥态度。

(2)领导不重视,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专职领导。企业信息化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就很难开展的,因为它是新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专门机构和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部署,各个部门自行其事,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企业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重视不够,因而投入的资金也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4)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部分家族式企业一直坚持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理念和僵化的管理模式,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打击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缺乏专门人才和信息系统维护服务。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不是专业人才。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在系统维护过程中总是遇到一些麻烦。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都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服务。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1.领导重视

企业领导层对企业信息化要有正确和清醒的认识,应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企业应安排最高领导层中一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领导来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改革企业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模式,尤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应引入精简化和扁平化的网络型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心环节,使得从底层到高层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企业领导层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便于企业精简机构,进而减少管理费用;可以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信息冗余和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融资;非银信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运营广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的时候,由于缺少企业相应的非银信用信息服务系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无法查询、核实企业的信用数据,形成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全与金融机构怕风险的突出矛盾,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比较突出。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人民银行下属的征信中心建设、运行和维护。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的信贷信息,即企业信贷相关信息。而企业在信贷业务以外的信息,主要包括:分布在工商、国税、地税等政务部门的政务信息,以及水、电、燃气等部门的公用事业方面的信息,以及电商、物流等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的信息,统称为企业非银信息。

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够完整地提供上述企业非银信息服务,企业非银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有非银信息查询需求的时候,是到各个政府部门对外服务办事窗口进行企业非银信息查询。这个办法虽然可行,但耗时较长,无法马上得到信息查询。更别对这些信息进行指标化分析、按照信用评估模型进行计算,形成信用报告,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评判。因此,广州市经济贸易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经贸信息中心)基于广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研究、设计了企业非银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系统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密技术,协调各相关数据源单位,采集反映企业信誉和历史信用状况的信息,并设计了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企业非银信用信息服务。

2 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

在设计中小企业非银信用信息服务系统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面向未来的原则。系统主要目的是评判企业未来的信用状况,所以系统采集的信息应该在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历史信用状况的基础上,着重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风险以及未来的成长能力,为考评企业未来的信用状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2)满足信息评价全程的需要的原则。系统所采集的信息要满足信用决策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跟踪控制乃至信用追偿的需要。

(3)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的原则。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是评判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但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能力与品行、企业的管理条件与水平等非财务信息在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时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

(4)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在企业的信用信息中,企业人员的素质、经营环境、企业客户的品德等较适合使用定性指标进行描述,而财务状况与实力、偿债能力等则较适合使用定量指标进行描述和评价。

在设计具体的信用评估模型的过程中,还采用了 “五C”系统的方法来分析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五C”系统,是指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5个方面来评估企业的信用品质。在“五C”系统中,有反映企业信誉和历史信用状况的信息,也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信息。

2.2 系统框架设计

根据“五C”系统和相关的设计原则,中小企业非银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平台作为核心,支撑上层应用系统运行。主要有几个任务:一方面,分别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5个方面(五C)来采集、存储来自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有关企业非银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建立企业非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细化指标的采集方式、方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2)应用系统层,构建企业非银信用评价的逻辑模型,通过该模型以及收集到的各企业的非银信用信息的运用,得到各企业的信用评价报告,信用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静态评估能实现实现自我评级或委托评。该系统是在静态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信息的更新,自动调整企业的评估结果。

(3)运营中心贯穿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

(4)非银信息服务系统对接各个数据源共享平台和各类社会信息来源系统,通过信息接口,获取企业非银信用相关的系统。

具体的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2.3 系统功能设计

2.3.1 非银信用信息的采集

企业非银信用信息的采集,实现对广州市企业非银信息的联合征集,主要包括政府信息方面和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的信息。

(1)政府信息方面:按照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的接口规范,实现非银信用服务系统对工商、国税、地税、质监、民政等政府部门的数据的共享。

(2)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方面:按照广州市电子商务运行监测平台、广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规范,实现信用服务系统对这些平台信息的采集。

(3)社会公众信息方面,通过网络抓取的方式,收集社会公众对于中小企业的各种评价;或者由企业自行填报;或者收集后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形成对于中小企业的社会评价信息库。

对于采集到企业非银数据,系统采用的是数据仓库的概念,根据预设的各种不同主题,设定不通的清洗、转换规则,以满足不同信用模型统计以及用户查询的需求。

2.3.2 非银信用评估模型

非银信用评估子系统是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企业非银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工具,信用评估系统可对采集到的非银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综合分析,最终判断受评主体的信用风险程度。目前系统采用的非银信用评估的类型的划分以下3类:

(1)自测评估模型,信用自测评估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企业信息数据直接给出企业客观的信用评级。此模块完全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确保系统自动完成评估工作。

(2)商务信誉评估主要取决于对企业两方面的判断,第一是履行合约的能力,履约能力评级分析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及竞争地位、管理能力、财务状况及特发事件风险等方面;第二是履行合约的意愿和历史履约记录等。商务信誉评估分析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诚信记录、履约能力、财务实力以及外部支持等方面。

(3)融资信用评估需要经过调查研究的过程,对企业信息进行核实,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揭示其融资信用等级。评估分析的主要考虑因素有:经营环境、基本经营与竞争实力、管理素质、财务状况、外部支持及企业信用记录等。

2.3.3 企业非银信用报告

企业非银信用报告查询,目前系统已实现以下功能:

(1)企业非银信用查询模块,主要是提供多条件综合查询、用户定制查询条件,方便用户查询,系统自动抓取企业综合信息。

(2)企业信用报告管理模块,经过系统信用评估模型计算,对查询得到的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得出企业非银信用报告生成企业非银信用报告,供高级用户下载、打印;并提供企业信息用度综合统计、综合排名、生成统计报告等功能。下图为企业非银查询报告中信用评估主题的信用报告。

3 系统应用推广情况

系统建成后,经贸信息中心大力推广系统应用,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已为广州市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9000多户的中小企业和7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有助于中小企业成功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并在银行建立了信用记录,逐步发展壮大。同时有了信用注重维护自身的提升了自身信用,增强了纳税意识,规范了管理,扩大了融资渠道,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了税收的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加。另一方面,系统通过接口建设,已直接为17家商业银行1500多个网点提供非银信息查询的服务,据银行反馈,已部分应用于企业开户的业务环节中。

经贸信息中心还通过网络技术把系统对接广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实平台注册企业用户信息、金融机构核实企业非银信息等方面提供了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部分问题,具体效果有以下几方面:

(1)银行和企业不再需要逐个各个政府部门的办事窗口进行企业的信息查询,有效缩短了查询所需时间。

(2)系统可以将查询后的结果汇总到一起,免除了手工比较,而且提高了比较核对的准确性。

(3)通过系统,企业信息能够及时查询验证,也间接缩短了银行机构对企业的放贷审核时间。

结语

面向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对非银信用信息的实际需求,设计与实现了中小企业非银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可以为本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双方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碰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友棠,成 瑶,严碧蓉.基于“五C”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框架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09):95-99.

[2]张玲.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发展趋势[J].预测,2000(04):72-75.

[3]刘t敏,王文寅.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9.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愈发强烈,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也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物流体系。但中小企业对物流建设的投入有限,且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副业,不仅管理不足,还存在对物流管理的认识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在拓展物流管理这部分业务时成本付出较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观念缺乏进步,思想陈旧

当前各个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货物运输能力,都逐步建立了自身的物流管理业务,提高自身对物流掌控能力的同时为延长自身的产业链打下基础。但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了物流业务并组建了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有限,企业能够为物流管理部门的投入也有限,因此一些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对相关的物流管理工作内容、工作职能等等还不太了解,物流管理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书本知识或者缺乏相关的物流管理知识、工作经验以及管理观念等,不利于中小企业在物流业务的有效管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不仅仅涉及到物资运输等传统物流方面,还涉及到资金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其他综合方面的管理,不仅涉及的方面多,而且复杂,一般的物流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需求,可能会导致企业整体供应链建立存在问题,甚至会增加企业管理运营成本,导致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衔接不畅,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不畅

同样受到企业生产规模和资金限制,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技术投入有限,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和人才去建立完整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安全性埋下了隐患。不论何种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信息安全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信息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而且还是企业评估的重要数据来源。然而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购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保障物流信息的安全,因此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安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大多采用和一些企业共用网络服务器的方式来降低物流信息管理成本,却难以保障自身的物流信息安全。

(三)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复杂,需要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支撑,但当前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的方面却严重缺乏这样的管理人才,导致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刚刚起步或成立不久,正处于成长发展时期,不仅在人员待遇上受限制,还受工作环境、晋升机遇、职业规划等等的限制,使得当下中小企业依旧很难获得高素质人才的青睐,尤其是一些处于传统行业的中小公司更是存在难以招聘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的困境。当前经济的发展,使得管理职业越来越专业化,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物流管理方面,更加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管理经验才能够更好地驾驭,在一些关键的管理问题上才不至于出现重大错误,而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高。同样,由于企业投入有限,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制度在中小企业之中也不够完善,相对来说自身培养人才与市场招聘相比成本更加高昂。

(四)企业内部协调不足

现代物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而中小企业由于内部部门建设不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也缺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宏观信息管理部门或企业内部平台,导致各部门信息在企业内部流动不畅,这对于现代物流管理来说具有严重威胁。由部门沟通不畅,难以进行信息协调的问题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盈利。例如,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的沟通不畅,导致企业采购要求与生产需求不符,不仅容易造成仓库管理费用的不规律波动,也会造成市场供应出现波动的情况,如此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改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物流管理理念

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变革中,需要重点转变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在决策层面提高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从而能够在观念上提高企业内部对企业物流的认识,逐步从仅仅重视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传统经营思路上转变过来,推动企业的环节管理更加高效和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较为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降低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或者保持企业的收益能力。而作为企业内部运营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管理,企业内部需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科学的企业物流管理制度,连接企业内部的各個部门。

(二)打造高素质物流管理团队

物流管理毕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岗位,需要较多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在短时间内要推动中小企业打造高效低耗的物流业务,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参与物流管理,才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管理的费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岗位专业化越来越明显,物流管理就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位,因此中小企业在推动自身物流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人才引进,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重点培养自身的专有性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合作的方式与这些机构相互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而在人才引入上需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机制,可以弹性化地设置公司的用人制度,从而为吸引人才提供弹性福利,增加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

为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的物流管理能力,从而为中小企业整合各个部门资源推动企业物流部门发展打下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系统,以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平台,搭建集物流管理计划、运输、财务、仓储、生产等方面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同时也为物流管理的信息使用提供了一个途径,打破了原来中小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不流畅的障碍,使得部门信息之间的交流变得有序且频繁,有利于降低物流管理环节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促进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探析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改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4,(14):89.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12

 

关键词:信用 中小企业 会计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58.9%,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核实,为此要求存在一个规范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市场。纵观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状况,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与企业有关,也与整个会计师行业有关。所以,提供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