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时间:2023-05-30 09:57:59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范文1

关键词:自然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空气、水、土壤、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和物质基础,人类不仅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还要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的保障,人类通过新陈代谢不断的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的迅猛增长,社会产生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定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的形成,使人类健康受到很大的危害。许多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人类生命受到打击和摧残。

空气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满足人类刘氧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给我舒适愉快的感觉,有助于延年益寿。不良而污浊的空气则有碍于生长发育,影响和危害健康, 引起疾病发生,由于生产性的烟尘废气、有毒气体、生活性的灰尘和煤烟,交通运输性的燃料和尾气不断的向空气排放,使空气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和间接的危害。。其中直接危害有;急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局部刺激作用,致敏作用; 间接危害有影响太阳辐射,影响居民生活条件,影响植物生长,腐蚀建筑材料。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重要外界环境。。人体内的一切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成人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大约为2—3升,人们不仅维持生理生化活动需要水,而且保持个人卫生,环境清洁,体育锻炼和绿化等也需要大量的水。

水质不良或水受到污染,人饮用了不洁之水可引起杆多疾病发生和传播,甚至导致死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进入水体, 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粪便、垃圾进。入水体,使水体受到污染,可造成人体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有引起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急慢性中毒发生的同时,还有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土壤和空气、水一样,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环境。人类不能脱离土壤而生活,衣食住行都与土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土壤污染中的微量元素,能通过食物、水、空气进入人体, 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土壤污染来源有生活污水、垃圾和人蓄粪便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的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要通过“土壤一植物一人体”“及土壤一水一人体”这两条途径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民以食为天”,人体通过食物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食物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通过摄取食物而获得营养,合理营养可保证人体的能量需要,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人体健康。在很多情况下,食物也可以给人带来——定的危害, 当食物受到污染和腐败变质时,使食物的卫生质量下降,营养价值降低或丧失,就可以危害人类健康, 引起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及细菌性食物污染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远期危害,营养素不足可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

空气、水、土壤、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健康,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趴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和环境保护的措施,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健康的重视和关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广大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防止环境污染,治理和消除环境污染, 向公害作斗争, 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打占是数不胜数,典型的有央视记者长江报导的阜阳工业污染不断向淮河排放多种污染物,使河水中的cOD严重超标,河水流经的河南的沙颖河,使污染物不断渗入深丘黄孟营村的坑塘,经压水井被人长期饮用,导致村民中的癌症死亡现象、残疾现象、不孕不育现象、聋哑现象、失明现象、儿童先心病现象越来越多,村民存在受到严重威胁。还有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因中国石油集团四川石油管理局的东北气矿发生严重井喷,造成空气污染, Hjs气体大面积泄露造成千人中毒,234人中毒死亡。这些都说明人类破坏自然, 自然就会更大危害人类。

环境与健康范文2

环境与健康

天地万物,都有生命,我们应该关注环境,珍爱健康。

你瞧,大街小巷里、河流里等等一些地方,都有环境污染物。人们吃完东西,塑料袋子随手乱扔,积少成多,污染环境,这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仅仅方便一点,还是危害自己,污染了环境,有害健康。工厂向河流里排出污水,使河水中的生物都失去了生命。而且还伤害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再仔细考虑一下,这样的环境,会使地球的寿命缩短,污染环境,这不也就是减少自己的寿命吗?

要想活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灾无病,就应该爱护环境,多种一些花草树木。让世界充满绿色,到处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爱护环境的一件事: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和他的妈妈走在街上,正巧,小朋友看见一个穿戴时髦的女人在吃香蕉,吃完后便随手一扔,扔在了道路上,这时小朋友正好看见了,他挣脱了母亲的手,跑去把地上的香蕉皮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小朋友望了望母亲,他们不约而同的笑了,那个女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现在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吸烟,在公共场合如酒楼、公园等地方都有吸烟者存在,在密集的人群中吸烟,很影响旁人的健康,自己吸烟不但会污染环境,也会危害自己的健康。烟草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有机农药等,都是对人类的身体有巨大危害的。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吸多了主要会让人得心脏病、气管炎……甚至癌症!想必大家都不想得这些症状吧,那么就请你劝你身边的人戒烟吧!这样大家都不会的这些症状了。我希望吸烟的人都记住这一句话:“森林是地球之肺,所以我们植树;但我们自己的肺呢?”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人类生活的很和谐,到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才能好好的珍爱自己的健康,我真希望这不只是一个梦,它还能面为现实。

环境与健康范文3

除火山爆发、煤田、油田放出的有害气体及腐烂的动植物等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等均可造成大气污染。

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有害气体。

悬浮颗粒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因粒小体轻,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可吸入颗粒物成份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例如可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和强致癌物苯并芘、吸附病原微生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们呼吸空气而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黏膜的联合作用,损伤黏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当大气处于逆温状态时,污染物便不易扩散,悬浮颗粒物浓度会迅速上升。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时,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比平时高五倍,引起居民死亡率激增,四天内较同期死亡人数增加4000余人。由此可见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突然增高,对人类健康能造成急性危害,对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和儿童威胁更大。

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或造成角膜损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降低大气透明度,减弱地面紫外线的照射强度。紫外线照射不足,会间接影响儿童骨髂的发育。有的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这与全市悬淫颗粒物污染严重有着紧密关系。一个城市最浮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面扬尘,二是燃煤排放的烟尘。因此,在紧急措施当中,关于控制扬、尘就有四条措施。一是加强对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的扬尘的管理,市区所有工地必须做到围档、路面硬化、洒水、密闭运输、防治料堆扬尘等措施。同时,要加大道路遗洒的检查力度。二是扩大道路的喷水清洁措施。三是加强市区料堆、煤堆、灰堆的防治措施。四是完成已建成道路、裸露地面的绿化和铺装。

除外,发展区域集中供暖,《减少分散烟囱,也可以减低烟尘对大气的污染;改造锅炉、改进燃料的燃烧方法,安装净化除尘设备,可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利用一切空地种植花草树木使城市绿化等均可达到防治尘污染的效果。

氮氧化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

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下,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有95%以上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大气后逐渐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霉性很强的棕色气体,有刺激性。当二氧化氮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遇上静风、逆温和强烈阳光等条件,便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曾发生过因短时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氮中引起疾病和死亡的情况。如1929年5月15日,在克里夫兰的克里尔医院发生的一次火灾中,有124人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含有硝化纤维的感光胶片着火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所致。

城市中氮氧化物的47%来自汽车尾气,因此治理汽车尾气刻不容缓。

二氧化硫污染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

1 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 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三至四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吸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十倍。

3 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立方米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90%来自于燃煤。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中,应采取了推广使用低硫低灰份优质煤、大力推广和强制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

一氧化碳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永,在空气中不容易与其它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局部污染严重,可对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一氧化碳属于内窒息性毒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到达一定高度,就会引起种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食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能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吸烟也被认为是一氧化碳污染来源之一。

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在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等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当一氧化碳侵入机体后,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 成氧合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形成一氧化碳中毒。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中毒者就会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这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家庭取暖不慎的时候多见。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乃至对后代均有一定影响。

光化学烟雾污染与健康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它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酯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氧化剂。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污染事件最早出现在美国洛杉矶,所以又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近年来,光化学烟雾不仅在美国出现,而且在日本的东京、大板、川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印度的孟买等许多汽车众多的城市都先后出现过。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和煤燃烧的废气、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在光化学反应中,臭氧约占85%以上。目光辐射强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年中,夏季是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季节:而在一日中,下午2时前后是光化学烟雾达到峰值的时刻。光化学氧化剂可由城市污染区扩散到1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外。在汽车排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高,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咽喉炎,这可能与产生的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的刺激有关。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另一些危害则与臭氧浓度有关。当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达到200-1000微克/立方米时,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同时也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浓度在400-1600微克/立方米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浓度再高,就会出现头痛,并使肺部气道变窄,出现肺气肿。接触时间过长,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或引起肺水肿等。臭氧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使骨骼早期钙化等。长期吸入氧化剂会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

环境与健康范文4

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联合国的水资源报告指出,全球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因水污染传播的疾病每年致死人数达300万~400万。联合国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引起全人类对水资源环境的关注。

水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除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平衡外,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危害人类生存,因此,水环境污染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水环境污染与人类生存和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本期拟谈以下三个话题。

一、 水生态失衡危害无穷

所谓水生态失衡,是相对于水生态平衡而言的,是指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水量缺乏,没有径流,或水质污染,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的环境现象。

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因水源短缺,多数河流干枯或没有径流,仅存河水也几乎失去自净能力,市区清污没完全分流,雨季向河道排污,使水质较差的水体雪上加霜,水生态失衡问题十分严峻。

水生态系统在自然界大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水生态失衡所带来的生态危害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水资源严重短缺会使区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如河道干涸,使河道功能发生质的变化,仅存的积水使河道黑臭,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湿地日趋干枯,面积减少,功能萎缩;污水灌溉和污水养鱼,造成土壤性能恶化和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植被弱化、土地裸露,使一些地区土地沙化加剧。由水生态失衡涉及到的其他生态环境的不良后果,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城市品位、生活质量和人体健康。

二、 水体富营养化值得关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增殖旺盛,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2007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影响到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人类生活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生长繁殖都离不开水。水体一旦出现富营养化状态,会引起一连串的恶果。其一,水体表现变色、变浊,影响景观。其二,水体散发异味,水中藻类及厌氧菌代谢活动可产生具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出土腥味、霉腐味、鱼腥味等臭味。其三,由于需氧微生物分解死亡的藻类及其他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其四,由于水中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面漂浮死鱼,腥臭更甚,使水产渔业遭受损失。其五,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这些毒素能在蛤、蚌等贝壳类动物体内富集,人们食用这些毒贝之后,可发生中毒症状,重则可能死亡。其六,如果饮用水源地,如水库、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大量藻类可使滤地堵塞,影响水厂生产,为除去水中的气味和毒素,需投加多量的药剂,会影响自来水质量,关系到人们的饮水安全。

因为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无穷,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应对此高度关注,管理部门更应尽职尽责,动员全社会防范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

三、 水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如前所述,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态失衡,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一系列影响,同时会影响人类生存,危害人体健康。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1. 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痛痛病)、砷中毒、铬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铅、钡、氟等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些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2.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的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美国俄亥俄州饮用以地面水为水源的自来水的居民患癌症的死亡率较饮用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的高,这是因为地面水受污染较地下水为重。

环境与健康范文5

1、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环境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既与自身有关,又与家庭、社会及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首先,从家庭环境来说,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家庭是儿童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感受生命意义和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其他环境所不可替代的。父母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和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以及他们的婚姻状况,都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有研究表明,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婚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行为问题也较多。其次,从社会及自然环境来说,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个体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具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学校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创造幽雅、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收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功效,使学生身心和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能够发现生命之美、欣赏生命之美,直至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生命之美。同时,社会、自然环境中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卫生医疗状况、科技进步状况、自然污染状况等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2、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抗挫力,学会自我调控、拥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这些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心自然环境。

二、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心理健康》教材本身就有很多具有良好的环境教育意义的内容,适当引申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这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积极的因素,要善于发现其中与环境教育的理念相一致的契合点,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对环境、对自然的错误观念及误区,逐渐形成积极的、和谐的环境观。

1、把握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首先应当把握好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

(1)增强人们对城市和乡村区域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的认识;

(2)给予每个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决心和技能;

(3)在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存。

2、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环境教育目标

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目标,可以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有机融合。而心理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内容的一些共同之处,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都提倡真、善、美,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的是心灵的真、善、美,环境教育提倡的是人与环境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都是实现和谐,从“身心和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皆是二者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3、在《心理健康》授课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理念

为了实现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环境教育目标,就必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理念,使环境教育渗透入《心理健康》课程中。例如,在实际授课中,我根据《心理健康》教材(主编:俞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第一单元“心理健康与我”第三课“心理发展你我他”,由关心自我心理发展引申到关爱同学心理发展,再引申到关爱社会和自然,并引起学生“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的讨论,最终使学生得出“与人乐乐”的结论。又如,在教材(同上)第四单元《学校中的我》第16课“冲突,让青春失色”的授课中,我首先会用学生间冲突实例引起学生对学生冲突的思考,然后通过“讨论会”与“明辨是非”、“自我剖析”环节,使学生领悟到同学情的可贵,进而学会减少同学间的冲突和矛盾,并由此引申出减少与社会、自然的冲突,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最后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如何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存”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

三、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两点建议

1、结合教材、教学目标进行渗透教育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不能脱离教材、教学目标,随心所欲地进行环境教育,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导致难以对课程的进行综合评价,教育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必须结合教材,以教材为纲进行渗透教育。同时,还应当从教学目标特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对环境教育加以渗透。其中,笔者认为,环境教育应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有建立起对环境的真情实感,树立起保护环境、珍惜环境的环保价值观,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加入到爱护环境、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行动中去。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注重体验

环境与健康范文6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成本;社会健康成本

引言

从根本上来讲,经济的增长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但就目前来看,经济的过快增长加重了环境污染,并且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威胁,从而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展开研究,以便寻求途径更好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关系的理论研究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的关系

一直以来,经济的发展都将与环境保护产生矛盾。而想要解决环境问题,还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才能够使人类社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因为只有确保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够使人类得以在地球上长期生存。就目前来看,地球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地区。而与此同时,想要开展环保工作,也需要获得经济上的支持。所以,只有确保经济能够得到发展,才能够确保环保工作的开展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明显速度较快。从1990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而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数倍,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为代价。近年来,中国一直以高投资、高排放和高能耗的方式进行经济发展,以至于居民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展环保工作,以确保社会有序发展。以空气污染为例,2012年,中国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5个城市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而空气污染的出现不仅将导致经济损失的产生,还将使环境成本得到增加。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

经济的增长将导致环境遭受破坏,并且将引起社会健康成本的增加。从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突发式的,以至于环境与中国社会发展平衡遭到了破坏。而在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况下,社会的各种亚健康群体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的健康发展受到了阻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也增加了几十倍,远远超出了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使我国健康事业和医疗事业出现了较大的成本积累,并且也导致国家在医疗方面的财政支出得到了增加。从2013年开始,“雾霾”就常常在各大城市出现,而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也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环境污染也给其他国家的国民带来了健康危害。面对生存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重视环境治理问题,以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降低社会健康成本。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

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不仅仅是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还包含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分析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可以发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都将导致人类遭受损失,并且需要人类付出一些价值开展保护活动。从资源消耗角度来看,一些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这些资源被消耗后将会导致国家承担较多的损失。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68845亿元,比去年增长7.7%,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长数分别为7.7%、7.7%、7.5%和7.8%,而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0%、7.8%和8.3%。但从环比上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3.7%。而从包含省会城市、长三角区域、直辖市等重点区域城市在内的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来看,仅有4.1%的城市能够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从全国470个城市的降水监测结果来看,29.8%的城市属于酸雨城市。从废水排放总量上来看,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695.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043.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2.8亿吨。2013年,仅环保投入高达9516亿元,其中用于废水治理的费用为124.9亿元,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费用为867亿元,用于废气治理等费用为640.9亿元,用于固体废物处理的费用达14亿元,其余费用则用于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而相较于2012年,我国的环保投入提高了15%左右。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健康成本

所谓的社会健康,其实就是人类对外界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个体应付生活需要和自然环境的能力。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使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且也使社会保障设施得到了完善,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会给居民健康产生威胁的环境污染。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将不断加大,从而导致其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由物质条件改变带来的福利被逐步消减,继而使社会健康水平出现下降的情况。2013年,在台风、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我国共有38818.7万人遭受了灾害,死亡人数达2284人,受灾面积1142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分析东、中、西部的31个省份可以发现,2012年安徽、河南、吉林、黑龙江这四个省份的社会健康成本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1%、116%、11.0%和10.5%,而其他省份的社会健康成本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由此可知,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健康成本也将有所增加。

三、协调经济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对经济增长进行正确评估

为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还要对经济增长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具体来讲,就是需要认识到经济的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以便认识到单纯依靠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并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使该种情况得到改善,还要使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而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则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所以能够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此外,还应从国民生存状况角度对经济增长展开评估,以便通过提升民族整体文化水准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为减少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机,还要对工业化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所以,为了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政府还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实现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的协调,从而使环保工作得到真正落实。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对环境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在有需要的地区进行生态补偿,继而使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民众提供服务,并且更好的回馈社会。

(三)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不得不认识到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减少问题。所以在进行能源资源利用时,还要尽量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为此,国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加快科技创新也能够减少工业生产的污染排放,所以也能够使环境得到保护。此外,有关部门需要加快研究生物型能源,并且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在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伤害。

(四)构建社会健康保障管理体系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社会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为确保社会健康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国家还要增加社会健康投入,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社会医疗上,国家就需要增加社会医疗保健投入,并且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还要构建社会健康保障管理体系,以便使健康服务产业在该体系的管理下得到快速发展[6]。而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社会健康保障管理,也能够避免社会健康问题的爆发,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发展。

四、结论

总之,在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污染。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直接导致了环境成本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增加,从而不利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政府还应该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有所认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毓,卢洪友,杜亦X.环境健康经济学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4,03:124-137

[2]曹彩虹,韩立岩.雾霾带来的社会健康成本估算[J].统计研究,2015,07:19-23

[3]李名良.我国经济增长的社会健康成本测算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09:5-7

[4]祁毓,卢洪友.“环境贫困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环境拐点[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71-78

[5]祁毓,卢洪友.污染、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陷阱[J].管理世界,2015,09:32-51

[6]李凯杰.环境支出促进了经济增长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12:77-83,86

环境与健康范文7

一、学校“软环境”的特点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深切,学校“软环境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如空气般无时不在,但实际发生影响的某些要素却经常在无意识当中被人们所忽视, 教师在学校“软环境”建设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教师本身对“软环境”中很多要素的理解各有不同,因 此,教师控制下的学校“软环境”会存在很大差异。上述种种情况的客观存在都和“软环境”本身的特点直接 相关。概括地说,学校“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软环境”内涵和标准的模糊性。

学校“软环境”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人格特点和 心理健康状况;每个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个要素。从大的原则上来看,这几大方面的以及其中各要素的 内涵都不难理解和把握,如我们崇尚什么样的校风、班风,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良 的个性品质等等,这些在一些相关的教育中都有比较明确的阐述,凡是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的 教师头脑中并不缺乏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在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时, 各要素的内涵和标准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大多数情况下需依具体情境而灵活掌握。比如,“自由”和“纪律 ”,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什么时候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地遵守纪律,这必须依具体事件、具 体场合,甚至具体的每一个学生而有所不同,因此,理论中的所谓“民主”,在实际的教育中,只是一个“弹 性原则”而不是“硬性标准”,“软环境”中的各要素都具有这一特点。

(二)“软环境”理解和控制的差异性。

正因为“软环境”中各要素的内涵和操作标准是模糊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一般性指导原则,所以,在具体 的教育实践当中,由于每位教师本身所持的儿童观、教育观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软环境”中各要素内涵 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而教师对各要素内涵理解上的不同,必然导致实际教育控制中分寸和尺度把握上的差异。 例如,以人为本的教育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认为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学生优良 个性品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但是,究竟什么是尊重,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位教师的理解各不 相同,每位教师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体现在具体教育手段和方法中的教育行为就更不相同了。

(三)“软环境”影响和作用的渗透性。

学校“硬环境”的存在是客观的,每位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它所发生的每 一个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科研的深化,学校“硬环境”会不断改善,逐渐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教学条件,设置更为而合理的各科教学并实施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学校“软环境”虽然也客观存在, 但它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就象空气一样,虽然非常重要,但却时常被人们忽视,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象空气一样, 时刻相伴,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可以说教师组织下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对学校中发生的每一个 事件的处理过程,教师无意识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构成一种环境,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对学 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环境”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正确 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学生正确的自我 认识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调节和控制的学校“软环境”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 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这 就更使他们对学校“软环境”中各要素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易感性。所以,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持的态度、所做的 评价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最终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

(二)“软环境”影响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 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 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学 校中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 所倡导和培育的班风,无不对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是建立和 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环境与健康范文8

1结果

1.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5±14)岁,最大88岁,最小21岁。女性98人(57.6%),男性72人(42.4%)。矿区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未上过学120人(70.6%);少数民族72人(42.4%)。调查对象民族间文化程度经秩和检验,Z值为-5.554,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民族的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无差异。性别与文化程度之间经秩和检验,Z值为-4.402,P<0.05,有显着性差异,可认为男女性别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见表1。

1.2调查对象对铅锌矿区环境污染的自我感知调查的矿区居民对尾矿堆积、水质、耕地面积减少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空气质量、农作物质量、植被破坏等不可直观的方面认识不足见表2。由表3可知,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34.7%认为矿区的空气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55.9%认为开矿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小,39.4%认为对农作物的质量影响较小。矿区的河水贯穿村庄,直观可见,因此37.1%认为开矿对村里的河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45.8%认为影响较大。当地的饮用水采自山里的井水与泉水,45.3%认为开矿对饮用水有一些影响,原因是开矿使他们的井变干了,泉水减少了。矿区居民认为开矿对房屋安全的影响与开矿点距离自家的距离有关,距离远的居民认为没有影响,占21.1%。噪音对整个矿区影响较大,仅有5.3%认为没有影响。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62.4%的矿区居民自感自己和家人不能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仅有17.1%认为自己村能治理好环境污染,见表4。

1.3调查对象认为矿业开采对健康影响的自我感知调查发现,58.8%的调查对象自感开矿活动对村民的健康有影响,48.2%认为开矿对家人健康有影响,21.2%认为开矿对下一代的智力产生了影响,见表5。调查对象自我报告了最近十年来的患病种类,患病例数集中在关节骨骼类疾病、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见表6。将性别做卡方检验获知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患病种类之间无差异。

1.4对矿业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之间关联情况的认知调查发现,77.1%的矿区居民有家庭成员参与过采矿,自我报告的患病率为66.5%。对被调查对象家人是否参与过采矿同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是否参与采矿与患病之间无差异,见表7。自我报告的高患病率与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准确度以及认知能力有关,是否与矿区居民长期居住于该矿区,长期处于矿区污染环境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矿区居民自认为的患病原因可知,仅有17.6%的居民认为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矿区的环境有关。但据前期在当地的研究可知,该矿区内的居民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Hg、Pb、Cd、As等重金属污染,当地存在着较高环境重金属暴露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见表8。

2结论

2.1矿区居民对矿业开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认知不足湘西凤凰铅锌矿有70多年开采历史,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废水、的岩矿、废石及尾矿围绕着农田村落随处排放或堆放。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对矿业开采引起的不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程度认知不足。据调查显示,矿区居民对于河水水质、噪声、地质灾害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土壤污染、粮食产量、农作物质量、空气质量等方面感官不能感知的问题认识不足。但姬艳芳等既往对该地区的调查发现,由于原铅锌矿选矿厂和矿井里排除的废水已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矿区附近大部分农田,致使当地种植的稻谷、蔬菜中镉、铅、锌、汞等超过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的相关限制,其中以Cd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Zn、Hg、As和Pb,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的9.0、2.7、2.6、1.6和1.1倍。可见,矿区的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全面具体,对于感官能感受到的污染认识较高,而对于感官不能感知的污染缺乏认识。从而增加了当地矿区居民通过饮食、呼吸等途径的重金属暴露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

2.2矿业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对矿区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矿产资源的开发带动了茨岩镇的经济发展,但是矿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凤村矿区居民对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铅锌矿产资源开发必然引起以铅锌为主的重金属对矿区环境的释放迁移,随着矿产开采年限的增加,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将越来越严重。本次调查发现,58.8%的调查对象自感开矿活动对村民的健康有影响。当地77.1%的矿区居民有家庭成员参与过采矿,自我报告的患病率为66.5%,自我报告的疾病集中于关节骨骼类疾病、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占累计报告人数的74.4%。虽经统计学检验得知参加采矿与否和患病状况之间无相关性,但大量研究表明重金属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和多系统的,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终生性的伤害上。矿区居民自我报告的病种症状与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症状相符,但仅有17.6%的居民认为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矿区的环境有关。

2.3提高当地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行为矿区居民缺乏环保意识以及当地环保无序行为导致了当地环境污染的发生,使当地的矿区居民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恶化,就必须加强对矿区居民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矿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当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呈现出群策群力的局面。调查显示,在环境污染治理上,49.4%认为该村自己无法治理好环境污染问题,并且62.4%的村民认为自己及家人无法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显然,当地有关部门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上健康干预教育力度不够,还未认识到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也没有为消除和改善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有关。针对官寨村是少数民族地区,受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特点,当地有关部门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种重金属污染类的宣讲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矿区居民广泛宣传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危害,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居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健康教育,用矿区居民容易接受的形式向矿区居民灌输健康与环境的依存观念,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和参与环保意识,提高矿 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与健康范文9

环境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养生就是利用环境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保障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方法。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其地势高低、气候冷热、山林湖泊、物产资源及居室明暗与燥湿、宁静或嘈杂、通风好坏等方面因素对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而且是持久的影响。所以,在高原主动地选择居住场所,调摄自身生活起居,对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正常,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著名藏学学者丹珠昂奔在《民族研究》上撰文指出:未来藏学研究的走向,应包括对高海拔地区所独特的藏医;对生命科学——气功(藏密气功)等的实践成果;藏民族丰富的高海拔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藏民族所居住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研究①。故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藏医学以及有关藏学文献拟就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利弊,以及高原气候环境下的养生健身作一探讨。

一、藏医学对气候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的古人很早就对这一现象有了认识,藏医最早的文献《月王药诊》中就有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描述,认为在过冷的地方容易患“隆”病。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也认为“严寒凌烈为朗域,炎热干燥赤巴域,润腴潮湿培根域”。这就是说,地理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易导致的病症也会不同。在龙树著的《佛说养生经》中,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长寿论述认为:“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也都甘淳美味,其所形成的食物,涵养人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宇宙间的一切,都会在人体上反映出来。因此,宇宙天地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影响人体,而人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都会影响和作用于其周围的环境。”②还认为,凡多风的处所,则富于隆的因素,热地则富于赤巴;而温地多培根。为了身体健康和人体内食物精微、血液、脂肪、骨骼、骨髓和精七要素,以及粪、尿、汗三种秽物的平衡,就要注意饮食、环境、居住环境及生活制度等。比如,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就必须考虑是否合适于自己的体质。凡隆体质的人,就不宜居住于多风的地区,免于加重隆的因素而患病,凡赤巴型的人则忌住热带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培根型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之地。而有混合型体质的人当然更要注意选择居所的各种条件了。另外,对一般居住条件则要求不潮湿,居处应通风,最好用地毯防湿。③《佛说养生经》中还认为,由于高原气候特殊,特别要注重因时间、季节之差异而调整饮食,以讲求养生之道。例如,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炙肉、蜂蜜,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在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饮酒、酪酱、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④

从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藏医学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现象的认识,贯串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大系统思想,即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的关系中去考察和认识健康现象,从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反应方式上去认识人体健康与否,从而就把人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在健身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二、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利弊

高原气候的特点是气压、气温低,空气稀薄,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必然产生影响。在古代,人们就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有了认识,祖国医学《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等语。说明西北高寒,对人体的影响。⑤藏医最早的医学文献《月王药诊》中也有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的论述,强调认为在过于寒冷的地方容易患“龙”病(由于气候所致的病)。⑥《卫藏通志》中对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说明:当时把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的病症等称之为“瘴、瘴气、瘴历、烟瘴、葛仓(即头痛之意)”。清乾隆56年派大臣福康安进藏时,向当地居民询问过唐古拉山的情况,答曰:“该处山高,阴寒凝结,即成瘴历,雪后瘴气更甚”。认为高原低氧、气候寒冷会加重高山反应。1792年廓尔喀兵犯后藏,被福康安派兵击退,后廓尔喀的降文中记述“去年抢扎什伦布寺,……回来时雪山上染瘴气死者二、三千人”,这就把高原低氧气候加上疲劳造成对人体的影响直到死亡说得很清楚了。⑦日人安辉著的《通览》一书中记载有“隆吐海拔3876米,空气稀薄,人马有登者,数步一休”,生动记述了高海拔地区对人马的影响程度。

近现代随着高山探险的广泛开展,人们对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专家、学者认为,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病情。尤其属于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气候独特,变化无常,这种高原性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高原许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高原低氧气候有直接联系,如天气突变,空气稀薄,寒冷可以引起关节痛加剧,久致关节僵直、变形、活动受限。寒冷的气候,由于日光少,人容易情绪低落,注意力难易集中,食欲和睡眠均出现一些障碍。突然出现的严寒会使人体发生一系列心理、病理变化。寒冷刺激一方面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末稍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时间缩短,为血管栓塞创造了条件,寒冷还可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据医学实验,如吸入-23°c的冷空气,心电图便出现类似心绞痛改变。在雨雪增多,湿度增大,气候下降的条件下,常使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的患者感到胸闷、头胀、两眼发肿及全身不适。就1995年度、1996年度,甘南地区发生雪灾,造成人畜共亡的现象,更进一步说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也可以按垂直高度来划分,即使在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温、湿度、光照气候要素也不同,对人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有所不同,如长期生活在藏南较低海拔的林芝、察隅、亚东、樟木等地的藏民,对水土湿润的环境能适应;生长在藏北高原的牧民,则对寒冷、干燥的气候更能适应,这说明了人体有随着环境的转换而能自行调节的机能。现代气候与保健学研究也表明,高原2000~3000米左右的地区,大多为林区、山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小,冷暖适中;云雨多,利于避暑;植被较好,空气清新;气压也较低,可增强人的呼吸功能;尤其是山区又多瀑布、喷泉、温泉、湖泊、雷雨和闪电,所以空气中含有数量很多的负离子,而负离子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是一种“长寿素”。另外,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好,没有什么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大气洁净度高,也少有噪音,有的是鸟语花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藏民族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要求,正如佛经中观测风水时所云:“房地田地地皆宜,宅水渠水水皆津,近牧远牧草尽美,房木薪木木均佳,筑石矿石石堪夸。”计种如意合相,清楚告诉人们藏族修建每一座房,饮每一口水,牧每一口草,烧每一薪,筑每一石都十分讲究。在的山区、林区的人文气候也非常美妙,具有独特的雪域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藏族民众人情纯朴,勤于并善于劳作,而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都与宗教息息相关。人们为了农牧和狩猎的丰收,为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时处处都要求得到神佛的帮助和保佑。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长时间为繁重的劳务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困扰,渴望着有良好的机会和场合,显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和嘹亮的歌喉,寻找情人、结交朋友,或在节日里,总是将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人们借助神祗,手舞足蹈以表达感情,排解困境,治疗疾病,驱赶邪魔。不但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增进健康也确有益处在拉萨街头,大昭寺八廓街,手摇转经筒转“林廓”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者。另一方面,在的山区、林区暴力犯罪事件较少,人与人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加上这些地区水质清新,动植物性食品丰富,人们常年食用的都是没有污染的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品。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也生活着不少长寿老人。以1984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在调查的100多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9792人,90岁以上寿星729人,100岁以上的也有72人,8据统计,这个比例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高于平原省份2~3倍。这些长寿老人大多生活在人口最为集中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尼洋河、拉萨河、年楚河、多雄藏布等大支流的中下游谷地,这个谷地是高原的一个“低槽”,沿干流谷地从西到东,海拔较为平坦,耕地连片,水草肥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属于湿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里气候由于日温差大,而年温差相对我国北方地区要小得多,所以夏不炎热,冬不酷寒,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寿。另据1998年对拉萨地区人口的调查统计,的人均寿命达到67岁。可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比较,人民的人均寿命与之相近。长寿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还与藏族人民适应了低氧气候环境有关。这种适应包括生理性和遗传性两方面,机体产生的反应是生理性的,而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则取决于遗传特性。藏族人民适应低氧环境,从生物学特点来说,是在高原长期居住后获得的。昌都卡若遗址发现说明,在5000年前藏族先民就生活繁衍在高原上,几千年来藏族世代历经高原环境生活使他们的体格发生了某些解剖或生化上的调整,所以说世居藏族的体格大部分是他们种族起源的自然适应,很大程度上决定某些解剖上的特征,如圆形、丰满的胸廓,称之为“桶状胸”。这种特征能使整个胸腔容积增加,通过换气过度的代偿性使双肺充气增加,肺容量和肺内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气体弥散,因而摄氧能力较强。总之,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但使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长期的高原缺氧的气候环境,使他们很好地生活在高原。尤其是和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的体质更健壮了,抵御疾病的能力更强了,使藏族人民的长寿更加有了保证。

三、高原气候环境下的养生健身

养生又称摄生、养性、保生等。藏族先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到一些养生健身的方法,逐渐认识到在高原气候环境下人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尤其在吐蕃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养生健身的方法。从古至今,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养生是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如在《四部医典》“论说医典”,“秘诀医典”中,就有不少章节分别叙述了日常的起居行为、季节性的起居行为、临时性的起居行为、合理与适量的饮食、食物禁忌、防老和补养等内容。还强调人人要做到“三点两会”,即生活起居点、维命饮食点、调养方法点和养老延年会、滋补强壮会等。具体方法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适环境,节起居、饮食,艾炙、按摩(擦身)、气功、药补、运动、音乐等,这些均贯穿于衣食住行各方面。尤其提出要“勤竞行走搓身祛培根”。即要勤于“运动”,可使“皮肤光泽四肢硬”。将体育运动和养生保健结合在一起,认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益年延寿,在运动锻炼时,不仅要注意适度不过量且要持之以恒,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方能达到健身之效。

环境与健康范文10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化是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随着人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环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过了古代环境。因此,现代人人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古代人.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贵族妇女痴醉于铅做的化妆品。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 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科学家发现,人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具有惊人的富集效应。美国的科学家在长岛河口区做过这样的实验,大气中“滴滴涕”浓度很低,但经过食物链放大,进入人体的“滴滴涕”浓度可达大气“滴滴涕”浓度的 1000万倍以上:大气“滴滴涕”(富集1.3万倍)浮游生物(富集14.3万倍)小鱼(富集57.2万倍)大鱼(富集85.8万倍)水鸟(富集1000万倍)人体。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放大是惊人的。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包括日本水侯县受汞毒害的水俟病,富山县的痛痛病及农药的污染,研究表明,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含镉量超标,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粮食、蔬菜等,导致体内镉负荷逐渐增高,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长期、低剂量接触镉污染主要产生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镉中毒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率下降,对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长此以往,可导致镉接触者的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的肿瘤。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1692年由于患严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忧虑及妄想等症状而与世长辞。100多年后,人们分析了这位大物理学家的头发样品,发现牛顿死于铅、砷、镉中毒。这些元素都是牛顿用金属做炼丹实验时,从“潘多拉魔盒”中跑出来的。牛顿当年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体吸收了他的炼丹元素,并因此而丧生。

三、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般来说,重金属往往分布在人体的骨骼内,而“滴滴涕”等有机农药则往往分布在脂肪组织内。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并能在组织内富集,造成机体的潜在危险。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相对分子质量极小的污染物可以原报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人体的肝、肾、胃肠等器官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其中以肝脏最为重要。污染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和水解,这一代谢过程主要与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关;第二步是结合反应,一般经过一步或两步反应,原属活性的有毒物质就可能转化为惰性物质而起解毒作用。但也有增大活性的现象,如农药1605在体内氧化为1600,其毒性更大。

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经肾、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量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

人体除了通过上述蓄积、代谢和排泄三种方式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外,机体还有一系列的适应和耐受机制,但机体的耐受是很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剂量、作用时间、反应条件和个体敏感性等。总的来说,不同的污染物对机体危害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都是不同的,只有当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发生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当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常会造成急性危害。历史上的公害事件,都是急性危害的例子。当污染物长期以低浓度持续不断地进入人体,则会产生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例如,大气低浓度污染引起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低剂量重金属铅引起的贫血、末梢神经炎、神经麻痹、幼儿脑受危害而引起学习和注意力涣散等智力障碍等。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资料表明,人类癌症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而致癌的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污染物。例如,砷化物、石棉纤维、煤烟中的苯类、二氧化硫、农药等。如位于包钢北部偏西约20公里的沙德格苏木,许多牧民都患有腰背部及四肢关节疼痛,部分人出现骨骼变形,据包头医学院在该地区的调查,儿童牙齿斑釉率为97.63%,成人为89.57%,严重的氟污染不仅损害了沙德格百姓的健康,而且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大队有万余头羊,后来只活了不过4000头,牧民们生活极端困苦,纷纷洒泪离乡,逃荒到达茂旗等地。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很重视,指派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去调查核实,结果情况基本属实。

环境与健康范文11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 公众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拥有自己的住房后,不惜投入巨大费用进行装修。然而,许多人在热衷进行房屋装修的同时,却毫无觉察的将危险带进了家。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人们所得疾病中有35%以上来自于空气污染,其中主要是室内空气污染。有资料表明87%的白血病来自室内空气污染。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每年有11.1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亡。我站近两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家庭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70%均超标。因此,室内空气污染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很多,诸如家庭装修、装饰所用的油漆、涂料、胶合板、砖料、大理石、墙纸料;又如家具、日常用具、儿童玩具、棉麻衣服、床上用品、空调器等等,都可想空气散发甲醛、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氯、氨、氡等有毒有害气体。再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污染空气,如煤气、臭氧、烟雾、油雾、霉菌等。空气中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伤害人体,而且浓度越大,保留时间越长,其伤害也越大。

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质和特征

室内空气污染为什么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呢?其主要原因有:

1.污染空气的物质中,甲醛、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氯、氨、氡是剧毒的。它们主要伤害人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提高血液循环使细胞产生病变乃至癌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煤气、烟雾、油雾、臭味等能诱发呼吸道(尤其是上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诱发哮喘、肺病等。

2.危害时间长。因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可持续好几年,这是由装修材料本身特点决定的了。如涂料中大量甲醛是随着涂料与空气接触而逐步氧化,干燥而缓慢释放出来的;油漆、涂料中的苯系物也是如此。大理石中的放射线也是由表及里逐步(有较长半衰期的)辐射出来的,因辐射而蜕变的氡也只能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家具、用具、电器、衣服等对空气的污染也是如此。其他如煤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烟雾、异味等更是每天都在向空气中散发。散发时间的长短与材料的种类、多少有关。一般而言,释放速度慢的,释放时间较长,释放年限断则几年,长则十来年。若不去除这些物质,几年甚至十来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再好的身体也会生病。

3.空气污染是人慢性中毒。除了甲醛、苯、氨大量泄露在室内的特殊情况外,因家庭装修、家具、用具、衣服等释放到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因释放缓慢而只会使受害人慢性中毒,但慢性中毒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间并达到某种严重程度,便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使人致病乃至重病,慢性疾病是很难根治的。

那么这些毒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何种程度就无污染而不得病呢?国家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早已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如GB/T18883-2000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规定了室内空气中甲醛、苯、二甲苯、氨、氡等的标准值。若高于此值,则定为污染,超过越多,污染越严重,得病几率就越大。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表现

随着人们室内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对自身及家人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心,那么,怎样判断您和您的家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安全和健康的呢?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和健康医疗中心根据多年来进行的环境检测和治理的经验,时间和归纳总结出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的12中表现:

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家里人经常容易感冒;

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4.家里小孩经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子孩子不愿意回家;

5.家里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

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7.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

8.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9.新搬家或者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最轻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10.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甚至热带鱼莫名其妙的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

11.上班就感觉喉疼,呼吸道发干,时间长了头晕,容易疲劳,下班以后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同楼其他工作人员也有这种感觉;

12.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的房间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气味,而且一年仍然气味不散。

以上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您和您的家人有这些症状,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并进行相应的净化治理,尽快消除埋藏在您身边的“定时炸弹”。

三、室内空气的净化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净化方法有:

1.以活性炭为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为材料制成的布、苫等),将室内的空气污染物吸附在吸附材料上,已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但是这些净化装置只是对污染物起到转移的作用,不能彻底分解污染物,同时吸附材料到一定时间就会饱和,这时就得重新更换材料;

2.采用光催化原理,在吸附材料上涂上一些催化剂,利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原理将一些在常温情况下无法分解的污染物分解已达到净化目的;

3.负离子发生器,通过气体放电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这些负离子一方面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有益作用,另一方面负离子可以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发生作用,是污染物浓度降低;

4.放置能消除室内建材污染的绿色植物。

吊兰、龟背竹、常青藤、龙柏、葡萄、万年青、仙人掌等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绿色植物对居室和办公室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他们用了几年时间,测试了几十种不同绿色植物对几十种化学复合物的吸收能力,并把重点移到可在任何苗圃都能买到的观赏植物上,结果发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其量之大令人吃惊。以下是一份抗污染绿色植物清单,在24小时照明条件下

――芦荟消灭了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醛;

――90%的苯在常青藤中消失;

――龙舌兰可吞食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

环境与健康范文12

灯光与健康

首先当然是灯光,夜间灯光太亮被认为会影响我们的自然睡眠和睡眠周期。另外,它可能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其他功能,比方说激素的产生,并且会和其他健康问题产生联系,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甚至可能致癌。

窗帘太薄也会让人长胖。英国癌症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如果卧室窗帘太薄而又恰好外面正对着路灯,那么发胖的几率较高。其中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动物实验发现,睡眠时暴露在光线下的小鼠比黑暗中的小鼠体重增长快50%,即使二者摄入的卡路里相同。据研究人员推测,灯光会扰乱我们的生物钟节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代谢率。

电视和沙发的距离

电视制造商建议,观看电视的完美距离是屏幕对角线宽度的1.5倍。所以如果你家里买了一台32英寸的电视机,沙发应该离电视4英尺(约120厘米)远。不过,视光师学院临床顾问丹尼尔哈迪曼・麦卡特尼也指出,距离电视机太近会增加眼睛疲劳和头痛的风险,因此不管电视有多大,坐的位置最好离屏幕1~3米之间,这样才能让眼睛放松。

同时,还应该调整灯光的明暗度,根据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发现,房间的灯光比电视光线暗时更容易让眼睛产生疲劳。

开放式空间的优势

美国圣母大学心理学家加百利・雷万斯基发现,仅仅是穿过一扇门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诱发人遗忘刚刚发生的短暂记忆。因此,你可以将家里装修成开敞式平面布局,当然,也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随手携带一个提醒自己要做什么的工具,比如要去厨房找东西时,可以在手上拿一只碗。如果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回到原来的地方也许会有帮助。”他说。

把酒藏起来

据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研究发现,居住的地方离酒吧越近,越有可能在生活中酗酒。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心理学家盖尔・布鲁尔指出,仅仅是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酒吧,也会触发大脑的条件反射:让大脑中出现想要喝酒的冲动。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则显示,相比隐藏起来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清楚看到某样东西,那么想要消费它的冲动多了一倍。所以最好把家中的酒藏在酒架中。

类似的理论显示,看到食物如果摆在显眼处会让人更易发胖,那些到达客厅时要通过厨房的人也更容易长胖。因为每次你经过厨房时就会看到橱柜,然后大脑就会触发“吃”的提示。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贾森・哈尔福德教授建议把不健康的食物都放在不透明的容器和橱柜中,这样你每次走过时就不容易看到。

别选太繁华的街道

飞机升降的噪音,公路交通造成的噪音,或是邻居两口子吵架的声音,所有这些都与高血压、神经紧张有联系,而且并不是你意识不到这些噪音,它们就不存在影响,即使你设法在喧闹的夜里沉睡,你的身体仍然在潜意识的状态中记录了你所承受的噪音,并以血压上升的方式表现出来。

2008年帝国理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不管人醒着还是睡着,超过35分贝的声音(相当于一辆车经过时发出的噪音)就会让人血压升高。研究人员认为,当来自于道路交通、飞机升降或同伴打鼾的噪音超过35分贝时,那么一种“噪音事件”就会发生,居民的血压会突然上升。35分贝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想想吧,3英尺以外人的低声耳语是30分贝,电冰箱发出的嗡嗡声就是40分贝,大声说话则是60~70分贝。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血压会随着噪音而上升,即使这种噪音并不足以唤醒沉睡中的人们。

2007年另外一项研究考察了高血压和夜间遭受飞机噪音及白天遭受交通运输噪音之扰之间的关系,该报告发表在网上的《环境与健康展望》上,研究涉及的4861名参与者年龄在45~70岁之间,他们居住在欧洲一个主要机场附近至少5年。研究表示,长期居住在机场附近的居民,睡眠时易受航班升降噪音的影响,噪音若超过35分贝,会令血压急速上升,长期会危害健康,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住在绿树成荫的地方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树木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如果该地区的树木比较多,附近居民服用的抗抑郁药的数量也较少。

研究者收集了2009-2010年间伦敦地区抗抑郁药处方的数据资料,并将这些数据与同一地区树的数量进行了配比,在排除其他与健康隐患相关的变量,如社会经济状况、失业、吸烟和年龄等后发现:种植树木的密度越高,居民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就越低。伦敦平均每公里种植了40棵树,平均每1000人手中拥有的抗抑郁药物处方数量在358~578张之间。如果每1公里增加1棵树,附近居民的抗抑郁药物处方量就少了1.38张。在控制了其他局部变量(如社会经济状况)之后,这一效应仍然存在。

发表在《景观与城市规划》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树木多的街道居民生活更舒适,体育活动量更多,社区关系也更为紧密,而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身心健康。另外,身体更健康的人往往也更愿意搬到绿树成荫的社区生活。

有个好的邻居

密歇根大学2014年一项报道显示,与邻居友好相处的人心脏病风险降低了22%。在4年时间里,研究人员对5000多名平均年龄为70岁的成年人进行研究,这些人在研究之初并没有已知的心脏问题。

他们被要求评估自己的集体归属感、在遇到麻烦时会有邻居前来帮助、自己对住宅区大部分居民的信任。研究人员还询问他们是否认为这些居民是友好的。

通过对在研究期间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148人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那些得分最高的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与得分最低的人相比降低了67%。研究作者之一的艾瑞克・金认为,这种降低十分“明显”,且“几乎可与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所看到的降低相媲美”。

“较差的邻里关系会升高血压和应激素皮质醇的水平,而如果你有一个友好的邻居,则会拥有一份额外的情感支持,帮助减少压力。”艾瑞克・金说。研究显示,我们拥有的任何支持类型的关系越多,对我们的健康也越有利。

别在室内晾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