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时间:2023-06-06 09:01:37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1

备件采购与原材料采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备件采购需要一定的制造周期(有的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因此备件采购的计划制定和审批过程尤为重要。与其它物料库存管理相比,备件库存管理有其特有的需求,由于备件缺货可能导致的生产损失很大,保证安全库存量很有必要,并且备件的种类很多,不同备件价格差异很大,其占用资金量也多。因此,原有的单一采购供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快速发展需要,必须应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备件采购和库存控制,这对公司降低采购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控制计划源头,提高计划的命中率

备件的计划管理是备件管理的源头,也是备件采购资金和库存资金较大的病症所在。科学合理地做好备件采购预算管理,制定考核激励机制,是降低采购资金和大幅度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的“治本”手段。采购部门要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总采购预算指标,严格按照季度分解做好预控与考核,采取按月度跟踪推进,设备网实时监控提示,指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的管理办法,促使计划申报单位紧紧围绕备件的紧迫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制作周期、性价比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平衡,提高申报计划的准确度。

三、优化采购模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

在现有的招标采购基础上,优化备件采购策略和采购模式,采用定点采购、签订零库存协议、总量承包、吨产品备件消耗、功能价格、寿命计价等采购模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和采购成本。定点采购能有效提高备件采购质量、减少招标频率、缩短订货周期,其主要适合于下列5种情形的备品备件:①设备主机由专业厂制造,无图纸或图纸不完整的产品;②无竞争性的专利产品;③主机虽属通用设备,但实际使用,配件互换性差,一些关键备件只能由原主机厂提供的产品;④产品虽然有竞争性,但多次招标,中标方基本不变,且确认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⑤需要专业机具加工,有加工难度,变换厂家后可能降低备件质量的产品。零库存管理是先使用后结算的采购模式,通过规模采购效益,与供应商互惠互利,以年度招标为基础,可以获得最为优惠的采购价格,节约采购资金。

同时,由于库存转嫁到供应商,用户既减少了备件储备的规模,缓解库存保管的压力,又减少了资金占用,甚至设备停用或改造也不会造成备件积压浪费,实现“无忧”运行;而供方由于得到一块稳定的市场,在市场竞争减弱的情况下,更关注用户的设备状态及设备对备件的需求时间和需求量。功能价格和寿命计价是将备件的质量承诺与产品价格相关联,以适宜的价格获得最优品质的备件产品。对于区域或生产线的工艺件和年消耗量较大的非标件,可开展总量承包或者吨产品备件消耗承包。例如,结晶器铜板按过钢量且实行寿命计价;导位、工作辊、篦条等备件按生产线以吨产品备件消耗进行结算,提高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因此,扩大零库存和功能价格品种是目前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的最直接的途径。

四、做好备件库存定额管理

在备件库存管理中,过量的库存虽然能保证生产所需,但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库存量过少又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这就要结合产能规模、管理导向、精益程度及管理人员的经验制定安全库存定额,同时健全设备的最高、最低备件储备定额,以有效防止超限额情况出现。柳钢机动工程部正在探索安全库存定额,在一定阶段设定一个值进行试行,对试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逐步优化。另外,对于大型事故备件库存可采取周边地域同行业联合储备机制,可解决资金占用和应急供应问题。

五、继续做好备件修复再利用和利库工作,拓宽降成本的渠道

修旧利废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且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可以实现修旧还新、修旧超新的效果,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引入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二级厂对修复备件的积极性。对多余备件可进行调剂使用,长期闲置备件降档使用,功能相同和规格符合可替代使用,功能失效和工艺淘汰的备件采取报废清库处理。通过做好利库工作有效盘活资金。

六、结语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2

石化产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石化产品销售具有周期长、计划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就导致石化企业的物流系统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家逐渐放开了对石化行业的管制,与此同时,国外企业的进入也加大了石化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压力。物流系统的管理成为我国石化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若不对其进行优化,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优化物流系统,使其成为石化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石化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2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现状及评价

2.1 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

2.1.1 采购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石化企业采购工作由营销部和物资供应部负责,若所需原油、生产设备从国外采购,则采购周期相应会延长,这会增加石化企业国内采购活动、交货时间和生产系统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得不采取增加库存的方法。

2.1.2 库存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库存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当客户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需要石化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提升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石化企业的库存物流部门的资源分配如下,产品包装、仓库布置分别占用资源总数的10%左右,而库存量所占资源为8.8%,仓库利用率、库存周转率、降低仓储容量则占总资源的12.4%、13.3%以及15.6%左右。

2.1.3 运输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石化产品销售区域较广,集中生产分散消费的特点对石化企业的运输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运输系统不仅是连接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仓库和客户之间的桥梁,更是石化产品顺利流通的保障。当前运输系统资源主要分配在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路线选择以及装卸搬运方面。除运输工具所占比重较高外,其他三项所占比重差别较小。

2.1.4 配送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配送系统主要负责油品的选择、配货和送货,在具体的配送过程中除考虑油品的体积、质量外,还应考虑油品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在确保安全配送的基础上,提高配送效率。石化企业在配送方面的资源主要分布在配送顺序、配送规格、货物送达及时性、满载率、降低在途损耗率、配送成本等方面。

2.1.5 物流信息系统资源分配。信息系统负责各个物流系统之间信息传播、指令下达,以实现对物流系统中各项活动的控制和操作,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对整个物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信息系统耗费资源环节主要分布在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和查询、信息输出等方面。

2.2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评价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采购方面主要存在滞后性,供应商结构不合理,采购成本无法实现有效预控;库存方面缺乏敏捷性和弹性,库位分散,多仓库间提货增加了库存成本;运输系统空载率高;配送方面管理理念落后,缺乏高效统一的配送体系;信息传输较慢,且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总之,石化企业物流系统资源分配不合理,成本较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3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3.1 采购物流优化 首先,健全采购组织,企业可对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划分,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将补货管理、物流配送、供应管理、品类管理等工作纳入采购系统当中。其次,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采购部门可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为企业选拔生存能力强、信誉好、品质高的供应商。最后,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企业应在物料需求计划(MRP)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生产环节的具体需要,确定采购物资的数量、时间,确保生产任务完成,同时又不需要过多积压。

3.2 库存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石化企业应按层次对库存进行管理,炼油厂可采用推动式管理方法将库存产品转移到销售网络中;零售网点可采用拉动式库存管理方法下的再订货点法管理库存,确保库存的充足;油库处于中间环节,应采用拉动式库存管理方法下的再订货点法和定期盘点法管理库存。此外,企业还应重视产品包装,实现绿色仓储,对库存地质进行优化选择,最大幅度的降低库存存量。

3.3 运输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首先,运输工具的优化。石化企业运输产品常用的工具有铁路罐车、汽车、管道和船运,四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时应按照安全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进行综合对比,然后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其次,控制运输成本,这不仅可以节约物流资源,还能提高物流运营效益。运输成本控制主要依靠运输合理化、运输基础性工作的管理以及资源管理全面化等措施实现。最后,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企业应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对炼油厂、油库、零售店进行整修、改造、停业整顿等处理,构建新的布局;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理念重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3.4 配送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石化企业在优化配送系统时,应按照降低配送损耗、最短配送路线、最优服务水平以及最小劳动量消耗的原则进行,逐步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主动配送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5 物流信息系统优化 信息是物流系统运行的重要前提,石化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基础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强化物流信息辅助决策功能;确定合理的系统目标和内容,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除以之外,企业还应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组建和培养,充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优选方案具体问题探讨

水库的除险加固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工作,在水利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强化前期工作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前提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1 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

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严格按此导则认真做好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工作,查清工程存在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按照轻重缓急和投入能力,做好除险加固规划,安排好加固项目的先后次序,优化加固方案,提高设计质量,严格设计审批。

1.2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

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如果没有“对症下药”,就不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由于受经费及时间限制,有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基础资料缺乏,一些地勘报告不能为安全鉴定提供充分依据;还存在安全鉴定成果中分析评价不全面、不深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对病险水库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1.3 除险加固应与恢复库容和增加库容同时考虑

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的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其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的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

2、优选方案是水库除险加固是否优质高效的基础

根据勘察资料,充分论证并制定科学的加固方案,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关键,也是优选除险加固措施的基础。

2.1 水库渗漏病险的处理

“上堵下泄”是渗漏处理的其本原则。上堵就是在坝基和坝身的轴线以上部分,封堵渗漏入口,防止库水渗人,提高坝体与坝基的防渗能力,延长渗经,降低渗透坡降。下泄就是在下游做好反滤导渗设施,使渗水安全畅通排到下游,而不带走土体颗粒,确保大坝安全运行。渗漏处理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每个水库的渗漏情况,通过方案对比,择优而定。

2.2 水库坝体滑坡的处理

滑坡处理应尽量增加抗滑力,减小下滑力,使坝坡满足稳定要求。处理时要放空水库或降低库水位,力求彻底处理。一是削坡减载,减少滑动力;二是放缓坝坡,加大坝体断面尺寸,增加抗滑力;三是干砌固脚,保证滑动体稳定;四是衬砌护坡,保护坝体。

2.3 提高水库防洪标准的处理

加大溢洪道断面尺寸,加宽溢洪道或降低溢洪道底板高程,增加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对有可能加高坝顶的水库,采取加高坝体措施,以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

可见,为了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质量,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十分必要,这也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重要基础。

3、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探讨

3.1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质量就必须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时,应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对除险加固方案多比较,择优选定设计方案,特别是应注重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确保加固后工程安全运行方便,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3.2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质量还应重视项目资金及质量的管理工作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法人,负责建设项目的财务与资金管理,配备专人管理基本建设财务与会计核算,并按规定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和报送有关报表。对拨入的国债专项资金和其它财政基本建设资金,按规定设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为确保严格执行财务与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杜绝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一是项目法人细化、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责任,确定质量管理程序。二是施工单位配备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严格按照“三检制”进行,施工单位建立工地实验室,其规模和内容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对于当地建筑材料, 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水泥、钢材、橡胶止水、土工织物等,进场后进行二次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绝不能使用。对筑堤土料指标的检验,都按有关要求布置点数和点位,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三是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复检。

3.3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的质量,还应进一步推动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化

水库土建工程造价最低都有几十万元,加上淹没补偿,工程实际费用高出工程土建造价较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水库养鱼、养猪的立体开发方式,使水库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水库由此带来拍卖价格也相当高,投入到除险加固工程的费用也很可观。为了用好资金,实施好建设方案,项目的实施要正规化,也就是要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投资方负责。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防止腐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还要落实建设监理制,严格把好质量关。只有依靠正规化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实施成功。

4、结语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要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除险加固相关工作质量,以确保水库运行正常,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刚,陈鸿飞,刘伟.《民生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先》[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9).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4

关键词:网络配送;合理性

1、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

目前,油田物资流通网络基本上按行政单位设置,结构不合理:层层设库、层层储备。就一个二级单位而言,有几个

三、四级单位,便有几个储备库,分散储备是物资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最主要原因。实施网络配送的前提,必然要实现物资的集中储备,必须对油田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油田的行业特点,笔者认为在分区设库的原则下要重点突出专业性,按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资的保证能力,并且在合理储备前提下,才能确保物资网络配送的快捷和及时,实施油田物资资源的有效整合要摆脱行政手法的直接干预,真正借助市场这个经济杠杆来逐步实施压缩二级储备,否则只能形造成帐面储备的压缩,帐外储备的扩大。

2、资源合理筹措

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资源筹措成本,从而取得优势。

目前,油田供应体制推行的“集中采购和统一储备”正是顺应配送要求,但要形成配送的最佳经济效益,我们现实所处的“集中”这个层面还需要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资源筹措中的焦点价格,总的来讲,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各单位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是配送有利可图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敏感问题。当然有时候,由于配送可以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若是价格稍高,各单位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是普遍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各单位自己进货价格,这将会失去配送的优势和价值,损伤了各单位的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当然,价格过低,使实施配送的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这也不合理。

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3、供应配送中的合理计划

对油田物资实施网络配送不同于简单的电子商务配送,即销售配送,它是一种供应配送,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用配送方式满足着特定用户的供应需求的<优麦电子商务论文>配送方式。

这种方式配送的对象是确定的,用户的需求是确定的,用户的服务要求也是确定的,所以,这种配送可以形成较强的计划性、较为稳定的渠道、有利于提高配送的科学性和强化管理。并且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才可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管理方式。这一环扣一环的链接,最需要关注的是最底层面。但同时它也需要较高的计划管理水平作为支撑,根据目前的物资管理模式,我们是通过层层上报和汇总计划,因此尽快提高基层物资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否则它会成为制约配送发展的的瓶颈。

4、库存决策的合理性

实施网络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一个成功的配送,其库存总量应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财富。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是库存转移,而未取得库存总量降低的效果。

此外,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用户的随机需求。

5、配送与直达供应的合理决策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所需要的很多种东西都广泛采用配送形式,但是一般认为以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配送物品,能够最有效地通过配送实现末端的资源配置。

笔者认为实施物资网上配送的起步阶段主要是满足用户的主要需求,因此不苛求整个配送网络的覆盖面,但看重重点物资的覆盖质量。可以肯定,有的区域、有些用户的配送需求就不能满足,因为它不值得去满足,作为一种商务模式,这种分散、不成规模的配送就应该合理地舍弃,等到主要物资、主要用户的需求配送得到稳定的满足,再考虑扩大配送的网络。新晨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以降低用户的平均库存水平,以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还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则可能更加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实施物资网络配送是流通过程中协调性很强的工作,按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供货单位、用料单位、市场、信息、调度、管理等多方面的紧密配合和有机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尽管目前可能困难重重,但要实现油田物流的高效运行,这是必经之路,是众望所归。

参考文献

[1]包健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5

关键词:医院物资;会计制度;库存管理

一、库存物资管理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意义

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库存物资管理的实施,明显缺乏有效的预算,在成本核算方面也过于笼统,通常采用分开核算政策,违背了医院经济运行的规律,亟需运用新医院会计制度予以规范:

1.医院卫生体制库存物质管理改革的要求。在医院提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给库存物资管理带来多元格局的转变,使得库存物资管理不至于脱离医院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轨道。新医院会计制度,不仅完善了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而且对预算管理提出精益求精的要求,为医院库存物资管理提供严谨的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管。

2.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方向。由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譬如财务分析报告不完善、收支明细表财政补助缺失、现金流量表缺少财务分析指标等,影响了库存物资的精细化科学管理,这一点在提出新医院会计制度之后,明显得到改善。

3.通过库存物资管理为内部管理提供有利条件。鉴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核算活动的复杂化,要求库存物资管理也进行精细化管理,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这也是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医院需要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预算、核算、考核等内部管理的依据,方可提高医院库存物资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做好库存物资管理的建议措施

为了深化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院会计制度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规范医院库存物资管理的财务行为,而且控制了库存成本,因此在新医院会计背景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库存物资管理措施:

1.强化库存物资管理的预算约束

结合医改意见,对库存物资管理的预算约束进行强化。首先是对收支、上缴、补助、结余等进行制度的明确规定,形成新的预算管理方法,医院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管理主体等,在新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执行和核定等方面都需要做到各施其职。其次是在医院全部收支中,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当中,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严肃性,针对库存物资支出等随意性问题,要站在医院规范运营的高度上,完善报表体系,实现库存物资管理的飞跃性进度。

2.规范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步骤

在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当中,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步骤进行规范,需要做到:

(1)清产核资。医院要彻底清查盘点库存物资,全程指导和监督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库存物资的盘点,对于盘盈、毁损、报废等库存物资,在确定无法收回或者偿还之后,需要查明其中的原因,并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置该部分的资产,以确保新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制度在转换之际,不会出现库存物资流失的情况。

(2)全面成本核算。医院要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核算口径,利用统一的核算软件,统一组织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其中库存物资管理要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上报当地财政局和卫生局审核备案之后,提高库存物资全面成本核算的纵横可比性。

(3)结清旧账,建立新账。医院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库存物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内容的调整工作,在调整的过程中,要确保不影响其他会计科目的处理和财务报表内容的编制,可以设置含三级以内的三级以下会计明细科目,编制出会计科目余额调整表,并将库存物资旧账科目的余额转入到新账当中。

(4)提高库存物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库存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医院的财务部门要根据新会计制度对库存物资的管理需求,配合信息管理部门和库存管理部门,全面升级和优化库存物资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3.规范库存物资管理的财务行为

库存物资管理作为医院基层的管理任务,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及基层管理机构要进行统一的领导和集中的管理,库存物资出库和入库等业务流程要严格控制,原则上不能借入非流动负债,在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之后,并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之后,根据医院的实际,进行严格结余管理,在确认和计量库存物资之后,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另外还需要科学界定库存物资的分类项目,加强库存物资的成本管理,详细要求医院库存物资的成本项目、归集和核算方法等,计算出库存物资的总成本。最后是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财务情况的说明书附表和成本报表的参考格式,以便按照性质和功能,列出库存物资的成本明细项目,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医院库存物资管理预算、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医院实施了新会计制度,除了满足医院卫生体制库存物质管理改革的要求,还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方向,并通过库存物资管理为内部管理提供有利条件,深化了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因此,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一方面需要强化库存物资管理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是规范新医院会计制度在清产核资、全面成本核算、旧账结清、新账建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步骤,并进一步规范库存物资管理的财务行为。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6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保持一定数量的各类库存是十分必要的。库存可以维持企业生产的稳定,应付拖后或延迟交货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可以维持企业商品销售的稳定,应对市场的销售变化;可以平衡企业物流,平衡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等。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活动的机动性、灵活性。然而,库存又被许多现代企业管理者视为“万恶之首”,因为企业存在的各类过多的库存不仅占用巨额的资金,使企业承担较大的利息支出,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而且过多的库存会增加企业与库存有关的各项开支,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此外,过多的库存还掩盖了企业生产与各类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左右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寻找各种方法,以期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与全国其它地区企业一样,近些年来广西各类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促进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广西许多企业效益、效率提升,规模扩大,迅速由“小个子”变成“大块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至2011年,广西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大指标均突破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1%提升到2011年的42%。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更是成为国内首个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的企业,柳钢则跻身全国千万吨钢企行列,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400亿元,玉柴超过了300亿元,另有十几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100亿元。本文将结合部分企业的库存管理实践,对广西企业总体的库存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广西企业库存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2广西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2.1广西企业库存管理取得的成绩

2.1.1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合理的进行库存控制的意识不断增强。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普及与推广,人们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科学地进行库存控制的意识也逐步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认识到了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整个企业物流的合理化有重大的影响,合理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企业库存越多越安全的旧思想,以及只是关注生产与销售环节管理的片面认识,纷纷采取措施,对企业库存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资源浪费,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了对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控制与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1.2积极开展库存管理与优化,库存管理与控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库存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降本增效与提升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作用,近些年来广西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注重采取各种措施,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开展库存管理及优化。除了采用一系列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如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外,有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开始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管理库存(JMI)以及精益物流JIT管理等适应供应链环境的先进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通过与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精益JIT配送服务,追求消除一切浪费,强调零库存、零缺陷,在对的时间,把对的货物送到对的地点,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整条供应链从一开始就透明化、明确化,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库存和废品等一切浪费,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库存。

2.1.3企业不断增加投入,完善或构建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近些年来,广西许多企业尤其是100强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并不断增加对相关软硬件的投资力度,开始完善或构建企业先进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系统。首先,企业加大了对仓库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纷纷购买叉车,建立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使许多企业仓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其次,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纷纷构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正确性。如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引进国外成熟的MRPII软件,其功能覆盖了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为企业高效库存管理与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再次,健全企业库存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库存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想提升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就要有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如对仓库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均实施严要求,彻底改变广西企业原有的拖、推、懒、散现象以及责、权、利不分的不良情况。如广西电网公司2010年便制定颁布了《广西电网公司物资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公司物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大作用。

2.1.4产生了一批现代化的3PL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为广西企业整体库存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近些年,广西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还有如桂中海讯、东星物流、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一大批综合型物流企业等。其中有许多企业设施设备先进、服务水平高,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与库存管理服务。如玉柴物流通过对全部汽车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实现运输动态调度,减少空载;而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更是在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方面处于西南地区行业领先地位,它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实施紧密合作,站在供应链的角度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库存管理服务。为此,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①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通过建立顾客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批发商(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至供应商的系统中。②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产品需求信息的正确性和物流的顺畅。③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销售商一起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2)实现精益JIT配送服务。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是广西第一家能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国内大型知名品牌机械制造企业提供精益JIT配送服务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

(3)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汽车、机械制造业企业提供配送服务。此外公司有很多的仓库,对广西较多的粮产品和日用品进行仓储。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把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2.2广西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库存总量过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积压物资价值隐形流失严重。由于物流系统普遍反应能力欠缺,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目前广西企业仍然只能以高库存来弥补缺陷,从而满足生产需求。这就造成了企业物资超量储存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库存资金占用过大,影响企业资金运转效率。同时,积压的大部分物资中,有的因过期变质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有的因工艺结构调整被淘汰报废,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的价值将有增无减。以柳钢为例,在2003年的库存物资盘点清查中,查出的积压物资按无回收价值、尚可回收残值、尚可调剂使用三大类统计,共积压物资2468万元。

2.2.2库存周转时间过长,结构不合理。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大多少则十几天,长则几十天甚至数月,周转时间过长。库存周转速度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甚至与我国其它许多省区的企业相比也存在一定的距离。此外,大部分广西企业的库存结构也不尽合理。一般而言,企业合理的库存结构应是: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而广西许多企业却恰恰相反。目前广西一些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比率往往小于三分之一,而产成品库存却占到了总库存金额的一半以上,库存结构很不合理。

2.2.3库存管理方法、作业手段等仍显落后。目前,广西许多企业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仍然由人工来完成,而不是采用叉车、输送设备等机械化作业方式。对物资进、出库及库存状态的记录、统计和核算,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许多企业仍未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忽略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致使库存信息反馈时间滞后,错记、漏记、统计结果与实物数量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库存管理方式也过于经验化,完全凭经验对企业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使整个库存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

2.2.4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以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为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与销售,企业持有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传统库存管理理念下,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库存,即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公司均持有自己的库存,而且各个节点均会采取措施使得自身的库存成本最小化。然而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它仅仅是实现了单个节点自身的优化,而单个节点库存量的降低往往是以其它节点库存量的增加为代价的,这样便无法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反而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运行。由于广西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很多地方,比如上海、北京、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而言,还处于幼儿期。因此在广西,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更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仍然还是以自营库存管理为主,缺乏供应链的整体优化理念,企业仍然主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实施库存管理与控制,一般还是通过储备存货来确保公司可以按期交货,保持顾客的满意度。采用的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也还是以传统的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期订货法等为主。

3采取措施,推进广西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1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专业化水平

一般而言,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人才、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等各个方面专业性更强,其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成本等均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因此,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如能采用第三方物流,利用其专业的运输、配送以及仓储管理功能,可以极大地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广西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业务重组,进行非核心业务剥离,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来减少企业库存压力。

3.2注重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企业库存管理作业效率

先进技术与设备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广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管理现状,加快库存管理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比如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GIS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企业应积极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提高自身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反应能力,从而使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作业效率得到极大地提升。

3.3加强定量技术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基础数据缺乏、不准确,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管理采取的仍是一些比较盲目的感性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更多地只是进行定性分析,仅凭个人经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库存量,缺乏准确的定量分析,最后往往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巨大。因此,今后一定要加强定量技术在广西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应用定量预测技术,提高企业库存设计的准确性。

3.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高效库存管理的必要条件。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有效的掌控企业准确的实时库存信息,对科学进行计划编制、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广西许多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已经局部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但信息的采集、物资的盘点、收发领用等仍然主要依靠手工点数,先记录在纸面文件上,然后输入计算机,所以大量存在信息不准、信息延迟、甚至信息错误等现象,直接导致库存管理的低效率。企业要真正实现高效率库存管理,必须借助条码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ERP等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实现整个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库存积压和浪费问题。因此,广西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5推广先进的生产服务方式,实施JIT生产与服务

实施零库存生产是现代企业一直以来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国外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测算,运用零库存管理可以使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平均库存降低40%~85%。当然,所谓的零库存,并不是指仓库中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处于周转的状态。所以,零库存管理只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广西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采用JIT等先进的生产服务方式,朝企业的零库存生产理想目标迈进。

3.6树立供应链整体概念,采用适应供应链环境的库存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先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库存管理已不再只是单个供应商、生产商的管理活动,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应把视野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范围来考虑。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不能再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库存管理,而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库存管理战略,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实现广西企业库存的最小化,并最终达到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目标。因此,广西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采用一些适应供应链伙伴关系新环境的现代库存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如: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即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不仅缩短了订货时间,更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柔性。分销商和其他商家减少了对库存的投入,可以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来,一举多得。由于广西的服务业不是很发达,主要还是靠工业和农业支撑着经济。生产商生产出的产品采用VMI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减少了各环节的库存浪费,还保持了信息的透明,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先前传统的落后局面。

(2)联合管理库存(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相互独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管理库存模式强调的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参与到生产管理上来,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消除了传统模式中的牛鞭效应,从而使供应链得到良性发展。

(3)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CPFR)。CPFR模式涉及从零售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功能合作,以客户为中心,开发共享的消费者需求的库存管理模式。最先运用于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沃尔玛(Wal-mart),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手段和技术模型实现信息共享,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满意度的目标。CPFR模式的计划、预测、补货主要应用在大型的零售商企业中,而其他的企业都比较难进行。

(4)精益物流JIT管理模式。精益物流的目标是追求为客户提供准时、准确、快速、低成本的物流服务,这是很有效的物流服务,更是企业降低成本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精益物流JIT管理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最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之一。它采用订单驱动的方式,使供需双方都围绕订单运作,信息高度共享,也就实现了准时化、同步化运作,因此在降低库存、优化供应链运作成本上效果显著。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7

关键词:水库;病险;问题;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

许多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以及工程本身质量差、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病险水库,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兴利效益。受资金的影响,绝大多数水库缺少正常的维修改善,工程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失修,以致新的险库又不断出现。

1 水库维护存在的问题

1.1 病险水库加固的工作力度不够

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在建设程序上,已比较正规化、程序化,所有工程均按分级管理层层审查。但有些典型病险水库工程从一开始运行就被诊断为病库,甚至数十年来一直就未停止过除险加固工作,但却一直没有被治好过。基层水利机构因资金问题,不能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探查,不能“对症下药”,致使这些病险水库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

1.2 除险资金保证率低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均有配套资金的计划,但基层政府往往因为资金紧张,配套资金根本到不了位,有多少钱干多少钱的活,致使除险加固工程无法按照原计划完成。

1.3 除险加固工程科技含量低

工作不能高起点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不能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运用到工作中来,致使除险加固工程科技含量低。

1.4 除险加固不能与增容效益发挥相结合

除险加固工程由于资金紧张,行政领导为了节省资金往往要求技术人员从一开始设计就只考虑工程安全,不让考虑增容和恢复库容问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敢做主,致使除险加固不能与增容效益发挥相结合。

1.5 除险加固工作人为因素过大

除险加固工作往往行政领导说了算,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敢做主,又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除险加固鉴定工作中鉴定人员往往将病看大,将一些问题说得很笼统,对某些问题界定有些含糊,造成具体工作人员理解出现误差,在技术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水库维护加固问题解决措施

2.1 建立管理机制

为防止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应确定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供水供电价格商品化、水库服务有偿优质化,增加现有水库管理经费,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走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2 加强水库加固工作

2.2.1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病险水库的隐患多,由于没有“对症下药”,致使历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2.2.2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1995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在病险水库加固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严格按此办法全面准确地查找出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实事求是地确定水库的安全类别,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议。

2.2.3 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些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些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在水库的病险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复库容是提高水库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2.2.4 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病险水库由于修建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建成后投入的更改、维修资金不足,普遍存在着防汛调度系统、水情测报系统、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不能达标的问题。

2.2.5 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工作应思路新、起点高,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在病险水库加固时,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广泛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加以推广应用。坚持加固与提高、加固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力求在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2.2.6 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水库除险加固目的有两个:增加水库的安全和进一步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因此,其效益主要有社会效益(防洪保安)和经济效益。

2.3 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资金及时到位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施工时间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大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或水库加固后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型险库,可利用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合作等方式筹资加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主要体现社会效益(防洪保安)的中型险库的加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为辅;至于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开展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

2.4 项目实施

2.4.1 强化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项目法人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4.2 实行招标投标制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杜绝行政干预,严惩腐败。禁止无水利资质和低资质单位承担与其资质不相适应的项目。要抓好《招标投标法》贯彻落实工作,强化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4.3 落实监理制度

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行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严格管理施工项目,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8

后勤管理股在接到区委第二巡察组整改意见后,立刻对本科室所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一、强化思想认识,推动责任落实到位,压实主体责任。

实施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巡察查找的问题,切实把整改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紧制度笼子,通过建章立制,查处一项问题,当即处理。

二、 制定了《厨房·餐厅安全管理制度》和《餐饮采购制度》。学习后勤管理知识及政府采购法规,加强对本科室人员的监督和培训学习,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

实施措施:1、对本科室人员重新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方向,切实加强工作责任和业务知识技能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服务意识。2、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分别制定《厨房、餐厅安全管理制度》、《餐饮采购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财务公开透明化,设立监督机制。

三、办理采购相应制度,制定计划,每次做出预算,做到成本核算。

实施措施:1、专人定点采购,由厨师定出所购物品,由专人采购,建立进出库台账;并派专人实施采购监督,所购物品根据市价时价进行核算。2、准确填写出入库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等,做到票据齐全、手续规范、账务规范、账实相符。3、建立库房内所有物资台账,做好标识,做到账、卡、物一致;抓好库存物品的管理工作,定时盘点,做好库房库存控制工作。3、厉行节约,严格杜绝浪费,确保每天所购食材新鲜。

四、严控物资采购,核查每次计划采购项目,在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充足的前提下,采取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的办法,尽可能提高经费效益;库房有的觉不采买,讲求实用,注重效益。

实施措施:采购物资按照“先考察,再比较,后确定”的程序进行,对所购物品至少要考察三个以上的同类产品。从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认真比较,充分论证,确定所购物品。

五、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使采购过程中的决策、价格监督、质量检验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9

关键词:发电厂;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210-02

为了保障发电厂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切实保障设备和机器正常维护检修和应急处理的保障性物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发电厂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机电设备部件、材料和配件。然而,对于发电厂而言,储备大量的备品备件,必将增加仓储费用,占用大量资金。另外,备品备件长期储备容易锈蚀,其中许多设备在技术改造之后,只能闲置或报废,更容易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机制是各发电厂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办法。它可以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优化库存资源配置,减小库存资金占有总量,提高资金周转率,这对增加发电厂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当然,发电厂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机制,不是一蹴而就,而应该脚踏实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这种机制的正常高效运作。尤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重要问题。

一、健全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保障措施

各发电厂应在自愿、公平、诚信、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应签订相关的储备合作协议,明确各合作单位之间的目标,处理好各方权利与义务、职责和分工的关系。各联合储备体会员单位,应该建立相关联储在线的数据库,及时各电厂备品备件库存和调剂信息,做到各联储电厂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对建立和健全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紧迫性的认识。随着发电厂机器与设备的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所需备品备件的品种、型号、规模与数量也大量增多。这些又容易给各发电厂带来备品备件库存数量大、商品多、占用资金多等一系统问题。为了降低发电厂备品备件的库存,又不影响发电厂对备件以及战略备件的潜在需求,适应部分急需备品备件的及时性,采取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模式。各发电厂可以通过联合采购与储备,将不同的设备或制造,根据品牌、型号的不同,进行归纳统计,再分类型集中采购和联合储备。

发电厂建立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方式,能够以较少的资金赢得较齐全的储备,优化库存结构,减少缺货风险,确保备件质量,可以规范采购渠道,通过规模采购优势获取较为优惠价格,减少储备资金,降低采购成本。这种联储方式,还可以为供应商提供订单式需求,为供应商及时供货提供便利,容易使供需双方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模式。

第二,发电厂应该编制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管理的相关办法或措施,明确联合储备内容及运行机制。发电厂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管理,不同于普通备品备件的管理,其对备品备件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必须严格执行其制订的各种办法和措施。

第三,发电厂和备品备件供货商建立契约机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在平等、互惠、双赢的原则下,签定长期集中储备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使供应链运行信息实时共享。当然,这就要求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友好的原则下,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备的交易协议细则,使供应商能够准确快速有效地为需求发电厂服务。

在联合储备模式下,各发电厂与供应商之间要相互信任、互利合作,要通过ERP系统,将各电厂仓库和厂家联合组织起来,组建形成一个整体的联储数据系统,实时准确地反映库存明细、使用明细、需求明细、计划采购明细,以及耗用周期分析等各种重要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厂与供应商之间合作,才能真正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机制与合作激励机制,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建立和健全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数据系统

发电厂建立和健全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数据库系统,各发电厂可以组织起来进行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特别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的飞速进步,国内外生产的新设备新机器大量出现,各种备品备件需求量也大量增多,建立和健全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数据系统,更具重要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基础。

由于备品备件管理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关系了财务、采购、库存、维修等多个环节,且这个这些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数据系统,不仅可以对发电厂进行备品备件管理的过程、绩效进行评价,还可以能够对备品备件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提高其管理水平。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数据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

一是保障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系统具有最基本上记录功能,且保证这种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记录功能是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系统最基本功能。这个系统应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将设备数据、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模块与发电厂管理系统等很好结合起来,记录其存储状态,追踪其使用情况。同时,使各发电厂通过数据系统能够实现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当然,信息记录的全面性、准确性,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其中包括包含实现备品备件的跟踪管理,即某种备品备件实时库存数量、实时流向情况,来保持库存设备和机器的良性循环,避免缺货风险和积压问题。

二是保障每发电厂具有备品备件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功能。通过基本系统模块中评估工具来实现备品备件的统计功能,为各电厂查询联储数据的提供快捷的途径。

三是统一的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数据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分析功能。保证备品备件的实时需求信息的及时性、前瞻性,以利于供应厂商及时准确地供货。

另外,建立和健全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数据系统的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应注意4点:第一,借助现代ERP系统,规范各发电厂和供应商的备品备件编码名称,实现各备品备件型号、数量、存放地点,入库时间等其他基础档案的信息共享;第二,要求各企业及时准确地录入或修改备品备件信息,保障库存信息的准确,确保实时掌握备品备件的状态,避免了各发电厂库存数量多报、少报、漏报等现象的出现;第三,完善备品备件库存计划各数据环节的管理,如现有库存情况、在途数量、已批准数量等环节的实时准确数据;第四,保障备品备件库存信息中心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正常维护,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明确各联合储备单位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各发电厂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模式的实施,关键是需要有一个带头的组织单位和一个统一高效的联储数据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强调各发电厂和供应商共同参与,联合制订采购和储备计划,使供需链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基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来考虑备品备件的库存和需求问题。这就是特别是需要明确带头组织电厂和联储成员的各自职责和分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首先应该明确发电厂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那个是带头组织单位,他的职责是什么,各联储成员他们的职责和分工是什么。

第一,应明确带头组织单位的职责和分工。笔者认为:带头组织单位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订统一管理联合储备工作的规章制度,使联储方案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负责检查、指导和考核联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三是协调各联储单位之间备品备件联合储备工作,敦促联储单位工程设计、工程采购单位多考虑备品备件联储的技术要求;四是应该主导建立联储数据信息系统,保障联储相关的数据信息系统正常可靠运转,库存数量同步实时更新;五是带头协商联储单位备品备件联合储备定额、计划、库存数量与结构;六是组织联储成员公司联合储备计划严格执行库存信息实时更新;七是协调各参加联储模式的设备供应商和厂家做好备品备件的售后服务工作;八是组织各联储单位成员进行集中批量采购招标工作。

第二,明确联合储备成员的职责与分工。各联储单位将联合储备的管理工作及其相应的实施细则,并落实到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中。各电厂检修管理部门承担技术澄清、备品备件需求计划及储备定额等工作。各电厂制定联储管理制度,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填报实时库存数量、使用状态、计划采购信息等情况,保证联合储备库存信息资源准确实时共享。各电厂内部物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合储备工作,通过各单位根据联合储备清单集中采购、分散储存的操作模式,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储备信息共享。具体储备清单的制订和分工、储备费用的收缴、储备场地的分配、联合储备备品的采购,需求计划集中和集中采购配送等具体工作由电力物资企业的各区域配送单位负责。

第三,明确各联储成员之间的分工。建立联合储备机制,应该确定各成员具体的联合储备办法,并负责实施。需要储备的大件与价值高的事故备件一般采取毛坯和半成品形式与制造单位进行如何联储,双方按什么标准的比例承担储备费用。各供应商负责维护其管理备品备件库存情况,实时反映备品备件的库存、领用、余缺、调拨等情况,如何实现备品备件网上监控、调配等信息的共享。这都需要明确,才能建立比较顺畅的备品备件联合储备的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国电、华能、神华三家发起并成立了华东区域百万机组跨集团联合储备协作组以及后来签署了《1000MW机组备品配件联合储备协议》,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减少了很多的备品资金占有。

四、结语

总之,联合储备模式是协调实现发电厂备品备件分布式存储和供应商协同的一种库存管理机制。这不仅可以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总量,提高库存资金周转效率,及时保障储备的备品备件的品种、数量、质量的供应。同时,建立备品备件联合储备机制,可使备品备件采购及时性、提报程序化、库存结构合理化、备件领用规范化,最终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

当然,发电企事业必须确定“以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加强备品备件联储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联储工作机制和制度措施,优化完善备品备件网站功能,不断扩大联储范围,积极探索多种联合采购模式,推动管理创新,加强技术交流,延伸合作领域,切实提高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任梦华.备品备件管理新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6,(11).

[2]佟义英,谢宝东,刘兴国.备件联合储备模式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7).

[3]周谷亮.电力企业备品备件优化管理的探讨[J].上海电力,

2008,(6).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10

关键词:水库;安全运行;管理

1 水库概况

1.1工程建设情况

黄龙带水库于1972年12月动工兴建,1975年11月竣工。水库位于从化市东北部,坝址位于流溪河支流汾田水下游,坝址以上干流长度21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总库容9003万立方米,集雨面积92.3平方公里。

水库按一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正常水位为:175.01米(珠基,下同),设计洪水位:175.85米,校核洪水位:176.44米,死水位:139.91米,兴利库容8049万立方米。库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77毫米,多年平均入库水量1亿立方米。如图1所示。

1.2 主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一座(浆砌石重力坝,坝长181.9米,最大坝高61.3米)、溢洪道一处(设有两扇8×7米弧形钢闸门)、电站两座(总装机容量为 8800千瓦,其中一级电站3×800千瓦、二级电站4×1600千瓦)、输水隧洞二条(其中大坝至一级电站为有压隧洞194米,冲沙闸至二级电站前池为无压隧洞566米),引水明渠一条(860米)。

1.3水库管理机构情况

水库管理机构设置为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广州市水务局,共有工作人员约70人,下设多科室部门及两个电站。

2 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难点

在水库工程管理与建设中,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运行是目的。一个工程即使存在缺陷,若能够管好用好,在运行中不断加以完善,仍可发挥较好的工程效益;相反,一个工程即使建设得较完善,但如果放松管理,就会造成失修,效益萎缩,甚至出现垮坝事故。所以,要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发挥好工程的效益,必须加强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在水库的管理普遍存在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和难点:

2.1水库安全监测预警有待进一步提高

水库安全监测预警一直是水库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大中型的水库设置的监测点往往存在技术手段复杂、监测点数量多、自动化采集程度不高等特点;水库工程自动化采集的设备往往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监测系统出现故障的机率偏大;因此,很多水库管理都是采用手工测量与自动数据采集安全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在以上情况下,对监测设施的常态检查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重点监测部位进行日常巡查往往也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 水库维护和除险加固任务重

水库工程建成后,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各建筑物会逐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不及时修理,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各机械构件经受风吹日晒的洗礼,如不及时给以养护,就会失去原有的性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水库运行管理中,对水库各建筑物及相关机械构件进行经常性的养护和修理,保持建筑物的完好状态和正常工作能力,对保证工程安全运用,充分发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可见,水库的维护和除险加固对于管理来说任务相对繁重。

2.3 水库的调度方案优化难

水库的安全运行调试,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突出经济效益,在两个方面都要兼顾的情况下,制订出最优方案还是存在相当难度。要根据水库工程设计标准或工程现状,结合水情,选择最优的调度方案,合理安排兴利除害关系,在确保工程安全情况下,综合利用水利资源,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对于黄龙带水库来说,如果控制运用得当,就能充分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合理地安排蓄、泄关系,多次重复使用调蓄库容,做到多蓄水,少弃水,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如果调蓄不当,盲目多蓄水,会造成工程出险,给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4 水库安全度汛压力大

水库所在地广州属来热带沿海地区,年降雨量平均达2000毫米,且汛期多台风,暴雨,降雨多集中在4至6月份,因此,水库防汛压力较大。平时的防汛工作中,水库一直把提高水库防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放在首位,力保水库工程不出问题,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加强安全管理几个方面的思考

做好水库安全运行工作就是要记录水库各建筑的工作情况,从而掌握水库的整体运行情况,及早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有计划地蓄水、泄水,并进行合理的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通过对水库各设施的养护修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做好水库安全运行工作主要是做好检查观测和修理养护的日常工作。

3.1加强常态检查和日常巡查

检查观测就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或通过手摸、耳听、眼看的方法,巡视、察看水库安全状态变化。

首先是要做对各类水库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各监测设备、各传感器以及系统软硬件等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进行检查,做到常态化检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其次,在水库日常管理中, 对浆砌石大坝而言, 经常检查的项目有:坝顶是否有裂缝、变形;坝护坡是否长有杂草,块石是否松动、崩塌、架空等现象; 坝体两端与山体衔接部、下游坝坡、坝脚等处是否有异常渗漏现象;坝基、廊道渗水是否正常;坝身是否有白蚁活动痕迹;溢洪道的溢流面、边墙、溢流堰、消能设施等是否完好无损以及有无阻水物存在;输水隧洞存在问题不易发现, 加强它的检查尤为重要, 停水时要进洞检查或倾听洞内是否有异样滴水声以放水时要检查出流有无浑水;溢洪闸启闭设备是否完好,运转正常。水库经常观测的项目有: 库水位、坝顶水平及垂直位移、坝体水平及垂直位移、坝段张合度、坝体渗流量、坝体坝基渗透压力、降雨量等。

3.2 修理养护

工程的养护修理, 就是要保持坝容坝貌的完整,要求坝体轮廓的点、线、面清楚明显。坝面如有坑洼或裂缝、倾斜或局部损坏时, 应及时修补;及时清除坝坡的杂草和积水, 如坝坡或护坡有脱落松动时, 应及时修理或补齐;平时应注意排水设施的养护, 及时修整、加固、清淤, 保持排水畅通; 坝体如出现裂缝时, 要做好记录, 及时查明原因, 并做好对裂缝的处理工作;溢洪道要保持畅通, 不能人为地缩窄过水截面或在渠内堆放杂物, 保持消能设施的完好无损, 及时清理淤积砂土, 局部的损坏要及时修理; 输水洞要保证启闭设备开、关灵活, 各连接件完好无损, 特别是要做好机件和防锈保养工作。

3.3 想方设法优化水库的调试方案

水库调度运用的原则是: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照顾局部;兴利服从防洪,防洪兼顾兴利;全面安排,统一领导,把灾害降低到最小范围,把效益扩大到最大限度。水库的调度运用牵涉到的内容很多,包括工程现状、水库防洪能力、降雨情况、来水情况、库容曲线,上游地理情况、下游承受洪水能力等方面。要做好调度运用,一定要算清水库的来水量、出库量和排洪能力。

3.4 着重抓好水库安全防汛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水库工程的防汛抢险是关系到工程安危的重要工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确立防大洪抗大灾的意识,切实做好防洪抗灾准备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4.1 建立并认真落实水库防汛安全责任制

建立并认真落实水库防汛安全责任制,首先要明确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地区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分管行政领导是水库防汛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其次是各地要把水库防汛安全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之中来,向社会公布水库防汛安全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和检查。同时,对水库防汛安全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在年终考核之中要重点考核水库的防汛安全情况。最后是水库防汛安全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履行职责,排除隐患。同时在面对事故险情时,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必须认真分析事故险情,制定切实可行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灭或减轻事故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4.2 强化预报预警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不断发生,如局部强降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繁发,做好水库的预报预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预报预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快水库水雨情测报和洪水调度系统建设,提高洪水预报预警能力,优化洪水预报方案,延长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汛情、水情、雨情,及时作出预测预报预警,同时加强水库水雨情、调度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系统开发;加强与水文、气象等部门的联系,保证与防汛指挥机构联系畅通;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避险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贯穿于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管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小型水库,必须配备基本的测量、预警和通信设施。

3.4.3 加强防汛值班和巡查

建立完善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水库应急值班和巡查排险工作,在出险期间、大雨天、高水位时必须增加巡查人员,增加巡查次数,在险情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前,要派专人24 小时盯守。要落实查险人员、巡查范围,每次检查后必须签字画押,建档建卡备查。要强化险情抢护,在水库发生险情时,水库安全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认真分析事故险情,制定切实可行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灭或减轻事故险情,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要完善水库突发险情报送制度,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须及时掌握水库突发险情,在启动应急抢险措施的同时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当发生重大突发险情和灾情时,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4.4 加强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主要应做好以下方个方面 工作:(1)做好队伍保障,应根据抢险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抢险队伍组成人员数量和联系方式,明确抢险任务,提出设备要求等。(2)做好物资保障,根据抢险要求提出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和运达时间;说明水库自备和可征调的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以及交通运送、联系方式等。(3)做好通信保障,规定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4)做好卫生、饮食、安全等其它保障措施,并规定宣传报道的权限和方式。

4 结束语

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水库安全管理中,应做到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重视对水库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排查,及时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同时抓好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同时,注重水库工程的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优化好水库安全运行和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库防洪应急预案,落实可靠的抢险队伍,加强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另外,水库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把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11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问题;整治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31-0161-01

在我国,中小型水库数量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库的功能也随着发生了转变,在饮用水供应、承担生态用水、保障水库水质以及防汛调度等方面都对水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历史遗留原因,我国中小型水库的病险率很高,大量病险水库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给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灾害风险越来越大,威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如何尽快缩小中小型水库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的巨大差距,是每位水库管理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

1 中小型水库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中小型水库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致使水库工程失修、甚至老化、退化,危及到水库的安全运行。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型水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水质变色变味、透明度低、有害物质多数超标、垃圾成群,甚至出现绿藻等问题严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水库安全问题突出。部分中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财力、物力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工程尤其是中小型水库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施工质量差、设施老化破损或不完备等问题。在汛期出现时,为数众多的小型水库不同程度出现险情,严重地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保障低。一方面,基层水管员(巡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专业学历偏低,绝大部分的水库巡查管理人员是当地的农民,水利专业技术知识缺乏,难以胜任水利安全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基层水管员(巡查人员)无固定收入,所在省、市财政对农村水管员每年的补助不足,绝大部分的水库巡查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编制也没有参加社会统筹,退休后无固定收入来源,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极不相称,造成基层水管单位队伍不稳,责任心不强,同时也难以吸收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3)水库淤积问题普遍突出。中小型水库大多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由于入库河道夹带的泥沙及悬浮物的沉积,水库不同程度发生淤积,造成水库兴利、防洪库容减少,水库可供水能力下降,并对大坝安全产生威胁,严重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

4)除险加固、清淤经费筹措困难,建设标准偏低。病险水库主要分布在二、三类县,由于水库和山塘的加固、清淤任务重,特别是病险水库较多集中在欠发达地区,尽管省市部分会按主体工程加固核定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各地也采取了积极的筹措办法,但要在短期内全面加固难度很大。为了防止出现垮坝事故的发生,这些地方往往应急先行解决水库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全面地进行加固处理,水库保安加固标准仍然不高。

5)库区管理存在缺位。为了发展经济,有一部分中小型水库发展渔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水质污染,或者水质富营养化。

2 中小型水库综合整治的措施

加强中小型水库的整治管理,必须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对水库管理、水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才能保障水库的安排运行,造福一方。以下从管理学角度论述中小型水库的整治措施。

1)突出治理重点。一是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治理要以人口集中、洪水威胁大、洪涝灾害易发、有重要保护对象的区域为重点。二是山洪灾害防治以暴雨强度大、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的防治区为重点。三是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水力侵蚀严重县、人口密集的中小河流、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以及山洪泥石流灾害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威胁大的地区为重点。总之,要根据轻重缓急,做好项目的排序。

2)坚持齐抓共管原则。一是对于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涉及防洪安全的大中型病险水闸,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确定除险加固名单、实施安排。二是确定水文测站布局,提出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建设方案,优化中小型水库调试运用方案的原则,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提出洪水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实施步骤。绘制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

3)加强统筹协调。一是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治理要统筹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区域和流域的关系,妥善处理防洪与河湖生态保护的关系;二是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要与山洪灾害防治范围相协调。此外,专项规划要与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4)坚持项目带动。一是围绕打造精品,做美河道景观。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筑坝蓄水、建园添绿、造景增靓,建设橡胶坝和拦河坝,打造成集防洪、绿化、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风景线和休闲带;二是围绕项目建设,做优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将渠道建设纳入城区建设整体规划,进行整体综合整治,实现通水补水与美化环境双促进双提升。抓住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时机,对水库周边的企业及养殖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对周边荒山进行封育绿化,有效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三是围绕旅游开发,做精旅游沿线河流整治工程。以旅游开发带动河道整治。

5)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是突出环卫保洁,狠抓源头整治;二是强化日常管理,狠抓综合整治。实行重点水域周边企业管理责任制,多部门配合联动、齐抓共管。三是注重统筹结合,狠抓共促共治。将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城市建设、区域环境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同促进、共落实,建立以水养城、以城净水、水城共治、共存、共赢的生态和谐发展环境。

3 结束语

水库对于城市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工程设计方面的,有施工方面的,也有周边环境方面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水库管理单位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库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才能使水库,这样一个水工构筑物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钮新强,仲志余,王永忠.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的原则与重点[J].中国水利,2009,09.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范文12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煤矿作业场所经常变化,不安全因素不可能完全预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计划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具体采取安全措施。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落实,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技术管理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并能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帐(密闭墙台帐、火区台帐、局部通风机台帐、注水台帐等)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反风设施检查记录、瓦斯检查记录和瓦斯涌出异常检查记录等)齐全。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方法,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四)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二、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

(二)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转贴于

(三)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矿井通风管理,能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通风区(队)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他们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一)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等。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直观,更便与合理管理。

(二)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主要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三)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

主要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四)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五)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