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

时间:2023-06-01 09:49:36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1

第一部分 总则

一、培养目的

1、本着公司的人才理念及用人原则,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实现公司人才的梯队建设和高素质的团队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2、系统的培养方案,使储备干部更快的实现由职场新人向职业人士的转变。

二、培养原则

1、公司以“尊重人、理解人、发现人、塑造人”的人才理念,以“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用人原则培养后备人才。

2、以一线基层岗位为锻炼环境,以企业文化、公司营运业务、团队建设等培训内容为主体实现培养专业人才。

三、方案适用范围

凡公司所有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或以储备干部职位聘用的人员均按此管理方案接受培养及考评(以上人员必须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第二部分:储干培养机制及薪酬福利

一、储干的培养机制

1、储干培养时间阶段

理论培训期:3-7天。

储干入职后将进行3-7天的集中式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方式采用课堂理论学习的方式,培训期结束后经过考核合格将进入下个阶段的培养计划。

试用期:3-6个月。

培训期结束后将根据各部门需求分配到各部门并确定具体岗位,进入第二个培养阶段--试用期。试用期期间将实施《试用期考核表》,目的在于使储备干部在指导老师的跟踪辅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既定学习任务。各部门经理负责跟踪储干的培养及考核,部门经理每月5日向人力资源上报储干考核表及评价。

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将转正为为**正式员工,将以储备主管的身份与公司签署正式《劳动合同》。

核心业务岗位培养期:6-9个月

试用期结束后将继续接受核心业务6--9个月的在岗实践,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公司核心业务运营,期间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可进行岗位轮换。储干在转正后6-9个月业务实践结束时,应成长为各部门主管人员。储干晋升由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整理后上报总经理审批。

高潜质人才培养计划 :2-3年

由总经理、HR经理在已成长为公司部门主管的储干中经过挑选面试,甄选出德才兼备,具有高素质的储干,列入高潜质人才培养计划和接班人计划,作为公司高素质人才梯队培养对象,这些储干将纳入“**接班人计划”进行长期学习和培养,经过公司各业务部门2-3年的轮岗锻炼培养将成为公司管理团队中的一员-部门经理。

二、储干培养期间的薪酬介绍

储干在整个培养期里均享有基本工资、学历补贴、年终奖、社会保险等福利。

薪资发放形式:由公司财务部统一指定银行卡,薪资划入个人账户。

薪资发放时间:每月8日前发放上月薪资。

薪资发放标准:试用期基本工资800元/月,学历补助:本科200元/月,专科100元/月。储干转正后,将重新确定岗位或继续工作在原岗位,薪酬福利的标准将结合公司现行规定的岗位薪酬福利标和储干的实际情况予以执行。

薪资费用责任:储干培养期一年内,如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工作,工资费用由独立核算的用人部门和公司总部共同承担,用人单位承担费用的70%,公司承担费用的30%;如在总部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每月工资发放日前用人单位将费用划拨到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统一发放。培养期结束后,储干的工资随所在部门统一发放。

三、储干的福利

储备干部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后将享受公司员工同等福利。

1、培训

储干在整个培养期内将免费享有公司提供的各种培训。

2、其它福利:

在各个重要节日储干享有同公司正式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员工活动等。

3、保险

储干正式入职后参照相关制度参加社会保险。

第三部分:储备干部的管理办法

一、储干的招聘、甄选、录用

1、招聘渠道:校园专场宣讲招聘会、人才市场、平媒、网络、推荐介绍等。

2、储干招收范围:高校应届大专以上学生或具有本科学历、工作1-2年的职场新人,德才兼备;

3、储干甄选: 储干的甄选由HR经过初试、复试、笔试、公开演讲及答辩等严格甄选程序,公司本着择优录取的用人原则选用;

4、储干聘用:所有储干必须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后由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

二、储干的协议签署:

1、储干经过面试,一经录用,自接到录用通知3日内须与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

2、储干在入职前须与公司签署《服务承诺书》。

3、储干在进入业务部门实操阶段时需与各部门负责人签署《试用期考核表》。

4、试用期结束后,储干应与人力资源部签署《劳动合同》。

三、储干的管理

1、培养期内储干的归属

储干1年的培养期内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培养计划;储干成长为部门主管后进入正常的人事管理程序。

人力资源部负责储干培训的计划、实施、评估及人事调动审批等。

2、职业发展路线

1、储备干部--正式员工(储备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高级经理。

2、培训生须经为期1年的轮职实习,实习结束后经综合评定,表现出色者将被委任到适合的部门,担任部门的管理角色,带领团队创造更好的业绩。

3、储干的档案管理

储干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定期搜集、录入、统计、汇整和归档培训资料。

定期对培训档案进行检查,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培训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个人档案、培训计划、方案、工作总结报告、评估资料、培训记录、各种表单等。

3、培训的纪律管理

考勤管理

(1)储干的考勤按公司现行考勤制度执行。

(2)储干在总部进行理论培训时的考勤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3)在各部门实践时由各部门负责其考勤。

(4)所有考勤记录须于每月1日前上报人力资源部。

纪律管理

(1)储干在培养期间严格按公司现行规章制度遵守。

第四部分:储干的培训

一、培训师资

1、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课程设计、课件开发。

2、培训讲师由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业务兼职讲师及外协机构培训师共同组成。

二、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设计原则

以商贸零售批发业务为核心、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理论实操相结合。

2、培训内容版块

理论培训:公司概述、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核心业务等。

素质培训:团队建设、管理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

实操培训:业务各岗位实操等。

3、培训时间安排

储干在公司培养期间以岗位实践操作培训为主,其理论培训根据工作安排及需要,由人力资源部插空组织实施。

第五部分:考核及评估

一、考核方式

1、座谈。人力资源部除不定期同储干进行交流、沟通外,每月还将组织储干1次以上座谈会,以了解其学习态度和进度、工作思路与想法,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2、考试。分为理论及实践考试两种,理论考试以书面形式进行,主要针对理论课程培训,以检查其学习能力及效果。实践考试以实操形式进行,主要针对储干在部门学习内容的实际操作,检验其动手能力。所有考试成绩将作为对储干培养期间整体评估的参考依据。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销商的经营日益受到更多的挑战,而这些挑战都需要经销商在人才培训、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提高,那么作为HR该如何让协助经销商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高呢?

如何制定人才招聘计划?

人才招聘要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这是HR在确定招聘计划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原则。

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在确定用人标准上是存在差异的,对着重内部培养的人才招聘标准上,可以考虑招聘对象在实际工作经验上不做苛刻要求,但是要要求所招聘的对象必须具备培养的潜质,而这类人才的招聘可以采取从学校招聘和人才市场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引进的人才,则要在工作经验和工作的适应性上提高招聘标准,要确保引起的人才马上都能进入工作角色,这些人才的招聘要采取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和社会招聘相结合的原则,在“挖人”上,HR平常就要注意竞争对手那里的优秀人才,并建立他们的档案和保持联系和沟通,以便在用人之际,能够有合适的“挖人”对象。

人才招聘要考虑现有人力配置和必要人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经营规划,HR要确保人才规划不但确保企业现阶段的人力需求和配置要求,也要考虑为将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储备相应的人力,避免企业在急需用人之际出现人才的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

因此这就需要HR在制定招聘计划时,一方面要考虑现在企业急需的人才招聘计划,另外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考虑适当的人才储备计划。对于需要储备的人才,HR可以考虑招聘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在老员工实施传帮带计划,等企业需要人力时,让这些储备人才相应的补充到岗位上去。

详细的薪资方案、人才试用转正管理规定、员工晋升方案等也是HR在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时需要必备的相应方案。在实践中,许多经销商缺乏相应的薪资等方案,而这些方案的缺乏会给HR的招聘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困难,因为没有这些相应的方案来支撑HR的工作,在招聘中难以回答这些与招聘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从而导致人才不敢加入企业,同时缺乏这些方案会让招聘者以及入职者感觉企业管理不规范,以至于人难以招进和人招进来难以留住。所以HR 在制定招聘计划时,一定要看经销商的企业是否有这些相应的方案,如果没有一定要作出详细方案通过相应流程审批后再启动招聘工作。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3

数字化声像档案的价值鉴定有利于节约成本,方便利用开发。数字成本本来就低,而且可以海量存储。所以数字化声像档案精选程度越高,保留下来的少数材料质量就越有保证,存储的成本相应就会减少,也便于保存和开发利用。反之,则会使库存声像档案的含金量降低,不仅可能成为死档,还会给馆藏声像档案的管理徒然增加麻烦、增加工作量和资金负担而没有利用价值。而精挑细选后入库的声像档案材料对馆藏声像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也为积累资金实现远程备份管理做足了准备,便于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也便于馆藏声像档案按相应类别确定保管级别,实现层级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声像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具有重大保存价值的声像档案建立备份和异地备份保存,达到档案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的目的,强有力地带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推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程。

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进行有效鉴定的制约因素

档案工作者是制约数字化声像档案鉴定的主要因素,声像档案鉴定能否成功开展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馆藏数字化声像档案必须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大量涌入库存的数字形式的声像档案必须具备保存和利用价值,这是库存声像档案材料的基本指数。鉴定人员必须是训练有素,才能把好馆藏进口关。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价值体现在声像档案自身具备的使用价值,符合多数用户查阅信息的期望,声像档案材料的保管才有实际意义,这也是鉴定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2.库存声像档案需要不定期进行价值评估和拷贝。馆藏档案的价值评估需要量力而行,选择有保存价值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进行收集保管,必须从保存价值与保管成本之中作出决策。档案部门要发掘自身存在的经济实力和收藏能力,在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把握好尺度,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保管价值的数字化声像档案的归档和保存上,全面清理价值不大没有必要保存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收集最有价值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由于电子存储介质的物理寿命即保证存储数据不丢失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存储介质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存储介质材料的氧化、变质、磁场的影响等很容易破坏磁介质上存储的数据。而且随着现代社会技术发展进步,相关的技术 3—5 年就会更新换代。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对原载体上的声像档案数据进行拷贝,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之间进行迁移,以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与收集的难点

声像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工作的盲区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纸质档案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覆盖了数字声像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很少受到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少单位基本上没有这项工作。这种现状的存在与长期以来档案工作重心和档案业务部门的监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显然,这种陈旧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利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与信息科技发达的社会脱节。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人员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不能适应数字化声像鉴定工作,加上人员的知识水平的停滞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基本处于不运转的状态,既然无法把关和识别,无用或价值不大的数字声像档案材料无法清理被保留下来。

2. 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历史不长,没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由于数字化声像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的更新步伐,档案界普遍准备不足,工作体系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工作体系,相应的人才培养比较滞后,造成了声像工作严重倒挂。

3.数字化声像档案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不容忽视。技术人才是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开展的最根本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数字化声像档案专门人才严重匮乏。造成这种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我国既懂数字化科学技术又懂档案管理的人才和人才培养严重不足;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人才匮乏是制约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有效开展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必须得到改善。

4.数字化声像档案内在因素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一是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量大且杂,现代化记录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声像记录已经成为极为普通的事情。海量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带来了繁重的鉴定任务。数量庞大的声像档案材料必将耗尽档案鉴定人员资源,必定会影响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价值鉴定工作。结构复杂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表现在技术层面,在技术上数字化档案鉴定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该工作对知识的要求大大超出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鉴定的应对措施

为了保证馆藏数字化声像档案的质量,收集和鉴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必须做到早宣传,早培养,早开展工作。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鉴定工作开展必须得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单位主管领导到普通档案人员都必须意识到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这跟宣传到位关系重大,只有从上到下都意识到了声像档案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有效地开展该项工作,也只有早宣传,早培养,早开展工作,才可能有效地优化馆藏,避免资源的浪费。

2.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操作。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鉴定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以科学的数字化声像档案鉴定理论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数字化档案材料进行有效的鉴定工作。档案学术界必须把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价值鉴定理论研究摆上重要的日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将其鉴定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3.必须加大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鉴定人员的培养力度。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鉴定人才是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做好的基础。要做好数字化档案鉴定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可以采取定向培养模式,档案馆可以与有档案学专业设置的高校联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其次,加强档案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鉴定技能和水平。最后,就是以直接引进人才的方式解决,如引进数字化声像档案鉴定专家和高校有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等来档案馆从事相关工作,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鉴定工作队伍。#p#分页标题#e#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4

一、人才储备与培养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中小企业所重视。中小企业只有做好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工作,才能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体说来,人才储备与培养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比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在行业发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而这些都离不开企业人才的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人才储备与培养工作能够使企业占据人才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由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有效吸引人才,中小企业往往需要付出更为丰厚的待遇条件,这就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提升。而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吸引人才的关口前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人才储备规划以及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流失严重,对企业缺乏较强的忠诚度。之所以会产生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小企业没有给予人才充分的重视,使其所得到的薪酬待遇较其他企业低,最终导致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走;其次,人才在中小企业中不能获得安全感,看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没有构建一个推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平台,使企业员工不能获得安全感,更没有对企业人才进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看不到自身的职业未来。

第二,没有树立科学的人才储备理念。虽然有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注意到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但是其理念确是不科学的。许多中小企业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在招聘会上大量收集应聘者的信息,并将其相关资料简单的存放在电脑里,并没有构建功能完备的企业人才数据库。当企业在急需某一类专业人才时,之前所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没有真正给企业带来便利。

第三,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往往是一时兴起或者生产急需才进行的,并没有设计一个具有长期性的培养方案。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一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而不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的长期投资,往往不愿意出钱进行人才培养。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各项管理理念以及生产工艺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也不能随着市场的需要而不断提升素质,给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产品升级带来严重阻碍。

三、中小企业有效开展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工作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规划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储备人才规划和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第一,认真开展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广纳贤才的良好机会,是企业进行储备人才规划以及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在进行外部招聘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公平、公开、择优录用的原则来开展。中小企业常用的外部招聘方式主要包括广告招聘、职业中介机构推荐、校园宣讲会招聘、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等多种。为了提升中小企业人才外部招聘的信誉度以及有效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当切实做到整个招聘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公平化。在对人才的录用方面,应当彻底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不应当收到户籍以及人事档案等相关方面的束缚。

第二,科学开展人才的内部招聘与培养。企业人才内部招聘是指当企业因为发展、扩张或其他原因出现岗位空缺或人才缺口时,通过职位公告、职位投标和职位轮换等方法从企业内部进行人才招聘,也可称之为员工的内部升级转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不断涌现出的许多有头脑、精业务、懂管理及有升值潜力的基层员工,他们是中小企业得以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储备的来源。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善于发现人才,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才储备结构。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招聘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内部有适合空缺职位的人才,而要把员工培养成适合企业的人才,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与之相对应,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结合当前新的市场形势,向员工灌输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储备有用人才。

第三,深入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人才的适用性,中小企业应当与相关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共同培养人才的基地,以定单化模式共同培养人才。选择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借鉴和效仿当前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核实,把当年所需的岗位和人数报给合作院校,然后,企业、院校以及学生三方签定培养、就业协议。院校与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教学大纲,由企业出资金、院校出教师,额外给学生增加课程培训。理论课程的设置,内容必须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并结合企业文化,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入职之前在企业实习半年以上,实习期间由企业提供食宿,给予一定的实习津贴,并由企业经理级主管任实习导师进行指导。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不再需要试用期。在学生入职前,企业已为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使学生工作更安心、更踏实。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真正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备,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四、结束语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物流;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方案设计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具有综合性、实践型、专业性及多层次的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是培养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证。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方案要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构造实践教学环境,并将二者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贯穿于物流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体系。

一、以岗位(群)需求为导向,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1、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物流运营管理人才与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是物流的主要管理者,即从事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项目策划和实际运作管理,不仅能对物流运作过程的单一环节进行管理,而且能对物流的各环节进行规划、管理、控制和调节;其主要工作岗位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物流经理、物料经理、采购经理等。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主要从事对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对具体的物流作业非常熟悉,实践操作能力强;主要工作岗位有:仓管员、采购员、订单员等。因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覆盖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定位。

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分类,分解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了五个岗位所需要的三个一级主要能力(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力),并将一级能力细化为九个二级能力(职业道德、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物流客户管理能力)。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高职物流职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胜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内外贸公司的物流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具体包含三个层面:

①加强基本实践能力。通过物流作业模拟,使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能力,直观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和单据流转。通过角色模拟和交流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物流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熟悉对物流各个岗位的入职需要和技能。

②提高物流技能水平和物流分析能力。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及设备,使学生掌握关键物流技术以及提高学生操作物流设备的水平。通过对物流系统流程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物流内在信息、职能和流程的掌握,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分析能力。

③发展综合实践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选定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并通过一定的实验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课程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这样的教学规律。因此,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应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开始阶段。

通过基础实践将学过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及技术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基本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知道专业要求是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学生主要采用认知实习(如企业参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专家报告、文献收集和整理等方法。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期末。

主要是在完成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教学任务之后进行的一个认识性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物流的仓储、运输等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物流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主要设施设备等。

2、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可安排在大二专业主干课学习阶段,是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进行的专业技能实训。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反映各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根据各理论课程教学重点向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分析与决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掌握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主要手段有物流实训项目教学、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物流仿真教学等。

物流实训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 行多方面的调查,创造性地设计完成项目的多种方案和途径,并做出选择。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模拟实验是指利用校内外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模拟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流程的运作。模拟实验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仿真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验的指导和考核。

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实务的操作能力。

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针对专业特点收集精选典型案例,也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案例,学生收集案例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学生共同围能绕实践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注意案例的实用性和典型性,且物流专业的案例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进行,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由老师对实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指导,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综合型实践教学建立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各课程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了解,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还可在该阶段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并实施其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综合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指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直接参加物流实务工作。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经营管理问题,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物流业务技能,如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

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完成学校实践教学的部分任务,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双向选择,从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也相应降低了实习单位的用人成本。通过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物流业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勤俭负责、刻苦耐劳的精神,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培养社会责任,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有意识地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善于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它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物流实践教学环境实践

教学环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环境可分为实物环境和模拟环境。

实践教学的实物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实践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浓,设备的专用性强,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该实践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1、建设物流实验室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是物流专业建设里面的一个关键项目,建设实验室要与课程设置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物流业务流程以及物流相关理论,通过物流作业流程演练提高设备操作水平。国内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物流软件模拟实验室。以软件模拟各项工作流程为主,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让学生熟悉物流流程的操作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

通过这些软件系统的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这类软件模拟系统可以配合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来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理解。

②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沙盘课程因其直观性、动手操作性、团队合作性而备受关注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运用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让学生进行备货、仓储、订单履行、存货管理、供应/ 需求计划等的决策与实施,并通过讲演、小组研讨、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 让学生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

③物流仿真实验室。物流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在现代物流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仿真教学软件以模拟各项工作流程为主,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等。通过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及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物流自动化实验室(硬件实验室)。这种实验室是一种物理实体实验室,以自动化仓储设备、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模拟国内外先进的仓储配送企业的场景、作业、管理等,融合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和设备,便于学生观摩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及设备操作技能,为专业教学提供一个接近现实的实践环境。由于物流硬件实验室投资较大,所以一般高校只建立物流软件实验室。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增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佳方案。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实验;教学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n AS/RS Experiment

Wang Chenglin , Wu Yue, Zhang Xufeng, Zheng Jinke, Li Shufen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target ofAS/RS experiment is analysed rationally on the basic of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 of AS/RS , and experimental step is instituted in the paper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 is improved by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

Keywords:AS/RS; Logistics experiment ;management of didactical Resource

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兴起,由于物流专业本身就是新兴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等都在不断地修改完善,教育部对于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尚未完全统一确定,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其实验教学更是处于探索阶段,急待加强。

一、 自动化立体仓库简介

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由高层货架、巷道堆垛起重机(有轨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讯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仓库管理系统及其周边设备组成,使用仓储笼或托盘作为货位存放器具(单元),运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采用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通过以上设备的协调动作,按照用户的需要完成指定货物的自动有序、快速准确、高效的入库出库作业。具有高速运转,操作简单,大规模储存货物,减少仓库占地面积,充分利用空间,扩大仓储能力,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提高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生产性企业的采购件、成品件仓库、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FAS)以及流通领域中的大型流通、配送中心。

二、实验环节设置分析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个复杂的高新技术集合体,对于以节点规划设计、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系统模拟优化仿真为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其工程技术显然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是十分的吻合,因此必须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环节。

1.实验对象的选择分析

在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首先对实验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为此对北京市烟草配送中心、新世纪物流等多个物流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实际调研,了解企业实际的作业流程和人才培养要求,使教学目标的设定有较强的社会背景支持。在结合了其他院校相关实验课程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自动化立体仓库运作环节为核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货物对象进行流程运作模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自动化立体仓库教学的实验设计思想。在这一原则下必须合理地选择实验操作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了学生试卷作为实验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试卷本身包含非常丰富的信息,包括考试时间、考生信息、教师信息等,而且数量比较大,日常需要进行动态查询管理,完全符合实验教学要求。

2.条码技术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目前物流中的数字化管理,即利用条码等现代自动识别技术,所以应采用条码技术进行试卷的标识,在分析试卷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编码方案的确定,要求学生确定合理的编码规则,并赴之实践,然后利用条码打印设备进行识别条码的生成,使学生掌握条码设备的使用方法。

3.储位管理分析

在完成实验对象的前期准备之后,可以根据仓储的实际情况进行储位管理实践。利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实现目前教学资料的动态管理,目前的管理对象主。要包含考试试卷、教师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工具等多种。在传统管理方式下,教学资料由于数量多,构成复杂,因此管理难度比较大,不但占用大量空间,而且查找困难,即便是专人负责管理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装备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实现大量、多品种教学资料的准确快速管理。

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对教学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其外形尺寸、使用频率等各种特性,为合理的进行存取位置优化管理打下基础。特别是试卷的存储,必须在分析其查询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储位管理,综合分析比较以年份、系别、教师等为主的存储方案,实现货物的优化存储。

为了更好的进行货架的优化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货架编码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寝食编号以及床位编号等作为类比对象,理解采用排、列、层以及存储箱编号等进行四位编码的货位编码方法,并利用条码进行货位的标识,以方便自动化仓储设备的识别。

4.仓储作业的自动化操作设置

在实现了存储方案的总体设计之后,利用巷道式堆垛起重机进行存储货物的自动出入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其工作流程,同时在操作过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作业高度、作业速度、托盘间距的测定全面的了解巷道式堆垛起重机的工作性能。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外,还需要设置合理的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试卷编码环节将选修和补考的卷子编码问题在学生制定了一般试卷的编码规则后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选修试卷中学生班级、系别不统一的难题,补考试卷由于是多个课程集中装订,其课程名称、学生教师信息也严重不统一,希望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提出解决方案。

在进行储位管理时要求学生在分析货位自然属性和使用属性的特征后进行货位优化设计,学生必须设计合理的新的储位管理模式。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不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操作,而是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的摸索目前已经建立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实验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实验教学目前已经称为现代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而现代化的教学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与时俱进,在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社会需求以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应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王成林邬跃张绪凤郑进科,北京物资学院 ;李淑芬,.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 .2004.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7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

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时展的要求。实践表明,数字化档案信息能够让任何一位档案使用者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就 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不仅是提高档案利用率非常有效的手 段,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档案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 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并通过光盘、磁盘存储,不再是纸质载体储 存,这样一来,一个档案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部馆藏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存储在电脑里,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 很方便地进行查阅。档案管理信息化就要求档案工作者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具备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电子设备,进行档案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利用的技能。

(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对推进信息化的推进进行了系统研究,1947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把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引入到档案信息传播中,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培养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信息真伪进行准确鉴别、区别对待的能力;对信息的有效检索、评价和使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三)信息化向档案工作提出的理念创新要求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知情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档案信息的开发更多地关注现实和大众需求,以此来增强对利用者的吸引力。在开发和选题的过程中,档案工作者要有信息意识,应具备对信息真伪进行准确鉴别、区别对待的能力。二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的传播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原有档案信息的编辑速度不能适应高速的信息传播和应用速度,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在新的传媒技术条件下对信息的有效检索、评价、使用和传播的能力。三是现代传播手段给档案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网络黑客技术、病毒、木马等安全隐患一直困扰着现代人。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身的保密工作,更要注意避免不经意地丢失信息造成信息遗漏。 四是随着受众的档案意识和信息意识的增强,利用档案信息的用户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和政务系统工作人员,因此信息传播内容要具备广泛性与实用性。同时,由于各方面专业人员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提高信息传播内容的专业性与研究性,满足用户需要。

二、档案工作者适应信息化的基本素养内容

素养是平时经常有意识的学习、实践和修养,以及社会舆论、环境暗示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知识、能力、作风、品德、胸怀、境界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档案 管理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因此,在信息化发展大潮中,档案工作者的素养如何成为推进档案信息化最直接的重要因素。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含一个人的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审美情趣、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规则意识、诚信)、胸怀境界 、传统习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 观、发展观。最基础的是文化基础知识。档案工作者应具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档案信息在传播前,是档案工作者基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识水平对将要传播的信息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相关原则和规定,对信息内容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选择、处理和加工。因此,档案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信息取舍、编辑的局限。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网络传播必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作为传播者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种语种档案。国际间交流产生大量的外文档案,基于识别利用外文档案信息和增进国际档案工作交流来发展档案工作的目的,档案工作者应提高外语水平。

信息技能。主要包含信息检索技能、信息分析评价技能、信息利用技能和信息传播技能。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对信息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综合能力。一是信息检索能力。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档案工作者需要对档案进行一系列处理才能使其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利用,使信息具有较强的检索性。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二是用户分析能力。不同的用户对档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尽可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三是信息传播能力。通过档案工作者细致的工作,使档案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档案信息得到最关法的传播,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另外,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的普及,要求档案工作者熟悉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在网络传播必将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环境下,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是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信息意识。一是对信息的预测能力。作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档案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外界信息,并与当时当地的实际工作相联系,提高对未来信息的预测能力。二是对信息的敏锐性。敏锐地感受社会信息的变化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工作者及其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信息社会中,面对海量信息,档案工作者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在各方面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信息的安全意识。保持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存在很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档案传播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网络常识,把风险降到最低。另外,数字化信息的窃取和篡改不易被识别,使信息真伪难辨,一旦信息被人拷贝或篡改,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档案工作者还要注意物理存储系统的安全。

三、档案工作者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

素养的养成,是在素质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不断理解和深悟的过程,不断提高和丰富的过程,不断完善和完美的过程。

(一)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

档案工作者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是档案职业道德意识。档案工作者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二是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市场服务。四是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术,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五是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参与市场竞争。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 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 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 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档案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 配合,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 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 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二)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必须坚持进行各项技能培训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8

《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当事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农业部备案。《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当事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申请《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生产经营母种的需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原种的需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1名以上、生产技术人员2名以上;有相应的灭菌、接种、培养、储存等设备和场所及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生产母种者还应当有做出菇试验所需的设备和场所,生产场地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申请《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各1名以上;有必要的灭菌、接种、培养、储存等设备和场所,以及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栽培种生产场地的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申请《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注册资本证明材料;菌种检验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资格证明;仪器设备和设施清单及产权证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照片;菌种生产经营场所照片及产权证明;品种特性介绍;菌种生产经营质量保证制度。申请母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品种为授权品种的,还应当提供品种权人(品种选育人)授权的书面证明。

需要说明的是,《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属于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实施办法属于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也就是说,即使地方政府规定的有关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如果在其省(市、区)区域内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即使没有满足《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某个具体标准,但全部达到省级政府的规定,就属合法。

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内,许可证注明项目变更的,被许可人应当向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有效期满后需继续生产经营的,被许可人应当在有效期满两个月前,持原证按原申请程序重新办理许可证。

在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菌种按级别生产,下一级菌种只能用上一级菌种生产,栽培种不得再用于扩繁菌种。获得上级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氖孪录毒种的生产经营。

禁止无证或者未按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菌种;禁止伪造、涂改、买卖、租借《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并建立菌种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时间、数量、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菌种来源、操作人、技术负责人、检验记录、菌种流向等内容。生产档案应当保存至菌种售出后两年。

菌种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菌种经营档案,载明菌种来源、储存时间和条件、销售去向、运输、经办人等内容。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菌种销售后两年。

销售的菌种应当附有标签和菌种质量合格证。标签应当标注菌种种类、品种、级别、接种日期、保藏条件、保质期、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及生产者名称、生产地点。标签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菌种相符。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9

【关键词】中职 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仓储与配送实训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当前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操作、管理层。这些人才必须是熟悉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可以独立进行企业采购、仓储、配送等业务操作,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时展需求。

一、课程改革目标的定位

为了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操作层与管理层,必须对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的改革,而在实施改革之前需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一)教学目标

实行课改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具体主要有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①对现代配送中心的组成、功能分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设施功能有充分的了解;②能够熟悉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设备的操作流程及技巧;③对仓储配送的各种岗位设置与工作内较熟悉,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④可以独立指导、管理他人从事仓储配送方面的物流作业活动。

(二)能力目标

学校通过进行理论知识与仿真实训及其顶岗实习,能够增强学生在分析、解决物流仓储和配送业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在仓储配送工作方面的计划、组织等管理能力,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批技能型人才,使其具有胜任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岗位的任职资格。

(三)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包括:①使学生具有懂政策、有法律意识的政治素质;②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与本职工作的良好思想品德素质;③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文化素养;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及抗挫能力;⑤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部门协调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

二、教学设计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学生的特点,要改革以往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现场学习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宗旨、业务情况、作业的基本流程等内容有所了解,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还可举办讲座,请行业知名企业家到学校给学生介绍企业的运营情况、成功秘诀等,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并从行业人士的介绍中获取更多对自身有利的知识。通过实行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质性的知识,并为其日后真正投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且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并与体验式、模拟教学等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结合。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吸收知识的主体,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作用是提出主题,然后由学生讨论、交流,提出他们的看法,最后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模拟操作、电子课件演示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及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进行《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的案例教学时,应该把案例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使案例具有真实性。因此,教师一般会选择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且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或是单位进行举例,并结合其视频予以讲解。因为所选案例是来自真实的运营企业,涉及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实行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增强其理解、认识能力,并帮助其提出个人观点,最终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应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等现代教学形式,有利于对抽象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尤其是多媒体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形象性较强。如教师在讲授叉车、堆垛机、自动拣选设备等知识时,可选择一些与存储、配送相关的设施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就较容易理解。

(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以工作任务中心就成了该课程的特色,进而使其评价也具有多样性,一般有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一系列评价方式。这一系列评价方式则构成了考核学生的评价体系。

三、改革课程的创新之处

改革的《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之处:①实训内容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结合为前提而设立;②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③采用真实环境的实训练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10

检察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管理、利用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使档案信息资源在整个检察系统可以共享,更好的服务于检察工作。随着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检察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管理增添了快捷、安全等优势,检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借阅等都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当前,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正在深入推进中,检察干警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检察干警在办公、办案、办事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的电子信息文档。在检察档案工作中,应借科技强检的发展机遇,加强检察档案的科技投入,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

1.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检察机关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办公的普及,检察机关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文档的传递,但一些部门对电子文件的保护措施不力,有时甚至出现对文件进行随意删改的情况。信息时代的到来,造就了档案载体形式以及档案类型的多样化,从而给档案的收集整理方面造成一些困难。在检察机关档案管理中,声像资料也占据重要地位,是检察机关档案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档案资源。影像资料由被摄录人签字按手印,然后进行保存。目前,这些影像资料一般由业务科或鉴定技术科室进行保管,还未进入档案室,从长远看为了更好的保存影像资料还是应当由档案室进行保存。检察机关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后,产生了很多存储于计算机的文件和数据,从而赋予了检察档案一些新的特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各类电子文件档案往往没有及时、全部归档,一些部门甚至没有把电子档案移交到档案室,从而造成档案收集的不完整。

1.2非数字化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些实物档案要借助数码照相机形成数字化的照片档案进行归档。检察机关诉讼档案是每一个案件的诉讼过程反映,诉讼档案一般都是装订成卷,一案一号,每一卷都有很多文件。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对纸质档案的扫描工作,从目前检察机关现状来看,需要扫描的案卷很多,每年案卷还会递增,任务量比较大,检察机关档案的数字化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现有的诉讼管理软件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需要。另外,检察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检察机关电子档案出现了多媒体信息,这就需要建立面向对象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库,同时还要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以满足工作需要。

1.3检察机关数字档案的存储和读取问题

检察机关所收集的电子数据,需要借助一些应用软件保存在一些存储介质上,例如磁盘、光盘、硬盘、U盘等,这类存储介质对环境要求较高,比如机械振动、磁场、有害生物、湿度、温度、灰尘、光等因素都可能会对电子档案造成破坏,从而缩短电子档案的寿命,影响数据的存储。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从而会出现不同的硬件、软件环境形成的电子档案载体难以互换、互不兼容的情况发生,对于长期保存的电子档案,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就很有可能出现保存数据完好但是无法读取的现象。

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健全检察机关档案管理组织

检察机关档案对于展示单位业绩、维护单位权利、开展创新研究、提高业务水平、进行科学管理、推动机关单位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检察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单位发展与改革的高度进行对待,要认识到档案室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把档案室建设工作要纳入部门考核的范围,把档案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经费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组织保证。这些是档案事业发展与生存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快检察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2.2努力推进检察机关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检察机关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础,检察机关要利用信息技术,从而达到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实现能够快速检索档案信息,能够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对信息资源进行形、声、文、图的加工处理,丰富档案的表现形式,能够对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实现对对大量的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并通过计算机能够进行查阅,解决档案人为损害和自然老化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对档案资源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

2.3努力提高检察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察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到单位档案室的建设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建设优质、高效档案室的基础。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程中,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档案学、情报、图书的专业知识外,而且还要掌握图像处理、数据库、网络应用、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要积极探索适合目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目前,检察机关大多缺乏既具有计算机相关知识又具备档案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些情况特别是在基层检察院更加突出。因此,要在加强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做好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工作,在进行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做到档案工作人员配备结构合理,引进人才不浪费人才;二是要对于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要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培养,要根据岗位需要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三是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养时,要有超前意识,使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能够提前了解。

2.4加强编研工作的信息化

首先是编研技术的多元化,由以前纯手工方式逐渐向现代化过渡,编研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化管理; 其次是编研业务组合的多元化,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各部门力量把档案编研工作与档案目标升级、档案基础工作、数字化档案室建设等结合起来; 再次是编研成果的多元化,为了提高检察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丰富编研成果的内容、增强档案编研成果的使用效果,将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或者多媒体的编研成果。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11

一、科技档案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1.档案管理是科学技术的保存载体。

人们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形成的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在逐步进行实践操作后,才能形成最终的科技成果。就科技思想而言,其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这些文字资料就形成了科技档案。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完整地保存科技成果,而且也能够确保对科技发展趋势的理解。

2.科技档案管理可以有效保管科技成果。

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保证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积累与分析,从而体现出科技档案管理对于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文献等,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解读、分析,才能够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成果都被广泛地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其中意义最大的便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网络信息技术则使得档案工作更加方便。最近几年,智能软件、二维码扫描、云储存等先进技术,也在档案管理中得到运用。

二、科学技术发展与档案管理在结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

目前,个别部门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投入不够,制约了其发展。我国目前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还没有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使得地方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不够主动。由于长期缺乏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一些地方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止步不前的的状况。

2.对于科技档案,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进行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时,由于工作量较小,结构比较简单,较容易做好完备的处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断地堆积,档案的更新和管理会变得十分复杂和繁重,再加上目前科技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快,如果没有做好收集工作,将会出现滞后现象。

3.现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科技档案管理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较高,现有的管理队伍普遍缺乏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现代化的操作经验不足,管理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同时,由于我国在档案管理人才方面的教育和储备起步较晚,新一代能够达到要求的人才出现了断层,人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三、实现科技档案的高效管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1.转变观念,加大对科技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视程度。

首先,国家要对科技档案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总体规划。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明确的任务划分,促使地方转变观念,加大财政投入。其次,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引进、人员培训等工作要进行考核评比,激励相关部门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2.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对于档案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引用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

对于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管理流程的把控,要多进行交流和模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和归档,在查询这些档案时能一目了然。同时,要建立统一和快捷的登录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更要使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变得高效、方便。

3.建立一个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这对于档案馆来说,特别是对要处理海量信息的科技档案馆是十分必要的。就档案管理而言,从科技信息的原始收集、储存、整理、检索、利用做起,再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做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充分保障档案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于信息管理。

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人才教育。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12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大数据技术;创新管理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数据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医疗机构积极的将大数据引入到自身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医院日常运行管理中,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只有加强此项工作力度,才能及时进行相关病历档案的收集和更新,从而为医院服务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大数据应用到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档案创新管理,使此项工作能够满足医院在新时期的要求,能够对病理档案进行更为高效的关,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固自身地位。

一、传统医院档案管理的弊端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信息内涵也发生了转变,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操作人员完成的,工作量大,管理类别多、归档和整理不规范,同时还需要在指定区域存储病历档案,存储库房面积有限,档案管理和使用极为不便利。信息时代之前,大多数病历都是纸质的,虽然能够在电脑中存储病历的首页,但是纸质病理档案还是要进行合理的存储,归档工作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开展。新时期医院就诊人数激增,病历数量随着增加,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同时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背景

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都实现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医院将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存储与查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电子化管理让医院的档案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了。而CT检查、核磁共振等先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也让医学影像方面的文件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医院档案储存的期限都比较长,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住院病历可以储存30 年,门诊病历的储存时间则最少为15 年。

过去实行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医疗业务的发展了。很多医院在医院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备、技术水准以及人员结构等方面都设置了即较为详尽的发展计划。而在档案管理、档案设备等方面却略为简陋,久而久之,就导致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很難与持续发展的医疗业务等相匹配,严重制约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导致医院的业务技术也难以提升。有些医院因为还沿用着过去老旧的信息收集、检索方式,无法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咨询,导致档案管理的作用与价值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医院档案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医院档案的信息十分丰富,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让人惊叹,而且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档案所囊括的信息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医院很多业务都能被归集到档案中,甚至行政方面的办公邮件、报表、资源等数据也可以建档处理。

对于医院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实质就是帮助医院更好地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并将其应用到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实现更优质的档案管理。

三、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急需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医院应该积极转变思想,积极将现代化的技术引入到医院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能够增加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对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和设施,能够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提升病历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例如可以实行电子档案,利用HIS系统管理医院档案,能够对电子档案进行动态监控,利用感应系统对库房内的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确保安全和完整的保存病历[1]。同时医院还要重视硬件配置,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需要配备完备的设备,扫描档案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还要购置计算机、扫描仪、微缩机和刻录机。同时还要将电子档案存入光盘收藏备份。备份数据一般有两份,一份用于医疗调用,另一份用来封存。传统的档案管理通常都是每个医院管理各自的病理档案,各个医院之间无法实现系统共享。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破除低于限制,能够实现医院档案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异地调取和使用病历档案,对患者转院治疗或是异地治疗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所以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不但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还可以让医院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管理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重视培养和引入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人员选择是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需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能够数量的操作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心,能够积极的学习进行自我提升。医院要定期安排学习和培训,重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计算机网络技能、医疗相关知识及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从而能够对现有工作进行完善和创新,能够通过实践不断试验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2]。

五、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要积极的引入专业人才,重视培养档案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关医学知识,能够对疾病学进行准确分类,数量掌握病案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创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开展病案管理工作。有能力对杂乱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能够将其转变为数据信息,同时能够方便的使用、检索和调取。能够满足医院科研部门、医疗服务和各临床专业的具体需求。彻底打破传统医院档案重视存储忽视应用的思想。由专业人才对档案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有效处理[3]。要根据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强度设置工作人员,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攻效率。确保管理岗位人员具有综合专业素质,能够对医院档案实行全面、高效的管理,能够不断完善和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六、对档案管理工作岗位进行细分,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依照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分化,同时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规范,确保工作中能严格依照规定开展工作。主要分为六个岗位:第一,档案编码,主要职责是为出院病案首页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进行编码,为了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和对应医生进行沟通;第二,借阅,主要管理档案的借阅和规划,需要给医务部门提供设计纠纷的档案和档案封存工作,能够催促及时归还,避免遗失或是损毁;第三,窗口复印,为患者提供打印和复印病历,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病历档案,同时还要配合相关部门提供需要的全部治疗,例如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司法、公安和医疗事故鉴定等部门;第四,档案回收管理,主要负责住院档案的回收、催收、将编码后的档案进行装订上架;第五,装订管理:对回收的住院病历进行整理和装订;第六,综合管理岗,主要负责管理病案室综合工作,处理各类问题。同时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的合理的配备信息技术和设备,利用大数据对岗位工作进行完善和创新,全面提升每个岗位的工作效率,确保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制度

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医药档案管理工需要明确规定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避免發生遗漏或是丢失档案的情况。要对病案进行登记、拍照和扫描等处理。扫描时要使用专业设备,确保扫描质量。要合理编制病历目录,建立数据库实现快速查询;要对病案电子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在使用中被遗失。扫描病案治疗并记录后需要将其上传到医院内网系统中,能够方便具有权限的医务人员查找和调用,能够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构架符合标准的电子病案架构,规范存储格式、标题和分类等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电子档案,设置病案内容关键词,利用关键词能够自动生成相关内容,方面记录病案,能够实现系统管理[4]。在大数据背景下,医院方面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建立规范的管理模板,尽量简化管理模式,使医生更为便捷的开展工作。

八、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只有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和行业需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对大数据由全面的认识,能够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工作中。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作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能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养和安全意识,优化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医院更为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静丽.大数据对公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 (30 ):150.

[2]金奚佳.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9 (5 ):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