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

时间:2023-06-27 17:57:41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1

为适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年度资产总体、配置、使用、处置以及收益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日,我单位 编制人数 11 人 , 较上年度增加 0 人 , 年末实有人数 9 人,较上年度增加 0人。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 57.95 万元,较上年增长 -5.17%。负债总额 8.62 万元 ,较上年增长 -2.36%。净资产 49.33万元 ,较上年增长 -5.64 %。

1.资产分布情况。

我单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57.95万元,占 100.00%;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0万元,占 0.00%,其中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国有资产 0 万元,占 0.00%。

2.资产构成情况。

流动资产8.62 万元,较上年增 长 -2.36%,占资产总额 14.88%; 固定资产 48.49万元,较上年增长-5.49 %, 占资产总额 83.67% ; 在建工程 0万元,较上年增长 % , 占资产总额 0.00% ; 长期投资 0 万元 ,占资产总额 0.00%; 无形资产 0.84万元,较上年增长 -13.85% ,占资产总额 1.45%; 公共基础设施 0万元,占资产总额 0.00% ; 政府储备物资 0万元,占资产总额 0.00 % ; 文物文化资产 0 万元,占资产总额 0.00 % ; 保障性住房 0万元,占资产总额 0.00 % 。

3.固定资产构成情况。

土地、房屋及构筑物43.28 万元,占固定资产的 89.25% (其中,房屋 43.28 万元,占固定资产的 89.25%) ; 通用设备 3.44 万元,占 7.09 %(其中,车辆 0 万元,占 0.00% , 单价 5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 0万元,占 0.00%) ; 专用设备 0万元,占 0.00%(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 0万元,占 0.00%) ; 文物和陈列品 0 万元,占 0.00 % ; 图书档案 0 万元,占 0.00% ; 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1.78万元,占 3.67 % 。

(二)具体管理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

2020 年度,我单位配置固定资产 0 万元(账面原值,下同)。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0万元,占 %; 配置通用设备 0 万元,占 % ; 配置专用设备 0万元,占 % ; 配置文物和陈列品 0 万元,占 %;配置图书档案 0 万元,占 %;配置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0 万元,占 % 。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 0 万元,占 %;调拨 0 万元,占 %;接受捐赠 0 万元,占 %;置换 0 万元,占 %;其他方式新增 0 万元,占 %。

我单位配置无形资产0 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专利 0 万元,占 %;配置非专利技术 0 万元,占 %;配置土地使用权 0 万元,占 %;配置计算机软件 0 万元,占 % 。 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 0 万元,占 %;调拨 0 万元,占 %;接受捐赠 0 万元,占 %;置换 0 万元,占 %;其他方式新增 0 万元,占 %。

我单位配置在 建工程 0 万元。

2.资产使用情况。

(1)资产自用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 日, 我单位自用固定资产 57.84 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 100.00 %, 其中 : 在用 8.85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 15.30 % ;闲置 0 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 0.00 % ; 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 48.99 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 84.70 % 。自用无形资产 1.35 万元 ,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 100.00 ;其中 在用 8,500 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 62.96 % ;闲置 0 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 0.00 % ; 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 5,000 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 37.04 % 。

(2)出租出借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日,我单位出租出借资产 0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0 %。 其中,流动资产 0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0 %; 固定资产 0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0 %; 无形资产 0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0 %; 在建工程 0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0 %; 其他资产 0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0%.

2020 年度新增出租出借资产 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 0 万元,占 %; 固定资产 0 万元,占 %; 无形资产 0万元,占 %,在建工程 0 万元,占 %,其他资产 0 万元,占 %。

(3 ) 对外投资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日,我单位 对外投资总额 0 万元 。其中,短期投资 0 万元,;长期债券投资 0 万元;长期股权投资 0 万元。

2020 年度新增对外投资 0 笔 , 账面原值 0 万元。其中, 短期投资 0 笔 , 账面原值 0 万元; 长期债券投资 0 笔 , 账面原值 0 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 0.00 笔,账面原值 0 万元。

3.资产处置情况

2020 年度,我单位处置资产 20.68 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 ,流动资产 0 万元,占 0.00 %;固定资产 20.68 万元,占 100.00 %; 无形资产 0 万元,占 0.00 %;长期投资 0 万元,占 0.00 %;在建工程 0 万元,占 0.00 %;其他资产 0 万元,占 0.00 % 。从处置形式上分析,出售 出让转让 0 万元,占 0.00 %;无偿调拨(划转) 0 万元,占 0.00 %;对外捐赠 0 万元,占 0.00 %;置换 0 万元,占 0.00 %;报废报损 20.68 万元,占 100.00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 0 万元,占 0.00 %,其他方式 0 万元,占 0.00 %。

4.资产收益情况。

2020 年度,我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收益 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固定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无形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在建工程收益 0 万元,占 %;其他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往期出租出借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对外投资收益 0 万元,其中,短期投资收益 0 万元,占 %;长期债券投资收益 0 万元,占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0 万元,占 %。资产处置收益 0 万元,其中:本期处置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往期处置资产收益 0 万元,占 %。

(三)重点资产情况。

1.土地资产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单位土地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万元,账面净值0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0.00平方米,占比%,出租出借0.00平方米,占比%,闲置0.00平方米,占比%,待处置0.00平方米,占比%。

本年度新增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万元。

2.房屋资产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日, 我单位房屋账面面积 100.00平方米,账面价值 44.9 万元, 其中办公用房面积 0.00平方米,占房屋的0.00 ;业务用房面积0.00平方米,占0.00%;其他用房面积100.00 平方米,占 100.00%。从使用状况分析: 在 用 0.00平方米,占 0.00%,出租出借 0.00平方米,占 0.00%,闲置 0.00平方米,占 0.00%, 待处置 100.00平方米,占 100.00 % 。

本年度新增账面面积0.00 平方米,账面原值 0万元 ;本年度处置账面面积 0.00平方米,账面原值 0 万元。

3.车辆资产情况

截至2020 年 12月31日, 我单位车辆账面数量 0辆,账面原值 0 万元,账面净值 0 万元 。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 0 辆,占 %,出租 出借 0辆,占 %,闲置 0辆,占 %,待处置 0辆, 占%。

本年度新增车辆0辆,账面原值 0 万元;处置车辆 1辆,账面原值 20.68万元 。

4.在建工程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单位账面在建工程0万元,其中,在建0万元,占%;停建0万元,占%;建成未使用0万元,占%;已投入使用0万元,占%;(未转固年限大于6个月0万元,占%)。

本年度新增0万元,处置0万元。

(四)资产绩效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单位固定资产成新率为83.83%;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为%;保障性住房成新率为%。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薄弱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性质不同、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缴入国库,严格管理。对行政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先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先上路,后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国库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单位上缴收入和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收入管理办法。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本次资产报表编报和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保护了国有资产。固定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应加强对其的管理、使用,不断提高单位效益,通过清查,进一步减少了固定资产闲置现象。

五、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管理的分散性,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帐目管理与实物管理不同步,财务会计主体、采购主体、核算主体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从而出现一些帐实不符的现象。

2、固定资产的录入标准不统一,入帐会计对软件的熟悉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下属单位比较多,各下属机构会计对软件的理解不同,导致归类不统一。

3、固定资产信息化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最近几年来,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会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也不断升级,但软件之间缺乏衔接,不是先破后立,而是自立门户,从而加大会计入帐的工作量(一要学习,二要在旧软件的基础上,将原先的数据重新输入到新的软件中,三是不同软件,对以后的档案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同时,对一个新的软件,对于在现实中的应用程度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对于归类的标准应做到更精准。

4、固定资产的变更手续不全,变更所得资金没有及时入帐。特别是对于变卖的、损毁的,没有及时入帐。

5、对于固定资产凭证的保管、档案的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疏忽。没有及时保留相应的凭证,且这些凭证与总帐、收支明细帐一起放置,对于往后的查询带来一定的困难。

整改措施:

1、加强内部的沟通,帐目与实物管理相分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腐败,但也要加强沟通,以保证会计与实物管理员之间的积极性。

2、对于新软件的应用,国家相关的研发部门一要注重与以往软件的共融性,应该在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除非必须放弃原有的,那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公告,组织人员学习新软件的精髓。二是要注重新软件实际应用性的调研活动,要注意到现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加强学习。首先应组织专门负责人进行统一学习,集思广益,征求大家对不同分类标准的看法,征求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统一进行调整。同时,要学习新旧软件中的区别,基本上,由于年轻干部的接受度比较强,且对旧软件的依赖性较弱,以他们带动中老年干部的学习。

4、建立在日记帐、拨出、拨入明细帐的基础上,建立损溢、报亏明细帐,注意要凭证的保管与档案的管理。

5、尽量做到一个“口子”进出,杜绝政出多门,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下所配置的资产,尽量事先通知相关入帐部门,做好入口台帐登记。

6、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构建、处置的检查监督,完善管理办法,包括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固定资产报告制度、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和固定资产处置程序等。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2

关键词:券商;买方业务;资产配置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2-0030-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06

在传统经纪业务逐步萎缩的背景下,券商正逐步从通道业务向买方业务和创新业务进行转型,这使得如何提升买方业务的绩效受到各大券商的高度重视。

券商买方业务,包括狭义的买方业务与广义的买方业务。狭义的券商买方业务主要是指券商利用自有资金从事各类自营证券投资业务,广义的买方业务包括券商运用自有资金从事的各类购买业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资金管理和券商自有资金投资等业务。对于广义买方业务而言,前二者不存在资产配置的问题,而券商自有资金投资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业务概念,不仅包含狭义的买方业务,还包括诸如在融资融券业务、直接投资业务中的购买业务。本文研究的券商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主要是针对狭义的买方业务,即券商自营证券投资业务资产配置。

券商证券市场投资领域从单一资产扩展到多资产类型、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单一资产投资方案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有效的资产配置可以帮助券商从事买方业务时候降低单一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这使得资产配置成为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决定投资组合相对业绩的重要因素。

一、资产配置的分类

资产配置,按照不同角度的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1.按照配置的时间跨度和风格,可以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和战术性资产配置。战略性资产配置,也称为政策性资产配置,一般指周期为3-5年的资产配置。战术性资产配置,一般指周期更短的资产配置。

2.按照配置的范围,可以分为全球资产配置和行业风格资产配置。全球资产配置是指基于“国别效应”的“市场分散化原则”,对国内、国外资产进行综合配置。行业风格资产配置基于“行业效应”的“行业分散化原则”将资产在不同行业中进行配置。

3.按照配置的主体,可以分为券商(或投行)资产配置、投资基金资产配置、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银行资产配置、企业资产配置等。券商(或投行)倾向于配置风险较高的资产。保险公司和银行则倾向于配置风险较低的资产。企业则依赖于其具体的资产规模和风险偏好。从已有的研究看,对于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文献较多,而对于券商资产配置的研究较为少见。

4.资产配置根据其资产配置的细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资产配置,这三类资产配置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包含关系。大类资产配置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范畴较为类似,主要是指在股票、债券、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现金之间的比例配置。从行业轮动、板块轮动中寻找机会,或者对各类债券进行组合的资产配置则属于中类资产配置。小类资产配置则要具体到每一种资产类别中明确哪一只股票或债券的比例。

二、文献回顾

从Markowitz(1952)提出用均值方差模型度量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后,如何对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理论也得以不断完善[1]。国外不少学者专门针对证券资产配置进行了多维度研究,如Brinson等(1986)发现资产配置能够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组合收益变动,其中美国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变化中,93.6%可以由资产配置来解释[2]。Roger 等(2000)发现,不同基金回报的40%差异可以由资产配置来解释,而对同一只基金而言其回报的变化中有81.4%来自于资产配置[3]。目前,国内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证券投资基金,绝大部分文献都是针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战术性资产配置或者中类、小类资产配置研究,一般都是借用国外研究中的技术分析和量化分析手段提出如何有效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板块、行业和具体股票。这其中针对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策略与绩效的研究较多,比如蒋晓全等(2007)借助面板分析发现政策性资产配置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影响最大[4];葛勇(2010)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战略性资产配置因素在基金业绩贡献率中达到79.75%[5]。还有的是结合具体的技术分析或者量化分析技术说明资产配置策略,如温琪等(2011)提出基于Black-Litterman框架的中国股票市场投资中行业间资产配置策略[6];杨高宇(2012)则提出基于周期理论,资产配置应该结合经济周期的波动来进行[7]。

专门针对券商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的研究较少涉及,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而不是具体的配置策略,原因在于战略性资产配置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没有现成的投资理论进行指导。史水齐(2008)从“经济资本”的角度,运用RAROC指标对证券公司最优资本配置进行了较为简单的说明,并未涉及如何进行有效资本配置和配置效率评估[8]。盖晓伟等(2012)也是从“经济指标”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配置效率、风险管控能力进行了分析[9]。郑德珵等(2003)引入EVA 衡量证券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以国内某家证券公司为实证分析对象检验了其资本配置绩效的EVA 分析,验证EVA 对于引导证券公司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10]。何品杰(2004)也运用EVA方法进行了类似的研究[11]。Liu和 Zhu(2010A)提出了一个“拟夏普比率”的方法进行证券公司投资收益评价,这一思路值得本文借鉴[12]。

不难发现对国内券商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研究基本尚未涉及,本文的研究力图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上述这些关于资产配置策略的研究,无论是针对哪种类型的配置,其配置策略都是基于某种理论或成熟的技术工具,即其方法背景都是客观的。本文将其统称为基于客观理论方法的资产配置策略。事实上,无论哪种理论策略都不是万能的,从实践经验总结中获取最佳的配置应该是有别于以往相关理论的一个创新。正如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真正实现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来自于一种“干中学”,即从实际生产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继而进行创新。根据买方业务绩效明显占优的现有券商战略性资产配置比例作为目标券商从事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的策略依据,是一种基于主观实践经验的配置策略方法,也是对“干中学”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三、国内券商资产现状

本文根据中国证券协会公布的106家券商的总资产和净利润的排名数据分析了券商总资产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造成证券公司之间在资产收益率上呈现显著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从根本上看与证券公司自身的经营能力有关。具体而言,与证券公司的规模大小、资产的配置效率有相当大的关系。图1显示的是2010年106家券商净利润与总资产之间的关系散点图,横坐标为总资产,纵坐标为净利润。为了便于绘图,将特别异常的两个样本剔除(总资产超过了1000亿元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根据资产规模可以将106家券商分为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其总资产规模都在500亿以上,一共有11个,且其总资产规模除了光大证券以外均在600亿元以上;第二个梯队中券商总资产规模都在500亿元以下,且主要集中在100~300亿元之间,占到总数的80%以上。两个梯队之间的规模差异是比较显著的。

对证券公司总资产投入(Y)与净利润(X)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了简单回归,得到了图中线性回归线代表的回归函数Y=0.038X-3922.2,拟合优度达到0.9236。回归估计结果的经济学意义即以104家券商为总体样本,其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038。图1的散点图中显示,总资产规模大的券商其总资产收益率未必高(即位于线性回归线下方)。究竟是什么导致资产规模与收益率之间这种不对称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买方业务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明资产配置效率差异进而导致其收益率的差异。

四、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思路

1.总体思路

本文将从资产配置效率角度分析不同券商资产收益率的差异原因。已有的相关文献都是从某种资产组合理论或者技术分析角度提出相应的资产配置策略,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估。而从一个较长的战略配置周期看,短期的技术策略未必有效。本文提出的资产配置思路就是:从一个较长的牛熊周期中将券商实际证券投资绩效进行排序,选择其中较高效率的样本作为参照组,根据参照组的平均资产配置比例作为基准比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本身从实际的市场投资中获得的经验就是对理论最好的应用。这一思路更好地切合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特征,同时也是对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干中学思想”的传承。

(1)券商分类方法。较为合理的进行资产配置的方法就是根据券商行业的整体平均水平,确定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现金资产之间的比例。运用平均水平的好处是可以部分规避系统性风险,但是券商行业中个体资产配置效率差异巨大,从图1从不难看出不同规模的券商其资产收益率差异显著。为此,本文研究中首先按照资产规模划分为两个梯队,然后在每一个梯队中对各个券商资产配置效率进行评价排序,划分为高效率组、中等效率组和低效率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梯队中券商样本数量较少,仅仅为11个,因此只划分为高效率组和低效率组。证券公司可以参照高效率组中券商资产配置的平均比例来确定其资产配置,这种方法能够剔除行业中资产配置效率较差券商的信息,仅选取其中资产配置效率较高券商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

(2)资产配置方案。在具体进行资产配置选择中,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同一类别中高效率组平均水平的资产配置决策方案,能够较为全面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即通过计算在一个较长牛熊周期中,高效率组对于不同大类风险资产配置比例的平均水平,作为目标券商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基准比例。在基准比例之上,确定可能变动的幅度。

2.资产配置流程

这一资产配置决策方案的流程如图2所示。图2说明的资产配置具体操作流程很明显是一个自循环过程,这也体现了券商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动态性。

(1)券商资产配置效率评价和排序。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106家券商的资产配置效率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高效率组、中效率组和低效率组。

(2)确定参照组资产配置的平均水平。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的核心就是参照组资产配置的平均水平。参照组指的是资产规模与目标对象相当,且资产配置效率较高的券商分组。确定参照组平均水平作为资产配置的基准比例,具体做法就是先计算参照组中每一个券商逐年的某类资产比重均值,然后在对参照组中所有券商进行算术平均,即既考虑了时间因素差异,又考虑组内个体因素差异。计算过程如(1)式所示。

Ratio=■■Ratioi, Ratioi=■■Xj (1)

按照中国证监会对于券商净资本核算的要求,一般券商在进行战略资产配置时候常用的指标是不同风险大类资产占净资本的比重。本文在分析券商资产配置比例时沿用这一标准,即采用两个指标:权益类证券/净资本、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在(1)式中,表示某券商i第j年权益类证券(或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值占净资本比重,表示某券商i在m年内权益类证券(或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值占净资本比重的平均值,表示参照组中n个券商权益类证券(或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值占净资本比重的平均值,即为目标对象参照的资产配置基准比例。

(3)确定配置比例的波动幅度。依据参照组资产配置基准比例,结合参照组中在不同行情类型中具体比例的变化,按照最高值、最低值与基准比例之间的差距,确定配置比例的可能波动幅度。

(4)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在得到资产配置比例经过市场动态调整后,就得到了优化后券商资产配置比例,作为实际经营活动中资产配置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阶段已经不属于战略资产配置,而是从战术角度对中类或者小类资产进行配置。

3.调整周期说明

为了从量化特征上体现券商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动态性,需要根据市场信息对已有的配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因此资产配置活动并不仅限于初次确定券商资产配置比例,而是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不断动态调整。而实际上对于资产配置确定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动态调整的必要,而且其调整的周期也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对券商的整体评价调整周期较长,主要是考虑其较长时间中的稳定表现。对于战略资产配置基准比例的确定则是按照年度进行,而战术性资产比例确定调整幅度更为频繁,可能是按照季度或月度进行。

五、实证分析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第一梯队中的S证券公司买方业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提出相应的买方业务战略性资产配置具体方案。数据来源包括中国证券协会公布的券商年度财务报告和中国货币网内部的部分券商净资本报告。

1.参照组的确定

研究对象的资产规模决定了参照组位于第一梯队。如本文前述的分类标准,中国券商的第一梯队有11个。参照组的确定需要运用合适的证券投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筛选。

证券投资绩效评估的传统方法包括三种指数:Jensen指数,Treynor指数和Sharpe指数。前二者都是基于证券组合系统风险系数来度量。而Sharpe指数则是完全基于证券组合本身的绩效变化来进行度量。采用Jensen指数或Treynor指数进行绩效评估则必须首先估算出系数,已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对于如何准确估算该系数给出统一的处理方法,葛勇(2010)就是用股票市场大盘指数(实证中用沪深300指数)的涨跌来代表系数。本文提出的买方业务证券投资目标中不仅包含股票市场,还包含债券市场以及其他衍生品市场,从如此众多的市场组合中得到一个一致的系数显然不现实。除去前两种方法在数据可得性的困难以外,Liu和Zhu(2010A)对Sharpe指数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的优势进行较为详细的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参照组的证券投资绩效评估中采用Sharpe指数进行处理。

沿用Liu和 Zhu(2010A)的思路,本文借鉴Sharpe指数对第一梯队券商买方业务投资绩效进行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Sharpe指数大于1的券商有5个,其他4个均远远小于1。因此本文将Sharpe指数大于1的券商作为买方业务投资效率的“高效组”,也就是确定S券商资产配置基准比例的参照组。

对比图1中券商净资本利润率的比较,不难发现招商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尽管其买方业务资产配置效率较高,但是整体业务配置效率偏低,说明相对于券商的业务部门而言,买方业务更占优。

2.资产配置比例的确定

根据表3中得到的参照组结果,对参照组中的5家券商2008—2011年期间投资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说明了2008-2011年这四年间,第1梯队券商的整体自营业务收益平均水平与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对比。根据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表现,可以将年度市场行情大致分为熊市和牛市两类:收益率为正且较高视作牛市行情;收益率为负视作熊市行情。如果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视作市场组合平均收益水平,不难发现第1梯队券商的自营业务收益与其呈现高度相关,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当市场处于熊市期间(如2008、2010和2011年),券商自营业务收益要显著高于市场组合平均水平;当市场处于牛市期间(如2009年),券商自营业务收益要明显低于市场组合水平。也就是说,券商的主动证券投资相对于市场组合有一种“熨平效应”。

按照(1)式提出的计算方法,参照组(即高效组)在不同大势行情中资产配置比例实证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按照表5的分析结果,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证券/净资本基准比例牛市中为29.83%,熊市中为22.46%;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基准比例牛市中为63.79%,熊市中为71.22%。进一步对参照组资产配置基准比例分析不难看出有如下特征:

(1)牛市中,权益类证券与固定收益类证券配置比大约为3:6;熊市中这一比值保持在2:7左右。

(2)风险更高的权益类证券的占比在牛市期间要高于熊市期间,但是远远低于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占比。这说明资产配置高效组券商的投资仍然是非常稳健的。即使是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证券在不同大势行情中其比重变动也不超过10%。

(3)高效组券商的资产配置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实证分析得到的不同类型证券与净资本比重的变动区间如表5所示。这其中变动最大的就是固定收益类证券与净资本的比重,变动的下限达到了基准值的2/3左右。对此,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与净资本规模之间存在一种“规模递增”效应。以广发证券为例,2008年其净资本为795,837万元(对应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为1.45%),2011年净资本上升至2,262,072万元(对应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为78.55%)。这种“规模递增”效应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高效组券商自身对于买方业务资产配置投资更为稳健,无疑提升了固定收益类证券的比重;其二是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券商有风险管控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净资本充足率有定性指标要求,券商对于风险资产的管控更为严格,这就使得净资本不断提升的同时,更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下降,较低风险资产的比重显著上升。

六、结论

本文从买方业务资产配置策略着手,提出了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一种战略性资产配置思路,即基于同类券商中资产配置效率较高的参照组资产配置比例作为基准,动态调整的资产配置策略。这一方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参照组,并通过对参照组资产配置比例进行整体分析确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标准。本文以中国S券商为例,应用这一策略实证分析了其较为合理的买方业务资产配置比例,并从中发现了高效组的资产配置数量和比例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提出的这一买方业务资产配置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后验式策略,因而不应该在证券市场的动态发展中保持一成不变。这种战略性资产配置比例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应该按照本文前述的周期进行一定幅度的战略调整。■

(下转第39页)

(上接第34页)

参考文献:

[1]Markowitz, Harry. Portfolio Selec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1952(1):77-91.

[2]Brinson P, Hood R, Beebower L.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86(4):39-44.

[3]Roger G, Paul D. Does Asset Allocation Explain 40,90 or 100 Percent of Performance[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0(1):26-33.

[4]蒋晓全,丁秀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7(2):89-97.

[5]葛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温琪,陈敏,梁斌.基于Black-Litterman框架的资产配置策略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7):741-751.

[7]杨高宇.基于货币供应周期的股市周期拐点判别与资产配置研究[J].上海金融,2012(2):64-68.

[8]史水齐.证券公司最优资本配置的探析[J].上海企业,2008(10):46-47.

[9]盖晓伟,张国明,李仲聘.金融控股公司经济资本配置及其绩效考核初探[J].海南金融,2012(5):60-68.

[10]郑德珵,段唯,刘正芳.中国证券公司资本配置绩效的EVA评价[C].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五届会员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成果评选,2003.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3

易方达稳健配置二号混合型养老金产品前三季度收益率最高,达到19.31%,高出同期混合型养老金第二名10.55%的收益率近9个百分点。由于A股市场的强劲反弹,该产品自年初至10月20日,收益率已达23.16%。

2015年,中国股市大幅震荡,债券市场整体走牛,在此背景下,不少投资者对企业年金市场上的公开发行养老金产品收益率颇感兴趣。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社保部门批准公开发行养老金产品超过120只,而这些产品2015年以来收益率截至10月20日最高达23.16%,在股票最高仓位30%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两成以上的绝对收益。

易方达前三季度收益率最高

据了解,社保部门批准的养老金产品可以在企业年金市场公开发售和推广,各类企业年金无需单独签约,即可自由投资市场上社保部门公开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主要类型有混合型、货币型、固收债券型、固收存款型、固收信托型、固收特定资管型、固收债权型、股票型、优先股型等。由于今年年初以来股市和债市总体均有较大涨幅,混合型产品今年以来总体收益率领先。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最高的养老金产品是易方达稳健配置二号混合型养老金产品,前三季度收益率为19.31%,同期混合型养老金业绩第二名的收益率为10.55%,易方达稳健配置二号收益率高出第二名近9个百分点。由于今年10月以来A股市场的强劲反弹,该产品自年初至10月20日的收益率已达23.16%。

此外,易方达旗下另一只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易方达稳健配置业绩表现同样领先,前三季度净值增长9.52%,为同类20多只产品业绩前五名。10月以来股市大涨后,该产品今年年初到10月20日的收益率已达12.64%。

遵循绝对收益理念控制仓位

养老金的性质决定了该类产品投资策略偏稳健甚至是保守,按照相关法规,全部养老金产品最高股票仓位为30%,混合型养老金产品股票仓位在0到30%之间,对比公募基金的产品分类,是风险收益率水平略高于二级债基的产品。

据了解,易方达旗下养老金产品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业绩,是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投资两方面总体领先的共同结果。从公募基金投资业绩来看,易方达今年以来在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率基金中均表现领先,海通证券统计的2015年前三季度基金公司收益率排行榜,易方达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率基金绝对收益率均名列前六分之一。

易方达基金养老金投资部门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固定收益投资的养老金产品的基础和收益的安全垫,易方达养老金产品的股票投资也遵循绝对收益理念,适时控制股票仓位。易方达旗下今年以来能有收益率20%以上的养老金产品,关键之一在于投资经理追求绝对收益,在A股市场高峰期主动减仓兑现收益。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4

按照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规定,家庭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家庭形成期(筑巢期)、家庭成长期(满巢期)、家庭成熟期(离巢期)、家庭衰老期(空巢期)四个阶段(这里说的是家庭生命周期而不是个人的生命周期,故而不包括结婚前的部分)。尽管各阶段都要求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三者的统一,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期间,其资产配置、保险安排、贷款需求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家庭形成期:

从结婚到子女出生

在资产配置方面,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强,故而股票类资产可配置到70%左右,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可配置10%左右,货币类资产可配置20%左右。在保险安排方面,由于收入较低,应以夫妇互为受益人的定期寿险为主。在信贷运用方面,虽然这一时间收入不高,但欲望较高,因此支出时应尽量使用信用卡,在最后还款日前集中还款,在特殊情况下可用信用卡透支应急。

家庭成长期:

从子女出生到子女独立

在资产配置方面,虽然抗风险能力较强,但由于子女需要照顾,故而股票类资产配置可降到60%左右,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可提升到30%左右,货币类资产配置降低到10%左右。在保险安排方面,由于这一时期为保险需求的高峰期,因此保险安排应增加子女教育年金保险,如果有房贷、车贷等负债,还应增加寿险保额以避免意外事件给家庭带来的冲击,保险额度最好等于或大于贷款额度。在信贷运用方面,由于收入增加,还款能力增强,因此,可采用按揭贷款方式购房和买车等,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确定每月归还贷款本息的额度。

家庭成熟期:从子女独立到

夫妇至少有一人退休

在资产配置方面,虽然负担逐渐变轻,但对风险的偏好也不断降低,股票类资产配置应进一步降到50%左右,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可提升到40%左右,货币类资产可配置10%左右。在保险安排方面,由于这一时期收入达到了高峰,支出逐渐呈降低趋势,风险类保险的需求也应随着降低,保险的重点应转入养老年金保险。在信贷运用方面,最好能在退休前归还全部的房贷、车贷本息,确保退休前没有大额负债。

家庭衰老期:从夫妇至少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5

关键词:科技专项经费 会计核算 借贷问题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分期补助类项目会计核算:

(一)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在专项支出等科目中进行核算,有的在专项应付款借方中核算,我个人认为专项应付款是往来科目不能作为成本费用类科目核算,所以,应在专项支出借方中进行核算,待项目结束后再与专项应付款对冲:

(二)财政科技拨款部分

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借:专项支出—××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支出—××项目—××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发生其他研发费用,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专项支出—××项目—省科技厅拨款—××费

专项支出—××项目—××市、县配套—××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三)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企业发生自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应分科研项目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核算。具体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如下:

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贷:在建工程—××项目

发生其他研发费用,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而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专项支出—××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支出—××项目—××市、县配套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

(五)项目结束通过验收后,专项无结余时结转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专项支出—××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支出—××项目—××市、县配套

(六)项目完成验收后,如有专项结余,分两种情况处理:

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按规定上交部分: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拨款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应报省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处理所得资金按规定上交:

借: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贷:银行存款

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后补助类项目会计核算:

企业收到事后补助类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补贴收入

企业收到科技项目贷款贴息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已资本化部分)

财务费用(未资本化部分)

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期补助类项目会计核算:

(一)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二)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

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

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研发支出—××项目

贷:累计折旧无形资产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贷:营业外收入

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项目

贷:在建工程—××项目

借:研发支出—××项目

贷:累计折旧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

发生其他研发费用,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

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

未形成无形资产: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并结转相应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无形资产—××资产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形成无形资产后摊销的会计处理比照固定资产折旧。

对应上述研发支出按照会计期间结转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2、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应分科研项目在“研发支出”、“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核算。具体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如下:

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发生其他研发费用,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

未形成无形资产: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无形资产—××资产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营业外收入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四)项目完成验收后,如有结余资金,分两种情况处理:

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按规定上交部分: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五)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应报省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处理所得资金按规定上交:

(1)处理所得资金大于资产净值的: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处理所得资金小于资产净值的: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

四、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事后补助类项目会计核算:

(一)企业收到事后补助类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二)企业收到科技项目贷款贴息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已资本化部分)

参考文献:

[1]朱荣:高校科研经费的核算与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6

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这类业务称为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此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视其保理业务合同是否附追索权分别对待。

如果保理业务合同中约定,应收账款的出售不附有追索权,即在所售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够向出售应收账款的企业进行追偿,所售应收账款的风险完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应视为应收账款出让完成,作如下会计分录: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所售应收账款已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所出售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如果保理业务合同中约定,应收账款的出售附有追索权,即在所售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即将原受让的应收账款退回给企业。由此可见,企业所售应收账款的主要风险并没有转移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种保理业务的实质就是以应收账款作为抵借之条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的一笔银行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原记录的有关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科目在款项尚未收到时不做变动,以全面反映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真实情况。

二、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及其调整方法

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了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外,其他固定资产都应当计提折旧:(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2002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范围缩小到两种情况:一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二是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很明显,《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扩大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将以前不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纳入计提折旧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这一调整,有利于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减少和避免闲置的固定资产,夯实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而对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其他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项目。如果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较小,或者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按照重要性原则和简化核算的要求,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是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企业在编制2002年度会计报表时尤应注意此项规定的落实到位,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说明中予以如实披露。

三、集团内部转让股权投资形成投资损益的合并报表处理

集团内部所属控股子公司之间相互转让长期股权投资所产生的投资损益,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是否需要对此项投资损益进行抵消,现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并不明确。例如,某集团所属甲乙两家控股子公司,甲公司将其持有控股的子公司A公司(对集团而言是孙公司)转让给乙公司持有。原投资成本30万元,转让价为40万元,由此在甲公司中产生投资收益10万元,并在甲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反映投资收益10万元。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是否需要对这10万元投资收益进行抵消?我们认为,集团内部所属控股子公司之间相互转让长期股权投资,由此产生的投资损益,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予以抵消。因为这一交易事项,与集团内部之间转让存货、销售固定资产等交易所形成的损益,在性质上并无二致,就整个集团而言,这一交易事项也没有增加或减少整个集团的损益,所以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此需要抵消,以真实地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编制合并抵消会计分录时,如果是投资收益,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贷记“合并价差(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或“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项目。到底是贷记“合并价差(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还是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项目,要看先期产生投资收益的具体原因而定。如果是投资损失,则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处置分公司、子公司基准日的确定

企业处置分公司、子公司如何选择确定基准日,会直接影响企业处置当期经营业绩的反映。因为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精神,处置基准日前的分公司、子公司经营业绩要计入原处置的母(总)公司损益反映,处置基准日后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就不能并入原处置母(总)公司的损益,而是计入受让企业的经营业绩。处置基准日如果选择分公司、子公司处置协议签订日,因其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实质转移,这有提前确认之嫌;如果选择分公司、子公司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变更日,这又显然滞后,因为在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变更日,子公司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早已经转移给对方了。

参照财政部有关股权购买日的确定标准,我们认为,企业处置分公司、子公司的基准日应当以被处置分公司、子公司对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实际上转让给购买企业的日期为准。具体而言应当符合以下四项条件:(1)处置协议已经获得处置企业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2)处置双方已经办理必要的财产转移手续;(3)受让方已经支付购买款的大部分;(4)受让企业实际上已经控制被处置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作这样的界定,便于会计实务的操作,也可以同股权购买日的标准相衔接,避免对处置分公司、子公司在处置前后某段时间经营业绩在集团公司报表中的重复反映或漏计。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7

2009年1季度,虽然世界经济仍笼罩在衰退的阴霾中,中国经济初现春意,证券市场在政府多项刺激经济政策带动下走出一段强劲反弹行情。最冷的日子或许已经过去,寒冷冬日中束手束脚的基金经理们又有了在证券市场展示其业绩风采的空间,投资者的心情也在迟来的春意中得以舒缓。春日有着万物复苏的萌动,跟上时节的步子,躲开早春倒春寒。

最坏时刻即将过去

今年前2个月工业经济和进出口数据加速探底的同时,也隐含着诸多先行指标复苏的迹象。宏观景气先行指数小幅回升,PMI指数强劲反弹,发电量跌幅收窄,而房地产、汽车等先导性行业景气初步回升。经济方面,LEI、PMI、消费者信心指数、零售、新屋开工数等指标回暖支持美国经济3季度后筑底回升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宏观经济已经初现春意,尽管复苏之路仍将充满波折,但最坏的时刻即将过去。

审视过去十年的周期轮回,出口和房地产两大需求引擎一直主导着中国经济的表现,而本轮周期调整能否走出谷底同样取决于内外需的复苏前景。从投资拉动效应呈现、房地产回暖的延续,到经济复苏曙光显现,相信中国经济有希望在1季度探出年内的底部,2-4季度后逐季回升的态势将渐趋明朗。我们预期09年1-4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将分别在6.0%、6.5%、7.5%。9.0%左右。

市场估值中枢有望上移

经济筑底回升的预期以及流动性的延续支持A股市场在2季度继续看高一线,但是估值的约束使得上行幅度较为有限。而经济乐观预期兑现、累计涨幅过大造成的获利盘压力等将成为市场波动的诱因。此外,经济数据低于预期、IPO开闸等情景如果在2季度发生,市场将会面临真正的压力。在良好的基本面预期下,市场估值中枢有望上移。我们预期2季度A股滚动PE估值在17-22倍间波动,对应上证综指2100-2700点的区间。

资产配置适当灵活

就全年的时间范围来看,A股市场将结束单边下跌的行情,转而呈现宽幅震荡格局,整体大类资产配置上宜攻防兼备。

2009年2季度A股投资策略报告认为,经济筑底回升的预期以及流动性的延续支持A股市场在2季度继续看高一线,但是估值的约束使得上行幅度较为有限。而经济乐观预期兑现、累计涨幅过大造成的获利盘压力等将成为市场波动的诱因。此外,经济数据低于预期、IPO开闸等情景如果在2季度发生,市场将会面临真正的压力。据此,我们认为二季度投资者在配置基金资产时应适当灵活。把握市场阶段性高点出现时做好持仓结构和品种两个方面的调整机会。

对于有一定市场判断能力的投资者,把握A股市场的震荡节奏,在反弹行情高点出现时,减持权益类基金,增加固定收益率基金的投资比重;回落到市场底部区域反向操作。

1、牛市持有股票型基金被套,目前解套不想再做电梯。根据我们粗略测算,当指数运行到2800点左右时,2007年2季度及之前入市的投资者将解套或有所收获。部分饱受套牢之苦的投资人如果想保住反弹利润或阶段性投资,二季度的反弹高点是阶段性调整大类资产配置调仓时机。可减少权益类基金配置比重,增加固定收益类基金配置比重。

2、踩准此轮反弹节奏,希望保持阶段性投资成果。二季度的震荡是在累计了一定的获利之后出现的震荡,在2008年4季度底部入市的阶段性投资基金的投资者目前已有获利,二季度股票市场反弹高点出现时,规避股票市场震荡的风险,将资金投入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是较好的选择。

3、2008年成功投资固定收益类基金,在2009年1季度权益类基金重新迎来春天的同时,感受了固定收益率基金的冷意。看着股票型基金净值上涨,而手中债券型基金净值增长大幅落后的投资者,2季度追涨不是理智的选择。建议首先考虑一下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是风险厌恶型,应继续持有固定收益类基金;如果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建议耐心等待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后,股票型基金的买入机会。

踩准市场节奏

2季度反弹高点对于选择了不适合个人风险偏好、选择了不够优质的基金、希望踩准市场节奏的投资人来说,是调整投资品种的好时机。

1、大类资产的品种选择,是否适合个人风险偏好。证券投资基金2006以来在中国得到较大发展,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新的理财方式。难免有投资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投资者应慎重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品种和结构。据此利用2季度阶段性行情高点来调整投资品种。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利用反弹高点减持超配的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重,增加固定收益率基金的配置比重;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耐心等待调整过后的投资机会增持权益类基金的配置,减少减持超配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比重。

2、长期投资者考虑持有的基金是否够优质。虽然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的基金业仍然年轻,但我们从近年基金业绩表现中可以看出,目前已发行基金的管理能力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以股票型基金为例:2006年-2008年65只可比股票型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排名中,第1名为170.61%,第65名为27.59%;2007年-2008年90只可比股票型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排名中,第1名为71.28%,第65名为-22.16%。2008年119只可比股票型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排名中,第1名为-32.28%,第65名为-64.75%。选择优质基金是投资者获得良好收益的必要保障。投资者可以在二季度反弹高点减持管理能力差的基金,待市场调整结束时增持管理能力强的优质基金。

3、阶段性投资者紧跟市场热点变化。基金的行业配置和重仓股配置是否符合市场热点,是影响基金阶段性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要跟踪基金行业配置比重的变化,又要能及时捕捉到市场热点板块。这类投资者需要有较高的市场判断能力。我们预期2季度随着经济转暖,领先经济周期复苏的先导性行业会有较好表现。考虑估值和前期涨幅的因素,2季度我们认为市场投资热点可能在银行、房地产、煤炭、石油化工、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建筑建材、机械等行业。需要说明的是,2季度的阶段性资产配置结构和品种的调整,更适合具有一定选时能力的投资者。并建议跟踪长城证券投资策略小组各期A股投资策略报告中对于A股市场的判断。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8

关键词:工业企业;资产结构;资产弹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50-01

一、资产结构概念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资产代表企业所能控制的资源,其合理配置与应用,主要是通过资产结构及其变动来反映。资产结构主要影响着企业经营的风险、收益、资产流动性和资产弹性。

(一)对风险的影响

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着两类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融资活动要考虑的范畴,这里不作论述。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在对主营和附营业务进行策划、运作、经营使其实现利润的过程中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或者短期资产由于其能在短期内完成周转或者实现价值,所以,这类资产的市场预期一般比较容易和准确,而且短期内市场波动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很少出现市场预期和市场变动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为有效的经营提供了可能,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此外,流动资产也按照其流动性大小,短期资产内部依其各类资产占用时间的长短,经营风险逐渐由小到大。

(二)对收益的影响

不同的资产对企业收益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主要包括结算资产,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发出商品等;二是在一定时期内不产生收益的资产,如货币资产;三是抵扣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支出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这些资产的转移或摊销价格会抵扣其它资产取得的收益,但又是企业收益实现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资产结构对收益的影响,还表现在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不同资产余缺带来损失。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占用过剩,进而使资金成本无端增加,这是由融资成本多少反映的;二是资产占用短少,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整体周转效果,如果周转利益一定,结果必然会因此而减少周转利益。

(三)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

资产的流动性也即资产的变现能力。评价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的标准有:第一,资产转化为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一项资产实现这种转化的时间越短,表明这项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第二,资产价格的确定程度和资产质量的高低。资产要变现,首先要被市场接纳。资产能否实现其市场价值,取决于资产的质量和定价策略,如畅销资产的价格很容易确定且可随时变现,滞销资产的市场价格实现就比较艰难。

(四)对资产弹性的影响

资产结构的弹性是指原资产规模随时收缩或扩张的可能性。根据资产的数量习性,资产可划分为临时波动性资产和永久固定的资产。永久固定的资产反映了企业正常稳定的资金需要,无需保持弹性。企业临时波动的资产要随市场、季节或经营规模的扩张或收缩而及时调增调减。企业资产中弹性最大的是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和有价证券。其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弹性程度,这一比例越高,资产弹性越好,反之,越差。确定合理的金融资产比重,必须做到企业风险和机会成本的相对均衡。

二、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配置过剩

一种是绝对过剩,另一种是相对过剩。固定资产绝对过剩,一方面是由于初始投入时对销售的过于乐观,或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或者无计划投入,造成固定资产的无效投入或重复投入;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造成旧设备闲置浪费。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是指推动固定资产使用的其它配套设备或配套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周转缓慢,因此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

(二)流动资产所占比重低

流动资产是保证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基础,流动资产不足往往会造成短期资金紧张。最主要原因是两项资金占用大,即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较大。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造成流动资金的浪费,同时坏账准备的计提也在冲减企业利润。积压产品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使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而且存货跌价准备和存货保管费用也会削减企业利润。

(三)无形资产比重低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专有技术、企业商号、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无形资产具有增值性的特点,能够在本身无损耗的同时创造价值。但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企业认为工业企业就只是搞制造,搞操作,不重视产品的研发。不注重企业品牌的培养和价值提升,对商标、专利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甚至因为轻视无形资产,造成了企业价值的低估,对企业的融资和股权转让很不利。

三、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优化措施

(一)在不影响企业经营前提下,减少闲置固定资产占有量

第一,盘活存量资产,降低闲置资产成本。在现有经营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第二,尽可能减少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的占有量。适量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能够缓解资金紧张局面且能够利用纳税调整减少税负压力;寻找外部协作。若某一工序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购买设备又不能充分利用时,将这一工序外包,可以节约投资,从协作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中受益。

(二)合理配置优化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

考虑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能力,避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相对闲置和不足。尽量使风险和收益均衡。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小。但过多的资金用在流动资产上就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要在财务风险和资产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三)优化流动资产内部结构

第一,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适销的收益性资产规模与改善收益性资产的质量并重。第二,重整应收账款,努力降低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短期内,可以对现有质量较差、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采取打包出售或者贴现的手段,换取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成本。长期看,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机制,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加强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更新,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四)重视并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重视无形资产投入。利用知识产权营造无形资产,在质量信誉中营造无形资产,在广告宣传中营造无形资产,在人才科技中营造无形资产,在经营管理中营造无形资产。

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一是加强对无形资产成本的核算。二是要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能够合理确认企业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合理确认企业资产价值。三是要加强保密工作。四是要及时取得法律保护。お

参考文献:

[1]余坚.试论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财会研究.1998.2.

[2]张文萍.试论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及其对策.研究与探索.2006.12.

[3]赵林华.企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研究.会计研究.2006.9.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9

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言,主要有三种再平衡策略,一是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的价值投资策略;二是恒定混合型策略(constant mix);三是CPPI保本型策略。但上述策略对个人投资者同样有借鉴作用。

三种仓位平衡策略的优劣各不相同。在趋势没有形成之前,或在市场处于震荡行情的过程中,恒定混合型策略实际上可以充分的对冲权益类资产收益不稳定的风险。比如按照投资者设定的6成权益类资产、4成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初始仓位或资产配置比例来看,当股票市值上涨而导致权益类资产比例高于60%时,投资者可以将权益类资产卖掉一些,从而将其资产占比重新降至6成,而将抛售股票资产所带来的现金增配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同样,当股票市场下跌之时,由于权益类资产仓位下降,导致必须降低固定收益类资产,来增配权益类资产,从而维持初始4:6的资产配置比例。所以,恒定混合策略又被简称为高抛低吸策略。但是,恒定混合策略最大的劣势是,一旦市场形成趋势性机会,那么,它很难获得边际的收益,因为恒定策略设置了主要资产配置的比例,无法将权益类资产的收益放大。尽管还可以调整初始仓位设置,但往往是事后诸葛亮的调整,丧失了最佳的增仓机会。

在趋势形成之后,无论是上升趋势,还是下跌趋势,CPPI策略相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一般而言,CPPI通过建立一定的安全边际来降低整体资产的风险,比如,对于1个资产1千万的客户而言,可以将800万作为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配置,而另外200万元作为权益类资产来配置,将800万的低风险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不断的投入到权益类资产当中,从而保证资产收入的不断增长。另外CPPI策略还采取了动态调整M值的策略,即权益类资产=M*(资产总值-安全资产),在将整体资产扣除无风险资产之后,剩余的资产乘上M值之后的资产金额用来投入权益类资产,一般M值将大于100%。当权益类资产出现下跌的时候,整体资产不低于800万的止损线是必须设定的,当然,还可以将权益类资产的亏损控制得更为严格,比如当整体资产亏损至10%的时候即设置警示线。

买入并持有策略,往往被称为“什么都不做(nothing to do)”的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懒人策略。尤其是在市场出现大牛市趋势的时候,这种策略的优势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前来看,按照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看,长线投资者实施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将会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站在2020年来看待当前中国股市,你会后悔2013年为何不多买一些权益类资产,2013年的低估值是如此的明显,但市场多数人还是视而不见,放弃了大量买入低估值蓝筹股的最佳的配置时点,而去追逐那些高风险低收益的泡沫资产,这完全可能是本末倒置。

换句话说,我们不主张在2007年6000点提倡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因为下跌的空间大,而上升的空间小,但在指数从6000点跌下来65%之后,也就是现在的时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实施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可以说,在2200点这么安全的资产环境下,我们找不到更好的策略来代替它。

为什么人人都知道市场估值如此低,但真正大量买入权益类资产的人不多呢,关键是很多人在熊市受过伤,无法面对过去5年累计不断亏损的事实,更无法改变克服害怕损失的心理。这就是多数人很难获得长期正收益,甚至跑赢市场的主要原因。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10

《中国农业会计杂志》2014年第八期

一、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是农业科研院所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基础,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科研院所社会效益和增强单位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杨居生,2012)。近10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的重视,无论是中央级还是地方科研单位都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王勇,2011)。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截止到2013年底,该院固定资产总量较“十一五”期初增长了82%;2006年~2013年平均递增10%;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作为该院中等规模的一个研究所,截止到2013年底,固定资产量较“十一五”期初增加了79%,2006年~2013年的8年间平均递增也在10%左右。从发展态势来看,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今后农业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增长率还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购置的资产,除用于科学研究活动外,还用于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形成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并存的现状。虽然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比较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意识淡薄,“重增量轻存量”。有些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资产流动机制,致使一些科研设备重复购置,而现有的科研设备却得不到充分利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成本观念和绩效意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不少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低,不能动态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二是实物管理缺位,“重资金轻实物”。很多单位没有明确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能界定不清,未形成明确的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有的单位把资产实物管理归到后勤管理中,管理人员只能从形式上登记资产流动情况,不能随时掌握资产真实去向,造成使用人手中的实物脱离管理部门的管理。也有的单位把资产实物管理归到财务管理中,由财务人员兼职管理,虽然能从价值上及时掌握资产的动向,但财务人员没有精力随时登记资产去向,易造成资产流失。三是管理部门分散,“重投入轻管理”。现有财政资金的投入体制也造成科研单位重投入轻管理,注重完成科研计划,不关注资产的使用效益。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相关的使用、管理等条款,科研项目结题后固定资产仍长期滞留在课题组,有些只凭发票就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入账,却没有实物,这些现象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甚至是课题组和个人手里,从表面看,各部门是代表单位行使管理职责,实际上,由于分块管理、缺乏配合,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导致部分资产闲置,不能有效共享资源。四是监督措施缺失,“重形式轻实质”。财务部门对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图书等有效监督不够,存在科研经费被私用、滥用的现象:如项目负责人利用科研经费购买自用设备;又如在报销科研图书购置费时发票上只写图书,却没有购置清单,也没经图书馆(室)验收,使得财务人员无从判断所购置的设备图书是否都属于科研课题费的开支范围,以致科研经费被用于购买个人家庭用品等非科研用固定资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吕伟华,2010)。五是有偿使用欠管,“重拥有轻效益”。有些单位资源性资产管理混乱,缺少管理责任意识,对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随意投资出借,不按照规定程序审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不能完全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三个重要关口,如何把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农业科研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行绩效预算的基础。我们认为,应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严格执行标准化配置资产的规定,强化资产的预算约束,根据资产存量和实际需求科学编制资产预算,克服资产的重复购置,调节闲置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增强经费使用效益,以杜绝资产管理中“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农业科研单位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并存性及密切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其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探索建立科研单位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严格区分科研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界限,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资产的购建、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二)健全管理体系,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一方面成立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完善科研、人事、财务管理环节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层次的责任分工,形成各方配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资产管理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将农业科研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科研单位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资产使用无偿性和非循环性特点,应归口财务部门管理,目标是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而经营性资产的性质是有偿使用和循环周转,应归口产业部门管理,目标是实现科研单位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国有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国有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要特别注意管好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规定资产。毫无疑问,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统一管理(吕伟华,2010)。因此,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转变观念,重视并切实加强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单位内部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资产管理使用责任制,制定资产进出管理程序及财产保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如明确固定资产验收时必须见到实物,并完整填写验收单上的内容,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出厂编号和设备的经费属于哪个科研项目要填写完整,并由项目负责人在验收单上签字认可;按规定在设备上粘贴固定资产卡片;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在进行清查盘点时,盘点人员应对照固定资产卡片、验收单等逐一核对,以确定设备是否真实存在和完整。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科研单位资产效用的最大化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所有者与管理者、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科研单位国有资产效用的最大化。1.建立全过程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建立科研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折旧制度,解决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现状。同时,加强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规范科研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行为,完善收益分配制度,以资产权属为纽带,以完善的成本核算为基础,合理分配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注重调动和保护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积极性,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既要努力通过生产经营实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又要在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2.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就是将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相结合,明确单位资产现状及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的基础上,对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和处置资产进行决策。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各部门以实物资产为依据,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实物资产的增减计划,编制部门资产预算,通过项目支出和公用支出的资金物化形成固定资产。这有利于运用资产预算和统计报告对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分析,运用资产预算管理对资产的投入形成、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单位资产的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最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有利于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统一、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匹配、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印证。3.建立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资产的绩效评价是对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效果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其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通过构建科研单位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把科研单位资产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推动科研单位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科研单位改善资产管理工作。4.突出重点,抓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在农业科研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日渐增多的形势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现。完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财务人员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职责和权限,并规范化财务管理行为,使财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建立基本建设财务信息动态资料库,为财务人员的正确核算和监督提供方便(李攀勤,2012)。总之,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固有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图1)。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报告制度,引入科学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手段,全面反映科研活动的绩效、成本和责任,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努力构建与农业科研活动相适应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资产管理体制。

作者:李霞徐伟董合忠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11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上存在误区

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消费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可以无偿使用,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管理缺位。

(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基本停留在90年代的粗放型管理层面上。近几年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却不能同步,缺乏动态监管和全程跟踪管理,账实不符现象极为严重,资产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没有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定期核对账务机制,账实不符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

目前,各高校盲目、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大量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设备购置前缺乏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校内各部门院(系)相互攀比,关门办学,封闭管理的旧观念导致了各院系之间设备不能共享,造成了设备的的闲置和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尤其是到了年底,有些高校在预算资金比较宽裕的情况下,通过购买固定资产来突击使用当年预算结余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现象时有发生。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大部分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始终合一,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固定资产是否更新缺乏可供参考的资料,由其使用部门主观提供更新固定资产的资料,极易造成学校资产的浪费。另一方面,现行制度规定高校的修购基金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修购基金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与单位的收入成正比例增减变动,事实上固定资产的更新与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并无直接关系。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庞大,但由于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管理上的不健全,缺乏对高校资源共享机制必要性的深刻认识,校内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流动性差,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基于上述原因,开展高校固定资产效益审计,能促进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节约大量教育经费。

(二)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通过编制切合实际的预算控制、杜绝资产购置中的随意性,充分发挥预算、计划、调节、控制、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在统一项目配置标准和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作用,资产管理部门则要掌握学校同类设备的购置情况、利用率、人员编制、资源配套、管理水平等情况,结合专家评议意见,确定项目预算和执行计划。通过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科学分析资产占有和使用状况,严把论证与审批程序,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实验室队伍是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要选拔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根据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加强团队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实现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和水平提升,定期进行考核并实行激励或惩罚。

(四)固定资产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业务或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今后高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基于这项原则,能在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匹配以及“账、卡、物”相统一,有利于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等事项。

(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产核资的长效机制

清产核资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固定资产采取定期盘点、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可以全面掌握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固定资产的现实状况,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并及时整改。高校应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市场价值评估,如价值下跌应提取减值准备,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真实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12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 流失 防范 财务手段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52-02

所谓固定资产流失,是指因管理不善形成的固定资产损失。由购置决策不当、未有效利用、闲置不用、无偿使用、变公为私、随意报废等诸多原因造成。众所周知,医院在社会中担负着的救死扶伤、医疗保健的职责,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正常开展医疗活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医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医院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特别是房屋和专用设备具有资金投入大、数量多、投放分散的特点,因而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所以如何管好医院固定资产,特别是购置频繁、数量庞大,同时处置繁杂的专用医疗设备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医院固定资产现状

医院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而其中房屋、专用设备为主要的固定资产。房屋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提高了病患的康复质量,解决了患者心灵主位的诉求。专用医疗设备则为医疗活动提供了检查手段,诊断依据和治疗的方法,确保了整个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固定资产是医院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在医院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医院的固定资产基础,医院将无法开展有效的医疗救治活动、保障一方百姓的健康。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创造的价值在医疗活动中不容小视,管好固定资产有利于盘活资产,明确产权关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能。

三、医院固定资产流失的途径分析

(一)购置决策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1.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导致决策失误。为求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盲目扩张,以至购回的固定资产效益低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形成投入阶段的浪费,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失,如:超声科有B超机,但儿科、感染科又配置了超声设备,这虽然满足了科室小集体的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无法实现设备投入的最大收益化。

2.违反国家政策购置。医院在未取得设备配置许可证的情况下,购置甲类、乙类等大型医疗设备,遭到政策性处罚;房屋在未获得政府部门批件的情况下建造,遭到政策性处罚。这些都形成了固定资产购置阶段的损失。

3.未进行招标购置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公开招标,出现购置环节的现象,采购人员损公肥私,结果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虚高,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利益,形成购置阶段固定资产的损失。

4.相关责任人疏于管理,造成固定资产流失。责任人敷衍了事的验收,没有进行逐项比对和核查,致使购置固定资产应得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合同约定的配置没有到位,就盲目结款;或固定资产未验收合格就投入使用,难以保障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医疗安全,给医院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二)使用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1.违规操作造成流失。医技人员未经培训就操作设备;或实习人员、见习人员未有带教的情况下擅自操作,违反操作规程,损坏医疗设备。修复的费用则动辄几百到几十万不等。

2.产权不明晰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一是资产管理人员变更时,未办理财产清核、财产移交手续,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财产丢失。追查起来,又相互推诿,责任落实不到人。二是医院内部部门之间转移固定资产时,没有履行调拨手续,致使会计不能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目,产权不清,进而造成流失。

3.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但履行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医院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出现资产丢失的情况时,一无制度可循,二碍于情面,未予以处罚。资产的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丢失资产的现象更是屡屡发生。

4.固定资产界定不清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医院内部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于同一物资在界定固定资产时,随意性较大,完全凭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和核算科室对经济效益水平的需要,有时侧重于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有时则站在从严管理资产的角度出发,任意划分。这样非常不便于固定资产的后期管理,也不符合医院会计核算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5.制衡性原则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单位领导对财务不重视,财务人员严重不足,相互牵制的岗位没有分人管理,财物都由同一人兼管,缺少监督制衡机制,极易造成贪污和舞弊,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三)维护保养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1.固定资产缺乏日常保养,极易损坏,进而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常年服役,没有保养,一旦出现问题,就得更换大件。从而造成极大的资金投入,给医院造成极大损失。

2.维护保养记录不系统,不利于设备后期维保,延误修复时机,造成损失。固定资产做了日常维护和保养,但没有系统的做好维护保养记录,医院医修人员彼此沟通不及时,或时间久远,仅凭大脑记忆不够精准,从而也就不利于后期固定资产维保时技术人员做出快速和专业的判断。延误了设备修复的时间,无法快速投入运营,造成经济损失。

3.医修人员较弱的专业水平,产生更多的维修开支。医院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设备损坏后不能给出准确的判断,必须请厂家工程师来进行外修。但当厂家工程师从外地赶来,进行诊断,邮寄配件,再进行维修,时间上自然就会多耗费些时日,病人的诊治被耽搁,病人的病情也有可能延误。医院也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4.医修人员缺编,维修不及时,造成损失。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医修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必然会造成设备维修时,顾此失彼。设备损坏只能排队等修,维修环节停滞,形成时间损失。

(四)不当处置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报废、捐赠、有偿调拨,无偿调拨等。

1.随意报废,形成固定资产流失。有些医院固定资产报废随意性大,没有通过专业技术鉴定,没有经济指标评定,仅凭一人意见就草率处理。导致一些仅需简单维修就可修复正常使用的设备成为废品;还有一些设备则因某些个人的主观原因而人间蒸发了。

2.违规报废,造成流失。固定资产损坏后,未遵循报废流程,也不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自行丢弃。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形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3.捐赠或扶贫无凭据,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捐赠或扶贫给下级医院,没有获得批件,没有移交手续,造成固定资产已发生实质性转移,但资产管理人员无移交凭据下账。

4.固定资产由有关领导出借,但没有出借登记,致使借出固定资产无人过问,或碍于情面不好过问,时间一久了,便更加无人问津,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四、应对医院固定资产流失的策略

(一)通过财务管理相关培训,增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意识,管好固定资产

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应对各家医院的院长进行财务法规知识的培训,让其了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医院的一把手财务管理意识增强了,才能带动整个医院财务管理意识的增强,才能提高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也才能管好固定资产。

(二)充分做好固定资产购置前的论证工作,减少重复叠加购置低效益固定资产

购置前应摸清家底,通过设立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全面了解是否有同类型、同规格、同功能的未使用固定资产或非饱和运转的设备,通过排除法制定购置计划。由使用科室提出购置申请,经过论证小组对设备立项理由、经济收益、使用条件、选型、配套设施、经济寿命、运行保障等诸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购置设备的可行性结论后,报医院决策层权衡考虑并最终定夺。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低效能运转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及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尽量通过招标采购方式购置医疗设备

对于百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根据省招标办的要求,进行省内招标采购;五万元以上百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实行院内招标采购。院内评标专家组成员应由财务、审计、医学工程、医学、设备科等相关科室的人员组成,分别对公司资质及产品资质、设备的性能、市场占有率、价格、供货商的实力、售后服务等多项指标测评进行综合打分,以期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标确定供货商和供货产品。确保购置到质优价廉、功能可靠、安全售后有保障的医疗设备。

(四)做好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保养,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1.把好验收关。将开箱单与安装好的设备逐项核对;生产厂家,产品名称,仪器型号,数量,配件,与合同逐项比对;设备出厂编码等基本信息在验收报告中做详细登记;将购置申请、可行性论证报告、投标书、合同、合格证、验收报告等收齐存档;现场进行操作培训,现场颁发培训合格证。

2.操作岗位规范管理。对于需要有操作培训上岗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部统一监制的《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将详尽的操作手册置于明显位置,特别是注意事项,应以亮色笔标明,以起到警示作用;医疗设备尽量做到专人专用,无法专人专用的,应完善操作人员日登记制度,培养较强的责任心;操作人员每天应详尽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如检查人次,收费标准,收费金额等信息,为做好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一手资料。动态的考核设备收回成本的能力,为以后资产的购置提供数据资料参考,更能鞭策参与购置设备的相关人员,搞好前期设备的可行性论证。

3.条形码管理。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使固定资产识别有了唯一性。避免了同品名、同型号、同规格的固定资产在使用维护管理,以及最终报废环节出现冒替混淆现象,利于对指定固定资产使用、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为后续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4.建立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并严格实施。对于造成固定资产丢失和人为损坏的,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落实到人,责罚到位。督促固定资产操作人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增强责任心,对于实习见习学生应由带教老师指导操作,对于未获得操作培训上岗证的人员,严禁使用该设备。

(五)规范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1.加强报废流程管理。固定资产报废,需由使用科室填制一式三联的医疗设备报废申请单,经医学工程专家鉴定,再由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净残值,经分管领导、院领导批准后报废减账。三联医疗设备报废申请单,分别交使用科室一联留底、对账;固定资产会计一联下账、对账;记账会计一联记账。若为国有资产,还需向国资局报送《国有资产报废(划转)审批通知单》,待审批后以记账会计联作为国有资产减少的依据进行账务处理。

2.加强报废后续管理。固定资产报废后,必须由专门的部门回收残废品,增强固定资产报废的严肃性,对于医院中同名固定资产较多的,可避免由于对同一固定资产多次报废,而造成账实不符。

(六)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

对于普通的三级甲等医院,固定资产通常数量近万,价值几个亿,如何管好这么庞大的家产,固定资产会计必须做到一年两次的定期大清查、大盘点,也要兼顾临时性的小清查盘点。对于资产变动较频繁的部门科室,应实时与使用科室负责人核对资产账物,避免减账不及时、记错账等原因造成账实不符,也及时反馈资产丢失等原因形成的账实不符。及时调账,及时处理。

(七)无偿使用的管理

固定资产对外出借必须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必须和医院的利益挂钩,杜绝随意性出借、盲目出借、无利出借。应由承借人填制固定资产出借申请表,医院经办人员通过资格审核后,报领导层层审批,最后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出借。

总之,医院有了应对固定资产流失的对策,就掌握了管理好固定资产的制胜法宝,而管好固定资产也将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巍.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及财务(下),2011(12)

2.王英峰.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对策.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3.吕小辉.建立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固定资产流失.现代经济信息,2008(10)

4.刘运河,王冕.以制度创新根治高校固定资产流失.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5.赵志勇.乡镇固定资产流失不容忽视.四川财政,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