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的知识

安全管理的知识

时间:2023-08-04 17:25:14

安全管理的知识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知识管理系统;安全;模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09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36-03

Research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Security ModelZhan Chuan1,2

(1.Strategical Planning College,Chongqing Technologe &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2.Ecommerce & Supply China System of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 How to develop a secur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s well as whether be secure in use is key issu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security standard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described the nature of knowledge,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curity and security measures respectively,an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aspects,designed a cube―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security model.It may be widely applied to develop and assess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secur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ecurity;model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积累的知识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得到企业的格外重视,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企业知识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从目前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如何克服知识转化、共享的障碍,实现知识共享,更大发挥知识的作用。但关于知识管理系统安全的研究少之甚少,特别是国内[1-2]。

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力,成为竞争对手最想获取的商业机密,造成企业核心知识存在各种潜在威胁。因此作为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有安全防范措施,有效保护知识的安全。

同时,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建立的企业联盟越来越多,企业既是伙伴又是对手,如何使建立的企业间知识管理系统促进联盟中企业知识共享,同时又能保证企业核心知识的安全,成为棘手问题。因此需要知识管理系统在保证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做到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访问正确的知识。

另外,由于对知识不恰当的应用,也将导致产生错误的决策以及消弱自我竞争优势[3]。因此需要把知识安全问题整合到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中来,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知识管理系统。

当前知识安全事件不断频发,如2011年4月17~19日间,索尼PS3网络受到攻击,7 000多万PS Network和Qriocity的用户个人信息被窃取,导致sony公司损失惨重,也再次提醒我们要加快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建设研究。

如何有效建立一个安全的知识管理系统或评估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在此方面做了探讨性的研究,后面3节中,依次阐述了知识状态、知识安全特性及知识防范措施3个层面的含义,然后根据这3个属性,我们提出一个建立安全知识管理系统或评估知识管理系统安全性的安全模型,并用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其有效性。

1 知识的状态

大家知道的化合物H2O具有3种状态,当其为固体时,称为冰;为液体时,称为水;而为气体时,称为汽。在不同状态下,需采取的防护保存方式也不同。比如为冰时,需要保存在零度温度以下,冰才不会融化;为水时,由于液体无固定形状、易流动特性,需要用容器装盛,防止水流失;而为汽时则由于气体易扩散性,需用密闭的容器才能保存。这个事实告诉我们需根据物体的状态来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

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同样存在3种状态,分别是传输、存储和处理状态。传输是指知识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存储是指知识以某种编码化的方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的过程,以便事后对该知识的读写。处理则是指数据、信息根据一定要求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运算,获得所需内容的过程。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像H2O一样,在不同状态下呈现出特性不一样,则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同,因此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也应不同。比如在传输过程中知识可能离开安全的内部系统,经过开放的网络,到达另一处。知识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中途被截获的可能,导致知识安全问题。针对此状态下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可以采用加密或VPN等方式来解决。在存储过程中,存在存储信息丢失或存储介质损坏的可能性。对存储状态下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可采用备份、冗余以及灾难恢复等技术来保证知识的随时可用。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系统处理能力不够,造成系统宕机的安全隐患。针对此种问题可以采用集群加负载均衡技术来解决。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型研究Feb.,2012Vol.32 No.22 知识安全特性

知识管理系统面临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存在多方面的安全特性需求,我们把知识的安全特性需求整理归纳分为: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5种。

2.1 完整性

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即对抗主动攻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修改和破坏。更广义的含义是指能真实反映事物,准确、完整地描述事物。比如个人信用记录能真实记录个人真实消费历史,反映个人信用等级。

2.2 保密性

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要求能对抗被动攻击,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法用户。这也是很多知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安全性要求[4]。

2.3 可用性

指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按需使用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对可用性的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合理使用,比如拒绝服务攻击就属于该类的攻击。可用性往往与系统整体安全存在一定矛盾。系统安全措施越多,往往会导致其可用性变差;反过来,为使可用性提升往往又需以降低安全性为代价。

2.4 不可否认性

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发送方不能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已收到的信息。该特性可有效防止用户事后抵赖,建立可追溯的环境,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

2.5 可控性

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能够对信息实施安全监控。比如日志系统能有效帮助管理人员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状况。

3 安全措施类型

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措施可从3个层面来讲,技术、制度和认知。技术包含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制度和认知都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但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光依靠安全防范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系统是由人来管理和使用的,而系统最终的安全往往还跟人的使用有关。再好的技术,如果使用者不按照安全制度去执行或不具有安全实施的能力,也不能保证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

3.1 技 术

技术包含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比如硬件防火墙、加密模块或安全操作系统等等。它处于安全措施维度的最低层,是其它措施的基础。针对知识不同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安全特性,我们应该选择对应的安全技术方案来防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保护知识的安全[5]。

存在安全技术主要有:

3.1.1 信息加密

是使有用信息变为看似无用的乱码,使攻击者无法读懂信息的内容从而保护信息,它是保障系统安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和理论基础,分为单钥密码体系和公钥密码体系。该技术的实施能有效保证知识管理系统机密性需求[6]。

3.1.2 数字签名

是在数据单元上附加数据,或对数据单元进行密码变换。通过附加数据或密码变换,使数据单元的接受者证实数据单元的来源和完整性,同时对数据进行保护。该种技术往往用来防止使用者抵赖。

3.1.3 身份鉴别

鉴别是安全体系的基本机制,通信的双方之间应相互认证对方的身份,以保证赋予正确的操作权力和数据的存取控制。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用户口令。

3.1.4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目的是防止信息资源的非授权访问和非授权使用。它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一定权限的访问,限制他随意删除、修改或复制信息文件。访问控制技术还可以使系统管理员跟踪用户在网络中的活动,及时发现并拒绝“黑客”的入侵。在知识管理系统常用的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UCON的访问控制模型。访问控制和身份鉴别都可用于保护系统可控性。

3.1.5 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

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交换过程中,可能产生数据故障,导致数据的丢失,有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和无法估量的。数据备份是种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当然数据备份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件复制,往往还包含数据库备份。灾难恢复是指在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时候,利用已备份的数据或其他手段,及时对原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该种技术是保证系统可用性的有效措施。

3.1.6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是种允许接入外部网络,但同时又能够识别和抵抗非授权访问的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是监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以发现违反安全策略事件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手段,在保护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常常配合起来使用,以防止外部的攻击。

3.1.7 安全审计

审计系统自动记录下使用者、操作内容和使用时间,以便事后为系统错误或事故找到相应的原因。

3.1.8 公证机制

是对两个或多个实体间进行通信的数据性能,如完整性、来源、时间和目的地等,由公证机构加以保证,由第三方公证者提供,用来证明信息真实性,抗抵赖服务。

3.2 制 度

而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光靠安全防范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系统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是人,所以系统外部的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安全影响挺大。因此除完备的安全技术外,完善的安全规范制度和深入的安全认知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整体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现实中企业和组织机构往往重视知识管理系统技术层面的安全防护,而疏于制定严格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也需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保障。

3.3 认 知

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措施是否能实施到位,跟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认知还存在很大关系。比如当安全技术方案确定后,管理者或使用者是否有足够的安全知识技能来保证其正确应用。在已具备完善的安全制度的情况下,管理者和使用者是否对安全有深入的认知,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重视,认真执行安全制度。

对于认知层面的安全措施,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教授计算机、网络相关安全技术,培训系统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安全技能,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使其具有足够的技术知识,深入的安全认知。

4 安全模型及应用。

我们把前面提到的知识的状态、知识安全特性和安全措施类型3种属性分别作为立方体的维度,这样就构建起一个立方体,形成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型,见图1[7-8]。

图1 知识管理系统安全模型

知识管理系统安全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本质。比如针对知识在传输状态下最关键的安全特性是知识的机密性,在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选择加密技术来保证。但并不是技术就足够保证知识的机密性,在制度层面还应该需要完善的安全制度保障,如有效的密钥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在认知层面还需要用户和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安全操作能力和积极的安全意识,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识别当前知识所处状态和分析知识管理系统潜在的安全缺陷,帮助我们设计一个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安全体系。设计思路是首先识别知识在系统中所处的状态,根据当前状态来确定关键安全特性,然后分别依次从技术、制度与认知3个层面考虑相应策略,进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体系。

该模型也可有效地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评估中。根据该模型研究该知识管理系统各知识状态下需要的安全特性,分析现有知识管理安全系统已经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能很好地满足系统所需的安全特性,解决系统存在问题。如果不能,找出存在潜在缺陷,帮助改善系统的安全体系。

5 结束语

我们为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出基本的安全体系框架,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快速正确地构建一个安全的知识管理系统。该安全模型核心思想是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存在不同状态,在不同状态下,其安全特性需求也不一样。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技术,还需管理制度和认知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管理制度超越技术层面,解决技术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而技术和制度正确实施又是依靠人的认知提高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E.Randeree.Knowledge management:securing the futur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6,10(4):145-156.

[2]温丹丹,张建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安全指导架构[J].情报杂志,2010,29(10):138-141.

[3]M E.Jennex,S.Zyngier.Security as a contributor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success[J].Information System Front,2007,(9):493-504.

[4]E.Bertino,L.R.Khan,R.Sandhu,B.Thuraisingham.Secure Knowledge Management:Confidentiality,Trust,and Privacy[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A:Systems and Humans,2006,36(3):429-438.

[5]P.Belsis,S.Kokolakis.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from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Management & Computer Security,2005,13(3):189-202.

[6]JinKyu Lee,S.J.Upadhyaya,H.R.Rao,R.Sharman.Secur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Semantic Web[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5,48(12),48-54.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2

保险与风险

保险源于风险的存在。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幅”和“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说法。而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则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保费,保险人在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损失时给予补偿。

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家庭,人们都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总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于事故风险的风险管理。对纯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预防、自留和转移等4种方法。

回避风险。这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适用于对付那些损失发生概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无氰电镀的技术,就完全回避了氰化物中毒的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两种手段。

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更经济合算,这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是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实践中,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同时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险的分类

保险分类的方法主要来自保险公司内部业务工作的实践,也来自对办理保险进行财务控制的立法影响。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保险分类也不一致。

按照保险的实施方式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自愿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的保险关系。法定保险又称强制保险,它是由政府颁布有关的保险法规,凡在法规规定范围之内的单位或个人,不管愿意与否,都须依法参加保险。

按照保险的对象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把保险划分为“寿险”和“非寿险”两类。所谓寿险,仅指与人的生存和死亡有关的保险,其范围较人身保险为窄;而非寿险则比财产保险广泛,除包括各种财产保险之外,还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目前,世界保险费统计就使用这一标准。

按照保险保障范围分类,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人身保险4大类。这里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信用保险实际上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的一种信用担保业务。它又分为两种,凡投保人投保自己的信用的为保证保险;凡投保人投保他人的信用的为信用保险。

按照保险关系的层次分类,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按照保险经营的目的分类,可分为盈利性的商业保险和非盈利性的社会保险及政策性保险等。

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以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常称为财产损失保险。以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通常是指各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但只有根据法律规定,符合财产保险合同要求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才能成为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

损失补偿原则是财产保险的核心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有损失,有补偿”;二是“损失多少,补偿多少”。坚持损失补偿原则,—方面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可防止被保险人通过赔偿而得到额外利益,从而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重复保险分摊原则也是由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当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而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向数家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其损失赔偿须在保险人之间进行分摊,被保险人所得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其保险价值。常用的分摊方式有保险金额比例责任制、赔款限额比例责任制和顺序责任制。

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事故或保险期满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为人的生命或身体。当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时,保险以生存和死亡两种状态存在。人身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这些保险责任不仅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的意外伤害、疾病、衰老、死亡等各种不幸事故,而且包括与保险人约定的生存期满等事件。

人的需求的条件性及变动性,决定了人身保险险种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要求,从各个角度,可有不同的分法。按照保险责任的不同,人身保险可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及实施原则

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伤事故,补偿职业伤害的经济损失,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水准,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实施原则如下:

强制性实施原则。是指由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实行工伤赔偿,并依照法定的项目、标准和方式支付待遇,依照法定的标准和时间缴纳保险费,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无责任赔偿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后,无论其是否对意外事故负有责任,均依法按规定标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3

2020年度安全培训全年计划序号培训名称时间课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1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1月3日1员工冬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安全责任制培训1月10日1操作工岗位安全责任制度3消防培训1月17日1义务消防队员消防器材的使用4安全乘车培训1月24日1操作工交通法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5春节前安全培训1月31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6安全生产操作证考核2月7日1操作工安全操作知识7产品标准或操作规程培训2月14日1操作工产品标准、操作规程8防护用品使用知识2月28日1全员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9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叉车操作培训3月

特种作业人员理论知识、实际操作10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3月7日1全员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11清明节前安全培训4月4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2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4月11日1全员安全标准化13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4月25日1全员安全标准化1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4月

气瓶充装理论知识、实际操作15职业卫生培训5月9日1操作工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16高危工艺培训5月

高危工艺、DCS操作人员盐城市安监局17应急预案培训5月23日1.5全员应急抢险预案18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培训5月30日1.5全员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9端午节前安全培训6月6日1.5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0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6月20日1全员安全月知识、安康杯竞赛21风险管理培训教育7月4日1全员风险管理22QHES贯标培训7月18日1全员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28001-201123防护用品使用知识8月8日1操作工安全管理知识24安全管理制度8月22日1员工管理制度汇编25安全法律法规9月5日1全员法规、规章26国庆节前安全生产培训9月26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7管理部门人员培训10月10日1管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28电工、焊工培训10月

电工、焊工取证、复审理论、技能培训29应急预案培训10月24日1应急救援队应急处置方法、应急响应程序30质量管理知识培训10月31日1全员质量目标管理知识31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动员10月26日1参考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注意事项32操作工安全乘车培训11月7日1操作工安全驾乘车知识33职业卫生培训11月14日1操作工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34操作工操作技能11月21日1操作工理论、技能培训35《安全生产法》培训周12月5日1操作工安全生产法36风险管理培训教育12月12日1全员风险管理37码头安全操作培训12月19日2码头人员码头安全操作规程38法规及管理制度培训12月26日1全员法规及公司管理制度39化验分析专业培训上、下半年2分析室人员分析标准40门卫专项培训上、下半年2门卫公司安保管理制度41驾驶人员安全培训1次/月1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42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按新员工进厂时间安排72

        批准:                   审核:                         编制:                       年   月   日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4

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专职人员的本身的努力。

1.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体系

(1)安全科学(即安全学)。这是安全学科的基础科学,包括安全设备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法学;

(2)安全工程学。这是技术科学,包括安全设备工程学、卫生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论、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

(3)安全工程。这是工程技术,包括安全设备工程、卫生设备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

(4)专业安全知识。各行业不同,具体的专业要求也不一样。总体来讲,大概包括:通风;矿山安全;噪声控制;机、电、仪安全;防火防爆安全、汽车驾驶安全、环境保护等;

(5)本行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

(6)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安全管理方面也逐步得到利用,所以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计算机使用常识,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应用软件开发基础。

2·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那种单一功能的安全员,即仅会照章检查。仅能指出不足之处的安全员,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强烈的呼唤“复合型”的安全员。通过对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除了具有安全知识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具备如下条件:①要有广博的知识;②要有敬业精神。

3.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方法

对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方面是通过学校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对在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讲授法、研讨法、读书指导法等进行安全教育,不断获取新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在专篇进行论述,在此仅谈谈日常对在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方法。

提高安全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是21世纪安全管理的需求。为此,就需要对安全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①充实安全队伍,将年富力强的人员安排到安全队伍中,他们还有一个绝对优势就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快;②抓培训学习、充实基本功。既然安全队伍来源比较复杂,就必然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同时适应安全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特点;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使新科技为安全工作服务。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使新科技成果不断为我所用,的确是未来也是当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现状;预防

一、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安全管理,不仅包括保障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还包括保障学校公共设施、师生财产安全。校园安全管理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极为重要,目前,不少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普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一个现象。从近几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当中,可以发现许多事故原本都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但往往由于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未能及时感知到事故的发生,错过了杜绝事故发生的绝佳时机。安全防范意识的缺乏,降低了教师以及学生对危险的感知度,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安全意识的缺乏,一方面,体现在师生在保护自身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方面,缺乏相应的防范意识,比如,在人流量大的食堂打饭时,将钱包放在显眼处,容易引起小偷的注意,而且方便小偷得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缺乏,导致班级安全防范措施的知识讲解较少,学生本身对于安全事故的了解不足,在生活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比如,和同学在楼梯间打闹,这就是安全知R缺乏的表现。

2.学校重视度不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少学校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重视度不够,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一方面,在建设学校设施的过程中,学校不注重其安全性,部分存在危险的设施仍旧放置于校园当中,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另一方面,重视度不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注重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导致教师与学生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

3.缺乏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一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需要一套良好的制度进行相应的指导。现阶段,不少学校并未建立健全相应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随意,没有形成较好的体系,导致学校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该重视的地方,工作重心没有放到位。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制度的存在是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4.缺乏相应的安保设施及人员。在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安保设施及安保人员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安保设施,在学校内部及周围,未安装足够的监控设施,不能及时做到有效监控校园环境;同时,在校园内部,灭火器等常规的灭火装置未能得到及时的检修,许多装置成为摆设。校园内安保人员的存在是保障校园安全的关键因素,一个有纪律有组织的安保队伍能够极其有效的对学校环境进行监督,及时排除危险因素,保障校园环境安全。

二、如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时代的发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知识和技术的支持下,有了极大的进步,校园安全事故虽很难杜绝其发生,但是在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之后,就能及时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切实保障校园环境安全,保障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应的防范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应大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更好的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应大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学校不仅需要重视加强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还要将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到位,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尽力促进目标的达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应明确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灵活加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具备足够的防范心理,尤其是当自己处于一个人流量较大或者校园内较为偏僻的地方时,应具备足够的警惕心理。同时,学生自身在和同学交流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颗宽容的心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打架,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同学之间的情谊难能可贵,在和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2.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应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学习相应的管理知识,同时,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发展、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存在,主要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规范,规范的存在能够及时有效的指导工作的开展方向,同时,及时反馈工作效果,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状态,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另一层保障。

3.建立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安保队伍是保障学校安全的中坚力量。学校应竭尽全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在招聘、培训、管理等环节下足功夫,努力提升安保队伍的整体洞察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故的灵活应变能力。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不仅讲究战斗力的大小,而且极为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因此,学校在管理安保队伍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凝聚力的培养,同时,给予安保队伍足够的物质和人身保障,为安保人员的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内学生之间的打架、公物遭到损坏等都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的表现,一直以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分析现阶段学校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切实保障校园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绍让,朱成康,张伟锋.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06):32-33.

[2]李世刚.基于B/S结构开发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D].重庆大学,2007:21-23.

作者简介: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地铁工程 风险 管理 体系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交通拥挤状况进一步加重,国内很多城市为了改善交通逐渐修建了地铁。但是地铁工程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造成了地铁工程安全风险因素大等问题。地铁的设计、决策、施工都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地铁工程因为工程性质原因多修建于城市繁华地区,周边复杂的环境影响制约地铁工程的建设。如果工程决策有失偏颇,在工程规划、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的过程中,将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将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大量浪费。

一、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地铁施工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施工安全。由政府编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促进了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也促进了地铁工程施工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促进了我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

1.周围环境复杂, 各种建(构) 筑物和地下管线多, 且对施工变形要求高。地铁大多选线于城市道路下方,这样的施工场地资源紧缺,必须提前规划交通疏导。地下管线多且复杂又是导致地铁工程风险的又一因素,地下污水、雨水、及自来水、电信电缆和煤气很容易形成管线断裂和爆炸等事故。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有些线路临近江河,地质条件复杂,土层自稳能力极差。若加上连日降雨,砂层含水量会加大,加重连续墙背后的土压,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大量渗水地基会被吞噬,最终会导致塌方。

3.结构形式较多, 施工方法交叉变化多, 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压力大。地铁施工涉及到土建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试运行等四个相互衔接的工期,要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因此,地铁工程施工工期长,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工程整体规划不仅要考虑拆改移、围挡与交通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另外,还要考虑的是单位工程互为条件的需要。突出重点兼顾附属工程施工的需要,从全局出发,照顾大局又要避免因小失大。

二、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措施

地铁工程众多高风险性的特征,为了地铁工程安全和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完善科学合理风险管理全程策划。当地铁项目立项之后,具体实施工程之前,要系统研究地铁施工的全过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当然,地铁施工单位可以委托给有资质有能力的咨询机构,或者自行完成,但必须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工作实施目标以及具体的阶段目标,从而确立安全方针。明确安全职能和责任,逐步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实行安全工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项目合作模式和组织体系,明确项目管理各方安全责任和任务,明确各自管理工作要点。在制订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结构图的过程中,要对地质、水文情况详细调查,按照不同地质单位划分若干单位,明确各自单元内重要地质风险内容,并进行风险分级和评估。同时,还要明确风险的应对措施。地铁工程地质特点、城市环境、施工工法都不同,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措施,在风险发送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2. 重视知识管理在地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由于地铁工程风险管理是一个灵活性的动态知识管理过程,要想实现知识的再次运用, 消除或减少由于经验不足或是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必须认真分析项目工作流程基础, 仔细研究知识的流动, 提炼知识, 并把知识共享于每个项目成员, 将个人知识系统化,作为项目组知识, 并将知识融入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或是知识获取建设单位,而他们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取知识。第一,采集一些现有的显性知识,如国内外己建成地铁项目的设计、勘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第二个方面是通过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捕获, 然后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项目组知识,形成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知识传递主要通过培训、专题讲座, 将知识传承化的传递给需要的人, 从而规范项目建设者以及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从知识管理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总体水平, 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在地铁建设过程中, 知识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这就需要业主或咨询单位为主导组织召开技术交流大会, 通过知识交流总结归纳问题所在,以便采取更为高效的解决问题措施。知识利用知识是知识汇集、传递、交流和再次利用的目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业主主要是通过各种合同,激励机制,外聘专家进行咨询服务等手段来利用不同知识主体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地铁风险管理中。

3. 开发地铁施工安全反馈控制系统。地铁施工务必要考虑安全问题,地铁施工安全反馈控制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采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与预警,整体性的解决地铁施工的安全问题。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其实质是发现安全事故隐患、预警并解决问题。具体而言, 它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是信息采集系统, 第二是数据分析、评估与预警系统,第三是辅助决策系统。其中信息采集系统是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地铁施工安全信息采集平台, 由远程监控系统, 自动或人工接收、处理施工现场和各地与地铁施工安全相关的各种资料和技术监测数据, 实现对现场监测对象(如地铁施工沿线地表建筑物与地下施工和隧道施工等情况)的及时汇报。数据分析、评估与预警系统,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至数据分析、评估与预警系统中, 然后该系统将各工程点的监测点位移至警戒值或是临界值,以此作为状态评价的依据。预警人员根据已建立的预警机制做出相应的预警, 及时反馈给工程实际。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是指在数据分析以及评估的基础上, 再根据系统报警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形成高效、快速、有序的反馈控制。 决策支持子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GIS子系统等共同构成了决策系统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朱胜利,王文斌,刘维宁,等.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8,21(1):56-60.

[2] 曹萍,丁士昭.地铁项目的建设实施策划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1):20-25.

[3] 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4):649-655.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7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safety work is the strong dema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More and more security work, enterprises are also gradually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the purpose is to prevent accidents, ensure the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the environment is not destroyed. Enterprise as the basic unit of soci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safety first",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enterprise, thus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Keywords: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一、班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发展

由于企业规模和工作性质的繁杂,决定了班组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各有差别,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同样应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落实。只有在班组得到很好的落实,并转化为行动,才能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由于班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面对各种危险因素和隐患,因此发生事故的机率高,造成自身或他人伤害的可能性大。据统计,由于直接面对各种危险,在已发事故中有80%以上都发生在班组,所以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班组安全培训的种类主要有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全员安全知识培训、专业安全知识培训等。培训内容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安全管理基础知识、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知识、专业安全知识、事故案例、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对象是班组全体员工,培训方式根据班组的施工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外委培训的培训时间根据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的日期而定,内部组织的培训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利用施工休整期集中培训。

其次要加强班组安全制度的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组安全管理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达到规范化、持久化。一个班组的管理一般应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要悬挂安全环保管理网络图、应急流程、应急逃生图、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班组长每日召开班前会议,对当天工作内容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充分识别,并及时向班组作业员工进行安全喊话,形成会议纪要。同时利于 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控制)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再次要加强班组的安全巡检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一种规范。一个企业的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否提高,从安全自查巡检工作中就可以有深刻体会。在安全巡检中,可以参考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如:劳保穿戴是否规范,工器具摆放是否符合要求,作业现场是否整洁干净,员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否强烈、有无“三违”现象发生等。

二、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关键

对一个企业来讲,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领导具有相对权威性及组织协调能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组织、经费和人员就都有了保证,很多事情都将有可能变为现实。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企业领导都不去重视安全工作,抢工期,重效益,轻安全,那这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比较麻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把最前沿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理念输送到企业各项安全管理中,从而使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到最大化。

三、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条件

全面有效地开展全员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鼎立支持。要想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充分地论证和说明是绝对必要的。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成本,这样才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地位的有效定位。如:为了实现员工安全健康,必要的物质投入是必须的,这包括较好的设备、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施构建、培训新员工费用、因事故或危险而使企业为员工付出的各种赔偿金、招聘新员工的费用、改善作业环境投入等,这些有关安全方面的成本支出,在企业年初的财务计划中就应该提早预算,划拨专门帐户(安全技术措施费)予以保障和支持,确保全年安全经费的有效投入和落实。

四、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

一个企业仅抓各级领导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抓住了关键,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环节要靠安全管理人员去实施,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水平,注重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理论性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其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超前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一般员工还要靠他们去培训、去教育,去感染,他们的安全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所以,要把抓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当作重点来抓,只有这样,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五、加强工会组织机构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保障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8

关键词:职业学校 施工安全课程 教学目标

建筑施工安全是行业的头等大事。2002年的《安全生产法》和2004年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作出了严格要求,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也加大了施工安全的教育培训力度,行政机关实行了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的考核制度,对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笔者学院工民建专业顺应行业要求,从2005年起增设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建设部相关统计表明,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类事故中有约80%可归因为施工人员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而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而导致事故的比率提高。只把安全生产放在嘴边,并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要求。

在校期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思想,形成新观念。所以,对学生进行早期安全教育,让他们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树立牢固的安全施工意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时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指导及课后的实践指导,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注重帮助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就树立起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才能把安全施工的意识转换为自觉的行为,自觉抵制行业的不正之风的影响,从而对提升施工单位的整体安全生产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行业的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的需要。根据事故成因论,事故的诱因有两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安全教育要解决的正是人的问题。学校职业安全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培训的区别在于,它是专门教授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的,其目的是使人在安全知、识、会、态四方面都有所提高。知,即知道,知道各方面知识、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各项安全法规制度等;识,即识别,对哪些是事故隐患、危险源、不安全因素都有所了解和认识;会,即会用,将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各类安全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态,即心态,指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就要使职业安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更贴近和适应所有被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成为使受教育者提高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有力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办法来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系统的运用过程中不发生无教的环节、程序,这样才能实现本质安全化。

近年来,曾经在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野蛮施工、违章作业甚至强令工人违章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普遍提高。笔者学院培养的一大批懂技术、重安全的管理人员已经逐步充实到施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随着优秀的施工团队的逐步建立,带动了所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降低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施工安全教育旨在提高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通过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掌握事故预测、预控办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交底、事故隐患的排查等,都要求施工人员有敏锐的事故预判能力和危险源识别能力,还必须重点掌握和了解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系统的理论学习,二是生产实践技能的掌握和积累。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9

一、主要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因对法》、《建设工程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法规和预案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我县建筑生产安全形势,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县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部门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提高全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宣教计划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结合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

二是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工地活动。把应急管理知识进工地作为科普知识进工地的重要内容。三是通过建管局局域网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交流和宣传力度。

(二)进行应急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应急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增强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三、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建管工作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和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基本知识等。

(二)培训对象。根据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应急管理培训对象主要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相关企业负责人及应急处置救援队伍。

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

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10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创新;法律制度

1引言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居住环境趋于复杂、多样,频发的消防安全事故使得消防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在应对新社会、新生活产生的问题上存在诸多不足,必须不断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及方法,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杜绝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2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近些年我国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我国消防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时捉襟见肘。学校、居民住宅以及公司企业等虽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器材,但不会及时更新和维护,当面对消防安全事故时,很可能延误救灾的最佳时间,造成损失。(2)社会整体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重在防范,消防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整体的消防意识薄弱。①政府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不足。政府处于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及监督的领导位置,需要加强公共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工作的出发点,不能单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走形式主义和投机主义,而弃公共消防安全于不顾。②公司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公司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识薄弱,态度轻浮。a.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为缩减成本未配备具有消防安全资质的安全负责人,消防安全部门多为其他部门人员兼管,缺乏专业素养,管理水平低下,消防安全部门如同虚设。b.部分企业缺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没有应急方案或措施,监督也不到位。对于安全检查,企业领导敷衍了事,没有榜样观念,同时对消防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也疏忽大意。c.部分企业无视消防安全法规,生产中占用安全通道、破坏消防设备的现象屡禁不止。③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火灾的引发原因、火灾的扑救以及自保方法知之甚少。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源于公众的侥幸心理及对消防安全事关人人的认知不足。另外,消防安全知识及消防安全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公众未意识到维护公共消防安全设施的责任义务。为杜绝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务必加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知识素养。(3)我国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上,我国仍有许多不足,在涵盖范围及标准方面需要逐步完善,并法德兼下以解决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3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对区域进行分类监督管理

利用大数据将各区域按照居民居住环境复杂程度、企业生产规模及特点、火灾发生频率等进行分类,赋以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的权重绘制热力图,通过热力图直观反映出各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并根据不同区域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安全警备人员,建立“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针对区域的不同分类,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等级划分,书面化、标准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可行的高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大数据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对不同区域的消防安全综合评价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和合理性,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形成消防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做出科学预判,防范于未然。

3.2公众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事关人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人有责。消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我国消防力量薄弱,如果仅仅依靠消防机构必然监管不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社会的支持,要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公众化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公众化消防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公众的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公众的消防知识水平。消防机构、公安部门、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居委会及消防志愿者要相互配合,将消防知识的传播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消防机构作为消防监管工作的主导者,对日常检查到的及其他部门或组织反馈的火灾隐患,应该及时以法律文书或以函的方式告知相关单位并要求其整改。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在消防监管工作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检测机构定期对区域消防设施进行效能检测并及时将检测报告反馈给消防部门,同时告知相关单位存在的消防隐患,协助社会单位进行设施整改以清除安全隐患。居委会要充分利用职务之便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社会个体要配合各部门工作,加入消防监管的大军中,及时举报、反馈身边存在的消防隐患。

3.3网络化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消防监管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消防监管平台,共享消防监管信息。消防监管的网络化告别了奔走相告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消防监管的反馈信息会更具时效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更顺利、更高效,同时,消防监管网络化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3.4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将消防法或其他相应法律法规纳入企业单位平日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责任中,与其他部门协同监督企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比如某娱乐场所长期缺失消防安全管理,员工缺乏消防安全培训,防火巡查不到位,且消防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消防部门可联合工商部门、文化部门等视娱乐场所管理者整改态度对其给予年度检查不合格,到期不予办理执照,甚至是停业取缔的处罚。

4结语

城镇人口日益密集,消防安全越来越来重要,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消防管理工作,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政府机构需要完善与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社会团体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监管消防工作;个体要加强消防知识的学习,加入消防监管的队伍中。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消防监管模式,提高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晓峰.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96.

[2]杨边江.浅议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的信息化监管[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9):24~25.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11

(一)提高重视,齐抓共管

安全稳定是高校和谐发展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前提。高校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制定各项工作计划时都将安全稳定作为首要前提,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教育制度。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形成全员重视的良好局面,全校教职员工人人重视安全教育,自觉参与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加强人力和物力

1、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学工部门、保卫部门、专兼职教师、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保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保证这支队伍的战斗力。首先,学校应该对从事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所有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讲座、外出参观、影视教育、实战演习等各种形式,提高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安全教育队伍。其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从事安全教育管理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细化各项岗位职责,并且实行责任制,将安全教育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再次,加强考核,实施奖惩制度。对各个从事安全教育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年终考核,将考核指标量化,使之有理有据,真实反映其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加大经费投入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保证。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资金投入至关重要,高校应该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落实教材、课时、设备、活动经费等相关费用,从而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稳步开展。[1]

(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工作实效。第一,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立专门学分,编排相关教材,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制定相关考核方法。第二,坚持全校安全情况通报制度。以“安全通报栏”或“安全简报”等形式,及时持续向学生通报本校每周(月)的安全情况。[2]第三,完善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学生请销假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防范于未然,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四,严格执行监管和考核制度。各部门和教职工的安全教育管理职责是否落实到位,需要制定和执行监管制度,由专门部门和人员依照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对优秀的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通报和督促整改。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一)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1、作为必修课,设立学分,严格考核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内容包含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防火、防盗、防骗、防传销,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每学年安排不少于10个学时,设立专门学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贯穿大学各个年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编排教学大纲,将一般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技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确保安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同时,与其他公共必修课一样,在学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否则必须补考或重修,如补考、重修后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能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将课程成绩计入学生综合测评,与评奖评优挂钩。通过这种方式,使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2、精编精选教材要保证安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教材是基础。高校要组织专人,结合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有理论成果和本校大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安全需求,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内容应涵盖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3、加强师资建设,丰富教学手段要保证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效开展,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高校要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学校保卫部门、思想政治教师、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等队伍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安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并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方式,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逃生演练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手段,善于利用大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提高说服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

安全教育的推进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教育课程,更要将安全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中,将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等,由授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穿插讲授安全知识。比如将非传统安全教育贯穿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中;同时,还应结合军事理论教育等课程,拓展国防教育内容,渗透非传统安全教育。[3]比如在理工科实验课上,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如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逃生急救技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网络安全知识和预防网络犯罪的知识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求职防骗、防传销、交通安全的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安全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管理高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成为安全管理的主体,通过亲身参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修订,参与安全管理活动,体验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比如,学校在制订和修改安全教育相关制度时,可向广大学生征询意见,以班级为单位反馈意见和建议,供职能部门参考,对于合理化建议进行采纳;在具体的管理实施中,设立相关学生机构,协同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模式。比如成立学生宿舍自管会,负责宿舍安全的检查和通报工作,通过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带动身边其他同学共同关注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将安全意识内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当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消防演习、急救知识培训,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文艺演出,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法制宣传、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

三、融入日常教育和管理

(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实际,要同校园的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安全与法制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须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心骨,应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1、组织学生学习校纪和法规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讨论,观看法制教育电影、电视录像,使学生知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了解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大学生。2、将安全知识教育贯穿大学生活动始终在新生入学时,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比如编印安全知识宣传手册,通过大量发生在高校中的实际案例来提醒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防骗防盗等安全知识;对参与新生接待引导工作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新生引导过程中,通过聊天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这种学长口口相传的形式更易为新生所接受;在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班会等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参与安全宣传活动,开展求生训练,安全演习,强化安全观念,掌握防范技能。针对大四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以防骗、防传销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教育引导大学生识别传销组织和诈骗行为,自觉远离传销,并且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正确面对挫折,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压力。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班主任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查阅学生档案,登记家庭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大致情况,平时通过班会、下宿舍以及与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沟通等多重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建档,将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等学生作为特殊关注对象,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解决实际困难。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心理咨询机构老师联系,开展专业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从而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伤人、自杀等事故的发生。

(二)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大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当将安全教育理念和思想渗透进日常管理中,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与安全教育息息相关,比如实验课的严格要求和规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因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宿舍管理中的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禁止明火等规定大大降低了火灾隐患;校外住宿的相关管理规定和申办程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严格的限定和审查程序有利于杜绝在外住宿引发的安全事故;平时和节假日的请销假制度以及班级集体外出活动的严格审批程序,有利于掌握学生去向和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和学院在制定和执行大学生日常管理规定时,应强化安全教育理念,将安全稳定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四、加强宣传,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观念和意识起着潜移默化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注重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学校方方面面对安全的关注程度,在校园中形成"事事以安全为前提,处处体现安全重要性"的良好氛围,从而巩固安全教育的成果。

(一)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安全宣传

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校刊校报、学校网站、论坛等各种媒体和校园橱窗、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在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播放安全教育专题节目,通过视频或音频讲座、安全主题电影、大学生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大讨论等节目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在校刊校报、学校网站上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宣传安全知识,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安全主题征稿,将优秀稿件刊登发表;在学校论坛上开设安全教育专版,尤其是运用一些高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和大学生误入传销等实际案例作为讨论的主题,吸引广大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接受安全教育,并将安全知识内化为自身意识和需求。在教学楼内、宿舍区内以及各种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张贴图文并茂的安全宣传海报或提示语和安全标识,并且在"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通过宣传横幅、宣传板等形式开展主题宣传教育,让学生时刻受到安全文化氛围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安全管理的知识范文12

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食品不安全是人的错误行为所致。生产行为的有效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所以做好这一环节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食品企业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搭建系统的培训体系,形成独特的管理文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全体消费者乃至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

食品企业的员工,从层级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及生产一线员工;从专业上,可分为具备食品专业知识的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从职能上,既有订规则的职能层,也有从事生产的业务层。根据不同的层级和职能,培训工作既要抓全面,又要抓重点;既要分类指导,又要各有侧重;既要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又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如果把食品安全培训看作一个整体“1”,那么,具体做法则可总结归纳为三句话:10%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20%的中层管理人员现场实际操作辅导;70%的员工长期生产历练。如果说用10天的时间来培训,那就相当于用1天的时间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用2天的时间由管理者进行反复现场指导,却要用长达7天的时间培训员工。如果长期坚持这一培训思路,优秀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将变成员工的生产习惯,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文化。

10%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在食品企业,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线职工,食品安全知识都是必修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知识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针对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食品企业的全体员工要做到普及性学习,了解其内涵;对所从事的关键环节的相关知识,要重点学习,把握其精髓,还要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及时学习,与时俱进。所谓知识培训,就是要把爱岗敬业的精神带进食品安全课堂,把学到的知识正确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指导食品生产,做到“专一行,精一行”,制造行业精品,打造行业典范。

食品企业的高层领导,不仅承载着企业的经营重任,还把控着食品安全的大局。相比之下,后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管控责任重于泰山。为此,做好食品安全培训的第一步,是要将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培训重点放在决策层,强化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能力,提升领导层的培训效果。

决策层不但要高度重视培训,带头学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国际国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条规,对经营决策中的食品安全把控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要坚持“走出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出国研究,学习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更要坚持“引进来”,学习国际国内的标杆企业,学习他们先进的品质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将法规法律、管理方法变成企业的生产实践,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思想,树立起“品质先行”的工作理念。

完善的食品安全组织机构,承担着企业食品安全培训的重要职能。企业要注重选育正直、负责、专业的人士,组织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作为专业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食品安全专业上的优势,代表决策层负责企业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培训工作,制订企业的食品安全培训标准,对业务部门进行反复培训、指导,对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促进其持续改进,在企业树立起“食品安全高于一切”“食品安全就是高压线”“食品安全就意味着效益,更代表着发展”等优秀的食品安全经营理念。

20%的中层管理人员现场实际操作辅导

企业中层管理者主管食品制造,承担着生产现场管理的责任,是把决策层的食品安全思想传达到生产基层,把企业的食品安全理念变成员工的实际行动的关键。为做好这一层次的培训,食品企业多年来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比如,请培训机构的讲师深入企业进行激情演讲,外出参加专业学习,在企业内部会议上强调食品安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但培训结果并不理想。外出培训的效果不具备持续吸引力,内部的会议式培训也流于形式。即使通过培训学习,采取了一些措施,结果却收效甚微。

中层管理者要做好食品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管理培训,必须解决四个问题,完成一个加法,即现场实际操作培训=知识+体系+标准+制度。

知识

常言说“当老师欲灌输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那么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的积累”。也就是说,中层管理者首先需要把自己管辖范围内所涉及的生产环节的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弄懂学透,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培训生产一线的员工。

体系

中层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ISO系列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潜心研究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因素,总结从原料引入到产品完成一系列生产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创新体系管理的培训指导。例如,外来原料是否经过精密仪器的检验,检验无误后,再通过感观、经验判断其是否合格。国际管理体系与生产运营的紧密结合,避免了体系与管理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实现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标准

中层管理者要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标准,并结合生产实践,制订适合该工厂实际和职工特点的标准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方式,深入车间、现场演示、标准指导,用标准告诉团队“应该怎么做”。同时还要不断监测标准实施效果,总结不足,进行重点培训和反复培训,把食品安全标准变成团队的生产行为。

制度

中层管理者还要在品质先行的思想指导下,根据管理需要,围绕食品安全标准,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培训,把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制度灌输给生产团队,用制度告诉生产团队“不应该做什么”,并把现场检查作为制度培训的重要部分,及时健全完善,促进制度落地生根。

以上生产现场的管理培训,主要是用管理层的“知识+体系+标准+制度”的实际行动告诉生产团队:食品安全要“一环一环地抓,要做到环环相扣”“不安全的产品不能出厂”“时刻把品质作为食品企业的生命线”。长此坚持,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70%的生产一线员工长期工作历练

一线员工是食品生产的直接操作者。改变一线员工的行为是食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对一线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是最困难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首先,食品企业的一线员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员工来自贫困、偏远地区,普通话不普及,语言沟通困难;没有经过现代化企业的专业训练,不适应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观上不愿意遵守制度,处于被迫执行状态……所以,要想做好一线员工的培训,培养出适合企业化生产的合格员工,使其发挥生产主力军的作用,必须进行以下创新。

现场示范

主要是结合生产一线的具体生产特点,围绕具体工作岗位,进行重点业务培训。例如,该员工是做原料处理的,生产管理人员就要进行现场示范,简明扼要地向员工传授岗位知识,手把手地教其流程和方法,把与原料处理这一岗位息息相关的原料食品安全知识以及来自上一道工序的原料检查程序和质量鉴别知识教给员工,同时也需要使员工深刻认识到错误工序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保证每个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转。现场示范既能抓住培训重点,减少员工压力,又能增强培训效果。

多讲故事

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要始终如一地做好一件事情―及时整理食品安全管理的典型案例,形成案例手册,并针对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编故事。用典型案例和管理故事将所有的生产环节串成一体,讲给员工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传授给一线员工,使其明白保障食品安全是每个员工的职责。

影像拍摄

企业可以将所有的生产环节操作程序、操作过程拍成影像资料,配以简洁明了的解说,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一线员工通过模仿,掌握培训知识,提升工作技能。

职业道德

做食品是个道德活儿,遵守道德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石。企业可以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去培训、感染每一名员工,让其明白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人的利益。例如,“毒奶粉”事件使很多可爱的儿童失去了健康,家庭失去了幸福;曾经发生在美国的沙门氏菌事件导致上千人患病;问题食品让越来越多的同胞患上癌症,失去生命,等等。食品企业只有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做好行业表率,不断引领行业进步,才能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的食品环境。道德培训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其理解企业严格管理的初衷,把食品安全作为自己的信仰,主动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与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做斗争,把食品安全管理细节执行到底。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