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中的决策

管理学中的决策

时间:2023-10-13 16:13:44

管理学中的决策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1

企业管理中牵涉的决策问题较多。例如,财务决策、销售决策、组织决策、人事决策等等。管理经济学关系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决策。管理经济学是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虽然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由于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被广大管理者所接受,对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二、生命周期管理

生命周期管理源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包括定义、技术以及规程的较为灵活的综合性结构,生命周期管理属于产品的管理系统,目标是把一个组织的产品以及产品结合的所有生命周期以及价值链所引发的环境负荷及社会经济影响的最低化。同时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投放周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基业长青。

三、战略管理(宏观经济)

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就要求高级管理层具备相关的能力及素养。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将国计民生作为目标,透过不同的政策、制度、法律,对市场经济运转的总量与结构进行协调,把控活动的综合。而外延包含了所有国民经济、地区经济、城市经济、部门经济、县区经济、乡镇经济的结合。管理者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把握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

四、管理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决策之间的关联

管理经济学指的是对企业在一定宏观及微观环境下的研究可以发现,面临如环境束缚等问题应当怎样把有限的资源更加良好的进行运用,来实现既定企业目标。身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界点,管理经济学主要包含了企业决策的经济环境、研究决策最优化的问题。[1]可是,面对企业决策人员来讲,大型繁琐的理论系统可能并非具有实用价值,可通过理论里抽象的一些原则或方法,就能够让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里快速掌握重要的事件。只有将原则和方法进行渗透,才可以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而且把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及习惯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运营决策的考量当中,才可以完全感受到管理经济学。

五、投入产出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所有物质资料的生产,都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劳动对象、劳动方法、劳动力融入生产过程当中,令其结合,从而就会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物质产品。所有部门的产品通过用途能够分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所有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这样的关联还可以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方面的联系进行分析。因此,也被称之为技术经济性关联。

六、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生产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首先,真正感受需求规律,有效运用企业产品统治市场。可是,企业只是依照以上方法来降低产品的固定成本和简单掌握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不充分的,应当对变动成本进行把控,令其产品单位的平均成本具有竞争力,如此就能够缓解价格弹性及收益之间的关联,并将其使用在需求规律中为企业提供应有的服务。

其次,透过管理经济学里的科学成本分析,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来提高生产的规模,加快生产处在规模报酬攀升的阶段,以此来构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将低成本和推销方法有效结合。

最后,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进行理性的判断。在系统方面,欠缺对企业经营的指导,进而令企业构成特有的经济学理性思维的意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以此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指导。

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计划决策的经济力,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主要理论在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方面为决策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七、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框架

(1)管理经济学的重新界定体现出应用管理经济学的技术、理论以及方法。企业必定是市场经济里具备独立且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是具备清晰产权的现代企业,政府行政干预应当压缩到最低限度,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要非常完善。

(2)面对我国企业急需处理的规模不够经济、经营不是集约化的现实问题,将规模经济、集约经济的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实际应用的方法,来处理我国企业的两大问题。

(3)汲取了系统管理学特有的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华,并提出系统权变决策的理论,进而以境遇权变决策来取代传统管理经济学。

(4)为了提升处理不同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不断涉及设备投资方案的决策、设备更新方案的决策、生产和库存决策的方法、定价决策、人力资源配置、广告决策等范畴。

八、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深刻感受需求规律,有效运用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空间,快速掌控市场。对于普通商品的需求规律而言,一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降低,需求量提高。价格提高,需求量降低。可是,身为企业只是掌握普通商品需求规律是不充分的,应当对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收益的关系给予理解,并将其运用在企业的战略服务当中。

(2)科学的成本分析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和销售,构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产品研发过程中,一旦可以有效运用标准技术来降低成本,对集中力量提高产品特色的整体设计十分有利,保证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删减多余劳动力,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够较为明显的提升企业效益。转变劳动组建方式,有效运用设备、人才以及生产环境。

企业有效运用规模优势,不但降低供货商的进货成本,还会由于规模的构成降低自身的生产产品部件的成本,令其生产的产品性能持续攀升,价格却明显降低,提高了竞争力,进而积极扩大生产,把长期平均成本掌握在U形的前半部分,令规模经济的整体效应能够达到最优。[2]

(3)企业领导应当有效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进行理性判断。企业在决策之前应当对市场进行透彻的分析。对市场的需求量、产品的价格弹性进行分析,来判断产品的定价。企业的领导应当透过价格策略来转变企业的境况,一定要了解产品的价格弹性,如果弹性不足就应当涨价,弹性充足就应当减价,不然,就是自取灭亡。价格弹性的预测成了制定营销计划的重中之重。企业的营销部门应当透过价格促销、交易折扣、兑奖券等不同形式,让收益达到最大化,一定要了解不同顾客群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弹性。[3]掌握不同商品给企业战略策略带来的作用。并且企业应当通过成本原理,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建立清晰的认识。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决策能力 能力 培养 教学质量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2-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财务的认识更加全面,其不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利用之上,而是将更多地财务辐射内容予以考量,从而让财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让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其未来走上社会之后所必须剧本的能力之一,更是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能要求之一。也正是因为此,如何提升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就应当成为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做好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2 大学生财务管理及财务决策能力基本状况

由于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学生,其生活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家长的供给方法来保障,只有少数学生能通过适当的兼职来解决生活费,由于大部分学生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在消费观念和投资消费上,呈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计划性的消费理念,消费盲从性也比较多,这就让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难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对于金钱的浪费浑然不知,而且让学生的理财意识趋于淡化,让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无从提高。生活中的理财能力偏差对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之后的财务决策能力造成影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财务没有管理意识,在剩余的20%学生中,也只有5%学生对于自己的财务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近75%的学生从未考虑过对自己的财务进行规划和管理。因为大学生对于财务管理意识的缺乏,让其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意识更加缺失,财务的流出成为“随意而为”的“决策”,其决策能力更是可见一斑。

3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财务决策教学现状

3.1 以理论教学为主

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加上课程设置中的偏重性,让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学生理论课程的开展。虽然学生可以从财务管理中学习到诸如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等理论,但是对于其应用则较为抽象,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来进行记忆的,这对于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推动学生决策能力的养成来说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3.2 实践教学难以触及财务决策

高校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更是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财务管理教学来说,短暂的实践或者实习并不能让学生进入到财务决策能力的角色,其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基层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实习工作, 以及实践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工作的体验,在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大,甚至可能会淡化学生财务决策意识。

3.3 生活o助不够

谈及财务决策,人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在单位中的作用。殊不知,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各种事项同样需要我们进行财务决策,对于家庭而言,甚至一台电视机的支出,一台笔记本的购买都涉及到财务决策。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琐事,都被学生们所忽略,没有从中养成更好的财务决策能力,对于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在此方面,教师的引导性也出现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感知,依然让学生的目标“当存高远”,造成给予学生的辅助有所缺失。

4 财务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路径

财务管理并不是简单的财务知识学习,其更加偏重于管理层面,更加需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和水平,为学生进入岗位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进入高层发展提供条件,为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应用夯实基础。

4.1 树立财务新观念,培养财务决策的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和财务管理新观念,教师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讲座,讲解应从概念开始,运用实例教学的方式来阐明知识的重点和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体现财务观念的理念植入,急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财务决策所需要注重的方面,也需要提升学生决策存在的风险,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问题的全面分析,做好财务决策的灵活性转变。在进行观念植入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和投资设计,坚持以金融市场为背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投资,同时以观察商品市场供求关系为准则,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尽可能地降低财务决策风险,提升决策准确率。强化理论学习是学生财务决策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的知识领域广泛,让学生的应用技能纯熟,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的财务决策意识逐渐萌生。

4.2 运用启发式教学,从生活中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更加重要的则是生活的感悟,生活的感知,通过生活来提升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首先,教师要具有生活意识,认识到生活对于学生财务决策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财务决策。其次,教师要注重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将眼光放到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挖掘细节,从细节中窥探财务决策机会,从机会中把握决策时机。第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相应的决策。只有让生活成为“老师”,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真知,

才能够让学生的知识不断得以丰富和提升。第四,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情景,通过情景教学的开展让学生的决策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决策能力的应用创建极具真实感的环境,既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得以渲染,也让学生的财务决策兴趣得到激发。

4.3 构建实训基地,培养财务决策能力的综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点是分散开来的,但知识的运用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点紧密的结合,整合知识点,整理知识结构,夯实学生财务决策基础,培养学生整理横向知识结构和纵向延伸的知识结构,巩固知识体系。教师还要做好实训基地的培养,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拥有“用武之地”,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施展。此实训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是企业,也就是开展校企联合,让企业为学生决策能力的施展提供机会和场所,也让企业在此过程中中不断挖掘人才,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渠道。如果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则需要注重在校企之间达成协议,切实提供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财务决策的岗位,而不只是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岗位。另一方面,院校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实训基地的创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让学生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当事人,也让学生成为财务决策的当事人,既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财务管理教学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平台,需要教师予以好好利用。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对课程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对教学形式予以多样化,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为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实践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让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实践中得到提升,真正让学生掌握财务决策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李献刚.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决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3:183-185.

[2] 陈东.对企业决策型财务管理构建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9-240.

[3] 宋慧晶,王同孝,孟凡斌,李双双.高校财务管理决策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6:55-57.

[4] 何存花,姚晓民.基于决策矩阵的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21:179-181.

[5] 卜珊.财务决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10:42+44.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建设工作提出了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

通过对五个班200多名学生的调查了解,我就现阶段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建设中现存的问题,以及今后管理中的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学习效用认识不清,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教育困难。经调查有11%学生认为学习没用,21%不知道学习有用,两项加起来有33%学生对学习作用认识错误或者不正确。在对语、数等理论课是否有用的调查中发现,40%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9%的学生认为根本没用,这是他们失去学习动力,产生难管现象的原因之一。另外,被调查学生中愿今后进人企业,工作专业对口的占18%,愿参加其他轻松工作的占62%,其余12%对进单位工作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来混个毕业证,还有8%纯粹是在给父母读书。由于学生的不情愿,加上对学习要求不高、动力不够,必然导致厌学,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二)学习基础差,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教育困难。调查发现,生源中29%在初、高中为下等生,67%为中下等生;6%初中只念了两年半,基于这样的学习基础,采取统一标准管理学习,肯定造成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最终导致不学,而无事生非,增加了管理难度。WWw.133229.cOm

(三)课程开设不适当,教育方法陈旧,导致厌学难管。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同学向老师反映说:我们正因为基础课差才到中职学校来学专业课的,对语、数等理论基础学科根本没兴趣,这和调查情况相符合。调查中发现有87%学生喜欢学专业课,只有13%愿意学语、数等理论课,所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基础较差,厌学文化课的学生来讲,无疑理论课便是“致命”打击。从而增加了教育教学管理难度。

(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不过问导致管理困难加大。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愿意让孩子到职高读书,认为一到职高就没有了发展前途,也就失去信心,失去了希望,所以造成家长们很少过问、关心子女,加上有些家庭内部原因,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脱离了家长的问经、管教,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形成难以管理的局面。

(五)学生对学习期望值不高是导致教学困难的原因。在调查中有很多学生认为对学习成绩优秀者表扬不表扬无所谓,也有人认为学习成绩差不多就行,无需太好,明显看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清,无成就感,缺乏上进心,这样使得班上学习气氛受到严重影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不复存在。从而,捣乱违纪就占了上风,造成教育困难。

二、有效的管理对策探讨

(一)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学生认为学习好坏用处不大,只要学点技术能挣钱就行了,因此不努力去学习,也容易导致其它不良行为发生,其实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智力水平之上的,目前一些学生不愿学语、数等文化基础课,实在是缺乏远见,对自己未来不负责任。因此要有效地解决问题,就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重视文化学习是对学生未来着想的必要工作,也是让学生主动配合,从而解决教学矛盾的上策。

(二)要逐渐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中职学生素质总体较差,多多少少存在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一下子能改掉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勤观察、勤谈话、勤检查和勤管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激化。另外,适时对一些小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分析挖掘根源,使学生真正明白错误要害,也是改变不良习惯的较好方式。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素质教育;问题及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第一时间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才能更加轻松、快乐。在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影响着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管理者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管理思想、模式方面

小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始,很多教师因为小学教学任务相对比较轻松就觉得小学教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导致很多管理者也不重视小学教学的管理,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要提高小学阶段的整体教学水平,就要跟上时代进步和课程改革的步伐,启用新的管理机制,让教师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小学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发展。首先,在教学的时候,管理者要要求教师制订严格的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其次,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这方面管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要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让教师接触更多、更好地教学模式,跟上教育进步的步伐,将学到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2)组织教师和管理者进行听课,使教师在互相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点,发现其他教师的优点,然后互相指出缺点,互相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

我国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非常重视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社会越来越需要有能力的人才,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的应用和人才各方面的能力更加重要,如果一个是学识渊博但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另一个是学习平平但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相信社会一定会选择第二个人,因此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将学生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都重视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或是书法大赛,让学生在学校竞争中树立竞争意识和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晨练,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提升了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学校创设奥数社或是科技社,让学生在这些社团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等能力,在这些社团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学习,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还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学校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还要重视道德和能力的教学,这样将来学生走到社会上才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管理的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补救,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诗颖.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3).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5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对策

一、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指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中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才有可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实践教学能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而且中职学生的学情是理论知识薄弱,思维逻辑能力相对会薄弱。实践教学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中职的学生。另外,旅游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成功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将有助于中职学生就业并在进入企业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教学没有被重视。课程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滞后市场,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在专业设置方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目前的实践教学多是以饭店的客房服务、前厅服务和旅行社、景点导游服务等旅游服务实习为主,且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互相兼顾、综合锻炼。这些课程也基本是以理论课为主,从理论课程中抽出部分课时上实践课。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所以,实践教学往往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规范的要求。因此在很多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充分掌握实际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就业率低。

(2)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功能。实践教学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的条件,另一种是校外条件。校内条件主要是指满足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训场所的建立。比如客房实训室、前厅模拟实验室、吧台建设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校企合作。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和旅游企业合作让旅游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比如顶岗实习等。

校内的实践教学条件普标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成熟的实训条件。有一些中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且因经费不足而不投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实训室;有些学校认识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受到资金限制,实验室设备陈旧简陋,更新速度慢,没有办法支撑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因为客观的实训场所的限制导致在旅游管理课程方面的安排只能安排理论教学,学生在校内很难有实践机会和锻炼时间。

校企合作并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且实践环节并不是经过专门的实践教学设计的。而且,由于学校和企业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团体,企业从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劳动力,并不会去花时间精力成本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服务层面作为企业劳动力的补充,并不能系统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工作方面的艰辛、不规范等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旅游行业产生错误的观点,甚至对于本职业的抵触。最后这些情况会导致旅游人才流失。

(3)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是中职旅游教育的根本保证,在中专中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是个弱小专业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而且,很多旅游管理的教师是 “半路出家”的多,新出校门的多,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的是纸上谈兵,能说不能做,无法胜任学生专业实习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如果从企业聘请专门的从业人员来支持实践教学,问题也是存在的。这些企业操作能手中虽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总体上理论素养偏低,对专业服务与管理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做不能说,普遍缺少进行规范的专业实习教学指导的带教能力。实践教学要求老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三、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对策

(1)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密切关注旅游行业发展以及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根据旅游行业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并设计培养计划,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要系统、规范、合理并有明确的实践规划。

中职旅游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教学为基础,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市场为发展导向为原则,改变以往从学科体系出发的传统。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毕业生的跟踪分析,也可以邀请旅旅游企业给学校课程设置提建议,然后校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实践性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校内完善的旅游实训基地是中职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之后,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训练,通过实训室开展模拟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理论练习实际。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确保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距离对接。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6

资本成本理念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是指公司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从债权人和投资者那里获得各类资本的综合成本,包括资本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资本发行成本是指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等支付的发行手续费、承销费、印刷费、资产评估费、公证费、公告费等,资本使用成本是指使用资本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银行贷款利息等,资本筹集(发行)成本通常是在筹资时一次性发生,作为筹资额的减项予以扣除。因而从财务管理意义上通常所说的资本成本亦即资本的使用成本。 由于债务成本利率水平和还本付息明确,我国 企业 能感受到债务成本的存在,但感受不到权益成本的压力。普遍把公开发行股票视为一种无需还本付息的廉价筹资方式。同时,资本成本,特别是权益成本估算模型的 应用 还存在大量的技术困难。例如,缺乏作为无风险基准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投资分散,组合程度低。近年来,有些证券公司 计算 了β值(即单个股票超额报酬率对市场组合超额报酬率的敏感程度),但未形成共识和受到广泛接受,经验判断仍然非常重要。 既然 现代 公司财务管理中强调资本成本的重要性,而在现实中又难以估算,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如何对待和应用资本成本?笔者认为: 一、在经营理念上,企业需要了解资本成本的意义,但主要应致力于正确地进行投资、经营和田资决策,不必过分关注资本成本的具体数值。建立和推广资本成本理念的目的,并不在于精确计算实际上不能准确估算的资本成本数值,而在于促进企业树立为股东创造市场价值而不是帐面价值的经营理念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应该由资本市场来完成。在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未形成资本成本估算 方法 和数值共识时,企业不必过分关注本企业资本成本具体数值,特别是以技术创新为经营 哲学 的成长型公司,因为快速成长企业的预期收益率往往大大超过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并不是其主要考虑因素。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例如:1998年微软公司资本收益率为52.9%,资本成本率只有14.2%,英特尔公司资本收益率为42.7%,资本成本率为15.L%,因此成长型公司应致力于形成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驱动因素,诸如技术创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等,股票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会通过套利交易原理在股价上反映出来。 资本成本理念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是指公司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从债权人和投资者那里获得各类资本的综合成本,包括资本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资本发行成本是指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等支付的发行手续费、承销费、印刷费、资产评估费、公证费、公告费等,资本使用成本是指使用资本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银行贷款利息等,资本筹集(发行)成本通常是在筹资时一次性发生,作为筹资额的减项予以扣除。因而从财务管理意义上通常所说的资本成本亦即资本的使用成本。 由于债务成本利率水平和还本付息明确,我国 企业 能感受到债务成本的存在,但感受不到权益成本的压力。普遍把公开发行股票视为一种无需还本付息的廉价筹资方式。同时,资本成本,特别是权益成本估算模型的 应用 还存在大量的技术困难。例如,缺乏作为无风险基准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投资分散,组合程度低。近年来,有些证券公司 计算 了β值(即单个股票超额报酬率对市场组合超额报酬率的敏感程度),但未形成共识和受到广泛接受,经验判断仍然非常重要。 既然 现代 公司财务管理中强调资本成本的重要性,而在现实中又难以估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7

关键词:会计档案;科学管理;财会部门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照统一规律保存起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还包括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会计数据磁盘、磁带、光盘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利用价值,《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做出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 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 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 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

3.3 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 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4]时立真.试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3):112-113.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8

教职工学校管理决策情境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学校法人地位,依法享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用财权和奖惩权,由此,学校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者。广大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通过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依法参与管理决策。在实践中,由于管理者、决策参与机制以及教职工自身的问题等导致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效果千差万别。

一、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意义和必要性

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1]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决策是学校决策民主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它不仅体现了学校民主决策的形式,也决定了学校决策民主化的程度和决策的质量。[2]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不仅能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其本身也是法律赋予教职员工的基本权利,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方面。

1.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能集思广益,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而且也能提高学校日常管理的效率,保证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而通过管理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弥补校长负责制的缺点,合理分担教育管理风险

民主参与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会增加学校管理成本,也增加了教育事业的风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科学的学校教育管理风险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一种“风险分担”的方式,即与学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人员参与到学校管理的风险分担中来,从而分散管理风险,增强学校管理的稳定性[3]。

3.增强多元教育责任主体意识

学校管理的主体应包括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相关政府行政部门,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就必须让学校管理的各个主体增强各自的责任意识。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学校责任主体形式上多元与实质上单―相矛盾的情况。[3]在长期形成的集权制度文化影响下,责任主体被单一化了。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有利于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提高其责任能力,强化其责任行为,从而使学校拥有良好的内、外环境,高效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4.提高教职工工作满意度,构建和谐校内关系

教职工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管理本身也是其自我价值的体现。参与管理决策为“自下而上”的信息流通提供了必要的渠道,有助于消除干群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同时,教师参与制定决策也能消除其对某些新决策的抵触心理,提高对对决策的认同感,使决策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既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也有利于保证学校管理环境的和谐[3]。

二、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问题

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职工参与管理决策却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制不健全

教职工主要通过学校党团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如:党组织、校务委员会、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但不少学校,尤其是在中小学,这些组织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有些甚至有名无实。

2.教职工参与管理决策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决策的意识淡薄

在长期的集权制文化影响下,“官本位”意识影响了不少教职工,这导致不少教职工认为学校管理决策是领导的事情。

3.教职工参与的管理决策重要性不强

有些学校管理者为了体现其管理的民主性,往往让教职工参与一些无关紧要的学校管理决策,以此来满足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却不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独断专行。

4.学校管理者对于教职工参与管理决策的情境认识不深

阿露托和比拉科就参与程度与教职员工的满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把教职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分为三种不同状态:贫乏(参与得太少)、饱和(参与得太多)和均衡(参与得不多不少)。测试结果表明,参与程度处于均衡状态的教职员工正好是感觉最满意的一组,而认为自己处于贫乏状态或饱和状态的教职员工相对来说则不太满意。因此,学校管理者首要的是给教职员工提供恰当的参与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4]。

三、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情境分析

学校管理决策情境指在进行学校管理决策时所面临的情境,包括学校管理者的情况、教职工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学校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这三个要素决定了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其中教职工所具备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学校管理者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这一问题上,应该明晰学校教职工就当前学校管理决策而言,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面临的情境是否需要教职工参与决策?如需教职工参与决策,应积极鼓励还是允许但是限制呢?

一般来说,影响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是否在教职工的“接受范围”之内、教职工是否具备当前决策必需的知识技能、是否和当前决策的结果有利益关系。

所谓教职工的“接受范围”指的是,在学校管理决策中,有时候教职员工会毫无异议地接受管理者的决策,根本不会怀疑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西蒙认为,“在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里都有一个可接受范围,在这个范围里,教职员工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命令,而不会质疑命令的合理性”。[5]这一因素和其他两个因素一起构成了影响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以下五种情境。

情境I:在教职工的“接受范围”之内,无论教职工是否具备参与当前决策必需的知识技能,是否和当前决策有利益关系,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在这一情况下,教职工根本不会怀疑并且能完全接受学校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从降低管理成本出发,可以考虑没有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

情境II:在教职工“接受范围”之外,教职工具备当前决策必需的知识技能,也和当前决策的结果有利益关系。在此情境下,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因为教师具备了相当的决策能力;当前的决策结果也涉及到教职工自身利益,这使得他们关心决策的结果,保证了他们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从而使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共同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在此情境下,不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所引发的不满也是最强烈的。

情境III:在教职工“接受范围”之外,教职工具备当前决策必需的知识技能,但和当前决策没有利益关系。在此情境下,教职工参与决策可以,只是应该受到限制,因为他们有决策能力,但是因为他们和决策结果没有利益上的相关,所以积极性是有限的,无法保证他们能严肃对待学校管理决策,可能最终影响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此情境下,教职工无法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也会引发一定的不满。

情境IV:在教职工“接受范围”之外,教职工不具备当前决策必需的知识技能,但和当前决策有利益关系,在此情境下,教职工参与决策可以,但是应该受到限制,因为教职工缺乏当前决策情境要求的决策能力,但当前的决策与教职工自身利益有关系。由于缺乏和决策相关的技能,他们给决策本身带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无法保证他们能科学地对待学校管理决策,这将最终影响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此情境下,教职工无法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也会引发一定的不满。

情境V:在教职工“接受范围”之外,教职工不具备当前决策必需的知识技能,也和当前决策没有利益关系,在此情境下,应该避免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因为教职工不具备目前决策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做到理性决策。当前的决策与教职工自身利益也无关,这使得他们不能科学地对待学校管理决策,最终影响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此情境下,教职工无法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也会引发一定的不满,应通过解释让他们了解决策过程,尊重他们的知情权。

四、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

影响学校管理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因素有很多,就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和情境关系而言,学校管理者在决定是否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多大程度上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之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形成正确的观念

民主管理是前提,但是必须对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情境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只会走入误区,要么是违背了民主管理的原则,要么是在所谓的“民主”管理引导之下导致学校管理决策的低效和无效。

2.对决策情境做出正确的评估

即明晰以上五种情境,看目前的情境属于哪一种,然后根据这一判断结果来决定如何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当然,决策者要对决策情境作出正确的评估,必须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以及自身积累的判断能力来进行。

3.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决策制度

以国家制度为依据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民主管理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决策制度包括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程序制度等上位制度;学校现有的教代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都是民主管理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6]目前的问题是,需要对民主管理决策制度内容进行细化,包括组织的构成、代表产生的方式、权力的配置、工作程序等方面,并且增强其可操性。

4.健全学校民主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专门机构体系。目前学校需要建立的民主组织机构包括民主决策机构、民主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为实施民主管理提供组织保障。[6]对学校已有的民主管理机构要明确其性质和职能,合理配置人员,在民主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上要充分考虑人员的代表性和比例,使广大师生员工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5.提高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管理者应注意对教职工的教育引导,学校管理者应通过宣传教育,让教职工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涉及教职工自身利益的问题,应让教职工充分了解,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学校管理者一道作出最为科学理性的管理决策。

――――――――

参考文献

[1] 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雄,熊辉.刍议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决策.教学月刊,2008(16).

[3] 王亮,田汉族.中小学民主管理:价值、困境与反思[J].家教世界,2013(2).

[4] 王菊.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学园,2009(3).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9

关键词 教育管理 决策 科学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nomy of all kind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The school has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decision making result to the decision maker.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cision makers in the concept, the consciousness, the way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resulting in the final result of education is also different. To this end, respect for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o tak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s, is the premise of all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to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decision; scientific; inquiry

0 前言

教育管理决策是否正确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根据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采用集体协商方式建立民主和谐决策环境,并严格按照决策程序,不断丰富决策主题内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决策,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教育标准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我国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关于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精神实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不管是管理育人还是教学育人,都应该把培育人才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任何缺乏教育意义的管理方式都无法纳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管理决策对教育管理活动方式、行为起着规范监督作用,决定了在制定任何决策时都应该把培养人才作为主要的核心价值。①②

教育管理主要是指为了顺利实现教育中的管理目标,通过利用各种教育系统资源,并对组织内外部关系的协调的活动。而教育管理决策主要是指管理者为了顺利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利用各种信息以及技术资源,对管理活动方式进行确定的一种活动。在每一个教育管理环节当中都会渗透着教育管理决策,这些管理决策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从微观角度分析,所谓的教育管理决策就是对学校对各种事物、班级对各种日常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确定,一般包括有日常教学计划制定、班级活动安排以及具体人事安排等等。从宏观角度分析,所谓的教育管理决策主要是指国家对整个教育方式以及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一般包括有制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等。③④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教育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最终教育管理决策不但会影响到决策主客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还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大范围内的利益分配问题息息相关。为此,教育管理决策的关系到教育管理活动最终的成败,是教育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保证。

2 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路径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教育管理决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小范围讲,教育决策不但会影响到管理工作效率、教育活动的成败。从大范围讲,教育决策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没有决策就没有管理,没有高质量的决策就没有高质量的管理。所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决策对于推动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路径来考虑。

2.1 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管理决策的核心是完全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更是评价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给教育活动提出了更为严格要求以及考验。⑤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要求教育管理决策者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并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只有学生发展之路健康稳定,才能真正发挥出了教育决策的真正价值,教育管理的意义才得以实现。

2.2 促使教育决策从单一主体向多远主体转变,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过去,管理决策主要是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各级各类学校行政组织和领导来进行主导。这种带有行政色彩的决策方式容易给决策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偏差。教育管理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前提保证,涉及到各个受教育的群体,若想真正体现教育管理决策产生的教育效力,就不能只有教育行政和学校构成来主导教育管理决策,而是应该把教育行政以及学校作为主要核心,促使社会各种受益的主体以及师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确保结构的多元化。⑥⑦

多元的教育管理决策主体,不应只由行政组织决策者参与,还应该促使更多相关受益人士参与到其中。例如:各种广大师生、各种专家学者以及官方或者非广泛的与教育相关咨询机构。重视各个群体参与的重要性,对决策权进行合理配置并分散决策权,不断丰富决策主题内涵,确保进行决策的少数人能够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

2.3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对决策问题本质进行准确把握

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是教育管理决策本质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独立性与特殊性是其显著的特点,与社会各种活动息息相关,但与一般活动又存在一定区别。对于任何教育活动来说,都必须要遵守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是教育活动本质属性,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引导者一切教育活动的发展。教育管理者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实践者,若教育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个人价值取向与教育发展规律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作为其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教育决策者必须要尊重教育内在发展规律,从规律出发做出最后的决策。⑧此外,教育决策者还需要对各种制约教育活动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对决策问题本质进行准确把握,积极协调好各个因素,确保最终的决策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符合实际需求,具备科学合理性。

2.4 灵活选择决策方式并严格遵守决策各项程序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决策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灵活选择决策方式,并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才能符合决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包含的环节主要有发现问题、制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等几个方面。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科学决策理论以及管理理论上,并利用现代科技方式建立起来的,它们之间具有科学性且紧密相连,只有严格遵守才能确保决策公平、公正,才能促使教育活动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众多复杂的社会活动中,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如果只使用单一的决策方法显然不符合现今社会的纷繁复杂的发展需求。所以,当决策者在在处理决策问题的时候,需要灵活选择决策方式并严格遵守决策各项程序,运用定性以及定量手段,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后再做出最后决策。

2.5 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收集信息

所谓的决策过程也就是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处理的过程。信息可为决策提供依据,是决策的前提保证。信息的完整以及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为此,决策者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正确途径,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决策问题进行积极了解,分析各个对象的利益诉求,为决策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依据支持。同时,从问题根源出发,制定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选择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决策,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最终的教育管理决策具备科学性、准确性。

传统信息收集方式速度慢,且较为费力,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完全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普及,信息收集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微信、微博、QQ等平台为信息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收集的速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信息真实性也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民众参与决策的途径。由此一来,可以收到来自广大师生、社会学者、专家以及教育咨询机构提出的各种意见,确保了决策者与决策对象之间能够平等对话,保证了信息决策的完整以及科学性。

2.6 采用集体协商方式建立民主、开放决策环境

教育活动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之中。为此,教育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做出改变。当前教育管理环境,变化多端,在决策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导致最终的决策环境也变得更加模糊。同时,在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发展背景之下,教育管理决策已经涉及到社会上更多更广泛的关系当中,而已不是单纯的决策者和被决策者二者之间利益关系这么简单。在这种及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进行决策显得愈发困难。为此,只有积极采用集体协商方式建立民主、开放决策环境,向各方征集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不断完善,才能确保决策者之间的利益达到平衡,才能确保最终的方案最优。

所谓民主、开放的决策环境就是鼓励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整个决策过程,让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联系始终保持在密切状态,促使民众可以从各种有效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自主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而集体协商的方式是公平、公正的,它正好符合了这种民主、开放决策环境的根本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地位平等以及身份对等的情况之下,充分尊重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确保最终的决策结果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可知,教育决策管理贯穿于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为此,必须要正确把握教育决策科学化的精神实质,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途径,确保最终的决策结果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总的利益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4.23(5):667-669.

② 黄忠敬.教育决策科学性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3(2):221-224.

③ 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目标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6(3):990-993.

④ 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功能模型[J].教育研究,2014.17(3):555-557.

⑤ 刘雄,熊丽娟.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8(15):551-553.

⑥ 徐文.试论学校教务处管理决策的特点和策略[J].西安社会科学,2014.20(5):226-228.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10

目前在军队的后勤领域还尚未建成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后勤管理决策机制,从而造成在军队后勤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漏洞,这些问题和漏洞也亟待解决。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某些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部门的领导可能会没有认清方向,被市场经济中糖衣炮弹蒙蔽了眼睛而造成的错误决策,致使军队的后勤管理活动造成损失。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军队的后勤管理决策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某些后勤管理问题单纯的靠部门领导个人决策,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严格的监控制度和进行决策风险评估的判断过程。例如,有的单位后勤机关将后勤管理的决策权管控过严,使单位的各项决策权都集中在领导手里,对待单位的各项事情都一一过问、亲自决定,代替了某些下级单位行使决策权,这种全凭领导个人意愿做出的决策,严重忽视了民主监督对于后勤管理决策的重要性。还有在军队后勤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只是片面地重视做出决策之前相关环节的监督,而忽视了决策者做出决策之后的跟踪管理和监督。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大的地方,有些部队后勤业务部门的领导也会经常更替,有些新上任的领导可能会对前任领导作出的决策不了解甚至是不认可而对前任领导的决策不关心、不加以监督实施,这就使决策没有得到有效管控,从而会造成决策风险性问题的出现。这些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都严重暴露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机制的不健全,给军队提升后勤保障力和战斗力造成了严重的阻挠。后勤管理决策者自身能力差,导致决策的盲目性时代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知识和能力对于当前的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后勤管理决策者作为军队后勤业务部门的最高领导,他的自身能力素质对后勤部门的发展和建设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军队的部分后勤管理决策者自身还存在着一些能力素质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部分军队后勤部门领导者知识水平有限。当前,在军队后勤领域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决策者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客观影响使他们之中一部分人没有机会接受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有限的知识水平难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对于决策的管理也未能有科学有效的方法。二是部分军队后勤部门领导者业务水平较低。自军委于2008年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以来,军队的后勤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后勤理论不断创新、后勤装备不断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但是还有部分后勤领域的领导干部自身能力素质较低,不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的后勤装备以及不能完全掌握后勤信息系统,业务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在管理后勤事务或者在制定决策时往往是凭借以往的传统经验,而忽视了科技和创新的后勤理论对后勤管理决策的影响。三是决策者自身情感思想的介入。情感是每个人都有的,而每个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所以决策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具有差异性,不同的领导对同一个问题的决策往往有不同的态度,而决策者的态度也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领导者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能促进科学决策的形成。而躁动的情绪,消极的态度则会妨碍决策的形成。所以决策者的自身情感思想也会对决策产生很大影响。

后勤管理决策的制定未能发扬民主,导致决策的武断性决策者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民为本。管子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但是,在当前部队的一些后勤部门中,有一些同志认为决策只是领导的事,与群众无关,而又有一些后勤部门的领导者认为后勤管理的决策都是自己的份内事,一切应该由自己说了算。殊不知这样做严重脱离了群众,这正是决策失误、造成决策风险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今人们的知识水平日益提高,部队战士的学历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也不在少数。所以领导在制定决策时多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也会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在军队的后勤管理决策中,决策部门的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扬民主,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只是单纯由党委领导作出决定、制定决策;甚至个别领导和后勤业务部门在制定决策时不遵循客观规律,对一些重大决策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仅凭靠自身的经验和主观意志草率决策;没有向广大基层官兵征求意见,寻求民主决策监督,从而造成了军队后勤管理活动中的决策脱离部队基层官兵需求的实际,阻碍了后勤保障力和战斗力的有效生成。

在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采取多种手段。对此,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空谈误发展,实干兴后勤”的思想观念,不断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广泛联系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关工作,切实有效的解决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性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规避军队后勤管理决策风险。提高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在军队后勤管理中决策能力是一个后勤部门决策者科学文化水平和处理事务能力以及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反映。这种决策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勤奋学习还应该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所以,决策者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决策能力。一是要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领导者做出决定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决策事物本身的认清和理解的问题,并通过现象认清本质,否则就可能会造成决策失误。这就需要决策者努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使自身的思想认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根本上提高认清事物的能力。二是不断扩充知识面,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这是要求后勤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广泛阅读管理科学方面的书籍,努力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与决策理念,用充实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将现代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最大最小法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实践中;其次也可在制定决策时建立博弈论方法模型,反复论证,以获得最佳决策方案,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决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教育,提高决策者综合素质。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本,同样也是部队发展的之基。对于每一级领导岗位部门决策者的晋升,应当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将决策者送入院校学习或者从军地高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讲授,使决策者接受最新最科学的决策理念,加强决策者自身对决策的理性认识,提高决策者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军队后勤管理者民主决策意识广大官兵是实施后勤管理决策的主体,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官兵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军队后勤管理决策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决策监督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官兵的民主监督意识。后勤部门的决策者只有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保证后勤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在军队后勤管理决策活动中,有了监督就会使决策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民主决策的程度也会得到提高。首先,要创建一条通畅的民主决策渠道。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要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外,还可以在制定决策前展开相关的听证活动,邀请基层官兵参加,拓宽民主决策渠道,使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及时传递给领导机关和决策者。同时,决策部门也应该及时地向广大官兵通报相关决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使决策的整个过程透明地展现在官兵面前,这也有效地监管了决策的实施过程,使之能够更加科学民主有效地进行。其次,要在部队官兵内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使广大官兵有争当主人翁的精神,并且可以竭尽全力地为部队做贡献,为后勤管理决策的科学发展进言献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军队现实的后勤管理决策活动中,有的决策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通常是凭自身经验,滥用权力轻率决策。而在决策出现失误造成损失之后,又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这种在决策的过程中存在有人做决策,无人敢负责,决策失误无人问责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军队后勤管理科学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挫伤了部队广大官兵工作的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建立领导干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有很大的必要性。如此做的重要性在于,它既能促使决策者认真吸取在决策过程中造成失误的教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对科学决策的重视程度。又能促进领导者谨慎用权,推进民主,在制定决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避免了决策失误造成风险性问题的发生,有效地提高部队后勤管理的效率。把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形成一套下级接受上级监督,同级之间平行监督,领导接受广大基层官兵监督的监督体系。这种监督不是一时的监督,而是建成一种对于后勤管理决策自始至终的监督管理体制;从决策者开始制定决策起,到决策执行全程接受监督,中途一旦发现决策出现失误的问题,就要立即停止决策的执行,将损失减小到最小;并且要依法追究责任,处理相关责任人,将军队后勤管理决策的责任严格落实到决策者个人。

作者:王彬 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11

【关键词】:新建院校 科学决策 必要性 初探

        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缺少办学自主权,对高校领导决策水平要求不高,对高校管理决策的研究也不多。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校机构复杂,办学层次增多,高校的办学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管理也由“执行型”向“决策执行型”变化。《高等教育法》颁布后,高校具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当前的高等院校与商业机构一样也是一种组织,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这就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决策,是衡量高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校的兴衰存亡也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找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而开展的。对高校的主管人员来说,决策是最重要、最困难的,最话费精力和最冒风险的事情。对于高校各级管理人员来说,研究决策科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决策问题的提出

        在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如何提高管理者决策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科学决策,降低决策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高校的管理决策研究较少,取得的成果不多。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形成了两个职能迥异的部门:学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学术部门将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其组织文化是专业文化,用专业手段进行教学,用专业标准组织知识和评价学生成就,而管理部门将专业世界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其组织文化是管理文化,突出对工作业绩的追求。这两个部门形成高校“学术与事业单位相结合的矩阵”状态,使高校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结构特征。这种异质性结构特征决定了高校管理决策既不同企业决策,也不同于行政管理决策,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更容易获得国外高校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信息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压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打破,新的机制尚在建立之中的特殊时期,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管理者作出决策时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在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丰富、办学校区增多后,如何转变办学观念,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质量是大多数高校管理者以前从未涉及过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信息获取的同步性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上述办学特点的变化,决定了高校领导不能再墨守成规,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决策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和决策水平,才能降低决策风险。 

       二、科学决策在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领导决策是指党政领导者或领导机构为履行领导与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种制定政策、对策的活动与行为。整个领导与管理系统的作用与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

        1.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科学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是全局工作成功的关键,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领导活动中,由于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领导决策规定了组织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成为组织行为的指南和准则。

        2、领导决策是领导与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党政领导者处于管理的中枢地位,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决策并对执行决策的活动进行指挥。领导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领导活动的进程,同时也是检验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在从事领导活动时,必须充分关注和投入于决策的准备行为、抉择行为、执行行为和修正行为之中,为优化自身的决策活动、提高决策水平而积极努力。

        3.领导决策是保证管理高效化的重要前提

        领导与管理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制定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科学的领导决策。领导活动的历史和现实告诫人们:一个正确的领导决策是将全部领导行为导向成功之途的重要前提。反之,则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倘若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整个领导与管理系统产生负功效,所谓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也就无从谈起。

        4.领导决策普遍存在并作用于领导与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

管理学中的决策范文12

关键词:管理决策决策科学化决策层决策方法

0引言

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是企业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较高效率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而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不仅包含了计划,而且包含了整个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是企业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因此怎样实现决策科学化就是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决策理论概述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A·Simon(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管理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纵向就是从管理的程序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领导及控制等。从横向看,各项管理职能中都存在着如何合理决策的问题[1]。例如,在计划职能中,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如何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组织职能中,如何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如何划分职权,以及如何配备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以上这些选择的过程都是决策。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要在其工作过程中进行决策,只是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同罢了。因此,可以说决策是管理中最本质的东西,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1.1决策定义

所谓决策(DecisionMaking),就是为未来的行为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用某种方案的过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为实现某一目标,就需要拟定行动方案,并选择决策者认为是最佳的方案执行。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2]。

1.2决策的重要性决策本身就是一项人类活动,它是伴随着人类出现而开始的。从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居住场所、生产工具、狩猎对象到封建社会人们修建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直至卫星升天、人类登月等行为,无一不贯穿着决策的过程。从国家、民族的命运到民族产业的兴衰;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到短期经营管理,无一不存在着决策。决策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管理层与决策决策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结果[3]。

管理层(决策者)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重大问题的决策集中于核心管理层,由核心领导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由一般领导者分别负责决策方案的执行。

2决策科学化

2.1决策科学化的定义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层要根据决策活动的内在规律,遵循科学决策原则、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最优化决策[4]。决策科学化的实质就是决策这一主观活动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力求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益,它要求决策层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决策的具体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客观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决策目标,使决策目标与管理目标相一致,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2.2为什么要实施决策科学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决策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各种国际性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变量不断增多,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决策的科学化,以尽量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2.3管理层与决策科学化决策的科学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而管理层是决策的制定者,可以说决策科学化的实现是依赖管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就是要实现决策科学化。

3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3.1现代科学的决策制度决策制度包括决策层、信息支持系统、智囊组织、执行监督组织[5]。决策层处于核心地位,由负有决策责任的决策者所组成。

3.1.1全面提高决策层的素质一是要变革决策层的决策观念,实现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化决策的转变,同时还要求决策层具有“全球化”的意识、法制意识、信用意识、服务意识等。二是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决策者的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逐步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决策者。

3.1.2重视信息支持系统信息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古语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同样是一种资源。精确有效的信息,就如同我们身体需要活动的氧气”、“我们整个国家,三分之二的成果来自有关的信息活动。信息是经常提供重要情况的火花,点燃创造和发明天才的火焰,帮助人们解决日益复杂的世界问题”。

信息是进行决策的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尺度。所以,行政领导要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掌握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比较、选择。

3.1.3充分利用智囊组织在现代决策体制中,智囊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借用“外脑”,依靠智囊团对各种问题进行精细分析,严密的论证,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因此各级领导者在决策时要重视智囊团的作用。“小天鹅”的腾飞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借用“外脑”,有力的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但企业中的“内脑”智囊机构也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途径。企业内部智囊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各管理层和员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决策的风险。做出决策之前多听一听各管理层甚至员工的意见,总是可以起到拾漏补缺的功效。

3.1.4有力度的执行监督组织一项决策的质量高低,要通过执行来检验;一项科学的决策要通过执行才能得到体现;否则,再正确的决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如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斯所说:“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地执行。”[6]可见,执行过程在整个科学决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行动中的问题,保证决策的正确实施。

3.2合理选择决策方法科学决策的前提是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管理学家和从事管理活动的实际工作者总结概括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法,其中决策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就是一种。:

系统分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了解问题背景,从外界环境中划出一个系统,并界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了解和确定问题的选择目标;

第三步:分析达到选择目标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诊断;

第四步:分析备选方案,并给出方案的约束条件;

第五步:分析不同决策方案的决策结果或后果、并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第六步:根据所有决策人对决策结果的价值判断,表示出所有决策人的选择偏好;

第七步:用数学模型或其它模型描述;

第八步:分析计算并推荐最终最优决策方案;

第九步:决策实施。

这种系统分析方法将决策问题的基本要素、相互关系和选择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满足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构成了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满足了决策人的选择偏好,为决策民主化提供了条件。

3.3科学决策程序

从决策过程分析,比较规范的决策程序大体由下列五个步骤构成: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咨询论证、方案决断;贯彻执行、督促检查;反馈修正、决策评估。决策的五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决策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现代科学决策制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徐子健.管理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0,102-103.

[2]赵丽芬.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147-148.

[3]陈建坤.科学决策制度论[J].东岳论丛,2001(3),31-32.

[4]薛琴.新时期加速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J].管理科学,2003(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