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时间:2023-06-25 16:23:06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有效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出更多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新课程改革标准亦把德育列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人也许会问:对学生德育不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也应该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责任. 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阐述如下.

一、引入数学史进行德育渗透

所谓的数学史即数学发展的历史,在数学史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而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也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史对同学们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我经常结合数学史对同学们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首先和同学们说了这样一段数学史:“勾股定理到底是谁发现的呢?在我国称其为勾股定理亦或是商高定理. 而在欧洲则将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驴桥定理. 欧洲人认为勾股定理是他们发现的,而我国则认为勾股定理是商高发现的.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 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测量的数字是怎么样得到的呢?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勾股定理在我国早已有之. 欧洲人通过对相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最终认为中国的勾股定理发现比他们要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人的智慧和伟大. ”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通过勾股定理的相关数学史向同学们证明了古人的伟大智慧,不仅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更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引入生活故事进行德育渗透

相关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适当的给同学们说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同样可以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生活故事源于生活,也是同学们颇为感兴趣的话题,生活故事的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更可以达到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成效.

例如,执教《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首先画出相交线和平行线. 然后说道:“相交线和平行线就像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一样. 诸如前段时间我们班的两名同学打架一样. 如果大家能够和谐相处,那么他们就会像这个平行线一样,永远不会打架. 打架之后他们就成为了相交线,交织在一起,打起架来. ”这样的生活故事引入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也给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同学们明晰了与别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生活小故事中蕴含有很多德育因素,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我经常会把一些看到、听到的生活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他们对于这样的生活小故事也非常感兴趣.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小故事的引入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如此一来方能事半功倍.

三、抓住动态生成进行德育渗透

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会产生很多动态生成,有智慧的数学教师完全可以精准、有效的抓住这些动态生成时机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渗透. 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常用手段,且起到的德育成效也往往非常之好. 例如,执教《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两名同学争执了起来. 一名同学说正方形是最完美的,一名同学说圆形是最完美的. 听到他们的争论内容我不禁笑了起来,也让我想到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德育案例. 然后说道:“至于哪个图形更完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 在我的心中圆形更为完美. 大家可以看到:圆是由无数个散点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一个图形,且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等长的. 这好比是我们的班集体一样,大家牢牢的团结在一起. 假如有人置班集体的荣誉于不顾而有利于班集体之外,那么就等于有利于圆外的一个点,如此一来还能完美吗?”听到我这样说,那两名同学也不再争执,其他同学也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的动态生成无疑是为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机会.

所以说,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动态生成的重要作用,利用动态生成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2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要符合时代需求

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德育教学实践也要符合时代的需要,使德育教育的目标具有时代性。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为出发点,不断地思索与总结进步,使学生思想素质达到社会所需要达到的高度。

(二)教学内容要立足现实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包括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两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师首先立足现实,避免虚假、夸大、空泛的德育教育,否则不但起不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同时,教育内容还需渗透当前社会中的具体事例,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课本,而应该多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中入手。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数学史实,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众多伟大的数学家,每一个成功的数学家背后都有着一部“辛酸史”、“血泪史”,数学家们为数学可谓是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当前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怕苦怕累,一旦遇到难度大的问题会选择放弃或者逃避,学习过程中外界稍有干扰,就会以此为借口停止学习或者荒废学业。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数学家刻苦钻研学习的故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数学家的故事中感受数学家们刻苦研究的精神力量。

例如,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一生发表了无数的数学著作,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就是这样一位在数学领域取得无数硕果的大家,其工作条件却是如此的恶劣:“陈景润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这些伟大的探究精神,为了科学事业而奉献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利用这些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很好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刻苦学习、钻研。

(二)利用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学科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严谨性,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容不得任何疏漏,哪怕小小的疏漏如一个小数点、一个符号或一个括号的错位都可能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可以说严谨性是数学语言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数学语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首先做到语言精炼、逻辑严密、书写规范,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慢慢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3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题。

(四)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类思想品德课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17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德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文科类语文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英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通过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家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历史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地理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社会本学科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地理、伦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世界”,进行心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三册隐含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理科类数学小学阶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浦大桥的长度等)。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自然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化学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生物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理科本科学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视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的能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等)。体育与保健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量素质方面,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技艺类唱游音乐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丰收之歌》、《我们的中队》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美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小学“生活与劳动”、中学“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教育训练。“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高中,进一步明确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和质量意识以及劳动中好品德、好作风。让学生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劳节约等良好习惯,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最大特点。职业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懂得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行行光荣的思想,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为参加劳动和工作,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计算机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wps中选用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在高中还渗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4

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教学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使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之中,除了对自身严格要求外,还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具有内蕴的思想素材,拟定德育渗透计划,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必须保持良好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敏捷准确的判断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应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尤其应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学生总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从而产生肯定性的感情,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性的源泉。

二、教师必须始终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培养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学生的需要,是他们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他们的言行、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顽皮学生,要做到不歧视不放弃。德育工作必须着重教育他们立志向学,勤学苦练,完成学业。学知识、长才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树立信心体现在相信自己决心一定能够实现,对搞好学习具有坚定的信念,并形成理想,使信心更为充足和牢固。

三、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然后,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确定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汇处和切入点。中学数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数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通过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诱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振兴中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确定目标,树立榜样,勤奋学习,勇于拼搏,攀登科学的高峰,为祖国的未来建设作出贡献。

四、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关于初中学生早恋的教育问题,劝阻、禁止往往难以奏效,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而利用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教育显得有理有据,事半功倍。这里,客观的道德判断问题被上升为主观道德判断,解决了初中生情感上的难题。可见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五、教学中拟定德育渗透计划,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不失时机,水到渠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思想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必须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教学措施要体现德育内容,要体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注重实效。另外,要搞好德育渗透,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提高课堂德育渗透的能力。教师讲课时,要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努力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个设问或提示,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六、利用教学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比如说开展一些数学网络课、活动课等等。例如,在讲到基本初等函数时,我就带着学生去网络信息中心,让学生跟着我一起用几何画板画图,一起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亲身去感受高科技在数学方面的应用,结束时要求同学们清理材料,规范关机断电。从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 开阔了眼界,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自然地激起学生要好学上进的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中督促他们平时要勤奋学习,多下苦功。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赫尔巴特也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渗透德育在自然学科中也有必要不折不扣的得到贯彻和执行,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获取自然科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辨证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和耐心细致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德育渗透对教师的要求

1.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学科渗透的前提和基础。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所面对的初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做到善于言传身教,具备高尚的师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教育和影响,受益终生。

教师的形象和体现出来的风格、精神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地作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因为当代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应该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

2.要充分领会教材,找到德育渗透的点

教材是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虽然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抽象而枯燥,不像文科知识活泼,但是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因素”,尤其是新教材中所拥有的更多的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分析教材,找到其内含与外延,随后,利用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认识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要善于创设情景,抓住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

数学教学中不能不顾知识而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强迫“渗透”。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根据各章节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把自己努力变成一名合格的“演员”,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对选出的合适的德育素材进行语言描述练习,使课堂效果更为理想。

教师还必须安排好教学过程,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随机渗透,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的变化,做到“多看、多听、多走”,即要善于观察;倾听准确及时信息;深入学生内部,掌握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再针对学生、教材实际,精心思考设计,把握德育渗透的最佳渗透时机。

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

1.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以及古、现代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发明者或发明过程,增强同学们的自豪感。在教授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使学生了解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又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

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本身充满了矛盾、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教师要抓住在讲授定理、公式的方法时,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比如,七年级上册中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们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例子,数轴是一个图形,而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是一个抽象的数学过程,把抽象的过程转化到具体的图形中,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事物的具体和抽象的关系,现象反映本质的观点。再比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等。

3.进行良好学风、品格教育

因为数学中的真理是数学逻辑上的合理性,培根也说过“数学使人周密”。所以,在教授定理、公式的推到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严惩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和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通过数学养成理智、自律的习惯,利用数学中的结论不能模棱两可,数学语言周密严谨,而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的特点,渐渐的培养学生在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中养成“以规矩而成方圆”的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学风和作风。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6

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如今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到位。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使你有再好的学问和本领也是于社会发展无益的。而在英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为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我国的初中教育大纲中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公民,以便为未来提升我们民族整体的道德素养,让每一个中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中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因此,作为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也要让学生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而且,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和知识点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好的素材。而且,作为初中生人生阶段重要的引路人,老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去挖掘课本中相关的德育素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既让中学生学习到英语知识,同时,又能有效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课堂。

二、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的英语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过于注重对英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以及语法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养成运用英语和用英语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和一个老师成功的唯一标准,所以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考试,因而对德育教育也就不怎么重视。而事实上,英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承担起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责任,因此,在初中英语课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是我国对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致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传道”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在所有的职责中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要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提升我国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一定要改正过去那种只重视知识性传授,而忽略德育教育的想法和做法。

(二)学生思想认识的偏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特别是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的充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影响。虽说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下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比如享乐主义,以及有一些偏激思想的极端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思想都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知,加强德育教育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非常的紧迫。通过加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接收我国优秀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环境的抵制能力,从而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论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一)利用词句教学,强化德育教育

语言作为人类一切活动沟通的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且也体现了人们生活的习惯和风俗。因此,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使用英语交流的国家的风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若能将我国的民俗与国外的风俗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词汇非常丰富,而且句子的结构变化也很多,那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则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那如果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词句的教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通过课文教学,深化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教材是学校开展课程的核心,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学校教育所用的书都是经过我国的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分析、研究之后精心编选的,因此,教科书本身就吸取了我国教育的精华,其中也很好地渗透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知识。我国的初中英语教育要想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课文内容讲解时,有意识地在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渗透。初中英语老师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如果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的综合运用,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围绕单元话题,强化德育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新目标go for it》的教材编写中,每一单元的话题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的。这样,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向学生展示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于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英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对单元话题进行学习的同时,加入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英语使用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其道德教育,而且对于老师来讲,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英语使用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有利于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增加,当他们意识到一些问题(比如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性问题)之后,他们学习的动力会进一步加强,而且会在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在行动上,从而将德育教育的效果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郭喜荣.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1).

[2]孙文祥.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杜文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教研版),2009,(8).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 途径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 联系实际,在学习目标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各小组分别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回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然后我提出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必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我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 注重数学发展史教育

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数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我国首创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祖率、剩余定理、正切函数表等,当时领先于其它国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陈景润、熊庆来、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

数学史可以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欧拉临终时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违反学派信条,竟被处死。华罗庚28岁时,穷得连买米都困难,却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新中国刚成立,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诺贝尔将获得者约翰o纳什在2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22岁创建了"纳什均衡"理论DD今天被数学和经济学大量采用。但是,在当时这一理论遭到博弈论前辈冯o诺依曼的断然否定,也曾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冷遇。目前,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崇高的教授职务的卢卡斯数学教授DD史蒂芬o霍金只能用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不能写字。他看书时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这位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是这样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而完成的。

三 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及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四 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六章第四节《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收集了这样一道例题在课堂上讲解,首先,出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数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读懂这个扇形统计图;然后,我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延伸学生的思路;最后,问我国的受教育程度为什么越来越高,具有大学文化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进而谈到现在的社会情况,"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那么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科技兴国。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五 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8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基础性学科,包含了许多的领域,它多姿多彩,能够展现出各式各样的情感。地理课程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第一,使学生能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了解我国基本的国情,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尊重其他国家的传统和文化,初步形成全球意识;第三,加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多元化渗透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初中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学生学习目的单一、教学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学的方法程序化、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等。而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是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对德育需要多元化渗透。

1.采用辩论形式进行总结,正确导向

辩论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在课本中,如果遇到学生只能略懂一二,不能完全听懂,并且不能够确定自己立场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设疑、质疑,来进行辩论。例如,关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第一,先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急于询问学生的观点,而是首先要设定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问题: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为什么?第二,组织学生分组对其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讨论的成果。第三,分别让每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陈述本组的观点并讲解原因。第四,可以让拥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对其进行辩驳,并说出理由。第五,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阐述观点。通过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乐观地相信:地球自然环境能够容纳人口的最高数量远远大于地球上现有的人口,而且人口数量很难达到能容纳的最高数量,因为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的快速的增长也会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另外,在带领学生认识人类改造地表形态的时候,如“梯田”,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拥有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思想之美、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这样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选取合适的办法,借用大自然之美,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完成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情感的目标。

3.联系实际,巧设案例

利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样既能够满足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满足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某个工厂的区位非常不合理,但是它仍然存在,这是工业惯性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讲解,如石家庄的某制药厂;在对学生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实例来进行讲解,如上海通过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等方式。通过讲解身边的这些具体实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学风。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9

摘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数据;观点;实践

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赋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7/10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二、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三、实践锤炼法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实践的德育功能,加强数学实践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增知长智,又培育品德,锤炼操行。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布置作业数量要适当,要求要严格,并要通过对作业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严谨认真的处事态度。其次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除一般作业训练外,经常适当地给学生另外出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思考题,并引导学生正确解答,促使其养成知难而进、勇于攀登的钻研习惯。第三,要加强学具操作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论什么课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都应尽量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和农田菜地的面积,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数据,自编应用题并进行解答等等。充分利用数学的趣味性和广泛应用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内容生动有趣,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对教学要精益求精,言行举止也要力求体现严谨认真。只要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做到以身作则,学生就不会不受到耳濡目染。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渗透更为重要,所起作用和效果不可低估。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 渗透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所以他们大都娇生惯养,在家里说一不二,同时,有部分家长不重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这样做很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就成了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个任务。下面,我就将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抓住德育因素自然、适量地进行渗透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在"认识东南西北"后,介绍一些北极星、树的年轮、指南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练习也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们对于练是兴趣索然。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喜爱游戏,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寓教学与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让孩子们始终在心情愉快地情况下练习。其次,要在孩子们产生厌倦情绪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人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慢慢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师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四、 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11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73-02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寓德育于小学数学之中,这是教书育人、全面实施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就会发现,教材的许多地方都蕴涵着德育内容,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尊师爱生情感的培养,美的情操的陶冶等等。这些德育内容与具体的数据相结合,以优美的主题图呈现,对初谙世事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一领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实施不断深入的今天,不少教师已潜心研究此事,如寿春风的《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费伟平的《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李家宝的《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程礼辉的《初探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周林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生做人》、王之华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等等。通过对上述研究论文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对数学德育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创设中渗透德育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和蔼的目光、慈爱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不断建立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一起游戏,一起交流,其乐融融。师生对话是十分平常的,但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却有着多层内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流。它追求的是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三)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德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在讲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中渗透德育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做法可以说是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在部分数学老师身上仍存在着两个明显的误区。

误区一:部分数学教师仍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什么德育可以渗透。

误区二: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这些教师不顾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生搬硬套一些德育名词进行说教、灌输,有的还外加许多教材之外的德育内容,滔滔不绝地进行分析、讲解,以致于本末倒置,严重降低数学课的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性和思想性是相互统一的,寓德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是完全可能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坚持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结合教材内容――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重点

我们应该明确,数学课中的德育是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教学,更不能喧宾夺主地外加许多德育素材,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因而,数学课中的德育内容因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决定。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挖掘生活素材――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难点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文12

关键词:德育素材;德育教育;人格魅力;榜样教育;美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课堂上撒满快乐的阳光,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例如:初一课本方程组这一章,以“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我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在方程解法上要比世界上同类解法早五百多年;讲初二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知道在这方面我国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2.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步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3.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就像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同时,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合作式学习、自我探究式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有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获得知识,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