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铁道实训总结

铁道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22 06:53:01

铁道实训总结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2

铁路中等职业院校重组、升格为高职院校并统一划转地方政府管理,学院的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就业方向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就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也相应地由原来铁路局的单一“订单式”向多元化培养过渡。

当前随着高速铁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铁路高职院校面临重组升格后又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跟上并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是摆在铁路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铁路高职院校与高速铁路发展的不适应

1.1 铁路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师资状况

铁路中职院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专业课程增多了,培养目标改变了,其师资力量突显出数量与质量上的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职工的总人数偏多,但专业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低职称人员偏多,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等。

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真正的“双师”教师的严重短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普通高校毕业分配、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普通高校毕业分配而来,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专业领域较为陌生,在讲解贴近现场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时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企业引进的教师,在目前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也面临不适应的境地,高速铁路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与常速铁路有较大的差异。

1.2 铁路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铁路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而建设的,高速铁路的轨道、道岔、道床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实训设备面临基本淘汰的境地。原有实训设备的购置、建设曾经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投资,如何短期内引进巨资更新设备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1.3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的人才培养的,如何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高速铁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也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只有强化以上三大内涵建设,才能巩固铁路特有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以上三个方面中,尤以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的不匹配最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两个方面才有可能彻底破解。实训条件的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去实施,也才能有更好的实施效果。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

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的重要抓手,实现强化内涵建设的突破

铁路高职院校都经历过企业办学的阶段,在铁路企业的支持下都有过辉煌的业绩。由于改革的原因,脱离了原来的企业环境,但职业教育本身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创新发展原来的企业关系,而不是断绝了关系,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才能真正把握高速铁路发展的脉搏。

2.1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抓手,实现货真价实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突破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保证专业建设紧跟高速铁路的发展。

(1)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高速铁路专业实践建设真正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

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学校,这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从关联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速铁路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让学生学到真实有效的高速铁路实践技能,培养有效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即使是取得本专业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如工程师等)的教师,如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实际专业实践工作,学校应该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给他们创造专业实践的机会进行培养,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是参与校内的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学校要创造机会或出台政策,让专业教师主持或协助校内校企共建的高速铁路实践教学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监控,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挂职工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是参与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相关技术课题攻关。学院每年与关联企业签订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课题,教师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的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但要实施以上三点,前提是学院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要解决当前教师紧缺的状况,我认为应加大本科毕业新分配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确保教师总体数量上满足要求,以便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挂职、培训、科研开发等;同时应加强新分配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分配报到手续办完后,按照学院与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校企合作协议,送到企业见习1年,经考核合格进编,然后继续在企业实岗训练1到2年,期间每年不定期回学院听课不少于4次,结合现场讲课不少于4次。通过这样的流程基本解决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及实践能力的问题。

(2)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速铁路专业建设。

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建设项目,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决定了一个专业乃至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赋于专业带头人新的内涵,要强调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或教学管理能力。

目前很多铁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管理相对薄弱,有些仅能满足于教学,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则较为疏忽,或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要加强引进熟悉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精通企业管理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培养“复合管理型”专业带头人,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以专业带头人推动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管理专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使专业瞄准职业岗位技能及专业科研技术快速发展。

专业带头人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掌握当前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谋划本专业的教师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的合理构建,真正走在专业技术发展的前列,才能无愧于“专业带头人”的称号。

(3)以铁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为途径加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

铁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直接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深化了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在培训的同时实现一定的技术创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特别是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校企合作创新,极大的激发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注重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2.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条件建设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职业教育中实情实景的实训条件的突破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实训条件,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实训养实训”, 校企双方可采用“场地互换,资源互用”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将产教结合、校企互动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为高速铁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条件。

(1)“请进来”就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可把工厂、车间、流水线建在学校,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到校方开办产业,承担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任务。

(2)“走出去”就是学校利用企业场地在企业开办分校、培训中心、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实施顶岗实习,承担教学、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组织协调工作。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

(3)“以实训养实训” 就是不管是“请进来” 还是“走出去”,都要尽力创建实训经济实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很多实训基地或中心等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一级经济实体的配置,只要稍加理顺就可以转入经济实体的运作,至于管理,则可以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当中的“理顺”,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一切都显得容易解决。

2.3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铁路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在铁路高职院校的突破

要培养出符合高速铁路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特点。但由于所涉及的课程科目较多,具体到各个院校、专业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1)设立独立的新课程。专门设立《高速铁路技术》课程,该课程包含专业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程,要求专业授课教师有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工程经验。

(2)在已有课程中设立独立的章节。将高速铁路技术有关内容按专业工程分解独立成章,分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如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到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工程课程,在每门课程中加入高速铁路相关内容,独立成章,这样对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较小,只需掌握一个专业工程的内容就可以了。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3

很多著名的人生大师的履历同我们一样平凡,可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大师,无非在于他们懂得怎么去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发现好的、避免坏的,每天都在进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1

庆轻轨公司工作的将近六年时间里,很荣幸成为一名轻轨司机,并与公司各个部门人员共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及默契配合下保障了重庆市民的安全出行。工作中恪尽职守,受到了重庆轻轨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做到这些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各项技术学习及职业培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们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谨、认真、负责。

二、严格遵守、执行各项安全规程及制度,工作中严格按照各项文件规定执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及他人绝不违章,绝不违规。

三、妥善处理同事间关系,始终保持密切的配合关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四、克服各种苦难,迎难而上,展现轻轨司机吃苦耐劳、扎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在工作期间也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那当然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是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所以,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地铁司机要具备以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诚实守信,做人的准则,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在职业活动中应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讲求信誉;办事公道,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假公济私;服务群众,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奉献社会,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勤奋、主动、自信、敬业、忠诚等更是我们地铁司机需要具备的职业思想。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供职的公司、相信自己的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更好。

职业能力就是我们的职业行为习惯,其具体表现在要清楚我们的工作流程,如何在工作中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做定期的工作计划、工作笔录和工作总结,主动回复上级的命令和指示,不能等上级来过问。当我们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我们的任务才能高效的完成。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2

尊敬的运营分公司领导

我是__部YY中心的电客车司机,于__年_月_日进入公司,我的_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转眼间半年时间过去了,这是我从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__地铁提供我工作的机会,同时我也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尽管我对这个岗位没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但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此方面争取了一定的进步,我也会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每天的工作,作为___地铁的一员,也会时刻保持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迎接我未来的工作,人是在不断总结和反省中锻炼和进步的,在此对我这半年的培训情况作出总结。

起初我们在__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了解了__集团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对公司的概况和具体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当然,还有公司各级领导对地铁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使我们对于自身的岗位都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入的了解。

从安全教育到各个专业的详细概况都进行了培训学习与考试,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们感受到公司对每个员工的关怀,心里非常感谢领导们为帮助新员工走好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所付出的努力。十一月份,我们来到了__学习参加了由培训学院安排的地铁员工培训,培训可分为基本规章,车辆知识,信号知识、车厂运作及应急、故障处理三个阶段,在培训的第一个阶段之前还安排组织了班组级和部门级的安全教育,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安全在地铁运营中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专业素养。同时培训师带我们上车学习消防应急处理、应急故障处理的演练,我们学习了《行车组织规则》、《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电客车司机手册》、车辆知识、跟岗培训、试车线URM驾驶、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车厂运作手册,学习到对于列车运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等的规定、对事故事件的定性、列车驾驶作业的流程、列车上的设备等,在理论培训中我发现电客车司机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特别多,因此我们首要工作就是抓紧学习业务各类知识。

不懂得地方应及时虚心向培训老师或地铁公司的师傅们请教。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很快的掌握了地铁司机在正线的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岗位职责、安全关键点,以及一名地铁司机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掌握的业务技能,处理故障的方式等等。通过听取师傅们的工作经验,现场设备的讲解,和培训师为我们安排的故障操作演练,极大的增强了我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在培训师耐心的教导下,整个培训过程比较顺畅和充实。

经过半年以来的培训,对整个地铁行业的发展有所认识,对地铁运作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为之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基础。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我的各项能力比较欠缺,在处事中不够果断迅速,我想我应该要摆正心态,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头做起的心态。今后,我将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并继续努力学习在培训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在正线跟岗中把握好机会,多问多学多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地铁司机这个岗位的必备技能,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宁波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领导批准我的申请,让我投入到继续为公司的服务中去!申请人:____年YY月ZZ日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3

三年前,我满怀热情的加入了中弘策公司,这个大家庭,来到了美丽的大都市深圳,于是我暗下决心,我要用自己的勤奋与知识来充实每一分钟,用我的全部,去认真的面对工作。

2009年来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接触地铁监理工作,由于以前我任职过公路监理,虽然不是太熟悉,但在公司领导和监理项目的大力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熟练撑握了业务技能。09年在华新站监理部,有6人,华新站分A、B、C、D四个区,及莲华区间暗挖隧道,蔡工主要负责安全,陈文海负责莲华区间暗挖隧道,徐荣华与墨伟东负责C、D两个区,我与何成负责A、B两个区,其中我兼做华新站的内业资料,由于我对工作的热爱,勤奋好学,对待工作,我始终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全身心的投入,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多次或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2010年,何成调到别的项目,我带着实习生黄金星负责A、B区及附属工程A、D出入口的现场监理工作,随着华新站主体逐渐完工,开始进入到道路回填,及机电安装工程,同时并协助总监代表魏江川编写道路回填的监理细则,由于是地铁工程又是大运工程,对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都相当高,凭着本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工程的每道工序、环节都一丝不苟的把好关,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方面都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及好评,同年在三号线业主考核中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公司的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被评为先进监理组,在工作中不断发挥着个人应有的能力。

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在2010年年会上,在公司举行的知识竟赛活动中,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2011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及业务的扩增,华新站物业开发工程,S1、S2、S3、S4、N2出入口,下沉式广场和红荔路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当时徐荣华、墨伟东,黄金星,调配到红荔路改造工程上去,我一人开始负责起华新站物业开发工程,S1、S2、S3、S4、N2出入口,下沉式广场及车站公共区装修,机电安装工程。面对着作业面多,种类多,我依然尽职尽责做到一丝不苟,比如在质量控制上

1、编制华新物业开发工程监理细则。

2、负责相关的监理质量控制。

3、检查承包商质量体系的落实情况。

4、审核进场材料,设备实验报告,组织材料,设备验收。

5、草拟相关质量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6、各道工序环节的检查和验收。

7、审核有关材料设备的实验报告。

8、对工程计量签署质量方面的意见。

9、建立质量相关监理日志,收集整理质量方面相关资料。

10、定期不定期的提交工程质量动态报告。

凭着务实的精神,和勤恳扎实的工作,顺利完成了项目目标,2011年,6月28日顺利通车,同时也获得了领导及三号线公司的好评,在同年公司的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我荣信的被评为个人优秀监理员。

2012年华新物业开发工程上半年6月十号以前,一直处于暂停工状态,虽然停工,也一点不敢松懈,保持着每天对工地的巡查,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防盗、防火、防汛、防台风工作。6月十号以后工地进入全面施工状态,此时华新站现场虽然只有我一个人,我依然保持着,先前的工作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尽善尽美,争取2012年在创一个好成绩。

在公司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对待工作,我始终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服从领导安排,履行监理职责,在现场第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对待工作我全身心的投入,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和思想,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心中有无限的感概,公司给了我们广阔发展的舞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自主发挥,不断前行;在这里,我们耕耘就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与马总和廖工对我的栽培和帮助,使我在个人业务及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非常感谢朝夕相处的各位同事,在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拼搏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在收获的同时,自己也还有些不足之处,虽然年轻充满干劲,但廖工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很高是我学习的目标,马总的协调能力很强,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还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专业技术方面及协调能力方面加强学习和钻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公司的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4

时间过得很快,到深圳实习的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感觉在这里实习收获很多。让自己也体会很深。相信对以后从事地铁行业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个星期中,一开始的两天是对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地铁中从事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上岗后带来许多帮助。能避免一些事故以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在跟岗实习的几天中,我学习了客值,行值、站务员的工作,如票亭、厅巡、站台等一些工作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地铁车站的运作。自己在从事扶梯岗这个职务时,让我对扶梯的运作大致的进行了了解,在大部分时间中,需要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任何客伤情况,而在有一些时段中,需要进行顶岗,并要与车站控制室保持联系。在对站台的跟岗实习中,让我学习到了站台岗必须做到的职务,如接车的步骤,在客流大时必须要提醒乘客正确上下车。在出现紧急时候,必须要与车控室取得联系,按照指示工作。在时票亭这个岗位的实习中,自己了解了在工作时是禁止携带自身的现金,进行了对bom的各种模式的操作,是为乘客提供换零的工作,为老年卡进行激活,一旦乘客有任何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票亭来解答。负责一天的票务工作,在对行车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在这个岗位中主要负责车控室坐台工作,可以通过车站的监控了解站台的一切情况。负责车控室的设备操作,afc设备的运作状态,负责车站内部联系与外界联系的工作,总结行值是对行车的操作。在对客运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学习到了这个岗位是主管车站客运站务管理,对车票的收发,回收及保管工作,tvm半自动售票机管理,要对各类单据填写,保管,需要协助值班站长管理站务员,处理乘客事务,要监督售票员,巡视岗在岗工作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协助值班站长处理紧急事务。自己在从事客值跟岗时还协助了对tvm钱箱的替换取钱,最终对一天的客值工作需要填写收是单据,总结客值工作总体是对现金,票务的管理,能直接反映出当天客流的总量。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神朔铁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全面发展。

神朔铁路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神华集团矿、路、电、港、油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朔铁路西起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北与包神铁路相连,往南在神木北站与神延铁路贯通,往东在山西省神池南站与朔黄线相连,形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往北在朔州市与北同蒲线接轨,正线全长270公里,总投资104亿元,由神华集团公司投资,为国家路网一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于1996年7月1日开通运营,设计运量初期2500万吨,近期4000万吨,远期6000万~1亿吨。沿线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桥隧涵占到总长的近30%,是一条条件较差的山区铁路。

神朔铁路分公司负责神朔铁路的建设经营。开通运营12年来,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打破了国铁的传统运营模式,边运营,边建设,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96年开通当年货运量仅有75万吨,2000年煤炭运量达到3350万吨,创我国单线电气化运输最高纪录。2005年11月30日,煤炭外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继大秦铁路之后我国第二条年运量突破亿吨的铁路,提前5年实现了1亿吨的远期规划目标。2007年完成货运量1.43亿吨,实现产值53.81亿元,实现利润25.85亿元,偿还建设贷款6.16亿元,缴纳税金及附加5.4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无重大、大行车责任事故十一周年,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之路。

一、精心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设计中,我们没有请专业公司设计,认为最了解企业自身的是我们自己,坚持由神朔人自己设计确定。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思考、多次组织企业文化讨论会,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等问题,紧紧抓住核心内容,并提出三条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即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搞面面俱到;二是要有国企的特点,要有铁路企业的特点,要有神朔铁路公司的特点;三是要把提炼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使确定的内容符合神朔的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神朔的特色,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着这三条原则,党群干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总结提炼,形成初稿,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递交政治工作会议讨论之后,公司上下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首先,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是:为神华能源提供充足的运输动力。愿景目标为:把神朔铁路公司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效益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企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定格为:运量稳步提升、安全有序可控、管理科学规范、创新动力十足、效益显著增长、人企和谐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核心地位突显。

针对神朔铁路公司是国有铁路运输企业,但在运营体制、用人机制、建设模式上完全不同于国铁,企业的高速发展来自于创新和实干,人员由五个单位合并而成,团结问题对企业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的这一实际,以及铁路运输需各单位、各工种联动作业、密切配合的特点,把企业精神确定为“开拓务实、团结奋进”;针对铁路是高危险行业,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神朔铁路又处在神华集团产、运、销瓶颈位置,集团每年下达的运输任务都超出常规,很容易在追求运输任务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出现忽视安全的现象,把企业的核心理念确定为“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针对公司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大都在大专层次上,职工队伍基本在中专层次上,总体偏低,而铁路的专业性又很强,岗位相对稳定的实际,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针对铁路是一个多工种多部门联合作业的行业,必须有铁的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每个人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高标准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现实,把企业的职业道德确定为“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二、大力推进,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

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加大了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做出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公司领导带头召开大会宣讲,坚持正面灌输为主,使公司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耳熟能详、内化于心。二是利用自办刊物和局域网等传媒手段对全员进行宣传教育。把企业精神印在《神朔铁路》刊物封面,发到每一个班组,在局域网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公司和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新闻。三是在基层单位、车站、工区和沿线的活动室等比较醒目的位置以统一的标牌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宣传。四是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党群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丰富知识,增强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公司先后派出三批30名专职党群干部参加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班。目前全公司已经有28人获得了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人获得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007年9月,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评为“创新建设先进单位”。五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年度党群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坚持与生产经营同步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三、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工作一道抓

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上,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把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切入点、突破口,促进观念转变,推动实际工作。给职工购买下发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给中层干部购买下发了《执行力》一书,把这两本书作为教材,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增强执行力的教育。通过学习,在无形之中摒弃了工作中过份强调客观、主观不努力的落后理念。说了就办,定了就干,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逐渐形成,服从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大为增强。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灌输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文明、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形象的新理念,使“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的核心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深深扎根。三是健全了各类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程序办事的理念,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以人为本,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公司把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提出人才强企战略和实施人才素质工程计划。一是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人才素质工程。要求中层以上干部以提高 “三个水平”为重点,即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公司、段两级机关干部以提高 “三种能力”即办文能力、办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重点;职工队伍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为重点的培训目标;出台了《神朔铁路公司人才素质工程五年规划》和《神朔铁路公司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细则》。规划做出后狠抓落实,每年培训经费由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了3%,使教育培训经费得到保证。在干部的培训教育中,对已达到本科学历的,鼓励参加中央党校和北大的企业管理函授班;对大专文化程度的,公司与北方交大达成协议,开办了3个月的脱产培训班,对副处以上管理人员和部分科长进行短期轮训,培训3批54人,中层干部培训率达到98%,提高了干部素质。此外,举办了公文培训班,细化了公文处理办法。连续举办了18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8期专业培训班,培训800余人。与铁道部信息中心合作,建成了神朔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了车号识别、调度、车站、统计、货票管理信息化,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 2005年铁道部信息中心以此为蓝本作为tmis3.0版本在全路推广。二是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各工种的技术比武,在职工中大力倡导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专业技能,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业务尖子,进行表彰或提前晋升岗位工资,强化了“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的价值观。公司涌现了众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5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以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的轨道交通供电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从必要性分析、建设目标与要求、设备选型、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接触网实训中的应用及实训基地内涵的建设。

关键词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虚拟现实技术;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34

收稿日期:2015-03-20

近年来,我国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作为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接触网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与此同时接触网形式的多样化也给各职业院校电气化铁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实训室建设经验及新校区实训基地建设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讨。

1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 接触网工种特点

接触网工是从事接触网设备安装、调试、检修、保养的人员。接触网作为供电系统向电动列车传输电能的关键接口,有其无备份、机电合一、动态工作、工作环境恶劣等特性。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威胁到牵引供电系统以及列车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长时间中断列车运行。所以,提高接触网工的维护检修及事故抢修技能水平,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不仅是企业对于接触网工的要求,也应成为学校电气化铁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铁路高职院校电气化专业现状

对目前铁路相关职业院校的统计表明,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气化铁道或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而且实习实训设备普遍陈旧,实习实训方式单一,尤其是兼备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实训功能的实训基地更是屈指可数。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只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进行少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初次就业后还需通过企业组织短期强化训练,才能获得上岗资格,无形之中给企业增加了成本。整体上看,现有的接触网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和培养方式很难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对于接触网技能人才的需求。

1.3 突出高职特色,与现场无缝对接

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为闪光的特色,具有实验中“学校能控”、实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性”的显著特征。而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铁路高职院校作为接触网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地,应突出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完备的实训体系,强化实训环节,丰富实训基地内涵,从而提高电气化铁道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而达到与现场无缝对接、节省企业人员培训成本的目的。

2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1 建设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一文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为贯彻教育部这一要求,湖北铁路运输职业学院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为:根据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生产一线所需技能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教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实训教学基地。

2.2 建设要求

高职院校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供电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需求,同时应能够满足技能鉴定和在岗职工培训的需求。规模以满足50人班级开展实训为宜。必须兼顾高铁接触网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常见悬挂形式,柔性、刚性、第三轨三种形式接触网应合理配置。实训场地应充分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如非电化股道,实训楼一楼周围外挑梁等。还应按相关检修规程规定配置安全防护用具、常用工具及常用零部件备品,工具柜均配双开门与锁。

另外,可以考虑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接触网仿真实训系统。学生按“认知设备,模拟操作,实际训练”的三部曲(见图1)进行实训,每个实际训练之前都先进行模拟仿真操作,只有通过模拟操作考核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步实际训练环节;实际训练完成之后,也可再次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加以巩固。这样虚实有机结合的实训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消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内容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工两大专业岗位。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如柔性接触网方面较为相似,刚性接触网近几年才开始现在铁路接触网系统,而地铁中常用的第三轨在我国铁路系统中没有应用。

3.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结构形式的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能否满足速度目标值的要求;二是能否满足能量的可靠传输;三是是否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四是能否满足接触网系统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正线(包括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以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及弹性链形悬挂为主,侧线及车场线一般为带弹性吊索的简单悬挂;多股道一般用软横跨,高铁线路多股道以硬横跨为主。弹性链形悬挂在结构上比简单链形悬挂复杂,但在速度适应性和能量传输可靠性方面要优于简单链形悬挂,故在高铁线路得到广泛应用。

3.2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具有行车密度大,客流密度大,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其中地铁正线主要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隧道净空较小。这就要求接触网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跨距小,电压较低,载流量大等特点。

我国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第三轨和柔性悬挂为主。第三轨式接触网在安装精度要求和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方面存在劣势。而在隧道中使用柔性悬挂使得建设期隧道土建成本巨大,运营维护工作量大,且存在断线隐患。所以近年来建设的地铁系统,在隧道区段多采用刚性接触悬挂。这种悬挂形式具有结构紧凑、净空要求低、维护工作量较少、载流量大、无断线之虞等优点。

轻轨和有轨电车方面则以柔性悬挂和第三轨形式为主,其柔性悬挂在结构上与铁路接触网相似,第三轨则多采用下接触式。

3.3 建设方案

下面以湖北铁路运输职业学院新校区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例具体说明。建设方案分硬件设备、仿真实训系统两部分。

3.3.1 硬件设备部分(见表1)

3.3.2 仿真实训系统部分

仿真系统应能实现三种接触网基本结构认知、工作场景巡视和现场作业模拟三个功能。系统中应涵盖三种形式接触网的主要结及应用环境;还应包括材料库、工具库、值班室等在内的接触网工区3D场景。模拟作业系统应能实现绝缘子检查与装配、腕臂装配等技能的训练。任务模式下可模拟接触网中典型故障发现和排除任务,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操作完成任务,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和过程操作,将相应的安全规章、检修规程融入到其中,最后由系统或教师完成评价。

目前,国内针对高铁接触网(柔性)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已较为成熟,然而覆盖地铁常见的刚性和第三轨式接触网形式的虚拟仿真系统还处于空白状态,所以需进行全新开发。新开发的地铁接触网仿真实训系统应在高铁接触网仿真实训系统成熟架构的基础上,按照国内常见地铁接触网形式进行开发。除了基本结构之外,应重点对以下几个关键节点进行仿真处理。①刚性接触网部分:贯通式刚柔过渡段、交叉道岔形成的线岔、外包式中间接头、膨胀元件、中心锚结、分段绝缘器等。②第三轨部分:电连接中间接头、膨胀接头、端部弯头、中心锚结等。

仿真系统安装于接触网一体化教室计算机中,设置8台学生工作站,2台教师工作站。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采用C/S,架设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历史数据的存储,参数配置及保存,数据运算等功能;教师工作站设为主工作站,各学生计算机为普通工作站。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整个系统采用单100M以太网结构,服务器可根据需要配置双网卡,绑定冗余运行。

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3.4 内涵建设

如果说先进的设备和仿真系统是实训基地的“硬条件”,那么完善的管理制度、合格的实训指导教师、实用的实训教材以及优秀的实训文化等则是实训基地的“软实力”。如果没有强大“软实力”,实训基地硬件设备再先进,也只能是摆摆空架子,无法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必须坚持“软”与“硬”兼修并重的原则。

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最终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因此,推动专业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尤其是要开发与实训基地相适应的实训指导书,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是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和“接触网实训管理办法”,则是做实各个实训教学项目的重要保证。

在“内涵”建设中,基地文化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每个专业所针对的行业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接触网专业除具有轨道交通行业共有的“高、大、半”(即高度集中、大联动、半军事化)的行业特点外,还具有“三高”(即高空、高压、高速)等风险,工作多以小组作业和夜间作业为主,对员工的“两纪一化”(作业纪律、劳动纪律和作业标准化)要求严格,企业管理特别突出“四种意识”(即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了轨道交通企业特有的管理文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构建更加真实的职业环境。比如文化墙的建设,安全警示标语的建设等。同时在制度建设中也要将校园文化中倡导的独立、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融入到基地的文化建设中,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文化与浓厚的职业氛围,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文探讨的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涵盖了当前轨道交通系统三种常见的接触悬挂形式,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结构,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接触网实训中的应用及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这种具有多样性的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对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城轨供电专业学生的实操训练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齐坤. 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 李晓艳,王语园. 以高铁实训基地为基础的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电子质量,2013(5)

3 周艳秋.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 成功(教育),2012(12)

4 李壮.高职电力外线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2)

5 王靖满,黄书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84-02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铁道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社会急需要大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铁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多角度、多层次深化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优化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难度较大。就铁路而言,不间断进行运输生产,具有半军事化管理特征,列车运行速度快、密度大,而工作场地特别大,环境艰苦,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这导致实训教学效率低下。铁道生产过程复杂,单一的作业项目都需要多个工种、多人在不同地点共同合作完成。以“接发列车作业”为例,参与作业的人员特别多,比如信号员、车站值班员、扳道员。在考虑到学生自身安全、管理隐患基础上,在开展校外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简单地参观、了解,实训效果低下,而学生也无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实践技能低下。

(二)专业指导教师较少。就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来说,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的教师并不多,师资来源单一化,大都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不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在聘用人员时,并没有要求该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而教师也并不清楚当下运输岗位必须具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一些职业院校聘用企业实训教师,但待遇并不优厚,岗位不具有吸引力,出现“实训兼职教师难请”局面,不利于该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展。在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中,没有开展最基本的分岗培训、挂职培训等,教师培训工作难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阻碍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影响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改进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三)实训教学条件有待提高。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在于硬件设施的差距。实训硬件条件的差距导致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效果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课程的开展,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实训设备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有的实训设备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客观需求,校内实训场地非常有限,经常采用观摩或者几人共同进行实践操作的方法,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目前90%的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没有独立的教学实训场馆,难以形成实训氛围和条件,模拟上岗的效果较差,毕业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

二、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调整实训教学的定位及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全方位分析国内铁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具体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基点,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变化,不断开拓思路,注重铁道运输专业师资的培养,优化实训条件,加大该专业规划、建设力度。要优化调整专业课程内容,降低实训难度。要以铁道交通运营岗位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为中心,围绕专业课程特点、学生具体情况,构建立足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适当增设专业课程。比如增设普通话、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好铺垫。在专业论证、定位中,职业院校要全方位深入学习、调查乃至研究,明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围绕当下轨道交通企业对运营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特征,明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必须掌握铁道交通设备设施、铁道交通行车组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客流组织、列车调度指挥等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重视校内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加大校内实训设备建设,扩大实训室规模。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完善运模拟沙盘,直观、形象地呈现不同类型的铁路运输设备、运输作业,满足相关运输作业人员的客观要求,尤其是综合演练要求,比如调度员、信号员、调车长,促使铁道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铁路现场。高职院校要完善车站计算机连锁仿真教学系统,教师要结合铁道交通运输管理课程知识和班级学生已有的水平,合理模拟接发列车、调车作业的各个方面,模拟不同类型的信号设备故障,比如轨道电路、道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体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其中,逐渐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教师还可以借助驼峰调车仿真培训系统,向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比如平面调车、自动解体作业,实现一体化教学,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职业院校要加大货运岗位实训设备建设力度,比如铁路货运运价里程表、测量设备、货场模型,确保一系列实训教学顺利进行,而学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训练,掌握更多当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所需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业务办理能力,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和培养。加大对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帮扶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区域范围内优势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校与校“手拉手”帮扶活动,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普通高职院校、相对薄弱学校辐射与拓展。鼓励优秀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训经验,促进教学工作开展。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大职称评定力度,对优秀学科带头人实行政策倾斜。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内部组建名师实训专业交流平台,聘请专业名师和业务专家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采取专家讲授、案例研究、参观考察、赛课评比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培训,使高职院校教师能开阔眼界、加强交流,提炼自身实训教学风格,进一步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构建多层面、多渠道、多样化的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狠抓教学及管理业务素质能力,大力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教学特色的名师优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特点突出、风格鲜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加大校外实训的力度。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通过不同渠道多和相关的铁道运营企业合作,借助其力量,共同建设校外专业化的实习基地,并签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协议》。铁道企业要向职业院校提供所需的实习场所,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尤其是管理和安全方面,双方要多交流、沟通,共同制订“科学化、合理化”的实施方案。在轮岗实习过程中,铁道运营企业、职业院校要共同安排专业人员,建立考核小组,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在此过程中,铁道运输企业要根据铁道段站安排适宜的实训岗位,如运转岗位、列车乘务服务工作,和职业院校构建长效互动机制。职业院校定期安排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训或者定岗实习,要根据学生发展方向、自身已有水平,固定岗位,确定好师傅,进行跟班实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能够独立当班,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才能,提高自身过硬的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深化改革实训教学,通过加大校内实训设备建设、深化改革校外实训、完善实训教学评价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重视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效填补社会市场专业人才空缺。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不断总结实训教学现状,实现有效教学,不断为我国新时期铁道交通建设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汪武芽.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刍议[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黄兰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7)

[3]侯立新.职业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4]马骏.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营实践教学体系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讨[J].科技资讯,2015(25)

[5]董奇,张刚毅,孟永辉.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与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7)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7

地铁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有了地铁让我们的出行速度变得更快,那么地铁员工试用期转正怎么做工作总结呢?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一】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x,于20x年09月04日成为x轨道交通的试用员工,目前担任信号楼值班员一职,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在这3个月中,让我感受了学习、开放、和谐以及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和坚韧、善为、创新、求精的企业文化,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我本人性格开朗工作认真,善于与他人沟通,注重团队的合作协调,责任感强。我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今后,我会更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公司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现任工作与以前工作性质多少有些不同,公司安排我去x地铁学习,为期一个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白了该怎么开展工作、干好工作以及本岗位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希望早日得到公司的认可,以便更积极地深入开展工作,同时,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总之,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x轨道交通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质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二】

我于x年x月x日加入x公司。入职以来,我积极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在试用期即将结束之时,我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入职初期公司对我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地铁行车安全、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在部门培训中,学习了铁路的基本知识、线路设备、线路的养护与维修、安全生产,小型机具的使用等。培训结束后,加入沈阳地铁一号线轨道维修工班开始工作,与同事们一起走线路、测水平、量轨距、调整轨向,更换受损钢轨等,在工班长与同事们的帮助下,不断积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在x工作的这三个月时间内,我收获了很多。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逐渐转变成一名职工,我认识到把知识从书本上转移到实际工作中并不容易,理论是灰色的,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才能继续丰富和发展理论,“三人行,必有我师”单位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我学习的源泉;不论大事小事,每多做一件事必然会多学到一些知识,必然会积累经验。心态上的转变也十分重要,我们肩负着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责任,而不再只是为了自己的得失,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尽职尽责,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懈。作为x的新员工,我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专业知识还有待于提高,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公司领导的决策,注意多向老师们请教工作技巧,自己也要多看、多学、多问,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动脑筋,开阔思路,认真做好岗位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铁人。

以上是我对三个月来工作的总结,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努力奋斗,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做的更好。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三】

为期45天的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了,我对南京地铁通信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包括传输子系统、无线子系统、专用电话子系统、公务电话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广播子系统、时钟子系统、电源子系统。

在来南京之前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地铁,在实习前老师的课上,听到老师对现在交通发展趋势分析觉得很有用。尤其突出地介绍了快速公交和地铁,使我比较系统地第一次初步了解到地铁的基本构成,这也为几天后的地铁站实习之行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我觉得实习前的理论准备是很重要的,带着目的去实习去听去看就会有针对性,就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实习的前一晚我都查了很多资料,看着资料然后听老师讲解,不仅把资料上的知识很好的吸收了而且还能引发很多新的思考。

南京地铁站45天的实习,在工程师介绍下,我终于发现为什么地铁将成为未来大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地铁载客量大,安全,便宜,快速,舒适,这些优点无疑使它成为现在都市快节奏下人们的最好选择,然而这些优点背后却是无数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在检修库工程师介绍说,每一辆地铁盛业都会停在这里经受检查,日检是每天必备而且每一辆车至少两个小时。工作人员要在生更半夜忍着疲倦来这里一丝不苟地检查,非常辛苦。在资料上查到地铁一号线项目是1984年启动的,1999年次正式立项,2000年12月才正式动工,05年建成通车,这是一段漫长的奋斗史,从资金到技术,每一项都凝结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百分百的努力。在通号楼,看到了很多电子设备,线路多得看都看不过来,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好好掌握技术才能顺利地操控这些设备才能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

在参观设备的时候,很郁闷的一件事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用英语备注的,因为这些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大型设备。西门子似乎垄断了这些高端设备,不过工程师说这些设备比国产的稳定很多,技术先进很多,为了地铁更安全地运行还是需要购买进口设备的,置于国内设备也希望尽快发展起来,可以让我们摆脱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在型号设备房看都中铁院制造的一台设备,工程师说相同的交换器要比西门子足足大三倍左右,看来国产科技还需努力的,只有有技术,大家还是都愿意支持国产的。

参观二桥,二桥的主跨有628米,在桥上还看不到尽头,二桥上的车流量很大,这无疑减轻了长江两岸联通的交通压力。在二桥公园参观,多少有点失望,里面设施维护不是很好,使得去的人很少。参观了桥梁博物馆,这里几乎汇集了世界有名大桥,图片模型都很不错,对桥梁知识的宣传是很有用的,但是公园人比较少,多少有点资源浪费了。

在沪宁高速的收费站,看到很多车祸后的惨烈的照片,边上还有一辆被撞烂的面包车,在现在大家追求快速的时候安全还是一个值得注重的话题。限速,距离测量等都是高速上必需的,而且开车还需要很好的开车道德,不要故意挡道,不攀比速度。在无车日和安全意识调查实习中安全意识更是让人担忧,当交通法规定了相关机动车和汽车的时候,电动车却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他们无视交通规则,可以随意骑行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上,不仅闯红灯还经常逆行,对道路交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7号门外发现没有隔离带的道路,自行车和电动车经常抢占机动车道并且在机动车道公然闯红灯,非机动车也需要相关法律来制约,为了行人也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前坐地铁的时候发现一号线16个站点都是南京人口比较集中的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在小行站边上,我们也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小区楼盘,工程师说在地铁站边上的楼房房价是很高的。鉴于地铁高速、准时、安全、实惠的优点,市民都想把房子埋在地铁站附近,也以至于周边法家上涨。政府和地铁公司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地铁对人们的影响力来规划城市发展。南京现在市区的道路交通已经无力再承载如此大的车流人流量,城市可以向周边扩展来分担一些交通压力而且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我们从一号线的提出到建成运营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一条地铁线路的完工是需要很多的时间。如果政府想在哪个地方发展可以先提出在市区与那个地方建立地铁,那条地铁线的附近可以招商引资。在地铁建设时期周边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也同时动工,在地铁如此方便的交通方式吸引下一定有很多市民会选择在此定居,于是转移市区压力,城市向外拓展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地铁是一项很好地连接城乡,带动经济发展,减轻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

城市的拥挤已经在告诉人们仅仅路面交通已经承载不了如此大的人流车流量了,交通需要向多空间发展,不仅是路面,还有地下和路面上空。虽然立交桥和地铁已经是和平常的事,但是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在资金和技术允许范围内最大地利用好空间而不只是向外拓宽,要向上向下拓宽。可以把现在的交通工具按照速度和数量分类,给与他们合适的交通空间。比如步行和自行车,三轮车可以算一类,电动车摩托车算一类,小轿车所一类,公交算一类,货车算一类,把不同种类分配到不同空间不同道路,就不会有低速影响高速的烦恼了。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自己必须保持工作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个岗位,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在对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以后能加入杭州地铁做准备,不断加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技能上,都要适应社会,相信只要认真做到。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四】

时间过得很快,到广州实习的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感觉在这里实习收获很多。让自己也体会很深。相信对以后从事地铁行业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星期中,一开始的两天是对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地铁中从事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上岗后带来许多帮助。能避免一些事故以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在跟岗实习的几天中,我学习了客值,行值、站务员的工作,如票亭、厅巡、站台等一些工作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地铁车站的运作。自己在从事扶梯岗这个职务时,让我对扶梯的运作大致的进行了了解,在大部分时间中,需要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任何客伤情况,而在有一些时段中,需要进行顶岗,并要与车站控制室保持联系。在对站台的跟岗实习中,让我学习到了站台岗必须做到的职务,如接车的步骤,在客流大时必须要提醒乘客正确上下车。在出现紧急时候,必须要与车控室取得联系,按照指示工作。

在时票亭这个岗位的实习中,自己了解了在工作时是禁止携带自身的现金,进行了对BOM的各种模式的操作,是为乘客提供换零的工作,为老年卡进行激活,一旦乘客有任何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票亭来解答。负责一天的票务工作,在对行车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在这个岗位中主要负责车控室坐台工作,可以通过车站的监控了解站台的一切情况。负责车控室的设备操作,AFC设备的运作状态,负责车站内部联系与外界联系的工作,总结行值是对行车的操作。在对客运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学习到了这个岗位是主管车站客运站务管理,对车票的收发,回收及保管工作,TVM半自动售票机管理,要对各类单据填写,保管,需要协助值班站长管理站务员,处理乘客事务,要监督售票员,巡视岗在岗工作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协助值班站长处理紧急事务。自己在从事客值跟岗时还协助了对TVM钱箱的替换取钱,最终对一天的客值工作需要填写收是单据,总结客值工作总体是对现金,票务的管理,能直接反映出当天客流的总量。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自己必须保持工作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个岗位,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在对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以后能加入杭州地铁做准备,不断加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技能上,都要适应社会,相信只要认真做到。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银行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

我自x年7月毕业于x大学后,加入了工行中山分行,现实习期满一年,下面将我一年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我热爱工行,工作积极,认真学习总省分行下发的各种文件,认真学习行长的讲话,认真贯彻执行工行的政策、方针、决议,认真学习贯彻“三分一统”的思想,积极参与工行的发展改革。

我努力学习,认真学习《中国工商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工行员工手册》等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

我先后参加了一个星期的支行业务培训、省行组织在西湖培训中心的一个星期业务培训、反假钞培训、个人网上银行培训等,并在相关的考试和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刻苦锻炼基本技能,虚心学习,勤学好问,认真做好笔记,下班后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个人储蓄、网上银行、外汇买卖、基金、保险、银行卡、理财金、国债等方面我都已有了比较深人的学习。

我先后在小榄支行梅花洞分理处、潮南分理处、储蓄专柜实习,无论在那个网点我都虚心学习,勤劳肯干,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好评。

我遵守纪律,团结同事,尊敬领导,乐于助人,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积极参加行里的各项文娱活动。

我积极参与我行网讯“信息报道”工作,曾在我行网讯上发表相关文章,以后还将努力发表。

我积极参加行里的各项活动,在今年5月分的理财知识大赛得了“钻石奖”,参加分行“人民币结算帐户”征文比赛得了二等奖。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合资地方铁路;机车学习司机;培训与考核;规范

合资地方铁路是指除国家铁路、城市轨道铁路以外铁路的总称,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国家铁路指导。与国家铁路相比,合资地方铁路虽然规模及业务量相对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合资地方铁路同样具有国家铁路的特点。和国家铁路一样,机车司机同样是合资地方铁路的主要工种之一,该工种不仅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且对保证运输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及铁路有关规定,在取得机车司机资格认证前必须取得学习司机资格认证,而取得学习司机资格认证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国家铁路对于司机资格认证有着明确的规范,而对于学习司机,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地方铁路机车学习司机一般是比照机车司机培训与考核规定执行的,而缺少明确地培训考核规范。因此有必要在实践中对学习司机的培训与考核加以规范,从而保证培训与考核的质量,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机车司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1.理论培训与考核的规范

1.1理论培训的规范

1.1.1铁路机务行车安全规章的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机车操作规程、机车运用管理规程及铁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则的有关规定。

1.1.2铁路机车专业知识的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内燃机车柴油机、内燃机车制动机、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的有关知识。

1.1.3铁路机车乘务员通用知识的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钳工与电工基础知识、机车运用与统计知识、机车保养与整备知识、牵引计算与列车操纵知识、车辆制动机基础知识、行车安全装备知识学习司机应知应会有关内容。

1.2理论考核的规范

理论考核采用书面试卷形式,安全规章科目90分及以上为合格,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科目80分及以上为合格。

2.实作考核的规范

在理论考核三科全部合格,并经过至少三个月的实作练习准备后,经申报同意后,方可进行实作考核。

2.1机车钳工与电工化标准技能的考核

按照《内燃机车钳工与电工化作业标准》48项目中选项考核,从工具及用料准备作业、顺序及检查方法、作业时间等三个方面,并根据实作中是否遗漏检修处所或简化修理与处理、遗漏应测量处或测量方法不当、违法修理、测量尺寸错误允许误差超限、实作工作物返工、口述错误,以及动作中是否工作程序不对、损坏丢失工具、多拿少拿错拿工具、工具配件落地、违反使用工具等进行评判。考核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2.2机车检查给油技能考核

按照《内燃机车检查给油程序作业标准》有关规定,从检查及给油处所、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方式及油脂使用等四个方面,根据故障假设的发现与处理,安全动作中是否违反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锤击带压力部位和监督计量器具及粗糙度值低的部件表面、检查部件后未恢复原状态、检查方法及程序错误等方面,以及按照《机车全面电气动作试验标准》,从准备工作、电气试验及结束工作三个方面进行评判。考试成绩80分及以上为合格。

3.培训与考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VE in SCADA system debugging of Nanjing metro line 2 in the five aspects: the build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pre—training, discussion of the function cost, the value cal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We also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in the practice. The practice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VE in the operating field of subway.

关键词: 地铁;SCADA;调试;价值工程(VE)

Key words: subway;SCADA;debugging;Value Engineering(VE)

中图分类号:F270.7;U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004—03

0 引言

地铁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系统负责对分布于地铁沿线的所有变电所进行数据采集、监视以及控制。作为地铁设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SCADA系统的设计、建设、调试以及运营维护紧密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工程。SCADA系统调试工作是联系设备建设和系统运营的纽带,是完善系统功能使其适合运营需要的必要步骤,其调试步骤分为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和试运营三个阶段。由于地铁系统的施工进度、运营日程安排以及外部的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工作中设备系统调试工期被压缩,呈现出时间短、任务重、资源集中的特点,这为价值工程(VE)在调试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使用空间。

本文以南京地铁二号线SCADA系统为例,对VE在其调试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

1 VE在地铁SCADA系统调试工作中的应用经验探讨

价值工程已经与限额设计并列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和设计咨询工作中最有效的两个管理工具[1]。目前VE在地铁的筹备、设计和建设领域运用较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设计和建设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80%以上[2],VE的使用空间较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领域相对于运营领域拥有较多的VE人才和VE运用经验。

1.1 以运营为主导的SCADA调试工作组织架构搭建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运营系统在整个轨道交通事业中的比重日渐增大。地铁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后期的运营,运营系统的固化需求对于标准的制定、设备选型和安装、系统调试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都起到了直接的纲领性领导作用,因此地铁设施、设备系统的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运营需求的固化和统一[3]。

良好的组织架构可以更高质量地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开通目标的达成和运营需求的实现是设备系统调试的总目标,为此需要组建以运营为主导的调试工作力量。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组建了以新线办为牵头的总联调项目部,全面负责二号线系统总联调项目。总联调项目部集合了二号线设备系统调试所有相关成员,在各专业之间搭建网状组织架构,以获得调试信息和调试资源的充分共享。SCADA系统调试VE工作组在总联调项目组中的位置分布如图1所示(图中实心圆点表示相关专业在调试工作中有合作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SCADA系统调试相关的专业有电力调度、SCADA专业、通信专业、IMS(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专业、厂家人员以及建设及其他人员。

在SCADA系统调试过程中,需要运营人员在对SCADA系统的功能进行普遍性验证的同时对运营相关的重要环节进行着重分析并重点分配调试力量,以期获得设备系统由建设到运营的良性过度。VE工作组的工作目标就是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对SCADA系统进行功能、成本和价值的分析对比,在调试工作前期就迅速找到运营方对SCADA系统的关注重点,发现调试价值更高的调试环节,进而优质、合理地引导和调配调试工作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使调试工作获得更大成效。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73-02

铁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虽然许多职业学校都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着积极地实践和探索,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的偏差、课程设置还存在与企业实践的脱节、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成为学科建设的瓶颈,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加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为铁路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保障,十分必要。

1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标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综合能力,能适应大铁路、城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的一个部分,目标是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的。实践教学的目标和理念是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强调基本技能到岗位群技能掌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及未来工作岗位的热爱,培养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操技能,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组织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适应本行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笔者将以本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及其目标就业单位特点为例,来阐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主体,分层递进方式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强化课内实验,打好实践能力基础。

目前本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开设了电工技术、机械制图等等专业基础课,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过强或者是只听、只看不动手或者跟着指导老师一起做实验能完成,却不能独立完成的现象。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现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训之前完成本次实训内容的预习,对实训的主要内容、原理和可能遇见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开始实训前,由指导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本次实训课题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分组实训,一对一检查。

第二层次:重视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电工、钳工考证、专业综合认知属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中的第二层次,综合考察各门课程知识的学习情况。我们根据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电工课程设计中的三相异步电机的外部控制接线、正反转实现。综合认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学校里面有机车和车辆实物可以供学习,但是车型不全面且技术比各铁路线路使用车型滞后,因此将学生带到武汉大功率检修段、武昌南机务段、动车段等单位参观学习。

第三层次: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强化和深化。

在基本完成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和教学实习之后,在大三年级,用一学期甚至两学期的时间,到本校合作企业或者未来的就业单位的对口专业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由企业的师傅和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指导,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3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高职实践教学资源体系是由掌握过硬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专兼师资队伍和具有较先进教学设备、仿真教学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学习一体化的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成果决定了实践教学内容能否被有效落实的关键。

3.1 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之师资队伍建设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迫切需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多种多样,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即促进“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和教书育人方面同步成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促进教师成长的分为以下三种方式:院校培养、校企合作、教师自主发展。

院校培养: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中迫切需要被培养的教师,这一部分教师从高等院校中毕业不久,绝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其以上,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技术前沿有一定研究,并且大部分属于非师范专业。本校学生的培养方向是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这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从他们曾经的技术研究转变到基础知识传授和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方向来。如何顺利、快速的完成过度,靠青年教师自己个人探索,难度大,效率低。此时院校要担负起重要的角色,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如送青年教师到专业的教师岗前培训机构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相关的理论学习,同时采用师徒形式,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教研活动、随堂听课指导对青年教师给予切实的业务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态度、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院校要健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上岗从业证书制度建设,要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

与企业合作培养: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让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传帮带,促进实践教学经验薄弱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上;积极从铁路局相关单位(如武汉大功率检修段、武南机务段等)引进与聘请技术专家,建设实践教学专兼师资队伍,鼓励教师采用半脱产或者是脱产形式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企业技术员、技术顾问或者直接顶岗到与该教师所授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中去,在岗位一线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学习铁道机车车辆行业的最新技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使企业成为稳定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聘请专家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本校专任教师一起参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科研工作等,在此过程中提高提升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在共同的教学工作中,本校专任教师也能熟悉并学习到来自企业一线的岗位技能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自主发展:以上两点是外部驱动力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依靠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推动,内外结合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教师通过文献、期刊等各种学术载体,学习先进技术理念,在寒暑假到企业学习锻炼学习企业现场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需求,在教学中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让自身的成长和价值实现成为教师个人学习进步不竭的动力。

3.2 加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承载技能培养的摇篮,是将理论与岗位实践联系起来的场所,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的设置应该分层次,递进式设置,主要分为一般性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基地,以及设置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训基地。

3.2.1 一般性实训基地建设

该类实训基地仅从一般性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需要,不考虑真实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生产性环境条件,来购置培训设备,构建应用性实训基地。其作用是让学生具有基础性的实践操作技能,如电工、钳工、电子、计算机等技能。

3.2.2 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

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设施时,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构建。实训基地环境建设模拟企业生产环境,让学生初步了解未来所从事的岗位,了解该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了增强了难度及实用性,场景尽量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信息。本校已经服务于机车车辆学院的有LKJ实训室,城际铁路屏蔽门实训室、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室,和正在建设的制动机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综合实训室等等。

3.2.3 校外生产实训一体化基地

各铁路单位是根据实际需求而开展的生产或经营实体,将可以接受学生参与生产活动的单位建设为校外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具备了零距离培训的条件,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生产活动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工作过程,培养了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创造能力等。如本校已经建立了武汉大功率检修段、武汉动车段、武昌南机务段、江岸车辆段等多处校外实训一体化基地。

4 结 语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代,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从内容、师资、实践资源三方面构建与实施,致力于促进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发展,为铁路行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建,陈承义.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2).

[2] 李作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

2013(11).

[3] 李增平.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4] 刘浩.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2(10).

[5] 王媛.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

[6]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人才培养 培训 行业联合企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47-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热潮。按照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的标准,目前全国有近50个城市具备了建设地铁的需求和条件。截至2009年底,国务院已批和即将批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涉及28个城市,预计到2016年,我国将建成轨道交通线路93条,总建设里程为2700多公里,投资规模达到上万亿元。城市轨道将成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角色,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超常规发展,给各城市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城市轨道建设者和运营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和压力突出反映在“人”的问题上,人才培养的难题正在成为影响城市轨道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因此,快速培养一批城轨管理、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难题

我国城市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然而受制于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资源稀缺等客观现实,我国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难题。

(一)人才培养需求与培训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培训规模庞大。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约1500公里,每年开通约300公里,需要新员工约18000人。这些新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才能上岗以满足新线开通的需求。仅就这批人员而言,我国城市轨道的新员工技能培训总量达到1200万人*天,如再加上老员工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在岗技能培训。我国城市轨道线网超常规的发展带来培训量大规模的增加。

培训资源稀缺。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实践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借助大量的培训设备、现场实践和跟岗作业等资源和手段。由于大部分城市地铁处于规划和建设时期,各项培训资源都在储备阶段,培训资源严重缺乏,新建城市地铁不得不依赖北京、上海、广州等企业的培训资源,而成熟企业也面临培训设施不足、培训设备陈旧、培训资源超负荷使用等困难,培训设备设施的匮乏阻碍了地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质量与培训方式陈旧的矛盾日益突出

培训质量要求高。培训质量的高低、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表现为员工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处理故障的能力,这决定新线开通运营水平。随着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拓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使用,各城市对新线开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培训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强员工理论培训的同时,更强调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故障能力的培训。

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知识发展为导向,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对全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培训方式、实施方法和运作模式难以满足城轨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培训体制已无法有效支撑城轨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城轨人才培训标准,导致不同城轨企业培养出来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新线的开通运营。

(三)人才培养速度与培训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培训时间十分紧迫。各城市新建城市轨道高速度和高密度的开通,要求人员培养时间越来越短,而传统的人才培养周期都比较长,以客车司机为例,过去培养一个司机,至少需要1年时间的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时间紧、任务重成为各新建城轨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培训能力不足。培训能力主要包括教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指针对学员需要提升的技能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能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授课或辅导,有效地快速地提升学员的技能。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能力与培训需要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是城市轨道交通处于规划和建设期,基本没有具有现场实操经验的培训讲师;二是对于一个合格培训讲师来说,需要多年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但是由于城市轨道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压力,导致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根本没有精力专门沉淀专业知识,从事培训讲师或专业课程开发的相关工作。

二、解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人才培养难题的主要途径

(一)企业加大自主培养人才的力度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企业均高度重视培训,不断地加强培训的力度和强度,在师资培养、经费等资源上都大力倾斜,成立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教授等工作,如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同时也能够“教学相长”,在培训学员的同时,促进培训讲师快速成长,不断地沉底企业自己的专业、技术及技能经验。不过,这需要企业员工在专业、技术及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方可自主快速地培养自己的人才。

(二)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城轨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

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订单班培养等方式,高等院校同企业结合成合作伙伴关系,高校、企业共享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利益共赢、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种模式对高校来说,可以构建品牌,吸引招生,促进学生就业,培养直接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企业来讲,通过提前介入学生在校学习,缩短培养期,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宣导,可缓解招聘的压力。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共赢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时期将是缓解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困境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都很年轻,学习动力和意识相对不足,仅通过企业提前介入与学校合作培养,更多地还是知识层面的,学员比较难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后续在工作中的学习和培训显得更加重要。

(三)“企企合作”培养实操性的技术及技能人才

为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由某一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企业通过共同出资、平等互利的方式,联合组建和发展的培训学员或企业大学,如UT斯达康大学,金蝶大学等。这种模式可以通过整合行业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师资、财力等资源,通过发挥行业培训中心的辐射功能,有效解决行业内一些企业领导培训意识差,培训经费匮乏、培训师资短缺,企业员工知识陈旧、技术技能素质不高等问题。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将“企企合作”中的企业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创新性地成立行业联合企业大学,是解决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难题的最佳途径

为解决城轨行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难题,在上述几种解决城轨行业人才培训难题途径的基础上,广州地铁与国内多家城轨企业采用战略合作,联合共同成立了“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成为国内城轨第一家行业联合企业大学。这是解决我国城轨培训需求量大、培训能力不足等难题的最佳途径之一,能够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缩短培养周期。

(一)依托广州地铁丰富的培训资源,可充分发挥优势、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广州地铁已拥有丰富的培训管理经验,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培训师队伍,实用的理论实操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现场培训设施设备。广州地铁从培训的组织架构、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到设备设施、讲师储备、教材开发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现拥有40多名专职培训管理人员,500多名专、兼职培训师,编辑印制了300多本内部教材,正式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材丛书20本。广州地铁拥有A型、B型、L型三种地铁列车等丰富的现场培训设施,并建设培训基地、包括驾驶、轨道等模拟设备设施。近几年,广州地铁先后为国内17家同行单位提供了培训服务,涉及轨道交通26个专业与岗位,培训1800多人,培训总量达到69435人*天。广州地铁培训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

(二)搭建城轨行业内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地促进知识、经验共享

通过成立行业联合企业大学,搭建了一个行业内能够充分沟通交流的学习成长平台。各股东单位员工,甚至行业内各城市轨道企业的员工,均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交流企业值得推广的做法,促进行业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和管理城市轨道的经验、知识的沉淀和积累。通过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各股东定期地进行交流学习,同时,通过这种平台,可以不断地促进,企业知识经验的共享,甚至专家、故障难点问题解决的共享。

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将整合各股东的培训师、培训课程、培训设施(模拟培训设施)等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促进构建在各股东单位内能充分利用的培训资源。这种整合各股东企业培训资源的方式,能够最大可能地促进知识经验的共享。这种共享知识的方式,是一种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这种知识共享的核心是如何整合各类资源,特别是培训师的资源。同时,行业联合大学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建设E-learning网上多媒体学习平台,开通网上课程进行远程教育,促进共享知识发挥最大价值,为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创新培训师管理体系,通过激励和牵引机制培养一批专业的培训师队伍

要采用核心通用课程设立专职讲师、其他课程以兼职讲师授课的模式。充分借助广州地铁目前内部的近300名专、兼职讲师。建立包括培训师的录用、使用、考核、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动态管理体系,确认讲师核心能力,建立讲师选拔标准和认证流程。逐步整合全行业有丰富经验的师资力量,组建专、兼职讲师团队,构建城轨行业智力池,形成行业联合企业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创新培训师管理体系,明确培训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激励方式,鼓励各类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投入较大精力从事课程开发、授课等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把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整理归类,通过专业的方法工具加以沉淀。

(四)系统构建培训课程管理体系,可集中优势开发精品专业技术课程

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根据城市轨道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各级特殊需求定制化地开发课程,提供定制化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以广州地铁培训运作模式为基础,按照地铁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调试与接管、运营管理、资源开发管理、企业管理等价值链,分业务模块建立行业联合企业大学课程体系。目前,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可借助广州地铁现有的岗位技能课程体系,作为运作基础,随着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增强,逐步将各合作单位的优质资源整合,联合开发运营联调、故障抢险、消防演练等新的特色课程,在各合作单位之间分享。行业联合大学还应通过课程开发激励机制,整合各单位的课程开发能力,集中精力开发一批各单位急需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品课程。

(五)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手段,促进培训与一线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避免授课内容与企业现场故障及技能处理所需知识技能相脱节,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采用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定期轮换”的方式,保障培训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员工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联合企业大学还应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操作、跟岗实习(师徒带教)、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地保障学员培训与一线紧密衔接,不断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侯锷,闫晓珍.企业大学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美]梅斯特(Meister).企业大学:为企业培养世界一流员工(Corporate universities: Lessons in building a world-class work force).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王世英,吴能全,闫晓珍.培训革命——世界著名公司企业大学的最佳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铁路 运输企业 人力资源 探讨

铁路运输企业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之后,铁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铁道部的正确领导下,铁路运输企业创新科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在路网建设、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铁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展缓慢,甚至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就这一问题作肤浅的探讨。

1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配置不科学

配置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规划仍是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比例失调,高技能人才缺乏、“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现象明显。截止 2007年,铁路企业管理人员总量为26.1万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12.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144624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7.1%;生产人员共计1450803人,占全部职工总量的70.8%,其中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29350人,仅占生产人员的2.0 %;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为142585人,占全部职工总量的7.0%;内部退养、长学、长休、外出劳务人员等长期不能上班的非在岗人员共有194807人,占职工总量的9.5%。在人员配置上,普通型的人员富余,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不足;在人员结构上,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富余,生产岗位人员紧张,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关键生产岗位人员更是不足。

1.2 缺乏吸引力

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铁路运输企业作为“铁老大”的各种优势条件已然丧失,与非国企比较,收入偏低、用人机制不活以及激励手段乏力等问题明显。一是选人用人机制保守,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二是分配制度僵化,人才难以体现出其价值属性。三是工作内容单调,个人专长难以发挥。四是工作地点分散,工作条件艰苦,影响人才效能的发挥。五是就业渠道多样化,影响人才长期劳动关系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人力资源可以在更广大的空间里自由选择。近些年来,铁路企业吸引人才乏力,优秀大学毕业生往往不把铁路企业作为其就业和发展方向,有的大学生录用不到半年就放弃铁路工作,致使铁路企业人才匮乏。

1.3 凝聚力不强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对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机制不完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生产人员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经营的好坏与自己的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在管理上,企业为确保运输安全和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对职工又往往采取高压态势,考核得严,管理得紧,忽视职工对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忽视职工对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灵活就业能力、实现心理成就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从而造成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生产一线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1.4 进取心不足

铁路企业实行了以撤消分局、撤并站段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为推行集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奠定了基础。通过改革,减少了大量的管理岗位。但由于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未作相应调整,被精简的人员仍保留干部身份,占有干部名额,享受原岗位工资待遇,而工作能力强、表现优秀的职工却难以选拔到管理岗位,有的既使从事管理工作,却也因不是干部身份而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再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铁路企业实行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岗位聘任制改革,但也只是略微提高了津贴标准,在工资、福利、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没有实质性改变,反而受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岗位设置数量限制,致使有的职工取得了技术资格也不能聘任技术职务,阻碍了人才发展,削弱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

2 对策研究

2.1 树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的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同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通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增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战略规划各阶段目标相联系,就要定期对人的技能、知识进行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深入的绩效评价,准确判断各类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从而将人力资源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营流程中,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重要力量。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国家铁路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要充分发挥监督、控制、反馈和调整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特别是当前铁路高速发展,大规模铁路新线投产建设的情况下,更要提前制定符合新线运营和客货运输工作量增长等因素变化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发挥作用。

2.2 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传统的人事管理,由人事、劳资、教育等管理部门负责,是行政命令的“执行者”,是企业的“中介者”服务于其他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改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帮助员工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要实现这一任务,人力资源部门负有招募雇用、培训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关系、人事记录、健康安全、战略规划等职能,而且各个职能要相互关联,统一协调。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人事、劳资、教育、社保等部门各自为阵,自成一体,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模糊管理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因此,应将目前的人事部门、劳资部门、职工教育部门、社会保险部门、劳动安全和卫生等部门进行合并,取消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改变培训、使用和待遇分家状况,从而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在管理方式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每个管理者都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者,人的管理应分散到企业中每个管理者甚至是每一个职工身上。每个领导者都要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要懂得了解职工的需要、需求及其心理变化,从而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

2.3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使企业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自由竞争的选贤任能机制,就必须建立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首先要引入竞争机制,要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有公平的机会参与竞争。再则要明确用人标准,细化选人用人条件。对知识、技能、工作阅历、智慧水平、沟通决策能力等都要作出具体规定,使符合条件的人对号入座,不符合条件的人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要公开选人用人的决定过程,杜绝暗箱操作,从而避免和消除人们的怀疑,并可以提高被任用人员的公信力。四是要建立定期评估和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减少用人上的失误。这样,不仅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也可以堵住任人唯亲、因人设岗的门径。

2.4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人员流动困难、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弊端在铁路企业仍然存在。铁路企业职工普遍认为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仍然是“铁饭碗”,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但只要不触犯法律,不发生重大错误,企业就不能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也不能对自己做出严重的处理,工作表现好不好、绩效高不高对自己的影响不大。因此,如何设置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企业是一个大的联动机,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管理方式,必须严格执行“铁的纪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控制,因此,有必要建立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和特殊贡献记录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通过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相应的工作定额,根据职工完成任务、安全生产、“两纪一化”、路风建设、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定期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并将职工个人绩效纳入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作为工资分配、晋升、奖惩、劳动合同续签等方面的考核依据。特殊贡献记录考核则是将职工在科技创新、改善企业管理、防止运输生产事故、维护社会治安以及防洪抢险和救灾救援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记录在案,作为对优秀职工个人能力的认可,作为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同时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职工和提供给相关管理者,要让职工清楚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充分肯定职工的优点,明确指出差在什么地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铁路企业运输任务的完成存在着季节性、时间性差异,同时还受国家和地方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非职工本人原因影响绩效的因素,特别是在个人绩效与工资收入挂钩的情况下,不能将工作量不饱满造成的业绩下降全部转嫁给生产职工个人,而应由企业整体共同承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各类人员均应承受经营效益不良所带来的收入下降等不良后果,从而形成经营者、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以激励企业全体人员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2.5 建立一体化培训机制

全员性、终身性、多样性、计划性是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发达企业都十分重视职工培训,培训费用占到公司总支出的3%左右。铁路运输企业一直以来注重开展职工培训,而且也设定有专门的培训经费,但培训的效果却与铁路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除了培训方案、方式方法等问题外,培训与使用、待遇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主要原因。铁路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由人事部门负责,生产人员培训由职工教育部门负责,职工的使用和待遇的确定则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互相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常常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部门定方案,劳资部门抽人员,但由于岗位人员紧张,培训期间个人工资减少、企业工资支出增加,以及培训方法枯燥等原因,造成业务骨干单位不肯选派、职工本人不愿参加,而平时表现不好,素质不高,出工不出力的人员却经常成为培训对象,有的成为培训专业户,影响了企业和职工发展。为此,要使培训切实有效,还必须真正建立起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将培训视为企业的义务和职工的权力,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增强职工对培训的认同感,激励职工自觉参加培训,使其积极、主动地提高技能水平,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3 结束语

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实现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必将为促进铁路企业现代化建设,推动铁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