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等职业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

时间:2023-06-08 10:58:59

中等职业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1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专业定向性、教学合理的针对性和生产实践的实用性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紧密的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二)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幼师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四)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五)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第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第三,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我校是在八三年由普通中学改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二十多年来先后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第四,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一)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二)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2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集中于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公民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教育不应在学生进入职场后才开始,而是应适当前置,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踏入职场做好初步的准备。

第二,有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职场人士获得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缺乏职业道德人只会受到雇主的厌弃,并在事业上难以发展,更谈不上有什么前途。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有效为学生的职业和前途发展铺平道路,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赢得雇主的喜爱,并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中闯出一片天地。

第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使学生的道德水准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如果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则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完整、不充分的,是带有缺陷和遗憾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置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方法选择和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从如下方法进行创新:

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以生动、有趣、真实的表达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并促进学生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职业道德的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以基本案情介绍、案情分析、案情总结、师生评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有关职业道德的正反面案例,并就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提出一些要求。教师应在案例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设定一定的情境,又学生设身处地实现身份、境况上的模拟,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客观条件和心理条件。当前情境教学法在我国数学教学、外语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开展情境教学法实践。职业道德教育中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可以通过学生职业志向搜集、情境设定、特定情境下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生个人陈述和总结等阶段,诱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他对职业道德看法,以及在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方面应作出的努力。最后,应通过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误区、总结经验,并真正提升对职业道德看法和认识。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精神,并真正满足就业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内容上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包含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专注于事业,服务于社会。一些毕业生缺乏勤勉、专注精神,如在工作中表现得过于懒散、频繁跳槽但不得志、不深入研究技术浮于浅表,这些现象会使雇主对毕业生持负面看法,不利于毕业生成长。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勤勉、专注,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倡导唯有专注、才有发展的理念。

二是创新、进取精神的教育。针对一些毕业生在岗位上显得较为平庸,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现象,学校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和进取,也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雇主雇佣员工,希望员工能够为雇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一个提升雇员能力、服务社会的过程。因此,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得到人才市场的喜爱和青睐。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3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调适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1.社会问题。首先,职教行业不被看好。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给职业教育不断地注入动力和活力,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但社会各届仍有许多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还存在认识的误区,比如:求学取向一热一冷、生源质量一好一差、学生感觉一喜一悲、社会评价一褒一贬。职业教育至今仍未完全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处于这种背景下,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其次,职业教师定位不明确。曾有传言“多办一个职业中学,就可少办一个监狱。”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在大社会的眼里,职业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功能,仅仅为了管教孩子,防止孩子因犯罪而进监狱?职校教师在社会环境中也受到类似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太明白或根本不明白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对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对自己为什么要做?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做的事情对社会有何意义?并不清晰明确。

2.职业问题。很多职教教师深有体会: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就找不到“感觉”。所谓的“感觉”,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施展才华的成就感和完成使命的满足感,对工作意义的肯定和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他们会认为自己担任的工作很难使学生们学到东西,教学工作没有太多的意义,认为职业学校的存在没有太大的必要,消极地认为在职校工作只是浪费青春、虚度人生,造成职业学校教师心理上存在严重的困扰和负担。

3.家庭问题。职校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上课备课,学生管理上面,往往忽视了家庭责任。家人的不谅解和不支持使职业幸福感大打折扣。很多女性教师还要承担生儿育女的过程,担任着比男教师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如此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之下,很难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体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研究证明:从性别上看,女性比男性容易发生职业倦怠;从婚姻状况看,已婚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大于未婚者;从有无子女来看,有子女者比无子女者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他们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精力在工作中,才能体会来自职业的幸福感。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调适策略

1.社会的关怀。加强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关注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和生活问题。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政策制定,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帮助职校尽快摆脱困境,让人们更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关心、支持职教工作,增强职教工作者的信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的制定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让更多的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

2.学校的支持。学校应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教师感到工作有方向、做事有劲头、前程有奔头。要营造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与爱护。应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等,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困惑的情绪,使他们安心职教工作。在充分树立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独立思考与钻研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要求,保持教师稳定的情绪,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

3.自身的调节。职校教师也应重视自我的调节,要转变观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积极待人,乐观看事,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应多欣赏、少抱怨,经济拮据时,多想想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工作失误时,可用“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安慰自己。应拥有一颗平常心,善于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要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摆脱心理困扰,笑对人生逆境,不为功名利禄所缚,不为得失荣辱所累,避免使身心处于疲惫状态。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提高业务能力,更新观念,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竞争与挑战。

作为职校的教师,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长期症状潜伏于我们的身边时,并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潜进我们生命时,我们能积极正视,勇敢面对,学会识别症状,早发现,早解决。到那时,职业倦怠也将成为一种财富。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229-02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尽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等都为适应社会及专业发展不断地在做调整和完善,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完成得仍然不尽人意。这除了学生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外,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要求的重点并不在操作和技能上,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与一些专业计算机培训学校相比,在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按明确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化方向去安排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

2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现状

在我国,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分布。既缺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信息技术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每年的需求量高达数百万人,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供给缺口。

根据这些信息及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原有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作为中等专业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3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相关建议

3.1 中职计算机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

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改革与建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中等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

3.2 中职计算机改革与建设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针对学生个性、爱好、教师特长、社会需求等因素为不同学生定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与建设确定为模块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在学生完成其专业必修基础课的前提下将主干专业课及实训课程以模块进行划分,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模块组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3.3 中职计算机改革与建设建议

(1)重新确定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和信息出版领域、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等。我们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计算机产业(公司) 、制造业(企业) 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中初级操作型人员。

(2)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图形图像制作能力;②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能力;③计算机硬件支持能力: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影视媒体素材加工与多媒体合成制作能力、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

(3)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采用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度。选修课制度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条件选择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采用学分制,实施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有更大的机动性。

(4)推动课程改革和建设。

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我校当务之急是调整专业教学目标,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大专业)可分为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小专门化),即: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等多个模块。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进行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使课程设置尽可能满足行业就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2005年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据统计,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工短缺已成为我国企业经济运行的瓶颈。它阻碍技术改进的步伐,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还常常使现有技术工艺的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种局面如不尽快加以改变,将不仅会直接拖累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更新与质量提升,而且还可能殃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与增长潜力。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到2012年,广东省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加至1157万人,而目前广东省的技能劳动者约650万人,缺口巨大。 而目前随着高等学校的进一步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步下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一)普遍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智商不差,也有向上的欲望和冲动,但由于长期的散漫,学习习惯极差。其表现为:一碰到学习中的困难或一点点外界诱惑,意志薄弱,思想波动马上就体现出来,缺乏自身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自身基础差,但对教师学校的要求高,盲目挑剔

从小学到初中自身成绩差,基础极不扎实,但好胜心令他们对荣誉的需求却大大超过常人,梦想成绩来得轻轻松松,结果事与愿违;他们常常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和学校,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找“茬”,从学校的设备师资条件中找问题,以此为自己找到借口,并试图以此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个性彰显,但自信普遍不足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个性明显,大多暴躁虚荣、逆反、崇尚义气、缺乏自制包容的韧性,个性明显,但自信普遍不足。他们往往是期望值与行动付出的比率相差太大而引发的自信跌落,自尊滑坡,渴望成熟成功但知识与能力严重不足,有从善向上的愿望和冲动,但意志薄弱,缺乏足够自信来支持实现这种愿望。

(四)由于长期的不被关注与重视,心理复杂

学校的要求和规范,他们却总显得不服而独立意识强烈;要求自主而又依赖心理重,爱表决心却从不坚持,外表刚毅却情感软弱,表面冷漠却情感丰富。表扬时他们以为讽刺,帮助他们视为揭短,顺由他们怀疑瞧不起,总令家长和教师,近也不是,远也不是。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原来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地推出,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如: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要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投入的缺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再加上培训方法的不当,我们花二至三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其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而言,毕业初期,只能比社会上普通电脑培训班的学生略强或相当,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如文字输入和处理甚至还不如他们。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除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必要信心,进入社会后,往往 遭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的机会以及教师本身没有对自己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是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

笔者一直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提出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初级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掌握一种简单计算机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并得出正确的结果;能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般简单的维护;通过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2.中级要求

具备初级能力;具备使用数据库的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判断、检测和排出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掌握 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操作系统和使用;能完成常用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掌握平面设计软件、动画设计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会制作简单网站;通过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高级要求

具备中级能力;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使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掌握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方面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的简单故障会分析会处理会维修;掌握动态网页制作技术;通过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

与大学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但他们的职业要求特点更为明显:笔者认为,大学生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而职业学校学生则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所以在专业的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考虑职业的需求。按上述计算机专业专业化、行业化设置的设想,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按各应用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选择和讲授各专业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

对于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具备“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突出专业特色。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现在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必备工具,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除了应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之外,要按其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四、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

(一)把握学生特点,恢复学生自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在小学和中学阶段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较差。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恢复学生的自信,这对学生的作用不只是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而对他们的将来,对他的人生发展,都会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比教书更重要、也更艰巨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其他基本素质,恢复他们对人生、生活、学习和自我的自信,从而使中职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接触学生几千人,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取得成功,能够被社会承认的,都是那些在职业学校的学习中,对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恢复了对学习对人生充满自信的学生!

(二)教师教学模式转变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变化,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通才,要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划分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硬件、软件进行,要按具体专业,划分为: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图形图像、CAD、办公自动化等若干个课程组。各个课程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侧重。

除了教师的专业侧重外,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都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指导。同时至少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还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应用指导的课程教学。这是对计算机教师的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三)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设计;其他应用软件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上出色的教师,不拘一格,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

鉴于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在不断的变化,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注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教师教学储备。所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无论该软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在需要时,能很快地开出新课。

五、结论

随着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较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存在若干问题,但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从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入手,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人才,为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编.《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

[2]黄新军.《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服装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67-01

随着中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能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尽快地由学习状态向工作状态转变,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将尝试从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三个方面提出改进中职服装教学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 改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相结合,教师的口头讲解与学生的动手练习同步进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生产实践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服装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等课程教学方面加强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联系,在向学生传播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实施项目教学,提高教学的仿真性,模拟实际的产品开发、跟单,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顶岗实习训练。校方可以根据服装专业学生当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安排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项目训练,以检查学生对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下一阶段的专业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具备较为完整的专业基础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跟单练习和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对服装生产和经营流程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独立创业的能力,促进学生尽快与服装行业相适应。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开展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与服装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更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 改革教学方法,围绕主题开展教学

主题教学首先要求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把学生放在职业者的位置来进行教学,学生不再是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学习,而是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来进入学习,因此主题教学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的核心,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跟踪和分析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以往的目标教学有较大的差别,它给出了既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条件,虽然同样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标,主题教学使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整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必备品,告别了传统的“板书”时代,使实践应用技术变得更直观,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网络技术,结合中等职业教学的教育特点,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此外,中职学校可依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建立校园网进行远程教学,使服装专业的教学变得更加便捷,与其他学校形成高度的教学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三 改革教学内容,与时展接轨

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来自于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因此要想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入服装企业学习,了解企业文化,熟悉服装生产和经营的工业流程,学习技术和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予以总结和综合,将其内化、升华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传授给学生。通过这样的做法不断更新服装专业的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充满时代色彩,以此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消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也要注重教学内容难度的递增性。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以就业为目的,扩大实践教学比例,有层次地安排实践教学的难度,为学生的后期发展打好基础。

四 结束语

众所周知,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中更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促进学生尽快转变角色,以适应职业人的身份,从而更好地与现代企业和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晓芹、李文仙.关于在“服装材料学”课程中开展有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2010(12)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7

会计人才的能力决定会计工作的质量。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会计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学科,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会计知识的学习,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的高低。笔者在此分析会计专业教学问题,探究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1.招生难,生源差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总量的减少,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中职学生多为初中毕业学习基础比较差,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厌学情绪,因此他们放弃上高中和大学的机会,打算趁早学一门手艺,目的已经十分明确。

2.层次低,就业忧

首先,中职毕业生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相比,在理论水平方面与其无法相比。其次,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这对中职学生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再次,从大学到中专无一不开设会计专业,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市场需求饱和,就业压力日增。

3.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在教学计划上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偏低,特别是受资金、场地、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性教学只是象征性的。即使学校有财会实训室,也未得到很好地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理解记忆不深刻,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未对情景留下深刻认识。这些模拟实践教学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从而导致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只是流于形式,不注重训练效果。

4.教学模式老化――重教轻学

一是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被动的、单项式的教学模式。老师是广播电台,学生是收音机。课堂上,老师讲课不休,学生记笔记不止。这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被动,为了应付考试,记忆是他们唯一的法宝,由此造成学生毕业后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教学内容重政策,轻学术。过分地强调国家会计实务的法规、制度、准则,会计人员必须熟知、遵照执行,不能违反,而不去研究会计规则的合理性。

二、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

1.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作为中职教师有责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引导和教育他们在中职学校一样可以成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学好会计专业的首要条件。

2.转变会计教学观念

树立“学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观念。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的强烈追求和主观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巨大的塑造力。这是因为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在于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需求统一,所以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即“学为主体”,充分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提高会计课教师业务水平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首先教师的教学内容就要教有所宽,教有所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永远追求新知识的勇气和能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领域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会计教师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充实、更新自己,才能适应正在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惟有孜孜不倦、求新索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为此,中职学校的领导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引导教师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参加社会实践和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兼职等,加速教师的知识更新,丰富其实践经验,以利于教学,把课讲在学生的未知处、困惑处和期待处。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专业潜能。在教学方法上,逐步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大力提倡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设计独具匠心、新颖、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案。会计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而且要目中有“人”,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把大纲的共性要求和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更需要付出艺术匠心,从教师是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全身心地忘我地融入到教学中来。

(3)优化会计课程设置。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入手,将计算机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学校增加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等前沿类课程,从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入手,本着适用、适度的原则,调整会计主干课程的门类及课时的分配,如加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课时,调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讲授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从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入手,整合部分课程,如根据最新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求,重点讲授财务报告信息的解读与利用,以提高学生加工、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从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入手,增加实践性课时的课时数,同时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模拟训练,熟悉会计基本原理和手工操作程序;通过教室的多媒体系统,演示课件、介绍各学科基本原理;通过多媒体电算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亲自操作,增强动手能力等。

5.专业教学与资格考试衔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国家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笔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与资格认证考试的衔接上既要考虑到两者的差别,又要考虑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两者的衔接上要做到以下三个

方面:

一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能够覆盖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大遗漏。

二是在专业教学中要注意相关内容的最新变化,并及时在教学中得到反映。

三是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8

摘要: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更好的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以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的课题。本文将根据这几年学校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思考

中职学校的教育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影响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社会覆盖面之广,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特别是把“软件蓝领”的培养定位在中职教育后,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亦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的学习内驱力弱众所周知,那么,如何把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建立“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成为我们教改的基础工作,因为没有学的教是无意义的教,没有学生的学,任何教改的努力也就成为徒劳。所以,我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结构的改革思路如下:

一、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具备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能性人才。为此,学校在开设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前期调研,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要对地方经济结构调研,二要充分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在调研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专业的可持续持续发展。在确定专业后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大相关专业的设备投入。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通过这几年的实际教学我觉得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的新思路应该是: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因此,我们在学生入校后,首先进行计算机基础部分的学习,主要学习Windows、Office、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这个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打破常规,不再按人数进行分班,什么课程都开,什么都学不精的常规方法。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实行了分模块教学,我们设置了高级商务办公、网站与平面设计、软件设计三个模块,由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实际情况选择所学内容,由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大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学生的兴趣和针对性就大大地增强,成才的机率也大大提高。

二、打破课程的界限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这一个学科内分有许多不同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等。作为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完所有的计算机知识,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要求出发,以“计算机蓝领”来定位,从而来设置课程。以我们学校为例,计算机这一学科就分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硬件维护;影视广告等好几个专业。以前我们在新生报名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读什么专业,这时学生的选择往往是盲目的。很多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对计算机的认识就只停留在计算机是用来娱乐的这个层次上,对计算机的更大的用途一无所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候的不稳定性。比如学影视广告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而有的学生只是觉得这个学科的名字好听,就去选择它。从实际教学中,我走了一条兴趣与基础并举的道路。既学习和借鉴大学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来改革我们的教学。如许多大学在新生入学时候并不急于给学生分配专业,而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只分文、理科,全面学习基础的文、理科知识,在大二时才分专业学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一年的学习情况更好的选择自己的专业。当然中职学生不是大学生,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还有限,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不但学会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对计算机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分专业学习时少了盲从,多了一份理智。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在教学评价方面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因为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评价中,不论是总结性的评价还是形成性的评价,都存在着以客观性评价为主,甚至有以客观性评价代替非客观性评价的倾向,所以我们打破应试教育下只看分数的评价模式,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基础知识成绩这一模式来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考核中我们取消了以往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核的办法,而是以举行技能大赛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在比赛中设置不同的奖项,每种奖项又有不同的奖品,并且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将学生获奖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其家人,以激发学生最大的自信心。这样就使学生有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变教师驱动为学生“既插既用”。同时我们还受分段教学法的启发,开始尝试对个别科目进行“重测法”,即对每次测验不及格的学生在组织他们补课后进行一次重测,重测成绩达到合格则这次测验成绩记为合格分。在心理效果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再次努力,把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为了下一次不再失败而努力。在学习效果上,重测法给学生分段过关的机会,不至于到期末积重难返,让学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并产生把这种希望变为现实的欲望。重测法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由高度焦虑往中度焦虑调整,而且,这种心理状态的保持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改善。

四、搞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专业逐渐萎缩,就业相对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他们普片感到迷茫与困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从一开始就抓好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把企业文化引入学生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专业前景的介绍,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来,及让学生帮助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完成部分或全部电子课件的制作,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灌输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勤劳致富的思想。要教导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纪律,遵守时间,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树立刻苦钻研精神、在社会上和企业里要有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9

一、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

1.教学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较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中职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余专业课的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是脱轨的,中等职业数学就是高中数学的简化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比较缺少专业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数学是文化基础课的一种,在中职教育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要的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就业的指导思想。

2.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都是比较差的,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和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优势,积极性也是不高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水平是由教师的水平决定的,针对目前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都是师范毕业的,主要的优势就是具有比较强的教学功底,劣势是由于所学的课程,只习惯于学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针对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不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和学生的所学专业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变得比较吃力,心里压力也会比较大,就会产生厌学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学历;二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引进具备这两种条件的教师是非常的重要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度过学校里面的生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会存在情感上的交流。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只是向学生传教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不闻不顾,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2.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

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他们在文化水平上以及基础知识上都存在问题。经过在教学的实践,我们可以知道,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比较喜欢做一些计算题,但是对于理论比较抽象的概念却表现的比较抵触。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制知识是比较差的,到中等学校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文凭,在以后就业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热情,不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听不懂及听不进的现象。

三、有效的措施

1.对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整合

将一些不同的数学知识整合成专业教学,把各种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中,不仅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改变,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消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心理和情绪。在教学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难以推理的理论进行有效的降低,加大信息量,积极地引进一些不同的科技成果,对数学教材的内容上的局限性进行有效的克服,把一些和数学课程相关的专业模型引进课堂中,促进数学和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实用性。

2.因材施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学生原来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制定“最近发展区”,建立科学有的发展空间,不仅要把握好知识的梯度,还要掌握好知识的深度,多设一些台阶,做到分层的教学,老师也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关键就是做好启发性,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数学老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刻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点、技巧和方法,不断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软件、多媒体等,可以有效地展现数学中的图形以及公式等,进一步地突出数学对象的本质,让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的生动、清晰以及直观,不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10

关键词:课程改革;案例教学;综合素质

正值国家国家处于经济转型期,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发展,发展中对产业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大批知识型产业劳动者的中职学校,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转型的新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职业能力,为企业输送具备营销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而现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跟企业的要求相符合。

1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新生学习状态分析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从初中进入中专学校,新生扮演的角色发生很多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新生在适应中专生活的初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学习情绪低落、对未来发展比较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焦虑心理等。初中阶段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主要是数学、英语,但这时课程内容简单,涉及的现象直观,多为生活中常体验的内容,学生有较多的经验,学习起来有熟悉之感,兴趣浓。进入中专以后,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开始接触《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外贸基础》、《财政金融》、《经济法》等专业课程,抽象的理论多了,能力要求也高了,部分学生由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始跟不上进度了,学习中问题也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也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同时这些课程与企业实践联系紧密,学生思想缺乏企业概念,因而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2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入门教学策略

2.1 针对新生基础和思想状况设计营销专业课堂教学

市场营销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进行精心设计,在上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新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要逐步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如可通过布置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和营销技能专项训练推动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视频影像,让学生充分感受未来自己从事的职业前景和希望,让学生带着希望和目标在课堂上学习。提高学生入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2 针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设计营销专业案例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营销素质和技能,对市场营销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完联系紧密的章节基本理论内容之后,接着就安排两学时的相关案例讨论分析课。

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应结合具体内容做到科学选择。在讲授“品牌”这一知识点时,可适当地通过视频向学生播放几则日常生活中学生容易接触的广告,通过广告片的评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品牌的含义。在分析“购买者行为”时,可在教学中,让学生讲述自己平时在购买行为中的体会和感受,再结合理论案例分析自己购买行为的动机,从而达到学生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的理解。同时,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结合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发表对这些社会上市场营销做法和现象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有些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了一些实践实习, 自己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不时能说出一些务实、正确的观点,这些都是小组案例讨论的良好的基础。这样课堂的气氛不仅可以迅速活跃起来,大家对相关的理论阐述变得十分关注并且印象比较深刻,同时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自由辩论气氛,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3 针对所学知识和学习实际设计营销专业实践活动

每次放假,我都会安排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暑假开始,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一个星期的暑期实习工作。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要求每个学生在家独立完成3件自需的三件小额商品的网上购物。等等这些身边的细节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信心,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这些细节的提高,不能完全培养出合格的中职技能产业工人,还需要增加学生的正规实习体验。提供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实际技能,进而有重点、有针对地调整和补充理论知识与技能结构,从而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同时,很多中职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学生在弹性培养机制的前提下,可以边实践、边学习。时间可以灵活机动,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可由学生和老师商量自主安排,这种方式既可以勤工俭学,又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营销专业重在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丰富已学的知识,使他们亲身感受自身学习的价值,从而能取得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如果实习后再加以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第9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叶继英.民族品牌如何实现二次创业.怜理科学文摘,2005,7.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11

关键词:操作性教学;技能训练;以赛促学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材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是: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软件,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查找所需知识;会安装操作系统、常用软件,能处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故障。但学生所学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3.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计算机只是用来玩游戏和娱乐

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以上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根据自身的计算机教学经验,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解决策略

1.对教材进行取舍

要注意教材的选取,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上课时不仅要给学生加入最新的相关知识,还要剔除内容陈旧、实用性差的重复部分。另外,对教材上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实际应用技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性教学方法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做,少讲多练,讲课中可从一些实例入手,讲解演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将计算机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门课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操作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硬件资源的优势,制作相应的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抽象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示和讲解,简化学生的认识难度,深化学生的认识程度,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创设,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计算机课程比较适合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一个章节一个任务模块,要求学生分模块掌握。比如学到Word软件时,就分为认识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图片与文字排版等几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3.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训课教学效率

实践课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付诸行动,进行操作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在实训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使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的实施。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要求每组配备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及相应的工具软件。最好能做到设备略有富余,以便在设备遭到损坏后能及时得到补充,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教学生组装计算机时,我会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一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安装一个部件,同时要将该部件介绍给其他成员,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组装计算机的认识。

4.以赛促学,真正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

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的地方,就是职业学校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可以是全校范围的,也可以是分专业或分班级的。如举行班级计算机组装比赛、全校范围的计算机打字比赛、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既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又可提高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职业是练出来的。如我教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时,就是让学生分组,每月进行一次比赛,每次比赛给表现出色的学生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经过一学期的比赛后,95%的学生能独立组装各式计算机,能担任计算机及局域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总之,计算机教学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又因为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更新非常快,所以计算机老师在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更新提高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科学的头脑探究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为今后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时代呼唤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此,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是每个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尽的责任。广大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1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目的是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多方面素质高,品德素质好的学生。这其中既包括创业知识的传授又包括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具有时效期长和稳定性,所以必须经过一个“传授—认可—消化”的过程,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其中隐含着创业教育的各种因素,基于此,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基础课程体系的融合就显得非常必要。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对于创业教育的施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结合教学实践,就创业教育谈谈体会。

1.数学课程的特征决定其涵盖大量创业教育的特征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所以数学具备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并且应用非常广泛,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20世纪以后,数学向更加抽象化的方向发展,各个学科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同时,数学学科的所有分支都或多或少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网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含上百个分支学科、各学科相互交融渗透的庞大的科学体系,这充分显示了数学科学的统一性。创业教育中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存在机会和行业的特性,即各行各业创业教育具备相似点。

数学这门学科具备双面性:一方面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经验逐渐触发数学的产生,另一方面经过前人几千年的潜心研究,总结出一套具备普遍规律的数学系统,并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证明而成为一门不可代替的基础学科。数学的特性决定了大量创业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对于提高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创业教育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融合讲授的对策探讨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向数学教师灌输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教学理念。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着重于一些基本数学理论的推导与应用,枯燥无味,而相关教师在学校的考核大棒的指引下,不得不让学生依照大纲中的基本知识去设计大量的习题,使得学生陷入题海中。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着眼于技能培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因小失大。往往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如果不在现场实际应用,是不会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的。往往很多理论与公式,完全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因此,首先要给数学老师灌输创业教育的观念,使其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专业同步发展。只有应用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创业。知识分为理论知识与应用数学,数学也有应用数学这一分支学科。例如,电气工程师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并不是他的理论水平有多高,还与工程师的经验丰富有关。理论水平很高的电气工程师到实际现场排查故障能力也不一定强,某种程度上都不及现场运行人员。这就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人从学会使用工具开始,就在一步步地实践,一步步地总结,一步步地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着重于应用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所以数学课堂应着眼于主要能力的培养,即应用,而不能拘泥于次要,即基础知识与运算技能。举个例子来说,在讲授二次函数的拐点时,可以结合一辆客车的运营与维护的效益最大化模型例子出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做好准备。

目前,我国的数学教科书内容离学生太远,学生为解题而解题,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是很深刻,因此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宏观上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微观上要一丝不苟,严谨。让学生懂得在问题中寻找条件,解决问题,没有任何框框,为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2.2基于学校的各个专业特点,利用课堂时间来加强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职业院校的生源的质量一般不是很高,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以下特点:心智不是非常成熟,价值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多大的恒心与毅力,娇气,容易受到各种挫折的影响。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面临就业,因此创业品质的培养就非常必要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立足课本,着重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心理素质。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模具专业的学生,就必须着重学生的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的学习,要锻炼学生的立体三维想象能力,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模具给出形象的讲解。数控专业的学生,在编程能力方面就需要严谨的思维,要把所有在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与非正常现象考虑清晰,从而在编程中有所考虑。总之,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要着眼于以下模式:操作—掌握—领悟,务必使得学生在技能上重点提升,做到既专又泛,即相关专业的精湛操作与理解,对相关基础科目包括数学的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这样由实际操作中提出问题,再进行问题解决的针对性训练,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3改革传统数学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个人创业素质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