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时间:2022-02-27 11:44:33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工程总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6-2106

国内刊号:11-3567/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铁道工程;技术问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16-02

铁道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是目前铁道工程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通常来讲,在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铁道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没有按相关规定施工所造成的,为铁道工程施工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加上铁道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在对具体项目施工时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非常容易出现铁道工程施工的违规现象,造成铁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1铁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铁道施工中测量存在误差

铁道施工中当测量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时,其会造成铁路工程施工陷入一定的困境。对于铁道工程来说,施工中对铁道工程的测量是铁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铁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铁道施工测量出现一定误差时,其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之所以会出先铁道工程的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测量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陷,导致铁道工程施工测量误差,另一方面是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所致,无法满足铁道工程测量的需求。

1.2缺乏可行实用的应急预案

铁道施工中应急预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铁道施工中,铁道工程施工却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严重影响着铁路工程的整体施工。在施工管理中,各管理部门对铁路施工的行车方法、作业流程、机械组织、施工方法和影响范围等程序的检查管理做的十分细致、认真,在管理上的经验也很丰富,对于常见的突发状况可以处理的很好,但是对于铁道工程施工的应急预案就显得比较固化、缺乏操作性,如果出现特殊状况,没有可行的应预案,只能看着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1.3临时调整的工程计划较多

铁道工程施工计划,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目前,经常出现施工计划的调整,阻碍了铁道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传递信息的时间的快慢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对工程做出调整的准确性,从铁道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来看,目前的铁道施工仍然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不健全的信息传递系统,当工程计划发生变更或需要调整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完整的传递施工部门,就是因为这一特别重要的环节,在时间上发生了延迟,导致铁道工程的施工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

1.4铁道施工组织内部涣散

铁道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就是集体团结的凝聚力,而目前的铁道工程施工中恰恰就是缺乏这种团结的凝聚力,这是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重点问题。由于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工序繁多的复杂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管理部门或施工中某一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工程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换言之,在铁道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多个部门,而每一个部门对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因为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涣散,没有详细的划分清每个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导致在施工中每个部门并没各司其责,加上某些部门管理上的缺陷,对工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铁道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1)在确定施工图纸后,首先技术人员应全面的了解图纸,如发现设计难点不理解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师沟通,掌握设计图纸的全部要点。设计图纸中的通用图、标准图和定形图等必须是按照规定图形进行配置。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数量和设计图规划等,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不但如此,施工规范和设计图是否有出处的地方,应急方案的设定、修改设计图纸等在施工之前都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2)铁道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测量技术人员的水平。对于测量人员有严格的要求,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工程达到预计的工作目标等等。对施工中的线路中线、工程数量和水准路线与参考资料做出对比,认真做好复核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并第一时间上报到上级部门。铁道施工过程中的基桩是十分重要的,基桩是控制线路标高和走向的,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外界冲击的损坏。所以,应按照工程施工的需求,设置护桩,并在施工图纸中标出护桩的所在位置,避免对其造成损坏。不要放松任何细小环节的测量工作,详细标注测量记录,将可能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符合工程对其的要求。

3 铁道工程施工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的铁路线改造条件是必须在列车不中断形式的状态下进行,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应从施工整体来考虑,有条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把握项目量。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首先需对工程总体进行规划,在满足工期和工程量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铁道工程的施工,然后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不能仅凭借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施工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是不可照搬,如果照搬施工经验其施工计划的和具体施工间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施工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使用网络技术完成铁道工程施工已有成功的案例,对于施工中的铁道的每个拨接地段、每个区间和车站都需要编制进度网络图,将全部可能会影响施工的因素编排在图上,然后在众多图中找出重点线路,并以此为依据安排施工。网络图的有效运用使得施工在有序、可控的状态下顺利的开展,进而节省了开支,降低了工程成本。

4 结论

综上所述,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项目,只有及时的解决了施工中发生的施工问题,才可以在跟本上提高整体施工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铁道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雷永军.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161.

[2]孟凡成.安徽省寿西湖农场.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N].安徽经济报,2011-12-14:003.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3

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在结合目前企业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所谓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是指在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这一块,教学的内容要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程的标准与行业的标准相结合,课程的考核也要与技能的实践方式相结合,总体来说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实际的培养中要注意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换,主要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最终成为精通设计、精通施工、会维护、会管理的全面的综合技术型人才。目前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工作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紧紧跟随铁路的柔性化教学组织模式,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的考核体系,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行业影响力的教师团队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实训试验基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熟悉铁路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适应铁道技术专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课程结构实施安排

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现的根本是依靠课程教学,其中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是目前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这一核心也是保证质量的标准,第一步就是对高铁专业的岗位群进行全面的调研,并针对高铁专业比较重要部门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分析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教育的领域范围,分析出相对应的应知领域,从这些方面分析出教育的大体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置,以此在学习领域实施安排,体现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特色。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设置,我们分为三个方面: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其中能够突出专业学习针对性的是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2.1公共学习领域

第一,公共学习领域包括的课程范围是比较广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第二,专项素质学习领域主要是针对宏观的方面进行的学习,它所包含的课程有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毕业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2专业学习领域

第一,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包括工程力学应用、工程测量技术、工程识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工程土质与土工试验。第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包括专业英语、工务模块、高速铁路工务维护、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工务安全应急管理、工务管理、铁路施工临时结构检算。第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第四,专业实训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施工实训、铁道概论、土工实训、概预算实训、毕业设计、高速铁路工务实训、新技术新工艺讲座。

2.3素质拓展领域

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技能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创新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视野开阔、脚踏实地的人。

3师资建设要求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道工程 问题 对策

引言:

铁道工程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交通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作为一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工程,铁道工程的施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势高低不一、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等。面对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何分析问题的根源、如何解决问题是铁道工程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课题之一。

1 铁道工程适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不规范

施工不规范是现阶段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施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施工, 再加上很多员工的施工技术水平不够, 使得工程的质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1.2临时调整施工方案

施工的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铁道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在工程的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方案改变,这样就影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施工方案改变,会影响着施工人员的施工进行,对于现阶段的施工管理,会使得信息的传递缓慢。工程的改变不能及时的交由相关部门检查便应用在工程中,使得工程的施工出现了问题。在工程施工的关键部门进行改变施工方案,会让工程出现非常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1.3 爆破精细化控制问题

在铁道工程隧道开挖中,为了提高开挖效率和开挖安全性、减轻作业量,研究爆破精细化控制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石质围岩隧道开挖中,爆破的控制力不足可能导致光面爆破效果变差,进而影响隧道开挖的安全性,还容易造成超挖现象。据统计,因超挖造成的支护混凝土和二次衬砌混凝土超设计使用量达30%以上,不仅给铁道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因此,爆破精细化控制也是铁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1.4测量误差

测量是铁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指对施工中各环节的一些事项进行检测,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由于铁道工程的施工要求非常高,因此就需要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多、职业道德高的测量技术人员做好线路中线、水准路线等的测量和复核工作,将铁道工程施工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铁道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标准。当前,测量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和测量设备存在缺陷是铁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了测量质量,使测量存在较大误差,进而使铁道工程施工陷入困境。

1.5 应急处理预案不适用

为了保证铁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制订应急处理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铁道工程施工一般都会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在处理一般性的突况时,其应用效果较好。但当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或特殊问题时,由于应急处理预案过于格式化、操作性差、灵活性差,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进而也就影响了铁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2 解决铁道工程施工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保证铁道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等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2.1施工前的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工程的施工之前就需要对工程的整体做好准备, 施工单位需要合理的规划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 按照技术的特点来安排施工人员。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划分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让施工人员熟练的掌握施工的技术, 规范应用在工程的施工中。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准备应急预案,成立施工的监督小组,明确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从而确保施工在各个环节中不会发生事故问题。

2.2 建立监督制度

铁道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型工程,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完成,因此铁道工程需要实施监督责任制度, 从而将部门的责任更好的落实。监理部门负责对于工程整体质量的完成,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

现了任何质量安全问题, 需要监督人员完整的整理和汇报, 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施工部门需要监督现场的施工,让施工人员按照工程的标准进行施工, 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各个部门需要进行充分的配合,明确落实责任,才能让工程顺利的进行。

2.3 光面爆破

为实现隧道施工爆破的精细化控制,达到光面爆破的效果,减少超、欠挖的工作量,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施工前必须进行爆破设计,确定炮孔数量、炮孔间距、炮孔深度、孔径、装药量、装药长度、起爆方法、起爆顺序等参数;②选定满足现场需要的钻孔设备、装药设备等;③选定有经验的钻孔人员、爆破人员,以有效控制钻孔的方向;④技术人员会同有经验的爆破人员,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适时修改爆破参数。

2.4测量控制

测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①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现场施工测量的复核内容、复核程序、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②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测量队长进行技术交底,测量队长将放样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检查方法连同技术交底返回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再次审核。技术人员确认后对施工作业队进行交底,然后选用精度符合要求且检校标定后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复核人在复核中如果发现经手人有误,不能自行修改资料,需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会审后由经手人修正。当因技术、测量数据出错造成一定的损失时,应根据相应的处罚制度,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从而降低铁道工程的施工误差。

2.5 强化风险评估,制订应急预案

在施工前,仔细分析风险源,对风险进行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卡控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制订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施工单位还要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相应的安全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好自控、互控和他控工作,确保安全质量工作有序可控。

3 结束语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 其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否达标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 因此对铁道工程施工各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铁道工程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伊欣琳.浅析铁道工程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深基坑;运营地铁;非对称开挖;加固;监测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052-2

1.工程概况

与一般基坑工程相比,与运营地铁线紧邻的基坑工程常处于道路十字交叉口,是城市繁华地段,该地段建设的基坑工程具有埋深大、跨度大、结构复杂、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难度大等特点0。施工中会碰到对于已有地下构筑物的穿越和对将来修建地下构筑物的预留口,或者对已有地下构筑物的部分拆除、结构打开和改建等难题00。世纪大道地铁车站处的6号线明挖段为地下二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6号线明挖区间,地下二层为预留地块的连接通道。后建的6号线两侧的基坑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世纪汇基坑工程地处市区地面交通枢纽,周边环境复杂,受道路、地下管线、施工场地等因素制约,对施工环境要求极高。且世纪汇基坑工程涉及6号线东西两侧基坑开挖(开挖深度20m、宽度22m、西区长75m、东区长90m)、地下预留口拆除、打通隧道正下方联络通道和东西两侧基坑相连等关键工序。该基坑工程平面图如图1。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紧邻运营地铁的世纪汇后建基坑施工关键工况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施工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1)钻孔灌注桩加固;(2)基坑满堂注浆加固;(3)临时钢管撑换撑;(4)运营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反馈指导施工等。这些经验和技术措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博,刘国彬,黄毅.在已运营地铁车站超近距基坑开挖几个问题的探讨[J].施工技术,2007,36(增):29-31.

[2]孙宪铭,谢弘帅.紧邻运营地铁车站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4,26(6):483-485.

[3]顾亚囝,朱毅敏,乔恒昌.大型地铁枢纽站施工中的地下障碍物拆除及车站结构逆作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8,30(5):342-344.

[4]侯学渊,刘建航.基坑工程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6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在2001年底正式提出的,随后在IEEE-CS/ACM CC2004中被确立,CC2004最终定稿为CC2005并于2006年3月。2003年秋季ACM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SIGITE)成立了IT课程规范起草小组负责信息技术专业和课程规范(Computing Curricul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简称CCIT)的制订工作,并在CC2004和CC2005中给出了主要的框架体系,2005年10月了CCIT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11月形成了IT2008。计算领域教育界达成这样的共识:“信息技术”专业是当今发展很快、社会急需且需求很大、并已自成知识体系且具有独立教育学意义的一个专业方向。其基本目标是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能够通过对计算技术的选择、建设、应用、集成和运维管理,为社会各单位或个人提供支持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计算技术是构成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计算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世界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开始启动了我国计算机专业规范的制订工作,并于2006年9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计算机专业的四个专业方向,其中新增了“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的定位和内涵基本上与CC2005接轨。同时,《规范》鼓励各学校制定并执行和本规范相容且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特别是对新设立的“信息技术”方向,《规范》留出了更多的空间,需要大家在实践中补充和完善。

开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挑战性,存在较大的难度。其难度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建设课程体系、储备师资力量等,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相比对传统计算机专业(包括软件工程)人才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点。

首先,“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通用的信息技术,同时要学习并熟悉一种典型的应用领域或行业。按照IT2008的定位,相对于传统的“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IS)专业关注信息技术的“信息”方面,“信息技术”更加关注“技术”本身。但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直接面向社会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完全独立于应用进行培养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一方面该专业毕业生的基础是掌握构建各行各业信息系统都需要的通用性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地了解某种行业或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否则就缺少了整体上对通用技术进行学习和实践的载体,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了人类涉足的所有领域,这就要求开设“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院校要找准恰当的行业应用背景,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

其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计算领域全面的技术功底之外,同时需要具备很强的人际沟通等社会活动和协调能力。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软肋。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多地偏向于“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强调个体的逻辑思维、抽象和编程能力,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需要与各种背景的同事和客户打交道,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常常涉及非技术因素,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高水准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并能建设性地评价其他人意见的能力。可以说具备优秀沟通能力是“信息技术”职业人士成功的基础。但是,沟通能力靠一两门课程是很难培养的,需要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活动中来培养,这就要求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是由实际应用驱动的一个专业,非常注重知识与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在培养过程中,要提供学生充足且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机会。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习机制尚未形成良好的态势,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后,实习生的社会成本没有了明确的承担实体。虽然,很多IT企业提供了实习生岗位,但总量不足,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实习机会,而且应用背景不够确定,不利于院校批量培养学生。这就要求院校要寻求行业的支持,能够把实习环境和实习生岗位的部分经费纳入企业的成本预算,构建切实可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体系支撑环境。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国内外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培养工作,例如,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中密歇根大学、英国Guildford学院、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韩国铁道大学等,但与CC2005和IT2008的符合性并不是十分好。而国内高校开设符合《规范》标准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也刚刚起步,尚没有公开报道的资料。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依托其长期参与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针对铁路行业信息技术特色需求,于2006年初开始研讨铁路特色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立工作。我们与铁路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在充分调研后认为面对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培养铁路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必要和可行的。在《规范》的指导下,学院于2007年3月形成了《“现代铁路信息技术”专业设计》报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开设“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开设了铁路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两年来每年有30名左右的学生自愿选择该方向。2008年修订完成了《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明确了与计算学科其他方向的关系。

2铁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背景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性产业。我国铁路行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了以6%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25%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一票难求”、“一车难装”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使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预测到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货物运输需求将分别达40亿人、40亿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和4%。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2万公里,形成四纵四横为主干线的铁路路网,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50%。2008年10月,鉴于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做出了一些调整,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提高到了12万公里,电气化率上调为60%,客运专线里程增加到1.6万公里,并将城际高速铁路系统由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到长株潭、成渝、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地区。

截至到2008年底,铁路营业里程已达7.9万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4.5亿人、货运量33.1亿吨。在纵横7万多公里的铁路营业线上,驰骋着1.5万辆机车、50多万辆车辆。众多部门、工种相互间的有序联动共同完成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行包运输和邮政运输等任务。铁路运输组织和指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信息,信息化是铁路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益、增强铁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改造铁路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铁路信息技术应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近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单项的、部门级的以数据处理为主的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涉及各业务领域的、覆盖全路的、实时处理的综合应用。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密集化发展趋势,对铁路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在1995年召开的铁道部科技大会上就提出了:铁路的发展取决于现代化,而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002年,王麟书总工程师(时任铁道部总工程师)撰文表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为适应新的形势,把握机遇,铁道部提出了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作为指导今后铁路工作的纲领。信息化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手段之一,铁路信息化面临新的巨大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为了推动铁路信息化,铁道部于2005年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体系结构、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总共要建设和完善3大信息化应用领域、5个基础平台、10个建设方面、38个具体应用系统,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其中,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3大应用领域。运输组织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涵盖运输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客货营销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铁路市场营销人员和旅客、货主,向旅客和货主提供优质服务;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运力资源、经营资源管理与运营决策支持的部门和相关人员,以保障铁路运输的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提高铁路运输效益。铁路信息化公共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络基础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和铁路门户平台,为业务应用层的各应用系统提供公用的基础环境。铁路信息化具体细分为10个主要建设方面和38个重要应用系统,运输组织领域包括运输调度指挥、运输生产组织、列车运行控制和行车安全监控4个方面共14个应用系统,客货营销领域包括客运营销和货运营销2个方面共6个应用系统,经营管理领域包括运力资源、经营资源、办公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4个方面共18个应用系统。铁路信息化是铁路运输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对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有大量信息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有一批基础扎实、技术过硬、能够胜任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铁路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9年1月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京津城际铁路集成创新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了数字化旅客服务系统、新建客运专线和部分重要干线广泛采用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CTC)、全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覆盖率达到95.7%、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和货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升级,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些技术进步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同时也更加迫切地需要铁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2009年3月召开的全路信息技术系统工作会议上,铁道部何华武总工程师特别指出,要加强培训,重视人才,以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为重点,深入研究铁路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健全完善人才资源库,为铁路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铁路信息化、特别是高速铁路信息化的建设,明显需要培养具有铁路行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其就业市场很大。

3加强铁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举措

铁路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铁路主管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支持。铁路行业的传统主干专业是运输、信号、线桥隧、机车车辆、电气等五大专业,计算机专业作为通用辅专业尚未列入铁路紧缺专业。但是,随着铁路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增加,铁道部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铁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2007年9月,铁道部人事司技术干部处组织召开了高校铁路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经北京交大、西南交大、铁道部运输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建议,人事司决定将原定“铁路信号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划分为“铁道信号与控制”和“铁路信息技术”两个独立的方向,新增并确立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作为铁路行业关注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向的地位。随后成立了“铁路信息技术”特色教材编写工作组,在铁道部信息办的指导下,开展现代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信息技术标准体系、铁路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铁路信息安全技术、铁路信息系统架构、铁路运营维护信息技术、铁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铁路信息系统应用技术、铁路信息系统工程、铁路信息资源与规划、铁路运营系统计算机仿真等11本教材的规划和编写工作。2008年3月铁道部人事司组织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了铁路信息技术特色教材编写大纲研讨会,认真研讨了对大纲的反馈修订意见,正式布置了教材编写实施工作,并扩大了参编院校和单位,包括铁道部信息办、铁道部信息中心、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兰州交大、大连交大等,计划于2009年底完成全部编写工作,铁道部人事司提供了立项建设经费等支持。

2008年4月教育部批准成立了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高函[2008]10号),2008年11月交通运输与工程教指委批准成立了轨道运输与工程分委员会,2009年2月分委员会决定下设6个教学指导组,其中有铁路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指导、教材建设、专业规范制订等工作。2009年5月,铁路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导组的工作计划以及专业定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2006年初,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着手开设铁路特色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工作,2007年启动了“现代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置研究”学院教改项目,制订了初步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铁路行业信息化的了解,学院与铁路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主要业务单位,以及相关IT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2007年6月,我校与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07年7月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甲骨文铁路信息技术实验室”;2008年1月获批建设“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中心(筹)”;2008年7月成立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铁路专业分中心”;2008年10月学院建设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室”;2009年1月启动了Intel―北京交通大学“云计算在铁路行业的研究应用及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以铁路信息技术作为特色之一,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级和部级特色专业。

4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简介

按照《规范》精神和要求,参考CC2005信息技术方向的设置思路,我们在设立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时遵循了以下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方向定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下的一个方向,其核心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相同,本科的第1~3学期以计算机专业大类公共课程为主,在第4~7学期中加入该专业方向的系列特色课程。

本专业方向设置主要为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同时考虑信息技术专业的通用性要求,使学生具备该专业的基本能力以便适应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工作。

本专业方向以培养本科毕业应用型人才为主,但同时考虑为本学科方向输送合格的硕士、博士生源,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基础。

设置铁路信息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教学做有机结合,必修内容精而少,教学内容设置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将最新的铁路信息应用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现场需求的结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必修、选修和实习的合理组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设置讨论、学生报告、小组项目等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鼓励学生通过一些相关IT企业的认证考试,如Linux认证考试、Oracle ERP认证考试等。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教务部门的要求,本科课程由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三个模块组成。学科门类基础模块是必须具备的数学、物理及其扩展类基础性课程;大类专业基础模块是为大类学科专业领域中必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计算机专业以主干核心课程为主;专业模块主要有专业特色方向选修模块和专业拓展选修模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方向模块分设三个方向课程组,铁路信息技术方向是其中之一,需要修满8个学分,另外配置了为加强实践能力和研究素质而设置的专业拓展选修模块8个学分。铁路信息技术特色方向课程组主要由6门课程构成,包括“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运营维护支撑信息技术”、“铁路通信与控制技术基础”、“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专业拓展选修包括“铁路运营调度系统”、“铁路信息保障和安全”、“铁路信息系统测试”、“国外铁路信息技术”等课程。另外还安排了3学分的生产实习。

5结束语

“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是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兴计算学科方向,该专业方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挑战性。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也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依托多年参与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良好基础,在铁路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率先开展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一方面能为铁路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其他院校开设“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The Joint Task Force for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The Overview Report,A cooperative project of ACM, AIS, and IEEE-CS[EB/OL].March 2006. /education/curric_vols/CC2005-March06Final.pdf.

[2]SIGITE Curriculum Committee-Writing Subcommittee and the Steering Committ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 -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B/OL],Nov. 2008. /education/curricula/IT2008%20Curriculum.pdf.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真,李红辉,刘峰. 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设置和建设的思考[C]//王永生、屈波. 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2008).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42-246.

[5] 刘峰,李红辉,刘真.“现代铁路信息技术”专业设计[R].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内部报告,2007,3.

[6]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Z].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内部资料,2008,12.

[7] 何华武.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速铁路[J]. 中国铁路,2006(7):23-31.

[8] 王政,刘琪,何京玉,等.“中国铁路信息化”系列报道[N]. 中国信息化,2009-2-20:28-52.

[9] 马钧培.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展望[J]. 世界轨道交通,2005(6):22-23.

[10] 王麟书.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12(10):1-3.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铁道工程;风险;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1重视铁道建设的风险问题和安全管理的意义

铁道工程建设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两个地方之间的铁路建设都是十分庞大的,比如,在平原上建设铁道工程相对于简单一些,而在山区建设铁道就十分有难度了,不急要考虑地理位置,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等等问题,有的需要开凿隧道,而有的需要跨山而上,还有的只能绕道而行,由此可见,这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和人力,铁路的价值和铁路工程所要付出的事物是成正比的,如果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不仅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严重的会造成人身安全财产的损失,所以在施工时就重视铁道建设中存在的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铁路建设也是具有一定危险的工程,这就要施工队的施工人员实施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方面保护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保障铁道的质量。同时铁道建设在一定程度也是我国的门面所在,对我国在国际上提高一定的国际地位也有着影响,同时如果不及时解决铁道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实施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也可以使人们更放心的出行,这也是对出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铁道不仅仅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南北地理位置和环境相差甚远,生活习性也十分不同,而南北货物的互通少不了铁路的运输,这对我国经济的贯通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铁道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和及时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2铁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分工

2.1安全管理部门主管职责

铁道建设在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下,还需要安全管理的的主管可以具体实施。安全管理主管直接监管工程各方面的隐患问题,并且有责任组织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并对铁路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进行检测,随时对工程情况进行检查并且上报,并且作为铁路建设的安全管理主管也要积极采取别人的意见,不断的改革自己的管理方式,使得员工可以在更好的安全体系下工作,另一方面,安环管理主管也要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的应急措施,并且落实到行动上。

2.2铁道工程建设中技术主管的职责

施工人员的技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技术主管不仅要监督每一个技术方面的进行,还要根据国家的标准或政策落实到行动上,审核并且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且不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检测,以防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如若工程建设上出现了安全事故的问题,技术主管要在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定的建议或解决办法,并且不断的积累技术安全方面的经验,并制定技术安全上的一系列措施。

3铁道工程建设出现风险的原因

3.1施工人员技术没有达到要求

虽然我国近些年铁路方面的人才不断太增长,可是大多是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铁路施工的技术,并且在工作中出现技术上的问题也比较多,对一些需要技术过硬的工作无法胜任,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还有许多地方的铁路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员工根本不符合国家在铁道建设方面人才的标准,这会影响铁道建设的施工进程以及施工质量,并且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还有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铁道建设在各方面也不断的进步,所需要的技术手段也在改变,曾经的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在铁路建设的需求,而有着地方并没有海边技术水平,这也会对铁路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在投入使用中,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

3.2施工机械、材料不符合标准

在铁路建设中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十分重要,如果施工机械不符合标准,那么在施工过程中仅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威胁,而且对施工质量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施工队为了减少支出,使用年限已经超出标准的机械,或者出现破损的机械,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时,非常容易因为机械本身已经存在危险而发生事故,同时机械不符合标准,也会影响铁路建设的质量。而有的机械没有破损,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铁道建设的需求了,继续使用也会出现上述同样的问题。有的施工队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也严重不达标,这会直接影响铁路的负荷和抗压、抗震等功能,会对通行人们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4加强铁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措施

4.1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应该严格考核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且建立一套技术水平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工程队的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且不断学习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做到与时代共进的要求,使得技术手段不落后,还可以更高的保证自身与他人的安全,还要鼓励技术人员创新,并且多听取技术人员的相关意见,可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相关的技术手段。

4.2严格检查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

在铁道工程建设之前,采购人员和相关的主管人员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进行严格的检查,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关主管人员要做到尽职负责,定期检查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并且专业人员也要注意对机械的养护,同时采购材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铁道工程建设各方面的因素,采购合适的施工材料,来保证施工质量,不会因为机械和材料问题危及他人生命安全。

4.3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

铁道工程建设的负责人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并且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参加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解救意识,并且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应急事件的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急的行动力,建立一套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的赏罚制度,对积极分子给予奖励,对破坏分子给予处罚,使整个工程的工作人员都处于一个高度安全意识的环境下,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M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94-01

1 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概述

1.1 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环境大部分都较为艰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受到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需要使用众多大规格的机械设备,加之隧道内部空气不畅以及光线的不足,使得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难度较大。同时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隧道的坍塌、地下水涌出以及瓦斯气体等恶劣环境等进行相应的防范,避免上述恶劣环境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事故。

1.2 施工工序相对较为复杂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通常需要多个工种和工序的完美衔接配合,且其主要在狭窄的工作面上展开大规模的进料、出渣运输等活动,其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为确保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且科学的规划。

2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2.1 隧道防水防漏技术有待提高

对铁路隧道施工项目而言,防水防渗漏是其重要施工内容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目前,隧道施工渗漏水现象依然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防水材料质量不达标以及防水施工技术不规范,例如,初支面平整度不达标导致土工布及防水板的铺设工作很难达到技术标准等。

2.2 爆破以及开挖技术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控制

目前,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普通爆破开挖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有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目前爆破以及开挖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缺乏对爆破和开挖精度的控制,使得隧道开挖断面人为地扩大,也就加大了初期支护厚度,导致材料浪费,施工成本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施工难度,使得安全隐患倍增。

2.3 仰拱以及掌子面的施工进度缺乏协调配合

铁路隧道工程的仰拱属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衔接工序,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机械配置,通常选取增开工作面或者是增加仰拱一次施工长度的方法来满足安全布距的要求,这样就会导致在有限的施工范围内,施工的成本相对增加,同时不利于施工组织的展开,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4 隧道结构的防腐技术有待提升

隧道衬砌施工技术作为隧道的主体建筑,其对于隧道的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隧道的衬砌结构和土壤是直接接触的,这就使得衬砌结构极容易受到土壤中水分的腐蚀,进而导致衬砌结构的受力性能降低,并直接威胁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

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改善措施

3.1 提高隧道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提高工程的防渗漏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保持基层表面的平整,做好基层的防渗漏工作;其二,严格遵守防水板的铺设工序,保证全部的防水板都能覆盖住周围的围岩部分;其三,对待隧道的防水薄弱地带,进行严格把关和科学处理;其四,在富水地带可以采取环向排水盲管等措施,从而加强隧道内的防渗漏措施。

3.2 采用新型的爆破技术以及开挖技术

提高隧道爆破技术,准确了解四周岩石的详细状况,为爆破施工提供前提。增强对隧道开挖的管理,大大提高隧道内所有岩石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从而达到增强隧道质量综合水平的目的,进而保障了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

3.3 加强隧道仰拱施工技术控制力度

提高隧道仰拱施工技术,并配合领先的施工机械装置,保证仰拱技术施工和掘进技术施工能快速有效的共同开展,完成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完整交接,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隧道施工人性化和标准化。仰拱技术的提高,能够保证水沟板自动自动归位,还能完成多次浇筑等,这样能有效科学的改进隧道施工的管理体制。

3.4 加强衬砌施工技术管控力度

衬砌结构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衬砌结构会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增强衬砌结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未来铁路隧道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注重衬砌结构的防腐功能的处理,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提高其防腐性能;在进行衬砌结构施工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要及时找到原因并纠正,在必要时,选用注浆施工技术等措施,以达到解决衬砌结构问题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其结构的稳固性以及强度;在进行二次衬砌结构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准则开展工作,保障工程的质量。

3.5 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好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可以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培养人的技术功底和专业知识,岗前培训至关重要,达到合格线之后才能进行实际的工作,重要施工岗位的人员还需要持证上岗,同时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开展安全质量培训工作。

3.6 使用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结合喷水降尘

对于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采取通风等措施输送新鲜的空气,或者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装置改善周围空气质量。并且要提高隧道内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和通风装置的功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并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3.7 改进机制砂湿喷混凝土工艺和机制砂技术

根据目前的铁路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机制砂来看,其制作费用比较高,但是论其性能,则比不上天然砂,而且机制砂湿喷装置在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提高机制砂湿喷装置,以提高使用功效,这样既可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还可以保障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8 加强实时数据检测

在进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要提前了解实际的水文地质情况,写出相关的水文地质报告,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实时根据数据制定科学施工方案,保证隧道围岩支护的稳固性能。并根据所得的数据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方案和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个复杂的工程,耗时、耗力,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对隧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研讨,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巩固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除了要检测和分析应力应变数据外,还需要检测和分析铁路隧道围岩的变形量,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未来保证隧道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结语

铁路隧道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是相对落后地区与外界交流的主要交通通道,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解决铁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采用恰当的措施来处理,以确保铁路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海强.铁路隧道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2:323.

[2] 孙莹玺.论述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5:104.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铁道车辆论;CAD/CAE;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U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199-02

随着机械设计领域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机械产品的质量、规格、生产率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设计中,先进技术的采用成为必要。CAD/CAE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在车辆车道轮的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铁道车辆的设计、制作工程复杂,程序繁多,需要建模的准确,车辆轮尺寸的精确、模型的设计、零件的装配等过程都需要CAD/CAE技术的辅助,使之设计精确,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建模错误率,确保铁道车辆轮生产的规格化,进而提高铁路的工作效率。

1 CAD/CAE技术概述

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机械设计技术中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两者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CAD技术是指以计算机软件为工具,例如UG、Solidworks,对实物进行模拟制作,利用仿真模拟展现产品的结构、外形等,即是利用计算机绘制、设计机械产品及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设计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软件,例如MARK,求解分析产品及工程的结构性能。

目前,CAD/CAE技术在机械、建筑、电子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是一个效率高、综合性强的高新技术。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建模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理念、型号而改变参数,改变、修改模型的尺寸,并保持零件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就使设计的程序简单化,对数据的利用更全面。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对于尺寸、模型、规格的计算更为精准。在铁道车辆轮设计方面,需要利用CAD/CAE计算机软件,建立车辆轮的三维模型,对车辆轮的几何尺寸进行分析,建立参考数表,依据参考数据进行精确的设计。同时,利用CAD/CAE技术,对于铁道车辆轮的结构、受力分布等进行分析计算,建立车辆轮的计算模型,在设计、制作中提高制作精度、增强产品质量。

2 铁道车辆轮对设计对CAD/CAE技术的应用

2.1 在多维绘图中应用CAD/CAE技术

在铁道车辆轮的设计中,数据、图形的绘制需要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数据的精确,图形绘制的标准具有较高的要求。利用CAD/CAE技术进行图形的设计,建立三维建模,绘制模拟实体的三维图形。在多维图形的绘制中,首选需要选择适合且功能较多,以交叉绘图为主的工作软件,例如3D―MAX等,绘制不同的图形,从不同的截面设置参数,确保参数的准确,图形比例的合理。例如,在绘制某一种型号的铁道车辆轮时,可以对横截面、外径、内径进行参数设置,从多维图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查、调整图形及参数,使其合理、精确。同时,在绘图软件中,对填充剖面、调用图块、区分层次等功能进行运用,使铁道车辆轮的多维图形精确,合理,确保在实体设计中图形准确。

2.2 在实体中应用CAD/CAE技术

铁道车辆轮设计对于CAD/CAE技术的应用,在车辆轮实体设计中运用广泛、对于设计有重要的帮助作用。CAD/CAE技术的应用,用CAE技术车辆轮的承载力、运转速度、受力分布进行求解分析,对其结构性能分析,建立车辆轮的计算模型。用CAD技术,根据数据建立三维建模,包括表面、实体、线框等模型。根据软件所提供的造型模块,如如球体、圆柱体、楔形体等绘制,在绘制中根据分析的数据设置参数,同时,从不同横切面研究模型的精确度。对于零件的设计,对于简单的零件可以AutoCAD工作软件对其进行绘制,对于复杂的零件则可根据二位设计中的结构来定义,然后通过三维实体造型进行拉长、旋转等,使其变成新的基本体,利用三维实体进行设计,使其成为所需零件,在零件的设计中,要确保结构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实体模型的设计,在运用CAD/CAE技术时,要注意在设计中对于整体模型的多角度、全面的检查,检测铁道车辆轮的整体实体性、完整性。

2.3 对于车辆轮部件检查的应用

CAD/CAE设计中,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对铁道车辆轮的不同的零件进行拆分、检查、组装。将零件间的装配途径记录在CAD/CAE软件的资源器中,在对部件进行检查分析是,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在装配中,可以根据软件的资源器记录,正确的监测部件间的装配,以此检查各零部件间是否装配正确。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车辆轮数据存在的问题,对零部件进行更改,提高其精确度。同时,在车辆轮设计中应用CAD/CAE技术,在图形绘制中可以随意的隐藏部件,可清晰的看到车辆轮内部的结构,对各个部件进行旋转检查。还可对铁道车辆轮的运动进行演示,在演示中检查各配件之间的紧密度。在演示时,可是设定一定的路程,对于出现不能完成路程、零件之间存在碰撞、车辆的受力不平衡的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改,完善设计图形,防止在制作中出现产品不达标、不能正常使用的状况发生。

3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更加智能化,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更加全面、完善,CAD/CAE技术也将朝信息集成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机械设计中将更广泛的运用。在铁道车辆轮设计中,CAD/CAE技术将应用到更多的方面,对于车辆轮的模型设计、车辆轮的检查维修、车辆轮新型模型的开发设计等都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进而车辆轮的承载力、运转速度等都所提高,铁道的运输将更加完善、快速。

参考文献

[1]李德庆.浅论CAD技术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2):319.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铁工工程 技术问题 施工 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地联系进一步增强,铁路工程建设不断增多。然而,铁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路线所经过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和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在不同的地方会有这不同的要求。为更好应对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必须综合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更好克服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推动铁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提高

二、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一)施工过程中的应急预案缺失

铁道工程施工中施工过程存在应急预案缺失的问题。铁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临时性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建构动态化处理机制,能根据实际运行框架对方案进行有效处理,但是,在实际方案建立过程中,施工方案有所改变,但是却忽视了相应管理进度和管理施工措施,信息传递较缓慢。工程改变中出现了施工问题,变更方案的实效性不佳也会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进度和工期,甚至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能达到有效标准。

(二)施工方案上的临时调整

对于设计方案来说,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由于铁道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旦出现方案变更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进度,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产生出影响。对于现阶段的施工管理来说,也会造成信息传递缓慢等方面的影响。由于工程变更难以及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这样也就使得工程在施工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从而遗留下了安全与质量上的隐患

(三)施工过程中规范与测量存在不标准

对于施工不规范来说,是现阶段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施工事故上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之一些施工人员自身技术不过关,使得施工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最终也就对施工的进度等方面产生出了影响。另外,在铁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测量问题给予一定的关注,然而,实际工作不仅缺乏标准化运行机制,由于运行方案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设计测控工作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一方面,由于测量人员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建构动态化管控和处理措施,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自身水平有限,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和管控结构,无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测量。

三、铁道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一)优化施工前的准备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正式开展施工工作以前,要对工程的整体进行准备。所以施工企业要做好规划与完善工作,保证施工流程与技术上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从技术特点上出发,保证施工人员的合理性。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可以找出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帮助施工人员掌握好施工技术,提高在工程中的运用效果。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说,也要建立出完善的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小组等来进行监督与管理。

进行工程设计的阶段中,要及时对相关参数进行有效的测量,保证施工材料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等来做好图纸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也要及时深入到施工现场中去,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其掌握好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在遇到需要对施工进行调整时,要先征求设计人员的同意,同时还要对施工图纸与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可以更好的运用工程施工中去。

(二)优化施工质量的检查工作

铁道工程施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建立动态化管控机制,也要集中优化施工质量检查工作的实效性,建立精细化检查机制,确保监督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能形成平衡态关系,并且集中升级质量检验标准,以更高的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管控。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项目监管人员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另外,针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人员,企业在选聘过程中,要保证其具备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利用实践和理论知识对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以及要求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管控人员能减少工程项目中出现的质量误差,确保工程能达到预期,从而建构严格管控的系统化运行模型。

(三)准确控制影响因素

对于工程的施工来说,需要对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准确的控制,以此来保证工期。在实际施工中对施工进程有着直接影响的就是工程测量。所以在实际中要求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误差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工程可以满足预期中的要求。在施工中还要对施工的路线以及技术等方面进

行有效的对比,保C控制上的准确性,在出现问题时还要进行补救。只有真正将影响因素降至到最低,才能确保工程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此外,还要做好施工现场中的控制工作,提高领导的监管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铁道工程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促进铁道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凯.论铁路施工中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4,(3).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11

 

0引言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成果就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伴随科技对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调整,越来越多的工业设施、工业设备被淘汰,工业闲置空间成为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工业废弃的产生伴随着昔日繁华的老牌工业区的没落,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工厂倒闭等经济问题、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城市人口外迁等城市问题、税收减少等政治问题、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大量的工业废弃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综合性难题。尤其在二战后,工业变革日新月异,工业废弃的产生以几何体增加,在处理这些工业废弃的过程中各国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对工业废弃的处理经历了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销毁、销毁重建、回收再利用、综合性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渐渐认识到工业废弃物是人类社会自身历史的见证,工业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遗存属于人类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工业遗产的概念由此而来。

 

1工业遗产研究成果概述

 

工业遗产的理论依据是工业考古学,是一门包括调查、考察、记载保护工业遗迹的学科,目的在于从社会史和技术史的角度评价这些遗迹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学者相继引入工业考古学的概念,并对本国工业遗产展开研究。我国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开始于21世纪,2006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伴随着工业考古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工业遗产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相关的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纷纷成立,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并提交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下塔吉尔宪章》,明确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内涵、工作原则与技术方式和形态分类,成为目前各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指导性章程。工业遗产被定义为:那些在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方面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组成。它们由建筑物、机械、车间、制造场、工厂、矿场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所、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设施、交通设施所组成,与工业相关联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礼拜地和教育机构都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

 

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开发的实践,主要以四种模式为主:工业博物馆保护模式、景观公园改造模式、艺术创意介入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

 

工业博物馆保护模式是指将该工业遗产所在建筑、厂区等,再造为同一主题的博物馆或美术馆,或者把工业区连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建成生态博物馆,原工业设备、机器、工具等制品就地展示,如意大利罗马的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景观公园模式,指利用原工业遗产与城市记忆的链接,保留一定的原有工业设施,在原工业遗产所在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理规划,建立城市公园。

 

艺术创意介入模式,指利用工业遗产原有的特殊美感和空间特色,如工业设施的历史斑驳痕迹或工厂建筑宽敞高大的厂房仓库,把工业遗产改造成为艺术空间,北京798艺术区就是利用大型厂房的包豪斯建筑风格,重新注入艺术功能。

 

综合开发模式,往往在一个区域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中出现,如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的策划,把没落的德国鲁尔区改造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其中包括亨利钢铁厂露天博物馆、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区域内的废旧铁路和旧火车车皮成为社区儿童艺术学校的表演场地,焦炭厂被改造成餐厅、儿童游泳池。在工业遗产的实际改造中,往往采用综合开发模式,涵盖工业博物馆、景观公园、艺术创意介入等模式。

 

短短50年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工业遗产相关的法律、制度、组织、学科渐渐建立起来。对工业遗产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目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观念的转变,工业遗产改造的重点变为对遗产的保护和对历史记忆的保留。

 

2台湾地区工业遗产研究概述

 

工业遗产,台湾常使用的说法是“产业文化资产”,强调其所具有的价值涵义。台湾地区大多数工业遗产形成于日治时期,日本占领中国台湾的50年中,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把台湾作为日本的物资补给地,大量搜刮台湾的盐、铁、糖、粮,并由此兴建配套的铁路运输系统。日本退出台湾岛之后,给台湾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存,主要以大型厂房、工业设备、铁路为主。20世纪后期,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影响、岛内产业结构的更迭和转型,工业遗存遭到闲置或废弃。

 

台湾地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起步较早,1981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1982文化建设委员会公布施行《文化资产保存法》,正式开启台湾的文化资产保护。1998年,台湾“行政院”成立文化资产委员会,确定工业遗产的内容、分类、范围,利用工业考古学的方法建立工业遗产调查操作手册。

 

在工业遗产评估和调查的基础上,文建会开展了三个计划:1998年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2002年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计划、2002年产业性文化资产保存计划。

 

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具体指向铁道艺术网络及五大创意文化园区。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是指把闲置的铁道仓库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坊和艺术展演场所重新规划,具体包括台中20号仓库、嘉义铁道艺术村、枋寮F3艺文特区、新竹铁道艺术村、台东铁道艺术村、花莲铁道文化园区。五大创意文化园区是指,2002年,台湾文建会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在全台范围内选择了四个闲置酒厂和一个仓库,具体指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嘉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台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遗产再利用为创意文化园区,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与商业机制的连接。

 

台湾早期的工业遗产保护是出于环境整治和日常维护需要,并且以观光商业利益为重,忽视工业遗产本身的社会文化功能、历史文化价值。2000年之后,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开始推行一系列文化资产“再利用”主题活动,特别是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之后,大量古迹和历史建筑受到很大的破坏,工业遗产再次受到重视。

 

笔者在台湾学习期间,重点考察研究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走过台湾知名与不知名的很多文化创意站点之后,发现台湾的工业遗产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多是从工业遗产出发,缘于台湾历史古迹的缺乏和工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遗存;第二,台湾铁路的记忆贯穿整个台湾当代社会,工业遗产中的大部分资产或直接或间接都会与台湾铁路产生联系,“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阿里山窄轨铁道”、“盐铁专线”、“台铁便当”等,从火车站、铁路线路、铁路仓库、铁路制造厂、铁路餐饮服务等等,台湾地区都把其纳入文化资产,并进行主题开发、品牌管理,台湾铁路不仅从交通地理上串联全台湾空间结构,还从文化记忆上搭建台湾的时间意象。所以对台湾铁道文化的研究就拥有了,了解当代台湾文化的意义。

 

3台湾地区铁道文化再生历程概述

 

台湾铁路,自1837年刘铭传建立第一条铁轨以来,已经有180年的历史,期间承载客运货运,对台湾经济发展和大众交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20世纪末,台湾地区社会结构的改变、大众运输系统的进步,都让百年台铁原有的功能逐渐被替代,2005年台湾高铁运行之后,台铁的实用功能锐减,多条支线凋零直至废弃。

 

对于包含台湾记忆的台湾铁路,台湾地区没有选择粗放式的销毁或丢弃,而是在多方势力介入台铁的留存与保护研究之后,最终确认借由台铁原有的功能与条件打造文化艺术观光路线,让台铁的功能延续,生命力拓展。

 

3.1大陆对台湾铁道文化研究综述

 

大陆地区对台湾工业遗产和台湾铁道文化再利用的研究早已有之,多零散见于建筑、城市景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类的论文期刊。如石颖川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人类学思考——西直门火车站的变迁与历史记忆》(2010年)从社会学角度讨论铁道再利用的必要性;林双毅的硕士论文《城市铁路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研究》(2013年)中提到台湾铁道文化开发。还有一部分论文以某一个铁道艺术村为案例,从一个角度讨论研究,如范丽的硕士论文《旅游开发与既有建筑再利用研究》(2013年),从改造的背景、策略、使用评价角度研究“台东铁道艺术村”;樊丽媚的硕士论文《台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13年)通过对台湾的工业遗产现状进行普查、分析和总结,提到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并从建筑类型和改造类型分析“台中20号仓库”和“嘉义铁道艺术村”;王蕾霰、周波在论文《台湾产业遗产保存与再利用实践研究》(2015年)中详细讨论台湾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认识和实践,以“台东铁道艺术村”为例,论述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的缘起;赵红霞的硕士论文《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2015年)从空间结构、建筑类型、改造手法、改造理念等角度分析“台中20号仓库”;李星敏的硕士论文《铁路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对策》(2015年)从景观更新的角度讨论“嘉义铁道艺术村”。由此可见,把台湾铁道文化作为单独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目前还没有出现。

 

3.2台湾铁道文化再生实践

 

台湾人的铁路包含的是浓浓的化不开的世代记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台铁衍生出的产业链上下游基本上可以涵盖50%的台湾文化营造,台湾人喜欢并擅长开发铁路文化,例如,制造铁路用铁的铁厂工人,用铁路部件废弃物组装成的装置摆放在台北市政府广场;铁路运输过的木材和旧铁轨为主体建成的“宜兰罗东林业园区”;铁路旁边原来用来存储货物的旧仓库、职工宿舍、办工场所,改建成艺术园区,如台中20号仓库铁道艺术村、新竹市铁道艺术区、枋寮F3铁道艺术村、台东铁花村、花莲铁道商业街区;台铁便当成为一个重要的品牌,铁路途径的台东县池上地区,为过路的台铁旅客准备的池上便当,成为众多游客的旅行的目的;很多火车站本身就是历史建筑,由于台湾地区历史上被众多不同的政体治理,期间留下的痕迹,又以火车站的建筑样式最为明显,如日本占领时期修建的日式风格明显的集集火车站、花莲火车站、平溪线十份车站,巴洛克风格的台中火车站,原住民元素突出的台东火车站、台东海端火车站等等。

 

3.3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项目

 

“台湾铁道艺术网络计划”是台湾文建会推行的“闲置空间再利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铁道艺术网络利用各个火车站闲置的仓库改造为艺术家创作的工作坊及展演场所,借由此带动台湾文化艺术发展。2000年,位于台中火车站后方的20到26号仓库成为铁道艺术网络的第一个运营点,开放仓库给艺术家进驻,其中的20号仓库免费开放给大众参观,并同时作为展览和休憩的场所,之后台中的铁道艺术村被称之为“台中20号仓库”。继台中的铁道艺术村之后,陆续完成嘉义、枋寮、新竹、台东四处铁道艺术村的建立,2009年又推动花莲铁道艺术村的规划运营,自此台湾铁道艺术网络串联起由“点”到“面”贯穿整个台湾铁道东西南北的艺术创作网络,并借由此网络整合台湾艺术创作活力、地方文化特色、交流互动方式及相关观光与产业资源。

 

4结语

 

250年工业文明历史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迹,而工业遗迹所具有的现代气质恰当的契合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所以社区、社群、记忆、城市意象被带入到推动现代社会的视野中,台湾铁路工业遗产的改造试图回应社区诉求,首先致力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空间合二为一的现代呈现,然后才是对文化发展、产业转型、经济提升、环境改善的显现作用。台湾工业遗产的改造为大陆提供了一种参考,即“微小叙事”和“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把细微的情感和社区的需要作为从工业遗产到文化发展的立足点,把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呈现,方能让工业遗产活化再生。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12

英文名称: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6582

国内刊号:51-1600/U

邮发代号:62-19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现代隧道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64年,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共同主办。创刊40多年来,《现代隧道技术》杂志紧紧围绕办刊宗旨,积极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技术进步,深受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人员的喜爱,是国内影响最大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期刊之一。

报道内容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理论研究、设计、施工、运营维修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