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6 09:30:3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现存的问题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与改变。但是在绝大多数初中课堂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课得不到重视

虽然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材中的必修课,但在目前以高考、升学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学中仍是以三大主科为奋斗的目标,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就成为走走形式,在加之开卷考的形式,也使学生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知识性,从而完全忽略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授与培养,甚至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形同虚设,这也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心里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有些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而将思想品德课占用,使学生们得不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升学等多重的压力下产生极大的心理问题。

2、课堂教学气氛死板

课堂教学死板是影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学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诸多老师都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气氛过于活跃,会使学生失去自控性,从而使课堂纪律混乱。另外,某些老师也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对老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约束是十分不利的。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中的死板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是十分关键的。可以说,每个人的意志品质、性格个性、道德礼仪、人生理想,求知兴趣等都会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获得熏陶与启迪。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学生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初中学生课业繁重、快节奏的生活信息、以及社会中出现了许多非正能量甚至充斥血腥暴力的书刊读物图片视频等,容易使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产生偏差,出现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造成内心的扭曲和阴影。让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疑难和困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解惑生活中所带来的心理及精神上的困惑,也能够缓解学习中过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一些恶性传播的书籍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另外,品德课中所传授的知识总与社会现实存在着一些差异,也容易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所授的书本知识产生怀疑态度,甚至反感。这也更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它能够能够教会学生们分析和判断,有选择性地探寻知识点,吸收有利于自身的社会正能量。从而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学主们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2、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我国在改革发展中一直强化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思想品德课中所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情绪控制、自我发掘、树立自信、增强意志等,这些心理健康内容对学生们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们今后的健康发展。

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强调“翻转课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培养学生们人格品性的重要学科,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要由学生自主探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凭借自已的力量感悟出思想品德课中的内涵,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其次,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以及学生们精神紧张的情绪等。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轻松活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及负面情绪得到完全的释放。同时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行为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问题,也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针对于社会中不良书籍的泛滥情况,对于受此类书籍影响的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关心,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直至去除学生因不良书籍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11-01

前言

中学生时期是形成社会价值观念、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可塑性,此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因对外界的强烈探究欲望及敏感的性格时期,容易使先入为主的不良习惯占据主导地位,若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则易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新生事物不断产生,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外界及思想的变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且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教育以分数至上为原则,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品德的培养,长期如此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导致人格障碍。生活质量直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增加、离婚率的升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等使得家庭教育不合理现象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学生、儿童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独立性差、人性、安全感缺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学生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很多不健康内容,抑制身心健康成长。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积极、健康心理,形成健康、良好行为及生活习惯。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心理健康除了要不存在心理疾病外,还需要具有正向性发展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可从学习态度、自我修养以及与人关系等方面考究,学习占据学生的绝大数时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及智力,在正确认知自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中学生的主要交往人群为同学、老师及父母,学生进行自我正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以及与老师、父母之间的垂直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使用心理教育方法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依据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形成健康人格。中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开始,尚处于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想法还不够成熟且对可能发生的事物存在不可预知性,不能准确判断个人行为且造成的后果。初中生心理状况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处处充满关爱且和谐稳定的生长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应的,不良的生活环境则会形成不利影响,使学生误入歧途,在外界恶意挑战及诱导下做出过激行为[1]。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树立大教育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综合性教学活动。首先,老师需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观念,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只是进行单纯的教学,还需要通过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机智勇敢、积极开朗的个性特点。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讲解具有趣味性故事及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健康心理教育课程的乐趣,而且能够培养团队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能力,促进个人素养的形成,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组织学生讨论如早恋等正面对的问题,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行佐证,使学生正确面对并处理、解决问题,强化教学目的[2]。

3.健康教育与实际结合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精神、物质和谐共生,物质条件逐渐得到满足后,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因生长环境、社会地位等原因,多数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偏差,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3]。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化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民族自豪感。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宽容、理解的态度面对学生行为及想法,循循善诱,使学生充分认知自身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健康不仅在于没有身体疾病及虚弱等身体表象,还在于个体在心理及社会上存在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同时需要家庭、社会的全面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明辉, 刘丽君.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7):76-76.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一、教育性与愉悦性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在整个活动中,要将人作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个人。在教育中,人是被教育的对象,人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人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及个性,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在心理教育的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着人来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教育性与愉悦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来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这些知识。教育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之后来评价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愉悦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利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育形式,以此来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愉悦的教学活动还可以缓解初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确保初中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换句话来说,教育性与愉悦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被看作为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内容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调动起来。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二、预防性与发展性有机结合,彰显人文关怀

预防性与治疗性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发展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与预防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相结合起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既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心理品质,将初中生的心理潜能开发出来。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者,其要发现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还要预防这些心理问题,减少日后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预防、治疗与发展相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目标:第一种目标,消极目标;第二种目标,积极目标。所谓消极目标指的是预防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治疗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所谓积极目标指的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遵循着这两个目标,按照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坚持人文关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个别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将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才可以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确定与每一位学生发展相符合的教育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只有将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才可以顺利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重视个别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却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就会导致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将全体性与个体性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发挥全社会力量

所谓单一性指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学校是开展的主体。然而多样性指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真正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想让初中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帮助,为初中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五、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关系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对于初中教学探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都是教育体系下两个不可或缺的构成条件,并且二者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能正确的认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也是眼下我们需要真正去了解、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当下的初中生面临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各个程度上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压力下初中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如果任由这些情绪发展很容易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通过一些心理上的疏导来处理这类情绪,而传统的单单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德育教育如今已经明显的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化,忽视了平时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而需要对初中生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更为显著的帮助。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从整体内涵上就体现了一定的差别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托心理学的知识理论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认清自我、认清世界、认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初中生处理各项人际交往关系,使初中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当前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以便初中生面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和规划过程。本质上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而德育则是一种要求初中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理念形成一种良好的规范,这种规范使得初中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关注初中生的个人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但忽视了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产生许多弊端。

二者的具体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是二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哲学等理论为依托,而德育则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心。再者二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原则也有差别,德育本身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主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最后,二者的教育后果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失败可能使得初中生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重者可能使初中生产生轻生或自杀的念头。德育工作开展失败有可能导致初中生在日后走向歧途。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虽然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相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初中生为中心,其本质上也是为了初中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思想道德政治规范上都是为了培养、健全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初衷都是不尽相同的。

2、教育途径相同

二者都是通过教育者开展相关课程来进行相关的渗透,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从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看具有一致性。可以说,从本质上讲二者互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内容有交叉性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内容的开展也是具有关联性的,比如对于某些心理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初中生一步步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反之在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中初中生面对一些思想问题也是需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解决。初中生的个人思想上出现问题,也许归根结底在于其心理上的困扰;中初中生的心理上出现一些消极清雪,也许是与其个人思想的偏离有关。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二者一起考虑的。

4、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由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并且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单一的实行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完全满足时展的需求,那么由此可见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全有必要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相互的,二者的教育理念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吸取对方有益的一面来运用。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原理更准确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来判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可以依托于教师在课上给同学进行心理测试的方式来完成。或者通过心理学中常用的辅导方法来辅助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辩论赛等等方式。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德育教学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传授给初中生,促使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二者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04)

[2]詹伟鸿.浅谈德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嘉应学院学报.2004(04)

[3]甘昭良.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发展 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不稳定,极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领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多为12-16周岁,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身体外形迅速改变,身体内部机能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因此,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但与身体的快速发育相比较,他们的心理发展却处在缓慢的过渡时期。具体表现为:在情感方面,初中生更加重视内心体验,情感更为丰富且富有激情,但容易冲动、鲁莽和感情用事,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在自我人格方面,初中生人格框架初步建构,更加强调自我独立,但对自我的评价不甚客观,自我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但仍不够全面深刻,思维虽然新颖但常会失于偏颇;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并希望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但有时会显得羞涩和内向,不知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总之,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显得十分不协调,还有一些学生会表现出更为过激的厌学、逃学、打架等叛逆行为。如果教师和家长未能对其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有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原则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规律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特点,班主任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本原则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际为教育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目的,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稳定发展而做出积极的努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改革,再次明确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差异原则

“个体差异”原则,即指班主任尊重学生因个体不同而在心理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并能够从差异化的角度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中生虽然处在相同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但因家庭环境、生理遗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普遍性原则能够解决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是如果总是一概而论,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适当改变教育策略。

3、合作原则

“开展合作”原则,即充分联合教育伙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单凭班主任一人之力也不可能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这样重要的任务,班主任要与家长以及各位任课教师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构建起立体式、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体,以便更为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扎实有序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相关策略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内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状况的教师,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在深入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有班会、“知心”信箱、个别谈心等等,这些教育形式虽然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已经稍显落后。首先,班主任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班级网页、BBS、E-mail、QQ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此类教育形式既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又能够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进行沟通交流;其次,班主任可以对传统的教育形式进行新的发挥,如原有的“知心”信箱多是学生“匿名”给班主任写信,诉说困扰自己的烦恼和问题,班主任可以拓展“知心”信箱的功能,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困扰自己和同学们的共性问题,再由班主任进行筛选后引导学生在班会中开展大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越来越明确该如何思考和处理此类的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显得枯燥单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初中生身处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他们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丰富。例如,当前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一些学生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的选择,而另一方面,也应尽可能地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社会责任,如何更好地承担和履行责任。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班主任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对完成此项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心理状态的健康和稳定,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用实际行动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其次,还要不断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最后,班主任要始终葆有一颗“爱生敬业”的心,“爱”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武器,只有做到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职业,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近年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班主任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要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特有的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大约有15%的初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做出逆反和偏激行为。一些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俞国良曾说过: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祖国最有力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其心理发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需要。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尚未成熟。初中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对案例切入点,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案例:初中生李某学习努力,原本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害怕同学超越自己,也害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盼的目光,这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成绩一日不如一日。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案例,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用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使用案例,否则就会导致案例与教学脱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初中生身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目前很多学校并未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心理、法律和政治素质,可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

1.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需要

初中是少年向青年的身心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许多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学习障碍或学习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除了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外,更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从而易于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学生各自家庭环境、性格有差异,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出现各种问题,容易引发自卑、封闭、自私、嫉妒等心理,若任其发展,则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2.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属心理科学范畴,侧重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和潜能的发挥。而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侧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在宏观方面给学生一个智力和思想的标准。不过,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仍是一致的,即两者都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思想品德教育若忽略了学生微观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会空洞、流于形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材是支撑教学的重要因素,目前初中各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都从不同的方面融入了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交往艺术新思维”等就分别从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多个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如何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以解决学生自私、任性、嫉妒、自闭等心理问题。由此可知,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来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可行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若缺乏好的教学策略,则难以让学生取得心理认同,从而就无法切实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具体而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方法有两点: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他们的观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交流,而教师只需适时指导,便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在讲授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畅谈自己有没有学习压力,如果有,他们的学习压力来自哪些方面;然后让他们摆擂台分小组辩论学习压力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不能没有压力,需要理智对待学习压力。进而我再把学习压力的道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压力,要正确对待它。这样,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辩能力。

(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从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我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老师错了允许指正。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情感上、心理上产生共鸣,以体验、领悟和解决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合作探究法是一种让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而活动教学法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表演等校内、校外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8

摘 要 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结合体育教学,阐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健康课堂,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难题。本文将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进入初中,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缓慢,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心理特点如下:

(一)初中生不会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点评教师,如果教师的优点是他们所向往和崇拜的,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喜爱感,对于这位教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习。

(二)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喜欢新鲜、具有个性的事物,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三)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初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评价问题。

(四)身体的急剧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自己支配自己,要求成人尊重他们。

(五)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等原则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且十分看重朋友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拥有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人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监督并被学生所模仿。因此体育教师应通过教学管理的实施、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考究等方面不失时机地表现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此外,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体育教师应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对待教学,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感染每一位学生。

(二)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和技能基础等选择教学内容,且内容不能局限在教材上。教师要善于挖掘一切可以用的教材,改进传统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了解不同的体育项目。教法则要体现多样性和多选择性,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多选择性则是指体育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既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自然会对灌输式教学模式颇为抵触。因此,体育教师应学会放手:如在课的开始阶段,不采用传统的集体操热身模式,安排小组长,让学生分小组自己编动作,自己练习,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做出改进;基本部分的技能学习,不拘泥于一味的教授,而是先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先按自己的方式完成,待学生带着“为什么我做的没他做得好?为什么我做起来显得那么别扭?”的疑问积极模仿教师的正确动作;游戏的进行放弃传统的教师定玩法、教师定规则,让学生自己想,思考什么样的游戏玩起来会很激烈,什么样的游戏可以应用和巩固本课内容。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既活动了身体,又活跃了思维,真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驰骋在体育课上。

(四)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须掌握好度,既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能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从平常的言谈举止做起,不论是一般的谈话还是对学生批评教育,都要态度和蔼亲切、语气温和感人,批评要注意采取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要体现对学生的批评完全是出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从朋友的角度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对学生之间的友谊加以肯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很单纯,一旦结下友谊就很难改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也不例外。如果小群体中的几个人都很积极上进,他们就有可能从交往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如果其中有一个或几个自由散漫,就很可能导致群体中本来自我控制能力很强的孩子也被影响到。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在不否定学生之间友谊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积极交友。通过交朋友取长补短,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提升自我。

三、小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则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体育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结合学生心理及身体发展规律,想办法运用好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动向,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和”;传统文化;和谐

当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重点工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已有多年,但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就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和”文化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基础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由西方引进的实践性教育,此教育要想在中国发展就一定要依靠中国的文化基础。而我们国家最本质的文化就是“和”文化,同样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起始点,与中国的历史有着紧密的关联。

“和”的理解包括以下内容:①“和”而不同是文化核心内容,是以有差别的多元化事物为前提的;②“和”是有区别的、多元化事物的高度统一;③达到“和”即可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通过分析中国的传统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人虽然没有心理健康的概念,但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这一内容。因此,在初中心理健康的教学中,要多告诉学生相关的历史内涵,强调“以和为贵”的理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和”基础上才能有坚实的民族文化根本。这也意味着要形成以“和谐”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具体有以下几个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实现初中生身、心和谐

人身、心和谐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个人生理的和谐,即为身体健康;第二,个人心理和谐,指人在心理过程中,作为与意识相一致,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也指个性心理与行为动机高度统一,有效确保人心理的和谐;第三,生理、心理的和谐,意识是身心平衡,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轻易暴躁发怒。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中所体现的“仁爱”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常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告知学生,从以前的君臣关系至父子、兄弟、朋友等关系中,都包含了人际关系的内涵。我们所提倡的是礼让、自律、友好、宽容等,以“和”为根本,学会为人处世。由此可见,构建起和谐的人际环境与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存在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要求所有人与自己一样,在多元化的价值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并包容别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心理健康教育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关系到每个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与精神的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通过教学组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2)学校可以开展心理服务诊所,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因为消极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社会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体与心理的成长和发育时期,在这一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给他们灌输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以中国的传统美德激发起学生对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寻找心理品质

一、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开发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大兴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己成为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中学校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许多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区教委提出了“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材”,“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所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开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是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开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生活化和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需要

二、我区心理健康地方教材研究的历程

(一)前期调研

在编写初中心理地方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之前,我们对我区六个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对心理活动课认识的调查”,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课的了解与认识;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课的要求;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课的感受等。学生最渴望得到学习指导,约为90%;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约占84.5%,再次是情绪情感辅导和生活适应等内容;在内容的确定方式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大多认为应“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一堂课围绕一个主题深入挖掘,进而有所收获”,而很少选择“由心理辅导教师确定或围绕多个主题进行”,越高年级这一倾向越明显;心理课上讲的内容与你生活的差距:有1/3左右的学生认为差距较大,希望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心理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对即将进行的教材编写工作进行研讨。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亟待需要一套适合我区学生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科学味性相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材。于是,在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进修学校和编委老师们的努力下,全面开始初中心理地方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编写工作。

(二)教材实践

经过近两年的构思、组织编委开展编写工作、反复的修改等过程,一套全新的教材初稿已基本完成。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利用近一个学年的时间,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心育组,组织参加初中心理教材编写的编委老师,进行教材课堂实践活动。

每位编委老师作为初中教材编委之一,分别讲授了她们负责编写的其中一课。整个授课过程遵循教材的原貌,较好的体现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理念。课后,大家针对每节课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讨,提出优点找出问题,不论是对教材的编写还是对心理课的授课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教材实践,目的旨在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及时修改,使教材更加完善,为今后的审定工作做好准备。

三、编写原因

(一)是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纲要》中还指出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材作为心理活动课有效的载体,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心理教材可以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活动体验而使学生内心有所感悟,以达到助人自悟、助人自助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心理品质得到实际锻炼并得到切实提高。

大兴区心理地方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编写,是落实教育部颁发《纲要》精神的需要。

(二)是落实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十二五”时期是大兴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全面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努力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兴区教委将坚持以培养健康城市人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的工作理念为工作重点。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大兴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次编写工作是落实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三)是进一步满足大兴区中学生需求的一种表现

编写《初中生心理健康》前,我们对区域内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学生心理活动课的调查。

1.学生对心理课的认可程度

调查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6个班,共296人,采用问卷调查。

(1)三个年级的学生普遍喜欢心理课,2010年的调查显示约85.3%的学生认为中学“有必要开设”心理课,希望在初三时“不管怎么样都继续开心理课”的学生约为96%。

(2)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心理课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初一、初二两年级的学生认为心理课应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的多于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3)不同学业等级的学生对心理课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学业成绩处于中等、中下等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且作为必修课的比例高于其他等级的学生;而学业成绩优秀或下等的学生的要求却没有这么强烈。

(4)对心理课感兴趣的学生约为82.1%。

2、学生对心理课的内容选择

(1)“学习心理”、“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是心理课的五块重要内容。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最渴望得到学习指导,约为90%;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约占84.5%,再次是情绪情感辅导和生活适应等内容。

(2)在内容的确定方式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大多认为应“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一堂课内可同时进行多个主题”,而很少选择“由心理辅导教师确定”,越高年级这一倾向越明显。

(3)“心理课上讲的内容与你生活的差距”,有1/3左右的学生认为差距较大,希望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3、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90%的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是心理课,其他书籍、网络只占小部分。

(四)是顺应大兴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目前大兴区按照“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抢抓城南行动等重大战略机遇,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地铁大兴线的开通、南海子公园一期的完工以及即将进行的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大兴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史无前列的快速发展时期。此次教材的编写正是为了顺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大兴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果。

(五)是让“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学问,是关于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其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本教材便是侧重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注重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和积极心理过程有关的理论和实例,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受积极、品悟人生。

(六)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优秀团队

1.有区教委、校领导的重视。大兴区教委、进修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此次编写工作,多次指示和关心编写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论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大力支持。

2.有一支强有力的研究员队伍。他们敬业、乐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已有编写相关教材的经验。

3.有一批优秀的一线专职心理教师。他们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来自学生实际鲜活的案例,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

4.有各实验校的鼎力支持。各初中校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工作在学校工作中重要性,面对新教材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七)教材编写的进程

从2011年9月开始筹备,历经问卷调查、体系建构、结构研讨、确立内容、完成样书等阶段,目前正在初审中。

四、编写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教材以贯彻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的总目标为指导思想。《纲要》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本教材主要围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方面,即自我意识、生活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建构小学、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1.为落实《纲要》提出的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活动课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活动课的有效载体,对实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教材作为载体,在初中很难系统、深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心理活动课。

2.为落实北京市大兴区教委“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更是北京市大兴区坚持科学发展,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努力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区教委在“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学会心理健康教育技术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落实我区“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3.为满足北京市大兴区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提供精神食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要为初中生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初中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正是顺应了北京市大兴区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从2010年对初中三个年级12个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第一、学生普遍喜欢心理课,88.3%的学生认为初中“有必要开设”心理课,87.4%的学生对心理课感兴趣,高达97%的学生希望初三“不管怎么样都继续开心理课”;第二、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学生最渴望得到学习指导,约为90%;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约占84.5%,再次是情绪情感辅导和生活适应等内容;第三、9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他们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他书籍或网络所占比重很小,说明心理教材是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的最好载体,也是学生获得精神食粮的有效途径。

4.为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感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意识提供好帮手

学生通过学习适合其身心发育特点的教材内容、参与和自己经历相近的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累心理健康知识,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使心理品质得到锻炼,心理潜能得到发挥。

5.为解决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初中学生凸显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大兴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学校的学生结构日趋复杂,大量心理问题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师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正是为了顺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学校解决学生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五、主要特点

本教材和一般在中小学的知识类教材有质的区别。它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堆心理学概念,它是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的经验。它强调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感受从而正确的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难题,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因此,本教材在编写上着重体现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分享和感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辅导的过程中来,因此本教材的特点主要有:

1.突出心理活动课的活动性

教材用心理实践、故事启迪、心语互动、心灵驿站等形式来体现教材的活动性,并设置课外延伸环节,如参观学校的硬件设施来了解新学校;制定课外或假期的学习生活计划等等。本次编写我们重视利用学生一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侧重于学生的展示、表演、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2.突出心理活动课的趣味性

初中的学生依然反对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心理课更应该给他们带来轻松的氛围和深刻的感悟,因此在设计中,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利用故事、活动、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更活跃。

3.突出案例选取的时代性、贴近学生实际

本套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选取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袁日涉热爱环保的事迹、低碳生活我知道、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等事例,在情境设计中使用第一人称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等等。也包含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使学生得以自我启迪。

4.与国际先进心理学理论思潮――积极心理学理念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学问,是关于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其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本教材便是侧重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注重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和积极心理过程有关的理论和实例,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受积极、品悟人生。

六、教材框架

(一)为了和小学心理地方教材《小学生心理健康》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一级目标与小学教材相同,同时增加了第五单元:情绪管理。

(二)本次编写在以下几方面力求创新

1、每课时的结构力求统一

如心海导航、活动体验、心语互动、心灵驿站、心理实践、课外延伸,利用以上几个环节贯穿整节课。结构统一完整,内容逐层递进,形式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逐渐深入的辅导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2、精选富有启迪、哲理的小故事

如“游渡海峡的女性”、“动物学校的启示”、“甘戊与船夫”、“新加坡的阳光”、“龅牙歌手的故事”、“尼克.胡哲的故事”、“安娜的故事”、“读书的故事”、“牧师儿子拼图的故事”、“小男孩搬动卡车的案例”、“北风和南风打赌的故事”、“的故事”、“一杯水的故事”等。启迪学生人生需要规划、成功需要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悦纳,认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告诉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认识真实的自我;给学生的启示做擅长的事,让长处得以发挥等。

3、心理元素浓厚

・用“信任圈”这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指导学生认识信任是交往的基础之一。

・用“记忆的原理”、“注意力品质的训练”、“陆钦斯量水实验”、“思维品质的训练”、“掌握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时间”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品质,训练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用调查结果“课余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对自己的休闲娱乐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确定自己更加合理、科学的休闲娱乐方式。

・用具体情境“异往大家谈”,让学生正确看待异往,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顺利度过青春期。

・通过活动体验,如“滚雪球”、“松鼠搬家”“摆字母”、“寻人行动”、“左抓右逃”、“天气预报”、“大西瓜小西瓜”、“你我面对面”、“花开花落”、“巧搭人椅”、“速递”、“心情晴雨表”、“情绪词条”、“空椅子上的内心独白”、“心理门诊”“好心情与好人缘”、“击鼓传花”、“纸飞机”等丰富课堂,寓活动与学生的感悟中。

4、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

用“璀璨舞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认识到:接纳自我一小步,人生自信一大步;用“小明、芳芳对新学校的不适应案例”,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环境;用“我的饮食我做主”这个活动体验,告诉学生懂一些生活常识,学会生活自理;用“辩论会”探讨做作业时是否可以听音乐。

还有“朱莉、王蓉等不自信的案例”、“小薇只顾学习不注意娱乐的案例”、“异往的事件”、“画学校的平面图”、“认识新老师”、“平衡合理的膳食”、“小天和小岳的故事”、“寻找身边的交往达人”、“小明的一天”、“小林对生活常识的无知”、“乐乐学滑冰的故事”、“方雨如何面对考试失败”、“小丽如何应对压力”、“小敏如何应对焦虑”等,都是来自学生生活实际。

5、选取富有时代特色的事件

选取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明星刘向圆的故事。引导学生外貌的不够完美并不影响一个人的成功,扬长容短能帮我们有效的完善自我。

选取《中国达人秀》中用脚奏出优美乐曲的刘伟,激发学生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念、磨练坚强的意志,你的潜能都会被开发出来。还有袁日涉热爱环保的事迹、外资公司招聘卫生检测员的事例、神舟六号带来的思考、空香皂盒的故事等。

6、“心理百科”栏目提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心理百科”栏目介绍了诸多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以提高对心理学的兴趣。如“习惯的形成”、“九种良好生活习惯”、“什么是注意力及注意力的品质”、“正确的自我判断与评价”、“论成功”、“关于智力”、“目标的意义”、“关于低碳生活”、“什么是思维定势”、“关于情绪及情绪的表达”、“压力及三个阶段”、“减压的方法”、“焦虑的定义”、“情绪ABC”、等。

7、利用测评量表进行科学的测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1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简析

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一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初中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初中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以我校为例:在近五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发现:

焦虑状态处于较高水平。即初初中生情绪中,最受影响的是焦虑状态。产生焦虑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初中生学习任务过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必然产生高强度的焦虑感。其他还有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等也是给他们带来焦虑的重要原因。

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状况分析。初初中生抑郁状态低于焦虑状态,高于孤独、敌对、恐惧状态,孤独状态最低。这一现象表明,现在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孤独无助的情况较少,这方面情绪受到的影响最小。另外,在恐惧状态中,初三男生的恐惧状态是最低的。这说明初三男生由于年龄的优势,体格上的突变,性成熟化,自我安全感加强,所以恐惧感最低。

初中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特殊年龄阶段。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初二年级都处于最高水平。从数字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项指标中初二年级都与初一年级有明显差异,而与初三年级差别并不明显。这说明,初二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初中生心理特点性别差异明显。在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恐怖情绪中,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这一调查符合男女性格特点。女生善于诉说,善于表露,所以在情绪上容易得到渲泄,在五个项中,除恐惧外,都低于男生。男生由于不善于表露,情绪往往得不到渲泄,这就使男生更感到焦虑、抑郁、敌对、孤独。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男女性别在心理上的差异。

在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之后,在工作中,我们就能够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教育结合起来。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的挖掘,对初中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任务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和任务形象的分析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班主任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关心学生健康心理,尝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注意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优良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1.0%的初中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初中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初中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初中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重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与孩子很难沟通,部分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还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校,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会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并采取响应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2

【关键词】 农村;生物教学;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引言: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农村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对中学生加强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由于生物学科不仅是对自然的一个探究,也是对人体的一个探索,与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同时初中生物教学通过对人体生理上的变化进行叙述人体奥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农村初中生,这种教育是必要的。下文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初中生的心理为主,探讨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1.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现状

现在对教育的目标已经改变,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优秀,还要从心理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1]。但是在偏远贫困的农村,基本的教学都是一种困难,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奢望,生物的教学更是注重课本上知识点的疏导,对于学生健康教育的渗透基本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从而导致农村学生对健康卫生知识一无所知,并且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因为的他们身体开始二次发育,进入青春期,初中生物教学中会对青春期过程中人的身体变化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却忽略了他所教导的对象正是一群面临青春期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的讲解,并没有着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农村学生健康教育的渗透还是不够完善、不够彻底。

2.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2.1利用生物知识与健康教育的联系,使之相结合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体的科学,以医学、卫生与健康为基础进行科学性的研究[2]。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将生物知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对问题的预设,让学生发现健康教育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还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生物生殖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偷偷翻阅过,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对他们自身的一个变化也是很关注的,生物生殖知识点主要是对人体的一个发育过程以及生产过程的阐述,笔者联系青春时期,学生会出现的一些身体变化,如女生月经,男生遗精,开始变声等学生所遇到的变化进行生物知识的讲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告诉他们,这个时期这些变化都代表着他们向大人更进一步,而且随着生理的变化,他们的性意识也开始萌动,性心理上也产生“好奇感”和“神秘感”,只要正视这些就可以避免学生面对这些的时候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满足好奇心,也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对性知识的一无所知。

2.2把握健康教育渗透时机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无意的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生物教学时,有些时机的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把握这样的机会,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呼吸道方面知识的讲解,笔者以“人类在做什么行为的时候会对呼吸道带来伤害”这一个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对呼吸道的思考,同学开始纷纷举手回答,有说,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呼吸道带来伤害,有同学说,吸毒会对人体呼吸道带来伤害,也有同学说,吸烟会对人体呼吸道带来伤害,等等学生回答,这些回答都很有道理,而且也表明了学生对呼吸道有一定的了解,这时,笔者总结,人体的呼吸道是通过对空气中氧气的吸收从而排除身体内的废气,如果人类所在的环境受到污染,必然会对呼吸道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并且吸烟、吸毒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对呼吸道造成伤害,吸烟还会对人体肺功能造成损害,吸毒行为更是严重的损害人身体各个器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致命的伤害,通过对这个知识的总结,告诫学生吸烟吸毒有害健康,让学生懂得吸烟吸毒的危害性,利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在学生行为上进行约束。

2.3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

农村初中生必城市初中生心灵上更加敏感,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如果强行的灌输一些思想和道德观念,农村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由于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内容的联系,在对生物知识的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这样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这样的思想教育会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讲到《健康地生活》这一课时,笔者通过课堂调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讲评,并且让在座学生也来评判这种生活习惯是好是坏,使得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合自己生活的生活习惯,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最终笔者达到一个对学生进行适当健康教育的目的。

3.结语

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农村学生身体上、心理上健康积极的成长,不仅能够在知识上得到满足,还能对农村学生精神上、心理上进行辅导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