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

时间:2022-12-23 08:34:01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1

从1998年开始,作为粮食流通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些成果在国家粮库建设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水平,使我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储藏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债建库催生集成创新

(一)改变储粮落后状况是“四合一”技术研发基本目标

建国后至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储备数量相对较少,对仓储设施需求不高,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标准很低,配套设施设备少,保粮技术比较落后。相当部分仓房是上世纪50年代仿造前苏联粮库建设的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保温、隔热、门窗气密、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由于保粮技术落后,储粮安全主要靠人工艰苦劳动来保证。粮温测报靠人工入仓检查,时间长,效果差;害虫防治由人工进仓投药完成,作业有一定危险,而且用药量大,杀虫还不彻底;粮食出入库作业要靠人背肩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粮食损耗严重。因此,当时我国大部分粮库的原有仓房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亟需攻克的难题。

(二)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为“四合一”技术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提供难得机遇

为应对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筑牢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6月决定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包括储备粮库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国家共分三批安排了国债粮库建设项目。一是1998年安排172亿元建设25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二是1999年和2000年国务院又决定再投资150亿元分别建设两个10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三是2002年和2003年再次安排21亿元投资用于粮食仓储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功能提升。三批国债粮库建设共投入资金343亿元,建设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设各类专项工程1936个。共建成储备仓容510.5亿公斤。这是我国历史上集中建设粮库仓容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全国粮库有效仓容到2005年末达到260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国债粮库项目主要建设了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仓型,实现了创新推广现代化仓型、改善储粮设施条件的重大飞跃。其中高大平房仓是主导仓型,占新建仓容的83%。仓房跨度从21米到72米不等,散粮装粮高度一般为6米,单仓容量可达500万公斤,是旧式平房仓的2~3倍、苏式仓的5倍。浅圆仓占新建仓容的10%,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单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仓型,可同时满足中转和储备的需要。

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作为储备粮库,因单仓容量大、堆粮高,储粮周期长,配套设备要求高,原有的仓储技术、工艺设备及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的要求,创新研发推广亟待突破。为此,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组织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广大科技人员克服困难,很快形成科研成果,“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推广应运而生。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子丹等有关科研人员是全行业科研队伍的突出代表,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推广储粮新技术作出了贡献。

“四合一”储粮技术彻底解决了高大平房仓和浅园仓储存粮食面临的粮堆环境复杂、湿热转移严重、易结露、易发热霉变、害虫易扩散、熏蒸杀虫不彻底以及储粮品质陈化快等难题。总之,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将“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成果作为解决新型粮仓建成后安全储粮的主要支撑,保证了项目的投资效果,确保了粮库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提升了粮库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国债粮库从项目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研发应用的新要求,提供了广阔的集成试验空间,促进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的研发集成,推进了技术成果在粮食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库建设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

二、转化应用取得显着成效

科技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为做好“四合一”储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家投资建设粮库项目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抓了通用图设计技术集成、实仓试验完善标准和设施建设与改造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采用通用图设计,全面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

1998年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项目启动之初,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为选好储备粮库建设的仓型和储粮工艺,专门委托国贸工程设计院、郑州科研设计院、无锡科研设计院、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我国粮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和储粮技术,编制各种仓型通用设计图纸。请郑州粮食学院、郑州粮油食品建筑设计院结合仓型通用图设计制订了统一的安全储粮工艺技术要求。1998年第一次编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型设计选用图集》和《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储藏工艺设计图集》并推广使用,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对设计图集作了修订完善。该套通用图在2004年荣获国家第七届优秀标准设计金奖,2 009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建国60周年“作用显着标准设计项目”大奖。

国家粮食局还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200亿斤国家粮库平房仓通用施工图优化设计统一技术规定》、《国家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粮库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储粮、作业装备、信息管理、质检监测等技术与粮库建设全面结合实施,彻底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粮库建设与建成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建库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了多次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烘干机、吸粮机等一类设备的公开招投标,组织了三期大型粮仓设备展览会,促进了科研与设备制造的有机融合,使粮食仓储设备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批国债粮库项目所建粮库全部配备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系统,共配备粮食检测系统1169套,环流熏蒸系统11 18套,购置计算机6213台,谷物冷却机645台。

(二)通过大规模实仓试验,不断完善“四合一”储粮技术

“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是粮库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推广之初,四项新技术研究成果只在少数库点做过一些单项试验,尚未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进行系统生产试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尚需完善,粮库管理和技术人员亟需培训。为此,国家粮食局组建了粮食储藏技术咨询专家组和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专项技术组,从1999年到2000年分别在全国13个省(区、市)的21个粮库,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产性试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编制(修订)了《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和标准。配合生产性试验,国家粮食局编印了《储粮新技术应用简报》30多期,很好地指导了新仓储粮工作。总结生产性试验成果,编制了《储粮新技术教程》和四套多媒体教材,举办仓储技术培训班,先后为全国近千个粮库培训了一万多名技术骨干,为“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继续推广应用“四合一”技术,全国粮食仓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将“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保障储粮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粮食仓储技术规范,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强力推进转化应用;二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现代物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突出国家补助投资重点,引导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粮库建设、维修改造项目中积极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三是将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企业的必备条件,明确标准和要求,严格审核,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认定的1906家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全部采用了该技术;四是把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纳入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国326家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十一五”期间,无论是中央投资安排的储备粮库建设项目、现代物流项目,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省级储备粮库和市县中心粮库建设以及粮库维修改造项目,都广泛采用了“四合一”储粮技术。

截至2009年底,全国粮库有效仓容中应用“四合一”新技术的比例比2005年底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应用技术增加40%以上。全国共有1.29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专业的环流熏蒸设备,占总仓容的40%:1.76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计算机测温系统,占总仓容的54%;2.44亿吨仓容装备了机械通风设备,占总仓容的75%;南方地区粮库共装备谷物冷却机1029台,基本上可满足高温高湿地区低温储粮的需要。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全国粮库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保证了粮食安全储存,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粮情电子检测实现了粮情变化的动态监管,为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采取机械通风、低温冷却、环流熏蒸等措施有效防止了粮食虫、霉、鼠害发生,控制了水分减量,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二是保证了粮食品质,提高了粮食耐储藏性。以低温低氧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辅以必要的低剂量、无残留的化学药剂熏蒸,减少了药物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储粮。试验表明:储存三年后的粮食与当年新粮的品质没有差异,各项卫生指标安全可靠。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已被全面消除,储粮损耗也从“十五”初期的4%降到目前的1%以下,体现粮食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以前的70%上升到99%。三是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水平。粮库项目建设与“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粮库保管化验和仓储企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粮食流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落后面貌。

三、创新发展提升建设水平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根据《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粮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仓型、新设备在储备粮库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粮库维修改造、农户储粮等重大项目上的成果转化。特别要突出国家投资补助的引导作用,在项目设计和安排投资中优先支持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设施建设和储粮新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储粮新技术研发应用

一是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适用仓型和保温隔热工艺,筛选性能优良的粮仓反辐射热和隔热材料进行应用示范。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不同粮种的最佳干燥模式,推广高效节能、低增碎的粮食烘干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强智能粮库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智能化粮库建设,创建粮食信息化宏观调控平台,实现对储备粮管理信息的集成与监控。

(三)着力推进粮食物流技术研发应用

配合“北粮南运”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粮食现代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和散粮火车、船舶、汽车运输中关键技术的整合和创新集成,加大新仓型、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大力推广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四散”流通技术,研究建立全国粮食物流配送、交易和管理信息平台,优化和完善粮食物流产业链条,为粮食现代物流健康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据存储 磁盘阵列 备份 恢复

1 绪论

国际上信息化应用较为发达的国家对数据存储备份技术发展快应用广,但在国内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存储备份技术也逐步由单磁盘模式向多磁盘阵列组及数据高可用、数据传输、备份恢复机制、容灾等领域拓展。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储容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存储数据存储方式、传输类型、备份容错机制等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依托现有OSI网络模型,数据的共享与传递也逐渐从依赖主机系统向依赖网络系统发展。同时随着集群技术、故障转移技术、应用负载等系统应用机制的产生以及企业对数据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应用业务系统逐渐从单服务器运行走向多服务器承载。在企业中大量的应用服务器部署已经非常普遍,仅仅依靠服务器自身的raid技术很难对本身磁盘数据进行完善的管理优化,突发的存储部件故障损坏更让运维工程师对恢复数据头疼不已。

而现阶段不少企业的主要信息化投入在企业网络建设、信息安全和业务应用开发建设等方面,对最基本的数据保护重视程度不足。在如何确定合理的数据存储备份需求、备份恢复机制和策略制定、存储技术和产品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投入不足。为摆脱盲从局面,降低重要业务数据被破坏或者丢失风险,尽可能避免对企业日常业务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加强存储知识及该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前期就做好数据容灾规划,并通过高质量的实施和严格运行管理,提升数据存储备份保障能力,降低数据损坏风险。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中企业存储产品网络架构设计、存储备份实施建设经验和数据恢复案例等技术要点,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存储备份能力提供参考。

2 企业网络存储的实施及改进案例

2.1 基本思路

随着企业信息化业务的不断扩展,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根据存储实施需求,将多个业务应用子系统部署于NetApp存储盘阵上,部署方式采用SAN架构网络存储,并且通过主备两套存储完成数据同步复制备份机制。

存储部署需要考虑到如下几个因素:

2.1.1 数据安全性

重要业务系统均采取应用负载均衡或HA高可用模式且数据库文件存放在存储上,使数据更为安全可靠;单设备业务系统可将数据库文件与备份数据文件分别放在物理服务器或存储上,通过数据库备份计划任务可灵活掌握数据库文件备份,保证数据文件有2至3份以上,如果主数据损坏且尝试修复无果的情况下,应可利用最近还原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还原;

2.1.2 高性能

方案采用双机容错模式的存储组成高可靠,高可用的数据存储平台,应用分布式部署在两套存储系统的4个控制器上,能有效保障各存储更好的发挥性能,不会产生存储性能上的瓶颈。

2.1.3 高可用

避免存在单点故障,大到主机、存储设备,小到网络线缆、光纤线缆、HBA卡等均是冗余容错的;无论是主机或存储设备出现故障,均可通过主/备份两套存储系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1.4 数据通信最小化

在光纤交换机上创建基于端口的Hardware Zoning而尽量避免使用Software Zoning,对数据进行物理隔离,有效保障数据通信安全性。

2.1.5 合理的备份机制

为有效减免设备损坏、误操作等因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采用存储备份技术保存多份数据副本。

3 网络存储产品选择

为保障业务可用性,存储架构中所部署存储系统需满足企业存储需求,存储系统应适用于主流数据库、电子邮件和信息发送、主目录合并以及灾难恢复等应用的企业SAN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在采购选型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存储设备管理及维护、存储设备性能稳定性、存储自有成熟备份机制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这样整套存储可根据企业业务需要更易于部署和使用,性能更高而成本更低。

4 存储磁盘架构规划

以企业存储磁盘架构规划案例说明,该企业存储架构中采用NetApp存储产品V3240(主存储)及Fas3210(备份存储),V3240存储系统共满配48块600GB SAS磁盘,Fas3210存储系统满配24块2TBSAS磁盘,为保证存储控制器CPU占用,根据设计要求各存储控制器负责管理存储磁盘柜中的一半磁盘;存储中所有磁盘划分为Raid-DP类型,如存在某一块磁盘发生故障后,热备盘会自动替换受损磁盘。热备盘的特点在于不包含数据,不管是哪个RAID组的盘损坏了,都可以替换,也就是说热备盘是全局起作用的,而不是属于哪个Raid Group。热备盘会自动替换损坏的盘,替换磁盘需于损坏磁盘类型大小一样,替换速度非常快。

在Aggregate上为各业务划分Volume(卷),Volume在逻辑上相当于我们PC上的一块磁盘。而NetApp的SnapShot快照技术是基于Volume来做的,Volume的大小可以调整,而快照空间也是可以自动扩展的。

在了解存储逻辑空间大小后,根据各个业务系统需要,为各个业务系统划分足够空间最后单独在每个Volume卷上划分单独的lun(逻辑单元号),lun通过FC SAN映射到服务器操作系统上。

5 存储网络架构规划

主备存储各有两个控制器,各控制器使用一个管理以太端口及两个业务以太端口,控制器业务端口通过端口聚合技术将两端口合并成一组业务端口用以增加I/O数据传输。

网络存储架构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存储系统拓扑结构包含八台服务器,共四套业务系统,在存储架构中采用Fibre Chanel SAN架构,涉及操作系统包含RedhatEnterprise Linux 6.3;Windows Server 2008 R2以及IBM AIX及业务数据库Oracle 11g R2 、Mysql;中间件包括IBM WAS;Tomcat。各系统都通过HBA卡以FC-SAN方式连接存储盘阵。

6 存储备份功能测试

为切实保障此次存储实施存储产品具备良好的管理操作性、存储硬件高可用及具备企业级容灾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对NetApp Data ONTAP存储操作系统、存储控制器双活双控高可靠性以及数据同步复制、快照等存储技术进行全面测试。

通过对存储设备应用管理操作性测试表明该存储系统具有良好的统一管理特性,使日常系统管理只需要在同一系统平台下通过浏览器形式便能完成绝大部分日常管理工作;其复杂的存储状态信息,网络配置,功能选项都可在GUI界面中查看。

在硬件高可用方面,NetApp存储系统双控双活机制可以做到在发生硬件故障(如磁盘损坏,电源、风扇掉电,网络故障)的情况下,使用系统的RAID保护结构和容余配置对系统进行自动故障排除或磁盘接管,该特点较好地减少可管理的复杂性并且保证了系统运行的高可用性。

在快照备份方面,在测试磁盘中写入数据后在存储系统中对测试存储卷手动创建SnapShot快照点,在测试卷磁盘中删除测试数据,取消挂载磁盘后重新还原快照文件,还原后在挂载磁盘中数据又还原至初始测试数据内容。

在数据灾难性备份还原测试中,分别在主存储源端建立卷vol_test和目的端存储建立备份测试卷vol_test_bak,并将源端数据映射到测试系统上,开启同步传输备份机制,在源端映射磁盘LUN中写入测试数据,由于测试采取同步传输备份机制,所以马上中断同步传输备份,删除磁盘上的测试数据,此时的主存储源端数据已经被彻底删除无法恢复。能否通过同步传输备份反向传输数据还原主存储测试数据在此一举,首先离线操作系统上挂载的存储磁盘,通过resync数据反向传输机制将原目的端vol_test_bak改成源端,源端vol_test改成目的端,从存储管理系统中开启数据反向反向传输,数据自动将备份数据vol_test_bak传输回vol_test中,重新挂载磁盘到操作系统上。测试结果显示原测试删除测试数据又回到了测试服务器上,同步传输备份功能测试通过。经过存储备份功能综合测试,确认该存储产品功能及性能初步满足业务需求。

7 存储架构优化分析

目前企业内部存储架构采用的是两级存储平台架构:工作级在线存储和近似在线的近线存储,由于两台存储采用存储备份技术备份,既保存实体数据又保存备份数据,主存储承担工作级存储角色,备份存储则担当了近线存储的角色。为更有效保障数据安全,仅保存一份数据副本往往还是不够安全的,可以考虑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增加NAS文件备份存储系统,将现有在线存储、近线存储二层传统存储数据方式变更为在线存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的三层存储架构,离线存储的数据不常被调用,NAS作为离线存储主要是用于对在线存储的数据进行文件级备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

8 业务系统存储备份机制优化

按照行业内通用的基本存储备份机制实现数据存储保护,使用主备2套磁盘存储阵列,通过存储备份技术实时同步及计划快照备份系统数据,优点是当业务系统服务器出现问题后可通过将备份存储数据回传技术将业务断点时数据完全恢复回原状态。缺点是通过光纤挂载存储无法从存储本身或其他方式查看到实际备份存储中数据文件,只有挂载到操作系统中才允许查看。底层数据块备份机制虽然有效减少带宽负载,但是该机制无法确定数据有效性,为提升数据存储可靠性,最大程度降低数据丢失损坏的风险,通过对上述存储备份技术和产品的研究,结合业务系统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储备份机制和措施进行了优化提升,具体优化措施包括:

使用计划快照任务实现对相应存储空间每日0点的快照备份服务,当生产环境下业务数据出现损坏或数据丢失情况下可通过计划快照将数据还原到上次快照备份时间点。

部署NAS网络存储系统,可通过操作系统的NFS、CIFS文件传输协议和SSL加密协议安全的将数据文件传输到NAS存储系统上,实际数据文件可以从NAS存储系统中查看到,当业务系统出现故障后,可将计划备份的NAS存储数据恢复到任意一台服务器上。其缺点在于传输速度比光纤慢,无法应用于实时生产业务环境。在离线备份计划中针对linux操作系统制定,使用计划备份脚本定期对源数据全复制备份,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NAS同步数据软件建立数据备份空间,实时比对同步备份源数据,并生成6个不同的变更节点文件还原点。

通过上述优化措施完成对业务系统数据的离线备份提升结合定期巡检管理的强化,实现了在现有存储备份计划的多重保障。后续的进一步优化在于提升整体存储备份能力级别,结合《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要求,优化改进RTO(恢复时间目标)及RPO(恢复点目标)达到更全面和深入的改造建设,对照提升整体存储备份和恢复能力。

9 总结

本文对主流存储设备的关键技术原理和作用,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储磁盘架构、网络架构规划的研究分析并且结合存储备份业务文件系统修复案例说明存储备份与企业应用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存储备份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东.存储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J].大话存储,2015(01).

[2]殷苏民.基于NetApp存储设备与技术的企业网络数据高效存储与备份系统的研究[J].机械电子工程,2006(02).

[3]刘卫星.网络存储备份应用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1).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3

一、目的和意义。我区现有的中心区是在原万安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内的大量土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大泉州中心市区的东拓,万安中心区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迫切要求按城市功能加快改造建设步伐,促进中心区繁荣和发展。同时,区域内的大部分企业因发展需要已搬迁,原工业企业也要求调整用地功能。实施万安中心区土地收购储备,对于推动我区城市化建设,提高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能力,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构建健康环保城区,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适用的范围。凡在我区万安中心区内(沈海高速公路以东,滨江路以南,具体范围详见示意图)的土地收购储备,适应本实施意见。

三、本实施意见所称的土地收购储备,是指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将通过收购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后再出让的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

四、洛江区土地储备中心,受洛江区人民政府委托,在洛江区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代表区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

五、可收购储备的国有土地。凡在我区万安中心区内权属清楚、产权清晰的工业用地,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收购。

六、收购的程序。

(一)申请收购:由申请人向区土地储备中心提出收购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

(二)土地权属核查:对确定收购的地块面积、四至范围、地上建(构)筑物权属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三)批准收购储备:区土地储备中心将拟收购地块提交区政府用地联席会议和土地收购储备委员会研究,决定是否收购储备,确定按2.5容积率以及按城市设计方案确定的其他用地指标评估标定地价。

(四)下达规划设计条件:区土地储备中心对确定收购地块

的实际情况调查、确定权属后,发函给区规划分局,由规划部门按照新用途及城市设计方案,下达新的规划条件。

(五)标的物评估: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对拟收购企业的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进行评估,测算收购费用,并对新规划设计条件下(新用途)的地价进行评估,测算招拍挂出让起始价参考价。

(六)收储方案报批:区土地储备中心提出具体收购方案,报区土地收购储备委员会和区政府地价委员会,研究确定收购价格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起始价。

(七)签订合同:收购方案获得批准后,原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权属完整(如有抵押贷款的必须解押等等),区土地储备中心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八)支付收购款:区政府设立土地储备基金,由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收购合同约定的金额、期限和方式,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收购款。

(九)交付土地: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在收到首笔收购款后的3个月内完成搬迁、腾空厂房,向区土地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构)筑物,并将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手续交付区土地储备中心。

(十)权属注销: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支付收购款后,原土地使用权人应按收购合同的约定,协助区土地储备中心,分别向国土资源部门、房管部门申请办理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手续。

七、收购价格的确定。土地收购价格的确定要充分调动原用地单位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土地收购价格由土地价款、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价款构成。

(一)土地价款:对拟收购地块原工业用途与新用途进行评估,以评估的中间价格确定。商住用地评估的容积率以万安中心区的片区平均容积率(2.5)为依据。

(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视不同情况作价收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手续齐全的,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进行评估定价;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建设手续不完整的,按成本造价结合成新评估定价;违法建设的建(构)筑物,一般不予补偿。

以上地上建(构)筑物评估由区土地储备中心与业主共同委托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价格必须在媒体或区政府政务公示栏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为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对主动提出土地收购储备,并及时进行搬迁的企业,进行奖励和搬迁扶持补助,奖励扶持金的标准按不高于土地重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净增值收益(该幅新用途的土地招、拍、挂出让总额扣除经区地价委员会研究确定后的招拍挂起始价)的30%确定。土地收购储备后,二宗以上企业用地捆绑为一宗地出让的,企业奖励扶持金按各企业合法的原工业实际用地面积和地上建构筑物总值的比例计算。

九、对企业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后,根据城市建设规划需要,部分地块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处理方法:

1、原企业用地部分用于区间公共干道的,由规划部门按原地块面积下达规划设计条件,明确留出部分道路用地、建筑物总面积,收储补偿办法与其它地块相同。

2、原企业用地收储后,部分地块用于道路、绿化的,且没有办法参照上款列入容积率计算基数的,按可开发面积下达规划设计条件,进行地价评估,然后再参照推定出地块地价及实际出让价,从而计算收购价和奖励扶持金。

十、经过收购储备的土地,除公益项目用地外,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具体程序和操作办法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福建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4号)规定执行。

十一、有关地上物拆除问题根据宗地实际情况在招拍挂文件中另行约定,新用途土地竞得人需按规划批准方案按时动工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与新的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要依法约定动工时间及建成时间。为确保重新出让的地块按期限施工建设,设定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土地竞得人应在土地竞得后的60天内按土地出让金总额的10%向区土地储备中心缴交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土地竞得人按期限完成施工建设,区土地储备中心退返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无息)给土地竞得人;未按期施工建设或未完成建设的,该宗土地作为闲置土地处置,竞得人所缴交的土地开发建设保证金按合同约定作为土地闲置费,由区土地储备中心转交区财政。

十二、储备土地应实行成本、收益核算。储备土地经出让后,土地出让金全额上缴区财政,资金运营情况接受区审计部门监督。

十三、收购储备拍卖过程中产生的税费,按法律法规规定由各方主体承担缴纳。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存储 虚拟化 云计算 云存储

研究背景

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逐年分批采购了多种品牌、不同档次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因此当前各应用系统部署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导致信息资源局限于单个的存储设备中,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和共享。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企业存储环境的复杂度也在日益加剧,给IT信息系统建设带来日益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存储孤岛:异构的存储彼此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不同品牌阵列之间数据无法自由复制和迁移;②管理复杂:异构的存储各自使用不同的管理工具,无法使用简单界面统一管理;③低利用率:异构存储各自存在的零散空间无法整合,无法充分利用存储有效空间;④数据复制: 异构存储间难以进行数据复制,给系统割接、升级、迁移造成重大困扰;⑤数据分层:以往受到技术限制,难以实现存储分层,导致高价值存储长期被低价值数据占用;⑥设备利旧:网管系统统一存储后,退网下来的低端存储由于容量、性能的问题难以用于部署新的系统,无法得到合理的使用;⑦容灾壁垒:异构存储难以实现异地容灾,选用同构存储常常导致过高的商务代价;⑧能耗问题: 异构存储的低利用率及难以实现存储分层,导致耗电 散热、空间的过度使用;

探索基于设备侧来实现存储虚拟化,能够将多种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集成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分配,形成一个单一的、大型的存储池,能够通过一个单一的界面和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并实现异构存储间的数据复制及分层存储,进而打破容灾壁垒,实现设备利旧,提高存储利用率,降低能源及空间消耗以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存储系统解决方案。

研究目标

目标是研究适合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研究基于设备侧的存储虚拟化,评估被虚拟化存储在虚拟化前后性能的变化,并进而研究由虚拟化技术衍生的分层存储技术、以及在异构存储之间进行基于底层的容灾技术等,不仅能够解决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现有存储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为寻找向云存储演进的最佳路线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研究成果

此次存储虚拟化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

1、发现最适合数据中心发展需要的存储虚拟化的技术手段

存储的虚拟化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实现,包括基于专用卷管理软件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或者利用阵列控制器的固件在磁盘阵列上实现,再或者是利用专用的虚拟化引擎在存储网络上实现。本文通过基于设备侧的存储虚拟化创新研究,找到了最适合数据中心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虚拟化方式,从而实现数据中心存储虚拟化的技术手段。

2、实现数据中心现有分散存储架构向虚拟存储平台及统一管理模式转型

通过在服务器端虚拟化项目的部署和桌面虚拟化的试用评估过程中的研究,我们实现了将目前分隔在数据中心两个机房的三台异构存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虚拟存储池,屏蔽了存储型号、功能软件及物理距离的差异,把它们作为一个单一资源,从单一逻辑视图中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现网诸多难题。

3、制定由现有传统存储环境向云存储演进的规划

通过研究基于设备侧的存储虚拟化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评估虚拟化前后存储环境性能、功能、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变化,更加充分的了解虚拟化存储环境对业务系统的支撑能力,从而有利于我们制定一套规则,即如何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模型及各种服务的参数来定制将来所需要的虚拟化存储平台,从而逐步实现向云存储架构演进的行动规划。

存储虚拟化试验

1、基于设备侧实施存储虚拟化的原理

基于设备侧实施存储虚拟化的原理如图1所示,外部存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与高端存储进行连接,光纤直连方式、光纤交换机方式、通道延展器(距离较远)。H3C将存储虚拟化功能固化在磁盘存储系统的控制器上。这样,USPV的自带磁盘可以直接被虚拟化引擎所管理。USPV同时可以把连接在同一个SAN上的其他存储系统映射成内置盘,然后对其进行虚拟化管理,虚拟化以后的设备对主机透明。由于虚拟化引擎集成在磁盘阵列内部,所以可以比较容易的继承磁盘阵列一些固有的高级功能,如快照、克隆、复制、分区等等。

2、测试设备及测试拓扑图

此次测试在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进行,实际测试时间大约4周,测试所用主要存储设备及拓扑如图2 所示。数据中心近40个在线业务系统的IT设备主要分布在海事局的两个独立机房中,本次测试使用海事局机房1台H3C存储系统、1台H3C阵列(2个控制器)和容灾机房1台IBM存储构建SAN架构测试环境,主机采用1台SUN Solaris系列服务器(Solaris操作系统10版本,配置二块HBA卡)。

3、测试用例

根据业务系统评估对存储虚拟化技术的相关要求和规范,此次测试主要对如下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验证:异构环境支持;跨异构存储快照功能;异构存储容灾测试;分级存储;在线数据迁移;在线存储分配和回收;集中存储管理;迁入(由非虚拟化环境迁入到虚拟化环境);迁出(由虚拟化环境迁出到非虚拟化环境);高可用测试;性能测试;管理测试。

特别的,由于担心虚拟化前后存储性能的差异,我们对被虚拟化的两台存储在虚拟化前后的性能在各种应用模型下进行了测试。图3和图4分别是H3C和IBM在虚拟化前后的性能对比。

测试结果表明,不管是低端的H3C,还是高端的IBM,在绝大多数应用模型下(不同的读写比例,不同的IO块大小),目标存储在实施虚拟化以后性能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是由于H3C USPV是专门针对存储虚拟化应用而设计,其自身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虚拟化能力,能对通过其上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缘故。

4、虚拟化试验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基于设备侧的存储虚拟化,能够解决数据中心现有存储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够简化管理复杂度、降低成本,还可以同时解决容量的快速膨胀和集中带来的设备的异构性、互操作性、性能下降、灾难防备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试验结果可以总结为:①虚拟化后的异构存储个指标不低于虚拟化前的性能,在某些情况下还略有提高。②整合的存储资源,实现了数据分层,设备利旧,降低能耗。整合后的存储资源便于管理,使用方便。 ③USPV的虚拟化能够很好的整合异构存储,并且由于不更改异构存储的原有卷配置,容易实现回退。④统一资源管理(HDP)测试能够实现存储空间的预分配和自动分配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卷容量的在线修改调整。⑤存储虚拟化后本地跨异构存储的数据复制(TrueCopy)实现了被虚拟化外部磁盘与其它H3C USP V内部磁盘可以完成数据复制。⑥存储虚拟化后本地跨异构存储的数据复制(ShadowImage)实现了USP V内部磁盘和被虚拟化外部磁盘可以完成数据复制。⑦整合后的存储资源可以实现简单界面统一管理,因此更加便于管理,使用方便。

创新性与推广应用价值

1、创新性

通过基于设备侧的存储虚拟化,实现集中并共享传统分散的存储资源,可以使存储利用率提高20%~40%,降低机房空间、电源和空调费用,减少数据迁移费用,减少软硬件的维保费用,减少存储维护人员并降低培训费用,减少存储初期购置成本,避免长期不使用的数据对高价值存储空间的占用,并优化系统性能,降低宕机风险,从而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解决当前分散、异构存储平台下的诸多问题,突破异构存储管理、使用中的诸多瓶颈,释放分散异构存储的空间和性能,促进了存储整体架构上的变革,使以往孤立、单独建设的存储向统一的虚拟存储平台过度,并为逐步的向云存储演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推广应用价值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5

一、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运行机制

1973年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猛涨,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一度造成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197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

(一)企业商业储备超过政府战略储备

美国的石油储备分为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尽管,美国政府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但企业石油储备远远超过政府储备。目前,全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进口量,政府储备为53天进口量,仅占1/3。

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既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政府也不干预企业的储备和投放活动,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实力自主决定石油储备量和投放时机。政府主要通过公布石油供求信息来引导企业,免除石油进口关税和进口许可费等政策也起到鼓励企业增加石油储备的作用。

(二)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供应中断

联邦政府的战略储备是非军事用项目,其目标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中断石油供应,平时不轻易动用。中断石油供应是指某些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出口突然中止或急剧下降,导致国际石油供应量在短期内出现日平均供应量减少数百万桶的情况。国际能源组织把某个或某些成员国石油供应缺口达到7%以上,作为实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的主要量化指标。

根据EPCA,联邦政府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面动用。当石油进口中断和国内石油产品供应中断,以及遭遇破坏或者不可抗逆的原因造成的“严重能源供应中断”,导致相当范围和时间内石油产品供应大幅减少,价格严重上涨,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时,可以全面动用战略储备。二是有限动用。当出现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石油中断供应时,可以部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动用总量不能超过3000万桶,动用时间不能超过60天,储备石油低于5亿桶时不能利用。三是测试性动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动用时发生故障,测试储备设施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测试动用总量不得超过500万桶。全面动用和有限动用都需要总统决定,测试性动用和分配授权能源部部长决策。

还有一种轮库(exchange)形式的动用。通常,轮库是解决因油品品质或短期内区域性能源短缺造成的石油供应企业交货问题,用联邦储备与企业储备进行临时交换。如,2000年美国西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紧缺,克林顿总统批准用2300万桶储备石油与企业轮库,并要求企业在2001年3月以前归还。

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来25年间,美国政府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直接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1985~1990年间,进行了两次试销售;1996~2000年间,进行了4次轮库。

(三)根据综合因素适时调整战略石油储备规模

决定战略石油储备量时主要考虑进口绝对量、经济对石油价格的敏感性和储备成本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石油中断的可能性。EPCA授权的最大联邦战略储备规模为10亿桶,计划储量是7亿桶原油和200万桶加热油。从1977年正式储油开始,1994年达到最高储存量5.92亿桶,1985年达到相当于114天进口量的最高储备天数。目前,联邦战略储备的实际储量是5.67亿桶,相当于53天进口量。

政府和国会根据国内需求和国际局势适时调整战略石油储备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放松了石油储备。“911事件”以后,石油储备受到重视,布什总统于同年11月宣布要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到2005年达到EPCA规定的计划储量。

(四)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作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作。战略石油储备由联邦政府所有,从建设储库、采购石油到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均由联邦财政支付。联邦财政设有专门的石油储备基金预算和帐户,基金的数量由国会批准,只有总统才有权下令启动战略储备。战略储备的决策程序是由能源部、财政部和白宫预算办公室会商,向总统提出方案;总统同意后,再向国会提出建议,由国会批准,才能生效。增加石油储备的预算是由财政部门一次拨给战略储备办公室。销售石油回收资金的使用不必经国会批准,可以用来补充石油储备。如果扩大储备规模,追加资金需经过国会讨论批准。

由于战略储备量比较大,其采购和投放可能影响石油市场价格。为了避免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战略石油的采购和投放基本上采取市场招标机制。储备石油一部分来自政府招标采购,还有一部分是以联邦石油资源的租金(royalty)征收来的。招标采购中,40%来自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长期供应合同,其余是市场现货招标采购。通常选择价格低弥时采购,即要避免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储备资金损失。

战略石油储备的投放也采取招标机制,政府向石油公司招标,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回收资金交财政部的石油储备基金专门帐户,用来补充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系统的运

行管理方式是,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委托民间机构管理站点日常运行。联邦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设在能源部华盛顿总部,由一位能源部部长助理主管,负责储备政策和规划;设在新奥尔良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石油战略储备办公室与民间公司(DdynMcDermott)签订管理和运行合同,由其负责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保护。

(五)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石油战略储备技术路线和储备量

政府在确定石油储备技术方案和储备量时,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石油储备的效益是中断石油供应可能带来的损失。据美国能源部的分析,石油价格增长1倍,GDP将下降2.5%左右;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0美元,将给美国经济造成1年500亿美元的损失,经济增长率将减少约0.5个百分点。石油储备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等。

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储备条件。墨西哥湾附近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境内集中分布着500多个盐穹,靠近石油化工产业带。联邦政府利用这些盐穹建成了四个大型储备基地,既临近码头,又距大型炼厂不远,还有发达的管道设施可以快捷地把储油传输到用户手中。盐穹储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石油储藏技术,在美国修建盐穹储库的成本大约是每桶容积1.5美元;每桶储备石油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是25美分。如果采用地上储罐设施,每桶容量的设施投入需要15~18美元,至少是盐穹的10倍。美国政府用于战略石油储备投资共约200亿美元,其中40亿用来修建储油设施,160亿用来采购石油。每年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费用约为1.6~1.7亿美元。

二、美国石油储备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IEA成员国因地制宜建立其石油储备体系,各有千秋。为了广泛借鉴国际经验,重点介绍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模式,与美国模式进行比较。

(一)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多样化的民间储备运作机制

IEA成员国的石油储备体系都是由政府和民间储备组成的,政府战略储备只是石油储备的一部分。政府战略储备管理体制大同小异,企业储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差别较大。

美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政府和民间储备体系相对独立,企业储备完全市场化运作。

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体系不同于美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法定企业储备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储备任务,政府对法定储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德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三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政府参与的企业储备联盟,以及企业储备。法律规定了政府和储备联盟的储备义务。政府战略储备由联邦财政支付,承担17天储量。储备联盟是德国石油储备的主体,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90天的储备义务。储备联盟根据联邦政府的指令投放石油,储备费用来自银行贷款和消费者交纳的储备税。另外,德国的法律还规定石油炼厂要保持15天的储备,石油进口公司和使用石油的发电厂保持30天的储备量,政府不干预企业储备的投放,费用也由企业自己承担。

日本的石油储备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有关法律就规定了企业的石油储备义务。1974年日本加入IEA,建立了政府石油储备。政府建立石油专门帐户,通过征收石油税筹集储备资金。根据日本石油储备法,一定规模以上的炼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时要经过通产省批准。政府为法定企业储备提供低息贷款、加速折旧等政策。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

法国是最早建立企业石油储备制度的国家,以法定企业储备为主。早在1925年,法国的石油法就规定,在发放进口原油、石油副产品的经营许可证时,要求经营者有前12个月经营量的储备能力。1993年实施的新石油法规定,每个石油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的储备量。法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简称CPSSP)代表政府负责制定储备政策和战略储备地区分布计划,向石油公司征收建立和维护石油储备的费用等,并一部分企业的石油储备任务。1998年CPSSP管理和支配950万吨战略石油储备,占全国储备义务的58%。CPSSP并不具体运行和管理石油储备站点,而是委托石油公司和安全储备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管理。

综上所述,各国分配法定企业储备义务的主要方式,一是按经营石油企业的规模分配储备义务,如,日本。二是根据销售额或消费额按比例分摊储备义务,如,德国和法国。法定企业储备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有三种。日本模式:政府规划指导下,规模以上企业分散储备。德国模式:企业组成联盟,统一规划和布点,集中筹集资金和运行管理。法国模式:政府授权专门机构部分法定企业储备。

(二)石油储备规模与一次能源结构和石油进口依存度有关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和规定,成员国应该保持相当于90天进口石油量的储备(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储备)。但是,实际上各国的石油储备总量都超过了90天。各国的石油储备模式与一次能源结构、石油资源分布和进口依存度有密切关系。总的来看,一次能源中石油比例越高、石油进口依存度越大,石油储备的规模就越大。

首先,石油储备规模直接与进口依存度挂钩。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占世界供应量的1/3,进口依存度为60%左右,其石油储备规模与石油进口量挂钩。日、德、法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在98%以上,石油储备规模与消费量挂钩,见下表。

美日德法石油储备

注:①德国石油储备联盟为储备主体,拥有90天的储备。

②法国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和支配的数量

资料来源:日德法的数据根据内部研究报告整理,美国的数据是美国能源部提供的2001年的数据。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6

一、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运行机制

1973年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猛涨,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一度造成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197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

(一)企业商业储备超过政府战略储备

美国的石油储备分为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尽管,美国政府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但企业石油储备远远超过政府储备。目前,全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进口量,政府储备为53天进口量,仅占1/3。

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既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政府也不干预企业的储备和投放活动,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实力自主决定石油储备量和投放时机。政府主要通过公布石油供求信息来引导企业,免除石油进口关税和进口许可费等政策也起到鼓励企业增加石油储备的作用。

(二)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供应中断

联邦政府的战略储备是非军事用项目,其目标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中断石油供应,平时不轻易动用。中断石油供应是指某些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出口突然中止或急剧下降,导致国际石油供应量在短期内出现日平均供应量减少数百万桶的情况。国际能源组织把某个或某些成员国石油供应缺口达到7%以上,作为实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的主要量化指标。

根据EPCA,联邦政府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面动用。当石油进口中断和国内石油产品供应中断,以及遭遇破坏或者不可抗逆的原因造成的“严重能源供应中断”,导致相当范围和时间内石油产品供应大幅减少,价格严重上涨,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时,可以全面动用战略储备。二是有限动用。当出现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石油中断供应时,可以部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动用总量不能超过3000万桶,动用时间不能超过60天,储备石油低于5亿桶时不能利用。三是测试性动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动用时发生故障,测试储备设施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测试动用总量不得超过500万桶。全面动用和有限动用都需要总统决定,测试性动用和分配授权能源部部长决策。

还有一种轮库(exchange)形式的动用。通常,轮库是解决因油品品质或短期内区域性能源短缺造成的石油供应企业交货问题,用联邦储备与企业储备进行临时交换。如,2000年美国西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紧缺,克林顿总统批准用2300万桶储备石油与企业轮库,并要求企业在2001年3月以前归还。

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来25年间,美国政府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直接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1985~1990年间,进行了两次试销售;1996~2000年间,进行了4次轮库。

(三)根据综合因素适时调整战略石油储备规模

决定战略石油储备量时主要考虑进口绝对量、经济对石油价格的敏感性和储备成本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石油中断的可能性。EPCA授权的最大联邦战略储备规模为10亿桶,计划储量是7亿桶原油和200万桶加热油。从1977年正式储油开始,1994年达到最高储存量5.92亿桶,1985年达到相当于114天进口量的最高储备天数。目前,联邦战略储备的实际储量是5.67亿桶,相当于53天进口量。

政府和国会根据国内需求和国际局势适时调整战略石油储备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放松了石油储备。“911事件”以后,石油储备受到重视,布什总统于同年11月宣布要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到2005年达到EPCA规定的计划储量。

(四)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作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作。战略石油储备由联邦政府所有,从建设储库、采购石油到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均由联邦财政支付。联邦财政设有专门的石油储备基金预算和帐户,基金的数量由国会批准,只有总统才有权下令启动战略储备。战略储备的决策程序是由能源部、财政部和白宫预算办公室会商,向总统提出方案;总统同意后,再向国会提出建议,由国会批准,才能生效。增加石油储备的预算是由财政部门一次拨给战略储备办公室。销售石油回收资金的使用不必经国会批准,可以用来补充石油储备。如果扩大储备规模,追加资金需经过国会讨论批准。

由于战略储备量比较大,其采购和投放可能影响石油市场价格。为了避免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战略石油的采购和投放基本上采取市场招标机制。储备石油一部分来自政府招标采购,还有一部分是以联邦石油资源的租金(royalty)征收来的。招标采购中,40%来自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长期供应合同,其余是市场现货招标采购。通常选择价格低弥时采购,即要避免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储备资金损失。

战略石油储备的投放也采取招标机制,政府向石油公司招标,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回收资金交财政部的石油储备基金专门帐户,用来补充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是,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委托民间机构管理站点日常运行。联邦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设在能源部华盛顿总部,由一位能源部部长助理主管,负责储备政策和规划;设在新奥尔良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石油战略储备办公室与民间公司(DdynMcDermott)签订管理和运行合同,由其负责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保护。

(五)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石油战略储备技术路线和储备量

政府在确定石油储备技术方案和储备量时,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石油储备的效益是中断石油供应可能带来的损失。据美国能源部的分析,石油价格增长1倍,GDP将下降2.5%左右;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0美元,将给美国经济造成1年500亿美元的损失,经济增长率将减少约0.5个百分点。石油储备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等。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储备条件。墨西哥湾附近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境内集中分布着500多个盐穹,靠近石油化工产业带。联邦政府利用这些盐穹建成了四个大型储备基地,既临近码头,又距大型炼厂不远,还有发达的

管道设施可以快捷地把储油传输到用户手中。盐穹储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石油储藏技术,在美国修建盐穹储库的成本大约是每桶容积1.5美元;每桶储备石油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是25美分。如果采用地上储罐设施,每桶容量的设施投入需要15~18美元,至少是盐穹的10倍。美国政府用于战略石油储备投资共约200亿美元,其中40亿用来修建储油设施,160亿用来采购石油。每年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费用约为1.6~1.7亿美元。

二、美国石油储备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IEA成员国因地制宜建立其石油储备体系,各有千秋。为了广泛借鉴国际经验,重点介绍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模式,与美国模式进行比较。

(一)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多样化的民间储备运作机制

IEA成员国的石油储备体系都是由政府和民间储备组成的,政府战略储备只是石油储备的一部分。政府战略储备管理体制大同小异,企业储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差别较大。

美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政府和民间储备体系相对独立,企业储备完全市场化运作。

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体系不同于美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法定企业储备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储备任务,政府对法定储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德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三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政府参与的企业储备联盟,以及企业储备。法律规定了政府和储备联盟的储备义务。政府战略储备由联邦财政支付,承担17天储量。储备联盟是德国石油储备的主体,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90天的储备义务。储备联盟根据联邦政府的指令投放石油,储备费用来自银行贷款和消费者交纳的储备税。另外,德国的法律还规定石油炼厂要保持15天的储备,石油进口公司和使用石油的发电厂保持30天的储备量,政府不干预企业储备的投放,费用也由企业自己承担。

日本的石油储备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有关法律就规定了企业的石油储备义务。1974年日本加入IEA,建立了政府石油储备。政府建立石油专门帐户,通过征收石油税筹集储备资金。根据日本石油储备法,一定规模以上的炼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时要经过通产省批准。政府为法定企业储备提供低息贷款、加速折旧等政策。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

法国是最早建立企业石油储备制度的国家,以法定企业储备为主。早在1925年,法国的石油法就规定,在发放进口原油、石油副产品的经营许可证时,要求经营者有前12个月经营量的储备能力。1993年实施的新石油法规定,每个石油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的储备量。法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简称CPSSP)代表政府负责制定储备政策和战略储备地区分布计划,向石油公司征收建立和维护石油储备的费用等,并一部分企业的石油储备任务。1998年CPSSP管理和支配950万吨战略石油储备,占全国储备义务的58%。CPSSP并不具体运行和管理石油储备站点,而是委托石油公司和安全储备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管理。

综上所述,各国分配法定企业储备义务的主要方式,一是按经营石油企业的规模分配储备义务,如,日本。二是根据销售额或消费额按比例分摊储备义务,如,德国和法国。法定企业储备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有三种。日本模式:政府规划指导下,规模以上企业分散储备。德国模式:企业组成联盟,统一规划和布点,集中筹集资金和运行管理。法国模式:政府授权专门机构部分法定企业储备。

(二)石油储备规模与一次能源结构和石油进口依存度有关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和规定,成员国应该保持相当于90天进口石油量的储备(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储备)。但是,实际上各国的石油储备总量都超过了90天。各国的石油储备模式与一次能源结构、石油资源分布和进口依存度有密切关系。总的来看,一次能源中石油比例越高、石油进口依存度越大,石油储备的规模就越大。

首先,石油储备规模直接与进口依存度挂钩。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占世界供应量的1/3,进口依存度为60%左右,其石油储备规模与石油进口量挂钩。日、德、法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在98%以上,石油储备规模与消费量挂钩,见下表。

美日德法石油储备

注:①德国石油储备联盟为储备主体,拥有90天的储备。

②法国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和支配的数量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7

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预〔2017〕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XX〕43号)等有关规定,为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逐步建立专项债券与项目资产、收益对应的制度,有效防范专项债务风险,2017年先从土地储备领域开展试点,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促进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逐步扩大范围。为此,我们研究制订了《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

2017年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已经随同2017年分地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下达,请你们在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组织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工作,尽快发挥债券资金效益。

现将《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2017年5月16日

附件:

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建立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与项目资产、收益对应的制度,促进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XX〕43号)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地方政府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由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实施。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以下简称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一个品种,是指地方政府为土地储备发行,以项目对应并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以下统称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第四条 地方政府为土地储备举借、使用、偿还债务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地方政府为土地储备举借债务采取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方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下简称省级政府)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级政府(以下简称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由省级政府统一发行并转贷给市县级政府。经省级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第六条 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土地储备项目应当有稳定的预期偿债资金来源,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应当能够保障偿还债券本金和利息,实现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

第七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管理。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等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第八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由财政部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由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专项用于土地储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第二章 额度管理

第九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内,根据土地储备融资需求、土地出让收入状况等因素,确定年度全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总额度。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应当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专项债务限额内安排,由财政部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抄送国土资源部。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不足或者不需使用的部分,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于每年8月底前向财政部提出申请。财政部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该地区专项债务限额内统筹调剂额度并予批复,抄送国土资源部。

第三章 预算编制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土地市场情况和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编制下一年度土地储备项目收支计划,提出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资金需求,报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市县级财政部门将复核后的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资金需求,经本级政府批准后于每年9月底前报省级财政部门,抄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三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汇总审核本地区下一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需求,随同增加举借专项债务和安排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的建议,经省级政府批准后于每年10月底前报送财政部。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根据市县近三年土地出让收入情况、市县申报的土地储备项目融资需求、专项债务风险、项目期限、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情况等因素,提出本地区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方案,报省级政府批准后将分配市县的额度下达各市县级财政部门,并抄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五条 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具体项目安排建议,连同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抄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六条 增加举借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应当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方案。包括:

(一)省级政府在财政部下达的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发行专项债券收入;

(二)市县级政府收到的上级政府转贷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

第十七条 增加举借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应当列入预算调整方案,包括本级支出和转贷下级支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支出应当明确到具体项目,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中统计,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项目库管理。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储备项目库,项目信息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地块区位、储备期限、项目投资计划、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预期土地出让收入等情况,并做好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衔接。

第十八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应当根据当年到期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模、土地出让收入等因素合理预计、妥善安排,列入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第十九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利息和发行费用应当根据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模、利率、费率等情况合理预计,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统筹安排。

第二十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应当按照《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17〕155号)规定列入相关预算科目。

第四章 预算执行和决算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结合市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建议,审核确定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方案,明确债券发行时间、批次、规模、期限等事项。

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应当配合做好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准备工作,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做好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土地资产评估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交易场所发行和流通。

第二十四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应当统一命名格式,冠以年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或市、县)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期)年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专项债券(期)名称,具体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应当严格对应到项目。根据土地储备项目区位特点、实施期限等因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可以对应单一项目发行,也可以对应同一地区多个项目集合发行,具体由市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提出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六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期限应当与土地储备项目期限相适应,原则上不超过5年,具体由市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根据项目周期、债务管理要求等因素提出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确定。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时,可以约定根据土地出让收入情况提前偿还债券本金的条款。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结构化创新合理设计债券期限结构。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偿还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到期本金、利息以及支付发行费用。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省级财政部门缴纳本地区或本级应当承担的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等资金。

第二十八条 土地储备项目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应当按照该项目对应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余额统筹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不得通过其他项目对应的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到期债券本金。

因储备土地未能按计划出让、土地出让收入暂时难以实现,不能偿还到期债券本金时,可在专项债务限额内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周转偿还,项目收入实现后予以归还。

第二十九条 年度终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编制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支决算,在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报告中全面、准确反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和发行费用等情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偿还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储备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储备土地按期上市供应,确保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以土地储备名义为非土地储备机构举借政府债务,不得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任何方式举借土地储备债务,不得以储备土地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严格储备土地管理,切实理清土地产权,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土地登记,及时评估储备土地资产价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履行国有资产运营维护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加强储备土地的动态监管和日常统计,及时在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中填报相关信息,获得相应电子监管号,反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运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及时在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填报相关信息,反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使用情况。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发行、使用、偿还等进行监督,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等政策规定的行为,及时报告财政部,抄送国土资源部。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财政部可以暂停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资格。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职责分工

第三十八条 财政部负责牵头制定和完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制度,下达分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对地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实施监督。

国土资源部配合财政部加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指导和监督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相关工作。

第三十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管理和预算管理、组织做好债券发行、还本付息等工作,并按照专项债务风险防控要求审核项目资金需求。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审核本地区土地储备规模和资金需求(含成本测算等),组织做好土地储备项目库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衔接,配合做好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准备工作。

第四十条 市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按照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并根据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建议以及专项债务风险、土地出让收入等因素,复核本地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管理、预算管理、发行准备、资金监管等工作。

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按照土地储备管理要求并根据土地储备规模、成本等因素,审核本地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做好土地储备项目库与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衔接,配合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各项准备工作,监督本地区土地储备机构规范使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合理控制土地出让节奏并做好与对应的专项债券还本付息的衔接,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控。

第四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负责测算提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配合提供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相关材料,规范使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8

【关键字】PMC;西部管道公司;油气储运;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81 文献标识码: A

2004年开工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了EPC总承包的项目管理模式;2006年开工建设的兰州-银川输气管道工程首次采用PMT+PMC+EPC项目管理模式,先进项目管理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领域的项目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作为中石油的管道地区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管理运营好现役管线的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油气储运设施工程建设任务,西部管道公司认真总结项目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适应本单位的项目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一条高效实用的油气储运工程管理道路。

1. “PMT+PMC+EPC”管理模式简介

近几年,经过学结探索,西部管道公司承担的多数油气储运工程建设主要采用了“PMT+PMC+EPC”项目管理模式。

PMT-Project Management Team-工程项目组

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项目管理承包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PMT为业主成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工程全过程负责全面管理;PMC为业主委托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具体管理和监理;EPC为业主委托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商,负责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并组织投产试运行。

2.西部管道公司油气储运工程特点

西部管道公司主要承担的油气储运建设项目有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原油成品油储备库工程以及其他油气储运更新改造项目。其主要特点有:

2.1管道工程量大,线路长

西部管道公司工程项目地点跨越新疆甘肃两省,多数地区属于戈壁滩、无人区,社会资源依托差。长输管道具有跨地区、高强度、移动性、无依托等特点.这导致长输管道施工和其他施工项目相比较工程量比较大。管道线路长。途径地区多,各地对建设管线的认识不一样,征地和工农关系是一个难点。

2.2多点施工的信息传递困难,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

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全部集中在现场,通过每月每周的例会开展项目管理工作。高峰期每天有协调会,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转顺畅,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但长输管道工程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同时开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都不适用,如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大的方案变更,必须立即处理。另外,管道施工都在野外,远离城市,偏远施工现场的事故,运输途中的设备、人员安全和医疗保障受到极大限制,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条件。

2.3物流配送难度大

大量的管材设备和其他材料,管道施工与其他工程不同,其他项目的物资都集中到一个地方,而管道的物资必须分配到全线,这些物资必须通过火车运输到各中心站。再用汽车运输到施工作业带,需经过不同车型多次倒运,造成运送困难。

2.4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管理要求高

由于天然气管道运行压力大,原油成品管线油储罐防腐性能要求高,油和气都属于高压、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社会影响范围广,对工程施工的专业性有很高要求,部分工程项目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还存在着工期紧等限制性要求,这对油气储运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项目管理承包商还是总承包商都必须具备合格有效的资质和丰富的相关管理施工经验。

3. “PMT+PMC+EPC”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

3.1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

3.1.1组织管理机构

PMT:中国石油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管道工程一工程项目管理部,代表业主对克乌成品油复线工程全权负责管理,同时派驻1名代表对现场进行协调监督管理。

PMC:受PMT委托的由北京兴油监理公司组建的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工程PMC项目部,代表PMT开展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派驻PMC现场监理组对克乌成品油复线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EPC: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就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工程EPC工程签署联合投标协议书组建联合体,负责本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组织投产试运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对外协调、手续办理、管道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所需数据、资料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等工作。

3.1.2管理体系建设

为使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创新有章可循,明确业主、EPC承包商和监理三方的工作界面和任务分工,完善工程建设体的各种管理工作流程,建设体三方(项目部、PMC项目部、EPC项目部)共同编制了各种管理程序文件。涵盖了工程建设设计、采办、施工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并对每个工作流程中各方的职责做了清晰的规定。

3.1.3进度控制

克乌成品油复线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进度计划和控制计划,并采取措施保证其顺利执行。

1、分级制定进度计划

克乌成品油复线工程的计划分为三级:一级计划即里程碑计划,由PMT制定;二级计划由PMC项目部在依据里程碑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三级计划由EPC项目部根据二级计划制定;通过计划的层层分解,逐项落实,使工期得到有效控制。

2、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工程开工后PMC要求EPC按照批准的三级计划编制月度进度计划。EPC月度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基础。

PMC项目部通过日、周、月报形式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预警,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调整措施和调整计划,做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的相结合。

3.1.4项目建设意义

新建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一方面解决炼厂生产后路问题,另一方面增大成品油的东调品种及数量,有利于成品油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使两石化公司的产品效益最大化;安全、平稳、高效的管道运输方式,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石油企业的整体效益。成品油管道建设是保障国家油气安全供应、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2鄯善1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库

3.2.1组织管理机构

PMT: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一工程项目管理部(以下简称一项目部)。代表业主对鄯善1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全权负责管理,同时派驻1名代表对现场进行协调监督管理。

PMC:指受PMT委托的由北京兴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组建的鄯善、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PMC项目部。同时派驻PMC现场监理组对鄯善1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现场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EPC:指承担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组织及试运投产的总承包商,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承担。

3.2.2管理体系建设

为使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创新有章可循,明确业主、EPC承包商和监理三方的工作界面和任务分工,完善工程建设体的各种管理工作流程,建设体三方(项目部、PMC项目部、EPC项目部)共同编制了各种管理程序文件。涵盖了工程建设设计、采办、施工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并对每个工作流程中各方的职责做了清晰的规定。

3.2.3进度控制

鄯善1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进度计划和控制计划,并保证其顺利执行。有效的进度管理不但保证了项目的按期完成,而且合理地安排了资源,节约了项目投资。

1、分级制定进度计划

鄯善1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的计划分为三级:一级计划即里程碑计划,由PMT制定;二级计划由PMC项目部在依据里程碑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三级计划由EPC项目部根据二级计划制定;通过计划的层层分解,逐项落实,使工期得到有效控制。

2、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工程开工后PMC要求EPC按照批准的三级计划编制月度进度计划。EPC月度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基础。

PMC项目部通过日、周、月报形式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每次周(月)例会中,PMC项目部根据本周(月)工程的进展情况,对照周(月)进度计划,计算单位工程的实际与计划的偏差情况,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预警。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调整措施和调整计划。

当偏离程度较大时,要求EPC项目部对计划进行调整,PMC对施工计划进行定时比较、及时调整,做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的相结合。

2008年7月份工程实际进度比计划滞后,针对这个情况,在7月份月度分析会上,PMC及时对进度提出预警和开展大干60天劳动竞赛的建议,提出增加施工人员等赶工措施。

在项目建设初期,PMC项目部及时编制了《PMC绩效考核作业指导书》。对进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促进度计划的及时完成,保证计划的严肃性, 2008年4月中旬,根据计划完成情况跟不上节点的状况,PMC项目部起草了《工程进度管理考核办法》对鄯善储备库工程进行计划节点考核,考核节点大都为三级计划节点,对于未按节点完成的工作缓付本单体本月度的工程进度款并确定下一步的考核节点。鄯善库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中,对各单体设置开始和完成节点,针对工程进展情况设置工程单体收尾完成和验收节点,按月考核节点的完成情况,在月度款支付中予以扣减。《工程进度管理考核办法》与进度款支付的结合促使EPC项目部进一步加大了进度管理力度,加快了现场的施工进度。

3、跟踪调整进度计划

2008年3月11日,PMT项目部针对EPC项目部组织管理不到位、设计、采办、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及现场问题处理停滞不前等问题,牵头组织了工程进度专题会议。PMT、PMC及EPC项目部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上针对目前工程管理暴露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工作要求,很好地推动了工程的进展。

2008年8月25日,前期受春节期间南方大雪和5.12汶川大大震的影响,板材和部门设备到货滞后,造成工程进度滞后较多,同时施工现场资源不足导致进度缓慢的问题,PMC项目部牵头组织了由PMT、EPC及EPC分包商参加的四方进度专题协调会,会上对EPC及各分包商提出了具体的资源配置要求,确定了完工计划节点,PMC对资源落实情况及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本次会议,EPC组织分包商新疆油建组织进行了六十天会战,为工程的提前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4建设成果

鄯善1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于2007年10月22日开始进行 “三通一平”工作,2007年12月底,除三区受广汇路影响未能完成外,其它区域“三通一平”工作全部完工。2008年2月23日G1001罐破土动工,鄯善100万方储备库工程开始全面开工建设,通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工程于2008年12月19日投产试运行,比计划提前12天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进度控制目标。

4. “PMT+PMC+EPC”管理模式优点

西部管道公司根据各工程项目特点采用的“PMT+PMC+EPC”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4.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作为业主的西部管道公司仅有约3%的人员参与了具体项目管理工作,摆脱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繁杂协调工作,避免了人员与资金的浪费;PMC承包商提供专业化得项目管理和监理承包服务,其专业能力得到有效发挥;EPC总承包商将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减少了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的耗费,使管理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4.2有利于业主精简机构

业主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必定进行组织机构方面改革,精简机构,西部管道公司也在积极推进组织机构改革。“PMT+PMC+EPC”管理模式的成功运用,不但提高了西部管道公司的项目建设水平,而且只有精简的少数人从事繁杂的项目管理工作,使业主集中精力开展其主营业务。

4.3有利于节约项目投资

PMT在委托PMC时即有规定要求在保证项目质量、工期等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工程总投资,PMT与PMC从初步设计开始对项目本着节约的方针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项目采购、施工等后续阶段的投资,最终达到节约工程总投资的目的。西部管道公司油气储运工程建设每个项目总投资均实现了理想的节约。

4.4有利于项目各参建方的信息沟通

油气储运工程建设项目参与方众多,通过PMT和PMC制定统一的管理程序,规范各参建方的行为,保证各参建方的信息沟通顺畅,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沟通障碍,达到项目增值的目的。

5..结束语

目前,西部管道公司投资金额相对少的油气储运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将设计环节单独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而PC承包商负责项目采购施工和项目投产试运行,形成了“PMT+PMC+E+PC”的管理模式。在西部管道公司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将不断持续建设,项目管理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实施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积极探索适应本企业并能够成功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西部管道公司探索的项目管理模式会促进我国石油石化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9

[关键词]管线试压技术;石油化工;工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87-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材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为了保证这些材料的安全,企业通常采取管线运输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材料的运输和存储。在材料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一旦管线中出现了某些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材料运输过程,导致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降低生产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线试压技术则能够对管线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重视管线试压技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 管线试压技术的概念

管线试压技术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其检验的对象是石化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材料运输管线,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运输管线的完整性、密封性、管道强度以及管线支架稳固性等指标,进而掌握运输管线的实际质量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应用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将此项技术贯彻落实到石化工艺中的所有环节中,并在这些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石油化工工艺设计水平,有效的控制石油化工工艺的实施质量,保证石化企业运输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应用管线试压技术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准备工作是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管线试压技术应用中各环节的有效性,确保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效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3.1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根据石化运输管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这些具体的计划完成后,要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通过审核后,才能正式的形成相关文件,用于指导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此外,技术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安装计划,安装计划的制定要以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为依据。只有这些技术准备工作都按时完成,才能够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强有力的供技术支持。

3.2 做好试压材料的准备工作

试压材料是管线试压技术的关键因素,是保证管线试压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保证管线施压技术的合理性,必须选择符合管线实际情况的试压方法,通常情况下,试压方法主要分为液体试压与气体试压,其中气体试压的材料为具有较低成本的气体,一般使用氮气作为试压材料。而液体试压的成本投入则相对高些,需要使用纯净的水作为试压材料。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试压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压材料,保证这些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实施要求,并确保材料数量充足,不会出现试压过程中材料短缺的现象。

3.3 做好试压管线安全性的检测

在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试压操作与管线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试压技术应用前对整个管线的状态以及附属的安全附件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环节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试压管线的安全性,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供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降低管线试压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 做好管线的完整行检查工作

运输管线的完整性是保证管线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完整的管线系统才能够完成其在生产系统中的运输和存储功能。在管线试压技术实施前,我们有必要对管线的完整性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管线具备完整的运输与存储功能。

4 管线试压技术在石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4.1 在塔装置与容器系统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塔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塔装置的类型主要为分馏塔和气体塔,塔在进行石化生产时还要有与其配套使用的各种容器。在工艺设计中,塔与容器之间的运输管线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铺设。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杜绝管线中存在位置不稳定或产生振动的现象。为了保证这些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必须要采用管线试压技术对塔与容器之间的管线进行管线实施试压检验,工艺设计人员则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确定汽液两相流的布置,保证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 在泵装置管线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泵装置是为石化材料运输与存储提供动力的主要装置。想要确保材料运输与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确保所有泵装置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泵装置入口处的支架、管道柔性以及汽阻等进行检查。利用管线试压技术检查并控制管线中的汽阻状态,获取并分析与泵装置连接管线的内部所受压力的装填,确保泵管线的稳定性,提高石化材料的运输和存储效率,减少因管线质量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

4.3 在管线支架装置中的应用

在管线试压技术中,对于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管线支架进行工艺设计时,必须保证弹簧支架设计的合理性,为管线的稳定性提供基础支持。但是,弹簧支架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应用中需要对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减少支架的使用数量,控制成本投入。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完成对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验,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优化管架设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合理的应用管线试压技术。通过试验技术的检验提高管线的稳定性,保证管线在石化生产中做好材料的运输与存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翁建斌.成品油管道带压封堵施工的注意事项[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5(06)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10

【关键词】钢包炉;高压柜;真空断路器

高压柜为钢包炉高压系统的重要设备,而真空断路器则为高压柜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则会直接导致钢包炉停产。通过对湘钢某钢包炉高压柜近3年的运行及维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设备和管理上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进而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稳定性。

1 高压柜的运行维护分析

钢包炉因为冶炼的断续性,需频繁的分合闸,对真空断路器及高压柜的稳定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真空断路器的机械寿命要求更高,而市场上多数真空断路器机械寿命均为1万次,难以满足钢包炉的生产需求。

该钢包炉选用机械寿命为12万次的ZN65A-40.5型真空断路器(参数见表1),配套KYN10-40.5型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主要由进线过电压保护、PT、CT、真空断路器、出线过电压保护、母线等组成。

表1 ZN65A-40.5型真空断路器的相关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 单位 数值

额定电压 KV 40.5

额定电流 A 2000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KA 31.5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KA 80

额定热稳定电流(4S) KA 31.5

额定动稳定电流(峰值) KA 80

机械寿命 次 120000

额定操作顺序 分-0.3S-合分-180S-合分

1.1 高压柜的运行情况

该高压柜近3年来运行的稳定性在逐步下降,故障率持续攀升,集中表现在真空断路器故障、母线连接处发热、柜体变形等。柜体和母线连接处通过检查检测可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缺陷均在可控范围,而核心部件真空断路器故障率最高却也是最难把握的。

通过对该设备近3年来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故障次数在逐年增加,而且主要故障集中在操作机构上。

1.2 高压柜的维护情况

该高压柜维护采取点检定修的维护模式, 具体包括日常点检、定期检查、周期轮换及预防试验等维护方法,根据日常点检和试验的数据对设备进行劣化分析,发现并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虽然真空断路器实施周期轮换以及下线检查等维护方案,但仅能根据经验对操作机构的滑动、转动、端子、电机等进行简单的检查和维护,但随着操作机构的磨损和机械疲劳使得操作机构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如何预防操作机构故障和如何快速处理故障至关重要。

2 真空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2.1 断路器无法分闸

2.1.1 故障现象

主控台无法分闸,就地电控无法分闸,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内有焦味。

快速处理方法:尝试通过按压手动分闸杆分闸,如若不行可将控制小母线分闸,利用真空断路器欠压脱扣器分闸。

2.1.2 原因分析

原因可能为分闸线圈铁芯变形或卡阻,分闸操作机构卡阻导致的线圈长时间得电,发热严重,外绝缘层熔化。

2.1.3 预防措施

(1)定期测量分闸线圈电阻值是否合格;(2)定期检查分闸线圈铁芯是否有变形,按压铁芯是否有卡阻情况,条件允许可对线圈进行通电测试;(3)定期对分闸操作机构进行检查,主要查看是否有分闸掣子变形、卡阻、异常损坏等。

2.2 断路器合闸立即跳闸

2.2.1 故障现象

保护未动作的情况下,断路器合闸后立即跳闸,需合闸多次才能成功。

2.2.2 原因分析

合闸立即跳闸有以下3种情况:(1)分闸掣子未能锁住主轴,可能为掣子或主轴凸轮磨损严重导致;(2)欠压脱扣器未调整好或欠压脱扣器电源波动,欠压脱扣装置长时间通电,脱扣器的冲击杆处于紧缩状态,如若电压降低到一定的时候,线圈的吸力降低到不能克服弹簧的压力时,脱扣器冲击杆冲出撞击分闸掣子使断路器分闸;(3)分闸弹簧无法拉伸,合闸的同时分闸弹簧会被拉伸储能,如果弹簧不能拉伸,那么合闸的瞬间就会立即分闸。

2.2.3 预防措施

(1)检查分闸按钮杆后衔铁动作有无卡阻,是否有顶住分闸掣子的情况;(2)定期检查分合闸掣子和凸轮的磨损情况;(3)定期检查脱扣器的冲击杆的伸出长度,是否顶住分闸掣子;(4)通过定期的特性测试可检测出弹簧的性能。

2.3 储能回路故障

2.3.1 故障现象

合闸的同时储能电机未运行或储能电机运行,但一直未能储能完成, 甚至导致电动机线圈过热损坏。

快速处理方法:分断储能电机电源,使用手动储能。

2.3.2 原因分析

(1)如出现合闸后储能电机未运行或者运行不停止则可能为储能微动开关损坏或连接杆失效;(2)可能为储能电机固定螺栓松,储能电机实际并未带动减速器储能;(3)储能电机烧损可能的原因较多,主要为短路或是储能减速器机械故障造成的电机过载。

2.3.3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储能连接杆安装是否牢靠,测量储能微动开关;(2)定期紧固螺栓;(3)定期测量电机电阻,离线的时候可用手动储能可测试储能减速机的好坏;(4)电控线路及PLC程序改进:把储能状态信号送入PLC程序,正常的储能时间应为15―30S,如合闸完成超过30S仍未储能完成则认为储能故障,HMI操作画面报警,可有效避免因储能故障对生产造成影响。

2.4 触头温升过高

2.4.1 故障现象

断路器触臂测温蜡纸变色,断路器动触头对柜内静触头拉弧。

2.4.2 原因分析

该断路器触头为鸭嘴式,无法直观的看出触头咬合情况。触头插入过深或过浅,会引起静触头触碰到动触头的弹簧或是接触面过小,触头发热严重,造成触头拉弧甚至是短路的事故。

2.4.3 预防措施

安装在线测温装置,利用无线测温技术实时监控触头附近的温度和温升,达到设定的限值自动发出报警或自动分断断路器,安排运维人员进行检查,避免触头发热引起的恶性事故。

3 结束语

通过对ZN65A-40.5型真空断路器几起故障的分析,可总结出该断路器的薄弱环节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结合近3年的运行维护经验,做好以下几点,便可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运维人员必须按照点检标准对各项点检内容进行检查;

(2)断路器周期轮换,对下线的断路器进行检查维护,主要为滑动、转动、端子、电机等部件;

(3)严格按照周期对高压柜、真空断路器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4)根据预防措施落实各项改善改进工作,可避免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或是提高故障处理速度;

(5)规范工艺操作,连续生产中除必须要停电的情况,尽量减少分合闸操作次数。

总之,运行维护人员在执行好各项检查检测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黎太笋.真空断路器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J].电工技术2007.

[2]任杰.35KV真空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J].农村电工,2007.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11

直井压裂及其配套作业造价917.75万元,成本1182.14万元,超造价264.39万元;水平井压裂及其配套作业造价4264.28万元,成本4716万元,超造价451.72万元。成本超造价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工实际成本比造价高;二是摊销材料实际成本计取系数比造价高;三是机械实际成本比造价高;四是燃料实际成本比造价高。两口井各个工程的造价及成本比例存在着巨大差异,主要是受“施工规模、设备数量、材料量价、人员投入、现场准备、工艺技术、施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二、项目造价分析

非常规压裂各项造价指标较高,是由其施工规模大、施工排量高、设备数量多、材料用量大、人员投入多、现场准备长、工艺技术复杂、施工时间长等特点所决定的。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及现场施工的内容,分建设工程、试油工程、压裂工程及技术服务四个板块进行造价分析:

1.建设工程造价分析。

直井建设工程造价56万元,储液池工程费50万元,储液池经济技术指标为200元/m3;水平井建设工程造价142.36万元,储液池工程费69万元,经济技术指标为186.48元/m3,水源井工程费57.76万元,经济技术指标为1660元/m。水平井建筑工程造价多86.36万元,其中:(1)新打水源井4口,造价多57.76万元;(2)多建1200方储液池一个,造价多19万元;(3)井场及道路维修多9.6万元。在前期施工准备中,场地条件、占地面积、施工规模、土储液池的数量、土储液池的布局、土储液池的防渗、水源井数量及距离井场远近等因素决定其造价的高低,所以优化前期方案是控制造价得主要手段。造价主要控制方向:(1)考虑该区块勘探开发整体效益,新建水源井4口,解决该区块的水源长远供给;(2)供水管线由硬管线换成软消防带,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3)水源井及井场用电所供材料,在施工完后进行了集中回收和管理,便于循环再利用。

2.试油工程造价分析。

试油作业按施工先后顺序分为压前试油、配合压裂、压后试油、返排液处理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作为一个施工项目进行造价分析。直井井间搬家距离为60km,周期121天,搬上的主要设备有:60吨修井机1台、XT-12B通井机2台、野营房18栋;水平井井间搬家距离为60km,周期30天,搬上的主要设备有:60吨修井机1台、40吨修井机1台、XT-12B通井机1台、野营房18栋。水平井试油工程造价多103.44万元,其中:(1)主要材料费用多83.86万元;(2)试油作业费低48.42万元,施工项目和工序未发生变更,而且技术服务多,因此整体降低了试油作业费用。特别是抽汲排液周期控制在计划15天之内,少30天,并及时转抽油机排采,不仅降低了作业费用,而且加快了投产速度,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3)水平井无地层测试项目,所以费用减少45万元;(4)返排液回收及处理费多113万元,由于压裂后返排液量多出6000方,致使其运输及处理费用大幅增加。试油作业作为压裂工程的配合施工,造价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控制:(1)现场施工队伍人员的配备;(2)施工设备的匹配;(3)材料的优选;(4)生产时效的提高;(5)多工种联合施工的生产衔接管理;(6)工艺技术水平再提高。

3.压裂工程造价分析。

直井压裂施工液量2280.56m3,施工砂量113.815t,压裂方式为光套管压裂,最大施工排量10.76m3/min,平均施工排量7.5m3/min,最大施工压力63.37mpa,施工1次,配液方式为现场配液,供液方式为二级供液。压裂工程造价443.75万元,压裂施工经济技术指标为1946元/m3。水平井压裂施工液量23498.2m3,施工砂量800t,压裂方式为连续泵送桥塞光套管分段压裂,最大施工排量14.6m3/min,平均施工排量6.25m3/min,最大施工压力80.9mpa,施工段数15段,配液方式均为现场配液,供液方式为二级供液。压裂工程造价2896.48万元,压裂施工经济技术指标为1233元/m3。与直井相比,水平井的压裂规模大、设备数量多、材料价格高用量大、人员投入多、现场准备长、工艺技术复杂、施工时间长,因此水平井压裂工程造价较高,直井和水平井压裂工程造价占各自总造价的比例为48.35%和67.92%。压裂工程造价,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压裂设计规范。在满足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依据压裂地质设计,选择合理的压裂工艺和工具,优化施工规模和施工参数。

(2)优选压裂化工材料。根据地层特征及压裂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压裂液体系和支撑剂类型,保证压裂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优选压裂设备。根据压裂井设计最大排量、设计施工限压等参数来计算压裂泵车机组总功率,以此确定泵车的数量,避免数量过剩。

(4)优选低压配液供液系统。根据施工总液量来确定低压配液供液系统的配置,不大于2000m3的压裂施工,采用一级供液系统,大于2000m3的压裂施工,采用两级式供液系统。储液池的选择应从区块整体的开发、井场条件、水源供给方式、是否能循环利用、能否与污水池合二为一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5)优选配液水源。综合考虑运输安全、运输成本及区块整体勘探开发等因素,合理选择新建水源井、利用附近水源井以及引入水库水源等方式,采用水渠、管道等运输清水的方式,降低用水成本。

(6)优选压裂液配置方式。由于非常规压裂用液量大,一般都采用现场配液,这样既可以适时调整用量,减少浪费,又可以满足连续压裂施工的需要。

(7)返排液的回收、循环利用和处理。根据井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对返排液进行回收和处理:依托已建的油气田回注处理站建设返排液集中处理站或工艺设施进行集中处理;配套建设返排液回注井设施进行分散回注;采用适宜可靠的返排液外排处理设施进行分散外排处理。

4.技术服务造价分析。

泵送桥塞、簇式射孔、带压作业、微地震监测等关键技术均引进国外技术,技术服务费用1898.5万元,占总造价的44.52%。其中,压裂液体系1194.5万元,泵送电缆桥塞射孔联作/钻桥塞368万元,不压井装置61万元,微地震监测275万元。技术服务造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在企业内部集中技术力量,加快技术进步,突破技术瓶颈,改变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转化、掌握“水平井泵送桥塞分段压裂”、“多级滑套-封隔器分段压裂”、“带压作业”等技术,不断地实现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三、结语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范文12

关键词:SQL;数据库;性能优化

一、 基于SQLServer2000的数据库性能调整

1.系统规划

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核心,它的性能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被优化或调整,以便给予系统更好的性能,诸如硬件、SQL Server配置、数据库设计、SQL语句、SQL索引、复制、备份与恢复及其他。

2.优化SQL语句

SQL优化的实质就是在结果正确的前提下,用优化器可以识别的语句,充份利用索引,减少表扫描的I/O次数,尽量避免表搜索的发生。其实SQL的性能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上述这些只是在应用层次的一种体现,深入研究还会涉及数据库层的资源配置、网络层的流量控制以及操作系统层的总体设计。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在第五章将有专题讨论。

3.存储过程调整

SQL Server存储过程是用Transact-SQL语句PROCEDURE创建的,并可用ALTER PROCEDURE语句进行修改。存储过程定义包含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过程名称及其参数的说明,以及过程的主体所有设计优良的Microsoft SQL ServerTM 2000应用程序都应当使用存储过程。不论是否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写入存储过程都应如此。

4.高性能备份与恢复

需要确定数据的可用性要求,以便选择适当的备份和还原策略。总体备份策略定义备份的类型和频率以及所需的硬件特性和速度。测试备份和恢复过程。测试有助于确保拥有从各种故障中恢复所需的备份,并且当真正的故障发生时可以快速平稳地执行恢复过程。

5.用户管理

工程设计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按专业及职责设置,是面向部门的层次管理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多,各个机构间协调复杂,造成了信息交流和传递困难,设计周期长等问题。

二、优化SQL语句和存储过程

数据库调整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应用程序的调整,关键在于SQL语句的优化和存储过程的应用。本章结合具体的项目实践,讨论了一些关于SQL语句的优化和存储过程的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1.优化SQL语句

SQL优化的实质就是在结果正确的前提下,用优化器可以识别的语句,充份利用索引,减少表扫描的次数,尽量避免表搜索的发生。其实SQL的性能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上述这些只是在应用层次的一种体现,深入研究还会涉及数据库层的资源配置、网络层的流量控制以及操作系统层的总体设计。

2.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一组编译在单个执行计划中的Transact一SQL语句。Microsoft SQLServerTM2000的存储过程可以通过输入参数接受输入,并能够以下面四种方式之一返回数据:输出参数,既可以返回数据(整型值或字符值等),也可以返回游标变量(游标是可以逐行检索的结果集);如果返回代码,始终是整型值;SE比CT语句的结果集,这些语句包含在该存储过程内或该存储过程所调用的任何其它存储过程内;可从存储过程外引用的全局游标。

3.B/S模式下的备份与恢复

B/S模式下的备份与恢复的实现步骤:

(1)编写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的编写需要遵循SQL语言语法,在SQLServer企业管理器中打开master数据库,打开存储过程,右键新建存储过程,会出现存储过程属性的SQL编辑器,然后按语法直接编写。下面显示文件备份的编写过程。

(2)JSP语句调用存储过程

为清楚说明JSP语句调用存储过程的实现过程,现将JSP语句按功能分解:

—实现与数据库连接功能

Driver DriverCallablel=(Driver)C1ass.forName(MM_Cmaster_ DRIVER). newInstance();

Connection ConnCallablel =DriverManager. getConnection (MM_Cmaster_ STRING, MM_Cmaster_ USERNAME,MM_Cmaster_PASSWORD);

—实现调用存储过程功能

CallableStatement Caliablel=ConnCallablel.prepareCall(“{?=call dbo.backup_diffrience(?,?)}”);

—实现存储过程中变量传递功能

Object Callablel_data;

Callablel.registerOutParameter(1,Types.LONGVARCHAR);

Callablel.setString(2, Callablel_bname);

Callablel.setString(3, Callablel_dir);

—实现存储过程执行和关闭功能

Callablel.execute();

ConnCallablel.close();

三、结论

文对基于SQL Server2000的数据库性能调整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希望总结出数据库性能调整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参考文献:

[1]袁鹏飞:SQL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