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述体育的功能

简述体育的功能

时间:2023-07-14 17:35:23

简述体育的功能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数字电路;EDA技术;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73-01

一、教学整合的意义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数字电路与EDA技术》这门课程就是将数字电路和EDA技术的教学进行整合。

数字电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的数字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能够设计一些逻辑功能电路,并为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数字电路的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以逻辑门和触发器等通用器件为载体,以真值表和逻辑方程为表达方式,依靠手工调试。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专用电子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基于EDA技术的设计方法成为数字系统设计的主流。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在EDA软件开发平台上,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仿真等,最终对特定目标芯片进行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

EDA技术的设计方法正在成为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主流,作为即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学院的电类专业的学生只懂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不懂如何设计电路,会限制就业的岗位。实际上数字电路和EDA技术是不能分家的,因为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工具,将两者整合既能学好理论又能提高实践技能。如果作为两个课程分别学习则不适应高职高专的学制长度。因此,将数字电路与EDA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是高职教育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探讨

在整合后的课程中我们把EDA技术贯穿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全过程。例如,在讲授门电路时,就开始用EDA软件仿真演示,熟悉用原理图输入一个简单门电路的过程,通过编译、功能仿真检验门电路的功能,可以加深学生对门电路知识的理解;在讲授组合逻辑电路时,引入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并介绍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在讲授时序逻辑电路时,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综合性的电路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设计空间。在开始讲解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时,可以通过引入简单的数字电路的设计流程,使学生从宏观上对EDA设计方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建立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下面简单介绍组合逻辑电路中的二选一数据选择器的EDA设计流程:

(1)编写硬件描述语言(以VHDL语言为例)。在EDA编程软件中输入设计源文件,如图1所示。

(2)逻辑编译。逻辑编译过程包括检查设计源文件是否有误,进而提取网表、进行逻辑综合和器件的适配,最后形成编程文件。

(3)功能仿真。通过模拟仿真测试电路的逻辑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

(4)锁定引脚。将程序中各端口名称与硬件电路中的各引脚对应。

(5)编程下载。功能仿真成功后,就可以将设计好的项目下载到逻辑器件中,实现既定的功能。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制定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项目,例如,基本门电路的设计、数据选择器的设计、全加器的设计、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等。通过各个项目展开知识点的讲解,包括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EDA技术的入门、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原理图的设计方法、硬件描述语言的描述方法及软件仿真和硬件下载等。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课堂搬到实验室,让学生边学边练,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教学可以一部分安排在数字电路实验室,一部分安排在EDA实验室,比如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字电路可以安排用数字电路实验箱进行一般的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如何验证一个电路的功能,从而对数字电路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在EDA实验室,学生可以学习用EDA技术设计数字电路,包括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的输入、编译、功能仿真、引脚分配、下载等。

三、教学效果

数字电路和EDA技术的教学整合后,学生不光能够掌握数字电路和EDA技术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又可以使学生具备创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做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满足了目前招聘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能力的需求。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2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于美学学科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社会科学

B.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经验的人文学科

C.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想象的社会科学

D.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

2.美学之父是

A.康德

B.鲍姆加登

C.席勒

D.海德格尔

3.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形态,还是一种

A.社会历史形态

B.自然客观形态

C.逻辑归类形式

D.理性抽象形式

4.中国文论中所谓“不平则鸣”、“发愤著书”等命题,实质上都是揭示文艺创作中的

A.崇高现象

B.悲剧心理

C.荒诞感

D.虚无感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 A.自然

B.含蓄

C.隐秀

D.优美

6.崇高与壮美的区别是

A.崇高指自然现象,壮美指社会现象

B.崇高一般展示冲突的过程,壮美一般显示人的活动的结果

C.崇高是道德的象征,壮美是自由的显现

D.崇高多与戏剧相伴,壮美则与史诗结缘

7.主张审美鉴赏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的美学家是 A.哈奇生

B.休谟

C.康德

D.黑格尔

8.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表明审美经验具有 A.直观性

B.功利性

C.超越性

D.超验性

9.《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所体现的审美 经验的构成要素是

A.感知

B.情感

C.想象

D.理解

10.《礼记•乐记》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 的

A.表现说

B.符号说

C.形式说

D.巫术说

11.“art” 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

A.思想

B.情感

C.技艺

D.智慧

12.在意象的各种类型中,与对象相似的是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13.艺术多元功能的间接实现须通过

A.审美功能

B.认识功能

C.干预功能

D..交流功能

14.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研宄的是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的形式特征

C.艺术的创作行为

D.艺术的功能体系

15.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

A.意蕴

B.意象

C.意义

D.意指

16.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分类原则是

A.艺术是人类的主观愿望

B.艺术是神灵凭附的结果

C.艺术是对于现实的“摹仿”

D.艺术是对于某种理念的“摹仿”

17.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A.“以美育代宗教”说

B.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力

C.艺术可以“畅神”

D.“性欲升华”说

18.《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斯宾塞

B.歌德

C.席勒

D.康德

19.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其理论缺陷在于

A.将美育的目标落实到德行,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

B.把情感从人的整体心理结构中抽离出来,变成了目的

C.把美育变成了传授知识的一种单纯手段

D.把美育变成了培养个性的一种途径

20.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A.使人具有崇高的人格

B.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感

C.使人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D.使人成为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标志包括

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问世

B.有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C.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

D.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围

E.有明确的研宄人员

22.下列关于喜剧的命题中表述正确的有

A.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B.喜剧对象的特征是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C.喜剧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D.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E.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

23.柏拉图认为迷狂状态的四种类型是

A.预言的

B.宗教的

C.寓言的

D.诗神凭附的

E.哲学的

24.意境的类型包括

A.道器同一之境

B.天人合一之境

C.默坐证心之境

D.有我之境

E.无我之境

25.关于艺术敏感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由对象引发的感触

B.它能激发艺术家的意象思维

C.它能调动起艺术家的诸心理功能

D.它是主体对客体的感受能力

E.它是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分析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审美意识

27.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

28.审美理解的多义性

29.以道制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析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1.简述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过程。

32.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3.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34.简述美育的独特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结合下面两段话,谈谈对“审美是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这一命题的 理解:

(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3

1 等效法概念界定

以效果相同为前提,对研究对象、参量、过程进行替换处理,使问题简化从而易于研究的思维方法.

2 教材中的等效法

2.1 使用等效法建立概念、描述规律

用质点等效替代研究对象,忽略其形状大小而简化问题.研究交变电流的热效应时引入了有效值: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产生热量相同的前提下,以恒定电流的电流、电压替代交流的电流电压.质点、交流电有效值、重心等概念的建立正是基于等效法的使用.

做功、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等价意思就是在改变物体内能这个问题上,做功与热传递具有相同的效果,而热功当量其实就是给出了做功与传热效果相同时所具有的等量关系.狭义相对性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均可从等效角度描述:对于物理规律而言,惯性系是等效的(狭义),任何参考系都是等效的(广义).上述规律就是从等效角度出发描述的.

2.2 使用等效法推导、分析

一般而言,第一宇宙速度是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出来的,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五章第七节中则以巨大的圆拱形桥等效替代地球,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为gR地.同样,电阻定律一般是从实验中归纳得出的,人教版教材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理论推导的方法:以n段长度为l1、电阻为R1导体的串联电路替代一条长度为l、电阻为R的导体,从而利用串联电路性质得出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的结论,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则用并联等效加以推导.

研究曲线运动等复杂运动时,经常用若干分运动来替代实际运动,以便寻找规律,这种分析方法成立的前提是效果相同,属于等效法.而在具体合成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时也在使用等效法――用几个矢量等效替代一个矢量,或用一个矢量等效替代几个矢量.

3 习题中的等效法

相比教材中为数不多的使用等效法建立概念、描述规律、推导分析的例子,高中物理习题中等效法的应用就广泛多了.

3.1 对象的等效替代

例1 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误差分析时常用等效电源的方法,由于如图1电路中电流表的分压作用而使得电压表测量的不是外电压,于是可将原电源与电流表用一个电源来等效替代,那么电压、电流表测量的就是这个等效电源的外电压与总电流,用公式U=E-Ir求得的E和r就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即本实验的测量值E测和r测,由此可得E测=E真,r测=r真+RA>r真.

与例1类似,力学中的整体法、电磁学中条形磁铁与环形电流间的相互替代也属于对象的等效替代.

3.2 参量的等效替代

例2 如图2,求匀强电场中由静止下落摆球的最大速度时可用等效重力概念,其实质就是用一个力等效替代重力与电场力两个力.

与例2类似,计算双线摆周期时用等效摆长,计算磁场中弯曲的通电导线受到安培力大小时用等效长度等都属于参量的等效替代.

3.3 过程的等效替代

例3 如图3,以相等大小的初速度沿着竖直向上、水平向左、[HJ1.25mm]斜向左上等方向抛出八个球,不计空气阻力,问落地前八球构成的图形如何.

由于八球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大小相等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将此过程等效为在水平面上沿八个方向匀速运动的球,从而得出构成图形为圆形.

4 关于等效法的方法教育教学建议

4.1 方法教育宜显性化

等效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利用等效法能够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易处理的问题.但在人教版教材中通篇未出现“等效法”的字样,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将等效法的方法教育隐性化,最终学生只留下混乱不清的概念与零散易忘的解题技巧.

教师应通过梳理明确高中阶段等效法的知识内容载体,以此制定高中各年级等效法的方法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传授等效法这种方法本身,阐明其定义、条件、分类、内涵、操作方式、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方法教育的状态,从而能逐步掌握等效法.这种显性的方法教育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2 方法目标的制定

参考国内外学者科学方法教育目标的分类,将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目标分为认识、理解、应用、掌握四个层次,在涉及等效法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设立合适的方法教育目标.

高一阶段等效法的目标应以认识、初步理解与简单应用为主,相应课时中的方法教育目标可以作如下表述:了解用质点代替研究对象的方法为等效法,能识别重心概念的建立用到了等效法,能在探究力的合成实验中应用等效法分析相关实验操 [LL][HJ1.35mm]作是否正确,能用等效法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等.高二阶段等效法的目标应以理解、应用为主,相应课时中的方法教育目标可以作如下表述:能从等效电源角度分析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的误差、求解外电路功率的极值,能说明计算交流电热功率时应该使用有效值而非平均值的原因,能用等效重力、等效长度等概念求解相应问题.高三阶段等效法的目标应为掌握,适当时机的等效法专题复习课非常有必要.在进行该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方法目标具体化为能总结出等效法的种类,归纳得出等效法的定义,懂得等效法的内涵,能创造性地使用等效法等.

如此制定方法目标,将有助于方法教育的落实,使得学生对等效法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有序.

4.3 方法内容、知识内容的整合策略

方法教育离不开知识载体,课堂[HJ1.2mm]中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有效整合方法内容与知识内容才能最终落实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笔者认为对于等效法这种方法,在高一高二阶段的新授课、习题课以及高三以章节为序的第一轮复习课上可采用张宪魁教授主张的“知法并行”教学模式按知识方法双线展开课堂,而在高三等效法专题复习课上则可以方法为线索,通过回顾散落于各章节中应用等效法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方法本身.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4

一、明确求职简历的性质和功能

要完成一份具有功效的求职简历,首先要明确简历的性质和功能。简历,“是对某个人的成长经历有重点的加以概述的一种应用文书”[1]。通过简历的性质,可以把握简历的两大特点:(一)突出重点。简历是个人成长经历的缩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个人所有的成长经历全部铺陈开来,而是要对个人经历有选择有重点地表述;(二)应用文书。简历属于应用文书,所以简历在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必然存在约定俗成的写作要求,在简历撰写的过程中,撰写者必须遵循这些写作要求,而不能为了彰显“个性化”,一味地标新立异。

简历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招聘单位来说,简历是招聘单位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通过应聘人员的求职简历,招聘单位可以高效地对应聘者进行初次筛选;另一方面,对于应聘人员来说,简历最大的功能就是帮助应聘者向招聘单位粗线条地展示自我才能,推销自我以获取面试机会。因此,这决定了求职简历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要主动迎合应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需求,与应聘岗位无关的个人能力或专长可以省略不写。

二、撰写求职简历前的准备

很多大学生在撰写求职简历时常不加思考,简历内容随便应付,这是错误的。要制作出一份命中率高的求职简历,撰写前要做到两方面的准备:

(一)充分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需求。在撰写求职简历前,务必要对招聘单位和所应聘的岗位有所了解,这是由求职简历所具有的自我推销功能决定的。这就如同企业在做产品推销时,一定要通过市场调查等手段明确对于某类产品来说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换句话说,只有明确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才能成功推销产品。同样的道理,要通过求职简历把自己成功推销给招聘单位,首先应充分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或私人社交等多种渠道进行。大众传媒渠道包括浏览招聘单位官方网站或阅读媒体所报道的与招聘单位相关的新闻活动,以了解招聘单位的企业文化、市场形象、产品种类、产品定位等。私人社交渠道包括直接或间接咨询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以了解招聘单位对于招聘岗位的细则要求、管理制度、工作风格等。

(二)筛选自身与应聘条件相适的匹配项和加分项。应聘类似于相亲,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对象。双方开设的条件匹配度越高,牵手成功的几率越大。在招聘活动中也是如此,招聘单位总是按照一定的需求寻找最适合的人选,应聘者所具备的条件越切合于招聘单位的要求,应聘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因而大学生在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对照招聘单位和岗位需求,筛选出自身与之相匹配的背景、经历、技术或专长,以及筛选出能够让自己优胜于其他竞争者的加分项。而这一过程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梳理过程,能够帮助自己认清自我的成绩和优点,否定自我的不足和缺点。这一过程不仅对于撰写求职简历有利,对于面试环节也十分有帮助。要寻找自身与应聘条件相适的匹配项和加分项,不妨在撰写简历前,把自己成长重要节点、经历亮点、性格特点等先逐一写下,再根据应聘单位和岗位的要求做进一步地筛选。

三、撰写求职简历的技巧

大学生求职简历一般包括六大组成部分:(1)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等);(2)求职意向/应聘岗位;(3)教育背景(教育经历、专业、研修课程、成绩排名等);(4)社会实践;(5)获奖情况;(6)个人评价[2]。通过这六个方面的介绍,大学生需要向招聘单位展示自己的基本素质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性格特点。虽然每位大学生都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对自身情况给予描述,但是要把自身的能力、特色和专长跃然于纸上,鲜明、立体地推送到招聘单位简历筛选者的眼前还需要在简历的内容选取、形式表现和语言表达方面细心打磨。

(一)在内容方面,要注意:

1.内容指向性。内容具有指向性,要求求职简历的内容必须与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要求有密切关联性,也即,简历中“教育背景”、“社会实践”、“成果/获奖情况”、“个人评价”等组块必须能够体现出应聘者的自身条件满足于招聘单位的要求。例如,一位就读于新闻专业同学,有意应聘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岗位,那么首先可以对记者岗位进行简单的分析,记者岗位就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至少有:接受过新闻专业的教育/训练、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那么,针对这样的招聘岗位需求,这位同学在求职简历中对自我的展现都应该目标明确地指向上述条件。具体来说,在“教育背景”部分注明本科专业以及研修过的和新闻专业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社会实践”部分注明自己所参加过的新闻实习经历,“成果/获奖情况”可以注明自己已发表在期刊或报纸上的作品数量及获奖情况,“个人评价”注明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等。另外,针对记者这一岗位需要经常外出采访,克服采访条件艰苦、采访对象不配合等问题,在求职简历中还可以标注个人具备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加分项。

2.卖点突显性。卖点突显性是对自我价值亮点的强化,一般可以把自身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通过数字化的表达使个人卖点高亮化。例如应聘者如果在求职简历中仅标注有过新闻实习经历,是不足以给应聘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但是如果数字化的表述为“2014.7.1-2014.8.31,在《扬子晚报》社会新闻版实习。共计采访55余人次,独立撰写并发表新闻稿20篇,字数总计约2万字”,则能够更充分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便于招聘单位的评估。

3.自我宣传性。求职简历可以视为个人的广告宣传单,等同于推销自我的广告。假如稍加细心地打量一下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广告,会很容易地发现所有广告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放大商品优点为主,而对商品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从而达到最大的广告宣传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求职简历作为个人的广告宣传单同样如此。在简历内容上应以放大个人优点和成绩为主,扬长避短。因而,在求职简历中不需要出现这样的表述:“我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女孩,但是我做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而仅需表述为“我做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即可。

4.表达简洁性。在招聘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会在短期内收到大量求职简历,尤其是对于综合实力强、薪酬待遇优的单位,仅召开一次宣讲会就有可能收到上千份的求职简历,这对于负责招聘工作的人力资源部来说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因而,在求职简历被初次筛选的过程中,简历中的具体内容不会被逐字逐句地阅读,工作人员会采用整体浏览和关键词搜索的阅读方法来完成简历的初次筛选任务。据统计,一份求职简历在初次筛选的过程中占有工作人员的阅读时间仅有10秒左右[3]。这种筛选方式决定了求职简历必须简洁,表达要精炼。例如在“个人评价”部分,要建议学生应避免描写性的语言和段落式的陈述,而要以关键词的陈述作为上选。还是以上文中所例举的“我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女孩,但是我做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这句话为例,根据表达简洁性要求,这句话可以进一步更改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即可。另外,表达策略还可以采用化零为整,“合并同类项”利用频次表达。例如在“获奖情况”部分,如果相同名称的奖项连续多次获得,那么无需罗列出每一年的获奖年份,只需要表达为“荣获全国三号学生一等奖学金,2次”即可。

(二)在形式方面,要注意:

1.篇幅简短。大学生的求职简历篇幅不宜过长,整份简历以一个页面为宜。如果需要同时提交中文简历和英文简历,则可以安排中英文简历在正反两面各占一页。在版面有限的前提下,如果有较多的获奖情况和实习经历需要介绍,可以对版面进行分栏处理,这样可以使版面整齐紧凑,提高版面空间利用率。

2.大方得体。有些同学为了引起招聘单位注意,在简历形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页边距的空白区域都增加了图案修饰,简历中的字体也使用了五六种之多,实际上除非应聘艺术、设计等特殊行业,针对一般行业的应聘来说这种修饰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是画蛇添足,影响了重点内容的突显。求职简历整体效果大方得体就能够满足需要。另外需强调的是大方得体不等于单调刻板,对于个人制作的求职简历最好避免表格式简历。

3.防止格式变形。有些简历需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投递,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特殊字体或特殊符号,以免对方的电脑上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字体/符号软件而把原有字体自动更改为默认的其他字体,从而影响了简历的整体效果。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还应该在简历制作后及时地把简历保存格式更改为PDF格式或图片格式,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同的电脑或软件而造成的简历格式变形问题。

(三)在语言方面,要注意:

1.策略性。人无完人,如果自身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那么在简历中应该避开不足,并尝试从其他角度把不足转劣为优地进行策略性表述。例如,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具有的优势,如“年轻力壮,精力充沛”、“领悟性强,能快速掌握新技能”、“时间充足,愿意接受加班任务,愿意接受薪水较低的工作任务”等。

2.准确性。简历的语言使用准确是应聘者态度和基本素质的反映。如果一份简历中出现不止一个错别字,那么无论应聘者的条件多优越,也会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在简历撰写制作完毕后,一定要进行仔细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自查。自已把简历打印出来,校对纸本文稿是否准确,包括个人信息、用语、字词、标点等是否无误;另一种是他查。请身边的同学或老师通读简历,帮助找错、纠错。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一)真实性。恰当的写作技巧能够使简历更好地起到自我推销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单纯地依赖写作技巧捏造事实,虚构经历。简历的真实性是个人诚信的体现,利用一份虚编事实的简历即便获取到面试资格,也终究会在面试的过程中露出破绽,影响个人信誉。

(二)莫谈待遇。简历对于大学生应聘者来说最大的功能就是获取到一次面试的机会,因而在简历中不要出现薪资期待,以免给人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立项青年项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QN3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向常华,叶昌德.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

[2]凯瑟琳・休斯顿编著,原海云译.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简历速成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5

摘 要 如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体育理论尤其是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是衡量一个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部分案例阐述了正确使用体育课堂教学言语对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课 教学言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言语水平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只要课堂教学形式不从学校教育中消失,课堂教学言语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个性的主要媒介和最主要的手段方式。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主要场所,研究体育课堂教学言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言语的技巧、技能、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 教学言语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言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声口头言语、书面言语、还有口头言语的态势语。按教学言语的功能,教学言语可划分为两大类:教育言语和教授言语。

教育言语根据内容分为以下几种:赞扬语、批评语、评论语、指示语。

教授言语分为:讲课语,是指教师独自讲课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教学中的新知识、重点与难点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向学生阐述、分析、叙述、说明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问语:一般用来向学生发问和发问后总结的答案的正确与否。谈话语,指教师采用谈话法授课时所用使用的语言。组织教学过程语,用于教学环节的转换,连缀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畅通而层次清晰。

教学言语的特点:具有特定的交际性。教学言语是教师在课堂这个特定场合的说话,课堂是个有特定环境、时间限制、有共同的学生听众的场合,所以教学言语需要课前准备,需要备课时想清楚怎么讲怎么说,需要把讲和说的内容写下来,写成提纲、教案。教学言语具有科学性,科学的使用教学言语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言语具有艺术性,艺术性使言语生动、形象、更富表现力。

二、 体育课堂教学言语的应用

体育课堂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有共同的地方,但是体育课堂学生不仅仅是坐在座位上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时间是在运动场上把教师传授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动作的原理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一个体育教师而言,如何通过教学,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把运动技术技能传授给予学生,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一) 选择简约形态的教学言语风格讲解技术动作要领。

要使学生掌握一个技术动作,首先要使学生在脑海里对该技术要领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课语,用自己理解了的浅显易懂的言语,向学生阐释、分析、叙述、说明,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案例: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在进行讲解动作要领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直观教学——做动作示范,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整个动作过程,这个教学过程是体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与一般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最大不同之处。对一个新的示范动作,学生会产生观察困难的感觉,这是因为人脑对此项技术动作还未形成概念,分辨不出哪些是动作的主干,哪些是动作的细节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言语风格的形态上要有一个合理的选择。教学言语风格有常见的16钟形态:简约、繁丰、含蓄、明快、朴实、华丽、缜密、疏放、典雅、俚俗、庄严、谐趣、豪放、柔婉、理智、情感。体育教师讲解一个新动作要领时,应言简意赅,干净利索,抓重点、要点,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诀,将会起到画龙点睛,提高学生观赏目的的作用。排球的垫球技术,通常教材对此项技术动作是这样叙述的:“面对来球,采用半蹲或稍蹲姿势站立,两手手指重叠,手掌互握,两拇指平行向前,手腕下压,两前臂外翻成一个平面。当球飞到腹前的一臂距离时,两臂夹紧前伸,插入球下,同时配合蹬地、跟腰、提肩、顶肘、压腕、抬臂等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身体重心随着击球动作向上方移动。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cm左右的两小臂桡骨所构成的平面击球的右下部。在击球瞬间,两臂保持稳定,身体重心继续协调的向抬臂方向传送球。”这一叙述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字,且重点不突出,而使用口诀则简单明了,仅二十八个字,便可以把整个动作的轮廓勾画出来,“双脚开立重心低,双手互握插球低,小臂夹紧造平面,腿、腰、双臂齐挺起。”这种精练扼要,一语中的言语表达形式,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观察效果,也为后来的念动动作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 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注意归纳小结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6

“把复杂的教育方式科学地化解成简单的教育方法,这本书做的非常出色――它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更简单、家长的教育更轻松、孩子的学习更愉快。”《中国教育报》曾如是评价。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以致于孩子变得普通。而潜能被压抑住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教育方法的失当。

实践告诉我们,正确的教育方法才是造就天才的唯一途径。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三分之二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成功的。不是他们不愿意教育好孩子,而是他们不懂得运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针对于如今教育现状及种种弊端,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简单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它们一改时下管制教育、灌输教育的传统模式,提出一些全新的概念,旨在培养孩子创造的活力、优异的习性、融汇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这就是简单教育的精华与灵魂,所谓的天才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会产生。

本书用了十二种方法:暗示法、夸奖发、对照法、逆反法、松弛法、介入法、冷却法、遥控法、磨练发表率法来一一阐明此道理。

当然,简单教育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我们坚信:越简单就越优秀。

好妈妈当然胜过好老师

假期网购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一口气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获益匪浅……刚开学,我就在我们班里的“好书推荐栏”中向家长推荐了这本书,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言。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子。引言中还说道:我们每位家长的手里何尝不是一块玉呢?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令人失望。

每读完一个章节,我就会对照自己――原来我也在雕琢着自己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主编:周梅林

推荐理由

本教材立足幼儿师范院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力图较好地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体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整个学前期,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本书的每章内容均包括学习要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有关理论和观点阐述、典型案例及案例分析、参考资料、课后思考与练习、附录资料,从多侧面、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方便教师操作和使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主编:黄 瑾

推荐理由

本书以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案例式的分析为特点,全面阐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原理以及教育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环境、资源等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等,包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内容。里的玉――我的女儿。看到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可以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弹琴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这使我想起一次和同事相约带孩子看演出,晚上很晚回来,可是女儿还要抄课文,看着她瞌睡的样子我就用左手替她抄写了课文。躺到床上我跟她说今天是特殊情况等等,女儿平静的点点头――事后我发现女儿更能抓紧时间写作业了。

书中还讲到阅读习惯培养的问题,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在工作中,我也一直把阅读作为长期的教育目标,与孩子们一起畅游在阅读的海洋中,还定期向家长朋友们推荐优秀的亲子读本、介绍正确的阅读方法等。

所以,我向老师和家长推荐这本书,也希望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

作者:储朝晖 著

推荐理由

作者从大教育的眼光看待幼儿教育,思维敏锐,看出了幼儿教育中不少显性、隐性的问题,并作出了正确的诊断,能够给予幼教工作者新观念和新思路的启发。全书从历史观、科学观、发展观的角度看待幼儿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状况,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幼教体制的产生及演变做了全面的考证和宏观的嘹瞰,对政府、社会的责任担当进行了发自肺腑的呼吁。

幼儿园建筑设计

作者:黎志涛 编著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7

(内部资料)

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答: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答:(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答:(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答:(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人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答: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答:(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答:(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简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答: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

答:(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答:(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答:(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答:(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答:(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答:(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答: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答: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

答:(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

价值原则;(3)

创新原则

;(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答:(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答:(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答:(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答:(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答:(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答:(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答:(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简述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

答:(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简述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元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刊的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答:(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答:(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答:(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的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答:(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

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答: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

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答:(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答:(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

答:(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答:(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答:(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干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述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

答: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面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答:(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的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简述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

答:(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人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答:(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二)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简述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答:(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答:(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简述正式组织的特征。

答: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州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间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答:(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答:(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答:(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答: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答:(1)整合功能;(2)功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答:(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简述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

答:(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答:组织诊断的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

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答:(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答:(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愿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答: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答: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in”,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M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

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竟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

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人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答: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1)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8

智能要素开发训练与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智能开发;机器人;智商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120099-02

1 教育机器人简介及功能分析

1.1 教育机器人简介

据预测,21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

能时代,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

整。在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日等国家,已将机器人作为一种教学辅

助工具,上至高等院校,下至中小学、幼儿园,都正在积极开展机器人相

关的教研活动。为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从

2003年起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同年颁布

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又将“人工智能初步”及“简易机器人制作”列

入教材内容。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自主完成某类任务的机器系统。教

育机器人则是一类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机器人,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是教学适应性,符合教学使用的相关需求;其次是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

比,特定的教学用户决定了其价位不能过高;再次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可扩

展性,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增、减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智能开发和自主

创新。

1.2 儿童教育机器人功能分析

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

需要选用不同的教育机器人产品,以便提供合适的功能、配件以及人机界

面。那么,目前适用于中学生教学用机器人产品种类型号较多,适用于小

学生(儿童)教学用机器人的种类型号则较少,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只

能作为玩具或工业产品使用。

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定位于机器人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

机器人应用价值,培养使用机器人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

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该阶段的教育机器人,结构上应力求简单,

通常采用较大粒度的零部件,避免使用小尺寸零件,每个零部件具有相对

独立的功能。材料选用上考虑结实、耐用、安全。外观具有一定的形象

性,易于辨识,方便装配。整机功能不宜复杂,性能上要求稳定、可靠。

在机器人本体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在插件应用上,对于机械传动系统

与电路控制系统可选用积木式、插件式或变形式三种类型。功能的集成化

设计,零部件的积木式、插件式和变形设计,有利于小学生凭自己的想象

任意搭建机器人,设计出形态各异、功能丰富的作品。

在人机交互方面,强调具有易用性、趣味性、益智性和反馈性。通过

综合利用发声(如警报、音乐、语音等)、发光、运动(如旋转、移动

等)等多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小学生去做进一步的

探索和思考。在程序传输方式上主要基于传输线把指令导入到实体机器人

存储器中,传输功能界面应尽量形象直观。

2 儿童智能要素分析

2.1 智能

智能顾名思义,智力和能力。传统的智能定义为注意力、观察力、想

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集合。现代我国教育学家认为:智能是指学生

通过知识的学习、并运用知识来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2.2 智能要素分析

儿童智能开发的类型较多,相对于各种智能开发类型的要素也很多,

为了便于确定智能开发的具体内容,必须较为准确地找出各智能类型与其

对应的具体智能要素,以保证系统、全面、准确的对儿童实施有效的智能

开发训练与培养。

根据智能要素分,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

力等五大要素。

1)观察力:具体的讲,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它包括

对自然环境与自然现象的观察、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观察等。从空间的

角度分析,它包括平面观察、立体观察;从形态的角度分析,又包括静态

观察与动态观察。

2)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对头脑中以有的表面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

出新形象的过程。其功能有预见作用、对认识的补充作用、对情绪的调节

作用等。它包括空间想象力、联想能力、组合能力、假设能力、等智能要

素。

3)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其基本功能是信息选择,它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记忆力:记忆力是指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记忆是一个

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按记忆

的内容分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四种。

5)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是认识

的高级形式。它包括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及这些

思维的相应能力。

3 基于教育机器人应用的儿童智能开发

3.1 观察力的培养与训练

通过对各式各样机器人的观察,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如“寻迹机器

人”能准确地沿着规定的线路前进;“爬行机器人”可在平面或立体的情

况下随意爬行,可用于高楼大厦的墙面清洁和粉刷,用于地下管道的故障

的排除,用于危险环境下的特殊作业等;通过对机器人外观形状、功能及

结构组成进行观察,可充分了解各种机器人的软硬件配置、操作与控制方

法、比赛情景等。通过这些观察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使儿童产生试制机器

人的想法,在此想法下对简易机器人进行安装、调试与试用,在机器人安

装过程中,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边解决问

题、边安装、边调试直至安装成功,最后开始试用或者比赛。上述这些观

察、试制与使用过程,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较大的

促进和提高。

3.2 想像力的培养与训练

如通过“足球机器人”对抗赛,可很好的培养儿童的想像能力,首先

学会灵活使用自己安装调试的机器人,保证完成踢球及其它功能;同时还

要保证有足够灵活性用于拦截对方的足球。通过对抗赛充分了解对方与自

己足球机器人的功能与灵活程度,为了保证胜利,必须实现比对方更高水

平、更加灵活、更加准确的进行投球与拦截球,上述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通

过可视化软件编程来实现,这些软件的编程与实现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像

能力,该想像能力既要联系硬件,又要结合软件;既要了解自己的机器

人,又要了解对方的机器人;既要有高水平的硬件搭建能力,又要有良好

的软硬件控制能力。上述这些能力的实现对儿童的想像力进行了从逻辑数

学、到实践活动、再到应对比赛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开发培养与训练。

3.3 注意力的培养与训练

机器人的核心功能是单片机控制下的软件实施与硬件执行功能,软件

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机器人制作水平,因此要做出一台高水平的机器人,必

须有适合该机器人硬件平台的软件。儿童用机器人软件一般是可视化编

程,在编程过程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通过可视化指令,来实施每一项动

作、技能与功能,针对每一个动作可能有几条语句来完成,这些语句的顺

序、结构和执行过程必须与动作、技能准确的一一对应,否则就会出现误

动作,难以保证比赛过程中的准确、灵活,难以保证在自己边进攻、边防

守、边拦截的情况下的有效对抗比赛。编程过程如果不注意将数学建模准

确的转换为计算机语言,同样很难实现各种动作技能与功能。上述机器人

的制作与功能实现,特别是动作技能与各程序语言的一一对应、数学模型

与计算机语言的准确对应,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有着较好的开发与培养作

用。

3.4 记忆力开发培养与训练

足球机器人的比赛胜败由以下关键动作所决定:一是自己制作的机器

人踢球动作与灵活控制;二是要准确观察对方机器人的动作与功能实施;

三是在充分了解对方机器人动作与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准确的识别,并驱动

自己的机器人去实施有效的对抗。上述所有动作要领都需要准确的记忆,

并在此基础上灵活操作自己的机器人,所要这些对儿童的记忆力的开发培

养与训练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3.5 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与训练

在机器人比赛中,常常会发现一些较突出的功能实施技巧,这些技巧

的实现充分体现了机器人开发制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如比赛中某机器人在

进攻的同时,还有防守的功能,在识别判断同时,还可以充分估计到对方

下一步的动作,上述这些功能在完成的同时,还要保证准确、灵活、有效

的预测和对抗,这对儿童在机器人制作过程中,从装配到应用,从基本功

能的实现到综合功能的应用,从自我功能的实现到既可实现自我功能,又

可实现相应的对抗功能,所有这些功能的实现与实施对儿童的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有着较好的开发培养与训练作用。

4 结束语

从机器人的安装、调试与制作,到机器人的对抗比赛等全过程,始终

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开发培养的同

时,还培养了它们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促进了它们的控

制能力、意志能力的提高。从机器人的制作到比赛的全过程中,儿童既需

要动脑,实施创造与创新,又需要机敏的操作控制和较好的体力,特别是

手、眼、脑三者良好的配合,在比赛过程中智力与体力两者相结合,在精

力充沛的条件下,方可赛出水平。此时对儿童的健康与肢体协调能力也进

行了系统的训练与培养。总之,通过机器人的制作与比赛,对儿童的智

商、情商、健商、财商,德商等诸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开发与训练,达到了

儿童智能开发的目的。

作者简介: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9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说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21-01

说课,就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即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说课的方法简述

在教学工作中,我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说二写一展示”,“四说”即“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二写”指“写出本课课题及板书设计”,“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具体简介如下:

1.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大纲、教材 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要求,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大纲要求,说明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要说明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

2.说教法 说明在本课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其中有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3.说学法指导 说明在本课中将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以及调动后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要说明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4.说教学程序 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教学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突破,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5.在黑板上写出本课课题,展示您的粉笔字功夫

6.在投影片上写出一份板书设计,展示本课结束时,应在黑板上保留的板书内容

7.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教学辅助课件 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课重点,降低本课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

二、说课说些什么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

“说课”是“讲课”的基础和保证。一般地,“说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讲课”质量的优劣。通过“说课”完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说课”与“讲课”是有区别的:“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讲课”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也就是说,“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讲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说课”重在阐述、说明,“讲课”重在讲述、解疑;“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人员,“讲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不一定严格受限;“讲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严格受限;“说课”花费时间较少(不超过20分钟),“讲课”用的时间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说课”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一等。

“说课”阐明的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教学分析。所以,“说课”的内容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即教学课题打算如何上;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即为什么打算这样设计,也就是阐述这样设计的原因、依据。前者是“讲课”的假设,后者是“讲课”假设成立的依据。“说课”的重点是“说”,“说”的内容是“课”(即课本内容)。“说课”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因。如果我们把“说课”作为一个系统,那么“说课”内容中的每一项内容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我们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说课”的。

三、说课的实施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 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您的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评委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呜。

3.紧凑边贯,简练准确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罗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不要象上课那样拘谨,要有声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

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 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评委,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说课,能够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纳,深入钻研教材,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更好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充分准备是说课成功的起点,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说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说课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熊朝旭,李民. 说课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46-01

摘要:

一堂好课,就象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显示出教学语言的魅力和审美价值。本文试将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进行探讨,主要从准确简明,抑扬顿挫,体态得体,创设意境,风趣幽默这五个方面。

关键词:音乐教师; 教学语言

音乐课中,教师的使命是创造运用各种方式,将世间美妙的声音送进学生的耳朵,唤醒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灵的“耳朵”——音乐感觉。如何使学生在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听觉享受的同时,丰富情感,增进兴趣,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这就需要每位音乐教师掌握一把能够开启学生沉睡已久的音乐感觉的“钥匙”——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老舍先生曾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刻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正所谓‘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学生皆有耳,需要教师们通过优美、准确的艺术化语言来启示。

1 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练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因此,准确简明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高度的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负有言传身教的重任,自己要教人以准确、科学的知识,因此,即普通话标准、音乐术语表述正确等,特别不能生造别人不懂、不理解的词句。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不仅影响教学,还会影响教师的权威性。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足够的信息量,教师说话还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提示、激趣、引志,切忌啰啰嗦嗦、重复性表达。语言简明,要求说话既要明白又要简单。简单包括要简捷,直截了当;要简单而又概括;要简练、简要而又精练。简单是为明白服务的,语焉不详、词不达意、吞吞吐吐之类也许语言不多,决不会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用值得学生仿效的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2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有人对学生做过习惯何种语言的调查。结果是:习惯于节奏快的有0.3,慢的有9.7,时快时慢的有56.4%;习惯于声音高的有38.2%,低的有10.2%,时高时低的50.7%。这个调查说明,教师的口头语言要讲究声调、音速和节奏。也就是说,教师的声调要有高有低、有起有伏,做到高低不悬殊、起伏不太大;音速要快慢适宜;节奏要注意做到平稳、分明、适度,使语句的断续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扬与教师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起伏相一致。

音乐的骨架是节奏。这句话一点不假。离开节奏的音乐会是怎样的音乐呢?音乐能离开节奏吗?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乐感才会对音乐有更深层的理解,才可能完美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因此,音乐教师要把美的节奏时时体现在课堂,让学生在潜默移化中受到熏陶。语言的节奏美还体现在教师的语速、强弱、高低变化上。因此,音乐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语言的速度、高低、强弱,以适应内容变化的需要,让课堂教学语言富有韵律美。

3语言要创设情景,富有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被描述的)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创设情景,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情绪开始学习,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如管弦乐曲“春节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曲的音乐,然后以富有情感的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身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和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门的场面,情景交融。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的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4语言要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的,不少句段内涵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明确、具体、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一个个印象清晰的概念。同时,教师的语言要有幽默感。一方面,幽默能增加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其逻辑思维,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得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的教学语言(特别是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借助。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心理,较快地进入教学意境。尤其是在音乐课堂里,趣味便显得万为重要。教师的趣味语言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热情高涨,在合作中增进了友谊,在想象中发展了思维,在实践中丰富了体验,在交流中拓展了知识。

如上所述,音乐速度有快、慢之分,音乐力度有强弱之别,音乐的表情有优美抒情与愤怒和悲伤。因为有了这些,音乐才富有魅力。我们的课堂语言也如此,因此,语言艺术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教学无不得力于教学语言的功力。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11

关键词:形容词 宾语 构式 支配 类推 经济原则

一、引言

范晓(1983)分析了形容词带宾语的五种情况:一是谓语描绘主语情态,如:苦着脸;二是表示致使意义,如:模糊了她的眼睛;三是表示比较,如:高着一头;四是形容词带“于”字,如:落后于群众;五是用于对称句里,如:好了疮疤忘了痛。[1]笔者主要讨论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带宾语表示致使义。

现代汉语中性质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表现为,一般可以受“不”和“很”修饰,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一般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为动词时能带宾语。如:稳定秩序(使秩序稳定)、简便手续(使手续简便),这些词有致使义,又叫“使动词”。

现代汉语里的“形容词+宾语”现象源于古汉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常被用作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正”本是形容词,意为“端正”。这里“正”字用作使动用法,后面带上宾语“其衣冠”,意思是“君子使他的衣服、帽子端正”。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固”原是形容词,意为“坚固的”。这里“固”后面带上宾语“国”,构成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国防牢固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二、构式理论

Goldberg对“构式”所下的定义是:“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2]

构式被认为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语素、词、短语、句子等都是构式的实例。从句法角度讲,语言中基本的句法结构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在该网络中语义结构以一种最普遍的方式与具体的形式相配对。因此,每个句法结构本身表示某种独立的意义,而不同的句法结构应有不同的句式意义。

那么,“形容词+宾语”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构式义?作为一种下位述宾结构,它与典型述宾结构的构式义是否相同?

三、形容词带宾语的构式义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宾语”构成述宾短语,其中述语是形容词兼动词,带宾语时使用的是动词,宾语一般都是受事宾语,整个述宾短语表示通过某种动作行为使受事宾语具有原形容词所指的性状。下列例句中的下划线标注的是形容词。

(3)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使岗位工作多样化。[3]

(4)志愿者团体提供诸如清洁海滩和公园的公益服务等。

(5)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

(6)它的任务在于配合学校培养青少年和儿童的优良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7)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开始就将越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团结人类的巨大力量。

(8)通过穿插协作学习,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习活动。

(9)由上而下、分期分批地对各级政治机关进行整顿,端正思想路线,纯洁干部队伍。

(10)为了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教育。

(11)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充实”的解释:① 丰富;充足(多指内容或人员物力的配备):库存~粑淖至鞒,内容~。②使充足;加强:选拔优秀干部~基层。例(3)中的“充实”使用的是第二个义项,意思是“使工作内容充实”。当形容词不带宾语时,表示的是静止的性质,对前面的主语NP来说,是描述其静止的性质,如“库存充实”;而当形容词带上宾语后,就被激活为动词,这时它对后面的宾语NP具有了支配性,使NP的性状发生变化,具有了原形容词所指的性状。试比较:

A B

(12)牙齿坚固――坚固牙齿

(13)法制健全――健全法制

(14)队伍整齐――整齐队伍

(15)组织严密――严密组织

(16)道路畅通――畅通道路

A组是主谓结构,其中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即话题,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即说明主语怎么样;B组是述宾结构,其中的述语原本都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动词,宾语都是受事宾语。A组是客观地描述什么东西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一种静态的描写;B组所要表达的则是通过某种动作、行为施加于受事宾语,使其性状发生变化,具有原形容词所指的性状,这里体现了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如例(12)B“坚固牙齿”,需要动作、行为主体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些积极健康的措施,从而获得坚固的牙齿。因此,这类“形容词+宾语”的述宾结构中,形容词被激活为动词,述语对宾语具有很强的支配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清洁”一词的解释是:形 没有尘土、油垢等。如“清洁的海滩和公园”,“清洁”修饰后面的NP“海滩和公园”,表示的是静态的性质。例(4)中的“清洁”带上了宾语,也就激活为动词,这时它对后面的宾语“海滩和公园”具有了支配性,使原来脏乱的海滩和公园变为了干净整洁的海滩和公园。

因此,不论是在主谓短语还是偏正短语中,形容词表示的是静态的性质,而在述宾短语中形容词被激活为动词,具有了一种支配的动态意义。“形容词+宾语”构成的述宾短语,其构式义是通过某种动作行为使受事宾语发生变化,具有原形容词所指的性状。这与原型述宾结构的构式义,即述语对宾语具有一定的支配性[4]是相吻合的。

四、述宾结构的强势类推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能作谓语,也就有能带宾语的潜在可能性。[5]“形容词+宾语”作为述宾结构的非典型成员,受到典型述宾结构的强势类推。

类推是以语言中一个或一类形式为模型,从中抽象出规律,并按这个规律构成新的形式的过程。从根本上说,类推是一种心理活动。类推能使语言形式划一,使语言形式从构造到功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之中。语法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语法总的来看是有规则、有条理的,但又常有例外。语法的发展有一些不平衡性,必然造成一些无序。某些语法意义,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句法格式或形态变化的模式表达。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的。比如保罗比例式,类推使“swell”的过去分词由“swollen”变为规则形式“swelled”。汉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变为“形容词+宾语”也属于类推现象。例如:

使政权巩固:巩固政权=使生活充实:充实生活=使肌肤美白:X

根据格式类推,解出X=美白肌肤。

当然,这个类推能否成功,还要社会来检验。由于述宾结构的强势类推,“形容词+宾语”这类结构的使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例如:

使要求满足――满足要求

使矛盾缓和――缓和矛盾

使信念坚定――坚定信念

使视野开阔――开阔视野

使重点突出――突出重点

使思想统一――统一思想

使群众便利――便利群众

使顾客方便――方便顾客

使敌人孤立――孤立敌人

使人员固定?――固定人员

使视线模糊――模糊视线

使组织完善――完善组织

使手续严格――严格手续

使精力分散?――分散精力

类推的作用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消除语法上的一些不规则现象,使语言整齐划一,走向新的有序。二是可以改进语言形式的语法功能,上述的形容词由使动用法变为兼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带宾语。

五、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服务于社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追求简约,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一般也追求简捷。这是当代语言发展的一个趋势。语言中的“简约”现象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

法国语言学家A.Martine在解释语言演变时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其要旨是经济原则必须以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为前提,同时人们有意无意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从这一原则出发能够对言语结构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做出合理解释。吕叔湘(1980)认为,语言实践中的经济原则指能用三个字表示的意思不用五个字,一句话能了事的时候不说两句。[6]

经济原则在汉语语法历时发展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一语法形式本身具有经济简洁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其得以存在的理由;另一方面是某一语法功能可以由很多语法形式表达,经济原则使得这些语法形式进行了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由此系统大大简化。而就某一具体语法现象来说,这两方面往往又相辅相成,共同支配着这一语法现象朝着经济简洁的方向发展。[7]

构式上属于述宾结构的各种句法结构在语义关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其中“动作+受事”是述宾结构的典型成员。“V动作+N”结构中没有其他的语法手段,只有语序标明述语对宾语的支配关系,其本身具有经济简洁的特点。石毓智(2001)也认为:语序没有添加任何额外的符号因而是最经济的语法手段。[8]

同时,比较形容词带宾语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发现,虽然两者表达相同的意思,但形容词带宾语更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去掉了一些多余额外的成分,仅仅靠语序就能清晰的表达。“V动作+N”语序基本上对应于现代汉族人的认知经验结构,即行为主体发出动作,该动作作用于某一客体,并使之发生变化,这种对认知经验结构的临摹可称为句法的象似性,由于“V动作+N”语序临摹于认知经验中客观事物相关联的顺序,因此,在现代汉族人的经验中这种语序理解起来是容易的省力的,也就是经济的。正因“V动作+N”语序易于接受,人们才会特别愿意使用这种语序,甚至在表达非动受关系语义时也愿意使用这种语序。[9]而正是由于“V动作+N”语序的强势类推,使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遭到了淘汰,“形容词+宾语”成为述宾结构的一员,这是语言自然选择的结果,语言系统大大简化了。

六、结语

表致使义的形容词由于受到典型述宾结构的强势类推,并且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被激活为动词,从而获得动词的动态义,形成“形容词+宾语”构式,表示通过某种动作行为使受事宾语发生变化,具有原形容词所指的性状。这类结构由于简洁方便,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也正是人类的这种“惰性”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述宾结构的构式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740026];盐城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1YCKW003]。)

注释:

[1][5]范晓:《关于形容词带宾语问题》,汉语学习,1983年,第5期。

[2]Adele E.Goldberg:《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文中语料除了个别注明出处,其余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小部分来自网络、报刊,不一一注明。

[4]关于述宾结构的构式义拙文《述宾结构的原型语义》作了详细研究。

[6]吕叔湘:《语文常谈》,三联书店,1980年版。

[7]徐正考:《语言的经济原则在汉语语法历时发展中的表现》,语文研究,2008年,第1期。

[8]石毓智:《语法的形式和理据》,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12

(一)教材内容表述过于空洞,过于专业,不适于法学专业以外的学生学习

现行的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与其说是法律基础,倒不如说是法律术语与法律条文的集合体。例如,在论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中国地方政权问题时,全部转述了《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相关条文,但却没有对至关重要的“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这两个概念进行阐明。有人可能争辩这两个概念过于专业,可是在教材中却列出了“抽象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相当专业且精简的阐述,笔者认为这一概念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法律基础这门课中提出来,这一专业的术语即便是在法学专业内部也是少有提及的一个概念,可是涉及选举权———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这两个基本概念却不着一丝笔墨。这本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权利教育的最有利机会,却被轻易放过。这一点也已经有文章指出,要“……力图改变过去压缩饼干式的内容体系框架,创建……以‘相关权利与义务’为重点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二)缺乏针对中国的法律现实问题的关注,无视学生头脑中已具备的但不系统的法学理论,也没有在教材中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虑给予应有关注

我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要内容为例,在这一问题的阐述上,基本是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展开的。然而,最为微妙,最难以讲清楚的莫过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因为非但是学生,社会大众在理解“党的领导”这一论述时,也会不自觉的将其和“依法治国”联系起来,得出一个令人并不愉快的结论。在这里本应当讲清楚“党”与“政府”的关系,但教材没有给予关注。学生最为困惑的是“服务大局”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彰显个人权利的时代,学生的困惑就在于:到底是要个人的公平正义,还是要以服务大局优先?现行的法律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理念,但却忽视学生大量接受并关注的是社会现实,这两者其实是有矛盾的,教材必须对这些类似的问题给予充分关注。

(三)缺乏恰当的批判立场

这实际上是我国分析法律问题时的一个通病,学生对中国当下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浅尝辄止的停留于“法治意识淡薄”、“陋习”、“亟需改进”、“人治残余”之类的负面评价上,不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或者对国外标榜的法治范例津津乐道,例如了解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仅作表面考查,没有完全掌握美国宪法的制度安排和该案的历史背景,就觉得这个制度新颖,中国也应该建立,这完全是用西方的法治标准来要求中国的法治实践,却忽视对西方法律的批判。

二、高校法律教育的转向

(一)将高校法学专业以外的法律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

中国的高等教育最初模仿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思想,强调以专业学习为主的教育,这明显的带着一种功利色彩。不可否认,在建国之初,百业待举之时,这种目的性极强的高等教育思想是非常合理的选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权威部门以及大批学者就已经强调单纯的专业教育并不是大学的唯一使命,呼吁大学更应当致力于培养一个知识体系全面的人才,在实践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跨学科的知识领域。而恰逢此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等主流概念的提出,加速了作为独立课程的“法律基础课”朝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过程。但遗憾的是,接纳“法律基础课”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没有真正的准备好,而是下意识的将原本是法学专业内容的知识体系浓缩后,变为“法律基础”,并没有认真的考虑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法律基础”教育。将法律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可以避免以功利性的思维来评判高校法律教育的成败的片面性。在功利性的评判标准的指引下,人们会追问“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会引申出“法律素质、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精神的培育还存在着相当薄弱的环节”这样一种论断。笔者认为这种论断过于武断,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很难用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法律素质是不是真的提高了。一个人依法而行,未必就是法律教育的结果使然;一个人任意妄为,也未必就是法律教育的缺失而致,“因为一个缺乏理性的法治观念的人,不仅不会认真地对待和遵守法律,还有可能以邪恶的方式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所以,马加爵案、付成励案、郭力维案、药家鑫案等等牵涉高校学生的重大案件,笔者认为,恐怕公众不能单纯的指责这是由于他们法律素质不高、学校的法律教育缺失造成的。否则,按照这样的逻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普法岂不是也不怎么成功?只要以“犯罪率趋势是走高”这一理由就可以否定已开展的普法活动?再者,现行的法律教育,实际上在向学生讲授一部浓缩的法律法规大全,很少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本专业结合起来,去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法学领域,学者们已将法学与文学、法学与经济学、法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研究,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反倒是法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把法律教育还停留在规则的记忆层面。这无论如何都不是开展法律教育的初衷。笔者并不是否定在高校开设法律教育课程的必要性,而是想强调,不能够赋予法律教育过多的功利性目标,而是应当把法律教育还原为一种通识教育,有利于我们更为科学的去展开法律教育。

(二)高校法律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要结合进行

“意识形态”是一个令人异常敏感的词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有很多人从潜意识里以贬义的角度来看待“意识形态”,更遑论“意识形态教育”了。然而,法律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通识教育也正是克服生硬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渠道之一。笔者坚定不移的支持国家在高校开展法律教育,因为这就是要强化法律意识形态乃至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形成一种观念上的共同确信,从而对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外在运行和内在运行起到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实际上的法治实践与法律意识形态之间又包含着冲突,实践中的众多问题会对法律意识形态的权威和合理进行抵消,诸如法律制定的不科学、法律执行过程产生的有失公正、传统观念和本土资源对法治运行的阻却等。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在高校开展法律教育的同时,应该把握法律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下的、中国的基本立场,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中国的法律问题,而不只是进行简单的法律概念与法律条文的解说。要力争使中国自有的法律意识形态取得主流的地位。笔者一贯认为,在政治和法治问题上,中国犯不起错误,特别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当下。

(三)高校法律教育的教材编排要调整,不能仅从纯粹的法律知识教育展开

如前所述,不能将法律教育等同于法学教育,一方面追求大而全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又要顾虑法律教育课程总学时的安排,如此一来,法律教育的教材无非就是一本浓缩的法学百科全书。我们在编写法律教育的教材时,要果断的舍弃一些专业性强的概念和理论,要尝试让学生用法律的方法去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焦点问题,比如在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平等权的角度讨论异地高考政策、户籍迁移政策,并且抓住此类机会阐述政府的公共政策。再比如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去阐述被无限拔高的道德争议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不反对仍然将法律教育整合在德育课中,德育课专业教师尽管会受专业知识背景的牵引,但是当学生遭遇到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冲突时,德育专业教师的引导也许比法学专业教师更为有效。西方刑事审判程序中的陪审团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陪审团的成员也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审判却要倚重这些非专业人士的判断。这当然很难,但必须要做,否则法律教育又会落入教条主义的俗套。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牢记规则,而是领会精神,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普通人对法律的诉求只不过是寻求一种大方向的指引,具体的细节与他无关,细节是由专业的法律人去掌握的,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不能刻意培养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才。笔者对高校法律教育教材编排的初步设想为四大部分:西方法治理论及其批判、中国的法治之路、宪法常识、三大诉讼法常识。首先对学生饶有兴趣的西方理论进行简要但全面的梳理,更要着重指出西方法治之所以为西方社会所接受的历史原因、经济原因以及文化背景,应当客观的指出西方法治理论背后的荆棘;其次要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的法治历程,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以及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中寻找理论依据来支撑,更应当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讲透、讲清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得与失,中国法治问题背后的中国思维,切忌简单武断的评判近代以来的中国法治实践,并指出完善中国法治需要完善的方面以及背后的阻力所在;第三,应该详细阐述中国的现行宪法,但是不应该局限于宪法条款本身,其中应当补充政治学常识、政党制度、各种组织法、选举法的知识,并且要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社会热点事件交由学生讨论;第四,应当详细的介绍三大诉讼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每一类型诉讼的基本程序有完整的了解。

(四)调整法律教育的教学计划

目前,高校的法律教育主要还是依赖以思想政治课为主导的课程,并且是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问题在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模式下,“法律基础”部分所占的学时总量是否足以满足法律教育的要求?要着重指出的是,笔者并不认为解决了这部分的学时总量就可以把法律教育的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必须首先要实事求是的综合考虑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计划、学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师资力量的充实与否等方面的因素。笔者的设想是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列入选修课,并适当提高本门课程的学分,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