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污染物分析

环境污染物分析

时间:2023-08-10 17:26:14

环境污染物分析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1

在一些工业生产中,硝基苯以及同类的有机化合物都充当着原料的作用,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有毒物质的产生,这些有毒的物质无论是排入到下水道中还是混入生产车间的空气当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我国对地表水的质量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其中硝基取代基要经过严格的监测和分析。针对当下的技术手段和监测的方式而言,当下的硝基苯类的有机物质主要采用的技术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但在先前的处理过程里用到的萃取溶剂是苯,需要注意的就是苯具有致癌性,因此尽量的避免二次污染。

1.国内的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必要性与现状

水环境污染的严重和现代工业发展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着直接的联系,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也逐渐的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所谓水体的污染就是指由于垃圾的不正当排放,使得水体的物理化学成分中有的指标超标,这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会使得人体和水资源周边的生物生存受到一定的威胁,随着我国的发展,工业的加强,更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度。我国对水环境中的质量监测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了,在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和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机类的污染物质监测的指标主要是cod、bod等富有一定综合性的,这些指标在一般的有机污染无疑会起到必要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存在很大的漏洞不足,对于水中的那些微量的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就无法起到必要的监测效果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分析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gc/ms等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对有机物质的污染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2.水环境中硝基苯的环境分布以及化学性质

硝基苯由于其物理化学结构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这种作用相对比较持久,当其融入河道中或者地下水中之后,由于其较强的稳定性,在水中更新降解的速度较慢,很容易就渗入到地下水系统中,可以对沿河的水源或者地下水资源造成可持续性的威胁。而这些进入到水环境中的硝基苯类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的排放,由于近年来环保力度的加大,全球在水中发现的有机物有七百多种,这么多的有机物中有大约一百种会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威胁,随着我国调查的深入,已经发现多处地下水遭到污染,由于事故的不断涌现,使得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成为我们在水环保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在国内外对于如何将硝基苯转化降解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基本上针对

性较强,没有统一的治理方案,所以这是我们在研究监测方法中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3.水环境中硝基苯的监测分析现状

3.1 光度的监测方法

在光度法中主要区分的有:首先,还原—偶氮光度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原先的光度法中进行了一定改进,其原理就是将硝基苯来还原成苯胺,在利用苯胺的分析方法来进行量的分析,从而准确的了解硝基苯的含量,减小误差;其次,就是阻碍动力学的光度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尤其是对环境水样中的硝基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李成平等研究了在稀盐酸介质中,痕量间二硝基苯能灵敏地阻抑fe3+催化高碘酸钟氧化孔雀绿的反应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间二硝基苯。姚绍龙研究了在ph为2.20的酸性介质中,以二氯化锡为活化剂,硝基苯能阻抑碘酸钾氧化甲基橙褪色,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提高测定灵敏度,分析测定了工业废水中的硝基苯。韩长秀等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痕量邻二硝基苯阻抑溴酸钾氧化甲基红褪色的原理对餐饮污水中的邻二硝基苯进行了测定;再者,有人工神经网络一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研究始于1943年,是由神经元相互联接而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于1986年在化学中开始得到应用。有的研究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一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制药废水和染料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但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基体不太复杂、干扰物浓度与待测物浓度比例不太高的工业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多组分的同时分析测定。

3.2 色谱分析的方法

在色谱的分析方法中主要包括了气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两种分析方法;前者的测定监测中,主要利用固相微萃取的方式来对水环境中的硝基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现已知能够测出水中9种硝基苯类的化合物,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利用树脂吸附—气相色谱的方法来监测水中的硝基苯类的污染物,已顺利测出10类硝基苯类的化合物。在后者的研究中主要采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水环境中的硝基苯类化合物进行监测。

3.3 其他的监测方法

当然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与深入,使得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出现,例如,其中有极谱法、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和薄层层析法等来测定硝基苯类化合物。还有的学者研究了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了苯胺中微量硝基苯。另外有的还利用gc.ms测定了空气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用薄层层析法对硝基苯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2

环境污染物多指标分析仪是新一代基于生物传感器原理的环境监测仪器,突破以往一种水质监测仪器只能测一类污染物的局限性。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加剧的时期,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多种类型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环境水质复合污染的特点,不仅要求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而且迫切需要对有毒有机物、重金属和生物毒素类污染物进行检测。

环境污染物多指标分析仪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在国家863计划课题的支持下研发的平面波导荧光免疫传感器,在此基础上由北京金达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新型监测仪器。仪器的核心技术是基于全内发射荧光原理(TIRF)及免疫分析原理(Immuno-assay)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同时测定8种特征污染物指标。环境污染物多指标分析仪集成了光路、流路和电路等,并采用模块化方案设计及制作了特定功能的单元,结构紧凑合理。内部集成了微型反应池、光纤采集光路、自动进样系统、样品温控模块、锁相放大模块、分析软件、微型PC等,使用方便,用户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测定程序。

环境污染物多指标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是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先将小分子配基固定到传感元件上,然后将标记的抗体和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混合预反应一段时间,再将其通过进样系统输送到反应池,样品中多余的抗体与固定抗原结合,反应结束后缓冲液冲洗,最后测定信号。这种检测模式中,如果待测样品中的抗原越多,反应后的自由抗体就会越少,则固定相抗原结合的抗体也越少,信号就越弱,反之越强,二者也呈负相关。

环境污染物多指标分析仪分为实验室仪器和在线自动监测仪器两种。实验室仪器可用于环境监测、饮用水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科学研究;在线自动监测仪器可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的水质自动监测。进行检测时样品仅需简单处理,试剂消耗量少,信号稳定,检测速度快,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检测费用低廉,仪器系统用户界面友好,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分析人员在实际操作时的需要。

目前,仪器可用于分析的水质指标包括农药、化工产品及生物毒素等,具体包含微囊藻毒素-LR、2,4-二氯苯氧乙酸(2,4-D)、阿特拉津、硝基苯、二硝基苯(对位、临位及间位)、对硫磷、DDT、氯菊酯、金属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等污染物。指标的检测限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浓度限值一个数量级。

环境污染物多指标分析仪是新一代基于生物传感器原理的环境监测仪器,突破以往一种水质监测仪器只能测一类污染物的局限性。此类监测仪器的应用将推动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系列化水中污染物多指标快速检测仪的发展。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数据支撑

1引言

人们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略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环境的破坏能力远远超出了环境的自愈能力,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焦点问题,更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心的话题。而雾霾天气、水环境污染、酸雨、全球变暖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环境监测是分析环境污染情况最直接的手段,通过开展调查,合理布点采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然后根据所得实验数据总结环境的相关信息。在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环境下,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环境的综合信息,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自然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环境监测的内容及目的

环境监测是间断或连续的测定环境中的有危害物质的含量,分析其含量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以此来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1]。环境监测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为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前期监测准备。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调查、现场采样、优化布点以及数据收集。通过分析数据了解污染物分布情况、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物的扩散方式,进一步优化布点,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三种:①监视性监测。监视性监测主要是监测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情况下,这种监测是通过长期、定点的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有时也采取在线设备仪器与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譬如在污染物监测采样布点处安装在线设备仪,通过在线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化学需氧量、氨氮与总磷的排放量。通过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结合在线设备监测数据,得出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与以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了解污染治理的效果从而优化治理方案。②特定目的的监测。这种监测主要用于污染严重或者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譬如,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环境监测,了解污染事故中的污染因子。这时便需要迅速采集样品开展分析研究,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扩散方式、扩散速度以及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时了解污染情况,为确定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③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用于科研工作,研究对象比较具体,主要关注监测数据、结果等。研究性监测都需要标准化,具有统一性。

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3.1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前期准备

环境治理方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的,环境质量状况比较好的区域治理的力度就相对小一些。而对于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严重,需加大治理力度。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需要真实有效的数据来反映。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也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直接影响环境的评价工作,进而影响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所以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势在必行。因此,环境监测过程中背景调查、采样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确保采集样本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靠性,使得环境治理工程每个环节细致到位。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对某个污染物进行短时间的分析,必须是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物质含量的综合数据,即需要对各种污染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所得的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做出正确地评价。通过对所有区域的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开展系统的监测,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反映所有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不同区域之间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不同区域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浓度、各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而明确这些排放物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是否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环境综合评价制定处理措施,从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譬如,通过对日常饮用水源的常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饮用水源的水环境质量,如出现异常情况,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就可以查找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从而从源头和根本进行治理,显著提高了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治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2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等。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选择污染物危害大、出现最频繁的污染物为重点监测对象,分清主次,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有差别的监测,根据区域污染物的类别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理方案。譬如,对于一些机械生产集中地区,重金属对环境空气、水以及土壤会造成污染,需要针对区域工业特点制定环境监测方案。通过环境监测分析了解所测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制定科学、针对性强的环境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工作让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更明确,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抓住环境治理的实质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3.3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互相促进

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使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环境污染的多样性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改进,对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由容量滴定分析、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展到原子荧光、ICP、ICP-MS、气相、气质、液相、液质等大型仪器监测以及水自动监测、大气自动监测等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监测工作在不断的进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促进突发事故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应急系统的完善,自动化与便携式检验设备应运而生。环境监测检验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和治理互相依存、相互配合并相互促进[2],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及时反馈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面镜子,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察觉和反馈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能及时了解污染物浓度是否得到控制或者降低、污染物是否继续扩散,真实反映出环境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通过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分析环境污染原因和类型,制定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这样才能促进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庄小青.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4(11).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4

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多而复杂,在进行监测分析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废气,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大致分为试剂以及样品挥发物和分析中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要通风,并在通风橱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室内气体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其次是废水,实验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和大量的洗涤水等,大多数环境监测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而废水主要成分有重金属离子,阴阳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是非常复杂的一类污染物;最后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大致分为分析产物,剩余样品以及破损的实验用品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大多数是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如果不能谨慎处理,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2环境监测实验室治理污染物所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难以收集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所要监测分析的对象多而复杂,使得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少,同时也比较分散,这样就不利于对它们收集。加之,较长时间内,实验室内环境污染都不被重视,导致了污染物收集和治理工作都难以展开。即使实验室已经广泛开展了标准化建设,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方面都不能严格履行规范化要求,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不仅仅是难以收集,而且在收集和处理的设备上也很落后。

2.2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危害较大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污染物是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环境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和酸碱类污染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气体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3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总的来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一直都未收到上级部门的重视,这样也就致使污染治工作无法得以有效的进行。虽然很多实验室也已经根据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分配不同放置污染物的残液缸,而事实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按类别放置,而是一概丢向下水道。然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上级管理部门一直都未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监测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增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问题的意识,都离不开监测能力以及质量管理。

3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治理措施

3.1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尽管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污染物在数量方面并不出奇,可是由于污染物的种类多而复杂,而且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也相差很大,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的污染物时,要严格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状态,对它们进行分类收集,从而避免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实验室的这些污染物必须要及时回收,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相应的回收瓶中,并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员妥善保管,然后将它们送至专业的单位处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治理成本,有效的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来处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的污染,对于那些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统一收集后交由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3.2充分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治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认识,并且严格按照实验室站点的实际监测工作的特点以及重点,找出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实验室的污染状况。除此之外,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调动专业人员对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而且还要及时的把这些技术规范落实到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去,使得这些技术规范切实的成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成分,为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地依据。

3.3控制环境污染源头以及改进分析方法

控制环境污染的源头,不得不说这是降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产生量的根本措施,在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下,要对分析污染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分析测定方法要尽量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试剂毒性小,取样量少,试剂消耗量少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例如在对COD进行分析测定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利用ICP以及ICP-MS对重金属进行分析,可以一次性对多种物质同时分析,同时这种方法所消耗的试剂量要远远低于光度法;在分析测定多种阴阳离子的时候,采用离子色谱法要比光度法以及滴定法效果好的多;在对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时,密闭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闭液相萃取法更占据优势,不但降低了有机溶剂的挥发,还减少了有关操作人员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

4结束语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5

关键词:环境化学污染;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

人们的生活与化学物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化学污染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传播速度快、危害大、范围广,严重的威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水、空气和生物等。而空气污染、大气污染、生物污染、土壤污染是环境化学污染的主要方面。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要想将环境化学污染进行预防和制止其难度非常的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可以有效的处理环境化学污染。因此,深入的研究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作用和特点

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中,第一步就是事故的应急监测。无论用任何一种处理污染事故的方法,首要步骤就是进行环境化学污染的应急监测。这一主要环节就是要对污染进行细致的查明和分析,如化学污染物的浓度、危害性、种类、污染范围等。应急监测技术是科学、准确的检测环境化学污染造成事故的基础和前提,确保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减少事故危害、制动恢复的依据,在处理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污染事故也有不同的特点,其一,突发性。一旦发生化学污染事故,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控制的。一旦应急监测技术存在缺陷,那么将很难控制污染造成的危害;其二,严重性。在发生污染事故时,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果和影响,有的甚至会相当严重。如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周围的居民和工作者都会受到损害,甚至在核电站附近的几千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三,长期性。化学污染物只要进入到机体内,它的器脏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恢复起来比较困难,甚至会失去正常的机能。

2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内容

2.1事故应急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急监测项目的选择,主要是对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进行确定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应急监测措施。首先,需要以污染事故的特定为判断依据,确定引发事故的原因,如泄漏、火灾、爆炸等。也可以以监测人员对化学污染的气味或颜色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利用检测试纸、检测仪器等对化学污染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采集现场的化学污染物质,在实验室中进一步的检测,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监测,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降低事故发生的伤害。

2.2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污染物质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有关污染源的单位进行调查,收集发生污染事故单位的生产材料、产品、生产记录、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调查,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后,最终确定事故应急监测措施和方案。

2.3应急监测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都有着不同的选择,如果人、动物、植物发生中毒状况,需要判断其中毒后所反馈的症状来判断,选择动物、植物检测法进行监测处理;如果是流动物质导致化学污染事故,就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咨询和调查,并对危险品的来源、单位、数量等调查后,选择仪器检测法进行检测;如果在化学污染事故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观察它的颜色、气味、挥发性等,利用化学分析法对有毒物质进行监测。

3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

3.1感官检测法。感官检测法是应急监测技术最容易、最简单的监测方法,但它对检测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很高。人体感官器官,如皮肤、鼻子、耳朵、嘴巴等,在感官检测法中又可以称作人体生物传感器。化学物质通常具有一定的味道和颜色,根据人体生物传感器可以较快的判断出需要检测的化学物质。如有杏仁味道的就可以判断是氰化物;有恶臭味道的可以判断为是含巯基有机磷农药;味道刺鼻的就是二氧化硫;HCI会使人流眼泪等等。同时感官检测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具有无色无味的化学有害物质就无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也会对检测人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

3.2化学分析法。侦检片、侦检粉、检测管、侦检粉笔法等都是较为传统的化学分析的方法,这种化学分析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方便携带等优势。在滤纸上的化学试剂存在较差的稳定性、试剂使用量大、极大的选择性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监测的结果。风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等都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化学检测方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在进行监测时,通常会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来解决化学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3.3动物、植物检测法。在人类感官检测法的相比之下,动物、植物对化学物质的感官更加可靠、准确。如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狗来说,通过狗的嗅觉可以监测出多种不同的有毒化学试剂,在专业人员的严格训练下,狗可以发出不用的声音对信息进行反馈。雏鸟或金丝鸟大多会被饲养在农药厂的生产车间中,一旦发生有毒气体泄露,这些鸟类会及时做出反馈。而植物检测方法就是根据植物表皮的损害状况来判断大气污染的程度及种类,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在0.3~0.5pm的时候,敏感植物的表面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斑。而经受光化学污染的叶片会变成银白色与古铜色,有的叶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因此,动物、植物检测法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为环境化学污染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根据不同的判断和反馈及时的进行处理。

3.4便携式仪器检测法。便携式仪器包括色谱仪器、光学式仪器、电学式仪器等。这些仪器有着共同的优势,主要为使用试剂量少、灵敏度高、监测范围广、操作简单、较高的性价比、干扰少,广泛的样品种类、也可以多个仪器连续或同时检测。但是部分仪器也有自身的缺点,如色谱仪器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有的单项仪器只能分单组进行检测、有的仪器在检测时现场需要具备电源和采样设备才能工作。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的主要设备和技术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不同而进行改变。这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减小环境化学污染对大自然和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伟.浅谈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化工管理,2015(6):204.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 存在问题 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66-01

环境监测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既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

1.1 环境污染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首先,由于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来自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多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并且这些污染物常常是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导致污染损害。其次,与般民事违法行为所造成损害不同,污染环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过程非常复杂。比如,1956年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是因当地的一家氮肥厂将含汞的废水排入河中,使汞富集于鱼体之内,当地居民吃了这种鱼而致病。应该说在这个系列环节中,单一的某个环节并不会致"水俣病",但经过这一完整的过程,最后导致了“水俣病”这一损害后果。

1.2 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相对浓度一般都很低,大多数在百万分之几,少数在十亿分之几,有的甚至在万亿分之几的水平。因为浓度低,短时间内看不出危害,可是长年累月,“积少成多”,有的是终身受害,可酿成严重后果。生活环境中的污染因子浓度通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但由于人群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因此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1.3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多因子联合作用,健康效应表现综合性环境中有害因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可能同时进入人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各种污染物各有不同的毒害作用,产生相互作用,这些因子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是特异性作用,有的是非特异性作用;而且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可以起协同叠加作用。

1.4 环境污染损害具潜伏性

环境损害一般具有很长的潜伏期,这是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但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所不能消化掉的那部分污染物就会慢慢地蓄积起来,最终导致损害的发生。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水平、效应及趋势。

1.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就其对象、手段、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污染组分的复杂性等,其特点可分为:

(一)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如监测点位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性,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就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二)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2.环境监测的作用

(一)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经济与环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党和国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要实行“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二)环境监测在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执法中的作用

随着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污染物部量减排和环境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1)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时抽检,促进企业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

2)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通过对排污企业的督查性监测,全面及时掌握了企业的排污情况,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3)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暗查。根据暗查监测结果,对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污的企业处以罚款;对重点污染挂牌督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违法排污企业,报政府停产治理;对治理效果不佳的企业,建议关停。

(三)环境监测在社会商品中的作用

社会商品是在整个社会中流通和使用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从适用、美观、耐用方面去衡量,还从它对人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如机动车排放有害废气指标,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噪声指标等都要进行测定。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合成化学品越来越多,作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更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有一些科学研究又往往以环境监测为论据。如自然资源考察中的环境背景值调查、环境监测和环境容量研究中的污染源调查等等。做好这些方面的环境监测,将对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采样质量

样品采集过程中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的深度与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采样质量。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按照理论上的要求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在这种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着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显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仪器设备性能的影响

样品分析过程中仪器设备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其一,来自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分辨力等。如用分析天平稳重时,分析天平本身有一定的精度,所以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其二,分析所使用的仪器是否进行定期校准和计量认证,分析人员对仪器的调试、使用能力如何等因素都会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7

1.1废弃塑料污染

在很多农业种植中都会应用到地膜,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地膜残留以及废弃塑料的污染情况。对于旱作农业种植来说,选择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但同时随着塑料制品应用数量的增多,而农民环保意识不高的情况下,白色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另外,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塑料包装盒、塑料袋等也会经过多重途径进入到农田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循环就会使得土壤环境恶化,涵水能力降低,与常规土壤相比作物抗旱能力明显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因为板结程度贵高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1.2化肥农药污染

为提高农业生产总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被应用到作物种植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化肥材料特性,其自身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如果盲目增加用量,作物不但不会有效吸收,甚至会因为化肥大量的流失而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农药作为提高作物抵抗力的辅助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散落到土壤或者水环境中,或者是施加量过多蒸发进入大气环境中,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农药存在的残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环境、食物链等因素最终传递给人,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2农业生态污染监测指标分析

2.1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点

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秸秆燃烧以及周围化工厂生产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等,按照各类污染物对农产品产生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氧化性危害、还原性危害、酸性危害、碱性危害、生理危害以及残留性危害等,其中氧化性危害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氮、臭氧以及氯气等;酸性危害污染物主要包括氯化氢、氟化氢、硝酸雾等;碱性危害污染物常见的有氨气等。大气环境中存在能够对农产品造成危害的污染物种类众多,但是就我国农业大气污染监测与控制方面来说,仅仅只规定了常见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因此,想要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控制管理,就需要合理全面的确定监测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相应的监测技术。

2.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点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是因为化肥流失、农药残留以及塑料污染等造成,还存在部分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相比,土壤污染环境监测指标以及监测点的确定过程更为复杂,在监测过程中对化学试剂、分析设备、分析技术以及分析人员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含有重金属火车持久性有机物的农药化肥,或者是浇水灌溉时有重金属流入农田等。在确定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点时,应结合大气以及水环境监测点同步设定,数量也应与其他两项检测项目相同。

2.3水环境污染监测点

水环境污染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其污染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大气环境中存有的污染物在降水作用下进入到水环境;化肥农药流失在地表水带动下进入周围水环境;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垃圾中存有的污染物随地表流水进入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需要确定全盐量、水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以及pH等内容。即在采集待检测水样后用将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水环境污染定量监测的标准。在确定其监测点时,对于同一农业区域地下水源,应选择不同深度机井设置多个监测点。而对于使用地表水源的农业区域,则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水泵站位置;最后对于应用处理后养殖业废水为水源的农业区域,则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排水总口位置。

3农业生态污染监测次数分析

通过对农业生态污染的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握农业下一步发展的节奏,对存在严重污染情况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争取以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污染源,逐渐降低污染严重程度。但是农业生态污染监测环节众多,在分析与治理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能够从综合角度来做好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并提高其综合效益,就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频次应由农产品生长期与生产期来决定,并且要保证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频次的一致性。而土壤环境污染监测频次的确定应由农业区域土壤质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土壤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再加上土壤样品监测实验受样品采集、处理以及监测分析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对其进行监测前,应确定土壤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每年增长量。对于长期处于常规状态,没有受到工业废水、废渣以及废气等污染物影响的农业区域,监测频次可以为5~10/次,来监测土壤重金属与持久性有机物含有率。而对于部分处于工厂周边的农业区域,其受到工业污染的概率非常大,因此监测频次比较多,一般为2~3年/次。并且因为工业污染过程变化性比较大,具体的监测频次还需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在标准上适当的缩短监测间隔时间。

4农业生态污染治理优化措施

4.1加强生态监测重视

当地政府应从本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准确定位当地农业生态污染程度,并自此基础上来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站,成立专业管理小组,并制定完善监测管理方案。并且要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尤其是临近工业区的农业区域,对原有污染监测频次进行合理的调整,争取能够准确掌握不同农业区域的污染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避免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降低因污染问题对农业产率的影响。

4.2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第一,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做好农药化肥的管理,利用新型无毒无污染农药化肥来代替传统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并且应积极推行生物治理以及机械物理治理方法,减少各类农药的使用。第二,积极推进循环农业。还应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贯彻到底,即以农作物秸秆为基础资源,建设沼气池以及养殖业等,推行多个环节和谐运行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养-气”以及“种-气-肥”等循环生产模式,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应做好塑料污染所具危害性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都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主观意识,这样不但可以逐渐降低“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还可以回收利用来降低成本。

4.3加大环保生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报刊等媒体具有的功能,做好农业生产环保管理的宣传工作,使所有农民都可以意识到加强农业生态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循环生产、绿色生产中,在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因地制宜选择污染监测技术以及管理方案,做好对各类污染因素的控制,更有效的实现农业循环生产。

5结语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8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分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在我国环境监测系统里,环境监测是指有关部门对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的一个方法。在之前 30 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自然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威胁,迫使人们对核物质和核设施进行监测,测量其强度并随时报警。后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大量出现,环境监测的含义也随之逐渐扩大到对环境质量、污染等的监测层面上了。

但因某些原因,我国的监测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笔者工作情况总结了几点具体如下:一是我国的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现有的方法大体可以满足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和部分污染源监测,但对环境和污染调查、全面的污染源监测以及应急事故的处理,就显得不够。二是现有监测技术配套性太差,仪器设备条件,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等等有待改善。

环境监测技术定义、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

就目前来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表现在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上,以获取监测数据,最后综合于统一的监测系统。其监测对象分为空气、土壤、固废等,对其监测数据予以统计处理、综合分析。

就环境监测方法来说,我们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化学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定量的重量分析法;根据化学反应中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定量的滴定分析法;根据化学反应中所生成气体的体积或气体与吸收剂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定量的气体分析法。但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是以分析天平、滴定管等为分析工具,要求分析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正确操作可以获得高精密度 (0.2%~0.5%) 和高准确度(0.2%)的分析结果。化学分析法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在常量分析中是广泛应用的方法。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并借用较精密仪器测定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它分为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GC)、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等;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法、电导法等和光化学分析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发射光谱法、荧光分析法。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环境监测技术里的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谓生物监测技术的内涵是,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就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并引起系统原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在分子性能上,它会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改变蛋白质的合成。而在细胞结构上,将会引起细胞膜的改变,破坏内质网和线粒体等。而在种群水平上的表象是引起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改变,物种比例的变化,竞争关系和遗传基础的改变,引起群落中具有优势的种群、数量、以及种群多样性的改变。

2.1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这种检测法是通过对大气环境下生物监测来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在这种生物体系中,植物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伤害,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让它无法避开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敏感性强,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而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笔者认为是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比较常用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有氟化物指示植物,SO2指示植物等方法。

2.2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法

在这种生物检测法里,笔者现就拿指示生物法举例来说。它是通过利用水环境中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来指示其所依赖的水体内污染物的存在状况。它能有效地指示生物应当具有生命周期长,活动范围固定等特点,有利于持久地反映污染物对水体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有浮游动物等。如果从分类地位看,无脊椎动物的应用最为广泛。指示水体严重污染的生物包括颤蚓类、细长摇静裸藻、蚊幼虫、小颤藻等。指示水体中等污染的生物主要有四角盘星藻、居栉水蚤、脆弱刚毛藻等。指示水体清洁的生物主要是扁蜉等。

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根据笔者调查可知,近年来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发展较快,许多新技术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已广泛得到应用。比如说利用遥测技术对整条河流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监测,是以往监测方法很难完成的,这一点还是比较好的。对于发展大型、连续监测系统的同时,研究小型便携式、简易快速的监测技术也+分重要。例如,在污染突发事故的现场、瞬时造成很大的伤害,但由于空气扩散和水体流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十分迅速,这时大型仪器无法使用,而便携式和快速测定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的。

4.建议

上文阐述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现根据笔者工作情况谈谈对环境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看法,目的是为了促进下一步工作成果,进一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一,要不断加大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监督管理。就目前来看,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要不断适时完善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健康发展。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权威性的技术中介机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要把握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总体趋势。要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及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5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型,对环保工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笔者认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是环保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任重道远,要根据实情具体发展,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邢军.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关系的探析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9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X38文献标识码:A

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环境保护大框架下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环境污染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核心,将工业污染防治重点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污染削减的全新战略,即探讨如何从生产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产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清洁生产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着“末端治理”的不良状况,克服这一弊端,应探索一条新的控制方法,清洁生产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的基本目标大致一样,主要侧重于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作用,它们要求深入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的原材料、工艺路线、生产过程等等,由于大部分的材料和数据都是有一定的相通性的,所以清洁生产的思路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提高环评的质量,促使其工作重点由当前侧重于现状评价和模式预测向实用可行的工程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分析转移,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性。并且可促使评价单位改变过去被动的形式参与转向主动投入到可行性研究中,通过挖潜降耗减污的可能环节,并提出污染控制优化方案,在工程设计中真正实现减污,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防治措施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减轻项目末端处理的负担。同时,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

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污染防治措施的投入有了可靠的经济保障,从而提高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2 清洁生产评价现状问题

尽管当前国家已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但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仍显得深度、广度不足,且普遍不够规范。更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大部分仍被动地停留在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内容及其设计参数简单的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层面上,未能从根本上深入理解清洁生产的理念,导致未能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设计阶段积极主动地参与其全过程的资源、能源使用及产污控制等环节并进而从“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角度提出工程设计的优化方案。结果是清洁生产分析只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流于形式,未发挥其在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的清洁生产内容

我们在进行环境影评价的具体工作中,有关的清洁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首先,我们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必须要进行清洁生产指标的相关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介绍相关的生产指标的具体数值、它所参考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从何而来、数据的可靠性等等。

其次,我们对于在建项目中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进行详细的描述,根据在建项目相关工程分析的具体结果,与各项资源的利用、生产工艺、产品指标以及废弃物的回收进行有效的结合,来最终确定环境评价项目相对应的各类清洁生产的指标数值。

再次,通过将清洁生产的预测数据与同行业相关的标准值进行充分的对比,从而提供出一个简单的评价性的结论,以供参考。

最后,我们要确立在建项目中所存在的所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建议,当然,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对在建项目进行充分的清洁生产分析过程中的。

4、清洁生产如何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贯彻清洁生产理念,在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适时引入清洁生产的思路非常有必要。以下重点分析如何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论证。

4.1 引入清洁生产优化工程分析内容

清洁生产审计的基本思路为: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

提出减少废物产生的方案。基于清洁生产审计的基本思路进行工程分析,包括对原辅材料、新鲜水、能源、生产工艺、产品的全过程分析,绘制出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找出物耗能耗大、污染物产生量大的重点工序(重点产污环节)以及原材料选用或工艺选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问题;建立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主要污染因子平衡图等,通过分析测算获得相对准确的重点产污环节的物耗、水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等数据。直接从生产工艺的原材料和能源利用情况入手,采用目前我国环评中较可行的量化清洁生产分析方法,由产污环节分析确定的重点环节能源资源输入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选择与该建设项目同类生产工艺且处于较先进生产水平的现有企业为类比对象,通过实测或资料调研获得对应生产工艺的物耗、水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等数据,对比分析该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若分析结果为大部分指标劣于对比企业且低于二级清洁生产水平的,应从原辅材料和能源、生产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等整个生产过程查找原因,并向企

业提出否决该生产方案的建议,提前介入,便于企业及时研究替代方案。

4.2 引入清洁生产深化污染防治措施论证

基于清洁生产思路提出的污染控制优化方案是通过原料削减、废物回收及再利用,使污染物的产生最小化、资源化,其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是关键。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论证的对象不仅包括所采用的末端治理技术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还应包括各种减污环节对应的清洁生产措施的可行性,并对该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以保证其在下一步工程设计中可以落实。

5结语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清洁生产,既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又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有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预防控制,从源头落实污染物削减,最大程度上实现环境友好生产。

参考文献

[ 1] 罗曼.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的研究[ 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 (9 ): 48-49.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10

关键词:曹妃甸;海域;水环境;污染来源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9503

1引言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东南部55 km,海岸线长约80 km,海域面积约2000 km2。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唐山曹妃甸港区应运而生,环境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历年来的《河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曹妃甸海域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因此研究并分析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水环境污染因子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海域污染来源,对于指导近岸海域开发与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污染物质时空分布是其在研究区域平面分布特征的直观反映,即采用一定的插值方法,将监测数据在观测区域范围内进行空间插值,并以等值线的形式予以呈现。目前的离散观测数据的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法、最小曲率法、改进的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法、最近邻点法、多元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和移动平均法等多种方法[1]。针对观测数据各自的特点,如数据量等,这些插值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应用范围。相关性分析是揭示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系统演变规律的重要技术方法。目前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较多,如SPSS软件中的Pearson、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法等[2],时间序列分析方法[3]以及基于小波变换的小波相关分析方法[4]等。

本研究中针对不同污染因子观测数据量的多少,选择采用相应的插值方法,在空间尺度上进行污染物质平面分布的特性研究,掌握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全面分析曹妃甸海域污染来源,并采用SPSS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入海污染源与主要水环境污染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2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笔者以2012年曹妃甸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为依据,重点研究分析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水体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铅和锌的时空分布。针对不同污染因子监测数据的稀疏程度,采用相应的插值方法,在工程近区海域内空间插值,获得各污染因子的平面分布(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无机氮达到三类水质标准要求,活性磷酸盐达到四类水质标准要求,石油类满足一类水质标准要求,重金属铅达到二类水质标准要求,重金属锌则满足一类水质标准要求。由上可知,工程近区氮、磷污染因子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现象,重金属铅的污染水平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3污染来源分析

海域污染物质的来源分析是掌握海域污染现状与成因的关键。海域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5]:①陆源:包括点源(流入的江河和排污口等)和面源(农业灌溉、大范围强降水等)等;②海源:水产养殖、海上油气开采、海上交通运输等;③海域历史本底污染状况;④区际交换:邻近海域间污染物质的相互输移;⑤大气沉降[5](因缺乏相关数据资料、且污染相较小,本文未开展相关分析)等。

3.1陆源

海域内流入的江河和排污口等是其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收集滦河、小青龙河、陡河、宣惠河的污染物入海情况(图2),并通过SPSS时间序列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入海污染物质总量与曹妃甸海域环境污染因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间的时间序列相关关系。

从图2的2008~2012年河北省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可以看出,近5年来河北省主要河流滦河、小青龙河、陡河、宣惠河的污染物入海总量呈递增趋势,特别是2012年入海污染物总量增量较大。除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外,2012年的污染物增量巨大的原因在于受强降雨的影响[6],导致入海水量与污染物总量的增加。

采用SPSS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入海污染物质总量与曹妃甸海域环境污染因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间的时间序列相关关系,其结果均达0.8以上。结表明:曹妃甸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因子与入海污染物质总量间呈较高的相关性,区域污染主要受控于入海污染源。

3.2海源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的逐步提高,我国近岸海域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海水养殖中饵料的投放、水产品代谢等也会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也是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河北省对省内昌黎新开口养殖区、乐亭滦河口养殖区、黄骅李家堡养殖区的水质、沉积物、底栖生物环境和养殖生物质量等内容进行了监测,尽管监测的养殖区与曹妃甸海域距离相对较远,但水产养殖一直以来也是海域营养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应加强管理与控制。

3.3其他

海域历史污染状况是解析海域现状污染来源与成因的重要手段之一,渤海各时期(198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的污染物质分布显示[5]:曹妃甸及其邻近海域历来为污染物质的聚集区和高值区,其为陆源排污和近岸水域环境动力因素所致。

渤海湾乃至整个渤海海域历来为我国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因此从区际交换的角度,很难理清海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更多的应体现于环境管理的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建设。4区域环境管理建议

(1)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水十条”等国家相关规定,以陆源为重点,特别是以大量的入海江河以及排污口等易于控制的入海污染源为首要目标,严格实施入海污染源排海总量控制与污染物削减。

(2)建立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氮磷超标和水质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且已成为全局性的突出环境问题,仅靠个别地区开展入海污染源减排工作可能收效不大,因此建立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通过区域间联动与协调,是实现海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一个重要手段。

(3)面源是陆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近岸海域无机氮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导致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7]。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村镇环境质量等是防治面源污染的主要手段。

(4)尽管相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氮、磷排放量,海水

收稿日期:20170426

作者简介:包跃宇(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HT][CDH01248*4/5]

养殖排污影响总体较小,但其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应科学规划近岸海域水产养殖、确定区域养殖容量;调整并优化养殖结构,合理使用饵料和药物;大力推行养殖清洁生产,加强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管理。

5结语

笔者以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插值方法,研究分析了水体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铅和锌的时空分布特征;全面分析海域污染来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入海污染源与水环境质量状况间的相关关系;最终给出了环境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对加强近岸海域工程建设的论证与管理工作,保证近岸海域水环境生态质量向好发展,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欢欢,李星,丁文秀. Surfer 8.0等值线绘制中的十二种插值方法[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1):52~57.

[2]孙逸敏. 利用SPSS软件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20~123.

[3]BOX George E P,Jenkins Gwilym M.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4]桑燕芳,王栋,吴吉春,等. 水文时间序列小波互相关分析方法[J]. 水利学报,2010,41(11):1272~1279.

[5]王修林,. 渤海主要化学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11

【关键词】 耕地;环境;质量;评价

万物出于土,土壤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的优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首先要选择土壤环境好、灌溉水质好的地方,再配以其它措施,才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为全面掌握我区耕地质量状况,我们对全区耕地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应用国家标准和农业部的评价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1、大田环境质量调查方法和主要分析项目

1.1大田环境样

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我区耕地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要求,采样方法和大田采样方法相同,采用S形、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方法,采集0—20cm耕层土样,共采集大田环境样208个。主要分析项目包括:pH、镉、汞、砷、铅、铬、铜、六六六、滴滴涕等。

1.2灌溉水样

此次水质调查主要是对南通市通州区的河流主干道及主要进水口的水环境进行检测,全区共设48个取水样点,均匀分布于我区的各镇主要河流主干道的交汇处,主要分析项目依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全国规程的规定,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汞、总镉、总铅、总砷、总铬、氟化物和石油类。

2、评价标准及方法

2.1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环境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对照国家标准,所有评价项目全部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土壤评定为一级;所有评价项目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土壤评定为二级(表1)。对部分项目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按照尼梅罗污染指数法计算综合污染指数,对照表2分级标准,按照综合污染指数分级,达到相应级别就作为该样品的污染等级。

表1 土壤综合污染分级 (以国家二级标准为基础)

2.2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质量评价主要参照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 5116—2002)和无公害食品蔬菜地环境条件规定的灌溉水标准(NY5010-2001)(表2)。

表2 灌溉水质量评价标准 mg/L

3、分析结果与环境质量评价

3.1土壤

本次大田污染调查结果如表3。

根据农田土壤单项指标评价标准,分析各样点土壤的污染程度,208个分析样点中有118个样点符合1级标准,其余90个样点均符合二级标准。

根据农田土壤单项指标评价标准,分析各样点土壤的污染程度,按照土壤污染评价方法计算各样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如表3。

表3 大田土壤污染物的含量 mg/kg

大田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点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条件标准。

3.2灌溉水

从表4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根据农田灌溉水水质调查结果和农田灌溉水质评价标准,分析各样点灌溉水的污染程度,48个分析样点所有指标均未超标。均符合1级标准。

按照水质污染评价的方法分别计算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见表4),结果表明,1个样点灌溉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为0.71,属尚清洁。其它水样均符合1级标准。

表4 大田灌溉水污染分析结果及评价 mg/L

3.3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大田和水质评价结果,南通市通州区耕地只有极个别地方受到污染,大部分没有受到污染,可作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少部分靠近工厂“三废”排放点的灌溉水水质受污染,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条件的要求。

4、耕地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目标、对策及建议

根据我国制定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彻底清除污染源。对已经污染的土壤,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良,从而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生长。

4.1依法预防

应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清理整顿活动,并进一步制定和贯彻防止土壤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4.2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报与评价系统

在研究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应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与预控。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定期采样或定点安置自动速测仪,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的测定,以观察污染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分析判断土壤污染程度,及时制定出预防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

4.3发展清洁生产,彻底消除污染源

4.3.1控制“三废”的排放:在工业方面,应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生产中必须排放的“三废”应在工厂内进行回收处理,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于目前还不能综合利用的“三废”,务必达标排放。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原则上不准排放。对于城市垃圾,一定要经过严格机械分选和高温堆腐后方可施用。

4.3.2 加强污灌管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灌溉,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执行。灌溉前进一步检测水质,加强监测,防止超标,以免污染土壤。

4.3.3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为防止化学氮肥和磷肥的污染,应因土因作物施肥,研究确定出适宜用量和最佳施用方法,以减少在土壤中的积累量,防止流入地下水体和江河、湖泊进一步污染环境。控制剧毒有害化学农药使用。积极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大力发展生物高效农药。

4.3.4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根据这次调查,我区的大部分土壤都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粮食作物比例、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

4.3.5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污染是以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为媒介的二次污染为主。森林是个天然吸尘器,能净化空气,避免了由大气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关系到保护土壤质量的大问题,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与文献

[1]谷朝君;潘颖;潘明杰 内梅罗指数法在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期刊论文] -环境保护科学2002(01)

[2]何增辉 修正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在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广东化工,2011,第7期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12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污染源危害;污水排污现状;防治措施

随着环境保护地位的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长,由此产生的实验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每天都有未经处理的实验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管网中,这些实验废水排放总量较少但随时间变化较大,水质复杂,瞬时排放浓度较高,加剧水环境污染。以下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水污染源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旨在避免实验室废水排入地表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1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水污染源的危害及分类

1.1实验室废水危害

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废酸废碱和有害微生物在实验室废液中经常出现,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入城市污水管网,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分析重金属项目时,均存在着分析残液、剩余样品(有些属于浓度极高的原水、直排水)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重金属离子(汞、镉、铅等)可以通过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聚,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造成伤害。分析过程中强酸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地下管道造成腐蚀性危害。各种有机物毒性较大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促进微生物繁殖,造成病原微生物超标;氮、磷含量过高则会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另外开展生物监测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污染治理基本上还未有效开展。尽管按化学实验室规范要求,实验室应分类配备多种残液缸,但实际操作时多数形同虚设,往往还是往下水道一倒了之,较少有实验室污染管理方面的规范要求,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技术规范,致使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方面薄弱,造成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 。

1.2实验室废水分类

环境监测站化学分析室主要以地表水和工业废水检测、生物检测和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检测等实验内容为主。样品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实验室的主要污染源,对于一些非经常性监测项目中标准溶液、标准样品、贮备试剂易出现过期、失效情况,在处理过程中也会对水产生污染。实验室废水往往是既含有无机物又含有机污染物,由于检测项目众多,废水内含有的有害成分种类复杂。根据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实验室废水两大类。无机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水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

2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水排污现状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环境监测任务。环境监测网络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站一般都配备功能齐全的分析实验室,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分析实验室在为环境监测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因缺乏有效管理及技术能力所限而成为环境污染区。监测站区域分散,工作频次不均匀,而且缺乏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督,往往易于被各方面所忽视。监测实验室,尤其是在城区和居民区的监测实验室大多数未专门设立废水处理系统,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因为很多实验室的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其危害不可低估。在监测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实验废水相对增多,废水的水质相当复杂。此类废水的排放周期不定,排放水量也无规律性,且所含污染物成分较为复杂,除含有洗涤剂及常用溶剂等有机物外,还有较多的酸碱,有毒有害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等。随着国家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室和环境样品分析量也越来越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大,对实验室的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已刻不容缓。

3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实验室不同的废水,污染物组成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度也不相同,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实验室废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量少,间断性强,高危害,成分复杂多变。因此,处理废水往往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或是针对性的分类处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所以要加强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及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和选取经济合理、技术成熟的污染防治措施,实验室一般废物的排放包括源头控制及合理处置两个管理环节。

3.1实验室废水排放减少措施

在环境监测化学分析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实验室废水排放减少。在分析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环境污染少的标准分析方法,使用可降解的无磷洗涤剂 ,在酸碱中和时尽量选用废酸、碱调节废液的pH,做到废物利用。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采样量,尽可能使用仪器分析从而减少试剂用量和采样量。对于环境质量控制标准样品管理中,控制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不要大量存放标准样品,并尽量先使用要到期的试剂。对于能回收利用的试剂尽量回收利用,尽量利用可回收的试剂。

3.2实验室废水污染防源头控制

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在注重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的同时,需要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根据本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加强实验室管理,在源头控制和治理上狠下功夫,防止实验室的水污染扩散,想方设法减少实验室污染。推行绿色化学实验是减少实验室污染的一个主要策略。要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无毒害、无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试剂替代毒性较强的试剂。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各实验室可以合作成立区域性的试剂调度网,选择一部分危害大,用量少,易失效试剂进入网络,实行实验室间资源共享,尽量避免大批化学试剂失效,从而节约实验成本。应发挥地区中心实验室的作用,集中部分项目,对社会开发,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相对降低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也有利于实验室污染物的集中治理。

3.3 实验室废水处置

由于实验室从事的实验大不相同,废水的性质差异也比较大,而且污染物的组成也不尽相同。对实验室废液应该分类收集,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单位污染处理装置进行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后统一运送到特殊废品处理厂等部门处理。经过处理后产生的废液统一经污水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工厂进行进一步处理达标排放,处理后得到的废渣可送到固废处理中心进行焚烧处理。

结束语

上述文章阐述了了实验室的废水污染源种类以及危害,针对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水排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阐明分析实验室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应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增强实验室人员的环保意识,提出实验室废水预处理和综合处理等处理方法,避免实验室废水排入地表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