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5:11
[摘要] 回顾福建省泌尿外科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奠基、发展初期、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等阶段,并且展望我省泌尿外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泌尿外科 发展
西医外科技术于19世纪60年代传入福建,随教会医院的兴起而不断发展提高。20世纪30年代,技术方面仅能做腹部小手术,到40年代外科最大的手术是胃切除。我省泌尿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奠基、发展初期、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等阶段。
1 奠基阶段
福建泌尿外科技术的开展,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解放前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外科技术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几任院长均为美籍医生,最后一任院长Dr.young对泌尿外科有所专长。但在当时,手术方面只能进行膀胱镜插查、包皮环切、尿道扩张、鞘膜翻转及膀胱切开取石、肾切除等手术。祖籍福建惠安的李温仁在1941年自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北平协和医院,此后先后到私立中央医院、山东潍县乐道医院任职,1947年到青岛山东大学医学院,任副教授,后到德国人开的青岛福德医院任职,成功进行结核肾切除及前列腺切除等手术。
2 发展初期
1949年,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原福建省立福州医院和原福建省立厦门医院外科已开始开展各种泌尿系方面的手术,由于当时外科尚未分出专业,这些手术均在大外科中施行。此阶段只有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有膀胱镜与简单泌尿外科器械。在Dr.young回国之前,协和医院董事会于1950年聘请李温仁到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担任院长兼外科主任,开展了常见泌尿系疾病的检查,如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并开展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手术及肾切除等手术。1950年7月魏维山医师自福建省立医学院(旧六年制)毕业后就职于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为外科住院医师。50年代初期,协和医院已经开始施行肾切除、前列腺摘除和半肾切除等大手术。魏维山1952年8月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3年回国。1955年李温仁院长将外科分为普外、泌外、心胸外、骨科及肿瘤5个专业,魏维山专职泌尿外科。1955年,该院划出15张病床设立泌尿外科,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泌尿外科专科,并由魏维山任泌尿科主治医师。1956年陈振龙(1959年后调福州市一医院)、1959年陈梓甫开始专业泌尿外科。50年代后期,该院泌尿外科病床扩展至28张。50年代泌尿外科病种以肾结核占首位,就诊病人多为晚期肾结核,患肾无功能、对侧肾积水及结核性膀胱挛缩。在李温仁院长指导下该院首创乙状结肠扩大膀胱术治疗结核性膀胱挛缩获得良好疗效,此期魏维山、陈梓甫就肾结核、肾肿瘤及乳糜尿进行临床研究并发表数篇论文。1963年黄玲专职泌尿外科并在男性计划生育方面进行研究并向全省推广男性输精管结扎技术。此期魏维山、陈梓甫分别至广州、北京等地进修学习,同时亦开始接收进修医师。1949年福州解放后原福州市合组医院命名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即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拥有郑师资为首的数名泌尿外科专业医师,并相继派外科医师前往省外学习进修。但回院后多数只在普通外科中兼职泌尿外科工作。50年代时,当时协和医院拥有2台先进的美国产膀胱镜,开展膀胱镜检查、泌尿系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等技术,开展了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泌尿系结石切开取石术、膀胱部分切除等各种手术。50年代末协和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肾上腺手术。1955年,张仰奎(南京中正医学院47届本科毕业)由总医院调入93医院(现福州总医院)组建泌尿外科,床位15张。随后数年引进并培养了2名泌尿外科专业医师,即许灿华(后调总医院任泌尿外科主任)和欧良明(福建医学院63年医学本科毕业)。在张仰奎主任带领下先后开展了结核性膀胱挛缩的肠代膀胱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等手术。1953年初林挥年主任及蒋鼎新医师在原厦门市中山医院即成功施行结核肾切除、膀胱部分切除及膀胱切开取石术。1956年蒋鼎新为专职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成立泌尿外科专业组,周祥迟医师是主要助手,1956-1966年此阶段发展迅速,具有膀胱镜检查设备,施行多种泌尿系造影检查,开展了肾上腺手术、全膀胱切除手术、耻骨上前列腺摘除、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乳糜尿、肾部分切除及乙状结肠扩大膀胱术。创建于1881年的泉州惠世总医院,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命名为晋江专区第二医院,即今日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52年起泌尿外科作为外科的一部分,叶神嘏等医师己开始诊治泌尿外科病例,如女性尿瘘、肾结核、膀胱结石、鞘膜积液、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等。1956年收购一套旧膀胱镜(德国产)经维修后开展膀胱镜检、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1958年叶神嘏至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泌尿外科,回院后组建泌尿外科,并开设泌尿外科专科门诊,此期女性尿瘘、肾结核病例多发,开展尿瘘修补、结核肾切除及挛缩膀胱行输尿管腹壁皮肤造口是当时常见手术。此后开展肾盂成形术、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肾囊肿去顶术及重复肾部分切除等手术。60年代起,邹世民、王庆祥等在叶神嘏指导下开展前列腺摘除手术。此阶段,省内各大综合医院为地方及军队基层医院培养了多个泌尿外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福建城市医疗单位曾组织巡回医疗队去农村支援农业生产或救灾、防疫。到60年代中期,城市医疗队除继续组织派医疗队外,还组织流动医院去农村。流动医院配备的医务人员较多,随带的医疗设备也较齐全,医务人员在农村驻扎的时间也较长,流动医院到农村一般是以当地公社保健院(卫生院)为依托,除分组外出巡回医疗外,还开设简易病床,开展门诊和住院医疗工作,此期一些简单的泌尿外科手术开在农村得到开展,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对农村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指导与培训。
“”时期,省卫生厅及各级卫生机构领导班子瘫痪,许多有专长,有名望的中西医专家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打倒,科学的规章制度被废除,本省的高等医学教育遭受严重的摧残和破坏。1969年秋后,因“备战需要”,福建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撤消内迁闽西北八县,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迁址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址。福州、厦门有些医院也迁往山区农村,大批卫生技术干部下放农村劳动。1970年3月,福建医学院与福建中医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迁往泉州东郊原华侨大学校址。在这些医院和学院的搬迁中,大量器材设备和医疗、教学、科研等宝贵资料散失殆尽,几十年积累的标本、病理切片,医院X光片和病历档案亦毁于一旦,损失之大,难以估计。有些医院院址亦被别单位占用。仅福州地区到1969年底便减少病床2000多张,下放卫生技术人员1000多人,泌尿外科亦受到严重破坏。到70年代,泌尿外科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陈梓甫于1972年自协和医院调至省立医院,创建泌尿外科,在外科系统中设泌尿外科专业组,泌尿外科业务由泌尿外科专科医师集中管理,同时开展肾上腺手术等。在这十年中,地方医院受“”冲击,但由于对军队医院影响相对较小,泌尿外科仍得以保留,如93医院当时还开展了一些新技术,如多种复杂肾结石的取石手术、淋巴管造影诊断乳糜尿、复杂尿道成形术等。
3 发展阶段
进入70年代后,各项卫生事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10月,高等医学教育工作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安定团结,使全省卫生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1978年5月,省革委会批准福建医科大学迁回福州办学,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福建中医学院复办,同时全省泌尿科专业技术亦逐步发展。1978年省立医院、福州总医院先后购入血液透析机开展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治疗,建立人工肾室,为晚期尿毒症病人的血液透析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省立医院于1979年设立泌尿外科(二级学科),并开展泌尿外科专科门诊,泌尿外科专科医师从1972年的一人逐渐增多,陈文榜、詹汉雄、詹天棋等专职泌尿外科。多名医师先后至国内泌尿外科权威科研机构进修学习。1981年何延瑜泌尿外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至省立医院专职泌尿外科,1984年赴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研修。于1985年9月在省立医院成功进行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成为福建省地方医院中最早开展此技术的医院,并且在利用SPECT监测移植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福州总医院于1979年成功开展临床尸体肾移植,10年累计236例,居全国前10名行列,其中1980年进行的1例肾移植病人至今健康成活。1987年成功进行全省首例儿童肾移植(12岁)。1990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军透析与肾移植大会,肾脏移植和血液净化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5年进行首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获得成功,1995年首次将HLA组织配型技术应用于肾移植的供肾选择。福建协和医院自1976年以来,泌尿外科专职医师逐渐增加,除原有魏维山、黄玲外,先后又有陈仕平、陈春光、李启镛、岑和及许恩赐等医师,且均经国内先进泌尿外科进修培训,成为泌尿外科有力的业务骨干。病床增加到46张,诊治了大量泌尿外科病人,开展了许多高难手术。并先后获得8项科技进步奖。1981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成立,在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魏维山当选为全国委员。1985年在成都召开第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继续当选为全国委员。1983年开展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狭窄,1984年对一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行工作台手术后自体肾移植成功。1986年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魏维山主持的省卫生厅课题《福建省尿石症调查》获1987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重新组建后当时泌尿外科仍未独立设置,但已有独立的专业组,拥有15张床位,专科医师4人,诊治了大量泌尿、男生殖系和肾上腺疾病的患者。“”结束后,曾明泉(1985年至泉州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罗义麒、潘志训及曹林升先后至国内知名泌尿外科及男科进修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泌尿外科实力。科室除开展常见的手术外,还进行系列临床研究,如“自体肾移植的临床研究”、“全膀胱切除与回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等,并诊治了大量男科疾病,如真假两性畸形、男性不育等,并获两次省科技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邹世民等开展肾上腺肿瘤切除及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乳糜尿,1980年开展血液透析,1988年进行腹股沟淋巴结与大隐静脉吻合术治疗乳糜尿,1994年行自体肾移植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漳州市医院1978年进行了自体肾移植。1988年2月泉州市一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自体肾移植术。
腔内泌尿外科最早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1980年在香港梁智鸿教授指导下行TURP术。1980年底添置了一套Storz电切镜设备,11月邹世民自行开展首例TURP,至1987年5月共施行168例,获满意效果,无一例死亡。随后省立医院、协和医院及福州总医院相继开展TURP, TURBt及经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等腔内手术。1987年福州总医院引进了省内首台ESWL机。1988年始省立医院、协和医院及厦门市二医院及漳州市医院等相继购买国产ESWL机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1988年,全省大多数地、市、县级医院已能在外科中开展泌尿外科手术。另外在小儿泌尿方面,省立医院对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一期修复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1985年在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持下召开了福建省第一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与会代表56人,会上交流论文60篇,邀请了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马永江教授指导并作专题演讲。此时我省专职泌尿外科医师43人,兼职67人。1987年4月召开福建省第二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时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泌尿外科学会,选举魏维山为主任委员,陈梓甫、张仰奎、蒋鼎新为副主任委员,刘昌荣、黄玲为秘书。1989年11月我省第三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在泉州市召开,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顾方六教授莅临指导,并做了《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的治疗现状》专题报告。本次会议重点是肿瘤、ESWL、肾移植、肾上腺外科及前列腺增生症。1991年5月我会举办了泌尿外科讲习班,主要内容为男科学及泌尿外科新进展,邀请国内专家薛兆英、鑫、陈赐龄、彭轼平以及蒋鹤鸣作专题讲座,参加学习班的我省各地泌尿外科工作者51人,印有讲习班讲义。本省于思庶、魏维山、陈梓甫也做了专题报告。1992年11月省第四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召开,邀请了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章咏裳教授参加本次会议,并传达了第十届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及ESWL手术会议的主要内容。本次会议进行委员会换届改选成立第二届委员会,魏维山连任主任委员,陈梓甫为副主任委员,张仰奎为顾问,陈春光为秘书,学会挂靠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96年11月在莆田市召开了省第六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会议期间进行了学会的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委员会,魏维山为名誉主任委员,陈梓甫为主任委员,杨其修、曾明泉、陈仕平为副主任委员,陈文榜、高祥勋为秘书,学会挂靠单位是福建省立医院。1992年起陈梓甫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自1989年始至今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三、四、五、六、七届编委会委员,1995年成立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任第一届及第二届男科学会委员。
4 发展壮大阶段
这一阶段是福建省泌尿外科发展最快的时期。1996年11月,福建省第六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在莆田召开。1997年经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成为泌尿外科新药临床试验基地,2005年顺利通过SFDA复审。为了响应郭应禄院士于1998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二次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提出的“2020年中国泌尿外科专业达到国际水平”的号召,福建省的泌尿外科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使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加强了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的管理,各种先进的泌尿外科检查设备以及各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推广。2000年福州总医院率先成立了泌尿外科微创诊疗中心,拥有全套腔内诊疗设施。泌尿外科中心实验室拥有基因芯片扫描仪,IMX快速免疫分析仪、荧光定量PCR分析仪等设备。科室主任谭建明教授为“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现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全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1年科室成立器官移植研究所,2005年成了全军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的相关技术,如组织配型、免疫状态监测、移植肾病理等达全国领先水平。自1995年至2005年施行肾移植2268例,居全国前列。2003年1月成功施行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2005年6月再次在亚洲成功实施首例肾脏一一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几年来全科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中国汉族人器官移植基因配型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等二等奖(2001年)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累计获资助课题经费800余万元。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于2001年在省内最早成立独立的泌尿外科腔道手术室,添置了一系列先进的腔内手术设备。在临床研究方面,陈仕平教授主持开展了《膀胱灌注N-CWS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研究》、朱绍兴副教授主持了《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福建省立医院在尿石症成因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等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亦获得有价值成果。2002年与肝胆外科合作成功进行了我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开了我省联合大器官移植先河。2004年引进了EMS Litho-clasterⅢ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使我省的尿石症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肾上腺疾病诊断方面,利用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象技术诊断嗜铬细胞瘤具有安全、特异性强、确诊率高等优点。同时在省内最早利用PCNL治疗尿石症取得满意疗效。在男科学研究方面,曹林升教授在异常研究方面卓有成效,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三届全国委员。另外,1997年厦门中山医院首次在省内开展X线透视下经膀胱镜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UPJO成功。随着腔内泌尿外科设备的更新及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才培养的增加,目前全省地市级以上医院大部分都已开展腹腔镜手术,部分县级医院已在上级医院指导下成功开展TUR技术,在省级医院中腔内手术比例已达50%以上,技术不断成熟。
另外近年来省立医院、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厦门市一医院等成功举办了泌尿外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为全省泌尿外科专业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全省泌尿外科研究生培养以及高学历人才引进机制更加灵活,泌尿外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学术讨论更加热烈,亦更加倾向于临床实践。自2004年以来福州市每季度举办的泌尿外科沙龙活动中,每期均有一个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题,将最新进展以综述形式汇报,同时各参与医院将各自临床医疗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共同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并可以加强年轻泌尿外科医师的培养,活跃学术气氛。近年来我省泌尿外科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无论是国内的年会或者专题会议,还是国际会议,如AUA, EUA都有我省代表参与交流,也带来了泌尿外科方面的前沿信息。
2002年11月第四届福建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在龙岩召开,陈仕平教授授当选为主任委员,学会挂靠单位是福建协和医院。陈梓甫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何延瑜、谭建明、罗义麒、刘为安任副主任委员,许恩赐任秘书。2004年何延瑜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七届全国委员,曹林升教授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三届全国委员。自2005年以来,在武汉同济医院张旭教授、广州中山三院高新教授以及中山二院黄健教授指导下,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漳州市医院等相继开展了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肾肿瘤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膀胱再造术。2006年11月第五届福建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在福建省福安市召开,何延瑜教授授当选为主任委员,学会挂靠单位是福建省立医院。2007年11月在河南省郑州举行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七届全国委员换届选举大会上何延瑜教授连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八届全国委员。
展望我省泌尿外科的发展前景,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以及福建省医学会的领导下,在全省泌尿外科同仁的努力下,将在泌尿外科微创领域以及泌尿外科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 存在的困难
1. 尽管目前**科属于**泌尿外科,但仅有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其中仅有2名医师经过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的培训。现病房收住患者中大部分为肝胆疾病患者,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相对较少。
2. 泌尿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即使对泌尿外科较常见的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结石的诊治也并不规范;泌尿系肿瘤病人较少。
3. 目前科室有前列腺电切镜2套,但均存在显像不清晰、转向不灵敏等操作问题;腹腔镜设备及操作器械1套,能满足基本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现无膀胱镜及输尿管镜设备,无法开展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及操作。
4. 抗生素应用不规范,I类切口的手术均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基本联用;
5. 既往肾、输尿管镜结石,肾囊肿手术均请外院专家来院手术;肾脏肿瘤、肾上腺肿瘤手术基本未开展。
6. 疑难病例讨论及科主任查房制度不规范、不健全。
二、帮扶具体措施
1.每月在科室进行学术讲座,对泌尿外科常见病的正规诊疗进行培训;
2.每周安排上2天门诊,指导进行正规的泌尿外科门诊查体;
3.与CT室、B超室等其他医技科室加强沟通、协作;
4.每月对泌尿科相关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点评、培训与管理;
5.加强泌尿外科手术技术的培训,积极参与泌尿外科手术,对于把握性较大的手术可以独立开展,对于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邀请我院泌尿外科专家进行手术。
6.病例讨论中,规范主管医师汇报病例、提出问题及其他医师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7.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主动学习的能力,每2周安排一次专门的业务学习课,由本院医务人员查阅资料后引出主题,科室主任与我院专家进行点评与深入讨论;
8.完善科主任查房制度,每周安排一次科主任查房,由各主管医师负责规范的病例汇报、体格检查及得出初步诊断,主任根据病史、查体及现有的检查提出指导性意见;
9.积极参与医院安排的下乡义诊。
三、达到的目标
1.切实提高外科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与业务能力;
2.提高本科室医师处理门诊泌尿外科病人的能力;
3.提高本科室医师对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及基本手术操作技能;
4.I类切口的小手术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污染、清洁-污染手术要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且降低抗生素使用频率与时间;
5.能独立开展一些发病率较高的泌尿外科III手术,如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
6.规范化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与主任查房制度;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循证医学;急诊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不同的诊治方法,预后也有很大差别。为更加优化、科学地处置这一病症,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2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急诊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0例(男170例,女50例)患者,年龄16~49岁,平均32岁。腰腹疼痛209例(95%),下腹坠胀、小便不适66例(30%),肾区叩击痛187例(85%)。其中肾结石33例,输尿管结石169例;尿常规检查220例,阳性率96%。B超检查210例,阳性率96%;KUB检查150例,阳性率90%;IVP检查20例;逆行造影5例;CT检查7例;血肌酐、尿素氮检查10例。保守治疗(输液、抗炎、解痉、止痛)220例,ESWL15例,输尿管弹道碎石44例,开放性手术5例。
1.2循证医学应用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1]的基本要求,在诊断上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把症状和体征作为第一证据,辅助检查按照尿常规,B超,腹部平片,造影及CT,MR的顺序依次进行。在治疗上首选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然后根据辅助检查和初期治疗效果,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2 结果
按照以上原则,诊断上尿常规 + B超确诊率90%;尿常规+B超+腹部平片阳性结石确诊率100%,肾盂、输尿管积水情况得到证实;治疗上对结石直径大于5mm,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尿路造影和体外碎石;对疑合并尿路狭窄者行CT、MR检查;对一过性症状,尿常规阳性,B超未发现阳性的微结石患者,定期复查。本组结石确诊率90%,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率95%,ESWL治愈率80%,输尿管弹道碎石治愈率95%。开放性手术治愈率100%。
3 讨论
3.1有利于规范泌尿系结石诊疗理念 循证医学作为连接实验医学和医学实践的有效方法正被广泛接受。泌尿系结石症系结石脱落引起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所致。症状虽然单纯,但诊疗手段有多种选择,同时与接诊医师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应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对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处置, 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诊疗程序更加系统准确,预防和消除了无效甚至可能有害的医疗活动。
3.2有助于优化泌尿系结石的诊疗程序 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是准确诊断疾病必要证据。通过循证,可以指导医生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简化诊疗程序,优化诊疗方法,合理利用B超、KUB、尿常规等相关的辅助手段,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本组诊断符合率达98%。
3.3有利于提高泌尿系结石的诊疗效果 首先是循证医学充分考虑患者的意见和喜好、强调患者参与诊治决策的过程,最大程度地获得患者的支持与合作,提高依从性。其次是循证医学把"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作为治疗的首选手段,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本组220例第一时间使用镇痛和解痉药物,疼痛迅速缓解,提高了患者下一步检查和治疗的配合能力。
在治疗方法上本着由简到繁的原则,对小于4 mm 的尿路结石采用解痉镇痛,定期复查等保守疗法;大于5 mm 的上尿路结石首选ESWL治疗[2],本组病例由于所致的泌尿系结石急诊行ESWL15例,治疗成功率80%。
对于输尿管壁段结石,反复发作输尿管绞痛且部位变化不大的输尿管结石,对合并输尿管开口异常、狭窄或合并息肉者输尿管镜技术[3]可同时诊断和治疗,本组病例行输尿管镜弹道碎石44例,治愈率95%。开放性手术主要在以上治疗未能解决尿路梗阻时,可作为ESWL或腔道内镜治疗的一种补充,本组5例开放性手术,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魏强.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由来[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9-70.
作为香港中青年泌尿外科的权威专家,梁耀霖医生不仅技艺精湛,其医德更是令人称道。对接待的病人,他都如自己亲人般呵护,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兢兢业业地为病人播撒着健康的福音。
勤学于术集大成
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梁耀霖医生之所以有着今日之高超医术,皆与其勤奋刻苦的学习历程密不可分。据梁医生介绍,他的本科教育是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完成的。众所周知,香港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育及研究领域有着很高的口碑,其培养出来的许多学子都成为了今日香港医学界的栋梁之材。而在梁耀霖求学的时代,医学专业采取的是六年学制,五年学习,一年实习。据他介绍,在五年中前四年医学生学习的是整套医疗知识,直至第五年才开始细分,当时因为对泌尿外科兴趣较大,希望能在此领域做出自己的成就,所以分科后梁耀霖一直致力于泌尿外科的研究学习,其后相继获取了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香港大学外科硕士等。
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不久,梁耀霖医生又前往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这一世界著名的医学圣地学习研究,并成功考获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及泌尿科院士等资历,医技得到进一步提高。
所谓学习无止境,勤奋进取的梁耀霖医生对医学的追求从不满足。不久他又前往加拿大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研究工作。他说:“因为西方在西医方面很发达,当时我在加拿大主要研究的是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这一最新技术,于中学习了很多,对自己亦是一大提升。”
工作中,梁耀霖医生先是在香港玛丽医院从事泌尿外科治疗,并且很早就开始作为主刀医师负责相关手术,至今已经拥有二十余年的手术经验。2006年3月16日,他与另外两位玛丽医院的医生合作,在香港中环皇后大道这一繁华地带开设了汇贤泌尿外科中心,积极以专业服务广大市民。
当然,在医疗福利较为完善的香港社会,市民到政府设立的公立医院治病时,其费用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报销的,但公立医院也易出现医疗水平下降及排队看病困难等问题,而像汇贤泌尿外科中心这样的私立医院虽然收费相对高些,但却有着自身优势。这里集中的是医术精湛的医生,并且实行的是提前预约治疗,因此非常受高收入人士的欢迎。另据梁耀霖医生介绍,汇贤泌尿外科中心主要以门诊方式营业,负责为病人进行一般的疾病与身体检查。如果要进行手术,就会事先与相关医院预约,由其亲自主持。而现在仅在一周之内,梁耀霖医生大概要负责十几个手术病例。旗下汇贤泌尿外科中心不仅是蜚声香港,很多内地病人也是慕名前来求助,足可见其医术之精湛与高超。
在汇贤泌尿外科中心梁耀霖医生的办公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悬挂着的牌匾与锦旗,这是很多受助的病人在疾病得到治愈后为梁医生及诊所送上的荣誉与谢意。其中,著名商人及慈善家何铁文先生为感谢梁耀霖医生为其根除病痛,在汇贤泌尿外科中心开办当日,送上了一块荣誉牌匾,上书“天下武功学少林,泌尿集成梁耀霖”,可谓是对其精湛医技的最好写照。
医德高尚暖人心
在香港社会,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在以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着这所城市,更是因为他们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为社会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者,梁耀霖医生对于自己同样是要求严格。他常言:“医生接待病人时,应该将病患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专心致志,用心服务。”作为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士与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的他,站在大学讲坛上传道授业时,同样是如此告诫那些即将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们――医德与医术并重而行。
现今,工作繁忙的梁耀霖医生一星期七天都在上班,既要负责汇贤泌尿外科中心的医疗工作,有时还要主持手术。每逢星期天,他还会去医院查房看病人,对此,他笑着说:“病人做完手术后都很担心,但只要看到我们,与我们交流后都会放松很多,所以这项工作必不可省的。”可见其对病人的关怀无微不至。另外,他还经常参与到医疗慈善团体泰山功德会的活动中,开办讲座,向市民传授健康医疗知识,深受大家的欢迎。
此外,梁耀霖医生还经常与国内同业交流访问,到内地医学院讲课。在来往中,他表示,内地医学界近几年进步很大,但在西医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各项先进技术。“有些医院购进的仪器非常先进,但却很少人会使用,所以我们有时会过去教他们怎么用。另外,在医德修养上,还需加强服务意识,以病人为先。”
持之以恒学无止境
梁耀霖医生常说,医学是一门无止境的科学,作为医者应该持续学习,与时俱进,密切关注业界的最新技术与动态。所以,现今虽已毕业二十余年,但梁耀霖医生仍坚持每天学习,研究案例。他介绍说,前不久自己曾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会议,进行技术交流,于中学习了很多欧洲先进的西医技术。“医学是不断进步的,新的仪器、新药物不断出现,如果你不学习就落后了。而香港在西医学上的优势就是紧跟国际潮流,一有先进的技术马上引进,这对于一些病症来说是极有益的。”梁医生感悟说。
不仅是在实践操作上做得出色,在理论研究上,梁耀霖医生也是勤于进步。他保持着阅读医学著作的习惯,平时经常撰写相关方面的论文。1999年,香港大学出版社将他关于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并指定为专业学习教材,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梁耀霖医生的太太也是一位专业医生,现在香港玛丽医院工作,从事的是小儿精神科领域的研究。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11岁,小儿8岁,一家人可谓其乐融融。
作为香港中青年泌尿外科权威专家,梁耀霖医生身负重任。他常说,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大,每个人都要注重保健。正常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当然,对于未来的人生目标,他用简单一句话作答――希望帮助更多的病人。坚定执着中,体现的是一位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刘致中1990年包头医学院毕业后就分配在内蒙古包钢医院工作,1995年~1996年前往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进修,2007年内蒙古医学院硕士毕业,又于2008年11月~12月日本大阪医学院附属医院访问学习。现任内蒙古包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卫生部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准入专家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专家组委员等职,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
在采访刘致中之前,从他的资料中记者了解到,他已获得一项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即《组织工程膀胱神经生长及功能的研究》,便决定把这一话题作为重点,进行了了解。
据悉,目前国际上对组织工程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通俗地理解,它与器官移植类似,只不过它不是实体器官的移植,而是将通过组织工程合成的东西如人造肠管、膀胱等植入人体并与人体组织相融合,从而作为缺失组织的必要补充。如腹内组织的肠线经缝合后,就无需拆线。其机理就是经人体对其化学物质降解后,慢慢进行了吸收和融合,最终与人体融为一体。
刘致中介绍道,该项目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相信很快就会有新的突破。这让记者对包钢医院、对泌尿外科以及对刘致中本人,不得不再一次刮目相看。
一个专家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直接代表了他的科室和他所在的医院水平,而一所医院所能提供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专家的科研进展。
早在1981年,内蒙古包钢医院就成立了泌尿外科,同年与北京专家合作,成功完成了内蒙古地区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成为当时全国第33家有能力施行脏器移植的医院。从那天起,包钢医院泌尿外科的医生们似乎就承载了医学高端领域的研究使命。
刘致中说,器官移植这项技术,是上世纪的三大医学成果之一,而肾脏移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已趋于成熟。作为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家得到认证的器官移植医院,包钢医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从术前的组织配型、手术、术后的管理、免疫抑制剂的调整还是血CSA、FK506的浓度测定,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为止,共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20余例,其中活体肾移植术为86例,10年以上存活率为70%。
刘致中介绍,器官移植技术已不是难题,困扰器官移植的难题是排异反应问题。目前,早期排异反应的难题虽已攻克,但慢性排异反应的问题至今还是医务人员探讨的课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患有肾病或在做透析,其中有30万~40万人需要做肾移植,而只有6000~7000人能够完成肾移植手术,原因就是肾源远远不足。2011年8月,我国启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国际上提出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并建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配体系。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DCD,这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将走上规范管理、志愿捐献的道路。
目前,规范、完善的捐献体系正在建设中,再加上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法律建设的滞后,宣传普及工作的缺乏等,我国器官组织捐献工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包钢医院成功完成DCD器官移植11例,移植效果与传统的一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益。他们正确把握我国公民DCD供体特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器官捐献获取流程,再加上合理使用保护供体器官质量措施,对内蒙古地区开展公民死亡器官捐献起到了积极作用。
微创腔镜技术是今后医学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热点,包钢医院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傲人成绩。在自治区内形成独特的优势,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临床技术人才。
2002年,包钢医院独立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同年,相继开展了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微创技术,这对铸型结石、复杂上尿路结石、多次体外碎石效果不佳等结石的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6年,包钢医院独立开展了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手术包括肾囊肿去顶、肾上腺肿瘤切除、肾切除、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根治、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肾部分切除等)已成为常规术式。泌尿外科约70%的手术都是靠微创解决,这些技术的逐渐成熟不仅满足了百姓日益增长的看病要求,而且也带动了包头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
包钢医院泌尿外科的第三大特色是血液净化业务的成熟与发展。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刘致中的带领下,包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职医疗护理队伍,他们从事多年血液透析工作,技术过硬,并多次在北京、南京等地医院进修学习。主要开展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维持性透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抢救,并开展了血液透析过滤、血液灌流等业务。目前,包钢医院拥有透析机41台,年透析患者接近两万人次。由于对患者的先期工作做得到位,目前患者最长存活时间达20多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包钢医院泌尿外科的医务人员始终走在医疗的最前沿。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输尿管软镜、肾镜、腹腔镜、EMS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机、生物反馈治疗室、男科工作站等先进设备,并独立完成各类复杂手术(巨大肾上腺肿瘤、巨大肾肿瘤、孤立肾较大肾癌的保留肾脏手术、早期前列腺癌的根治术及晚期前列腺癌的各种内分泌治疗、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各类尿流改道手术如回肠膀胱、原位新膀胱等),使泌尿外科的业务范围更加完善。
在刘致中的带领下,泌尿外科目前已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有较大影响力,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院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成为包头市泌尿外科专业重点专科,同年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07年成为卫生部泌尿外科内镜培训基地。形成了以“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和肾移植”为特色,各亚专科全面发展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泌尿外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61-02
泌尿外科由于导尿等侵袭性操作较多,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也较多。泌尿外科感染病例中以泌尿道感染最多,其主要原因是泌尿外科保留导尿病人较多,在西方国家由于导尿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居各部位院内感染之首,在我国其感染率也超过各种院内感染总数的20%以上[1]。对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3月~2007年2月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对发生院内感染的192例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3月~2007年2月院内感染登记病例192例,感染菌株237株,其中男性142例,女性50例。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9岁,平均57.3岁。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立诊断。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登记记录及查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人群、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种类。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
1.3 抗菌药物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氨苄西林(AMP)、阿米卡星(AMK)、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定(CAZ)、环丙沙星(CIP)、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PIP)、复方新诺明(SXT)、苯唑西林(OXA)、青霉素G(PEN)、红霉素(ERY)、庆大霉素(GEN)、万古霉素(VAN)、高浓度庆大霉素(GEH)、呋喃妥因(NIT)。
2 结果
2.1 泌尿外科感染发生部位
泌尿道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手术切口感染例数(P<0.01)(表1)。
2.2 泌尿外科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高于50岁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含50岁)(P<0.01)(表2)。
2.3 感染与留置尿管的关系
置管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置管患者(P<0.01),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其感染发生率也逐渐上升(P<0.01)(表3)。
2.4 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37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ECO)比例最高,共123株,占总株数的51.8%;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KPN)、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铜绿假单胞菌(PAE)、肠球菌属(EC)、普通变形菌(PVU)、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白色念珠菌(表4)。
2.5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
泌尿系感染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从14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22株,检出率为15.2%(表5)。
2.6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
泌尿系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13株葡萄球菌中检出耐药葡萄球菌(MRS)3株,MRS检出率为23.1%(表6)。
3 讨论
感染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我科通过对3年来诊疗患者的统计发现,我院泌尿外科患者发生感染病例中以泌尿道感染最多,泌尿道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手术切口感染例数,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本次调查发现置管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置管患者(P<0.01),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其感染发生率也逐渐上升(P<0.01),说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是增加患者感染几率的重要因素;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较多,并且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长期卧床并且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人尿路感染往往难以避免。本次调查发现年龄高于50岁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含50岁)(P<0.01),证实了高龄也是导致患者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我们对采集的237株病原菌的分布发现,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51.8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3%),普通变形菌(6.3%),肠球菌属(6.8%),共占总株数的74.2%,以上菌株均为肠道菌群,由此可见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多源于肠道菌群,属于内源性感染,可能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肠道正常菌群移位于泌尿道大量定植而引发[2]。近年来,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次调查中尿路真菌感染10例,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与免疫功能低下及菌群失调有关。体外实验表明,当正常菌群中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或抑制,出现微生态失衡,生物屏障作用减弱时,则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菌群失调,真菌感染[3]。由于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使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抗生素应用的时间越长、种类越多,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喹喏酮类等广谱抗生素,越容易出现真菌感染,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3]。
本次调查从14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22株,检出率为15.2%;从13株葡萄球菌中检出MRS 3株,检出率为23.1%。ESBLs由质粒介导,可在菌株中水平传播,产ESBLs菌株携带ESBLs质粒的同时可携带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多种耐药基因,使其具有多种不同的耐药表型[3],而MRS的出现显示其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其多重耐药机制十分复杂,临床只有用万古霉素等糖苷类抗菌药物才能治疗。我科ESBLs和MRS检出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我科未普遍使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有关,由此可见,限制使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对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是十分有效的。研究证明,临床上不合理预防用药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4]。为了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一线、二线及三线抗生素,严格按照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使用抗生素,同时做好细菌学检查及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尤其是对于老龄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应注意,尽量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不要盲目攀比使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从可控制由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导致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参考文献]
[1]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
[2]魏殿军,宋诗铎.医院内、外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77.
[3]林小聪,詹永忠,谢扬,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监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265-268.
[4]徐潜,孟桂英,赵学军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