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

时间:2023-07-14 17:36:01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1

关键词:电厂建设 绿色施工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06-01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相继出台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和法律。电厂作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越来越被各级政府重视,电厂在建设期间,也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污染的施工活动,实行绿色施工对电建企业来说,势在必行,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施工企业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的需要。

1 绿色施工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1 绿色施工的含义

按照《绿色施工导则》,明确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当然,绿色施工除了封闭施工、降低噪音扰民、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文明施工外,还应该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2 实行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业的应用,建筑企业按一定要求、一定规律,将各种材料进行化合和组合所形成的以一定形态存在的各种特殊功能空间。迄今在这种特殊产品的生产和运行中,建筑业耗用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的50%以上,消耗了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建筑施工污染比例占到了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各种污染总和的34%,并排出了相当于人类活动产出垃圾40%的建筑垃圾。可见,倡导建筑施工和运行中的绿色行为,对于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何等重要。

电厂在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期内,是一种“存在状态”,由于其“运行周期”相对于“施工周期”很长,所以,电厂能否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电厂建设施工周期虽然相对较短,但其对自然形态的影响却往往是突发性的,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是非常集中的。因此,在电厂施工期内粉尘、噪声、污物等控制,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减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实行电厂建设绿色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2 绿色施工的规划与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对施工期的规划指标,进行阶段检查和评比。

2.1 规划管理

电厂开工前,应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2.2 主要控制措施

2.2.1 扬尘控制措施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

(5)硼砂除锈要搭设彩条布临时防尘棚,防止扬尘扩散。

2.2.2 噪音与振动控制措施

(1)现场必须使用逆变电焊机等低噪型的机械设备,对易产生噪声的无齿锯,磨光机等机具、设备使用要搭设防护棚。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防止施工噪声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在夜间严禁鸣喇叭。

(3)在蒸汽管道吹管时,必须加装消音器,科学安排吹管时间,并将吹管时间安排提前通知相关方面。

2.2.3 防止水污染措施

(1)生活垃圾一律集中清运,严禁倒入厂区周边的河道。

(2)建筑工地的排水要求澄清后排放,设备和车辆冲洗应固定地点,不允许将冲洗水随时随地排放并注意节水。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3)锅炉酸洗产生的酸洗废液及冲洗液必须经严格化学处理并化验合格后,符合标准后排放。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雨水管与其他污水管分开使用,严禁倾倒各种污染物、污水于雨水管网中。

2.2.4 光污染控制措施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临时用电优先选用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30%。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2.5 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1)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厂建设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施工企业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时,也促使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达到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素质等目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会派生出社会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2

第一章是导论,其内容分为五节。第一节讨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指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尊重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要尊重自然而不能奴役自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解”,否则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受到自然的“惩罚”。

第二节讨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指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包括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贸易的影响两个方面。通常而言,贸易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当存在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时,贸易会加剧环境问题。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当政府干预能够纠正市场失灵时,贸易对环境有正面影响;反之,则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环境保护不仅会给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造成冲击,而且也对国际贸易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环境保护之所以会对自由贸易体制产生冲击,主要是许多环境保护政策运用贸易限制手段来达成其目的,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

第三节讨论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冲突,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并不实质性冲突。这两种政策之间的冲突是结果上的冲突而不是目的上的冲突。

第四节介绍了GATT/WTO对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关切。第五节概要介绍了环境贸易措施的概念和种类。环境贸易措施(Environmental Trade Measure)是指,为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潜在贸易影响的环境措施。所谓环境目标包括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包括食品和产品的安全)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养护和保护。按照环境贸易措施的法律根据,环境贸易措施可以分为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多边环境贸易措施。依据其表现形式,环境贸易措施可以分为环境标准、环境税、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四种。

第二章分四节探讨GATT/WTO框架内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款和协定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在回顾从GATT到WTO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GATT/WTO法律体制是一套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主兼顾其他非经济价值目标的多元价值体系。如对于公共道德、健康措施、国防安全等政策性目的,亦会设有例外规定,使得财富目的能与这些非经济价值目的并存。由于环境保护这项非经济价值,并未在GATT/WTO体制中加以明确规定,因此基于环境保护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或贸易报复行为,常常被控有违反GATT/WTO法律制度。

第二节讨论GATT/WTO的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及一般例外条款的含义及其与环境贸易措施的关系。非歧视待遇原则运作的核心是,“相同产品”在GATT任一缔约方的市场上必须享有相同的待遇。因此如何认定相同产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GATT条文中并没有给“相同产品”下定义。根据现行学说,相同产品是根据其关税分类、物理特征和最终用途来确定的。因此,GATT义务中的“相同产品”的判断标准与关税分类相关联,它主要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进行。生产制造方法不反映在产品的内在特性中。这就是说,以不同的生产工制造方法生产的产品,只需具备相同的内在特性即可认为是“相同产品”。

环境标准分为产品标准和生产过程标准。前者直接规范特定市场上销售的货物本身的特性,如物理特征、化学成分等;而后者并不规范产品本身的特性,它规范的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种类和数量等。一般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不影响产品本身的环境特性,因而,如果产品本身的特性相同,即使其生产过程标准不同,仍应视为相同产品。如果以生产过程不同,而对产品本身特性相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待遇,就会违背GATT的非歧视待遇义务。

GATT虽然对进口产品的关税实行约束,但并不禁止缔约方为抵消其他缔约方因实施低环境标准而获得的不正当竞争利益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也不禁止缔约方为保护本国环境而对进口产品征收其他国内税费。但为环境保护目的而其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国内税费不得高于其对国内同类产品征收的税费。

严格禁止数量限制的结果,使得缔约方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数量限制措施也受到限制。一国基于环境保护而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必须符合GATT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例外规定,否则就会违反其承担的GATT义务。从这一点来看,GATT的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似乎不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实施数量限制不仅不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反而会因实施数量限制而导致的贸易扭曲进一步恶化原有的环境问题。

虽然第20条并未提及“环境”一词,但是,在许多环境贸易争端案中,由于当事国都援引该条(b)项和(g)项为其环境贸易措施辩护,因此,一般认为这两个条款与环境保护有关。根据第20条序言的规定,缔约方所采取的环境贸易措施不得在条件相同的各国之间构成不合理的歧视,也不得构成变相的贸易限制。除此之外,缔约方根据(b)项所采取的措施应是与GATT抵触最少的措施;根据(g)项所采取的措施不具有域外效力。

第三节阐述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指出协议通过许多方式补充和完善GATT,但最重要的补充要算对国内措施纪律的补充。在GATT之下,阻止进口的国内健康标准仅仅受国民待遇原则的限制。只要给予进口产品的待遇不低于国内产品,无论国内标准多么不合理,都无关紧要。而不管非歧视的国内措施是否会影响贸易,协议则将它们置于其监督之下。由于协议有着比GATT更严格的纪律,在涉及协议的贸易争端中就不能再援引GATT第20条(b)项作为抗辩的根据。

第四节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指出WTO并不要求成员拥有技术规章,协议旨在保证强制性的技术规章和自愿性标准以及产品检验和证明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亦即技术规章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为实现一合法目标所必要的程度。所谓必要性是指,合法目标无法以其他具有较小贸易限制效果的措施达成;而且,除非采取所拟定的措施,否则会有无法达成合法目标的风险。在评估此类风险时,应考虑有关因素,尤其是可以获得的科学和技术信息,有关的工艺技术或所涉及的产品的最终用途。

第三章分三节探讨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在WTO法律体制中的地位。第一节阐述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的种类,指出单边环境贸易措施主要有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保护全球公共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第二节是对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法律问题的具体论述,指出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一国国内的环境问题,即不具有跨界外溢效果的环境问题,属于该国主权范围之内的事项,该国采取何种环境政策予以处理,他国无权干涉。换句话说,环境政策的选择反映了一国对环境品质及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一国有权决定是否牺牲部分国民所得来换取高环境标准,或是牺牲环境品质以追求经济增长。因此,目前GATT/WTO法律体制,对各国的国内环境政策基本上不加干预。所以,不论是国内生产造成的污染或是对国内产品及进口产品的消费所采取的环保措施,WTO并未予以限制,换言之,各国均可权衡其所得及环境品质而决定其国内环境政策选择的优先顺序。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又可分为保护国内生命健康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保护国内自然资源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就前者来说,只要国内税和管理规章只要符合不歧视原则,就算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由于这一限制,有时缔约方会滥用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但不合理的产品标准,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为了解决上述贸易壁垒问题,GATT/WTO制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规定缔约方所采取的产品标准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不得构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就后者来说,一国为保护本国自然资源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可能被指控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并违反GATT第11条禁止数量限制的规定。虽然GATT第20条(g)项为缔约方养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的措施规定了例外,但是,该款要求有关措施必须同时限制本国生产及消费。因此,一国限制自然资源出口的措施很难援引该款得以合法化。第三节具体论述保护全球公共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涉及的法律问题,指出由于其存在种种缺陷,国际社会不赞成采取单边环境贸易措施保护全球公共环境。

第四章分七节对多边环境贸易措施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节概要介绍了多边环境贸易措施的种类以及包含环境贸易措施的多边环境条约。第二节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巴塞尔公约为例探讨多边环境条约中的进出口许可制度,指出前者规定的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制度与WTO法律体制基本一致,而后者的进出口许可制度则多与WTO体制抵触。第三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中的配额和数量限制制度,指出其与WTO体制不相抵触。第四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允许缔约国采取更为严厉的国内措施制裁违法行为这一制度,指出其与WTO体制不相抵触。第五节讨论多边环境公约对缔约国与非缔约国贸易的限制制度,虽然这一措施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国家签署和履行多边环境公约,有助于确保多边环境公约的有效实施,并最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但由于这一规定构成对非缔约国的歧视,与WTO体制冲突。第六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中的技术与财政援助制度,指出这些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条款可能不会与GATT冲突,但它们也会引起一些问题。第七节探讨了协调多边环境协定与WTO体制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指出在WTO体制范围内采取行动将是解决多边环境公约与WTO规则冲突的有效途径。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3

(1)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要用绿色技术理念的规划

说到绿色建筑,在它的整个施工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施工的整体规划、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和验收。通过对施工规划的有效管理使施工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对于建筑物施工表面上的“绿色化”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的解决。使规划建筑物的施工时与施工工作有关系的所有方面能够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以用户能够长期节能方便的使用建筑为重,这才是“绿色建筑”和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对施工中的“绿色化”问题,要选择合适合理的施工方法,例如:对钻孔桩进行灌注混凝土施工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泥浆、污水的排放;灌注混凝土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噪声的污染;对钢梁或其它结构进行喷砂除锈时或者是在门窗、墙面的饰面上打磨砂纸时采取措施减少粉尘,降低或者是消除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危害;砂石、粉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扬尘,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钢铁材料或设备焊接时采取措施避免光污染等。

(2)采取措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施工规模和现场条件是选择临时设施场地所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如临时性的材料加工厂、现场作业的防雨防晒棚和材料堆放的场地、办公生活用的房屋所占土地等它们所有占用的土地必须按所需占用土地面积的最低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对这些房屋用地的布置尽可能的既合理又紧凑,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死角和没有用到的土地,这里所说的施工要求是指环境和施工操作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最小、施工安全和文明。办公与生活用房的布置要尽可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在施工场地能够方便的进行调整,适合这个条件的有多层轻钢板房、钢骨架板房等标准的装配类型结构。施工的场地要立起一个围墙使不相干的人无法进来避免给他们造成伤害,还可以避免建筑垃圾的乱放,影响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3)节能各方面的内容与措施

①工艺和设备方面的节能。对于能源改变设备的使用结构,有效控制其消耗,在合理规划施工的情况下大力推广节能型的技术和工艺是在施工过程中达到节能目的的有效方法。施工时要优先选用那些节能、高效、环保的设备与机具,例如有些施工设备在使用时它用的是变频技术能节省不少电能,机电安装方面有节能型的机械设备,如采用逆变电流技术制造的电焊机和耗电量小、效率较高的小型电动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节约电能。那些以油料为能源的机械设备,在油料中加入某些添加剂能够降低油料的消耗,如果条件允许,要采用那些能够回收利用的能源。②某些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的效果。轻质的混凝土块有很多优点:重量轻、强度高、但是吸水率和收缩率都较低,且保温、隔热的性能很好,它是很合适的墙体材料。另外还有聚苯板,它的表面是一层水泥,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阻燃性能,施工也比较方便。工程使用混凝土与砂浆,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煤灰和外加剂掺加在一起并使用泵送的施工方式。

(4)节水方面的措施

①基坑方式的节水措施。在基坑降水的方法中,有种是采用抽取地下水的方式,抽出来的水除少量被利用外,大部分被排入下水管道,造成了水的浪费;另外还会引起地面沉降。所以,对于基坑的支护最好采用地连墙或者是把它与止水帷幕配合在一起使用的方式,动态降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②对于用水的行为加强管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用水尽可能使用节水的系统和器具,并把那些节水器具科学、合理的组合在一起使用,提高节水效率;对于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设定用水指标,以方便对用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5)在施工中和施工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①施工时要使用一些材料把施工现场围起来形成封闭的施工空间,常用的有塑料网,把施工时产生的污染与影响控制在施工空间内;有的建筑垃圾和建筑废弃物能够通过回收被再次利用,像那些碎石和土石方这样的垃圾,能用它们来填地基或者是铺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②注意对土壤的保护。地表环境是指土壤的状况,因为施工使地表的土壤发生侵蚀、流失的现象,要建立地表的排水系统,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土地的斜坡或种植一些能固定土壤的植物类型,降低或消除土壤的侵蚀、流失等现象。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监理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由项目的监理人员和建设部门的环保人员在施工期对生态环境进行巡检方式的监测,检查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人员对环境保护措施执行的怎么样以及施工区域环境的变化。④在施工场地要对各种污水进行合适的处理,建造一些专门的设施如隔油池等。

2、对应用绿色技术的施工工程建立一个评估体系

现在大部分的评估体系都是对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的,对使用措施产生的结果却无法评估,但是建筑施工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评估体系。本文提出一些方便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和它的分析方法:“四节一保”的内容。①材料资源的利用指标:材料的损耗量,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用房、遮围建筑空间的材料等能不能被重复使用。②水资源的利用量:节水器具的配合使用情况、水的循环利用情况和大概节约了多少水。③能源的利用情况:节能设备的使用情况、大概节约了多少电能,还有那些可再生的能源利用了多少。④因施工占用的土地被有效保护的情况:减少占用了多少土地、土地被污染了多少、有多少面积的土地被有效利用,施工时占用的土地施工完后恢复了多少。⑤环境保护的情况:扬尘的高度、强光的照射情况、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它的平均浓度、噪音与污水的排放情况,产生了多少建筑垃圾以及它们中有多少被回收进行再利用。

3、总结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环境越来越重视了。绿色文明施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工人在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为人类创造工作和生活优美环境的同时,必须重视其自身的安全以及生产的条件和环境,重视施工现场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把环保建筑施工技术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大、中型城市也对建筑的节能和施工的环境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样就促使我们要提升施工技术革新和绿色施工。

一、建筑环保施工的措施

绿色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实施绿色施工,尽可能减少场地干扰,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但采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要确保工程质量。

1.1在临时设施建设方面。现场搭建活动房屋之前应按规划部门的要求取得相关手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选用高效保温隔热、可拆卸循环使用的材料搭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并取得产品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1.2在施工降水方面。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方法,隔断地下水进入施工区域。因地下结构、地层及地下水、施工条件和技术等原因,使得采用帷幕隔水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虽能实施但增加不合理成本的,施工降水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并通过后,可以采用管井、井点等方法进行施工降水并合理采用地下水回灌技术,尽量减小施工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3在控制施工扬尘方面。工程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按《绿色施工规程》的要求,做好洗车池和冲洗设施、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密闭存放装置、沙土覆盖、工地路面硬化和生活区绿化美化等工作。

1.4在渣土绿色运输方面。施工单位应按照的要求,选用已办理“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准运证”的车辆,持“渣土消纳许可证”从事渣土运输作业;

1.5在降低声、光排放方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注意施工工期安排及已签合同施工延长工期的调整,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因特殊原因确需夜间施工的,必须到工程所在地区县建委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施工时要采取封闭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并尽可能减少强光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二、绿色建筑的节能与施工技术革新

2.1建筑施工技术的中建筑墙体的改革也很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墙体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消耗资源最低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对进行建筑施工技术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既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又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在节能环保的趋势下,建筑墙体主要应该用的原材料必须是绿色的、环保的、在生产技术上主要应用的是最低能源消耗的制作工艺等,来保证材料的应用对环境的绝对环保。

2.2绿色建筑的节能与环境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工程施工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工程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2.3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工程施工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例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又如: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下面主要从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组织管理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规划管理

编制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在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例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实施管理

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评价管理

对照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结束语】: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环保与节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施

工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其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常是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行业所应重视的社会效益问题,这是导致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始终难以完善的主要矛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相关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进步[J].吉林建筑,2008.07.

[2]舒雷峰、戴建明.建筑施工技术改进三则[J] .建筑工人,2008.07

[3] 林奕禧. 论设计质量通病的危害及防治[J]工程质量, 2003,(05) .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5

关键词: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成本控制;环境效益

1 绿色施工的起源与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为主要特征,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显得格格不入。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通过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提升,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富勒提出了“少费而多用”的理念,认为应当合理、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需求。意大利建筑师保罗于6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的生态建筑学。瑞典学者推行的“绿色采购”模式,明确要求了建筑材料的低污染性和可回收性。随着社会对生态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一些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相继出台,大力推动了绿色施工模式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居住环境。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提出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正视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推行了绿色施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等理念广泛流行开来,开启了建筑业推行绿色施工的发展序幕。

2 绿色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2007年9月,建设部正式颁布实施了《绿色施工导则》,用于规范和指导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明确提出了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包括了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的细节。合理规划施工全过程、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改进施工工艺技术,在保障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经济环保的最优化目标。

绿色施工是在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体现,核心在于组织管理与制度管理,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和环节、及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统筹安排。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划分;结合企业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制度;在员工中加强绿色施工理念的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考虑各个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个环节和因素的量化标准。

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是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不仅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明确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还应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制定各施工阶段的专项管理措施,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本控制

3.1 质量成本的控制

施工成本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的综合,包括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相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绿色施工由于环保效益的提高,而增加了投入的成本。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成本的增加并非简单的费用叠加,达到绿色效果而增加施工费用的同时,所采用的绿色施工措施也同样节约了材料和能源等费用,增添了环保、安全的效果。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成本既包括为保证质量达到一定标准而产生的控制费用,还包括未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费用。其中,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质量的水平。而过低的质量水平,必然会导致损失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质量水平点,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最小。

3.2 环境成本的控制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施工本身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和负责。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修复,另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建筑工程中,企业不仅需要缴纳施工费、排污费等相关费用,还要对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给建筑成本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环境资源是极为宝贵的,传统的资源掠夺式施工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对于绿色施工而言,必须要在施工中考虑环境的因素,增加环保成本、安全成本的投入。应当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绿色施工成本之中,通过施工质量与环境水平的提升减少环境损失成本。采取合理有效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合理确定各个成本的投入量,加强对各项影响因素的控制,以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绿色施工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传统施工所带来的噪声、固体废弃物、空气污染,能够实现较好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其初始的投入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短期收益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但从后期的能源消耗、运行维修费用来看,绿色建筑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初始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与全寿命费用的关系,合理评价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物产生的费用不仅局限于建筑费用本身,还包括了建筑物整个使用寿命期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尽管在建筑施工中,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较多,但主要体现在安全环保、生态节能方面。在一些传统的费用支出方面,由于采用了绿色施工措施,节约了材料和资源,费用反而较传统建筑模式要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物,后期的运行、改造等费用将会大幅度增加,提高了总成本。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运行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力求对环境污染最小,营造绿色生态的人文居住环境。制定适宜的绿色施工措施,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等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建筑科技,2006(7).

[2] 王泽民.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6).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6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企业;管理;策略

【分类号】:U416.2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施工企业在各方面管理上做足功夫,力求在日益艰难的利润生存空间下为自己的立足资本奠定基础。而绿色施工管理,将在未来的项目施工上为施工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能否在这条道路上成为先行者,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开始成为企业间争相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绿色施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绿色施工意识由于缺乏大力度的宣传,再加上建筑行业多用的是农民工,教育水平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节约等缺乏意识,甚至没有概念,工地的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存在对绿色施工概念理解单一,对传统的一些不良做法已习以为常。

2、企业经济利益驱动由于绿色施工往往存在选材范围小、成本高(绿色建材),先期投入大(如钢制大模板、提升脚手架等虽然综合效益好,但是常常由于制造成本较高而得不到采用),政府没有相应的要求和补贴等原因,施工企业都不会主动实施绿色施工,其结果必然是绿色施工叫的高、说的多、而做的少。

3、技术落后由于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意识淡薄,仍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对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就用不够。另外,在企业结构上,中小型企业偏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可持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4、监管不够目前,我国缺乏对绿色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的技术标准,如缺乏建造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定额等,政府相关部门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更多是关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监理单位对绿色施工的管理也缺乏力度。

二、绿色施工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1、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导则》作为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明确提出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三、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1、组织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

(1)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理念的宣传和培训要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职工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2)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ISO14001环保认证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施工特点,系统考虑质量、环境、安全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自身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

(3)成立企业和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4)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相关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绿色施工还需要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协调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的“横向”管理体系。

2、实施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的关键

(1)明确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

(2)实施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制定专项管理措施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如:节水措施、节材措施、节能与节地措施、环保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措施等,并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

3、技术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

(1)结合“四节一环保”制定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将“四节一环保”及相关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融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增加节材、节能、节水和节地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细化施工安全、保护环境的措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2)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要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3)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发达国家绿色施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情报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动态参数(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实施定量、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施工中工作量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资源的投入也将随之变化。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实施定量、动态的施工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任务,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

绿色施工对于现代化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在现实的企业竞争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而对于绿色施工的管理体系的研究,仍需要我们努力贯彻绿色施工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寻求自我突破点,切实可行的将绿色施工做到实处,在环境和效益的平衡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厚积薄发,成就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夏青,于洁,徐成.环境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21):124-127.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7

关键词:化工企业;节能;环保;措施;生产

当今世界,经济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就离不开对能源的利用,而现在世界还处于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阶段,因此,要加大对能源问题重视的力度,积极的寻找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我国,化工行业是一个具有高效益、高利润的行业,与此同时,其也是一个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行业。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时的环保和节能措施对我国的环保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使我国的环保事业得到发展,以便逐渐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化工生产中节能环保的现状

上个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就开始得到发展,在不断高速发展了10多年之后,其进入了一个相对较慢的发展阶段。由于化工产业是处于一个中游阶段的行业,当出现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扬时,都会造成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加大;当下游市场出现疲软时,则会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减少。在目前,美国的环保产业投资大约占据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2到百分之2.5,而我国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1.5左右,因此,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大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支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使环保节能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当前,我国的能源净化行业发展相对较好,但是我国的环保行业的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较差,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总体情况是化工企业对节能环保高端产品和技术需求较大,化工企业等行业所用的设备及其生产出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可以推断在未来几年,环保行业中的高端技术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在低端市场则会出现过剩。

2在化工行业节能环保存在的障碍

虽然已经明白化工企业必然话选择节能环保,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障碍,若是不能很好的将其解决,就无法很有效的对节能环保落实。通过本人多年工作了解和分析,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障碍。(1)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在我国,虽然人们对环保节能非常重视和关注,同时加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在化工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对环保节能问题认识不够充分,没有意识到节能环保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企业对出台的环保政策知之甚少。(2)科学技术方面。由于节能环保是要一定的技术积累来做支撑的,若是企业在实施节能环保过程中,缺乏重要的技术,一样也无法实现节能环保。虽然有的化工企业投资了一些环保项目,但是由于没有一定的技术沉淀,缺乏完善的经济技术分析,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方法,这样最后导致实施效果不够理想。(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前化工企业中,大部分都没有成立独立的节能环保部门,一般都是隶属于其他的部门,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在生产环节因为没有必要的监督检查,从而导致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效率减低。

3化工生产中节能环保的措施

在化工企业中,节能环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的节能环保工作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科学有效的措施。主要是有以下几种措施:(1)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节能环保的意识。在化工企业中,做项目具体实施的还是各位员工,因此要对他们进行全面并且长久的环保教育,将环保节能的宣传工作做好,让所有的企业员工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要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比,奖励具有良好环保习惯的员工,也要批评表现较差的人员。这样以便建立一个很好的节能环保的氛围,促进员工在实际生产中做到真正的节能环保。(2)对设备进行升级,淘汰落后的技术及产能。在化工行业的生产中,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是影响环保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还能够保证节能的效率,其是降低能耗的重要举措之一。一般而言,落后的生产设备都存在这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环保风险,生产所需的能耗较多,因此,这就非常有必要对设备进行升级,加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淘汰掉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样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环保风险,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确保企业高效的运行。(3)开发绿色化工技术。在进行化工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意识,采用先进有效的环保节能技术,从而减少生产制造出来的废弃物,使其原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虽然说绿色工艺是非常庞大和困难的任务,但是一旦企业改善了化工的工艺,成功开发出绿色化工技术,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

4结语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化工污染越来越严重,各地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这是由于很多化工企业没有对节能环保意识重视起来,因此要加大对环保节能的宣传力度,对企业的落后设备进行淘汰或升级,同时还要加大技术研发,开发出绿色的化工技术,进而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玥 单位:抚顺市政府投资评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君.浅谈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节能与环保[J].化工管理,2015,23:230.

[2]苏冬萍,张全风.浅谈化工生产中的节能环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112.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8

关键词:建筑外窗;节能现状;措施措施;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energy saving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of ensuring the building exterior window energy saving effec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building exterior window ; energy saving current situation ;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TU2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节能设计是确保新建建筑上达到节能设计的标准,这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大幅提升,传统能源节能日趋枯竭。因此加大力度节能建筑的建设,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建筑外窗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外窗节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措施,提高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把节能效果落实到实处,适应当前建筑节能发展的要求。

1 建筑外窗节能现状

随着国家政策的制定及节能的宣传,目前建筑节能理念已经在建设领域得到了推广,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外保温、屋顶隔热、保温设计比较受重视,而建筑外窗的节能虽然也采用了如: 双玻、中空玻璃、隔热玻璃等措施,但只是从节能的一个点上来考虑建筑外窗的节能措施,没有系统考虑建筑外窗的节能。全社会能耗中建筑物占30%左右,而通过外窗的热损失占建筑能耗的50%以上,因此实施好建筑外窗节能工作,是既节能又经济的措施。

2 建筑外窗节能措施

2.1 建筑外窗节能技术措施

2.1.1 设计是重点

建筑外窗的节能设计应重点考虑所在地区的气候,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的高度、地理位置、外窗朝向、体形等因素,以确定开启形式、窗户的尺寸、玻璃的厚度及层数、五金件及密封材料等的选择,以达到国家节能设计的要求。

2.1.2 构造是保证

构造措施主要是指建筑外窗采用的外遮阳措施以及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密封构造措施。外遮阳由于能够在阳光进入室内之前将其阻挡,相对于内遮阳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统计,活动式遮阳的节能率远高于固定式,各朝向节能效果按南、东、西和北向依次降低。这是由于南向窗口接收太阳辐射热最多,而东、西朝向的窗口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受到太阳光直射,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感觉到的西晒现象较为明显。从减少建筑全年能耗的角度出发,应优先解决建筑的南向遮阳问题,其次是东向和西向。从各朝向总的节能率来说,水平遮阳在南向效果比较明显,北向次之,东、西向则效果不是很好。

窗框与墙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这些空隙是房屋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薄弱环节。对于降低建筑能耗而言,增强窗系统密闭性是关键。应使用聚硫橡胶类弹性密封材料硅酮类高弹性密封材料、聚氨酯类弹性密封材料进行密封,以增强窗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2.1.3 材料是关键

建筑外窗的材料主要包括: 窗框材料、玻璃、五金及密封材料。节能目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材料的选择是关键。窗框材质主要有: 木材、铝木复合、玻璃钢型材、铝塑复合型材等。木材及铝木复合由于其质感丰富、厚重、古典、高贵,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保温性,但价格较昂贵;玻璃钢型材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声、绝缘、耐腐蚀、抗老化等性能,多应用于工业建筑;铝塑复合型材集合了铝、塑材料的装饰性、保温性等优势,但其组装工艺性能较差,因而给推广应用带来困难;单一的铝合金型材强度高、截面丰富、装饰性好,但保温性极差;利用橡塑材料具有良好阻热性能复合而成的隔热型材,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而塑料型材因其阻热、隔声、易成型、价格低等特点被市场普遍接受。

玻璃外窗面积的 75% 由玻璃构成,且由于其透光,而对整窗的传热系数、遮蔽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空玻璃露点等节能控制指标贡献最大。因此玻璃的类型、厚度以及中空玻璃的空气间层厚度,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中空玻璃对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影响不大,但却大大降低了玻璃的传热系数。空气间隔层厚度对传热系数影响较大,越厚越好,但过厚易加剧间隔层内空气的热循环,反而使其热阻性能减弱,一般不宜超过 14 mm,亦可采用充氩气或抽真空等方法进一步减少间隔层热传导损失。整体看低辐射镀膜玻璃性能优于热反射镀膜玻璃,镀膜玻璃优于透明浮法玻璃。

五金配件市场的品牌、质量、价格比较繁杂,选用时应仔细鉴别。劣质的五金配件会降低窗的抗风压性能,从而降低窗的气密性能,甚至使密封失效。密封材料一方面应确保各密封处长期可靠密封,不致造成结构处的空气渗漏,另一方面应保证各结构部位的弹性连接。

2.2 建筑外窗节能管理措施

2.2.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建筑节能规范条例近几年来在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来。2008 年 10 月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 2007 年颁布实施。主要对窗的气密性、渗水性、抗风性、强度等指标进行了规定和要求,但对于窗达到什么样的节能指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各个地方气候条件不同,则对应窗的节能侧重点和标准也应有区别,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则必须由相关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实际调研,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外窗节能验收标准。

2.2.2 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建筑节能已经作为强制性措施融于建筑施工之中,在建筑节能验收中,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建筑外墙外保温要求比较严格,节能不符合要求,建筑产品就不能通过验收。但对节能效能同样重要的外窗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重墙而不重窗。针对建筑外窗节能监督,应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如: 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建立外窗节能参数档案,并适时进行跟踪、测定、更新,最终评定该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节能是否符合要求,对于评定优秀的单位,应给予政策优惠,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应给予政策性惩罚,从而保证建筑外窗节能真正长期、有效的实施下去。

2.2.3 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

建筑外窗的加工组装应在选定符合要求节能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建筑外窗的制作是否规范、标准,必定影响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与安装工人,要进行详细的施工交底工作,避免在加工安装过程中出现加工失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窗构件的翘曲变形、阻滞、漏水、漏气、局部冷桥结露结冰等现象,影响了窗的节能效果。

2.2.4 建立长期规划与研发方向

提高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不仅要加强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还应建立长期规划与研发方向。建筑外窗行业要始终紧跟国家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同时协同能源、环境、建筑、结构、材料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加强改进外窗的使用功能和产品性能,开发新材料,建立新的施工工艺,提高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9

摘要: 随着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相关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对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的探讨越来越成为相关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节能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限制因子。

关键词: 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措施

0引言

所谓的节能,实质上是指通过合适的工程控制技术与材料的选择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因此,关于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以及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而每一种类型又都有其具体的措施分类和相关的限制因子。下面,我们将就这两种基本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的节能措施及其限制因子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1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节能措施

1.1 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

1.1.1 合理利用天然资源,达到节能效果这一措施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通过设计合适的采光方向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能进而减少居住中人造光能的使用;二是通过与具体地区常规风向的协调设计来合理利用自然的湿度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生活中加湿除湿和空气条件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因此在选择建筑朝向时,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合理控制采光和风向的相对重要性;其次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采光和风向控制的最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节能措施和最大舒适度。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选择正确朝向,一般以正南朝向或南偏东、南偏西较小角度(10度以内)为好[1]。

1.1.2 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应从三点考虑:①注意居住区的选址问题。关于居住区选址,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及其周围的环境,远离噪声源和有害气体释放源,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少的改变地形[2]。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创造景观,以减少能源和费用支出并获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居住区的选址也有影响。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坡度问题,坡地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主要是太阳辐射得热和通风两个方面,影响效果因坡向(由低到高的方向)和坡度大小(坡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不同。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冬季太阳辐射得热,也便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如果坡向与夏季手导季风方向一致(在范围的60度之内),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在夏季的自然通风散热。如果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的遮挡,基地内建筑宜以点式为主。②注意道路交通结构的问题。由于居住区内道路系统属于城市居住区物质空间的范畴,因此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同样需要满足居住区的社会形态要求。这便要求在进行道路总体规划以及道路窄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居民之间的交往习惯,而不能一味地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汽车的行驶与停放上。交通功能虽然是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功能,但随着机动车数量剧增,居住区内的汽车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居住环境的矛盾交叉点。它包括道路系统的主要交通方式,汽车交通应与人的活动构成可分可合的有机整体,使居住区保持安全、安静、方便。此外,在设计居住区内的交通结构时还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整体交通状况,尽量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已达到节能的效果。③注意居住区的平面布局问题。关于居住区的平面布局问题,一要合理控制绿化和水体的面积,因为适度的绿化和水面能改善住区气候,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遮阳庇荫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如果该面积定位过大的话会减少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二是要合理控制住宅组台的长度。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可以节省用地,减少建筑物护面积,从而减少能耗;而少单元组合,可以扩大光照面积,并使居住区内的气流畅通。应视不同地域而采取相应的优化组合方式[3]。

1.2 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环保产业的大力发展,关于住宅的建筑节能材料也日趋多样化。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一些节能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墙体型节能材料,另一类是窗体型节能材料。墙体型节能材料通过外墙外保温技术,利用双层聚苯保温板,采用中夺隔热原理,在双层聚苯保温板和外挂玻璃幕墙间采用断桥和充空气夹层的手法来减少墙体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并达到一定的室内保温效果。而窗体型节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活动式外遮阳技术来控制室内的采光已达到保持室内温度和亮度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相关材料种类数量都相对较多,因此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寿命等相关参数并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盲目选择。

2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2.1 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

[1] [2]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①相关技术难度系数,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会由于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限制而难以达到理论的最佳朝向选择。②舒适度的限制,因为住宅的主要目的还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过分考虑了节能性,而忽略舒适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③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区的选址和交通结构选择中,就要受制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不能为了个别居民区而损失整个城市的利益;④建筑费用的控制,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费用-效益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如果某一节能措施使用的费用投入要大于其节省的能量的费用,那么该措施就不应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 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环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价格相对传统材料较高,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传统材料,因此在实际选择中要受到具体建筑性能要求和费用控制的限制,在确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某一材料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以确定是否使用。

总结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10

关键词:节能自愿协议;公众参与;企业环境责任;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9-0093-04

一、节能自愿协议提出的背景

国外将自愿协议作为制定长期工业节能计划、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一种政策工具。自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并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20世纪80年代后期,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等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当时,国际上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磋商尚未形成统一而明确的意见,许多欧盟国家将自愿协议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提高能效的政策工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自愿协议,越来越多的被发达国家所采纳,以弥补行政手段的不足。目前,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通过自愿协议来激励企业自觉节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行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值得我国借鉴。

节能自愿协议作为节能减排的自愿手段,逐渐受到我国环境政策法律制定者的重视,并展开了广泛的实践。2009年1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节能自愿协议》。这是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份节能自愿协议,是我国通信产业探索节能减排新机制、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体现,将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实践和意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学界对自愿协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并未就节能自愿协议的性质达成一致意见。尽管节能自愿协议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受一些因素的制约,技术标准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节能自愿协议的支持性政策、效果的评估、协议的形式、规范化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节能自愿协议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结合我国政府和企业的主体地位,对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性质和实施过程的规范化问题进行探讨。

二、节能自愿协议的理论基础:公众参与原则

自愿协议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一种非强制性节能措施,它的主要思路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更多地利用企业的积极性来促进节能减排,具有灵活性好、适用性强、低成本、兼顾节能和环保、有利于发展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等优点 。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是环境法公众参与原则的具体体现。

在法的意义上,公众特指对决策所涉及的特定利益作出反应的,或与决策的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或团体。公众参与原则中的公众不仅包括不特定的公民个人,也包括与特定利益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从世界各国的实施情况来看,不同国家对自愿协议的名称、组织形式和具体措施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是由政府进行引导,企业(行业)自愿作出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改善环境方面的承诺。政府与企业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自愿协议,在实现过程中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评审,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由公众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

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的广泛实施和推广,体现了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环保义务。

一般情况下,节能自愿协议的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其中的政府机构可以是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此外,除了政府和企业,第三方机构也可以参与到节能自愿协议中。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协议双方可以聘请第三方社团组织或服务机构,提供节能目标设定、节能计划编制等节能技术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三、节能自愿协议的性质

自愿协议(Voluntary Agreement,VA)是指工业界整体或单个企业与政府部门签订的一种协议,自愿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一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可以看作是外部环境行政合同的一种类型,政府和企业作为节能自愿协议的主要参与者,体现了共同分担环境责任的理念,体现了环境责任的普遍性。

环境行政合同最早产生于日本,是行政合同的一种。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环境行政合同分为内部环境行政合同和外部环境行性合同。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是政府与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签订的协议,是外部环境行政合同的一种,是公法精神与契约自由的结合,具有行政性、自愿性、环境公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性等特点。

(一)行政性

节能自愿协议确定、变更和消灭的是行政法上的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不平等,体现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节能自愿协议的当事人有且只有一方是环境行政主体,这是节能自愿协议行政性的体现,也是区别于民事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环境行政主体包括环境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环境管理职能的组织。出于环境行政管理目的的需要,环境行政主体一方往往享有一定的优益权。作为节能自愿协议的环境行政主体一方,政府机构多为国家或地方的节能主管部门。

(二)自愿性

节能自愿协议可以看作是在法律规定之外,企业“自愿”承担的节能减排义务,最大限度的体现了政府和企业的自主参与权,是行政法和民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了民法的自愿原则。节能自愿协议是一种双方行为,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双方应就协议的内容在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范围内进行充分磋商,双方的意志都应该得到体现和尊重。

(三)环境公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性

节能自愿协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节能自愿协议可以使政府和企业获取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对于政府而言,自愿协议是传统指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手段的补充和创新,可以有效避免强制性节能减排措施的低效率和高社会成本,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现整个社会的环境公共利益。对于企业而言,节能自愿协议以其非强制性、灵活性易为企业所接受,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变化,通过自主设立节能目标,提出与企业管理体系协调的节能计划,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四、节能自愿协议的构成要件

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多表现为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就实现节能和环保目标,自愿与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作为外部环境行政合同的一种,节能自愿协议具有合同的基本属性。政府和企业作为节能自愿协议的主要参与者,应该在协商一致的基上,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一)自愿协议的主体

从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实践情况来看,政府和企业是节能自愿协议的主要参与者,在某些情况下第三方机构出于需要也可作为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参与到节能自愿协议的协商或履行过程中。本论文主要对政府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进行分析。

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作为节能自愿协议的重要主体,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往往居于主导地位。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公益性”十分突出的事业,这就决定了环境保护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一项基本内容 。政府以其权威性、不可更移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在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将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从传统的制定标准、强制性执行转向尊重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主体地位,在协商的一基础上和企业合作,推动并促进环境政策的实施。节能自愿协议是政府引用契约方式对环境进行行政管理的手段,目的是使环境行政机关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公务,有效实现环境管理目标。政府通过节能自愿协议进行环境管理比使用其它政策手段更节省成本,因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成本较高,且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所以政府更愿意把节能自愿协议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并大量应用,尤其是在法律执行困难或者空白的领域。

2.企业。传统经济发展理念认为,经济责任是企业唯一需要承担的责任。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只要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就无需承担特别的社会环境责任。实际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对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环境合作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强调了环境责任的普遍性,即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也是企业和公众的责任,需要由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来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企业既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环境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责任。

节能自愿协议是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有效途径。节能自愿协议可以看作是企业在法律规定之外,自愿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企业的环境责任要求企业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关注。节能自愿协议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理念发生改变,在管理体系中自觉纳入对环境保护的考量,使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

(二)节能自愿协议的权利和义务

节能自愿协议作为外部环境行政合同的一种,具有合同的基本属性。节能自愿协议是一种双方行为,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就协议内容在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范围内进行协商,双方的意志都应得到体现和尊重。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不同企业与政府所签订的协议内容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一节能减排目标;二是政府给予企业以某种激励。

政府和企业作为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主要参与者,其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节能自愿协议中,如果政府以环境保护的名义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过多的甚至全面的行政控制,往往会构成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适当限制,妨碍企业经济自由并因此而降低其活力特别是竞争力,违反“自由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节能自愿协议法律关系中,政府的权利体现为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其义务则是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奖励措施,如在财政、税收、融资、技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

企业作为“经济人”,是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参与节能自愿协议的。为了平衡企业的利益、鼓励企业的积极环境行为,节能自愿协议通常会赋予企业获得政府提供的激励措施的权利,这是企业主动参与节能减排活动的内在动力。同时,企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如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书面形式提交协议执行报告等,以配合政府的监督指导,保证节能自愿协议目标的实际、全面履行。

(三)节能自愿协议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客体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 。一般认为,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是法律关系客体的典型形态。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是政府与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签订的协议。在节能自愿协议这一法律关系中,政府、企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围绕节能减排这一行为设定的。

节能自愿协议的主要思路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更多地利用企业的积极性来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实现“十一五”环境目标政策机制研究》课题组的报告,为了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多地采用包括命令型手段、经济手段和自愿手段在内的“混合”政策措施,同时应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推进节能减排型产品的生产和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建立 。

既然节能自愿协议是一种新的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环境政策工具,我们就应该考虑借鉴和采用这种工具,使之服务于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在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节能自愿协议的规范化

节能自愿协议作为一种非强制性节能减排措施,其可行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一般的环境行政合同相比,节能自愿协议更具有灵活性。由于节能自愿协议目标制定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为了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达到预期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必要对节能自愿协议的节能计划、技术通则、协议样本等进行探讨,以保证其规范实施。

(一)节能计划

节能计划是企业在节能自愿协议实施期间,为提高能效所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实现协议期目标将要实施的措施及时间表。一般在自愿协议中,只要求企业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达到某个节能减排目标,而对于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节能计划和节能措施并无特别的要求。但是作为节能自愿协议效果评估的依据,对节能计划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可以促进企业自觉实现预定的节能目标。

企业需要按照所签协议的要求,根据潜力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节能计划,包括实现中期和长远目标将要实施的措施。企业制定好初步的节能计划以后,通常由独立的第三方对该计划进行评估和批准,以确定该节能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节能计划在时间进度和投资上是否切实可行 。如果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或规划的节能项目发生了变化,节能计划应重新修改,并递交给第三方重新评估。节能计划是节能自愿协议的活动方案,其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实现节能目标的可行性,对企业节能计划的基本内容和方式提出要求,可以推动节能自愿协议实施过程的规范化。

(二)技术通则

节能自愿协议是企业和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自愿达成的协议,只要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当事人都可对协议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协商。为了减少自愿协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具有指南性质的手册或标准,对协议的实施程序、技术要求等基本内容进行规定。

随着节能自愿协议在全国多个地区的推广,《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国家标准于2010年1月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审定。这项技术标准适用于节能自愿协议项目或类似项目(如能效协议)的实施。该标准对节能自愿协议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作了规定,明确了节能自愿协议的实施程序和技术要求,指出协议双方应对能效基准、节能目标、核查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磋商,达成一致。

从《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国家标准的通过审定可以看出,节能自愿协议已引起了我国环境政策法律制定者的足够重视,并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项技术标准是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配合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和政策。如在“实施程序”部分,该技术标准只是对节能自愿协议基本程序的简单罗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和其他措施,如节能目标、节能计划、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等结合起来。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该项技术通则的实施程序、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细化,以提高其实施效果。

(三)协议样本

协议文本作为节能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载体,是协议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从国外节能自愿协议的的实践经验来看,虽然各国自愿协议的模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要素:明确协议的各参与方,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描述节能目标,描述如何达到节能目标,描述所需的评估和监测过程,一致认可的修改和终止日期等。

由于节能自愿协议的参与主体不同,协议文本也会有所差异。为了促进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规范化实施,可以在吸收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和企业的的普遍需求,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节能自愿协议样本。《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国家标准所附的协议样本,对协议的参与各方、能效基准、实施周期、节能目标、协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履行义务的承诺等主要内容作了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样本的规定一般较为概括,对节能自愿协议实施主体仅起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并非对每个具体的协议主体都完全适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该从自身利益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特色,参照以上协议样本的格式,制定出专门的协议文本,使协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蒋芸.节能自愿协议:节能新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06,(9).

[2]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华.环境行政法专题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4]黄庆添.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强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

[5]龙凤,葛察忠.中国环境管理引进自愿手段的法律基础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

[6]王明远.清洁生产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8]刘虹.国外工业节能政策与措施[J].中国能源,2007,(3).

[9]钱水苗,巩固.论环境行政合同[J].法学评论,2004,(5).

[10]孙佑海,张天柱.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11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加强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包含材料构件生产( 含原材料的开采) ,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拆除与处理( 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 的全循环过程。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是: 最大限度、最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四节一环保,使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相互依存。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能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及活动空间。2) 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使用无污染、可拆卸的绿色建材; 对建筑和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 对周围的环境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利的影响。3) 因地制宜,尊重本土的自然环境条件; 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彰显本地民俗文化,彰显本地特色。

2 绿色施工内涵

绿色建筑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除。绿色施工是打造绿色建筑的关键阶段,因为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建筑产品的生产阶段,是工程建设资金、原材料和能源投入最大、最密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绿色施工也是实现建筑行业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

2011 年10 月1 日起实施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对绿色施工定义为: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 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对绿色施工的评价要素有五个: 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绿色施工要求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四节一环保,更侧重于施工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也不可能建造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地绿色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实施科学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它应该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清洁运输,文明施工,减少废弃物填埋等等。

3 绿色施工管理

要推进绿色施工,首先要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途径。绿色施工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构建相应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对施工方案、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的核心就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绿色施工导则》指出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和评价管理五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就要加快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

4 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对策

绿色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管理,必须紧盯过程控制,必须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的体系。目标明确,制度齐全; 措施可行,责任到人; 执行力强,动态管理。

4. 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顶层设计。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要明确绿色施工总目标,并将目标分解; 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任务,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确保目标的实施; 分期分阶段对目标实施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真正做到过程控制。

可以设置绿色施工管理和监督组织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分级设置。一级机构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由建设单位牵头,其项目经理为负责人。二级机构由施工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其项目经理为负责人。负责人要明确各个岗位、各位人员的绿色施工任务,大家各司其职,确保目标的实施。

4. 2 规划管理

按照设计所要求的绿色施工目标编制执行总体方案和具体方案。1) 编制执行绿色施工总体方案。总体方案要体现绿色施工的理念,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的职责,体现分工负责、协同管理的体系。建设单位要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保障,并负责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要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向施工单位作整体工程设计交底,阐明设计思想,并综合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各专业,使工程设计和各专业施工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便于施工单位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施工单位是绿色施工的具体执行者,要对绿色施工负总责。监理单位要担当起绿色施工管理的监督责任,对绿色施工的总体方案、具体方案及保证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并在实施中把好关。2) 编制执行独立的绿色施工具体方案。绿色施工方案要独立地体现在总体方案中,并细化“四节一环保”的要求。a. 对绿色施工的“四节一环保”目标进行量化。如材料的消耗量和节约率,水、地、能源等资源的节约量,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等级等。b. 落实控制项。根据总体方案,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要求,明确各阶段达到绿色施工要求的控制项,并有具体保证实施措施,如节能措施、节材措施、节水措施、节地措施、环境保护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措施等。c. 结果考核。采用分期分阶段的方法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4. 3 实施管理

这是落实绿色施工管理具体的环节,它对绿色施工方案执行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是施工单位执行力的体现,也是其“低成本、高品质”的最好展示。

1)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各参建单位的管理职责,将具体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同时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2) 突出信息化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要在绿色施工的全过程中,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交流与信息收集,根据动态参数( 如: 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等) ,构建由各参与方共享的数据体系,使各种信息以数字流的方式在各要素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实施定量、动态( 实时) 的绿色施工管理,实现绿色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及时采集和保存绿色施工资料,做好绿色施工档案的管理工作。3) 强化专项管理。工程交底时明确绿色施工具体方案中控制项、一般项、优化项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将控制项作为“高压红线”限值进行管理,对一般项有实施管理细则,对优化项有激励措施。4) 坚持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收集好各阶段绿色施工的实测数据,尤其关注控制项的测定数据,并定期将控制目标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要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制定出合适的纠偏和预防措施。

4. 4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绿色施工要突出以人为本,要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施工单位要遵守ISO14000 和OHSAS18000 等质量管理标准,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安全保卫措施完备,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4. 5 评价管理

针对绿色施工中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五个要素,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对各评价阶段的绿色施工成效进行评价。施工单位按照各评价阶段先做好自评价,根据自评结果适时对方案、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优化。监理单位也要组织好相应施工阶段的评价工作。在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组织绿色施工的验收评价,给出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有关部门备案。

节能环保措施与成效范文12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施工 绿色监理

绿色建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迄今为止最高形态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充分体现人、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反映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品味与内涵的重要因素。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 “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作为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设工程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运用 ISO 14000和 ISO 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我国自实行工程监理制以来,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实践绝大多数局限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其任务是对工程施工的“三控三管一协调”,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上。而绿色施工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应该说,绿色施工的要求高于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对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绿色建筑需要绿色监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业主和施工方往往没有积极性,那么监理的参与就至关重要。因为监理不仅要履行监理合同对业主负责,实现项目的目标和业主的利益,而且监理还必须监督相关法律和标准的执行,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利益;不仅要遵守建筑法及其相关标准,而且也有遵守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规定和标准。总之,监理不仅对业主负责而且要对社会负责,因此,绿色建筑需要绿色监理。

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仅是技术,更是管理问题,监理制度在管理体制上提供了保障监理既代表业主监督施工单位,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和业主的利益,也代表政府和社会监督业主和施工单位,以符合法律的规定,并确保社会的利益。要确保绿色建筑的顺利实施,就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实行全过程控制,监理具备这种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的条件、方法和措施,从而在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绿色建筑的各项指标得以实现。

2 绿色监理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这些都是负面影响,消除这些影响就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绿色建筑的建设,政府的推动、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固然重要,但监理的作用不可或缺。绿色监理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下图加以说明:

3 绿色施工监理的过程控制

3.1 绿色施工的事前控制

3.1.1 监理单位应根据 《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按照与绿色施工有关的强制性标准及规程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和相关行业监理规范的要求,编制包括绿色施工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 明确绿色施工监理的范围、内容、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以及人员配备计划和职责等。对中型及以上项目,监理单位应当编制绿色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当明确绿色监理工作的方法、措施 、工作流程、控制要点和评价指标,以及对承包人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检查方案。

3.1.2 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落实绿色施工责任制并配备了专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检查各分包单位的绿色施工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3.1.3 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检查健全绿色施工规章制度。

3.1.4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绿色施工有关的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审查项目经理和专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资格,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审核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是否合法有效。

3.1.5 监理人在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时,审查施工单位是否编制了独立成章的绿色施工方案, 绿色施工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 《绿色施工导则》的要求,绿色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审核施工单位绿色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和绿色施工措施费用使用计划。绿色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节材措施、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施工措施等内容。

3.1.6 加强教育和培训,贯彻绿色施工理念。

3.2 绿色施工的事中控制

3.2.1 监督施工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运行,使绿色施工得到控制。

3.2.2 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

3.2.3 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工序作业情况。

3.2.4核查施工现场主要施工设备是否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3.2.5检查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标志和绿色施工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3.2.6督促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自查工作,并对施工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绿色施工专项检查。

3.2.7督促施工单位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幅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3.2.8 检查施工单位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保护生活及办公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2.9 督促施工单位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3.2.10 督促施工单位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做相应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2.11 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的绿色施工意识。

3.2.12 定期组织建设、施工(包括分包商)、监理三方进行绿色施工大检查,对工程的整体绿色施工全面清查,责成相应责任人限期整改完毕。

3.2.13 监理工作例会上,要将绿色施工作为必谈的专题。与会人员共同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要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3.2.14 绿色施工检查

(1)监理工程师将要求施工企业专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每日巡视,做好绿色施工管理;抓好班组的班前交底工作和工序开工的交底工作;严格监督施工总承包规范管理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

(2)监理工程师发现严重环境污染、危害人员安全和职业健康的因素应立即发出《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企业立即加以整改。监理工程师将跟踪落实直至该因素解除为止。

(3)监理工程师将定期组织建设方、施工方进行联合绿色施工专项检查,时间周期以一月为宜。

(4)定期的联合绿色施工专项检查应采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检查表格进行检查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评价。由总包方写出专门《监理简报》,简报后附有要求整改事项一览表,列有整改事项名称、整改负责人、整改时限、整改自检签字栏和现场监理确认的签字栏。要求每次整改务必认真,且监理确认落实签认后才算交卷完成。

(5)每周监理协调例会必须有“绿色施工”专题工作内容

每周监理协调例会上,将《绿色施工》列为专题,由监理、业主在会上提出问题与要求,各承包方答复表态,承诺整改措施与时限,并写在《周例会纪要》中,下周检查整改情况。

3.3 绿色施工的事后控制

3.3.1 当绿色施工与计划发生差异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控制局势,以保证绿色施工方案目标的实现。

3.3.2 总结施工过程中有效的绿色施工监理措施,查找控制不力或不足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绿色施工监理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实施绿色施工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传统施工体系的创新和提升。在倡导绿色施工理念、贯彻绿色施工导则中,监理单位应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