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

时间:2022-03-07 07:30:57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1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体育舞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无论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在培养目标、场地器材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层面上:学前专业毕业生体育舞蹈能力与任职需求、教学模式与岗位实践、授课内容与兴趣爱好、教学需求与师资基础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在学院层面上: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紧张,形体室、舞蹈室等专业场地重建轻管,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舞蹈老师,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在教学管理上:体育舞蹈不是学前专业核心骨干课程,无论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目标、学习热情等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基础、重表演轻创编倾向严重,没有把重点着眼于学生毕业任职需求,而一味追求高难技能、复杂组合;在教学考评上:突出了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忽视了艺术教育能力、幼儿舞蹈的教学能力与创编能力的培养,对规范的舞蹈动作、良好的仪容教姿等基本功要求较低;在课程设置上:缺少专业的教材,学时设置不科学,课程规划不合理,课程内容时效性不强,特色课程无亮点,教学随意性大,抓基本功、打基础、促提高的教学思路不清晰;在教学组织上:没有针对民办高职高专学生舞蹈基础差距较大的实际,没有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层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简单,教学组织不严密,学习氛围不浓,教学效果不佳。

2原因分析

2.1培养模式

一是人才培养理念陈旧。“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自主创新,教学的侧重点是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仅仅是 “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二是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主要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清、质量偏低,培养机制不完善、途径单一,培养方式模糊、体系滞后,没有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特点,把学习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当成了普通的舞蹈课来组织。三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要克服培养目标“趋同”现象,着力在学科专业化和学生个性上求突破,紧盯学生第一任职需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2.2课程设置

一是课时不充足。课时量严重不足,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课间转换衔接紧张,教师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学课程只能不断压缩删减,导致课堂安排过满、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压力过大,要求标准降低、教学效果下降、学习热情衰退。二是结构不科学。要突出基本功,注重打基础、促提高,适当延长开课时段跨度区间,第一学年突出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基本形体和乐感的训练,强基固本;第二学年突出学前专业特点,以自编舞蹈为抓手,狠抓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固本培元;在第三学年加强专业实践,以岗位实习为平台,不断查缺补漏、不断总结提高。三是内容不充实。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往往照本宣科缺少活力,没有结合学科前沿和岗位实践,大胆推行情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前沿性、知识性、趣味性低,内容不充实详尽,吸引力差,与专业需求和学生期望差距较大。

2.3课程组织

一是教学组织不严密。教学各环节衔接不紧密,课间转换不紧凑,教学安排不科学,教学计划不论证,教学秩序不正规,师资配备不雄厚,课堂组织不严密,小组划分不合理,教学登记不及时,教学执行不严格,教学质量不托底,教考脱节、学用脱节严重。二是课前准备不充足。普遍存在备课不认真、针对性不强,无应急特情处置预案,课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组训不科学,教学场地设置、训练器材综合保障不力,安全措施落实不得力、训练损伤防范不到位。三是课堂教学不高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多以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组练习的模式开展教学,没有立足专业需求和学生实际开展研讨式、反思式、分层式和创编式教学,对学科前沿好的经验做法研究借鉴不够,对多媒体高新教育技术应用不够,对乐感、艺术、人文等因素重视程度低,没有跳出课堂看教学,“大课堂”观思想不突出,课堂组织重形式轻内容整体效果偏低。

2.4课程考评

一是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指标虽然引入了表现力、创造力等因素综合考评,但评价指标仍然存在重技巧轻基础、重表演轻创编、重结果轻内涵倾向,学生创编舞蹈无思想、无内涵、无精神,过于重视花样翻新忽视神韵表达、过于重视题材表现忽视审美构思,缺乏时代精神和艺术自信,与教学目标渐行渐远。二是考评重点不突出。考核导向作用不明显,考核重点不突出、内容不明确、师生不互评等,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晰、学科特色不明显、专业素养不全面,无法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评的目的。三是考评手段不灵活。考评方法多采用日常表现和最终成绩按一定权重比例进行量化评分,存在考评指标不科学,设计不合理,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存在一锤定音现象;考评手段也仅把闭卷考试改为创编节目,没有结合学科实际,积极引入信息手段进行数理分析统计,没有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预测纠偏,没有采用专家组集体点评进行整体评判,整个考评手段效度不高。

3构建学前教学专业舞蹈教学新模式

一是建立乐舞融合的学前舞蹈教学新模式。应充分考虑毕业任职幼儿对象特点,重基础、抓长远,突出创编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突出乐感培养,以音乐节奏为切入点,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通过人文熏陶、艺术渲染、音乐烘托和肢体语言展示形体之美、气色之美、神韵之美,最终达到内情外化、内外交融的目的。

二是建立需求为牵引、平台为支撑的学前舞蹈教学新模式。着力扭正学科特色不明显、考评重点不明确、专业规划不明朗,紧密联系学院师资实际,紧紧盯住学科目标,积极引入新方法新手段新理念,不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趣味性挖掘,大力推进体育舞蹈自编操和集体表演汇报改革,牢牢把握能力与需求、教学与实践、兴趣与爱好几对矛盾,以模拟教学、岗位实践为支撑,创造性的开展分层教学、自主教学、课题教学,全面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2

【关键词】舞蹈专业 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我国的舞蹈职业教育,从建国初期的以培养专业团体舞蹈演员为主的单一培养目标,发展到今天面向全社会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处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如何认真把握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变化,如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舞蹈人才,已经成为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面分析

分析近年来我国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不平衡性显而易见。

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为界。80年代以前,各专业院校舞蹈专业毕业生85%以上分往专业团体。而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国家大中专毕业分配政策改革后,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从业行业发生很大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更加广阔,除选择到专业团体任舞蹈演员外,社会各厂矿企业的专业相关岗位,如工会、团委、中小学、幼儿园等群众文化岗位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有的毕业生还自主创业办演出公司、舞蹈培训学校;有的毕业生成为艺术培训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演艺公司的签约职员。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职业能力的内涵也已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二)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职业能力分析

随着舞蹈艺术在社会的不断普及,市场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原有专业范畴。在一项针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表演技能是完全可以应对工作的,但是表演往往不是其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更多的他们需要辅导、协调、编导等方面的技能。越来越多的相关岗位需要的不仅是舞蹈表演者,更需要舞蹈职业劳动者——从事舞蹈及与舞蹈相关的职业,要求舞蹈专业学生不仅自己掌握舞蹈的相关表演技术,还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专业辅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培养集表演、辅导、编导、评论、管理等方面专业职业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舞蹈人才,是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最新培养目标。

(三)从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分析

我国的舞蹈教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总结的长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的舞蹈教育很大程度受到苏联舞蹈教育体系的影响,注重学生自身技术、技能的训练、舞台表演训练,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示出其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不完整性。加之我国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有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有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在职业岗位预期上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而当面对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知识结构缺失、力不从心则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舞蹈专业教学如何匹配人才市场需求?怎样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从业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建立一个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内容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它是人们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从业者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一项对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我们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而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向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单一的技能劳动转向复杂的心智技能劳动;个体独立劳动转向群组合作劳动。

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指“劳动能力”,职业岗位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纯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它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继续学习等综合的能力。因此,从业者的独立制作工作计划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理所应当地被纳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

笔者认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图1):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1.职业道德培养。2.质量意识培养: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视质量为企业发展的生命。3.工程意识: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4.团队精神:要有团体工作精神、全局观点,明确总体目标,明确如何为总体最优而努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

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辅导、排练的能力。(即:开始教学、辅导、排练前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案头工作、网络查询,通过各种方法为进入正式工作项目做思想、观念、概念导入)2.“扒碟”能力及排练舞蹈作品:能独立全面模仿影像资料作品并独立排练舞蹈剧目。3.能够独立表演舞蹈剧目,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的分析方法与表演技术。4.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了解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独立担任舞蹈教学及指导、辅导工作,掌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方法、技能。5.舞蹈音乐旋律模唱及表述能力。6.对国内外不同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艺术精神有所把握。7.舞蹈编导基本能力的培养。8.舞蹈评论的基本能力培养。9.民间素材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10.综合晚会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2.管理常识的培养。3.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4.协调、沟通、公关能力的培养。

三、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关键指标的践行

一般说来,一个舞蹈从业者的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晚会节目的组织编排能力等被视为舞蹈专业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做出修改和更新。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必须增加行业职业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如《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等;此外,还应加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开出量,如《剧目》《民间舞》等。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关键指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作品表现能力

作品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核心内容,通过基本功、民间舞、毯技、剧目、身韵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能力,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软度、开度、技巧、弹跳、舞蹈感觉、民族风格、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最终使其在身体表现力、刻画人物能力和舞台综合表现力等舞蹈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上,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舞蹈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作品模仿技能

作品模仿技能训练,即扒碟能力训练。

随着声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传媒工具的大力普及,舞蹈的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较之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业内从业者更多地从VCD、DVD、MP4、电视以及网络中学习舞蹈、传播舞蹈。如一首歌一夜之间能传遍大江南北,一个舞蹈作品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视很快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舞台上。而这样的传播速度,使舞蹈作品的模仿(即扒碟)成为从业者必不可少的技能。市场的这一变化,促使舞蹈行业不得不迎合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开始扒碟,或为了再现作品(即自己上台表演)、或为了辅导(即指导别人上台表演),于是扒碟能力训练便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扒碟能力训练步骤为:1.解读舞蹈作品的能力。扒碟前的案头工作应该从解读作品开始。分析作品的背景、内容、情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驾驭作品的目的。

2.动作模仿力训练。动作的模仿,是扒碟训练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训练计划。一般来说,可以以一个八拍为一个训练句子。先教会学生听音乐、数节拍,解决节拍问题后,可引导学生一拍一拍地模仿动作,直至将一个八拍完成。当第二个八拍完成后,教师必须注意前一个八拍动作的记忆,引导学生一边向前推进,一边不断地把前面学的动作与新学的动作,用和音乐的方法反复练习。这样不间断地“从头连”,在扒碟完成后,整个节目的框架立起来的同时,学生动作也达到熟练的程度,为学生自如驾驭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3.学生的表现力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力,要以解读舞蹈作品为基础。当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心思想、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动作的模仿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训练就应进入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的训练。以表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外化出来,从而达到表现作品、刻画人物的目的,使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作品音乐的理解力训练

对舞蹈作品音乐的理解,是完成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作品音乐,包括节拍、旋律、乐感、主题等,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作品、刻画人物。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驾驭能力的目的,在开设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课的同时,应配套开设《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

(四)项目教学法在剧目课中的运用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意义也是不需要的。教学应当是在“学中做”与“做中学”,实现学做一体,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必要的基本功、民间舞、毯技等技能训练具备的同时,以剧目课为载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和训练学生,使学生将所学技能综合运用,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扎实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当扒碟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程度,项目教学法应成为剧目课的重要训练内容。

剧目课中,学习节目的排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获奖舞蹈节目、优秀舞蹈节目作为排练课的训练剧目。引导学生在扒碟之前就开始思考:我现有的技术技能,能否胜任这一节目?我现有的水平能否将这个节目学下来?这个节目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主题动作是什么?它在整个节目中如何发展?音乐的特点、节奏的处理、灯光、服装、舞美、道具问题的处理、排练时间的协调、节目演员的组织、教室、服装制作、演出场地的租借、协调等,都成为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职业环境,他们必须探索、发现、建构甚至重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责任,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五)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

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是舞蹈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当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舞台综合表现力等基本具备后,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有别于舞蹈编舞课,晚会节目的编排和组织主要强调晚会总体的把握,观众欣赏情绪的高低、涨落的调节,节目与节目间的互补、互衬,整台节目欣赏的愉悦性、艺术性等。在完成了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训练后,可开始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的辅导和训练。

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正在全面进行,改革的方向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以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教育思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将积极构建有效平台,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就业能力的增强,为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注:本文的项目名称:构建高职高专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项目编号:2009B151)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沈勇.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行者黄炎培及其教育思想[J].民办教育研究,2004(5).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3

高职院校基本能力舞蹈编创教学质量是艺术教育的生命线,而确保教学质量则必须研究教学对象,抓住“因材施教”这一关键。根据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以及学生的素质差异性等特点,对目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加以思考,提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为主线,优化舞蹈课程教学”的思路。

一、进行科学有效的形体训练,以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素养

教师不能因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不具备舞蹈专业学生的良好形体素质,就完全放弃了对他们进行形体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对舞蹈的求知欲,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人才具有基本肢体表现能力的开端。事实上,适量而科学的形体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十分必要和有效。

实践证明,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形体训练不能照搬高等舞蹈专业院校“舞蹈基训课”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软开度内容,而应更多地以学生的体态美的塑造,以及从多学科、多方位的角度去构建课程内容。在形体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舒展而优美的基本体态练习,甚至简化的芭蕾基训和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肢体动作作为基本的训练内容。此外,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坐卧,基本的体态举止也都可纳入训练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才去有区别的分组教学,教学目标因人而异,课程的难度适当、进度适宜。通过易学易练的舞蹈形体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形体变得均匀协调,举止优雅端庄,学生不仅由原来的自然身体形态转变为初步具备了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身体能力和基本素质,而且自卑的心理也日渐克服,自信心日益提升,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高涨。

二、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按需施教

在大量的舞蹈教材中遴选出最适合学生发展和未来需求的内容,往往让每一位老师都破费心思。何为适合?满足社会需求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学是最优的教学。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舞蹈素材的选取不能只是秉承舞蹈艺术院校中“以经典作品为导向”的传统模式,而更应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据调查,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中80%以上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少年宫以及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据此,多年来许多舞蹈工作者本着这样的理念,积极进行舞蹈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和积累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同时又易学活用的舞蹈教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选取富有日常生活情趣的舞蹈教材,特别是学生们熟知的人与物,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2.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以镜促知,由镜生情,使学生对情绪感知准确、理解深刻,对情感的表达真实逼真,同时注意不让学生因感到难度过大而产生挫折感,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

3.在教学中可以插入一些民族舞蹈元素,并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加以拓展。

三、融合于多门艺术的综合性实践训练活动,培养表现力和创造力

舞蹈编创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服饰搭配、化妆造型、布景设计、道具选择和灯光调试等内容,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舞蹈艺术的综合把控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文学内涵、舞台效果、音乐特征等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对舞蹈艺术形成完整的认识。

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有多种方案。比如我们选择群舞的形式来创编,作品表现一个山野娃子在校外窥视学生读书的场景,并以此角度展现校园生活和激发学生珍惜读书学习的主题。根据这样的立意在服装、灯光、道具等方面也提出了编创要求。

1.基本按照校园生活设计舞蹈。如同学歌唱的声音、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以及课后的辩论声,等等,都可成为音乐要素。服饰基本是学生日常装束,只是在某些特别时刻做了一些灯光的处理。

2.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校园的每一天都将在分秒中悄然逝去,光阴如梭,只争朝夕,以童年、少年、中年等几个人生阶段来构思。相应地在服饰、妆容和布景道具方面也加入了相应的变化。音乐也可以采用具有人生各阶段标志性的音乐素材,如儿歌或《夕阳红》等串接而成。期间,还可在万籁寂静的音乐氛围中时而出来朗朗读书声,间杂着遥远的钟声,以此为作品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这样逐一的分析、讲解,学生开始感到豁然开朗,对舞蹈的各环节有了整体的把握。

四、增设编导编舞及相关技法,培养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

基本的舞蹈编创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应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增加“编舞与相关技法”训练,分别从队形设计、对音乐的把握以及舞台驾驭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基本理论常识的教学以“够用为度”。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简要介绍舞台方位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队形调度,深浅繁简以“够用为度”。

2.强化学生对音乐整体结构的认知和把握能力。舞蹈离不开音乐的渲染与烘托,恰当地理解和运用音乐对舞蹈编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舞蹈中的音乐,学生在注重音响风貌的同时,对音乐的结构也应该做到了如指掌,仅仅停留在性感层面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如这段音乐由几个段落组成?段与段之间有怎样的区别?每段包含几个乐句?音乐的节拍律动有什么特征?音乐中哪些部分重在抒情,哪些重点在描摹人物的心理?哪些更突出节奏特点,等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舞蹈音乐的领悟与表现。

3.注重舞蹈语汇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舞蹈音乐表象,完善其认知结构。能力发展离不开知识积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相关艺术门类的演艺活动汲取养分,丰富学生的音乐舞蹈表象,以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

4.坚持工学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坚持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实习、毕业演出、舞蹈比赛、公益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岗位练兵,在用中学、学中用,既服务于社会,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舞蹈课教学,可谓老课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教学研究,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让我们共同为这一学科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舞蹈教学;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化小学教育专业知识结构,深化其教育理论素养,加强其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为幼儿教育输入专业的师资人才。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与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导致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如何以学生需求出发探索一条符合学生特点的舞蹈教学思路,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原有教学模式与舞蹈教学的创新,提升舞蹈教学改革观念,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加强对舞蹈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出发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从而树立全面的观念为未来幼儿教育输入先进的工作者与教育者。

一、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舞蹈教育观念有待提高。虽然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已经逐步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是在加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受到舞蹈教育观念的制约,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甚至导致幼儿教师对学生舞蹈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一方面,学生舞蹈教学内容与训练过程没有考虑到幼儿教师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成长背景与水平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仅仅通过主观判断为学生选择舞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最后,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训练不同于其他舞蹈学习,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舞蹈学习技巧,避免舞蹈学习难度,就极容易忽视整体教学内在审美情趣的培养,导致整体舞蹈教学模式落后。

2.舞蹈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应的舞蹈课程设置和标准都缺乏系统性。首先,没有将语数外等文化课程与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没有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性出发加强其培养舞蹈教学职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缺乏专业的舞蹈知识体系,为没有体现专业服务的特性;其次,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课程,内部管理与教学结构缺乏合理性,导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乏教学经验与专业技能;最后,许多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内容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行为,如果仅仅停留在舞蹈内容基本功训练和教学中,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舞蹈教学观念。在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重视程度的同时,引起未来就业与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摆脱传统舞蹈教育观念的束缚,以有限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未来就业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引导专业学生改变对舞蹈教育认识方面的误区,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与训练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小学教育专业对学生的需求,以帮他们从学生不同的年龄、成长背景与水平等方面切实提高自身舞蹈教学技能,最终提高学生舞蹈学习质量,创新舞蹈教学机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舞蹈课程,引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区别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训练与其他舞蹈专业的学习,在传授舞蹈学习技巧的同时,为他们选择难度适宜的舞蹈学习强度与课程,从舞蹈整体教学出发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内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不断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舞蹈技巧。

2.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促进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向系统性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切实促进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向系统性方向发展。一方面,立足于专业需求与学生心理需求建立完善的舞蹈教学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舞蹈课程设置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将文化课程学习与舞蹈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性出发,切实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舞蹈教学实际操作能力,以提供专业服务为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岗位建立健全舞蹈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引进一定的职业素质课程,加强教学内部管理与教学结构合理性的建设,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经验与专业技能,从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出发切实提高舞蹈学习质量以及未来的就业率。

三、结论

总之,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舞蹈教学观念,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促进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向系统性方向发展,从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革。

作者:刘美斯 单位:沈阳大学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5

一、创新课程体系,开发专门课程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引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门化课程的开发,更加适应学生的要求和岗位的需求,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深入企业调研,探索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合唱、欣赏、表演)、专门化方向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的三个方向,开发专门化方向选修课程。每个方向开发两门专门化课程,采用课程套餐或课程超市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之上,根据兴趣和特长进行课程选择与课程搭配,在第四学期自主选择一个提升专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套餐,强化就业方向的技能,以适应多种幼教岗位需求。校“园”合作共同开发“钢琴”“声乐”“舞蹈”“美术”“幼儿园活动设计”五门优质课程,按岗位需求制定出课程标准。

二、重组课程内容、取得资格证书

以学习领域理论为指导,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结合,整合资源,建立新的学习领域,使其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上的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就学期间除了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过级证、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通过选修课程考核后获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育婴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证书以及参加声乐、舞蹈、钢琴等过级考试,提高自身素质,并取得相应等级证书。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组织形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其他专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奠定了基础。行动导向教学的诸多方法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组织形式,学生易于接受。幼儿舞蹈创编中,我们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当老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儿歌曲教学中,教师首先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收集、选择幼儿歌曲,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体会学习幼儿歌曲的特点。采取独唱、角色对唱、表演唱等来演绎幼儿歌曲。幼儿手工制作中,采取模块式菜单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来进行作品的制作,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己的专业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来充实自己。

四、编写校本教材,整合规划教材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我校对于教材进行了改良与重新编写,编写出适合学生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校际和社会开放共享,发挥了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幼教岗位技能要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专门化方向课程系列教材,在原有《儿童歌曲弹唱》《儿童歌曲演唱》《视唱练耳》《手工制作》《礼仪讲义》等校本教材基础上,主编和参编了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音乐》《幼儿卫生学》《幼儿教师礼仪》《舞蹈》四本教材,在全国发行使用。

五、理论技能一体,提高行动能力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6

[关键词]高校舞蹈 文化市场 现状 举措

全民素养的提升是推动国家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文化生活对人们的精神塑造和思想认知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演绎作为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舞蹈文化市场作为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舞蹈人才的培养理应适应社会大众对舞蹈欣赏的需求。因此,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培养社会性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从高校舞蹈教学抓起。

一、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目标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需求现状

新时期舞蹈人才的培养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精湛的舞蹈技能、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曲创编能力。高质量且高效的舞蹈教学是学生舞蹈学体水平提升的前提保障。在当下众多高校的舞蹈院系中,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舞蹈教学与文化市场相脱节成为目前阻碍优秀舞蹈人才培养的主要障碍。接下来,笔者将简单罗列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相脱轨的几个现象。第一,在对舞蹈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工作单位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除部分学生放弃从事专业工作外)很多文化事业单位反映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其舞蹈专业水平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水平间存有较大的差距。第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严重缺乏舞蹈创编能力。第三,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较为薄弱,其欠缺胜任工作的能力。学生与工作的磨合期较长,不利于用人单位各项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二、实现高校舞蹈教学与文化市场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良好的思想认知是支配行为正确行使的前提。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准的优良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学习动机,使其认识到舞蹈学习对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沟通、互动、影响、感化皆可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学习动机的方法举措。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开展着,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皆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成为其争先效仿的楷模、标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教育者,二是益友。舞蹈学习需头脑并用,灵巧的肢体动作和较高的悟性是学好舞蹈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舞蹈学习浸透着舞者的心酸和疲惫,汗水与泪水、勤奋与坚持的交织演绎出了一支支惊艳绝伦、感人心扉的舞蹈作品。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情感大量的倾注到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情感浸入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舞蹈学习兴致,增强其意志力。良好的心态和状态为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能力、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可采用提点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舞蹈创编的实现。要想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水平和综合舞蹈素养,教师应首先提升自己。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或外出进修的方式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丰富专业知识的存储,提高自我的教学修养,为舞蹈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为优质舞蹈人才的培育做好充足的准备。

(2)把握舞蹈市场的需求方向,针对性的增设舞蹈教学内容

新素质教育提出,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是培养社会性人才的地方,毕业生社会就业率指数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的指标。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当下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方向,继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出综合型、高质量、可用性强的专业舞蹈人才,同时为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做下良好的铺垫。工作者可采用走访、社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技能、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此外,教育工作者需对行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及当前本行业的社会竞争力有充分的认识。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与之相对应、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调整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新的课堂教学流程等。现阶段,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院系开设了舞台剧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教育等特色专业,以此来顺应人才的多方面发展,满足当下舞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舞台剧创编是高校舞蹈院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课程。舞蹈创编是舞蹈艺术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其赋予了舞蹈艺术年轻、蓬勃的生命力。真正的舞蹈艺术是不容效仿和抄袭的,创作者用灵动的肢体语言、独特的演绎方式传达出心有的情愫。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者,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是十足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实现舞蹈创编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校舞蹈的创编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普及创编的特性和意义。舞蹈创编实质上是舞者运用新思想支配肢体演绎出别具一格的舞蹈作品的一个过程。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而文化创作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舞蹈创编建立在尊重本民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不断追求是学生实现舞蹈创作的根本所在。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敷衍、迎合、按部就班皆不可取。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辅助学生努力挖掘民族舞蹈的精髓,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内涵和寓意有深刻的透析,知晓其通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民族性所在。学生在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将民族元素很好的融合进去,结合自身的情感领悟,对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进行精心的编排,灵活的运用舞蹈技巧,赋予舞蹈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把握住民族文化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在人才济济的社会大家庭中,只有彰显个性、演绎特色才能在舞蹈市场中站稳脚跟,得以发展;在思想文化错综交杂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勇于突破、敢于挑战自我的舞者才能在社会激荡的洪流中高歌向前。

(3)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舞蹈素养

高校学生的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紧紧相扣,学生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效需通过社会实践加以巩固和强化。因此,高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发现学生舞蹈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知晓学生专业水准与社会专业舞蹈人士水准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强其舞台表现力。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在课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文艺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文艺活动中来。文艺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舞蹈创意大赛、舞蹈表演大赛等。高校可以根据舞蹈表演类型为舞蹈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舞蹈兴趣班,比如芭蕾舞、民族舞社团,舞蹈教育心理选修课程,舞蹈表演训练班等。多种兴趣班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增强其演绎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大幅提升,有利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发展。除此以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如今,我国众多高校的部分专业纷纷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法,从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出发,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笔者建议高校舞蹈院系应将这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进,拉近学生与社会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为其创造更多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更。教师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重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而并非一味强调学生舞蹈技能的片面性提升。

在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设如舞蹈鉴赏之类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舞蹈课程。教师在舞蹈曲目选择的过程中,应当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舞蹈作品,确保赏析作品题材、风格的多样化,注重国内外优秀舞蹈作品的融合。舞蹈鉴赏课程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多样化的舞蹈作品开放了他们的视野,学生的艺术修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得以大幅提升。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与交流,就作品中的舞蹈技巧、情感表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边讨论边鉴赏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论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J].邢台学院学报. 2010(09)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7

一、高职舞蹈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舞蹈教育长期以来属于“贵族式”教育,学费高昂,城市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了。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接受过专业性、长期性的舞蹈训练,舞蹈基础基本是空白状态。再加上高职学生年龄以18―20岁为主,该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跟舞蹈密切相关的骨骼:韧性、柔软度等方面已定型,要转变到能伸缩自如、流畅的状态,难度较大,需要经过持续性、大量的训练,否则学生的舞蹈能力得不到很明显的提高。因此高职中的舞蹈教育看似简单,要求不像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那么高,但实际上师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精力才能学好这个专业。

二、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舞蹈课程教学内容随意性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舞蹈教育长期接受的是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最初将舞蹈与体育合在一起,一形成体育舞蹈,后面又和音乐教育相联系,舞蹈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独立的舞蹈教育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高职院校也是如此。有些学校不重视舞蹈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不稳定,缺乏完整的课程教研窒作为平台,指导本课程教师的教学。相应的舞蹈教学随意性较强,缺乏明确的定位,完全由教师个体自主决定。有些教师“移植”普通高等院校或师范类院校的舞蹈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则选用全国通行的高职高专舞蹈教材,但这些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教师则干脆放弃学校购置的教材,以自制讲义为主,如ppt或一些视频文件,但这些自制的教学内容是片段式的,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无法保证在三年的学习中能贯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舞蹈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不成体系,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学了什么,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2,教学模式单一化,以传统言传身教为主。舞蹈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正确的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反复练习,提升表演效果。这正是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言传身教。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步骤模仿。言传身教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动作,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表现方式被教师的模式限制住,缺乏创造性。并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新形势下对舞蹈人才的要求。高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舞蹈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而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擅长不同舞风的潜能,让学生适应不同目的和任务的舞蹈表演或编导要求。相应地,教学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缺乏对舞蹈教学科学化的考核评估体系。教师教学考核评估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一环,旨在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做出判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从目前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舞蹈教学、舞蹈教师缺乏固定化、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基本上由教师按照既定的表格汇报下学期或学年的工作情况,考核部门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这种评价方式也被称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标准过于笼统,评价的信度、效度不高,未能对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效果以及整个学科的进步起不到作用。并且这种终结性评价通常难以做到公正和客观,优秀名额通常是“轮流坐庄”。这就会挫伤部分认真负责的教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改进。此外,有些学校连基本的考核程序、考核体系均未建立,舞蹈教师游离在考核、督导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水平的思考

1,制订适宜高职舞蹈教育特点的、成体系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等。相关教育行政机关出台了相应的舞蹈课程指导纲要。高职舞蹈教师可在参考这些课程纲要基础上,根据本校生源特点、学制等重新进行编制,而不能照搬这些通用性的课程大纲,以提高内容的适用性。考虑到高职学制只有三年的情况,时间较紧,并且以应用为主,每学年应有明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比如第一学年的目标可设定为“打基础、塑造舞蹈体形”,打开学生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力度,掌握稳定性、平衡感、协调感、节奏感、呼吸。内容以基本功训练为主,一方面调节基本功相对单调的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对舞蹈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二学年以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为重点,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地教授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舞蹈。必修课是广泛的练习,而选修课则是某个舞种的深入学习。第三学年则以提升表演能力和基本舞蹈编导训练为主。舞蹈编导突出实用性内容,按照商业舞蹈编排、庆典舞蹈编排、广场舞蹈编排、小朋友舞蹈编排等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大三的学习初步掌握不同目的的舞蹈编排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迅速派上用场。有计划、成体系的教学大纲能保证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让教师有章可循,避免让师生无所适从的现象发生。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饱受诟病,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孕育而生,在教改中不断地得到探讨和实践。实际上,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教学方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和弊。教师的智慧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而不能绝对化。舞蹈教学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表演内容,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比如经典舞蹈(舞剧)片段的欣赏就不适合采用言传身教式。而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在编导实践教学时,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可采用案例法,根据舞蹈编导的不同目的,分别引用商业舞蹈、庆典舞蹈、广场舞蹈、幼儿舞蹈,选用编导的经典案例,分解案例,设置问题,然后跟学生共同讨论编导的元素、主要构成、成功编导的几个点,等等。有了直观的案例作为基础,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3,注重以形成性评价考核舞蹈教学质量。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于舞蹈教学,学校可采取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将各项指标量化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水平考核为主,综合考核教师的思政、教学、科研水平,考核依据包括教师带领学生实践的次数、课时量(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教师的教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打分。通过教研组在日常管理中对组内各位教师教学业务内容打分,对学生舞蹈水平的考核等多项考查指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业务进修机会、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这种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有量化的数据可供比较,相对“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对客观、公正,并且有助于教师借助考核反思教学过程,比拼赶超,在教师中形成较为良性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8

个人资料 姓 名: 性 别: 女 年 龄: 20 学 历: 本科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65 cm 户口所在地: 湖南 长沙 婚姻状况: 未婚 毕业学校: 天津体育学院 专业名称: 舞蹈学 现工作地点: 湖南 长沙 更新日期: 2009-4-19 自我评价 本人个性独立 善于思考 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组织能力强 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为人热情,活泼,大方,,希望能凭借我的实力加盟贵学校,希望学校给我一点阳光,我就能给您一片灿烂.4年的大学生活不断的充实自己,先后在2005年——2008年寒暑假分别在湖南省醴陵市蓓蕾艺术学校、小白杨舞蹈培训中心任教 2008年9月——2009年1月经天津体育学院推荐于中国民航大学实习,任形体课教师,以及该院俱乐部瑜伽教练. 由于对舞蹈专业的热爱,对舞蹈教育事业的赤诚,在中专四年之后我选择了继续学习舞蹈。上学期间我尽量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坚持专业训练,以达到孜孜不倦,不断进取。大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力是逐渐出现的新概念,向经验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新事物学习,保持一种学习力。我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走上岗位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自信和执着是我的原则,沉着和乐观是我处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更加充实。面对择业,我对社会和自己都充满信心,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社会有所贡献。我真诚地希望能融入贵单位奋发进取的激流中去。我的过去,正是为贵单位的发展准备、积累;我的未来,正是为贵单位的宏图而拼搏,我期待未来。 教育/培训 2005年9月-2009年7月 天津体育学院 舞蹈学 本科 2005年9月-2009年7月 天津体育学院 舞蹈编导 工作经验 至今有 1 年工作经验 中国民航大学实习 2008年9月-2009年1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行业类别: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担任职位:舞蹈老师 工作描述:2008年9月——2009年1月经天津体育学院推荐于中国民航大学实习,任形体课教师,以及该院俱乐部瑜伽教练

技能/专长 计算机能力: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求职意向 意向职位: 文体/教育/培训类-文化艺术

文体/教育/培训类-中级教育

(全 职) 工作地点: 湖南长沙 , 湖南株洲 希望工资: ¥2500元/月(不面议) 最快到职: 可随时到职 提供住房: 提供 其它要求: 有住房就行,包吃包住更好。 联系方式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9

[关键词]舞蹈美育教育 医学院校学生 作用和影响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45-02

舞蹈美育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肢体行为和艺术形式的绽放,在现实环境与大自然的综合效应下进行的审美观念的教育,对于后期的知识积累、医学素质能力培养以及良好的专业品德等有着深刻的基础奠基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下对于人们艺术水平的进一步要求。如今社会多元价值的怂恿下,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势在必行,相对于学生舞蹈美学教育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要高度重视舞蹈美育教育工作在医学院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舞蹈美育教育对于医学院学生的重要性

医学院学生除了接受必要的专业知识教育之外,还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医学工作中的强制要求,也是满足新时期人才的综合素质诉求重要手段。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只注重学科内容的单方面传授,片面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水准,但忽视了学生在医学伦理以及具体的医者心态的培养,这些专业的医学素质是新时期医生必须具备的,不止是确保自己在今后实际医术操作中的健康心态的稳定,同时也要保证与病人最真诚的心灵沟通。而长期的传统医学知识堆积,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一种挫败感和自我价值丢失的迷茫现象,这主要是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等长期受到忽视引起的。由于长期的孤独和挫败心理的打压,使得他们对社会大众产生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同时只是盲目追求享乐,忽视自己所处专业立场的使命。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浪潮的蔓延,不但不适用于医院专业水准的提升,同时更不利于个人的长久发展。因此,针对舞蹈美育教育的具体环节,可以从长期压力堆积的迷茫中获得释放,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等获得一系列的改进,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道德素质也适当的提高,从而在舞蹈美育的实践活动中渐渐转变我行我素的处事态度,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健康心理,有助于医学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在如今高度开放的社会局势下,教育工程的叛逆现象也极为普遍,针对一些负面、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有些学生还是无法自持。这些现象主要是学校长期的条款压制下形成的,目前学生更强调的是心灵的自由,面对古板的束缚自然是心生埋怨。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只靠强制制裁是不能得到有效制止的,要从学生的根本心理出发,通过必要的舞蹈美育教育使其了解寓教于美的道理,从美学实践中释放自己的压力与烦恼,感受自然的气息,净化自己美丽的心灵,使之自觉地产生一种素质追求,这种自我教育的引导模式是新时期学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医学院校绝不会是单纯的医学理念传输的地方,他更重视的是学生专业情趣的培养,基于医学专业性质较强的特性,使得相关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长期单调的学习生活难免会令人失去耐心,同时降低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而舞蹈美育教育则通过满足学生审美能力等的要求,使他们在释放的动作中静下心来,看清自己该走的方向,并不断强化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那么,无论是兴趣培养还是知识积累就都不是问题了。

医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爱心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无论是高难的手术还是病人小小的病痛都能够正确积极的对待,不会畏惧,更不会敷衍。这就要学生在医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爱心培养和训练,平时建立好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与病人的良好沟通关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一些医生并不能全面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往往都是注重金钱的交易,而现下的医学教育就是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医学教育工作中,要全面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得他们具备一定的医德,减少不必要的性格冲突,对待所有病人和同事都能够一视同仁。使学生在长期正确的教学模式下胜任自己将来要承担的伟大的工作岗位职责,这种正确的医患关系和同事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就要试图从舞蹈美育教育中释放他们的压力,并且找到他们作为医生必备的同情心和爱心素质,增进整个医学教学工作质量的顺利提升和改进。

二、实施舞蹈美育教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首先,加强医学高校舞蹈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其对于校园文化生活的美化作用以及引导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作用,同时加大投入,积极寻求对全体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全面提高医学专业素质和人文培养的综合效果,通过稳定、引进、培养等模式进行师资力量的积累,同时注重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不能只停留在提升学生特长的思想观念上。促进医学院高校学生的智力开发,培养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活力。舞蹈活动可以实现身体的全面律动,通过具体的人体形态展现,以及乐曲与表情的有机配合,呈现具体思想感情,对于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健康情感的建立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在医学方面的潜能,可以通过舞蹈的创新编排和展示,使大学生在具体的演练过程中进行感知、联想能力的发挥,并有效促进其在医学方面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记忆效应,同时灌输一定的逻辑情感思维理念,使得学生在智力开发的同时,学会正确的情感处理方式,自觉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工作责任意识。同时,注重舞蹈学习中的交流,保证整体课程的开放性,适应社会活动的要求和特点,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的舞蹈展现,全面培养学生面对群众交流的勇敢心态,并且加强一定的舞蹈视觉和动感节奏,促进参与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这样丰富的人际交流的舞蹈教育形式,可以增进医学院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同时学会适应社会的节奏,保证其在未来对社会岗位的融入性和介入性。

医学院学生重视的团队观念与合作精神的全面发挥,是知识性密集群体发展方向的归属前景,关系着国家未来医学事业的有效改善,关系着医学院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否全面实现自己的角色作用,履行自己的具体职责。舞蹈教育则避免了强制教育的弊端,通过一定的艺术熏陶手段,强调学生自主的参与活动,实现其在个体参与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和角色认同;通过集体的舞蹈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注重自己的责任能力发挥,同时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积极乐观的面对心态。

其次,改革课程模式,消除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舞蹈教育的独享现象,积极创造条件,将舞蹈教育课程列入全校性课表,定期进行舞蹈教学课程的普及讲座,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高校要注意拓宽舞蹈社团的开放,这也彰显了医学高校校园文化的层次水平,在具体的舞蹈社团的管理上,要进行有效的示范,使得兴趣培养下的身心教育目标得到实现,并且对于未来学生在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三、总结

这种舞蹈美育教育工作的落实,能够全面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学习效果,同时有助于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感情处理模式,从而实现今后岗位职责的有效落实以及与同事、病人的全面沟通,保证医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要全面重视舞蹈美育教育在医学院的积极作用,并且加大相关投入,使得学生在一定的身体律动和艺术欣赏中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医学人才培养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单永新.浅析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实施[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6(02).

[2]王碧华.广州市越秀区医学生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意愿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1(02).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10

舞蹈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及必修课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培养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艺术院校不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的技能技巧以及不同种类舞蹈的组合,为其今后从事教育教学打下基础。目前职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现状是学习时间短,课时少,内容多,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较差,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舞蹈类的知识。因此在舞蹈的课程安排和训练内容、方式上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实施教学。

根据笔者的了解,职校学生大多数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对舞蹈的认识是很匮乏的,而学生的年龄都在15-17岁之间,学生的柔韧性、灵活度和速度等舞蹈素质都还有训练提高的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重视基础之上开展因材施教,不放弃素质稍差的学生,不断的提高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笔者认为幼师专业的学生学习舞蹈可以多样化一些,但无论如何都应从芭蕾舞形体训练开始,这是训练形体最好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形体训练的方法以后可以开始尝试学生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民族民间舞的独特民族韵味,最后学习幼儿舞蹈及创编。只有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并对各种舞蹈都有所了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丰富的创编素材。下面笔者将从形体训练、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教学。

1 基本形体训练

基训是舞蹈的必修课,是学习舞蹈的基础。首先,教材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基础。设计的动作应适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动作做的好坏程度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基本训练内容应把杆和地面训练相结合。地面基本上以开垮、坐压前、旁、后腿,躺身抬(踢)前、侧、后腿,跪下中腰为主。把杆训练学习芭蕾舞手型手位、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活动起来。在掌握了以上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学习简单的身韵组合,着重进行腰的训练,以上训练方法均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动作选择适合的音乐,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

2 民族民间舞风格的动律的学习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在每教授一个新的民族舞蹈时先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该舞蹈的宗教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训练中,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反复训练,掌握分解动作及要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基本动作,至少要让学生能通过舞蹈动作分清是哪个民族的舞蹈。例如维吾尔族舞,可以抓住它的切分节奏特点以及移颈舞蹈动作;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展示了女性柔美的身姿;藏族舞蹈的有节奏的屈伸,教师用示范的方法将不同的屈伸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了解腿部屈伸的区别和内在的感觉。屈伸是膝盖一弯一屈的过程,但屈伸又有所区别,如藏族踢踏舞膝盖的感觉是颤动的,弦子舞的屈伸则要求脚有踩在棉花上柔软之感等。这样用形象的说明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屈伸动作。

3 学习各类幼儿舞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地具备创编能力

多欣赏幼儿舞蹈,学习幼儿舞蹈动作,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再逐步培养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激发创造力。学习幼儿舞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舞步,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幼儿舞蹈组合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扒带子。先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组不同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自己看着视频学习舞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训练之后,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创编,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也是教学能力之一。我会给他们一段音乐,分组创编,最后展示成果。

创编成果是学生能力和舞蹈语汇的掌握、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过程的最后完成的展示,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力对职教学生来说,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幼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职教幼师教育必须在一般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重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适应幼儿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舞蹈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难题。笔者将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幼儿园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11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

中国分类号:G601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和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是培养为服务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人才和未来学前教育领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它不能仅把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定位在学习舞蹈学科知识和表演舞蹈技能之上,而核心理念应该结合当前幼儿园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掌握表演、编创、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的信念,培养符合当前学前教育需求的一线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园舞蹈教育要求的实施现状及特点

中国儿童基础舞蹈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儿童特点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舞蹈教育体系,但近年来,中国舞蹈界和教育界已形成共识:完整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塑造全面和谐健康人格的必要手段,其中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中,舞蹈教学与实践运用的脱节和分歧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少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的本质领会不够,在课堂上所学的舞蹈知识不能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压抑了儿童的舞蹈兴趣,因而使儿童失去了对舞蹈的追求与热爱。这与时代的进程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强烈的差异对比,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刻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已的作用,因此,培养幼教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模式是:选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界定专业人才的塑造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际,任务重、缺乏统一的教材,课时少、学生来源及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素质差、舞蹈教育与实践结合失衡,无特色。

舞蹈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材不够统一、教学课时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践等。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的需求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舞蹈课堂教学培养。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舞蹈课堂教学

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的导向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特点,突出培养学生表演、编创、组织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和作为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潜质。优化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发挥学生最大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突出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1、课程内容的优化。整个课程以学生表演、编创、教学能力三大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构建以表演能力的培养(舞蹈基本功训练、古典舞身韵、幼儿舞蹈组合、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主);编创能力的培养(编创基础理论、舞蹈作品分析与欣赏、作品排练实践与小组回课为主);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每阶段实习任务的布置与交流课等)三大方面;教学选择的组合要实用性、针对性,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要求科学的安排和搭配,清楚每堂课基础训练的目标,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要强化哪方面,使学生达到哪些训练和提高,层次清楚,有主有次。

2、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有其特殊性,人数多属于集体大课,所以从备课到课程的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组导学、情景创设、游戏表演、欣赏感受、讨论交流、观察模仿、示范讲解等等。保证教学有效的最大化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分组教学与榜样示范,教学中分成若干小组,集体教学和分组教授相结合,在分组中用让优秀的学生协助导学、组织、练习和检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练习实践,避免了大课教学照顾不周的缺点,及时修正学习策略和改善学习过程,关注每位同学在教学获得的发展与收益,使学生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过程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准确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舞蹈是一门表现艺术,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景导入和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和身体上充分的表达。我们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多元化整改。

3、教学实践的持续影响力。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益。在完成教学常规任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革新。利用课后作品学演、课外教学实践的持续影响力。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学习,舞蹈课堂教育为舞台实践奠定了基础。而舞台实践是对教育过程中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动作要领和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实践。如每学期布置成品舞作业,让每个同学完成独舞或小组合作完成成品舞练习,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在一次次实践表演中获得进步和成长,从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到熟悉舞蹈表演的技巧,从学习到表演,从被动的学生角色转变为自主的表演者角色,这是一个以实践来对舞蹈学习者进行深刻教育的形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倡导的,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所需要的。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12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舞蹈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和家长也更加关注幼儿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同,如何更好地针对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需求,更加科学地提升学前教师人才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在展开学前舞蹈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让幼儿们对于舞蹈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和乐趣进行体会,让学生艺术修养得到更好地提升,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现状

第一,教学理念方面的不足。当前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够重视。在课时的安排上,没有对理论课和练习课进行适当的平衡,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舞蹈教学中没有结合幼儿的特点,对于幼儿舞蹈教育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进行很好地把握。第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评估,教学中没能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进行掌握,从而不能保证后续教学工作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在具体教学中,没有依据舞蹈教学的需求,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地提高。第三,教学中对于舞蹈文化没能进行有效地渗透。在实际舞蹈专业的教育活动中,对于舞蹈文化方面的渗透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生不能对舞蹈艺术本身的魅力进行全面的体会,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

二、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对策

第一,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学理念进行提升。针对以往舞蹈教学中体会和练习课时安排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全面地改进,给予学生足够的体验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参与舞蹈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提升。在对舞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时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导,通过观察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心态,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舞蹈的排练,真正以师生同舞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舞蹈编排的鼓励,让学生在编排中融入自身的艺术感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经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渗透多种幼儿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结合启发、游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状态进行调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日后舞蹈教学的节奏。职业高中也可以与周边幼儿园进行联系合作,让学生提前到工作岗位中,通过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更好地对这份工作进行认知和明确。第二,丰富教学手段,保障学生全面成长。在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后,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为前提,可以采取调查问卷、考察以及询问等方式,更加客观、具体地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安排,并且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真正将因材施教进行落实。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案,并且依据学习机会进行练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对一些舞蹈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更好地掌握,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整体的学习活动当中,并且提升学习的信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满足当前舞蹈教育需求的一个关键举措。第三,做好对舞蹈文化的渗透。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学来说,学生不仅要对舞蹈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更要对舞蹈艺术和舞蹈文化进行体会,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对舞蹈产生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提升整体舞蹈的感染力和表演效果。通过对舞蹈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身的舞蹈情感与知识进行丰富,更好地进行舞蹈创作。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对舞蹈文化的教学,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帮助学生丰富内心情感。例如,在进行民族舞基本动作和芭蕾舞基本手位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组长,在小组内部进行舞蹈编排,并且指定时间进行展示和表演。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舞蹈编排与练习中,对自身的体会与感受进行记录。在正式表演时,教师要做好观察和记录,可进行实时拍摄,同时也可以联系学校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会到舞蹈的艺术和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舞蹈学习,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提升艺术表现力。

三、结束语

对于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学前舞蹈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面临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需求,我们应该在相关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更加创新的思路和见解,培养更加符合当前学前教育需求的优秀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融入更多的教学元素,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舞蹈这门艺术的美感和深刻内涵,从心理的角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尧芝芳.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6(26).

[2]杨桃.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J].戏剧之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