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时间:2023-06-07 09:34:3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一致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同时两者也都集中在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和教育方面。

2.教育内容存在交叉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两者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对学生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层面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则更注重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观念的引导与教育。但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且都是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认知层面实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对象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情感、身体健康均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做好心理引导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整和改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通过人文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两者虽在途径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均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情境体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假设或模拟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并获得个人感受,再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经验与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过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态度。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自己的强项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评,此时应该如何表现?教师可引导同学将自己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来,再开展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借这一情境体验教会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和发泄压力的方法。

2.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真实的或假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案例:小丽看到小明的父亲开车接小明放学,回到家冲自己的父母大发脾气,抱怨父母不能开车去接自己放学。请同学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同学举一些事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最后教会学生如何转移对生活的不满并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3.开展小组讨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当学生之间观点矛盾时可能引发争论,关于道德、情感等话题的争论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纠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应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始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应选择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话题、案例、情境等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的结果和产生的矛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对创造性的观点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那些错误观点,尤其是指出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错误思想得到及时纠正,进而促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2

摘 要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是体能、意志以及精神为统一的教育过程。对此,初中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还要时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在健康状态中,不仅有着较为良好的自我感觉,同时还能和社会保持默契和谐的关系;另外一种主要是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保持,对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和行为实现降低的措施。体育活动严重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对此文章对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的尝试性开展途径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表现

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存在五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恐惧、易怒、自卑、缺少交

流与合作、对体育比赛中的结果无法正视。

体育项目的开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体育项目中存在难度和强度,而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较为严肃的体育项目中,由于陌生的场地设施和环境等,导致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畏惧。我国当前主要是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情绪宣泄方式较为直接,同时课程强度较大,负担较重,学生在你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碰撞和磕碰,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和能力中,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出现羞愧、畏惧等感觉。初中生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通常将以自我为中心,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中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会交流和合作。同时初中生在学生在这一时期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集体主义精神较强,个人观念较为狭隘。对具有挫败感的比赛结果反映敏感,往往是“只能赢、不能输”。【2】

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面现实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正视现实的心理品质。初中生往往对比赛结果十分重视,对班级之间的比赛结果更加敏感,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比赛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胜负,比赛需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结果,比赛结果在出现后是不能依靠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

(二)开展适当竞争

竞争性是体育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竞争中存在失败的懊恼以及胜利的喜悦,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体育竞争的真正意义。体育竞争中最重要的是参与者在体育竞争中感受不同的竞争体验,并且学会对不良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适当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抗性,根据学生在性别、体能、技术以及个人能力等综合差异,实施不同比赛形式。比赛前一定要做好运动员的良好准备,树立勇敢和竞争的信心。比赛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评价,保证胜利者不能骄傲,失败者不要气馁。

(三)享受乐趣

心理较为健康的学生通常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在学习和生活中,并且在学习中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初中文化课程同样对学生的体能和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出现心理负担时,体育课可以很好的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发挥娱乐和健身效果。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体育素质要求的方针政策,在教学中多创造新的教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实现身心健康,还能学到一定的技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四)对抗挫折

主观意识同实际之间的协调和差距使人产生挫折情绪,依据学生在面对挫折的表现和差异,消极类型中包含了回避型和攻击型;补偿性和可复型属于积极类型。在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挫折感中具有权威性的积极评价十分有效,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不断克服消极情绪。克服型学生在面对挫折中,教师要积极的保护学生,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一面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面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成功,同时也能不满于现状。针对回避型的学生关键在于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体会成功的,提升学生自信心。对于攻击型学生,一定要防止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冲突,教师自身要重点注意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诚的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正确性

(五)合作交流

初中体育运动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多次的协作,协作是体育项目开展中的重要特点,在一场球赛、接力赛或者是游戏中,如果运动员之间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就难以取得胜利。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意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对谁上场,谁替换等都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在赛场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术能力和专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和队员保持高度的默契。如果同伴在比赛中受到了观众的影响和感染,队友发挥失误的情况下,作为同伴要相互理解和鼓励,切勿出现抱怨和责备的情绪。

三、小结

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心理

健康教育,实现其对教学的积极促进。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3

【关键词】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3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对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的自身压力也在不断增多,而初中生更是如此,因为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因素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学校应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坚实的人格。

一、关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当前大多数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具备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虽然一部分学校有这一职位,但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门调任过来的,自身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就成了空谈,无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忽视,不对学生心理问题加以引导或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得不够深入,只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甚至在课时紧张时还会占用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自身心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放下身段,跟学生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往往都是高高在上,不能听取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

3. 家庭教育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很少有人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 不良社会环境给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日益广泛,进而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逃学、酗酒、打架及吸毒等,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1.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常发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数初中生的生理成熟较早,但心理却严重落后,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幼稚性等特点。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生理发展情况,忽视了其心理方面的成长教育,进而使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统一。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当下,初中生逃学、厌学及顶撞教师等现象较为普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进而使其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着自私、偏僻、骄纵及心胸狭窄等特点,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但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指导学习,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知,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政治课教师若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及时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例如:在教学第六课“丰富多样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如考试后的失利、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学习成绩的小进步等情绪,适当引入“一位钢琴家”的故事:“一个钢琴家来到一个城市进行演奏,哪知道,第一次演奏,观众仅仅四成,这对于钢琴家来说实在是非常丢脸的事,也容易对其日后的演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自身演奏情绪,致使演奏质量大大降低。然而那位演奏家却没有为此而感到难堪,而是对观众说:‘你们这个城市很有钱啊,一个人都能订到2个座位’,观众们听闻先是一愣,后来则是会心一笑,为钢琴家的幽默和乐观鼓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能有效缓解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看待事物的心态,还能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良好的融洽,进而达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数教材都包含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为坚强喝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播放《最初的梦想》这一首歌曲,“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达到,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算到过了天堂”。歌词激昂澎湃,听完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安o之中。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从这首歌曲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听完之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学生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就会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人生路途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面对它的勇气和决心都没有,即使失败了,也要坚强地面对,不放弃总会成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开了有效的政治教学,便于其对政治内容进行理解,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融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并且教师也可以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活动展开教学,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会、演讲会及谈论会等,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平时与朋友进行交往的事例,以演讲的方式展开,如课堂教学之前安排学生制作一份“我是如何与人交往”演讲文稿,通过不同学生的演讲叙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金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基础,只有以礼为先才能巩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能逐渐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实现政治教学的最佳效果。

现阶段,随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政治知识的提高,更要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加以重视,使初中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进行日常学习,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车玉雪.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7):87.

[2] 于海涛.试论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卷宗,2016,6(6):511.

[3] 王莉.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2012,(31):201-20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初中生身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目前很多学校并未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心理、法律和政治素质,可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

1.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需要

初中是少年向青年的身心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许多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学习障碍或学习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除了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外,更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从而易于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学生各自家庭环境、性格有差异,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出现各种问题,容易引发自卑、封闭、自私、嫉妒等心理,若任其发展,则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2.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属心理科学范畴,侧重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和潜能的发挥。而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侧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在宏观方面给学生一个智力和思想的标准。不过,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仍是一致的,即两者都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思想品德教育若忽略了学生微观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会空洞、流于形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材是支撑教学的重要因素,目前初中各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都从不同的方面融入了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交往艺术新思维”等就分别从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多个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如何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以解决学生自私、任性、嫉妒、自闭等心理问题。由此可知,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来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可行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若缺乏好的教学策略,则难以让学生取得心理认同,从而就无法切实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具体而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方法有两点: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他们的观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交流,而教师只需适时指导,便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在讲授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畅谈自己有没有学习压力,如果有,他们的学习压力来自哪些方面;然后让他们摆擂台分小组辩论学习压力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不能没有压力,需要理智对待学习压力。进而我再把学习压力的道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压力,要正确对待它。这样,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辩能力。

(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从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我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老师错了允许指正。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情感上、心理上产生共鸣,以体验、领悟和解决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合作探究法是一种让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而活动教学法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表演等校内、校外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5

【摘 要】 初中数学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我国青少年大都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无论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教学都可以进行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数学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心理健康 教育 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既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又注重培养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行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心理训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从教育目标整体入手,突出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

1 在备课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同时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 课堂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首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的材料,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中。如: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练习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水平和跳跃能力,可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解答其中的某些问题。再次,锻炼学生的毅力。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会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变得消极悲观、自卑怯懦,阻碍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最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共同增长。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合作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竞争的良性发展。

3 注意作业布置与批改中体现心理教育渗透

传统作业往往机械、重复、强求划一。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应付等逆反心理。作业布置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做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自豪感和乐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批改作业,我也给学生以激励,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注。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写下评语,对某些突出问题给予特别指出,并尽可能地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我在作业批改中常使用好、很好、你真棒、继续努力。你很出色、你的解法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很了不起,等等,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里对自己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作业质量越来越好。针对少数学生作业书写不工整的现象。我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将书写成绩从作业正确度中单独列项:以优、良等级反馈之,结果仅用两三周时间,学生书写认真程度明显提高。汉字写得也较漂亮了。老师们不无欣赏地说李老师你真行。其实这里更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学生而使之信任产生的个人魅力所致,亲其师而信其道嘛。所以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渗透心理教育也很重要。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假如我们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则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一件轻松的事。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只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造就出时代所需的人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初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因素等原因,许多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开设是要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迫切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当前的思想品德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是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第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合当前社会和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的。在当今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对的学生比较复杂,学生当中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是离异子女,有的是留守儿童等。独生子女的父母给予他们是更多的疼爱和溺爱。而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只知道索取爱,不懂得奉献爱,性格刁蛮,任性。父母离异的子女大多数都以为自己失去了亲人的疼爱,整天忧心忡忡,在其他孩子面前抬不起头,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和动力。因而这些孩子会产生不安,忧伤,胆怯等心理状况。有的学生在对待教师善意的批评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说东,他偏要向西。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意识,排除心理障碍,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努力做到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第一: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以感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标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细心对思想品德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新课标中以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为主。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调控情绪》一课,笔者先引用教材中罗曼、罗兰(法)的名言―“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先让学生理解一个正常人的心理需要,然后引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培养正确学习观念,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素质,善于调控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增强心法律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与中学生心理相关的内容,这样通过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二,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农村学生特点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差,反应较慢,思维不够活跃,性格不够开朗,在课堂上参与的意识较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以及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这一课时,笔者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可以采用演讲会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份“我是这样与人交往”的材料,上课时让学生讲述,通过不同学生的真实演讲,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学习就在我们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三.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针本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方针在现实教学过程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着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理论,空洞泛味而枯燥,而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对于所有的学习者来说学习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的目的是用,学而无用,不想学是无可厚非的。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必须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人们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想办法去解决。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资本国策等基本知识结合社会中的实际去解决问题。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且意识到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并且使自己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国情的问题,知识得以应用,收到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7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现存的问题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与改变。但是在绝大多数初中课堂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课得不到重视

虽然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材中的必修课,但在目前以高考、升学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学中仍是以三大主科为奋斗的目标,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就成为走走形式,在加之开卷考的形式,也使学生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知识性,从而完全忽略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授与培养,甚至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形同虚设,这也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心里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有些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而将思想品德课占用,使学生们得不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升学等多重的压力下产生极大的心理问题。

2、课堂教学气氛死板

课堂教学死板是影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学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诸多老师都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气氛过于活跃,会使学生失去自控性,从而使课堂纪律混乱。另外,某些老师也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对老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约束是十分不利的。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中的死板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是十分关键的。可以说,每个人的意志品质、性格个性、道德礼仪、人生理想,求知兴趣等都会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获得熏陶与启迪。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学生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初中学生课业繁重、快节奏的生活信息、以及社会中出现了许多非正能量甚至充斥血腥暴力的书刊读物图片视频等,容易使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产生偏差,出现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造成内心的扭曲和阴影。让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疑难和困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解惑生活中所带来的心理及精神上的困惑,也能够缓解学习中过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一些恶性传播的书籍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另外,品德课中所传授的知识总与社会现实存在着一些差异,也容易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所授的书本知识产生怀疑态度,甚至反感。这也更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它能够能够教会学生们分析和判断,有选择性地探寻知识点,吸收有利于自身的社会正能量。从而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学主们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2、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我国在改革发展中一直强化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思想品德课中所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情绪控制、自我发掘、树立自信、增强意志等,这些心理健康内容对学生们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们今后的健康发展。

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强调“翻转课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培养学生们人格品性的重要学科,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要由学生自主探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凭借自已的力量感悟出思想品德课中的内涵,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其次,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以及学生们精神紧张的情绪等。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轻松活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及负面情绪得到完全的释放。同时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行为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问题,也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针对于社会中不良书籍的泛滥情况,对于受此类书籍影响的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关心,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直至去除学生因不良书籍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8

一、注重构建正常的师生关系,力争教学氛围的民主宽松化

体育健康的教学以室外教学居多,教学环境相对比较宽松,以身体练习为主,既有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又有分组的小群体练习,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也是拥有绝对权威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很明显,这样肯定不能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人人平等,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师生在教学中的交往,应该首先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1.根据新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精神。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形式开放多样,期间肯定包含许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田径教学是各个教学段的必选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在球类课教学中,学生多数是要通过集体或分组练习进行,所以我们在球类教学中就要着重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奋勇拼搏,逐渐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根据具体学段和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如利用各项大型运动赛事,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为国家挣得荣誉、赢得奖牌,以此来启示学生要热爱祖国,要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在教学中以规范体育健康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对体育课堂的传授内容进行检验和求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然后再回到课堂教学中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教学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理性依托。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体育健康课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施,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吃不饱,吃不消”等现象。

3.把运动项目方法技巧的教学和相关的健康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体育健康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健康教育的思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力争用自己的健康思想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逐渐地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较为合理的、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摒弃以往的那种单纯地为了上室内课而不得不安排的“理论课”,要力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做起,实实在在地去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积极鼓励所有的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争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在我们的体育健康课的课堂上,要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为第一指标,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促使学生们身心两方面都积极地投入练习活动之中,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有的放矢,把握住教学的中心环节,一些小环节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自主处理。如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笔者事先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项目的了解,采取小组讨论式自主性地进行准备活动;在游戏比赛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裁判工作,而自己可以参与游戏活动;在强化提高练习课时更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要提醒他们注重观察,学会判断,懂得改善。只有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行为,再结合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才可以比较顺利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

四、教育学生善于反思,正确分析失败原因,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9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三尺讲台主阵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渠道。本研究以课程建设为着眼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对该课程的心理活动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夏某高职院校2016级部分高职新生共11个班级约485人作为调查对象。

(2)方法。笔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两份大体相同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卷,通过手机客户端对同一批被调查者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发问卷并回收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比学生对课程的喜欢度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可度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几乎全部学生都更加喜欢该课程了,这是一个令人开心的结果,说明该课程的学习能给大家带来不小收获。

2.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法前后对比结果

由图1可知,开课前学生最感兴趣的三种教学方法是视频赏析、案例分析、课堂互动。这三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是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直观、具体地学习,寓学于乐。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成学生感兴趣且愿意学下去的课,就必须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里,既要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认知情感高度,感知他们眼中的世界,从他们分析问题的视角出发,还要从一个更专业的高度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会用思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去重新构建一个案例并作心理层面的剖析。

由图2可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课堂互动这一教学方法最满意,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着实做了不少努力且效果明显,另外两种方法(视频赏析和案例分析)的感兴趣程度有所下降,这样的变化提示任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重视利用音乐、电视剧、电影、时事热点新闻和案例等这些学生平时接触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的资源,从中提炼出更多为学生关心的、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3.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期待和课后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对比

从表2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的内容非常有兴趣,很希望从这两方面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帮助,这既是由他们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另外学生关心的情绪调节、耐挫力抗压力的提升以及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也应当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由表3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有侧重点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期待基本实现,关于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两方面的内容前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出努力的是关于“耐挫力抗压力提升”这方面的知识补充。

4.学生的收获

调查数据显示,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90.1%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只有9.9%的学生认为基本没什么收获。8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1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没什么变化;0.4%的人认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只很有必要,而且已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接受度较高,认为该课程的学习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好的改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0.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教师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还有16.7%的被调查者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三、相关启示与思考

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轻松的、生动的、与其每天见闻感受更接近的课堂互动、案例、视频等,因此任课教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即如何体现课堂的灵活性、直观性、实效性、情感性很重要;另外,这样的教学氛围要在形式上体现出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与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生动化、情感细致化、内容生活化。

2.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启示与思考

如果说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骨架,那么教学热菀欢ㄊ钦饷趴纬痰难肉之躯,要想找到适合高职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发现他们真实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既要从全局考虑,也要兼顾个别和重点,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下一步努力方向的启示与思考

(1)开发和深挖更多具有心理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不可丢失专业性。

(2)教学内容要更贴近学生,既要满足学生的现实所需,又不可偏废对未来的指导性。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10

关键词:体质健康促进;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是一项致力于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又是一项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系统工程。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初级中学体育课的根本任务,此阶段是一个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的重要节点,是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的关键时间段。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体育基础等情况,贯彻以健康促进为重点、以育人为目标、以体育锻炼为基本手段、以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基本原则,增强学生体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体质健康、体育课、教学设计等为关键词,借助于中国知网、超星图书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搜索工具查询了相关文章,并对其认真研读和参考借鉴。

1.2.2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师、学生和相关专家等对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中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相关状况进行了访谈。

1.2.3 逻辑分析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的转变

体育课指导思想即:指导体育教学,并带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导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教学思想,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对体育教学认识和要求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因此,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课指导思想统领下,才能设计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并提高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学设计。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一方面要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增进学生健康的思想贯穿于体育课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要遵循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体育教育的教学规律,教学活动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规律、体育教育的实践性规律以及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保障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外,为了“体质健康促进”教学效果的连续性,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还应注重教学内容和功能间的衔接与互补,例如体操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田径可以发展学生的耐力和速度,而篮球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如果将这三个项目科学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可以发挥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初中体育课的亚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中,设定明确、合理和可操作化地体育课教学目标,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方面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教学目标:即身体发展、运动参与、知识技能、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教学内容,选取其中的几个目标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只选择其中的三个目标来设定体育课教学目标,以保障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推进教学改革进程,达到初中生体质健康的目标,学生对“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科学认识也应当列为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因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更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通过长期有序的体育锻炼既可以达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学生也只有理解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朝着健康的道路上迈进。

2.3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安排

体育课的组织教法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情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各种组织措施。它是学生获得体育技能、体质健康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渠道。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体育课教学组织的严谨与否直接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科学、严谨的组织体育课的教学。首先,初中体育课要有正常的课堂秩序,并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和学生等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以提高练习的密度,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要保障初中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加强学生主动、持续进行身体练习的时间以达到预设的强度的目的,还应注意各教学内容的联接要连贯,减少因队伍调动、过多的讲解造成的停顿时间。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练为主、讲为辅,保证学生生理机能状态始终处在较合适的水平上;另外,还要保障教学步骤的清晰以及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初中体育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步骤,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和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既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能,又使学生得到了持续的锻炼,给学生以“水到渠成”之感。

2.4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使学习者从现有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载体。课时安排在这里仅指完成该项教学内容的时间。初中体育课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长的合理搭配是一切体育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其合理性与否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兴趣”的形成。初中生是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主体,体育课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初中生身心特征,又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体质健康促进是初中体育课的重要功能,所以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能一味的迁就学生的兴趣,又不能遵循保守的教学;所以,“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既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健康干预,又要集中力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应该是综合、多层面的,并应逐渐渗透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的目的。考虑学校和学生条件,突出贡献健康为主的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内容应尽量选择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运动项目。如加强跑步、球类运动等项目,增添趣味运动等。更不要因运动项目的对抗性强,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取消户外运动的项目。因此,借鉴体质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特点,按照学生对项目的喜好程度,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像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学生一旦接触就会喜欢的项目,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设置多课时、长时间的教学,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无形中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像跳远、跳高、铅球等相对枯燥、学生比较厌烦的运动项目,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少安排课时,并且时间不宜长久,保障初中体育课整体的实效性。还有像长跑这类初次接触给人比较单调、厌烦的感觉,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形成兴趣就会受益终身的项目,这类项目的兴趣点一般在几节课以后,所以应安排在学生神经活动的兴奋期阶段上课,以保持学生对这类教学内容兴趣的持续性;另外,初中阶段是学生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符合符合初中生速度、耐力发展的运动项目,要着重增加初中生练习的量与强度。

2.5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价值评判,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初中体育课教学的动力,教学评价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初中体育课的走向。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评价应着重看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而不是过多的在体育课教学形式上把关。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评价应当既有长期效应的评价,又有中期效应的评价和短期效应的评价。首先,从长期效应来看,学校体质健康环境的建设状况是教学评价长期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学生的社会、心理和身体健康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显著提高也应当列于评价指标之中;其次,从中期效应来讲,应当包括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变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动技能的增长,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合理化、教学功能的连续性以及体育课后的影响性等。最后,短期效果即课堂效果,因此评价应当着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率、练习时间、参与的积极性、对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以及教师在课上的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效应是一种追求,也是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环境建设的理想状态,而这种追求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短期和中期效应的前提下,尤其是以合理建构的课堂效应为基础,即体育课程的具体实践活动,否则,就会成为一种空喊的口号,一种盲目的随从,而最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要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功能的衔接与互补。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统领体育课教学的关键点,只有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体育课。

3.1.2“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在突出身体发展、运动参与、知识技能、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要着重强调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科学理解。体育课教学目标是指引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灯塔,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使初中体育课走向正确的道路。

3.1.3“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的组织教法的严谨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保障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又要保障教学步骤的清晰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3.1.4“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产生长远影响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较长的学习时间。

3.1.5“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评价应当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重点,通过短期效应、中期效应以及长期效应的评价,为学生体质健康的长期发展考虑,激励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2 建议

3.2.1 初中学校运用体质健康促进理论优化体育课设计,要以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目标,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调整初中体育课教学策略,科学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受益终身。

3.2.2 想要通过学校体育课改善初中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过程引导,而引导的重心就在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选择,只有这样,学校体育课才能在相对规范和制度化的道路上迈步前进,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找到落脚点,健康促进的目标也就成为一种使然的结果。

3.2.3 要达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标,除了实施体育课课程改革外,初级中学还应立足于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和途径,开辟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环境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中,促使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丛改.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6):36.

2 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家照.对体育课堂组织教法的有效选择与运用思考[J].2011(2):65.

4 林莉,孙仕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42.

5 张勇,张岩.学校健康促进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75.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11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1.3 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2.1 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2 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2.3 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3.1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3.2 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3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3.4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3.5 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12

关键词: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寻找心理品质

一、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开发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大兴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己成为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中学校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许多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区教委提出了“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材”,“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所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开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是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开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生活化和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需要

二、我区心理健康地方教材研究的历程

(一)前期调研

在编写初中心理地方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之前,我们对我区六个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对心理活动课认识的调查”,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课的了解与认识;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课的要求;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课的感受等。学生最渴望得到学习指导,约为90%;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约占84.5%,再次是情绪情感辅导和生活适应等内容;在内容的确定方式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大多认为应“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一堂课围绕一个主题深入挖掘,进而有所收获”,而很少选择“由心理辅导教师确定或围绕多个主题进行”,越高年级这一倾向越明显;心理课上讲的内容与你生活的差距:有1/3左右的学生认为差距较大,希望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心理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对即将进行的教材编写工作进行研讨。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亟待需要一套适合我区学生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科学味性相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材。于是,在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进修学校和编委老师们的努力下,全面开始初中心理地方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编写工作。

(二)教材实践

经过近两年的构思、组织编委开展编写工作、反复的修改等过程,一套全新的教材初稿已基本完成。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利用近一个学年的时间,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心育组,组织参加初中心理教材编写的编委老师,进行教材课堂实践活动。

每位编委老师作为初中教材编委之一,分别讲授了她们负责编写的其中一课。整个授课过程遵循教材的原貌,较好的体现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理念。课后,大家针对每节课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讨,提出优点找出问题,不论是对教材的编写还是对心理课的授课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教材实践,目的旨在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及时修改,使教材更加完善,为今后的审定工作做好准备。

三、编写原因

(一)是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纲要》中还指出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材作为心理活动课有效的载体,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心理教材可以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活动体验而使学生内心有所感悟,以达到助人自悟、助人自助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心理品质得到实际锻炼并得到切实提高。

大兴区心理地方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编写,是落实教育部颁发《纲要》精神的需要。

(二)是落实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十二五”时期是大兴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全面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努力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兴区教委将坚持以培养健康城市人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的工作理念为工作重点。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大兴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次编写工作是落实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三)是进一步满足大兴区中学生需求的一种表现

编写《初中生心理健康》前,我们对区域内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学生心理活动课的调查。

1.学生对心理课的认可程度

调查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6个班,共296人,采用问卷调查。

(1)三个年级的学生普遍喜欢心理课,2010年的调查显示约85.3%的学生认为中学“有必要开设”心理课,希望在初三时“不管怎么样都继续开心理课”的学生约为96%。

(2)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心理课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初一、初二两年级的学生认为心理课应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的多于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3)不同学业等级的学生对心理课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学业成绩处于中等、中下等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且作为必修课的比例高于其他等级的学生;而学业成绩优秀或下等的学生的要求却没有这么强烈。

(4)对心理课感兴趣的学生约为82.1%。

2、学生对心理课的内容选择

(1)“学习心理”、“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是心理课的五块重要内容。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最渴望得到学习指导,约为90%;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约占84.5%,再次是情绪情感辅导和生活适应等内容。

(2)在内容的确定方式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大多认为应“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一堂课内可同时进行多个主题”,而很少选择“由心理辅导教师确定”,越高年级这一倾向越明显。

(3)“心理课上讲的内容与你生活的差距”,有1/3左右的学生认为差距较大,希望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3、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90%的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是心理课,其他书籍、网络只占小部分。

(四)是顺应大兴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目前大兴区按照“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抢抓城南行动等重大战略机遇,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地铁大兴线的开通、南海子公园一期的完工以及即将进行的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大兴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史无前列的快速发展时期。此次教材的编写正是为了顺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大兴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果。

(五)是让“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学问,是关于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其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本教材便是侧重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注重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和积极心理过程有关的理论和实例,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受积极、品悟人生。

(六)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优秀团队

1.有区教委、校领导的重视。大兴区教委、进修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此次编写工作,多次指示和关心编写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论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大力支持。

2.有一支强有力的研究员队伍。他们敬业、乐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已有编写相关教材的经验。

3.有一批优秀的一线专职心理教师。他们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来自学生实际鲜活的案例,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

4.有各实验校的鼎力支持。各初中校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工作在学校工作中重要性,面对新教材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七)教材编写的进程

从2011年9月开始筹备,历经问卷调查、体系建构、结构研讨、确立内容、完成样书等阶段,目前正在初审中。

四、编写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教材以贯彻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的总目标为指导思想。《纲要》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本教材主要围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方面,即自我意识、生活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建构小学、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1.为落实《纲要》提出的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活动课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活动课的有效载体,对实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教材作为载体,在初中很难系统、深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心理活动课。

2.为落实北京市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更是北京市大兴区坚持科学发展,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努力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区教委在“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学会心理健康教育技术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落实我区“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3.为满足北京市大兴区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提供精神食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要为初中生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初中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正是顺应了北京市大兴区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从2010年对初中三个年级12个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第一、学生普遍喜欢心理课,88.3%的学生认为初中“有必要开设”心理课,87.4%的学生对心理课感兴趣,高达97%的学生希望初三“不管怎么样都继续开心理课”;第二、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学生最渴望得到学习指导,约为90%;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约占84.5%,再次是情绪情感辅导和生活适应等内容;第三、9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他们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他书籍或网络所占比重很小,说明心理教材是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的最好载体,也是学生获得精神食粮的有效途径。

4.为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感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意识提供好帮手

学生通过学习适合其身心发育特点的教材内容、参与和自己经历相近的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累心理健康知识,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使心理品质得到锻炼,心理潜能得到发挥。

5.为解决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初中学生凸显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大兴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学校的学生结构日趋复杂,大量心理问题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师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正是为了顺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学校解决学生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五、主要特点

本教材和一般在中小学的知识类教材有质的区别。它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堆心理学概念,它是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的经验。它强调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感受从而正确的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难题,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因此,本教材在编写上着重体现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分享和感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辅导的过程中来,因此本教材的特点主要有:

1.突出心理活动课的活动性

教材用心理实践、故事启迪、心语互动、心灵驿站等形式来体现教材的活动性,并设置课外延伸环节,如参观学校的硬件设施来了解新学校;制定课外或假期的学习生活计划等等。本次编写我们重视利用学生一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侧重于学生的展示、表演、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2.突出心理活动课的趣味性

初中的学生依然反对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心理课更应该给他们带来轻松的氛围和深刻的感悟,因此在设计中,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利用故事、活动、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更活跃。

3.突出案例选取的时代性、贴近学生实际

本套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选取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袁日涉热爱环保的事迹、低碳生活我知道、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等事例,在情境设计中使用第一人称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等等。也包含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使学生得以自我启迪。

4.与国际先进心理学理论思潮――积极心理学理念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学问,是关于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其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本教材便是侧重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注重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和积极心理过程有关的理论和实例,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受积极、品悟人生。

六、教材框架

(一)为了和小学心理地方教材《小学生心理健康》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一级目标与小学教材相同,同时增加了第五单元:情绪管理。

(二)本次编写在以下几方面力求创新

1、每课时的结构力求统一

如心海导航、活动体验、心语互动、心灵驿站、心理实践、课外延伸,利用以上几个环节贯穿整节课。结构统一完整,内容逐层递进,形式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逐渐深入的辅导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2、精选富有启迪、哲理的小故事

如“游渡海峡的女性”、“动物学校的启示”、“甘戊与船夫”、“新加坡的阳光”、“龅牙歌手的故事”、“尼克.胡哲的故事”、“安娜的故事”、“读书的故事”、“牧师儿子拼图的故事”、“小男孩搬动卡车的案例”、“北风和南风打赌的故事”、“的故事”、“一杯水的故事”等。启迪学生人生需要规划、成功需要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悦纳,认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告诉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认识真实的自我;给学生的启示做擅长的事,让长处得以发挥等。

3、心理元素浓厚

・用“信任圈”这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指导学生认识信任是交往的基础之一。

・用“记忆的原理”、“注意力品质的训练”、“陆钦斯量水实验”、“思维品质的训练”、“掌握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时间”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品质,训练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用调查结果“课余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对自己的休闲娱乐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确定自己更加合理、科学的休闲娱乐方式。

・用具体情境“异往大家谈”,让学生正确看待异往,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顺利度过青春期。

・通过活动体验,如“滚雪球”、“松鼠搬家”“摆字母”、“寻人行动”、“左抓右逃”、“天气预报”、“大西瓜小西瓜”、“你我面对面”、“花开花落”、“巧搭人椅”、“速递”、“心情晴雨表”、“情绪词条”、“空椅子上的内心独白”、“心理门诊”“好心情与好人缘”、“击鼓传花”、“纸飞机”等丰富课堂,寓活动与学生的感悟中。

4、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

用“璀璨舞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认识到:接纳自我一小步,人生自信一大步;用“小明、芳芳对新学校的不适应案例”,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环境;用“我的饮食我做主”这个活动体验,告诉学生懂一些生活常识,学会生活自理;用“辩论会”探讨做作业时是否可以听音乐。

还有“朱莉、王蓉等不自信的案例”、“小薇只顾学习不注意娱乐的案例”、“异往的事件”、“画学校的平面图”、“认识新老师”、“平衡合理的膳食”、“小天和小岳的故事”、“寻找身边的交往达人”、“小明的一天”、“小林对生活常识的无知”、“乐乐学滑冰的故事”、“方雨如何面对考试失败”、“小丽如何应对压力”、“小敏如何应对焦虑”等,都是来自学生生活实际。

5、选取富有时代特色的事件

选取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明星刘向圆的故事。引导学生外貌的不够完美并不影响一个人的成功,扬长容短能帮我们有效的完善自我。

选取《中国达人秀》中用脚奏出优美乐曲的刘伟,激发学生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念、磨练坚强的意志,你的潜能都会被开发出来。还有袁日涉热爱环保的事迹、外资公司招聘卫生检测员的事例、神舟六号带来的思考、空香皂盒的故事等。

6、“心理百科”栏目提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心理百科”栏目介绍了诸多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以提高对心理学的兴趣。如“习惯的形成”、“九种良好生活习惯”、“什么是注意力及注意力的品质”、“正确的自我判断与评价”、“论成功”、“关于智力”、“目标的意义”、“关于低碳生活”、“什么是思维定势”、“关于情绪及情绪的表达”、“压力及三个阶段”、“减压的方法”、“焦虑的定义”、“情绪ABC”、等。

7、利用测评量表进行科学的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