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时间:2023-06-06 09:02:12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模板化。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离不开规范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因此,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财务会计工作自身的要求,也是记录、反映、监控企业管理行为和经济活动的需要,更是加强和提升企业综合管理的需要。实行模板化的财务会计管理,能够有效做好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1 开展模板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管理规范化。将企业财务活动、会计核算等工作,以模板的形式固化下来,有助于企业管理活动和经济行为的规范,防止管理随意性,便于稽核、检查和监督。

(2)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财务会计工作模板化,能够贯彻企业内控要求,将管理制度格式化、表单化、程序化,能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有助于充分发挥财务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对各类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按照规定的模板进行撰写,能够从全面性、强制性等方面进行深刻财务分析,支持企业管理决策,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有助于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模板化简洁明了,使财会人员既能从全局、又能从微观了解具体工作,能够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

(5)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活动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会计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反映,通过实行模板化的措施,能够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模板化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1)会计基础工作类模板。主要包括:①各类自制原始凭证,例如原始凭证粘贴单,差旅费报销单,费用报销单,原材料入库、领料单,产成品出入库单,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基础表,无形资产摊销基础表,应缴税费计算基础表,各种收入和成本费用结转基础表,应付职工薪酬计算表等。②会计手册,记账凭证格式,会计账簿格式,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档案管理等。

(2)财务基础工作类模板。主要包括:①货币资金收支活动方面,例如货币资金收支预算及执行表(年度、季度、月度)、货币资金收支日报表、资金支付审批单、借款单等。②财务管理方面,例如财务预算及执行情况表、合同审批表等。

(3)财务分析类模板。主要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年度、季度、月度),企业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析,资产负债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

(4)财务管理业务类模板。主要包括:①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类模板。财务决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利润分配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关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关于公司向银行借款的议案,关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议案,关于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议案,关于关联交易的议案,关于收购股权的议案,关于调整公司会计政策的议案等。②汇报请示类模板。会议纪要,考察报告,尽职调查报告,财务负责人履职报告以及有关财务事项请示等。③财务会计制度类模板,按照企业统一要求制订。④财务协议合同类模板,按照企业规定和交易方的要求统一制订。⑤可行性分析模板。投资可行性分析,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可行性分析,收购股权可行性分析,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的可行性分析等。

3 实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模板化的要求。

(1)模板设计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财务会计工作政策性强,设计模板时,要认真研究、学习和执行国家相应规定,体现模板的政策性。

(2)模板设计要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风险、规范运作的有效办法。各类财务会计模板,要将企业内部控制具体化,以表单为载体,体现模板的流程性。

(3)模板格式设计要规范。无论是表单式模板还是文字式模板,务必按照国家写作规范来进行,反映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特色,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避免随意性,体现模板的规范性。

(4)提升模板的执行力。模板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大模板的推行力度,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加大对模板执行的检查监督和考核,体现模板的强制性。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各项财务会计工作模板,要根据模板所反映的内容,充分利用财务核算系统、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模板的先进性。

(6)及时更新模板内容。模板内容要结合企业管理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体现模板的及时性。

(7)充分运用模板所反映的内容为企业管理发挥财务的决策支持作用。模板是工具,通过研究模板所反映的企业财务会计情况,及时总结管理经验,查找管理不足。对于模板反映出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体现模板的实用性。

4 结语。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2

自从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来,高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被视为保证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市公司日趋频繁和普遍的财务重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年报披露后,会有很多公司公告,宣布原先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错误或遗漏,需要更正或补充,这种更正和补充几乎可能涉及年度报告的每一个角落,错误或遗漏的严重程度也差异颇大。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其上市公司已披露了三年的年报,然而与主板类似,创业板年报披露后也有大量的补充更正现象出现。

国内学者对主板市场财务重述现象研究较多,对于开板时间较短的创业板财务重述现象还少有研究,因此本文以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为主要分析内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该研究领域做出些许贡献,并在实务中为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尽些微薄之力。

二、财务重述概念与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1年的第20号意见书(APB20)对财务重述的定义为: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美国审计总署2003年的定义(GAO2003)为:在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差错时,公司自愿或被监管机构促使更正并重新表述已披露的以前期间财务报表的行为;200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财务重述进行了重新定义:修正前期的财务报告以反映这些报告中存在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而我国相关机构并没有对财务重述的明确定义,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特点,习惯将类似于国际上被称为财务重述的问题称作“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为了与国际说法保持一致而采用“财务重述”。我国对于“财务重述”的概念中还需加以关注的是“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或“年报补丁”这一概念,有学者以该概念为题进行了研究(陈凌云2009;周洋,李若山2007)。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是我国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年报不再可靠时而的对历史公告的补充和更正,而这只是对错误信息的简单补充和更正,即使补充更正的是财务报告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成熟的重述机制,因此只能称之为特殊的财务重述。笔者将国内学者对财务重述问题的研究按照其所选取的载体分为两类,以避免混淆从而看到本质:针对会计差错更正展开研究(姜英兵等,2010;黄志忠等,2010;张俊瑞等,2011;兰艳泽等,2011);针对范围更广的年报补充更正展开研究(周春生,2005;周洋等,2007;魏志华等,2009,2010;陈凌云,2009;陈丽英等,2010;毛志宏2010)。

本文所研究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针对年报中错误及遗漏披露的补充及更正公告,所要分析的是该类公告的披露现状。已有的对主板市场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将该类公告进行细分,本文部分借鉴了前人的分类方法。本文涉及的所有年报补充更正公告均来自深交所网站。

三、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分析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年报披露经验,笔者收集了创业板上市企业针对2009、2010、2011三年年报所披露的补充更正公告,从公告数量及公告内容两个方面对其现状展开分析。

(一)公告数量情况

在2009年末及2010年初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59家公司披露了其2009年年报,这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新的经验,同时也为未来将披露年报的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增多,披露2010年年报的公司增加到188家,2011年年报披露公司达到290家(如表1所示)。表1统计了2009~2011三年间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披露数量情况,针对2009年年报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公司数占披露该年度年报的公司总数的37.29%,比例很高,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2010年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第一年,经验还不足。2010、2011两年该比例大幅下降,且两年比例接近。

如果说经验是重要的,经验的积累可以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话,那么显然对某些公司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表2、表3旨在说明年报披露经验对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作用,以及几年间重复进行年报补充更正的情况。在针对2010年年报进行补充更正的公司中,已经第二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59家,其中2家公司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针对2011年年报进行补充更正的公司中,第二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129家,其中22家公司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第三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59家,其中4家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可见从这个角度来看经验似乎并没有抑制发生补充更正的可能(如表2所示)。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已披露过两次年报的公司中,犯过一次错误的有37家,两次错误的有4家;已披露过三次年报的公司中,犯过一次错误的22家,两次错误的3家,倒还没有连续三年出错的公司(如表3所示)。有的公司可能第一年出错,第二年没错,第三年又出错,有的公司前两年连续出错,有的后两年连续出错,该种状况进一步表明对于一些公司来说,经验并没有阻止出错的情况发生。更有甚者,三年间,有两家公司针对同一份年报,连续了两份补充更正公告;有一家公司针对同一份年报连续了三份,这就稍嫌夸张和冗余了。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3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写作要领;报告分析

一、学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报告是一种研究报告文体,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综合性,分析思考中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符合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也能够避免学员论文写作内容空洞、抄袭的现象,有效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明显。

二、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格式可以参考以下模板结构:

第一部分 行业背景及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行业背景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的成长背景;2.公司的经营性质和经营范围;3.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

第二部分 公司年报分析

一、公司三大会计报表的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

1.水平分析;2.垂直分析

(二)利润表的初步分析

1.水平分析;2.垂直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的初步分析

1.水平分析;2.垂直分析

二、财务核心比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财务综合分析――杜邦模型

1.杜邦分析原理简单介绍;2.杜邦分析原理图示及分析

第三部分 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评价及对策思考

1.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2.公司存在问题;3.可提供的对策建议

三、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各部分的写作技巧

前面已经对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内容、格式提供了参考模板,本节主要针对各部分的要求明确说明如何去完成的意见方法。

第一部分的写作材料,可以从收集、下载的相关资料中获取,非常简单,但需要学员仔细研读公司近三年来的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的写作方法: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重点内容。

1.对于三大会计报表的初步分析,可以先自行确定统计分析表。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把变化大的项目留下来,变化很小或者没有变化的项目舍去。接下来就是分析,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再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逐一描述、下结论和说明造成结论的原因。

2.财务核心比率分析,首先明确评价的财务指标,然后根据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汇总。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接下来也是分析说明,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再依据相关指标的评判标准或者行业平均值,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和评价。

3.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说明,杜邦模型是利用各项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

第三部分的写作方法:

1.归纳总结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资产结构的简要说明、经营情况的简要说明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简单说明。可以从前面对三大会计表的初步分析中进行总结。

2.评价部分的写作是因素分析法的运用。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一是从财务的角度去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状态是否良好,资本结构和负债比例是否恰当,现金流量状况是否正常等,最后说明企业长短期的偿债能力是否充分,从而评价企业的长短期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应深入和全面评价。不但要看指标分析的绝对数也应看相对数,不但要看目前的盈利水平,还要比较过去和当前所在行业的位置情况,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

三是评价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对企业资产的占有、配置、利用水平、周转状况等作全面细致的论述。

四是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水平。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与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水平密切相关。凡是经营良好的企业,一般都有较高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五是评价公司未来发展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类人员,都会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应对公司中长期的经营前景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评价,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避免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3.对策建议部分的写作可以从相应的年度报告阅读中去寻找素材。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总之,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完全统一的固定格式和模板,但要求分析报告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内容详实,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财务知识运用得当、相关计算准确,分析行文简洁,通俗易懂,使报告的使用者对需要了解的内容一目了然。另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也可以采取一些让阅读者爽心悦目的手法,比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在word文字处理和excel表格中充分利用插入图形功能,这样可以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4

【关键词】 每股收益(EPS); 创业板股票价格; 投资者行为; 短窗期

一、引言

理论上,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其每股收益正相关。关于财务信息对股价动态是否有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1968年波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1968)就对年度报告盈利数字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该研究认为在有效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票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并且股票价格会随着新信息的而相应地产生变动。因此,如果盈余公告确实具有信息含量,就会引起投资者对股票未来回报的预期作出调整,对其作出迅速无偏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公司,在公司年报披露的那一周,其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显著地高于其他交易周,进而证明了盈余数字的“有用性”。

我国学者赵宇龙(1998)运用Ball and Brown的研究方法,对沪市A股财务指标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沪市1996年度会计盈余的披露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吴世农和黄志功(1997)选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根据盈余状况分为“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观察在盈余公告前后一个月中股票价格的反应。他们发现在公告日3天或5天始,亏损组的累计超常收益下降而盈利组的累计超常收益则上升。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研究1994―1997年间深、沪两地的A股对盈余公告作出的反应,发现了在公告日前异常收益均有显著变化,从而证实了盈余公告信息在A股市场上的有用性。

综上,已有研究都在A股财务指标与股价动态的相关性分析上,创业板由于刚上市不久,目前在财务报告EPS信息对报告日附近短窗股价动态影响相关性研究上还是空白。创业板市场着眼于创业,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它具有上市门槛低、信息披露监管严格等特点,其成长性和市场风险均要高于主板,为此做好创业板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市场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创业板每股收益(EPS)是企业净收益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它从基本股权份额的角度,评价股东权益投资报酬。它更直接反映了股东的投资报酬,决定着股东的收益数量,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能力,同时还是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参考。每股收益(EPS)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选择EPS指标作为盈余信息的代表,研究其对股价动态的影响。

盈余信息与股价相关性实证研究的基础是Ball & Brown模型,其后中外会计界学者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产生了此方面实证研究的多种方法和多个分支。本文的研究思路也来源于Ball & Brown模型,根据中国股票市场创业板上市时间短、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等特点,对该模型作出了改进。本研究采取的是事件研究法,将样本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日定义为事件0,将公告日前10日后20日定义为窗口(-10,20)。根据随机游走理论,将期望盈余用上一年度的盈余水平代替,将异常盈余定义为本年盈余与上一年度盈余的差值,用异常盈余除以上年度盈余得到盈余变动率。在Ball & Brown模型中,用于计算超额收益的期望收益是根据风险调整法用多年的历史数据回归所得,这种方法固然准确,但鉴于创业板的特殊性,用这种方法计算期望收益进而得出超额收益是不现实的。因此本项研究对超额收益的算法作出了调整,用基准期以后的股价相对于基准期股价的变动率来代表受到盈余信息影响之后股票的超额收益,从而通过异常盈余与超额收益的线性回归说明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

三、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招商证券数据库与国信证券数据库。本文所用样本是2010年10月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在创业板数据库中有2009年年报的公司只有38家、有2010年前三季季报的公司70家,除去截至2010年10月没有公布前三季季报的公司,剔除年报日后增发、配股影响的一部分公司,此次共筛选到10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另外,还筛选了65家业绩优良的A股公司作为参照样本,经过与创业板同样的数据处理后,进行两个板块研究结果的对比,以考察财务报告EPS信息对报告日附近短窗股价动态影响。上市公司EPS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年报与前三季报。因为公司股票的价格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0年1―4月、2010年10月、2011年1―4月年报(季报)公布日集中时间段的短期窗口(年报或季报公布日前十天和后二十天)来采集数据样本。对公司的EPS和每日股价均进行了百分率的数据处理,再运用模型获取统计数值,以尽量消除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各种利好及利空消息报道、行业景气和公司有关情况等的干扰,减少统计误差。

四、研究过程

本文将每股收益变动率和股票价格变动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创业板108家公司在年报或季报公布日前后一个月内短窗时间段股票价格变动率作为变量。选取有2009年年报数据的38家公司和有2010年前三季季报的70家公司及A股市场上65家公司的样本股票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公告日前十天和后二十天中每一天股票的股价变动率与两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的EPS变动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EPS对股价动态影响的相关性。

(一)计算每股收益变动率

第i只股票每股收益变动率

ΔXi=(EPS2010-EPS2009)/EPS2009

(二)计算股价变动率

以公告日前十天(-10)的股价为基准,计算每只股票于(-9,20)期间内每一天相对于-10日基准股价的变动率。

第i只股票t日股价变动率

ΔY(i,t)=(Pt-P-10)/P-10-9≤t≤20

(三)分组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创业板,这就需要对创业板的股票样本作比较细致的划分,一方面能够尽量控制除财务信息之外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研究不同条件下股价对EPS数字的反映。将创业板公司按每股收益变动率的正负分为“盈利组”和“亏损组”。因为创业板有一部分公司上市较晚,缺少完整的年报数据,因此按数据库中有2009年年报数据和有2010年前三季季报的公司分为“年报组”和“季报组”。由于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因此本项研究仅仅以A股市场作为辅助对比的工具,不做具体的分组。

(四)建立回归模型

ΔY(i,t)=A+BΔXi+v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v为随机误差项。对创业板各组数据,A股数据的所有样本股票在窗口期内每一天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比较分析各组的回归数据,得出结论。

五、数据分析与结论

如上所述,本项研究主要通过本年财务报告中每股收益,相对于上一年度每股收益变动率与窗口期内每一日股价相对于基准日股价变动率的线性回归分析,说明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本项研究的一个特色在于股价变动率的计算。基准日的股价可能已经反映了部分的公开信息(一种可能是内部信息泄露而被少数投资者利用;另一种可能是部分公司提前披露财务快报),位于基准日后的每一天股价的相对变动则表示基准日后新的信息对股价的影响。而回归分析的意义在于研究影响股价变动的新信息中有多大的程度是由盈余信息即每股收益的变动引起的。如果二者相关关系显著,则表明基准日后,每股收益变动可以对股价变动产生影响,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掌握更加充分,交易投资行为随之更加明显。现就以上各组数据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分别予以阐述,详见表1。

(一)创业板年报数据

公报日当天,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均达到窗口期(-9,20)的最大值,在公告日前七至五天,公告日后三天三项数值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盈余公告具有信息性。在公告日前的七至五天,可能由于创业板还是上市初期,公司年报信息存在泄露等原因,投资者获得了可能的新盈余信息,从而改变投资决策,引起股价的变动。而年报日当天,每股收益变动率与股价变动率的相关关系达到最大,表明每股收益对股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盈余信息后进行了大量的股票买卖行为,导致股价产生了较大的波动。

(二)A股年报数据

公报日当天,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均达到窗口期(-9,20)的最大值,窗口期的其他时间里三项数值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没有出现创业板表现的波动情况。由于A股市场存在的时间长,监管比较严密,交易相对规范,市场有效性相对较高,所以A股市场的样本股票只在年报公布日当天对盈余信息作出了较大的反应,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是在年报公布日掌握大量的盈余信息,进而表明了盈余信息的有用性。A股在年报日的R2值比创业板在年报日的R2值高,这也说明了A股市场相对于创业板来说更加具有有效性。

(三)创业板季报数据

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在季报公布日的前三天开始波动,在季报公布日的后六至十二天达到较高的水平。与年报不同,季报的反应相对滞后,表明投资者对季报的关注程度远远小于年报,只在季报后几天才开始逐渐接受盈余信息,从而改变投资决定。

(四)创业板盈利组

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在公告日的前三天开始产生变化,在公告日后变化逐渐加大,在公告日后六天至后十五天达到较大值。该结果表明投资者对盈利组信息的反应相对滞后,可能的原因是创业板是股票市场一个新兴的板块,投资的不确定性较高,所以投资者对好的盈余信息持有谨慎的态度。

(五)创业板亏损组

与盈利组不同,亏损组的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在年报公布日当天以及后一日达到最高值。这表明投资者对坏的盈余信息反应是迅速的,当投资者于年报公布日掌握到了充分的悲观的盈余信息时,会立即调整投资决策,卖出股票,引起股票价格的大幅度变动。该研究结果同时也证明了创业板投资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创业板股票的投资相对缺乏自信,所以在得知每股收益下降的信息之后会立即作出反应。

实证研究得出的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虽较低,但R2的变动充分说明了以每股收益为代表的盈余信息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有用性。创业板和A股市场的股价均能对盈余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且A股市场由于其有效性更强,它的盈余信息相对于创业板来说具有更大的“有用性”。因此,盈余数字在股票市场上为投资者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股票市场应该不断改进信息披露的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披露指导投资决策的功能。

本项实证研究对创业板的投资者来说具有实际的意义。利用股票价格对好的盈余信息反应的滞后性,对坏的盈余信息反应的迅速性,投资者可以更加明智地作出相应股票交易决策,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赢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J].经济研究,1999(6):21-28.

[2] 张景奇.沪市A股2000年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J].商业研究,2003(5):89-90.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5

一、借助填表查问题

从审计理论的含义及国内外通行的做法看,审计工作的实质,就是为经营决策层查弊堵漏提供信息,通过决策层的措施使问题得到纠正,促使经济活动健康地发展。所以,审计人员在鉴证各项经济业务的活动中,就是要从中挤干水分和剔除各种杂质,为委托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鉴证成果。这种审计理念与以往被审计单位对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要求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鉴证效应,也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审计中,有不少被审单位为了寻求合作伙伴的需要,无论本单位的经营成果如何,均利用支付报酬优势地位的影响,要求事务所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于是一个时期虚假的鉴证报告比比皆是,为此工商管理机关在大部分企业的年检中,取消了原定必须经过社会中介审计的这道门槛,造成审计业务大量萎缩。还有极少数的社会中介机构,为了获取额外的报酬,不惜丧失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昧着良心越过职业道德的底线,帮助被审计单位粉饰财务报表,出具与事实相悖的审计鉴证报告,其结果不仅害己,而且也成为坑害广大投资者的帮凶,一定程度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这种操作方法还带来致命的副作用,使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岗人员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即在审计中只是按照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照葫芦画瓢式的填写财务报表,经被审计单位认可后就算完成任务。但这种给被审计单位当“长工”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随之而来的却是实打实地挑战,这就是为了能顺利地通过投资者及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关,委托者通常要在审计约定书中增加“待通过检查及考核后再付费”的条款。这里所表述的委托者,不仅指被审计单位,也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上级,还包括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快转变观念,在审计中彻底抛弃“抄报表”的不良习惯,按照底稿模板的要求进行操作,在填制各项数据的同时实施审计,以此来保证审计质量。实际中,除了按底稿模板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应根据职业判断,恰当地确定应抽取的样本量,并与审计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结合起来考虑;其抽查的金额与笔数,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覆盖面。对初步查出的问题,还要利用重要性水平进行评估,随时调整应抽取的样本量等。通过审计,切实把应挤干的水分挤干,把应剔除的杂质剔出掉,为委托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鉴证信息。

二、对比分析查异常

在审计底稿模板的规范中,不仅有引导审计人员按规范性操作的程序,而且也有规范性操作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基本是以问答的方式给出题目,由审计人员在填表时解出答案。这就为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首先,对近3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现场操作中,应注重本期各项数据与往年相同或波动较大的金额进行分析,是否存在错报或误报的情况,或者是将负有重大损失浪费责任的数据裹在其中等,从中对不动及波动较大科目中的数据,找出一个合理性的解释。其次,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上级批复的各项经济指标为依据,逐项解剖经济指标的具体含义,检查已实现的经济指标中有无虚假成分,对已发现的虚假数据除如实在报表中剔除外,还要在附注中加以披露,让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直接地了解到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貌。再次,要针对生产经营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季节性较强的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年度间数据对比分析和市场环境的观察,找出经营成果中引起重大波动的原因,从而判断其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对生产经营活动相对均衡的单位,应从收入、支出波动异常的月份人手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年底月份的经营成果,重点分析是否存在人为调节盈亏的情况。第四,对经济活动单位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其一贯性及连续性的核算方法,有无年度内随意变更的情况;还要检查当期新增或减少核算科目的原因,以核实其经营成果等。以上分析的方法,在底稿模板的完成阶段均有设计,只要审计人员按照底稿模板的式样规范操作,就能比较容易地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另外,对被审计单位未有生产经营考核指标的,可用行业平均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对偏离行业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数据,应当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力求将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果做实在,为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在底稿模板的操作中,切忌走捷径或图省事的举动,如随意简化底稿模板设计的程序,或者从中选出一部分使用等,这就为审计漏项埋下了祸根。在当前审计委托转型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秉承科学的工作态度,恰当地利用底稿模板的无形力量,来保证实际操作中有形的审计质量。

三、汇总信息查弊端

审计信息的汇总一般发生在现场审计基本结束,审计报告草稿未经被审计单位认签确认之前阶段。对于这一阶段规范性的操作,底稿模板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的数据按科目进行填写即可。对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应按不同的性质归纳后逐一列出,并按《准则》规定的要求对号入座,并提出改正的意见及建议。具体应由各主审人员按科目排序进行罗列,以单项审计成果向项目经理解交。项目经理将各主审交给的审计成果梳理后,对影响生产经营成果需要调账的数据,应在底稿模板设计的表格中如实进行调账;对于调账以外的问题,应在与报表审计相关的管理建议书中提出,并依据《准则》规定的要求及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可供操作的审计意见及建议,使审计工作真正起到审、帮、促的作用。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底稿模板中,对发现问题中需要调整报表的数据,应据实调整后换算出可以量化的财务比率数值,对比分析责任人在任期内的经营业绩;对审计查出不涉及调账的问题,应在审计报告中专项列出,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以引起委托单位对被审计单位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关注,为加强管理提供翔实可靠的审计信息。在财经法纪审计中,底稿模板的审计汇总阶段,要求对问题的界定,应当以实话实说的方式逐一列出,以便使委托单位的司法等机关,在审理案件中能够直观地作出理性的判断。在其他的经济业务鉴证中,也应按照底稿模板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审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一定是经过挤干水分、剔除各种消极因素影响的经营成果,这样就能使委托单位一目了然地对被审计单位或自身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估价。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作为审计鉴证中比较特殊的经济业务之一,其特殊性就在于单个项目工程造价的构成,需要有工程造价审核资质的机构审核后,审计人员对其相对应的费用进行界定,从中剔除概算以外的各项支出后,才能据此编制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等。类似于上述的审计业务,在底稿模板中均有相对应的规范性操作指引,审计人员只要据此按照底稿模板规范性的要求进行操作,就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类型的审计任务。综上所述,社会审计底稿模板的设计,能够科学地引导审计人员进入状态。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只要按照底稿模板规范性的要求填制其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抽取样本量进行检查,就能顺利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为委托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鉴证信息,以树立社会中介审计的权威性。

作者:胡明才 单位:甘肃省审计厅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6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引 言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其方式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获取,而这些信息确保了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创业板和其他板块比较起来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存在标准低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以及经营失败可能性大等基本特征,所以研究东北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79年和1988年SEC提出建议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于内部信息进行披露,但当时由于反对者众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始终没有成为强制性的措施。1987年,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指出,管理当局应表明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态度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1992年提出了COSO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才有了强制要求。2002年10月SEC第33―8138号提案,并于2003年6月5日最终规则,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都要包括一份管理层关于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并对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做了具体规定。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盛伟、刘国(2004)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受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和股权结构特征的影响,其内部控制有效性严重不足,所以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加强外部监督来克服 。蔡吉甫(2005)分析了2003年1251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信息,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王文华、李斌(2006)认为,内部控制信息应该通过各项法律法规来进行强制性的披露,并且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年报一并参与披露 。方红星、孙篙(2007)指出了沪市上市公司(金融业除外)的信息披露问题及原因,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杨有红、汪薇(2008)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着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执行力缺乏、伴随着的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不足等现象 。傅胜(2010)以L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虽然近九成的上市公司披露状况良好,但真正对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评价的公司基本没有。

三、研究假设及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假设2:上市时间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假设3: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假设4:债务比率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假设5: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假设6:监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假设7: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负相关。

(二)研究设计

(1)样本的选取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刚组建不久,相关的数据是非常缺乏的。本文从去年深交所披露的创业板年报以及在过去几年内的创业板招股说明书中,选择了51家东北地区的创业板上市企业来展开研究,51家企业包括各个行业,如如医疗器械和互联网以及新型材料等等。本文采用EXCEL2003与SPSS17.0 来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回归分析。

(2)变量设计及计量

被解释变量的设计与计量。本文使用ICDI来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三个的方面,如下表:

表1 内部控制披露的三个层面

按照以上三个层而可分为六个程度:详细披露且经CPA评价、详细披露但未经CPA评价、满足2款要求的简单披露、满足1款要求的简单披露、满足0款要求的简单披露、没有披露。本文对相关权重和赋值表如下:

表2 相关权重和赋值表

解释变量设计及计量。根据上文的分析,确定的解释变量包括以下7个:

上市公司规模。用总资产来反映。由于上市公司总资产数额较大,因此运用SIZE=LN(总资产)进行预处理。

上市时间。用YEAR表示。数值为在创业板上市之日起至披露时间的年限来计量。2009年和2010年的表示为2,2011年表示为1。

盈利能力。可用非经常损益后的每股收益进行计量。即YLNL=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股本。

债务比率。选用非流动负债与总资产之间的比例表示。即ZWBL=非流动负债/公司总资产。

独立董事比例。计量方法为DDBL=独立董事人数/董事总人数。

监事会规模。使用上市公司设立的监事人数进行表示。

股权集中度。运用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数比例进行计量。即JZD-第一大股东持股数/第二大股东持股数。

股权集中度。用代码JZD表示。一般用Z指数来计量。

四、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

表3 回归模型总体参数结果表

(一)回归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关关系R=0.576可知回归模型的特征变量与因变量间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方程的拟合度并不理想,可能由于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因素仍未考虑完整。而从显著性水平检验中可看出回归模型的回归效果较为理想。

表4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

(二)分析结果

通过对以上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结合上表结果,解释如下:

表5 回归分析结果表

注:“√”表示通过了显著水平0.05的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0.05的检验,但符号与预期相反;“X”表示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0.05的检验。

(1)假设1是符合事实情况的。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属于是正相关的关系。

(2)假设3是符合事实情况的。其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会随着增高。

(3)假设6是符合事实情况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如果其监事会规模相对比较大的话,那么企业就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

(4)假设2没有得到分析结果支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和假设的结果是相反的,也就是上市时间越长,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没有相对得到提升。

(5)假设4没有得到分析结果支持。可能是关注偿债能力以及现金流量会多一些,没有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

(6)假设5没有得到分析结果支持。可能是因为当期我国的上市公司还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治理,独立董事还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具有的的监督作用。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7

【关键词】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财务报告

一、现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模式

为了及时了解子公司、分公司经营、财务状况,控制费用支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要求子公司、分公司每个月按统一格式填报excle报表,以email形式发往集团公司财务部门。报表流程如下。

基层财务人员填报财务报告数字是按各自的理解,从财务数据中或者抽取或者合并或者计算得出。各上级公司的汇总也是由财务人员手工汇总或合并,如此一级一级往上申报。

二、现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存在的缺陷

1.财务报告模板的制定者为集团的管理者,填报者为基层的被管理者,两者对快报的指标的理解有偏差,缺乏统一的理解。

2.各基础财务人员对财务报告的指标理解会有偏差,造成各个基层部门的填报数字口径不一在所难免。尽管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填报详细注释和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来减少误差。

3.以excle表格的方式传递存在信息易被篡改,丧失文件的不可修改性的特点。同时保密性差容易被非授权者看到。

4.对大批量excel表格的数据的汇总和合并,还需要以人工的方式,工作量大同时会出现人为的错误。

5.如果对所有的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自动生成报告难度很大。

三、xbrl在集团的财务报告中的应用设想

借鉴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提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中的基础应用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基于xbrl的电子文件的通用要求和基本原则。

1. xbrl综述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处理财务信息的最新技术。xbrl以xml方式表述商业报告内容,因而它能够直接为使用者或其他软件所读取,并被用于进一步的处理。xbrl可免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并且促进在全球各类软件应用中商业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可靠提取。

xbrl技术构架由3个层面构成: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

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是整个xbrl体系的基础,它描述了xbrl的框架模型和相应的专门术语,规定xbrl 分类标准和xbrl 实例文档的语法和语义等应遵循的各种技术规范,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维护推广。

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定义了在制定分类标准时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如项目的定义方法、标签信息的定义方法等等。

分类标准(taxonomy)体系是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的具体应用,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等, 相当于一个行业商业信息交换的“词典”。分类标准是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国家、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分类标准必须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

分类标准体系(taxonomy)由分类模式相当于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schema).xsd文件和五个基本链接库(linkbases).xml文件两大部分组成。definition.xml定义链接库(definition linkbase)定义了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比如相互耦合(例如某一条目出现的同时要求另一个条目同时出现);calculation.xml计算链接库(calculation linkbase)定义了概念之间的计算关系。如资产是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总和关系;label.xml标签链接库(label linkbase)定义可以用来显示项目的标签;每个项目可以有与之相关的任何数量的标签,以用于不同的环境。例如:当一个余额概念为正时适用一个标签,当它为负的时候适用另一个标签;presentation.xml表现链接库(presentation linkbase)为结构文档中的概念定义了用于显示的层次结构图,定义了在财务报告中,各种项目的显示顺序和层次格式;reference.xml参考链接库(reference linkbase)指向外部信息资源。

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是数据元素的集合,这些数据元素通过该实例文档所应用的分类标准中所定义的概念打了标记(tagged)。同时实例文档就是实体公司相关会计数据文件的集合。

2.xbrl特点

xbrl的主要特点有两个:标准的语义和文件的通用性。根据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维护的技术规范集团内部可以参考证监会的相关分类标准制定自己的分类标准。

集团全体成员企业和部门按照此分类标准填报实例文档。此实例文档可以根据财务软件填报或者相应的转化接口自动生成,尽量避免人工填报因理解和误操作造成的误差。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实际是.xml文件,这是一个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专业软件平台通用的可读可分性的文件格式。

3.xbrl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构想

(1)建立国有企业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

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分类标准的创建流程为:分类标准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设计分类标准模型、创建分类标准工作草案、分类标准草案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形成分类标准最终版本、最后进入版本的维护阶段。

(2) 建立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

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是根据集团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专门的数据转换接口自动生成。再通过软件审核及会计人员人工审核后进行报送。

(3)财务报告xbrl文档的传输和利用

xbrl文档的传递可以集成到xbrl实例文档编制软件中,通过软件输出接口,透过安全的内部网络或虚拟内部网络报送到指定专门数据库服务器。各级部门根据权限可以提取相关文件进行合并、汇总、分析和展示。

四、集团财务报告应用xbrl的优点

1.财务报告的申报模板设计因建立在统一的分类标准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数据的各提供方和使用方对相关数据项的理解误差。

2.基本实现了自动生成、稽核、合并、汇总、分析和展示等功能,避免人工二次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带了的失误,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3.对数据使用方来说,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财政部在颁布实行新会计准则后正在积极研究xbrl在中国推广和应用。证监会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点上市公司申报xbrl的实例文档。集团公司已经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同时也要面临上市的考验,应用xbrl也是公司管理规范化和迈向上市的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吕科,刘晓锋.xbrl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周南,赵秀云.制定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建议.注册会计师,2005.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8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框架 企业价值 资本流动 战略变革

财务分析生命力很旺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得到了企业集团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企业集团里,令人满意的财务分析报告凤毛麟角,问题层出不穷,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旨在为企业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设计一个全新框架,为报告撰写者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一、企业集团的特征

企业集团是指由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所组成的多层次且稳定的经济组织,其以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为,由各成员企业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成的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大型经济联合体。具有如下特征:

(一)法律特征

企业集团本身不是独立法人,没有法人地位,没有独立支配的财产,没有法定资本额,其财产只表现为各成员企业的独立财产。

(二)业务特征

企业集团经营规模比较庞大,通常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三)组织特征

企业集团由集团总部、产业集团和成员企业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本投资,产业集团是二级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产配置,成员企业为经济实体,核心职能是业务运营。企业集团的实质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企业集团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决策者最关心资本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财务分析报告应当关注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达成、企业价值创造与风险、行业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为其在价值创造、资本流动和战略变革等方面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财务分析报告框架

财务分析报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定位在为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目标服务,重点关注股东财富是否保值增值及如何实现保值增值,这一点与产业集团更加注重资产配置和经营管理、与成员企业更加注重业务运营和盈利能力大不相同,应避免陷入经营管理细节的分析中去。因此,笔者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来设计企业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框架如下,以满足决策者的根本需求。

(一)战略目标完成情况回顾

此处的战略目标指受托人(各责任单位)与委托人(集团总部)签署的目标责任书中承诺的绩效目标。具体应分目标、分业务、分项目与承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过往完成情况,发现差距,找出原因,为本战略年度内完成目标献计献策。具体包括:

1、各业务板块完成情况及解析

各业务板块完成了什么目标,完成了多少,绝对数和相对数皆可使用;什么业务,什么目标没有完成,差距是什么,有多少,为什么没有完成;本战略年度内继续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没有必要,则可调整战略目标,如果有必要且可能,就应建言如何确保继续完成。这里切忌啰嗦地与上年同期比较,也无须与同行业比较,只须与承诺或预期作比较。

2、协调与影响分析

横向协调,如分析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或盈利贡献,分析关联交易定价对交易双方业绩的影响,协调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得失以求得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等;纵向协调,如分析收入完成情况对净资产回报率的影响,其目的是利用杜邦分析法的精髓追根溯源,找出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3、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跟踪

重点项目是企业集团未来的生产力,有必要在实施开始就予以关注和跟踪,包括实施进度、实施困难、实施效果、实施风险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对实施的偏差、风险和困难及时提示,确保实施效果如期实现。

(二)企业价值与风险分析

企业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用MVA(市场增加值)或EVA(经济增加值)来衡量,具体与企业的增长、投资回报、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企业价值的同期比较分析和行业对标分析,来了解企业当前的价值创造状态和风险情况,发现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和财务健康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善建议。

1、增长分析

增长分析不再只是关心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是否匹配并符合预期,更要聚焦于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匹配分析。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表明企业的发展遭遇现金短缺,此时可考虑通过增加权益资本、提高财务杠杆、降低股利支付率、剥离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兼并等措施来谋求财务平衡。反之,可以提高股利支付率、资本退出或利用多余现金投资成长性行业,也可继续投资回报率低的核心业务或是坐享闲置的现金资源。

2、投资回报分析

投资回报分析的本质是价值创造端的分析,主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效率和税收负担是否能够支撑必要的投资回报水平,若不能支撑,则要看是投资失误还是经营管理不善,从而采取相应对策。具体可通过经营利润率、营运指数、经营资产周转率、实际税负等指标来与预期、上年同期或行业标杆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挖掘价值创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应对。

3、资本成本分析

资本成本的大小取决于债务资本的利率、权益资本的必要报酬率及两者的构成。资本成本分析首先是将其与投资回报比较,若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表明企业在创造价值,反之,企业在减损价值。其次是资源配置端的分析,若投资回报水平正常,则表明资本成本可能过高,此时应具体看问题出在筹资方式、筹资成本、筹资时机或筹资规模那个方面,以便及时调整,在保持投资回报水平不降的前提下把资本成本降下来。

4、资本结构分析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投入构成及其比例。资本结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再融资能力和偿债风险。具体可使用有息负债比率、短期负债与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比、长期资本与长期资产比等指标来判断和构建最佳资本结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调节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本收益率。

(三)财经环境与竞争对手跟踪

如果说上述企业价值与风险的分析可看成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那么财经环境与竞争对手跟踪就是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威胁进行识别和应对。

1、财经环境跟踪

财经环境包括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率、汇率和税率,财金税法律法规出台等多方面,对其变化进行跟踪,就是要密切关注,并据此分析判断其对企业集团整体或局部的未来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产生的影响,以便及时应对,尤其是重大变化和根本性影响一定要未雨绸缪。

2、竞争对手跟踪

企业竞争不再是产品或市场的竞争,更高层面的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故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在财务方面跟踪竞争对手,分析判断产业竞争格局及自身所在位置,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资产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情况,为制定可行的竞争策略提供财务支持。

(四)企业价值评估与财务资源配置

战略目标完成情况回顾对过去进行了总结,企业价值与风险分析对现状进行了评价,且同时与财经环境和竞争对手跟踪共同构成了SWOT分析,下一步就是对企业集团的未来进行展望和规划。

1、企业价值评估

此处的企业价值评估与资产减值测试有相似之处,其实质是对企业价值进行减值测试,所不同的是后者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而前者先直接影响战略决策。如果企业未来能继续创造价值,则应增加资本投入或大力发展业务,反之,则应逐步收回资本、维持或收缩业务。

企业价值评估虽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判断,但在西方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功,对我国企业资本运作同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在实践中,应当以上述SWOT分析为基础,针对不同对象选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必要时可交叉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评估。

2、财务资源配置

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作出资本流动的决策之后,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配套跟上。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资本流动决策为目标,以财务战略为基础,以量出为入为理念,既要把存量财务资源配置好,也要合理获取增量财务资源并配置好。

(五)财务预警与对策建议

这部分是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结论段,是报告精华和思想的浓缩。具体应在前述四个部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把应当关注的、尤其涉及到企业价值、资本流动和战略变革的重点问题和重大风险一一揭示出来,同时逐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必要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使决策者能够一目了然地关注到报告的价值。

三、注意事项

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令人满意并得到有效利用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除了要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宽阔的视野并对企业集团的战略和业务极其熟悉之外,还要清楚决策者的偏好,更要清楚决策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因此在撰写的过程中,仅仅只有一个清晰的报告思路和框架远远不够,还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专业问题通俗化

提供给财务部领导的报告可以专业一点,但财务部门只有一个,高层管理者大都更是财务以外的背景,因此有必要运用在日常交流中能够通用的可理解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以免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误会。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

具体分析中,难免遇上一两句话讲不清楚的复杂问题,试图用冗长语言来解释明白的后果往往适得其反,使决策者不知所云。面对这种情况,一要抓大放小,二要理清脉络,三要简单表述,四要剔除无关信息,五要对事不对人,六要不妄下结论。

(三)突出问题重点化

对于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应在尊重事实和避免主观臆断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幅可以更长一点,语言可以更重一点,对其他小问题则可少提甚至不提,必要时还可形成专项报告,以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四)顽固问题持续化

不少领导者喜欢财务分析报告求新求变,对两期或多期重复分析的相同问题不以为然甚至不满,给撰写者带来两难。实际上,领导者对此不但不能归咎于报告,相反,应该鼓励报告持续地关注和提示这样的顽固问题,并下决心去解决它。

不同的企业集团,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的报告期间,财务分析报告的关注重点不尽相同,报告内容和手法自然有所变化,本文只是从其中一个视角探讨了一种框架,不能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张云亭.顶级财务总监[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2]杰伊·巴尼(Jay B.Barney) ,威廉·赫斯特里(William S.Hesterly) , 李新春. 战略管理(中国版)(原书第3版)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 吴建斌.财务智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9

【关键词】 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 事件研究法 计量经济学 周期效应

一、引言

本文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的运动规律与影响因素。PEAD(post-earning announcement drift)即盈利公告后的价格漂移,指上市公司盈亏公告后,未预期盈余为正(即利好)的公司股价将向上漂移,而未预期盈余为负(即利空)的公司股价将向下漂移的异象。自Ball和Brown于1968年在论文《会计数据的实证评估》首次提出PEAD,40多年来西方学者对PEAD现象做了诸多的研究,广泛证实其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成熟证券市场的表现。

PEAD产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两种解释角度,一是Ball、Kothari、Watts(1988)、Foster(1984)和Morse(1986)等学者认为CAPM模型不完善或存在的估计偏误导致了该市场异象,有效市场理论发现者Fama(1997)认为市场异象的存在不能否认有效市场假设,改变计量方法就可以消除PEAD异象。二是Lev、Ohlson(1982)和Bhushan(1994)等人的研究表明PEAD现象是信息滞后的表现,是对市场有效性理论的挑战。另有部分学者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PEAD产生的原因。Kent Daniel(1998)还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指出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反应过度和不足源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的偏差。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研究者与广大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策略的研究侧重于技术分析。随着国内科研界对基本面分析的愈加重视,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投资者心理进一步成熟,以及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多,技术分析的优势正趋于减弱,PEAD现象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赵宇龙(1998)首次对盈余公告前后各八周上海股市的超额收益率进行了实证检验。薛爽(2001)、程伟庆(2002)、童驯(2002)、张弘和唐志(2002)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验证了盈亏消息的价格效应的存在。韩伟华、袁克、王亚南、陈峥嵘(2003)证实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利空出尽是利好”和“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复杂的投机心态和炒作行为。于李胜、王艳艳(2006)研究了信息风险与PEAD的关系。

总而言之,PEAD现象在国内外各大证券市场上以各种不同形式存在,其产生原因也复杂多样。但是学者前辈们侧重于研究PEAD本身,偏向于股市的宏观表现,没有充分挖掘年报中的各类财务数据,且在CAR算法选取、事件窗口期选取上没有考虑到实际投资策略的需要。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弥补他们在财务数据挖掘、考虑实际投资方面的不足,通过探究中国A股主板市场上的PEAD现象及影响因素,为构造实际的投资策略提供依据,以获取PEAD现象中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最大价值。

本文以历年4月30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截止日期)起60个交易日为事件窗口,对我国1995年4月30日到2014年8月15日期间的深沪两市主板市场所有A股年报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做分析和研究,完整地描述了我国A股主板市场上PEAD运动趋势图,并发现了我国特有的PEAD趋势――“迷失带”与“50天周期效应”。我们在从SUE、公司规模、股票风格、机构持股比例等多个维度探究其对PEAD显著性的影响,并充分挖掘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各类财务数据,对股票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类别股票间PEAD的差异。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股市PEAD现象确实存在,且利好股相较于利空股PEAD现象更显著,未预期盈余(SUE)的符号比其绝对值大小更具预测价值。第二,好消息股漂移周期大致为58天,坏消息股漂移周期约为50天。第三,中国股市在公告日后20~30天,无论SUE为正还是为负,都会出现向上漂移然后逐渐回落的异象,即“迷失带”现象。第四,年报公告后50天前后CAR明显上扬,利空消息尤为显著,并与公告后10天内的曲线惊人相似,即“50天周期效应”。第五,公司规模、股票风格和机构持股比例等因素对PEAD均有一定影响。第六,根据财务指标对股票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不同聚类的股票展现出风格迥异的PEAD,说明财务指标对PEAD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证实我国A股主板市场4月30日起PEAD现象整体显著,且SUE的符号比大小更具预测价值。第二,首次发现、提出并解释了我国A股主板市场PEAD中的20~30天“迷失带”现象与“50天周期效应”。第三,综合分析了股票风格、公司规模、机构投资比例等主要变量对PEAD的影响。第四,拓宽了现有的研究分析方法,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引入SUE-PEAD研究,对年报中9类财务指标数据进行更充分的挖掘,从而更全面地分析了年报对股价的影响。

二、模型研究与设计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的数据全部来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和通达信证券期货软件。

(1)股票选取及筛选。本文选取1995年4月30日―2014年8月31日期间我国A股主板市场(主板、中小板)所有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普通流通股作为初步样本。鉴于数据库中数据的不全面、统计口径变化,以及部分公司存在特殊行为的情况,我们剔除了部分样本:非正常公司,如ST、*ST公司、S股;在某些年份4月30日起60个交易日内出现停牌、退市、流通股本变动的上市公司股票;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事务所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股票;用于计算SUE的每股收益指标缺失的股票。经过剔除,我们得到样本池,共有2068家上市公司。

(2)价格数据选取及筛选。本文将1995―2014年历年4月30日(年报公告截止日期)定义为T ,并将PEAD这一事件窗口定为(0,60)交易日,即历年4月30日及以后60个交易日。由于研究PEAD现象的需要,本文选取如下价格数据。

股票价格数据:经剔除的样本池内所有上市公司普通股于1995―2014年历年4月30日至8月15日所有交易日收盘价格(前复权)。

股票指数价格数据:1995―2014年上证指数、深证综指所有交易日收盘点数。

(3)财务数据类型及筛选。为研究各类财务指标对我国证券市场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的影响,并通过各类财务指标对本文研究样本股票进行聚类分析,我们选取了10类具有不同层面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共16项)作为研究指标。其中包括:每股收益EPS(摊薄)、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ROE(摊薄)、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速动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市盈率、市净率、机构投资者占流通股本比率。

我们将样本池中所有上市公司1995―2014年历年4月30日至8月15日所有交易日收盘价格与前一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合并构建最终的研究数据池,共涉及41360个个案(将每年每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后漂移现象当作一个个案)。

2、变量定义

(1)SUE――未预期盈余。未预期盈余是投资者预期盈余与企业公告盈余的差额,其大小是由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盈余预期的准确性决定的。这实际包含两个问题,一是过去的财务信息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是否有关。二是投资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计企业未来收益。现有文献表明,投资者通过对历史公开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本文中第i只股票在y年的标准化未预期盈余SUE的计算方法为:

SUEiy=EPSiy-EPSiy-1×(1+ROEiy-1)

(2)CAR――累计超常收益。超额收益率是指超过正常(预期)收益率的收益率,它等于某日的收益率减去投资者(或市场)当日要求的正常(预期)收益率,CAR的值反映出盈利公告对股票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最简便、直观且适于衡量投资效益的市场调整法中的幼稚模型计算CAR。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每只股票在(0,60)交易日内的日异常收益率。本文对沪市A股采用上证指数收益率作为正常(预期)收益率;对深市A股采用深证综指收益率作为正常(预期)收益率,每日预期收益率为PMt/PMt-1:第i只股票在T日的实际收益率为Pit/Pit-1,则第i只股票在t交易日的异常收益率为:ARit=Rit-it=Pit/Pit-1-PMt/PMt-1。

计算每只样本股票在(0,60)交易日内的每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即在第t交易日的CAR为:

CARit=ARit

计算所有样本股票在(0,60)交易日内的每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即在第交易日的CAR为:

CARt=

(3)CAR的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为测试年报对股价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我们对CAR计算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H0∶CAR(t1,t2)=0 H0∶CAR(t1,t2)≠0

构造t统计量tCAR=,其中,n为样本个数,s2(CARt)=(CARit-CARt)2。

tCAR在原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1、中国A股主板市场PEAD总趋势

图1描述了所有样本股票PEAD的运动趋势,它显示中国A股主板市场在4月30日(年报公告截止日期)后(0,

30)的短时间窗口内,无论SUE为正还是为负,CAR都会出现向上漂移然后逐渐回落的现象。可能的解释是投资者对年报信息的反应不完全,而导致的一种“反应迟滞”现象,我们将这段出现“反应迟滞”的时间段命名为“迷失带”(后文将作详细分析)。而在(30,60)长窗口,年报信息的好坏开始展现其对CAR的影响,投资者对年报公布逐步做出理性反应,SUE为正(即好消息)促进CAR的上扬,SUE为负(即坏消息)导致CAR的下降。由曲线的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且投资者对坏消息股票的反应更为敏感。对整个事件窗口期(0,60)的两组CAR做t检验,好消息组CAR的t值为2.071,坏消息组CAR的t值为-2.470,均超出相应临界值,表明SUE符号对CAR在(0,60)的漂移趋势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本文SUE的计算方法,这表明我国证券投资者在年报公告期对公司每股收益增长率(表现为公司成长能力)是否变化具有显著敏感性。

值得一提的是,从4月30日起第50个交易日左右,坏消息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扭转上扬,而好消息曲线展现出与坏消息极其相似的趋势特征,且这两者的曲线特征又与盈余公告刚10天内的轨迹不论在方向上还是在斜率上均存在着较强的相似性。我们将其称为“50天周期效应”(后文将作详细分析)。

2、SUE大小对PEAD的影响

图2、图3描述了年报传达利好与利空消息时,未预期盈余SUE的绝对值大小对于PEAD的影响。两图中,样本股均按SUE绝对值大小排序,分为等样本容量的三个组别。从总体上看,图2中三组股票CAR运动趋势虽具有一定差异,但在整体上相似,都存在一段“迷失带”和上扬阶段。绝对值大的曲线没有如预期般展现出很明显的PEAD,而绝对值小的曲线反而产生了较高的CAR。同样,图3中三条曲线也呈现相似的运动趋势,都存在一段“迷失带”和下降的阶段。以SUE为解释变量分别对好消息组CAR、坏消息组CAR做一元线性回归,两个回归方程F值分别为0.581、0.066,这表明未预期盈余SUE的绝对值大小对CAR的漂移幅度不具有显著影响,即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实现未预期盈余,而非究竟实现了多少未预期盈余。在预测股价漂移趋势时,SUE的符号比绝对值大小更重要。

3、股票风格对PEAD的影响

图4、图5描述了价值股、成长股两种股票风格对PEAD的影响(本文采用的股票风格名单来源于通达信证券期货软件)。图4中利好组与利空组漂移曲线的分界十分清晰,基本分布在零线两侧,且利好、利空消息下CAR曲线与0轴线交叉次数很少,其漂移趋势非常稳健,可见价值股具有优良的PEAD特性。尤其在利好消息的鼓动下,其CAR在第58个交易日附近达到峰值9%。利空消息曲线于第50个交易日附近达到最低值-3%,其漂移趋势没有利好曲线明显。价值股PEAD图像在50~60天出现了与公告起始10余天相似的曲线趋势,同样符合前述“50天周期效应”。图5中成长股PEAD图像呈现出较为混沌的状态。在公告后20余天,出现了剧烈震荡的“迷失带”,尤其利好组曲线多次穿越0轴呈现无规律状。成长股PEAD运动趋势同样符合“50天周期效应”。

成长股与价值股的PEAD现象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价值股多为业绩稳定、股利丰厚的蓝筹股,通常具有较大规模的流通股本,呈现出股价稳定、投机成分低的特征。价值股投资者多持长线价值投资理念,往往非常关注公司年报数据所传达的盈亏信息,并根据未预期盈余或亏损对股票仓位进行调整。而成长股多为上市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的公司,通常表现出波动较大、风险较高的特征,其投机成分较大。成长股投资者更关注股票波动性中隐含的短期投机收益,且成长股公司通常经营业绩不稳定,年报数据对其股价影响并不深刻。可见,通过SUE-CAR模型对价值股进行预测、投资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对于成长股不适用。

4、公司规模对PEAD的影响

图6、图7描述了大盘股与小盘股的PEAD现象。图6中大盘股PEAD运动轨迹与价值股相似,在利好与利空下均表现出显著的PEAD现象,且利好组CAR的波动幅度大于利空组CAR的波动幅度。利好曲线同样在4月30日起第58个交易日附近达到最大值3%,利空曲线也同样在第50个交易日附近达到最低值-1.5%。利好曲线 “迷失带”持续时间较长,接近30天,而之后利好和利空消息开始发挥作用。利空曲线较为平滑,而利好消息在小幅波动后于40天迎来快速持续上扬的趋势。图7中小盘股未展现出显著的PEAD现象,与成长股相似,利好、利空曲线多次与0轴交叉,呈现混沌状态。两图都再次证实了“50天周期效应”的存在。

大盘股与小盘股PEAD特征的差异同样能从股票流动性、投资者理念的角度来解释。大盘股的流动性较好,股价较为稳定,投机成分较少,价值投资者所占比例较高,其公司年报数据更受到投资者的实质性关注。小盘股规模较小,其流动性较差、波动剧烈、投机成分多。相较于大盘股,小盘股的利好消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远不足大盘股的利好消息,甚至持怀疑态度,这就导致了利好消息没有呈现出PEAD现象,反而导致了CAR的下降。这种现象也反应了中国股市存在“利好尽出是利空”的复杂投机心态。而坏消息更是雪上加霜,人们的迅速逃离导致了CAR的急剧下降。

图8描述了中盘股的PEAD现象,它出现了一种异常的PEAD现象,即相较于大盘股,利好与利空消息的对称轴似乎上移到了CAR=0.01处,而之后整体的趋势与大盘股极其相似,但幅度略低于大盘股。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异常源于“迷失带”的后期没有出现回落,而在CAR=0.01处徘徊。在30天之后利空消息开始正常发挥作用,利空消息稳定地影响着CAR,其曲线比较平滑,利好消息也类似地带来了曲线的上扬。中盘股往往结合了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优势,弱化了它们的劣势,如中盘股比大盘股的成长空间更大,比小盘股流动性更好、更为稳健。此外,中盘股公司业务通常比较单一,市场对其研究较为充分,且由于数量最多,比较容易出现投资机会。因此,市场的高预期带来了不回落的异常“迷失带”,使得中盘股表现出普遍较高的CAR。

结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做多利好大盘股、做空利空大盘股,获取稳定的报酬率差,并且该策略经多空对冲,风险较小。由于小盘股、利空中盘股基本不具备PEAD特性,仅根据年报与公司规模对其中、小盘股作出投资决策基本无效。

5、机构投资者比例对PEAD的影响

图9描述了机构投资者占流通股本比例对PEAD的影响。我们将利好类、利空类个案分别分成大致样本量均等的3组,共6组。如图所示,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15%)的股票在利好情况下出现长达58天的显著漂移;而在利空情况下,在短窗口内与零轴线多次交叉,多空方博弈激烈,不分伯仲,在第20天左右股价突破盘整趋势,震荡上行,在25天后其股价在大小和方向上与利好情况十分相似。机构投资者比例界于(5.03%,15%)的股票在利好情况下,出现异常向下漂移,且该趋势在(0,60)漂移期内持续;而在利空情况下,先出现为时一周左右的“迷失带”,后向下调整漂移趋势。机构投资者比例较低(<5.03%)的股票在长窗口内,其利好与利空时的PEAD均位于0轴线上,并呈现“剪刀型”。综上所述,似乎难以对机构持股比例与PEAD现象之间的关系下定论。因此,我们再做机构投资者对SUE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如图10和表1。

图10散点图中,每一个坐标系内的点表示一个个案中SUE与漂移期内机构投资者占流通股比例的组合。表1表示各SUE区间平均SUE与机构投资比例的关系。从表1中可以发现,当SUE>0时,机构持股与SUE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机构持股比例高的第八组股票组合,其SUE表现出显著大于0,说明机构对于利好股票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选择更多地持有好消息股票。而当SUE<0时,机构持股与SUE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说明机构对于利空股票的预测能力较不足,对股票利空消息的敏感性程度较低。上述分析也印证了图10中,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的股票在利好时出现稳定持续、显著的漂移,在利空时判断不足,甚至出现反向漂移。

结合投资策略,当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本比例较高(本文界定为?15%),且该公司SUE显著为正,可预测该股票CAR在(0,60)漂移期间将显著上扬。但研究表明利用机构持股比例做投资决策的可靠性、稳定性较低。如采用该指标做投资决策,应考虑其他因素。

6、聚类分析对PEAD的影响

利用SPSS对每一个个案的9类年报财务指标(共15项)进行因子分析,以对公司的基本面数据进行降维,消除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在特征值大于1的条件下,我们筛选出6个因子,其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73.372%,对于经济数据,可认为该结果能够有效解释公司的基本面。根据旋转成份矩阵得出每一个因子的特征,可将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F1(成长能力因子)、F2(每股价值因子)、F3(营运能力因子)、F4(流动性因子)、F5(盈利能力因子)、F6(持续经营能力因子),并以其表示对于公司基本面的不同侧重面。

根据提取出的6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Ward法;度量标准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并绘制树状图。根据树状图判定,最优聚类分为6类,每一类中的样本点数如表2所示,此时不存在样本点过少而使得聚类结果不具代表性的情形。

在Matlab中绘制不同聚类股票的PEAD运动轨迹,如图11―16所示。

图11―16分别描述了聚类结果中六类股票的PEAD现象。图11中第一类股票在利空条件下服从显著的PEAD特征,“迷失带”不明显也较短,在23天之后展现出快速下跌的趋势。而在利好条件下无PEAD现象,(0,50)区间内CAR一直小于零,出现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图12中第二类股票的PEAD现象比较显著,其中利好消息在(0,20)的时间窗口里持续高速上扬,并且后期始终保持CAR为正的状态,表现出极好的PEAD现象。而其利空消息在前15天与利好消息呈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迷失带”持续到了30天,随后也展现出了PEAD现象。图13中第三类股票的利空曲线基本在零线附近波动,没有出现PEAD现象,表明投资者反应不大。而利好曲线在(0,42)出现了急剧的下滑,甚至跌破了-0.1,之后再缓慢上升,出现了反PEAD现象。图14中第四类股票在利好与利空情况下,都在盈余公告后出现了CAR的明显下降,二者趋势惊人相似,只是利好曲线的CAR略高。整体来说,该类没有PEAD现象,而且利好和利空的消息都使CAR下跌。图15中第五类股票的利好曲线CAR在(0,9)小范围地先上升后平稳波动,在28天之后迅速上扬,峰值更是接近0.07。利空曲线CAR在(0,12)在零线附近徘徊,(12,37)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之后又下降到零线以下。总体来说,利好时出现明显的PEAD现象,利空消息则反应不大,在零线附近波动。图16中第六类股票只含利空情况,且未展现出PEAD现象,反而出现CAR在(0,20)急速上升,又于(20,45)回落零线附近,在50天再次上扬。

六类股票在事件窗口期(0,60)展现出风格迥异的PEAD特征。由于此处聚类依据是上市公司年报中财务数据计算得六大因子,表明年报财务数据对股票的PEAD特征具有实质性影响。在实际投资中,可基于已有聚类结果,在Matlab中输入一个新个案的相应财务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判别方法使用距离判别法,度量标准为马氏距离mahalanobis),得出此样本点所属的聚类,从而预测其PEAD运动趋势,采取相应投资策略。

7、“迷失带”效应

在上述研究中,无论是PEAD总体趋势图,还是不同因素对PEAD的影响图像,都显示年报公告后20~30天之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CAR异常漂移现象。而且利好和利空都展现出相似的趋势,即先上扬一段时间,后恢复到零线附近。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迷失带”。

“迷失带”的出现可部分归因于投资者对年报信息的“反应时滞”。Bernard and Thomas(1989)研究发现一个公司t季度未预期到的盈余,投资者倾向于在t+1季度盈余公告前几天才作出充分反应,即投资者对公告信息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心理学家Edward(1968),Slovice(1972)表明人们在有些情况下,会忽视新信息,在信念转变上过于保守且过于看重基本信息的影响。La Porta(1996)认为分析师或市场会过度根据过去的盈余来作预测,而且当新的盈余消息产生时,调整的速度很慢。Shefrin(2000)认为当盈余公告后,分析师总是过于锚定初始值,而且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大,人们的保守性偏差表现得越强烈,就表现出对于新消息的不敏感。

更进一步,我们试图解释“迷失带”的异常趋势。由于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我们以4月30日为起始日期,而5月初就是劳动节假期,在1999年至2007年更是7天“黄金周”。“迷失带”异象可能与“假日效应”存在一定关联。“假日效应”是“日历效应”的一种,指在法定节假日前后,股市的平均收益率出现异常的现象。研究表明由于临近长期的交易关闭阶段,假日前的交易活动增加,股市有着高于平均收益率的超额收益,在假日后则可能出现不同平均收益的大幅波动。王莎(2014)在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五一节”后第一天的收益率为1.3267%,是所有交易日收益率的38倍。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五一”假期临近时,投资者通常情绪较高,并且许多企业在假期前会向员工发放节日补贴等,投资者资金充裕,这些都会导致市场整体预期乐观,从而促进了更多的投资消费行为,呈现股价上涨的假期效应。“迷失带”在年报公告初期异常上扬后回落至零线附近的现象,可从“假日效应”得到解释。“五一”假期过后,投资者回归理性,CAR开始回落至零线附近。

8、50天周期效应

根据前述研究,无论是中国A股主板市场PEAD总体趋势图,还是不同因素影响下PEAD的图像都在年报公告后50天前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CAR上扬现象,利空消息尤为显著,并与公告后10天内的曲线惊人相似,可以看作一种周期现象,我们将其称为“50天周期效应”。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而且股市周期性运动强调股市整体趋于一致,而非个别股票、个别板块的逆势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因素对PEAD影响时“50天周期效应”较为显著,而在聚类分组之后,“50天周期效应”就不再明显。

我们试图从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江恩周期理论中找到“50天周期效应”的一方面解释。江恩理论认为股票、期货市场里也存在着宇宙中的自然规则,市场的价格运行趋势不是杂乱的,而是可通过数学方法预测的。它的实质就是在看似无序的市场中建立了严格的交易秩序,可以用来发现何时价格会发生回调和将回调到什么价位。江恩认为在以月为单位的短期周期有3周、13周、15周、3个月、7个月。本文所指的50天是50个交易日,约3个月的时间,故本文研究中“50天周期效应”能从江恩理论得到一定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本文中各样本股票CAR以4月30日或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为起点开始统计的,50个交易后大概是7月末8月初,而这正是半年报公布的时间,由于“盈亏惯性”的存在,即公司很难在半年内“扭亏为盈”或“由盈转亏”,投资者对股市出现了与4月30号极其相似的反应,可看作一个新的股票周期的开始。

四、总结与建议

1、结论

从总体上看,中国A股主板市场PEAD现象确实存在,且好消息相较于坏消息PEAD现象更显著,部分原因是国内卖空限制的存在;在预测CAR走势上,未预期盈余(SUE)的符号比其绝对值大小更重要。从各类CAR图中可以得出,好消息股票的漂移周期大致为58天,坏消息股票的漂移周期约为50天。

我们发现了中国股市于4月30日起的PEAD中两大特殊价格运动形态――“迷失带”现象和“50天周期效应”。前者指从4月30日起的20至30个交易日内,无论SUE为正还是为负,都会出现向上漂移然后逐渐回落的异象;后者指漂移研究期中,第50个交易日前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CAR上扬现象,利空消息尤为显著,(50,60)期间的CAR漂移轨迹与(0,10)期间的漂移曲线惊人相似。

公司规模、股票风格和机构持股比例等关键因素对PEAD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大盘股的PEAD特性比小盘股更显著,价值股的PEAD特性比成长股更显著,在利好情况下,机构持股比例高的股票比持股低的股票表现出更为显著的PEAD特性。

本文根据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将样本股票分成6类,它们展现出风格迥异的PEAD现象,说明年报中各类财务数据(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资本结构指标等)对PEAD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2、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文在研究聚类分析对PEAD的影响时,先对15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再以6大因子为依据对所有股票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类风格不同的股票。但是本文未对各类股票出现迥异PEAD现象的具体成因进行解读,并且在15个财务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一定主观性。希望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思想,进一步对年报中各类财务数据进行挖掘。

本文在研究中国A股主板市场PEAD总体趋势与不同因素对股票PEAD影响时,发现“迷失带”效应与“50天周期效应”。我们试图用“假日效应”和投资者反应不足对“迷失带”进行解释,但发现“假日效应”难以对“50天周期效应”所带来的新的“迷失带”做很好的解释。同时,半年报的公布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50天周期效应”的出现,但难以解释其上扬的趋势。我们认为对“迷失带”和“50天周期效应”进行详细解释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后来研究者对于其成因多加探究。

【参考文献】

[1] Ball,R.,and P.Brown: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

[2] Bernard,V.,and J.Thomas:Post-earnings-announcement drift:delayed priceresponse or risk premiu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9(27).

[3] Bernard,V.,and J. ThomasEvidence that stock prices do not fully reflect theimplications of current earnings for future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0(13).

[4] Fama,E.,and J.MacBeth Risk,return,and equilibrium:empirical test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81).

[5] Fama,E.:Market efficiency,long-term returns,and behavioral finance[J].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49).

[6] Foster,G.,C.Olsen,and T.Shevlin:Earnings releases,anomalies and thebehavior of security return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4(59).

[7] Jegadeesh,N.:Evidence of predictable behavior of security returns[J].Journal ofFinance,1990(45).

[8]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7).

[9]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6).

[10] 吴世农、吴超鹏: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4).

[11] 吴世农、吴超鹏:盈余信息度量、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框架依赖偏差分析[J].经济研究,2005(2).

[12] 齐伟山、欧阳令南:机构投资者与盈余公告后的股价行为――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6(1).

[13] 于李胜、王艳艳:信息不确定性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3).

[14] 于李胜: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现象研究综述[J].会计论坛,2011(1).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10

关键词:新三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新三板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改革试点的重要一环,致力于服务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在这个“创业创新时代”已然是金融市场的新焦点。自新三板扩容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7年一季度末,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已经突破11000家,总市值达44390.92亿元。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保障新三板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其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值得我们关注。

一、“新三板”市场概况

从2014年至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历年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由2014年的1572家增长到10163家,2016年新三板市场总股本高达5851.55亿股,其中流通股本占2386.81亿股,总市值由2014年的4591.42亿元增长至40558.11亿元,市盈率为28.71倍。从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分布情况看,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和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其中工业企业挂牌家数最多,占比29%,股份总量达14933966.92万股,资产合计60815070.02万元,平均总资产却不到2亿元,信息技术次之,占27%,股份总量达11438061.88万股,总资产36198474.79万元,总资产均值约1.2亿元。公用事业行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最少,仅有79家。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金融企业虽然仅有157家,但总资产约43亿,净资产均值高达11亿多,由此可见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差距明显。

二、“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行制度

随着新三板的不断成长,监管者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难题,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监管依据主要是由证监会的有关信息披露的指导文件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出台的配套性规范文件。根据新三板《信息披露规则》规定,新三板企业披露的年报需进行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半年报无需审计,季报可以选择性披露。《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公众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则规定了新三板挂牌企业披露年度报告的格式,年报需经过监事会审核同意进行披露,要求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2016年5月27日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为了满足挂牌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要求对新三板市场实行分层管理,未来还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对相关层级进行优化调整。根据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满足创新层要求的新三板企业,在流动性方面将会有一定的优势,未来的新三板市场内部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其流动性将得到改善,投融资更加便捷。

三、“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截止2016年4月30日,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计6945家,其中6883家挂牌企业披露了2015年年度报告,有62家公司未能按时披露。截止至2017年4月30日,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至11113家,此中有559家企业未能及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股转系统依照规定将暂停未按期披露年报企业的股票转让。对比2015年与2016年的年度报告披露情况,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家数比去年增长了近60%,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却每况愈下,未按期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家数是去年的9倍,情况不容乐观。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因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被终止挂牌的有10家。本文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充分性、及时性三个方面剖析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方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30日,共47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出具了2015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青鹰股份称此次更正是由公司2015年度报告编制时录入错误导致;科马材料称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公司2015年度及以前年度未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12月份员工工资及社保,需要对该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和更正;圣迪乐村称公司在首次准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文件时发现2015年年度报告的财务报告中存在会计差错,故进行追溯调整。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30日,共42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出具了2016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四达电力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原公告内容和格式存在错误现予以更正;北斗信息则对主要客户情况中销售金额和年度销售占比进行了更正;滴滴集运同样是工作人员疏忽,更正的是利息收入;威星电子误将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是否审计栏中填写为否。综合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更正公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更正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是报表数据有误,或者是报表细节没有处理到位(如格式、小数点、语言表述等等),少数为补充更正和追溯调整。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对财务报告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改善,多数更正公告指明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这也侧面说明了企业财务工作未到位还不够细致、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业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2、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在临时报告披露中存在着忽略披露义务、刻意隐瞒等问题。例如飞达股份与其控股股东发生关联交易往来未履行事先审议程序和临时公告义务;点动股份股东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未及时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新三板挂牌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还体现在:有的企业收购资产却无评估价格、未说明被收购公司盈利情况;有的企业为提供担保质押股份未交待具体质押期限;有的企业公开转让说明书与审计报告附注多处信息披露不一致等。3、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年度财务报表需在4月30日之前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示,逾期将予以停牌,6月30日之前仍未披露的则会被无情摘牌,此时违规企业将在新三板无立足之地。新三板各挂牌企业也会公示年报预计披露时间,如有推迟将年度报告延迟公告。2015-2016年年度报告延迟披露原因统计表,见表1。从2015年到2016年的变化来看,延迟披露的原因逐渐趋同,主要责任归咎于公司自身和审计机构,多数挂牌企业在延迟披露公告中统一口径表示由于审计工作较为复杂抑或是审计工作未完成。相比较之下,无任何情况说明的情况有所改善,延迟披露的挂牌企业家数有减少的趋势。

四、完善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提高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1、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如果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很可能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公司在新三板的再融资、转板上市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规则能够有效的阻止企业的违规行为,防患于未然。实行分层管理后的新三板需要辅之以差异化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应当制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标准,同时平衡好挂牌企业和信息使用者这两者的利益关系。创新层的披露要求应当高于基础层,接近于上市公司的披露标准,基础层的披露要求则尽可能的予以简化,节约披露成本。2、加强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治理。一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时间还不是很长,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对相关制度也不够了解;从股权结构来看,股权高度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则不利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分散股权结构可以使挂牌企业减少股权集中的弊端创造更高的效益。健全的财务体系,可以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企业要想良好运行需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起到平衡内部管理的作用。当企业有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随之提升,将会使新三板挂牌企业倍受投资者的青睐,优化资金流通性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3、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及惩罚力度。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由证监会统一监管,股转系统自律监管,做市商持续监督。从法律地位来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监管中的一环,以自律为主,法律地位偏低。目前股转系统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主要是出具警示函、提交书面承诺书、约见谈话、责令整改和公开处罚。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股转系统共出具了134份警示函,123例公开处罚,79次约见谈话,42例仅要求提交书面承诺,16次责令整改。其中公开处罚涉及的处罚金额视情节而定,其他惩罚措施约束力又略显不足。如此,违约风险低可能诱使挂牌企业做出侵害相关者利益的投机举措。新三板这样越是宽松包容的市场环境,越需要强有力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汪勇军.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6(16):233.

[2]郭萌洁,李敏.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54.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现状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内控信息披露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工具之一,是沟通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桥梁,其披露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

(一)内控信息披露现状

近年来,内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但其总体披露状况不容乐观。内控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披露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自愿披露动力不足。陶红燕(2012)认为一些企业通常采取选择性披露的方式,对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内控信息避重就轻。秦雷、梁劲(2005)认为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缺乏可信度,且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朱琳琳(2010)认为公司倾向于披露对自身有利的内控信息,而对内控缺陷的信息披露并不完整。张立民(2003),杨雄胜(2007),方红星、孙(2007)在对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内容多流于形式,且未随内控环境变化进行更新。

(二)内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该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竞争力、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企业所有权性质、委托成本、权益资本成本、法律和外部监管机制以及规避市场惩罚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Doyle等(2005)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控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内控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孙烨、林斌(2008),饶静(2009)认为上市年限、财务状况、企业所有权性质以及公司是否违规会影响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宋绍清、张瑶(2008),李少轩、张瑞丽(2009)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公司质量等因素对内控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影响。

二、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本文以2011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2011年1 396家主板上市公司中874家披露了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占62.6%,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自我评价报告;292家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占20.9%,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

(一)沪深两市主板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内控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实施内控体系的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积极地建立健全自身的内控体系,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内控信息披露总体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内控信息披露水平逐年提高的背景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2011年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水平相比2010年有显著提高,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水平也有小幅上升;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11年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相比2010年有显著提高,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水平有小幅的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上交所、深交所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规定不一致。上交所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深交所要求A股、H股上市公司和内控试点企业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另一方面沪深两市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自愿试点上市公司总数不同。而《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控白皮书》研究表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与自愿试点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高于非试点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控信息。

(二)行业披露情况

为进一步分析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还按行业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分类统计。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标准,将企业在进行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按内控信息披露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从内控信息披露数量来看,制造业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最多,但由于该行业公司数量基数较大,其披露比例分别为59.69%及19.66%,远低于金融保险业内控信息的披露水平。从内控信息披露比例来看,2011年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比例高达100%。此外,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比例也均达70%以上,其他行业中除综合行业外也均达到50%以上。除金融保险业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比例高于50%外,其他行业均在50%以下。综合两种报告的披露情况,披露比例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

其中金融保险业内控信息披露的比例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其受制于行业法规的约束以及信息披露指引的规范和技术指导。上交所2011年12月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金融类公司应在披露2011年年报的同时,披露公司内控的自我评价报告。对于交通运输、仓储业,虽然其披露内控信息的企业比例相对较高,但是该行业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共有68家企业,其中16家由“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但该行业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54家企业中,只有14家由“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23家企业中,只有9家由“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表明该行业是否由“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影响不大。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由“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企业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内控信息,这一结论似乎并不适用于交通运输、仓储业。

三、相关建议

(一)健全内控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仅对上市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内容、格式等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未对内控信息披露内容、格式等作出具体强制规定,仅提出了内控信息披露的参考模板,因此企业内控信息披露格式、内容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不同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内涵的理解及实务中的操作不一致,导致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内容、模式和披露质量差异较大,不同企业间的内控信息缺乏可比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决策。因此,我国应健全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规定内控信息披露的范围及格式,以解决目前内控信息披露质量差异大、披露模式各异的问题,增强企业间内控信息的可比性,以便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对不同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分行业监管上市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鉴于各个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点,监管机构应依据行业特点对内控信息披露进行分类监管。盈利水平较低的行业,可能具有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的动机但缺少经济基础,提高此类企业信息披露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如果一味地强制要求企业进行信息披露,企业将承担额外的信息披露成本,反而不利于其发展,也违背了监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初衷。盈利水平较高的行业可能对内控信息披露不够重视,缺少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的动机,对于此类行业尤其是采矿业等涉及公众利益较多的行业,应强制要求其披露内控信息。

(三)强化内控审计

尽管2011年上市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我国目前内控审计报告整体披露水平仍较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动机主要来自于监管层的监管压力,其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的动机不足。目前只针对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少数试点企业存在强制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要求。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内控审计也尚未发挥充分的外部治理作用。而企业内控评价大多由内部审计机构或董事会等企业内部组织进行,与由企业之外的第三方进行鉴证可信度较低。企业为达到自身的经济目的披露内控信息可能具有选择性,可能存在只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内控信息,而隐藏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控信息。因此,为了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可信度,需要强化内控审计的作用。X

(注: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校级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斌,刘春丽,舒伟,周美华.上市公司为什么参加内控试点?――基于信号理论的检验[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2).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范文12

(一)企业融资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是技术、人力和资本三者相结合的过程,需求会有较大的差异,资本市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13]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不同,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和资金获取的途径也不同,资本结构也会具有较大的差异。

(二)指标变量设定及模型构建1.指标的定义和预期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杠杆两方面出发,构建指标体系来反映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并对相应指标定义和说明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预期影响。其中,反映企业发展与经营效益指标有5项:(1)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在实证分析中用企业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值来表示。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更具有多元化特征,抗外界风险能力较强,自身总资产规模较大,具备更高的负债能力。因此,通常能在较高的财务杠杆水平上运行,企业规模与债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通常受规模小和经营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获取债务融资成本比较高,更倾向于股权性融资。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负债率通常会与企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2)企业成长性(GROWTH)企业成长性是指企业不断挖掘未利用的资源,持续实现潜在价值生产的能力,是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能力,对其未来的一种预期。通俗意义上的企业成长是指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增加。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有内外部之分,内部因素主要为企业资产结构和企业财务杠杆,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此处主要从企业内部经营角度出发,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衡量公司发展速度的评价依据,而且企业的成长性通常会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成长性越好,其资产负债率就会越大。(3)企业担保价值(GUR)企业担保价值通常用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表示。多数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资本结构选择,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无形资产比重大而固定资产比重小,因而固定资产(可作为担保资产)比率较低,信用担保能力较弱,难以获得债务资本,借贷难度较大。(4)企业盈利能力(ROE)企业盈利能力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常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围绕利润最大化、盈利性不断提高来展开。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营利性就越强,运营效益就越好。在保证高盈利能力的同时应保证盈利的稳定和持久。盈利性常与流动性、风险性挂钩。(5)市场竞争(MC)市场竞争能力一般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来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经营效率的反映。企业所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则企业经营效率就偏低,最终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偏低;反之亦然。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必然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而资本结构状况将直接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后续市场竞争能力,高负债将会对企业的后续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倾向于采用低负债的财务策略(财务杠杆比率低)。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会和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长期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有3项:(1)资产负债率(T_DR)企业资产负债率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份额,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2)企业流动负债率(F_DR)企业流动负债率是流动负债总额占总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一个公司依赖短期债权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就越强。(3)企业长期负债率(L_DR)企业长期负债率是企业的非流动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清算时可用于偿还非流动负债的资产保证,该指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的安全性也就越高。2.模型构建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模型。其中:自变量X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本文采用总负债率、长期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分别来度量,β0为常数项,βi为回归方程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本文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从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杠杆两方面构造指标体系。以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来分析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相关因素,并对构建指标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以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由于未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不易取得,因此,本文选取截至2013年12月的境内上市公司2445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569家、中小企业板市场325家、创业板市场244家。由于创业板市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板块,研究其更具有实际意义。因而,本次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选取样本量为100家,参考所选样本上市公司2013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计算过程所涉及的年报数据则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相关上市公司年度报告。

(二)描述性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下是针对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013年年度财务指标数据,运用SSPS进行基本描述统计分析的结果:(1)企业经营效益分析企业经营效益方面,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相差不多,总体处于平稳水平。企业成长性相差较大,可能与企业所处不同生命周期有关。企业的担保价值相差较大,这与不同行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业性质有关,制造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信息服务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低。另外,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依托自身技术创新来占领市场,往往面临高技术风险和高资金需求,高科技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更新换代周期短,具有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再加上公司内部管理、各企业员工素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企业的竞争差异。(2)资产结构分析资产结构方面,公司总资产负债率差异较大,这与样本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效益有关。在样本企业的债务结构中,流动负债占据了很大比例,最高的达到100%,长期负债所占的比重较小,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方式上,以短期流动负债融资为主,长期负债融资偏少,这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高风险和低财务杠杆运营特点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由于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很大,其高成长性带来成长期资金需求也较大。金融机构从风险角度考虑,往往不愿意给此类企业发放长期贷款。2.实证检验结果本文用SPSS17.0软件对各指标变量与资本结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现将各变量和资本结构指标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列示如下:(1)相关性分析以下是针对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013年年度财务指标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企业市场竞争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流动负债率和市场竞争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长期负债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前面假设相一致。(2)回归分析本文利用SPSS17.0软件,对各相关样本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这是一种决定自变量取舍的回归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若变量所对应的F统计量的值大,则这个自变量将被纳入到模型;若变量所对应的F统计量的值小,则此自变量将被剔出模型。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从分析结果来看,拟合效果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期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更多的外源融资,因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与市场竞争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熟期靠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而不是通过外源融资来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率,以提升企业效益。从分析结果来看,拟合效果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期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更多外源融资,因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市场竞争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方面说明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一般采取低负债的财务策略(财务杠杆比率低);另一方面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风险较大,通过大型商业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形式的融资成本很高,大型商业银行也不愿意对这些企业提供贷款。企业的成长性与流动负债率呈负相关,说明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不是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来提高主营业务收入。

(三)实证研究结论通过以上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差异悬殊,这一方面可能与企业所属的行业不同有关,以提供实物、装备为主要产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以提供知识、技术、服务为主要产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另一方面,这说明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上市初期,多被市场所看好。同时,由于我国股市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股权融资要容易得多,且容易给出较高的估值,因而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并且大多在上市初期股权融资易得到满足。但在上市后期,可能会由于自身经营和外部环境不确定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股权融资的需求将无法得到持续满足,为维持经营需要往往会加大负债融资力度。2.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资产负债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呈现流动负债率普遍很高而长期负债率很低。需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流动负债率普遍较高,平均值在87.44%,最高值达100%。较高的流动负债率表明企业将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负债过程中的融资决策不是由企业自身的债务结构决定的,而是由该企业短期经营活动及其所处的融资市场环境条件来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被迫以短期债务融资来维持企业经营、保障企业持续盈利,这使企业在整个融资过程中缺少主动权,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企业盈利能力和流动负债率的关系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对应的短期债务融资能力就越强。净资产收益率高,则说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强。企业经营效益好,则在融资时,对于投资人或债权人而言,风险程度就低,因而企业融资就相对容易。(2)长期负债率普遍较低,最低值为0,均值为2.9122%。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长期负债率普遍较低,因而回归结果的R2很低。一方面说明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中对长期融资兴趣不大;另一方面,说明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愿对此类企业发放长期融资资金。不论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如何,长期债务融资能力均不强。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而追求的股权融资得不到很好的满足;第二,银行信贷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时,由于附带的抵押担保门槛较高,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银行贷款;第三,由于自身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因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负债能力较差,它们要获得更高的债务支持,就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益,这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决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将面临很多障碍因素。本文通过研究,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提高技术创新率和市场转化率首先,一直以来,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技术创新”这一经济技术综合概念的正确认识。对该词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技术范畴,多数学者过分强调技术水平,盲目追求技术研发数量,而忽视了技术创新的质量、忽视了研究开发与市场的结合,特别是专利技术的市场转化率很低。另外,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多样性的重视,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总而言之,企业虽不缺少新的技术研发,但却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处于模仿和组合层面,缺少能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加上我国对专利技术保护不够完善,造成技术创新成为了公共物品,存在部分企业“搭便车”的现象,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动力下降。为此,企业要获得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必须紧密联系市场,提高创新质量和研发技术的市场转化力。

(二)加强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运行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健全财务透明机制,对于所有上市企业显得尤为重要。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和规章。对于非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前期可能以风险投资为主,但后期公司往往可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咨询,致使经营决策处于无序状态,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已经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面临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除此之外,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财务透明度,也会增强企业在银行的信贷资质,有利于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其内部控制的目标应予泛化扩展,在资金结算、投资决策、全面预算、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等内部控制关键环节上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