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

时间:2022-03-20 07:15:41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

从“军魂”,到“路魂”镌刻建设丰碑

从1948年第一支铁道部队在炮火纷飞的东北战场诞生,1950年9月在北京圆恩寺火神庙创建铁道兵学校,到现在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整整57年的办学历史。

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恶劣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一代伟人元帅在庆祝铁道兵成立三十周年时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对铁道兵给予崇高赞誉。1984年,铁道兵告别军旗,脱下军装,并入铁道部,改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发展壮大,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成为国家直属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并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也伴随着这支队伍,改革创新,发展壮大。

从1954到1983年,在先后修建的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襄渝等52条铁路干线中,战斗在铁路建设一线的技术人才有三分之二来自于铁道兵学校的“军校学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承建和修建了沈大、济青、太旧、宣大、成渝、京珠、京沪、京福、京深、京承、赣粤等上百条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工程,累计18000公里;参加建设的机场26个,水利电力工程132项,地下铁路和轨道交通50项;房屋建筑面积3541万平方米。在火热的施工工地活跃着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莘莘学子,被中国铁建工程局称为“新时代筑路先锋”。

34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16年的铁路行业办学,注解着“军魂”塑造的刚毅挺拔,传承着“路魂”堆砌的“中国铁军”作风,延续着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战斗精神和“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优良传统。3次迁址、6次更名、4次改制,2000年改制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院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得到长足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一路诠释着从铁道兵到铁路职工,从“军校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削“军工”,增“土建”建设需求学科

1999年以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只有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财务会计、物资管理四个专业。应该说,这些专业适应了由“兵”到“工”的转换,也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其办学规模、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等也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环境。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由行业经济到区域经济的服务面向转换,这些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消费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从2000年开始逐步增加了一些市场急需的专业,比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楼宇智能化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增加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还增加了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施工会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

在整体专业设计上,学院按照专业口径扁平化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根据交通土建大类的专业优势,将每个工科专业都要讲授的测量课,单独划出并整合成“工程测量”专业,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大量招生,重点建设。到目前为止,学院形成了以测绘工程类为龙头、以交通土建类为主干、以机电信息类为两翼、以人文财经类为支撑的专业格局。

在每个大类下,学院对专业又进行细分,形成专业群。比如土建大类以建筑工程技术为龙头,建设工程测量技术、铁道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形成了土建专业群。又如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整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形成电子电工自动化专业群。还比如现代物流专业,整合物流管理、商业自动化、市场营销等专业形成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戒“赵括”,效“廉颇”打造善道师资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现代工科“教书先生”,只满足于“书斋论道”是不行的,必须“贴近一线”,到火热的施工现场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按照这种思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致力打造一支“三技复合、三级火箭”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三技复合”就是要求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技术基础上,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能够进行社会服务。走上讲台是教师,拿起课题做学问,来到工地又能“开山凿路”,集教师、科技工作者、现场技术服务于一身。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冲刺技术服务、科技研究的更高等级,“长江后浪推前浪,为师善道传后人”,形成了一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团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机电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计算机软件等研究所的优势,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形式,瞄准企业所急,直接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在打造既有学术理论造诣、又有工程技术专长的应用型师资专业队伍的同时,为施工一线服务,形成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三维一体、服务基层”的科技服务特色。在渝怀、青藏、京沪、洛三等铁路施工现场,在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高层建筑等施工项目技术服务中,运用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支架技术”、“大跨度隧道支护技术”、“连续梁桥快速施工技术”、“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空间预应力索桥建造技术”、“悬索桥架设与安装技术”、“预应力锚索桩板墙锚固技术”等,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科技服务中,教师下基层、跑工地,与施工技术人员服务在一线,吃住在工地,研究在现场,经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回到学院后,整理施工资料,充实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赶写论文报告。在现有的300名专任教师中,领军人物有全国詹天佑人才奖2人,教育部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全国交通土木工程委员会成员1人,铁道部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自动化协会成员1人,河北省高职高专评估委员会人员3人,河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河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院长胡振文教授,在教学上从教师到教授,在管理上从处长到院长、党委书记,学术上从“灾变理论”到“智能园区建设”,一直到“智能交通控制理论”,为智能化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土木系主任隋修志教授以工程教学擅长,以“大跨度”的桥梁支架、隧道支护为关键技术,成为铁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学院现有技术服务级教师136名,全部有在研课题,在科研全时率不到40%的情况下,经常牺牲节假日、星期天跑现场、做实验,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企业积极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至今,学院有50多人经常活跃在火热的施工工地,把先进的工艺、工法传播到施工现场,也把现场新鲜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教室,充实教材,丰富课堂。

扶“儒生”,驭“战车”培养实用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发展,社会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学院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睿智的眼光审时度势,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重点,调整工作思路,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不动摇,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松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致力建设区域引领、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力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研中心、新技艺促进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由于定位准确,教学措施得力,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现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已成为中国铁建、河北路桥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的生力军,河北测绘大队、石家庄市政公司等大中型施工企业以及交通、房地产、电机、电器等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大多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在前不久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评价为“能征善战”,这是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办学历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肯定。近几年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各条战线输送了6000多名毕业生,其中90奔赴铁路施工第一线。他们把知识才华和艰苦创业的作风带到了工地,成为青藏铁路、高速铁路、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骨干,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有的被评为国家、省、部劳动模范,“共和国青年建设功臣”。

毕业生能够在铁路施工第一线安家落户,建功立业,主要得益于“军魂”“路魂”的传统教育,得益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教学管理中注重和坚持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与国家铁路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灌输与自我教学紧密结合,把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教育、热爱铁路建设事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大学阶段牢固树立为祖国铁路建设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思想。学院还建立了以铁路各工程局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课程进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适时地组织学生到火热到铁路建设工地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钻隧道、架桥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大学生感情发生变化,并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速铁道 高铁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5-01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2012年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会议上透露:“到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万多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部日前刚刚公布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一条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包括正在修建或准备开通运营的高铁,使中国铁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在世界其他国家应用较广泛,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也相对完善,而在国内,由于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高铁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科设置还是人才需求总量预估都未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形成了铁路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8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70%~80%。这就需要铁路高职院校紧抓高铁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高铁专业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高铁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铁专业的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的束缚,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预测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高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建设高铁专业的主要依据,进而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来指导高铁专业的建设。针对我院目前的情况,高铁专业应是面向铁路建设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掌握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铁路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高速铁路的设计、测量、施工、试验、监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针对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应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根据这个要求,高职高铁专业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应与高铁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突出高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课程设计方面,应深入高铁企业进行调研,看看未来5年以及更长时间内高铁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然后结合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因为高铁在我国起步晚,是以要想尽办法力争把这个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加进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淘汰的技术。这样引进、开发编写适宜的教材就成了其中的关键点,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力图使教材满足现代高铁教学的需要,能够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除此之外,实物教材、多媒体教材也应纳入教材建设体系,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重,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的时间,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实验教学的内容要尽量吸纳高铁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于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应适当减少,而对于操作性强、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应适当增加,有效利用理论、实验和实训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总之,要使高铁人才培养符合高铁行业的需求。

三、构架高铁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

高铁技术是新生事物,教师的知识贮备一定要做好。现有的教师大部分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往往只能空谈理论,同时对高铁相关的新技术更新慢,了解少。按照高铁专业建设的需要,应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双师型”师资。一方面,要定期组织教师到高铁施工现场观摩学习、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铁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和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高铁专业知识贮藏和实践能力,使教师适应高铁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并把这种能力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聘请高铁施工现场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一线带来的最直接的指导。通过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高铁专业教学团队,壮大师资力量。

四、建立高铁实训基地

现代高铁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建设实训基地就成了高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高铁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进入一线施工现场,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具体应用于实践,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在实训室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要尽量按照高铁企业的生产模式组织和实施实训活动,把企业真实所需的职业素质、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融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铁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质量高的、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 高峰.高速铁路——在铁轨上飞驰的梦想[J].交通与运输,2011(1)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75-02

高职铁道通信信号类专业是铁道类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为铁路企业的相关部门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铁道通信信号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也在提高,因此铁道通信信号类专业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提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过低,而且大多数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从学校进学校,现场实践经历为零,无法胜任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这是许多人都在探讨的话题。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正在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这种现象无疑将制约教学改革的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选派无现场经历的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半年至一年,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为例,可以到铁路电务段、通信段等工区、车间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职教师队伍当中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专业知识似乎有些陈旧,应该及时进行学习培训,尤其利用假期可以参加一些企业举办的培训班。比如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教师可以参加铁道部定期举办的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培训班进行知识更新。

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强调“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才能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另外,为了增强专业师资力量,可以从现场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能工巧匠、专家进校进行兼职教学,但从实践中发现他们往往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满意,因此可以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弥补他们的不足。总之,要提高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我认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专任教师要求:具备通信信号、电子信息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不低于70%,具备开发职业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技能大赛的能力。每两年到现场实践锻炼应不少于两个月。

兼职教师要求:铁道通信信号相关企业的能工巧匠或技术能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定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身体健康,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

专业师生比: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要求为1:16。

二、提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教师在讲授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改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教学技术。

建议采用模拟仿真、教学录像、PPT课件、FLASH动画课件、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维护设备感悟、规范演示、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目标,并形成可扩展的、可迁移的、可持续的职业能力。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教学方法设计如下。(以通信线路与综合布线课程为例)

具体运作过程为:学生接到维护任务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编制的维护工作计划进行维护。教师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先进、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维护任务,并形成初步的通信线路维护工作能力。小组负责人的职责类似于工长,负责班组管理、人员分工、任务检查与验收工作等,小组负责人采取轮换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电务部门实际维护工作一致的工作分工、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及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教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广泛教学资源,根据每个学习任务的开放程度、难度,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对比、现场教学、成果展示等教学形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更多以“师傅”“导演”身份出现,成为学生的激励者、咨询者和指导者。

三、提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校内应该至少建成以下八个实训基地:铁道信号专业技能演练鉴定实训室、铁道区间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实训室、铁道信号基础设备维护实训室、铁道信号室外实训场、通信线路与综合布线实训室、数字传输系统实训室、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室、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应有校外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具体内容铁道信号专业技能演练鉴定实训室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应有校外实训基地为例:

(一)铁道信号专业技能演练鉴定实训室

设置6502大站电气集中车站设备、计算机联锁车站设备、编组场、驼峰调车场设备1套,用于进行信号工车站联锁、区间闭塞、轨道电路等多种实验与实训;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组成及电路动作关系实验、故障处理实训;计算机联锁设备操作及故障处理实训;64D型单、复线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动作关系实验及故障处理实训;列车编组与驼峰调车作业过程演示实验和设备维护实训等;可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实作考场。

(二)通信线路与综合布线实训室(见下表)

【参考文献】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路 专用通信实训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79-02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设备在不断更新。而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应用,铁路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逐渐凸显。为了应对铁路的大发展及铁路设备升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全国原有的铁路院校积极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提前谋划,及早准备,以抢占先机。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为广西铁路建设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类专业实力最强的高职学院,为铁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全国30余家铁路局、工程局以及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广梅汕铁路总公司等地方铁路公司合作展开人才订单培养。

铁路通信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除了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的调整与改革,相应的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等也必须与之相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目标,并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品牌与特色。但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自1998年调整培养人才方案方向后,就没有铁路设备的引进,为了适应铁路通信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很有必要加强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基地建设,为柳州和广西乃至全国培养铁路专用通信用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就业需要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等特色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是西南区域唯一一所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学生很多就业于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大多为铁路局、工程局以及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系统。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建设一套铁路通信实训系统十分必要。通过铁路通信实训平台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铁路通信的原理、业务流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有利于自己就业。

(二)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

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且发展迅猛的学科,实践环节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来说,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教学实验、软硬件设计与开发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热点。

(三)优化现有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投入较多资金建设了固网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包括光传输实验平台、程控交换实验平台、三网融合实验平台及GSM无线、3G无线实验室等,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原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设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以改善铁路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环境,整合现有实验设备资源,优化组合和充分共享,实施实验室时间上的真正开放和实验内容(项目)的真正开放,全面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整体建设目标

按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应把铁道通信实验室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该实训室应满足开放性实验室要求,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出“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善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通信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为出发点,依托现有的教学及实验实训设备,构建通信技术综合实践平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建设内容

第一,根据铁路信息化规划和新业务要求,按照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原则,对现有的实验实训室设备进行优化综合,建立一个综合数据通信网;第二,完善接入网系统;第三,建立一个与铁路系统相同的供行车调度员与其所管辖的指挥区段内各车站值班员之间进行业务联系的数字化与业务综合化的专用调度通信系统;第四,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铁路无线列调系统;第五,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GSM-R移动通信网;第六,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会议视频系统;第七,预留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第八,预留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第九;配备完善的实验实训仪表,供教学使用;第十,配备完善的指导资料及实验教材,供教学使用。

三、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思路与措施

(一)建设基本思路

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通信段合作,企业在建设的技术上提出要求、提供部分设备,以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基础,建设成具有企业参与、最具行业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兼顾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的铁路专用通信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满足学院教学的同时为铁路通信、地铁通信部门、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员工以及社会下岗职工在就业提供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利用先进的铁路专用通信设备、设施为南宁铁路局在广西境内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用线的通信系统集成、调试、故障分析提供试验手段;为列控关键技术应用提供试验验证环境。以综合数据通信网作为基本平台作为网关,引入铁路专用通信设备,建成具有综合数据通信网、数字化与业务综合化的调度通信系统、无线列调系统、GSM-R移动通信网、会议视频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教学实验实训系统。

(二)建设措施

第一,整个实训平台规划建设周期2013年1月~2014年8月,学院投入设备采购资金500万。到2014年秋季入学完成铁路专用通信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为广西地区培养中、高级铁路专用通信技能人才,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第二,为保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包括教务处、设备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信息工程系等系部在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予以保证。

四、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的预期效果

(一)对实践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将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与当今广泛应用的专业技术、前沿技术接轨,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工程实践,从而成为通、专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目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通信等部分专业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而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建设就是更多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

3.深入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校企合作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通过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接触到最新的知识、技术,活跃学习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刺激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就业率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掌握好企业所需的各种本领,为就业打好基础。

(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1.目前铁路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的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缺口。通过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专业培训,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自己可凭借着良好的技术条件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优势。

2.高校的投资能够得到较好的回报,实验中心的运作能够步入良性循环;因为实验室是基于开放平台的,提供硬件、软件的接口,学院还可基于此实训平台开展一些软件、应用、实验、开发、认证、培训等的增值服务。

3.使实验室成为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演示平台、实训基地,向当地社会提供技术交流、课题研究支撑,成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及德增.现代通信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功民.通信线路[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3]李旭.铁路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4]黄欣萍.列车无线调度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5]蓝茜英.铁路专用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6]王.数字调度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5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element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and also is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akes th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as the goal to enable students to quickly adapt to their occupation and get strong follow-up development ability.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curriculum;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15-02

0 引言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铁路行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针对现场调研、毕业生访谈、企业专家研讨等信息反馈基础上,历经多次校内外专家论证,按照“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保障了该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系统性、动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特征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切入点,以培养铁路施工与维护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1.1 开发主体多元化:开发主体由过去的院系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教师参与转变为由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避免了课程构成与目标岗位的要求脱节,实现了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企业要求相适应、相对接。

1.2 课程结构职业化:其一,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结构、学习情境均来自典型工作任务的转换;其二,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学习体验,实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并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并强调各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1.4 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三方面的变化。就实施主体而言,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工程师为一体;就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

2 构建符合高职铁路特色的专业课课程体系

2.1 课程结构 按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遵循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1 开设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等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2.1.2 开设工程识图与CAD、工程力学应用、测量技术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工程地质鉴别与分析、混凝土(钢)结构检算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为学专业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

2.1.3 开设地基基础施工与试验检测、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从事铁路施工及工务技术领域最典型工作的能力,包括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工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以强化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2.1.4 开设铁路线桥隧检测、专业英语、以及施工与工务模块等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拓展专业口径,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开设专业选修学习领域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专业前沿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创造条件。

2.1.5 开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新技术新工艺讲座等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综合技能实训、标准化作业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以突出职业标准化训练为中心,重点强化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岗位能力。

2.2 课程排序 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以及岗位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表1)

3 新课程体系运行效果

新课程体系通过3年的实践运行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专业课程考核及格率为100%、优秀率接近48%,实践教学成绩普遍提高30%以上;1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7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特等奖学金1人、一等奖学金26人、二等奖学金53人、三等奖学金103人,获奖率达52%;被学院评为优秀学生干部34人、优秀团干13人、优秀团员26人、优秀学生53人、先进个人31人;有4名同学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荣获专科组陕西省二等奖,有6名同学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工类专业测量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8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工学交替的实践中,职业能力得到良好锻炼,缩短了毕业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9%以上,2013年学生就业质量迈上新台阶:2013届就业率为99.7%、2014届签约率为95.5%。

4 结语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领域课程体系模式,只有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和优化课程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马树超.能力·理念·基础·水平——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特点评述[N].中国教育报,2007-04-17.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接口管理;措施;

1. 前言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便利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地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便捷人们在城市里的出行。地铁的工程建设也一直广受关注:例如什么接口设计和管理呢?接口设计与管理最早出现在计算机技术上,是计算机正常使用的必备条件;现今我们所使用的电脑也有电源接口、网线接口、音频接口等,如果接口不对,电脑就无法正确连接,由此可见接口设计的重要性[1]。同样,接口更需要管理,什么样的接口就对应什么样的管理,接口设计管理的合理性、完善性,直接关系着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好坏;确保各施工单位的没有遗漏项、没有扯皮。

2. 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

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是建筑专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排水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所在;由于地理条件影响,地铁建筑的特殊性使得地铁给排水系统接口设计复杂、设计要求高、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地铁各种情况发生,使得地铁给排水管道接口设计专业性非常强;因此,要由具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院或承包公司来完成;设计图纸要通过建筑管理部门技术中心图审[2]。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主要包括:地铁建筑工程给排水的整体结构设计,也包括地铁建筑工程主体内预留孔、预埋件的要求、埋设深度等数据;还有低压供电设计中的污水泵位置与用电量、循环泵、冷却塔位置等;以及防火、防灾、监控等方面的接口设计与施工合约接口设计。确保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完全在计算机的实时控制之下统一调控。

3. 地铁给排水接口管理

地铁接口管理是准确落实接口设计的关键点,对于工程中繁琐复杂的接口如何做到分配合理、分工的明确和及时性的跟踪,有效率的落实是极其重要的。地铁路口排水主要是按照接口设计与地面划分到界都提供到接口跟踪,最后按接口确认的形式流程进行管理,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3]。接口管理的难点在于管人,对于每个地铁排水的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在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工程上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一丝一毫的疏忽出现纰漏,接口的管理是每一位相关负责人都有责任的,对涉及的每一个排水环节我们都要细心的检查和准确的落实。例如:地铁口排水施工图纸的准确落实、排水管道口预埋点的准确落实,地铁建筑物混凝土预留排水管口位置的准确落实等多方面都必须做到对事对人,将分工细致化;不能出现对接口的缝隙,尤其是上下地铁段施工单位的排水接口管理,要确保地铁给排水接口管理有效的落实。

在地铁给排水工程每一个设计阶段前,给排水专业必须协同各有关部门对专业接口进行划分,明确职责、划分界面,以便在设计施工中执行。这包括内部接口专业划分和外部接口合约划分;合约接口实际完成后,还需对涉及到本专业的不同合约进行界面划分,以避免分工不清、承包商的职责不明;避免给排水施工与建筑承包商重复施工;而合约之间的划分也便于地铁建筑承包商的施工。在给排水施工时,建筑承包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及时提供接口位置、预留管道口尺寸的有关信息;因此,必须进行接口追踪,落实施工建设预留条件正确性,满足给排水顺利施工。在地铁建设施工中各设计专业在出图前,还应要求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签字确认,以确定本专业接口是否落实到位,给排水设计也是如此;给排水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所提供的接口进行现场验收;与建设施工单位、混凝土施工单位、安装工程公司等单位对接口进行核对,确认各方职责,并签署移交文件,再确认相关专业文件接口的同时审查给排水图纸的接口审查是重中之重;重点审查给排水与地铁建筑图纸是否一致、预留结构孔道大小、位置是否与地铁建筑图纸一致,给排水管道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数,给水管是否符合地铁给水压力。

通过对给排水接口设计与管理措施的 探讨和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图纸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关工作管理人员施工上的失误和容易忽略的漏洞,并通过对措施的调整和改正,能够使地铁给排水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确保施工的质量以及工期的顺利按期竣工。

4.结束语

地铁作为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形象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地铁建筑事业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成果证明。地铁接口设计与管理作为地铁建筑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工程的实施中有着很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少成本的浪费,降低施工中对失误工作的处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给排水专业外部条件变化引起设计变更、车站建筑房屋的调整、出口和入口是否及时有盖变为敞口、室内输出管位置的变更等等问题都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决策。种种不良因素都会导致本专业部分工程的进度落后和施工上的失误;我们应该从前人的工作经验中吸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对地铁给排水设计的管理,及时的跟进工程施工情况的进度;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重复的施工,造成生产成本的严重流失、材料上的耗费。同时,不断提高地铁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一项长期监察的重要工作;加强施工和人员的管理、层层把关、逐级落实好相关工程实施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使地铁给排水工程成为地铁建筑的放心工程、质量得力的工程。希望通过本文对地铁给排水的接口设计与管理的措施探究,可以为以后的地铁建设提供帮助,为我国地铁的给排水施工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大统;李景茹;刘学勤;宁锐;;探索大型建筑企业在地铁BT项目运作中的管理新模式――以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02期:24-35.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铁道车辆;检修;运用;人才培养方案;项目课程体系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经济联系和交往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运输则是最适合中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各企业实力的增强,国内铁道车辆制造厂家间竞争日趋激烈。除南车集团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实力增强外,眉山车辆厂、二七车辆厂的竞争力也较以前增强;北车集团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产业调整,齐齐哈尔车辆公司、济南车辆公司的新造能力也不断提高;路外三家军工企业已先后加大工装、设备投入,正快速发展;济南东方新兴公司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的0.7%增涨到了4.28%,民营企业已实质性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由于人们出行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投入运营的铁路车辆越来越多,随着技术的发展,铁路车辆的种类也是日益更新,因此,铁道车辆生产与维修部门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实现铁道车辆的快速全面地生产与维修,而铁道车辆专业的出现,正适应了当今铁道车辆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

铁道车辆专业是一个机电一体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铁道车辆运用与管理生产一线岗位,从事铁道车辆检修与运用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创新“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与沈阳铁路局、沈阳地铁公司、中国北车集团沈阳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成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铁道车辆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依托“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与沈阳车辆段、苏家屯车辆段、沈阳动车段、中国北车集团沈阳车辆有限公司、沈阳客车厂等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三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融合。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探讨研究,确定我校铁道车辆专业高职培养目标:培养面向铁道车辆相关单位,在生产、管理第一线,能从事铁道车辆检修、运用、维护和管理工作,熟知铁道车辆结构、原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掌握铁道车辆检测、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岗位群:主要面向铁道车辆部门,从事铁道车辆的检修与运用工作,也可在铁道车辆制造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主要从事车辆钳工、制动钳工、轮轴装修工、车辆电工;货车检车员、客车检车员、发电车乘务员、列车轴温检测员等岗位的工作。

层次定位:初次就业岗位中级工;目标就业岗位高级工、技师;职业发展岗位高级技师、工班长、车辆调度员、值班员、车间主任等。

从中级工晋升到高级工需要5年,高级工晋升技师需要2年,技师晋升高级技师需要3年。

2.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基于铁道车辆检修与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加强与铁路局、车辆段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联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按照“市场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开发” 的流程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遵循文化基础知识培养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拓展能力培养,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包括技术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和素质拓展课三大平台。

(1)专业群技术平台

以培养岗位群所需共性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由机电类的基础课程和车辆检修、运用管理课程组成,机电类的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车辆检修、运用管理的课程包括《车辆构造与检修》、《客车电气装置》、《车辆运用与管理》等。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8

自1876年上海吴淞铁路修建至今100多年时间,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亟需较高技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作为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只有在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才能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近来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等事件中都折射出了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问题。作为后备职工的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轨道交通的运输安全。因此探索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轨道交通行业运输生产特性的客观要求

轨道交通是一个大联动机,其运输生产过程与服务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生产过程同时表现为服务过程。这种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的一致性使其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意义。机车乘务员安全驾驶,列车员、站务员热忱服务,售票员熟练出票,行李员严格交接,货运员尊客爱货,既是提高运输生产质量的要求,也是为旅客、货主服务的内容,其职业道德水平对生产和服务都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特点要求轨道交通企业职工具有较高的道德觉悟和精神境界,以对旅客货主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忘我的劳动态度,保证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优质高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轨道交通运输的需求。如果职工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违章违纪,不仅使旅客、货主得不到满意的服务,甚至可能会发生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因此,需要时时刻刻都把安全正点、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作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使每个学生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旅客、货主服务的观念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准确无误、安全迅速地将旅客或货物送到目的地。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轨道交通类高校高等教育属性的本质要求

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教育不同,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对学生施以专业知识教育。“高等教育的这一专业化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要求高校仅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够的,还要把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与之相同的地位。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知识、技能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两只翅膀。职业知识、技能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技能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而且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获得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得以服务职业,报效祖国和人民。轨道交通类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理应把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轨道交通作为运输服务的窗口行业,遍及全国,连接城乡,辐射面广,长期受到社会公众和舆论的高度关注。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对轨道交通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文明和道德风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轨道交通企业历来重视对应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越来越难以进入轨道交通企业,更别提在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了。此外,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在从业后普遍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敷衍马虎等现象也使得轨道交通各单位寄希望于铁路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希望其能为大学生进入轨道交通打下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一位轨道交通企业招聘主管借用联想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鲁灵敏的话说:“人才要先学会做人,人才与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结合点在于,企业要有良好的用人战略,而人才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培养出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特别是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最佳出路。

二、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与之而来的,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无时无刻地不在经受着市场的强力冲击。2013年3月,铁道部迈上了又一轮的大部制改革进程。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铁路与市场的融合将更加紧密。轨道交通企业职工的“三观”也必将遭受市场更加激烈的涤荡。如此环境下,要保证我国轨道交通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就必须加强对轨道交通事业的接班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求铁路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和职业岗位群要求,把职业道德要求纳入整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把铁路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学内容,突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目标教学方式,构建以能力素质为目标的过程考核体系,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就业、事业发展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积极开设铁路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

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是指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针对特定专业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总和。“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设置”,“今天,道德教育这一问题的关键已不再是“是与否”的问题,而是德育应开设什么样的具体课程的问题。”笔者认为,理应在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中开设《铁路职业道德》专门课程,根据专业要求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对学生轨道交通职业情感、精神和行为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概念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美德袋”型的教学模式,大胆吸收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如要求学生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

(三)注重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内容的渗透

轨道交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丰富。在轨道交通专业课教学中全方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挖掘蕴藏在专业理论和实践中的职业道德“结合点”,巧妙地融入轨道交通行业标准、行业纪律等,授业与传道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客运”教学中穿插轨道交通企业员工敬业助人、周到服务的感人事迹;在“铁道概论”教学中介绍轨道交通行业的辉煌历史和轨道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在“机务”教学中申明“通力合作,按图行车”,“高度集中,精心操作”的重要性等等。使轨道交通“坚持岗位一刻不离,按章操作一项不漏,标准用语一字不差,列车运行一丝不苟”等职业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在学生头脑中深打烙印。

(四)加强实践环节中的职业道德示范作用

“职业道德是高度职业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认识的深化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当前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不断加大,为我们提供了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教育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组织学生更多的到铁路现场参观、跟班作业、挂职实习,参与铁路春运、暑运服务等,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让学生亲身感受轨道交通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种责任的重大,学习轨道交通企业职工身上所表现出的职业思想和作风,使学生的思想、情操、知识、意志、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对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隐性载体。高校要充分挖掘轨道交通元素,积极打造“铁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好地受影响、受教育。比如在校园内设立轨道交通博物馆、轨道交通名人名言文化廊、轨道交通发展展览橱窗、轨道交通重大事故警示园地,以我国轨道交通干线命名校园内道路,以轨道交通名人姓名命名教学楼、图书馆、校园景点,以轨道交通行业规范和轨道交通精神口号等做教室、宿舍的标语。这些烘托轨道交通特色的校园物态环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并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武,轨道交通主题演讲、摄影、书画以及丰富的专业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研究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分析了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讨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论文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1)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1)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2)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3)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4)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5)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4)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6)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7)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8)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9)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在我国铁路本科院校经过高校合并及升级后,原来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里,保留了原来的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主要培养铁路运输的设计、管理人员。

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在高职院校保持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具备具体操作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归纳总结,与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专家座谈,同类高职院校资深教师探讨,确定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与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中一种。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近年来,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各高职院校也在与运输企业合作,研究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但各铁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铁路运输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积分体系,将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积分单元,每个积分单元都设置为100分制,根据任务的难度及重要性,设计加权平均系数,从学习过程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表现、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每一个任务的考核采用教师考核、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考核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单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 以岗导学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道的飞速发展,铁路部门对电气化铁道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因此,作为和铁路行业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融入铁路行业特色,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体现与时代特色相符的理念实施和完善。基于“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将高职教育与企业特色及需求紧密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二、基于以岗导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一)企业岗位调研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受教育者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内容成为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因此,构建基于以岗导学的课程体系时,课程的内容必须来源于企业岗位的调研和分析。企业岗位调研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划分岗位群。划分岗位群是构建以岗导学课程体系的基础工作,为后面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确定学习领域提供依据。经过调研后得知,一般适宜电气化铁道专业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的主要工种有: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牵引变电所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继电保护工、电气试验工、轨道车司机八个岗位。

2.确定岗位核心技能。所谓岗位核心技能,就是胜任这个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在调研中要以上述八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为基础,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岗位培训规范和行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培养要求确定岗位的核心技能需求,例如接触网中级工的岗位核心技能如表一所示。

3.了解企业的培养要求。员工作为企业的关键部分,在对其准员工的培训中要注意所就业企业文化、企业内涵及非智力因素等需要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处理好素质、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关系。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

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归纳主要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岗位工作任务繁杂而又零碎,不能全部照搬至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设计需要邀请企业专家,会同专业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而在总结时,要紧扣“典型”二字进行,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的来源依据是繁杂而又零碎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但是要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汇总、归纳、合并等。并且归纳后的典型工作任务应与后续学习情境的设计相关,使“典型工作任务”成为贯穿全课程的实际工作项目,成为课程知识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例如,接触网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一所示。

(三)划分行动领域和转化学习领域

分析与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后,首先应通过整合,将工作任务划分为行动领域,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发学习领域。行动领域是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和集中体现。行动领域的划分即将某一类工作过程、方法、对象、成果相似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并对其进行描述,例如接触网网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21项,但经过归类划分后形成了6个行动领域,如表一所示。通过对行动领域进行工作内容分析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分析,则可相应开发与之对应的学习领域。开发学习领域即开发课程,具体就是为了形成相应的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四)构建课程体系

各岗位所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确定后,就可以整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和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如图一所示。

基本素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并为后续课程提供支撑。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基本素质课程包括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素质课主要由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外语等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由机械制图、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铁道概论、高电压技术、电气工程CAD、钳工技能实训等组成。

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是学生从事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的基础。在课程的归纳和整合中,按照岗位核心能力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与分析确定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的思路进行。电气化铁道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接触网、牵引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分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配电线路、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

职业综合实训课程是为学生综合掌握专业面向工作岗位体系的技能及具体岗位完整的工作行为而进行的综合性技能训练。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业综合实训课程包括接触网工技能考证培训、电力线路工技能考证培训、接触网综合实践、牵引变电所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就业和就业后岗位升迁、拓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牵引供电规程与规则、电工考证实训、动车组技术。

三、结语

构建适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岗位特色非常明显的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专业构建时应以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为基础,以“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理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划分行动领域和转化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等步骤构建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欣萍.用“以岗导学、岗学融合”原则构建高职铁道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报,2014,26(01):53-56.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1

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U2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0-01

1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运用部门一线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高,学校经费往往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由于实训项目设计不科学,与现场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确定实践课程模块,按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按生产实际灵活设计学期流程。形成“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相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融合。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应的岗位人员能力也有初级和高级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专业的特点,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学校与订单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年走入合作企业,以认知实习为主来感知职业、了解企业文化、夯实基础;第二学年深入合作企业,以边学边做、专业生产实训来熟悉岗位工作、提高技能;第三学年融入订单企业,以毕业设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及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来胜任岗位,实现合作就业。

2.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专业调研,并联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对铁道机车车辆岗位群等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对铁道机车车辆实践教学的分析,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子体系,即:通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专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共享性综合实训课程子体系和校外实训课程子体系。

2.4 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课程实践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项目教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注重引进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资源,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做到“教、学、做”有机融合。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设备上以故障形式给出工作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故障查找过程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2.5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每一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明确的能力目标、详细的计划安排、每一个时间单位的考核标准。采用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

紧紧把握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为平台,与企业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技术研发和服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健全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保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2 校企共同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共同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订单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学时。

3.3 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

为使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及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院、系、专业部三级管理体系,以系(部)管理为主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要建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立学院、系(部)、合作企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明确各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丽峰.浅谈文化综合类期刊广告经营模式调整[J].经济师,2012.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递增;生产过程;三阶段;三转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04-02

一、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开发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1、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必要的补充

根据统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占据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对构建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改善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有利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明显区别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它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这样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适应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现在需要做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做到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求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这样,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轨道交通类院校的一个传统专业,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它在为各铁路局、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国有大型企业运输部门培养能够熟练运用铁路运输设备,具备铁路运输基本岗位技能和管理技能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各轨道交通类院校的属地化管理改革的进行,毕业生就业机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早已不再是铁路全接收式的传统就业模式,就业市场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各轨道交通类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适应铁路体制改革的变化,才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多数轨道交通类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定时并不是完全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