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方法

时间:2023-08-25 17:08:51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1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大门,提高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这里,笔者仅就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方面谈一点意见。

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典型性、艺术性吸引读者,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种深刻、生动、普及型的社会生活教科书。中学生爱读小说,但往往难以把握其真谛,是非不明,主次不分。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切实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

一、转化思想,调整教学目标

综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小说,不是名家名篇,就是极富影响的时代力作。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分析,还是从艺术表现方面去衡量,都是上乘之作,值得精读细品。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把教材的思想教育作用、作品艺术表现特点的领会放在教学目标中的首要地位,十分注重“学到什么”,至于“怎么学”却往往被忽视,即使有时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所涉及,也只是一鳞半爪,于事无补。这样,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往往读不得法,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该转化教育思想,调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比重,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受感染、受熏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加强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点面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各册中安排了二十多篇小说(或节选)。所选作品既全面又有典型性、代表性,古今中外,长篇、短篇、小小说都有所涉及,各种风格的名篇荟萃。另外在九年级上册的附录里还安排了《谈谈小说》的知识短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古今中外小说各自的风格、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具体说,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上联下串,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加深理解。如将《变色龙》与《故乡》进行比较,体会中外小说在表现手法及语言风格上的异同;将《孔乙己》与《范进中举》相比较,体会古今小说在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这样,使学生对小说这类文学作品有较广泛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阅读奠定较好的基础。

抓好例文,精心指导,点上着力,面上开花。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是:1.初读感知,了解作者及背景,抓住情节,忘情阅读,粗略欣赏。2.精读理解,把握思想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表现特点。3.细读品味,对精彩片断作深层探讨。在教学时,教师要精选例文,以例说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之法。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注意到这篇课文很有典型性:一是长篇小说节选;二是成文年代久远。指导阅读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与成文背景及小说节选的前后相关情节,告诉学生阅读中外古典小说,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旨,也不能了解其时代局限性,甚至会精、糟不分,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抓住小说中金、郑之间,鲁、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文中有关鲁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及两处细节描写,把握鲁达的性格特征,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再次,引导学生细读,抓住文中精彩片段“痛快的三拳”,体味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作品伸张正义的内涵,同时也领略精彩文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性。至此,笔者还特别引导学生回顾了《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对深化爱国主题的作用。这样,具体分步指导,适时归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之法。

学生掌握了基本阅读方法,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如不加以落实巩固,还会功败垂成。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巩固所学知识,而适当进行课外阅读则能做到这一点。课外阅读小说,是件极微妙的事,较难把握。但笔者认为,只要做到适度、有序、调控得当,问题就好解决。

首先,教师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纳入这一点,早作规划,做到定时、定量。其次,选好材料,恰当利用教材上的自读课文,向学校图书馆借适当的作品,利用自己订的有关刊物,如《小说月报》等,每学期举行三次左右的小说阅读活动。这样,使学生课内、课外结合,巩固了所掌握的基本技能。

三、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掌握之后,习惯的好坏是影响行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沉稳、细致、踏实的阅读习惯。具体说,就是沉稳阅读,细致分析,踏实做好读书笔记。这样,有效指导与踏实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2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置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一、人物的鉴赏

鉴赏方法: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做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典例分析:

①《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②《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

瑜。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

二、情节的鉴赏

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常见命题方式:

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吗?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题的鉴赏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典例分析:

从“宝玉挨打”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答:“宝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训儿子的家庭小事,实则是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贾政望子成龙,希望重整家业,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在外私结戏子,又与母婢金钏有说不清的嫌疑,种种不肖,使贾政大为失望,大为光火,认为宝玉这样下去必定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于是对宝玉大打出手。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美好的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着腐朽的正统保守势力。

四、环境的鉴赏

鉴赏方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命题方式:

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例分析:

①简要分析《项链》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②《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写到热,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助于刻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手法的鉴赏

鉴赏方法:

①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的作用。

③把握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而形象等。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复习时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考试时联系具体内容,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典例分析:

①《祝福》,采用倒叙,造成悬念。作者从祥林嫂临死前写起,再写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写其在鲁镇的经历。②《项链》的结尾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对表现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鲁迅的《药》,买药、吃药、谈药、药死小栓是明线,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是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④《荷花淀》写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对话:“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

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些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在写到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心里受到极大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六、语言的鉴赏

鉴赏方法:

(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这段平实的叙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寓意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常见题型:

①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

典例分析: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3

2010年以前,定西市中考语文满分150分,其中阅读理解占70分左右,2011年始,语文整卷满分调整为120分,其中阅读理解占50分左右。这充分说明阅读理解在语文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指导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非常重要。定西市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一般涉及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本文就现代文阅读的常见考点浅析一二现代文阅读一般只考查散文阅读、小说阅读和说明文阅读。

散文阅读考点一,理清文章脉络,具体考点有:找出行文线索,说明行文思路,划分层次等。散文阅读考点二,把握文章大意,具体考点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取有关信息,挖掘题目含义,归纳文章主旨等。散文阅读考点三,品读重要语句的含义,具体考点有:指出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对象,品味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意义,品味词句所用的修辞方式及表达效果,品味词句所包含的深刻哲理与思想感情等。散文阅读考点四,语言特色,具体考点有: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风格等。散文阅读考点五,散文中生动的形象,具体考点有:景物的特征,景物的象征意义,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散文阅读考点六,体味作者的情感,具体考点有:重要词语中作者的情感,景物描写中作者的情感,人物描写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小说阅读考点一,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梳理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小说中人物间的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具体考点有: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指出某个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小说阅读考点二,把握小说主题,主题是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体考点有: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主题,结合小说主题谈谈自己对某句话或某个问题的理解与看法等。小说阅读考点三,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通常包括自然景物、居住环境、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等方面。具体考点有: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联系全篇,简要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造成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等。小说阅读考点四,把握人物形象,从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入手,是理解小说主题的有效路径。具体考点有:判断与赏析小说进行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特征与思想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等。小说阅读考点五,赏析小说的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因而赏析小说语言在小说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考点有:关键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词句的表达效果,句子运用的修辞方式,揣摩人物语言的深层意义等。小说阅读考点六,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中考小说阅读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布局谋篇和表现手法。具体考点有:小说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小说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在小说中的表达效果等。

说明文阅读考点一,明确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一类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文阅读考点二,理清说明文的层次与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是三部分,开头揭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介绍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说明文阅读考点有: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等。说明文阅读考点三,说出文章说明的顺序,说明文中对事物的介绍总要依照一定的顺序,即说明顺序。具体考点有:直接指出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解析相连的几个自然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说明文阅读考点四,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初中阶段须掌握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等。具体考点有:判断语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说明文阅读考点五,体味说明文语言,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洁。具体考点有: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等。

何永杰,教师,现居甘肃陇西。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4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小学生说话、识字能力以及提高语文学科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阅读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有效培养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从而受到作品趣味与高尚情操的熏陶,不断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0余万字。这么庞大的阅读量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仅靠有限的教材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外阅读这一有效途径来辅助完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传承文化、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活化思维的有效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我个人持以下观点:

一、培养小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从媒体获得直观知识,对静心读书兴趣不浓,因此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面,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有趣味的课外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乐中学,趣中获”。其次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从有限的文字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第三,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应以表演、游戏等形式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第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朗读比赛、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热情,从而使小学生自觉进行课内、课外阅读。

二、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应赋予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比如边读边想法、联系实际法、情感体验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其次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要把指导课外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将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第三,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时应注意精略并重、读写结合,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归纳总结,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逐渐领悟课外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推荐小学生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

好的书籍记录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痕迹与脚步,传承着人类的精神财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精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以及年龄、个性特点等向小学生推荐不同种类的课外读物,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比如:推荐低年级儿童的课外读物应倾向于短篇、完整的幻想性题材故事,中年级儿童应推荐童话类、传记类、历史类等富有神秘性、创造性的读物,对于高年级儿童则应倾向于游记类、传记类等带有悲剧色彩的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的兴趣与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启迪性的优秀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第二,要培养学生多种方法阅读的习惯,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读物内容选择相应阅读方法,在培养过程中应遵循课内带动课外、扶植与放开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习另外一种,避免学生不能很好掌握的情况发生。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存疑而读”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质疑,产生求知欲,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己适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的来说,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需要我们积极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和难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述人、景、事物等内容,生动形象具体。在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精练语言进行欣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知识的内涵,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受与共鸣 [1]。学生很容易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快速地进入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体会阅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想一想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说,海底是黑色的,看不到光;有的学生说海底没有声音。教师并不对学生的回答判断正误,而是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会被激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朗读指导具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通过大声的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朗读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准确用词,语句能够流畅、连贯,句式多样化,内容清晰明了。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同时通过文章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学习一定的句式,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提高会话以及写作能力。

在朗读学习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意图。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让学生会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对生活的积累,教材其实只是一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加深理解和感知,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通过延伸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创造性思维,需要以学生、教师和文本作为基础。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当说到乌鸦喝水的办法时,学生说,可以让乌鸦把瓶子推倒,这样就能够喝到水了。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喝。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将瓶子的上半部分打破。虽然这些方法可能乌鸦是做不到的,但是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乌鸦,通过自己的方法喝到水。又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说乌鸦这次怎么这么笨,之前都知道用石子填满瓶子喝水,现在怎么嘴里的肉都被狐狸骗去了,乌鸦太笨了,我还是喜欢聪明的狐狸。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能随意判断正误,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四、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还是要上升到形成阅读习惯上,使学生的今后发展都能够获得收益 [4]。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比如在学习了《三顾茅庐》后,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三国演义》的通俗读本,引导学生实现从作业的完成到被名著精彩吸引的目的。每周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成立阅读小组,让学生对共同的读物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坚持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方式,明确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7.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6

在语文教学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大量阅读的全过程中,坚持两个“注重”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地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旁批阅读、附注阅读等良好阅读习惯。 

二、对阅读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指导上,我们做到两个“保证” 

1.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 

现在的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个人小书柜等,采用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图书。书的种类繁多,文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科普等,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不拘样式,不拘内容,同时逐渐淘汰一批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旧书,做到“保证营养”,健康丰富。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有两节连堂上的阅读课,同时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等,另外也不强求独立阅读,可以是两人、三人……甚至是小组阅读。我们改进了作业布置,将阅读带进家庭作业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总结,在阅读中引入创新 

1.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显性或隐性的目标要求,指导怎样选择读物。为此,我们设计了“每日读书”的小卡片,这样的小卡片对于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来说,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看就会填。学生利用“家庭阅读”20分钟的时间阅读材料并填写“读书卡片”,看得多了,自然填得多,填得多了,填得久了,学生自自而然就积累了。积累的小卡片每一个月装订成册,一方面是自己看书的脚印,虽然内容有限,也不深;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同时也成了自己的小小的“读书笔记”。同学们都表示“十分喜爱”、“很愿意做”,“比做课后习题好多了”。 

(2)通过对与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关于阅读的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掌握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阅读技能。如要求他们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先通篇粗读,后重点细读,不大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辅导他们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适时适文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略读、浏览、查找搜索等阅读方法;读前的浏览、查找;读书时圈点、勾画,附注,旁批,做摘抄,;读时的欣赏、摘抄,读后的交流、运用等。 

(3)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体现课内促进课外。 

如以《麻雀》一文为例,对“旁注”式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我指导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做专题旁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讲态度的“勇敢、坚定、果断”,有讲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练、生动、形象”,有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批注读法的“‘落’字要读得快而重”等。学生在具体的“旁注”中学习了阅读方法。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此良性循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如:故事会、我与《×××》书、我看《××××》书、谈天说地大比武、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会、中秋赏月诗词会、阅读比赛等。 

3.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方法探索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是自主学习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把自主能力渗透到其他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阅读教学的实施是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和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想让他们静下心来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主阅读意识,进而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配合教师教学,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只有在兴趣、意识以及教师帮助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并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孔子游春》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文章相关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孔子眼中的春的世界中:“春天,到处都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桃花红了、柳叶绿了、小草发出嫩芽,春风吹过河水荡漾起层层波纹,燕子在水面上掠过,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预示着又一年郊外河边游玩的时间到了!两千多年前的一天,教育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畅谈、高歌,享受着自然、人生的美好。孔子在这样美好的春色中,向他的弟子们讲学问、讲自然、讲人生。同学们,我们也凑凑热闹,来听一听孔子所讲的关于学问、自然、人生的道理吧。”这样,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去领会孔子讲授的道理。

二、提出趣味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问题,教师要注意解决学生的问题,以防学生产生思想误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出一些趣味性、适宜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分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

比如,在阅读《最大的麦穗》节选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情境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们正走进一片麦田寻找最大的麦穗,你们只能一直向前走,不能回头。你们能找到最大的麦穗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趁机提醒学生,古代苏格拉底也问过他的学生同样的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学生是怎样回答的吗,请你们打开书,自行阅读,并找出答案,将你的感悟告诉大家。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有效进行自主阅读活动,促进了自身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探究,善于发现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同理,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固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即学生的那种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和自行发现的能力,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一位学生说:“能通过一条小船的洞怎么能说成是‘孔隙’呢?说‘孔隙’正确吗?”教师抓住这一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启发:“既然是‘隙’,必然是联系前后或内外之间的部分。我们得先看看这内外洞有多大,与‘孔隙’比较一下怎么样?”于是有的说学生说:“我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不觉得拥挤’等描写中,体会到外洞是非常大的。”有的学生则说:“课文中有‘……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等语句,这说明内洞比外洞更大。”……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作了充分肯定后说:“请大家想象一下,站在这样的大洞里,从外洞到内洞的通道,会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相比之下,确实那只是个‘孔隙’了”。有的还介绍了那只小船是怎样的小(上船后只容两个人并排仰卧),过孔隙时人又是怎样归纳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才获得正确答案的?”学生便齐声回答:“用了比较对照的方法。”

四、注意培养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第五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两句话就是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仅要能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比喻说明、对比说明、举例说明、列举说明等),而且还要仔细琢磨文章叙述的顺序,领悟文章表达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在学生作文时能做到按一定顺序写,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培养学生领悟表达方法有很多种。有的可按事情发展(包括时间顺序)的顺序写,如《赤壁之战》《我的战友》等;有的可以按地点转换(包括空间位置)的顺序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迷人的张家界》等;有的可以按文章的不同内容或问题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如《将相和》《小英雄雨来》《冀中的地道战》等;还有的可以按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的顺写,如《为人民服务》《桂林山水》《养花》《林海》《詹天佑》等。总之,要根据情况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保持学生自主阅读动机

单纯地阅读并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自主阅读动机。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单一阅读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使学生保持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自主阅读延伸到课外、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书本的阅读,阅读者可以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经验,体会他人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感受丰富的情感,接受伟大思想的熏陶,对人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任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1.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第一步。阅读是一种静坐捧读的学习方式,要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务必通过一定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中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积极向上的课文,文本的语言生动活泼、内容富有童趣,教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低年级的《小松鼠找花生》《小壁虎借尾巴》;中年级的《陶罐和铁罐》《渔夫的故事》;高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课文本身就具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引人入胜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是通过声音的形式将文本进行重新演绎,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也需要精神的集中,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让学生由爱朗读而爱阅读。这样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歌、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例如,在《小小的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乘坐月亮之船在星空遨游的优美情境,爱上由阅读带来的奇幻旅程。最后,教师可以创设疑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创设合适的疑问情境。例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幸福的含义,有的说幸福是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的说幸福是考试得满分,有的说幸福就是有很多的好朋友……然后,教师提出幸福还有另一种形式的解答,将学生引入课文中,跟着三个牧羊娃去寻找幸福的定义。

2.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教师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小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自律能力不强,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图书角、组织读书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2)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难以忽视的影响。如果教师自己不喜欢阅读,没有足够的阅读经验积累,又如何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呢?为此,教师要广泛阅读,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知识的渊博。

(3) 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摆正阅读态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要教给学生精读、通读、略读的方法,教学生边读书边做笔记或者制作读书卡片,教学生在读书之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的经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读物选择的指导策略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益友。”读不好的书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本之外选择一定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然而,当前社会的文化出版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有大量名目繁多、内容良莠不齐的图书,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有限,教师应引导他们对读物进行选择,其中,有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要求,内容也包括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著作,值得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业余时间等进行选择。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报纸杂志,例如《中国少年报》《小溪流》《儿童文学》,等等。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获得终生发展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 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金色年华(下),2012(10).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意识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积累过程,而写作是阅读语言素材的体现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意识强化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引导教学,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相互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边读边想能够有效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认为比较精彩、喜爱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升文本阅读质量。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或者是组织的相关演讲比赛活动进行观察,从而记录好关于演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积累演讲题材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行标注和体会,并且通过仿写等手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2通过刺激内在兴趣动力激发小学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兴趣动力激发是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且兴趣动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表达欲望,在提升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恐龙》教学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龙世界”为写作主题,并且以这个主题为主导,开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强化,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对“恐龙”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恐龙”,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和儿童影视,这就为这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恐龙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展示,对小学生脑海中关于恐龙的相关认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通过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不断积累相应的写作欲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恐龙世界”的描绘写作过程中。

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练说训练

语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词语、语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义,并且在掌握相关词语、句子的应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是课文文本语言的典范,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关键词、关键句的教学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说训练。所谓的练说训练,就是让小学生根据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实例,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应用到实例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掌握优美词语、合理修辞方法的应用,从而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练说训练。首先,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进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对文章中体现语境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说就是让小学生表达自己在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通过练说训练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思维掌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4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写作主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逻辑思维,遵循逻辑进行写作。例如,在《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额学习中,有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前的矛盾误会,才会有后来的负荆请罪,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逻辑进行掌握,并且应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强化文本的逻辑性。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兴趣激发、练说训练和逻辑思维培养等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共同提高。

作者:刘雪影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林海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8):36.

[2]叶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75.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10

随着各方面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越来越深,课外阅读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尤其是在小学里,常常看到语文教师会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但一脱离教师的指导和作业的限制,就有一部分孩子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起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将课外阅读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呢?笔者认为“吹”“拉”“谈”“畅”少不了。

一、吹吹好书风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心底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在课外阅读这条幸福之路上快乐地行走。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看情节性较强的动画片,一开始就乐意阅读的比较少,那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注意力都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他们很难一下子直观地从阅读的文本中找到他们期待的、感兴趣的内容。此时如果能够在学生耳边多“吹吹好书风”,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使学生主动去寻找课外阅读书籍并阅读。

“卖关子”是吹好书风的常用方法之一。当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时候,如果直接把书名告诉学生,或者把主要内容告诉学生,那么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不会很强烈。教师可以选讲其中一个较为精彩的情节,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戛然而止,学生一定会让教师接着往下讲,这时教师不要讲或者约定几日后讲,但把书名告知学生,那么,一些迫不及待想知道下面精彩内容的学生一定会主动找来此书阅读。在他们的影响下,其他学生也会渐渐加入阅读的行列之中。

“分享精彩”也是吹好书之风的方法之一。一本真正的好书一定有它的精彩之处,可能是情节扣人心弦,也可能是语言优美流畅等。教师可以事先将这些精彩之处挑出一两处,找时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精彩部分感兴趣了,自然而然也会喜欢上这本书,并且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

“展示才能”也是吹好书之风的方法之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一本书,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本身的兴趣,也可以先激发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欲望,然后渐渐培养其阅读的兴趣。小学阶段有许多书是故事性较强的读本,如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金波的《乌丢丢奇遇记》、曹文轩的《草房子》等,这些书大多由一个个连贯性的故事构成。当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这类书时,可以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将书中的故事分配给学生或者在讲之前随机选学生,让学生通过这种展示自我才能的方式进行阅读。当学生上台演讲之后,不管学生讲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得到培养。

二、拉拉爱书手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依靠教师的推荐,学生的阅读面是狭窄的,阅读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将学生带到书海之中,任学生自由选择,学生的阅读面才能真正广起来。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多拉拉学生的爱书之手,和他们聊聊最近看了哪些书,还喜欢看些什么书。在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更应该拉着学生的手,一起走进学校的图书室、外面的图书馆、各类书店。面对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书籍,学生可能一下无所适从,他们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只折服于书籍的种类和数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些适当的指引,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自己选书,广泛阅读的时候,课外阅读才会植根于学生之心,才会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三、谈谈读书法

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课外阅读也不例外。读书方法也因人而异,一个人的读书方法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人,但一定也有独到可取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方法决定着他们的阅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兴趣。“三五成群聊读书”是我常采用的一种聊读书方法的方式。每当空余时间,我就会分批随机请上几个学生,一起围坐在草坪之上或者树阴之下,大家一起聊聊读书的方法,聊聊读书中遇到的困惑,聊聊自己读书的经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彼此真诚地交流中互相倾吐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与经验,抛出了读书中遇到的困惑。就这样,一些独特的、适用的读书之法在交流中得到了互通。有许多学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习得了别人好的读书方法并为己所用。“集思广益议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聊读书方法的方式。班级往往是教师引领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大家一起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对相互之间的帮助作用也是巨大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交流碰撞中取长补短。我们可以邀请一些读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学生和大家一起交流,丰富了交流的形式,也吸收了更多好的读书之法。

四、畅聊读书会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11

[关键词] 大班;绘本阅读;创造性阅读指导策略;主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24-2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绘本阅读”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和二者的构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是按照不同阶段儿童的特质和需要而形成的。绘本教育也不同于讲故事。绘本不仅能透过生动的文字来了解故事,更能在多姿多彩的图画中加深读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在大班阶段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创造性阅读指导策略,如形象联想法、悬读法、解释概括法、小组探索性阅读法、自制图书法、戏剧表演法等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并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创造性阅读的概念

创造性阅读就是创造性思维体现在阅读活动中就是创造性阅读,通过阅读理解策略的实施,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同时也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口述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创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制作图书、玩文字游戏、写便条、出通知、写信以及给熟悉物品作标签等途径,帮助幼儿学会创造性的使用书面语言符号,使他们成为图书和文字材料的创作者。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首次提出培养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挖掘绘本本身的知识点,采取一些创造性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幼儿形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还有利于幼儿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创造性阅读的方法

(一)形象联想法。启发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相似、对比、接近、关系、配对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悬读法。就是阅读预测,可以训练幼儿的阅读预测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解释概括法。就是将阅读材料充分思考与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进行适当的概括和解释,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四)小组探索性阅读法。幼儿自行组成一个小组,对某一主题具有共同兴趣,然后通过自己确定主题、共同查找资料、探索发现、共同表达表现来完成阅读活动。

(五)戏剧表演法。通过幼儿自身的角色扮演反复诵读角色对话,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 ,增加口语的练习,感知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训练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来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还有提问法、位置记忆法、自制图书法等。

三、大班绘本阅读中创造性阅读指导策略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创造性阅读指导策略。

(一)采用形象联想法,达建起幼儿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1.在大班进行绘本阅读时,提前用和绘本相同的名字编故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到了大班孩子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阅读也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知识和经验。另外他们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对创编故事感兴趣,他们会为自己的画、自己的手工制品配上儿歌和故事。

2.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合理地设疑想象

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在编《蜘蛛先生要搬家》的故事时,有些小朋友说蜘蛛先生想把家安在小老鼠家,结果发现小老鼠家又乱又脏,还有许多偷来的东西,蜘蛛先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坏了,就决定不把家安在老鼠家了。又如一个幼儿说:“蜘蛛先生要搬家了它轻轻地把网吸回自己的肚子里,等来到新的地方它又吐出了网,还吐出了沙发和电视机还有漂亮的柜子,把新家打扮得非常漂亮等等。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创编,

3.迁移各种经验,施展合理的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例如在《逃家小兔》中小朋友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孩子们好象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兔妈妈就找不到我了!”有的幼儿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兔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二)利用悬读法,让幼儿根据题目或封面,大胆预测故事的可能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中班幼儿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她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么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三)采用戏剧表演法,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探究地阅读绘本

1.大班幼儿已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这个阶段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幼儿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

2.开辟绘本阅读之外的游戏,协助幼儿深入探究。绘本故事中蕴藏着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句式,当孩子掌握了故事的内容,熟悉故事的句式,可以用故事中的句式进行语言游戏,如我们在阅读《为什么我不能》之后开展了语言游戏《为什么我不能》。活动中,进行接龙式的语言游戏,小狗说:“为什么我不能在天上飞,像小鸟一样”、小鸟说:“为什么我不能吃萝卜,像小兔一样”小兔说……一直可以进行接龙游戏,让幼儿在掌握句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四)自制图书法,以一个绘本为载体,能综合地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表现

心理学和艺术领域的研究者都认为只要给幼儿提供时间,有意义的环境以及与成人、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就能增进幼儿对图书的理解。绘本阅读前、过程中或是阅读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绘本,从而让孩子更细致入微地感受绘本、理解绘本所蕴含的价值。绘本的阅读发展的不仅仅是幼儿阅读和表达的能力,以一个绘本为载体,能综合地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绘本阅读中可以采用续编故事、仿编故事、创编故事(制作新的绘本)或是其他领域活动加以配合的方式,更立体的感受整个绘本。就象绘本阅读过程有感而发或者是即兴的表演,阅读后语言角或是表现区的反复表演,绘画的方式以及父母记录留驻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么全面的措施,让绘本得以充分地展现,让孩子的心和作品进行自然的融合,喜欢上阅读,完成绘本阅读的目标。再加上到了大班阶段,幼儿的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在进行创造性阅读过程中,幼儿也可以模仿绘本的作画风格,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制作绘本。

(五)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他们的活跃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上。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开始指向有一定抽象性、概括性的事物。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问题的情境,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困难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会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满足和快乐。我们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国王生病了》分小组进行讨论。给国王设计一个合适的运动方案,最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他们的运动方案,每个小组都说出了他们设计这个方案的理由。满足了孩子的自由表现表达的愿望。

(六)以由家长配合的方式,更多形式展现绘本

明天出版社社长刘海栖说:“绘本是一种理念很新的书,讲起来需要家长发挥想像力,我们在开展绘本阅读时就充分利用了这个教育资源。进行亲自阅读指导,让幼儿感受不一样的语言氛围。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还进行了“亲子阅读指导策略讲座”、“亲子阅读读后感征文,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促使孩子喜欢阅读,和父母一起陶醉在阅读中。

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创造性学习是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良好方法,他认为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人创造性的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他认为这种发现学习能够长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业的成功。幼儿创造性阅读活动,就是幼儿主动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良好策略。

参考文献:

小说阅读方法范文12

一、学生阅读现状

1学习目的娱乐化

一般来说,语文阅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消遣式阅读,读书以消遣、打发时间为主要目的;二是求知式阅读,读书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标;三是评价式阅读,这种阅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读书不仅要获取有关知识,更是为了提高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然而据笔者的观察与了解,现在大部分学生普遍处于第一个层次,即消遣式阅读。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学生以了解文章故事梗概为主要目的,遇到内容有趣有吸引力就嘻哈一阵,一旦内容无趣则昏昏欲睡。

2思维过程肤浅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众多学生都只能回答表面化的问题,浮在文本面上的东西大致能感受到,但如果要求学生做进一步深层次地思考时,学生要么“绕道而行”,要么“望文生义”,要么“囫囵吞枣”。思维的程序流于表面,趋向于肤浅。当那些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被滤清,实质性的深层次的内容开始需要探讨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却“害羞”地躲开了。

3鉴赏方法模糊化

经历过六年小学、三年初中语文教育的高中生,接触过的优秀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一旦脱离了课本便无所适从,一旦遇到新的文章、新的作品便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去欣赏呢?追本溯源,这都是由于学生缺乏科学的鉴赏方法而导致的。针对语文教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既然没有具体的鉴赏方法,在考试中面对全新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当然只能糊涂对待了。

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没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全面的提高,而且连“应试”这一目标也未能很好地达到。面对如此令人尴尬的局面,我们不能不做出深刻的思索:问题出在哪里?是教材陈旧不合实际,是教师不努力还是学生不认真?

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难以使人信服的。于是很多教师就埋怨学生“启而不发”,“朽木不可雕”。就在这简单的抱怨声中,我们是否可以窥探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呢?追根究底,学生对阅读不得要领,心中没有“法”,是造成当前这一局面的相当重要的关键所在。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只能在浅表层次上徘徊,“蜻蜓点水”。既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更不能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特征阅读法的实施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笔者提出一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特征阅读法。

所谓特征阅读法就是指针对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这四大门类的文学样式,依据其各自的概念、定义及具体特点而采用相应的鉴赏手段和步骤的一种阅读方法。正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用小说的方法解读小说,用散文的方法解读小说,依照文体的特征解读文本,应该是语文文本解读的原点。

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文本的体裁特征,由最本真、最原始化的概念入手展开分析。少一点“越俎代庖”,多一些自身感悟;少一些“就文本讲文本”,多一些规律提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来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同类作品的能力,对于语文教材的功能,他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确,“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试问,我们是要让这些鲜活灵动的学生记住那些所谓具有明显道德评价和价值取向的主旨主题,还是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的能力,鉴赏的能力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还应教会学生“会学”。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等前人的成果,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锻炼智力的方法和能力。

叶圣陶一贯主张:“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待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虽说要达到这一要求确实很困难,但只有“少讲,精讲,过渡到不讲”,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才能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追本溯源

所谓“追本溯源”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之前先了解四大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比如要学习小说类文章,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以笔者教卡夫卡的名篇《变形记》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有关内容。一是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生动可感、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环境描写,通过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映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二是小说的特点: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详细而丰满地描绘人物细节;充分而多方面地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然后再根据小说的概念和特点鉴赏具体的文本,这就是第二步的工作。

2探微求真

“探微求真”是指运用各文体的概念、定义和具体特点去分析具体的文本,进行特征阅读。“微”指的是具体的文本,“真”指的是各文体的概念、定义和具体特点。仍然以《变形记》教学为例。在这一步中笔者要求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文章所描绘的环境和场景,抓住人物细节归纳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从而感悟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评价扩展

教师如果仅仅做到以上两点是远远不够的。“追本溯源”和“探微求真”更要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一阅读过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扩展到其他文章的阅读,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用它去鉴赏其它同类的文体。这才是特征阅读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