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药市场趋势

农药市场趋势

时间:2023-06-07 09:26:38

农药市场趋势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1

农药市场在经历了2009~2011年三年寒冬之后,行业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春天。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各地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春耕时期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从而使1~5月份我国农药市场春意盎然,一些大宗产品纷纷回暖,价格普遍走高。草甘膦、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等主流产品的利好行情带动农药市场快速增长,有些品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国内农药行业销售增长最大的是除草剂。由于全球农作物尤其是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导致3~5月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迎来持续旺季,价格不断攀升。5月中旬草甘膦报价已达3.9万~4.2万元/吨,百草枯报价为1.9万~2.2万元/吨,价格在高位运行。我国灭生性除草剂每年制剂使用量约为25万吨,市场前景可观。除草剂品种中的苗前封闭产品销量好于2012年同期。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及汽车用乙醇汽油的普及,吉林、黑龙江、陕西及其他各省有年产数10万吨燃料乙醇厂的建成,每年将消耗上千万吨玉米,因而今春对玉米田除草剂中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砜嘧磺隆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在稻田除草剂中磺酰脲与酰胺类品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杀虫剂中高效品种吡虫啉、啶虫脒、乙酰甲胺磷、杀虫单及菊酯类农药使用量相应增加,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氧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在小麦拌种及防治、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等危害大的害虫上仍发挥着较大作用。吡虫啉价格因货源市场短缺而从3月份时的14.2万元/吨涨到目前的15.5万元/吨,啶虫脒原药因企业供货紧张价格从14万元/吨被炒到17万元/吨,毒死蜱原药因原料价格上涨已卖到3.9万元/吨,且供不应求。功夫菊酯因主要原料功夫酸和醚醛的价格上扬,原药由15.8万元/吨涨到16.6万元/吨,阿维菌素精粉因产能宿小供应紧张,价格节节升高,3月份时市场价为57万元/吨,5月中旬已涨至67万元/吨,甲维盐受之影响由88万元/吨涨至95万元/吨。面临难得商机的大吨位品种还有噻嗪酮、敌敌畏、敌百虫、乙酰甲胺磷、吡蚜酮、茚虫威和苏云金杆菌等。

由于今春蔬菜种植面积稳定,设施蔬菜面积增加和暖冬气候使小麦病害上升,全国1~5月杀菌剂用量略有上升。石硫合剂货紧价扬,每吨大约涨价1000元。三唑类的己唑醇、戊唑醇、烯唑醇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穗期病害中销量上升,其中戊唑醇由于原料水合肼缺货、出口量上升和国内市场现货供应紧张等原因,价格升高至8.5万元/吨。多菌灵由于上游原料三苯价格一路走高和全国总产量缩小,多菌灵涨至3.3万元/吨。代森锰锌受到原料乙二胺支撑,市场报价已达2.2万元/吨。白菌清和咪鲜胺出口订单较为可观。

环保核查是大宗农药品种由疲软变紧俏的推手

农药市场转暖,除政策、需求等因素外,环保核查起了关键作用。十二届全国人大加强环境保护立法,显示国家环保治理的决心。农药行业随着系列标准的出台及环保核查、社会责任关怀推动的深入,缺少环保治理技术与实力的企业被逐步淘汰出局,从而产能释放受到了制约,一些供大于求产品渐渐紧俏起来。国家对草甘膦企业环保核查后,有近20家企业“三废”处理不能达标而被停止生产。草甘膦母液去向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共性难题,若要“三废”处理达标,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费用。客观地说,除一些大型农药企业外,多数中小型农药企业不具备生产草甘膦的环保设施和技术能力,其卖草甘膦的利润相对于“三废”治理运行成本来说是难以支撑的。将来制约我国草甘膦等农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环保问题。在环保的高压下,草甘膦迎来持续旺季。据统计,目前国内草甘膦开工企业为25家,总产能66万吨,国内草甘膦使用量为5万吨以上,出口量在55万吨左右,产销基本平衡。草甘膦短期内行业扩产有限,将影响行业的供应增长。草甘膦供应紧张的局面使草甘膦行情持续上涨。除草剂中另外五大品种百草枯、烟嘧磺隆、乙草胺、2,4-D、莠去津也受环保核查影响产能释放受限,供应非常紧张。

杀虫剂中的主流品种吡虫啉、啶虫眯、毒死蜱、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杀菌剂中的多菌灵、咪鲜胺等都是在环保高压下产能锐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惊人。毒死蜱是全球用量排在前三位的一种杀虫剂,也是我国自2007年禁用5种高毒杀虫剂后的主要替代品。国内生产毒死蜱的企业有340多家,相关产品涵盖原药、单剂和复配制剂共596个,2011年我国毒死蜱产量为4.19万吨。从环保上来看,生产1吨毒死蜱将产生8.6吨含高浓度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废水和0.12~0.17吨难以治理的硫磺渣。在环保核查中,山东、浙江、江苏不少毒死蜱生产企业因废水处理不能达标而被勒令关停,全国总产量削减近一半,使毒死蜱出现货紧价扬的局面。

今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环评、安评、农药生产的登记证、许可证、定点生产资格的管理更趋严格,一些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农药生产舞台,许多大宗产品的产能会自行缩减,供求状况将得以显著改善。

跨国公司专利品种大量涌入,价格下降,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

据统计,1~5月三大类农药进口量增幅在20%左右,且发展势头强劲。以杜邦的万灵、克露、可杀得、康宽、巨星,拜耳的锐劲特、稻腾、骠马,先正达的克无踪、适乐时、爱苗、阿米西达,孟山都的农达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专利品种的抢滩,使国产大宗品种的市场低迷。跨国公司继高端杀虫剂、除草剂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后,今年又加大了对杀菌剂的投放力度,据统计,在水稻和小麦病害防治中,国外杀菌剂的市场份额已占30%左右。

跨国公司在经营上也冲击着国内原有的经营模式,他们推出了所谓解决中国农业病虫草害的农化产品和种子技术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产品宣传、人员培训、降低农化产品售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和技术延伸,甚至控制物流和给经销商高额回报等方式来强占市场。所有这一些已深入中国广大涉农干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以及普通农民心中,从而迅速抢占了我国农药的大部分高端市场,获取了惊人的发展、良好的业绩与高额的利润。据报导,今春开始南方一些农药市场三大类进口品种的价格普遍下降,其中进口除草剂的价格下降最多,使得国内非专利农药品种销售受限,制剂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进口杀虫剂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产品在终端上的价格并不比甲维盐高出多少,目前甲维盐已卖到95万元/吨,其性价比已不再优于康宽等产品。因此,一些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选进口农药的比例在升高,一般农资店高端进口药要占20%~30%。因我国目前没有真正上量的产品,难以在质量和价格上与进口产品抗衡,因此跨国公司产品的大量涌入、充斥市场势不可挡。据报导,江苏省水稻除草剂市场的50%与苏南地区水稻杀虫剂市场的80%左右多被国外专利产品占据,国内产品则逐渐萎缩。长此以往,将导致我国在灾害防治方面被国外公司所控制。

未来市场趋势预测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2

[关键词]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创新系统;农药行业;绿色;环保

农药行业既是一个支农部门,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部门。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但因其难以降解,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淘汰。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于本世纪初逐渐被禁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出现了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相信未来,绿色环保的农药将不断涌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命脉,也是农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与系统创新的视角探索农药行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有助于我们洞悉农药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需求拉动与农药行业212艺发展趋势

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又被称为市场拉动型创新,是指创新的想法来源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企业为此而采取新的技术和工艺,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需求拉动观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市场(消费者)对技术开发的产品选择、技术路径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市场变化使农药行业的工艺创新出现了新的趋势。wWW.133229.cOM

第一,农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趋势。

农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趋势,草甘膦生产工艺的提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除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其中,草甘膦约占除草剂总量的30%,近年来,草甘膦销售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已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的首位。欧盟农业大国大面积种植抗草甘膦作物(如玉米、大豆)以及可再生能源战略所引发的生物能源需求是造成草甘膦旺盛需求的主要原因。

需求加快了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革新,生产草甘膦的龙头企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药创制工程中的草甘膦创新生产工艺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甘氨酸法草甘膦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江山股份在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连续化生产工艺和dcs控制系统,优化了草甘膦的生产工艺。

第二,农药生产技术环保化趋势。

以往使用高毒农药虽然有较高防效,但存在污染危害严重的弊端。含有铅、砷、汞的农药和有机氯杀虫剂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或在农作物产品中残留期长,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平衡,还威胁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高毒农药的生产与使用,如我国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撤销含有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全面禁止其在农药中使用。对更高质量更安全食品的需求“倒逼”农药行业推动技术的绿色化,如原料的绿色化(dmc代替光气),催化剂的绿色化(taml活化剂代替tempo),以及一些绿色合成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在农药行业中得到应用。在市场推动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支持下,预计至2012年莠灭净一步法绿色合成工艺、高品质甲基嘧啶磷清洁生产技术将覆盖全行业,草甘膦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及乐果原药清洁生产技术将达到80%的行业普及率,二苯醚类除草剂原药生产三废回收技术、常压空气氧化产二苯醚酸技术等将达到30%-50%行业普及率。

二、技术推动与农药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理论表明,科学与发明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之一,因而科学和发明的积累也是决定人类社会技术发展趋势的因素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被公认是“技术推动”论的代表,他认为,技术创新的源头是科学与发明,创新活动的步伐依赖于科学进展。农药行业亦是如此。

第一,农药的研制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趋势。

农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相随,科学发现与科学发明预示着农药行业的发展方向。综观农药行业的历史发展,农药产品从最原始的天然药物型发展到近代的无机化学型,再到现代的有机化学型,直到当今的有机化学型、生物化学型和生物型共存,这一过程是与科学和发明的不断推进而相对应的。历史上化学学科的发展早于且快于生物学科,客观上为农药产品最先使用化学技术提供了条件。而无机化学技术的较早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无机化学型农药的较早应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农药产品开始向有机化学型转变,有机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技术研发的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快速进步为有机化学型农药的创制开辟了广阔空间。例如,病毒和害虫由于不断进化而产生了抗药性问题,要求农药行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加以应对,而新农药的创制则是对数量庞大的各种化合物进行逐次筛选的过程,正是由于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技术对农药研究的渗透,使得新农药的创制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支撑新农药创制的核心技术,如合理药物设计、靶标验证、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等;随着农药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以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农药产品开始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化合物筛选空间的明显缩小也造成了有机化学型农药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兴起的生物科学,为创制新型农药产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如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等,与农药研究紧密结合,以发现新先导化合物和验证新型药物靶标为主要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至此,农药已经不完全属于化学品的范畴,它开始向生物化学型产品、甚至是生物型产品转变,并体现出汇集众多科学技术于一身、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的产品特点。

第二,生物农药的外延不断被拓展、内涵不断被深化的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包括微生物农药、转基因植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生物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之间很大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常是控制而不是消灭病虫,具有延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且能迅速分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并且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生物农药包括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生物体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商品活体生物,而生物化学农药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对有害生物有控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该物质若可人工合成,则合成物结构必须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具 有农药作用的细菌100余种、真菌500余种、病毒700余种、植物4000余种,再加上线虫和微生物代谢物——抗生素,其数量蔚为可观,这将为新农药的开发提供非常丰厚的生物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生态多样,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拥有全球10%的生物遗传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还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目前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料种类达30余万份,这为我国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发生物农药,目前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77个品种,占有效成分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的7.1%;微生物农药的研究起步较早,如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对bt杀虫剂的研究,此后针对应用情况不断加以改进,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用bt制剂与阿维菌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复合增效的方式,成功研制了bt生物复合杀虫剂抑虫啉和克虫威,其杀虫效果良好,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总之,我国在生物农药菌种引进、资源筛选评价、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及工业化生产等方面,都将大有作为。

第三,有机化学农药研制的绿色化趋势。

在观察到生物农药越来越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现有的有机化学农药的绿色化在技术上仍然大有可为。例如,作为除草剂作用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有关其良好应用的报道也不多,相比之下,目前草甘膦在除草剂农药中仍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就杀虫剂农药而言,在技术上属于第三代的拟除虫菊酯类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后至今平稳发展,在我国,菊酯类农药正在快速取代之前的高毒农药,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由于生产工艺不复杂、成本较低和药效高的优点,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占有率显著领先,而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四代以吡虫啉为首、以吡啶杂环为主体的烟碱类农药,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含吡啶环农药不仅高效、低毒、药效期长,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近年来已覆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成为当前农药创制的方向之一。针对我国目前的农药生产和运用技术来看,有机化学类农药还是存在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应用空间。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目前仍主要依靠单个农户进行,生产活动零散而不集中,施药技术落后,还是倾向于使用现有的化学农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农药的实际应用。其次,与国外精湛的生产工艺相比,我国化学农药在制剂环节上的工艺明显粗糙,在对助剂选取和混剂配制等精细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我国农药剂型不足,主要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占60%,平均每种原药加工5-6种剂型,而发达国家则在30种以上;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对环境安全农药新剂型进行了大面积产业化开发和推广,但时至今日,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型的水性化农药新剂型,依然只占全部制剂登记数的约24%,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根据世界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我国农药制剂的技术趋势应该是以固体形式代替液体形式、粒状形式代替粉状形式和水基形式代替油基形式,并以装运施用方便、有效成分高分散度、对靶体高沉积量、使用形式及制剂中辅助成分对环境友好为目标。

三、创新系统与农药产业组织创新的趋势

创新系统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在创新系统中,核心是知识与知识的流动。知识的流动必须有载体,载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等组织,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最主要载体。由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复杂的,知识的扩散和转移并不是依照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线性路径,相反,它是以复杂的反馈机制与科学、技术、学习、政策等的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因此,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被置于研究的中心,而创新系统实质上是促进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制度安排。从农药行业来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行业创新系统正在形成。

第一,创新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正在形成。

从世界范围来看,占全球农药销售额80%以上的仅为世界排名前8名的农药跨国公司。而我国农药生产厂家较多,缺乏规模结构的相对优势,原药产量达万吨以上的仅有3-4家,5000吨以上的也只有10家左右。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农药产品供过于求和市场的无序竞争,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农药行业的集中度偏低,这使该行业进一步整合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有着较大的潜力。

我国农药行业集聚度在1998-2007年持续上升,衡量空间分布的指标gini系数、crl、cr2和cr8(分别为排名前1,3,8位的省份占全国份额的绝对比)都有一个显著提高的过程(见表1)。苏浙鲁冀鄂五省占据排行的前5位,其中江苏省在10年中始终保持销售收入的第一位,这说明我国农药行业在省域范围内存在空间集聚的现象。农药行业在优势区域的集聚,可以吸收行业中相同、相近的企业以及相关的农业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和网络化并存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样一种组织上的重构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形成氛围活跃的区域创新体系。

由于农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的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可以预见,随着农药行业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收紧,我国农药行业的整合发展趋势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助于核心能力的成长,由此带来了产业组织革新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创新体系意义深远,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

第二,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趋势形成。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3

论坛由山东省农药研究所所长李德军先生致开幕词,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东先生致欢迎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先生、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办处长李卫东先生、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吴亚玉女士、烟台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奎良先生等对论坛的举办表示了热烈地祝贺。

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集约与规模种植、种粮大户与用药大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先进模式的演化和发展中,除草剂功不可没。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出现的新形势又在大力拉动着除草剂的需求,所以除草剂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除草剂都是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尤其是随着转基因作物除草剂品种的增多,此类除草剂市场迅速扩大。

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东致欢迎词

但除草剂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除草剂,尤其是大吨位品种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部分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日趋明显;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来势凶猛,对部分品种的冲击很大,部分小吨位品种正在逐渐萎缩;我国杂草的发生和演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药害事件频频发生……除草剂未来前景如何?哪个品种、哪种制剂市场发展空间更大?新除草剂的开发状况及前景如何?抗性如何治理?如何预防和治理作物药害?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可以说整个除草剂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次论坛对这些疑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论坛首先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作了“农药登记管理工作动态”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农药登记管理工作动态、农药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农药管理新动向。截至2012年8月底,登记产品26412个,其中除草剂5818个,占22%。农药生产企业2299家(2011年2328家):国内2127家,其中除草剂企业908家,占39.5%; 国外102家。大田农药生产企业(包括生产大田农药和卫生杀虫剂) 2007家,卫生杀虫剂企业(只生产卫生产品)321家。登记产品呈现低毒化趋势, 低毒和微毒产品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5%。环境友好型剂型增加, 新增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产品3000多个,数量超1982-2007年的总和,其中除草剂43%,杀虫剂占23%,杀菌剂占16%。

他还提到强化安全管理、促进生物农药发展、开展蔬菜用药调查和联合登记试验试点等管理动态。详细介绍了国际农药管理发展趋势和我国农药管理的主要新变化。例如取消临时登记,细化农药标签管理,建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对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布局规划,完善农药经营台账管理,规范农药运输管理,明确查处假劣农药等处置机制,对违法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等。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张文君作了“除草剂产品登记趋势分析”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我国除草剂产品登记基本情况、近三年登记药效申请产品与趋势分析、除草剂登记药效资料评审要求、除草剂市场现状与登记品种走势分析和新品种除草剂应用技术等。近三年除草剂登记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登记416个产品,2011年登记311个产品,2012年截至目前登记301个产品。近三年,共有1028个除草剂产品获得正式登记,其中178个原药,850个制剂。登记产品中,乳油和水剂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8.6%和24%。总体看来环境友好型剂型占大多数。在取得制剂登记的约100个有效成分中,登记数量前10%(十位)的占总制剂登记量的64%。一些老品种如草甘膦、烟嘧磺隆、乙草胺等居于主导地位。近三年,批准药效试验的3000余个除草剂产品中,草甘膦、莠去津等有效成分一直居领先地位,环境友好型剂型占大多数。他还讲到除草剂行业限制性政策越来越严,政策限制行业门槛日益提高。高效选择性除草剂将是未来国内除草剂发展趋势之一。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处长叶贵标作了“我国除草剂进出口形势分析”的报告。主要介绍了2011年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和除草剂进出口情况、2012年上半年我国除草剂进出口情况、我国农药进出口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以及2012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新趋势。2011年除草剂出口数量89.12万吨,同比增长15.15%,占出口总量的63.35%;2012年上半年我国除草剂出口量55.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6.3%; 2012上半年除草剂进口量为 1.51万吨,同比增加 24.32%,占总进口量的44.94%。除草剂出口占我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二,占出口金额的一半以上。除草剂一直是我国农药出口的绝对主打产品。他还提到我国进出口管理制度得到世界主要国家认可。电子通关提升了我国农药国际形象,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逐步加大。

专家互动答疑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一宾先生作了“新研发的除草剂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当今全球的除草剂市场特点、近年新研发的除草剂品种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30余年来除草剂市场一直独占鳌头,在三大类农药中位列首位。在全球上亿美元的大宗农药品种中,除草剂也一直位居第一。从结构或作用机制分除草剂共分19类,有225个上市品种。在19类除草剂中以磺酰脲类品种最多,占31个。灭生性除草剂迅速发展,单就草甘膦、草铵膦、百草枯、敌草快、环嗪酮此5个品种的销售额即达63.45亿美元,占除草剂市场的36%。另外对近年新研发的除草剂品种及其合成也做了介绍,这些品种虽在专利期内,但可以开发其中间体并了解其围外研究近况。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敖聪聪女士作了“我国除草剂产业现状及热点产品的思考”的报告。她介绍了除草剂发展概况、近期政策措施及其影响和当前热点产品的思考。“十一五”末,共开发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其中除草剂品种有10个,占29%。并对热点产品作了详细介绍,例如草甘膦、百草枯、乙草胺、2,4-D、莠去津等。她指出产品要向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美好的明天。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所长李德军致闭幕词

随后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冷阳先生作的“农药除草剂制剂的共性技术问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协会会长王险峰先生的“除草剂药害与控制”、“水稻、大豆、玉米杂草演替与除草剂市场变化趋势”、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院长王金信的“我国杂草抗药性现状及治理对策”、烟台市植物保护站站长田明英的“烟台小麦、花生、玉米、果树等主要作物杂草发生及除草剂药效情况评述”、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雨的“浅谈技术推广服务型营销模式”、以化集团中国代表处经理秦恩昊先生的“世界除草剂市场准入政策、市场分布与商机分析”等报告也非常精彩,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参会代表们受益匪浅。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4

关键词:OTC;现状;2015年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指非处方药[1-3]。非处方药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本文对OTC营销现状及2015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1 OTC产品概况

目前有OTC产品4727个,中成药占百分之七十八点七,化学药占百分之二十一点三。近几年我国OTC市场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一。

2 OTC产品及其发展趋势

由于基药政策的限价和招投标限制,部分企业的一部分产品会以OTC渠道为主进行营销运作。大健康产品越来越多。“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保健养生到药店”的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崔进了大健康产品的发展。大健康产品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鸿茅药酒、江中健胃消食片、灵芝孢子油、甘麦大枣汤、龟龄集、龟苓膏、维C、维E等。最近国家政策鼓励扶持健康产业,大健康产品将成为药店最畅销的OTC品类。

3 2015年OTC市场营销现状

尽管有人觉得基药在蚕食OTC市场,但我国OTC还在快速增长的,目前OTC零售市场规模约在2000亿元左右。政府实施医改,提高底层居民医疗水平,但医改进行的较艰难,OTC市场是非常乐观的。目前我国OTC市场占医药市场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自我保健和自我医疗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对大健康常品的需求。城镇化带来大量的新增城镇人口,这个新增群体,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是刚性的。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2015年达到2.16亿,这给OTC大健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OTC市场的冲击主要有医保定点药店非药品的限售;产品变成基药后,最高售价被限制,导致被其他品种取代;零售终端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4 2015年OTC市场发展趋势

4.1 大连锁与品牌厂商的品牌药品的战略合作区域紧密趋势

品牌药企认识到主流连锁代表医药零售发展方向,因此开始正视和重视主流连锁,开始和连锁药店战略合作。工业不重视和让利连锁就会失去这部分零售的份额,连锁不重视品牌产品,不卖品牌产品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所以未来的工商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工商合作可以快速提升某一个品类在连锁中的销售份额,有利于做大。未来合作还会出现的合作模式有:请连锁高管到工业参观体验;工业建立服务连锁药店;工业做自己产品的专柜营销等。

4.2 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趋势

以前那种“广告+商业渠道”运作的模式效率效果都越来越低,因此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工作:细分消费者需求和媒体接触习惯,多种方式塑造品牌;细分不同区域市场;细分不同终端类型;细分渠道与终端队伍,各种类型不同商业渠道零售终端都有队伍开拓与维护上量;细分产品及其合适的运作模式。

4.3 终端推广取胜趋势

零售商要给患者建立档案,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节假日打折活动、定期的健康检查等。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出入口、老年活动中心、菜市场等地、写字楼、企事业单位等。会议活动可采取“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为活动参与者准备小礼品。会议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客户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4.4 与连锁合作共建品类管理中心趋势

工商协作,做大做强,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各种品类管理中心。品类管理是药店真正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现。新品类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定义品类,提供一站式疾病解决方案,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4.5 提高人员素质的趋势

和人员索质提高是医药营销的当务之急,日趋完善的OTC分类管理办法正在实施,这一办法的实施对零售市场在人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配送质最、销售行为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提高人员素质是OTC营销的发展趋势之一。

4.6 重视大众健康宣传的趋势

根据国家“四进社区”的精神,利用强大的销售网络,宣传健康卫生知识,介绍企业的产品。老年人人均每年用药水平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好几倍。社区宣传有利于对老年人的直接服务,是一块非常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企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药品知识讲座,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拉近了销售代表与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并建立起忠诚度。同时,加强社区服务,企业可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市场变化的真实信息,及时作出营销策略的调整。

4.7 做终端品牌趋势

大众媒体费用高,大部分企业转而寻求投入终端品牌。终端品牌:经常把连锁药店组织起来搞活动,通过药店行业媒体来做软硬广告投入,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常用的方式是:组织连锁药店老板参与各种文化之旅、高峰论坛等;组织店员、店长、药师的各种选秀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依靠终端品牌,产品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销售。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居民集中地、早夜市、菜市场等地等。活动需准备的工具主要包括桌子、顾客登记表、笔记本、椅子、条幅、展架、笔、DM单等。

4.8 基药对OTC市场短期内的冲击趋势

基药品种增加以后几乎涵盖了各个治疗领域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买药可以按照比例报销,零售市场就无任何价格优势可言。医药分开进展缓慢,药店零售的生意越来越差。政府招投标垄断严重打击了第三终端零售市场。笔者认为对于独家品种可以通过提高中标价格,放量增涨,但对于已经在广告的品牌OTC产品,限价后就很难运作,广告费可能都挣不回来。

参考文献

[1]杜业明,周海生.WTO架构下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1).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5

日前在江苏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暨首届中国绿色农药博览会上,低毒、环保的绿色农药成了最突出的主角。此次展会也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绿色农药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其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前景非常看好,这一点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此次博览会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绿色农药为主题的展览,云集了众多相关农药生产企业,不少企业都带来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在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正业海岛素”这一主打产品格外醒目。公司市场部部长刘敏表示,这是一种取自于虾壳、蟹壳的新型植物诱导免疫抗病生物农药,可以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能力,堪称是“植物疫苗”。公司经过六年的基础研发,今年正式在全国40多个县做示范推广,今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000万元,明年计划翻一番。“绿色农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提倡,随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农药肯定会成为一种主流。”刘敏说。

大北农集团绿色农华公司服务总监徐万涛也表示,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国家政策对发展绿色农药也很支持,降低了登记费用和门槛。农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绿色农药将由10%提高到30%,生物农药的产业政策也将要出台,大环境对发展绿色农药非常有利,不少企业都在慢慢向此转型。

“虽然目前市场上对生物农药认可度还不高,但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比较高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都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客户。像我们的产品多抗霉素今年比去年增长了30%,目前生物农药占公司销售额的30%~40%,明后年肯定要占到50%以上。”徐万涛认为,生物农药对技术服务的要求比较高,产品加服务是核心价值所在。发展生物农药可以是国内公司未来自主创新与国外公司抗衡的一个切入点。

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是较早进入生物制剂领域的企业,公司90%的产品都是绿色农药。“我们把生物农药作为未来导向型的产业去做。现在一些老的化工企业正在收购小的生物制剂企业,也逐步向这一市场靠拢。目前农业种植结构和农药产品结构正处于变革期,国内生物制剂上升的空间很大。”公司市场部经理刘兴飞表示,以前公司的生物农药产品在国内销售并不是很好,主要以做出口为主,近年来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刘兴飞认为,生物农药在速效性上要慢一点,要得到农民的认可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有技术指导,把握好防病防虫的关键时期。目前公司专门针对基地和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受到了客户的认可。“对于生物制剂来说,企业研发不是太大的问题,重点是后期的推广和终端,销售需要技术团队来做,技术服务要到位,这一块的投入比较大。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市场稳步增长,国内市场力求有突破。”刘兴飞说。

记者了解到,许多企业已经在绿色农药推广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江苏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心总监陈晓燕介绍,公司近三年来生产白僵菌、绿僵菌等绿色农药产品万余吨,防治面积近5000多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000余吨,减少面源污染5000多万亩。“发展和壮大绿色农药不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迫在眉睫的需求,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我们农药生产商的责任所在。”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6

关键词:农药;现状分析;变化特点

农药通常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我国农药行业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二十年来,我国农药生产水平及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

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和农药出口国

2013年底,我国农药定点生产企业共有2000多家,加上非定点的各种小企业,估计超过5000多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上市公司十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药产量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和第一大农药出口国。由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受环保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农药生产一直在向外转移,中国农药企业在原料配套、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从而成为最主要的产能转移承接者。但是随之带来很多问题。

(1)我国农药行业集中程度低,重复建设严重,产能严重过剩。虽然在不断发进,但是我国农药企业厂区分散,设备老化,产品单一,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仍普遍存在。大家都在找好产品,新产品,一旦找到感觉合适的新产品就盲目上马,缺乏严密的市场调查。举例来说,目前除草剂市场草甘膦产量和需求是所有农药品种中排名第一的,但是国内草甘膦的年需求量约为5万吨,加上国际需求约为30万至35万吨,而国内该产品的产能已达到116.6万吨。全球代森锰锌的需求约12万吨,但是目前中国产能约5万吨,印度产能15万吨,已供大于求。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产品上都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悉,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沙隆达股份等上市农药企业2013年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或下滑。

(2)随着国家政策的日益规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国家农业部药检将《农药管理条例》升格为《农药管理法》之后,办证将会越来越难,国家发改委将农药企业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又将提高两倍,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农药企业不断地进行环保大检查,工信部的环评将会越来越难通过,国家将会逐步强制淘汰一批中小企业。狭路相逢勇者胜,市场竞争也会越发加剧,企业生存会越来越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在上述的农药行业大环境下,农药行业这几年变化较快,呈现的特点

(1)农药行业整合已成为农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几年来,农药行业的兼并重组日益加快。农药行业上市公司沙隆达、红太阳、华星化工、新安股份、侨昌化学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了一批定点企业,实现了原药环节上的资源整合。制剂企业的整合虽稍晚于原药企业,但是一部分先进企业已经开始了行动,如制剂企业中的领头羊诺普信,通过收购或并购方式已快速的整合了7家农药企业,实现了从生产、销售、服务、品牌、人力及三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处于第二集团军的青岛海利尔、青岛瀚生,陕西上格等企业开始向原药生产企业伸出橄榄枝,寻找原药企业的合作,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并开始抢占行业盈利至高点。

(2)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随着国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杀虫剂类产品以每年5%的递减,高毒农药的禁用范围越来越大,国家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强。传统的杀虫剂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灭多威产品,虽然国外还在用,出口每年还有上万吨,但在中国已经逐步推出市场。 杀菌剂需求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各地加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种衣剂市场快速扩增。增幅较大的品种主要有咯菌腈、腈菌唑、己唑醇、嘧菌酯,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咪鲜胺等,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已成为当前主要品种。除草剂需求大幅度上升。预计以年15%的速度增加,上升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田作物除草剂使用量进一步增加。二是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三是除草剂抗性增加。需求量较大的品种:草甘膦、异丙甲草胺、氟乐灵、二甲四氯、氟磺胺草醚、二氯喹啉酸等。

(3)农药价格趋于平稳,利润更加透明化。近年来,农药价格总体变化不大,2014年,农药产品的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贸可能会返销内贸市场,内贸竞争更加激烈,农药价格大部分维持2013年水平,部分产品会随着病虫害的发生上下浮动,但整体价格不会提升太大。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增多,土地流转的加快,种田大户的增加等,政府招标的区域和规模越来越大,农药的价格进一步平稳,利润也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很多产业化基地和种田大户走出当地,直接向厂家采购,使农药价格信息更透明,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7

许使社会资本接手大部分二、三级医院成为可能。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巨大的农村普药市场将为它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需要国内医药企业警惕的

是,跨国药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盘踞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从长期来看,未来10年国内药品需求增长将超过两位数。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推进,预计到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但短期状况是,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放宽仿制药品申报(2006年政策又将收紧),特别是第九类剂型仿制,中药保护品种因为剂型仿制也陷于不受保护,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低投入、轻创新、走捷径的药品研发思路,使得国内医药制造业正逐步趋向加工型行业。费用上升,净利润率下降,医药行业竞争更加趋向价格主导,企业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20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使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高端服务集中,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普及性大大降低,10多亿人口被挡在了医疗保险的大门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主要围绕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逐步解决医疗卫生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大部分二、三级医院

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将由社会资本接手

虽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医药分家尚需时日,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终方向是必定朝基层市场走。政府的宗旨是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投入,让每个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2006年可能会制定一个方向和策略性的方案。其中包括:所有的社区医院和部分二、三级医院可能成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共卫生医疗系统,真正实现低水平、广覆盖;大部分二、三级医院可能会由社会资本参与,逐步转变为营利性医院,这将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

未来政府投入围绕公共卫生医疗系统;个性化、特殊性的医疗服务也将由社会资本接手,目前医疗资源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惟一没有放开的环节,而专业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可能通过个性化服务获取高额利润,医疗是民营资本最想进入也是最可能进入的方向,但整个进程方面在2006年仍然会比较慢,可能采取试点的方式推进。

农村普药市场机遇大

2004年政府开始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目前两网建设基本到位,2005年政府又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推行农村医疗保险模式一国家、当地政府和农民之间实行20元:20元:10元的费用分摊。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641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人口2.25亿,共有1.63亿农民参加,部分农民开始用上基础用药,预计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将大力推进,全国试点县范围扩展至40%。至2008年覆盖全国农村,在750亿元的农村医疗市场将有近500亿元的药品规模逐步释放。新增消费对于普药来说,是较大的市场机遇,更多的内资企业可能在农村市场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未来5-10年内,国内医药市场格局仍然是高端市场外资、合资占主导,中低端市场内资企业求生存的状态。

处方药销售进入冬天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旧体制的衔接阶段,政策走向将是实质性地降低药品价格。2006年,药品降价仍然会来自两方面:政府降价和市场降价。

政府降价:如果2400种国家定价药品全部推行制定最高出厂价,并根据国家规定的渠道医院加价比例制定最高零售价,降幅较大的药品将是委托给居间人销售的低出厂价药品,处方药销售渠道的价格泡沫将会被大大挤压。

即使不能全部推行制定最高出厂价,部分药品也会强制降低最高零售价,这一时间可能会在2006年上半年。

市场降价:企业在医院市场参与招标,竞争使产品价格必定降低;非品牌产品在OTC(非处方药)市场只能采取低价策略。

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购销行为、药品在流通各环节合理加价、挤压药价泡沫、利用行政价格机制淘汰一批低水平竞争医药企业可能成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

这样做可以将控制了中国医院处方药销售70%的个体经销商居间人挤出医院药品销售环节,将个人非法赚取的高额利润让给消费者,当然这一过程可能要耗费2-3年的时间,虽然在政策法规的推进过程中,众多药企或许将推出一些变通手法,但毋庸置疑,药品回扣的主要滋生群体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我们认为2006年处方药的销售将进入冬天,处方药营销模式将转向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在这场变局中,具有渠道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可能走过行业的冬天。企业的应变策略应该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领先推出新品,保持稳定的利润率。

跨国资本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8

个代曾经辉煌一时,有的大赚了一笔,有的已成长为大型民营企业的掌门人,也有一些仍然守着三分薄田过日子,而后来陆续增加的队伍,大都是厂家业务员出身,熟悉当地市场后或单干或兼职做的。

个代被业界称为游兵散勇,原因在于他们大都是个体户,终端网络和渠道仅限于当地市场,在商业谈判中不占据优势,虽然具备较强的销售技能,但缺乏继续学习的氛围和能力。近年来渠道扁平化趋势明显,OTC终端集中度提高,当地大的商业公司、连锁药店或药房直接厂家产品,个代逐渐失去了在市场上的优势资源。

个代是中国特殊市场的产物,他的存在既有市场体制的原因,又有着中国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问题是个代所充当的中间商角色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规范,必将逐渐淡出舞台,那么,十万个代,路在何方呢?

首先,我们要认清形势,准确判断趋势,其次是要开动脑筋,把握机遇,再次是要“上梁山”,改单干为团体运作。

中国医药行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新兴医药市场之一,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潜规则泛滥、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等原因,医药与房地产、教育并列为老百姓满意度最低的三大行业,并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痛斥的对象之一。而针对本世纪初医疗体制改革的失败,医疗问题逐渐上升为社会矛盾,国家已开始下重手整治行业痼疾,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

(一)取消“一药多名”。调查显示,在我国200种常用药品中有4个药名(商品名)的占20%,5个药名的占25%,6个药名的占25%,7个药名的占15%。“一药多名”不仅给临床用药和百姓用药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助长了药价虚高,同时也为医生开方提成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今年两会中颇受人大代表诟病。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规定要求,除了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成分相同但剂型或规格不同的,应当使用同一商品名称。药品包装上商品名的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的1/2。   (二)加大新药注册管理。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报批,而同期美国药监局受理新药报批数量仅148种。今年1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郊区宽沟召开为期两天的年度工作会议,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多名官员被检察机关带走,旋即刑拘。这一事件被业内称为“宽沟”事件,堪称新药注册严格管理的标志性事件,而此后,SFDA成立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新药受理、审理和审批三权分立,正式说明政府从源头上遏制低水平重复申报的问题的决心。   (三)反商业贿赂法的即将实施。中国的商业贿赂现象相当严重,医药行业,回扣、医生开单提成等贿赂手法甚至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这种不良的竞争手段使企业疲于应付,也无力顾及产品技术创新,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递交了《反商业贿赂法(草案)》,随后国家对医药、房地产、工程项目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整治也开始拉开序幕。   (四)医院试行药房托管。药房托管是冲着“医药分家”而来,指在医院药房产权和药房职工人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医疗单位将门诊及住院部药房、库房,委托给通过了GSP认证的医药企业管理,受委托企业则须保证医疗单位的临床用药供应并将药房的药品收入按比例返还医疗单位,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现在武汉、南京等城市开始试行医院药房托管,尽管运作过程遭到很多人争议,但毕竟向“医药分家”迈了一大步。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和扩大。2002年,国家明确提出要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在今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还提到:要加快新农合的建设,今年把试点的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地方政府财政对参合的农民的补助标准将由20元提高到40元,2010年基本覆盖到全国所有农村。农村市场的兴起使得业内人士将目光逐渐转向了以前忽视的第三终端,不但理论派摇旗呐喊,部分厂家也开始试水。

上述五大措施,使得业内人士惊呼,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到了。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医药体制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得了吗?短时间来看,是还有一定的盘旋余地,但我们要相信政府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决心,要相信当市场矛盾上升到社会基本矛盾以至引起民愤的话,政府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所以,从长远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必将有重大变化,据业内权威人士预测,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   一是招商进入门槛提高,招商难度将增大。取消“一药多名”,没有了老药翻新和广告炒作两条腿,招商将走入困境,既没有优势产品或所谓的优势产品,又不敢轻易投放广告,进入门槛和推广难度必将增加,而真正具备专业推广能力和拥有优势网络资源的经销商,将逐渐在竞争中胜出。

二是上游生产企业竞争战略改变。中国目前97%的品种是仿制药,一些普药品种重复生产严重,除有限的几个品牌厂家外,大部分生产厂家竞争手段单一,或者将几个老药承包给经销商翻新推广,或者靠几个独家品种临床推广,当新药注册管理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后,行业集中度必将提高,一些中小企业或者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企业并购,或者先行改变竞争战略,开发一些空白市场。

三是临床开发中挂金销售模式将逐渐淡出或者改变处方对象。斩断医生黑手,是政府下决心做的事情,取消一药多名后,反商业贿赂立法,下一步国家可能还会严格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依靠挂金销售的厂家或个人,如果其销售的产品不能使用商品名,势必淡出或者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决定患者选择权的药房人员,改变处方对象。

医患矛盾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失灵后,政府出面当裁判,制定规则,补漏补差,推动医药市场化,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这一切对于个代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或许是生存的更加艰难,或许是机遇,此中变数,取决于我们如何开动脑筋,如何把握机遇。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9

2005年全球农药的销售额约311亿美元,其中化学农药大约有260亿美元,生物农药与转基因作物约有53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过去十五年全球农药的销售增加很少,平均每年只有1.1%的增长。如果扣除GM产品和生物农药的销售,传统化学农药的销售实际上在下降。有人预计到2010年化学农药将从目前的260亿美元降至240亿美元。这一变化趋势从图2看得更清楚。

2全球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现状

据报道,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成品的全球销售总额在150亿美元左右。在过去十五年里以每年4.5%的增长率上升。按照西方国家习惯的市场分类方法,主要集中在家用、专业虫害防治、草坪草场、公共卫生、工业防霉等领域。

2.12005年全球非农业用农药在不同领域的销售额

2.2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销售额最大的品种

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是氯菊酯,因为该药剂既可以用作卫生杀虫剂也可以用作动物保健品。其次是草甘膦,主要用于花园和工业除草。这两个原药专利都已经过期,在我国已有很大产量。但据笔者所知,这两个品种国内在非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很有限,尤其是草甘膦主要还是用于农田除草。

2.32005年跨国公司在非农业用农药市场中的销售份额

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的成品销售额约1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被以Scottes公司为首的七家跨国公司所占有。这一情形与世界农药市场的垄断状况相似。

2.42004年全球各地区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比例

2004年非农业用农药的全球销售额为46.75亿美元,较之2003年的43.49亿美元增长了5.2%。为2004年全球各地区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情况。

3未来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非农业用农药的机遇

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目前的大市场在发达国家,产品和市场较成熟;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迅速成长,生产厂家和品种还比较少;三是非农业用农药的价格高,利润大。预计今后几年非农业用农药的销售将继续以每年约4.5%的速度增加,尤其是用于环境卫生、动物保健、工业防霉和草坪护理的产品需求将显著增长。以笔者之见,这也应是我国农药在非农业用途上的一个发展方向。

3.1环境卫生用药

环境卫生市场包括住宅卫生、公共卫生和工业卫生,甚至包括由地震、台风、禽流感等引起的突发性虫菌的防治。其用药目的包括消毒、杀菌、除藻、除草和杀虫。这里与农药有关的主要是杀菌剂、除草剂和杀虫剂。环境卫生除藻剂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已经较普遍,主要用在娱乐水和市内湖泊、河流,国内市场尚未起步。卫生杀虫剂市场是农药在非农业领域里最大的一块市场。全球总值数十亿美元。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2000多个县城、60000多个乡镇和4亿多个家庭,需要使用大量的卫生杀菌杀虫剂产品。据统计,我国2003年卫生杀虫剂总销售值达到50.85亿元,2004年60.4亿元,2005年达到75.14亿元。近几年,驱避剂、防蛀剂和环境卫生杀菌剂产值上升都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杀菌、杀虫剂的用量将越来越大,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杀虫剂用的原药,目前仍以拟除虫菊酯为主。由于它们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的优点,在一段时期内,很难被其他品种取代。常用的品种有胺菊酯、烯丙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等。卫生杀虫剂剂型的发展方向是:水性化、颗粒化、控制释放功能化等。我国目前在农用菊酯类农药的合成技术和产量上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用于卫生杀虫剂方面的品种和制剂的开发还不够。大多数生产厂家没有原药生产,产品在功效、质量和成本上缺乏竞争力。

3.2动物保健品市场

按照生长环境的不同和饲养用途的不同,动物可分为牲畜(livestock),家禽(poultry)和宠物(pet)。动物保健(animalhealthcare)指对动物的医疗和护理。动物保健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医疗用药,即兽药,另一类非医疗用品,即国内所谓的动物保健品。有不少农药品种在这两方面都有应用。农药在兽药上的使用主要在抗寄生虫方面,而作为保健护理品主要集中在宠物市场上。随着全球畜牧养殖技术的提高,世界动物保健产品持续发展。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销售额已达174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217亿美元。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格局基本是以发达国家为主。按地区划分,最大的市场在北美,总额为41.8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36.9%,其次是西欧,总额为29.9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26.4%,再次是远东地区,总额为19.6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17.3%。按国家划分,美国为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之首。1996年美国全年的动物保健品销售额为32.96亿美元,2005年全年的销售额增加为62.6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36%。按动物种属划分,在世界各种动物保健品市场份额中,宠物与牛羊、猪禽三分天下。最大的市场是宠物市场,总额为41.6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36.8%,其次是牛用药物,总额为31.4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7.7%,再次是猪用药物,总额为20.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7.9%,禽用药物总额为14.0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2.4%,最小的份额是羊用药物,总额有5.9亿美元,占市场份额仅为5.2%。按产品类别划分,最大的仍然是抗寄生虫药物,总额为31.1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7.5%,其次是生物制品,总额为25.6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2.6%,再次是其他药物,总额为20.9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8.5%,抗感染药物总额为19.30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7.0%,最少的是饲料药物添加剂,总额为16.2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4.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抗寄生虫药,其中有不少品种的原药来自农药,而且是主流抗寄生虫产品。例如氟虫腈、氯菊酯、胺菊酯、毒虫畏、阿维菌素、吡虫啉、二嗪磷、双甲脒等。2002年,全球动物保健品企业的排名仍然是梅里亚第一、辉瑞第二、英特威第三,这种局势已经维持多年。但是,2002年底,辉瑞公司与法玛西亚公司合并后,新的辉瑞公司在2003年占据第一的位置。宠物市场包括两个大市场,一个是用宠物赚钱的市场,另一个是赚宠物钱的市场。前者指宠物销售市场,后者指宠物的饲养消费品市场。国外,宠物产业已相当成熟,美国每年仅宠物保险业收入就高达40亿美元;法国在1998年用于养护宠物的开支达89.6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全部家庭收入的4%;在澳大利亚,宠物行业拥有3万多名员工,并创造出近6%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动物保健品的发展趋势表明亚洲将是未来的增长区。预计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越南这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农业国将是未来动物保健市场的热点。和农药一样,生物制品仍是今后动物保健产品中发展前景最好的类别,其次是宠物用寄生虫治疗药物也有一定的需求市场。中国动物保健产品是在近二十年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较具规模的产业。截至2001年,生产的兽药品种规格约2000余种,年产值约150亿元。2002年底,农业部共批准一、二、三类新兽药187种,批准新生物制品134种。在这187种新兽药中,抗生素类占24%,驱寄生虫药占25%,药物添加剂及促生长剂占2%,抗菌药占25%,抗球虫药7%,消毒剂占6%,其他占11%。在我国动物保健产品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截至1998年,在我国注册的进口兽用生物制品、化学药品、抗生素药品、饲料药物添加剂、兽用消毒剂等5大类共274个。尽管国内宠物保健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品牌产品寥寥无几。我国动物保健企业和产品的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不少企业仍处于小作坊状态,技术和产品仅限于分装和复配。二是没有形成较具实力的动物用原料药生产基地和研发力量。目前的兽药厂大部分为制剂厂,专门从事动物用药研究的机构和原料药企业较少。在配方和制剂技术上,也落后于国外产品。例如国外已经上市的依维菌素制剂有注射剂、口服液剂、浇泼剂、片剂、缓释丸剂、预混剂等等。又例如二嗪磷,国外产品的制剂有微胶囊剂、水乳剂、微乳剂、片剂。甚至细分到控效微胶囊剂、长效微胶囊剂;挂耳片剂、挂颈片剂等等。因此,国内应加强剂型的开发。

3.3花园与草坪用药市场

花园与草坪也是非农业用农药的一个大市场。花园有私人家庭花园和公共城市花园。草坪有城市公共草坪、私人庭院草坪、马场、高尔夫球场。在国外,不论是城市或农村,除了农田、建筑物和道路以外,基本上是花园和草坪。所以草坪和花园用药的市场相当大,产品价格也较高。在这一领域用量较大的依次是: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在品种上与农业用药差别不大,但制剂都是比较环保的新剂型。由图4可以看出,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美国Scotts公司,英文全名叫ScottsMiracle-Gro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从事花园与草坪化学品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公司,产品有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肥料和草种。该公司2002年的销售额为17.7亿美元,2006年的销售额为27亿美元,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8%。Scotts公司的成功证明了农药在非农业领域是大有作为的。

3.4工业抗菌、防霉剂

据报道,2005年工业抗菌防霉剂的销售已近6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90亿美元。其主要应用领域有工业过程、造纸、涂料与油墨、制革、木材防腐、水处理、娱乐水护理、石油、塑料与橡胶、个人护理品等。国内工业抗菌、防霉剂市场总额约30亿元。其市场份额大部分由国外公司占有。例如建筑水性涂料用的杀菌剂,2005年国外品牌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量在2500吨以上,几乎垄断了整个涂料防腐、防霉剂市场。工业抗菌、防霉剂大多是复配制剂,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要对用户提供具体的技术服务。与农药有关的领域主要在涂料干膜防霉、木材防腐、工业过程及水处理等领域。主要品种是杀菌剂和除藻剂,如百菌清、多菌灵、敌草隆等。应该说国产原药质量在工业应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国内工业杀菌剂生产厂家不太熟悉农药品种和复配技术,而农药生产厂家又不懂工业应用,这种交叉学科技术的欠缺,影响了我国农药在工业上的应用。另外国内工业杀菌剂公司在技术服务方面不如外国公司做得到位,也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10

会议日程

会议主题

第十二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主题大会

农药管理动态以及法规解读

国际农药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趋势和规则

我国农作物病害发生及杀菌剂应用概况

从种植者的视角出发——先正达作物整合解决方案

中化农化发展战略

全球农药市场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农药品种及其剖析

基于国家重大病害防控需求绿色农药创制研究

……

技术专题论坛(2012作物保护国际论坛)

作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创新农药的研发策略和思考

FMC农化产品的全球创新与技术并购策略

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

降低作物保护产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

市场专题论坛(2012中国农药采购与服务国际论坛)

从郑和下西洋来看中国农药如何在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价值

欧盟的农药登记动态

非专利农药成功登陆欧盟、独联体及相关国家的完整解决方案

中南美市场分析

美国农药市场销售模式和四大经销商现状

全球新法规下2,4—D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种子处理市场及机遇分析

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和投入,为企业超越突破再装一个发动机

农药经营需要大视野

……

会议报告摘要

国际农药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趋势和规则,演讲人:杨永珍

FAO/WHO农药质量标准是能够鉴别区分同一药剂不同产品质量好坏的一系列参数和限量指标。其目的是为农药管理和国际贸易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可被普遍接受的农药产品质量判定依据。

FAO在其颁布实施的《国际农药销售和使用行为准则》中明确要求农药生产企业遵守FAO标准,并鼓励政府农药管理机构自愿执行国际标准和实施FAO标准制(认)定原则。迄今为止,已有180多个国家认可FAO/WHO农药产品标准。FAO/WHO农药相同产品认定原则已被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阿根廷、巴西、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巴拉圭、美国、南非等许多国家和欧盟(EU)、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所接受。

作为全球非专利农药的生产基地,中国的农药出口份额在逐年加大,那么,在其他国家生产专利过期产品的农药企业纷纷利用国际标准制订和相同产品认定的平台、巩固和扩展自身产品的国际市场的时候,中国目前只有4家企业(其中有两家卫生用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国际农药标准制定和相同产品认定。国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跟进和应对,以提高我国农药产品质量,有效突破境外登记的瓶颈,成功登陆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打造中国品牌的影响力。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而且迫在眉睫。杨永珍老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国的农药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国际农药质量标准制修订基本规则;国际农药质量标准制(认)定总体趋势;中国参与国际农药质量标准制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种植者的视角出发——先正达作物整合解决方案,演讲人:王涛

众所周知,全球农药格局基本形成,六大农药公司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他们代表了全球农药工业的水平、规模和发展方向。2011年六大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67.2亿美元,其中,先正达位居全球排名第一,农化产品销售额达到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种子护理部门尤其强大,实现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增长了22%。在中国农药工业仍处于低迷阶段、农药企业倍感艰难的时候,国际大公司是如何有效逆转发展态势、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先正达解决方案开发部主管王涛将解读先正达的全球新战略,通过员工、创新文化以及整合全球解决方案,在农业领域内掀起一场变革,以种植者的方式思考,开发整合的作物解决方案,并规模化提供这些解决方案。那么,未来中国的农药工业发展,也许不能仅仅局限于农药产品的生产……

近年来销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的农药品种剖析,演讲人:张一宾

在全球统计用于作物保护的564个农药品种中,近5年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超过10%的品种共有122个,占21.63%。张一宾老师将就年均销售额超过10%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及其他类农药的122个品种分别列表介绍,又对这些品种进行综合归纳、比较,并予以分析。同时对未来建议开发的品种提出见解。

中国创新农药的研发策略和思考,演讲人:张立新

作为首要发明人发明了已正式登记的创制新农药SYP—Z071(烯肟菌酯),SYP—Z048(啶菌噁唑)和SYP—1620(烯肟菌胺),张立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分析了当前中国新药创制的优缺点。阐述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源于对利润的追求,明确新化合物的知识产权极其关键。新药开发除了新化合物实体的研发,还要注重后续开发,包括开发新剂型、新混剂、新适用对象和工艺持续改进以其降低成本。

而且,张教授利用自己在医药创制方面的经验,比较了农药创制和医药创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提出借鉴医药创制的新方法、新知识用于农药创制,例如基于结构、基于配体、基于碎片的药物设计。注意化合物物理性质对内吸性和上下传导等的影响,亲酯性对活性、毒性、降解和环境的影响并适时应用类农药性 (pesticidelikeness)指引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面对全球化,中国新药创新的市场也应该面向全球的市场机会。大小公司各自占据不同的市场,小公司可以具有创新活力和知识产权输出,这在医药企业界得到证实。纵观创新的全过程,中国的国内形势对前期开发应该是有价格优势的。中国可以廉价产出原料药和制剂供应全球市场,也可以廉价产出高含金量的知识产权。

FMC农化产品的全球创新与技术并购,演讲人:刘宏业

由美国FMC﹙富美实﹚公司、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组成的全球作物保护创新发展联盟于2012年2月21日在上海签约。联盟的成立是全球植物保护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这一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作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FMC是在全球具有市场高运作能力的国际团队,他是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创新团队中将目光锁定在华东理工大学?又在众多生产企业中选择了与上海生农生化达成合作协议?FMC全球研发中心主管刘宏业先生将现身论坛,与业界分享FMC农化产品的全球创新与技术并购战略,基于双赢的合作模式建立创新战略联盟。

从郑和下西洋来看中国农药如何在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价值,演讲人:LIEW Ching Seng

具有数十年国际市场经验的Pacific Agriscience Pte 公司总裁CS Liew分享他的观点:中国农药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寻找更大的价值空间,他们必须加大在登记注册、雇佣海外员工以及与当地公司的合作来获取市场份额、提升自有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

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0多年前,郑和就七下西洋,到了东南亚、中东和北非。所以中国的农药企业应该学习他的勇气、胆识和精神,到海外市场探索和发掘机会,去寻找市场,而不是坐等市场找上门来。况且郑和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手机、飞机以及外语能力等,既然他做到了,那么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应该而且也能够做到。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11

回顾总结2010年,我国的农药经销年度已进入了尾声。今年春天,农资上市早,供需双方都看好。然而,经过调查,现实情况是市场低迷,产大于销,需求不振,库溢价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大范围严重气象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用药量大幅下降;2.产销脱节,库存结构不合理趋势显现。主要表现在热点品种生产企业过多,产能过剩,农药出口企业大量产品转向内销;3.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基础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使用农药的份额;4.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规模集约化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点式植保方式逐次向科学合理的统一机动喷防方式发展,在提高了防治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药剂的使用量;5.基于上述原因,加之国际知名品牌进口药剂的冲击,各个经销商之间的无序激烈竞争,导致了国内农药市场各类产品价格混乱,持续低迷。

2011年,持续数年的产销脱节促使产销各方依据市场和产业需求导向必然要加大调整力度,按照清洁农药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新一轮行业洗牌;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农业种植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次向产业基地化、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化,大型的粮食基地、棉花基地、蔬菜基地、林果基地、花卉园林基地、药材基地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建设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新的专业植保经营机构将会使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方式以及经销模式出现新的变化。结合发展无公害农业开展和谐植保的要求,近年来出现的高新产品阳离子活性剂(如促花王系列、壮蒂灵系列、新高脂膜等)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植物内部生理生化代谢机能向繁育生殖机能转变,达到提高品质、增产增收的目的,经多方引进,使用效果很好,已引起了全国各地用户的良好反响,预计明年的用量将会大幅提升。

要促使2011年农药市场回暖复苏,须采取以下刺激措施:1.按照环保要求,农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压缩落后产能、淘汰陈旧工艺、采纳新颁标准、加大研发力度中重新洗牌,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推崇植物健康理念,针对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频发的状况寻求研发新突破,尽快形成新的产业格局。2.各级政府要积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大力扶持引导农业各产业向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公司化经营模式转化,发展走市场运作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专业化统一采供和统防统治的高效低耗的植保模式。3.要积极探索传统的经销模式的改革,尝试取消中间环节,实行产需直供降低流通成本的模式,由于产需两方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数量的逐次减少,直接订货已成可能,因此电子商务足以承担这一工作。同时,传统的经销方式也应该在新的形势下做足功课,积极探索各种新的形式灵活多样的经营渠道和方式。4.各级政府及其业务部门和植保组织、涉农媒体、网络要大力向农民和农业生产单位进行无公害生态农业、环保化农药使用、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和谐植保要求的广泛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活动,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安全用药。要充分利用已成熟的科研成果,加大无毒副作用的农药助剂的推广使用力度。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12

预计2009年药品市场规模(医院消费+零售消费+新农合医保)为5600亿元。预测2010年这一数据为7000亿元左右。推动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新医改的核心目标是“两保”,即“保农民、保居民”的基本医疗待遇。相应的一系列具体措施逐步得到落实,预计2010年普药绝对增量为1600亿~1700亿元。主要集中在农村和社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占较大比重。

虽然基本药物目录在城市医院的品种比例为9.6%(205种,2128种,HDM统计),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在“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背景下,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将推动城市医院用药进一步上升。预测今后每年落户城市的农村人口为1500万。2008年全国城镇人口医疗支出人均780元,而全国农村人口人均仅为280元。

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城市、农村用药水平迅速上升。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亿,消费药品占总量的50%,人均用药水平为一般人群的6~7倍。个人一生医疗费总支出的85%,发生在60岁以后。上海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00万。

2 医改包括“改医”和“改药”,但“改医”和“改药”不同步,先“改药”后“改医”是当前医改的一个阶段性特点。比较突出的矛盾有3个,应注意正确应对。

两个“零差率”,即基本药物“零差率”和试点公立医院(全国1/3城市、各城市1/3医院)“零差率”政策,尚没有完善的补偿机制。在各个环节被压缩的盈利空间,将被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制药企业。北京300个品种“零差率”试点两年,政府财政补贴3亿元,但相当一部分县、乡医疗单位仍未受益。

招标新规,特别是基本药物“两票制”,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话语权。为维护本地、本省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发出类似信号,其中个别省考虑“本省基本药物目录产品无条件中标”。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生产企业来说,在实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采购的地方,可能一次投标失败就会失去一个省一大批的市场。

在价格管控方面,部门利益博弈加剧,政府更趋强势。现有模式是中央管1800种处方药,地方管OTC和补充目录产品;平均加价率为30%;定最高限价,不对称浮动,只有“天花板”,没有“地板”。

2009年11月23日的深化改革的定价机制包括: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降价,应升的也难升,连上海也不例外;在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基础上,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机制;压缩流通环节加价空间,加速流通企业重组;医院加价先降到平均15%,并随药事费用增加而再降;单独定价新的不再,老的限时退出。

3 全国医药终端市场开始哑铃型演变。企业要注意适时调整营销资源。OTC的市场格局会有较大变动,应予以注意。

2009年,在全国药品消费总额5600亿元中,一线城市占21%,二线城市占37%,三线城市占16%,社区和乡镇占10%~15%。零售总额约800亿元。演变趋势是:

高端医院――市场份额会下降,但绝对销量持续增长。形成哑铃型市场的一头。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医疗中心、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是全民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的落地之处,市场份额增加,销量大涨。不少人预测年增长率达50%甚至更高。形成哑铃型市场的另一头。

中档医院(城市二级甲、乙等医院)――进一步分化。一部分转民营,一部分升三级,一部分转社区卫生中心。市场份额下降,总体销量萎缩。

零售药店――一部分功能将被基层医疗机构替代。加上“零差率”补偿机制不落实,会出现更加困难的经营局面。

OTC产品的现状是高端被外企的品牌产品占领,低端被伪劣产品占领。预计2009年全国OTC市场销售额约为700亿元,其中在药店消费20%,在医院和社区乡镇各为40%左右。2010年OTC产品会遇到新的困难。现在较为普遍的一部分进医院(主要是二级及以下医院),一部分进药店的模式将受到冲击。进药店的那一块,会被基层医疗机构占领,进医院的那一块,随着哑铃型市场的演变而缩小,而进基本药物目录的那一块,会受到“零差率”的影响。OTC的市场策略(如社会广告的做法等),建议企业仔细研究。

4 新一轮医改,促使制药企业从产品与产品的竞争,转向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要整合产业链资源,壮大产业链优势,积极应对政策、环境和市场的变化。

生产企业直接投标,流通企业一次配送为特征的“两票制”,先从基本药物目录开始,今后,如果扩展到其他产品,将使大批原来从事“大包、小包”的中间商难以为继。在这种趋势下,生产企业应该考虑的内容包括:商业渠道的整合,各种资源的整合,价格的管控,“大包”结算还是佣金结算等问题,从而建立企业能直接掌控的政府事务、渠道维护、学术支持、资源统筹能力。而中间商新的角色,不是“大包”,而是协助企业进行医院开发、客户维护、发现市场机会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与中间商之间的新的联盟合作关系。这样可能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提高企业在公共事务方面的处理能力,包括与营销有关的招标、医保、目录、物价;与营销危机处理有关的工商、药监、公安;以及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注册、验证等方面。而且,应考虑尽量由一个部门机构去管理、协调,选派强有力的人去领导、组织。

建立拳头产品研发、原料、制剂一体化的核心能力。当前,原料后向、制剂前向的延伸趋势十分明显,有的企业从中获益,有的企业却因此遭殃。2010年这种趋势还可能加剧。建议特别关注对企业盈利影响较大的品种情况。

新一轮GMP改造,目的在于制药产业国际化和提高药品安全性。标准是cGMP。企业实施的时间要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几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正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选择一些企业试点,并配套扶持政策的方案。更多的企业不妨先从软件着手,硬件投入须慎重。

5 在市场大幅扩容形势下,更要有长、短结合,企业持续发展的眼光,开发新产品、投资新项目工作决不能放松。

全球制药研发投人持续增长,2008年达到652亿美元,占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的8.4%。国内跃升的一批企业,特别是一批民企和外企,无不靠持续的新品开发取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优惠政策(39条),包含很多支持研究开发、项目投资、新品上市的内容,也要注意充分利用。

上海研发成果本地产业化率为20%,上海产的药品本地消费率为20%的现状,存在着许多新的机会,要注意进一步利用。

在市场扩容的机会中,应注意集中资源,培育、壮大本企业拳头产品,取得长远的市场地位。一方面,企

业自身产品要聚焦,比如,上海罗氏的卡培他滨等2个产品,占整个企业销售额42%;上海施贵宝的恩替卡韦等2个产品,占49%;大连辉瑞的阿托伐他汀等2个产品,占41%;拜耳医药的阿卡波糖等2个产品占55%;江苏恒瑞的多西他赛等2个产品占46%。另一方面,自己的拳头产品要有足够的市场份额。比如,全国143家左氧氟沙星生产企业,前3家市场份额占78.2%;55家头孢曲松企业,前3家占95.5%;91家二甲双胍企业,前3家占86.8%;58家奥美拉唑企业,前3家占76.6%;35家辛伐他汀企业,前3家占80.5%。这些数据提示,企业应该有单个品种占本企业销售额20%以上,且这个品种在同品种市场份额居前的拳头产品结构。

几个大类药的市场潜力很大,值得关注。

抗癌药:癌症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大病种。他滨类化学药和单抗类生物药比较集中。

抗骨质疏松药:骨质疏松症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23%,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6%。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该类疾病的用药处于低水平状态,近期增长比较明显,钙制剂占一半市场,化学药磷酸盐、降钙素及中成药占一半市场。

抗老年痴呆和抗过敏药物:老年痴呆症和过敏性疾病与老龄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因素相关性强,这类疾病的治疗药物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6 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方针下,分配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企业盈利,建议企业年度预算留些余地。

预计2009年中国GDP可达32万亿元。该年全社会消费总额预计为12万亿元,其中一手房销售额为4万亿元,二手房销售额为2万亿元,全国人民2009年一半的钱用在购房消费上,抑制了其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