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兽医学论文

兽医学论文

时间:2022-06-26 22:28:33

兽医学论文

兽医学论文范文1

一、案例的选择

1.巧用微视频展示案例情境,有效导入新知。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肢蹄运动功能检查”时,教师先从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视频文件中精选出暗含重要知识点的三种不同动物(奶牛、犬、猪)运动障碍的微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针对每一段视频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刚才看到的奶牛运动障碍的特点有哪些?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互问互答后自然引出运动障碍的概念、分类(即支跛、悬跛和混合跛)、运动障碍临床诊断简易定位方法等内容,进而为动物运动障碍的下一步临床检查做好铺垫。

2.巧用系列图片剖析相似案例,启思导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学和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习了知识,才能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呢?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诊断的步骤”时,教师以“某养鸡场的鸡出现运动障碍”为话题展开,将多年在家禽生产实践中拍摄地能反映鸡运动障碍案例全过程中的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图片进行精选,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神经支配系统、饲养管理系统、其他因素的顺序进行合理对比编排,在展示典型症状图片时提出与此图片相匹配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展示非典型症状图片时及时提醒学生应考虑不易想到或易忽视的症状、病史、致病因素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后满足的心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后抓住话题的核心问题———建立鸡运动障碍诊断步骤的三个重要问题(调查病史、收集症状,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实施防治、验证诊断),展开引导、启迪,由学生对鸡出现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印象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畜牧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和掌握。

3.巧用误诊案例,拓展思维发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有诊断便可能出现误诊(据《误诊学》相关资料的统计,人类目前疾病的误诊率在30%左右),而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尚缺乏误诊内容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因此,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时,教师以“某地宠物医院的医生给狗下跪”的视频展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该案例的全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对医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现临床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的方法及程序、实验室检验(血、尿、粪)结果、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等)逐一分析,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对诊断具有重要影响遗漏指标进行评估;其次审视建立初步诊断的程序(即按照常见病、少见病、罕见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正确估计疾病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症状的意义,依据主要、次要、共性、个性的关系,阐明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疾病的本质),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维的定式,做到了科学思维。最后由学生从该误诊案例的纠误过程中总结出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变教师课堂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正确看待误诊和如何避免误诊的产生,了解了一个正确诊断的形成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

4.巧用媒体情境设题,巩固新知。思维产生于试题。但不是所有试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因此通过媒体为案例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能感觉到试题中所谈到的发病情况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但试题的答案不能从记忆的知识中获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学生出现求知上的“困境”,激发其“征服”欲望。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可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学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课后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等发给学生一些相关案例,并附上思考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不断突破“困境”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的应用

1.课前充分准备,便于学生接受。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兽医临床诊断学》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教学大纲及自身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准备好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认真编写授课计划,进行问题设计。如,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可视黏膜的病理变化之“发绀”时,引用案例:“某养殖户饲养的健康育肥猪在采食食物后15分钟至数小时相继发病,呈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脉搏急速细弱,全身(尤其是可视黏膜)发绀,体温正常或偏低,躯体末端部位厥冷,少数猪站立不稳,倒地而死”。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案例的特点,拟定如下问题:①本病属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还是形成了大量变性血红蛋白?②本病伴随的其他临床表现有哪些?③通过对症、对因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我们以这些问题作为案例教学讨论的重点,教学时配合案例现场情景展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做好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掌握可视黏膜发绀产生的原因,确保教学大纲的要求得以贯彻。

2.教师组织实施,便于学生理解。选择教学案例,应使其与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之前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情况,选择能承前启后的案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前后知识的贯通。若随意选择教学案例,可能会导致学生讨论问题过度分散或过分集中,也可能会因内容生僻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因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解释一些相关知识而不能完成教学内容[1]。因此,《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案例教学一般应由有一定临床积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实施,发挥他们对案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学的引入时机、提问方法,引导学生的合理讨论,减少不必要的争论而节约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合理地运用案例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进行讲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主动思考和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多种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案例,积极地查阅参考文献和自学,在讨论或自学中寻找最合适的答案,理解、消化新接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并掌握这些新知识[2,3]。这样就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来,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起到提高本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

4.适时进行总结,启迪创新思维。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在《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应用多种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畜牧生产中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问题。因此,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巧用媒体恰当地给学生展示多种案例,能够使学生在短期内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思维的机会。总之,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能把抽象、空洞、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可触、能感、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在案例的最后适时小结,有利于把碎片化的知识前后串联起来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教师临床积累不够,案例资源不足,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规范。

作者:孙卫东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兽医学论文范文2

1.1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滥用抗生素

养殖者为减轻疫病带来的损失,不得不大量投入抗菌兽药与病原微生物抗衡,有的甚至是陪伴终生,如肉鸡生产。抗生素在使用的时候,因根据家禽的疾病而进行用药,在用药的剂量和疗程的长短上也是有控制的。但是,现在的许多的畜主,由于对这方面的医疗知识不够,所以在使用是、抗生素的时候,盲目的增加药物的剂量,治疗的时间;不管家禽的病是哪方面的,就胡乱用药。从而使家禽的免疫力大大的降低。

1.2为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及休药期

现在很多的畜主由于其专业技术知识不足,滥用、误用兽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味的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不顾及他人的身体健康,用药不规范,或者在休药期间就使用畜产品等。在1997年农业部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停药期[2]。但有的养殖户没有一个相应的停药期。由于操作使用不规范,造成他人的身体健康。例如:奶牛在患炎的时候,由于呈现红、肿、热、痛,排乳不畅,里的呈现块状,带浓汁呈黄色等,此时,应该对症治疗,补液、消炎、促进坏死物体的排出;但是在治疗的同时,病奶牛的绝不能使用,因为此时的中不仅含有腐败因子,更有更多的药物残留;即使是过了治疗期,但是还有一段时间的休药期,在这期间,奶牛的代谢能力较弱,排泄相对较慢,所以在这期间,奶牛的体内储存了较多的药物残留。因此不可使用休药期间奶牛。

1.3违禁动物药品的使用及添加剂超标

目前很多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为了抢占市场,违法向饲养户出售违禁药物或合有违禁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以此追求高额利润,养殖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违禁药品。比如:在水产品中使用的氯霉素、呋喃酮和甲硝唑等;前两种药事广谱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场被用于防治细菌性传染病,后一种药主要用于治疗几种滴虫感染;但由于氯霉素存在抑制造血功能的毒副作用,呋喃唑酮和甲硝唑存在致癌性和致遗传变异等毒副作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常有添加剂中毒事件的发生;如:市场常出现的苏丹红、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等[3]。也有的养殖户为追求高额利润,超标使用饲料添加剂,造成残留。如:微量元素铜的超标使用,适量的铜会促进猪,牛等家禽的生长,但是铜使用过多,致动物蓄积性的中毒;通常表现为过多的铜在肝脏蓄积,导致严重的贫血和黄疸;而且还进一步刺激肾而引起病变;铜还可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炎等。

1.4兽药产品质量差

近年来,伪劣兽药的存在既影响了动物疾病的治疗,又因加大了用药量,使药物残留的机会增多;而且市场上一半的兽药使用商品名,其标签上并未注明药品的化学名称和含量,还有生产单位、经营单位不负责任,产品的宣传和标识存在着违规现象,致使畜主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误用的可能性增大。造成了家禽的代谢紊乱,导致药物残留。

1.5动物性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兽医卫生检察和有关行政部门通常只对畜禽产品是否有传染病、寄生虫病、外观是否卫生和是否注水等较为关注[4],而对药物残留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药物残留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而且药物残留的检测在全国亦属刚刚起步,对饲养、屠宰流通的畜禽产品监测还停留在只检疫不检残留的阶段,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还不够。

2应对措施

2.1加强兽药的立法和执法

畜禽肉产品中药物残留与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及动物品种、生长期有关。为了保证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及畜产品品质,发达国家规定了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休药期。我国农业部也已相继颁布了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一系列法规,公布了一部分药物在畜禽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及休药期,同时也明文规定了禁止使用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做饲料添加剂。此外,对不规范用药的单位及个人施以重罚,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残留,使兽药残留量控制在不影响人体健康的限量内。通过加强兽药的立法和执行,严格规范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2加强对药物生产和使用的管理

对兽药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制订药物(包括药物添加剂)管理条例,确实做好兽药的具体管理工作。规定兽药、饲料添加剂、农药等化学物质均需检验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且必须在取得食品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方面的有关资料后,再考虑批准生产。生产实践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甚为重要,所以应该限制常用医用抗菌药物或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的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上的使用范围,不能任意将这些药物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提倡一些畜禽用的抗生素,如:弗吉尼亚霉素、越霉素A、潮霉素B、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马杜霉素、伊维菌素B、黄霉素等。这些不作医用的抗生素除具特有的抗菌和抗寄生虫作用外,对动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而且药物不易吸收,因而不易在动物的肉、蛋和乳中残留。

2.3淘汰不安全的兽药品种,严格限制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

淘汰经实践证明不安全的兽药品种,并设计高效安全的化学药品取代之,这是防止药物对动物产生直接危害,并控制兽药和其他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畜禽体内残留,通过动物性食品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2.4加强动物食品中化学物质的检测

我国从农业部到各省市均已设立了动物食品中化学物质检测、监察机构,除检测动物食品中药物残留量外,同时还要对源头饲料生产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不允许投放不该使用的药品,不允许随意提高药物浓度。凡违规或超标的,可终止其生产,停止其市场销售。

2.5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

依靠备级政府机构开展广泛的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通过广播、电视、书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多方面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性,自觉遵守“兽药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同时让消费者对动物性食品安全性的要求成为自发行为。还应加大推广合理使用兽药配套技术的力度,提高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和用药水平,加强饲料厂及养殖场(户)对药物和其它添加物的使用管理培训,严格规定必须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及休药期,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未被批准的药物,限制或禁止使用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

2.6建立和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兽药残留的监控,对保证畜产品质量、维护人体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兽药残留监测工作滞后于生产的发展,上市产品仍没有开展药物残留监控,发达国家将有可能拒绝进口我国畜禽等农副产品,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大兽药残留监控投入,尽快建立和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加快部级、部级及省地兽药残留机构的建立和建设,形成中央至地方完整的兽药残留检测网络,以便于开展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常规检测。组织兽药安全评价,及时淘汰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产品,完善禁用兽药清单。大力推行兽药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加快残留检测和限量标准制订工作。统一国家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同时,应广泛开展兽药残留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兽药残留研究与监控的整体水平[5]。

2.7大力发展集约化畜牧业

积极推进集约化畜牧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生产质量检测中心,从源头上根本解决粗放型畜牧业存在的滥用、误用和恶意使用兽药的不良行为;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如动物疫病检疫制度、药物使用登录制度、药物使用检查制度、停药期制度、屠宰加工药检制度、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大力推广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建立畜禽产品绿色生产基地,组织实施无规定疫病区县的建设工程,减少特定疫病和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兽药的使用。

兽医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兽医学;教学;改革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1]。千百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兽医学不仅对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现代兽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兽医工作者防控动物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2-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兽医学存在着理论抽象、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如何提高和改进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1 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兽医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授课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脱离了临床的应用与实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兴趣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繁杂、抽象

中兽医学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理论,以及病因、四诊、防治法则、中药、方剂等多个内容。且其中诸如阴阳五行等内容语言晦涩、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而同时由于近年来课程学时数的不断缩减,现有的课时亦不能满足对全部教学内容的讲授工作。如何精炼教学内容,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是摆在中兽医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1.3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中兽医学的教学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限于该课程的特殊性质,课程相关的直观教学资料相对较少,如标本、照片、录像、动画、模型等,多数课件的制作仍以文字为主,相关知识与理论的阐述仍停留在文字描述阶段,缺少直观教学资料,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另外,课堂讲授也多以老师灌输、学生听讲记录为主,课堂氛围死板,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2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满足现代兽医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改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力求使学生在了解一定的中兽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中兽医传统的疾病诊疗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实践生产中运用中兽医相关知识诊断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畜禽疾病。

2.2 优化教学内容

2.2.1 删繁就简,精炼教学内容

在目前各门课程学时数普遍缩减的大环境下,仍旧一味的强调增加课程学时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教学内容过多与学时不足之间的矛盾,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是唯一解决途径。首先紧紧围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个基本特点,着重讲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尤其是脏腑学说,让同学从中医角度了解和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讲解病因学说、辨证方法、中药及方剂的基本功能和临床应用等,让学生理解如何从中兽医学角度去诊断临床常见畜禽疾病,并合理选择用药。而对内容抽象,难于理解的经络学说、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做适当的简要介绍,同时可适当让同学了解一些兽用中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2.2 重点突出,强调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中兽医学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经验总结,而缺少现代科学的验证,这也是近年来中医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的一些理论知识要重点强调,比如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中,哪些是现代研究证实的,哪些又是经过实验研究后证明是古人对药物功能的误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

2.3.1 对比式教学法的应用

对比式教学法主要指与西兽医学对比教学法。中兽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相比虽然在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均有所差异,在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但在个别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由于中兽医学课程普遍被安排在高年级讲授,对学生而言西兽医学的理论和观点已经先入为主,此时能找到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理论相似的切入点,对比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心的功能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可以推动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以营养全身。而西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泵血,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营养和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心功能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3.2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是授课工作的主体,作为任课教师,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比如在讲授经络学说内容时,根据学生普遍爱好武侠小说和电影的特点,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先让学生探讨一下关于经络腧穴的基本认识,比如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等,然后再从中医角度讲述其具体功能,让学生结合小说中的内容体会任督二脉的具体作用。学生对此普遍反应较好,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使授课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总之,中兽医学课程内容多,范围广,难于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均比较大,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中兽医学的教学现状一定会得到积极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兽医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兽医学;传统治疗;预防控制

作者:唐国栋

兽医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他们是针对牲畜疫病的防治的科学,也被称为中国的兽医。中国兽医学拥有很长的发展史,并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以中医的理、法、药、方及推拿、针灸等技术为支撑,以预防、治疗家畜疾病为主要内容。所以兽医学,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对于落后地区的省和中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兽医学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兽医学治疗的进步

兽医学分中医兽医学和西医兽医学。在现代的兽医学因为西方主流兽医兽药的传入,中国传统兽医兽药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最合适的兽医学治疗方法,还是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取西医兽医学的精华并结合古代兽医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基层兽医,应主动学习、积极把握兽医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畜牧业发展。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但其优势互补,每种科学都有其优越性。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西药亦可弥补的中国医药的弱势。因此,基层兽医,既要掌握传统的治疗方法又要掌握西方的理论,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发展畜牧业保驾护航。

现兽医学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是如何将古老的理论和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整体提高牲畜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近年来,一些人认识到动物体内的功能运行时环核苷酸过高,动物就有发病的症状。根据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学说恰同西方内分泌学说相对。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人员还发现,环核苷酸在人类体内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地防止动物高血压发生的作用。中兽医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脏腑协调理论,其中,脾和肾是研究的重点。中西医结合,即肾阳虚与肾上腺和性腺的功能有关,玫瑰花环形成与淋巴功能有关。因此,对症下药,成效会取得显著效果。如脾虚症状,通常四肢无力,畏寒,行动缓慢,与西医相结合,可见动物的新陈代谢减慢,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肠绒毛上皮细胞敏感性增加,小肠绒毛较短。运用健脾的药物可增强疗效,治疗效果良好。

在某些情况下,传统兽医学,从理论上讲,也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中国传统中医理论辩证论和理论为动物血瘀精神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有一些不治之症,中国传统兽医坚持用扶正固本的中药辩证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动物进行治疗。

二、传统治疗方法

中兽医学理论和兽医针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所谓针灸:既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相得益彰。针灸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整体的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针灸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多应用针、电针、激光针灸、水针剂、电子捻针和微波针,来治疗牛、马、蛇、猪、羊、鹿、鹅、猫、狗、猴子、兔子和其它动物的疾病。因此,针灸在临床应用范围上不断扩大,对一些疑难杂症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针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兽医从业人员现在尝试给动物做手术,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国内和国外的专家高度的关注。在有效穴位和配穴的寻找,针麻操作方法的改进以及刺激参数的筛选,有关仪器的改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表明,疼痛阀在不同种类的动物是不同的,并且其穴位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刺麻醉成功的关键点就是确定穴位这个步骤,它是用于治疗动物疼痛的基础。部分针灸麻醉可取得与吗啡相同的效果。药理分析表明,许多兽医学研究是适宜供临床使用的。可以说,传统兽医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基础的化学、药理及临床三者的结合。

三、传统治疗的成绩

兽医学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兽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全日制兽医专业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应用型人才 培养建议

近年来,我国招收研究生专业的范围越来越大,而硕士研究生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的几率越来越小,毕业后更多地从事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基层工作。目前,社会上急需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高等学校改变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学术性培养为主,转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开设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而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就是其中之一。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面向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与管理等部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现在实行的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照搬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存在对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研究不够的问题。经过4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需要学校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和适当的管理制度,教师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符合目标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要尽早确定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

全日制兽医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精专的兽医人才,只有尽早确定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由于全日制兽医硕士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建议在研究生入学复试时,校内导师对全日制兽医硕士研究生进行辅导,帮助已通过复试的研究生选择感兴趣的企事业单位,鼓励其利用假期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开学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确定大致的职业方向,通过调研和资料检索,对自己选择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导师的参与下设计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使每一位全日制兽医硕士研究生都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目标。

二、全日制兽医硕士班的课程设置要与未来职业联系紧密。

学校在第一学期开设全部必修课程,在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后,与导师协商选修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课程。这就要求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要合理,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例如,如果研究生确定将来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重点学习五大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技能,同时选修或自修《病理学》、《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以及一些管理与法律类的课程,增强人际交流能力,善于与动物主人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如有研究生确定将来独立开办动物医院,就要增设经济学等课程,使他们懂得成本核算,能看财务报表,会做市场调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如果以兽药研发和养殖场为目标,则需要增加制药和管理等选修课。

此外,不定期聘请高水平畜牧兽医一线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讲授国内外动物疫病现状和控制、兽医诊疗的新方法新技术、绿色环保养殖技术、兽医与人类健康等。根据学生和兽医临床的需要,增设《动物疑难杂症分析》、《动物诊疗方法》、《宠物美容与保健》等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全日制兽医硕士的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全日制兽医硕士要比学术型硕士有更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全日制兽医硕士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目前,全日制兽医硕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反馈机制等。一味地套用“学术性”硕士学位的招生对象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教师遴选标准,对全日制兽医硕士的管理是不完全适合的。高校应当以实践性、专业性、职业性等要求来评价教学质量,建立独立的全日制兽医硕士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包括学生对全日制兽医硕士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参加工作后的感受;任课教师对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反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对院系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全面了解全日制兽医硕士的教育状况,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体系应由3个部分组成[2]:一是学位课程和必要的选修课的考核,主要以考分来评价;二是兽医专业的临床课程,这是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的核心内容,应以兽医临床综合能力为评价标准;三是毕业论文答辩。目前,这部分在考核形式上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在具体内容要求上应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可以不做动物实验,以病例分析、调查报告、项目设计和管理类论文等作为毕业论文。

四、加强全日制兽医硕士的实践环节和监管。

全日制兽医硕士的产生和兴起是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这种“实践”特性的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在“职业”需要,而非“学术”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则应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全日制兽医硕士教学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而不是把实践当做理论的附庸。目前,许多全日制兽医硕士对实践教学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实践者”的身份缺失。只有加强全日制兽医硕士校内外的实习和实践,才能形成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校内外的实习和实践,需要有效的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这个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监管,学校督导组、实习小组或企业管理层提供意见。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课程应占总成绩的50%~60%,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应从检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来命题;实践能力考核,应对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服务“三农”活动等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效果的优劣给予相应的学分,为兽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有利于学校更客观、全面、切合实际地评价学生,达到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五、全日制兽医硕士的校外导师既要有数量更要保证质量。

为了培养研究生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工作,需要在用人单位设置校外导师。在研究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后,校内导师帮助联系学生心仪的校外导师,利用节假日派学生到未来可能的工作环境锻炼。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还能提供就业信息,进一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为此,学校聘用校外导师的数量要充足,让全日制兽医硕士有选择的余地。而且校外导师应该是该领域的佼佼者,既要有较好的教育背景,还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目前,普遍存在校外导师的聘用不足的现象,不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要依靠校内导师联系相关用人单位的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给予校外导师一定的荣誉,帮助其所在单位提高知名度并给予优先选派毕业生等政策,确保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

六、校内全日制兽医硕士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全日制兽医硕士的课堂教学是否很好地针对了专业学位的特点?是否采用了适合专业学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全日制兽医硕士的校内导师多是由指导学术性硕士的导师担任,无论在指导方法还是教学方法上没有转变观念。有的教师对全日制兽医硕士的教育方式不够了解,对其特点的认识不够清晰,这可能造成对全日制兽医硕士进行教学时直接照搬了学术性的教学方法。另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是一般的职业技能教育,在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理论教育。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是摆在研究生导师面前的问题。

增强全日制兽医硕士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到研究生阶段理论课时较少,不可能循章逐节地讲授,我们采用精讲重点疾病和类症鉴别、疾病专题讨论,给学生布置宏观和微观上的思考,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调动学生各抒己见、围绕各类问题充分讨论,把系统理论、临床实践、最新观点和自己思考的结果充分融合。在全日制兽医硕士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趣味式和比较式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水平。

通过4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从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实践环节、校外导师和校内教学6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希望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高社会和学生对全日制兽医硕士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

兽医学论文范文7

执业兽医师兽医药理学教学改革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规定,我国将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执业兽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动物医学培养人才的标杆,是兽医师走向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兽医药理学作为执业兽医师考试必考专业基础课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课,如何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此相适应,是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认真的思考和研讨的重要课题,下面将对本问题的认识和改革思路做一汇报,以期与同行交流学习。

作者:李丽,蒋红,张玲,王春华

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及特点

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包括基础、预防、临床理论、临床和综合应用4个科目,各占100分,总分400分。考试内容涵盖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20多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

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药理学试题点特点

在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药理学的题点分布非常分散,且常常是些比较偏的题点,内容上不单体现出本学科的知识点,更注重了与临床课程的联系,丝丝入扣,紧密相连。因此,一些考生在理论知识的把握不足和实践技能欠缺的情况下,成绩并不理想。

三、调整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为授课教师,必须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对于熟悉和了解内容应以辅导和复习题等形式指导学生自学,不漏知识点,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由于执业兽医考试中更注重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全面性,所以,课堂的讲授中理论联系实践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应是教师授课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使在校的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贴近于生产实践,为以后的备考执业兽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

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鼓励青年教师到基层、到企业去,走出校门,走近实践。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在工作量上有所体现,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学术会议,拓宽眼界,提高专业素养。本文来自《兽类学报》杂志

兽医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药理;教学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47-02

一、动物药理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兽医全科类考试科目有基础、临床、预防和综合应用四张试卷,总题量400题,总分值400分。考试内容包括动物生理、动物药理、临床兽医等16门课程。考试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题量大、考点细、通过率低等特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动物药理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知识点分布广,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在2010―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中,动物药理考试知识点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且知识点较偏,占基础科目总分值的15%左右。动物药理是链接基础兽医和临床兽医的桥梁,在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点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并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往一些考生因动物药理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技能欠缺,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据统计2013年执业兽医全国平均通过率在12%左右,可见通过率很低。

二、动物药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动物药理是高职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基础课,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当前高职动物药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存在教学大纲陈旧,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实践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当前考试制度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考核上存在过度单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考察,这与当前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重实践的要求相差较远。动物药理课程知识点烦琐,较难记忆,在以往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以模仿为主,课程缺乏创新力,不能真正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去运用。在课程考核上往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这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旨相悖,也是导致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依据,合理调整动物药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规范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不但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每年5月考试大纲,并组织报名考试工作。因此,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高职动物药理教学大纲做相应的调整,提高实践课的课时,满足高职动物药理实践课教学的需求,确保动物药理的教学内容能全部覆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的所有考点,使教学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接轨,实现良性循环。近年来,本人在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中,每年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及时进行修改。围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动物药理课程中的13个章节,选出10个章节作为课堂重点讲授内容,其余的章节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在课程讲授中,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不同分为“熟练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针对性强。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融入高职动物药理教学大纲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动物药理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适应能力。

2.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特点,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动物药理考核改革。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核重点为方向,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动物药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点,出题思路、类型、难易程度建立动物药理试题库。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真题作为典型例子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并针对例子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达到学习效果,并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特点。通过建立试题库,并在课堂中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真题讲评和随堂模拟测试,使同学们提前了解和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升了学生考试的信心。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动物药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课内外平时的练习,学期中侧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比例占60%。在期中、期末考核中模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式,注重实践的考核以客观题为主,保留一定比例的主观题,适当增加病例分析题型,考核成绩占40%。课程考核改革,使学生适应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动物药理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很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特点,对高职动物药理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加实验课教学的课时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教学实训基地中。如在讲授药物的保管与贮存时,把课堂搬到动物医院药房中进行讲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摆放的各类药物,查阅不同药物的说明书,使同学们对药物的保管与贮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讲授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和使用时,把同学们直接带到校外养殖基地中,结合临床生产消毒要求,完成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等。借助动物医院、实训基地等教学平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当有临床病例时,诊断和治疗过程作为教学材料直接演示给学生看,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药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的教学效果。根据授课内容创新设计几个动物疾病的模型,通过临床现象,让学生按照疾病诊断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治疗,并开出病例处理结果、处方和注意事项,再由教师对病例进行诊治和点评。以问题为导向对整个病例的诊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学生的分析诊断能力,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动物药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贴近生产实践教学,避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发网络媒体教学资源,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动物药理知识点比较琐碎,记忆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影像,对临床病例进行直观教学,可使动物药理教学跳出了文字表达的局限,从而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形象生动、动态地展示药物作用的机理,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过程简单化。同时课程组利用网络媒体,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课程的教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试题库、考试系统等制成网络资源库,建立教学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动物药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5.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义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研发,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攻关等合作。经校企合作锻炼,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案例、图片素材等,回来后,将实践中的案例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拓宽了教师眼界,又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企业部门经理、岗位负责人等定期到校给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专题报告,向同学们介绍课程发展的最新前沿,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思维,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落实。

四、思考与展望

动物药理课程的改革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相接轨,是提高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也是检验高职农牧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之一。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纳入高职农牧院校教学改革范畴,参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考核方案,加强实践课教学,使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靠拢,是全面提升农牧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教学评价的标准、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建设,对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封海波,李前勇,王庆华,张德志.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家禽,2013,(15):54-55.

兽医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农村兽医;畜禽疾病;误区;对策

农村是我国畜禽养殖的主要群体,其养殖形式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养殖量少则几头(只),多则几十头(只)。农村养殖户都严重缺乏畜禽疾病防治意识和知识,畜禽极易染病。农村兽医在这个宠大的畜禽养殖群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普遍所受文化教育都比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畜牧兽医理论教育,在畜禽疾病治疗中主要以经验为主,存在着很多误区,常延误治疗时机,严重影响畜禽疾病的正确诊治,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的不良后果[1]。本文就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村畜禽养殖的疾病防治提供借鉴。

1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1.1农村兽医的现状

绝大部分农村兽医都缺乏临床经验,在对动物疾病的诊治中,常根据自己极少的理论知识或者凭着经验对畜禽疾病进行防治,结果往往药不对症。这些兽医大多未受过很好的教育,很多都是小学毕业,没有对畜禽疾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过系统学习,常常是因为得到一种谋生手段而进入该行业;一部分兽医是通过跟老兽医学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畜禽疾病防治知识而进入了该行业,他们对畜禽疾病都是根据经验来诊治,往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兽医从事兽医多年,但从来没有做过动物剖检,不作临床用药记录,缺乏临床经验[2]。

1.2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诊治方法的盲目性

由于农村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知识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是见病用药、见热就退、见泻就止、见效停药。如发现畜禽一发热,便急忙用退热药降温,而滥用退热药物会降低畜禽机体防御功能,造成热型混乱,掩盖住畜禽的疾病真相。农村兽医喜欢滥用抗生素,不论何种疾病都离不开抗生素,实际上如消化不良、中毒等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会产生药物残留问题,用药后会残留在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人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农村兽医在临床上经常都是发现病畜病禽病态稍好,就马上停止用药,这样容易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畜禽发生疾病有内因也有外因,农村兽医不重于防,待到畜禽产生了疾病才去诊治,结果又因为往往诊治方法不对,而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3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用药的盲目性

大多数农村兽医对兽药药理、动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的特征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3]。在畜禽疾病诊治中,他们一般都是根据药物的说明书进行用药,有些兽医甚至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胡乱用药,全然不了解动物的病理,结果造成动物药物中毒,治疗失败。在农村,兽医最常用的用药模式是“安+青+地”,即安乃近+青霉素+地米,当这类药物不起作用时,则根据畜禽病症表象,对着药物说明书胡乱用药,造成治疗失败甚至将畜禽治死。

1.4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对药物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以及用药途径的盲目性

农村兽医在对药物的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畜禽病轻则用小剂量,病重则用大剂量。多数兽药使用剂量都是按体重来测算,大多没有标出上限量,很多农村兽医不会掌握合理用药量,不按疗程治疗,往往是1针打下去不见效,又打第2针,甚至第3针,这样往往使药剂量加大,由于药害作用的加重而使动物的病情加重或者直接导致死亡。用药途径指的是给动物用药的方式,如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很多农村兽医不了解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方式,胡乱用药。

2对策

2.1提高农村畜禽养殖农户的畜禽疾病预防意识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畜禽养殖的培训力度,将畜禽疾病防治培训列入农技培训之列,提高畜禽养殖农户对畜禽疾病的预防意识,从根本上预防住畜禽疾病的发生。

2.2对农村兽医进行系统的兽医知识培训

着力提高农村兽医的专业素质,如通过畜牧局等机构聘请有资质的兽医师组织农村兽医进行系统的兽医知识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

2.3农村兽医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

农村兽医应多多学习畜禽疾病治疗知识,多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在治疗中应注意:一是用药要有针对性;二是用药剂量要适宜;三是保证用药疗程;四是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兽医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 实践教学 教学研究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兽医科学中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搞好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教学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1)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去掉目前临床已经不用的实验项目,增加临床新出现的检验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2)选取临床生产基地,发现实际生产问题,如将传染病病例引入实验课教学,替代原有的部分印证性试验。

(3)实验课教学内容掌握后,将部分学生带到临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面对问题,运用实验课所学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让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使之学会用简单实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

二、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效

建立和完善适应于实际生产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能力。

(1)传统的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是为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开设的,基本上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我们依据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通过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的适当调整,使之与实际生产相对接。保留实用性强的经典实验,如细菌标本制作与观察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各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正确采集样品及对样品预处理、掌握菌种的分离纯化与计数方法等。之前开课内容中有玫瑰花环试验,该内容现在临床已基本不用,但是试纸条检测已经在临床兴起并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实践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建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我们积极与养殖场、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小动物诊所等开展合作,带领指导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与企业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性细菌感染和病毒性疾病利用课堂所学技术进行快速诊断,尤其在细菌感染方面,有些同学还利用课堂所学的快速药敏试验,及时为养殖场筛选了敏感性药物,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疾病,为养殖场减少了损失。目前,多家企业已经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江苏立华牧业、金坛三德利公司、安徽荣达等企业,与这些企业还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有利于今后的可持续良性合作。更重要的是,部分同学毕业时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

(3)遴选对科研、临床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参加科研内容的选题,课题组老师指导了多位学生的科创、挑战杯项目和毕业论文,其中鲍衍清同学撰写的论文《小鹅瘟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张雨等同学撰写的科创论文《CAV相关HGyV/AGV2新型环形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均在学校组织的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另有多篇毕业论文获得优秀。

(4)在学生参与临床实践过程期间,与多个养殖场建立合作关系,将养殖场出现的部分病例筛选出来,让学生自己应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兽医微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为养殖场解决了实际问题。

当然,对于我们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研究,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如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要借鉴和学习其他实践课程的优秀成果,建立合适的适应于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践的考核方式,将有利于优化实验课质量和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随着我校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不断开放,随着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的不断加大,期末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方式将成为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总而言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践教学的研究,对我们从事相关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本研究的顺利开展,使参与的学生获得了较强的学习动力,并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邵红霞.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建议.现代农业科技,2012(21):334-335.

[2]杭柏林.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0):188-189.

[3]钱琨.《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家禽,2011,33(20):55-56.

兽医学论文范文11

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动物药学的学科发展

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兽药生产企业具备研发机构,但从事生药研究开发的人员仅1500人左右,远远不及国际动物保健企业。近几年兽药企业、饲料厂和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及兽药监察管理部门对动物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用人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为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机遇。只有培养既具有一定的兽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动物药学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才能满足我国兽药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我国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事管理学教学探讨

兽医药事管理是指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兽药研制、兽药登记注册、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标签与说明书等诸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目的。兽医药事管理学课程承担着介绍兽药行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的重要职能,它是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药学行业行规的一门课程。

由于它是动物药学专业中的一门新兴课程,且我国的各项兽药管理办法和法规还处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中,所以该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统一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目前兽医药事管理学课程尚未在全国农业院校动物药学专业普及开设。开设的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不统一,如出现了兽医药事管理、兽药管理、药事管理及兽药管理与药事法规等多种课程名称;另外,各学校限于实际情况,整体课时均偏少,且实践课时几乎为零;多数院校设为限选课甚至选修课。建议根据国家兽药管理政策的整体要求和动物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同时兽医药事管理学内容涵盖了动物药品从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实践课时数。

结合社会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已出版的兽药管理相关教材只有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用于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兽药管理》(于文蕴主编)和《药事管理》(宋冶萍主编)。

国内还没有高等农业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兽医药事管理学方面的统编教材,所以应该加快教材建设进度,统一整体教学思路和内容。但在具体授课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某本教材,应将农业部不断出台的新行政法规及修订的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动态及时整合至授课内容中,及时更新陈旧和落后的内容,并适当地增加国际最新药事法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实现兽医药事管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兽药销售代表、兽药研发人员及兽药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

加强师资力量,配备专兼职教师

由于兽医药事管理学是新兴学科的课程之一,不像人医药学高等教育中有单独的药事管理专业,所以目前尚无该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或博士。该课程师资主要来源于动物药学其他学科、兽药行政机构或兽药企业的兼职教师,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发展不平衡、高学历层次人员少等问题。所以应该配备经常深入到药事管理实践第一线并熟知兽医药政、兽药检验、生产、使用和经营的专职教师。

更新授课模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兽医药事管理内容繁杂枯燥,所涉范围广,政策性理论强且更新较快,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讲座、课堂专题讨论等,课堂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授课。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应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为了深刻理解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兽药经营质量规范(GSP)以及兽药管理的意义和各项要求,可以组织学生到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监察所、兽医院药房进行参观、实习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社会,了解兽药行业动态,真正理解兽医药事管理的具体工作,对确定未来就业方向和岗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兽医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畜牧兽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315-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畜牧兽医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不能在毕业入行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模式及教学手段上对中职院校畜牧兽医相关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现总结如下。

1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很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1.1.1 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置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的放矢,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2 因材施教 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学生,尤其是青年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用独特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

1.1.3 创设“实景”场所 通过“实景”场所的相关训练,让学生懂得,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学习成就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2 目标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农厌农情绪,畜牧兽医的苦、脏、累,更使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前途一片茫然。针对这一现象,正确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显得非常重要。

1.2.1 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正确地引导学生

1.2.2 结合已毕业的学生的成功事例,让学生从师兄师姐们身上看到自己明天的希望

1.2.3 让学生们形成这么一种概念:今天不努力学习,明天就找不到工作 即使你找到了一份工作,学艺不精,工作也会不长久,还不如一技在手,受用终身。这些无形中的动力和压力,会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和树立正确学习心理。

2 改革教学内容模式

中职院校学生因年龄偏小,理解教学内容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三段一考核”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2.1 理论教学阶段

教师传授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基本理论、技能及操作。

2.2 实景教学阶段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操作,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2.3 实践教学阶段

学校组织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践教学基地,如宠物医院、兽医院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4 考核阶段

在畜牧兽医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 就目前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能力,理论教学与实景教学,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实践教学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有力的探索。

3 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长谈不衰的话题。传统教学方式是板书与挂图相结合,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中学生易感到枯燥无味。而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人生观世界观不成熟,学习自制能力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等进入教学领域,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等特点,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对生产第一线的畜牧兽医相关操作进行摄像、编辑与整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可以纳入“实景”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能较快适应畜牧兽医工作,培养个人专业技术能力。

4 改革考核手段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考核手段的主要依据是试卷成绩和实验报告。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靠考前的突击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达不到考核学生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的目的。考核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的需求,不断调整,下面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40%,社会实践环节为20%,实验成绩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20%,并可将学生课堂和实践中的出勤相应地纳入考核体系之中。当然,此考核手段中各项检测项的分数比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的探索,希望可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常,刘思当.动物病理教学与兽医临床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04,(03).

[2] 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兽医专业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

[3] 黄建云.对畜牧兽医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08,(11).

[4] 张华,石冬梅,沈永恕.以思想解放推动兽医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5] 丑武江,邓双义,段晓琴.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