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理学教学

法理学教学

时间:2022-05-03 01:41:00

法理学教学

法理学教学范文1

在笔者从事法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法理学看似好学,实际上难学。而教师在讲授法理学课程时,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要将法理学讲好、 提高法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如何改进法理学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法理学的教学质量,是法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多年来师生一直以来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一天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我们期待的法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束之高阁。因此,有必要对法理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作为一名法学教师,在讲授法理学时,大凡会对目前我国法理学晦涩深奥的教材语言和僵化的教学模式有着很深的体会,笔者想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法理学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

法理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法学体系的基本范畴,在为学生学好法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因为法理学内容过于抽象,加之教学时间大多安排在第一学期,学生因缺乏部门法基础而难以理解,故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因此笔者以为在法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宜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追问式教学

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提问,“穷追不舍”。追问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追问式教学在课堂中应如何应用。笔者以为,可以遵循以下七个步骤:第一,先指定好学生需要预习的相关内容,以及需要阅读与此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文献。第二,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将自己拟好的问题交给课代表,以便老师能即时的获悉学生的问题。第三,授课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之前,先将学生的提问整理好,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挑出来,同时迅速的在脑海中形成信息,对已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做出微调。第四,在正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层次的内容。但注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定要善于驾驭整个教学过程,把握好课堂节奏。第五,要在课堂中实施追问式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充分备好课,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做一个充分的准备,要做到万无一失。即使某一个问题没做好准备,也要坦然面对,而不能与学生打太极拳。第六,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即使有个别能力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积极加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七,每一堂课下来,教师要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一个动态的、量化的评估,以便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调整以及改进。

二、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常用的教学方法,世界著名学府哈佛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闻名世界。案例教学法是指用实践中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司法实践中的客观实际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法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法学素养。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克服理论教学中空洞说教的弊病,变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社会实际,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1]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的教学是一项新的尝试,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科也早已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然,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的教学中却还是一片处女地,还未充分采用。因为,多数人认为法理学无法进行案例教学,案例难找。难就难在抽象甚至枯燥的法理学很难找到合适的典型的而又真实的案例,很难在法理学的各个方面都使用生动的案例来说明相关的法理。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代表性。[2]在法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难度大,但不是绝对不可行的。法理学需要用案例来阐释,法理学也离不开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案例时要将案例尽可能的贴近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找案例。如在讲解法律原则时,引用案例:1994年黄勇斌与张学英相识,于1996年底公开以夫妻的名义租房同居。2001年2月,黄勇斌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住院治疗期间,张学英不顾他人的嘲笑和挖苦,俨然以妻子的身份陪侍在黄的病床前。2001年4月,黄立下公证遗嘱,将其去世后的住房补贴、公积金和原住房售价的一半赠送给张学英。黄去世后,由于其妻蒋伦芳拒绝执行该遗嘱,张学英诉至法院。最后法院以原告与被告丈夫间的婚外情为由,认定被告丈夫的遗赠财产给原告的协议违背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关于“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法律原则宣告该遗嘱无效。[3]对于此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该案中法院对法律原则的适用出于何种考虑?是为了防止个案的不公正,还是为了弥补法律漏洞?(2)你是否认为如果判决黄的遗嘱有效会产生极端不公正的结果?(3)法官在适用法律原则时应慎重考虑哪些原因?这样一连续问题的设计,学生浏览案件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般来讲,图像、 语音和文字都是表达思想的某种媒介或介质。但是,当利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媒介来单独地表达思想时,都会存在某种缺憾。比如,文字的缺憾是存在着“辞不达意”的情形,其哲学认识论基础是“词与物的分离”(福柯);语音的缺憾是存在着“言不由衷”的情形,其哲学认识论基础的是“地方性知识”(格尔兹)。相反,图像却有一个明显的优势:“直面现象世界”。因此,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综合地将这三种媒介统一起来,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比如,可以将《今日说法》、《经济与法》节目中一些相关案例的视频、音频穿插于多媒体课件中,这样例子就会鲜活、生动、有说服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程应尝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案例关系图和法理学漫画等图像资料来辅助教学。这一教学形式的尝试,突破了传统的法律类多媒体课件单纯投射文字材料的那样一种呆板的局面,使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有功能在法学教育中被充分地开发出来。

法理学教学范文2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因此对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多听课,多探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我们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我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这可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年都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特别培训,在参加竞赛后他们都能取得比校满意的成绩,取得竞赛最好成绩是在2002年,当时我选了七名同学参加奥赛,两名全国一等奖,三名重庆市二等奖,两名重庆市三等奖。

二、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法理学教学范文3

PBL教学法 CBS教学法 生理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小组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引导(Cased based study,CBS)的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病例中的问题为线索,以自学讨论为主,通过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及查阅资料来分析解决问题。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在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班进行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

选择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班学生120人(五年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平均年龄22.3岁;对照组60人,平均年龄22.6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文化基础、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2.教材及课时

所用教材《生理学》第7版,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供本科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专业使用。本课程共分十二章,采用该课程中“第五章,呼吸”一章采用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每周2学时教学(90分钟)。

3.方法

(1)提出问题。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即将主要的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如“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原因?”“支气管哮喘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等等,突出重点,设疑质难,使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所授内容始终。

(2)引导自学。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自学,学生可利用1.5周时间由浅而深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文献以及相关资料,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研究问题的实质。

(3)分组讨论。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就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授(20分钟),为学生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观察组60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人,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所有组员积极参与,学生利用自学的知识共同进行探讨。每组可推选1~2名组员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性发言,组内其它组员做补充性发言,每组10分钟。讨论发言时,教师就所涉及的问题做好引导和启发,将每组回答的问题合理分配,即考虑到所授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4)指导和总结。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讲评和指导(10分钟),使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总结和指导的同时,补充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热情。

(5)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二、结果

考试成绩评价: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同样的试卷,结果观察组成绩为86.65±4.68分,对照组成绩为79.98±3.76分,两组比较t=6.73,p

三、讨论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生理学,学生普遍反应知识枯燥乏味,而且生理知识大多抽象,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理学产生恐惧感,认为学习生理学是一种压力,更不知道生理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而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例,通过生理知识来解释病例中症状的发生过程及机制,会让学生了解到生理知识的作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图书,网络搜索,获取知识并向同学讲解,得到同学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这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熟感,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足,获取知识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会因此对生理学感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生动。

3.提高学生的能力。本科生与专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本科生的自学能力更强,通过病例,学生利用手中所有的资源学习,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并讲解,这些会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多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多组学生病例讲解的观察来看,学生不只学会运用生理知识解决病例中的现象,而且会就病例中的一些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以及病情的转归。学生认为只有老师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想法都会被定为不正确或不准确,而采用PBL与CBS结合的教学法正好弥补了学生创新思维不足的缺点。

5.增添了知识的趣味性,保持了知识的完整性。单纯的PBL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知识的完整性被破坏,学生刚一接触,抓不到知识的重点,不适合考试的需要,单纯的CBS教学保持了知识的完整性,同时又很好地架起了生理与临床的桥梁,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把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二者互相补充,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又适合当前中国医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重点突出,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偏离又不大,学生普遍反应很好。

参考文献:

[1] Botelho MG,Lo EC,Bridges S,McGrath C,Yiu CK. Journal-Based Learning, a new learning experience building on PBL at HKU.Eur J Dent Educ. 2013,17(1):120-5.

[2]李国标,李伯佳,黄建明。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内科学教学法方法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4):368-373.

法理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一、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重理”原则

什么是中学地理之“理”呢?概言之,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基本概念,各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各生产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产配置等基本理论的初步知识等等。反映在教材内容、知识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内部的联系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坚持重“理”教学,能使学生正确地宏观把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之“理”是地理知识的筋骨,体现了地理知识严密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地理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学生认识到了这一点,便能从思想认识上奠定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纠正学习地理靠“死记硬背”的偏见。

重“理”教学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战略措施。地理之“理”一般是中学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了重理教学,则突出了重点,扣住了难点。反之,哪怕你将“理”之外的内容讲得如何生动,到头来也只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坚持重“理”教学,功夫主要下在“讲”上。我们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文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条分缕析,从个别到一般,从专题到综合,把“理”讲得形象生动、清晰剔透。做到讲一个问题,突破一个问题,不要弄成“夹生饭”。在教学时间上,要根据需要对章节教时重新安排,要舍得花时间,不要担心,不能面面俱到。当然讲述时在深度及联系其它学科知识方面均要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个原则是学生认识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要求。人的认识活动是经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学生虽然主要接受间接经验,但要使这些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也还要经过一定联系实际的体验。在地理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这样才能学好理论。如许多地理原理包含了若干基本概念,必须先掌握这些概念才能理解原理;又如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是掌握分布规律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并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法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地理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环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无论是自然地理知识或是人文地理知识,都有很多内容可以印证、解释、对照,这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二、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地理教材的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地理教材的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系统地理、区域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地理、区域地理等,对于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应区分对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有关系统地理的知识内容,多规律、原理,应选用讲解、发现、启发式谈话等教学方法;而区域地理知识,多地名、数据,则可选用暗示法、纲要信号法以及比较法为基础的讲述法;乡土地理教学可采用野外实习的方法;外国地理宜多用直观的图片、照片、幻灯片、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教学方法

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初中和高中学生无论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态方面,还是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初中生一般采用直观的方法以及谈话法、朗读法的运用人占一定的比重。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朗读法和谈话法的运用应有所控制特别是学生的朗读和问答式的谈话,到了高中阶段受到学生的抵触,甚至嘲笑。在高中阶段,可以更多地采用讲解法,探索发现的运用也走向更高的层次,应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操作和观察,自学的方法无疑应从分地得到加强。

四、根据地理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在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地理专业知识基础、心理W和教育学修养、板书和绘画技术等不尽相同。他们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能力、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应变能力、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等也有很大的差异。擅长绘画、摄影、长期收集各种图片、幻灯片等资料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经常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地理表象;语言表达清楚、启发性强、感情丰富的教师,可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好讲述、谈话讲解等教学方法;野外考察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运用野外实习的方法,则能得心应手。总之,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讲教学方法和教师本人融为一体,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澄.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法理学教学范文5

一、“学案导学”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学案导学”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写

“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心理特征等基础,为自主学习、知识构建和研究探讨而编写的学习方案。编写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关键,在设计学案时应具备以下特点:

1、钻研课程标准,紧扣教材。

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有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有层次性、梯度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案设计中要有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学案导学”教学法有明确的任务,包括探究什么、探究目标、怎么探究等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愿望和动机,都是通过教师的“教”来完成的。在导学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

占10分钟左右。预备铃响后发放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展示阶段。

占20分钟左右。自学、互学、研讨,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巡视有选择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给予必要的纠偏和点拨。在组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不妥之处由学生纠正补充,关键问题由老师释疑并适时点评。

3、知识强化阶段。

占10分钟左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案中的相关内容,然后组内互查、教师抽查,实现堂堂清。

四、“学案导学”教学法实践的反思

在同样的时间和相同的学习资源条件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程度不一致,探究结论有差别,因而,导学过程是动态的、不可预设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时间保障。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自主质疑和探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反复地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只有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才能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

2、活而有度。

在“学案导学”中,要大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但不能偏离教师设计的学案,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必须目标明确才有价值,这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注重实效。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探究和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在“学案导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

4、“学案导学”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案导学”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最终会体现在学科成绩上。

以期中和期末测试为例,对比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在“大洲和大洋”一节的学习,分析如下:

【样例1】以下各项选择只有一题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C、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2)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是海洋,四分之三是陆地

B、三分之二是陆地,三分之一是海洋

C、71%是海洋,29%是陆地

D、海洋和陆地各占二分之一

(3)按面积大小顺序排列大洲,正确的是()。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C、亚洲、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

D、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选自《蚌埠六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样例2】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2)请将图中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A______;B_____;C______;D______。

(3)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

(5)由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______,由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

(6)①和②的分界线是______;③和⑤的分界线是______。

(――选自《蚌埠六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七年级地理试卷》和《蚌埠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

【表一】

法理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87-01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创造能力。这就是人们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却不尽人意,一些教师不能摆脱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只考虑自己如何去教,却很少去考虑学生如何去学。至于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的研究,就更为缺乏。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是向课堂要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开展地理学法的研究,是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1.指导地理学法的几个原则

学法是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1.1 指导性原则。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成年人一般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实际活动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把学法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练。

现在,有的学校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小组活动。这些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上学生“放羊”,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的学法,必须坚持教与学的统一,“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的统一。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精心设计,指导学生独立学习。

1.2 积极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会学,首先要让学生爱学好学。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因此,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首要前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想办法。创设情景,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图时,利用拼图游戏,进行分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再如,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让学生分组自编小品,分别表演南方和北方的故事,要求体现两地区不同的人文地理特点,使学生兴趣高涨,而且对南方和北方的人文地理印象深刻,效果很好。

1.3 独立性原则。我们提倡的学法,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独立学习地理的方法。因此,强调学生要尽量通过自己的观察、阅读、思考、总结,通过自己亲自制作,实地考察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各种学法指导中,要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即使一些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地理讨论”、“地理考察”、“地理竞赛”,都要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口、动笔、动手,而不能当旁观者,特别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1.4 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教师人为,学法只适用于高中,而不适用于初中,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学生从低年级通过学习去认识世界,他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认识的主体了。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帮助,学生在不同年级,都可以进行一定的独立学习。例如,我校的八年级学生,由于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独立阅读地图、阅读教材的能力,现在,学生绝大部分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归纳出地理知识结构,用地理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及综合评价地理事物。

2.中学地理学法的建议

2.1 课前预习是学好地理的前提。课前预习,是教师通过布置预习提纲,指导学生独立地阅读地理教材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训练学生独立的去学习。

使用课前预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教师在课前必须提出具体要求,布置预习提纲,不能随意布置预习。②. 预习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③. 读文字要结合相应的地图,或看课本图,或看地图册,或两图一起对照看。每读完一段,在脑海里简单的勾勒一下,做到图文互换,知识定图,这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2.2 会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地图来学好地理。要读懂地图,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地图基础知识:识记不同的图例,会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会根据不同情况定方向,会看地势高低,会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数等等。其次还要做到会读不同的地图,如:地形图、经纬网图、气候图、位置图、政区图等。

2.3 复习归纳是提升地理成绩的有效途径。复习归纳是指学生经过一阶段学习(一章、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后,自己整理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很好地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是常用的一种地理学法。

法理学教学范文7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也是一门桥梁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传统教学中常用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及主动性,没有生动地展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项目教学法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学习生理学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1.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生理学教学中,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出7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将40名2012级康复医学班学生作为实验组,36名2011级康复医学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选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节。实验组在理论授课前布置实验内容,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及实验方案设计,再结合实验室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安排。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根据预先讨论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刺激的种类、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兴奋与兴奋性的关系,最后讨论本次实验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如护士注射)有何指导意义。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再把“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一节的理论知识详细讲解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先理论授课,再实验验证。两组在完成理论授课和实验后,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统一使用“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相关理论试卷进行测试,并将两组测试成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1.2结果分析

实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比对照组学生好,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教学法。

2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当前,职业教育大多还是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机械学习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热情不高,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变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式学习。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现了3个实质性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中心。这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3应用项目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授课对象是中职生,其独立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选题不宜太深、太广,以免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且选题一定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少批评、多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时刻提醒组员之间要多沟通,争取自己动手完成相应任务。同时教师也要加强监督、检查,避免个别学生偷懒,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法理学教学范文8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

在这几年的物理化学的教学中,通过本身的了解以及多方的查询资料。深知物理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在药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门重要的药学类基础课程,并且对于其他的自然科学理论课程中而言,物理化学课程居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因此,如何运用好的物理化学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轻松、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知识,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善思、敢想、有创见,是物理化学教学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担任物理化学教学的几年里,鉴于本人自身教学经验及查询资料组织总结了如下一些方法,希望与同行老师们能够相互切磋,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物理化学中概念抽象,对于新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而言,好多的概念不好记,也容易混淆,后期授课过程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趟而厌学的现象。除此,物理化学中公式繁多,每个公式都是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得到的,所以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学生往往是理解记住了公式,却忽视了其适用条件。所以,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如在推导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逐步推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比如通过焦耳实验确定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函数U=f(T),可以接下来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推理焓、热容等与温度的关系,只有亲自推理印象才会更深。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还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药专业方向,有关一些繁冗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地舍去,只需强调其适用条件,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更加突出物理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二、联系与实际相结合

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其中很多的理论知识不仅与大家熟悉的生产生活有关而,更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例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释实际现象和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讲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时:水总是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气体总是自发地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流动等等,而他们的相反过程虽然可以发生,但都是需要外力做功来完成的。在此处可以启发学生去发现并尝试解释生活中的自发现象,最终得出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是--不可逆性;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通常可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推理,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如讲真实气体临界状态时,我们给学生提出临界点是物质非常重要的特性,它导致了一种新兴技术的发展,即超临界萃取技术;讲述渗透压概念时,可以将其与医院常见的打吊针相联系;讲述渗透原理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反渗透的应用包括海水淡化、环境中污水处理等;讲述界面现象时,对描述弯曲液面饱和蒸汽压的开尔文公式的定性定量讨论,可以解释人工降雨原理,喷雾;讲相平衡时,学生可以明白炼油厂中的精馏塔如何利用相平衡原理来实现组分的分离;讲述界面现象时,对描述弯曲液面饱和蒸汽压的开尔文公式的定性定量讨论, 可以解释人工降雨原理,喷雾干燥工艺原理,液滴蒸发现象;讲胶体化学时,学生可以从胶体化学的角度讨论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解释卤水点豆腐;讲化学动力学时,可以问生病吃药时,为何不同的药一天吃的次数不同? 在高山和山脚下煮鸡蛋为什么所需时间不同? 引这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再次,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前沿发展动态、重大发现、科研课题,不但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内容,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物理化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具体和抽象等辩证思维方法。

三、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前沿发展动态、重大发现、科研课题;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不但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科研方面的内容,会使得课堂内容充实而丰富,这样教师既容易讲,学生也愿意听,更易于接受。

四、适当运用辅助工具

现代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深入教学,尤其多媒体已经普及化。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许多教学内容形象化,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当前学时不足矛盾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讲解相平衡的知识时,利用水的气液平衡动态效果来演示相变的过程,就显得直观、形象。授课过程中要多了解学生理解、记录隋况,多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意见,适时做出调整。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也可以尝试用多媒体,我们学校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学生可以自由登陆学院网页进行实验内容的提前预习,总结,效果良好。

总之,教好物理化学课程并非易事,以上只是本人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法理学教学范文9

社会的进步需要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工程。作为从事第一期基础工程建设的教师本身要有相应的较高的水平和素质。物理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物理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物理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和效益,促使全体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就教学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教师急待改变自生教学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全体学生都是我们教师的服务对象,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偏心;在教学中不可满堂灌,不可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在课堂中一定要安排学生的活动.激励他们主动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求学是为了能自学。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老师才能给学生从事主体活动的机会、形式。例如某教师请学生每天出两道题:为教师出一道例题,为全班学生出一道习题。于是一个班的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期中、期末测验这个班的成绩超出平行班级,该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学生一旦主动起来,不知能顶替教师上多少节辅导课!”热爱学生,善于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乐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闪光点”不断地首肯和激励。尤其要对后进生更加热爱,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及时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使学生视你为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感情投入。虽然高中物理难学,但是,如果学生喜欢老师,热爱老师,则学生特别听你的教诲,这样学生就像卫星围绕地球一样围绕着你,不会因难度大而自愿离去,这对于保证没有落伍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目标,知识内容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目标?方法要达到什么目标?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用,授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所以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我们都知道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生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处理物理问题时.常常出现错误的判断或者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要使学生学好物理,首先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工夫,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避免学生在解题中张冠李戴,生搬硬套。(2)在解题训练中指导学法。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J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训练思维,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此习题涉及哪几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在课本哪章节,哪一页,跟以前做过的哪个习题类似,即注意前面知识的复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的基础内容.而不是死记课本,特别是抓住典型题目,巧设疑难,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洞察知识内涵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教会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一一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他恍然大悟。这样会使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自然而然地用到现实生活中,巩固和理解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以提高教学效率。

4、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1)实验型的作业。不是说“实践出真知”吗?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对接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温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知。物理中有些概念是很抽象的,单凭说教学生是不好理解的。像对克、千克的认识,对某些物体甚至是人步行、骑车的速度都含糊不清,如果让学生实际地称一称某些物体的重量,亲自走一走、量一量,那么学生不仅了解生活,而且对作业原有的“温故”作用也起到了“升温”的效果。我们可以把教科书上的一些小实验作为实验型作业或把实验课改为实验型作业。如学习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后,让学生自选器材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学习了“质量”后,让学生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要求把测量方法、步骤及其原理写在作业本上。

(2)探究型的作业。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研究性学习.作业设计也应该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调查研究性作业,教师抛出的是探究的源.学生得到的是起源于源头而流向不同的水,从而赋予了作业内容的创新性。

法理学教学范文10

【摘要】病理学作为沟通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本文针对中职教学特点,探索在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前提下,以病例为基础进行PBL教学法、加强学科间联系相结合的多维一体的教学方法在病理学中的应用,寻求有效、实用、符合中职生特点的病理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病理学教学方法探索改进

1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

对于注重器官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解剖学来说,一图解千惑,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着诊疗技术和手段的改进,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疗,伴随而来的便是典型病例稀缺、尸检率降低,标本及切片的来源逐渐减少[2];另一方面,经过长期使用之后的标本及切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模糊等老化现象[3];加上近年来中职扩招后学生数量急剧膨胀,这些都造成各种病理标本及切片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病理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同时,对于注重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学来说,传统的动物实验及试剂存在一定危险性,且有较大操作难度,实验中很难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实验器械通常价格昂贵,对于办学经费有限的中职学校来说确实是很大的负担。信息化教学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成像及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标本、切片及虚拟实验室的问世,使得传统的病理观察方法有了替代途径。学生直接在电脑终端就可以浏览三维立体动态图片及仿真实验,教师可通过控制,与学生达成内容同步,讲解时可通过旋转、放大、缩小,对视野进行调节,清晰展示病变特征,准确示教。数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数字化病理标本及切片生动形象,较为真实地还原各个病变细节,可同其他教学资料如示教视频一起作为病理学微课、慕课制作的素材,将数字化更好地融合到病理学教学进程中。虚拟实验能够创造如同真实一般的环境,实验者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舒适地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时仿真操作,完成预先设定的实验目标,甚至所得到的效果还优于真实环境中的操作。对于医学生教育来说,虽然数字化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教学。但是,对于强调技能培养的中职生来说,重点并非掌握临床诊疗技术,而是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认识众多常见、经典的病理变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开阔眼界、掌握技能,同时解决了中职学校病理标本、切片、仪器及资金等严重匮乏而影响实验教学的问题。

2以病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现今多数中职学校的病理学教学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按大纲知识点滔滔不绝地讲授,占据了几乎全部课堂时间;然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4],这种教师主导性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考量,以及是否具备“获得知识”、“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5]。可设计针对具体章节的合适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大胆表达自身观点[6],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栓子运行途径时,引用了一个平素健康的小伙子因大面积烧伤入院,股静脉反复多次输血输液近2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致死,并附上尸检报告的案例。通过复习血液循环途径,让学生掌握栓子的运行途径,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①肺部梗死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对出血性梗死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②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的原因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先联系性地复习生理学中抗凝、促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知识,再进行血栓结局的讨论和分析。③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学生考虑到患者大面积烧伤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流速度减慢、反复多次股静脉输液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提出了避免在下肢近端反复穿刺,尽量选择上肢粗静脉以及尽早下床活动、适当使用抗凝血药物等措施来预防血栓形成。因此,将病例与PBL相结合,并注重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可以给学生塑造一堂生动、高效的病理课,初步树立临床观念。但是,我们发现在PBL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讨论时常充满不确定和发散性,容易突破原有设定的知识框架且往往耗时较长,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现场控制和引导能力。因此,只能选取相对简单易懂、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且应点到即止,不可过分深入研究。

3增强学科间的联系

目前医学院校中,大多仍奉行来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莱因的教学体系,按学科独立性地设置课程。中职生因受限于两年在校学习的学制,解剖学被安排在第一学期,病理学和生理学的课程则被安排在第二学期同时讲授。致使学生在学习病理学时,多因间隔过久,无法联系正常解剖结构来理解病变器官组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知识;而在讲解部分疾病的病理变化时,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生理机能,便会觉得晦涩难懂,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鉴于以上问题,可在课前复习相关解剖、生理结构和功能,进而引申出病变情况。如讲解门静脉性肝硬化时,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回顾肝脏形态位置、肝小叶的组成、肝血流途径及门静脉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理解假小叶特点及门静脉高压症中侧支循环形成的原理做好了知识储备,将正常与病变后的肝脏变化直接对比,树立疾病整体观。又如讲解动脉粥样硬化时,先复习血管的类型、结构及功能,引申出冠状动脉循环特点,在此基础上讲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便帮助学生逐步搭建知识平台,形成病理知识的空间感。同样,为了增强学科间联系,教学中也尝试过对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统一授课,注重系统性、连贯性,学科间不再彼此孤立和脱节,以器官为中心,衔接基础和临床知识,改变学生孤立性学习、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培养系统性学习能力。通过对比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病理学成绩均有所提高,学习中能形成自主观点,分析问题的条理、逻辑性较强,后期临床学科任课教师也反映,学生学习氛围更活跃,在各项案例分析中能提出自主观点,有明确的思路。这也再次印证了人作为一个整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紧密相联、高度统一,以学科为基础划分课程的教学方式忽略引导学生建立内在逻辑联系,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枯燥,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7]。以上多维一体的病理教学方法探索,重在通过联合应用、扬长补短,而非独立性使用。可在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前提下,课前通过网络对应病例让学生预习知识点、分组讨论,课堂上以此为基础进行PBL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科间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兼顾复习人体正常结构及功能,务求学生能够理解性地记忆相关知识点,并树立疾病的整体观。诚然,教学方法的改进,对病理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应努力创造机会,让教师定期到高校或各种学术会议参加各级授课技能培训,增加与当前病理界前沿学术接触的机会,更新知识储备,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中职教育。

法理学教学范文11

传统医学教育强调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遵循医学基础“桥梁”课一l临床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理论和“桥梁”课涉及众多学科,而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人文医学课程占有一定比例的课时,与医学专业相比,医学基础课和“桥梁”课课程和课时均较少,护生医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同时,从基础课到临床课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进入临床课教学时学生所学的很多基础知识已经淡忘。因此,学生在学临床课时理解不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缺乏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见习和实习期间又注重实际护理操作及日常工作的训练,很少针对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去独立分析思考。这种状态造成日后在l临床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对自身和学科的发展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现探讨几种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所在。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2.1加强儿科护理学教学,为儿科临床及教学培养优秀护理人才_7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密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变化报告医师给予适当处置及相应护理措施。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会使护士处于非常被动的从属地位,被动执行医嘱,丧失“病情变化第一目击人”的作用,贻误抢救时机。通过加强教学培养的儿科护理人员又可成为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充实了临床教学。儿科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临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机制及疾病转归的知识,才能不断总结临床护理体会,奠定儿科护理科研的基础。

2.2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教学系统的形成和教学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护理教学中,临床课教师一般为从事临床工作的临床医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因为工作繁忙,用于探讨教学方法和更新理论的时间有限。而从事医学基础课的教师又缺乏临床实践,造成临床课和基础课的衔接困难。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培养护理教学专门的师资及形成护理教学独特的教学体系。

法理学教学范文12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键词]中心;情景创设;回归生活;结束语

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中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很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式教学观念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现有的数学教师关注数学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数学课程下,学生的情感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不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结论的知识,更多的是数学的技能和技巧,缺乏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可以创设“讨论”情境,营造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1、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时时刻刻冲击着小学数学课堂,这要求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数学课程标准,转变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