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2 09:19:45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1

关键词:尾矿库;在线监测;尾矿库安全管理

1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在线监测技术能克服部分自然条件和现场条件的制约,灵活针对不同性质的尾矿库选择监测模块,根据尾矿库的规模制定预警参数,为尾矿库量身制定安全技术指标,同时可选取不同的监测指标作为分级预警的影响因素,预估风险等级。尾矿库的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层次清晰合理,总体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决策层、分析层和数据收集层。其中数据收集层以坝体位移监测、浸润线监测、干滩监测、库水位监测等主要模块开展工作,利用传感器、压力计等信息收集传输技术,在需要控制监测的位置采集动态数据;中层为分析层对搜集到的各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或量化处理,比对系统既有的数据库中各项指标的参数,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记录备案;上层为决策层,通过前两层的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原始数据的分析结果,判断尾矿库的实时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险情等级,指导和调度生产或采取相应的应急方案。在线监测系统的三级结构提高了尾矿库安全生产水平,真正做到尾矿库安全管理的数据信息化、生产可视化和管理科学化。

2安全管理方案

现多数尾矿库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案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组织、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俱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经验,做好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领导班组落实责任制,按日、周、月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自检、自纠、自改。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通过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效,发现现行的安全管理方案存在问题和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安全检查项目众多,安全检查过程繁琐,检查资料收集整理困难;依靠管理者主观评价尾矿库的危险源和风险,无法全面排查安全问题,为尾矿库的安全运营留下隐患。

2.1优化安全管理方案

针对现行安全管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中引入在线监测系统配合专业安全人员巡查,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组织、安全技术措施三个方面来优化尾矿库安全管理方案。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下的几个子系统(位移监测、浸润线监测、干滩监测、库水位监测、雨量监测、浊度监测等系统)和生产视频监视系统,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组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八个子系统覆盖的范围为指导,制定出符合不同尾矿坝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系统分级安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权责分明,利于应急预案的开展,保证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利用生产视频监视系统,可监控尾矿库生产运营过程和重要构筑物工作过程,并保存影像资料,对于安全领导班组的安全管理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及时直观的反应出尾矿库的运行情况,便于安全生产的调整。监测系统在安全技术措施方面将技术数据信息化,通过监测尾矿坝运行各项指标的数据,完善了尾矿库建造和运营中危险源的种类并评价各种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等级,通过监测系统辨别危险源,对于严重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危险源数值对比专家设置的预警参数,预测尾矿库可能出现的危险,直接判断预警等级,事前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线监测系统发出预警后各部门能及时了解险情,快速应对,做到事前防范危险,事中从容应对,事后追根究底,杜绝此类危险再次发生。在例行的安全技术检查过程中,可使用在线监测系统排查部分隐蔽工程的运行状态,直接利用在线监测系统检查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小的危险源,并保存这些项目的运行数据和影像资料,大大减少人工安全检查的工作量,同时设备和尾矿坝工作资料信息化,便于整理存档。

2.2保证管理方案实施

2.2.1监测系统维护

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对指导尾矿库的安全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监测数据精准、全面,具有参考价值,首先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尾矿库不同的特性制定在线监测布设方案,并定期维护检查监测设备工作性能,保证监测系统硬件设施正常工作,必要时进行硬件升级更换。其次对于检测系统的软件要足够重视,第一强调软件的功能性和适用性,在线监测软件可经由业主方结合尾矿坝特性制定功能页面和监测数据报表,突出监测主要项目指标,重点处理对尾矿库安全运营影响较大的因素。重视管理人员的系统操作水平,组织定期学习,能够对监测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2.2.2人机协作,优化安全管理工作

在线监测系统为尾矿库的运营维护提供了便捷准确的信息化方法,但是仪器设备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发挥安全人员的能动性至关重要,定期安排安全人员观测其所负责区域的各项安全指标数据,并做好观测记录,上报,对比监测系统的数据后无太大差距后保存,若差值较大则追查问题源头,处理后再次检查,检查无误后上报存档。人机协作既避免了监测系统的故障,也发挥了监测系统的优势,才能在实际工程中优化安全管理工作。

3结论

在线监测系统在我国尾矿库中推广应用是必然趋势,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案吸收在线监测系统后优化升级,优化后的安全管理方案充分发挥在线监测的监测全面性、动态数据准确性等本身优势,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优化了安全组织体系,科学的建立起安全管理控制危险源的综合评判方法。尾矿库在线监测安全管理方案优化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实践,全面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和监测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政府对于尾矿库灾害预警的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小博,张建博,席灿勇.柳树箐磷石膏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方案设计[J].现代矿业,2016,32(04):188-190,195.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信息管理 网络环境 研究深化 总结 管理应用

1 现阶段网络数据库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管理效益的应用本质

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效益,进行信息化工程信息管理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展开分析,这也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保证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管理内部各个程序的协调。

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管理环节中,进行信息存储程序及其信息管理程序的协调是必要的,这是当下网络数据库工作的重要模块,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整体安全性的优化,实现数据库的安全维护,提升其综合效益。在当下网络应用环节中,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包括计算机应用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内外部因素。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管理环节中,进行数据库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涉及到网络数据库的应用,所谓的网络数据库就是在普通数据库基础建立起来的程序,通过对浏览器等程序的利用,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存储及其查询。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管理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储存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统一性及其完整性,这需要各种服务器工作模块的协调,进行多种模块的网络数据库应用体系的更新。

1.2 顺应计算机互联的应用特点

通过对当下互联网环境的分析,得知互联网具备高风险性,体现在其自由性模块、复杂性模块。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得知,其网络环境是比较复杂的,这就影响了网络数据库的正常发展。其存在诸多的数据库风险模块,比如非法入侵模块、数据的丢失等,都影响了数据库的正常开展,不利于数据信息的保护。通过对网络数据库自身特点的分析,更有利于进行敏感数据的保护,这离不开各个安全性方案的协调。网络数据库具备多用户、开放性等的性质,容易受到网络内外威胁的影响。很多的非法者都是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数据库内部资源的入侵,从而影响了网络数据库的有效管理。为了提升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整体安全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网络数据库威胁因素的分析,比如使用者行为的不规范,访问权限的非有效设置等,都影响了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导致数据库内部资源信息的非法被窃取。

2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效益的优化

2.1 内外威胁的解决

为了满足当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需要,进行网络环境因素的分析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其网络数据库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保证网络数据库整体安全性方案的优化,实现其安全性模块、完整性模块等的协调,保证用户进行存取权及其访问权等的控制。这需要进行多种模块的网络数据库访问模块的优化,保证数据库身份验证模块的有效开展,切实提升网络数据库的整体安全性。

在数据库安全性优化模块中,进行登录用户的身份验证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网络数据库管理的安全前提之一。该模块的应用需要进行不同数据库对象安全机制的协调,进行身份认证功能的提升。又如系统登录模块的应用,保证访问者的用户名及其密码的正确性,保证数据库的有效连接,这也需要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方案的优化。在数据库访问对象控制模块中,进行不同权限分配机制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针对各个用户的设置,进行数据库内部数据安全性的提升。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数据管理效益的提升,进行数据库加密模块及其安全模块的协调是必要的。比如进行数据库加密方案的优化,实现数据库数据整体安全性的提升。这需要进行算法加密方案的更新,进行不同算法的协调,针对数据信息的变化,进行不同模块的信息的加密,保证用户的信息方案安全性。在该模块中,如果入侵者得到用户加密的信息,也不能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这是因为数据加密方案的应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侵入者获得正确的加密信息。

通过对网络数据库解密模块及其加密模块的协调,更有利于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转换,这也需要进行密钥的应用,保证数据库信息的积极加密。为了提升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效益,进行数据的积极备份及其恢复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网络数据库数据保证体系的健全,实现其整体一致性的优化。通过对机制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效益,从而有效解决网络数据库的故障问题。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积极进行数据的备份工作,进行不同种数据恢复程序的协调。

2.2 网络管理维护措施

在网络管理环节中,为了提升数据库维护效益,进行审计追踪方案的健全是必要的,这样保障了网络数据安全性的提升。所谓的审计追踪就是进行用户行为的追踪,进行操作模块的积极记录,从而满足管理员的日常工作需要,通过对该模块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入侵事件,提升了数据库的整体安全性。根据审计日志文件,管理员可以非常清楚地重现网络数据库中出现的任何状况,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管理员可以十分快速地找出存在非法存取数据的操作人员,进而追查相关人的责任。通过利用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技术,对发现网络数据库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通过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数据技术方案的优化,进一步的提升数据库的技术管理效益,实现网络数据库安全体系的更新,实现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这需要引起相关操作人员的重视,保证设备维护模块、技术维护模块等的协调,解决计算机信息数据管理中的问题,适应当下的网络数据管理潮流。

3 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如何构建有效地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随着安全威胁因素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青.浅析网络信息安全技术[J].科技信息.2009(13).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3

关键词:最优库存;GPSS;航材周转件

中图分类号:TU275.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最优库存是在航材库存控制中成本最低时的库存量,是航材库存管理中的重要的内容。航材周转件,又称可修复型航材,一般指飞机在正常情况下维修和经常更换、价值较高且有序号进行跟踪管理,可以进行多次修复使用的零配件。航材周转件通常占库存项目的20%,却占库存资金的70%到80%。如不采用合理的库存策略,就会造成缺货费用或者存储费用过多。鉴于此,对航材周转件的库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航材周转件库存管理,采用GPSS系统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模拟,并以某骨干航空公司的基地航材周转件为例,从航材保障率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描述航材周转件库存量及费用的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仿真,最终用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最优库存量。

2 周转件库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面对国际航空运输业一体化、自由化和联盟化的新趋势,成本控制成为提升航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同时,它也是新形势下航空公司保证持续赢利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由此,航空公司在各方面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尤其是在经历经过金融危机、经济回暖的今天,航空公司更加注重对成本的管理。航材成本占有大量的资本,是航空公司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航材库存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航材库存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涉及到航材的购买、维修、存储等环节。各航空公司十分重视库存管理,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各大航空公司纷纷购置新的飞机,进而加大了航空器材的储备。但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器材库存管理不完善,某些基地库存储备过剩,占用大量资金和库存:于此同时,另外一些基地航材储备不足,造成缺件,需要内部调拨或者外部租借来协调,以及调配超过规定的4小时时限,造成航班延误等,导致成本上升。所以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应用到航材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从而提升航材的库存管理水平,这对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整体竞争竞争优势,促进航空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系统仿真的优势

3.1 系统仿真的优势

系统仿真是一种崭新的辅助管理决策和系统设计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在求解复杂系统过程时,系统仿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复杂带有多种随机成分的系统,用数学模型可以精确表述却难以求解。面对此种情况,系统仿真则可以根据系统的内部的逻辑关系和数学关系,面向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系统行为来构造模型,从而能方便得到复杂随机的解。

在航材周转件库存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众多复杂、相互关联的非确定因素,而且在进行库存控制中,航材周转件需要维修的事件产生都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而且决策方案具有多样性,需要甄别选优,这正是系统仿真的长处所在。

(2)直击问题,简化建模过程,使用简便,应用范围广泛。仿真建模是直接面向问题的建模特点,使仿真模型与实际过程具有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对应性与直观性,避免了建立数学模型的困难,从而显著简化了建模过程,使建模分析人员有可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了解所研究问题或过程本身,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成为系统仿真的直接使用者。

(3)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如果为了对现有实际运行的系统进行深入了解、改进,若在实际系统中进行实验,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有时甚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通过仿真,则可以使原系统正常工作不受干扰情况,在现有系统拟定的工作条件下的对系统性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及预测其未来发展,提出改进方案,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4)优化决策方案。在管理的宏观和微观决策中,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有关信息,可以制定多个由不同的决策变量和参数组合方案。针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计算机仿真的多次运行,根据既定的目标函数对不同的决策方案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方案,辅助最优管理决策。

3.2 采用GPSS仿真工具

GPSS(General-purpose Systems Simulator),由Geoffrey Gordon在IBM于1960年左右研制出来,是第一个使模拟成为实用工具的语言。GPSS是一种通用的模拟语言,是目前在离散系统计算机模拟领域使用的最常见模拟语言之一。它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实体、块语句、定义语句、控制语句、模拟操作语句等等,可以实现高难度的程序设计。GPSS仿真工具,比较广泛应用在离散事件中的模拟语言,如库存系统等动态仿真。它可以预测极其复杂的现实世界系统,影响经营决策。

采用GPSS仿真工具的程序如下:

(1)建立仿真的逻辑模型;(2)按照仿真的逻辑模型转化为GPSS仿真语言;(3)运行输入不同组数据,多次进行仿真,生成结果;(4)统计和分析仿真出来的数据。(5)进行优化,最终确立最优方案。

4 建模及实证分析

4.1 建立仿真的逻辑模型

航材周转件库存系统的逻辑模型见下图

图1 航材周转件拆换库存系统逻辑模型

将航材周转件拆换库存系统逻辑模型转化为GPSS语句进行仿真。转换方法为:产生拆换采用GENRATE语句。产生拆换后,拆下来的部件送修,使用ADVANCE语句,同时增加一件库存成本,使用SAVEVALUE语句。拆换后,查看库存是否有备件满足装机需求,使用TEST语句,当库存满足装机需求则成功保障一次,存货相应减少一件,运用SAVEVALUE语句,当库存不满足装机需求则未成功保障一次,缺货次数增加一次,增加一件缺货成本,采用SAVEVALUE语句。最终,查看是否满足条件,不满足则再次循环,满足条件要求则结束仿真。

4.2 实例证明

经验证知天津基地的某件号航材的拆换间隔时间服从平均值为27天的负指数分布。已知该件号的单价为242666元人民币,航材的送修时间为45天,规定保障率为98%。设每次缺件成本为3.5万元人民币,每件航材的年存储成本=航材单价*6%。仿真分析该件号航材的最优库存量。(航材保障率=保障成功次数/产生拆换次数。)

本题运用GPSS仿真工具,每件航材的年存储成本为14559.96元。航材的拆换间隔时间服从平均值为27天的负指数分布,则采用EXPONENTIAL语句。

设定最初始的库存量、保障成功次数、缺货次数及航材购买成本,使用INITIAL语句。仿真365天,运用START语句。

将具体的数值代入程序中。

当库存备件为1件时,仿真运行结果如下

SAVEVALUE RETRY VALUE

STOCK00

SUCCESS 0 141.000

FAIL0 225.000

COST 0 8117666.000

即一年中成功保障次数为141次,未成功保障次数为225次,成本为8117666元。航材保障率=保障成功次数/产生拆换的次数,则航材保障率为38.52%。显然低于所要求的航材保障率为98%。

4.3 最优库存的确定

利用仿真工具,可以针对多个不同的库存备件数的决策变量,进行计算机仿真的多次运行。根据最优库存的要求,成本最低,同时达到航材保障率为98%的库存,对不同库存备件数决策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经仿真后汇总结果如下:

从结果可以看出当库存为6时,航材成本最低,而且达到所要求航材保障率,所以确定最优库存策略为库存备件数量是6件。

5 结论

本文在航材保障率基础上,利用GPSS对航材周转件库存需求量进行仿真,及实证分析和优化,从而达到费用最低的最优库存,进一步加强航材管理,符合成本控制的要求,为航空公司有效进行库存管理提供了一种决策支持。采用GPSS仿真解决了运筹学中需求量须服从正态分布等条件限制,所适用的航材需求量可以服从随机分布,与航空公司航材周转件拆换维修现状更加接近,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斌华.航材周转件库存策略研究[J].江苏航空.2006(4).

[2]任毅.孙健.管理系统仿真与GPSS/Java[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4

关键词:档案管理 管理模式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28-01

1 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档案管理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有极强的专业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在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他们大多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而造成工作的松懈或者失误。

1.2 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趋向老化

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随着知识和信息的日新月异不断改革换代,档案管理的模式也必须随时得到优化。伴随着信息的网络化,档案管理也逐渐走向网络化的时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能够不断地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吸取更多专业性的、高科技的知识和技术。

1.3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

我国的《档案法》对档案的行政管理作出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档案管理机构拥有法律所赋予的某些职能和权利。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执法体系与档案管理还不能完全协调,行政机构的不健全导致某些档案管理机构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只能依附于其它部门生存,使得执法监督体系不能得到有效的制约。

2 现当代档案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2.1 档案管理模式的原则与优化

(1)我国档案管理模式的现行原则有自主管理原则、效益优先原则和需求一致原则。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对本单位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集利用等权利,这些档案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因此他们享有优先的调动、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而除了一些少数的科研部门,大部分单位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本企业或单位的长足发展,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档案的作用便是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为企业牟利。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与公司、企业协调发展,也就符合了供需一致的原则。而目前的档案管理模式还不能完全做到与这三个原则协调一致。

(2)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便是指将需要保存和归档的档案及其载体集中保存到档案管理室中。而随着文件管理非现行阶段的到来,管理档案文件的职责和内容也得到不断地转移。我国应用最广的是集中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网络为基础,拥有多个分支节点,将日常工作中的有用资源分摊到各级档案室,完成汇总再进行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还能及时发现流失情况,补充档案的不足。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一种分布化的管理模式,它将集中与分散两种模式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制度,多个部门”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也有弊,在利用档案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经过实践研究,将档案中所涉及的信息资源都整合起来,进行综合地信息开发与处理,从而保证信息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全面性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网络时代,同时将有效避免信息的泛滥和流失,为企业和单位带来了福音。

2.2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体系。在主要关注内部机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还尚未深入研究某个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档案的管理模式。我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大多采用集中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在一些公司和企业中常采用的是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在这两种管理模式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齐头并进,主要采用的工作方式也是计算机管理和手工操作的结合。这样的结合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需要建立两个互相独立又交融的管理系统,有时无法做到两头兼顾则丧失了档案工作的意义。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主要采用的是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和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前者是将档案及其载体集中保存到档案馆,使档案馆和生成机构各谋其职,如果该文件处于现行使用阶段,则将之形成新的机构另外保管。对于一些过时的文件,则使用某些职责手段将它们进行控制,然后统一投放到档案馆中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割裂了他们共同运作的完整性渠道,则无法履行其保管的责任。对于后者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有些学者认为要想长久保存电子或者纸质档案,不一定要全部移交给档案馆,也可以在自行机构中进行保存和维护。该管理模式的目的是摒弃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相分离的弊端,将初始文件到形成档案的过程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融合的连续性体系。这种模式是建立在连续体系思想之上的管理模式,主张从现行阶段入手来管理电子档案,在形成阶段通过建立新的分类制度来实现对档案的控制和利用,从而保存了它们的原始结构。但是这项模式的应用范围有限,对电子档案与文件的分类管理也还未进入实质性阶段。

通过对以上几种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比较,可见无论哪种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优势和上升空间,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

2.3 数据库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改革

(1)数据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数据库技术是指通过编排一定的系统和方法,使任何人都能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阅览数据库中的档案、资料、作品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从第一阶段的层次、网状结构到第二代的关系型数据库,再到现代的第三代成熟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今后,数据库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为信息的管理和实现档案对象化的管理提供平台。它所采用的模式应该是在数据仓库中,实现媒体数据的充分利用,提高安全性能,并且支持各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从单纯的数据管理提升到信息和知识管理层面。

(2)数据库技术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模式进入到了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档案管理机构也从以单纯集中管理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的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方向递进。使得数据仓库中比较重要又独立的信息能够与需求对象的意愿协调起来,充分实现各个机构信息之间的交流与传递,把各项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能完成和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高了知识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从而完成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3 结语

当代社会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和档案知识管理模式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为我国数字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需要全方面努力支持数字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保证这项技术取得更成熟、更具现代气息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小晓.数据库技术应用下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J].兰台世界,2009(10).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5

关键词:备件库存 库存调拨 定期检修 费用率 蒙特卡罗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1.9;TH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183-04

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装配车间生产线设备中,有一类常见的工艺装备如电动、气动螺钉旋具、扭矩可调扳手等,具有机械磨损、性能退化过程,互换性强、保有量大,高频连续工作时易发故障,故障可修复且发生时间具有随机性。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一致性,多生产线车间典型的管理情形为:按两级仓储设立多个仓库和一个维修室;再制定设备的库存调拨、维修管理等流程,对指定设备开展定期检修工作。

定期检修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方式,定期检测设备的性能指标,若设备尚未故障则开展必要的保养工作,若设备已故障则进行修复性维修[1]。检修周期与设备备件库存相互影响和制约[2],二者对费用率大小均有影响;备件库存量大时允许设定较大的检修周期,但也可能会增加库存及管理成本;库存量小时需频繁检修,可能会增加维修成本和生产线停线损失。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维修与备件库存策略的联合优化问题,如Sarker和Haque[3]建立了独立相同多部件系统的成批更换与库存订购策略的联合仿真优化模型,以生产线停线时间作为优化准则;张晓红等[4]建立了以设备的检修周期、备件订购阈值、预防维修阈值为决策变量的费用率模型。然而,在备件库存与维修决策联合优化时,很少有文献能兼顾“备件库存横向、纵向联合调拨对费用率的影响”和“两级仓储模型下的备件库存方案”命题的探讨,而它们又是多生产线车间设备管理中的常见命题。

该文以多仓库(两级仓储)的备件库存、调拨方式、检修周期作为联合优化的决策变量,以费用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模时考虑了实践中设备的库存调拨、维修入库、定期检修流程,情形复杂、假设前提较多,不易于建立解析式模型,因此本文梳理出典型的业务流程,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建立起仿真流程,可得到“允许横向、纵向联合调拨”和“只允许纵向调拨”两种情形下不同的备件库存及检修周期方案对应的费用率。最后将该仿真算法应用于案例,获得了具体条件下费用率最低时的备件库存量、库存调拨方式及检修周期最佳方案。

1 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1.1 问题描述

一种典型的管理情形示意如图1所示,车间有L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具有若干个工位,各工位使用的设备可互换;不在工位间设立缓冲区时,任何一个工位上的设备故障都会导致该生产线停线,造成经济损失。车间有一个备件库,视为一级仓库;每条生产线配有一个专属备件柜,视为二级仓库;一级仓库与二级仓库之间的调拨称为纵向调拨,二级仓库之间的调拨称为横向调拨[5-6]。车间有一个维修室。设备故障后造成停线,通过图2所示的调拨流程获得可用设备,继续进行生产;同时,故障设备被移交至维修室,按照图3所示的维修入库流程将设备送还至浼库(柜),供下次调拨,该流程由维修人员完成,需耗费一定时间。生产线的计划运行时长(实际运行时长与停线时长之和)累计到达检修间隔期时,对在用设备开展检修。设备的故障维修、定期检修、备件柜和备件库管理,以及生产线停线事件都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在规定了备件数量最大值的前提下,需确定各仓库备件库存、调拨方式和检修周期,使得车间的费用率最低。

1.2 假设前提

(1)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工位上的设备发生故障,则立即进行修复性维修,生产线立即停线,依据假设前提判断是否启动设备调拨流程,若设备调拨到位应立即开始生产。

(2)生产线停线应立即进行设备领用,除了以下情况:当设备在时刻故障,下一次检修时刻为T,如果不大于备件领用、调拨、故障修复所需时长,意味着任何措施都无法使生产线在检修到来之前启动生产,此时该生产线停线等待检修到来即可。

(3)维修室工作不会造成生产线停线,二者独立;先故障的设备优先启动领用流程;修复性维修工作按送修的顺序依次逐个处理,即无法同步处理两台及以上设备。定期检修工作不占用计划生产时间,且总能找到非计划运行的时段开展。

(4)设备因具有磨损、疲劳特性,所以假设故障规律服从正态分布[7]。设备的停机操作不对设备故障规律产生影响;假设修复性维修和检修中的保养工作都可以使设备恢复到全新状态。

2 仿真算法

由于该文研究的优化问题涉及流程和假设前提较多,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可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仿真,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系统和维修决策建模。

2.1 参数表示

T为检修周期,为备件柜m的库存量,为备件库的库存量,为设备j,为生产线L的工位k,车间共有个工位;为该工位上一台设备的无故障运行时长;、分别为设备横向调拨一次并被生产线领用的耗时、次数;、分别为设备纵向调拨一次并被生产线领用的耗时、次数;,为从本条生产线专属设备柜中领用设备的耗时、次数;为对一台设备开展一次检修的耗时,为一台设备故障后的修复耗时;、为非紧急情况时一台故障设备从送修到入库完毕所经历的时长、次数,如遇到全部备件已用尽的情况,只能停线等待该设备修复并入库完毕重新领用并开始生产,此时属紧急待用状态,;为生产线停线损失费用率,、分别为一台设备的检修费用率、故障维修费用率,、分别为一台设备在备件柜、备件库中的管理费用率,为车间总费用率。

2.2 计算模型

2.3 仿真原理

决策变量是多仓库的备件库存、调拨方式、检修周期,优化目标是一定条件下的最低。已知参数N、、、、、、、、、、、;设备的故障规律服从正态分布,已知。设定好一组决策变量后,分“只允许纵向调拨”(情形A)和“允许横向、纵向联合调拨”(情形B)两种情形进行抽样仿真,模拟现实中的设备故障事件及图2、图3所示流程。当抽样次数N足够大,获得情形A和情形B的稳定解。通过求解足够多组的决策变量,找出最小的一组作为最佳方案,供实践参考;针对情形A,将和置为0即可。以下用表格的形式阐述仿真原理,便于理解和编程实现。

(1)建立表1所示的设备运行时长抽样结果表。设备相对于工位而言是流动的,工位是固定的,并且定期检修工作是针对工位上的在用设备而开展的,因此第1列应为工位编号。

上述抽样方法是针对运行时长,根据前文阐述,一个定修周期时长既包括运行时长,也包括停线时长,因此每个工位有效的抽样次数不大于表1中相应工位的抽样次数,即表1中的抽样结果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采用该方法,可以独立地建立起表1,确保抽样次数是足够的,但又不至于过多。

(2)建立表2所示的停线信息表。首先设定抽样前每个工位上的初始设备编号,然后依据表1来找出最先故障的那个工位,将该工位对应的故障设备编号、所属生产线、停线时刻,以及该工位的总运行时长填入表2;而本次设备的“维修入库状态”,待下一次登记停线信息时,依据下一次和本次的停线时刻之差,来判断本次设备是否已经完成了维修入库流程,进而更新仓库的库存之后,再利用图2、图3所示流程得到设备调拨领用耗时;最后通过表2可计算。

2.4 仿真流程

费用率仿真流程如图4所示,输入不同的决策变量可获得相应的样本均值,通过寻找最小的样本均值,便可得到相应的最优决策。

3 算例分析

某装配车间有2条生产线,按图1所示的管理情形配置备件柜1、2及备件库3;每个备件柜(库)的库存量不超过4台,最少为1台;每条生产线各有6个工位;、、、、、、、、、、、,设备的故障规律服从正态分布。每个备件柜和备件库的备件数量、库存调拨方式及检修周期应如何设定才能使该车间的费用率最低?

该文采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图4所示的仿真流程,设定仿真参数,T的步长为0.1,经验证,当仿真次数N=时,仿真结果已足够稳定。B1、B2和S取值的组合共有64种,每一种都需要遍历T的全部取值,以获得最佳检修周期。按为百位、为十位、为个位生成64个三位数并升序排列,每一个序号指代一种库存方案,64个序号形成图5中的横坐标,图5中的纵坐标是每一种库存配备方案的最小费用率。

如图5所示,两条曲线的最低点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周期性。当备件处于情形B时,不同方案的最小费用率均小于情形A的最小费用率,说明在本例中,横向、纵向联合调拨是一种有利于降低费用率的资源配置手段,这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一致[8]。情形A第1种方案的最小费用率比其他方案高,说明情形A下增加备件库存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费用率,与现实相符。从情形B的曲线可知,第1种库存配置方案的费用率最小为2.21,是本案例的最优方案。

从图6所示的检修周期对车间费用率的影响可知,当T=23.2时,车间费用率取最低值2.21,远小于T=80时的102.1;经仿真,当不开展检修工作时(T取较大值,如T=1000),车间费用率约为60.9,说明检修工作是有效且必要的。图6呈现周期性的图线,说明车间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集中故障时期,与实践相符;图线具有幅度逐渐降低的波动特性,说明如果z修不及时,在集中故障时期后开展检修,则车间的费用率将剧增。

根据式(1)的各费用组成对比三个决策,见表3。对比决策1、决策2可知,开展检修工作可降低停线损失的比重,进而大幅度降低最小费用率;对比决策1、决策3可知,横向、纵向联合调拨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导致库存管理费用比重增大,但也会降低维修费用比重;决策3的维修费用增加是导致费用率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4 结语

该文基于多生产线车间的设备管理典型情形,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仿真流程,用于优化多仓库备件库存、调拨形式及定期检修方案,可得到车间费用率最低的最优决策,主要结论如下。

(1)该文梳理出多生产线车间设备管理的典型流程,建立起计算模型并给出仿真算法,通过案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应用结果与现实吻合,能反映出备件库存、调拨方式及检修周期三者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

(2)针对案例,可得到结论:横向、纵向联合调拨的方式可降低费用率;检修周期对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检修周期如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费用率剧增;在案例条件下,当库存按,允许横向、纵向联合调拨且检修周期为23.2时,车间费用率取最低值2.21,为最优决策。

参考文献

[1] 施拓姆,李巍.高效运行:智能诊断和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13.

[2] 张晓红.多部件系统维修决策及维修与备件库存联合决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5.

[3] Sarker R,Haque A.Optimization of maintenance and spare provisioning policy using simulation[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2000,24(10):751-760.

[4] 张晓红,曾建潮.设备视情预防维修与备件订购策略的联合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5,51(11):150-158.

[5] 叶炯.基于横向应急调拨的单向可替代备件库存策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6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7

戴尔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企业都在进行变革、转型,给企业IT部门带来了诸多挑战,也对企业IT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戴尔而言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机遇,我们致力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更强性能、更高兼容性的产品,为客户打造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全套解决方案,并提供更稳定的供货及服务,成为他们最可靠、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家族

再添多名新成员

今年上半年,戴尔公司在企业级解决方案领域连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网络等领域,全方位、多层级满足各种规模企业的定制化需求。

在存储方面,全新戴尔SC系列存储阵列SCv2000系列,将高性能与低价格完美融合,打造出最具性价比的入门级存储产品,重新定义企业存储的经济效益,为各种规模的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存储解决方案。新的SCv2000系列提供同类最佳的性能和保护,并集成了数据保护功能,以支持特殊项目、数据库和测试环境,或者简单的存储集中。它把Dell Storage Center软件扩展到入门级阵列,使客户能够在通用平台上实现标准化,从而帮助他们节约时间、管理成本和运营开销。

稳定、可靠的供货及服务体系,让用户无“后顾之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传统及新兴企业都面临着向信息化时代转型的巨大挑战,稳定、可靠的IT系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使得企业IT部门对于I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的需求,是对戴尔既有供应链体系与渠道销售体系的极大考验,当然,挑战同样也意味着机遇,戴尔公司通过持续、稳定、可靠的供货及渠道系统,能够让客户毫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业务发展,成功实现业务转型。

戴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一套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完整系统,通过它们之间的紧密协调、共同管理,戴尔不仅可以更有效的管理库存,更能控制成本并获得在行业领先的价格优势。

第一,零库存。传统的库存管理仅仅是对自身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与控制,而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则应把视野从自身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网络上来,和它们之间充分交换库存信息,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库存,实现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甚至零库存。戴尔公司所涉及的IT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产业。据悉,该行业原材料每周都面临着1%的贬值,如果能有效控制库存,那么企业就能够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第二,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戴尔有一整套十分完整和严格的供应商遴选和认证制度。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戴尔才能在生产中获得稳定的保质保量的材料来源,并快速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不仅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戴尔有严格的要求,对于供应商的选址戴尔亦有其特别的规定。如果达不到要求随时都有被替换和淘汰的可能,但是戴尔的供应商们愿意与其合作,因为戴尔可以利用自身品牌优势给他们带来充足的订单和有效的预测保证。据此,戴尔与供应商的合作达到了理想的双赢状态。

第三,成熟新技术迅速推广的产品策略。戴尔很少在一个新技术或新产品刚出现时把它推向市场,而是要等技术已经标准化,产品已经成熟时才大规模进入市场并成为领导者。要做到成熟新技术迅速推广就要做到产品的敏捷开发和模块化设计,做到零部件标准化、模组化设计、业务流程再造。这样才能快速反应市场需要。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8

目前市场上的虚拟磁带库依照架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备份软件型(D2D)、应用服务器型(VTL Appliance)、智能化专用型(Intelligent High Preformance VTL)。

第一代,备份软件型虚拟磁带库。

将磁带库模拟软件直接安装在备份服务器上,把备份服务器的某些文件系统分区模拟成磁带库,从而使备份软件以磁带库方式使用磁盘文件系统。

此类方案下的备份磁盘暴露于主机的操作系统,本质上依然“在线”。在用户看来,依然在线的数据一定是不安全的。举例来说,如果备份服务器不幸被病毒感染,该病毒完全可能在损毁在线磁盘上数据的同时,损毁备份盘阵上的数据。另外,此类方案占用主机资源,性能受限。这种方案多由备份管理软件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提供,价格比较低廉。但由于受制于文件系统,其应用场合、I/O性能及数据安全性具有一定局限。因此,此类方案主要用于备份缓存,即先备份到磁盘,然后在服务器不忙时再将备份转移到物理磁带库上。

第二代,应用服务器级虚拟磁带库。

该方案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虚拟磁带库的软件实现方案:通过把虚拟磁带库管理软件安装到一立的专用服务器内,而将该服务器及所连接的磁盘存储设备模拟成磁带库。

这种方式下,备份服务器或其他应用主机通过FC或SCSI与专用服务器连接。此时专用服务器及所连接的磁盘存储系统一起体现为虚拟磁带库。

与备份软件型虚拟磁带库方案的不同点是,备份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把专用服务器及其磁盘阵列当作一台磁带库设备,实现了虚拟磁带库设备与主机设备在物理和逻辑上的分离。

此类方案下,虚拟磁带介质―磁盘逻辑卷, 不再是操作系统格式化的扇区,而是和磁带一样的裸介质(raw disk)。其上备份数据也是按顺序存放的,在物理层上实现了磁盘读写的线性化,避免了文件系统的碎块问题,充分利用了磁盘设备的高速I/O性能。

这种方案的不足是需要利用一台具有一定扩充能力的PC服务器作为虚拟磁带库管理器,系统优化性较低。另外,控制器部分采用了PC服务器结构,不够精简,并且PC服务器及其连接的磁盘阵列管理不统一,不是一体化结构,容易产生PC服务器和后端存储的不兼容问题。

第三代,智能化专用型虚拟磁带库。

就存储市场而言,我们熟知的主流磁盘阵列是采用ARM结构、嵌入式实时系统作为核心的。最早的磁盘阵列形态是PC服务器+JBOD磁盘柜。这种老式的设备在可靠性、性能上都无法与采用ARM结构的主流磁盘阵列相比,因此,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这种早期形态的磁盘阵列产品了。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9

利用RFID在数据采集、数据传递方面的优势,在仓库中采用RFID作为数据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出现的失误,大大提高入库、出库、验货、盘点、补货等工作的效率,优化库存,进一步提高管理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射频识别(RFID)技术

2.1RFID概述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2]。

RFID具有读取方便快捷、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更好的安全性、动态实时通信等优点。

2.2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最基本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数据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3]。其工作原理是: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电子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电子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2.3RFID标准及工作频率在烟草中所适用的电子标签的频率分别为高频(HF)和超高频(UHF)。对于HF,目前从执行情况而言,国际标准ISO/IEC14443使用较为普遍。而在UHF上,目前很多国家和企业认可的标准有ISO/IEC180000-6B和ISO/IEC180000-6C。国内有些地方在选用电子标签的时候往往使用ISO/IEC180000-6B的标准。原因有以下两条:一是ISO/IEC18000-6B的标准较早形成国际标准而得到认可;二是ISO/IEC180000-6C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国内很多地方的网络尚不健全,所以在此环境下推行ISO/IEC180000-6C有一定的难度。通常读写器所使用的频率称为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在烟草行业中采用超高频915MHz或

2.45GHz。这是因为超高频具有工作距离远、天线尺寸小、通讯速度高等特点。

3烟草物流特点及仓储现状

3.1烟草物流的特点(1)烟草业的物流采用的是业内物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不容易发生被“调包”和“盗窃”等现象。物流中所采用的传统的条码系统有明显的缺点,如易污染、折损、需要停止等待逐个扫描等,批量识读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快速准确的需求。

(2)在运送烟草时,使用托盘与否的问题上的主要矛盾在于容积率和托盘的回收。使用托盘运输可以大大提高进出库和减少搬运的人工费用,对提高自动化程度有积极意义。

3.2烟草企业仓储现状__目前,烟草仓储作业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工作业,以平面仓储为主,辅以叉车等工具,储区按ABC法分类,人工进行选取,根据烟草企业的特点,此类发展趋势是向半自动化作业转变。第二类是半自动化作业,仓储以货架为主,配置部分叉车等装卸搬运机械,电子标签辅助拣选,部分配备了塔式或立式分拣机,这类方式占有相当大比例。第三类是全自动化作业,以工业企业和一部分较大商业企业为主[4]。

4方案设计

4.1解决方案设计在烟草仓储作业中采取半自动化的方式,运用自动化技术和机械,辅以人工作业,根据货物先进先出的原则,实现仓储货物的数字化管理[5]。

目前烟草企业采用托盘方式流通,每个托盘通常情况下放置30件(箱)烟;在每个转运的托盘底部加装一个电子标签,使其成为电子托盘。通过对托盘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减少了货物的搬运次数和破损机率,提高运行效率。引入巷道堆垛机,在高层货架的巷道内来回穿梭运行,将位于巷道口的货物存入货格,或者相反,取出货格内的货物运送到巷道口。通过RFID叉车,自动寻找、记录产品信息,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有效避免了因人工操作而造成的误差,另外可以对托盘进行全过程连续跟踪,此外配合相应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单步式的作业控制,排除人工介入,提高作业效率,实时掌握详细库存及分布]。

4.2方案工作流程

(1)件烟信息处理:主要是向安装在托盘上的XCTF-5013型电子标签中写入件烟(通常每箱50条烟为一件)信息,如厂商、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供货商在供货前把货物的入库信息发送到仓储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进行货位信息更新,并确定货物的入库方案。

(2)入库管理:件烟入库时,在入库口通道处的XCRF-500W(A)型读写器读取件烟信息,并将入库时间写入电子标签,同时记录到仓储管理系统中。系统对照订单信息,若是所订货物则通过RFID叉车搬运,由巷道堆垛机将货物搬运进仓库,储存在仓储管理系统分配的货位中;若不是所订货物,仓储管理系统则输出提示信息,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7]。

货物入库完毕后,完成库存信息和货位信息的更新,打印入库清单。货物入库流程见图1。

(3)库存管理:管理人员通过XCRF-500W(A)型读写器对分类件烟进行定期的库存盘点;可以实时掌握货架情况,实现适时补货,控制库存量;货物移位时,读写器自动采集货物信息,将数据传送至仓储管理系统,进行货物货位管理,确保精确的库存控制。

(4)出库管理:按照订单要求,仓储管理系统自动确定最优交货方式,生成拣货方案,据此安排订单拣选任务,确定拣货区[8]。

由巷道堆垛机取出货物后,同时更新货位信息和库存信息,输送系统将货物送至分拣系统。按户分拣后,货物通过出库口通道处时,XCRF-500W(D)型读写器自动读取货物信息,并将货物信息传送至仓储管理系统。系统将货物信息与订单进行对比,若与订单信息相符即可装箱配送出库,打印出库单;若不相符,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注销已读取货物的信息,将货物重新归位。货物出库流程见。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10

关键字:运筹学;企业管理

运筹学问题和运筹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决策并存。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界定运筹学作为在科学界的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应当说是在1951年,即P.M.Morse和G.E.Kimball的专著“运筹学方法”出版的那一年。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始终,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一、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确定了宏伟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企业凝集全部的力量,众志成城,向一个共同方向努力,争取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显然,运筹学理念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

(2)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3)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约束、资源约束等;

(4)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三、企业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公里数、时间等)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四、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

1、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工业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2、财务管理。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它解决企业如何最有效的利用资金资源的问题。其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在投资决策分析中,企业如何利用剩余资金,如何投资往往有多种方案。而运筹学的作用就是要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通常是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决策论来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曹敬东,“管理科学之运筹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初探”,科技资讯,2007(2).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11

关键词:数据库实践类课程;比对式教学法;实训基地;上机考试;学科竞赛

作者简介:车蕾(1979-),女,河南洛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崔巍(1958-),男,上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立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2JGYB39)、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ZD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54-02

一、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所在信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是以“数据库系统基础”课程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囊括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课程设计”、“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DB2 302A)”、“DB2 Family Fundamentals(DB2 730)”、“DBA for Linux UNIX and Windows(DB2 731)”、“数据库高级开发”等课程,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教学工作和教学调研发现,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中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冗余,教学方法单一。从市场就业需求和继续学习、继续研究的科研领域的需求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至少需要熟练掌握2~3个主流数据库的应用。为此学院专门开设了多门主流数据库相关课程,如“SQL Server”、“Oracle”、“DB2”。但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彼此独立,导致学生学完每一门课程后,很容易和别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混淆甚至出现学一门忘一门的情况。第二,考核方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提交形式和笔试两种。其中,实验报告提交形式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的问题,考核结果不够准确;笔试形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不能很好地实现这类课程的培养目标。第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课程组研究并尝试了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试模式、实训形式等方面的优化方案,对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有效课程衔接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改善考核体制、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推进作用和实践价值。此研究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重要研究之一。

二、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1.教学方法的优化——比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了比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1)比对式教学法。比对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比对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1]将“比对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主流数据库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独立的教学模式“拔”出来,避免知识冗余,用已有知识去刺激新知识的学习,用最快捷、最清晰、最全面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主流数据库的应用。将比对教学法应用于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课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各主流数据库,分析异同点,研究比对教学方法及其相关教学方法,以“比对”为中心,设计主流数据库类的课程结构,以“比对”为中心,设计教学思路。

在运用比对教学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被比较对象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确定相应的比较点。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拿来进行比较分析,也不是所有的异同点都值得比较。二是在采用比对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能浅尝辄止,而应不断深入。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比对分析,将知识体系建立在表层,这些知识将很快被遗忘。[1]主流数据库的比对重点应放在各DBMS体系结构比对、SQL语法比对、异构数据库/迁移、安全控制策略和备份恢复方面。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指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该教学法是将总任务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细化成为多个简单可行的子任务,并一一执行子任务的过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适用于“数据库高级开发”课程等开发类课程。在此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选用一个“教学管理系统”作为任务对象,整门课程的教学安排都是以此任务为主线而开展的。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并符合实际需要的任务。“教学管理系统”案例贯穿全部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的思想。

2.教学形式的优化——企业合作

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的优化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还需要加强与IT领头企业的合作,使学生不仅在四年学习期间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一种高质量的就业技能。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驱动,加大了与IBM和Oracle等IT巨头企业的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合作切实提高改革力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质量。已开展的典型合作形式:一是建立IBM联合人才培养基地;二是IBM和Oracle为数据课程组的教师提供了相应的课程与认证培训,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将IBM或Oracle的认证考试融入培养计划中,这种含金量极高的证书对学生就业是很好的敲门砖;四是将就业目标定位于IBM或Oracle及其合作伙伴,以此为驱动在大三设置就业方向明确的课程模块即“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DB2 302A)”、“DB2 Family Fundamentals(DB2 730)”、“DBA for Linux UNIX and Windows(DB2 731)”。以此加强实践和实训,使学生达到直接上岗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从教学形式上优化了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同时可以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成掷地有声的特色专业和强势专业。

3.考试方案的优化——上机考试

之前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提交形式和笔试两种。此考核方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目前,“数据库高级开发”、“数据库系统基础”、“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采用机房授课方式,效果较好。因此,尝试上机考试方案是与机房授课方式很好的呼应,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具体上机考试方案如下:

(1)考试环境。考试环境为C/S模式,每位学生一台考试机。考试前,由教师将考试环境和所用数据部署到每一台考试机上。为方便学生阅读,可以发放纸质试卷,学生按照试卷上的内容直接在电脑上操作。

(2)机考形式。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上机考试形式:一是数据库类课程。让学生在相应的DBMS下直接按要求操作,例如: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索引、导入数据、查询表信息、进行安全设置等操作。二是开发类课程。学生按照试卷要求,在相应的IDE环境下进行程序编写、编译和部署,并将项目存放在指定位置上。[3]

(3)判卷方案。目前大多数自动判卷系统基本都是通过比较结果来给分,不考虑中间步骤的得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合数据库实践类课程的上机考试情况。[4]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判卷方案:一是数据库类课程。由于这类考试的结果与各考试机上的DBMS相关,因此教师必须在每台计算机上进行判卷,当然为了方便起见,教师可以远程登录到每台考试机上进行判卷。二是开发类课程。考试结束后,机房管理员直接将各考试机上的答题内容回传到一台服务器上,以供教师下载后判卷。

在开展上机考试的同时,还要注重实施相应的作弊防范策略。通过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实施上机考试方案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理论知识的认识层次也有所深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实训形式优化——学科竞赛

自2009年起,信息管理学院就引入学科竞赛作为数据库实践类课程学生实训任务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推进高校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现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与企业合作,分别开展了“2009Sybase数据库应用大赛”、“2010Oracl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201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Oracl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201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Oracl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5]

竞赛选题方式为开放选题,可以是任何与数据库应用相关的主题,如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C/S或B/S结构)、移动数据库应用开发、桌面数据库应用开发、数据库应用解决方案等。[5]每年的数据库竞赛都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基础”和“数据库高级开发”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同步进行。真正做到了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此竞赛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编程水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开发语言,但是之前由于未系统开发过项目,很多编程方面的知识在他们脑海中都是支离破碎的。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竞赛和课程设计中取得好成绩,从一开学就开始恶补编程,一学期下来,编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们将学过的数据库、数据库高级开发、Web开发等知识综合运用进作品,作品质量大大超过教师的期望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连续四届通过选拔推荐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尤其是2012年获得了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使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冗余、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问题,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其创新点和主要特色是:突出知识差异性、避免教学重复性;重视教师主导性、强调学生主体性;挖掘体系连贯性、提高教学高效性;强调课程实践性,加强考核实效性。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要努力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在人才培养上达到更高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新荣,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对比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2]车蕾,赵庆聪.“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5).

[3]车蕾,崔巍,杨孔雨,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改初探[A].2008年第二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及核心课程建设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库存管理优化方案范文12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 GIS技术;数据库

Abstract::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platform is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GPS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video conferencing,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and command system,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emergency emergency command of powerful features such as integrated platform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platform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atabase.

Keywords: public safety events; emergency platform; GIS technology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 TM7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为应对国际性恐怖袭击事件、重大刑事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政治性骚乱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威胁并做好预防性安全应急管理,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总纲领在未来长时间内指导和推进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和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是基于GIS技术、GPS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视频会议、通讯系统、指挥系统、应急决策系统等强大功能集成的应急指挥平台。该应急平台由三个系统构成: 信息获取系统、应急智能系统和决策指挥系统。

信息获取系统负责应急平台中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获取及管理。

从指挥中心性能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角度考虑,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采用了基于 C/S(Client/Server) 的标准三层架构,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和交互层。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消防应急平台软件框架图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综合城市中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地理信息系统、危险源分布、救援力量分布、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等,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以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利用应急平台迅速的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源分布,并能依据应急平台的预案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从而得出最佳处置方案。

一、 数据库的组织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数据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类是针对城市安全问题的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支持涉及对象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和尺寸信息等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公共安全应急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数据支持,遥感数据、数字地形数据和 DEM 数据的迭加,可以更加直观和逼真,同时也为应急决策提供空间分析功能,辅助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库。以及等等。

a)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采用 G 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来管理。主要包括: 城市 1:2000、1:1000 和 1:500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库、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库、城市主要地名数据库、城市遥感影像数据库、建筑物数据库等等。

b) 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公共安全信息数据库采取空间信息与描述信息 (属性信息)一体化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安全重点单位数据库; 专业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城市消防栓数据库、医疗力量数据库、公安机构数据库、电力线路数据库、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避难场所 (人防、广场、公园、绿地) 数据库、应急物资供应数据库。、天文气象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等。

2、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自身存在危险性或有安全需要的对象的属性信息,此类对象是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过程所关心的主要对象。它是整个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核心内容,为安全规划、应急辅助决策、统计分析等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料支持。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数据:灾害发展模型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等等。

(1) 灾害发展模型数据库

包括地震模型、火灾蔓延模型、污染源扩散模型、人员疏散模型和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a)地震模型

b)火灾蔓延模型

城市中火灾蔓延模型可以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来建立。元胞自动机理论在森林火灾模拟方面已有运用, Yamada、Takizawa等人和Xie、Sakamoto等人尝试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来进行城市火灾模拟的研究。元胞自动机将城市划分成多个元胞。元胞的尺寸可设置为3m ×3m , 该尺寸可由Jirou 和Kobayashi 提出的公式估算得到。在风速V 条件下, 火传播的最远距离为

D/m = 1. 15[5 + 0. 5V/(m·s- 1) ].(1)

城市区域火灾蔓延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影响: 建筑因素、天气的情况和建筑区域的特性。建筑因素主要包括: 建筑的物质材料、楼层面积、通风开口面积、楼层的高度等。天气因素在此简化为对风速和风向的讨论。这些因素影响到火灾蔓延的方向、范围以及火灾蔓延的可能性等方面。建筑区域的特性主要包括空地大小和方位、房屋所处地面的坡度以及道路的情况信息。这些因素用来反映控制火势的蔓延情况。根据式(1) , 火蔓延影响到的邻居元胞范围可以由图2(a) 表示, 根据风速的不同, 影响范围会发生明显变化。W ij是风因素, 包括了风速和风向两个方面的内容。

图2火灾蔓延时受影响的邻居元胞示意图

模型中将元胞的状态分为5 个等级(0~ 4) , 分别为: 不可燃、可燃但未燃、已燃但不具备蔓延能力、剧烈燃烧且具备蔓延能力、燃尽。火灾是否发生蔓延, 可以从元胞( i, j ) 的状态是否从1 变到2 来判断, 判断依据可由火灾蔓延因子Fij来决定, 即

Fij = ∝(SijPij )Wβijp (tkl). (2)

其中: ∝是火灾蔓延速度调整因子; S ij 是建筑结构参数; P ij 为建筑的火灾木质率, 也就是将建筑可燃的部分转化为木材的比率;β为调整因子(β> 0) ; p( tk l) 表示元胞(k, l) 的火传播能力。除β外, 这几个参数值的范围从0 到1。

c)污染源扩散模型

d)人员疏散评估模型

人群安全疏散的判据是“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是否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灾害事故预测模拟可以给出这两个时间的长短比较。基于空间地理信息, 可对市区范围的人员疏散进行模拟, 同时选择避难区给出人群应急疏导和避难的优化策略。模型中主要用来计算建筑中的人员疏散到室外的时间可以用Togawa 经验公式来计算, 即

Tmove-b =N a/W effC+L m in/V r. (3)

其中: C 表示通过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 即单位流量, 一般取值为1~ 1. 2; N a表示建筑内的疏散总人数; W eff表示疏散出口的总有效宽度, 即建筑物的对外出口的总宽度; V r是人员运动速度; L m in为人员到出口的最短距离。街区步行疏散时间是指疏散到室外的人员步行疏散到避难区的时间为

(4)

其中: D i表示第i 条街道的距离, a 为交通影响系数, 与道路交通密度有关。

e) 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财产损失可根据火灾蔓延模型对应元胞的状态加以计算, 而人员伤亡以人员疏散模型计算的建筑疏散情况进行预测, 这样系统就可以对火灾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评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包括房屋、构筑物、设备和其他财产的损失, 在具体统计时, 按公安行业标准进行计算。

(2) 应急预案数据库

现有的大部分应急预案多数是传统文本式预案, 多按照统一的制式依靠经验制定,其科学性和针对性亟待提高。相对于数字应急预案有着缺乏火灾科学模型支持、形式枯燥、查询困难、表达不直观、可操作性差等缺点。数字预案吸取了现有预案的优点和长处,以应急平台为载体,利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火灾科学与安全科学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技术,使得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更为科学规范,通过完整的、科学的数据模型建立全面而具体的数字应急预案,其设计如下:

一方面,数字应急预案建立在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系统、GIS 系统等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以往文本式的资料数字化, 通过分析应急预案的关键节点对其结构化, 形成有针对性的实战方案和预案实施指南。另一方面,数字预案把灾害科学应用到预案制定中, 通过灾害发展模型、人群疏散模型等对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科学计算, 对重点保护建筑或建筑群制定相应的预案块, 对于一个灾害场景计算出许多时间序列, 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时刻灾害场景的情况和救援方案。此外,还可以在系统中事先假设灾害场景,通过数据库查看现场周边环境和建筑信息, 调用周边救援力量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演练。

(3) 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

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是在数据库基础和GIS技术表现手段上提供的一系列辅助决策工具。它将灾害发展模型、人员疏散模型、火灾损失预测等模型, 与接警空间定位、最佳路径分析、应急力量调度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决策等指挥调度模式相融合, 辅助灾害数据处理、模拟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及控制显示等功能, 提高从接警到处置灾害过程的效率, 快速确定灾害源、援救、疏散方案以及灾害蔓延范围, 从而提高决策指挥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支持:灾害发生地点快速定位;周边环境缓冲区快速查询分析;责任救援队伍的确定;疏散路线、救援路线等优化确定;作战指挥方案的标绘。

二、 数据库技术构成

1、 数据库的优化

(1) Oracle 数据库的优化设计

Oracle 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是 ArcSDE 高效运作的保障,也是整个平台运行效能的根本。Oracle 数据库性能的优化主要从内存分配、磁盘 I/O、回滚断、CPU 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a) 调整内存分配

主要包括:数据库高速缓存区的度量和优化;库缓冲区的度量和优化;数据字典缓冲区的度量和优化;排序区的度量和优化。

b) Oracle 磁盘 I/O 优化

主要包括:优化表空间和数据文件;优化块和区间。

1.2. ArcSDE 的优化 和 Oracle 系统相同,典型的 ArcSDE 安装过程很方便,但没有经过配置和调整的 ArcSDE不会获得满意的效能。ArcSDE 的优化主要从 DBTUNE 表和调整空间索引两个方面来优化处理。

2、地形图的批量入库

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多源、多尺度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也是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支持所必须的,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数据转换与批量导入模块就显得意义重大。而建立一个通用的批量导入功能模块,需要弄清楚各种 AutoCAD 数据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将共性的部分保留,存在差异的部分提炼出来供用户录入。

根据在实际项目的经验总结,AutoCAD 资料之间主要存在的差异部分的几个关键参数如下:图幅编码;图幅长、宽;要素的分层等。

在本系统中,该通用 CAD 数据导入功能模块,主要提供了远程数据和本地个人 GeodataBase 数据库的自由连接,用户可以自定义数据导入的各种参数和要素集名称。该模块主接口入下图 3 所示。

图3:模块主接口

3、异构数据的处理与更新

所谓异构数据有两种含义:网络的异构和数据格式的异构。本应急平台中数据源的格式繁多,有 DWG、Shp、Tab 和遥感影像图等等。尤其是 DWG 图形格式数据量巨大,它是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础。 而数据转换实际上就是将AutoCAD 数据中要素提取出来,分门别类的存入相应的数据表中的一条记录。但在数据转换前,先要将GIS 和CAD 这两种数据格式之间建立清晰的转化链接,合并一些同属性图层,清理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对于不易实现的转换内容要做好处理,如:多边形在AutoCAD 中可能完全没有闭合,因此在转换前要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或编制应程序来将图中明显的错误纠正过来,以免在转换时出现问题。数据转换的流程如下图4 所示:

4、 三位图数据的生成和处理

在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辅助决策中,城市大范围内的三维景观图对于决策的制定、以及救援路线的选择、救援措施制定都有很大帮助作用。因为它非常直观和形象的反映了城市的概况和面貌,包括道路、房

图4数据转换流程图

屋建筑、湖泊河流等等。三维景观视图既是反映城市的整体概况和面貌,又具有快速、实时、成本低廉的优势,

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三维图的可视化的实现,是利用ArcGIS 的ArcScene 控件来实现的。效果图如下图5 所示:

图5:三维可视化效果图

三、 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的需求,研究和分析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分类、组织和管理,并对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和优化设计,实现了地形图的批量入库和城市大范围景观图的快速生成。同时,本应急平台可以从分布式的平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模型库的设计等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结合应急救援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1 ]李华东.基于GIS 集成化的消防指挥系统.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 2 ]苏子林,陈章良. 中小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脑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