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时间:2023-08-15 17:22:50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设计;古典园林;中国现代景观园林;风格;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S63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城市公园的建设的好与坏也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随之城市园林的发展也在体现出当今社会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一种态度,在现在这样数字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者受到西方公园设计的严重影响导致一小部分的园林比较西方化,所以人们要清楚的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观念,摆脱西方观念的束缚,建造成拥有中国独特风格园林,我国古典园林生长于东方文化的土地之中,深受文学、诗词、绘画等艺术的影响,传承着历史景观资源,以这样的方式来指导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方向,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传统文化以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

1、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区别

1.1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意境对比

中国的古典园林讲究的是意境追求,对意境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受到传统影响人们追求着出世和隐逸,这种价值观的追求与中国文化的清高淡雅一致,通过这种价值观的追求以及影响下中国的古典园林形成了融于自然的意境。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在设计建造方面虽然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公园的影响导致西方化,但大部分优秀的中国城市园林还在传承着这一种意境追求和历史传统文化。部分西方化的园林路的设计上就比较直白清晰,对于景观的观赏起到了引导游客的一种方式,虽然清晰直白但是过于呆板僵直,给人一种非常突兀的感觉,显得与整个园林格格不入。

1.2设计理念西方化

中国现代城市公园在面对强势的西方事物有一种好奇的态度,这体现在了文化艺术范围,而城市公园在部分设计者的设计中已经在全方位的进入到中国,而且在中国土地上扎根了,在城市园林的设计者眼中西方国家的公园模式就是现代化的标志,对中国的现代园林来说,园林道路的西方化的确比较突出,我们不是说西方化不好,只是要在设计的风格上分清主要和次要的,这样才能突显出中国园林的自身的特色,设计者不要一味的去随波逐流,崇洋,跟随西方的脚步而忘了自身的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城市园林西方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经验的破坏,过分的西方化体现了部分设计者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处理城市环境和设计园林方面无法对人们的需求性和观赏价值严重的缺乏,一部分设计者根本无视现场的构造以及土地资源,最多也就只是走马观花的走一遍形式,就以自己的偏好、观念和构思来设计园林,严重的缺乏本身的独特和人们的需求性。

2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景观园林的运用

2.1中国园林的自然观

依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其重点表现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的自然观念上,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借鉴了部分古典园林中模仿大自然的形态环境以及动物、植物生长方法来设计的,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是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改造环境和环境视觉得到统一的,这样能让一个处于现代信息化和自然生态失调的城市中展现出来更接近自然的环境。

2.2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原则是融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势必要把自然环境美和人工环境美完美的相结合,在我国古代大多数都是用文人来造园,所以中国的古典园林体现出了古代文人的山水诗画情怀,中国古典园林是在所有整体的环境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事物和因素都充分的利用上,对于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的心态和感受,表达出一种心境美的意境,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一样也在追求着这样的意境美,能以一中生动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3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

“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是能经常用到,通过一个小的事物来体现出整个事物的手法这也体现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高明之处,在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设计人员追求创新个性的理念,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融于自然、天人合一、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和理念,从而突出了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追求意境、博大精深。

2.4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在于借景,借景的手法有很多种类,比如通过现已有的一件事物或者建筑物来体现景观园林的创新和与众不同,让园林看起来更加的和谐,这样可以将园林空间的局限性扩大化,与外界形成一个整体,使园林大部分的环境相结合统一,不仅仅可以让园林的空间增大,而且还能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这样现代景观园林不但融入城市还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大空间。

3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共同性

3.1园林设计思想的相同处

在设计和观赏性上,中国古典园林都有着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精神上面的追求要远远的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中国古典园林非常的注重和讲究意境的完美表达,让人们产生身在大自然融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部分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和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以现象美和意境美的观念。

3.2追求目的的相同性

我国古典园林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自然山水的崇拜,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和修建也是为了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和感受大自然美的一种发展需要。在对大自然的亲近和追求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是存在很大的相同性。但是随着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现代景观除了在满足大自然的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在环境并没有破坏的古代社会是没有这个要求的。中国古典园林在修建过程中一直都具有生态性,就从这点上看园林景观的设计无论从古至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而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更需要将景观的生态性放在第一位,不断的利用生态学知识进行完善。

3.3园林选址的共同性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选址范围广泛,主要是以城市郊区,根据我国的园林项目统计发现,城市绿地、小区、公园、广场所有的选址设计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设计基本上相同,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私家园林、寺院园林以及国家园林,大多是选择在一些自然风景胜地进行修建,地域范围包括了人们生活居住与交通所及的各个主要区域。现代园林景观的范畴更广,外延也不断拓宽,比传统园林的选址更全面,但是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广场,或者是城市的绿地、居住小区等,和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上存在很大的相同之处,只不过是选址位置数量与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市中和自然风景胜地占据更多,而郊区的比例相对减少。

4.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融于自然,所以在前文中我们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传统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相关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通过以上文章讲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空间环境布局以及园林所蕴含着的意境、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价值观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楷模作用,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具有数字化时代性的设计理念,吸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运用,同时还吸收现代数字信息化的景观设计,所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欣赏自然的美不要摒弃旧的传统文化而一味的追随别人的脚步前进,失去的不仅是美和意境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洁.中国古典园林数字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应用研究[D].2011.

[2]甘彤.初探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风格

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 现代园林

早在 1969 年, 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

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园林在各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近年来,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追求对称效果,更有甚者将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在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中国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的部分优秀造园艺术,整体上结合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及艺术,形成了当今园林建设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它们的共同功能都是观赏。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古典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宫廷和贵族代表的极少数人,实际上脱离了大众化,暴露出了古典园林的局限性。而现代园林讲究更多的是大众化,在保持园林观赏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对人的种种行为现象的研究,来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脱离了古典园林风格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3建筑设计

百华先生曾如此评价园林建筑:“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由此可见,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还是拥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设计上,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追求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态,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而现代园林则注重景人结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体现出人工美,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的目的。

3.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方面,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古典园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头这一单一的元素组成,现代园林则加入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在园林照明方面,古典园林中照明设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间提供光亮,现代园林在照明方面不仅拥有同古典园林相似的作用,还能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园林表现出来的意境更加深刻。

4. 古典园林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的影响

4.1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古典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它更多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它在满足传统艺术美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园的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现代园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整体风格上也更加多变。

4.2古典园林的指导性

目前,西方造园理论逐渐融入中国现代园林中,不断的的冲击着中国现代园林,许多设计者往往只讲求构图曲线的美丽以及明确的几何关系,而不能在空间上取得创意的效果。而古典园林注重对场地的考量,其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者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古典园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园过程中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5. 结论

古典园林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若仔细品味,古典园林还是散发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我们不应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园艺术,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科学地将其优秀理念与现代造园理念相结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不断进行改造创新,必定能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02).

[2]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4]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2).

[5]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构景手法;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造园活动,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囿与台结合所产生的就是意义上的园林,有证可查的就是商朝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朝时期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秦汉时期出现的苑囿以建筑布置为主,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为“湖海”,并在“湖海”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从此之后的园林建设又多了求仙的意图。汉武帝以秦代上林苑为基础,建成了一个广阔的山水园林,各类建筑物与建筑群散落其中,成为中国最大的风景园林。中国山水园林真正的兴盛是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舍宅为寺,从而也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园林。隋唐的文人士大夫把诗文画意融入园林建造之中,园林开始萌芽,园林艺术也呈现由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的趋势。私家园林因为诗文、绘画的影响以及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造园活动,呈现了很高的艺术品味。诗画为景,赋予了园林山水特别的情趣。宋代文人园林极为兴盛,皇家园林也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明代由于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富庶,园林兴盛。到了清代,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均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时至今日所尚存的中国园林中,皇家园林开阔气派,私家园林曲折清幽,均是我们现代建筑学习的瑰宝。

一、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基本可以分为框景、漏景、借景、障景和抑景等。造园者可利用框景取得好的景色,从而在移步换景中得到美不胜收的游览感,而漏景手法则是使得游览者在一种自然而又巧合的回眸中获得动人景色的惊喜。有些园林占地面积不是很大,通过借景则可以获得园林尺度行的延伸。障景、抑景的效果则是达到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给予游览者一种身心的莫大惊喜。这些经典的构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依旧遗留,并取得了良好的造景效果。

二、古典园林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及景观的设计师承于古典园林,而又有其自己的特点特色。首先,现在建筑受到容积率、用地红线等的限制,从而很少有特别大面积的景观与建筑相结合。其次,中国现代的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亦受到欧美园林及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结合了许多西方的造园及建筑手法。下面通过举例进行说明。1.苏州博物馆的建筑与景观特色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作品,其中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进步与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继承。首先,苏州博物馆利用建筑与地形的自然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院落式空间,在利用三角形拼接的建筑中营造了好的框景空间。同时它的庭院用水元素将整个空间组合起来,而水的应用是中国古典造园手法中不可缺少的。其次,苏州博物馆中的水面面积并不大,但是一直延伸到建筑表皮为止,给人一种没有边界的浩淼之感,这也是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博物馆在水边植小的树木,面对辽阔的水面,更显得水面的开阔,这是一种园林中常用的对比手法。苏州博物馆在景观特色上体现了诗画结合的精神,白色墙壁上的山水写意画真可谓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体现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精髓。最后,建筑整体采用白色墙体,灰色屋顶,并利用颜色更深的黑条框进行建筑的提神,可谓是将这组建筑很好地融合入到了苏州古城区之中。2.京兆尹餐厅建造于北京雍和宫旁边的京兆尹餐厅,成功地结合了现代建筑的手法与中国古典建筑的手法,同时它的建筑内部的景观手法也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衣钵。京兆尹餐厅一入门就是在白色有灰边的墙上书写着京兆尹三个字,这种景观手法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的障景,可以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而一入门口就是一片竹林,这种成片植树的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同时竹林也象征了餐厅的一种品格、格调。建筑入口处的负氧离子形成了云山雾绕的感觉,使得到来的客人仿佛置于仙境。这是种隐喻象征的手法,亦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手法。建筑内部由两个庭院组合而成,一个是开场的庭院,另一个是由封闭的玻璃罩封闭的庭院。庭院内部栽植了许多树木,坐在餐厅内部的人,可以透过一个个小窗,欣赏到不同的建筑景观,这是框景的手法。同时坐在建筑内部的人,可以透过一个庭院将建筑视线延伸到另一个庭院内。这种视线的延伸,是借景的手法。这种手法大大增加了建筑尺度的感觉,给人一种辽阔、气派的感觉。建筑内部有许多包间,每个包间都有不同的主题。走进包间,包间内部会绘制许多绘画作品,作品展示的正是包间的主题,这种景观手法如同古典园林建筑中的题词带来的效果。如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在月夜到此感受的正是如诗如画的感觉,而京兆尹餐厅的绘画也会带给客人同样的感受。总体而言,这个建筑实例中运用了许多古典园林的建筑手法,而这个实例代表的是现在许多建筑景观的手法,可见古典园林的景观手法对现代景观的影响有多深远。

三、结语

古典园林的手法通过千年的传承与总结,在明清已经形成了极高的艺术水平。研究古典园林造园与造景的手法,对于设计出富有现代感的园林景观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深深根植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因而描绘出了中国人对于景观与园林的向往。将古典的手法熟练的学习并加以应用,在现在的园林景观里会形成不一样的园林效果。它会赋予层次、根植文化、创造不凡,形成一步一景、步步不同、缤纷异彩的景观世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邱景亮,王骞.山水情结与景观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4-137.

[4]程人婷.论江南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5]刘娜,周磊.谈中国现代城市住宅区中式园林的景观设计[J].美术大观,2015(10):124.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4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文化悠久,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开始,到清朝末年,历经了众多园艺大师的创造与发扬,才形成了独特的属于中国的古典园林风格,同时在世界的园林设计史上也写下了恢弘的片段。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同西方园林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体现了民族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应了古代的哲学观点:即“天人合一”。那么,历经岁月的磨练,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传承呢?以下简要进行论述。

沿袭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道法自然”

在我国古代进行园林设计时,推崇的是“道法自然”,即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现代园林设计多遭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过分追求整体设计的对称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量融入线条,并注重比例关系,使园林布局工整、统计的同时,却丧失了原本的自然风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来讲,应继续沿袭我国古典的园林设计中“道法自然”的观点,崇尚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将对自然的尊重作为设计园林的重要标准。另外,在园林设计施工前,要再一次确认其是否表述了设计的观念与想法,实现了设计的价值。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见微知著”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多应用象征手法,除了帝王家的园林设计外,都体现着“见微知著”的意境。而今,伴随园林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观点,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将有限的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给人以无限的视觉享受。第一,可以在细小的空间借用层次的方法进行园林设计,将其独有的特点体现在高低、比例、外观等方面。在地域较为宽阔的场所设置大面积草坪、树木等进行意境的烘托;第二,可以设计出延绵不绝的小路,为园林设计出意味深长的氛围。例如:我国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就将“见微知著”的理念很好的融入设计中,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下沉花园就有着我国古典的设计特点,从皇城的红墙到北京的四合院,一号庭院的宫门、二号庭院的花亭、三号庭院的礼乐等都以“见微知著”的设计手法展现老北京的景象与特色。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因势利导”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推崇的是“因势利导”,不但要保证所设计的园林适应恰当的地理环境,同时要使设计符合整体园林需求,建立好适宜的主配关系。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根据地势进行园林设计是每个设计师都需掌握的基本设计方法,但却经常忽略园林自身的意义。进行园林设计的目的在于在规定的范围内将自然特性及文化表现出来,为人们创造舒适、优美、独特的园林环境。当代园林设计不但要传承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因势利导”,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财力方面的内容,控制设计成本,以最经济的价值创造最灵动的设计。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曲水流觞”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受到山水、诗词的影响较深,园林设计师们也在追求将“曲水流觞”表现在园林的设计中,展现深邃的氛围。对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来讲,最常用的设计素材为竹林、清泉、假山、奇石等。这些素材虽然很小,却可以为空间营造一种深邃、恢弘的山水氛围,表现了我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在古典园林设计中,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在竭力展现意境,崇尚立体感,进而使园林设计不管是从整体还是局部都体现了浓重的诗情画意。现代园林中也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曲水流觞”,根据场地的不同,借用设计素材,展现设计师们的理念。例如:上海的世博会就传承了古典的“曲水流觞”设计理念,在中国馆、意大利馆等展馆的四周,展厅的房顶都设计了一些蜿蜒的流水,配置了精小的山石,并没有依靠科技方法,就营造了一种“曲水流觞”的氛围。想到“曲水流觞”,不得不提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正是设计师们的兰亭情结,才转化为设计理念,实现在园林设计中,也就可以说,《兰亭集序》不但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巨著,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根本,影响着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风格。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四季风韵”

四季风韵,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将一年中四季的变化通过花草、山石、流水等展现在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一般以迎春等植物象征春天的勃勃生机,以杨柳等植物象征夏天的郁郁葱葱,以枫柏等植物象征秋天的萧飒,以松梅等植物象征冬天的素雅。现代园林设计也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四季风韵”,利用不同特点的植物为人们勾勒四季变化,带给人们以视觉的盛宴。

总 结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在不断追求对称性、整体性的设计理念同时,更应传承古典园林设计的设计思路、自然情怀。现代园林设计应在传承古典的同时,大胆进行创新,将古典文明同现代文化相融合,这样,不仅传扬了我国自身特有的美学意境,同时为园林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单位:河南东宝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概况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中国正在向城市化加快前进,党的十又把城镇化定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的动力。中国古代园林别具一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展现,代表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和审美理想,因此,中国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和城市住宅园林设计都受到了古典园林的影响,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理念,体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市政园林实践和研究,在此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园林对当代城市园林和住宅园林的影响。

1 我国古典园林分析

随着人们眼界不断开阔,对美的理解程度也日益加深,因此对生存环境美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要求我们不但要从园林的形式上去理解天人合一的意思,还要从更加科学、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园林是一种为人类营造优美环境氛围的艺术,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乐趣的氛围是其最主要的任务。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尤以自然风景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享誉世界,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重要的篇章。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特点,且园林中的植物搭配相得益彰,堪称人间仙境。

2 现代景观设计概况

2.1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景观设计中的景,即物质世界之内的所有可观摩之物,一般指环境,如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景观设计中的观,即人在环境的范围内,对其所具有的感受,包括触觉、知觉。

景观设计指的是根据特定的思想内涵、社会功能及审美趋向而进行的景观规划。

2.2 现代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①经济原则,具体指费用、空间与时间均得到合理的利用。②适用原则,指的是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设计导向,各种设备、配置与动线满足人性化要求。③美观原则,包括在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的享受,一般主要指视觉上的美观。

3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3.1 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

(1)自然重构,具体指既要做到“效法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新的诠释,甚至要做到古典园林所提倡的“高于自然”。

(2)自然重现,意指现代都市远离自然的趋势逐渐增强,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将自然重现得到切实体现。

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出现,是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所以,“效法自然”的自然观营造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可能,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吸收西方的现代美,更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将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便是现代景观设计要走的创新之路。

3.2 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3.2.1 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3.2.2 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2.3 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4 曲径通幽。实际是欲露先藏,先通过藏把美景隐藏起来,待继续行进才发现美的所在。曲径通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惯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取得较高效果的手法之一。

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曲径通幽是被应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为了有效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并增长游客观览的时间,现代景观设计者通常会在景观中设计有“曲径”。经过现代的人体工程学研究,结果发现人一般不会直线行走,因为人体重心有偏差,所以几乎走的都是曲线。因此,景观所设计的曲径是和人的潜意识相符合的。如果景观设计中均是以直线为主,将不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也不符合人的习惯,甚至让人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文化深蕴,是我国人民智慧的体现,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我国文人墨客、工匠智慧的结晶,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继承了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将古典园林中的许多优秀理念应用于现代景观的设计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 人工环境 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园林的进步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并不断的结合现念及时代背景进行更新。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分析古典园林为今所用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园林常见的表现形式,从实践出发,总结园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导现代园林的发展。

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它由中国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是园林体系[1]。”以古代文人是园林的主要建造者,他们像运笔写文章一样,采用借景、框景、漏景、添景、夹景、抑景等艺术手法使山、水、建筑、植物相互搭配,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共同构筑优美的传统园林风景。

从园林的隶属关系来看,园林分为三大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与私家园林多供园主私人日常生活、办公、娱乐所用;寺观园林可供文人名士修身养性,也可作帝王的驻足休息等多种用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备特殊用途的园林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和官府策划或缙绅捐助的公共园林。

传统文化不断受儒家、道家、佛学三派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是以“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观点造园的。这源于封建社会对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及封建集权时文宦一体的模式的影响。“田园风光”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这些造园者温文儒雅的性格所赋予园林的特有气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

由此看来,古典园林的继承与更新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古代的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完成,而现代园林仅有少有的部分学习造园文化及手法工艺的一些专业人士造就,这就区别于古典园林造园者的文化素养和个人需求所造就的园林文化,其中缺乏了大量的能撩动人心弦的景观。所以,现在园林若要继承古代园林的特点,不仅仅是效法,而且要从造园者本身的培养出发,更重要的是创造园林的抽象意境、气质与生命力,这样才叫“继承”,才不会与传统大相径庭。

2 中国园林的现状

我国提出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的设想晚于欧洲一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其他专业如城市规划、建筑、旅游策划等有了较多的交叉和融合,大面积的建设以旅游为目的风景区,再加上国外大型风景园林公司的进驻,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因此,现代人对园林的观念和功能需求与传统园林大相径庭,虽然目前国内风景园林发展成效是可喜的,但是造园者大多还是停留在对古典园林的模仿上,极少的结合现代情况对传统进行突破。而且大部分现代园林的目的性太强,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公园和景区园林设计模式也基本相当,新一代园林体系也就应运而生。

2.1 中国园林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对园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园林工作者把园林发展的重点放在了设计上,而把这些过多的依靠给林业工作者,林业工作者所研究的远超过我们园林现有的种植规模,所以在应用上还很难匹配。所以要想发展园林,这方面的研究也要作为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2)中国现代的园林的规范不够严谨。中国现代园林很多方面受国外的规则式园林和国内的效法自然两种理念共同影响,这样就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现代园林。严谨性是对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要求,严谨性程度越高说明其发展水平越高。对于园林而言,不一定要严格按照某些数据来进行设计,但也要满足合理的园林规范。(3)园林行业体系有待完善。园林行业不仅要有完善的经营体制,还应保证造园师的专业素养,保证园林质量。应该全面发展造园着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园林的内涵。(4)现代造园施工者的专业素养不足。古代造园者集文人、工匠、艺术家于一身,现代则是设计师不造园,造园者的专业素养又不够。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造园质量。园林的建造讲求“因地制宜”,更要“因时制宜”,当代园林应反映当代的社会发展状况。传统园林是要继承而不是要复制的。一些造景者盲目搬用假山造景,却殊不知它与周边环境已大相径庭,过分的追求经济价值,这就使得园林的造园效果与设计者的所出有很大区别。(5)重建设,轻养护。“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2]。

2.2 国内人对当代园林的需求

古典园林大部分是私家和皇家园林,他们有专人管理,而本身也在不断维护。而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园林”大多属于公共性质的,当代园林作为人类城市生活的“第二自然”[3]满足人类自身“亲自然”的欲望,同时还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措施,虽然两者的生态功能是几乎一样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就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3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确定

3.1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不同的发展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以纯粹的自然式布局形式体现在世人面前,是因为我国明代之前我国文化一直处于文化输出阶段,清后期又处于闭关锁国状态,自然与人文环境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口密度骤然增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又不断的受到国际思想的冲击,不断结合国外先进的处理人工生态环境与保护大自然的手段措施。于是,中国现代园林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3.2 中国现代园林在古典园林基础上的更新

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体系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与开发方式的不同将传统园林分为人工山水园与自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将传统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及不占主流的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公共园林。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继承古典园林体系的分类方法:现代园林不再从隶属关系上分类。按照园林基址选择与开发方式不同来分类的人工山水园占现代园林的大多数,自然山水园在现代被称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占少数;现代园林按照园林的用途分为:公园、居住绿地、专业绿地、休闲绿地。

3.3 中国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

中国现代园林的主要载体是公园。在公园中主要以混合式布局的形式表现。这种布局模式不仅保障了人们对不同植物的观赏及功能需求,也适应了现代工业化的规整,又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园林更新发展中积极运用的规划设计手法。利用一条支轴线、逐步转为自然式道路、土山与水池、以植物造景为主,并利用临水广场、观景平台、曲桥、溪流等造景手段模拟营造自然空间。规则式布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也有少量存在,一般出现在小型公园、居住绿地与专用绿地之中。

3.4 中国园林发展方向的确立

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的确立及发展必须保持与古典园林体系的紧密结合与联系,因此,确立风景式布局形式为主的大方向不改变是中国特色园林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也必然要成为现代园林体系中占份额最大的一部分。中国优秀的文化形态自古便是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然后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融合,形成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后人影响深远。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4]也不例外。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在人口密集或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地区配以混合式布局形式,个别规则式园林做点缀也是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喜闻乐见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事物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发展的。中国园林也不例外,固步自封是不被允许的,中国园林要在现有的自然背景与人文背景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各国先进文化,完善园林的生态功能,但又不能失去中国园林本身的特点而流与大众。所以就中国园林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园林必须对古典园林体系进行有机更新,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体系。中国现代园林要从精神层面来继承古典园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优美的现代材料与先进的现代工艺等,像古典园林一样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8.

[2] 文先生.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转帖文章,四川: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网,2010.07.06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7

关键词: 中西方哲学思想 古典园林 表现形式 差异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了解园林的发展,学习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首先,必须探寻蕴藏在园林中的哲学思想源头。而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思想指引下建造,故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1.中国古典园林

1.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百家争鸣,在经过长时期的交锋后,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思想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主流,而正是儒、释、道,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1.1.1儒家思想

儒家以儒学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根本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1]。修身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内圣之学,强调人的德性修养,主张以道德教化引导政治治平,用圣贤的赎世精神转接现实政治,倡导积极入世。紫禁城的室内设计,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以及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等都符合儒家的哲学准则,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这种具有严格空间秩序的设计手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造园领域。

1.1.2禅宗思想

禅宗思想作为中国化的佛教,一方面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讲“解脱”,重“修心”。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在这种境界下人的行为方式将变得单纯和简单。“空”是行为至上的观念,它对现实社会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禅宗信仰者又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即是佛”的与世无争的“空”的信仰相矛盾。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通过感受自然来领悟生活的真谛,缩短此岸与彼岸的距离,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精神的特殊体现[1]。园林提供了“修心”和寂静冥想的场所,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氛围之中,众僧通过潜心修炼才能达到涅磐的境界,给园林渲染了禅的气氛,表达了佛教的虚空和静寂。

1.1.3道家思想

道家重在探求人、自然和天地宇宙的相互关系,以及人身如何顺应自然,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界的许多相关因子抽象概括为“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二”指代一切生命现象中的矛盾因素,对立与统一,比如雌雄、日月、山水、软硬、冷热、动静、断续,指代关系而非实体[1]。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根源,造作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于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的。道是抽象的、简约的、神秘的,而具体的世界则是有限的、繁复的、生动的,这种一与多的关系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能够在有限的形式中表达无限的意蕴[2]。世间万物包括人类自身活动都应该遵守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1.2.体现哲学思想的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较早,至汉时已相当繁荣,经魏晋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皆强调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显寓隐、以实写虚、以有限见无限,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种形象性的存在[3]。孔孟儒学对于现实的关怀、老庄哲学对于现世功利的超越、禅宗哲学对于世界与人生空幻的体悟,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内在思想资源。

1.2.1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士大夫多是理想主义者,而非政治家,他们饱读诗书,但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因此往往郁郁而不得志,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的一贯的模式。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隐”,隐居是他们无奈的一种表现,避世隐居只是表面姿态,梦想有一天能重新得到朝廷的赏识实现其政治理想,才是这类“隐士”的深层本质。

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中国古典的文人园林不少是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的,体现了儒家哲学思想,从园林中的提名和文字就可窥其一斑: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乃明弘治进士,受东厂诬陷罢官失意回乡,请文征明设计建造此园,借《闲居赋》句意:“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网师园,清乾隆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修建而成,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之,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河渔翁[5]。这些官场的失败者们,在城市中构建园林,自比上古隐逸圣贤。一方面借题寓意超凡出世,另一方面对园林景观却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使园林的建造设计不只是景观设计,还寓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2]。可以说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

1.2.2禅宗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禅宗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士大夫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意境的审美观照中。禅宗认为“梵我合一”、“法界一相”,世界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那么山河大川所能具备的一切,一草一木也同样具备[4]。这实际上就为形式上有限的园林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环境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另一方面则更表现在立意于小,如“壶园”“勺园”“芥子园”等。人们可以通过微小精致的景观见到广阔渺远的宇宙,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的美妙[1]。

宋僧道灿的诗句“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久”,描绘了中国古典园林超凡出世的意境。园林生活既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又有助于接近“空”的境界。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禅宗信仰者,既求得了精神的解放,又达到了皈依佛教之目的,园林为园主依托佛教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提供了场所。可见,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这就是与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并称三大园林之一的寺庙园林兴盛的原因。当禅宗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就大大推动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1.2.3道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如果说儒家和禅宗哲学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的话,那么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迁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燃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4]。这种自然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应有的尊重。正是因为道家哲学气质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才有了想象丰富的“别有洞天”,才有了隐逸山林的遁世情怀。老庄崇尚自然、虚静的精神,直接影响并促成文人士大夫们以山水园林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刻造出那种超脱、散淡的园林环境[1]。

以上这些说明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以各自的美学原则,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铸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命精神,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2.西方古典园林

2.1西方古典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思想是从古希腊以本体论起,到近代转为以认识论为主,其基本思想是主客二分,作为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主流,体现在自然观上是天人相分,与自然疏远甚至对立,以自然为客体,人站在自然、世界之外来思考自然、对待自然,他们崇尚理性,崇尚对自然的征服,因此是以人类和知识为中心,侧重对自然、世界本质的认识[2]。

西方传统哲学理念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将自然界的各个过程和事物分解成一定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注重推理分析或精确地实验,奠定了科学思维基础。对美的标准也是通过理性分析,再用精确明晰的语言来表达,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所推崇的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为代表的严格的逻辑体系。这种思维方式所表现的是合比例性、合规律性,唯理美学的思维特征。

2.2体现哲学思想的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受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崇尚人是自然的主人,对园林侧重于人为的加工,按人的意志进行改造,且符合科学规律性,人工之美处于中心地位,自然之美处于次要地位。显然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技能的物化性、抽象的规整性,而这种规整性,在大自然里是很难找到原型的。他们注重几何图案的建构,到处呈现出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形状,一切景物,无不方中矩、园中规,体现出精确的数的关系,追求人工之美、技能之美、数比之美[6]。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枫丹白露宫苑;英国汉普顿宫苑;德国林芬堡宫苑;荷兰赫特・洛宫花园,等等,皆是体现这种哲学思想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3.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使中西方园林在艺术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典园林中各文化元素在表现上的不同。

3.1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结构

从园林中的建筑结构看,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建筑的自然化。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强调人与宇宙统一关系,一般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线型系列;以人居为本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强调日常情感的感染作用,形式与功能多样,有厅、堂、轩、斋、馆、亭、台、楼、阁、榭、舫等多种形式和结构造型,具有居住、读书、作画、游憩等多种功能,处处体现了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同一性[4][7]。

与之对应,西方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突出主体,可以说是“孤立”于建筑群,“孤立”于自然,不论是郊外别墅或是城市府邸、宫殿建筑,都处在主要中轴线一端,别墅建筑体量小,风格平易,不起统率作用,宫廷府邸建筑,体积庞大,建于主要中轴线起点,统率整个园林,建筑立面大多符合几何学原理,门窗、柱廊、拱券、山花均按几何或数学原理或既定布局排列[6]。

3.2中西方古典园林中水的运用

在园林中水的运用方面,中国园林对水的艺术处理是动静结合,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池塘、湖泊的水面上可养花、养鱼、划船,使水面形成动态景观,水面与桥、堤、榭、植物组合成抒情诗般的美丽画面[7]。西方园林中的水大多是几何形的方整规则的水池、水渠、叠泉和喷泉,水与雕塑相结合,以喷泉组成各种水柱造型,以灯柱造型及灯光变幻来丰富水柱色彩,体现着技术的魅力。

3.3中西方古典园林中石的运用

在园林中石的采用上,中国园林中的石,有瘦、漏、透特点的太湖石;有高低错落的假山;有石洞石窟;有石板路、卵石路;有石雕、石栏杆、石牌楼、石华表柱;皇家园林和陵墓园林中普遍采用的石人石马等仪仗系列;有石桌、石椅、石凳;朴实自然之石作为阳刚代表,在园林中通常是与水、树结合形成刚柔之美[7]。而西方园林中的石主要呈几何体:建筑、水池、水渠的底壁,花坛、道路、石壁、台阶都是用几何体的石材构成几何形园林景观;石质雕塑、石建筑象征永恒、伟大和英勇,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具象人体的柱子象征着男女的力与美。

4.结语

中西方哲学思想最基本的差异是人怎样对待自然,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中国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融合自然的哲学思想,创作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西方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创作出精确的规整的图形构建。中西方古典园林在表现形式上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研究借鉴西方古典园林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中国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3]刘托.园林艺术[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赵仁基.中国古典园林欣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8

关键词:古典园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理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46-0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既对现实大自然的描摹而同时又超越自然地综合艺术,它将万木争荣、百鸟争鸣的大自然高度概括,取其特征而在咫尺空间里完全表现,创造出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园林欣赏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从表现的题材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其中私家园林艺术特色最高,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从地域上来划分,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南、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以小巧、婉约、意境深远见长。北方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常常体现统治者的思想,具有贵族气。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北方多皇家园林,像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规模巨大、气势宏伟,南方多私家园林,像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等,体积一般较小,但布局精致,耐人寻味。

这里所指的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南方私家园林也被称为文人园林,它具有两个特征:1、园主多为文人,苏州城中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园林,其园主都为文人士大夫,他们或在朝野中被罢黜、或在官场上不得志,所以他们寄情于山水,通过修建城市园林来达到归田园居生活。2、园林的构造体现文人气质,文人气质是个“虚”的概念,它泛指在园林设计中布置一些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格调高雅,讲究文化品味的东西。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独树一帜,在世界园林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设计中包含了浓厚的“韵味”,在表现上体现出深远的“意味”,韵和意的营造都需要造园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又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一、 儒家“比德思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主流思想,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它崇尚“仁义”“礼乐”,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中国社会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伦理体系,对于这个伦理体系的合法性,周易将其定为“以神道设教”,就是说所有的社会伦理原则都是以自然规则为依据的,大自然是人类伦理实践的启蒙者和导师。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所谓“究天人之际”意思也是说要搞清人与自然对象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就表达为天人合一,儒家倡导“和”的思想,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古人常常用自然山水的存在方式来反省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或对子孙后代进行道德启蒙,或是对自我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活动进行批判。孔子曾经以山比德,提出“仁者乐山”之说,孔子还曾经以大川比德。在我国古典的古典园林中所以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就在于它折射了这种合内外、同彼己的思想。古人通过山水比德把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与人类的精神生活、伦理道德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大自然的生动形象中被真切的感知和领悟,反过来,通过山水比德,人又能够移情于山水,使自然山水灵性化、道德化。

古人的山水比德并不是仅仅把自然山水看做道德的象征,而且还认为自然本身就有德性,且这种德性是人类据以省察自身的范式和确立道德法则的根据,这是自然地人化达到了一定水准而尚不充分时古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道德体悟与自我认识方式,是人与自然地关系趋向于更为和谐状态的标志。

二、道家“隐逸思想”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虽然主张不同,观念有差别,但在园林发展中却有共同的追求,道家崇尚自然,儒家也强调亲和自然,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儒道在对待自然地态度上并无根本冲突,对风景建设和造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分裂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魏晋玄学作为两汉独尊儒术、思想一统的反拨而风靡一时,士大夫厌倦了社会浮躁之风,政治上的打击,仕途升迁的无望,喧嚣的市井生活使得士大夫心灵无法释放,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们寄情于山水,向往大自然,同时此时期兴起了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歌颂自然,表现山水,标榜隐居出世的文学作品,这些因素对园林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此思想的推动下,在园林建造时,追求稚拙之风,强调天然之趣,通过造园获得返璞归真的愿望和不合流俗的情思。此时的造园,园林中的景观已超越了形式美而成为人格美的欣赏对象,即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种种情操品格借助对自然景物的选择、提炼、寓意,使自然与人格融为一体,强调“意”的重要性,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已与对自然美得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复杂与简单或形似,最重要的是传递的意念。

进而到了隋唐,出现了统一时期,社会背景已和之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文人园兴起,文人园林的典型特征即讲究文采,在设计构想、主体景观表现、植物配置等方面把人的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此时期的文人受着入世与出世两方面思想的影响,作为出仕、贬低、去官这种忧虑的安慰和心理平衡,文人士大夫故作“高韬”,进而“隐退”自命清高,如果说魏晋时期的隐是为了躲避战争,追求田园生活,是一种主动的隐,而唐朝以后的隐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隐,是一种无奈。

这种追求隐逸向往神仙生活的意趣给园林的造景带来很大的影响,人们所追慕的生活理想在园林中化为物象,这种物象并不是指某种确定的景观形貌的追求,而是意在满足人们对捕捉和陶醉幻梦的心理要求,虽然源于对自然对象的摹写,但也无疑渗透了古人对人生世俗图景的种种构想,这就体现了中国造园的核心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三、“禅宗思想”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以心性为本,梵我合一的世界观引起士大夫的心灵共鸣,禅宗对古典园林的影响并为表现在园林景观的符号语言上,因为禅宗本来就否定语言表达的无限性和可信性,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士大夫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照之中。禅宗的认识方法是将外界物象视为内心的幻化,所谓“山林花鸟,皆念佛法”。同时又把内心的主管意向投射于物象,所谓“我心即山林大地”。这种悟显然不是纯思辨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体验,用园林中的景物、景观揭示禅意,通过他们体悟禅意,靠的是意境,意境必须通过体验来感悟。

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和思考。具体的说,园林的简单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表现和体验,一是景观本身具有平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的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另外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

禅宗思想融入到园林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禅宗追求适意自在的人生,注重内心的自我平衡,处世旷达,精神宁静恬淡,这是禅影响下文人士大夫所形成的人生态度和情趣,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当中,园林艺术是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全方位艺术,他的物质形态中必然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信息。

四、理学“心性之论思想”

理学,宋朝时期统治哲学,产生于北宋,又称道学、新儒学。理学以儒学为主,杂揉佛、道各家思想,创立了“天理”论哲学体系,特别是其借鉴佛教哲学心性论的思辨成果,发展了儒家的心性哲学,理学家张载曰;“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若只以闻见为心,但恐小却心。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已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所以欲尽其心也”意思大致为人要对整个宇宙和万物有所了解,就必须扩展自己的思维,超越感官的局限,彻底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放眼宇宙,将宇宙万物看做和自己息息相通之整体,理学心性论对士大夫的园林思维有着极大地影响,他使中唐以后园林艺术的壶中天地的空间原则与走向内心世界探索的观念意识又有了深入发展,更加强调园林艺术内在的人格意义,成为宋代士人园林的突出美学品格。宋代士大夫在理学观念的影响下,园林成了显示思维的审美对象,境由心造,景以境出,景观鉴赏从感官引向心灵,从而调动了理性思考,士人在园林壶天中“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自认为感知到了生命韵律,人格价值获得美妙升华;拳石勺水、一斋半亭之类景物皆能体现精神理想,渺小的自身与广阔无垠的宇宙冥然合一,从而实现了对“天理”、对“道”的追求,这决定了中国园林的创作原则并不必然是写实的模山范水,而可以满足于象征性点缀。

儒家、道家、禅宗思想以及理学心性之轮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起到重要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的营造,而意境的营造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园林景观还被赋予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理想、宇宙观念等原本具有思辨色彩的东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容、形式、结构、艺术手法,所以,园林也就是人们精神寄托和超越性追求的艺术化载体,古典园林以一种鲜活的艺术方式,构筑了能够引领人们进入中国文化之精神内质的道路。只有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感悟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武忠.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9

一、岭南园林与广东园林 岭南地区指的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福建、广西部分以及江西、湖南极少部分)等地理环境与生活风俗相近的地区。[1]这些区域的园林在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水石运用以及花木配置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与技巧,故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园林流派。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重要分支之一,风格秉承岭南传统文化,本土园林气息浓郁,颇具代表性。由于近30多年广东经济、文化的迅速崛起,广东现代园林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大有将岭南园林发扬光大之势,逐渐成为了岭南园林的代名词。而近些年的学术交流中,广东建筑界又对岭南建筑范围作了更狭义的解释,认为从实践上来看,岭南地区范围可以集中到最中心的地带,即珠江三角洲地区。[2]故下述岭南园林特指广东珠江三角洲区域园林。 二、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特色 岭南园林在漫长的中国古典造园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对于北方园林的气势恢宏与江南水乡的秀美精致,岭南园林始终保持着处于两者中间的中庸风格:既体量中等、造型朴素、功能实用、设计规律少且造景元素使用综合,给人以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感觉。 1.朴素实用的岭南庭园 岭南园林一般规模较小,大多是与住宅结合成一体的庭园。宅居和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在园主对实在的日常生活的追求。[3]因此庭园中的自然风光和建筑形式较为朴素、实用,这和庭园主人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珠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商业气息重,许多庭园的主人都是商贾出身。商人的务实精神,使园内的建筑单体多为实用的厅堂楼阁,建筑布局紧凑,每一分空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让人体验到的是功能重于形式的园林形象。 2.水石庭与平庭主打的空间布局 在构建空间景观时,岭南园林常在水中点缀山石花卉,各种造园要素在其中运用得当,相得益彰,形成自然和谐的水石庭园景。如广州天河公园中的粤晖园,以人造的溪流水景为主,堆石形成多层瀑布景观。采用岭南地道的水石庭的造园格局,并通过诸如船厅、石柱等传统园林构件使其极具岭南园林风韵。同时由于珠三角地区平坦的地理环境,岭南园林中除了水石庭格局的庭园外,更地道的岭南庭园当属平庭布置的空间布局。园林建筑不仅要考虑单体建筑如何安排布置,更需要研究其组合、搭配方式。[4]通过在平坦的地势环境中种植极具岭南特色的亚热带植物群落,并结合看似随意的古典置石,添加上功能性为主的园林建筑,便形成了传统的岭南平庭布局。佛山梁园中的十二石斋景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在方形的平庭之中以各种奇石配景,形成一幅花草树木与奇石和谐共存的风景画卷。 3.纵贯南北的园林建筑形态 岭南园林虽然在建筑的艺术造型上不如江南园林那样轻巧,也不像北方园林那样平稳持重,但极具兼容性的岭南园林善于融汇南北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岭南园林既不失地方特色,又富有现代感。从广州的西化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元化建筑、庭园在岭南园林中留下的身影。早在上世纪初的广州沙面一带,传统的西关大屋、竹筒屋等民族建筑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相融合,产生了风格特异的建筑外观。而顺德清晖园中从西洋进口的彩色玻璃配合本土的刻蚀技术也使得其中的建筑成为中西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值得称道的是这些西洋古典式的建筑,从平面布局到装修绿化却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的习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更多异国园林元素进入珠三角,令当时的岭南建筑、园林与异国园林风情相互争辉。到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十几年间,新岭南园林完成了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及与外国“舶来品”园林的共生。 三、国外园林风格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近些年,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愈演愈烈,各国的现代园林风格与造园手法开始大面积影响岭南园林的发展,岭南园林正在众多国外优秀设计风格、手法、元素的包围中茁壮成长。从规模宏大的市政广场、五彩斑斓的公园绿地、移步换景的城市街景,到数量众多的各种异域风格的居住区环境,给现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代影响岭南园林的国外园林艺术风格主要包括: 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影响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被称为西方“现代园林艺术之父”。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学派就领导了欧洲的园林艺术潮流,其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事实上,早期的英国园林曾经受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巨大影响,自然的风景式园林是在这种影响下慢慢形成的。但在英国园林中,自然是另一种面貌:成片的草坡随着起伏的地形蜿蜒,阳光照耀下浅绿色的草地把树丛衬托得格外明显。没有围墙的限制,可以随意感受这种无边的自然风光。还有庭园中大片没有驳岸的水面,草坡自然地伸入湖中,一切都令人感受到安静、祥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现代岭南园林中对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各种公共园林中的疏林草地与花境等元素。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但是当开放性与随意性更强的英式疏林草地与装饰性极强的镶边花境在公共绿地中频繁出现时,一种新的流行风尚也就由此揭开序幕。 2.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影响 意大利台地园林作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无疑也是以规整布置为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模仿自然迥异不同。但意大利台地园并不完全排斥自然:首先,其结合地形的设计思路就有明显贴合自然的意味;其次,意大利台地园虽有中轴线的存在,但它在轴线两侧使用了退晕的手法,而使园景由人工逐渐过渡到自然;另外,在植物的使用上,意大利台地园也少用几何式的修剪,而整个庄园的背景往往呈现自然的植被,确实有回归自然的意味。在现代岭南园林中,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域,通常采用台地式园林格局。其中,有中轴线概念的庭园往往做成复刻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而与自然路径相联系的台地式庭园常常成为中西风格混搭的产物。#p#分页标题#e# 3.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 法国庭园自16世纪以来,都采用了严格对称的形式,到17世纪,虽然受意大利的影响,但在整体设计及局部处理上仍未能达到统一,局部的变化也是零散的,直至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勒•诺特尔最重要的成就是将庭园与建筑看成一个整体,以此来设计雄伟而又统一的景观,由他设计的凡尔赛宫苑确立了法国古典庭园式样。凡尔赛宫的园林成为欧洲最具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艺术的杰作,而法国式的水池、花坛、喷泉、放射状的路则因为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发展而成为欧洲园林的经典样式。法国园林中规则的植物种植与地毯式的植物模纹已经成为现代岭南园林中借鉴使用的一个经典元素,在规则的市政广场中,修剪整齐的植物列植在道路两旁,巨大的模纹图案仿佛雕刻般地从草坪中浮现,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 4.西班牙花园式园林的影响 西班牙式的情调与浪漫使得其园林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并大量运用色彩鲜艳的花卉。色彩斑斓的花坛和小巧怡人的花境,幻化的色彩令人不自觉地充满感性。西班牙式花园还更喜欢用植物来装扮建筑的外立面,挂满攀缘植物的秋千和花架,犹如镶满彩边一般。追求层次,追求几何效果和规则的图案是西班牙园林的特点。缠绕的青藤、开放式的草地、精修的乔灌,加上地上、墙上、木栏上处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再配合欧洲沿海风情广场和喷泉等纯正地中海特色园林设计要素,欧洲浪漫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现代岭南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中西风格混搭是许多业主乐于接受的一种模式,西班牙花园经常成为其中自成一体的点睛之笔。欧式的园林建筑与建筑小品配合中式的道路划分与植物配置,再结合色彩明亮的花钵与立体绿化,一种既体现现代造景元素,又考虑使用者使用习惯的现代园林风格油然而生。 5.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影响 提到日本园林,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其中的枯山水、假山水、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等园林风格,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枯山水式庭园。虽说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本是一脉相承,早期的日本庭园中借鉴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园林精华,并在后期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互影响;但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终使得两种园林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园林风格。日本庭园之美,在于它把大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巧妙结合起来,体现着日本人特有的审美情趣,这主要由于日本岛国气候四季分明,使得庭园设计精美,用料精细,尤其受到宗教、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影响,一座精美的庭园往往映射着文学、绘画、书道、花道、茶道的影子,成为荟萃精华的艺术作品。而象枯山水这种极其意向化的园林风格更是成为影响现代日本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枯山水式庭园中使用以砂作水,以石化山的抽象手法,在有限景物中表达无限意境,使得枯山水式庭园成为许多庭园面积有限,而对写意式园林情有独钟的设计者们选择的最佳造园模式,这些都影响到岭南的园林设计。 6.东南亚热带风情园林的影响 在东南亚热带园林中,有着大量极具特色的植物造景。热带大型的棕榈树及攀藤植物如最常见的椰子树、绿萝、铁树、橡皮树、鱼尾葵、菠萝蜜等,突显出浓郁的热带风情。而一些茅草屋篷或原木的小亭台配上高低错落的植物群则更增添了几分舒适休闲的情趣。东南亚园林讲究自然、质朴,一条原木构成的小道或是鹅卵石镶嵌的道路边缘,让人轻松自在。而一汪碧蓝的池水,还有人造沙滩等设计元素,构出的热带园林的画面实在耐人寻味。由于珠三角地区气候、地理条件与东南亚地区较为接近,所以近些年热带园林风格悄然成为珠三角地区造园的新宠。在造园过程中,将东南亚特色的关键元素与岭南园林的本土特色相结合,如运用黄木纹理,青石板、鹅卵石、麻石等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形成独具特色、接近大自然的热带风情。 另外在岭南园林与东南亚园林的结合过程中,传统园林建筑和吸收了传统精华的现代园林建筑小品相,提供了极富特色的硬质景观;而婀娜多姿的热带乔灌木,四季开花的花卉又形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软质景观,深层的文化底蕴,是怀旧情结和人造传统的交融。这种风格的融汇在现代建筑中尤为明显,并按地域分为:古朴和谐的巴厘岛风情、“一沙一世界”的芭堤雅美景和繁花似锦的新加坡花园等。房前屋后、屋顶阳台,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充满了热带园林的气息。 如广州富力现代广场,园林组团以叠级式水系为主,借鉴巴厘岛水景,通过丰富的植被、原石、连廊、天桥连接贯穿,平台花园与首层水系形成立体园林,首层为架空水景园林,并设计有大面积的空中花园。巴厘岛风情的园林小径、热带乔木、人工沙滩、大泳池、瀑布、凉亭等错落有致。除此之外,还在巴厘岛园林风情之中加入许多含蓄的岭南园林元素,使之更适合本地居民的生活。园内大量采用天然木材、石头等自然原料,色彩原始朴实;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攀藤植物相互配搭,塑造出了一个从低地到墙体,再到高地的立体绿化空间,视觉层次非常丰富。建筑、植物、水体、地形的完美结合,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四、岭南园林的设计创作趋势 传统岭南园林继承发展的同时,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异域风格的广场、绿地、庭园,而不同的文化、时代应有着不同的园林景观。从静谧自然的英国风景、热情如火的西班牙风情到禅林寺院中的日本枯山水、连绵不断的意大利台地。现代园林设计,深刻反映出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存状态,对自然的各种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景观的产生,东西方的差异是明显的,但当今的人们开始共同关注景观的美学意义以外的文化、生态、社会、艺术等,无论是自由式、古典式,还是现代抽象式,每一种都孕育了深层的内涵,每一种园林风格无论从自然观念、景观特征还是设计手法都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各种风格迥异的园林风格与本土家乡气息的共生、比较,一个“追求景观多样化”的口号被提出来。随着园林的发展和多元化园林风格的相互融合,园林从一种私人住宅的附属变为大众娱乐场所,建筑由主要地位而逐渐变为一种点缀,植物造园成为新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东西方园林相互借鉴,差距渐渐缩小,各种园林风格,造园模式逐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汇。#p#分页标题#e# 南北文化的融会贯通造就了古典岭南园林,而岭南文化中的灵活、变通促进了现代岭南园林的发展,世界优秀设计风格在广为传播的同时,岭南人正努力地上演着“拿来主义”,在诸如美国、意大利、东南亚、日本等各种形形的园林风格涌入珠三角的一段时间里,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岭南文化消化、吸收、借鉴了其他优秀的设计理念、风格、手法的同时推动了新岭南园林的发展。正如同若干年前,极具本土特色的广州民居建筑对西式古典建筑的溶解一样,今日的岭南园林已从之前的多种园林风格并存状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岭南园林造园时代。 今天,面对珠三角地区各种所谓的美式庭园、巴厘岛风情、意大利建筑、西班牙格调......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只是一个加深融合的过程,当岭南园林对各国园林艺术的形式借鉴发展到极限时,必然会对自身的风格体系作一次综合的汇总。而经过并存、融汇后的岭南园林也必将带着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与其他外国园林风格一起闪耀在世界园林艺术的舞台上。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10

古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起源

魏晋时期是山水画的顶峰,此前流行田园山水。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在他们烧制的陶器上进行绘画装饰。不乏对山水的描述与写实。园林艺术最早的史料记录见于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园林人为设计的参与并不多,他们的质朴风格被应用到供统治者狩猎游玩或者祭祀以及对天文学的研究上。

2.古代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起源形成

秦汉时期,山水画推进园林艺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宫廷画积极推动。其中山水画的雏形可见一斑。秦汉,大量依山傍水但又经过精心设计的华丽皇室园林和山水宫苑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其宏达壮美另人叹为观止。

魏晋是是中国山水画最为重要的时期。成为独立门类在东晋至南朝间。由于战乱,许多文人雅士纷纷归隐山林,田园主题频现。收到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中国园林艺术向更加精巧迈进。隋唐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不再仅仅讲究华丽大气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发展。

古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的内在联系

1.创作对象的一致性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在于向自然学习,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的山水情节在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有体现。山水画是画家隐逸思想、精神品格的最好体现。通过在自然中徜徉来抒发凌云壮志难以伸展的寂寥和无奈。宗炳曾提出“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即通过观赏山水画、卧游静态山水,实现悦目畅神的目的。同样,游赏园林也会陶冶人的情操,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2.创作者的同一性

古典园林多的设计者作为士大夫阶层有着良好的美学修养,如石涛、王维、文征明、倪云林等。文人们把自己的对于诗、书、画的毕生所学应用于园林作品之中,把自己的审美意旨和审美情趣较之于园林艺术,通过寄情山水达到心灵上的慰藉。

3.创作手法的相似性

山水画创作讲究“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可见,山水画创作不但要用加法也要适当的运用减法,做到实而不塞、虚而不空、景实意虚、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如近景为实,远景为虚;山石、树木、建筑为实景、水面和天空为虚景。

古代山水画论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1.立意

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品评标准―“六法”中的第一条是“气韵生动”,“巧密于精思,神仪在心”“意在笔先”说的都山水画创作中是立意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提倡“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画家经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酝酿创造出既有生命又有美感的作品。立意既是创作的起点,也是创作的终点。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直接模写,而是进行以一总万的艺术概括,山水画中的自然是经过是文人画家提炼、总结归纳后的意中之象。

2.构图

“六法”中的第五条―“经营位置”,指的是构图,古代山水画布局上,一个好的构图作品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习惯运用散点透视,在一幅画里表现多个场景和画面,让人欣赏山水有游走在山水画中感觉,意在有限的画面创造无限的自然,在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移步换景”,同样也追求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创造无限的自然,园林中则指景物的布局安排,空间的连贯、衔接,对园林艺术水平有很大影响。水画构图与园林空间布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山水画构图中的许多原则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同样适用。

3.元素

传统山水画论认为“山为体,石为骨,草为毛发,水为血脉,烟云为神采,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隙”。这句话体现了山水画的创作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思想境界,因为最好的风景建筑也代替不了自然的风景。这种观念也强烈影响着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在古典园林中用造景的素材往往都来自于大自然。

4.意境

山水画讲究“画于外,而境生于内”画家所描绘的山水不只是单纯地还原自然画面上的山水,更是自己寄情自然的产物,极具意境美。例如,松、竹、梅通常用以表达不卑不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和抱负。“诗情画意”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讲究是一种气节。山水、花木和建筑营造一种精神环境,有限的景物创造无限意境,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感悟环境。

结语

古典园林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传统文人墨客的思想境界,展现了浓重的人文情节,既陶冶了情操,又留下了经典的艺术篇章。古典园林建筑中展现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都给我们呈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古典园林在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将被不断广泛传播,亦会更加趋于完善,将这些美学精神溶于中国民族性的色彩,一代一代广为流传。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11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影响;文化内涵

1.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1.1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人本精神”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及人对自然的改造,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文化意蕴。如“台”在园林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中的“君权至上”体现了维护社会各个阶层秩序的等级制度被用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如,古代统治者在建造园林时讲究雄壮巨丽,“非壮丽无以重威”、“不睹皇居壮,不知天子尊”都体现了君权至上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中的“比德思想”强调园林景物的象征意义,以植物等自然景观为载体,赋予其人性,借喻对美好品德和高尚精神的追求。

1.2道家文化的影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追求万物和谐的主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审美体现了道家思想,通过人工建造效仿自然,效法自然的内涵即庄子所谓的“物化”,主与客、人与自然二合一,把人格和精神追求融入到自然之美中,使园林艺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精神境界,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所追求的的最高境界和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

1.3佛家文化的影响

佛教初次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末年,至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禅宗思想”源自佛法和儒道的结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禅宗的精髓,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从而感知宇宙之浩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浑然天成、无生硬之感和刻意雕琢的自然美,禅宗思想更加深化了这种追求意向,如“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将草木之画境升华为自然之意境,体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里之峻”以小见大的禅意。

1.4隐逸文化的影响

隐逸文化体现在文人园林的发展和兴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摒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渴望平凡的田园生活,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富有自然气息、远离尘嚣的居住环境,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隐逸文化的兴起,到了唐宋时期这种隐逸文化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园林艺术也正是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步入了成熟期,文人直接参与园林建构,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艾术中。

隐逸文化对中国占典园林的影响可以从园林建筑命名上体现,例如,苏州明园网师园之“网师”,暗示了园主人史正志的隐逸之意,沧浪亭体现了园主的江湖情怀,祸园、拙政园则表达了园主的归田之意,“招隐堂”、 “桃园小隐”等园皆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情趣。

2.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要素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筑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通过对山水、建筑和植物等造园要素的合理搭配,在造园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另外再加入造园者的思想,使园林艺术充满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2.1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文化内涵

孔子《论语》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论述,自然界中的山或雄壮浑厚或俊秀挺拔,象征了志士仁人无畏无惧、刚正不阿或泰然自若、无欲无求的品格,造园者通过用玲珑通透湖石和厚重粗犷的黄石来堆砌形态各异的假山,象征自己不同的人生追求。

水景成为我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不仅因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为水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更是因为园林中的理水手法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水无形无色却能反映出形形的景物,我国古代哲学观认为:“虚”是哲学的最高境界,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然而它可以倒映四周的山石、草木、建筑和广阔的天空,虚而不空,无却胜有,延伸了人们的视线,无形中扩大了空间,同时丰富了园林意蕴和内涵。此外,“水惠及万物却能谦和处下”,“水形柔弱却能以柔克刚”,“水景简单却能变化莫测”都体现了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和水景不可替代的作用,“园不在大,有水则灵”体现了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

2.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有三大类型:北方型,江南型和岭南型。北方型多为皇家园林,其建筑气势恢宏、色泽华丽、体态端庄,重在体现帝王风范。江南型多为私家园林,其建筑规模小,讲求精致风雅,其建筑玲珑活泼,曲径通幽,明媚秀丽,广泛吸取了我国山水画的意蕴。岭南型既有北方型的华丽和稳重,又有江南型的潇洒和素雅,并采用了国外的手法自成一派。

我国园林建筑归结起来有四大特点:多曲、多变、空透和雅朴。园林建筑在布局上注重迂回曲折、参差错落,和风景环境达到和谐,通过对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的灵活布置,使园林充满无拘无束的情趣,如此通过引导、曲折、暗示、掩藏等多种造园手法可以丰富园林的空间感,达到“以小见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2.3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花木作为人们情感的载体,是人们托物言志时的媒介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了在严酷环境考验后忠贞不变的友谊,松苍劲古雅,不畏严寒,挺立于雪山之巅;竹高风亮节,纵凌云处亦虚心;梅高洁清雅,刚直潇洒……又如,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兰柔条独秀,无矫揉造作之感,亦无媚俗之态,幽香清远,四君子中为最雅;陶渊明独爱菊之不畏风霜的君子品格,其诗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这样的生境、画境和意境构成了园林景观的精髓,也是值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承的珍贵资源。

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应用

中国古典的园林一直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是中国历史文化不断的沉淀出璀璨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新的流行性的元素,而中国的园林也必然的与这些新元素相互结合,并且随着我国的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也不断的接受着国外的新兴文化洗礼,所以的这些都共同的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已经引发了“新中式”的成型,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4.结语

古典园林既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园林文化可分为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两个层面。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等构成了园林物态文化的主体,而透过园林物态构成要素所反映的心理意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特征等原则是园林心态文化的具体内容。 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作品很多在设计思想上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询问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必能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以指引。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的某些形式、某些观念可能己经不符合今天的要求,但作为一门艺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手法,高超的艺术涵养,是值得现代园林借鉴和传承的。

参考文献:

[1]艾丽皎.浅议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文化内涵.园林设计,2013 (6).

[2]王洪军,项波.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作家杂志,2013 (10).

[3]钟国庆,陈向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肇庆学院学报,2014(1).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12

【关键词】园林意境;古典园林;精神生活;园林景观;精神象征

在当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在经常感到越来越浓的现代化气息的同时还承受着社会瞬息万变的生活压力,因此生活在现代城市滚滚潮流中的人们总是希望能找到一片“世外桃源”即为修身养性之所,在那里人们可以闭目静思、禅心问过;也可养性修心、释然自若;更可醉景抒情、陶然释怀…等等,此诸多益处也难怪为人们所向往。再坦白一点,也可理解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入,就是真正的把人类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生在其中,乐在其中。

1.园林意境的产生与发展

人与自然的结合似乎变得很完美,而社会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意融而身不能融,故而古人便开始有意的创造自然园林,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这也许就是园林景观的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园林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欣赏层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便产生了园林发展所追求的园林意境。

2.古典园林意境在当今精神生活中的影响

作为一个园林工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对古人创造园林所付出的智慧赞叹不已!他们能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植物和建筑、园林小品、山石等几大要素采用不同的配置形式组景构成不同的古典园林风景画卷,从而体现出无限的意境。如南京明孝文武门的红墙下片植几株腊梅,在冬季白雪皑皑的氛围中,红墙下的腊梅别具“金蓓锁春寒”的意境。又如在江南园林中的漏景和框景中,常会以竹子和腊梅为主要素材,一是竹林成景,古人常以竹品的高风亮节为赞;二是腊梅的风骨正符合文人雅士的口味。窗前斜展的腊梅枝条,古朴苍劲的枝干,明朗亮丽的花色,在白粉墙格子窗的衬托下展现出一幅自然洒脱的水墨风景画,显得意境深幽,让人浮想联翩。

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往往就是给人联想的空间以表达出文人墨客、志士仁人、归隐者等的一种意境或愿望。在他们当中一些人的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的确令后人钦佩,更令后世人望而生畏!因为后人很难再有古人那些珍贵的品质、高尚的风格和远大的抱负。所以说古典园林的意境对后世人精神生活领域的影响颇为深远。

3.古典园林意境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影响

古典园林在古代乃至当今所体现的意境深远,这不仅需要设计者具有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理念,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素质修养,而在当今高科技发达的经济社会当中,人们无暇东顾或根本就是缺乏那种“修心养性”的“修为”,所以一部分人设计的园林只被看成了纯绿化种植,即使配上几尊雕塑或偶尔点缀的置石,再加上似有生命的水体也才勉强称得上绿化景观,可这远不能与古典园林相媲美,古典园林那些“叠山理水”、“曲径通幽”、“鬼斧神工,宛自天开”、等等的施工技巧及所含的意境已似乎悄然无存,可当代人们的确很欣赏那些曾经历经沧桑的古典园林,难道仅仅是为了园林植物品种的丰富、鸟语花香的自然?还是因为亭台楼榭、宇轩阁楼的古韵风格?…我想那绝对不是主要的,此景此情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才是核心,意境的凸显才是内涵!

而当今的园林建设发展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园林意境的表现力,显得乏味、单调、、苍白。所以园林意境在现代园林建设景观中的渗透十分重要,怎么有效地、合理地把植物、水体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配置起来绘制美妙的画面已达到深远的意境才是我们园林者努力的方向。我认为目前园林意境对园林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园林意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园林建设中各种园林要素的材料选配与更新。

例如植物在某类公园选取为表达一定的效果,要考虑季节、色相、线条、视觉差、动静乃至植物本身所被世人赋予的精神内涵、韵味等等。又如一个烈士墓园要表达庄严、肃穆的氛围,那绝对要以一些常青常绿且高大挺拔的树种为主题,这样方能寓含青史长存,永垂不朽的意境,而绝不能选那些树姿柔美,形态多样的树种来配置。再如某一园林以自然式园林风格为主题那么它的主水体设计选取必然以自然、流畅风格为主,而不能以规则、呆板为题,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其次,园林意境可以通过园林建设的体现来改变规划建设者的思维理念。

园林意境在古代园林中的体现尤为佳,博古通今,取古人之长,避己之短,力争创造园林“天人合一”的效果,达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幽深境界,我认为才是现代园林规划建设者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除了园林几大要素的合理配置外,还要结合当地风土乡情、天文地理、风韵雅情、人文典故等因素进行考虑。这样从伊始的园林设计就把此些内容融入到设计者思维理念当中,使其得到升华并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追求完美的境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

再次,园林意境已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深入到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