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3-07-25 17:17:05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增强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由于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过程中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几乎全被“分光”,从而导致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拥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子寥寥无几,即使是在拥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子,其集体经济也是规模不大、效益不佳,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基层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农村基层组织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目前,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空缺”,农村基层组织很难拥有“富裕”的资金来为村民办些诸如修建村道、整治河道、修建文化书屋、修建体育设施等实事,也无力发展诸如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和各种救济等多项公益和福利事业,也无力从根本上消除由贫富差距拉大而潜伏着的不稳定因素,不能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农村基层组织不仅使其自身的威信、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降低,而且往往造成干群关系紧张,长此下去甚至还将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目前,农村集体发展滞后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严重匮乏,农村集体经济做不强、做不大;二是基层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在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持续性;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竞争力不强,人才匮乏,管理、设备、技术严重落后。

二、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障碍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统一到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在这种政策下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承包、租赁、合资等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得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虽然农村集体经济中集体土地所有的产权制度没有发生变化,但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鼓励个体经营和私营经营政策下,相当多的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漠不关心,更多的集体经济组织被拍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缺失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很难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最终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越来越少,农村集体经济规模越来越小。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因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有事无钱办”的尴尬境地,集体经济组织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二)现实原因

1、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往往只强调村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而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匮乏。贫困地区农村几乎所有的村都把土地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缺少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也不愿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村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寻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强。

4、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探索。在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是束手无策。

三、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新任务,要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就必须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探索出一条适合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经济成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对推动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大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兑现为民办事的承诺,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农村基层政权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带动大部分农民致富,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担负起组织、引导、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二)以联产承包经营为核心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同时,为适应新形势要对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如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如何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职能和作用,用改革的手段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政策环境有待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一是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当地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二是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把乡镇领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三是制定扶持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在财政资金、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结对帮扶等方面,按照各自职责,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环境。

(四)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优化经营机制,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寻求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贫困地区农村区位条件差异大,在选择发展路子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盘活集体土地,兴建加工厂或引进外资兴办企业,发展厂房、商铺、专业批发市场等租赁型物业经济,发展有偿服务业,将现有集体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或者以现有资产入股,参与民营企业发展,实行集体资产和资本运营的市场化管理;根据当地资源与市场需求,进行资源开发型发展,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村集体的服务意识,引导农民围绕本村优势发展经济,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农民闯市场。

(五)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是要选准、培养出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班人,尤其要选配好“班长”。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班子”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要把那些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要让政治素质好、年轻有文化的,懂经营、会管理、驾驭市场经济本领强的人进入村班子,要把那些既拥护党的领导又有经济头脑的经济能人培养成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

(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采取有效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二是增加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四是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检查力度;五是坚决制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

(七)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农村集体资产管得好,集体经济就会积少成多;管得不好,再强的集体经济也会垮下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资产保值增值,就要明晰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坚决制止挪占、私分集体资产的现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财务预决算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坚持和完善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帐目,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

(八)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集体经济 农村发展 集体经济管理

一、引言

作为中国共产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针,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较为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态势,诸如集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够平衡、集体经济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过多以及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以期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当前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

1.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匀的现象,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缺少一个相对有效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及保障,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甚至难以做到正常的运转。

2.对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益处的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尤其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及发展还存在疑虑,导致部分地方在集体经济管理方面出现了放松的现象。

3.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导致资金来源枯竭,而且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在实施税费改革之后,政府部门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方面,这在客观上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些资金来源逐步消失,集体经济的地位被弱化。

4.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及运营缺乏一个相对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这一点在绝大多数的农村普遍存在,在资金的管理及利用方面还相当的欠缺。

5.实施集体经济管理主体的素质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入,科学知识在现代经营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及集体资产管理者的文化及管理水平却偏低,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者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几乎没有,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虽然这些人在经过一点的培训之后能处理一些管理实务,但是对于科学的管理还是不够适应,使得集体资产没有被合理的利用起来。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措施

从上面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分析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以及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科学规划问题。下面将主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的措施。

1.适时的进行行政单位的合并

对于人口相对较少,规模小的村级行政单位进行合并。由于农村村级单位无论其大小,都具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征,使得村干部的配备数量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规模较小的村,由于资金收入较少,支出大于收入,导致村级行政单位经常出现债台高筑的现象,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切实加大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力度

对于村级的财务审计与监督,不仅需要对入账之前的每一张单据进行审计,同时还应该对财务的每一项收入、支出等行为进行账外审计,可以开展走访核对的措施,对其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核实。对于村级账目,不但需要进行账前的审计,同时还应该进行账后的复审,尽量避免重复报账与错账现象。再者,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增收节支思想而减少开支,将结余下来的资金用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上来,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3.采取措施减少村级债务

限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村的村级债务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减少。由于村级债务一直较多,导致村里的各项支出都必须采用贷款的形式来进行,贷款的同时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这样就导致欠债更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集体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小,甚至消耗殆尽。因此,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债务链。

其一,要倡导农民耕种集体土地,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尽自己的义务,然后制定一个逐步的清欠计划,及时的将村级欠款还清;其二,要将集体土地实施公开发包,将发包所得收入注入村级贷款当中,减少带来的贷款利息。

4.减少村级新债务的发生

在实施新的农村税费改革措施之后,农民的负担的确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如何将新税费改革的成果加以巩固,就需要各级经济管理部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些管理办法,减少新债务的产生,诸如对相关费用实行包干,即将支出的费用按照收入的多少来进行包干,然后将从收入所得的一部分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资金。同时,还应该对于产生新债务的村主管部门领导追究相应的责任。

5.对现有的集体资产进行盘活

在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农村大部分都有一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资产,例如“四荒地”及闲置的农机具、房屋林木资产等。这些资产都可以加以合理的应用,但是当前由于管理不善,这些资产一部分被闲置,一部分被领导干部无偿的占用,没有形成合理的收入,有的甚至被乱花掉,导致集体资产损失。因此,为了能有效的利用这些资产产生效益,应该对这些集体资产进行重新的清理和登记入账,然后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情况下采用竞价承包的方式来利用集体资产,将收入纳入到集体发展基金当中,坚决杜绝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克诚等. 现阶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 2010,29(5).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3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实现农民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我县总面积9336平方公里,有11个乡镇,77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农户4.27万户,农业人口21.31万人,农村劳动力 8.7万个,耕地面积81万亩,全县村级债务大于债权,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无效债权。全县现有村级债权4463万元,村均58万元。全县现有村级债务5383万元,村均70万元。按债务形成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各类活动1517万元,各项补贴1247万元,代缴垫付(税)费416万元,改善生产条件支出888万元,公益事业性支出786万元,管理费超支330万元,各项摊派196万元.仅2010年以来就新产生债务208万元,村均29.71万元。截止2010年末,全县村集体资产总额 9846万元,村均128万元,资产大于负债的村25个,资不抵债的村28个,保持平衡的村24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1.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动力

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因素。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科学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保守,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政策因素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

村级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各项政策和工作的最终落实者。村级集体经济在不同程度受到削弱,形成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3.人为因素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

一些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积累意识淡薄。在费用收缴过程中,村级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采取其他手段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困难,使集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另外,有些村级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对集体资产乱支滥用,导致集体积累流失。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降低了广大农民对村领导班子的信任,拉大了党干之间的距离。面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形势,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刻不容缓。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2.集体积累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收入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3.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4.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5.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结合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要选优配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把事业心强、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首先,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和培训。重点是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武装全体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其次,加强政策法律知识教育和培训。使村干部全面正确地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政策法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第三,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习结构调整、市场经济、金融、城建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渠道

由于各村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干群思想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要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增加集体收入;依托本地优势,开发路域经济。公路沿线的村队,可以借助公路的优势,充分利用我县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带,开发兴建专业市场,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或流通公司,建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农民中赢利,增加集体收入;依托资源优势,开发集体经济。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做到以地生财,保证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可以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向三产发展,开发沿街店面来收取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及闲置土地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只要每个村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所在,挖掘资源开发潜力,大胆实践,科学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3.借助外力作用,切实提高政策利用效率,为增强集体经济寻求政策支持

税费改革政策实施后,村级的收费项目逐渐被取消,只有少数的机动地可以获取资金来源,所以要积极探索发展思路,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对应由公共财政开支的项目所欠债务,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理由积极争取国家给予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土地、林业等有关国家或自治区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无偿资金。要充分利用新源县每年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扶持工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提供一切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便利条件。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对现有班子成员建设不重视,更缺乏对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基层班子普遍存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班子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拉票选村干部的情况,例如:通过在村中家族庞大、帮派结伙等方式进行拉票从而当选村长,而不是通过能力的考核,致使很多会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三是基层班子的团队精神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班子成员的待遇较低;班子成员的关系不协调,喜欢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一是自然条件差。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少山区村,虽然发展林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的立地条件较好,但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多数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贷款控制过严,很难贷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难以集中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1.3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的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没有真正体现

农村目前实行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统一经营项目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尤其是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低价征用,垄断经营,高价销售,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成为空谈。

1.4政策导向偏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一方面要承担各项社会职能,如计划生育、五保户抚养、征兵优抚、水库维护、山林抚育、电力通信、道路、医疗、村庄整治等生活保障功能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导向偏差和资金扶持不足,加上村级事权过多,造成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

2建议与对策

2.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增强服务功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

2.2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3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是扎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推行农村会计核算电算化,加快村账乡(镇)会计委托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推进新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征用较多且农民已基本农转非村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

2.4加强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思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开始暴露出其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尤其是农业税减免政策的执行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依托现代化的经营方式盘活农村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的效率,从而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去,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背景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是在建国初期农村合作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的探索一直在不断的演变。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区曾经将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种形式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然而这种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还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融入市场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兴办集体经济所有制形式的乡镇企业,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逐渐由集体所有制转为民营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迅速下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新的经济形式的引入,农村集体经济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一些地区开始从传统的 “农村集体经济即村办企业”思维中跳出来,开始探索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开辟多元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找到了迅速发展壮大的途径。利用农村集体资金、农村拥有的土地等来开辟财源,发展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一些依托租赁经营,运用村集体资产来参股经营等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也在不断的开拓当中。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各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尤其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制度缺陷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在长期的发展中开始暴露出制度缺陷。首先,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管理形式一直沿用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模式,并且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集体经济的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计划色彩。其次,我国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归属不清的现状。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不清晰、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所有权支撑,一些农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村与村之间、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权属不清,界限不明,经常发生一些纠纷和矛盾。另外,我国农村的民主管理一直难以得到落实,村民选举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往往流于形式,这些都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难以得到重大的突破。

2.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比较微薄

根据国务院农村发展调研小组对于全国几千个农村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比较微薄,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比较薄弱。其中,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庄占到将近一半,低于10万元的村庄占到0%,集体收入高于100万的村庄只占16%。根据调查反映的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落后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非常有限,农村经济的发展缺少资金保障。另外,调查还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比较单一,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出租或者开发收益,尤其依赖于土地出租收益,使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3.农村集体经济直接经营收入逐渐下降

相关的数据情况表明,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只有少量的村庄有直接的生产经营性收益和股份分红收益。根据3000多个村庄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集体经济的来源构成中,农村农业承包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9.5%;厂房、土地等财产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15.4%;财政专项拨款占总收入的16%;农村村办企业的经营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农村农林牧渔等收入占总收入的4%;剩下的都是农村土地补偿费、自筹资金等。根据调查的情况显示,农村集体经济的直接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即使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集体经济收入比较高的浙江、广东、苏南等地,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也主要依靠土地出租、转让等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直接经营收入只占非常低的比重。

4.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

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的扩大及形式的多样化,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很多地方的农村集体资产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流失情况。一些集体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不规范,发生严重的损毁、贬值现象;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于集体资产的贪污、挪用、占用、浪费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很多资产被低价转让、变卖、承包。这些都是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一些村庄注册成立了有限公司等企业实体,村企业成为了独立的法人,导致农业监管部门无法对于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缺失,给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阻碍。

三、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建设,提高集体经济管理的水平

农村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定要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建设,提高集体经济管理的水平。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经济意识、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出色的农村干部,带领农村人民进行集体经济的管理和发展。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村,无一例外的都是由具有开拓精神和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带领,而集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村级干部的思想都比较保守,不具备开拓精神和经济意识。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首先要从农村干部建设做起,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灵活头脑的青年人才,建立健全激励和监督机制,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开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村要不断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渠道,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从而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农村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土地等资源,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出租和转让收益,并且要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对于比较贫瘠的土地要进行改良,实现土地的增值,从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其次,要充分依托租赁经营,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最后,有企业进驻的农村,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围绕企业的上下游充分开发项目,如开发劳动服务、饮食、出租服务等项目,从而收取租金、管理费用等,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农村还要利用现有的集体资源,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和投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农村集体资产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村一定要大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高集体经济收入。首先,农村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农村要对于集体资产的产权进行明晰,要对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等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任何人或者单位不得侵犯。对于存在争议的资产权属,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历史依据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方都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对产权进行明确的归属界定,从而保证资产权属的清晰。最后,农村要建立集体资产的台账制度,组织资产清查小组,对集体资产进行彻底的摸底、登记、审查及记录。资产的占有者及使用者,要定期的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报表的报送,做到账实相符,对资产的变动及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防止资产的流失。例如,四川某农村就建立了先进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该村将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权交由村民选举出来的组织进行管理,在进行集体资产转让等重大决策时,要交由村民全体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接受村民的监督和建议。这种制度使得该村的集体资产流失、被占用等情况得以避免,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4.拓展投资渠道,运用集体资产进行参股经营

农村要充分利用集体资产的优势,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利用现存的集体资产进行参股经营,从而激活农村经济的活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首先,对原有的效率不高的农村企业要通过改制、破产、重组等方法,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农村集体的收益;其次,要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优势,如交通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企业进行投资入股,从而形成股份形式的集体资产,充分享受分红收益及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例如,江苏省某农村将农村的土地资源作为投资,参股某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而形成了股份形式的农村集体资产,大大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要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开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从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建荣,陈文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之路[J].江苏农村经济,2013(05).

[2]孙晓敏,钟记福,何飞云.增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探求,2013(03).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11-02

党中央提出的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与市场博弈处于劣势地位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整合不同农户的产品资源,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利益。具体来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村容整洁的实现,保障管理民主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探讨农村经济集体发展相关问题非常必要。

1 发展现状

陇川县共有9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68个村委会,5个居民委员会,706个自然村,763个村民小组,农业户36 473户,农业人口152 471人。全县实有耕地面积31 380.67 hm2,其中:水田16 280.93 hm2,旱地15 099.73 hm2。2014年农村家庭经营总收入223 3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402元。2014年底,全县有村集体资产总额12 591万元。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有60个,占82%;无收益的村有13个,占18%。集体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60个,占82%(其中:1万元以下的村有50个),年末总收益72.5万元。

近年来,陇川县为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项目扶持和资金争取方面,陇川县积极引导村组干部拓宽视野,挖掘自身优势,瞅准种、养业,发展集体经济,抓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给予指导,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扶持资金。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通过加强对各村组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2009年以来举办村级会计委托培训75期,共培训2 688人次,其中2012年培训9期,共培训564人,2013年全县共开展培训9期631人次。农村集体经济创收方面,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交付农民或其他租户开发利用,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推进陇川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的收入得到增加,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1-2]。

2 存在的问题

陇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存在较多问题。

2.1 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陇川县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承包租赁荒山、荒滩、荒坡等资源,例如政策性(转移支付)、资源性(荒山拍卖、土地及其他资源承包)、资产性(各种固定资产的承包、转让、租赁费用等)。一些村不仅没有固定的集体资产,也没有其他可支配资源;部分村落虽然有山地农田等资源,但是开拓门路太窄。由于绝大部分资源没有经过投资开发,所以收益很低,部分资源甚至被闲置和浪费。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看,自身无力进行投资开发,而针对农村的贷款控制也非常严格,金融机构的支持意愿很低。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有限,加之村内公共产品的提供,许多村的集体收入入不敷出。

2.2 观念落后,村干部组织领导力有待提升

一些地方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村干部片面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任务推到乡镇党委和农业部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加之农民意识形态落后,集体经济发展处于萎缩状态或停滞状态。根据陇川县的实际,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等、靠的思想严重,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发展,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由于许多村干部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而务工补贴制度较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主动承担集体经济的责任[3-4]。

2.3 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很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求学、当兵、务工创业等,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使得陇川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人才缺乏的农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家乡在陇川县农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本土,为本村服务。

2.4 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

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就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但中央给予的往往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再加之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诸多配套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既无政策支持又无规范指导,从而很难及时有效地开展经营。各级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也参差不齐,很多地方都是重农民增收而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视不够,因而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对策

针对陇川县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农经站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7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大营街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18-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巨大改善,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得到了充分彰显。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迈入小康的同时,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制度变迁的边际绩效已然不再明显。如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寻求农业和农村“第二次飞跃”的制度动力,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被誉为“云南第一村”玉溪大营街镇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集体经济实践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统分结合重“分”轻“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标是打破以“一大二公”、“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制度,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有机发展。但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践中,“分”的彻底,“统”的无力。发展中过多地注重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集体的积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回归,造成了土地细碎化分割、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集体资产流失,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民一盘散沙等问题。

2.发展资金不足,后劲乏力。由于长期过分强调“分”的成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使很多村镇成为了“空壳村”、“空架子”。加上集体经济往往承担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养老、医疗和幼儿园等公益建设,集体经济难以为继。加上近年来银行信贷部门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此外,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集体经济背上了包袱。面对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3.集体积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农村集体积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导致集体积累严重不足。一是对村集体资源缺乏有效开发手段,致使许多村庄守着资源却受穷。二是集体收益没有保障。根据宪法规定,农村土地等资源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如在土地征占用补偿费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有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实行“家长制”管理,集体土地、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管理权集中在村主要干部手中,群众无法真正监督。少数村干部贪占挪用公款,或用公款请客送礼,或盲目投资搞项目,结果“富了和尚穷了庙”。

4.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定要有好的带头人。但从全国多数农村来看,大多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一是不少村干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他们往往过多强调客观原因,“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想法,集体资产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守住家业”,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办法。二是农村的很多能人也不愿意搞集体经济。要干出事情来,需要担风险,而且总会有人说三道四,不如自己干痛快。三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农村能人外流。很多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一般很少愿意留在本村。

5.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农民是一个集劳动者和小私有者于一身的社会基层。既有要求走集体致富的要求,又有个人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体制解体后,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主义意识有所弱化,认为“搞集体经济赚了是自己的,亏了是大家的,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有人在,因而参与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只顾眼前利益与自身利益,经常为土地、邻里界限闹矛盾、引争议,阻碍了国家建设和集体事业发展。

二、大营街镇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考察

大营街是云南玉溪市下属的一个集镇,位于它位于玉溪市西南部,距中心城区4.5公里,距省城昆明90公里,全街道辖10个社区居委会,50个自然村,106个居民小组。改革开放以来,大营街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在任新民等带头人的带领下,从开始的村办建筑队起步,抓住机遇,统一土地经营权,先后建成和发展了滤嘴棒分厂、水松纸厂等卷烟辅料加工厂和云南玉溪隆恒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乡镇企业;依靠大营街自身资源发展旅游业,建成了汇溪宾馆、汇龙生态园、玉泉寺、玉泉湖、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等旅游休闲景点,形成了集工业、休闲、娱乐、旅游、商住为一体,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城镇体系。从1995年大营街居委会经济总收入超过10亿元,到2012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 800元,大营街人过上了“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的幸福生活。这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启示。

1.权威的领导班子。大营街群众认为,他们的成功靠的是领导班子,是因为班子有感召力,群众拥戴,大家团结一心抓产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总支书记任新民更是堪称群众心里的一面旗帜。他始终与村民劳作在一起,与大营街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无私的献身精神和敏锐的政治远见。大营街发展中建设了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他们有一套清晰的发展思路:大营街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自觉融入到城市中,必须大力发展集体工业经济,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共同富裕。

2.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集体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制度基础和保障。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绝大多数农村土地分到了农户手中,实质上成为一种“有分无统”的“农民小规模经营”。土地分散经营,细碎耕作,既无法保障农民的收益也无法形成规模经济,集体的作为也没有依托。大营街带头人在全国热火朝天包产到户的形势下,审时度势,结合居委会发展实际,顶住压力,留足耕地,实行土地集中经营,为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用地问题,居民基本脱离农地关系,到企业上班拿工资。同时,大营街居委会把原来的1 000亩土地投入资金改造成可以机耕机耙的高产田,将耕地集中向农业经营大户手中,全居委会只有6户农民管理经营全部耕地,发展了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大营街还对集镇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楼由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使全体居民全部住进了楼房。

3.以工业经济为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经济复苏带动了卷烟行业的快速发展。任新民等大营街的带头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全国卷烟行业都要高价进口辅料滤嘴棒、水松纸的信息。经过艰苦的谈判,1988年,在玉溪卷烟厂的鼎力帮助下,大营街贷款4000多万元,与玉溪卷烟厂合作,先后建起了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厂和玉溪市水松纸厂,进行科学管理并大搞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当年建厂当年就见效。到1990年,水松纸厂和滤嘴棒厂就实现总产值1 640万元,利税达150万元;1992年,大营街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玉溪市的第一个“亿元村”。为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4.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大营街依靠村办企业富起来以后,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大营街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资源,开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成了占地1 000多亩的汇溪公园、汇龙生态公园和玉泉湖公园以及玉泉寺、映月潭、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等观光、娱乐、休闲、健身的景点,塑造了一个“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乐园”的大营街,成了“农村里的城市”,不但满足了大营街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大营街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农村集体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就要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解决好双层经营的依存关系,进一步探索农村多种所有制及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笔者在考察玉溪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土地适当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农民已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土地撂荒的状况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了可能。但在以往的流转实践来看,虽然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解决了农地投入不足和掠夺式开发的问题,但由于土地使用产权在法律上界定模糊,往往造成农户在土地处置权上的所有者缺位,使农户在土地发包、征用、流转等环节的权利受到侵害,也为今后的土地兼并埋下了隐患。因此,改革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颁发土地使用产权证,使农民逐步获得具有法律保障的各种公民权利,解决农户在土地流转的产权担心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适度集中,有居委会或农村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使土地这一稀缺资源能够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重新配置,并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2.坚持走现代农业道路,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大营街通过走农工商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了共同富裕是最鲜活的例子。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发展的前提。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路子,是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必要途径。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的价值链,可以使土地资本化收益留在农村,为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带农提供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营街街道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稳处、工业强处、商贸旅游活处”的发展路子,使全街道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乡镇企业,多年来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推动全街道农村经济发展和培植地方财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坚持合作经济多样化发展,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分散的产权为基础,以互助经营为特征,以社会化服务为内容,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要通过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内涵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的比较效益,提高抗拒市场风险和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引导农民互助合作,促进集体经济和个体农民的共同发展。

4.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强不强,关键看是否能被群众信任,是否有创新意识、是否懂管理、善经营。因此,发展集体经济,要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一是要选好一把手,要选拔群众信得过,觉悟高,有开拓精神,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要选好配强村干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二是要加强培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管理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集体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要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加、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并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5.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促进良性发展。一是要建立健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财务委托制度。二是要加强集体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投资决策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保障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让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有一本明白账。要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加村务大公开的真实性,杜绝假公开或半公开的现象;特别是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对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进行表决通过,全面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四是要完善资产清查手续,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坚决清理集体资产,采取多种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壮大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 杨旭东.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3.

[2] 段绪恒.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78.

[3] 程鸿飞,彭丹梅.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3,(7):34-37.

[4] 兰常花.关于村组织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分析[J].中国投资,2013,(S1):16.

[5] 张琴.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J].农村财务会计,2013,(9):60-61.

[6] 刘宗衍.发展农民合作社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访江西省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处长罗青平[J].江西农业,2013,(3):10-11.

[7] 周俊.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82-83.

[8] 吴志雄,毕美家.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认识[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3):50-52.

[9] 涂胜华.多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政策,2002,(4):37-38.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8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特征;困境;对策;广东东莞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时期,这一转变必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又将面临一次生存发展的命运抉择 。

农村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村大部分的集体经济组织放弃了集体统一生产经营;然而,在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以及许多城市的郊区农村,一部分集体经济仍然坚持保留着集体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所谓“苏南模式”“顺德模式”“龙岗模式”“东莞模式”都曾在全国辉煌夺目。广东省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大,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2008年东莞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为1 134亿元,占了广东全省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4成。也是目前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最多的地区(全国农村集体集体资产约15 000亿元)。但是金融危机后,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统一生产经营的经济模式究竟发展前景如何?能不能坚持走下去?笔者以东莞为例,对统一生产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1农村集体经济的特征

目前我国在沿海地区和城市效区的一些像东莞一样的农村,由于所在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比较快,农村集体经济在产权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组织结构上都有着不同于农业种植业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1]。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坚持了集体统一生产经营和分配,坚持了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这种集体经济的模式促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东莞农村在改革开放中繁荣富裕起来。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不同于“公社化”时期、也不同于其他农业经济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成就了东莞农村经济的辉煌,也正是这些特点衍生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矛盾。

1.1生产经营上的特点

我国农村集体由于占有着土地资源,因此发展土地和物业出租成为了一些集体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基本上都是以物业出租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资或民营企业进入到东莞农村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农村集体则以集体的土地建设厂房和商业铺位出租,从而逐渐形成了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出租物业的经营模式。2007年东莞村组两级集体经营总收入140亿元,其中物业出租收入86.4亿元,占61.7%,还有10.3亿元的管理费和6.4亿元的结汇收入,共占15.1%,这两部分收入也是由厂房和土地出租而带来的收入,实际上东莞农集体经济75%以上的收入是依赖物业出租。

1.2产权制度的特点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了家庭土地联产承包制的产权改革,将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把经营使用权和收益权给了农民,而集体经济的意义只保留在形式上的土地所有权和一部分用于集体公共产品的提留。东莞的集体经济却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产权改革道路。东莞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是:一是资产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经营。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力,将土地集中起来使用,统一进行开发,建厂房商铺等物业,由集体统一出租经营。集体将土地的经营、收益、处置权重新集中到集体手中,而农民只有收益享有权。但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已不是过去的农业生产,而是土地、厂房和商铺等到物业资产的经营。二是建立股份合作制。2004年东莞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进行了一次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建立了村一级的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和村民小组的股份经济社,以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取代村委会成为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三是资产量化,股权平均分配到个人。将集体的资产量化,分别建立集体股权和个人股权。个人股权按照合作社人数,平均分配,实行每人一股的平均股权制。四是产权固化。股民的个人股权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制度,个人股权也不能转让、流动,实行了固化封闭式的产权制度。

1.3 组织管理结构的特点

在我国农村组织管理上基本上采取了“二合一”和“三合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了行政领导和经济联社领导合一的方式,即村委会主任兼股份合作社董事长,实行的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领导体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党支部、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挂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使用。近年来有所变化,有些村党支部书记不再兼董事长和村委会主任。

1.4劳动生产方式的特点

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内的村民生产劳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劳资分离。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主要是物业出租,需要参与管理的人数很少,除少部分人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外,大多数的股民不参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生产,就是说股份经济合作社内的的合作并不像过去的生产队,既是生产资料和资产的合作,又是劳动合作关系,大多数的村民脱离了经济合作社的劳动,劳动就业主要是个人自己解决。

2农村集体经济困境的理论分析

近十几年来统一生产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呈衰退的趋势,以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的江苏“苏南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集体企业改革中,集体经济的乡镇企业大多易手私人,广东顺德的集体乡镇企业也在“亮女先嫁”的改革声中基本上消失。金融危机发生后,农村集体经济遭遇更为严重的冲击,经济收入大幅下降,相当一部分集体经济面临生存的严峻考验。目前如东莞这种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许多羁绊和束缚,如:生产方式单一化、固定封闭的股权结构、经营决策中的效率、农村公共服务责任等问题。理论和实践上碰到的许多困惑和疑虑,应从理论上深入认真的研究,得出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减少盲目性,以指导实践的发展。

2.1生产经营方式

首先,应客观地看到,东莞市这种集体经济单一经营方式的形成是客观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迅猛而来的外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厂房和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利用这种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厂房、商铺出租,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投资少、风险小、管理简便、见效快,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基本上依靠这种方式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农民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实践证明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当时选择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正确的。然而,集体经济这种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本身就带有它天然的缺陷:一是收入单一。厂房商铺等物业收入成了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有一句名言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单一的经营方式恰好应证了这句话,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大幅度下降,单一的经营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物业收入的升值空间小。东莞的厂房租金30年前8~10元/m2,而30年来所有的物价都升了许多倍后,厂房的租金不升反下降至8元/m2以下。三是自主性差。集体经济掌握的是厂房土地,而生产企业都是外资和民营个人的,生产经营的主体不在自己手上,就不能把握经济的主动权。

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陷入了困境。分析起来原因在于:一是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加工制造业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进口商品的减少而下降,而寄生于加工制造业的厂房出租也走到了尽头,以厂房出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农村集体经营方式也就陷入了困境。二是国家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制约。东莞经过一段快速工业化发展后,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后,对产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被限制;而城市也逐步走上园区集中发展的道路,农村集体经济小规模分散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三是国家土地政策的收紧,用地指标严格控制,使农村集体经济土地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四是东莞农村集体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多,面临着资源瓶颈。东莞以物业收入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几年来增长不断下滑,已经预示着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生长力已经衰减。

2.2集体产权制度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近十几年来建立了一些类似东莞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围绕农村的股分经济合作制度的产权问题,出现了几个难题,如:如何看待平均分配的股权模式?如何看待股份产权的固定化、封闭式问题?

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度的建立,有着它积极进步的意义,一是社员享有了收益分配权,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集体经济产权对于社员主体的虚置和集体经济与社员利益关系不紧密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对集体经济的关注程度。二是一人一票的决策权的配置,使得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体现。三是农村干部的权力受到了制度的约束和民意的监督,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感,较好地克服了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抑制了铺张浪费,保障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然而,从这种股份合作制的本质来看,它是建立在一种农业经济的基础上,集体股份合作社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土地,然后是依赖土地建设的厂房等物业。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共有,那么构成这个集体的每一个社员个人都平等的享有,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设置理所当然是按人平均,每人一股。所有权决定分配权,集体的收入分配按照平等的股权来平均分配,也就是顺乎逻辑的事了。平均股权和平均分配的产权制度对于一个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合作组织来看有它的合理性。然而,它本质上没有脱离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巢臼。过去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在这种制度下能顺利的走过来,集体经济能够很好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土地资源的丰厚地租红利,以及它主要是出租、收租式的比较简单的管理方式,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还能适应这种经济方式的发展的要求。但是如果是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复杂的生产经营管理,这种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就显得软弱无力。其原因一是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是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效率是天生的一对悖论,股份合作社无论男女老幼、贡献大小,股权和收入一律平均分配。这种产权制度在实现公平的同时也牺牲了效率,调动不了个人的积极性,形不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就难以形成集体经济组织的高效率。二是股份合作社按每人一票的方式来决策,降低了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率。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使公司董事会在日常经营中有决策权,而东莞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凡重大决策必须要通过全体股民投票,董事会成员也是一人一票,无法通过董事会的风险承担机制和灵活的随机决策来提高经济组织的决策效率。因此,也造成了东莞集体经济基本上是保守型、物业出租型的经营方式,除了个别村外,绝大多数村都无法直接经营企业和多元化经营,平均股权的弊端显露无遗。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生不增,死不减”的不能转让,不许流动的固定封闭的产权制度,其初衷是想保护原村民的利益不受到侵蚀,但是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守的保护手段是否能有效呢?固化封闭的产权制度是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其后果是资源不能通过流动整合发挥其最大效率。资源要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不断的重新整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比如合作社的一成员,有一更好的投资项目,如果能将本人在股份合作社的股份转让转化为资金,而将资金投入到自己创业的项目,就能使自己的这一份股份资本发挥了更大的效果。同样,外部的资本如果能进入,为股份合作社带来新的项目、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可以给股份经济合作社带来新的活力。由于东莞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固化封闭的产权制度使得集体经济缺乏活力,在生产经营上无法突破单一的物业出租模式,生产经营上闯不出一条新路子来[2]。

东莞这样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从上面对它的产权和分配方式、管理方式的分析来看,它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它不是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合作制作为一种比较保守和稳定的体制在一些农村会长期存在下去,但是从经济日趋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大潮流下,不走向现代化的企业体制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从东莞集体股份经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似乎也看到了这种体制日渐颓势的迹象。1989—1998年的10年间,集体经济纯收入年均增长27.5%,1999—2003年的5年间,增速降为8.3%,2004—2008年的5年间,增速进一步降至3.4%,2009年前三季,同比为-6.0%。截至9月底,收不抵支的经联社将达359个,占全市559个经联社的64.2%。当然,集体经济的发展的境况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产权问题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原因。

2.3政企合一的组织体制

农村股份经济经济合作社的产生,使农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经济管理组织,而且多数村采取了“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或“三块牌子,两套人马”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实行这种体制的好处是,机构精简,机构人员少,党政企组织之间协调容易,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党政和社会组织可以从经济合作社取得经济资源的支持,党政和社会组织有了资金保障。然而,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原有的组织管理体制却逐渐显得不合时宜了。外来人口的增多使人员构成复杂化,人们的利益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机构在小生产的农业经济时代,有着精简、节约、便于协调的优点。而对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却显得不合时宜了。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各个组织的性质、职能不同,如果政企不分,不能各自独立,分工运作,就必然会互相牵扯,互相制约。以行政干预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方法来管理社会,也会造成社会管理公平、自治的原则的丧失。社会管理是追求公平、关爱、和谐,而经济合作社是以追求赢利为目标,不同的职能和目标的组织合在一起,随着管理的幅度和深度的加大加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互相掣肘的负效应。比如在在收入分配上,村委会作为行政和社会管理组织,想通过分配实现公平平等、济困救难、同享福利、社会和谐的目标,而经济组织却是想通过分配实现奖勤罚懒、激励先进、提高效率的目标。两者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

2.4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责任

从东莞农村的公共服务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的公共服务资金主要靠集体经济承担,据东莞2007年提供的资料表明,东莞农村集体用于社会教育、治安、环境卫生等的支出达40亿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的51% ,全国其他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的农村集体情况都有类似情况。我国长期以来农村的公共服务由农村自己解决,成了天然合理的原则。今天以新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了。自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后,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城乡居民平等享有社会公共服务,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共识,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应该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再从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的关系来讲,谁掌握税收和公共财政,谁就应该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村级组织不是政府组织,没有征缴税收的权力,没有能力也不应该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另外,再从东莞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来分析,目前像东莞这些工业化、城市化发达的农村,已经由农业经济转为工业和商业经济,大量的工商企业在村里需要提供大量的治安、环境卫生、文化教育、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对于村集体经济是沉重的负担,以至造成农村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长期不能较好的解决。

3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必然会面临一次实质性的经济调整,发展还比较稚嫩的农村集体经济肯定会遇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如何走出困境?选择什么样的改革发展路径?先要从理论上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问题思考透彻,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方向。东莞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我国集体生产经营的一个样板,既有它的实践意义,也有它的理论研究意义,风阳县小岗村重新回归集体统一生产经营的道路,很有启示意义。集体统一经营的发展模式全国和东莞都有成功的经验,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应该是继续坚持和探索的方向。但是,像东莞这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农村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我国实际上存在着完全不同性质的2种集体经济,一种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集体经济,另一种就是如东莞这样的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集体经济。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管理体制也不同。对于像东莞这样的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保持原来的农村发展路径还是城乡一体化,或是现代城市化,其方向决定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显然,像东莞这样的农村应该逐步去“农村化”,不应总是按照建设农村的思路来发展。应该朝工业化现代化和现代城市化的方向走,按照这样的方向和思路来思考和选择改革和发展的路径。

3.1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农村集体股份经济产权制度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革,一是平均主义的股权问题,二是股权的固化封闭问题,三是决策机制的效率问题。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可以考虑从破除平均股权结构来改革:可以在保留原有的个人股权不动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集体的股份,出售给个人,可以让村干部和一些能人购买更多的股份,打破平均股权制度。可以让股权通过转让流动起来,股票在流动中自然会打破原来平均分配的股权结构。可以对外吸收一些资金进来,扩大合作的范围。外来资金进来不但带来资金,同时还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技术,给企业带来活力。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变,使企业内形成利益和效率机制,然后建立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机制,改变过去每人一票的分散低效率的决策机制。

3.2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单一化”,即有2种意义上的单一,一种是单一的物业出租,一种是单一的工业生产。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证明是不稳定、风险高。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经营[3],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是改出租为经营。过去只是将厂房商铺出租收取租金,今后应该考虑将厂房商铺物业进行经营,参与管理,提供多种服务,增加物业收入的附加值。比如,把商铺物业整合成专业市场,进行经营管理,为市场提供各种服务,如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通过开拓多种服务来扩大经济收入来源。二是开展合作经营。农村集体经济过去也曾尝试过自己办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效果不好。现在可以尝试与人合作经营,通过参股,与比较有发展实力的企业合作经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各种社会中介和监督机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给企业经济合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东莞的农村经济工业发展很快,而相对服务业发展滞后,通过发展服务业来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特别是为工业服务的物流运输、商务会展、技术服务、商品检测等服务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利用过去的旧厂房进行改造,来发展服务业。

3.3改革组织管理体制

在农村工业比较发达、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三快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了,改革的思路应该是逐步向现代城市的管理体制过渡。实行政企分离,党支部、社区、股份公司各自独立,各尽其责。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改革应该根据各个地方、各个村不同的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从东莞农村的情况来看,各个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不可能一刀切,只采用1种模式,至少应该有3种模式可选择:一是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可以选择向现代股份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股份公司制,将企业推向市场做大做强。二是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但是实力还不是很雄厚,向现代股份企业制度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可以考虑保持原有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度。三是集体经济非常弱小,甚至于集体经济负担沉重,资不抵债,集体经济无发展前景,这种集体经济也可以采取“休克疗法”,取消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纳入城市居民管理,为他们解决基本的社会保障,使他们尽快转变为市民,融入城市,避免这类农村被“边缘化”[4]。

3.4改革公共服务方式

统筹城乡发展,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且像东莞这种类型的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化,那么理所当然,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应该逐步转移给政府。问题是政府财政可能会负担加重,一时难以承受。可以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配套改革来解决政府的财政负担问题。农村集体经济既然是一个经济组织,有着一定的经济收入,就应该承担纳税义务,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征税来解决政府的财政负担问题。如果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朝现代股份公司改革,按照企业的性质纳税,那么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增加,其财政负担也就减轻了。

4参考文献

[1] 祝俊峰.把东莞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 陈荣平.跃进大未来——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9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152-06

作者简介:宁杭(1957- ),男,安徽固镇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刊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农问题”。

“民主”的本意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事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放权”为核心,开启了加快民主进程的新时期;以“减负”为核心的税费改革,突出了农民期待发展的民主诉求;进入新世纪后,以“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民主发展的矛盾和障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赋予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四大权利。如何评价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风声大、雨点小;阻力大、推进慢;中央热、基层冷;村民期望值高、干部兴趣低。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本文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视角,论述破解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是以集体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不发达,缺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动力,只有以集体为主的农村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一、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提升村民对民主的关注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设和意识形态,受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越发达,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的民主意识越强,社会文明和民主化程度愈高。反之,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推进民主建设的主客观条件难于具备。可见,民主建设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关系。根据调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民主气氛较浓,尤其是集体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农村,那里基本达到了所提出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相反,在经济薄弱欠发达的地区,农村民主建设严重滞后,损害村民基本权利的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没有或极少有集体经济的农村,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民主可言。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民众对经济利益的关注度,这个经济利益是指民众的个人利益。集体经济在村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越高,从村级经济中得到的利益在村民收入中占的比重高,村民对基层民主建设关注度就越高。民主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社会行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就是服务于农村基层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生活幸福度。因此,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离不开农村以集体为主的经济和现代化的推进。

全国村级经济最发达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和常熟市的蒋巷村,他们村级经济的主体是集体经济,村民收入中的95%以上来自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而村民的收入绝大部分参股集体经济,成为集体经济的股民。这种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紧紧相连的利益机制,绝大地增强了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强化了村民(股民)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而村干部同样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村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村民众的艰辛努力和全力支持。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说得好,他们手中的权力是村民给的,是村民把他们推到领导岗位,理应为村民谋利益、掌好权;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离开了村民的支持,我们就寸步难行,不可能有蒋巷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报告工作,通报情况,征求村民的意见,集思广益,推进村级经济的发展。他们关注民生问题,经常深入村组和村民家庭,倾听村民的意见和诉求。村民和干部为了致富奔小康这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利益,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发扬基层民主已成为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取向。干群关系的和谐,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没有大的矛盾和冲突发生,社会也变得相对和谐与稳定。

可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增强村民民主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各种关系中,经济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着人们对政治文化等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10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法律困境

从法律层面整体观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的基础规范与制度保障仍不健全,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成员的迫切诉求。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界定不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借以实现的载体,在乡、村基层区域范围内,依靠集体成员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开展经营活动,是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和双层经营性的经济组织,其在实践中具有农工商公司、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或经济联合社等多种不同称谓。虽然宪法))第八条第一款早已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有提及,但长期以来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关键问题,至今未能明晰。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不是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主体之一,其在财产内容、责任承担、组织机构、设立程序等方面与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组织完全不同。究竟属于何种民事主体,法律没有作出界定。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法只是就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问题进行的直接立法,而不是具有普适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这种法律性质认定上的困难以及关于实体与程序规范的缺失,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陷入“主体缺位”的困境中,其组织形态、责任形式和法律人格都无从厘清。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地位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基于管理集体财产的需要,代表农民集体行使集体财产的所有权,承担经济管理的职能,并向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其权利的来源就是全体农民的授权。但从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现状来看,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独立发挥作用,村民委员会僭越其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而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致使许多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这就引发了村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及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村民委员会在历史上从一开始就攫取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但事实上,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定位并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是村民自治组织。这往往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正确地行使农民集体的财产管理权,使农民集体财产的保护处于不利的地位。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缺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实体,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自主决策、经营管理及监督维护机制必不可少,但理论与现实尚存在巨大差距。除受到村委会的外部影响,对于决策主体而言,有资格的全体成员享有决策者的权利,而现实中仍有按照农村的传统习惯或村规民约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的行为,在集体资产的处置、配股与分红等方面,引起了诸多争议和纠纷;在经营管理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不具备参与市场经营的法人资格,产生了立法与实践的矛盾.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中的后续监督与维护体制没有及时建立,追求短期利益的盲目行为缺乏有效引导,成员的权利保障和义务履行等缺乏明确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营中应有的完整体系被分割,经济组织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中。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的法制保障

上述典型的法律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处于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并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的瓶颈问题。为适应时代变迁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首先在法制保障之中取得突破。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重构。宪法肯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各种政策文件也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表述,但是尚无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威界定。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保证其按市场规则要求公平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前提。只有对其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清晰界定,才能明确其作为市场主体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统一规范的法律体系之下,使其良性运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市场主体,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经济活动应与其他企业法人一样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立法进步已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借鉴,部分地方性的制度规范和实施运用可作为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应以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经济职能为核心,将其市场主体的法人地位固定下来,并向着企业法人的方向尽快改造。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作用的强化。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环境来说,存在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相互交错的现象,极易出现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生产经营的不当风险,甚至运用公共权力侵犯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却不承担任何后果。因此,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发展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排除来自于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侵蚀影响,重新取得经济管理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体的实质职能,发挥带动农民个体的应有作用,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得以显化消除“政社合一”的影响。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或从村委会分离后,凡是与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等有关的经济活动,均应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的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明确后,仍需按照企业法人发展模式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完善。按照现代经济组织的一般理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具有决策机构、经营管理机构以及监督机构的完整组织结构,在基本法律规定下通过全体成员的民主决策形成完善的制度章程和管理体制,明确加入资格、土地等集体财产的财产范围、权利义务关系、集体资产量化、生产经营分配活动安排、运行监管与责任追究等重大问题,从而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权益,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感,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始终在制度监管下良性发展。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服务功能,还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虚置现象,为进一步变革我国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提供可能。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11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8-01

从农村集体经济来看,主要是指农村生产资料通常都是农村地区一些劳动之所共同拥有的,并将其称之为公有制经济。而农村集体经济实质指的则是多种形式的劳动联合以及资产联合,通过尊重农村劳动者和其个人资金产权基础上,再将劳动与资产这两者组织起来进行合理地使用和配置,这样能够克服掉因社会化分工、个别经营困难以及农户生产需要的困难,能让农村全体成员都有一定的福利与收入,这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所以在实现中共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此任务放在首位。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相对较慢的发展速度,农村的集体经济多数形式都是集体资产承包的经营方式、村办集体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租赁经营几种方式。从调查中显示,我国村级集体资产的平均值是35万元左右,人均村级集体资产仅仅是135元左右,在村级集体资产种几乎都是实物资产,达到了90%以上,而现金资产相对少了很多,每个村的现金资产平均下来还不到5万元,仅这5万元还大多是由相对富裕的村支撑起来的,其他稍偏僻的村还不足1万元的现金资产,甚至有的村根本都没有现金资产。在实际调查中,有90%左右的村都没有集体企业,多数村的集体收入还都是依靠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所得。村级集体经济都相对困难,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投入再多也都是相对有限的,乡村道路、乡村电网几乎都是国家在大力支持,只有乡村住房和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是村民依靠自己收入来解决的。

从大体上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比较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农村集体经济中能够用于经营和乡村开发建设的现金资产比较少,且价值低。在家庭承包制实行之后,农村土地、池塘和山林等多数都由家庭或个人承包,在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家庭承包可以不提供给集体经济费用,但是集体经济还要用来集中发包和出租等进行投资,这些项目是很难见到收益的。所以说我国现在很多农村都已经成为“空壳村”。其二是农村在技术、管理以及资本上,村办企业一直都比较困难,尽管我国乡村集体企业发展有明显增速,但是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农村企业的技术落后、管理部到位以及缺乏资金等问题更明显地凸显出来,甚至有很多村都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其三是村民和村干部没有足够的信心看待集体经济这一问题,受到时期集体经济的影响,导致现在很多村民和村干部都对集体经济没有足够的信息,甚至出现互相不信任、抱有私信等问题,让农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二、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的探索

从现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最为必要的就是探索和发展出新形式的集体经济模式,符合农村的现有情况,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本质特征,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路线,吸引农民都参与其中,让农民都能主动参与到资产联合和劳动联合的新型经营方式中,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主体,不限制村级资产承包、村办企业以及租赁请经济形式的形成,让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有足够的信心,从而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农村城镇化。

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发展的对策

正如改革开放初期推行联产承包、解决社队经济的行政支配和集体产权问题一样,推动集体经济新形式的运用和发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的封闭运行问题,必将对重塑农村微观经济机制、加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1、完善制度规范,为运用和发展提供依据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现已颁布实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其他组织或形式可先由各地政府制定规范和实施条例,然后逐步完善。例如,对于农户+企业联合体,重点是按集体原则合理规范公司与农户的权益,还可以要求公司向长期合作的农户赠与股份、建立公司c农户共同决策的机制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要求其加强积累、增加共有资产和服务设施,鼓励其提供其他服务和生活福利;对专业技术协会,则不应将其作为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应要求它在接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突出运用新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研究试验的特色;对社区股份合作社,重点应是要求其减少封闭性、增加流动性和开放性,允许外部公司和个人参与,鼓励其对外投资、参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建立支持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为切实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的运用和发展,笔者建议: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预算,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启动资金和运行支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营方式提供税收优惠(如免征所得税、减免营业税和增值税)和信贷支持。②建立统一管理体制,解决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等分散管理的现象。可以考虑在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内成立专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务的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和经营帮助,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骨干提供培训;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具体的专业服务。③建立地方县(市)政府定期选派新毕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制度,帮助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规范内部管理。④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地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的机制。⑤县(市)政府应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知识、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传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等相关信息和知识。⑥动员和支持有关企业、公司、村级组织和农村经营大户等,领办和合办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和发展新的集体经济形式。

四、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村集体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和完善相对应的制度基础――同分结合这种双层经营体制,这不光关系到农民个人的切身利益,更会关系到农村全面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局面,甚至上升到关系到我国农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决心,也就是说在实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必须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而引导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经营管理总站.2000年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统计提要[R].2010.1;28.

[2] 彭海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前后的思想认识[J].社科党建,2012,(1).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是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化的一种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停滞性。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具有必要性,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索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的途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7501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我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1 实现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的意义

实现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繁荣和发展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次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二次振兴应为重新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框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使村集体“手中有粮”,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民富裕的需要,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现状迫切需要二次振兴,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繁荣和发展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次振兴,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将必然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1 国家相关制度不够严格,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些重大的政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面对国家的政策,仍然存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够,村里对于经济发展的投入不足的现象。

2.2 我国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

集体经济是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主体。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受到严重的制约。

2.3 部分农村处于偏远地域,资源相对匮乏

众多集体经济发展不好的村子面临着地域偏远,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境遇,而且这些地域交通不便,技术更加落后,这种情况下,村民愈发贫穷只能外出打工或守着自己的一点土地过日子,难有稳定收益。

2.4 一些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

有些农民认为目前很多家庭都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觉得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而且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收益小,难见实惠。部分农民还存在着“等、靠、要”的心理,等待国家政策扶植,不爱付出劳动,一些农民仍存在着“平均分配”的思想,这些思想带有一些误区。

3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的途径研究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如何在中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进行了十分艰辛的探索。其成果集中体现为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因此,我国应该继续推进农村集体经的振兴。

3.1 国家应引起足够重视,健全制度,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

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农村集体经济问题,从政策层面需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二次振兴的理论创新,做到制度严明,重新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框架,加大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科研投入,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改革农村管理体制,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探讨科学的振兴道路,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2 通过宣传,促使农民认识的提高

国家应加大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基层村干部能够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村中培养出“带头人”,一部分人带动其他农民,促使农民不断提高认识,认识到振兴农村经济集体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做好农民的工作,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使村集体“手中有粮”。

3.3 应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国家应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迫切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完善和二次振兴。

3.4 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需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二次振兴。同时,要学会整合当地的资源,发挥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如国内有的村子集体种植大棚草莓,形成产销一条龙,靠近沿海的村子集体养殖海参等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