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1 08:51:2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 渗透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202

阅读教学时要把学生带到教材所指的情境中,达到作者、文本、读者的情感水融,就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把握契机,扣动学生心弦,渗透到学生心田,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1 创设情境 ,诱感

教师想让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文本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教师动情的引导,情境创设尤为重要。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诱发学生的情感。《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没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用了38小时,徒手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与儿子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学生对于这种情感的认识是肤浅的,激感就成为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与手段。上课伊始,播放美国大地震的录像,再加上教师富有情感地解说,把学生置身于大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油井爆炸、公路断裂塌陷、人群混乱的情境中,从视觉上拉近学生与大地震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的整体感知带来感染与启迪。如讲“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时,创设问题情境:“美国大地震,使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同学们,像这样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里达30多个小时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然而,这篇课文讲十四个小孩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后却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得救了?”创设问题引导语,激感。

2 通过品读,体味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细细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魅力是难点。教学时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诱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学时,抓住关键词“了不起”,紧扣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通过深入研读,感受父亲的伟大,父子情深。

2.1 引读

在教学父亲的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时,父亲的三句话意思一样,但心情却不一样。别人的父母哭喊后绝望地离开了。旁人、消防队长、警察劝他离开,这位父亲不听劝阻积极地寻找,逢人便问:“谁愿意帮助我?”教师从不同情况、不同人的劝说进行引读,让学生在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去感受别的学生家长同样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位父亲却特别执着,表现出对儿子不同寻常的爱。

2.2 作比较

学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把句子改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要求学生进行对比读,从不同语速、语调地朗读中悟出父亲的执着,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2.3 抓重点词

学习“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时,抓住“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血迹。”体会到这位父亲在一片废墟中挖了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使他双眼布满血丝;在瓦砾中徒手挖掘,使他的衣服被刮破了,手被尖利的东西割破流血了。从中领悟到父亲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一定要找到儿子的坚定信念。

2.4 角色朗读

父亲找到儿子后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场景,从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到父亲深深的爱,儿子深深的情,体现父子情深。

2.5 转换角色

学习“出来吧!阿曼达。”这句话时,问:假如你是阿曼达,当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接你出来时,会说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把学生置身于阿曼达这个角色中,感受阿曼达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体会到阿曼达的了不起。

教学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读、作比较、抓重点词句、换位思考等深入研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深深地爱着儿子,儿子也深深爱着父亲、相信父亲。同样,教材中感人的人格力量也熏陶着学生,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人格得到升华。

3 回顾总结,情感升华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诱感,品味语言,反复诵读,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此时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或拓展延伸,使学生不仅能在读中表达文本与作者的情感,更能在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文本、作者与读者(学生)的情感水融,达到真正的阅读境界。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播放我国5.12汶川大地震中爱处处存在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加上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深情地解说,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达到大爱无边的境界。此时让学生动笔写作,情感流露就水到渠成

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 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

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 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2

小学生活动就是在校园里,由学校或组织举办的面向全校师生涉及文化、娱乐、体育、户外素质的拓展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生活动策划,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生活动策划1一、背景:

如今的小学生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从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三、班会形式: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

2、《爱进我家》《天下父母心》flash及体现父爱母爱的图片。

3.母爱故事:《从狼嘴里交换出来的母爱》及一封《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4.小组讨论发言

5.趣味竞赛(评合作小组奖)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感受父母之爱:

请听一个震憾人心的故事——《从狼嘴里交换来的母爱》。

(生讲故事,播放flash《天下父母心》

下面请欣赏罗立中的油画——《父亲》及朗读赏析。

(生边听边观赏)

下面请欣赏2004年11月4日《_》刊登的《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生边听边看信,背景音乐:《江河水》flash)

(二)话说父(母)爱:如何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我们该怎么报答父母呢?(孝敬父母)

2、我们应该怎么孝敬父母呢?以下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孝敬父母吗?

(展示课件)片段一:小李在走廊追逐,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腿受伤了,要上医院。父母从各个地方跑到医院,非常担心。

你觉得这是孝敬父母吗?(不是,没有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担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敬父母的开始。

讨论:孝敬父母还包括哪些方面呢?(请同学回答)

1、注意安全,不要让爸爸妈妈担心

2、关心爸爸妈妈

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比一比:“了解父母有多少”

本部分将以比赛的形式,提出一些与父母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举手回答,答对的同学奖励一份小礼品。这些问题有:

1、爸爸妈妈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

2、爸爸妈妈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3、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4、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5、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什么电影(电视剧)?

6、爸爸妈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话?

7、爸爸妈妈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下班?

(四)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感恩宣言)

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五)颁发合作小组奖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我们认识到了认真学习,关心父母,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等,都是孝敬爸爸妈妈的体现。但只是知道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所以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把爸爸妈妈放在心上,真正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六、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小学生活动策划2【活动主题】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引入】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

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①只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②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③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④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⑤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⑥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四、地震后互救知识:

1、震后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

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2、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3、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

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活动小结】

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学校预计会在下周一、周二,进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听从老师的指挥,确保演习活动的安全,千万不能在为了安全的演习中出现安全问题。

小学生活动策划3一、活动背景

良好的谐的班级集体氛围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动力,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一个班级集体良好氛围和营造需要全体同学同心协力,而最基本的体现就是同学们能够共同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然而初到大学的我们正处青春期,身体正值发育的同时,思想也日益独立,然而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并未成熟;时常和身边的同学发生矛盾,出现人际交流沟通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团结精神的教育,而事实证明;学生都深刻理解如何做才是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的表现,缺乏与人协商交流合作的技巧,本次班会筹备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来举办本期主题班会,以期能够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亲手去做,亲身感受团结与合作的魅力。

二、活动目的

1、使我班级成员在活动中紧跟时代步伐,发挥青春激情活力,并积极敢于创造;

努力探索树立,典型同时为建设团结班级;树立我班级新形象而作不懈奋斗。

2、增强我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鼓励,齐心协力为班级作贡献;

同时,在班级成员间广泛开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争取在系、院树立团结先锋模范作用。

三、活动意义

1、有利于增强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知识;

加强对班集体的热爱。

2、有利于加强班集体成员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观念,有利于班委会开展各项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加深班集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对班集体的热爱;

从思想上实现“大统一”,使班集体在“团结”上步伐一致;行动一致,实现“1+1>2”的效果。

四、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30日

五、活动地点

__楼303教室

六、活动主体

__级音乐系04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形式

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织筹备活动

八、活动流程

1、开场白

俗话说:“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一起造就的,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想成为好的班集体只能是痴心妄想。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这句简短的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人们都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球队里的作用可谓大矣!但是如果离开团结的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巨人”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创造了公牛队,乔丹却说:“是公牛队队员的团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篮球队员的团结,球星不仅个人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连队员也不能成为了。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团结的力量。智勇双全的张良,若不是投靠了刘邦,单靠单枪匹马的行刺,能实现宏图大志吗?离开了笛卡尔的启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顿能提出“牛顿第一定律”吗?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艾思奇曾经说过“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2、活动游戏

(1)五毛和一块

游戏规则:由十人开始游戏,男生为一块,女生为五毛,由主持人宣布钱数的大小;同学自行组合,错误或落单者淘汰。

(2)水果忍者

游戏规则:两人为一组,五组同时进行,一个背另一个,被背的一方不停的喂另一方吃橘子;由主持人提问,进行抢答;答题最多的一方胜利。

(3)你型我秀

游戏规划:两人为一组,一个比画一个猜。

(4)小节目:

《热气球》__《双簧表演》__、__

九、活动准备

1、组织收集活动方案,游戏方案,故事等资料

2、组织准备班会活动中需要用到的音乐,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

3、准备班会活动需要用到物资

4、策划班会现场学生分组方法,教室布置以及各物资的安放

十、活动分工

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形式组成建本次班会的主力团队;初定以下三个小组(一组一个组长)和各小组的职责范围

1、主办小组4人:主要负责班会策划,前期准备,组织班会活动,收集班级同学的关于本次班会的志愿,建议等信息。

2、协办小组4人:协助主办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维护班会课活动现场,秩序纪律,其中一人负责活动拍摄工作。

3、主持人小组1人:主持班会活动现场,引导同学注意力,鼓励同学参与活动游戏;

维持活动进程,并能够对每个活动进行简要点评。

4、协商人:做好流筹规划;

对各小组进行简要的活动策划的培训;为各小组提供各种所需要资源,做好各小组的协商交流工作。

十一、活动游戏奖励

设立搭挡奖,团结精神奖

十二、注意事项

1、班会不允许无故迟到、早退、缺席等现象违者按班规处理。

2、保持会场的秩序

3、对班会进行完整的记录

4、会后对教室进行清洁与整理

小学生活动策划4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乡中小学校艺术和素质教育成果及学生艺术天才、优秀作品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5月__日在__溪小学举行“庆六一、展风采”为主题的庆祝活动。为使庆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庆六一、展风采”活动,使儿童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教师、家长在参与儿童节的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儿童教育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学生的风采活动,进一步塑造全乡学校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内容

1,学生作品展示;

各校在__小学教室展示学生作品。每校单独设立一个展示台,此项工作必须在庆祝会前一天完成。中心学校将派人到实地督促。

2,文艺节目汇演。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__红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此项活动工作。

四、活动安排

时间:20__年5月23日。

地点;__小学.

主办单位:__中心学校

场所布置:会标,宣传标语

出席人员:县局领导、乡党政领导、全乡中小学校校长。

活动程序:

1、8;00-8;30;庆祝仪式.升国旗.领导讲话溪小学学生表演校园集体舞.

2、8;40-12;30;上级领导参观学生作品展示及观看文艺节目.

3、8:30-9:00;

评委观看各校学生作品,并给作品评分。

4、9;00-12;50;文娱汇演,评委观看文艺节目且给节目评分.

4、.12;00-12;30;公布评比结果、颁奖.;

五、活动要求

(1)5月22日,各校携带本校学生作品到__溪小学布置展厅.教室安排;__溪小学教学楼一楼教室自西往东,第一个教室__小学、__小学,二个教室__溪小学,三个教室__中学,第四个教室__小学、__小学。

(2)5月23日上午,各(公文有约提供)校选派20名学生代表(包括演员)及领队和辅导老师参加,__小学、___中学全体师生参加。各校要求有校旗、队旗,参加活动的学生要佩戴红领巾且服饰整齐、素养良好.

(3)各校代表必须在5月23日上午7;30之前赶到活动地点.

(4)活动布置安排由中心学校负责,__小学配合完成.

(5)各校推荐一名教师作为庆祝活动的评委,组成庆祝活动评审小组.评分方法:去分和最低分,取其平均分为该项目得分.

六、活动评比

1.评比项目;(1)学生作品、(2)文娱节目、(3)学校总评

2.奖项设置;

(1)学生作品;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2)文娱节目;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3)学校总评;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3、奖金设置

(1)学生作品奖:一等奖__元、二等奖__元、三等奖__元。

(2)文娱节目奖:一等奖__元、二等奖__元、三等奖__元。

(3)学校总评:一等奖___元、二等奖___元、三等奖___元。

小学生活动策划5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的盛大节日里,留下一个愉快、难忘的回忆,今年我园的“六一”儿童节将以开展系列庆祝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积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2、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新观念,从而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展示才能、放飞梦想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5月30前各班创设庆“六一”环境,布置“六一”主题画展,布置户外演出环境,悬挂庆“六一”宣传标语、彩旗、舞台)。

2、以班为单位做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1)各班各排练一个表演节目和一个集体节目,亲子画展、户外创新活动;

(2)各班布置好各班的绘画主题和画卷。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飞信向幼儿家长发出倡议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体操”、“幼儿才艺展示”、“户外小能人比赛”、“亲子绘画展”、“教师与家长才艺展示”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五、活动时间安排:

2020年5月30日分别进行两次节目彩排;5月31日上午举行庆“六一”活动

六、主要负责人:

总体策划:潘丽华

节目编排:各班教师

后勤保障:尹桂清、李家伦

场地布置:何孝娟、杨美萍、李家太

现场音响、摄像:慈炳全

主持人:杨美萍、董春红

七、活动宣传:

目的:通过新闻界的报道及广大家长的宣传,使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提高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为随后的招生工作产生良好的效应。

时间:5月31日上午

媒介:电视、网络报道、本园家长。

方法:发电视、网络新闻通讯

八、附:幼儿园庆“六一”活动节目单

1、幼儿团体操表演

2、大合唱《庆六一》-----大班全体幼儿

3、幼儿舞蹈《兵娃娃》-----崔丽娜、董晨苏等部分幼儿

4、幼儿舞蹈《最炫民族风》-----大班幼儿

5、幼儿舞蹈《桃花朵朵开》-----中班全体幼儿

6、幼儿舞蹈《瘦身操》-----小班全体幼儿

7、幼儿时装模特表演《酷酷的我》-----夏雅婷、王梓冰等部分幼儿

8、教师舞蹈《唐古拉风》、《为祖国添彩》、广场舞等

9、家长广场舞

10、幼儿交谊舞-----夏雅婷、马梦凡

11、幼儿京剧表演-----董颂馨及爷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3

2011年8月底,蒋震亡羊补牢,痛心立下“裸捐”遗嘱:将毕生辛劳赚得的三十多亿港币全部捐出,成立“蒋震工业慈善基金”,一分钱财产都不留给子女。儿女争产战就此终结,可留在蒋震心中的伤永远无法抹去……

企业陷困境,全家协力共渡难关

1993年3月14日,香港花园台一栋别墅分外热闹。里嫩外焦的糖醋鲤鱼、脆嫩爽口的油爆双脆、素菜之珍的豆腐、清鲜淡雅的奶汤蒲菜……随着一道道地道山东菜上桌,蒋震先生的70大寿生日宴正式开始。席间,气氛其乐融融,蒋震的六女一子以及孙辈纷纷送上生日礼物和祝福。在吹蜡烛的那一刻,蒋震在心中许愿,希望家庭和睦、子女幸福、震雄集团事业发展更好。

震雄集团于1991年10月在香港上市,市值达8亿港元。生日宴上,回想创业时期的艰难,蒋震感慨万千……

蒋震祖籍山东。1949年,他与妻子小翠来香港谋生。为了有口饭吃,码头工人、纱场杂工、矿工等苦力活,他们都做过。找不到活时,夫妻俩只能流落街头,饿着肚子,饱受别人的白眼。随着7个儿女相继出生,蒋震肩上的担子更重。为了让家人吃饱饭,他决心自己创业。

蒋震对机械有兴趣,一边请教老师傅,一边夜以继日地钻研。他与朋友谭雄一起开设了一家小机器厂,取名“震雄”。1964年,他研制出香港首部十安士螺丝注塑机,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生意大有起色,蒋震信心十足,准备大干一场。

1967年圣诞节,几个孩子都眼巴巴地盼着父亲带礼物回来。蒋震很晚才回到家中,只拿出几根棒棒糖发给一哄而上的孩子们。细心的小翠知道丈夫的生意肯定出了问题,不然他肯定会给孩子们买玩具。果然,因为香港经济大衰退,蒋震的企业陷入困境。

为筹措资金,蒋震日夜奔忙,小翠做兼职补贴家用。二女儿蒋丽芸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弟妹。让蒋震和小翠欣慰的是,几个孩子都非常懂事,大的照顾小的,小的也乖巧,从不无理取闹。一次,一个山东老乡来看望他们,带来5串鱼蛋。几个小一点的孩子舔着嘴唇,眼睛一眨不眨,大女儿蒋丽华将弟弟妹妹叫到一起,拿起一串鱼蛋,分给他们吃,自己没舍得吃。剩下的4串,孩子们一致决定留给忙碌的父母吃。蒋震和小翠回到家,看着桌上的鱼蛋,心酸地与孩子们抱到一起。

好不容易渡过关口,1974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又波及香港,“震雄”的产品积压严重,许多买家订了货却不来提,蒋震负债累累。“屋漏偏逢连阴雨”,银行也频频上门催还贷款,蒋震几乎破产。

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蒋震就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带他们去游泳。可那段时间,见父亲脸上愁云密布,孩子们都懂事地自己玩,不纠缠父亲。等蒋震一回来,孩子们有的奉上泡好的茶,有的忙着给他捶背,有的负责讲笑话逗他开心。

家人的支持令蒋震雄心万丈。他发誓为了妻儿的幸福,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震雄”这块牌子既然竖起了,就不能倒下去。他想尽办法推销产品,终于保住工厂,“震雄”开始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初,“震雄”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注塑机厂商。目前,全世界每七台注塑机中,就有一台出自“震雄”。

事业成功了,子女也渐渐长大成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都事业有成:大女儿蒋丽华是执业会计师;二女儿蒋丽芸为香港杰出青年工业家,后从事投资顾问工作;三女儿蒋丽萍曾是著名歌星,后在家相夫教子;四女儿蒋丽莉是特许机械工程师;五女儿蒋丽苓负责震坚实业有限公司;六女儿蒋丽婉为震雄集团行政总裁;幼子蒋志坚负责位于广东顺德的震德公司的运营管理。

子女争上位,不惜代价以身试法

在几个儿女中,蒋震最疼爱最器重的不是他唯一的儿子,而是被外界评价智商最高的四女儿蒋丽莉。除了个人才能外,蒋丽莉完全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的韧劲。

年幼时,蒋丽莉便懂得如何获得父母的注意,从而得到最多的物质奖励。她学习非常刻苦,从小学起便主动要求住校,用功到深夜是家常便饭。13岁时,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孤身前往美国读高中;16岁,进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工程学士,全班只有她一个女生;毕业回到香港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并在香港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蒋丽莉进入震雄集团工作后,从技术员一步一步做到管理层,短短几年便担任集团的执行董事。她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颇有远见地建立仓库系统自动化和行政管理自动化,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每年为“震雄”节省下六百多万港元行政费用。

蒋丽莉的能力和智慧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员工们称她为“蒋老板最厉害的女儿”。蒋震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喜欢把蒋丽莉带在身旁,有时直接让她代表自己参加商务聚会。一路走来风光无限,蒋丽莉变得更加自信,感觉自己是父亲的左膀右臂,为“震雄”的发展出力最多。

几个姐妹知道蒋丽莉从小争强好胜,为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大姐和六妹先后去美国工作;二姐和五妹则往内地发展;三姐退出娱乐圈后在家相夫教子。虽然大家表面相安无事,实际上谁都不服气父亲专宠蒋丽莉,甚至常有怨言。

为了稳稳继承父亲的大部分遗产,蒋丽莉出了一记狠招:于1999年离开震雄集团,另立门户,希望以此举换得父亲更大的赞赏。她建立的两家公司分别是:设计生产环保产品的环康集团有限公司和开发游戏的易一集团有限公司。

蒋丽莉智慧过人,但同时进入两个不熟悉的领域,还是令她兼顾不暇,公司一再亏损,很快就到了破产边缘。她心高气傲,从不向家人坦白困难,尤其害怕父亲得知后对她失望。

为了走出困境,2001年,蒋丽莉四处找人帮忙,仍然未能解决燃眉之急。危急时刻,环康集团执行董事包国平向她支招,将环康1884万的股份转给蒋的私人助手叶玉珍,然后指使叶玉珍在公司上市后卖出,以绕过香港规定的“公司上市后高层不得在12个月买卖公司股份”的限令。蒋丽莉知道这属于商业诈骗,但想到公司经营失败后,自己会遭到姐弟们的耻笑,便决定铤而走险。最终,她利用这个办法渡过难关。

2002年,蒋丽莉出任太平洋实业公司主席。为了迅速壮大公司,她决定再次利用“非常手段”筹措资金。2002年7月,蒋丽莉串谋公司高层胡思圣,向10名心腹下属以“奖励”方式送出公司两千多万股股份。待员工出售该批股权证后,他们向其中5人收取至少910万港元的好处费。

在蒋丽莉不断“努力”下,她旗下的几家公司很快走上正轨,开始大额盈利。2007年5月,她被选举担任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香港总商会主席,成为总商会成立146年来首位女主席。至此,蒋丽莉的事业、人生都上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得知这一喜讯,蒋震立即召集家族所有成员,设宴为四女儿庆功。在盛大的宴会上,他兴奋地说道:“你们都要好好向老四学习,她已经超越我这个当父亲的了。”各姐妹争相向蒋丽莉道喜,唯独小弟蒋志坚一直表现得十分不屑,并讥讽道:“不就是一个商会主席嘛!有名无实,值得兴师动众把所有人都召集来吗?”

因为担心四姐风头盖过自己,把本该传给他的家产抢走,长大后的蒋志坚越来越不喜欢四姐。蒋丽莉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总为弟弟出头,反而越来越厌恶弟弟的高傲无礼。这一次,她权重人煊,反唇相讥:“我再怎么样也是凭实力得到,不像某些人只会靠人养活!” 听到这句话,蒋志坚脸都气青了,匆匆离席而去。

一场家宴不欢而散。看着互不相让的儿女,蒋震有些心酸,当年生活贫苦时儿女孝顺又团结,如今家族事业做得顺风顺水,儿女们为何不能齐心协力,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好呢?他后来曾找蒋丽莉谈心,让她跟弟弟搞好关系,家庭和睦事业才能兴旺。性格倔强的蒋丽莉表面答应,行事依然故我。

手足相残,家庭丑剧惨淡收场

树大招风。蒋丽莉很快便麻烦缠身。2007年年底,她突然接到香港廉政公署的传票,要求她接受商业调查。原来,她此前的几次诈骗行为被人举报。2008年1月,因涉嫌诈骗等罪名,蒋丽莉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案件由区域法院审理。蒋震找到美国最有名的华侨律师布鲁斯南出面,勉强将蒋丽莉保释出来。

风波平定后,蒋丽莉反思,谁会跟她如此过不去,要揭她的老底呢?她将最大的嫌疑人锁定为弟弟蒋志坚。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她找到私人侦探,专门跟踪蒋志坚,果然在蒋志坚的MSN聊天记录里找到蛛丝马迹:正是他秘密配了蒋丽莉的办公室钥匙,趁她出国谈判时,潜入她的办公室,找到股权售卖合同。得知真相后,蒋丽莉愤怒不已,将桌上书案全部掀倒在地。

为了报复弟弟,蒋丽莉决定从其事业与私人生活两方面的污点下手,专门聘请四名侦探、一名助手,全天24小时不间断对蒋志坚进行监视和摸底。“功夫不负有心人”,蒋丽莉收获颇丰,得到蒋志坚与8名不同女性亲热的照片,另外还搜集到蒋志坚非法挪用公款近七千万元的罪证。

蒋丽莉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立即将偷拍的照片匿名寄给蒋志坚的妻子姚金美,又将蒋志坚挪用公款的证据亲自摊在父亲蒋震的面前。蒋震还没从震惊中走出来,又接到儿媳姚金美的投诉,说蒋志坚在外养情人。贫苦出身的蒋震向来最讨厌作风不正与好吃懒做之徒,一怒之下,将用了几十年的茶杯摔个粉碎,而后将儿子叫到办公室大骂一顿,撤掉其担任的所有公司职务。

不久,蒋震将蒋志坚负责的事务都交由蒋丽莉打理。蒋志坚得知是四姐在背后暗捅他一刀,非常愤怒,开始疯狂的报复。他花巨资收买蒋丽莉身边的人,并将重心放到蒋丽莉的助手叶玉珍身上。

叶玉珍是蒋丽莉以前所有诈骗事件的协助者。蒋志坚许诺为其和男友开办公司,并投资3000万元。颇有野心的叶玉珍与蒋志坚一拍即合,不仅搜集到当年股份买卖的部分合同原件,还将参与过太平洋兴业公司股权转卖的几位职工也找了出来。

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蒋丽莉终于败下阵来。2011年8月,蒋丽莉被香港区域法院裁定串谋诈骗等罪名成立。

庭审前,蒋震为营救爱女四处奔波,到处找人写求情书,向法庭呈交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岭南大学校长陈玉树、科技大学前校长朱经武、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等名人撰写的46封求情信,希望法官做出量刑决定时从轻发落。无奈证据确凿,蒋丽莉入狱已成定局。2011年8月15日蒋丽莉被判即时入狱,刑期三年半。

看着子女们互揭老底、手足相残,蒋震几度在法庭上落泪。宣判当天,他当场晕倒,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

事后,蒋志坚向父亲坦白,四姐蒋丽莉便是当初陷害他的人,并找来叶玉珍作人证。此举如同放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蒋震。他想不到如此优秀完美的四女儿,品德居然如此之差!

2011年11月初,蒋震向他的六女一子宣布:不要指望继承他的遗产,要靠自己的本事创业。月底,他立下遗嘱,死后将他拥有的香港震雄集团的全部股份捐出,成立“震雄工业发展基金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注重、引导、结合实际教学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并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立体动态地观察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发展,是现代课程理论的一种透视方式。我结合实际教学,谈谈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过程与方法的定义

过程是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为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可见,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过程注重外部行为,而方法是心理活动行为。

二、课堂中二者的关系

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都包含了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心理活动,它们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隐含了方法,方法又必须通过过程来体现。比如说:教学过程中师生表现积极,氛围和谐,问题得到解决,那它必然得有个好的方法来体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我讲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是这样体现过程与方法引导的。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首先是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大地震的录像,然后问:“学生想说些什么吗?” 通过学生的发言,体会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后老师说:“就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样的一个引导过程,只要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就会主动去学习了,自主探究了。

其次,随着学习的深入,在讲授课文12自然段时,我要求深入读文,体会情感。但是学生怎么读,才能更好的体现呢?如果老师没有一个引导,学生就会很盲目,于是我是这样设计的:“边读边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思考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生:“他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学生通过研读、交流找的都很正确,但是我认为此时找到的都是书中告诉的,只要细心的同学都能找到。

因此我顺势引导:“在这36小时里,是怎样的挖掘才会使这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呢?”目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然后相机指导学生配乐有感情的朗读3—12自然段,升华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重温父亲伟大的壮举,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再后,讲述故事,延伸情感。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早已在老师的引导下,深深地体会到了父爱的博大,但是不能就此结束课程,以此为契机,进行情感延伸。

师:“同学们,老师先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吧。”(感悟父亲对自己的爱,教师抛砖引玉。)

师:“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我们做了许多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又饱含深情的事,你愿意讲给大家听吗?”

生:……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父母之爱。气氛和活跃,有的讲述父亲与他一起郊游、爬山的高兴事,感觉父亲很爱他;有的讲述母亲为了他颈椎因车祸矫正还在坚持辅导他学习,同学们听了都悄悄的潸然泪下。通过讲述故事,同学们都懂得了平凡的爱同样伟大。

最后,回归整体,内化情感。

师:“请同学们回顾全文,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5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时刻。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倾刻间,数不清的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大地咆哮!共同阅读幼儿园汶川地震演讲稿最新,请您阅读!

幼儿园汶川地震演讲稿1和死亡就只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和无常,2008年,中国人才从雪灾的阴影中走出,孰料又是天灾,四川汶川又发生了7.8级地震。

因为福建没有任何震感,我还陶醉在奥运会圣火在福建传递的热闹场面中,却接二连三地接到网友关切的询问声:“你那有事吗?平安否?”一个激灵,赶紧查看了新闻报道。灾难这样残酷的突如其来。大地震摇动了中国四川、河南、北京、山西等多个省市。受灾情况、受灾损失、人员伤亡现在远远无法估计。

国务院总理目前已经抵达受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温总理要求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他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温总理这样的好总理,不顾自身的安危而亲临灾区,亿万中国人爱戴他、尊敬他、大地震无可挽回的发生了,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

看到躺在废墟中血肉模糊的人们,看着那惊恐失魄的孩子,看着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善良的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坚强和信心。电话、短信、网络千方百计地传递着人间真情,温馨爱心。

有时候不禁会想,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为什么地震局这部门就没能事先预测出有灾难的来临,而事后的说明又算得了什么了?难道中国的灾难预警体系就停滞不前了?如同虚设的存在有什么意义了?

看到生命如此脆弱,有时候也感慨,人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还不如吃好,穿好,尽情享受,潇洒每一天,别再为难自己,也没必要为生活精打细算了。可是,想归想。每天,还是条件反射地起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写自己有感的文字,看到网上朋友热心的支持,心中又充满了豪情壮志。文学之路我走得很艰难,但我不想回头,我追求我自己的理想。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吃喝玩乐,不是我所向往的,过得去就可以了。

一边是死的悲哀,让人唇亡齿寒;一边是生的进取,让人坚持不懈。看到灾难中生死两茫茫的场面、活着的亲人揪心的牵挂,一种震撼的念头就是:“活着,真好!”让我们为遇难的不幸人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灾区的老百姓们寄以最诚挚的问候,希望他们能直面灾难,坚强的生活下去!

人定胜天,相信这世间还有温馨的爱!我们有太多的道义责任,奉献至诚爱心!让我们一起见证天无情人有情的壮举!

幼儿园汶川地震演讲稿25月12日,它本来应该是白衣天使的节日,而在今年,它却成了四川人民一个终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因为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级大地震。霎时间几乎整个汶川被夷为平地,更令我心痛的是,在这次地震中,死亡的多数的都是正在茁壮成长的祖国花朵。

在这次地震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但是,有几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一个老师,他叫谭千秋,是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他在地震发生时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袁文婷老师,26岁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师,她娇小玲珑。但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垮塌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就是春蚕,他们就是蜡炬。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他们完全可以在地震中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他们选择了放弃,也许,他们现在正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他们放弃了,他们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他人,自己毅然走向了死神。他们都是凡人,但是他们做出了非凡的事。

在这里,我向所有的人民教师致!

幼儿园汶川地震演讲稿3这次地震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遇难,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而献身,又又许许多多的人伸出援救之手。

95岁的老人-----冯三秀他虽然已在家乡捐了2万元,但是后来他又捐出了10万。这年过九旬的老人拥有这样大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更让人感动的是:

一位43岁的男教师,“李国林”,他为就自己的学生,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当他听到儿子呼喊着:‘救我’,难道会忍心失去他吗?”“不,因为他明白---如果其他家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伤心。当他把三十多名学生成功解救后。谁?谁知道,那年轻的生命已经悄悄离去。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而让人敬佩的教师!

“是谁?”给了那些婴儿滋润的露水;是谁?哺育了一个由一个的婴儿;又是谁给了他们无数慈母般的温暖与爱?是一位女警察,她给了那些地震中的婴儿无限的爱,无限的温暖。这位警嫂还年轻,她对每一位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她,那些无辜的婴儿会怎么样?

当然,在这次地震中,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感人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人感动的泪流满面。我相信听到、看到这些故事的人,都已经把他们当作真正的英雄了,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幼儿园汶川地震演讲稿4从昨日到今日,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在网上,最新的消息和图片以及视频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视频,更让我难以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军今天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区的抗震救灾任务。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幼儿园汶川地震演讲稿5我们挖出了一名老师,她的身体蜷缩着跪在地下,把自己的背部尽量往上挺,她的底下就是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幸存了,但是这个老师的头部严重受伤,当场就已经遇难了。现在在灾区的现场我们能够发现很多这样感人的事迹。

废墟里她还在读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一下子搂住邓清清泪流满面:“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深爱的人死去,他们还在刨

说起获救的一刻,金晓娟很是感动,“当时我们和另外几个女的被埋了,是她们的丈夫救我和女儿出来的,但是她们的妻子已经死了。”金晓娟哽咽着说,虽然他们知道自己深爱的人已经死去,但他们一边大声哭喊,一边继续用满是鲜血的手刨开废墟,救出了更多的人。

央视主持人在直播中流下眼泪

央视的主持人赵普在直播中哭了,在说出“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这一句话,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然而,这一次没有人责怪他。看着他那泪眼朦胧的画面,我忍不住哭了,很多观众也忍不住哭了。灾难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每个人都忍不住动容。

孝感:65岁老太背瘫痪老伴下楼逃生

“地震虽然没造成损失,但我必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告诉你们。”42岁的孝感居民吕芳说,昨日下午,在确定孝感遭遇地震波及时,她马上从公司的写字楼跑了出来,但她马上想到家中瘫痪在床的父亲。67岁的父亲住在7楼,虽然有母亲在家中照料,但65岁的母亲肯定背不动父亲逃生。她必须去把父亲救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魅力”;教学情境;感悟;评价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魅力的课堂,是充满实效的课堂。只有充满魅力的课堂,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只有充满魅力的课堂,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打造魅力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

丰富的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创设故事情境,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即将结束时,学生领悟到“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为了给学生情绪的冲击,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我在音乐的渲染下配乐朗诵有关于父母爱的小故事――汶川地震中父母为了自己的儿女,牺牲自己的三个感人故事来创设情境。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古人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烈的释疑欲望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文中1―12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二、提供展示平台,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十二自然段。在指导朗读时,先请学生想象一下,在这36小时里,父亲遇到了哪些危险?哪些困难?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真正创设了一个“感悟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三、精心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习的活力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活动之一,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当学生遇到认知矛盾时,就会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想马上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产生想探究的欲望。教师要精心组织小组讨论,围绕交流互动的主题,将问题层层展开,引导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高互动的层次。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思考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说这位父亲了不起,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最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不仅把握了课文的命脉,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促成了高效的互动过程。

四、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提高课堂学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而在我们的“常态课”课堂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般课堂评价很少,或单一或被忽略。有的老师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够正确的学生,置之不理,或直接叫下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对后者的肯定来回避对前者的直接评价;有的老师评价语言就是“不错!”“很好!”“很不错!”“再想想!”。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单调、贫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饱满、热情,要有鼓励性和艺术性。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使评价更客观、科学、准确,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用鼓励的目光,尊重的话语,真诚的期待,温馨的微笑去关爱每一个个体,呵护每位学生心灵的成长,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信你能行”、“夸夸你自己”、“你的意见很有创见”、“你读得太棒了”等评价语充满了鼓励、赞赏、期待,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促使学生释放学习潜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的趣味性活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7

一、设计问题――指导读

以往教师常常用自己“如花妙嘴”,来解剖教材,从各个角度把教材剖析的七零八落,全无“美感”。学生变成“注水鸭子”,更无情感可言。其实,学生做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完全可以在读中感悟情感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抒发。如指导读《荷花》第一自然段:“清晨,我去公园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读:①作者当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赞美之情――荷花味香;急切之情――急切想看到荷花。)②哪些词表达了这样的感情?(一……就……,赶紧)③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这样不仅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

二、剖析心理――看朗读

(一)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

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言语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二)朗读能资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

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

(三)朗读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由于长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讲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诱导读

进入情境朗读的前提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没有理解,就不能较好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贯穿的情理线索。

(一)明理“入境”

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读的道理,然后再反复练习读的方法。运用明理性朗读指导法,关键是让学生明理,然后再进行训练。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我让学生联想自己悲伤时候心里的感觉来模仿小金花,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被其中内在的情感所吸引,所陶醉。

(二)激情“入境”

叶老说过:“作者胸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读来才会油然生情。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从而来激发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但是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对父母的爱根本就体会不到,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开课时设计一个地震惨不忍睹的画面,让同学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到这个令人痛心的场面,“你们看......”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和生动真实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立即被调动起来,深刻体会了到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对孩子的爱,他们都争着想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都踊跃举手想读书想,我看出了孩子的被调动起来的情感,立即抓住机会让每个孩子读一读,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渴望得到释放,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情感。

(三)技巧“入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8

2012年5月8日,我在本校初二(1)班上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授课主题是《谢谢您对我的爱》。这一课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往往缺乏亲身体验,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加课堂情趣,为了让学生找回失落已久的那份感恩,上课前,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先填一张对自己孩子的调查表,包括孩子的喜好、生日等,为开好主体班会做了良好的铺垫。一张调查表很普通,可就是这张普通的调查表在它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在它该发挥作用的时候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这样一张调查表在主体班会召开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引起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教学过程

这节主题班会设计为《谢谢您对我的爱》,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关于母爱或妈妈我爱您等等。课前舒缓优美的和母爱有关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对母爱流淌的记忆长河里。这轻柔的音乐就很自然也很温馨地导入班会主题:《谢谢您对我的爱》。班会主要环节设计为:

1.我们怎样来到这个世界

在母亲那种撕心裂肺的剧烈疼痛中,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师生共同观看视频《分娩》,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那种心痛的表情,对母亲的疼爱之情瞬间就流露在自己的脸上,现场是那样的静;有些学生已经捂上了脸,不忍观看疼痛中的母亲;不少学生已经泪流满面。在这样一种情景中,学生流着泪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又请观看过程中捂脸的学生谈谈感受,使情感体验达到了高潮!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出了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谢谢您对我的爱”,这也是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呐喊!

2.我们怎样长大

伴随着优美的《致爱丽丝》,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成长图片,共同感受了我们都是在妈妈的爱、庇护、疼爱、关爱中长大,倾听了,来自父母爱自己的故事,讲了自己爱儿子的故事,抒发了真情实感,也让我们感悟到大爱无边。

3.我们叩问心灵

主体班会一步步地向学生实际靠近。我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学生调查表,调查对自己父母的了解情况。最让我难忘的是王婷的调查表,发这张表时,她和大家一样不以为然,以为随便填填,没什么了不起,低着头,写上几个字。但是,思考的时间要比填写的时间多。班会结束后她告诉我:“填到父母生日时犹豫了,只是模糊记得父母的生日,再详细就不知道了,我空下这一行!接着到了父母喜欢吃的饭菜,愣住了!在记忆中父亲吃的总是我不爱吃的,母亲同样也是。于是填下了‘无’!后来又看到了父母喜好这一栏,我真的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了。这时看到老师放在桌上的一张单子,上面有妈妈填的我的生日、我的喜好、我最喜欢吃的菜……我终于忍不住,泪水决堤而下。”

4.我们怎样爱妈妈

主体班会在我们怎样爱妈妈的豪言壮语中结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三、分析与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积极地建构受教育的过程,在学校里,教育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地探索主体班会课堂教育改革实践。对于感恩教育这一问题,常规的教学直接把感恩教育呈现给学生,或通过一些事例得出。但我觉得这样太抽象,不够感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新课程理念,通过班会前的家长会由家长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这样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肯定深刻、牢固,持久。课堂上同学们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引起了强大的心灵震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身边的资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源泉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就要创设一定的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受教育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受教育的新感受,从而达到教育实质意义的建构。感恩教育是我们中学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学生最熟悉的父母的爱是自己身边处处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有的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在主题班会的教育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接近学生的经验,这样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才有亲切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既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同时教师也要把自己的行为与学生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一道共同参与问题情境的设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受教育的乐趣,《谢谢您对我的爱》这节主题班会课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就是很好的例证。

2.在教育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受教育。既强调受教育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教育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受教育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也就是关于当前教育的认知结构。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教育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教育。在建构意义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教育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教育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9

面对卜一,传媒界也震惊了,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与卜一合作成立了第一动画工作室,并签下了360万元的三维动画片约,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也对卜一进行了跟踪采访。

卜一是谁?

勤奋而执着的少年

1981年10月31日,卜一生于一个军人之家,祖父是《前进报》社社长,父亲卜丹是唯一一个双先进连的连长,母亲是军医。

少年卜一天资聪颖,父亲在大山里带兵,母亲一个人带他,他可以在母亲用椅子加木条为他做的小栅栏里一呆一上午,不哭也不闹,只是不停地用小手拆装着积木和变形金钢。卜一的绘画才能是两岁半时被发现的。有一天,祖父领他上街,走到一辆大吊车前,卜一不走了,呆呆地站在那里看大吊车,回来就在纸上像模像样的画了一辆大吊车。祖父一生喜爱绘画,画的国画鲤鱼、虾、马在军界小有名气。发现孙子具有绘画才能,祖父欣喜异常,当即就铺纸沾墨,教卜一画国画。

小学二年级时,东北师大美术系孙吉安教授到北安路小学选学生,卜一被选中了,成了孙吉安教授关门授画的弟子之一。跟孙吉安教授学画仅半年,卜一的画作就在全国、省、市画展中屡屡获奖。那时,电视台正播放动画片《变形金刚》和《七龙珠》,卜一一集不落地看,然后就模仿电视上的图像画连环画。一段时间后,卜一竟画出《变形金刚》和《七龙珠》两本连环画,他把这两本连环画装订好,封面用塑料布封好,摆在那里,跟真的连环画一样,被小朋友们争相翻阅。

从小学到高中,卜一一直生活在绘画中,他住的房间,四角钉上钉子,拉上铁丝,满屋子一茬又一茬地挂满他的国画。

大学一年级就想创造财富

2000年9月,卜一以专业课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东北师范大学,成了美术学院电脑美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入学之初,卜一满腔热情,想在这所全国著名学府里快速学到一些他所渴望的新知识,但很快,他就失望了。高考前,他曾有一年多的时间一边学习高中课程备考,一边师从于东北师大教授学绘画,还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行过短期学习,因此,大一课程一开,卜一明显感到吃不饱。一段时间,卜一很痛苦。

寒假的一天,卜一在电脑前正玩游戏,突然脑中电光雷火般闪过一个念头,与其这样消磨时间,不如研究制作三维动画片,既可以向动画高科技挺进,又可以挣大钱。被这个想法激动着的卜一关掉电脑,去找几个要好的同学,想同他们联手搞。几个要好同学听了卜一的话,个个摇头,觉得他们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又没有相应的软件,肯定搞不成。卜一又去跟老师讲他的想法,老师诧异地瞅了他一会儿,说:你要是能搞出三维动画,能耐可就大啦。听了老师的话,卜一的执着劲又上来了,他下决心非自己研究制作出三维动画不可。

他到书摊上买来能买到的所有《CG》杂志、《数码设计》杂志、无数张好莱坞大片影碟,又到书店买来有关CG方面的书。研究CG,就离不开《MAYA》一书,可这书,一套就600多元,卜一眼睛眨也不眨就买下来了。卜一突然增加开支,引起了父母的警觉,当他们知道卜一把这些钱都用来买书了,就放心了。虽然这些高科技的书他们看不懂,但知道儿子在干正事,在研究三维动画,他们就支持,并拿出8000多元为卜一买了一台华硕奔4品牌电脑。

资料备齐了以后,卜一就扑到书堆里没日没夜地研究,并不时地在电脑上操作。2000年年末的一天,放寒假在家的卜一脸色通红地从自己屋里出来,对在客厅里看电视的父亲说:爸你来看一下,我成功了!在儿子的电脑前,卜丹看到儿子在电脑里建起了一幢栩栩如生的大楼,儿子抬指一敲健盘,电光石火在大楼底部一闪,整幢大楼慢慢坍塌,烟尘四溢,响声隆隆,宛如真的一般。卜一抬脸望向父亲,满脸都是成功的喜悦。

研究成功以后,卜一要把他的三维动画成果变成财富。他关上电脑,走出家门去找商家。很快,卜一就揽到了为一个住宅小区设计制作三维环艺动画流览图的活。接下活后,卜一把自己关在屋里没日没夜地苦干两个月,终于完成了片长4分钟的小区三维环艺动画流览图。此图逼真的动画效果让商家非常满意,商家以每秒钟500元的价格给卜一支付了报酬。大一刚读了半个学期,卜一就结结实实地掘到了一大桶金。

2001年3月,卜一决定创作一部三维动画片,从编写剧本,角色设定,分镜脚本,人物动态,主题音乐,配音对话,视觉效果、建模、渲染等等,都由他一个人做。制作这样一部动画片有价值吗?对CG一窍不通的卜丹没有盲目向儿子发问,他一头扎进儿子购买来的杂志堆,看有关CG方面的信息,他看到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0多位专家,耗时4个月,耗资数百万才制作出一部片长5分钟的三维动画片《青娜》,他也看到了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生耗时三年半,制作出一部近10分钟的三维动画片《f8》,而被誉为好莱坞的荣耀。知道了儿子制作的动画片,就是张艺谋《英雄》中那些奇妙、宏大的特技镜头,这项工作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完成。卜丹震惊了,他知道了儿子在做什么了。为了鼓励卜一,卜丹为他特配了一台两万多元的双CPU电脑。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01年7月,卜一正式开始了创作。为了让卜一有个安静的环境,卜丹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作为卜一的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卜一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工作。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编写了这部名叫《玛雅石》的动画片剧本,绘制了300多幅图画,无数的分镜头稿,效果图稿,建模、渲染,破解了数百万计的软件命令,攻破了《MAYA》3.5。

在儿子挥汗如雨制作《玛雅石》时,父亲卜丹已形成了推出儿子卜一的思路,他要将儿子推向北京,推向中国CG界。这个目标确定以后,他给卜一下了命令,要求卜一无论如何在2002年春节前拿下《玛雅石》三分钟的片头。

卜一拼命工作着,手指因每天数以万计的触动“猫儿”,而累得张不开了,不得不用毛巾热敷。春节来了,卜一只是年三十回家吃了一顿年夜饭,初一早晨就又回到了工作室。正月初八,卜一拎着一只足有30斤重的大皮箱回来了,脸色苍白,满脸疲惫,卜一终于制作出了片头三分钟长的《玛雅石》。

一部《玛雅石》震惊京城,大三学生签下360万动画片约

按照父亲卜丹的计划,卜一定于2002年春节后的正月初十携《玛雅石》片头及所有资料闯北京。三维动画片《玛雅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54年10月的玛雅村,一场侵略战争正在进行,只有找到传说中的“玛雅石”才能拯救世界。男女主人高德尔和维利亚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玛雅石,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并一直守护着它。正月初十下午一点,卜一在自己房间收拾行装,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了三维动画片《青娜》,父子两人看过后,就在此次进京去《CG》杂志社之外又加上了去中国教育电视台。

坐了一夜火车,卜一踏上了北京的街头,去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台有关人员看了他带去的片头光碟和资料非常震惊,当即就同他定下了采访的时间。正月十三,卜一去《CG》杂志社,《CG》杂志当时就采访了他。《CG》杂志从当期起开辟跟踪卜一创作《玛雅石》专栏,并以《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为题在CG界展开讨论。正月十五上午,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卜一进行了专访,正月十五晚上,卜一坐夜车回到了长春。正月十六上午,刚到家的卜一又接受了《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杂志的电话采访,他们是从同行那里知道了卜一的事,而打电话追踪采访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吉林电视台等吉林省的媒体也纷纷对卜一进行了报道。

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媒体的宣传,使卜一更加坚定了信心,他更加夜以继日地工作了。2002年5月,卜一从《CG》杂志上看到国家文化部定于2002年8月26日在北京举办日本媒体5年成就展,国际三维动画大师河口洋一郎要来北京。一向非常沉稳的卜一不禁激动得跳了起来。河口洋一郎是世界级大师,亚洲三维动画第一人,卜一非常崇拜他,极想见到他。从那天起,卜一给自己定出时间表,一定要在8月26日之前完成《玛雅石》,带着这部作品去北京见河口洋一郎。

2002年8月18日,历时13个月,长达44分钟的三维动画片《玛雅石》终于完成了。为了慰劳卜一,也是为了抢时间,8月19日,父亲卜丹带着卜一乘飞机飞到了北京。

父子俩这次进北京,去了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民族报》社、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所到之处,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央电视台动画部有关人士看完卜一的《玛雅石》和有关资料后,对卜一在北京的活动进行了全程采访,北京广播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看过卜一的《玛雅石》及有关资料后,激动地将北京动画学院全部的教学资料都拷贝给了卜一。《中国民族报》用了一整版的篇幅,以《玛雅石惊天动地,“少侠”卜一独行天下》为题,对卜一进行了报道。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还为卜一制作了专题片《01,01,上》(第1个01为第一部,第2个01代表高科技,上是卜一的名字)。

8月26日上午,令卜一激动的时刻来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卜一终于见到了他崇拜已久的河口洋一郎大师,高挑清瘦的河口洋一郎先生在众人的陪同下,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间的时间看了卜一的《玛雅石》,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着卜一带去的资料。之后,河口洋一郎握着卜一的手,感叹着说:在日本搞CG这一行,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很少见。河口洋一郎通过翻译寻问了卜一的一些情况,同卜一合影留念,给卜一名片,邀请卜一有机会去日本交流。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10

一、案例简述

案例:本人教学七年级陕教版思想品德第八课第一目《理解父母》,为了了解孩子对母亲的了解程度、孩子具有多少感恩之心及感恩的行动时,特此设计以下问题:“你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父母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你父母最喜欢的业余爱好是什么?”“你父母口头禅是什么?”“你父母最喜欢吃的食品是什么?”“你生病时妈妈通常怎么做?”有几位七年级的女生,她所填写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两三个字,比如“不知道”“是”“不是”等,没有任何感彩。

二、案例分析

当前部分学生不懂得感恩、不会感恩、不感恩。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致: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感恩之心弱化。在经济浪潮的冲击和拜金主义的侵蚀下,过分强调利益最大化,有些人利欲熏心,过河拆桥,顾不上感恩了。我们的下一代耳濡目染,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纯洁的心灵也就难免不被其玷污,致使负恩、忘恩。

2.学校片面教育,缺乏正确教育引导。①重理论而轻实践。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实以及学生的生活脱节,教育的价值很难体现,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道德体验,甚至造成道德行为的缺失。②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情感的体验。部分德育教师上课讲空道理,学生成了存储知识的机器,不懂得理论知识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由此而厌恶道德说教而产生逆反心理。

3.家庭教育不当或教育缺失所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爱得深,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一切;有的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于是父母包办了一切;家长们在无形之中让孩子表达孝心、爱心的时间和空间被“过多的爱”填满了。孩子理所当然在接受着许多爱,却并没有想到要付出爱。农村家庭父母大多素质偏低,对子女管教无方、粗暴生硬,扭曲的爱使子女感受不到温暖,孩子只一味地接受爱而不知付出。

三、采取的对策及方法

有人说:孩子们天生并不缺乏感恩之心,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1.加强感恩意识教育。父母和教师通过孝敬父母、回馈社会等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感恩榜样;学校通过课堂教育、感恩专题教育、感恩主题征文、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进行正面教育和趣味性渗透教育;组织观看“CCTV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战士陈健、歌手丛飞感恩事迹,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2.丰富感恩情感。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历,反思成长的历程,感悟母亲怀孕生产的痛苦和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关注十大孝子评选……培养学生的报恩情感;通过写感恩日记、作文,学唱感恩歌曲,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影剧片;让学生参加亲属丧葬仪式、捐赠现场会等生活情境,升华学生的报恩情感。

3.实践感恩行动。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懂得感恩,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践行感恩父母:我在《孝敬父母》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说句感恩的话”的环节,活动中学生用简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诚的感谢,同时也流露出对父母的无限感恩之心。课堂教学后教师布置了爱心家庭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证明,并在班级交流:有的学生帮父母叠被铺床,还有的帮妈妈洗衣服,这次活动父母们都称赞不已,而学生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

践行感恩老师:教师节,引导学生举办主题班会、学习园地,开展庆祝活动,学生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配合学校组织好“感恩老师”演讲比赛、尊师征文活动。学生从“感恩老师”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老师培养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践行感恩社会: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新闻,抗震救灾成了学生每天必谈的话题,学生自发进行捐款:有的学生将压岁钱、零花钱捐了,有的学生将本周买菜的钱捐了,只好吃白饭;有的学生将本周乘车回家的钱捐了,打算步行回家;学生从活动中懂得了我们要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也应去帮助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感恩接力永不停息!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11

“捐资助学,情洒灾区教育事业;开拓进取,心怀捐方深情厚义。”在红色革命老区,上海实业发展公司倾情教育,上演了灾后重建校园一幕。

地震中学校被毁

时间凝固在5.12汶川大地震时刻,在地震中剧烈摇晃,轰隆声响个不停,当时师生们正在教室上课,有经验的老校长杨志鹏意识到地震了,立即和教师一道组织疏散学生。

在一楼楼道转角处,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不慎跌倒,后面的学生正不断往下涌,杨志鹏立即和一名教师用双臂挽起一道救护线,另一名老师迅速弯下腰,抱起跌倒的学生跑到操场上。

学生仍在逃离着,一分钟、两分钟,很快学生都跑到操场。摇晃由强变弱,地震停了下来,但教学楼已经面目全非,门窗全部变形,并有十多处开裂,最严重处裂缝有5厘米宽。

教室成危房了,学生到哪儿读书成了一大难题,学校地处红色革命老区,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1998年,在原校基础上,浙江省交通厅捐赠20万元,再加上当地百姓集资建成希望小学,地震后,残破的学校给希望读书的孩子又笼上阴影。

学习情景感动考察团

上海上实集团所属分公司重庆华新国际实业在闻悉地震震损了教学楼后,一行六人在2008年6月17日来到鸡山梁看望学生们。孩童们在不足20平方的民房里正专心致志地书写“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方块汉字,老师在一张斑驳的小黑板上进行指导;在另外的一间民房里,孩子们正在做数学作业,在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临时操场),尘土飞扬,孩子们正在做贴鼻子的游戏,孩子们显得很高兴。这一幕幕都被考察队看在眼里。

之后他们考察了土垭中心学校。“让你我在阳光下幸福成长”的巨幅图画首先映入考察团的眼帘,再往里走,考察团看到了学校打造民俗特色的成果介绍,在红色革命老区鸡山梁的希望小学,近几年把牛灯、车灯、金钱板、钱棍等融入学堂,取得不少成绩。最后考察团在“危楼 请勿靠近”的标示牌上停了下来,考察团从一楼逐一勘验,拍照记录。

7月19日,公司委派工程设计队来到土垭进行了实地勘验、丈量、设计。之后重庆一家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加固,并且和学校签订了《5.12地震援建协议》,划拨10万元的启动资金,加固工程逐步开展起来。

各方携手重建校园

11月21日,上实发展公司、重庆市北碚区建委、重庆市华新实业公司灾后重建捐赠仪式在土垭中心学校举行。上实捐款30万元,重庆华新捐赠图书5000册及相关学习用品,并向品学兼优的屈小庆、王欣月同学发放助学金各2500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12

一、利用典型事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

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一个的心理活动所组成的,生命的本质就反映在心理上。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在他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深度决定的。由于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新形势下的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升学以及将来的就业等诸多的社会压力,加之社会上存在的那些花红柳绿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利用一些典型事例来疏导学生受创的心灵。比如,张海迪等一些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精神饱满,能负重任,取得了超出一般正常人所取得的成绩。课文《生命・生命》也就展现了生命的完美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的中心意思是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地流逝,还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其中在写到飞蛾时有这样一句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由此可见,包括飞蛾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都非常珍视自己的生命。

既然小昆虫也竟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 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学习和了解,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从客观上认识自己,从根本上明确走向社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是生命。

二、利用文本资源,通过感悟让学生体味生命价值

小学语文教育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学科,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理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彰显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使语文学科更具有生命意义,而且可以通过语言感悟让学生体味每一个人自身的生命价值。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价值的资源,不失时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新形势下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出生在独生子女或者双生子女家庭,他们都享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加之国家政策的不断宽松,家庭环境越来越优越,出生以后便享受着幸福之乐。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不理解爱中还曾经经历了什么,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感悟亲情的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将“生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学中对话交流的重要话题,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认识自己,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热爱生命,以正确的态度享受生命。

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如古诗《游子吟》,这首诗用几十个字的篇幅通过对母亲为将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十分真切感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是深沉的、伟大的,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哪怕是一个平凡的举动,那背后蕴藏的爱都是无微不至的,足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慈母情深》等等,都能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生命的诞生、每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不容易,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周围时时刻刻都有关心着他们的亲人,从而学会自己、呵护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拓展教学途径,经过实践让学生有珍爱生命的平台

生命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触及心灵、熏陶灵魂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源外,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在河边居住、会游泳的学生谈谈在水里被淹的感受;又指名学生谈一谈,假设当你溺水很久的时侯忽然被人救起,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有什么感想;再在课堂上表演课文情境。这时不少学生会感受到此时拯救别人生命的勇士太伟大了,同时也会感受到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生命值得尊重!

四、挖掘现有教材,在生成中让学生自觉激励人生

课堂教学是人的活动,是很多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思维,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情感……这种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相同性。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叙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牢记对儿子“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承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38个小时,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其他同学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主人公是怎样实现他的诺言的,更好地感悟人物品质,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父亲在地震前给孩子说了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在地震发生后,当父亲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他感到悲伤而绝望,可是后来是什么原因又使他坚持寻子决不放弃呢?(他想起了自己说的话: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儿子时别人是怎样劝阻的?他的态度又如何?这令谁人感动?(略)

4、在父亲连续挖了36个小时后模样是怎样的?这令谁感动?(略)

5、父亲连续挖了38个小时,救出孩子和他的同学们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略)