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时间:2024-02-22 14:34:44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

技术领域:______________

批准下达文号:__________

组建单位:______(盖章)

组建单位法人:__________

单位联系人代表: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制

_______年_______月

填表说明

一、本《合同书》为组建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设计。

二、本《合同书》是工程中心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组建单位应根据通过专家论证,并修改完善后的《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认真编写。

三、工程中心技术领域按《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填写。

四、本《合同书》的组建内容、目标应该完整、系统、明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可测性。

五、本《合同书》提供的是一种基本格式,填报单位可以根据条款填写内容增加页面。

六、本《合同书》一式五份,纸张按a4标准。另外还需要提供一式二份《合同书》及修改后的《申请组建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软盘(wordXX格式)。

七、上报资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展计划处。

第一条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甲方)与工程中心组建单位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及推荐单位_______(以下简称丙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就乙方组建湖南省_______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特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 按照《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工程中心建设实行主任负责制,本工程中心的主任和主要研究成员为:

类别_______姓名_______性别_______出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单位_______学历_______职称_______从事专业____

中心主任______________

主要成员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乙方工程中心成立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为:

姓名_______性别_______出身年月_______单位_______职务_______专业_______电话_______

第四条?乙方工程中心组建期为_______年___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__月。组建期完成时,达到的总体目标是:(组织机构、总体达到的水平、成果转化、基础条件、交流与合作等)

第五条 乙方工程中心机构组建目标是:(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

第六条 乙方工程中心组建期完成时,主要研究开发成果目标(分年度表述成果水平、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

第七条 乙方工程中心组建期完成时,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与效益目标(分年度表述成果转化后,年度和累计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目标)

第八条 乙方工程中心组建期,实施以下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分年度表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交流计划及组建期完成时人才队伍整体结构目标)

第九条 乙方工程中心组建期内的对外开发目标是:(分年度表述合作研究开发、接受委托研究开发、学术交流等目标)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2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3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 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己经应用 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 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代初。1993 年,国际 地图学协会(ICA)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立可视化 委员会(CommissionOnVisualization),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 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ACMSIGGAPH)进行了跨 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 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同时 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 视化研讨会"的内容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 (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简VISC)”的概念,从此标志着一门新 的可视化学科的问世。 三维GIS 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形表面的重构、房屋建筑几何模型建立等 方面。特别是在地形表达方面尤为突出。长期以来,人们针对不同的应 用目的,依据各种数据模型、算法和数学理论,在现有的计算机发展水 平上建立了许多地形可视化模型。目前,常见的地形可视化有两种类型: 一是根据地学图形数据的精确描述,来进行真实地形的仿真;二是模拟 自然场景中的地形,常用于具有真实自然视觉效果的虚拟环境中。 在地形可视化建模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数据拟合生成三维地形 这是一种传统的地形生成方法,是利用 常用的一些参数曲面,如Bezier 曲面、Coons 曲面、有理B 样条曲面,通 过插值、曲面拟合来生成所需要的三维地形。这种方法采用计算几何学

建模,是早期三维地形生成的方法。由于其数学计算的复杂性,对于复

杂场景来说,计算量大而且要采用较复杂的曲面拼接技术。只适合中小 规模的数据处理。另外,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采用了欧式几何方法,而欧 式几何所描述的物体具有光滑的表面和规则形状,物体的形状可由方程 来描述。利用常用的参数曲面,通过插值、拟合来生成三维地形,也是 采用方程来对地形建模。但由于地形的不规则和复杂性,用这种方法得 到的地形真实感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 (2)利用分形技术生成三维地形1973 年,曼德勃罗(B.B.Mandelbrot) 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维和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几何学 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 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欧式方法 不能真实地描述这些物体,但可以用分形几何来真实地描述,是使用过 程而不是方程来对物体建模。分形几何具有无限以及统计自相似性的规 律,用递归算法使复杂的景物可用简单的规则来生成,可以生成任意水 平的细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描述一般地面形状的数学模型。由 于分形显示自然景物具有非常逼真的特点,自从分形技术产生以来,人 们就开始探讨用分形技术来生成三维地形,地景生成技术也达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采用分形技术来生成三维地形是目前地景生成的主要方法。 (3)基于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可视化。这种方法就是运用数字高程数 据构造多边形面,用多边形网格逼近。数字高程模型是针对地球表面实 际地形地貌的数字建模的结果。MilIerC.L 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提出了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DTM)的概念,后来把基于高程或海 拔分布的数字地形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 DEM 自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始被采用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测 绘、地质、景观建筑、农业、规划、军事工程、飞行器与战场仿真等诸 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DEM 的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 破性的进展。现在,随着各种精度级别的DEM 的普遍获取,过去许多潜 在的应用领域现在已变成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三维空间数据结构算法方面,杨必胜、李清泉、史文中提出了一

种用于多分辨率三维模型快速生成和传输的稳健算法;龚健雅提出了面 向对象的矢量栅格集成数据模型:还有邓念东,侯恩科提出了一种顾及 维数的三维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框架;齐安文,吴立新等重点研究了基于 三棱柱体体元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曹彤,李颖研究用于三维GIS 的八叉树和四叉树算法等;Klein 采用一种与视点相关的TIN 数据结构来 表示交互中的集合信息,当视点改变时,采用Delaunav 三角剖分法重构 侧TIN;Luebke 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顶点数的简化算法,它可以对任意几何 模型进行简化;Hoppe 将他提出的渐进式网格模型也应用到地形当基于 OpenGL 三维分形地形的可视化研究4 中,并且提供了与视点相关的支 持,为了避免三角剖分给全局带来影响,他在算法中将地形预先分成大 小相等的若干块,在块内进行渐进式网格剖分。由于不能解决拼接问题, 块与块没有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简化的效率。 近年来,国内外在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动画技术制作动态地图,可用于涉及时空变化的现象或概念的 可视性分析;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地形环境仿真,真实再现地景,进行交互 观察和分析[15]。 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国内 外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或 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 有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 (1)研究团队过小。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往往是由一个 单位、几个人开发与研制,其专业覆盖面窄,因此涉及领域非常有限, 所能投入的财力、物力等也非常有限。 (2)软件专用性较强,适用范围有限,通用性差。严格意义上来说, 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软件还不能称之为软件,只能算是一个 针对特定问题的可视化计算程序。近几年,虽然不断的涌现出一些新的

算法,但仅能作为一些初步的尝试,距离应用其编制出成型的计算程序

来解决工程问题,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 (3)核心算法创新能力不足。算法是一个程序或软件的核心,但国 内外目前在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算法研究方面,还停留在相互跟 踪国外研究的阶段,往往是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国内再跟踪 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这也是我国软件领域5 甚至整个科技领域普 遍存在的问题。 (4)商业化程度落后。 由于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存在 着上述诸多问题,而对于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商业软件,在具体使用时, 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其代码的保密性,使我们不可 能进入程序内部去进行调试和加入自己的应用模块。因此,开发编写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 价值和很强的国防应用前景。 国内外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内涵 也不断拓展,其发展趋势是: (1)驾驭式计算功能(computationalsteering):即以交互的方式监视 和干预计算过程,通过实时的可视化处理将计算结果图像提供给用户, 用户通过判断可随时更改计算参数,从而干预整个计算过程。 (2)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软件及设备将计算结果转换成3D 立体图像,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发展过程。 (3)并行计算:由于基于微观、细观、宏观的多尺度计算方法的不 断发展,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多CPU 的分布式网络系 统将逐渐成为主流。 在数值方法方面,近年来,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不断涌现,主要概括 如下: (1)高精度算法: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以TVD、ENO、WENO 为代表的高分辨率方法占据了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的主流。近年来,数值 方法研究又有新的突破,一些新型算法已经出现,其中有代表性的算法 有美国学者S.C.Chang 提出的时空守恒元解元(CE/SE)方法、日本学者

提出的约束插值剖面算法(CIP 算法)、香港学者徐昆发展的动力差分算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4

前置部分

主体部分

前言

正文

结论

一、题目

1、题名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读者了解全文的窗口

写作原则

突出主题突出具有创新和特色之处,使读者一目了然

准确

具体确切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从题目可大体了解内容

忌:抽象、笼统、小题大做等

题目太大、范围过宽属于小题大做,要做到范围明确,内容具体 间断精炼(一般20字左右,不超过30字)

语言必须高度概括,反复推敲,简明扼要

检索性强

2、拟题方法

包括三要素

三要素: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如《遥测法研究户外冬眠刺猬体温变化》

片名拟题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词

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但作为名词或形容词除外。如“十二指场”“12指肠” ??

二、作者

署名是学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包括姓名、单位、所在地、邮编等避免同名同姓

署名的意义

1、署名事关学术和法律责任、著作权、版权等

2、便于读者作者通信

3、对作者劳动的肯定

4、作为检索途径满足文献检索的需要 标题中少用“??的探讨”、“??的研究”、“??的观察”等非特定词 尽量不用“漫谈”、“浅谈”、“试论”等没有特色的词

自始自终参与论文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和写作过程,能对论文内容复责并具有答辩能力 合作完成成果,按照贡献的大小顺序署名。署名人对本人所贡献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区别具有实质性贡献的作者

署名的形式和方法

集体署名

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

个人署名

署名的方法因不同杂志二有区别

署名注意事项

1、 署名不应太多

三、摘要

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高度概括和简练的陈述

作用

快速查询和阅读

便于文摘检索刊物的编制和应用

便于计算机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和检索

对论文的初步评价

要求

完整性包含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等

自明性

独立性

简洁性

1、 报道性摘要(资料性、信息性摘要)

按照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顺序写作

2、 指示性摘要

3、 报道_指示性摘要

4、 结构式摘要

写摘要注意事项

在全文完稿后,仔细思考后写

如实、高度浓缩

不要简单重复题目已有的信息,不要将本专业已成常识的内容写进摘呀

一般用第三人称城市,“对??进行了研究”,不用“本人”“我们”等,表客观

不分段

不用公式

四、关键词

特点

1、 代表性

一组关键词变成浓缩的摘要

2、 检索性

3、 专指性

关键词意义单一,指向性和特异性强

各个关键词都从一个侧面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读者可从不同角度了解论文的内容 通过关键词查阅到所需文献,而少检出不需要的文献

4、 关键性

作用

1、 便于读者快速了解论文主题和中心内容

2、 便于编制索引

3、 便于二次文献检索刊物和计算机数据库收录和检出文献

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标明关键词利于论文的收录率、检出率

标引反方法

1、 根据论文主题

数量适当,过多或过失影响文献的检出率和检准率

注意事项

1、 表示化学物质的用名称不用结构式

2、 论文中提到的常规技术,未进一步探讨时不能作为关键词

五、前言(引言、序言、导言、导论、绪论等)

是一个小的综述,论文的开端,作用时回答“为什么研究”,对全文其引导作用

内容

1、 选题依据的相关内容

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状况、最新进展、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作者以往对该课题的研究情况

研究目的、范围、预期结果等

研究工作的主要过程和创新之处

写作要求

1、 开门见山,抓住中心,言简意赅

200——300字。对前沿课题和新兴研究方向可简述历史。其他则忌详述历史,忌阐述同行已知的基本理论

2、不要过多重复文献,不大段引用他人原文。他人的工作,自己的话概括叙述,注明参考文献

3、使读者对本想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会有哪些留下创新的印象。不写大话、客套话

4、慎用“首次报道”、“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提法

5、只有全面、仔细的文献检索,掌握确切的根据后再写

4、不写具体数据,切忌将正文中写的内容写在前言

六、正文

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占大部分篇幅

全面阐述研究方法、过程、步骤和结果等

不同学科有差异,特点不同,正文的陈述方式差异很大,难以统一规定

对于实验学科

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理、实验结果、计算方法、编程原理、进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结论和导出的论点

实验性研究论文

正文包括材料与方法、仪器与试剂??

保证可重复性

该部分是学术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创新性的主要依据,对论文质量起保证作用

内容

1、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生产厂家

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

主要试剂名称、名称、品质、纯度和生产厂家

材料的制备、加工、纯化和制备方法和实验程序

实验环境条件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等

写这些的目的是让别人可重复

2、 特点

可重复性据此内容可重复进行实验,便于引用或严重

具体性为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对细节加以必要的具体的说明呢

写法上,如用本专业通用方法,指明方法即可。引用他人的则指明出处 自己创新的方法则需具体详细地描述,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

描述性主要是对实验方法、步骤作客观描述

注意描述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简明性

实验程序或流程可用方框流程图箭头图等表示

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信息交流的透明度和保守国家机密

2、避免将“材料与方法”、“仪器与试剂”写成流水账

3、对非标准仪器、设备,需特别加以说明

结果

研究取得的成果,是论文的核心内容

“讨论”由此引发,批判和推理由此产生,“结论”由此导出

结果是体现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和价值的重要基础

结果的内容

实验结果的特点

客观性必须如实,不可伪造结果

准确性准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

对每一个现象应首先从一切细节上进了可能准确的加以观察和描述

代表性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资料、数据,用最简洁、明确、合理的形式来表述

实验结果的表达方式

文字、表格、图

能用简单文字表达的用文字

避免对同一数据资料存放使用表格、图片

注意事项

1、 对研究取得的原始数据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应对其进行认真审查和核对,再分析归

纳。

对不符合主管设想的数据、资料不可随意舍弃,必须进过科学的处理与严密的逻辑判断才可决定取舍。

不可忽视偶发性的现象和数据,

(用实验来证明谁是对的)

论文的真实性

2、 分组比较差异的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给出误差范围和统计学意义

有效数据要合理、统一

数值修约()要符合规范

避免数字计算错误

科技论文里避免使用“大约”、“多见”、“少数”、“多数”等不严密的描述

3、 法律

4、 此部分内容应体现本人的研究成果,不要残咋前人和他人的工作

5、 结果与讨论课并写

6、 讨论是针对“结果”、“材料与方法”、“仪器与试剂”等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比

较、论证结果和结论的差别

阐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解释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揭示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有所发展、发明、创造??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阐述,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一边总结出理论规律,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

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他人研究成果比较,注明差异之处,解释原因,以体现论文的正确性和创造性

将本研究与国内外先进谁平比较,处于什么位置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医学论文;写作特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医药科研,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写作层次不清,表达凌乱,不能有条理地清楚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表达出来;有的研究方法不当,设计不合理,统计方法错误等,都影响了中医药科技论文的质量。

1 医学论文的特点

医学学术论文是论证性文章,要求有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论据、正确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其三大要素。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可读性是医学论文的特点。

1.1 科学性

医学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表现在真实性、全面性和逻辑性3个方面。要求从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到推理和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要真实、准确和全面;要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没有科学性的“论文”不但毫无价值,而且还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

1.2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科研成果,是指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更深,诊断方法有创新,治疗效果更好,或古方新用,提出新见解等。

1.3 学术性

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上,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应区别于科普性的一般知识。同时,医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指导作用越强,越受读者的欢迎。

1.4 规范性

规范性是医学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是要求论文的书写形式符合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程式。这种规范化的程式,是无数科学家写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5 可读性

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使读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此外,可读性还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让读者看得懂,即对该专业内学者来说它是易读的,对非专业读者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切忌模糊晦涩;二是让读者乐意看,有一定的生动性,切忌干瘪乏味。

2 医学论文写作格式与特点

根据文章的学术内容,结合论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理论研究、学术争鸣、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临床报道、经验总结、医案医话、病例讨论、专家评述、文献综述等,也是目前中医学期刊通常采用的以栏目名称标示的体裁形式。

虽然体裁及表现形式不一,其内容大体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

2.1 题目

医学论文的题目又称标题、文题,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论文的总纲。论文中通常出现的缺陷:①写一个很大的题目,其具体内容却没有那么多信息,从而造成文、题不符,或华而不实。②冗长繁琐,题目中对特定内容描述过多,造成题目过长。③题目不易认读,题目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或字符代号,造成阅读困难。

2.2 摘要与关键词

研究类文章应有摘要,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还应有英文摘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

一般临床研究类文章的摘要采用报道性摘要,通常以结构式形式表达,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应阐明研究的设想,说明要达到的目的,避免与题目重复;方法:将分组方法、每组的干预措施以及检测的内容和方法简单介绍清楚;结果:将研究结果客观地列出,不加评论和分析,不列图、表;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作出结论,不加评论和推测。篇幅以200~300字为宜。综述和非研究类文章的摘要应该写指示性摘要,将该文的主要核心内容介绍出来即可,目的是让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检索的需要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主要作用是鲜明而直观地表达该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有助于查阅、检索。关键词一般要求3~8个,应特别注意第一个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关键词使用不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作者为了使关键词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论文某一确切的含义而将其写全、写完整,进而写成一个词组或短语。

2.3 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导言、绪言和导语,是论文开头部分的一段短文,是文章的引子。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等。一般不超过250个汉字。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了解。

在前言中常见的缺陷是:①过于简单,未对该项目目前研究的现状、自己研究的思路以及通过此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进行介绍。这样的前言一般不会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显得文章浅显,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分量。②冗长繁杂,在前言中过多地回顾历史,而且,每段回顾均要加引好几篇文献,把前言写成了小综述。③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把自己研究的结果意义任意夸大,常用“首次报道”、“首创”、“第一”等词。

2.4 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是别人能够重复实验的重要依据,其叙述应以他人可以重复实验为度。

观察对象为患者,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一般情况、分组方法及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等。临床试验研究还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动物许可证号、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等。药品及 化学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和单位。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工作原理。

在方法中,应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供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细描述。注意要将各组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分别介绍,不能只介绍观察组的方法,其他组不介绍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同时说明疗程和观察时间。对每一种新方法的可能价值、危险、不适及效果,须与现有的最佳诊疗方法做比较。

观察项目及指标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描述统计学方法,并说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

常见的缺陷是:①动物模型的形成过程、实验步骤或治疗方法介绍不清。②缺少诊断标准或观察对象的选择标准,这样的结果没有针对性。③在材料和方法中缺少对观察指标和方法的描述,而在结果中列出若干表格,出现了多项指标的观察结果,让人不知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操作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可信。④随机分组情况说明不具体。怎样分组?是各取所需还是按科学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的只写一句随机分组认为就是随机了,其实不然。有的随机可能就是随意,不能保证组间的齐同因素,其结果也就不公平了,组间的比较也就没有意义。

2.5 结果

结果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以数据反映结果时,应列出具体的数值,不要只给出百分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

在文字表述上,要注意按逻辑先后顺序分层表达,有图表时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表序、图序,再列表、列图。表题要简明具体,一般用三线表,纵标目列主语,横标目列谓语,有效数字位数一致,排列整齐,统计值也列在表中,或用“*”号注明,再在表下面注明“*”号的意义;图题也要简明具体,病理图片的图题要体现组名、该图片组织部位名称,图中阳性征象用箭头指示,并注明何染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箭头所示的意义。

常见缺陷:①在结果中夹叙夹议,与讨论重复;②只谈好的一面,而对不良反应等坏的一面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③与观察指标不符。

2.6 讨论与结论

是论文中最不好写的部分,也是判断论文水平,进而衡量作者水平高低的部分。如果说前面的部分是摆事实,讨论部分则是讲道理,是对调查、观察或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说明。内容大致为:①讨论应揭示各种观察结果之间的联系。重点是阐述事实之间的联系,论述其规律性,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②讨论应回答导言中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明确说明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是否能证明原先提出的假说,扣题;③对于实验或调查中发现的某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特殊现象或新线索,可以在讨论中做必要的说明。④对于本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可以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但要谦虚谨慎,切忌夸张。

讨论部分常见缺陷:①只是重复材料和方法、结果等内容;②大量罗列文献尤如文献综述;③泛泛其谈,言而无物;④不成熟的武断结论。

结论与讨论不同,讨论允许有分析、推测或预见,结论必须论据确凿,不能有推测性,不能展开,不能引用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大部分科研成果是在前人研究成果或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反映出作者对前人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便于同行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以及采用追溯法查找与此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文献情报研究。

参考文献的格式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规定,有“顺序编码制”和“着录出版年制”两种。其中我国科技期刊多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在文后所列参考文献处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写出着者、题名、杂志名称、出版年、卷、期及页码;如果是书,写出着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年及页码。参考文献的标注宜新——3~5年、宜精——10条以下、宜近——相关性。

  3 结语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向熹;汉语史;诗经研究;辞书编纂

向熹,1928年生,祖籍湖南省双峰县,中国当代语言学家、汉语史学家,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向熹先生毕业于湖南春元中学高中,担任过半年小学教师,l95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l954年本科毕业,留校继续攻读汉语史专业研究生,受业于王力、魏建功、高名凯、袁家骅、吕叔湘、陆志韦、周祖谟诸先生,其中导师王力先生对其学术影响最大。1958年秋,向熹先生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四川大学中文系工作。向先生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现代汉语语法”“语文和写作”“汉语史”“古代汉语”“《诗经》语言问题”“《马氏文通》导读”等10多门课程。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先生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出许多语言学教学和研究人才。他善于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又利用研究成果促进教学,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特色。向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一是《简明汉语史》的编写,二是关于《诗经》的研究,三是辞书的编纂。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集中体现了向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

一、汉语史研究及汉语史划分的理论框架

20世纪50年代,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出版,这是汉语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向熹先生求学期间受教于王力先生,专攻汉语史,确定了自己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向先生任职四川大学以后,从1961年秋起,给本科生讲授“汉语史”课程,在师承王力先生汉语史研究思想的同时,并未简单照搬老师的汉语史系统授课,而是尝试自己编写讲义,安排教学内容。他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讲义多次改写补充,于1991年完成了以分段研究为特点的《简明汉语史》的书稿,199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继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之后的第二部研究汉语史的力作。2002年到2006年期间,向熹先生又对全书进行了修改补充,201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本,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范教材。

《简明汉语史》全书分上、下两册,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三编,各编又按上古、中古、近代三大时期对汉语发展的历史进行整体描述,另有“绪论”五节、“结论”二节与主体三编互相呼应,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时段的汉语史体系。

汉语文献记录了汉族社会文明发展的历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于汉语这样的世界上可溯历史最久、保存文献最丰、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描述它的历史,不仅对于了解汉语本身和汉族的文明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了解人类的语言、人类语言发展的规则都有着无可代替的价值。从“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到现代语言学的语音、词汇、语法,历代学者一直在汉语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汉语通史就是要把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丰富的语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作系统的描述、综合的印证,说清汉语发展的历史。《简明汉语史》就是这样一部勾勒汉语3000多年发展演变脉络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向熹先生的汉语史学思想。他在《简明汉语史・绪论》中说:“研究汉语史,就要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这也概括了本书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全书三编的描写、论述都是为了解决以上关于汉语史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围绕“史”的观点,向熹先生提出:l.必须充分反映汉语的时代特点;2.区分语言事实现象的通例和特例;3.揭示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他指出,汉语史的研究,应立足于客观的语料分析,综合全面地看问题,进行科学的汉语史分期,才能建立起一个科学、系统的汉语史体系。历史是“根”,做好汉语史的研究,对我们进行现代汉语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和普通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等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就汉语史的描述与揭示,向先生提出了三纵三横的理论框架,将语言的共时体系和历时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汉语史的描述理念,充分体现在《简明汉语史》之中。所^三纵,就是从历时的角度,把汉语史视为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再从上古、中古、近代三个共时层面,分别做历史断代考察,总结各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概貌和特点,叙述其从上一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的发展演变,对汉语发展史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作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形成汉语史的总体描写,勾勒出一个汉语史的框架体系。

向先生认为,揭示汉语史重在语言实证,要有大量的语言事实;但对历史文献中的语言事实,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从浩如烟海的语言材料中,去伪存真。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区分常例和特例”,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不能因为一些特例而怀疑语言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也不能因为常例而忽视语言发展变化普遍性中蕴含的特殊性变异。向熹先生本人就汉语史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做了大量前期的专题研究,从各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献中搜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同时也充分注意学界前贤时哲的研究,必要时兼及不同意见,根据历史的语言事实取舍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论断。他认为,汉语有大量的古老的文献,可以提供许多直接的实证材料;但汉语史的描述,还应吸收充分的旁证材料进行说明和印证,二者有机结合,体现证据材料的全面性和充分性。向先生描述“上古汉语语音系统”,讨论上古汉语的声韵调,每个声母、韵部和声调都举出了大量的例字,更举出每个韵部所属的谐声偏旁,并用大量《诗经》原文押韵例句作进一步说明。他在描述汉语语法史时,为了讲清楚汉语各个语法成分、语法结构、句法等的发展情况,用了近万个例句;词汇部分的用例更是数不胜数,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来自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避免用少数似是而非的材料作论证的依据。

对于汉语史的描述,向先生还提出一个基本原则:说史务必通俗浅出,重在叙史而不做过多议论和不必要的修饰;对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揭示,应实事求是,用丰富的材料和细致的分析阐明观点,也不故作高深;遇有不常用的术语应随浅出的解释,方便读者理解。先生的《简明汉语史》确实名副其实,体现他对叙史的“简明”观点。朴实的风格、简明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勾勒出汉语3000年发展的清晰轮廓。

从宏观上全面地研究汉语的发展史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它需要研究者全面掌握汉语史的各个分支和各时期的材料。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要耗费研究者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踏实稳重的学术作风是无法完成的。在几十年治学生涯中,向熹先生坚持把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相结合,长期开设汉语史课程。他通过自己的研究编写讲义,开展课堂教学,又在教学中寻找不足、发现问题,再通过研究加以弥补,提高水准,不断地丰富其中的内容,使之日臻完善。《简明汉语史》是向熹先生“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的最好体现,代表向熹先生的最高学术水平。

二、诗经研究

把《诗经》作为汉语研究的素材,起始于汉语通史研究的前期准备。向熹先生说:“最初只是为了编写《简明汉语史》须要掌握上古汉语第一手资料,才去研究《诗经》。接触多一些,产生了兴趣,于是下决心写《诗经》语言研究方面的书。”他通过对《诗经》多年的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了五种关于《诗经》语言研究方面的论著。

l.《诗经词典》(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初版,次年修订再版,1998年再次修订重版)。这是向熹先生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音义兼备的专书词典。该书“收录《诗经》里出现的单音词2826个作为字头,同时收录复音词近1000条、305篇的题解和有关《诗经》研究的术语300余条,总计1318条”(《诗经词典》后记)。修订本又把异体字独立列出,字头增加为3336个;另外,合并义项近500处,增补材料3000余条,还审订了每个字头的字音。书中义项解释准确、精炼、通俗,除名物解释外,一般采用古今对译的方式,注音则兼用汉语拼音和反切两种方式。在释义内容的选择上,向熹先生的原则是“首出己见,择要兼收”,每个字头下先列自己的解释,然后择要收录众说,用“一说”“又一说”的方式表明,意在把古今学者《诗经》训诂研究的精华都汇集在《诗经词典》里,以便读者参考。该书出版以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好评,成为阅读《诗经》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荣获1988年第二届王力语言学奖。近10多年来,向熹先生又对《诗经词典》再作修订,补充了材料1000余条。新版的《诗经词典》已于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诗经语言研究》(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本书是向熹先生在“《诗经》语言研究”选修课v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为《诗经词典》的姊妹篇,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专书语言的著述。全书共六章,分别介绍了前人研究《诗经》的概况,讨论了《诗经》的文字、音韵、词汇、句法、修辞和章法,对《诗经》中的语言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夏传才先生在《二十世纪诗经学》中评论说:“该书是80年代《诗经》语言研究的总结性著作,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经著者归纳分析、覃思精研,不但条理分明,而且理论上又有精进,可以说该书代表了《诗经》语言研究的时代水平。”[1]

3.《诗经古今音手册》(1988年南开大学出版社)。该书收集并注明了《诗经》所有单字的今音(汉语拼音)、反切、中古音和上古音,把每个字的字音从古到今贯穿起来,供读者阅读《诗经》和研究上古汉语音韵时参考使用。全书按拼音字母次序排列,不收录《诗经》里未出现的字音,书末附有《诗经》上古音分部和入韵字表。《诗经古今音手册》是一部研究《诗经》时期语音的专著,其中古今音的对照又为研究汉语语音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诗经语文论集》(200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该书收录了向熹先生关于《诗经》研究的论文15篇。这些论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诗经》语言研究的论文,分专题研讨了《诗经》语言的性质、歧义的分析、异文、通假、注音以及词汇、通韵和合韵等重要课题;其中有的是《诗经语言研究》没有涉及的问题,如“歧义的分析”,有的问题在《诗经语言研究》中讨论过,《论集》又进行更深入、详细的论述。另一类是关于前人研究《诗经》成果的研究论文,包括从汉代到清朝研究《诗经》的几个重要成果的研究述评。与《诗经词典》和《诗经语言研究》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同,《论集》主要阐述了向熹先生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5.《诗经译注》(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原为1995年许嘉璐、梅季先生主编的《文白对照十三经》丛书中的一种,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单行本经刘晓翔先生设计封面,典雅质朴而富有创意,被选为“2009年中国最美的书”。2010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图书评比中,从634种参选图书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年世界最美图书”荣誉。《译注》每篇诗包括原诗、题解、今译、注释、韵读五部分。题解介绍诗的主题,力求简洁,主要立足文本自身内容。今译以直译为主,紧扣原文,化繁难为平易,采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七言句式,并押大体相同的韵。注释简明扼要,择善而从,表明今译的依据,解释不易理解的古代名物词语,标明异文,为难字注音。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诗经译注》是向熹先生多年研究《诗经》成果的集中体现,原文、题解、注释、韵读都是作者采集各版本和各家之长精校而成。

《诗经》是中国文学和语言方面的源头性文献,其中保存了大量治学不可或缺的宝贵材料。自古研究《诗经》的学者众多,先生对《诗经》的研究从语言方面切入,充分继承前辈在音韵、文字、训诂各个方面的成果,博览众说,综贯各家,择善而从,保留异见,并以词语为纲,编成《诗经词典》,为学界在《诗经》的深入研究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中,《诗经古今音手册》是这项研究的字音部分。因为技术原因,其出版稍后,但却是《诗经词典》的前期成果。整体来看,《诗经词典》是从语言的角度对《诗经》的微观研究,而《诗经语言研究》则是在微观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诗经》的语言特点,依托对《诗经》语料的穷尽性的考察,通过文字、音韵、词汇、句法、修辞和章法等多个方面展开专章分析,总结归纳《诗经》语言的主要特点,描写它的整体面貌。研究一种古代文献的用语,微观的观察与宏观的分析虽然角度不同,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弄懂字词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献中的句子的篇章,了解句子和篇章内部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求得字词的确诂。

借助古代文献研究古代语言,包括编写古代的专书词典,在取材的时候,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即获得适当数量的语料之后就戛然而止了。这样做,可能忽略了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语言现象,但是,也可以借此回避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用穷尽描写的方式编写词典和考察各类语言的现象,使一种文献中所有的问题都突显出来,必须直接面对,无所逃遁。这样做当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迎难而上,才更能推进研究的不断深入。

古代文I由于距离现代时间久远,古今汉语的差异,导致今人在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可以意会却不能言传或似懂非懂的感觉。很多时候,读者大体看懂了文献中文句的意思,但是,未必理解文句中的每一个字,或未必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词语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文献的理解,存在着某种“猜 ”的成分,所谓的理解,最多是“八九不离十”,大概知道而已。向熹先生的功劳,正是将这“八九不离十”,转化成句句坐实,引导读者从“不求甚解”进入到“游刃有余”的自由境地。《诗经》是万古流传的文学经典,爱好者众多,历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诗经》、解读《诗经》的人也很多。向熹先生运用自己对《诗经》语言的深度了解和掌握,译注《诗经》,深入浅出,要言不繁,字字落实,为《诗经》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古代文献解读作出了表率。

三、辞书编纂及词汇学说

20世纪70年代后期向熹先生与张永言、杜仲陵、经本植、罗宪华、严廷德等教研室同仁共同编纂了《简明古汉语词典》。这是一部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籍参考的中型语文工具书。其从通行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搜集现代人不易理解的词8537条加以解释,从选词到释义,都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目的对象明确,针对性强,适用度高。这之中向熹先生撰写了大约五分之二的初稿。该词典于1986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后重印十余次,畅销不衰,深受语文工作者欢迎,还于1999年出版修订本。1988年,本书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向熹先生还主编了《古汉语知识辞典》。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古代汉语相关知识点的辞书,包括总论、词汇、语法、音韵、文字、训诂、诗词曲律、修辞、文体、重要的语文著作、重要的语文学家等11大类,共收条目1619条。向熹先生撰写了其中语音、词汇部分的一些条目。本书虽然不是专门研究,但它注重实用,系统介绍古代汉语研究的基础知识,方便备查,对于推广学术、引导后学,有很积极的意义。本书198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度出版修订本。

另外,从1987年开始,向熹先生倡导组织了几位青年后学展开《汉语称谓词典》的编写工作。该词典定位为历史词典,即为读者提供各个汉语称谓词比较完备的历史资料。词典从历史词汇研究的角度,广泛搜集汉语历代文献中出现的各类称谓词,搜集各称谓词的来源和历史变化等有关材料,为读者展示这些称谓词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这项工作从汉语称谓词的历史调查入手,通过对历史文献中称谓词的广泛深入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10来年的努力,写成初稿。嗣后又几经修改删订,现在已经初步定稿,即将出版。

辞书编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在辞书编写中体现研究性和学术性,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若没有足够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握有丰富的各类语料,辞书编写将寸步难行。向熹先生参与多部辞典的编纂工作,对编写辞典的难度是深有体会。他在许威汉主编《古汉语词诠》序中谈道:“要求词书编写者不仅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非常严肃的治学态度”[2]。这也是向熹先生编写辞书的原则。

在从事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撰写和编纂了不少著作和辞书的同时,向熹先生还在文字、音韵、词汇、语法、方言等方面写有大量论文,包括关于文字方面的如《〈古代汉语〉文字上的几个问题》《简化汉字大有必要》等;关于音韵方面的如《〈广韵〉入声韵同非入声韵中的重出字》等;关于词汇方面的如《阴阳五行观念和汉语词汇》《王力先生对汉语词汇研究的贡献》等;关于语法方面的如《〈水浒〉中的“把”字句、“将”字句和“被”字句》《略论训诂和语法的关系》《论〈马氏文通〉的句法研究》《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刍议》等;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如《避讳与汉语》(一、二、三)等;关于方言的如《湖南双峰县方言》等。

结 语

据向熹先生回忆,1957年末反右运动行将结束的时候,北大研究生举行了一次“交心运动”。当时年轻的他在会上坦陈了自己人生的目标,那就是“当教师,写10本书,发50篇论文”。毕业后50多年来,尽管遭遇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他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目标,勤勤恳恳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上默默前行。作为导师,先生以身作则,对学生在思想和生活方面慈心相向,宽大包容,呵护有加;而在学术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放手支持学生科学探索,大胆开创,热情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努力进取;同时严格要求,强调重事实、重材料,不轻率结论,不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写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著述。

先生说,人要有自我定位,我的定位有两点,一、我是中国人,是农民出身,因此要做到三点:一要对得起祖宗,二要对得起祖国,三要对得起子孙;二、我是教师,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一要好好教书育人,二要做科研,我算不上是聪明人,也不会广泛交际,但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在专业上争取做到更好,就满足了。先生常常说:“我们普通人,能够做到‘立言’,就算得上是做了有意义的事了。”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后辈们能真正沉下心来,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踏踏实实,写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著述。

如果从1950年进入北京大学算起,向熹先生在语言学领域已经耕耘了60多个年头。这60多年的时间里,基于现代语言学思想和理论的汉语史研究,从当年的萌芽状态逐渐发展,形成了现在枝繁叶茂的繁荣局面。先生置身其中,力图创新,致力于汉语史的研究工作,并以梳理汉语通史、撰写全面系统的汉语史为己任。在汉语史研究这条主线指引下,先生首先把《诗经》作为上古汉语源头性的语料,展开全面的研究;进而将《诗经》的研究从上古汉语的语料的角度,扩展到全面研究《诗经》,编写《诗经词典》和《诗经译注》,以及组织和参与一系列词典的编写。先生在坚持学术研究的同时,面向社会,把精微深奥的专门研究与面向公众的社会需求相呼应;又在从事深入的专业研究的同时,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先生是农民子弟,出身贫困,秉承前辈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王力先师的指引下进入学术研究。他深受先师宏大学术视野的感染,在研究中不畏大、不惧全、不怕难,量力定制,认定目标,则心无旁顾,孜孜以求,终至于斯。

注释:

[1]夏传才:《二十世纪诗经学》,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1页。

[2]许威汉:《古汉语词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7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1. 总结和展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

2. 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树立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3. 求职、岗位晋升、职称晋升的需要。

二、学术论文的种类及特点

1. 学位论文

(1)是完成某一层次学位所必须提交的、经过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委员会认可的学术论文。

(2)不同层次的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具备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性论文,不要求研究的创新性,但是要求有具体的科研数据,有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严密的分析论述,要求篇幅一般5000~10000字;

硕士学位论文:是对国内外某一最新领域的系统研究报告,要求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严格的实验选材和实验研究设计方法,有丰富的数据,有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严密的分析和论述。对创新性没有特定要求,但是最好有明显的创新性,字数要求3万以上。有2名以上论文评阅专家和5~7名答辩委员会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是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领域的研究报告,是对某一研究专题的系统深入,除了具备硕士论文的一般要求以外,还要求在研究方法或研究内容或研究结论中要求有明显的创新性,论文要求5~8万字以上。要求3名论文评阅人和7名以上的答辩委员会专家通过。

2. 学术(会议)期刊论文

(1)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

总结本人、本单位或本地区在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只能发表在低级学术刊物上。

(2)研究性学术期刊论文——对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科学研究报告。

(3)综述(述评)论文——对某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的专题性综合评述。

3. 研究技术报告——对某一科学研究项目的全面总结报告。

三、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1. 标题——高度概括论文的主题和内容;要求概括性强,新颖,严密。

2. 中(英)文摘要——是论文全篇的简要概括,重点是结论性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时间)和地点、研究对象(材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等信息;并列出关键词3~5(8)条。不同等级的学术刊物对摘要要求不同,高级别(尤其是国际)的刊物要求详细,低等级的刊物要求概括(只要求主要研究结论)。

关键词要使用规范的专业词汇,能全面代表论文的最重要信息。一般常选择地点、材料、方法、主要内容等作为关键词。

3. 引言——通常包括三个层次: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的目的意义。

(1)引言说明论文创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必要性等。这些信息是通过对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的综合述评(综述)后得出的。所以要大量查阅国内外该领域的有关文献,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加以综述。

(2)引言的写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倒金字塔形,即按照综述内容的层次性,从逐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综合述评;一种是平行式,即对某一个领域的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综合评述。无论哪一种,都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

(3)不同层次的学术论文对引言的要求不同,越是高层次的学术论文,要求越严格,篇幅要求越长。

(4)综述中必须注明必要而充足的参考文献。一般学术论文5~10篇,中等学术论文10~20篇,高层次学术论文10~30篇,学士学位论文20~50篇,硕士学位论文100~200篇,博士学位论文100~300篇。

(5)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有两种:上角标——用上角标注明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序列号;后标——用括号内的时间,或作者和时间注明参考文献。

4. 试验地点概况、材料与方法(研究性论文)

(1)试验地点概况——研究地点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概况(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分和水文、植被)特征。

(2)试验材料选择——试验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处理方法。

(3)试验设计——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的具体描述,包括设计方法、小区大小、重复次数、保护和管理。

(4)试验方法——具体说明每一项研究测试内容的方法。引用他人现成的方法,可以直接用参考文献注明。

5. 结果与分析(研究性论文)

(1)内容规划: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表述和分析。各个方面要求逻辑关系明确,相互照应,以小标题分列出来。

(2)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所有数据都要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并图表中的数据和曲线上表示出来。不能简单的用百分数对比分析。

(3)分析:内容分析要有深度,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不能简单的表述。要求总结提炼出规律并加以表述(说明是什么),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原因、阐述机理和内部关联(说明为什么)。

6. 结论——对论文研究结果从不同方面做最简要的归纳。

7. 问题讨论——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从中提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分析讨论的水平可以超出研究内容。反应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般学术论文,结论和问题讨论可以只选择一项。学位论文要求同时具备结论和问题讨论。

8. 参考文献——规范地列出论文参考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同种类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方法如下:

学术期刊:谭秀梅, 王华田, 孔令刚, 王延平.杨树人工林连作土壤中酚酸积累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 2008, 43(1): 14-19

著作(中文、英文、翻译著作):马履一, 王华田, 系如春, 徐军亮, 王瑞辉,贾黎明. 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机理与应用.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学位论文:王华田. 北京市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02

四、经济林论文的选题

1. 如何选题(课题的构思和设计)——新颖性、超前性、实用性、基础性或

应用基础性;

2. 选什么题:课题来源——上级主管部门、横向课题(企事业单位和个体企业家)、自我选题;

3. 项目申请书的编制

(1)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课题的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研究的前期基础工作积累、实施单位的科研条件、课题主要人员的学术水平)、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简况及分工、课题实施年度计划、经费预算、课题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意见、主管部门意见

4. 课题的实施

(1)实施方案的编制

(2)课题组会议讨论

(3)试验设计

(4)试验布设

(5)试验的测定分析

(6)研究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7)课题的验收、鉴定和报奖

五、经济林课程论文的写作(综述性论文)——分树种、分研究领域进行综述(例子)。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板栗密植丰产园栽培技术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8

关键词 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建模;加工精度;研究综述

所谓热误差,是因数控机床设备主体部分温度参数水平升高导致的机床内部技术工件热变形现象,继而因待加工技术工件与刀具技术部件之间发生相对性空间位置关系变化,而具体导致生产加工技术误差现象,研究数据显示,热误差现象的发生,大约占据数控机床设备总体性生产加工技术误差的40.00%~70.00%。本文将会围绕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建模综述展开简要阐释。

1.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论述的系统性归纳总结分析,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技术现象建模补偿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在分析数控机床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热效应技术行为基础上逐步成型的。

1980年,德国西柏林工业大学的UHeise以“数控机床设备的热变形补偿”为中心,撰写并发表了博士论文,其在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开展的实验探究工作环节,获取了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热变形技术现象幅度为65.00%的热变形补偿技术收益效果。与此同时,我国国内部分研究机构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研究过程中也逐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1984年,中国北京机床研究所与德国西柏林工业大学机床和制造工艺研究所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建构形成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技术现象描述与处置模型,并在一立数控机床设备之上完成了技术检验过程。在此基础上,中国北京机床研究所独立研究创建了针对型号为DM7732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热误差补偿应用技术,并且在具体的实验性应用技术检验过程中顺利获取了表现幅度在75.00%以上的热误差检验效果。我国浙江大学借助热弹性理论,运用数学分析处置方法推导获取了数控机床设备刀具技术部分的热变形技术现象计算分析公式,同时还还建构形成了指向数控机床设备中精密机械技术组件部分的热模态技术理论。

20世纪90年代之后,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工作进入了快速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形态和技术参数表现特征展开系统全面分析基础上,接连创立了数量充足且形态各异的建模技术思路,创建和构筑了数量众多的热误差处理模型。学者Jedrzejewki等人基于数控机床设备能量损失现象年代研究分析角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构了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补偿模型;学者Chem等人在原本已经研究获取的21项数控机床设备技术误差项目基础上,系统化创立并且归纳了包含热误差以及几何误差项目在在内的32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技术误差组成结构成分;Srivastava等学者运用HTM技术处理方法,创立并顺利形成了指向数控机床设备五轴加工中心技术结构的误差处置模型,同时也有部分日不研究人员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的运行技术问题展开系统化研究分析基础上,初步创立提出了关于“热刚度”的技术概念。

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YidingWang教授等人,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的运行热误差纤细展开系统分析条件下,创构和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离线式热误差补偿模型,以及在线式热误差补偿模型。德国学者HermleHanrld研制创立应用的数控机床设备热膨胀技术现象补偿技术模型,和AchjmidRoben研制创立应用的数控机床设备热变形补偿奇偶数系统,均接连获取德国部级专利部门的认可和授权。

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陈子辰教授。于1992年召开的全国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与补偿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明确阐释了关于“热敏感度”和“热耦合度”等全新技术研究理念。上海复旦大学的杨建国教授在CNC车削技术中心基础性设备技术条件基础上,创造性引入运用了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技术现象的鲁棒建技术处理方法。1998年,杨建国教授和潘志宏教授还合作仓U立了针对数控机床设备车削加工技术中心模块几何误差技术现象,以及热误差技术现象的综合性数学处置技术模型。天津大学张奕群教授等人,在具体开展的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技术现象建模处置过程中引入了Kalman滤波器技术组件,促进了辨识精度技术参数表现水平的显著改善提升,上述技术研究人员以,某立运行的JCS 018A型数控机床设备加工中心系统作为对象展开了系统的技术研究过程,在切实引入运用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处理基础上,确保了实际补偿技术效果获取幅度水平达到了60.0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和企业性生产单位,也相继围绕数控机床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任务差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数控机床设备在具体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热误差技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2.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补偿的常见建模处置思路

在现有的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技术补偿活动开展过程中,通常应用补偿技术处置方法主要集中展现在如下2个基本方面:第一,直接针对数控机床设备在生产技术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热误差位移技术参数项目展开补偿处置。第二,针对数控机床设备在具体技术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温度场技术结果实施重新平衡建构处置。

源于平衡温度场技术处置方法在针对某一技术矢量方向的热误差技术现象实施补偿加热处置过程中,源于本身对导致在其他矢量技术方向之中发生附加性的热变形现象,继而显著增加了实际发生热误差技术参数量,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技术情境之下,极有可能难以实现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技术空间之内各类矢量技术方向的热误差技术现象实现有效充分的技术补偿支出状态。因此,在具体运行数控机床设备开展技术工件的生存加工空手实践过程中,往往推荐采用第一种热误差处置策略完成热误差技术现象的处置过程,并且在该种技术处置策略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往往能够实现对热误差技术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实现对数控机床设备关键技术组件点位温度参数,以及变形量参数的试动态监测,切实建构热误差技术参数水平,与温度技术参数或者是热变形技术参数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之后结合数控机床设备生产技术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动态技术数,实时预测数控机床设备在未来具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热误差技术数据项目,在此基础上选取和运用恰当的技处置方法完成热误差技术现象的补偿处理工作。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9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Micronanoelectronics

2012,264p

Hardcover

ISBN9781848213678

Alain Claverie

1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束的波长要比可见光和紫外光短得多,并且电子束的波长与发射电子束的电压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电压越高波长越短,目前TEM的分辨力可达0.2nm。今天,璀璨夺目和高度一致的电子源和敏感的检测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可以通过TEM获得的信息的类型和质量,现在TEM不仅大量应用于学术界,同时大量应用于工业研究中心和工厂。

本书主题集中在应变测量和映射、掺杂激活和隔离、纳米级界面反应、缺陷识别和用聚焦离子束制备样品等内容。在简要介绍了基本理论后,每一种技术都通过实验室或工厂的案例进行说明。全书包括9章:1.在TEM中用离轴电子全息技术进行的活性掺杂剖析,主要讲述了离轴电子全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于电子全息技术的活性掺杂剖析的应用实验;2.使用STEMEELS/EDX光谱技术的掺杂分布定量分析,主要讲述了用STEMEELS/EDX进行定量掺杂分布分析存在的挑战以及应用实例,并讨论STEMEELS/EDX的特点以及数据处理;3.先进设备的定量应变检测:聚束电子衍射和纳米束衍射之比较,主要讲述了TEM中两种电子衍射技术,并通过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比较;4.应变映射中暗场电子全息技术,主要介绍了暗场电子全息术设备及实验要求,讲述了暗场电子全息技术在应变晶体管中的具体应用;5.电子全息术磁映射,主要讲述了电子全息术实验,全息图分析、分辨率,并对电子全息术磁映射进行展望;6.使用TEM /EELS时界面的互扩散和化学反应,介绍了界面在MOSFET的重要性,讲述了TEM /EELS以及微电子领域界面互扩散/化学反应的研究,讨论了HETEM /EELS在基于稀土和过度金属的高介电常数硅锗薄膜发展过程中的作用;7.工艺引起缺陷的表征,主要讲述了工艺过程引起界面错位以及离子注入引起的缺陷的表征;8.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表征方法,主要介绍了TEM中的各种原位表征技术,TEM原位表征技术中样品设计以及偏置施加方法;9.用于半导体分析的样品制备,介绍聚焦离子束工具,讲述用聚焦离子束制备TEM样品的具体方法。

本书以一种简单实用的方式展现了最近发明或开发的基于TEM的新的定量技术,以解决科学家和工艺工程师必须面对的开发或优化半导体层和器件中存在的大部分挑战问题,是从事微电子设计领域研究生、研究人员以及工艺工程师的参考工具书。

作者Alain Claverie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CEMES实验室的主任,主要在纳米科学、纳米材料和仪器仪表等领域从事研究,是几个欧盟资助的项目的协调者或合作伙伴。

杜利东,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0

岩石蠕变特性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性之一,很多的岩石工程问题都与岩石蠕变性有密切关系。大量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1939年Griggs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砂岩、泥板岩和粉砂岩等类岩石中,当荷载达破坏荷载的12. 5%~80%时就发生蠕变的观点。在此以后的几十年里,很多研究者相继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岩石蠕变研究。本文从文献的角度来介绍岩石蠕变特性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典型岩石蠕变变化曲线

由上图可知,在加载的瞬间,岩石产生一个瞬时弹性应变, 此后岩石变形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岩石蠕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蠕变(减速蠕变)阶段、稳定蠕变(等速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

二、蠕变特性研究

陈祖安等人研究了三轴应力下岩石蠕变扩容的微裂纹扩展模型.介绍了岩石内部低温蠕变下微裂隙扩展的原因:一种是裂纹增长受化学反应作用,一种是裂纹扩展是扩容和流体渗透的耦合作用结果,第三种原因是岩石介质本身的多层次时间消耗性,有流变性,导致微裂纹随时间扩展,而微裂纹扩展的结果,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就是蠕变扩容,即应变随时间膨胀。侯公羽从混沌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岩石的蠕变特性,揭示貌似随机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简单规律,以求利用这些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来解决一大类复杂系统的问题。通过蠕变混沌特性的流变模型法和实验法的研究,分析了其混沌行为的演化过程、进入混沌的通道以及混沌发生的条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现场工程应用问题以及相关参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潘长良等采用不可逆热力学方法,在Biot粘弹性发展方程的基础上引入能反映材料内部结构变化和损伤的结构参数按其对Helmholtz自由能和发展方程的影响,推导出岩石非线性蠕变一般发展方程,并研究了单轴蠕变时岩石的非线性蠕变行为。

三、岩石的蠕变模型研究

同时,采用分级加载通常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岩石蠕变的全过程,缩短了实验周期,它是常用的一种蠕变实验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蠕变试验资料,证明分级加载岩石蠕变方程的正确性。吴秀义等采用模型法研究了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蠕变模型,并提出了修正过得Burgers模型。对Burgers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在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的蠕变模型,不但可以描述岩石在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初始蠕变和稳定蠕变阶段的蠕变特性,而且也可以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特性。

四、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问题探讨

马柯等从四个方面综述了蠕变模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岩石蠕变的基本理论和本构模型和岩石蠕变模型的改进与发展。并指出了在岩石蠕变的三个阶段中利用经典本构模型均很难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研究者们通过新的元件或者改进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岩石蠕变实际曲线,基于损伤理论的岩石蠕变模型是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很好的解决岩石微观裂纹所带来的蠕变、随着岩石深部工程的发展”岩体受到周围实际环境下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而研究含水量的变化与水力和其它应力耦合下的岩石蠕变也是今后的重点。

五、总结

岩石蠕变模型极大的丰富了岩石蠕变理论,很好的描述了岩石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尤其是研究第三阶段岩石蠕变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岩石的受力不均匀,受周围环境影响很深,不可预测的因素随时存在,现实中的岩石并不是理论模型中的简单的一维组合,而是复杂的三维情况,并伴随有水、围压和温度等作用故加大了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研究岩石蠕变特性,应从各角度,各方向着手,预测岩石蠕变的发展趋势可对今后的有关岩石方面工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忠亭, 罗居剑.分级加载下岩石蠕变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218-222.

[2]陈祖安,伍向阳.三轴应力下岩土蠕变扩容的微裂纹扩展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1):156―160.

指导教师:马强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1

一、基本结构

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份:

1.前言;2.材料与方法;3.结果;4.讨论。

二、基本写法

1.文题

论文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切忌太泛、太繁,尽量不用“××研究”、“××探讨”等。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用标点。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可能不设副标题。文题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文题中的外文人名用原文。英文文题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论文作者必须是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关键内容,并能对文稿全部内容负责、同意文稿发表者。作者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并应给到科室。省会及名城的医院和所有医学院校均不加省名。外国作者姓名及单位,应标注原文。

3.摘要

摘要应概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中文摘要一般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主要内容应一致。摘要应着重反应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文题中已有的信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中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注出其中文全称。英文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

摘要包括四个要素,(1)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2)方法:简要说明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与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经何统计学处理。(3)结果:简要列出主要结果和数据,特别是新发现。叙述要具体、准确。给出具体的检验数值。(4)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可否推荐或推广。

4.关键词

论著一般要求3~6个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写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科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注意第1个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均不用缩写。

5.正文部分

(1)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的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年月。应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水平”或“填补××空白”等。不需加小标题,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2)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观察指标。常用标题有“材料与方法”、“对象与方法”、“资料与方法”等。临床研究需交待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等,并应注明参与研究者是否知情同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待干预方法的设计(随机方法)和采用的盲法。实验研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叙述“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细叙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完全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药品、试剂应使用化学名,注明剂量、单位、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等。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应说明统计分析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3)结果是论著的核心部分。应将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过必要的统计学处理,然后用文字和图表加以表述。结果的叙述要客观真实,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合乎逻辑,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若文中设有图表,则正文不需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数据。统计分析应交待统计方法、统计值,仅有P值不能体现重要的定量信息。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论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肯定还是否定,临床应用成功还是失败,都应如实反映。临床研究尤其要重视远期随访。

(4)讨论应着重讨论研究中的新发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若不能导出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需解决的问题。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要过多罗列文献,避免作不成熟的主观推断,最好留有余地。不应列入图表。

简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2

简要说明论文的框架结构

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是什么,对论文形成粗略的框架结构

简要阐明本文的创新性工作

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总之,序言是论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些同学不注重这部分内容,认为只要将自己的研究工作阐述清楚就行。实际上,专家从序言部分就可大体判断出作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程度。

2.相关知识和背景导引

论文涉及到不少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需要预先作些介绍。在介绍相关知识时,应该重点介绍论文中所要用到的部分。有的论文在这一部分可能要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两者尽量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自然合理。所谓的背景导引就是通过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引导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上来。

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重点内容。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阐述清楚,可能会分为2~3个章节。划分章节时根据研究工作性质来定,最好根据模块来划分。模块的划分可以按任务划分,可以按性质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划分。在介绍自己研究工作过程中,有的部分是利用现成理论和结果;有的是自己设计、推导或创造的,一定要描述清楚。

(反面例子:不少论文对这一部分介绍的很详细,分不清哪些工作是作者做的,哪些工作是引用他人的。也看不出来特色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该细的部分粗略带过,该简要的地方太过冗长。)

首先要把思路交代清楚;要把概念阐述明白;推导过程要符合逻辑;内容安排要条理清楚。

别人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知道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能否解决,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写论文。

4. 验证结果

研究生做课题时要结合实际。纯理论研究除外,最好能完整的参与课题的全过程,所以最后的结果应和实际对比,接受实际检验,完成实验验证要通过对比数据说明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充实的实验验证数据无疑增加了论文的价值,也可给读者提供应用的范例。在这一部分应该有分析和结论,哪怕是不十分完美的验证结果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