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与商贸论文

金融与商贸论文

时间:2023-06-06 09:02:12

金融与商贸论文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1

关键词:金融发展;国际贸易;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7-0070-04

标准的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认为,要素禀赋、技术和规-模经济是比较优势的来源,并以此决定两国的贸易流。而金融发展水平可能对国际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Kletzer & Bardhan(1987)加入金融因素后的HO模型表明,金融领域的发展给一个国家更依赖于外部融资的产业带来比较优势。因此,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可能也是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沿着这一思路,许多学者近年来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证探索,获得了更加稳健的证据。

一、金融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Kletzer & Bardhan(1987)分析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需要外部融资的产业的融资功能。他们认为信贷限制较低的国家会专业化于使用外部融资的产业,而信贷市场限制较高的国家要么面临更高的外部融资成本,要么面临信贷配给,因此将专业化于不需要外部融资的产业。Baldwin(1989)第一个建立了金融市场是比较优势来源的模型,他证明金融市场更发达的经济更容易分散需求冲击的风险,生产风险产品的企业面临更低的风险溢价和更低的边际成本,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能更好地分散专业生产风险商品的风险。Rajan & Zingales(1998)认为在金融发展水平非常低的国家,外部融资的成本非常高,使用更高比例外部融资的公司也必须承担更高的借款成本。Levine等(2000)认为,金融发展能使资金更好地分配和减少信息不对称,这会导致外部融资成本的减少。不同国家之间的公司特点在信贷限制上也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他发现在OECD国家,金融领域对产业专业化的影响大于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差异。Beck(2002)利用56个国家36个产业的数据,发现在1980~1990年期间,使用更多外部资金的产业的平均出口额在金融发达国家更高。Manova(2005)也认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贸易量有正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于外部资金的产业中的公司。此外,他还认为在本国金融发展的任何水平上,自由化都提高了外部资本的可得性,自由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提供了金融发展独立于其他制度的证据。

二、固定成本融资和流动性限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固定成本融资对贸易的影响进入出口市场的固定成本的存在很久以来就被国际贸易的文献所认可。公司融资研究表明,对那些无形资产或者难以观察的资产,以及公司或者个人特定型资产进行投资的融资问题特别严重。Roberts & Tybout(1997)发现,一个公司的当前出口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以前的出口经验。他们在哥伦比亚公司的样本中发现,以前的出口经验提高出口的概率达到60%。他们由此推断沉没成本在公司的出口决策中必然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Bernard & Wagner(2001)对德国的研究以及Bernard & Jensen(2004)对美国的研究以及Becker & Greenberg(2004)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在包含了前期成本和金融摩擦的出口模型中,Becker & Greenberg(2004)用双边贸易数据证明更发达的金融系统与更高的出口相联系,特别是在固定成本很大时,金融发展对出口的边际效应更高。

(二)流动性限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考虑了异质公司的新贸易模型认为,如果国内公司的生产力达到了临界水平,这个国家将出口商品给潜在的贸易伙伴,这样他们能获得正利润。除了生产力问题,流动性资金的限制也可能影响公司的进人决定。有大量研究流动性限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文献,Gemer & Gilchrist(1994)指出,当货币紧缩时,小公司的生产缩短,这是流动性限制重要性的进一步证据。Campa & Shaver(2001)使用了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制造公司的面板数据,发现出口商受到的流动性限制比非出口商少,也发现出口商的现金流也比非出口商稳定。他们认为正是国外销售的所提供的稳定现金流放松了出口商的流动性限制,而不是反过来。但Chaney(2005)通过一个具有流动性限制的垄断竞争模型认为因果关系与之相反:他认为正是因为一些公司面临了更少的流动性限制这才使得他们能出口,而不是反过来。在流动性受到广泛限制的经济中,或者外部资金成本很高的经济中,公司将不具有足够的生产力进人出口市场。

三、融资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融资贷款对贸易的影响大约一半的世界贸易是通过信贷进行的,供应商通过交易双方的商业银行给外国买家贸易融资贷款。对买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买家,来源于国外供应商的贸易融资贷款是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Jinjarak(2004)用美国4位数产业的数据证明融资成本决定了国贸模式。对于每一个产业来说,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影响的传递率与产业的外部融资依赖程度和贸易贷款使用正相关。此外他使用美国商业银行和七国集团债券的贸易融资贷款的数据,发现贸易融资贷款的数量与总进口额、进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以及银行债权额正相关,在系统性银行危机期间,融资成本和国贸模式的关系也依赖于贷款安排(比如贷款期限)、商业银行规模(是否是货币中心,是大还是小)以及债权人的种类(是商业银行还是官方银行)。

(二)债务融资对贸易的影响当一个政府向外国借钱时,他可能会拖欠偿还本金和利息。在债务的主流模型中,借款人通过把债务和贸易限制联系起来以威慑拖欠行为。特别是他们使用贸易限制和其他商业限制来强迫这些国家支付债务,对拖欠国施加贸易限制是债务文献中最经典的惩罚。但Joshua Aizenman(1991)指出,在本国债务危机和其他金融扰动期间,贸易依赖度较高的产业的外部融资可能会比较有保障,这将减少债务国的经济混乱和提高他们未来的支付能力。Jeremy I.Bulow(2002)指出,债务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贸易和提高投资效率,而不是最大化资本流。Tomz(2004)研究了19和20世纪债权――债务关系连接的重要性,他发现没有明确的或者隐含的证据表明国际债务的拖欠会引起贸易制裁。Jinjarak(2004)也强调了为了解决国际债务问题,除了借入国和债权国讨价还价能力之外,金融政策不能与贸易政策相分离。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他认为不仅需要认识到各国融资成本和债务状况不同,还必须理解经济中不同部门贸易和金融的联系。

四、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汇率波动对国家贸易具有负面影响Arize(1996)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八个欧洲经济体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实际汇率波动的增加对于样本国家的出口需求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不论这些国家是否是ERM(Exchange Rate Mechanism)成员国。Doroodian(1999)运用(G)ARCH模型分析印度、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数据表明,汇率的不确定性对贸易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Barkoulas,Baum & Caglayan(2002)的研究发现,源自于微观结构冲击和基本因素的汇率不确定性减少了贸易流的变动,然而和政策创新的噪音信号相联系的汇率不确定性却增加了贸易流的变动。Baak & Listrijono(2003)运用重力模型分析了东盟1990-2002年的数据,结论是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有负面的影响。但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影响减弱。

(二)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明显Cotur(1985)发现几乎没有证据支持汇率波动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Gagnon(1993)模拟了有调整成本的动态最大化模型,得出了相似的结论。Kor & Lastrapes(1989)运用VAR模型发现汇率波动只解释了进出口的一小部分变化。Brada和Wei(1993)运用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发现即使汇率波动减少了贸易,和受限制的商业政策相比,其效应要小得多。Ruhl(2003)认为高频率的汇率波动只会引发贸易粗放边际的微弱调节,这解释了为什么汇率波动对贸易流动影响如此小,而对关税和配额的变化却如此大。

(三)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正的影响Koray & Lastrapes(1983)使用(G)ARCH模型发现汇率波动的增加可能和国际贸易的增加相联系。Assery & Peel(1991)使用了误差修正模型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McKenzie和Brooks(1997)发现了美国和德国进出口和汇率波动有着正的和显著的联系。Chaney(2005)研究了存在流动性限制情况下贸易的粗放边际。他认为当汇率升水时,一些现存的出口公司在国外市场失去竞争优势,停止出口;但同时,以外币表示的本国资产价值提高,那些受到流动性限制的公司开始出口。在一些情况下,实际汇率的升水可能实际上导致了总出口的增加。

五、金融与国际贸易的其他关系

(一)金融与创造新贸易关系Eaton,Kortum & Kramarz(2001b)使用法国出口商的数据分析发现,法国总出口的绝大部分变化来源于出口商数量的变化而不是每个公司出口的变化,这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双边贸易关系。Rajan & Zingales(2003)认为资本化的提高将在总体上导致双边贸易关系的数量提高,特别是在那些更加依赖于外部资金的产业。但是大量双边贸易持续为0的现象与上述论断矛盾。Helpman,Melitz & Rubinstein(2005)认为,从1970年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贸易伙伴之间出口数量的增长。而不是新的双边贸易的发展。Acemoglu & Zilibotti(1997)证明在资本稀缺的国家,风险厌恶的投资者为了更好地分散风险,宁愿投资低回报但启动资金要求较少的项目,这样不利于新双边贸易关系的形成。Antoine Berthou(2007)认为金融发展和出口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他的模型表明:(1)金融发展对两国成为贸易伙伴的可能性以及贸易伙伴之间的出口量具有正的影响;(2)在初始金融发展水平很低和很高的国家,金融发展对两国成为贸易伙伴的概率以及对贸易伙伴间出口量的影响更大;(3)初始金融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金融对两国成为贸易伙伴概率的影响比对贸易伙伴之间出口量的影响小。

(二)国际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也有少数学者反过来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关系。Blackburn和Hung(1998)认为通过规模效应,贸易自由化能加速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降低金融中介成本,产生更高的增长率。Aizenman(2003)从理论上研究了国际贸易开放对于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他认为贸易自由化使得金融控制成本增加,最终导致金融改革的发生。也就是说,金融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的副产品。Do & Levchenko(2004)的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跟实际产出存在着均衡的关系。产出的变化会影响到金融发展,由于国际贸易会影响产出的变化,因此国际贸易也会影响金融发展。然后,他们用一个多国实证检验证明了自己的模型和立论的正确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互动的关系。

六、国内研究

在目前所看到的文献中,国内的研究相当少。白当伟(2004)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金融抑制、金融约束以及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用世界77个样本国家1965-200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金融发展的确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他对中国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不存在长期关系。郭云峰与刁德霖(2005)简要地介绍了2002-2004年之间的一些文献。齐俊妍(2005)介绍了国外将金融发展因素引入HO的理论框架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说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资本禀赋和促进技术进步来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梁莉(2005)认为贸易开放度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是贸易开放促进了金融发展而不是与之相反。沈能(2006)认为我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上看,我国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正相关,且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从反馈份额看,更多表现在金融规模对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但金融效率与国际贸易负相关且不存在任何因果关联。此外,他还考虑了在财政分权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对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其结论是:(1)金融发展有利于地区开放度提高;(2)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涉不利于外贸;(3)我国部分地区的出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正式金融。

七、结论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替代融资

宏观经济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国家或政府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依据,国内和国外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还很缺乏,但已经有学者关注相关内容,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

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贸易

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都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工具,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紧密相连,一国的经济状况影响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也会反过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量对宏观经济政策很敏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开支,对进口商品的支出也会增加,但支出比例的多少要依据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市场,刺激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这个过程和国际贸易也是紧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增长消费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也增加,国内生产出口产品的厂商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会将生产资源转向国内,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相反情况,如果一国消费需求减少,国内生产商会主动开拓国际市场,贸易收支情况改善。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

2008年的金融危机伴随着贸易量的减少,这引发了贸易怎么依赖金融市场的问题。传统上说,金融危机是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主题,而不是贸易方面的;同时还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贸易在全球商业周期中如何扮演传输渠道的角色。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者都被这些问题吸引,并且在使用联合方法找到新的答案。

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2010)研究的是国际银行问题,自从2008年银行倒闭和金融危机,这个问题引起了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极大兴趣。论文研究的是如果一国向国际银行市场开放,本国能否从中获利,并且怎样依赖国内市场结构。假设贷方是异质的、不完全竞争的,模型显示,FDI能提高利润(常用的人存贷款利差的净息差),效率提高的同时,当地竞争使银行提高向借方收取的利率。如果允许国际银行通过收购国内高效率银行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会导致国内竞争下降,这可能是有害的。在不影响市场上次有效率银行的基础上,最有效率银行会提高自身利润来转移提高效率增加的利益,而不是通过降低借款利率。允许跨境贷款的替代选择可以使国内借款人受益于外资银行的效率,并且不会对国内市场结构产生负作用。全球金融市场开放提高的是效率还是不稳定性;在金融体系改革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开放形式,论文得出的结论对当前这些争论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主题,一直以来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全球公认的。在相关文献中,最有力的结论之一是国际开放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积极作用。国内投资是资产积累和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Dong-Hyeon Kim, Shu-Chin Lin &Yu-Bo Suen(2010)实证研究贸易和FDI能否提高国内投资总水平。研究发现两者关系不明显。基于国际和国内投资的替代水平,FDI可能不能提高一国的投资总水平。文献显示,贸易和FDI在不同国家扮演的角色不同,对投资水平的作用依赖于国家已存机构的复杂程度。在人力资本和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的国家,贸易不利于国内投资,而FDI有积极作用。在机构发展成熟的国家情况正好相反,贸易比FDI发挥更有利的作用。这些结果为国家决定货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顺序提供政策建议。

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2010)研究垂直专业化和贸易在中间投入的影响,用新凯恩斯模型重现和解释了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商业周期。该论文的关键创新点是引入更丰富的垂直结构,顺序联系——三级垂直结构,比之前的研究更具特色。作者用最先进的贝叶斯统计估计模型参数,结果显示模型成功重现了体现国家利益的一系列商业周期时刻。最重要的是,模型重现了在商业周期中,提高跨国贸易结果的经验观测值,这个结果对许多假设不太丰富的模型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另外,该文献为全球经济中出现的传统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新颖的、重要的见解。

在金融危机中贸易量下滑严重,在“大衰退”中产量下降明显,然而贸易量下降的比例更大。人们怀疑,金融市场混乱导致产量下降的同时引起贸易量剧烈下降,人们也怀疑企业贸易活动与金融市场关联度不同其感受到的危机程度也不同。Brahima Coulibaly, 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2011)利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水平数据验证后一种假设。论文的一项贡献是为公司应对全球需求提供政策建议,可能消除由于金融约束带来需求下降的负面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如果危机前金融状况比较好,公司可能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公司替代融资的能力——用贸易信贷融资替代外部金融融资——也可以使其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在金融脆弱性给定的情况下,替代融资能力差的公司销量下降的多。论文为金融异质性和公司为应对危机选择融资渠道替代带来的后果给出了有效指示。

在“大衰退”末期,政府重新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管理宏观经济,用财政政策代替已经被利用到最大限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国家颁布“购买国货”的条款,这限制政府把支出花费在国内而不是进口商品上,这些政策在国际上引起巨大争议。Mario Larch &Wolfgang Lechthaler(2011)运用财政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贸易和财政理论数据创建模型,确定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府支出并分析政府支出是否应该排除进口。研究发现,一方面,购买国货条款可以消除传统外部性,在由国内纳税人确定的成本水平,财政支出对国外生产者有益;另一方面,购买国货的财政政策会提高成本,因为消费者不能购买比国内商品便宜的外国商品,这会降低整体消费和福利水平。文献研究如何从国际贸易理论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有效地应用到公共经济学领域。

长期以来,在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企业基于国内和出口市场的定价行为是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典主题。不同的定价策略影响货币政策在国际和国家间的传导,相反地,货币制度的性质可以跨市场影响企业的定价行为。Julien Martin&Isabelle Méjean(2012)通过分析法国出口商向EMU国家出口商品时的定价行为,研究欧共体内的金融与货币联盟(EMU)对出口公司定价行为的影响。该文献发现,EMU对价格离散有显著影响:相对于EMU以外的欧洲地区,转变成单一货币时减少的价格离散大约是出口价的1%。作者运用高度分散的数据研究公司异质性的作用,数据显示采用欧元对大出口商的定价惯例有重要影响。当把异质性考虑在内采用单一货币时,减少的跨市场价格离散比例更大,相对于非EMU地区达到4%。因此,对于传统争论,是否应该采用统一货币加强市场整合并减少偏离一价定律,文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Ling Feng and Ching-Yi Lin(2012)通过研究广延边际对金融摩擦和国际货物贸易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用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参与国际贸易货物的范围。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广延边际还是集约边际,信贷紧缩会减少贸易量,后者是每种货物的贸易量。从理论上讲,论文创建了随机动态模型,把贸易理论中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受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约束的报关决策,固定和沉没成本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元素;信贷限制的金融约束,信贷基于企业价值以及由此预期到的企业利润。出口成本包括非出口商没有的固定和沉没成本,模型显示,出口商为获得每单位利润比非出口商需要更多的贷款。较高的贷款利润率意味着金融约束力更大,并且更易受到金融约束的冲击。关于为什么金融冲击对贸易影响特别大,模型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徐松,戴翔.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M].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5.

[2]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FDI in banking secto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NBER Working Papers 01/2010.

[3]Dong-Hyeon Kim,Shu-Chin Lin &Yu-Bo Suen,dynamic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Modelling27(2010)254 261.

[4]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Vertically globalized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impact factor: 0.76).01/2010;21(2):198-216.

[5]Brahima Coulibaly,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Trade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uring the2008-09global financial crisis,History of Finance Journal 07/2011;DOI:10.2139/ssrn.1893093.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47-03

引言

义乌,不仅仅是小商品海洋,也是世界货币流通的海洋。商贸,始终与金融休戚相关。商贸的发达与繁盛,为金融的稳固和畅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而金融的稳固与畅通,又为商贸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批准设立“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成了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的第十个“新特区”。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作用,如何继续发挥义乌市场的独特作用,切实找准改革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推义乌企业转型升级,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义乌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义乌市以服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国际贸易金融发展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一)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

义乌已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3家(地方法人机构3家),证券机构9家,保险机构38家,期货公司5家。准金融机构有融资性担保公司7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典当行10家,金融仓储公司1家,本外币兑换公司1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2家,以及投资管理类企业200多家,初步构建了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二)金融运行持续稳健增长

2013年末义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6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增长13.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78.1亿元,比年初增加258亿元,增长17.4%。全市银行家数达到23家,小额贷款公司达到7家,7家开展营业的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到44.2亿元,增长41.2%,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6.4亿元,增长17.3%;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2.3亿元,增长33.1%,义乌市结售汇总量12.95亿美元。

(三)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义乌市不断深化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相继与1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不断优化金融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相继推出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金融商务区建设等政策意见;加快推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建设,在国际商贸城核心区块投资260亿元打造了占地1.75平方公里的金融商务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行义乌市支行已为全市42134户机构完成机构信用代码证书的发放工作,为归集信息、信用信息联网共享打下技术基础。

二、义乌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供给与义乌经济活跃不相适应,大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

地处浙中的县级市义乌,近年来,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最为活跃的一方热土。数据显示,整个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义乌有个体工商户14.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57.91亿元;有民营企业近2万家,注册资金总额为526.4亿元。

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外源性融资较多,资产负债率偏高,难以符合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现行的金融体制和信贷政策,无法满足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

随着改革试点的推进,多极化的新市场、新贸易、新服务业、新制造业、新城市经济等众多新经济增长点有望形成,必将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

(二)金融权限的掣肘

金融权限的掣肘,正是义乌目前最感痛切的问题之一。义乌的优质客户吸引着众多外资银行,早在2006年,根据许多外资银行透露的目标客户标准,义乌一地就达10万人以上。但限于县级市的级别,目前外资银行仍然难以进入义乌。

另一个紧迫的需求是监管权限。义乌跟200多个国家有资金往来,一些没有贸易背景的流入资金,很可能利用人民币升值机会套利出境,漂白自己而且摇身成为“热钱”。对此监管不力迟早会成为大问题,但义乌目前只有人行外汇管理局的一个科,义乌的人民银行支行没有足够的监管权限。

(三)民间融资负面效应凸现

义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有大量的闲散资金需要寻找盈利空间。于是,以民间借贷为基础的灰色金融变得异常活跃,但却一直游走在政策边缘。

民间融资因其分散性、广泛性、隐蔽性和形式复杂性,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如果民间融资超过合理的限度,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极易引发民间纠纷,导致区域经济金融秩序或社会秩序混乱。

(四)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义乌的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的综合改革,使义乌外贸发展有了新的机遇,2013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186.2亿美元,增长99.3%,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33.6亿美元。出口有效主体增加,2013年全年新增备案企业1009家,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279家,净增662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415家,净增226家。商品销往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高达65%以上,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0多万人次,有3000多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1/2强。

而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配套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保险业务等方面还很薄弱。货币兑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急待提高。在配套国际贸易方面,如何在外汇管理、人民币结算方面进行创新,将是未来需要突破的瓶颈。

三、构建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相匹配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推进贸易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人民银行应推动符合条件的法人机构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探索组建义乌国际贸易发展银行,在义乌开展设立民间金融机构的创新试点,开展改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草根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试点,对稠州商业银行跨区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给予特殊政策,允许义乌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经营试点,设立多层次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二)积极支持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扩大金融服务领域。

尝试开展国际结算、市场采购等各类业务创新,研发具有义乌模式特点的新产品,创新为市场交易服务的信贷、结算、兑换等现代金融服务产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投资管理、金融顾问、信用担保和业务咨询等金融中介服务,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要创新发展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保险产品,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探索开展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试点,为市场经营户规避汇率风险和走出去企业东道国政治风险提供制度保障。支持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人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探索开展专业货币兑换、货币经纪等业务,使义乌成为区域性货币兑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坚持有效监管,稳妥有序扩大开放,适当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限制,落实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更多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进出口和转口贸易支付手段,重点推动人民币成为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结算、投资货币。

(三)合理引导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对民间金融必须摆脱传统的认识,通过金融改革推动民间金融由无序走向规范,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促进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独特作用。政府要制定一整套运转体制和法律规章,规范融资的程度、方式,确认放款人的资格和法律地位,规定借款和贷款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等。此外,还要设立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或政府管理服务系统,以监管融资的流程,如创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地方金融监管中心等机构,发展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运行投资农村金融机构、成立金融资产场外交易市场。

(四)进行国内、国际贸易往来和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需要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全国中小企业的“义乌商贸和物流电子融资服务平台”,在银行、保险、租赁、担保、会计、评估、律师等金融服务机构与广大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信息纽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网络融资新模式;增强国际化直接投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建立“义乌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为境内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境外企业和个人走进来提供信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平台服务功能,促进资本双向流动,为境内外企业提供符合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股权投融资服务。

(五)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优化金融执法环境

法制环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突出法制的优先地位。

金融生态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而政治、经济、文化的许多特征都是通过法律制度来体现的。因此,法律制度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为综合治理金融信用环境、建立金融信用系统提供保障。具体:一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完善金融业务的法律规范,规范司法行为,纠正执法不公。二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同业自律,坚持依法合发经营,有序竞争,强化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机制,客服短期行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防止过度竞争。三是完善金融产权,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促进金融企业的形成和良好的发展。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结论: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金融业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银、政、企合作模式,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加快服务创新,推进国际业务创新,为义乌市企业的跨境贸易和境外直接投资提供高效、优质的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通过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来完善义乌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国际贸易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易寿生.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1,(09)

[2]韩金峰.政府主导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J].中国金融,2006,(22)

[3]赵华伟.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研究[J].科技广场,2012,(08)

[4]任森春,彭阳.金融生态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5]2013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义乌商报,2014-03-26

[6]义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多项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中国金融网综合,2013-01-06

[7]金融助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初探.中国金融网,2012-02-07

[8]沈杭.义乌金融现状[N].金融时报,2013-09-18.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区’相匹配的金融生态构建研究”(2013NO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嫒卿(1965-),女,浙江武义人,讲师,硕士,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徐建丽(1968-),女,浙江海宁人,教授,硕士,从事法律理论与实务研究。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4

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大幅增长给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在简单介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及国外经验借鉴。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1.1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

按照《巴塞尔协议》,国际 贸易融资指商品交易过程当中,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应收款、预付款等资产的融资,是银行为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各个结算过程中提供资金及信誉融通服务的总和。

1.2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进出口总额从 2001年509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16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是全球贸易额年均增长率10%的两倍。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有所回落外,近十几年来,我国进出口额都是高速增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开展以保函、信用证为主的传统贸易融资业务。同时,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非常明显,这体现为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手段更为灵活。

2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风险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国外信用情况复杂,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完善,尤其在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制度、法律及文化的不完善,企业的信用情况无法准确评价;其次,国内经济增速下滑成为新常态,地方债尚处在化解的过程中,经济的转型升级尚未完全明确,企业信用评价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 在复杂的信用环境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融资无法偿还。

2.2 汇率风险

订单的结算使用不同的货币,很可能是外国货币,而外汇价格变动频繁。整个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尤其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汇率的变动有可能使银行出现大额亏损。汇率风险一直伴随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整个过程。

2.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的变动影响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收益及成本的预期,使银行获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差距,同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也产生差距,使得银行不能准确预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相比其他传统的融资业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多种货币,所以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如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利率风险进行准确预估,

2.4 操作风险

内控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外部事件都会引发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无法盈利,但却普遍存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刚刚起步不久,不具有完善的内控机制,而且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银行为了拓展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采取比较宽松的内控制度。以上因素使得银行面临比较大的操作风险。

2.5 银行资信风险

银行深入参与到国际贸易融资的各个过程中,是订单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而且一笔融资业务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银行的信用至关重要。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的银行,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帮助化解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将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确保收回融资;评级较低的银行可能会使国际贸易融资成为坏账。

3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3.1 防范信用风险

第一,建立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企业特点的客户标准。贸易融资应该服务于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业务,选择的客户有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经验和良好的信用。

第二,规范业务操作。首先在业务前期要仔细调查客户的贸易状况。其次,注重贷款途中的评价与管理。企业应该按照约定使用资金,不可挪作他用,对此银行应着重监督。

第三,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3.2 丰富资产结构,化解汇率风险

要化解与转移汇率风险,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另一方面要丰富资产结构。丰富资产结构要做到:第一,保证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币种不是单一的,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相互对冲。第二,控制进口融资与出口融资的业务规模平衡,资金流向在进口融资与出口融资中是相反的,控制其业务规模的平衡,在汇率变动时,可以起到有效对冲汇率风险的作用。第三,尽可能选择多种国际结算方式。

3.3 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

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仅面临国外利率变动的风险,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也将面临国内利率变动的风险。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是目前对冲利率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如利率互换等。

3.4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化解操作风险

首先,逐步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及流程,完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并保持其独立性及权威性。

其次,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吸引外部高水平的人才,各个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合理,互相监督。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对从业人员的科学管理。

第三,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加强信息和安全管理,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进行升级,增强收集信息的灵敏度,以应对复杂的业务环境。同时,建立严格的资料保全制度。

3.5 银行资信风险和国别风险的控制体制

国外银行的风险控制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信用额度,二是限制业务范围,最终目标是避免大范围的集体风险。在对国家信用危机及国外行信用危机评估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得到行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度和业务范围都应该根据信用等级来制定,不可贪图便宜而选择一些资质差的银行作为行。

3.6 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在十八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就开始显现出来,西方商业银行在近200年的经济发展中对于风险的认识和控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方商业银行要求国际贸易融资款项不可以当作他用,在企业收回货款的第一时间,就应当马上将国际贸易融资款项如数归还给商业银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安全性。

4 结语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但比传统融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这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各方面不断学习完善,减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得到安全、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江林.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金融视线,2013年4月:124-125

[2]徐静等.浅议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J].商界论坛:292

[3]刘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5

关键词:金融发展;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Abstract:Service has become the focus in world economic competition. This paperanaly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inancial and trade,and researc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trade using Co-integration and Granger tes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re are long equilibria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Financi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 will promote the service trade,and only service trade is the Granger resulst to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lly,from the ang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supporting by financial,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ways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service trade.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service trade,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5-0012-05

一、文献综述

金融和贸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是积聚金融成果的方式,而金融是经济发展和贸易的保障面。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与贸易在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融合与互动关系日益突出。很多学者对金融与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上,Bardhan和Kletzer(1987)运用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2×2×2模型,从资金配置功能角度证明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流向具有决定作用。Beck(2002)从企业外源融资的角度构造了一个模型,并采用65个国家30年的制造业出口数据实证了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Hur, Raj和Riyanto(2004)从行业层面分析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资产不易转换行业的出口,而且企业愈依赖外源融资,金融发展对其出口影响愈大。

在国际贸易对金融发展影响的研究上,Blackburn和Hung(1998)、Aizenman(2003)分别从贸易自由化能加速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以及贸易开放对于金融自由化具有重要影响两方面,证明了贸易和金融发展的关系是互补性的。Law和Demetriades(2007)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得出对外开放和金融制度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探讨中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发展方面。孙兆斌(2004)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原因,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不是金融发展的原因。陈建国、杨涛(2005)利用1992―1999年中国2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朱彤、郝宏杰等(2007)分析认为金融发展通过外部融资支持提高了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强行业的比较优势。关于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沈能(2006)认为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正相关,且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效率与国际贸易负相关,且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曲建忠、张战梅(2008)利用1991―2005年的数据研究金融发展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国际贸易没有显著地促进金融发展。

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金融发展对商品贸易的研究,而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则少有研究和论述。当前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贸易结构的重要指标,是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鉴于此,本文将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并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服务

贸易发展的措施建议。

二、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的相互影响机制及表现

(一)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构升级与服务支持

从金融发展促进贸易结构升级来看,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降低信息交易成本,动员居民储蓄,把稀缺的储蓄资源高效率地配置到效率和回报较高的部门之中,从而促进投资、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最终会促进一国的贸易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推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改善一国资源禀赋结构,从而增加高附加值商品出口,起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金融发展也为加快实现从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的方式转变,提供必备的外部条件。同时,金融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发展直接带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而金融服务贸易对一国的发展乃至经济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家经济体系的主线,还是国民经济中最敏感的部门,它能够灵敏地反映其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从金融发展提供贸易所需金融服务支持来看,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具有高风险、高成本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金融服务的相应支持。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复杂。这使国际贸易活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金融发展能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减少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风险,便利交易。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机制见图1。

(二)服务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产品创新与市场健全

服务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资金运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工作效率、利率和汇率的风险管理以及应对国际摩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对金融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发展到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财务管理增值功能以及实现风险防范功能;一国政府则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减少贸易中使用外币所引起的财富流失,提高国际化金融服务水平,保证金融稳定(曲建忠、张战梅,2008)。总之,所有这些需求,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开发,推进金融国际化进程等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汇率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指标,服务贸易可以通过影响国际收支、外汇供求、利率、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贸易政策调整及贸易摩擦等影响汇率,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回顾

中国服务贸易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飞速发展状态: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3.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510亿美元,25年增长了57倍多,年均增长17.6%,远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位居第五位,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但纵观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趋势,在总量逐步扩大的同时,自1992年以来,除1994年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持续呈逆差状态(见图2),到2007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76亿美元。按照James(1989)的解释,由于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服务出口国在商品贸易上出现逆差,反映了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商品贸易顺差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反映了该国在商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远远滞后于商品贸易,而从一国经济结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注重发展服务贸易。

中国自二十世纪80年代进行银行体制改革以来,金融发展程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也不断扩大。但金融发展和服务贸易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是否真如理论分析的那样相互促进,这都是需要通过实证检验来证明的。

三、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检验

为考察我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的具体关系,笔者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1982―2007年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确定和数据来源

1. 金融发展指标的确定。为充分反映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笔者选取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发展结构3个指标来衡量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具体指标设置如下:

(1)金融发展规模(FIR)。国际上通常用戈氏和麦氏指标从总体上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前者是Goldsmith(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 ,用于衡量一国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后者是麦金农(1973)运用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指标,衡量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常简化为M2与GDP之比。正如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的那样,中国较高的M2/GDP应该归因于投资渠道不畅、交易手段落后以及支付体系的效率低下,而非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的直接表现(,2002)。因此,本文采用“金融相关系数”(FIR)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规模,其中全部金融资产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国内债券余额,股票市值和保费收入,国民财富则用国内生产总值代表,这样金融相关系数为:FIR=(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债券余额+股票市值+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2)金融发展效率(FE)。在很多研究中的普遍做法是:以非国有经济获得银行贷款的比率,表示整个金融系统的中介效率。但是,基于我国国有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王志强、孙刚(2003)指出这种指标设计是有缺陷的,他们认为,可以用存款与贷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本文遵循了这一做法,即:FE=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3)金融发展结构指标(FS)。很多学者在研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根据研究的需要构建了衡量金融结构的指标,一般都采用非银行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金融结构。本文遵循这一做法,但应稍作修改。因为在上文中的金融总资产包括了保费收入,我们也在分子中加上这一项,即FS=(债券余额+股票市值+保费收入)/金融总资产。这一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图3反映了金融发展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

2 .服务贸易指标的确定。鉴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服务贸易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Exs)和服务贸易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Ims)来衡量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3. 数据来源。在金融规模指标(FIR)中,现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内债券余额、股票市值、GDP的数据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6》;保费收入的数据来自《中国发展报告2006》。金融效率指标(FE)由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比直接计算得到。2007年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金融结构指标(FS)则根据上述公式直接算出。但是,考虑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二十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的推出),以及中国统计数据的局限(1982、1992和1986年依次开始有国内债券余额、股票市值和保费收入的数据),所以金融结构指标(FS)的数据就从1982年开始选取。

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年鉴2008》。为了更全面考察我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选取1982―2007年的数据来分析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的关系。本文的一些数据直接剔除了价格水平变动因素的影响,并且为了减少数据变动幅度,对相关变量数据取了自然对数值。

构建实证方程如下:

其中 为常数项, 、和分别为相关指标的系数。

(二)实证分析

1. 变量相关性分析。为了清楚地观察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运用Eviews5.0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金融发展效率(FE)、金融发展规模(FIR)与金融发展结构(FS)都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呈正相关,特别是金融发展效率与服务贸易进口、出口的相关性最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金融发展效率影响着服务贸易的发展。由于本文中各变量均为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问题,从而出现谬误分析,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各变量间的准确关系,须进行平稳性检验。

2. 变量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常用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上, InFIR、InFE、InFS、InExs和InIms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

3. 变量间协整关系分析。笔者运用Johanson(1995)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确定了多变量时间序列协整关系的个数(见表3)。

根据表3的结果,可以发现InFIR、InFE、InFS和InExs,InFIR、InFE、InFS和InIms之间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故得到相应的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如下:

可以看出,两个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各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从式(3)、(4)可以得出:金融发展规模对服务贸易出口、进口都起到阻碍作用,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工业化发展战略,对服务业不够重视,故没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同时现阶段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系未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还不能起到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作用。金融发展效率则都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其中对服务贸易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入超”状态,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点。而金融发展结构会阻碍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服务贸易进口。虽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支持的是以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从经济分析上来看,金融发展结构应该会促进服务贸易进、出口。但由于金融、保险业单个经营企业规模庞大,在股票市场总体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个体规模较大的企业必须在整个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所以这并不能说金融发展结构就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但其对服务贸易进口的促进作用则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服务贸易融资的多元化。

4. 格兰杰因果检验。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根据AIC原则和SC原则并结合L.R.检验,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2,对各变量的因果检验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仅服务贸易出口是金融发展结构(FS)的Granger原因和服务贸易进口是金融发展效率(FE)的Granger原因。但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结构都不是服务贸易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发展,而金融发展却没有相应地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金融市场,故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业来看,很少涉及到服务贸易领域;同时,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从而金融的发展不能明显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协整分析来看,金融发展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会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金融发展结构对服务贸易进口起促进作用,而对服务贸易出口起阻碍作用,金融发展规模对服务贸易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说明目前我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起的作用不明显,不像商品贸易那样起促进作用。(2)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仅服务贸易出口是金融发展结构(FS)的Granger原因和服务贸易进口是金融发展效率(FE)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发展,而金融发展却没有相应地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看,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发展的一大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的作用,应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来带动服务贸易结构的转变。贸易的发展,说到底取决于产业的发展,贸易结构的转变是产业结构的国际市场表现。因此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必须以产业结构的升级来予以支持,提高新型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就必须提高新型产业水平和质量,使我国服务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曲凤杰,2006)。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是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较低,这种结构明显是较低层次的贸易结构。

因此,一方面应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加大在海运、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贸易领域的投入,同时也要引导资金流向金融、保险、物流、信息、会计、法律等国际竞争力还很低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扩大服务业的证券融资规模,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Bardhan,K. and Kletzer,P.“Credit Markets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87,27:57-270.

[2]Beck.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7):107-131.

[3]Hur.J., Raj.M.,and Riyanto.E.,Finance and trade:across-country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tangib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J].World Development,2004,34(10):1728-1741.

[4]Blackbuurn,K.,and Hung V., A theory of growth,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J].Economica,1998,65(257):107-125.

[5]Law.S.H.,and Demetriades.P.,Openness,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R].World Economy&Finance Research Programme Working Paper Series WEF 0012,2006.

[6]孙兆斌.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国际贸易问题,2004,(9):64-67.

[7]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1):83-86.

[8]朱彤、郝宏杰等.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关系的经验分析――一种外部融资支持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7,(3):124-131.

[9]沈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J].世界经济研究,2006,(6):53-58.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融资风险 防范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国际贸易融资已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国际贸易结算融资在银行融资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融资风险也逐渐增大。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贸易融资的各种风险,提出了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围绕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动规律,并结合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满足贸易商资金需求的各种服务的总和。目前,商业银行从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类型包括:减免保证金进口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信托收据、进口代收垫款,出口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托收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融资、进出口保函等。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的加深和贸易融资业务的扩大,融资风险也逐渐显露。文章在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防范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证业务及其他融资业务时,未对其操作实行严格的管理,或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会出现许多制度不严、监察不力、管理不够等操作失当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损失,形成操作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贷款审查不严,二是缺乏信贷监控系统。三是缺乏贷款自身保障机制。 (二)金融诈骗风险 出口方及时收汇的前提是在出运货物后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票据提示或提供符合要求的单据,而犯罪分子却常常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利用假票据、假银行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金融诈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假信用证欺诈;(2)利用假票据欺诈;(3)利用软条款信用证欺诈。 (三)内部管理失控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整个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并协调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及各分行之间的协同配合。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各项业务比较明细的统计资料,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客户和市场了解程度不深,风险预警不及时,风险控制能力差。其次是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进出口业务比例严重失衡,融资业务缺乏风险补偿保障。某些行开证和收汇保障不足;同时,部分开证保证金收取比例过低,甚至对一般素质客户免收保证金开证,有的行打包放款额度占信用证金额比例不断提高,个别的甚至高达100,并且缺乏有效担保,仅凭一纸信用证就放款,加剧了融资业务的风险。第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考核有失偏颇,基层银行面临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年末考核压力过大,而对国际贸易融资资产质量监控不严。 (四)进出口企业资信风险 我国进出口企业总体效益不佳,普遍多头开户、结算、贷款和融资押汇,其资信状况不甚理想。但是,迫于资金需求,常常铤而走险,利用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后或挪作他用,或将出口单证提交其他外汇指定银行议付,致使贷款资金体外循环,银行贸易融资虽然在名义上保留有追索权,但实际上与银行信贷部门实行依法收息一样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三、防范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及时采取减少或降低融资风险程度的对策,在积极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不断提高识别融资风险能力和防范风险的管理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是保证贸易融资业务顺利进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载体。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部门和重要岗位职责,真正做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约束。 第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管理的现实情况,要想构建上述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打破“行中行”的管理体制,实现本外币业务的共同发展,应从横向、纵向两个层次进行。其次完善统一授权授信制度是建立科学管理体制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统一对客户授信。寻找设立符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标准的客户群体,并且要建立各级授信审批审查委员会,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服务中心,最后要建立高度集中的信用证业务经营模式。 (二)审查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 首先要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应深入调查借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落实信用证项下贸易的真实性,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其次,要严格审查客户的资信,主要应审查:一是客户在银行的授信及业务记录和信用标准。二是客户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及发展前景。三是审查客户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管理水平,道德品质及业务素质;审查主要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首先,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其次,加强贷时审查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控制度。 (四)提高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严把进人关,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其次要抓好岗位培训,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层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三是开办新的贸易结算融资业务品种前,应本着稳健经营、管理在先的原则。四是强化风险意识,对高风险的国际结算项下融资持谨慎态度,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 四、结论 随着经济国际化与金融危机程度的加深,迫使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风险,尽管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风险较大,但只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和运作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就能够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7

摘要: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资本不断进入了中国。近些年来,在金融服务业领域,FDI的数额更是逐年递增。相较于实体行业FDI和进出口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机制,大量文献表明金融业FDI和金融服务贸易之间呈现相互互补的作用形式。本文通过建立FDI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实证模型,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随着FDI的增加,金融服务业进口额却不断增加。并且,FDI的不断增长可能导致了中国金融服务业逆差的不断加大。最后,本文提出些许建议,旨在利用好并引导好金融业FDI,让其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FDI;金融服务贸易;实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且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比较重要部分,对一国的发展乃至经济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金融行业,它必然是国家经济体系的主线,也是国民经济中最敏感的部分,它能够超前和敏感地感受和反映其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各国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外的学者对服务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Helpman、Krugman(1985)等人发现金融部门FDI理论与金融服务贸易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Li(2003)等的研究表明,FDI对创造和生产金融服务发挥重要作用,FDI与金融服务贸易不是像传统贸易一样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国内研究FDI与金融服务贸易关系领域的不多,很多事集中在服务领域。姚站琪(2006)通过计量分析得出:金融服务贸易与金融服务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方慧、李建萍(2008)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得出,金融业FDI与我国金融服务的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金融业FDI扩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

基于以上成果,本文采用计量分析,论证我国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二、中国金融业FDI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了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所用软件为eviews3.0。利用软件对上述假设进行论证。

研究过程中采用4个变量,分别是:

(1)年度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

(2)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YI

(3)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YM

(4)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YE

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分别对这三类数据取对数,分别记作LFDI,LYI,LYM,LYE这并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模型建立及结果

本文利用eviews30软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协整分析以检验我国金融利用FDI量与金融进出口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得出相关模型。

此处设定模型如下:

1.FDI对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影响:

2.FDI对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的影响:

3.FDI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1.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有必要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Granger检验和模型的可行性。

基于ADF(Augment Dickey-Fuller)方法对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为这三个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I(2)。

2.协整分析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检验FDI和进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协整回归可得到;

由表5可以看出YI方程的残差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其时间序列平稳,进而可以说明LYI与L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其次,同理可检验FDI和净进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LYM=37053+08432LFDI+μ

最后,同理检验FDI和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LYE=18116+07739LFDI+μ

三、结论

从上面实证分析可知,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进出口差额存在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联系却是不显著的,FDI增加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出结论: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具有协整关系,FDI增加1%,会引起金融服务进口贸易增加083%和出口贸易增加077%。并且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也具有协整关系,FDI增加1%,会引起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加084%。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金融业FDI对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然而,在引进金融业FDI时,也应该注意FDI加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缺口。(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Helpman,E.Krugman,P.J.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MIT:Cambridge,MA.1985.

[2]Li,D,Moshirian F,Sim A.The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Trade in Insurance Services[J].Journal of Risk & Insurance,2003,70(2):269-287.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贸易融资,对策措施

 

一、供应链贸易融资产生背景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不同企业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为产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处在核心企业上下游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往往是一些依赖其生存的中小企业。

首先,对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讲,一方面希望从供应链企业中得到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供应链企业的稳定性,不希望供应链企业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终止合作;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及买卖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无纸化交易越来越多,赊销已经代替信用证成为主流,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在交易中要承担更大风险,加剧了对营运资本的需求,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再次,次贷危机以及其他业务领域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和核销,使一批国际性银行大伤元气;最后对策措施,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及新型融资方式,可以实现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加速资金流动,增加银行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已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供应链贸易融资促进了企业间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实现银企的战略双赢。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

(一)传统的贸易融资

根据《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版)第244条,国示贸易融资也可以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经历了由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到国际性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内商业银行现在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是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即企业通常通过提供抵押品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取得应收账款的债权后,通过债权转移来取得融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相对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区间、还款来源、有效监督和保证方式等方面优于一般流动流动资金贷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贷款方式论文提纲格式。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使贸易融资是作为国际结算的附属性资产产品存在,以国际结算业务带动贸易融资是主要的运作方式;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

随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需求,受《巴塞尔协议》中贸易融资的启发,银行以供应链融资业务找到了进入供应链的突破口。供应链贸易融资就是指银行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对处于一个贸易供应链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它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策措施,为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各成员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内,深发展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所谓“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用“N”来包围“1”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融资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运作方式

为确保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银行首先应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识别找出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其次,运用新的信贷分析及风险控制机制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状况分析并评估;再次,决定是否向供应链上的多个或者全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最后,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在确保对核心企业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具体到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平衡,实现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赢局面。具体运作如下图:

假设,W是采用全球战略的某著名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属于核心企业。我国的A企业通过竞标,与其签订了长期供应高性价比配件的合同,在供应链中属于供应商,为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D是W公司的经销商,为了获得销售权,需要以货款换取汽车销售。在实际业务中,面对W公司日益扩大的订单,A公司因自身信用度低无法取得融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样,D公司也面临资金断缺的风险。Z是商业银行,为A核定有较大的授信额度对策措施,而D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

① A向Z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② Z向A确定授信额度;

③ A向Z开具转让债权书;

④ Z向W请求确认债权转移;

⑤ W向Z确认债权转移;

⑥ Z向A提供融资;

⑦ A发货后,W向Z回购债权。

以上的运作流程是基于W对A的信用等级开展的。同样,贸易链中的经销商D也可将预购的货物作为抵押向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供应链贸易融资跳出了“一对一”及单个环节的融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及多环节、多层次、多产品混合的融资模式,为提高产业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策措施

(一)建立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管理系统

在国际贸易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核心企业会拥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支复杂,范围广范,供应链在国际贸易项下的延展性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由于供应链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来源多样性,除了追求供应链平衡的共同目标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复杂性的竞争论文提纲格式。同样,供应链贸易及融资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系列因素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一是不能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不能简单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应当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二是针对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贷前或贷时审查,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控制风险的途径。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开发或整合升级满足国际贸易融资条件的个性化、专门化信息平台与管理理系统。英国的劳合银行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服务LOTS系统,将信用证服务、进出口单据处理、保函等业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贸易单据的处理状态,掌握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荷兰银行的MaxTrad管理系统,通过提供24小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帐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供应链融资作为基于贸易供应链的全过程融资方式,在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又多局限在国内贸易上,很少涉猎到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额连年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众多企业也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需求来看,传统“单一环节”的“只管一段”国际贸易融资也同样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对策措施,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将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有效结合,推动了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

由于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因此,应尽快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及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

(四)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银行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银行内部管理方式,为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9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已经开始由量的增加转向对质的关注,同时朝大宗化、资本化方向发展。然而,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难题。大型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出口呼唤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并结合其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应用对策,以期为出口商寻找更加灵活方便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结构贸易融资 应用 对策

经济的全球化,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潜力。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达1.8万亿美元,2008年,达25616.3亿美元。外贸高速发展有效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出口货物已开始朝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成套产品转变,并具有大型化、资本化特点。然而,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最大难题。结构贸易融资对中国重点支持的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将会提供巨大而有力的支持。为优化贸易结构,顺利完成向贸易强国转变,中国将面临如何以有效融资模式提升大宗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竞争力的课题,由此,研究结构贸易融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结构贸易融资为切入点,首先总结国内目前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研究文献;其次介绍相关概念、发展前景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再次,从实际应用角度,举例分析渣打银行如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最后分析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对策。

文献回顾

对于结构贸易融资,目前从国际贸易角度分析,已有许多银行和企业涉足和操作,但学术界对结构贸易融资问题还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石高宏(1999)指出,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尝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以扩大出口,同时分析结构贸易融资使用的工具,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朱红艳、石冬莲(2000)指出,中国的外贸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严峻竞争,因此应加强金融创新,为贸易融资开辟新途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研究员(2001)初步探讨了结构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特征、作用,商业银行在其中的地位与就业机会,同时借鉴美国结构贸易融资模式的经验与流程。金欢阳(2004)认为,为了有效地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中国应该从法律、政府、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着手与改善。热依扎(2004)详细分析了仓单融资的基本程序,并对其风险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对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侯敏(2007)分析了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她认为,结构性贸易融资代表着未来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此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有赖于金融、法律及人才方面的改善。

结构贸易融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产生与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上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没有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专家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结构贸易融资是创造性的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与非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要求,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使得项目的融资得以实现,并使企业获得全程的信息和全程信用管理。结构贸易融资流程图见图1。

结构贸易融资起源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用于金额较大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的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交易。随后,为满足外贸企业多样化需求,结构贸易融资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结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近年世界上出现的融资手段证券化趋势,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各国政府机构对本国出口贸易的扶持促进,都为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尽管结构贸易融资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展开较晚,其优势一直没有被世界充分认识。

从国际贸易操作角度来看,传统贸易融资做法是在贸易过程中分段融资,银行并不能控制整个贸易流程中的全部风险,像应收账款、提货风险等就只能由企业承担。结构贸易融资是通过银行把贸易流程中所有环节都串起来,银行可以对贸易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提供风险控制服务。从增加企业贸易附加值角度,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很高,只要有贸易流存在,就存在风险,就有结构贸易融资。

结构贸易融资的精髓在于利用各种融资方式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有选择地创造性运用贸易融资工具,制定最适合项目需要并为买卖双方认可接受的融资方案。

(二)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虽然结构贸易融资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中国却鲜有开展。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融资市场不发达,金融系统开发、使用结构贸易融资滞后。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数量少,业务种类仅涉及工具,与国外银行结构贸易融资网络化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商惯于用传统结算方式,新型融资方式没有真正大量开展。

银行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对金融工具、融资手段不是很了解,同时也不清楚如何应用,更谈不上对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与把握。因此,造成中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综合运用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国内企业习惯使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首先,中国企业对结构贸易融资还不了解,不知道结构贸易融资会为其带来好处。其次,由于成本高、程序繁琐,即使国内企业对结构贸易融资有一定了解,也会由于节约成本和精力而采用便利的传统贸易融资。

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体系。中国政府号召和鼓励银行全力支持产品出口,但政府没注意解决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融资时面临的困难,缺乏完备的外贸融资体制和机构,在提供融资优惠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结构贸易融资发展空间大,但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资料,2007年前四个月,中国外贸出口总值达到8570亿美元,其中仅化学制成品及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就达到45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6%。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见图2。

目前一些大型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的出口更加倾向国外银行的融资方式,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面临同样的竞争市场,如果企业不得已完全依赖外资银行,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贸易融资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实例

目前,了解并掌握结构贸易融资方式的运作与发展趋势,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银行可从中获得扩大业务、增加收入和利润的机会,提高自己在贸易服务领域中的地位,增强竞争力。

在国际上,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渣打银行,它被The Asset杂志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结构贸易融资银行”。本文以渣打银行为例,分析其如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为中国银行业提供借鉴。

首先从业务具体操作角度,货物买卖当中现金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银行根据现金流形式,对每个阶段给予不同的融资。以渣打银行在原材料融资的业务操作为例。融资业务流程:开采前融资运输过程中的贸易融资仓储融资加工融资加工后的运输和仓储融资(根据需要而定)。在整个流程中,结构贸易融资发挥了作用。一方面,结构贸易融资对货物进行现金流管理,将企业现金变为生息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未来现金流向银行进行抵押融资。将不同时点发生的货物流、贸易流和现金流整合在一起,这就是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

渣打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除提供传统的出口前融资、生产货付款融资等融资方式,还提供如应收款买断、应收账款管理等多种创新的贸易融资手段。渣打银行还注册了一个全资的贸易公司,以渣打银行为中介。该贸易公司目的在于根据客户需求的时间交付货物,降低客户的存货水平,防范出口商无法按期交货风险。

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负有考察贸易方资信的责任,因此最担心欺诈行为。传统银行只是看一下财务报表,但渣打银行做得更深一步,根据历史记录考察这个公司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层能力和业务人员的经验。渣打银行的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人员不仅具有企业财务知识、银行知识,还具有产品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成功经验都值得中国银行学习与借鉴。

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对结构贸易融资实际应用分析,不难看出,结构贸易融资对进出口商和银行都有很大好处,但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结构贸易融资需要更丰富、更灵活的融资工具,而中国目前融资品种极为有限,且缺乏个性化设计,出口商选择的余地很小。尤其是商业银行,许多融资工具尚未健全。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福费廷业务为例,其核心特点就是汇票没有追索权。这与中国的票据法相冲突。但无追索权是福费廷业务的核心,阻碍了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鉴于此,中国必须在法律上加以完善,可以考虑修改票据法,以便与国际接轨。

加强对银行人员的培训。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结构贸易融资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任何一种融资方式的操作训练,结构贸易融资是由多种融资方式结合而来的;第三,加强员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的熟练度与技巧。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已有融资工具,吸收并且开发新的融资模式。首先应使银行认识到结构贸易融资的前景: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工厂,结构贸易融资必将成为出口企业和项目公司的最佳选择;其次,在业务开展方面,商业银行可从自身具有的工具着手,逐步开展;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为桥梁,不断引进新融资工具,再结合国际信用保险机构产品,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保险体系。中国政府应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之间定期的协商、通报和交流必不可少。还要加强风险方面控制,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此外,遇到的风险也可通过保险来降低。

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发和利用结构贸易融资。国内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总是依靠传统贸易融资方式。应积极了解和学习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凭借企业对行业环境和产品的熟悉,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贸易融资产品。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数量必然不断增加,结构贸易融资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无论政府、企业、从业人员等都应全面地了解和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国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必然在未来得到快速有效发展,成为国内大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助推器。同时,也为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朱红艳.浅议结构贸易融资及应用[J].经营管理,2003(3)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10

国际金融危机过去好几年,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贸易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和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全球供应链取代简单贸易成为主流商业模式,贸易金融化趋势明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快速膨胀。这一切都驱使企业适应新的环境,对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财务管理;贸易金融化;虚拟经济

一、公司财务概述

1、公司财务概念公司财务又称公司金融,公司财务活动也即公司金融活动,是指组织企业金融事务、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任何企业只要生存,就要投资、筹资、生产、销售,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资金的收支活动,这些资金的收支往来构成了企业种类繁多的金融活动,以及在组织这些金融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公司金融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些问题。

2、公司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公司财务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受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基本上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投融资活动,公司金融等同于企业财务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筹资、投资等金融活动愈发重要,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区别就更明显。第一,侧重点不同。会计侧重计量、分析与报告,财务侧重决策和管理;第二,面向时间范围不同。会计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为依据,对过去交易进行确认和记录。财务注重未来,在对历史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营业务应不应该发生、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依据不同。会计依据国家会计制度,而财务管理的依据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意图,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决策权;第四,目标不一样。会计的目标是真实、准确、科学、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为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和依据。财务管理的目标则是股东财富和利润最大化;第五,结论不同。会计核算受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要有一本“真账”,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明确财务与会计的区别有利于企业避免会计和财务不分,有利于企业构建架构体系,对企业内部运转进行分工。

3、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主要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长期筹资、投资决策及营运资金管理。此外,还包括财务计划和预算的编制、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及公司兼并、收购、重组决策等。公司金融决策的过程就是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

二、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特征

1、贸易金融化趋势明显(1)贸易金融的内涵与功能。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从功能上来说,贸易金融服务从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拓展到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具体来说:一是贸易结算是最基础的贸易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国内和跨境的交易结算,促成企业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仍是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起点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二是贸易融资是贸易金融的核心,贸易融资总是与贸易相伴而行,为贸易活动中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2)贸易金融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发展到特定阶段对融资需求增加,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融资的需求不同。有的企业到成熟期要扩大产能适应市场,需要增加融资。有的企业一开始运营就需要大量资金。以大宗商品为例,大宗商品产业链上的价值挖掘具有环节多、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往往难以同时支持其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价值创造活动。因此,企业迫切希望通过银行融资,依靠资金的杠杆,实现价值最大化。二是传统的贸易难以为继,需要结合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以获取利润来源。以大宗商品领域的有色金属铜为例,中国是铜的消费大国,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铜的交易市场透明度非常高,单靠传统的买卖价差已经不能维持企业的盈利。然而因为不同市场利差、汇差、商品价格等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期现套利、跨期跨市套利、期权等工具实现收益。三是世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但全球化进程使得金融资源能够重新分配,资源共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行业在国与国之间渗透力更加深入。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行业在拓展市场过程中,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模式,贸易金融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相当普遍,通过市场渗透给我国银行和企业带来了范本;另一方面,因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企业有动力从资金成本低的区域设法获得资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2、虚拟经济规模日益膨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规模急剧扩张。2012年底,全球股票市值、债券余额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柜台交易余额合计约771.4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0倍以上。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名义平均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就是说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左右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相较于虚拟经济的迅速扩张,实体经济占一国总产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自1947年以来,美国实体经济这一比例从89.5%下降到2012年的79.8%,而中国从1980年的96.2%下降到2010年的89.2%。两个国家的数据说明实体经济对GDP的占比明显萎缩,贡献度有所降低,相应地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膨胀,对GDP的贡献度逐年增大。

三、后危机时代经济新特征下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1、贸易金融使得公司金融活动更加多样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提升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内外部交易模式、财务活动更为复杂,财务活动已超越简单的结算和融资。为此,企业更需要嵌套到交易流程中的金融服务,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增加了公司流动资金的管理难度,公司越来越重视对日常业务运作中现金流量及余额状态实时、全面、精细化预测和充分利用。以大宗商品融资为例,相比于传统贸易,大宗商品融资更注重产品方案的个性化设计,从采购、运输、仓储到销售都需要配套不同的金融服务。除传统的信用证、备用信用证、贴现、押汇等常见金融产品外,还涉及期货保值、仓储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活动。相应地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提升到一个高度,不仅要熟悉金融活动本身,还要将金融活动贯穿到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资金的融通以及风险的可控。

2、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公司财务管理有更广泛的视角和对市场敏锐的判断力如今的跨境金融活动是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过程。资本不但能在某一类市场上实现跨境流动,而且能在不同类型市场之间迅速转移。这就使得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之间、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由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风险的传递速度也迅速提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公司财务管理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视角和判断力。

四、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公司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1)公司组织架构不科学,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公司缺乏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有些公司组织架构不合理,尤其在民营企业里,产权单一、集中、封闭。企业中高层人员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反映到治理层面多会产生如下问题: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合一,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合一。这严重阻碍高层管理向职业经理人转移的过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导致决策的经验性、专断性、随意性和非理性。企业的决策通常都是企业主自己说了算,企业主的经营理念、作风、文化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营: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由于这种单一产权的封闭性,使之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力资本。(2)企业面临投融资瓶颈,资本运营存在盲目性。企业融资难,加之融到资金后投向使用又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使得资金运营无效。一是融资期限和投资期限不能良好匹配,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使得全盘投资受影响。二是即使资金能基本匹配,但因投资后管理、运营、测算缺乏合理的财务核算监控机制,造成实际投入成本远大于预期。三是缺乏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高层决策失误导致资本运营过分追求规模扩大,不能从战略的高度考虑财务管理,重销售、轻财务,缺乏资金成本、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观念。

2、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1)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企业要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可持续成长,就应实施规范管理,在其治理结构上尝试创新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比如,进行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改革,真正形成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形成有效的委托机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有效的委托一关系,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2)科学进行投资决策,完善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争取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财务风险:一是进行财务预测;二是进行收益质量的分析和管理;三是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四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3)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贸易和金融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学科,还需要在金融、经济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展,在企业发展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公司金融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纪平:论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0(24).

[3]陈四清:贸易金融[M].中信出版社,2014.

[4]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4.

[5]倪国爱、张敏:徽商文化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

[6]李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3.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11

摘 要 众所周知,上海自贸区对于上海与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该区域中外国独资占有较大的比重,致使国际通行法律、金融惯例和惯例贸易在这里也会受到尊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和解决,以便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与投资市场,逐步实现贸易、投资的全面自由化。这也有助于区内的企业通过各种金融创新方式,实现成本的降低。本文将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总结了金融改革的突破点。

关键词 上海 自贸区 金融改革 突破点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纵观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内容,完全符合“价值链金融”发展模式,应该把其中“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行政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的四个重要事实环节,理解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互相割裂的任务。更不能像过去那样,片面理解为新一轮开始抢夺“政策红利”的绝好机会的到来――寻求区内和区外可能存在的巨大的套利“空间”。

本次上海自贸区有关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金融市场的利率逐步市场化

在本次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中,对该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官方初步确定的方案里也明确了该内容,也是人们最期待的一个金融改革内容,便于金融机构资产方落实价格市场化定价。

2.同意开办外资银行、民资与外资合办银行

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方案中,提出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可在该区域内独立设立外资银行,也可与民营资本联合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同时指出外资银行虽然不能享受国民待遇,但可在保税区经营一些民币业务,能从事一些银行业务,包括企业融资、接受存款、财务活动、贸易融资、证券交易及贵金属买卖等。

3.在风险可靠前提下,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上先行先试

尽管在目前的金融改革方案中,没有明确的表述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具体细节,但是明确表示在自贸区内,基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项目采取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的政策,另外,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上也采取先行先试,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进行探索,以便逐步建立适应于自贸区的外汇管理体制。同时也指出,未来企业法人能够在上海自贸区域中顺利完成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但是个人业务暂时不能得到实行。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国内企业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也给予了制度性便利,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投资融资理财业务,同时也对自贸区努力建设成为亚太运营中心提出了要求。

4.同意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唐宁递交了一份关于修改商业银行法的提议,表明可根据承担风险的不同,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上实行分类持牌,这一提议为上层所接受,表明当条件具备时,会适时的对试验区内的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现初步将有限牌照银行定位为持有特定的业务牌照的银行机构。

5.赞成一些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在自由贸易区的业务中,离岸金融业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应注重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国内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去探索离岸金融业务,尝试着去完善离岸业务制度,国家赞成区内满足条件要求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离岸金融业务的操作必须规范,这也是评定中资银行是否有能力从事该业务的评比点,这就需要银行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离岸金融业务合规操作准则,禁止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出现,如违反反洗钱、国与国之间双重税收宽免协议等相关规定的行为。

6.同意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的设立

在金融改革的内容中,提出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可以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然后向人民银行提出获取《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允许获得许可证外商设立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7.以税收支持融资租赁业务

除了重视贸易和投资服务外,也对融资租赁业务给予了充分支持,特别是对试点中的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行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为了充分的支持融资租赁业务,可降低甚至不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的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并同意融资租赁公司能够兼营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一些商业保理业务。

8.以税收支持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

对于参与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来说,可根据其技术先进业减少一定的企业所得税,该措施同样也适用于注册在试验区内技术先进业、符合条件的、专业的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对于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公司,对于从离岸业务获得收入可按较低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9.同意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金融改革方案建议在自贸区内建立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允许境外企业逐渐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旨在取代新加坡LME以及韩国釜山仓库的部分价值,从而有利于降低国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但具体的能在交易成本的降低上作出多大的贡献以及会不会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还有待证实。

二、金融改革的突破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的突破点是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些方法进行金融创新,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的目的。

1.在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上实现突破

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可先在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上找寻突破,这就需要对该区域企业实行人民币资金成本较低的发债,以便筹集资金。目前在整个离岸市场上是以企业债为主体的格局,直接连接沪港两地债券市场将会丰富债券的形式,也会有利于解决部分地方债务问题。基于此,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对这类交易的审批程序进行简化,并且采取放松额度控制的政策。另外,同样需要重视解决“熊猫债券”难以发展的问题。建议除了汇率和利率风险之外,建立完备的债券的法律条款,降低通过的限制条件,也已增添甚至再生“熊猫债券”的活力。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金的活跃也将带动海自贸试验区的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

2.致力于发展金融期货

与其他衍生品相比,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稳定市场、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的功能备受重视,因此,应将其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特色,大力发展金融期货。

在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中也有许多与期货相关的衍生品,比如H股指数期货、CFR中国掉期期货、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人民币/欧元交叉汇率期货、A股交易的基金股票期货等,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企业需要外汇期货来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纵观目前境内已有的外汇衍生品,已远不能满足跨国企业避免汇率风险的需求。外汇期货能够提供一个电子化交易平台,便于在电子终端实现即时查询、下单等一些功能,使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更加的高效、便捷。在这个区域内,为了全方位的给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以及降低成本风险,还可以尝试期货保税交割等业务。

三、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大胆设想

一是利率市场化突破。我国利率市场化搞了近20年,虽然似乎距成功仅一步之遥,可越到最后阻力越大。这里面既有利益格局的问题,也有操作经验上的问题。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海自贸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探索和发现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很有必要在上海自贸区内率先实施。自贸区内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区域,参与的机构有中资和外资。自贸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与国际市场充分联通、融合,如果资金利率都不能自由浮动,将会导致巨大的套利交易空间。大量套利活动无助于实体经济,而且可能对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威胁。应允许自贸区内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在央行的基准利率上下自由浮动,甚至央行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对自贸区银行不再确定存贷款基准利率。

二是汇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并未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直接提到,但这一改革方向是明确的。未来,上海自贸区内要大规模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离岸业务肯定不会按照国家外汇交易中心的汇率来进行交易,区内金融机构须按照自己的成本来进行外汇报价,这样就必须实现汇率的市场化,在离岸业务开办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映市场供求的均衡汇率水平。

汇率市场化是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相适应的,也与自贸区内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活动相适应。如果两三年内人民币在区内实现自由兑换,那么汇率市场化就是必然的。除了货币价格的市场化,有关外汇额度的限制也将最终取消。这一过程要尽可能减少政策管制,自贸区内不应过于强调人民币的使用而限制其他可兑换货币,在币种选择上应高度自由,允许市场参与者自行选择。

三是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放开,这两者要相互衔接。中国应该先把汇率的形成机制改善好,然后再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汇率市场化做到位,有助于资本项目放开,减少了套利空间。现在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来必须实现。现在要先进行尝试,如果试验成功,才能以点到面,实现全面开放。

四是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现在,世界上三大离岸金融中心――伦敦、香港、纽约,各具特色。上海自贸区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三大中心的结合体,既有离岸人民币业务,又有大量离岸的外币业务;既可以作为全球资金的投融资平台,也可以成为亚太资金的结算中心。随着区内的外汇管制和投资准入的放开,国际金融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逐步建立,越来越多货币资金汇集过来,上海自贸区会自然发展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离岸市场。但建设离岸金融中心就需要一个过程,大量技术细节有待研究论证,包括管道对接、资金配置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上海自贸区可以分步骤推进,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先行放开企业法人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可暂缓施行等。

四、结论

尽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管理的总体方案还有许多的细节有待于完善,然而从它开放的内涵、采用的市场化手段以及业务升级的范围方面,都能充分感受到上海正在充分利用“制度红利”,着力探索一条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力求富有创新性,从而驱动国家发展。它对改善中国现有的经济失衡格局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也对外国质疑中国经济、中国金融的言论和行为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也增强了国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将会蓬勃发展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杨正莲.上海开启自贸区之旅.中国新闻周刊.2013.26:62-63.

[2]田鸿雁,宋学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成就、挑战与对策探析.改革与战略.2012.28(1):123-125.

[3]顾华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5):84-90.

金融与商贸论文范文12

[关键词]金融;支持;外贸发展;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8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111-03

[作者简介]马俊(1970-),男,回族,云南昆明人,高级经济师、国际商务师、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冉萍(1977-),女,重庆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 “云南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D2014ZD15),项目负责人:马俊。一、云南省外贸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评价

云南省外贸飞速发展,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对6家政府机构进行调研访谈,了解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以及政策举措,对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调研访谈,了解金融服务提供者主动为云南外贸提供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的情况;对73家外贸、工贸、服贸、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也反映出云南省外贸发展与转型升级需要金融支持。

(一)硬件体系

云南省外贸的金融支持硬件齐全,体系完备,政府监管、服务机构在省一级设金融办协调各中央驻滇货币、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小贷等审批、监管等。

(二)政策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的政策举措:云南省“一带一路”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桥头堡”建设;云南外贸发展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民营小微外贸及金融支持;云南金融“一心两区”建设;人民币跨境使用等,起到了直接支持、指引的作用。

(三)产品、业务和服务

各驻滇及云南本土金融机构既竞争又合作,不断创新,产品、业务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服务云南外贸,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云南省外贸发展及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众多外经贸企业是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各级各类金融支持外贸的政策举措的受益者、金融机构产品业务服务的使用者,直接感受金融支持政策的“温度”,体验金融支持力度的大小和金融服务质量的优劣,他们的反馈直观地反映金融支持的效果。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73家外贸、工贸、服贸、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企业,通过问卷、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反向调研前金融支持云南外贸的情况,企业涉及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年外销额过亿美元的大型企业,也有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外贸企业,包含传统老牌外贸、工贸企业,也有新兴高科技型企业、电商企业,涉及矿产、化工、冶金、磷化、土畜产、果蔬、花卉、茶叶、机电设备、光学仪器、纺织服装、工艺品、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外贸物流、电商等不同行业。受访企业几乎一致认为外贸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金融支持。但调研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文相应提出建议,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决策参考。

(一)政策传播渠道亟待优化、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广需改进、政策的覆盖面要拓宽

熟知金融支持外贸政策的企业甚少。大企业尤其有国资背景的大企业主要通过政府文件和政府政策说明会获知政策、熟悉政策,运用政策相对比较好,而民营中小企业极少能看到红头文件,也不是经常受邀参加政府政策说明会的主要对象,政府有关部门官网的政策信息、更新不及时,民营中小企业不了解政策,也就无法用好政策。政策传播渠道亟待优化、畅通,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给予高度重视,可通过层层传达,对不的政策文件应通过官网进行公告。

政策运用充分的企业少;通过贷款保证保险、政策性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过资金支持的企业少;直接明显受惠于云南“一带一路”“桥头堡”“一心两区”建设政策举措的企业少;对现行金融支持外贸和外贸转型升级的政策满意的企业少;能熟练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企业也很少。尽管政府财力有限、对企业资质的审核是必须的,但还是应尽可能匀出资金,也可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手段,如加快放开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加大支持力度。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为例,2004年成立以来累计支持过的云南外贸企业数大约是500家,2014年的签约数是371家,而云南备案外贸企业数已两万余家。其实,信保云南分公司在政策性保险工具的推广上做得已经很不错了,自身以及联合商务厅和金融同业经常召开推介会,课题组曾几次受邀参加过该公司主办和联办的推介会,如“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云南小微企业发展专题会议”“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专题会议”“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装备制造机电产品工程承包‘走出去’发展专题会议”“云南省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介会”,但与“应保尽保”仍存在距离。

信保云南分公司对年度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不需要对国外买家进行信用评估的便利投保;对有实际出口业务企业提供无门槛投保;提供投保零费率的特惠政策。但受限于扶持资金规模,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信用保险和资金的需求。建议信保云南分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向总公司、总行争取更大的保费扶持规模和信贷投放规模,云南地方财政也争取匀出部分资金补充进保费扶持项目。

(二)加大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外贸的服务力度

大型外贸企业资产优良,国际竞争力强,业务稳定,是各家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贸易融资能得到充分满足,而中小微外贸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备、信用评级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担保,难以得到充分的融资支持,致使发展停滞甚至萎缩,更难获得支持;外需下降,订单减少,大企业优势凸显,又进一步挤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空间;中小微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熟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无法制定、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不熟悉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更不懂主动运用新方法降低融资成本、经营成本。

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云南95%的进出口企业是中小企业,银行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经营中小微企业的业务[1],在风险与盈利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实施特别的支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供应链融资方式,为处在优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贸易金融服务;主动走进中小微企业推介、辅导使用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

(三)探索因企施策降息减费、积极开办国内业务、加大专项扶持力度

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融资,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能接受的利率是央行基准利率或更低,获得贷款的方式多样,但主要仍以传统的抵押、质押、担保为主。我国已经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那么资金供应可否因企施策,给予特殊利率优待?产品提供能否更具特色和个性?成本高或其他原因,做不到因企施策,可否借鉴信保的做法分类施策呢?信保短期出口险,按外贸企业的年出口额分三类保险,对应三种保单,小微企业信保易保单、中小企业20保单、综合保险保单,针对年出口额 300万美元以下、年出口额300万―2000万美元之间、无出口额限制的外贸企业,费率、赔偿比率、最高赔付额、单个买家赔付上限各不相同,尽可能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除银行利息之外,管理费、融资安排费、高额违约金等不尽合理的变相高息加重了企业的融资负担,如能有所降低,“融资难、融资贵”应可缓解。

云南外贸企业的国内采购、供应环节也需要金融支持,银行可积极配合开办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国内保函、国内商业发票贴现;信保可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方面给予支持。

信保有针对小微外贸、装备制造机电产品工程承包“走出去”发展的专题推介和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有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出口、外向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会展及航空运输的专项扶持,建议金融机构对云南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服务业,对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融入境外零售系统,设立海外公司、“海外仓”,实施专项支持。

(四)尝试更多的省内及海内外金融同业合作、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合作

因保单融资业务,信保是联系同业最多的金融机构,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及省内多家商业银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都有合作,各银行、平台因有信保的风险保障,也乐于与信保甚至主动接触信保寻求合作对企业放款,但其他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却多过协作。金融同业是否可以考虑尝试在信用环境建设、信用证代开、保兑业务等方面合作,分享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资源,加强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共同研发新产品,相互推荐客户,扩大收益企业群体,实现多赢。

有些外贸企业至今仍不知自身是否可以使用人民币收出口货款,际上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六部委于2012年3月2日《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经过外贸备案即获进出口经营资格就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已,但宣传不到位,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还须主动作为,加强沟通交流,在政策制定、传导与执行方面积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以政银、政保联办的推介会、说明会、报告会、商务论坛、金融论坛等活动为契机,为外贸企业解读金融政策、分析国际市场变化、设计融资方案、推荐新产品、介绍新业务,解决企业贸易结算、融资、保险、担保等业务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想与日本、欧美大贸客户以人民币结算出口货款,但无奈客户开户行付不出人民币,只能沿用日元、欧元、美元等传统国际结算货币。尽管2010年云南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行、建行、农行、农信社等纷纷与周边国家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合作,境外结算国家、地区已逐渐从开始的东南亚、港澳地区扩展到世界各国及地区,贸易方式也从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资本项目,但人民币国际化还在进程中,从国际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还需要时间。解决上述问题,国际化程度高的中行等大行可有更大作为,借助海外众多分行、行的优势,以清算的模式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

(五)商业性金融大有作为

以信保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云南外贸的作用突出,政策性金融由国家做后盾、有财政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为本,效果好,商业性金融要善于发现价值“洼地”。

2015年云南进出口总额的763%由民营外贸企业完成,出口总额的875%由民营外贸企业完成,进口总额的529%由民营外贸企业完成,民营外贸企业是商业银行的价值“洼地”。因贸易融资是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与一般的贷款不同,商业银行给予的贸易融资是自偿性很强的业务,有清晰的贸易背景和还款来源,并具备资金封闭、期限短、质押物特别等鲜明的业务特点,所以对民营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又是“洼地”中的“洼地”,各商业银行应充分耕耘这块价值“洼地”。中行的“付款汇利达”“出口汇利达”“通易达”“融货达”“融通达”“融易达”“融信达”等“达”系列创新型组合式贸易融资产品,“押税钱”“订单融资”等也有特色,但在云南的运用推广不够,不少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民营企业甚至从未听说过,如能着力推介,则银企“双赢”可期。

(六)各类金融业态应充分发挥作用、外贸企业的融资途径有待丰富

商业性金融的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平台、小贷基本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云南仅15家外贸企业在运用阿里巴巴一达通,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发起的云南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云南联合外经的云聚合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刚刚起步,云南外贸企业还是习惯性地找银行,没有显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希望的景象,主要问题在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小贷的资金价格比银行更贵,企业用不起,外贸服务平台的推广还不够,当然也存在企业欠缺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等问题。

在受访外贸企业中,一部分企业表示可能上市直接融资,对其中成长较好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培育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