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储备企业发展

储备企业发展

时间:2023-06-07 09:11:45

储备企业发展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专一发展;综合发展;人才储备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术业专攻,一专多能,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前提下必须具备的才能。这就要求我们专业发展和综合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从专职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如何培养人才,如何留得住人才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专一发展是基础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讲,进入一家企业,迅速的掌握一门技术,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讲,让新人掌握一门技术,是生产的需要,新人熟悉了工作流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为人才的专一发展奠定了基础。

单一的技能培养,初期有成效。首先对新人来说干好本职工作是必须的,才能逐渐熟悉业务。但不利于长远发展。因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尤其是熟悉的工作,特别容易产生懈怠和麻痹心理,从而形成工作懒散、效率低、错误频发的局面。再加上现在教育模式的弊端,好多人已经习惯被动的去接受学习,从不主动去学习。会而不精,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很难做到术业专攻。这样的人势必会被淘汰。

如果每个人都仅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目标,不仅会阻碍自身发展,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以建设企业为例,一个大的建设项目,为了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前方施工项目部需要设立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虽然分工明确,职责不一样,但彼此之间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否则,前方不知后方的计划,就会蛮干,没有方向。后方的计划脱离实际,就会成为空谈。

企业职工的单一方面的发展,就会使企业的管理偏重于人海战术。例如在建设过程中,专人专职,职责划分的越细,人员也就越多,容易形成懒散作风,彼此相互推诿。彼此之间如果不加强连系,疏于管理,造成的局面就是外业不精通内业,内业不懂外业。从而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构臃肿,人员散慢,工作效率低,工程进度缓慢。

对比国内外,同样的工程,许多精品工程的管理人员都比较少,而且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也高,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施行精兵简政,培养全面型人才,才能促使企业良好的发展。

二、全面发展是关键

企业是一个整体,每个员工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和其他成员的沟通。沟通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了解其他人员的工作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全面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多方面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为我们从专职技术人员向管理者转变提供了发展空间。

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型人才,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此。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方式,方式不对,培养出的往往难当重任。

提倡一专多能,我们在自身领域做到术业专攻,还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企业打破行业、工种限制,为员工提供轮换岗位的机会,并加强技能培训,让新人全面的发展。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说,我们要主动去学习,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同时建议一些单位在工作中施行以老带新的政策,我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前辈们积累的经验,促使我们更好的发展。

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都要做到独当一面,企业施行弹性管理,人员随工程进度要求波动。

三、储备是重中之重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选拔任用

近年来,国内外煤炭形势看好,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长,这就给煤炭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期,煤炭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与产品方向,坚持企业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实现煤炭企业低成本扩张,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才,即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一个运作发展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因此,煤炭企业应该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的思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才危机。

1.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性

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有预见性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锻炼,使得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企业扩张的要求。人力资源储备不足,轻则会减慢企业发展速度,重则可能被企业自已的快速成长拖死。随着煤炭企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人力资源在专业理论知识、从业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和更高的要求。要满足深层次发展需求,煤炭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适应发展、适应形势的有用人才。煤炭企业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其重要性及意义在于:

1)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炭企业员工流失并补充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从容应对未来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解除煤炭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2)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能提高煤炭企业内部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控制人力资源风险。随着外部招聘风险和招聘成本的增大,使得许多煤炭企业开始青睐于内部招聘。

3)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有利于扩大煤炭企业人才资源库存量,改善其人力资源结构,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储备人才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实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能够把员工自身发展同煤炭企业发展更好地紧密结合起来,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一条通道。

4)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有利于煤炭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关系到煤炭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煤炭企业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难以做大做强。只有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当作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才能适应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2.建立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的要点

为改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满足其长远发展需要,煤炭企业必须加强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通过系统的有预见性的招聘、岗位锻炼、考核、培训、测评等形式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库,促进其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1 制定人力资源储备规划

煤炭企业应根据各部门发展战略目标和业务拓展情况,提出长期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人力资源部将各部门和各单位长期人力资源需求计划进行归类、汇总,在对现有人员数量和文化、年龄、专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往年人员招聘及使用情况,制定次年人力资源储备规划,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多少人员、需要什么样的人。在人力资源储备规划中明确哪些职位、岗位和哪类人员需进行人力资源储备、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人力资源储备、人力资源储备数量多少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规划用来识别已经具备条件和具有培养前途的候选人,为员工竞争领导岗位做好前期准备。业绩突出的员工在工作、成长的主要环节会受到关注和指导,以便他们为将来能够担当起更高一级领导角色做好准备。

2.2进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培养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常规的招聘会、报纸广告等途径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及时补充人员,保证关键性岗位有适度的力量储备。同时,需要对人员进行不断的系统的培训。人力资源部门应从工作分析开始,根据各岗位的不同要求和员工的差距进行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同时针对市场竞争情况和知识发展,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知识的完善和更新。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比如可以采用轮岗制度,把具有潜质的员工安排在各个岗位上进行轮值,当一个职位空缺,随时都有人可以替补上去,这样不仅不会造成职位空缺时的尴尬和损失,还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3科学选拔任用储备人员

煤炭企业要重视储备人员的培养与使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性,保持制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防止“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现象。为促进储备人员健康快速成长,向储备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使其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煤炭企业可以推行助理制,并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科学的人才测评系统适时从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库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助理职务,按照个人意向、专业对口、单位推荐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分派到各用人部门进行1-3年的助理岗位锻炼。在这一过程中,由所在用人部门正职负责助理的培养,授权、有目的地压担子,使其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对助理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通过工作轮换、职位升降、经验交流,建立合理的储备人员流动机制。

3.建立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机制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储备机制,煤炭企业就很难在人才上取得竞争优势,也难以促使其快速发展。在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机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的科学内涵,把握“人力资源”本质属性,这样才有利于煤炭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2)储备人员的培养应与煤炭企业战略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以保证员工与企业发展同步,激发员工的刨造性,延长人力资源有效使用周期。

3)要营造良好环境。煤炭企业应造就一个优越的人力资源成长环境,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这就是最好的招揽人才的广告。即使因业务扩大发展而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也完全可以以自己适宜的用人环境找到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瑞芹.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性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3):48-50.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煤炭企业 人力资源 人才储备

所谓的人才储备就是指企业以自身战略发展为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采用由预见性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岗位锻炼等方式,使得企业的人才储备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三个方面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形成符合企业深层次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自身的人才储备机制,才能对促进煤炭企业稳定发展起到对应的支撑作用。

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储备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通过人才储备不但可以合理预防由于员工流失而导致的企业后备力量不足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还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根本需要,解除企业后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问题。

(二)通过人才储备可以逐步提高煤炭企业内部招聘工作的合理性。通过战略性的人才储备,可以有效的降低招聘成本、提高内部招聘工作效率,有效控制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风险。随着当前人力资源招聘工作难度和成本的上升,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三)便于煤炭企业充实人才资源库存,丰富人力资源种类,便于优化人力资源整体结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但要维持员工队伍的基本稳定,还应该适当增加人才的归属感与忠诚度,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可选择的通道,通过自身人力资源储备机制的完善留住人才。

二、煤炭企业人才储备工作中应该关注的要点

(一)形成完备的人力资源储备规划

在人才储备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个部门的长远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发展需求与计划制定对应的人力资源储备的长期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首先将各个单位和部门长时间的人力资源发展需求进行归类和汇总,同时对当前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就人数、文化层次、年龄和专业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下一阶段的人力资源招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多少人。同时在人力资源储备规划制度的过程中,还应该详细确定哪个职位需要人才储备、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力资源储备、需要储备多少人才数量等。通过形成一个完备的人力资源规划来对当前企业人才储备中有哪些候选人可以在将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对应的作用,便于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为企业的岗位培训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对业绩突出员工的成长过程予以关注,通过指导其成长为其将来担任更高级别的角色做好准备。

(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知识型员工的加入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次方式,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尤其是现代知识型员工,其职业生涯关注的重点除了传统的薪金以及发展通道之外,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工作氛围和“软环境”。而企业文化是企业“软环境”的重要内容。知识型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且能够为其提供对应的发展机会,满足其发展需求。

就煤炭企业而言,尤其是那些还兼营电力、建材、房地产、化工、科研等其他项目的大型集团企业,其需要的专业性知识人才就更多。这时,企业就更需要利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将优秀的人才积聚于企业当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实的人才储备工作。

(三)为人才储备营造良好的群体环境

一个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是现代核心员工工作的基本需求。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团队以及社会交往需要。身在其中,员工能够在公平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经验交流,通过相互学习、成果分享等方式体会工作的乐趣,使得员工保持清爽愉快的心情,便于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经常深入到的生活当中,通过强化人际沟通的方式使得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让身在其中的员工有归属感。同时,在内部形成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体系,使得所有的员工都在相互尊重的规则面前展开公平竞争,在重组的发展空间中进行公平竞争。而且在这种双向沟通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增加情绪表达机制,为员工的情感释放提供机会,使得核心知识型员工更好的工作。

三、煤炭企业人才储备机制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

煤炭企业的人才储备是企业生存之本、创新之本、发展之本,一个没有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的企业自然不能在激烈的市场机制中获得竞争优势,更加谈不上长足的发展。在人才储备机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下面这样几个因素:

(一)形成正确合理的用人观念。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具体内涵予以科学把握,充分理解其基本性质,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发展规划形成详细的人力资源储备计划,便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储备人员培养计划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点,形成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保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吻合,保证两者同步发展,延长人力资源的使用周期。

(三)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良好的员工成长环境是企业最好揽才广告,企业在人才氛围的营造过程中要以上文中群体环境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仓储;设备;管理;问题;措施

1 我国仓储设备管理的内涵

仓储设备是指能够满足储藏和保管物品需求的一种技术装置和机具,仓储设备不仅可以包括房屋、有锁之门等外在表征的设备,还可以分为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计量设备、养护检验设备、通风照明设备、消防安全设备、劳动防护设备以及其他用途设备等诸多工具。另外,仓储设备还是我国仓储与物流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充分体现了现代仓储与物流技术行业的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仓储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 我国仓储设备管理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局势的不断发展,仓储设备管理的特点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局势发展,我国仓储设备管理的特点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

2.1 仓储设备管理的经济性

仓储设备管理活动是企业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仓储设备管理活动还具有一定的生产性。这主要表现为我国的仓储设备管理活动和其他物质上的生产活动一样,可以通过创造商品的价值并从取利润。

2.2 仓储设备管理的技术性

仓储设备管理作业的机械化和仓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目前物流行业仓储管理设备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仓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新技术娴熟运用,不仅体现出我国仓储设备管理的技术性,还体现出了我国仓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作业管理模式。

2.3 仓储设备管理的综合性

物流作为我国跨行业、跨产业的服务性产业,将我国服务业与各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要求我国的仓储设备管理行业在整个仓储设备管理过程中要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进行商品管理,还要求仓储设备管理人员综合利用理论知识对我国的库存进行控制管理,从而保证商品的正常生产和流通,进一步降低了我国仓储设备管理的成本。

3 我国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重要意义

仓储设备是构成仓储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担负着仓储作业的各项任务,影响着仓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仓储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首要地位。离开仓储设备,仓储系统就无法运行,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率就可能极其低下。因此,一个完善的仓储设备管理系统对我国物流管理行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的作用多种多样,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

3.1 仓储设备管理是提高仓储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

仓储设备管理是提高仓储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这主要可以表现为一个完善的仓储系统离不开现代化的仓储设备的管理。另外,许多新的仓储设备的研制开发,还可以为我国现代化的仓储行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先进的仓储设备和先进的仓储管理是提高仓储能力,推动现代仓储迅速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

3.2 仓储设备管理是反映仓储系统水平的主要标志

仓储设备管理是反映仓储系统水平的主要标志这主要可以表现为仓储设备与仓储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整个仓储活动过程中。伴随着存储保管、存期控制、数量管理、质量养护等功能作业环节及其它作业环节起到辅助作业的作用。这些作业的高效完成不仅需要不同的仓储设备,还与完善的仓储设备管理系统密不可分。因此仓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仓储活动各项功能的完善以及仓储活动的有效实现,直接决定着物流系统的技术含量。

3.3 仓储设备管理是构筑仓储系统的主要成本因素

仓储设备管理是构筑仓储系统的主要成本因素这主要表现为现代化仓储设备是资金密集型的社会财富。另外,现代化仓储设备购置投资形势相当可观。同时,为了维持仓储设备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尽可能的发挥仓储设备的效能,还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仓储设备管理的费用对一个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4 目前我国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的现状以及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仓储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大大提升了仓储管理工作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不仅凸显了我国仓储设备管理工作发展的良好势头,还使我国仓储设备管理工作的业务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仓储业的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也逐渐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仓储技术也在逐渐得到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仓储市场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就目前我国企业仓储管理现状来看,具体仓库设备管理问题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仓储设备管理布局不合理,是造成各个仓库储存之间合作不协调的关键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存在一些仓库储存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仓储以部门管理作为企业仓储管理的途径。在这种情形的影响下,造成我国许多公司各部门之间只注重自身的利益与方便,各自建立自身的仓库管理模式,严重忽视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造成各个部门分割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存在形成了一种各个部门相互封闭、重复建设的局面直接形成了我国企业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的现况。于此同时,这种分散式仓储管理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各个部门仓储能力大量剩余、仓储能力两极分化的局面。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直接造成企业资金分散、管理落后、仓库利用率低等诸多现状。

4.2 公司仓储设备管理设备陈旧落后,是影响企业高效率生产工作的关键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仓库管理设备仍不够完善,正是由于这些落后设备的存在,不仅浪费了企业产品设备生产的效率,还直接消费了管理人员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另外,这中陈旧落后的仓储设备管理还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仓储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此外,商品滞留时间过长或者不善保管还会造成产品霉变、破坏、损失严重等现象,进而加大了企业产品物流运送的成本。因此,更新公司仓储设备管理设备,是企业高效率生产工作进行的关键影响因素

4.3 专业的仓储设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造成企业产品低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存在一些企业存储管理人才专业认识不足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对于存储管理人才的不重视,还与存储管理人才自身认识不足密切相关。人才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仓储管理的不专业操作,严重还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运作。

4.4 企业先进仓储设备的大量闲置是造成企业仓储浪费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引进一些高科技的仓储设备,由于对于仓储设备的认知比较低下,造成了先进仓储设备的一种资源闲置,这不仅没有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而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因此企业仓储设备的闲置造成企业物流效率的降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5 面对我国目前仓储设备管理的现状具体解决措施

仓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保证为仓储业务活动提供最优的技术设备,使商业仓储业务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上,选好、用好、修好各种设备,使设备能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保证商业仓储任务的全面完成。从上述造成我国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现状的因素主要是仓储管理布局不合理、仓库管理设备陈旧落后、仓库储存管理人才缺乏和企业先进仓储设备的大量闲置等几个因素,面对我国目前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的现状,具体解决措施如下:

5.1 选好仓储设备对于企业仓储设备管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选好设备是缓解我国目前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现状的前提。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设备管理负责人根据自身仓储业务的需要,正确地选购配置设备,从而为我国企业库存提供优良的技术装备。

5.2 管好仓储设备对于企业仓储设备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管好设备即对购入的设备要做好验收、保管、发放工作、建立领用、回收制度。然而,当由商品储存任务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设备停用时.也要保持设备的完整、齐全,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

5.3 用好和修好仓储设备对于企业仓储设备管理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缓解措施

用好和修好设备这就要求我国企业仓储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的正常运转这对于一个企业仓储设备管理工作以及企业机械运输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要做好这一 工作这就要求我国仓储设备管理人员既要平时要做好使用登记又要做好技术资料的统计工作。充分按照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小修、中修和大修等诸多工作的顺利完成。

5.4 做好现有设备的革新和改造工作是缓解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现况的前提

现如今,我国商业仓储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设备落后,同时数迟义少,大部分商品装卸搬运仍用手工操作,远远满足不了商品流通日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在管好、用好和修好设备的同时,对现有设备进行革新改造的工作幅度逐年增加,这样既可以减轻仓储职工的劳动强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仓储劳动的效率,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商业仓储设备的现代化进度。

5.5 加大专业仓储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是一个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系统完善的关键因素

就我国目前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的现况来看,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存在一些企业存储管理人才专业认识不足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对于存储管理人才的不重视,还与存储管理人才自身认识不足密切相关。人才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仓储管理的不专业操作,严重还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运作。因此,加大专业仓储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是一个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系统完善的关键因素。

6加大先进仓储设备的使用力度是完善企业仓储设备管理的重要方面

就目前来看,企业在加大对于仓储设备投入力度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仓储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机器设备的使用,让先进仓储设备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这种资源的利用来不断进行企业仓储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企业整个仓储系统,实现仓储及整个物流链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朱虹.仓储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初探[J].中国储运,2005(1).

[2]符光辉,赵启兰,王耀球.零库存制造业的思考[J].中国储运,2005(4).

[3]沈绍基.中国仓储业十大热点问题与十项对策建议[J].中国储运,2006(8).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5

第一条为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有效调控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储备粮,是指省、设区的市及以下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本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的粮食和食用油。

第三条在*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或者参与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与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省发展改革部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省财政部门拟订全省地方储备粮规模、总体布局和动用的宏观调控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

设区的市及以下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拟订当地地方储备粮规模、总体布局和动用的调控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级储备粮的管理工作。

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区的市及以下地方储备粮进行监管。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同级地方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并负责地方储备粮财务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农业发展银行负责安排地方储备粮的贷款及相应的信贷监管工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中存在违法行为时,均有权向粮食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举报。

粮食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查处;举报事项超出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其他部门。

第二章收购

第九条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计划,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地方储备粮储存规模、品种和总体布局提出建议,经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共同下达。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地方储备粮收购、销售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报送发展改革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并抄送农业发展银行。

第十条收购入库的地方储备粮应当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质量标准。

承担地方储备粮储存任务的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当优先收购新粮。

第十一条承储企业应当按照财政部门核定的地方储备粮入库成本核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地方储备粮入库成本。

第十二条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收购计划,及时、足额向承储企业安排地方储备粮收购资金。

承储企业应当在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基本账户,接受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监管,确保地方储备粮收购资金安全。

地方储备粮收购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第三章储存

第十三条储存地方储备粮应当遵循合理布局、规模存放的原则,实行集中储存。

除不宜集中储存的情形外,地方储备粮应当集中储存于专门从事储备粮存储业务的企业,也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由具备条件的其他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代储。

第十四条承储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仓库容量和仓储条件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具有与粮食储存功能、仓型、进出粮方式、粮食品种、储粮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

(三)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储备粮质量等级检测仪器和场所,具备检测地方储备粮储存期间仓库内温度、水分和害虫密度的条件;

(四)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粮食保管、检验、防治等管理技术人员;

(五)经营管理和信誉良好,无违法经营记录。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地方储备粮的总体布局和方案,从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承储企业中,择优选定承储企业。

第十五条承储企业应当对地方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保证地方储备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十六条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七条承储企业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将地方储备粮业务与其他商业性业务混合经营;

(二)虚报、瞒报地方储备粮的数量;

(三)在地方储备粮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

(四)擅自串换地方储备粮的品种、变更地方储备粮的储存地点;

(五)因延误轮换或者管理不善造成地方储备粮陈化、霉变;

(六)以低价购进高价入账、高价售出低价入账、以旧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等手段套取差价补贴,骗取地方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

(七)以地方储备粮对外进行担保或者对外清偿债务。

第十八条承储企业被依法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的,其储存的地方储备粮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安排另行储存。

第十九条承储企业发现地方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章轮换

第二十条实行地方储备粮均衡轮换制度。

承储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由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共同下达的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

第二十一条承储企业应当定期检测地方储备粮的品质。经鉴定不宜储存的,应当及时轮换。

承储企业在地方储备粮轮换过程中,空库时间不得超过4个月;确需延长空库时间的,应当报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报发展改革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并抄送农业发展银行。

第二十二条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具体办法,由省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并征求农业发展银行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方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应当通过规范的粮食交易市场公开进行,也可以通过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五章动用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地方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

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适时提出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建议。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地方储备粮:

(一)本行政区域内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的;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动用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动用地方储备粮,由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动用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抄送同级农业发展银行。

动用方案应当包括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地方储备粮的所有权属同级人民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二十八条动用地方储备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优先动用县级储备粮;

(二)县级储备粮不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动用市级储备粮;

(三)市级储备粮不足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申请动用省级储备粮。

第二十九条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地方储备粮动用方案下达动用命令。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下达动用下级人民政府储存的地方储备粮的命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地方储备粮动用命令。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承储企业执行本办法及有关粮食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承储企业检查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状况;

(二)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地方储备粮收购、年度轮换计划及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

(三)调阅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凭证;

(四)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按有关规定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及时下达地方储备粮收购、年度轮换计划,造成较大损失的;

(二)发现承储企业不再具备地方储备粮承储条件又不及时取消承储任务的;

(三)接到举报、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其他、、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承储任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入库的地方储备粮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质量等级和标准要求的;

(二)对地方储备粮未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或者地方储备粮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

(三)发现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问题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了又不及时报告的。

第三十三条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承储任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处分;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报、瞒报地方储备粮数量的;

(二)在地方储备粮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的;

(三)擅自串换地方储备粮品种或者变更储存地点的;

(四)造成地方储备粮陈化、霉变的;

(五)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地方储备粮收购、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

(六)擅自动用地方储备粮的;

(七)以地方储备粮对外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的。

第三十四条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以低价购进高价入账、高价售出低价入账、以旧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等手段套取差价,骗取地方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退回骗取的地方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承储任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处分;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省级储备粮的管理,保证省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省级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省级储备粮,指省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省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含食油,下同)。

第三条省级储备粮的所有权归省人民政府。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省级储备粮。

第四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拟订省级储备粮规模总量、总体布局和动用的意见,并依照有关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省级储备粮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对省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责。

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负责安排省级储备粮的费用和贷款利息补贴以及轮换价差、费用补贴,并对省级储备粮财务执行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

省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安排省级储备粮所需贷款,并对发放的省级储备粮贷款实施信贷监管。

第五条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在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并监督指导下,对省级储备粮实施直接管理。

第二章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资格条件

第六条申请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同一库区具有有效仓容2.5万吨(含2.5万吨)以上质量良好的仓房及其配套设施,或者具有容量300吨以上(含300吨)质量良好的油罐、油库。仓房条件应符合国家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安全规范对粮仓的要求。仓房位置及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

(三)一般应具有与粮食储存功能、仓型、进出粮方式、粮食品种、储粮周期等相适应的粮油装卸、输送、清理、计量、储藏、防治、消防等设备;

(四)具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粮食保管、防治、检验等管理技术人员,且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五)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粮油质量等级和储存品质必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和场所;具备检测粮油储存期间粮食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等条件,一般要具有粮情测控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和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其他保粮手段;

(六)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应有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或毗邻铁路货运站台;

(七)原则上距省辖市不远于50公里;

(八)经营管理和资信良好,两年内没有违反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记录,没有发生储粮安全及其他安全生产事故;

第七条对符合上述资格条件的企业,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发展银行择优选择,作为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暂时不符合上述条件,但根据全省粮食宏观调控需要,确需安排省级储备粮任务的企业,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农业发展银行共同批准,可作为省级储备粮临时承储库。

第三章省级储备粮的计划

第八条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储备粮规模、品种和总体布局方案,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省农业发展银行将年度(日历年度,下同)收购(采购)、移库、销售计划下达给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

第九条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根据省级储备粮的品质情况和入库年限,在每年三季度末以前提出下一年度省级储备粮轮换意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据此于每年年底前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省农业发展银行共同下达下一年度的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由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

第十条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要将省级储备粮收购(采购)、销售和轮换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报告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省农业发展银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省农业发展银行据此督查。

第四章省级储备粮的储存

第十一条省级储备粮的采购、销售原则上应当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也可以通过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省级储备粮实行先入先出、均衡轮换制度,原则上水稻、玉米每2-3年、小麦每3-4年、食油每2年(均从粮食或食油入库时间开始计算)轮换一次。轮入的粮食(食油)必须是当年生产的新粮(油)。

省级储备粮轮出销售后,各承储企业要及时归还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粮食轮入时,可凭年度省级储备粮油轮换计划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

省级储备粮的轮换采取成本不变、实物兑换的方式进行,轮换期一般不超过4个月。省级储备粮轮空期间不享受费用和利息补贴。

第十三条省级储备粮各项补贴支出从省级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省级储备粮的费用补贴标准为每年每吨80元;储备食油的费用补贴标准为每年每吨240元。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可以从省级储备粮食的费用补贴中提取不超过3元/吨作为管理费用。

省级储备粮费用补贴实行按季拨付制度。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上季度粮油实际储存数量和规定标准,将本季度补贴预拨到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在省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省级储备粮补贴资金专户上。年度结束后,据实清算。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收到补贴后,通过农业发展银行补贴专户及时拨付到承储企业,不得截留、挪用或留机动。

省级储备粮的贷款利息补贴,由省级财政部门与省农业发展银行根据省级储备粮实际贷款额和当期农业发展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据实结算。各承储企业不再向农业发展银行支付省储备粮油贷款利息。

省级储备粮的轮换费用及价差补贴标准为玉米和小麦40元/吨;水稻100元/吨;食油*元/吨。省级财政部门按此标准和轮换计划,对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实行年度轮换费用和价差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对承储企业的轮换补贴办法,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农业发展银行审批后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储备粮油入库成本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随省级储备粮收购(采购)、移库计划一并下达。

辽宁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要加强对承储企业省级储备粮油入库成本的管理,单独设立入库成本台账,反映分品种、分年限的入库成本,并定期检查、核对承储企业省级储备粮入库成本。

第十五条省级储备粮贷款要与粮食库存值增减挂钩,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承储企业应当在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基本账户,并接受该行的信贷监管。

第十六条省级储备粮在存储过程中由于人力不可抗拒原因发生的损失,由承储企业报辽宁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予以核销。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由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承担。

第十七条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要按季度统计、分析省级储备粮的储存管理情况,并将统计、分析情况报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承储企业必须保证入库的省级储备粮达到收购、轮换计划规定的质量等级,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承储企业应当对省级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核算,保证省级储备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将省级储备粮存放库房和货位号报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备案。

第十九条承储企业不再具备承储资格的,其储存的省级储备粮由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调出,安排到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共同确定的其他具备承储资格的企业储存。

第五章省级储备粮的动用

第二十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并完善省级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加强对需要动用省级储备粮情况的监测,适时提出动用省级储备粮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省级储备粮动用方案,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实施。动用方案应当包括动用省级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动用省级储备粮发生的价差亏损(含费用),由省级财政部门核定后负担;发生的价差收入,省级财政部门核定后上缴省级财政。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承储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动用省级储备粮;

(二)虚报省级储备粮的数量;

(三)在省级储备粮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四)擅自降低省级储备粮存储条件、变更省级储备粮的储存地点;

(五)因延误轮换或者管理不善造成省级储备粮陈化、霉变;

(六)将省级储备粮轮换业务与其他业务混合经营;

(七)以省级储备粮对外进行担保或者偿还债务;

(八)以各种手段套取差价款,骗取省级储备粮贷款和利息、费用补贴。

(九)其他违反本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和承储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承储企业检查省级储备粮的实物、财务及相关工作;

(二)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省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及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

(三)调阅省级储备粮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凭证;

第二十五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省级储备粮数量、品种、质量、储存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当责成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立即纠正和妥善处理;发现承储企业不再具备承储条件,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取消其承储资格。

第二十六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做出书面记录,并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签字备案。

第二十七条省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资金封闭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省级储备粮贷款的信贷监管。

第二十八条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应当加强对省级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对省级储备粮的数量、品种、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对危及省级储备粮储存安全的重大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并报告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7

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区间

1994年,我国外汇制度改革以前,外汇储备规模处于比较适度的水平。1994年之后,外汇储备快速上升,外汇储备规模日益扩大,远远超出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区间。国际经验证明,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预防突发性经济危机。相反,持有超额的外汇储备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与此同时,超额的外汇储备还会带来巨大的机会成本,比如在目前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购买其国债就成为十分纠结的“两难选择”。

那么,在中国,多少外汇储备才是合理的规模呢?根据测算,中国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应在14486~21862亿美元之间。以中值计算,外汇储备实际值与适度值之间的差额达到10298亿美元(见表1),目前这一差额还呈逐年扩大态势。巨额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必然带来外汇占款的增加,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变得日益窄小。为此,要保持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区间,就必须创新超额外汇储备的投资运用机制。

外汇储备中的投机热钱流入的测算

研究发现,在我国超额外汇储备中,投机热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通行的计算公式: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额+外债增加额+经常项目顺差额-外汇储备增加额,从1998~2011年的热钱流入总额约为5365亿美元(见表2)。历史回顾和逻辑分析,我国贸易顺差从2004年开始的高速增长是有违正常发展逻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机热钱的大量进入,特别是在2008~2009年经历短时调整后,2010~2011年,又表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放缓,各国竞相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我国利率上调和人民币升值“被”过高预期,进一步刺激了投机热钱的大量流入。巨量的热钱流入是一把双刃剑,即在给我国经济注入流动性的同时,也会给经济和金融安全带来严俊的挑战。

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

国际经验表明,解决超额外汇储备的主要手段是开放资本项目和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而盲目开放资本项目会带来如下问题:首先是增加本国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其次是增加宏观经济的结构性风险和泡沫化程度,最终会影响本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独立性。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都是由于盲目开放资本项目所导致的,其教训十分深刻。

我们认为,维护金融安全是保障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定程度的资本项目管制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又开始了新一轮资本管制(见表3)。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尚不成熟,不能靠扩大资本项目开放来解决巨额外汇储备问题,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巨额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来逐步加以解决。

外汇储备投资主体的定位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的海外投资案例分析,得出如下基本判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为688.1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五位,同比增长21.7%,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为49.9%。但是,在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并购和投资上,我国企业却屡屡受挫。

自2002年以来,在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案例中有一批较大项目交易失败,主要涉及石油、矿业、通信和汽车等多个领域,实施投资并购的主体大部分是大型央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外投资的国际经验,缺乏实施海外投资并购的财务、法律等中介机构,特别是政治性阻力已成为大型央企实施海外投资并购遇阻的主要制约因素(见表4)。因此,为有效避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政治性阻力,应采取海外投资并购主体多元化战略。即通过外汇储备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投资渠道多样化,特别是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作为实施海外投资并购主体(见表5),可能是分散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有效途径。

外汇储备的投资选择

目前,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但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又形成较大的能源和资源供需缺口。我们认为,利用超额外汇储备投资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研究,我国获取海外重要战略性资源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基本金属及贵金属、铁矿石和以粮棉油糖为主的农产品等。为此,利用超额外汇储备投资上述战略资源,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在石油资源方面,应发挥需求大国应有的影响力,参与国际油价的决定机制,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和石油金融战略体系。在天然气资源方面,应拓宽气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争取国际能源定价地位。在煤炭资源方面,应探索建立煤炭期货市场,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国际定价权的重要途径。在铁矿石资源方面,应改变我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被动局面,提升铁矿石需求大国的议价地位。在重要农产品方面,应针对我国农业资源和人口就业的紧迫形势,充分利用境外土地、水源和水产等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产品供应基地。

推进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的政策建议

研究制订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战略

2007年以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在维持国际支付平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是我国的一笔巨大财富,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沉重的负担,也不能简单盲目地减持外汇储备的数量。而应在“稳规模”的基础上优化投资组合,提高运用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因此,为更加有效地利用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研究制订外汇储备投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把超额外汇储备转化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优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外汇储备向“藏汇于民”转变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模式是“藏汇于国”,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仅2500亿美元左右,占比约在7%,绝大部分外汇资产掌握在官方手中。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模式是“藏汇于民”,2010年,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的民间外汇资产分别高达4.99万亿美元、6.91万亿美元、12.78万亿美元和15.4万亿美元。由此看出,虽然这些国家官方的外汇储备不及我国,若加上民间全口径计算,其外汇资产均远远超过我国。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外汇储备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战略转变。

从现实情况看,在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外储向“藏汇于民”转变的制度障碍。为此,需要加快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通过制度安排来促进外汇储备投资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划定官方外汇储备规模。按照外汇储备功能的多样性,可以将外汇储备分为基础性外汇储备、战略性外汇储备以和收益性外汇储备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均对应不同目标和相应的规模。在制订外汇合理规模的基础上,将一部分外汇资产从央行的资产负债中移出,形成其他官方外汇资产和非官方外汇资产。其次,继续推进强制结售汇制度改革,逐步过渡到比例结售汇制,并最终形成意愿结售汇制。再次,要建立起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外汇交易市场,引入多层次市场交易主体,丰富本、外币交易币种,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对冲工具。最后,构建完善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体系,实现对外投资由国家为主向民间为主转变,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

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的法律法规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和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很不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仅在第4条和第32条中对外汇储备经营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而作为中国外汇管理基本法规的《外汇管理条例》对外汇储备运用却没有相关规定。为此,有必要建立起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外汇储备管理的实施细则,完善外汇储备投资的相关机制,为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和管理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支持政策却很少。因此,应对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审批程序、外汇管制、金融支持、国家安全、信息服务、税收支持等相关政策在法律上给予明确和规范。

建立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2004年,我国着手起草有关战略物资储备的法规草案,并于2005年纳入了立法工作程序。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中明确提出,中国将推进建立石油、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铜、铬、锰、钨、稀土等重点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建议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法”的形式明确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的架构、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资源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等内容,以使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形式是购买美国国债,这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保值增值手段。应建立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构建战略资源储备的实施框架,明确战略资源储备的目标,探索运用超额外汇储备投资海外战略资源的新模式,特别要细化政府、央企、民企和居民在战略资源储备中的不同定位,加大对战略资源储备的支持力度:第一,政府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设立海外能源勘探开发专项基金,用于石油、黄金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储备。第二,由政府向国有企业出售或借出部分外汇储备,鼓励其对海外能源、大宗商品和资源企业实施投资并购。

实施外汇储备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央企海外投资面临政治性阻力的情况下,探索通过大型民企“有偿使用”外汇进行海外投资的新机制,加快推进外汇储备海外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民营企业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善于在海外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寻找生存缝隙。政府则应充分发挥在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方面的作用,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只有众多的民营企业真正发展壮大了,国家海外投资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现代企业 人才储备 培养

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快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现代企业市场竞争是企业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人才储备的竞争、是企业人才培养的竞争。企业不仅仅需要招聘优秀人才,还要对企业内部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具有优秀潜质的人员进行培养,培养成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对企业具有较高忠诚度的优秀人才。

一、现代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重要性分析

为了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现代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及综合能力,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来建立企业科学的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人才的流动却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空岗、一人多岗的局面。这也是由于企业没有进行良好的人才储备而造成人才“饥荒”所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人才储备与培养,避免出现人才“饥荒”情况的出现,保障企业各个工作流程及部门的正常运转。

二、现代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

1、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保障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的实施

现代企业人才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的基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人才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人才管理的是人才引进、人才评测、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多方面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有效实施的基础,也只有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发掘企业内部人才,并针对其特长进行培养,为企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熟悉企业情况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优秀人才。通过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培养后的人才其专业技能可以更加适合企业。

2、现代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的具体实施

现代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首先要对企业所处地域、企业行业薪资情况等进行调查,找出企业信息结构优势以及劣势,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建立具有较高优势的薪资水平与发展空间的人才吸引机制。促进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的实施。

现代企业的人才储备要采用多渠道人才储备的方式进行,通过内部人才发掘与招聘、外部招聘等多渠道结合的形式,提高企业人才引进与储备。内部人才发掘与招聘,需要依靠企业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中的工作评价与能力发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内部人才的发掘,根据工作评价对人才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办事方法等进行了解分析,对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做出综合评定,发掘优秀人才。对于本岗位工作并不突出、但是具有其他岗位优秀潜质的员工、本岗位工作优秀的员工要重点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发掘更多的优秀人才。重点考核对于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对于种程度高、素质高的员工重点培养。因此技能可以后天培养,但是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是需要时间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来培养的,只有对企业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员工,在其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后不会动摇对企业的忠诚,避免投入其他企业,造成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

外部招聘是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快速方式,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猎头公司、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等方式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短缺的优秀人才,补充到工作岗位中来,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外部招聘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所招聘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忠诚度等方面,避免企业新招聘人员在经过岗前培训后离职,或所招聘人员不适合企业造成的资金、人力、时间浪费,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现代企业人才储备重点――减少企业人才流动

现代企业人才储备不仅仅是通过招聘及发掘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企业现有人才,减少企业人才流动。因为外部招聘人员必须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企业内部情况、企业工作流程等,这在无形中就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激励体系以此提高员工归属感及忠诚度,降低企业人才流动,促进企业发展。另外还要注重福利待遇方面的科学管理与运用,科学的福利待遇运用能够快速提高员工归属感及企业自豪感。福利待遇不是薪酬,薪酬是员工劳动所得,福利则表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逢年过节的奖金、物品福利、员工生日午餐增加长寿面和生日蛋糕,这些都能很好提高员工对于企业认可,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降低企业人才流动,促进企业人才储备工作的开展。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9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煤矿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但是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有效加强煤矿企业的生产物资储备管理,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1 煤矿企业物资储备管理是生产经营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和煤矿使用的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造成煤矿企业的物资储备明显上升。企业生产物资储备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煤矿企业生产作业开展过程的基础,也发挥着核心型作用。

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的开展过程中,各项生产作业行为都需要充足的物资保障,所以物资储备资金占用的合理性、物资储备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性,都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生产实践经营证明,如果物资储备超过经营使用的正常标准,不仅导致大量物资积压,并且直接影响到整个煤矿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而过少或不及时的物资储备,又会对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2 部分煤矿企业物资储备存在的问题

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传统的储备管理工作已经制约了现代化经营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物资储备的计划制定的准确率低,各用料单位的上报计划和库存没有科学的考察结合,存在需求放大的情况,或者是需求不够需要临时追求,这对煤矿企业物资储备中包罗万象的品种和数量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难度。二是采购领域的效率低下,部分企业之间的采购仍然使用传统的电话预约、传真确认、当面签订协议等繁琐而低效的方式,在决策和处理方面均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失误则造成了物资的积压浪费。第三点是物资设备的淘汰没有进行合理规划,造成浪费。比如采煤机的更换,以及洗煤和电机的更新等,都造成相当多的材料配件没能及时使用,闲置浪费。

3 合理优化物资储备的需求计划

3.1 科学地进行计划管理,制定安全库存

煤矿企业的物资储备人员要对企业储备的生产报表进行核实统计,将历年同期的物资储备信息分类列表,根据历史经营状况,结合当前的实际进行科学预测,制定安全库存计划。

科学地进行计划管理,对物资年度计划和月份计划需认真编制,严格审核,科学地控制资金占用,仔细审核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的物资需要量、物资供应周围时间等,尽量以最少的物资消耗和合理的物资储备来保证生产运营的需要,

3.2 使用现代化的物资储备管理技术

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以库存管理和采购平台共同转变库存管理方式,可以极大降低物资储备采购的经营成本。在网络管理平台中,在各单位仓储管理的职称和管理人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所有物资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实时监控。

在储备物资的网络采购平台中,一是网络招投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公平、公开、透明的招标流程,用最具性价比的成本采购必需供应物资,并且可以轻松地对需要储备的物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分类,对占用资金多且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的物资,采取资金保障、数量充足的采购和管理模式,对于资金占用较小,对生产作业影响较小的物资,采用和供应商签订代储代销协议,用贷存、零储备,按需进货不留或少留库存的管理方式,来保证煤矿企业储备供应的充足性,同时对储备物资的库管成本降低。

3.3 合理使用网上采购平台

在煤矿企业生产物资储备管理中,物资的采购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采购物资的高质量、低价格,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并防止减少企业利润的隐性流失。网上采购平台具有采购方式多样化,包括了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询比价、公开招标、反向竞拍等。采购平台提供工程、货物、服务项目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比价、单一来源、反拍竞价等5种采购方式。可以建立健全供应商资料库,保证采购的质量,优化供应商结构。对于物资供应丰富且生产厂家较多的商品,可以利用供方竞争,达到“货比多家、质优价廉”的效果见表1。

3.4 完善运行机制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10

为做好20xx年全区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根据《xx市粮食局关于开展20xx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方案》(市粮发[20xx]50号)和《xx市粮食局关于开展春季粮油安全检查的通知》(德市粮发[20xx]31号)文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我区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方案,安排春季粮油安全检查工作。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区粮食库存检查和春季粮油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发展和改革局成立库存检查领导小组,由局长李嵘任组长,副局长胡宏任副组长,林阶勇、徐罗湘、林雪、肖成秀、杨华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办,负责牵头对库存检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各企业要成立相应的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二、检查范围、

本次库存检查的范围包括存储在xx市xx区境内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备粮(含地方临时储备粮,下同),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

三、检查内容

(一)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性质情况,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对应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与银行收购代款挂钩情况,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

(二)库存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品质宜存率和各类粮食的卫生安全指标。

(三)储备粮轮换情况。重点检查20xx年度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和轮换任务执行情况。

(四)政策性粮食补贴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轮换费以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费、保管费的拨付使用情况。

(五)粮食仓储管理情况。一是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代储企业和仓房是否具有代储资格,资格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省级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和仓房是否具备承储资格,资格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等。二是政策性粮食专仓储存、专账记载情况。是否存在各级储备粮混装混存、储备粮与企业商品粮混混装混存等情况。三是库存粮食储存安全情况,重点检查有无严重虫粮、高水分粮、霉变粮、发热粮等储粮安全隐患。四是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六)地方储备粮油货位监管台账、省级储备粮轮换台账实施情况。地方储备粮油承储企业是否按规定建立《地方储备粮油货位监管台账》,登统是否及时、是否真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储备粮油监管台账》《地方储备粮油实际承储库点承储情况表》是否建立,与实际承储情况是否相符。

(七)涉及粮食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如《库存管理责任书》落实情况。

(八)春季粮油安全检查:1、库存粮油的“一符、四无”和储备粮油的“三专、四落实”情况;2、科学无公害储粮,机械通风、粮温是否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微机测温电路是否畅通准确;3、粮油质量的管理情况;4、储粮规范化管理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5、储粮化学药剂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四、检查时点和进度安排

以20xx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为检查时点,检查工作分准备、企业自查、省级联合复查、整改汇总上报等4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各企业按要求做好企业自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制定粮食库存进行检查的工作方案,在3月28日前报区发展和改革局。

(二)企业自查阶段。4月2日前,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农发行和有关单位,指导辖区内的承储企业认真做好库存自查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要对实际承储在本库的各种性质粮食实 物库存进行全面清查。通过自查,梳理发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切实整改,做好检查数据的整理工作。

市粮食局、农发行将组织对省级储备粮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辖区内省级储备粮库存总量的30%。

(三)省级联合复查阶段。4月20日前,省粮食局、农发行省分行、中储粮成都分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随机选点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尤其是政策性粮食储存量大、拍卖出库量大、反映问题较多的库点进行复查,复查比例为粮食库存总量的10%~15%。

结合省级联合复查,国家粮食将安排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具体要求另文通知。

省级复查结束后,国家有关部门将派出工作组对重点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随机抽查和突击检查。

(四)整改汇总上报阶段。在库存检查各个阶段,都要立足于边检查边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要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按期书面反馈整改结果。对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造成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作为检查结果的重要内容,逐级汇总上报。

企业自查汇总表和省级储备粮抽查汇总有,包括粮食库存数量汇总表、粮食储存年限汇总表。对库贷挂钩、政策性粮食费用补贴、储备粮轮换、粮食储存安全及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在检查工作报告中只作文字说明,重点反映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各企业要依据本次检查时点数据,更新《地方储备粮油货位监管台账》、《地方储备粮油实际承储库点承储情况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家粮食库存是应对当前农业自然灾害、保供稳价和抑制通胀的重要物质手段。夯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各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克服麻痹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把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准确。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11

第一条为支持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和规范中央储备粮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储备粮贷款管理的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安排中央储备粮所需贷款,对发放的中央储备粮贷款实施信贷监管,提供金融服务。

第三条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要求,通过中央储备粮增储、减储、轮换、集并等业务经营,逐步将中央储备粮贷款集中到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直属企业,创造条件实现中储粮总公司统借统还。

第四条中央储备粮贷款发放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计划性原则。中央储备粮贷款应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中央储备粮计划,及时发放和收回。

(二)一致性原则。中央储备粮贷款应当与财政部核定的入库成本相一致。

(三)封闭管理原则。中央储备粮贷款管理应当坚持“钱随粮走、购贷销还、库贷挂钩、全程监管”。

第二章贷款对象、用途和条件

第五条贷款对象。中央储备粮贷款对象是指从事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的粮食企业(简称借款人,下同),包括:

(一)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企业;

(二)具有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并受中储粮总公司委托承担中央储备粮储存计划的企业(简称代储企业,下同)。

第六条贷款用途。中央储备粮贷款用于解决借款人执行中央储备粮各项计划的资金需要。

“先购后销”轮换中央储备粮所需资金,发放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出口中央储备粮费用所需资金,发放中央储备粮费用贷款(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第七条贷款条件。借款人申请中央储备粮贷款,除应当具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下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并接受农发行信贷监管;

(二)持有国家有关部门和农发行联合下达的计划文件,中储粮总公司分公司、联络处(统称中储粮分公司,下同)与农发行省级分行联合下达到企业的计划文件,中谷中央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根据中储粮总公司文件下达到所属承储企业的计划文件;

(三)代储企业应当具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承储资格和规定的信用等级标准(具体标准由省级分行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持有与中储粮总公司或中储粮分公司签订的代储合同;

(四)直属企业租仓储存中央储备粮,出租仓企业应当具备《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的储存条件,双方应当签订正式的租仓储粮合同。

第三章贷款期限、利率及方式

第八条贷款期限。中央储备粮贷款按一年期限确定。

第九条贷款展期。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应当于贷款到期10个工作日之前向开户行提出书面展期申请。开户行应当及时对借款人的展期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办理展期手续。中央储备粮贷款可多次办理展期。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借款合同确定的贷款期限。

对经有权部门确认的陈化中央储备粮占用贷款、已经超过正常结算期限的销售货款占用贷款、超过规定的轮换空库期尚未轮入的中央储备粮价差占用贷款等不符合展期条件的贷款,以及借款人未申请展期的中央储备粮贷款,不得办理展期,从贷款到期次日起纳入逾期贷款管理。

第十条贷款利率。中央储备粮贷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遇利率调整时,按有关规定执行。逾期的中央储备粮贷款,按逾期贷款利率执行。

第十一条贷款额度。借款人收购或调入(含移入)粮食用于完成中央储备粮计划的,开户行应当在财政部核定的入库成本(包括价款和合理费用)标准内,确定贷款发放额度。对只规定收购或调入价格幅度,未明确具体价格标准的,开户行应当在规定的价格幅度范围内从严掌握贷款发放额度。

借款人轮换中央储备粮,按本办法第六章规定确定贷款发放额度。

第十二条贷款方式。中央储备粮贷款一般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第四章贷款程序

第十三条贷款申请。借款人依据有关中央储备粮计划,向开户行申请中央储备粮贷款,应当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借款申请书》(简称《借款申请书》,下同)。开户行应当对借款人填写《借款申请书》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说明。借款人将《借款申请书》,连同中央储备粮计划文件等相关资料一并送交开户行。

第十四条贷款受理与调查。开户行收到借款人的《借款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应当审查借款人是否符合中央储备粮贷款对象范围和贷款条件,是否符合贷款用途规定。根据审查情况及时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对同意受理的贷款申请,应当及时确定贷款调查人,开展贷前调查。

贷款调查人应当首先审核借款人所提供的各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对资料不完整或存有疑义的,应当要求借款人补充或说明,并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调查:

(一)借款人购入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与计划文件是否相符;

(二)借款人申请的贷款额度是否合理;

(三)借款人申请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的,应当预测轮换价差亏损情况和调查弥补资金来源情况;

(四)借款人财务状况,以及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五)借款人已承借中央储备粮贷款的使用情况,是否按照规定合理使用;

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应当对调查情况形成书面意见,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明确提出能否贷款以及贷款种类、金额、期限、利率和方式等方面的意见,连同相关资料递交贷款审查人。贷款调查人应当对借款人的证明材料和调查情况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第十五条贷款的审查与审批。

(一)贷款审查。贷款审查一般由开户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负责。贷款审查人应当重点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和贷款调查人的意见进行审查,并对调查资料的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查人应当提出审查意见,报审批人审批。

(二)贷款审批。中央储备粮贷款由开户行行长审批。

第十六条贷款发放与使用。对批准的中央储备粮贷款,开户行应当及时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根据《借款合同》填写《借款借据》。

中央储备粮贷款可一次性审批,一次或分批次发放。对一次性审批、分批次发放的中央储备粮贷款,应当分批次签订《借款合同》和填写《借款借据》。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使用中央储备粮贷款,开户行及信贷人员按照本办法第五章规定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贷款收回。粮食销售后,借款人应当及时将销售货款足额归行,并归还中央储备粮贷款。

第五章贷款监督

第十八条资金支取监督。借款人应当按照粮食实际购进进度支取收购资金,开户行应当对借款人的支取资金活动进行逐笔审核监督,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粮食购进监督。开户行应当认真核查借款人收购及调入中央储备粮的凭证,掌握实际购进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情况,按中央储备粮入库进度监督货款支付。做好收购所需现金的供应和管理,除借款人收购农户粮食外,一般不得采用现金结算方式,并应当加强货款结算的柜台监督。

第二十条贷款的调整。在中央储备粮全部入库之后,开户行应当依据财政部核定的入库成本对中央储备粮贷款进行相应调整。实际发放的贷款小于核定入库成本的,开户行按核定入库成本补放贷款。实际发放的贷款超过核定入库成本的,开户行应当及时收回超额发放的贷款。

第二十一条粮食库存监督。开户行应当严格中央储备粮的库存监管,逐仓填写仓单,对库存粮食实行仓单管理,定期检查核实借款人中央储备粮的库存数量、品种及变化情况。在中央储备粮出入库期间,应当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直属企业开户行委托出租仓企业开户行监管租仓储粮库存的,应当建立分工协作的双重监管制度。

第二十二条粮食销售监督。

(一)坚持出库报告制度。中央储备粮出库销售,借款人应当及时通知开户行,并按规定提供出库计划等有关文件资料。粮食销售后,开户行要及时登记台账,确保账实相符。

(二)落实价差亏损补贴。对借款人执行中央储备粮出库计划形成的价差亏损,明确由中央财政补贴的,由中央财政补贴弥补;未明确由中央财政补贴的,借款人应当及时归还占用的贷款。

(三)加强货款结算监督。中央储备粮货款结算原则上实行“钱货两清”。开户行应当加强结算资金占用贷款的管理,督促借款人及时将销售货款归行。

第二十三条坚持台账登记制度。管户信贷员应当对借款人中央储备粮的购进、储存、轮换、销售、资金回笼等各个环节实施信贷监管,及时登录综合业务系统,做好台账的登记工作。

第二十四条实行派驻管户信贷员制度。开户行应当根据总行规定,对借款人派驻管户信贷员。管户信贷员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和粮食库存情况进行信贷监管。业务量大且条件具备的开户行,原则上应当派驻信贷组。

第六章轮换贷款管理

第二十五条中央储备粮同库点轮换(含品种串换)的贷款管理。贷款应当实行“购贷销还”,轮换结束后,中央储备粮库存数量、占用贷款应当与计划完全一致。

(一)借款人采取先销后购方式轮换中央储备粮的,粮食销售货款回笼后,开户行应当及时收回占用的贷款。轮入粮食时,按轮出收回贷款额度发放贷款。

(二)借款人采取先购后销方式轮换中央储备粮的,轮入粮食时,开户行可先发放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负担。轮换结束后,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本息应当全部收回。

(三)已纳入“中央储备粮陈化库存贷款”科目管理的中央储备粮轮换结束后,应当及时将陈化库存贷款占用形态调整为正常库存贷款占用形态。

第二十六条中央储备粮异库点轮换(含品种串换和集并)的贷款管理。中央储备粮贷款原则上应当通过异库点轮换,逐步调整到直属企业,实行集中管理。轮换结束后,轮出企业占用的中央储备粮贷款应当全部收回;轮入企业中央储备粮库存数量、占用贷款应当与计划完全一致。

(一)中央储备粮异库点轮换原则上采取先轮出、后轮入的方式进行。轮出企业粮食销售货款回笼后,开户行应当及时收回占用的贷款。对轮出企业粮食销售货款不能足额还贷产生的差额,应当从轮入企业开户行划转的资金中收回。贷款划转后,轮入企业开户行按同库点轮换方式,支持轮入企业轮入新粮。

对确需采取先轮入、后轮出方式进行中央储备粮轮换的,应当先按核定入库成本进行全额贷款划转,将轮出企业占用的中央储备粮贷款全部划转到轮入企业,由轮入企业负责销售粮食。贷款划转后,轮入企业开户行按同库点轮换方式,对轮入企业进行贷款管理。

(二)异库点轮换的贷款划转,按照“此增彼减”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在轮出轮入企业之间进行点对点贷款划转。

1、中央储备粮跨省(含跨农发行计划单列市分行)轮换,贷款划转工作由总行与中储粮总公司根据每一批次计划的安排,组织相关的农发行省级分行和中储粮分公司具体实施。

2、中央储备粮省内异库点轮换,贷款划转工作由农发行相关省级分行和中储粮分公司共同制定贷款划转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轮换的贷款调整。涉及中央储备粮库存成本变化的轮换,应当及时进行贷款调整。凡属异库点轮换的,应当首先在轮出、轮入企业之间进行贷款划转,再对轮入企业一方进行贷款调整,确保轮换结束后中央储备粮贷款与财政核定入库成本相一致。具体调整方式参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需要通过进出口轮换中央储备粮的,原则上应当由中储粮总公司统一组织进行。

第七章贷款风险管理

第二十九条开户行应当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加强中央储备粮贷款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开户行应当督促借款人建立轮换风险准备金。轮换风险准备金应当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弥补轮换亏损。

第三十一条开户行应当监督借款人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中央储备粮损耗,如实反映损耗占用贷款,并督促借款人及时补足库存或归还占用的贷款。

第三十二条对中央储备粮因灾损失,开户行应当监督借款人通过保险理赔及时补足库存或归还占用的贷款,并将因灾损失、补库及贷款收回情况逐级上报总行。

第三十三条借款人超过规定的轮换空库期仍未轮入粮食时,开户行应当督促借款人按规定补足库存。借款人不能及时补足库存的,开户行应当及时从借款人收回无库存保证的贷款和利息。

第三十四条对借款人违反《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本办法和《借款合同》约定的,开户行应当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信贷制裁。

对借款人挤占挪用中央储备粮贷款,开户行应当认真组织清收,对无法收回的贷款转入“粮油企业挤占挪用占用贷款”科目进行管理。

第三十五条农发行及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办法,应当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中央储备油贷款、国家特种储备粮油贷款的管理,比照本办法执行,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储备企业发展范文12

在仓储运输物流领域,土地、仓储基础设施、道路、铁路专用线等构成了上海浦东所拥有的重要仓储运输资源。由于物流领域已列为上海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仓储、运输这两个物流主体功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仓储运输的各项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以及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都会对上海浦东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国家政策与市场变动的预测工作,规避因政策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仓储运输资源的整合,都会增强浦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浦东的发展。

提升上海浦东物流的竞争力,应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把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具有从事运输和仓储两种以上经营范围,能够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现代物流的基础和主体。

仓储活动是物流的基础业务,通过对仓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以及对现有仓储资源的整合,应逐步建立和形成适合上海浦东物流发展的网络布局。例如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购置大量新型货架、各类叉车、起重机、堆码机、输送机等库内装卸、输送设备;建设数码仓库,引进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自动搬运系统,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仓储运作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直接提升了仓储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从而大幅提高仓储企业的效益。同样,在对运输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结合上海浦东发展的特点,大力开展集装箱业务,形成集装箱存储运输、拼箱拆箱、加工配送、质押监管、商品检验及包装等功能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2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的现状

在上海浦东,由于长期以来仓储业主要由国家控制,这些仓储资源设计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低,光照条件不好,对湿度、温度无法有效地控制;更多的仓库没有货架,货物由人工堆垛,容易混淆并遭到污染。例如,仓储企业所拥有的仓库面积大多不足10万平方米,与国外企业相比,仓储能力相差约近100倍;仓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则更为少见。在运输业方面,尽管口岸集装箱运输强劲增长,但陆路运输规模、运力、投入的设备等与国外的同类企业相比差距极为悬殊,一旦竞争,在实力上就会被对方压垮。至于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仓储运输方面的落后显而易见,管理水平的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直接影响仓储运输业的成本和效益。

上述问题具体表现为:

2.1企业规模偏小

无论从仓储运输设施和设备的拥有,以及人员构成和资产总量的拥有来看,仓储运输企业规模均偏小。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仓储企业平均每法人单位拥有的人数仅为39.2人,运输业为32人;仓储企业每单位平均占有资产2533万元。

2.2企业经济效益偏低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仓储企业的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2.6%,运输业为12~18%;资产利润率仅为0.92%,运输业为3~8%。

2.3企业资产负债率高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仓储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9.5%,运输业为56.5%。

2.4仓储运输业成本高

由于目前低效率的仓储运输系统导致了高物流成本。例如在发达国家中,运输成本通常只占物流总成本的四分之一,而在我们却占了将近一半。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

2.5企业设施设备陈旧,缺乏更新改造资金

由于体制、经营管理水平等原因,导致企业亏损或倒闭,企业依靠自身微利积累难以进行新的投资改造,因此,仓储运输企业无力改善仓储运输陈旧的设备与设施。例如,有些仓储企业至今仍使用上世纪的仓库,仓库陈旧老化、库顶漏雨、地面塌陷;仓储作业设备陈旧,缺乏更新改造资金。已有的仓库大多数为普通的平面仓库,高台库和立体库的比例很小。仓库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仓储服务的要求。运输设备方面,运力小、设备陈旧、能耗大、对道路的适应性差等也同样是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2.6仓储运输资源分散,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阵,资源分散,只能小打小闹,对大项目大工程的仓储运输项目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7现代仓储运输技术落后

大多数仓储企业目前仍采用普通仓库,无法适应和满足自动仓储作业的要求。运输企业目前除了采用集装箱卡车外,其他类型的重型卡车和大吨位的卡车稀缺。另外,在采用信息技术方面不尽人意,是制约仓储运输业发展重要瓶颈。许多小型和中型的仓储运输公司在信息技术投入上严重滞后,条形码技术和无线采集技术的应用差强人意,有的企业甚至计算机系统还没有普及。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目前有61%的仓储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而在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的仓储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的能够为其客户提供货物存储财务报表。在运输系统中,跟踪货物、交流信息、获取客户资料等都难以实现。

2.8仓储运输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统计,仓储运输企业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只占10%;在文化程度上,研究生以上学历只占0.2%,大专与本科学历只占13%,中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要占86%。

3仓储运输资源的整合

3.1上海浦东的仓储运输资源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

①传统的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这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通过国家计划的资金输入,建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如远洋运输船队、航空机组、铁路运输线、公路运输车队,以及港口、机场等,他们凭借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设备优势,从传统经营模式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是目前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的主体。

②以民营方式或控股方式组成的仓储运输企业。这些企业成立初期常常专为某些制造企业或商业企业提供商品配送、储存或采购业务。因此,这些企业的发展更加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增值服务方面,通过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增加效益等方式来赢得客户的信赖。其中也包括为电子商务进行配送的专业物流公司。但是,这些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管理水平有高有低。

3.2如何实现仓储运输资源的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2.1提高仓储运输资源整合度的对策分析

上海浦东仓储运输资源远未形成规模。自2001年和2003年我国公路货运和仓储业相继对外开放后到2006年后我国物流业的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外巨型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已经形成对我国物流企业生存的严重威胁。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制订相应的政策,有意识地引导仓储运输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将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与国外大公司相抗衡。

3.2.2强化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淘汰劣质企业

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是经过历史考验过的、在实践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成功的方法。仓储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它们的发展,归根到底,也需要经过市场的作用,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市场通过无形的手,指导各个企业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将自身的资源投放到最能获得回报的地方,由此产生最大的效益,通过市场竞争淘汰劣质企业。例如,浦东的仓储运输业可以为企业提供物流业务外包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节省企业有限的资源。又如,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物流能力,为连锁超市进行企业的产品集中配送,即降低整个配送成本,又提高了配送的速度。

3.2.3制订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保障,特别是制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相关支持政策,其作用更加明显。许多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制订了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日本的产业合理化政策是世界上最系统、最广泛和最富成效的政策体系,在扶持产业发展中,有两类明确的政策手段:直接的行政干预(如配额制、技术引进管制、政府直接投资)和间接诱导(如税收减免、融资支持、信息与技术援助、行政指导等)。在市场化条件下,政府直接的行政干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但作为一种诱导,产业政策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业的发展是与企业规模的壮大是分不开的。在当前的竞争中,单个企业的能力很难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为扶持企业的壮大,应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一个有利于仓储运输业发展的好环境,尤其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进一步扩张的环境,逐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

3.2.4通过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引导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

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的总和,是以产业技术为直接的政策对象,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自发产生的技术不同,现代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有组织地开发的结果。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以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国产化为基本内容的产业技术政策,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制订合适的产业技术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物流企业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仓储运输业的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在采用更新的仓储运输设备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2.5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如何提高仓储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铸造强大的竞争力,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显然存在投资负担重、资金短缺、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况且现有的仓储运输企业的规模小,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投入。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引导企业培养技术创新的造血功能,通过政策的宏观指导和相关的优惠措施,使企业有能力、有意愿地投入技术创新。超级秘书网

3.2.6构建仓储运输资源优势

在实现仓储运输资源整合和构建仓储运输平台优势的基础上,应积极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在生产资料物流、产品物流、项目物流等方面应形成规模,依托仓储资源,打造区域配送基地和仓储配送基地,整合运输资源,建立和完善运输网络,要切实控制物流成本,为生产企业开展从生产企业到消费地的干线运输以及从配送中心到零售店的支线配送。

3.2.7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凸现物流规模效益

通过物流园区的设立,对园区内的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将会逐步壮大物流企业的规模。浦东仓储运输业资源整合应与浦东物流园区的建设紧密结合重点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服务业,以仓储运输、物流服务、港口辅助生产、港口物流相关产业为主体功能,要依托和利用保税港的政策优势和号召力,实现政策落实、功能配套,重点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中心等,综合利用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多式联运等交通组织方式,有效地实现内陆与港口的物流衔接。重点发展以“区港联动”为发展契机的仓储、装卸、分拨、配送、简单加工等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紧密结合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集出口加工、物流服务、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物流供应链服务。

依托保税港和物流园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航运交易、航运信息服务和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延伸航运产业链。重点发展航运交易、航运信息、航运、航运金融、航运展览、航运中介,建设集服务、贸易、结算于一体的航运平台,积极发展航运研发产业;发展集装箱堆存、清洗和修理、拆拼箱等港口配套服务业,凸现物流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