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时间:2023-09-12 17:10:43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1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TOPSIS法;绩效评价

一、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年提高。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本科在校人数达到1541万人,较2005年增长了8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需求,我国高校相继建设教学楼、体育馆等建筑场馆,购买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引进大型教学实验设备,更新图书、软件。高校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丰富化、多样化,但同时也导致其管理更加复杂。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率低、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等。为了改善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应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合理运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已经有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朱丽霞、严奇春(2014)等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了绩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模型,选取25个样本进行实例分析,评价样本间相对的效率情况,并针对评价结果给出相应改进措施。赵红英、李岳峰(2012)等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选取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教学科研绩效、营运绩效、构成绩效以及自筹绩效等方面,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评价。Avkiran(2001)通过对澳大利亚高校的相关绩效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了高校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Johnes(2006)对英格兰超过100所高校进行了绩效评价。张颖等(2014)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能不高等主要问题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并提出科学合理、涵盖全面、指标多元的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不断探索资源投入的最佳配置途径,推动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中的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缺乏系统分析,评价方法多采用层次分析法,较为主观,缺乏科学性。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确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较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TOPSIS法,通过分析各高校与理想解的距离,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对绩效进行评价。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

高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高校土地、房屋建筑物、软件与图书、设备仪器、办公设备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经济资源,是评价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教学办公的物质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部门较多,管理较为复杂,可分为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其中实物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管理。1.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注销等账务手续的办理。合理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能够避免固定资产在财务上的无形损耗,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信息。2.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主要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编制、采购程序设置、采购合同及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活动办理、入库及验收等方面。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能够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固定资产合理利用,避免重复购入固定资产,节约办学资金。3.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盘点、领用交还、调剂、出租出借等。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能够促进高校科学、规范地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便于固定资产总量控制。4.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管理、报废管理以及报损管理。出售管理主要是指对高校有偿转让固定资产所有权并收取相应收益的处置行为进行管理;报废管理主要是指对高校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处置行为进行管理;报损管理是指对高校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处置行为进行管理。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能够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合法权益不被损害,减少固定资产空置现象,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恰当与否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及科研能力的优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从服务型机构逐步向自主办学型机构转化,高校的资金来源也逐步从国家财政拨款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外部企业资助、校办企业补助为辅。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面临资金缺口过大、财务风险过高等问题,使得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目前我国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效能低等问题。因此,为改善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可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进而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合理运用固定资产。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指标选取原则。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客观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保障指标选取的系统性、全面性。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选取:(1)科学性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首先应保证科学性。指标的选取、权重的标定、评价结果的计算必须以科学性为依据,指标只有保证了科学性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也才能对绩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而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描述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某一特征。(2)系统性原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涉及对高校固定资产财务、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方面管理情况的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影响较为复杂。因此,所选择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各个方面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并且各指标应基于整体相互配合,保证绩效评价的系统性。(3)独立性原则。指标选取的独立性原则是指在满足全面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前提下,应保证指标间关联性较小,指标间类型不重复,精简选取指标数量,使得所选取的指标最简化、最小化,各指标相对独立存在。(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除保证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外,为便于收集与计算,指标参数还应保证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所选指标应简明,要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指标,以保障指标计算的正常进行。2.指标的选取。依据上述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考虑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选取管理运营绩效、资产构成绩效以及制度机构绩效三个方面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用来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1)管理运营绩效。管理运营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更新率以及固定资产共享率。固定资产完好率是指完好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水平,可由式(1)计算求得。(1)固定资产利用率是指排除闲置、淘汰等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并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水平,可由式(2)计算求得。(2)固定资产更新率是指在一定的统计期内,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占统计期期初固定资产总值的比率,体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水平,可由式(3)计算求得。(3)固定资产共享率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在高校各部门间共享的比率。高校只有共享利用固定资产,才能保障固定资产效用最大化,从而提高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用。该指标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水平,可由式(4)计算求得。(4)(2)资产构成绩效。资产构成绩效主要反映了高校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分配情况。目前我国高校可大致分为行政办公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因此资产构成绩效主要包括行政固定资产比率、教学科研固定资产比率和后勤固定资产比率。行政固定资产比率是指用于教学行政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固定资产中服务于行政办公的固定资产比例,可由式(5)计算求得。(5)科研固定资产比率是指用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比例,可由式(6)计算求得。(6)后勤固定资产比率是指用于后勤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服务于后勤保障的固定资产比例,可由式(7)计算求得。(7)(3)制度机构绩效。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三个指标。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指标主要用来考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模式是否合理、分管领导职责是否明确、管理意识是否强烈等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前提保障。通过判断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设置,设置是否合理完善,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指标主要用来考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善、高校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员工对管理制度是否掌握等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指标主要用来考察高校各部门是否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反映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基于TOPSIS法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

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数量较多,为使得评价结果尽量科学客观,可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熵值法是通过指标自身属性进行权重赋值的一种方法,利用熵值法可保证权重标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指标中存在定性指标,因此在标定指标权重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专家打分方法,对定性指标通过设定评语集进行量化处理,实现指标可计算化。同时,为避免各指标间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需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并利用TOPSIS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1.指标标准化。指标标准化是指为了消除指标间由于量纲不同带来的差异,将指标进行适当处理,转化为无量纲指标的过程,主要包括指标正向化、非负化和归一化。(2)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熵值法标定指标的权重w,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文所示。

五、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高校1、高校2、高校3、高校4、高校5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实例分析评价。五所高校均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专业设置齐全,教学科研条件完备。学校建筑面积大,固定资产较多,管理较为繁琐。通过对各高校网站对外公开信息以及教育部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由15位专家对高校的制度机构绩效情况进行评判打分,将指标评语集定义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并分别赋值为{5,4,3,2,1},同时,以15位专家打分平均值作为各高校制度机构绩效指标取值。通过整理指标数据,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中科研固定资产所占的比率应较高,相对而言,行政和后勤固定资产的比率应较低。因此,行政固定资产比率和后勤固定资产比率为逆向指标。通过对逆向指标正向化,并对所有指标归一化后,得到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权值标定,指标权值标定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标准化后指标及指标权重标定结果,运用TOPSIS法对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加权标准化指标矩阵V如式(21)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高校5的相对接近度为0.9955,其相对接近度最大,说明相对于其他高校,高校5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好。高校4的相对接近度为0.1511,其相对接度最小,说明高校4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差。

六、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2

关键词: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战略成本; 经济效益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不容置疑。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是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确保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但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销售电价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特别是目前为实现电网坚强,确保电力供应进行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投资,使电网企业成本增长迅速,而电价出台困难。面对新形势,如何确保电网企业效益稳步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努力优化售电结构,大力开展节支降耗固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但电网企业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重大,相应的成本已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是电网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从1998年开始,基于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电力企业斥巨资进行农城网改造,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所以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销售电价,监控电力交易行为,购售价差的扩大受到限制的形势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重点在内部挖潜,内部挖潜的重点在于实现固定资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建设坚强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目标,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在目前电源点建设日益加快,基本能够满足电源供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确保电力供应,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大势所趋。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0 000亿元加强电网建设,其中河北南网投资需求近5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成本上涨的压力和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为解决这一根本矛盾,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投资环节,做好投资规划,可以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优化设计方案,推行典型设计,运用典型造价,规范招标行为,可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应从战略成本的高度,牢固树立“大成本”观念,正确认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电网企业的经营特点,固定资产投资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广,结构分类复杂,更新换代速度快,管理难度大,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效益观念淡薄,投入产出分析不到位

电网企业作为特殊性质的企业,保持合理利润水平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投资决策应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但长期以来,受过去体制的影响,电网企业效益观念淡薄,投资偏重社会效益,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往往以出台投资电价为基础,缺乏必要的、实事求是的投入产出分析,所以投资规划建立在满足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电网需求为前提,从而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闲置,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二)管理手段落后,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变化、大修、更改拆除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农网改造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监管不到位,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构成复杂,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缺乏统筹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够

由于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涵盖了输配电各类资产,电压等级多,对安全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各类资产之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存在较大空间。但是按照目前电网企业管理体制,各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的分公司,在省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框架下,以加强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目标,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细则,各供电公司之间、供电公司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同时省公司缺乏资源优化配置的主管部门,除个别价值特别大或特殊需求的固定资产在各供电公司之间合理调配外,大部分固定资产的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基建、大修等工程拆除的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进行合理调配,进行降压降级再利用程度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缺乏奖惩机制,废旧设备物资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电力企业资产量大,更新换代较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拆除的废旧设备物资较多,又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奖惩机制等原因处理不及时,造成大量积压,个别供电公司甚至租用仓库存放废旧设备物资。这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租赁成本加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设备物资长时间露天存放,使部分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失去了再利用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3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实物管理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其价值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占有企业大量资金,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而言具备哪些具体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现状是怎样的?而企业方面又该通过哪些手段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呢?以下主要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对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是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可有资产的流动情况,同时也体现这其内部管理的整体层次与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是部分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应当参与其中的一项工作。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使企业内部现有的产权问题更为明确,避免企业资产因管理不当而出现流失。同时,企业通过对其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提高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另外,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有效地盘活企业内部的资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保证企业资产流动的稳定性与健康型,为企业一切经营发展行为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总资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总资产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大的,而固定资产管理不当而造成企业资产流失,这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而言无疑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成本管理的整体质量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作为企业成本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一些较为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技术和手段也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地改变固定资产数据处理的方式,提高固定资产实物盘点和清查的效率,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使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更科学、更简便、更有效。

但是,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工序复杂、管理内容多的系统性工作,几乎与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是某几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参与的一项全员性的工作。尽管近几年很多企业都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重视,也都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但基于我国多数企业在经营模式、管理思路、技术水平以及对固定资产认识上的局限性,再加上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起步本身就晚,所以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的弊端与不足。而总结来看,这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意识不足

在目前的经营管理中,一些企业的领导者仍然用传统的思想进行管理工作。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中持消极态度,制度执行也不规范。只对固定资产的购进、出售和报废的财会报表进行管理,而不注重固定资产日常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的执行情况,也不了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管理的意义和方式,片面地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归在财务部门和技术维修部门上,忽视了在其他各部门中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功能被大大削弱。

2、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周期大大缩短,一方面一些新型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它们的生产效率更高、能耗更少,性能更卓越,从而导致了原有固定资产的无形减值。另一方面一些更加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也随之产生并发展,对企业来说则有可能带来管理体制和观念的变革,这种变化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风险。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的情况,比如没有广泛普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素质不齐,业务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积极等,都加大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导致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不科学。

3、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值高昂等特点,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地管理。但是固定资产使用时间长,使用地点分散,使用方法不统一的特点,使得管理上困难重重。首先在财务管理方面,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会计处理主要依赖手工记账,对于繁多复杂的会计凭证和账目处理规定,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其次,对固定资产的盘查和统计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常常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容易导致资产流失和资产重置,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一方面会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缩短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效果,增加单位的生产成本,甚至会酿成事故,另一方面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极易产生权责不明、的不良现象。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并没有达到较为完善的发展水平,不管是管理意识还是管理手段,亦或是管理团队的建设,都还存在一些欠缺之处。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不足之处,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等都有着较为消极地意义。因而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是企业经营发展中丞待改善的一个问题。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要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固定资产从资产购进、使用、统计及盘点的整个过程更加简便与科学,企业方面应当对其现有的成本管理进行优化与调整,充分挖掘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潜力。

1、提高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企业要从上到下树立科学管理的意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标准,完善管理制度,设立必要的固定资产专职岗位,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将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分级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增减变动、维修、处置等价值核算与实物日常管理工作的责任归属和操作办法。落实有效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全体人员向着统一的管理目标努力,以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

2、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采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可以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进行全流程的管理。首先在固定资产构建前,要对项目成本收益进行评估和计算。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企业要推进信息化建设,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全程管理,比如近来推广的条形码技术,通过对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数据都及时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中的监督和盘查提供方便。在使用过程中,要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账目处理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增值减值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和登帐,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项固定资产变动的情况,发现管理疏漏,挖掘增值潜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果。

3、组织培训,提高素质

企业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必须首先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观念和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企业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得竞争优势。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各个部门又在管理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因此企业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首先要传达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和总体原则,确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每个人思想上达到统一认识。其次要针对部门职责的不同进行培训。要明确其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树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状态,加强审核和监督,对固定资产盘亏盘盈。增值减值都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置。以使固定资产安全运行,取得经济效益。

四、结论

企业固定资产作为其内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具备较为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明确内部产权问题,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提升企业资产的利用率与投入产出率,同时也能够盘活企业资金,使其在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及经营发展中发挥切应有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多数企业在近几年已经开始重视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及团队建设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之处,亟待改善。毕竟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才能够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雪严: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J].集体经济,2010(7).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资产减值 保值增值

一、前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满足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来看,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就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有所掌握,并从提高管理意识、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取得实效,满足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特点分析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资产的核心部分。企业必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由于单位价值较高,而且存在专属性,在管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并且固定资产随着年限的延长,固定资产存在折旧和减值等情况,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收益,就要对固定资产的专属性有正确认识。结合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在所有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在资产管理中享有重要地位,对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

(2)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特殊性。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普通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专属性上较强,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3)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较强。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财务管理形式,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要对其专业性有足够的重视。

三、固定资产管理应从提高管理意识入手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而言,管理意识是决定企业资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从提高管理意识入手,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才能保证企业资产管理取得实效。为此,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从提高管理意识入手。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管理意识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有什么样的管理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资产管理行为。

因此,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维护与管理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从管理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取得实效,满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四、固定资产管理应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管理手段的增加和创新,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只有对管理手段进行不断的改变和创新,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在整体效果和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从这一点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对管理手段的采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积极借鉴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学会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为此,企业应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应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统一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

除此之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和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便于随时调用。通过采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手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将会在整体效果和水平上有较大提高,充分满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五、固定资产管理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在科学的组织结构框架下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合理地处理好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常规问题。财务部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其实际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方面的要求。

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管理还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下得到全面有效的推进,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下取得实效。

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应与其他管理过程一样,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效,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在整体效果上满足企业需要,达到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满足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来看,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就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有所掌握,并从提高管理意识、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林旭初.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3.

[2]崔玉倩.小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J].现代商业,2014.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5

关键词 地勘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地勘单位也逐步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地勘单位需要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且适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尤为重要。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地勘单位不能利用先进、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对此,更需更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

(一)固定资产分布范围广泛,涉及类型多

地勘单位非流动资产按照资产种类,通常可以分为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等,所涉及的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地勘工作的特殊性,其施工地点分布广,所以固定资产分布也极其广泛。

(二)固定资产更新周期短,变动较大

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我国地勘市场也逐渐扩张,地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地勘单位更加需要精湛的技术手段,产品需要不断更新换代以适应激烈的竞争,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二、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地勘单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我国地勘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缺少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程序复杂、管理环节繁琐。由于地勘工作的特殊性会导致设备磨损,加之部分工作人员缺少责任感以及主人翁精神,不够爱护工作设备,缺乏对设备进行维修以及保养的意识,会进一步加深设备的磨损程度,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周期,造成了资产损失、资金浪费等情况,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勘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部门机制缺少衔接,经常出现固定资产损坏、维修、使用人变更等问题,导致部分责任不明确,资产管理易出现差错,而有些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不做登记,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这些消极因素都会致使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不利于单位经济的发展。

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相对于其他产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更为复杂。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地勘单位缺乏相应的责任管理机制,不能有效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注重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以及维修,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降低了使用效益,不利于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经济的发展。

(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滞后

地勘单位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较大,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有效创新管理手段以及模式,致使管理手段滞后;不能及时传递有效信息,导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地勘单位工作人员需长期进行户外工作,如若信息传递不及时就会出现消息滞后,导致单位不能及时更正固定资产的有效信息,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等情况与账目不相符合的局面,不利于单位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改进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

要保证地勘单位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整合内部资源,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等。

(一)向单位渗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地勘单位要导入正确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使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环节和有关过程环环相扣,最大程度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效果。完善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审核机制,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单位长期发展的管理制度。单位领导者要起到带头作用,促使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带领单位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二)树立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因此,单位要想取得稳步发展,就要树立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指标,将管理指标逐一分配到个人,层层管理。单位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管理人员也要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单位要将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为单位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而完整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执行能力。另外,还可适当增加审核部门和监督岗位,完善审核方式,优化和规范审核流程。

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结合市场发展前景和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性能、售后服务、投资收益等因素,“坚持先申请后购置,管理维护保养要记录”的原则。要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使用和维修维护的情况,单位在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管理、有效执行。

(四)发动单位全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管理层一个单独部门的责任,也是单位全体员工应该承担的责任,应将固定资产的保管落实到人。为确保员工积极性,实行全员管理,全面覆盖,责任到人,谁使用、谁维护、谁保管,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变动手续等信息情况的登记;单人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汽车、仪器仪表等)由操作者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保养,全面做好运行记录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做到动态管理;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固定资产精心维护,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实行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单位损失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从而促进单位全体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

(五)强化单位财务人员对资产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地勘单位要以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会计专责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借鉴相关经验来规范会计行为。严格管理会计财务人员,加强管理,健全完善财务人员管理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四、结语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构成了地勘单位的资产,固定资产是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的重要劳动资料,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从日常工作入手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要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并使其树立“构建节约型单位”的意识,在维护固定资产管理秩序的同时,创建节约型社会。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 张永辉.地勘单位改革中财务风险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31-02

一、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在发达国家,绩效指标跟衡量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以及教育拨款直接挂钩。1985年,英国的Jarrett Report把绩效指标分解为三类,即内部、外部和运行指标,1986年,英国已经将绩效指标分为输入、过程、输出3类指标,Cullen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补充,提出3E指标,分别为经济指标、效益指标和效率指标。但在我国高校没有具体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评价体系,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跟发达国家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相比,这是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值得深入探讨。

随着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充分的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跟绩效有关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以往高校只重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经常存在,但现在利用计算机及借助网络化的高校固定资产专用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不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形,主要是看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责任心及业务水平。现在的形势需要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对投入的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高校应当坚持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整合与共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配置缺乏长远规划

一些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时,缺乏长远的配置规划,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标准,盲目购进甚至重复购置相同的或者价值比较高的设备仪器:(1)有许多高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对设备采购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认证,结果购置了价值昂贵的固定资产,但使用率却很低;(2)有些高校只是注重生均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普遍忽视对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考核;(3)有的学科为了上项目,而不顾实际需要大量购置设备,购置固定资产只考虑本单位使用方便,却不愿意给其他部门使用;(4)在购置大型仪器之前缺乏可行性认证,或是没有对所购设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有些大型设备购置后没地方安装,只能先把设备搁置在旁边,造成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不与效益挂钩

以前高校对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成本核算,有些高校虽有成本核算但没有细化,导致缺乏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意识及成本核算的意识。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许多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尽量为本部门添置更多的新设备,因为购置更多闲置的固定资产也不会对本部门经济效益、对个人的绩效工资产生影响,所以使用部门一般都不考虑经济责任问题,使得固定资产遭到自然损耗和技术损耗,直到淘汰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就在无形之中流失掉了。

(三)缺乏固定资产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属于精密设备,对具体使用有很高的要求,维护成本也较高,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共享。对闲置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部门之间的顺利调剂,对低使用率的设备没有实行共享。仪器设备的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还包括仪器设备的前期论证、购买、验收、安置等相关步骤,关系到许多部门,因此高校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的根源,是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宏观调控的机制。

(四)缺乏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只注重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考核,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应用,存在浪费、闲置乃至国有资产隐性损失,无法反映资产运转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运行数据,达不到资产管理的最佳效果。为了杜绝此类弊端,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是大势所趋。同时资产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奖罚措施,不能调动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三、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固定资产购置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长远而且可操作的配置标准,编制年度购置计划,以免重置而造成浪费。高校固定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现有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2)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3)难以通过市场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服务方式成本过高。高校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财政部规定的配置标准,财政部没有规定的配置标准,应当加强论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对于那些确实需要购置的设备,要尽量到相关企业熟悉常用的品牌、型号,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适用性等关键因素。

购置大量仪器设备时,设备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可行性认证,综合考虑各院系的实际需求,最后确定购买仪器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同时要检查各院系对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情况,对闲置或利用率低的仪器设备要加强调控管理的力度。

(二)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要与各部门效益挂钩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次明确提到了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核算是计算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是核算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要建立起全覆盖、分部门、分类别、按每台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力求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实现固定资产的现代化管理。因此,高校应通盘权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参考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方法,与各部门的经济效益挂钩。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向分为行政、教学、科研用固定资产三部分分别核算,行政用固定资产要认真执行学校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科研用固定资产可以不与经济效益挂钩,教学用固定资产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所以对于教学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与二级学院的经济效益挂钩,根据折旧额的百分比来计算。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效率的考核制度,考核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效益,并与使用部门的利益挂钩,这样会使各部门重新考虑是否购买新设备,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实际效益。

(三)建立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运行机制

(1)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也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固定资产购置的金额一般比较大,实现共享、共用,可以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同时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将资金用到更加需要的项目上,有利于固定资产的良性循环。例如A3彩色激光打印机,一般很少使用,可以供多个部门共同使用。

高校应当坚持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这样可以改变资产管理者的观念,使资产管理者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还可以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完善管理固定资产的具体环节。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绩效考核可以本着“客观公正、操作简便”的精神,在总体原则上加以指导,在具体管理中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优质资产优质配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产共享,对资产运转状况实现同步监察。

(2)在高校不断扩招和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下,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确保国有资产的良好运转,顺利完成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全可以采用固定资产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资产短缺的问题,巩固教育质量。加强资产的共享管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具体措施上,应充分利用网络化的高校固定资产专用管理软件,根据实际情况开放每位教职工或者每个部门领导及资产管理员权限,可以查询全校各个部门固定资产存量情况,查到自己所需的设备,然后到有关单位办理相应的借用手续或者有偿使用,极大地提高设备使用率,可以节省资金用于其他建设。资产闲置部门可以通过平台,闲置资产调剂信息,将闲置资产调剂到有需要的部门去,有利于各部门之间共享资源,真正做到盘活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指根据学校规定的评价标准,按照合理的指标体系,采取严格的步骤和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作出科学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立合理可行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定性指标体系。

主要考核高校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及责任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1)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主管领导和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熟悉。

(2)固定资产购置是否符合学校的配置标准和购置计划。

(3)固定资产的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资产验收、保管、出租出借、维修保养、财产清查等专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4)固定资产报废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考核是否制定了主管领导和资产管理员的奖惩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2.建立定量指标体系。

(1)固定资产率:即该校固定资产总额占该校资产总额的比重。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该校固定资产总值占该校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其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2)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的年更新率高,说明当年购置的固定资产比较多。其公式为:固定资产更新率=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年初固定资产总额。

(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率:该指标是考核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的指标,其公式如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固定资产总额。

(4)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该指标是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与学生总人数而计算的生均占有的设备值。其公式如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学生折合数。

(5)设备完好率:该指标是完好设备值占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它反映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设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公式如下:设备完好率=完好仪器设备值÷仪器设备总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资产绩效管理的建立,是通过绩效评价,促使资产使用单位从注重日常管理转移到注重资产绩效管理,设法提升资产绩效――即使对于闲置资产,有效地的实现部门之间的顺利调剂;也可以通过出租、出借等变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还可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高校要改变目前实行的资产无偿占用制度,实施内部成本控制,将“成本效益”观念引入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当中来,对各部门占用学校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实行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评估制度,并作为仪器设备调整和今后购置设备认证的依据。对于长期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进设备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革除原有的许多弊端,改变人们对国有资产管理陈旧的思维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东海.甘肃省高等院校分校区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04)

[2]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

[3] 莫文贞,文尚胜等.高校基础实验室设备管理及安全现状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4] 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视角,2012(05)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7

本文作者:康俊兰 单位: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医院固定资产在管理和使用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多方参与,财务科负责总额控制,设备科管理医疗设备,总务科管理房屋及家具,设备日常使用以专业科室为主。设备科和总务科各设有明细账,由于设备管理部门、专业科室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沟通不够、缺乏制约,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状况不明,总账、明细账不符,账实不符,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职责权限无法划分,这样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管理决策的依据也就缺乏有效、可靠的基础。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一些医院没有订立必要的保管维护规章制度,科室领用设备后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体系,特别是在使用公用医疗设备上,各科室都是只管使用不管维护,出现问题直接推到设备管理科,使机器损耗率过大,维护成本增高,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维护支出成本。

多数医院没有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报废也是分散管理。财务科负责总账核算,专用固定资产由设备科管理,其余的由总务科管理,原则是哪个职能科室购置的就由哪个职能科室负责管理,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使用科室之间内部沟通、衔接效率低,造成报废的固定资产反映不真实、已报废的残值不入账和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恰当等问题,长此下去,极易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从而影响医院决策的质量和政府对医院的监管。

固定资产采购必须实行申购制度。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编写申请报告及可行性论证报告,医院管理层应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采购部门要召开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组成的讨论组进行专项讨论论证,并提出本部门的建议,进行购置前的事前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报医院管理层共同研究处理。固定资产采购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通过招标、询问、比较、议价确定供货商。严把设备购入的质量关。采购部门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除根据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外,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一起从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医院应该完善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医院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由院长、分管后勤设备的副院长、采购、设备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召开采购设备的论证大会,组织设备清查盘点的领导工作、讨论审查设备报废等工作。固定管理中心下设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科,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培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及全院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设备安装验收及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入库、变更登记。这个科室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管理中心和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联系中承上启下的环节,要经常和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负责人沟通,及时了解各科室的需求,并形成汇总意见上报管理中心。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分科室、分部门设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维修、报废等情况,定期与财务部门金额对账,并到领用科室与实物核对检查固定资产的现状,达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部门,应设专人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领用、维修、流转等事项由专人签字负责,订立专项制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并和固定资产管理科定期对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是医院固定资产效益提高的关键,固定资产管理科要从本医院实际出发,建立从固定资产的入库到使用再到报废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并积极实施。固定资产入库的验收包括设备、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要准确地登记资产购置的总成本,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统计的准确性,这是保证账实相符的关键。设备一旦购入就要及时验收入库,核对好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调试安装完毕后就要办理各种相关的手续,及时入账和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卡。在调试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生产厂家反映,做好固定资产购置中的事中管理控制工作。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建立“三账一卡”制度,所谓“三账一卡”,即总账、一级明细分类账、二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由医院财务部门负责建立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由固定资产管理科建立二级明细分类账,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各使用科室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卡片一式两份,一份存放在财务科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另一份给使用部门存查。固定资产管理科应对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使用部门负责人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医院积极推行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医院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由中心领导汇同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科、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做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制度再好也要有人来执行,能否建立一支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是制度能否得到执行、能否执行得好的关键。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沿知识;设备科要加强和厂家的联系,培训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缩短设备维护时间,提高设备完好率,为医院增加经济效益;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要设立经济核算员岗位,负责资产卡片、执行物资管理核算制度。

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引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效清晰地管理全院固定资产。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固定资产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终端链接起来,各终端安装客户端管理程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设立专用管理计算机,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还可以在固定资产的“三账一卡”设备上贴上条码,便于随时随地查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8

关键词:固定资产;提高;创效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持续生产和经营的重要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保证企业持续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优化存量资产,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是当前资产管理的重点所在。

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强化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创效能力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述

(1)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也就是说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即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一年或大于一年的生产经营周期,且最终要废弃或重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这一特征,将其与流动资产区别开来;(4)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这一特征表明,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区别开来。

2.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经营和使用,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维护公司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是从形成资产的源头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为止,分为前期管理、中期(运营期间)管理和后期管理。

具体业务包括:(1)产权管理;(2)装备计划管理;(3)设备管理;(4)资产取得与转资管理;(5)资产后续支出管理;(6)资产调剂与调拨;(7)资产租赁;(8)资产评估;(9)资产实物核算;(10)资产减值准备测算;(11)资产报废与处置;(12)信息化管理;(13)资产监督管理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粗放

部分企业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任务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制度缺乏整体设计,制度不统一,执行乏力,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存在“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意识、全局观念,管理粗放。

2.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管理简化,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决策,造成资产设备选型、维护维修脱节,增加资本化转资难度。

一是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二是资产设备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项目决策,无法对资产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作业指导、维修管理方式、易损备件一揽子定货提出要求和可行性分析,无法指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界限,无法指导、协调资产设备转资验收和审查,造成日后资产设备转资、运行、维护等问题较多,增大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轻视资产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造成拼资产设备、毁损、提前报废等短期行为严重,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变动环节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资产的使用分析,导致资产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5.资产管理与控制相对薄弱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不健全,执行不严,导致资产管理水平低下,效率不高,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6.资产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维护工作滞后

普遍存在资产数据质量不高,一是资产分类错误较多,会造成折旧差异,影响财务结果;二是资产打包按整体基建项目录入,明细资产不单独列示,造成账实不符;三是资产数据维护不规范,内容混乱,不按标准填写,影响资产数据使用。

7.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建设不能满足资产管理需要。

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现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资产管理:

(一)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树立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追求资产运营高效益、高效率

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资支撑,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成本的“三全”管理理念。全员管理,就是广大资产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要做到立足岗位“人人出手过得硬”;全过程管理,就是加强从规划、采购、使用、维护、直至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成本管理,就是以固定资产一生为对象,追求固定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不断提高资产设备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实施。在中国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医院财务制度公布实施的背景下,医院的发展环境较以前存在较大变化。在新医院财务制度颁发实施的形势下,医院必须符合制度的相关要求,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提高医院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使得医院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必须要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具体、全面的改革[2]。财务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医院经济发展的速度。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财产比重高于医院的平均比重,因此,笔者认为精神病专科医院应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精神病专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精神病专科医院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现象,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管理层来说,显示出购置固定资产积极性高的主要原因是如何争取上级经费补助来购进固定资产,而对于购进固定资产后的成本收益,管理使用,并不是很重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购进的固定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如何让固定资产发挥其作用,增强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医院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让固定资产充分发挥作用,让资金运动起来,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现金流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进行保障[3]。目前,精神病专科医院存在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购建固定资产很少进行可行性论证,存在互相攀比,盲目投资现象。造成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数量虽多,但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差。医院为回收成本、加快资金流转放宽治疗范围,既加重病人负担又加快设备老化,造成资源浪费,对医院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都形成不利影响。

2.固定资产使用、维修分工不明,权责不清。医院的固定资产品种都很多,数量既大分布又广,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有些固定资产使用和维修涉及几个部门,造成相关部门对“共管地带”的资产“共而不管”,造成资产的闲置和资金的浪费。随着专业设备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医院自身不可能有非常专业的维修人才,如果厂家再拒绝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医院对于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只能以高价 “买保”的形式由厂家来进行维修,造成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和使用成本增加,影响病人看病成本和医院的效益[4]。

3.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流于形式。医院缺少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的力度,使盘点清查固定资产制度流于形式。按规定,医院应每年清理一次固定资产,但是盘点清查制度仅流于形式,医院各级部门对于医院到底有多少固定资产、账物是否相符等均心中无数。对于科室使用保管的固定资产,没有相应的资产移交手续,当进行人员调换时有的物随人走,有的自动报废而却不报财务部门,造成账务严重不符和相关固定资产的流失。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报废原则和标准,造成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上,一方面常年没有报废固定资产,形成了固定资产的虚增。另一方面随意报废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没有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和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两大特点。精神病专科医院尚未大范围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医院内部的相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以及维修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背靠背工作,造成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折旧计提、使用、维修、报废、清理等缺乏统一的要求,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账面价值信息严重失真。

二、立足医改,创新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强化医院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制度、措施就容易落实,也是提高固定资产经济效益的关键。建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全院所有的固定资产起草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并对固定资产运转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购建固定资产的方案测算净现值,对准备出售或交换的固定资产评估市场价值,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计算净残值。管理中心的任务不仅是账务管理,更重要的在于资产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二)创新固定资产购置制度

传统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由各科室提出申请,领导层进行审批,由于存在多头购置,造成重复购置和闲置购置现象。创新固定资产购建制度首先要从预算开始。医院每年应当深入科室了解情况,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和资金保障情况,对固定资产预算进行合理安排。预算审批后,一般不得进行随意调整和增加,对追加“紧急需求”的固定资产的审批应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经严格考察和评估,并从严掌握。其次是采购制度。在大型的设备采购前,先进行两个层次的可行性评估。第一,医院必须建立集体决策制及联签制,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前,应先根据本地区病人需求量,考虑临床、科研的应用前景及实用性,购置设备的成本与其运行所带来的价值比,从设备的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其的可行性。第二,应聘专家,根据本区域内各医院的设备拥有情况,对要购买的设备进行可行性论证与分析评估,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三,是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制度贯彻执行。先由采购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严格按照统一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

(三)创新固定资产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医院在内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将各个病区和科室负责人的年度绩效考核与其所负责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效相挂钩,固定资产的安全、效率、保值、增值等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落到实处。通过从上到下的绩效考核,提高全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明确各病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自觉管理。

(四)创建开发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医院应该积极开发医院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增强医院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统一化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相差悬殊,人工管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有效。通过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把资产管理终端联系起来,实现医院全部固定资产的统一网络平台管理。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院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条件成熟的医院可对较贵重的设备进行数码影像管理,对单件固定资产应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这是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网络技术,使固定资产管理逐步走向低耗高效的新途径。

(五)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机制

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着患者看病的医疗负担,影响着医院的运营成本。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医院放宽诊疗范围,增加患者负担来实现,但是损害了社会效益[5]。因此,评价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要将两者结合来看,需要组织专家来分析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是否在经济上达到了带来利润或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以及其医疗设备诊疗范围是否被扩大,超过了卫生部门的诊疗规范,是减轻还是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10

关键词:定资产;大型企业;成本管理;作用

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把管理的对象看做是资产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企业的资产,动态化的管理企业的资本,确保企业的资产投资最小,这些可以视为企业的基础数字,它们能够为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实现大型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1]。拥有庞大的资产是大型企业值得一说的最显著的特点,正因为大型企业拥有庞大的资产,才使得大型企业的开拓能力比较强,同时还有比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型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但是能够很好地管理发展中的企业的资产管理的体系却没有进行实时的调整,更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完善监督体系和有关法规,因此致使大型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没有做好良好运行的资产管理工作,并且资产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资产管理难题。因此,我们面临着怎样建设节约型企业,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的问题。

一、现在大型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大型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浓厚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近段时间以来,很多大型企业都特别偏重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了现有资产的管理以及使用,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非常不重视,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目前,大型企业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资金的支出工作,不过固定资产在被购置以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对象是谁,企业中应由谁来管理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哪些方面应进行管理以及应该如何管理固定资产。因为企业内没有形成浓厚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没有制定相应的财政管理制度,致使有的员工就占用企业的公共设备物资,时间长了,没法查找有关的设备物品,因此就出现了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

2.大型企业往往会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没有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说明固定资产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真实的固定资产相差太多。例如,一个大型企业有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但是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固定资产验收、登记和入账等资产核查工作,对于那些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在短期内进行有关的审核工作,出现了账务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根本谈不上进行成本管理。

3.大型企业没有利用有效的预算方法来有效地控制固定资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的时候,没有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往往是比较随意地购置固定资产,并没有从节约和整合资源的角度来合理地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预算。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那种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非常多。

4.大型企业也存在着不重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规范性的情况来处置。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部门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管理核算有关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又没有真正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有些企业向各有关部门配置有关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后,并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固定资产,因此很多固定资产都长期不存在,但是企业并不了解这种情况。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大型企业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1.从环境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对企业来说,内外环境对企业来说一样非常重要。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管理层要建立具有合理特性的组织机构,在一定的基础上设置和完善采购、验收和保管等一系列的部门,要清楚地了解岗位职责相互明确和独立,不能出现越权的情况,形成相互监督的体系,真正实现了企业有效的成本管理。

2.加强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企业大多不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少能够做到全面认真地清查企业的固定资产,导致了大型企业存在着很多不实的资产,有的已近失去了使用价值,致使的原因非常多。由于公司的固定资产有相当广泛的分布,有的资产和管理部门的距离非常远,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及时发现,短时间内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的途径是固定资产的盘点。企业的财务部门每年应进行有必要的抽查和盘点,财务部门还要编制一定的固定资产盘点表,经过一系列的核查,确定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数额等,一定要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一定的手续,按照有关的批准进行账务处理的有关工作,为企业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做好了准备。

3.大型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报废资产的处置,应该说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不过这个环节也容易被忽视。尽管企业报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比较低,但是可以积少成多,假如管理的力度不到的话,一样会形成资产流失。如果对资产进行审批和审核,财务部进行有关的处理,这样能够做到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

三、结束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牵涉着企业的生存竞争。因此,大型企业一定要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管好固定资产,还要用好固定资产,让它的效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韩 东:固定资产管理对国有大型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06):122-123.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11

本文作者:赵晓梅 单位:天津市排水管理处

一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法真实反应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能反映其购置时的历史成本,没有反映其实际净值,这样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净值随着时间推移差距越来越大,致使一些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保留在账面上,导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无法真实反应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和固定资产的信息及使用情况,也不能体现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多少和固定资产损耗与需求程度并不存在对应的比例关系,也就不会使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的数额发生任何变化。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修缮费用仅仅是与固定资产规模和使用状况密切相关,与单位收入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行业众多,其所担负的各种职能、收入差异也比较大,这就导致不同的单位存在着收入多就多提、收入少就少提修购基金这样一种现象,进而导致修购基金的提取规模、数量不够稳定,偏差也比较大。但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而事业单位现在施行的会计制度对修购基金的具体规定并不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的修购基金得不到合理、科学的使用,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起不到本该有的作用。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坐落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实际盘点过程中出现管理人员维修报损不及时,部分固定资产因调出、调入等原因出现无法查找,部分固定资产标签脱落、模糊不清、陈旧等情况,造成统计数据缺漏、混乱。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使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其充分掌握固定资产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的资产损坏。固定资产维护均应按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资产运转正常,对于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固定资产,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利用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和维护,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固定资产效能的有效发挥。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投资、保管、使用、维护、报废、和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一次对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丢失、被盗等情况,清查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建立领导问责制,主要领导负全面责任、部门领导负主要责任、资产使用者负直接责任,实行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责任制,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员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动态管理建立资产管理成效奖惩制度,并把资产管理作为组织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与相关责任人业绩的一项内容,促使各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实行有效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保障资产有效利用、减少流失和浪费的重要手段。

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报批、对外投资、处置报废等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应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帐、卡、物管理,特别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证固定资产审批手续及时,财务核算准确。实现固定资产存量和变量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完善固定资产报表披露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从各个角度提供固定资产情况。

按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损耗而转移的价值。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没有要求事业单位提取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造成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出来的价值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通常情况下与固定资产本身所具备的真实价值相差很远,这就使得资产负债表在会计核算中资产及净资产的价值不能真实体现,只能反映出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给固定资产这一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详实。应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额后的差额,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装备水平情况。这样就能够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意义上的价值保持基本的一致,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资产额以及自身的构成做出一个更客观、真实的反映。

现代的管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有助于真正实现厉行节约的原则,避免信息传递中的失真现象,也可以有效规避手工操作存在的弊端,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工作和控制具备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从资产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原来耗时耗工耗力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现在只要一两个人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松完成,以前大量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问题现在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如何用好管好、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等问题,会计核算方法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事业单位要把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和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科学、合理并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既可以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其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社会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固定资产管理成效范文12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类别与核算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类别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大体上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较多,但不管其形成的形式如何,都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如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拨款购置、预算外资金购置、社会捐赠、上级部门调入及用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

高校资产核算的目的,一是便于学校领导及国有资产相关管部门及时了解高校资产的真实价值;二是便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正确核算教育成本,进一步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益;三是为了客观反映高校资产的占用形式及结构,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强化管理重点。因此,固定资产核算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而很大一部分资产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若干有碍整个高校管理与发展的问题,如权责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账实不符,以及使用效率不高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一)管理体制没理顺,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学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存在着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导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由于管理中的这些漏洞,“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成了学校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又一严重问题,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系统管理水平低下。因而,各个环节、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财产损失浪费现象,而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正确、规范“如何管”的问题。

(二)资产利用效率低,清查管理工作不及时

高校的固定资产因其开展业务的差异性质而导致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缺少完善的评价制度,更没有相关有效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因此资产利用效率低,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学校内部各部门,资源共享的意识并没有真正完好地落实到具体行动过程中,结果导致资产的多次重购。同时,对于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实时到位的落实。譬如,固定资产的报废、有偿调出、捐赠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但是许多学校固定资产报废随意性很大,科室、部门或个人报废时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报批程序,会出现一些价值大而远未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提前报废,造成极大的损失。另外,许多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年末不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即便有盘点,也是流于形式。对于清查结果,财务部门未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与入账。

(三)核算不规范,资产及其效益反映不真实

首先,会计预算管理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粗放。其次,已投入使用的资产不及时结转或不完全结转固定资产,在“在建工程”和“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项目没有经过批准,没有项目建设计划,手续不健全,无法结转资产入账;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计划、超预算,致使部分资产不能入账;三是由于核算不规范,部分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形成挂账。最后,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不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其下属企业和后勤管理部门核算,这是高校目前国有资产使用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后勤机构庞大。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为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其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便能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针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以下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增强广大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有效的管理,必须要靠流程制度来管理。学校要想管理好国有资产,就必须有一套科学性强、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将制度落实到位,也就是说要责任到具体岗位人。学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校长、分管校长、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各科室负责人和国有资产专兼职管理员等若干层级的责任制。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定出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既有总的管理要求,又有分类管理的细则。一般说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国有资产购置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

(三)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提高全程动态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分析,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同时,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提高全程动态管理。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各自履行好职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利用最新固定资产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科学化管理。这样,各部门间统计数据、统计报表“资源共享”,核对极其方便,统计结果准确性增强,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更全面详细地反映资产信息。这种全程动态管理方式,除了需要注重系统安全性外,还需要工作人员整体高水准的业务素质。

(四)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

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